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第一关:圈出重复的部分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找规律例3例4
从10开始2个2个的数:12、14、16、18、20
从20开始5个5个的往回数:15、10、5、0
生不难发现1个1个数,每个数都加1,2个2个数,每个数都加2,5个5个的往回数,每个数都减5。
通过数数,让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沟通数数知识与数字变化规律的联系做好准备。
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大家还记得吗?老师昨天创造了这组图形,可是上课前我突然想不起来这块空缺的地方怎么摆的,谁能来帮帮老师把我创造的图形按一定的规律补齐。(在白板让学生直接拖拽)
师:为什么要这么摆能,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了?
师:谁能用数字表示一下这组图的规律?
3、利用规律自主创作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通过对前面例1、例2找规律内容的学习,能够摆出有规律的图形,也能发现图形颜色、形状上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一组图形找到数字上简单的变化规律。个别同学能找到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但找数字变化规律的方法不是很清楚。学生在前面学习百以内数的认识时,其实已经接触了一些数字变化规律。如,2个2个地数数,3个3个地数数,5个5个地数数,10个10个地数数等,写出来就是数字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把学生已有的知识迁移过来,和本课的学习的找规律联系起来,这样就减缓了学生学习的复杂的数字变化规律的难度,帮助学生掌握找数字变化规律的方法。
7、()、15、19、23
2、猜一猜我是几(一组一组出示,学生猜猜小星星后面的数字是几)
3、我是小医生(大树上会出现一组数,但是有一个数不符合规律,你能帮助啄木鸟找到不符合规律的数吗?)
5、10、15、16、25、30()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图形代表数》
图形代表几一、引入:(3分钟)师:今天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上课,大家高兴吗?想不想很好地表现自己?那就先把你的背挺得直直的。
真棒!上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它们叫……这些奇妙的图形不但能拼出各种美妙的图案,有时还能代表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代表几?热身题:瞧,图形里藏着几?70+8=△ 85-30=○ 72-4=□10+△=16 60+○=80 9+□=15△+7=87 ○-20=20 □+□=16二、展开:(一)例1(2分钟)不错,这么快就找到了每个图形所表示的数,那如果△表示数3,□表示数1,你知道(△+△=□+□=△+□=△-□=)它们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一般在同一道题里,同一种图形表示同一个数,每个△的位置上谁来坐,其实就是几加几。
)(二)例2(4分钟)1.师:现在我们倒过来看看,如果△+□=4,那么△一定=3,□一定=1吗?还有哪些可能?你能有顺序地说一说吗?(板书:△=0 □=4,△=1 □=3,△=2 □=2,△=3 □=1,△=4 □=0)2.请大家再仔细观察图形所表示的数,你又发现了什么?(△表示的数变大了,□表示的数反而变小了。
)为什么?(它们的和不变,一个加数增加了,另一个加数反而减少了。
)(哟,真真棒!看来大家都是带着一双火眼金睛来上课的!)3.师:如果加上△+△=8,△□表示的数还有这么多种可能吗?为什么?同桌小朋友讨论一下。
(3分钟)4、师:你们是怎么想的?(因为△+△=8,所以△只能=4,△=4,□只能等于0了)5、小结:刚才我们做这些题目时应分几步走?一看:拿到题目不是随便就做,要仔细观察,看清告诉我们几种图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二想:想一想应从哪种图形入手,也就是先求哪个图形代表的数?三算:第三才是算,因为△+△=8,所以△只能=4,△=4,□只能等于0了四查:把各种图形代表几算出来的数坐到原来的位置,看看对不对。
要记住检查也是我们自己的事而不是爸爸妈妈的任务噢。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规律的定义
《规律的定义》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物品或图形的有序排列,是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找到下一个物品或图形;2.通过读一读、找一找、摆一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发现物品或图形的排列规律,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一组图形的规律,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两串图形图形学具袋教学过程:一、魔术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老师想和大家玩个猜颜色的游戏,接下来,请小朋友们仔细看!提问“你能猜一猜下一个图形是什么颜色吗?”全班一起验证猜得正确与否。
师:(同时展示两串图形)小朋友们,为什么你们能正确猜出第一串图形的颜色?第二串图形的颜色却有小朋友猜错了呢?学生回答。
(预设:在学生的回答中能出现“规律”一词)师:“规律”这个词用的真好,老师把它记在黑板上。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二、合作探究1.找规律。
师:(出示主题图)请小朋友仔细看大屏幕,你能发现图中哪些地方是有规律的?有什么样的规律?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讨论。
教师巡视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师:小朋友们找到规律了吗?哪里藏着规律呢?指名学生回答。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
那我们先来找找小旗的规律。
(课件出示放大的小旗排列的图片)师:谁能说说小旗是怎样排列的?指名学生回答。
师:你能有节奏地读一读小旗排列的规律吗?请学生有节奏地读一读。
(多请几位小朋友读一读)师:“黄红”(停顿)、“黄红”(停顿),你这样读是想把“黄红”分为一组,对吗?师:好的,那老师就帮你把“黄红”分为一组,圈起来。
接下来,又是黄红,接着圈起来。
接下来还是黄红,再接着圈起来。
(边说边圈)师:小朋友们,这圈起来的一组一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引导学生回答:它们每一组里面都是一样的,都是两面小旗,第一面都是黄色,第二面都是红色。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发现它们每一组都是一样的,我们把这样的排列叫重复排列(板书:重复排列),把这样的一面黄旗一面红旗叫做一组。
一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重叠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情境导入、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小组内分享观点,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3.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思考、总结,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创设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重叠问题,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会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展示一张学生们熟悉的校园图片,图片中有学生在操场上做操,有的学生站在前面,有的学生站在后面,形成了一种重叠的景象。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有没有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学生们会很快发现,有的学生被其他学生遮挡住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叠问题。
