历史知识竞赛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模版大赛
初中历史教案模版大赛【课程名称】: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秦朝的建立和统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2. 掌握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和政策;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 秦始皇的统一措施;2. 建立秦朝的过程;3. 秦朝的政策。
【教学难点】:1. 秦始皇实行的统一措施的影响;2. 秦朝统一前后的社会变化;3. 秦朝的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教学资料;2. 教学视频、图片、文献资料;3. 教学案例、教学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秦朝的建立和统一话题,让学生对这一时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秦始皇统一措施的介绍;2.秦朝的建立过程;3.秦朝的政策。
三、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秦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并结合教学资料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展示分享(10分钟)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讨论结果。
五、梳理总结(10分钟)老师对学生的讨论做出总结,并引导学生对秦朝统一的影响进行总结。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相关材料,深入了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2.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利用多媒体展示秦朝的政策和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秦朝的建立和统一有了初步的认识,培养了历史思维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但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强调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汇总大全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汇总大全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历史责任感。
2. 教学内容:(1)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内容。
(2)重难点:重点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科技文化成就等;难点在于理解不期的历史背景和相互关联。
3. 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布置学生预习相关章节内容,了解基本历史知识。
(2)课堂讲解:结合教材,梳理各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3)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学生合作探讨能力的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沟通交流、协作解决问题等。
3. 学生历史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等,评价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三、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情境教学: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3. 对比教学:运用对比法,分析不期的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 案例教学:选取典型历史案例,深入剖析,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 辅助资料:历史故事、图片、视频等。
3. 网络资源:相关历史网站、论坛、博客等。
4. 图书馆资源:历史书籍、期刊、论文等。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中国古代史(上古时期至战国时期)2. 第二周:中国古代史(秦朝至南北朝时期)3. 第三周: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4. 第四周:中国近现代史(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5. 第五周:世界史(古代文明时期)6. 第六周:世界史(中世纪时期)7. 第七周:世界史(近代时期)8. 第八周:综合复习9. 第九周:期末考试六、教学拓展活动:1. 历史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历史答题讲解教案模板初中
历史答题讲解教案模板初中学科:历史年级:初中教学内容: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特点,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的特点和变迁。
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明清时期的背景,简要介绍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情况。
2. 提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解重点知识(15分钟)1. 详细介绍明清时期的政治发展,包括洪武、永乐、嘉靖、万历等时期的政治措施和特点。
2. 解释明清时期的经济状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3. 分析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科学技术、艺术文学、教育等方面的成就和影响。
三、讲解难点知识(10分钟)1. 分析明清时期社会的矛盾和变革,包括士大夫与官僚的斗争、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等事件。
2. 总结明清时期社会的特点和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发展情况。
四、练习与巩固(5分钟)1. 设计几道选择题或简答题,让学生针对性地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2.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分析和总结。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按照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的文章。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深入了解历史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讲解了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特点,通过详细讲解和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通过练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意识。
希望学生在复习时能够善加利用所学知识,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成绩。
教学设计大赛优秀教案初中历史
教学设计大赛优秀教案初中历史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西方文艺复兴的背景和意义;
2. 理解文艺复兴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3. 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家和作品。
二、教学重点:
1. 西方文艺复兴的概念和背景;
2. 文艺复兴艺术的特点和意义;
3. 代表性艺术家和作品的介绍。
三、教学难点:
1. 区分文艺复兴和中世纪艺术的特点;
2. 理解文艺复兴对欧洲文化的推动作用;
3. 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家和作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西方文艺复兴的话题,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背景和意义。
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30分钟)
(1)讲授文艺复兴的概念和背景,介绍文艺复兴艺术的特点和意义。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代表性艺术家和作品,进行介绍和讨论。
3. 深化(15分钟)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作品,写出自己的感想和见解。
(2)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讨论。
4. 总结(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概括文艺复兴对欧洲文化的影响,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历史文化知识。
五、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平时参与讨论、作业完成情况和展示效果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和激励。
六、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历史社团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历史社团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研究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批判性思维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掌握历史研究方法。
2. 增强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历史社团的宗旨和活动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和兴趣。
(二)活动一:历史知识竞赛1. 教师准备竞赛题目,包括历史事件、人物、年代等。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派代表参加竞赛。
3. 教师组织比赛,对获胜小组给予奖励。
(三)活动二:历史故事分享会1. 学生自由选择历史故事,进行口头分享。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事件意义等。
3. 学生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四)活动三:历史研究小组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课题进行研究。
2. 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3. 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教师点评。
(五)活动四:历史博物馆参观1. 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了解我国历史文化。
2. 学生在参观过程中,记录所见所闻,撰写参观心得。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社团活动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3. 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等。
3. 学生对活动的满意度。
六、教学资源1. 历史教材、教辅资料。
2. 网络资源、历史博物馆等。
3. 历史社团活动场地、设备等。
4. 教师指导、学生参与。
历史知识竞赛教案
一、历史知识竞赛教案二、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共5课时三、教学对象:八年级四、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
2.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3. 世界历史: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知识1. 教师简要介绍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
3.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制作PPT进行展示。
4. 教师点评,总结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
第二课时: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知识1. 教师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
3.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制作PPT进行展示。
4. 教师点评,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
第三课时:秦汉时期的历史知识1. 教师简要介绍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秦汉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
3.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制作PPT进行展示。
4. 教师点评,总结秦汉时期的历史特点。
第四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知识1. 教师简要介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
3.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制作PPT进行展示。
4. 教师点评,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
第五课时: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知识1. 教师简要介绍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
3.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制作PPT进行展示。
4. 教师点评,总结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特点。
历史趣味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趣味教学,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角色扮演、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历史教学课件、道具、游戏材料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历史知识,准备讨论话题。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或历史故事片段,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历史有什么看法?你们想了解哪些历史知识?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新课,重点讲解历史知识。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做好笔记。
三、趣味教学活动1. 游戏环节:进行历史知识竞赛,分为小组进行,每组回答问题,答对加分。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通过表演展示历史事件,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的趣味教学活动吗?你们觉得这种方式对学习历史有帮助吗?二、讨论环节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历史上有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四、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历史故事,准备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总结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2.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趣味教学的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初中历史知识竞赛教案
初中历史知识竞赛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了解和记忆。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本次历史知识竞赛主要涉及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内容。
教学准备:
1. 准备历史知识竞赛题库,涵盖各个历史知识点。
2. 分组确定竞赛队伍,每个队伍成员人数不超过5人。
3. 准备竞赛规则和积分制度,明确得分规则和比赛流程。
教学过程:
1. 介绍竞赛规则和积分制度,让学生了解竞赛的流程和规则。
2. 分组确定竞赛队伍,每个队伍根据抽签顺序确定起始顺序。
3. 开始竞赛,根据题库随机抽取题目,每道题目限时回答。
4. 竞赛结束后,统计最终得分,颁发奖项给表现优秀的队伍。
5. 总结比赛经验,让学生交流分享竞赛中的问题和感悟。
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竞赛,可以全面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师调整
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参考。
同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