(四)总结归纳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邀请几个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分享他们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我会根据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解决简单重叠问题的通用步骤和方法。
我会强调,解决重叠问题的关键是观察、分析和计算,并提醒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细节,避免重复计算或漏掉部分。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将共同探讨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互相交流观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还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我会使用教具进行直观演示,通过加减法来表示重叠部分的增加或减少,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重叠问题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强调数学语言的准确使用,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重叠问题。
一年级《重叠问题》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重叠问题》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直观图,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初步渗透集合的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简单的重叠问题的意义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理解重叠问题的结构,前面的数量+中间部分+后面数量=总数。
数了两次的部分是重复的部分,要从总数中去掉。
理解这些关系,关键是借助直观图,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让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和体悟。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直观图,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初步渗透集合的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简单的重叠问题的意义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2、几和第几:A、请一竖排起立。
高昂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数的时候,算高昂了吗?猜一猜这一行共有几个同学?(1)让学生猜一猜,说说自己的想法。
(2)验证:通过现场站一站、数一数(师生共同数)验证答案。
教师说明:这一排同学可以分成三部分,高昂前面的同学,后面的同学和他自己。
B、还请这一竖排起立从前面数高昂排第几?从后面数排第几呢?数的时候,算高昂了吗?把高昂数了几次?(两次)猜一猜这一行共有几个同学?验证。
3、引出课题:同学们,刚才我们把高昂数了两次,这样的问题就叫做重叠问题。
板书课题:重叠问题二、新知:(课本74页例题)1、读题:读题至两遍,说一说:通过读这段话,你知道了些什么?2、猜想:猜一猜,这行大雁有多少只?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可能会引出不同的答案。
如果出现一个答案,就说:看来大家昨天预习的不错,知道答案是多少了,那为什么是8只呢?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用数一数或圈圈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例7》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6页。
二、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学会检验解答是否正确与否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100里有()个十 85由()个十和()个一组成2、小游戏,数一数、十个十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3、处理前置性作业课前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个作业,10个小朋友站队,两个人站一排,可以站几排?现在咱们汇报一下,你是怎么想的,用的什么方法,结果是什么?学生汇报。
其实,在数学王国里,我们经常遇到这类问题,今天我们就学习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让我们开始我们的数学王国漫游之旅吧。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老师买了60个彩色的珠子,来穿手链,送给表现好的小朋友,但是不小心弄丢了2个。
那么,现在有几个珠子呢?(58个)。
)出示例7(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观察发现,提取信息)1、看图找信息,提出问题。
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找信息,圈数字,读问题,划横线。
学生交流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和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练习本上解答这道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小组内汇报交流自己的做法。
方法一:将58个珠子每10个圈一圈,可以圈成5堆,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
(验证:一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还剩8个,正好58个。
)方法二:想58的组成,58 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有5个十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方法三:十个十个的数数,10、20、30、40、50,还剩下8个不够10个,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完整word)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doc
找规律——《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一、教学内容分析“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符号感,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数学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是《找规律》的第一课时,以故事绘本的形式,让学生探索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分析1、通过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使学生找出事物变化规律,激发学生感受、欣赏数学美的情感意识;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学生学情问题分析学生对于规律已有初步的感知基础。