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趣味历史社团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我国历史的基本知识。
2. 学会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难点:1. 让学生充分了解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历史故事书籍、历史人物卡片、道具等。
2. 学生准备:历史故事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历史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自主学习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份历史故事卡片。
2. 学生阅读卡片上的历史故事,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
3. 学生讨论,总结故事中的历史知识。
三、合作探究1. 学生根据历史故事,分组设计一个历史场景。
2. 每组派代表向其他小组介绍自己的历史场景,并解释设计意图。
3. 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历史知识。
四、动手实践1. 学生根据历史故事,分组制作一个历史人物或物品的模型。
2. 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解制作过程。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历史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历史知识。
2. 学生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二、趣味竞赛1. 学生分组,进行历史知识竞赛。
2. 比赛内容包括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
3. 获胜的小组获得小奖品。
三、拓展延伸1. 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历史故事。
2. 小组共同制作一个历史故事PPT,向全班同学展示。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大班主题教案:宝宝爱祖国知识竞赛
大班主题教案:宝宝爱祖国知识竞赛一、教育目标1.培养宝宝对祖国的热爱和认同感;2.增强宝宝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和认知;3.提高宝宝合作和竞争的能力;4.培养宝宝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准备1.准备题目:准备宝宝可能会涉及到的祖国知识,包括地理、历史、文化、名人等方面的知识,并准备好相应的题目;2.道具准备:准备题目纸、笔;3.现场布置:布置竞赛现场,使宝宝感到竞赛的氛围,可以将答题牌和正确答案张贴在场地周围;4.安全措施:在场地上设置安全线,并确保场地无障碍和安全。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5分钟):唱一首爱国歌曲,激发宝宝对祖国的热爱;2.知识竞赛(45分钟):将宝宝分组,并给每组一个领头人,由领头人抽取题目并由整个小组一起讨论回答。
每组回答正确得一分,回答不正确则不得分。
最后统计每组得分,获胜组为胜利者,最后颁发胜利者奖品;3.总结归纳(5分钟):总结宝宝们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和不足,并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反思。
四、教学评估1.教学反思: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和反思,查找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进行改进;2.效果评估:对宝宝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宝宝对祖国知识竞赛的认知程度、竞赛过程中的表现和问题,家长对比赛的评价和反馈等。
五、教学注意事项1.在比赛前要对竞赛规则和题目进行讲解;2.要注意时间的掌控,保证比赛顺利进行;3.强调合作和竞争的重要性,同时要注意比赛过程中的公平性;4.对于正确答案要有解释,让宝宝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5.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和能力进行题目的设置,避免过难或过易,保证比赛的公平和公正性。
六、教学后记通过这次宝宝爱祖国知识竞赛活动,让宝宝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魅力和祖国的伟大,进一步增强了宝宝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热爱,同时也提升了宝宝们的合作竞争能力。
希望这样的活动可以成为学习教育中的常态,让宝宝们通过游戏的方式更好地学习、成长和发展。
历史教学能力大赛教案初中
历史教学能力大赛教案初中主题:中国近现代史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影响;2. 能够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结果;3. 提高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及其影响;2. 五四运动及其背景;3.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发展;5. 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方法:1. 授课:老师进行知识点讲解,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互相交流观点;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模拟历史事件,了解当时人们的思维和反应。
教学流程:1. 热身活动:老师以问答形式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2. 知识点讲解:老师介绍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历史事件的意义和现实联系;4. 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历史事件并展示在课堂上;5. 总结讨论:学生和老师共同总结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历史事件有较深的理解和思考;2. 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3.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积极参与,展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要求:1. 学生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勇于发言;2. 学生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展现团队合作精神;3. 老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教学时间:2小时教学环节:1. 热身活动(15分钟):老师以问答形式引入话题;2. 知识点讲解(30分钟):老师介绍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3. 小组讨论(3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历史事件的意义和现实联系;4. 角色扮演(30分钟):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历史事件;5. 总结讨论(15分钟):学生和老师共同总结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
历史文化常识初中教案
历史文化常识初中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3. 能够应用历史文化常识解释历史事件和现象。
教学重点: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应用历史文化常识解释历史事件和现象。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图片、历史文化常识测试题目。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中国传统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二、讲授(15分钟)
1. 介绍中国历史的分期和主要内容,强调各个朝代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例如礼仪、道德、艺术等方面的影响。
三、活动(20分钟)
1. 分组进行历史文化常识测试,测试学生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知识的理解。