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
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已经或多或少接触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把它作为专项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
五、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与运用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采用合作交流、探索分析、动手操作等方法,在动态的过程中体验规律、感悟规律、表述规律、应用规律,加强知识前后联系,从而达到支持课堂教学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开始部分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数学绘本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本,它不仅有趣,而且还能学到数学知识,名字叫做:(出示课题)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它讲述的时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它。
师:南国住着一位公主,有一天,一只青鸟丢给公主一封信。
王子被乱七八糟魔女抓走了,只有找到规律(板书:找规律)通过规则之城才能解救他。
于是,公主在箱子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
现在,就让我们和公主一起前往规则之城吧!(二)基本部分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寻找正确的图形规律,并按寻找到的规律辨别顺利过河的桥。
一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重叠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1.分组活动: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重叠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法。
2.交流分享: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方法。其他小组倾听并给予评价。
3.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强调解题方法的关键步骤,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课堂练习
1.个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设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创设:以游乐园为背景,呈现孩子们在玩碰碰车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其中有两个人碰到了一起,从而引出重叠现象。
2.问题提出:教师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会碰到一起呢?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重叠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导入新课:通过讨论,学生了解到重叠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简单的重叠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需要依赖于具体的事物和情境。在本章节《简单的重叠问题》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能够识别基本的图形和数量关系。然而,对于重叠问题的抽象理解和解决策略,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来逐步引导。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和发现身边的重叠问题,并尝试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和加减法运算来解决问题。请学生用简短的文字和图示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3.分小组进行一次“重叠问题”小调查,让学生在校园或社区中寻找重叠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其背后的数学原理。要求每个小组提交一份调查报告,内容包括:问题背景、解决方法、小组成员的分工和合作过程。
学生在这个阶段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可能在数概念和运算能力上较为薄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人民币的认识(第一课时:小额人民币的认识)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数学书P52-P53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1元、1角、5角的纸币和硬币与1分、2分、5分的硬币九种人民币,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2.在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加强体验、培养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养成勤俭节约、爱护人民币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知人民币,掌握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学难点:通过购物活动,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目前正在流通的人民币若干。
学具:每组一个小盆子,里面装1元纸币和硬币各一个、5角纸币和硬币各2个、1角纸币和硬币各10个。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老师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的数学课,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用实物投影出示钱币。
(学生回答钱或人民币)这些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板书)请你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1、认识人民币的功能和作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的主题图。
(1)让学生观察图1、图2和图3。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画面的意思。
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说一说自己某一次购物、乘车或游玩时用了多少钱。
(2)让学生观察第4幅图看到这幅图,请说一说小朋友在干什么。
2、认识1元、1角、5角、1分、2分、5分师:小朋友们见过人民币吧,先在你们的桌上的盒子里就有人民币,如果你认识的话就向同桌介绍介绍,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开始吧!学生同桌活动,教师巡视。
师:许多小朋友已经介绍好了,现在请看大屏幕,谁来做小老师,介绍这张人民币给大家听?(课件出示1元纸币)师:你怎么知道这是1元的?生指着屏幕:因为我看到这里写着1圆。
师:大家说他介绍得好不好?(好)掌声送给他!谢谢小老师!你们看这个“壹”是大写的汉字一,“圆”是人民币的单位,我们一般写作这个“元”,我们一般可以通过数字和汉字来认识人民币。
(部编)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拔萝卜》