2. 学生讨论如何应用历史文化常识解释当前社会中的现象和问题。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对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并激励学生深入学习历史文化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阅读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的作业,并提醒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加深对历史文化的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能够应用历史文化常识解释历史事件和现象,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同时,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深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加强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庆节的国庆知识竞赛教案
国庆节的国庆知识竞赛教案一、引言国庆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庆节的相关知识,我们将进行一场国庆知识竞赛,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国庆节的历史背景、意义以及相关活动。
二、背景知识介绍1. 建国背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一天成为了国庆节的起源。
在这一天,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 国庆活动国庆期间,中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升国旗仪式、阅兵式等。
此外,还有大型文艺晚会、花车巡游等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提醒人们珍惜和传承中国的独立、团结和繁荣。
三、知识竞赛设置1. 竞赛形式本次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分为若干队。
竞赛分为三个环节: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2. 竞赛内容(1)选择题:围绕国庆节的历史背景、庆祝活动和相关意义设置题目。
例如: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年份是(),A. 1947年 B. 1949年 C. 1979年 D. 2001年b. 国庆节在中国的法定假日为(),A. 1天 B. 3天 C. 7天 D. 10天(2)填空题:要求学生填写相关的国庆节知识。
例如:a. 国庆节是每年的()月()日。
b. 阅兵式通常在中国的首都()举行。
(3)解答题:要求学生对国庆节的意义、历史背景等进行简答。
例如:a. 国庆节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有何重要意义?b. 请简述国庆节的历史背景及其演变。
四、竞赛活动的设计1. 分组演讲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针对国庆节的意义、历史背景等进行演讲。
演讲内容应扣住主旨,表达清晰。
2. 图片展示在教室中设置展板,展示国庆节的相关图片,包括升国旗、阅兵等。
学生可以自由观看,了解国庆节的庆祝形式。
3. 视听资料展示播放一些与国庆节相关的视听资料,如国庆节文艺晚会的片段、阅兵式的视频等。
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和了解国庆节的活动。
笔试历史教案初中生
笔试历史教案初中生
主题:古代中国的商业与人文交流
目标:了解古代中国商业与人文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
时间:45分钟
教学内容:
1. 商业与人文交流在古代中国的重要性
2.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沿海城市的兴起
3.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影响
4. 文化交流对古代中国的影响
教学活动:
1. 初步了解商业与人文交流在古代中国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讨论商业活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沿海城市的兴起,组织学生展示各组的讨论结果;
3. 介绍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影响,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作用;
4. 探讨文化交流对古代中国的影响,让学生思考文化交流对社会的意义。
评价方法:
1.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对商业与人文交流的理解和认识;
2. 组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沿海城市兴起的掌握程度;
3. 点名问答,评价学生对丝绸之路及文化交流的理解;
4.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商业与人文交流对古代中国的重要性及影响。
教学材料:
1. 相关历史教材资料
2. PowerPoint演示文稿
3. 图像、地图等辅助教学素材
教学反思:
1. 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思考和发表见解,帮助学生建立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3. 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商业与人文交流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大学趣味课堂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趣味课堂,了解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性。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我国历史文化的亮点及代表性人物、事件。
2. 历史知识的运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1. 如何将历史知识趣味化、生动化。
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历史人物图片、历史事件视频等。
2. 分组讨论用的卡片、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穿越历史之旅”。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和兴趣。
二、历史知识讲解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历史文化的亮点,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
2. 介绍代表性人物,如孔子、秦始皇、诸葛亮等,讲述他们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三、趣味游戏1. “穿越时空”游戏: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讲述自己的故事。
2. “历史知识竞赛”游戏:分组进行,每组回答与历史相关的问题,答对得分。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历史知识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历史知识。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二、历史知识运用1. 教师展示一些与历史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三、创新思维培养1. 教师提出一个历史问题,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新思维。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历史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是否提高。
2.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创新思维能力。
获奖的初中历史教案
获奖的初中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中国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科举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的影响
3. 思考科举制度对现代教育体制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展示一幅古代科举考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科举制度的存在意义和影响。
二、讲解:
1. 秦始皇时期设立乡试,汉武帝时期设立会试,隋唐时期废乡试改为会试与殿试,宋明时期完善科举制度。
2. 科举制度的作用:选拔人才、加强官员的自律和责任感、促进社会流动和稳定等。
3. 科举制度的弊端:唯书论、功利主义、限制人才发展等问题。
三、讨论:
1. 与学生讨论科举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探讨科举制度是否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2. 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度对现代教育体制的启示,如何更好地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
四、拓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选择一个现代选拔人才的方式,并设计一个科举制度的现代化版本,呈现给全班。