拔萝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大人的指导下把故事读准确,能理解故事内容,观察图片细节2、能对故事的结尾进行合理的续编;3、能自主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把故事读准确、读通顺,仔细观察到每幅图片的差异之处。
教学难点:猜猜故事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对故事的结尾进行合理的续编。
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内阅读25~30分钟,课外阅读15~10分钟)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师出示一个带叶胡萝卜(真萝卜)】师:看!这是什么?师:真聪明!这是一个从泥土里拔出来的萝卜。
有一位老公公种了一个萝卜,老公公每天都给它浇水、施肥,萝卜越长越大。
有一天,老公公想把萝卜拔出来,可是怎么拔也拔不动,那怎么办呢?想不想知道啊?【播放拔萝卜视频,让学生听故事,初步感知】二、初读故事师: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同学们也能把这个故事读得很有趣吗?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78页。
自由指读故事,把遇到不会读的、难读的字可以借助我们的好朋友拼音读准确,总是读不好的字也可以问问身边的大人。
PPT出示阅读指导要求:1、每组的家长检查每个孩子读得是否准确,及时纠正。
2、指导孩子互相读书的方法:坐姿正确,一人指读,其他人听,读准确,可盖章和得一个星星。
3、读书过关的请亮星。
(检查过关的情况。
)三、趣读故事师:读完了故事,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有一个句子重复出现了好多遍,是哪个句子啊?PPT出示:“嗨哟!嗨哟!”拔呀拔,拔不动。
(配拼音)师:谁能模仿老公公拔萝卜的语气读读这个句子呢?(请2位学生读)谁想来当小老师用拔不动萝卜的语气带读这个句子啊?(请2位学生带读)请女生读一遍,请男生读一遍,看谁读得最准确,读得最像!师:同学们读得真棒!现在老师想玩一个朗读小游戏——接龙读书。
请小组内每位同学和家长按顺序每人读一句话。
一位同学读完第一句话,接着下一位同学读下一句话,其中“嗨哟!嗨哟!拔呀拔,拔不动”这句话大家一起来读。
这样读,明白吗?还可以配上动作读一读。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找规律 用规律——穿珠子
《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页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确定后续或缺失的图形。
2.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起点,方向观察,找到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创设情境:1.复习旧知:课件出示复习题(猜猜星星后面藏着谁?)(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2.情境创设:看来大家对我们学习的找规律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那么,你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小红解决她遇到的难题呢?(课件呈现例5的手链图。
)(二)引入课题: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规律——穿珠子。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同时设置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一)阅读理解:完整呈现例51.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与同伴先说一说。
2.你认为在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最关键?3.师:对,关键词就是“按规律”,那她是按什么规律来穿的呢?学生可能会说出:(1)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2)这串手链是用1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1颗黄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对于学生所发现的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规律是从左往右观察得到的。
第二种规律是从右往左观察得到的。
3.题目让我们帮小红解决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说出:手链断了,掉了两颗珠子,问掉的是哪2颗珠子。
(二)分析解答1.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是什么?那我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解答呢?2.引导:你从哪边开始看?(左边)所以找到的规律是黄黄蓝为一组重复排列。
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
(课件演示,圈一组)3.你还有不同的发现吗?从右边开始看,发现的规律是黄蓝黄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
一年级上册重叠
一年级上册重叠今天,我们学了《统计》这一课,老师教我们如何画简单统计图,并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
老师让我们从盒子里拿出自己喜欢颜色的珠子,我拿的是红珠子。
然后,老师让我们把珠子按照顺序排列起来,排完之后我们便开始画条形统计图。
我拿出纸和笔,开始认真地画起来。
画完之后,老师让我们在小组内互相看一看,并讨论发现了什么问题。
我们小组的人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所以老师让我们从网上找了一些条形统计图并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
我们找了一个关于中国人口增长的条形统计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口增长的速度非常快。
老师问我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异口同声地说:“中国人口增长的速度非常快!”老师问:“你们知道中国人口增长速度为什么那么快吗?”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摇摇头。
老师说:“其实,中国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是一个大问题。
在1994年的时候,中国人口已经超过了十二亿,这其中大部分是老人。
过快的人口增长,不仅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而且还加速了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
如果我们不控制自己的人口增长速度,那么我们的地球将无法承受这么多的人口。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计划生育的各项规定。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明白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应该自觉遵守计划生育的各项规定。
秋姑娘的信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一封写给南去的小燕子,让它们别忘了飞回来的路。
一封写给要冬眠的青蛙,青蛙冬眠时要是觉得饿,就请隔壁的蛇老弟常来玩。
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松果过冬。
一封写给笨笨熊,快找到暖和的树洞,要冬眠了。
最后一封信写给大雁,请它们秋天就快飞回南方过冬。
本文1)短文一共()封信。
是秋姑娘给谁写的信?用“”划出来。
本文燕子;②青蛙;③松鼠;④笨笨熊;⑤大雁。
本文2)秋姑娘在信中都分别对它们说了些什么?用上“请”字写下来。
本文对燕子说:。
本文对青蛙说:。
本文对松鼠说:。
本文对笨笨熊说:。
本文对大雁说:。
本文3)秋姑娘真是个关心朋友的好孩子,我要向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