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强调科举制度在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六、作业: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科举制度的短文,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和个人观点,表达对科举制度的看法和对现代教育体制的建议。
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古代中国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掌握了科举制度对
古代社会和政治的影响,培养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能力和对现代教育问题的分析能力。
国庆知识竞赛教案
国庆知识竞赛教案教案标题:国庆知识竞赛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国庆节的起源、意义和庆祝活动。
2. 掌握与国庆节相关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国庆节的相关知识和图片。
2. 国庆节相关书籍、文章或视频资料。
3. 知识竞赛题库:包含与国庆节相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展示国庆节的图片和庆祝活动,激发学生对国庆节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国庆节的了解和感受。
知识讲解(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国庆节的起源和意义,包括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文章或观看视频资料,深入了解国庆节的庆祝活动和传统习俗。
3. 重点介绍国庆节期间的重要人物和其对国家的贡献,如国庆节的创始人、国家领导人等。
团队竞赛(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
2. 使用知识竞赛题库进行团队竞赛,每个小组轮流回答问题。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奖励正确回答问题的小组。
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回顾整个知识竞赛活动,强调国庆节的重要性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竞赛中学到的新知识和经验。
3. 针对教学过程和学生表现,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今后的教学改进。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庭或社区中参与国庆节庆祝活动,如观看升旗仪式、参观纪念馆等。
2. 学生可以设计国庆节主题的海报或手抄报,展示他们对国庆节的理解和创意。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团队竞赛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3. 评估学生设计的海报或手抄报的创意和准确性。
教学延伸:1. 在其他学科中,如语文、美术等,可以继续探讨国庆节的相关话题。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项目,深入了解国庆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教资初中历史考试教案
教资初中历史考试教案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2. 难点: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和相关因果关系。
教学准备:1. 教材:教材教资初中历史课本。
2. 课件:准备相关历史图片和资料。
3. 辅助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4. 班级准备:确保教学环境安静整洁,学生注意力集中。
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内容,并简要概述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引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时期划分和重要朝代。
2. 讲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大事件及与世界历史的联系。
3. 分析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人物的影响力。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通过案例分析教学,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
2. 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并进行讨论。
四、知识巩固(10分钟)1. 整理历史知识,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巩固。
2. 进行历史知识的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要点。
2. 强调历史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阅读历史书籍,积极学习历史知识。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历史作业,巩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七、课堂延伸(10分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提供相关历史书籍和资源。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同时,通过课堂小测验和作业,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面试初中历史教资教案
面试初中历史教资教案教学内容:秦朝的建立与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的建立背景及历史意义。
2. 掌握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 分析秦朝的统一战争策略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1. 秦朝的建立背景和历史意义。
2.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战争策略。
教学难点:1. 分析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战争策略。
2. 讨论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中国历史教科书》相关章节内容。
2. 教学工具:投影仪、多媒体设备。
3.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气氛活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秦朝的建立背景,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解秦朝的建立(15分钟)1. 教师讲述秦朝的建立过程及历史意义。
2. 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秦朝的发展历程。
三、分组讨论(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战争策略。
2. 要求学生就秦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展示讨论成果(10分钟)1. 每组学生进行报告,展示他们对秦朝的不同方面的理解。
2. 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深入理解秦朝的重要性。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
教学延伸:学生可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秦朝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并进行展示或写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突出,难点明确,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堂讨论环节需加强组织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甘肃历史教案中职
甘肃历史教案中职教案标题:甘肃历史教案中职教案目标:1. 了解甘肃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2. 掌握甘肃历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地理意识。
教学重点:1. 甘肃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2. 甘肃历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
教学难点:1. 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关联和影响;2. 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和投影仪;2. 学生教材和参考书籍;3. 图片、地图和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甘肃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引发学生对甘肃历史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甘肃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包括丝绸之路的开通、张骞的西域通商、王莽的新朝以及甘肃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等。
2. 解释这些事件和人物对甘肃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甘肃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
2.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事件或人物的背景、影响和相关的地理特点。
四、知识巩固(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测试他们对甘肃历史的掌握程度。
2. 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甘肃历史的其他事件和人物,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
2. 引导学生思考甘肃历史与其他地区历史的联系和差异。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重点知识。
2. 鼓励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困难。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甘肃历史和地理的魅力;2. 引导学生进行多媒体制作,展示甘肃历史和地理的独特之处;3. 组织学生参与甘肃历史文化活动,加深他们对甘肃历史的认知。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展示的研究成果;2. 学生在知识竞赛中的表现;3. 学生对案例分析和拓展延伸问题的回答。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地理意识;3. 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关联和影响;4. 是否能够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知识竞赛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由为你整理历史知识竞赛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历史知识竞赛教案临近期中考,但是很多学生还没有开始复习,不愿意看书,更不用说让他们去背书了,设计这样一堂历史知识竞赛的复习课,以课本知识为主,让学生主动去看书,第一名有奖品提供,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通过这种娱乐型的知识竞赛,即起到了复习的效果,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竞赛规则及题目必答题1、西周分封制的对象是?(子弟、功臣、先代贵族)2、假如你是西周时期的一位诸侯,请问你享有哪些权力?又有哪些义务?(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义务:朝贡、军赋、力役)3、秦朝在湘水和漓水之间开凿了哪条水渠?(灵渠)4、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确定的?(瓦窑堡会议)5、五四运动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哪里转移到了哪里?(北京到上海)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标志。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意义。
(书本P68)8、“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9、“九二共识”的共识是什么?(海峡两岸钧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0、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指什么?“异”指什么?(同: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异:意识形态,社会制度)11、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标志。
(中美建交)12、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相权而实行了什么制度?(中朝制度)13、简述唐代中央机构“工作”的流程。
(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14、简述南京条约的内容。
(书P24-25)1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军机处的设立)1、西周分封制的影响?(书P6)2、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郡县制)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5、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
(国民党一大)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
(人民民主、社会主义)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
(十一届三中全会)8“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评价。
(书P76)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P86)10、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意义?(书P90)1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具体表现是? (不结盟)12、在黄海海战中,领导“致远”舰管带的将领。
(邓世昌)13、马关条约的内容。
(书P25)14、唐代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哪三级?(道、州、县)15、元朝行省制度设置的历史意义。
(书P16)1、三公的职责是什么?(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2、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3、武昌起义爆发的时间。
(1911年10月10日)4、辛亥革命的意义。
(P53)5、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哪一次会议?(遵义会议)6、我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名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7、“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8、港澳回归的意义。
(书P78)9、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出席的会议。
(日内瓦会议)10、请简述中美关系解冻的原因?(书P90)11、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模式。
(新型区域合作模式)12、废除丞相职位和设立内阁的分别是谁?(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13、军机处的特点。
(书P18)14、辛丑条约的内容。
(书P25)15、北洋舰队在哪一次战役中全军覆没?(威海卫战役)1、汉武帝时期设置的监察系统是什么?(十三部刺史)2、中国共产党确立全面抗战路线的是哪一次会议?(洛川会议)3、中华民国六年为何时?(1917年)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P52)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新中国成立)6、“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的标志。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7、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是。
(1997年7月1日)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意义。
(书P86)9、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标志。
(《中美联合公报》)10、上海合作组织的意义。
(书P97)10、2001年10月,中国第一次举办了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几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九)11、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
(西北军务的需要)12、台湾被日本占领了多少年。
(50年)13、三元里抗英的意义。
(书P29)14、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书P25-26)15、上海合作组织的特点。
(结伴而不结盟)抢答题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1、神权与王权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秦国平定六国后,积极开疆拓土,在北方形成了_长城_、直道__的有效的国防体系。
3、我国之所以能运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港澳问题, 根本原因是( B )A 、英葡国家力量的削弱B 、综合国力的提高C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 、外交政策的成熟4、“文革”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的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 D )①人民代表大会多年不开②公检法系统无法正常工作③各种违宪违法行为不断④社会极度混乱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5、下列哪项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B )A 、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B 、决定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C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D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6、秦朝的统一产生的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D )A. 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B.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 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D.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7、日本近代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战争的相似之处是(D ) ①都是日本实行“大陆政策”的具体表现②都是为了摆脱经济大危机的打击③都对中国平民进行了血腥的屠杀④都刺激了欧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D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8、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D )A 一个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B 孙中山在灯下翻阅《民报》C 1912年1月南京街头飘着五色旗D 1912年1月1日,各报刊竞相刊登袁世凯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9、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下列历史事件,其先后顺序是?⑴参加日内瓦会议⑵中美建交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⑷重返联合国⑸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⑹参加万隆会议⑺中日建交10、下图反映中国的哪方面的外交活动( D )A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B 、大力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C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D 、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11、抗日战争较以前的反侵略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AA 、实行的是全民族的抗战B 、两个战场并存C 、中共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D 、具有反侵略和民族解放的双重性12、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上有哪些方面的调整( A )⑴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变化,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的国策⑵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⑶重视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⑷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⑸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A 、⑴⑵⑶⑷⑸B 、⑶⑷C 、⑴⑵⑶D 、⑵⑶⑷⑸13、新时期中国注重和积极参与的外交活动是( A )⑴参与联合国的外交活动⑵参与所有的国际会议⑶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⑷参与地区性冲突A 、⑴⑶B 、⑴⑷C 、⑵⑶D 、⑵⑷14、下列事件中,关于亚非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②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并发挥了积极作用③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④会议讨论了和平解决朝鲜的问题( B )A 、①②③B 、①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15、现在中国运动员正加紧进行训练,以迎接奥运会的到来。
在这些运动队中,曾经对中美关系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的是( D )A 、体操队B 、篮球队C 、羽毛球队D 、乒乓球队规则活动内容必答题抢答题评分原则每组基础分为100分。
必答题:每组各15题,每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不得分。
抢答题:共15题,每答对一题得10分,每答错一题扣10分。
事先准备分组,分成四组奖品:获胜的一组将每人得到一条巧克力条或是棒棒糖一支。
趣味历史知识竞赛活动课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巩固学习成果,丰富历史知识。
2、通过自选设计竞赛试题、师生共同制作《复习课;趣味历史知识竞赛》活动课课件和成与知识竞赛的抢答,获得亲自参与历史探究的体验,激发探究历史的兴趣与欲望,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从而起到加深历史知识学习的功效。
从而对“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回味无究,终身难忘。
3、培养有序竞争的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认识到交流、合作在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的认识、理解与认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让学生历史的长河中自由翱翔的快乐之情。
活动要求:1、竞赛内容:以本套教科书中涉及的历史知识为主,适当增加相关的课外知识或时事政治知识。
2、竞赛组织:由历史教师、学生代表若干人,组成竞赛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竞赛规则、征题、命题、主持现场竞赛,担任评委等,学生全员参与竞赛,分组答题,计分。
3、竞赛试题:试题材表述简洁,参考答案正确;难易适中,题型灵活多样。
4、竞赛形式:要活跃、简便,有利于调动全体同学参赛的热情。
活动过程:(多媒体显示《历史知识竞赛》,主持人上台,鞠躬致敬)主持人:感谢大家给我一个展示自己机会。
介绍工作人员、比赛规则等,本次比赛分为三个板块,必答题、急流勇进和风险提速。
主持人:必答题每题10分,每题15秒,由每组的三位代表共同完成,答对加10分,若回答不全或不会回答可请本组其他的任何一位同学补充,若答对则加5分,答错或答不全均不加分,不倒扣分,共进行三轮。
(同时比赛规则展示在多媒体上)(每题在主持人宣读的同时都由工作人员用多媒体出示,同学回答完后主持人宣读答案,并做好裁判工作)比赛开始:(附比赛题目)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A 、太平天国运动B 、洋务运动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南京条约》3、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什么?(京师同文馆)4、慈禧太后又被称为什么太后?(西太后)5、(多媒体出示图片)我们现在寄封信非常方便,只要写好收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再帖上一张邮票,投进邮箱里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