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_郗锐

合集下载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迁移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迁移的研究进展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2月第6卷第6期综述DOI :10.19347/ki.2096-1413.20210606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No.81903949);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No.LQ19H290004)。

作者简介:戚亚钦(1999-),女,汉族,浙江绍兴人。

研究方向:临床医学。

*通讯作者:方燕,E -mail :fangyan@.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表现出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非造血干细胞,广泛存在于骨髓、脂肪、外周血、脐带、胎儿组织、肌肉等中。

MSCs 具有来源丰富、获取方便、增殖率高等特点,已成为组织工程和临床研究的理想种子细胞[1]。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MSCS 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以MSCs 为基础的细胞移植替代治疗显现出良好的效果,MSCs 在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已得到了更好的证明[2]。

1MSCs 的临床应用1.1MSCs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研究与应用目前,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如缺血、缺氧性脑病、恶性脑胶质瘤、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等仍无有效治疗方法,预后较差。

脑缺血后神经元的坏死将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现有治疗手段尚不能逆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变性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3]。

MSCs 通过旁分泌作用,增加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释放,促进神经障碍中丢失或损坏的神经元的恢复,减少神经元细胞的凋亡[4]。

MSCs 还可通过增加血管生成因子的分泌,促进病灶区新生血管生成;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的凋亡和氧化应激,减少血管炎性损伤,增加脑血管的完整性[5]。

Xu 等[6]通过建立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大鼠模型,证实MSCs 的脑内移植可减小脑梗塞体积,有效改善神经损伤,进而改善大鼠运动功能,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但研究发现,缺血区局部不利的微环境使得能够迁移并存活在损伤区的MSCs 数量很少,严重限制了MSCs 的应用前景[7]。

MSC综述

MSC综述

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其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乔淑凯任汉云石永进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的一类非造血系统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现已证实MSCs具有很强的抗炎和抑制多种免疫细胞的能力,并能够诱导外周免疫耐受。

此外,MSCs还表达多种趋化因子受体,通过炎性趋化因子或细胞因子迁徙到炎症部位,在局部发挥治疗作用。

MSCs主要有以下特点:1、MSCs的组织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可以从骨髓、脂肪、胎盘、脐血等多种组织中分离;2、MSCs容易进行体外扩增,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得到治疗所需细胞数量;3、MSCs具有免疫豁免特性,低免疫原性使其能够逃避受者免疫系统反应,使MSCs供者来源几乎无限制性;4、MSCs不表达MHC II类分子和仅表达低水平MHC I类分子,几乎无被排斥的风险,是一种理想的异基因细胞治疗载体;5、MSCs具有迁徙和归巢能力,能使临床应用无创性手段达到全身细胞治疗目的。

因此,MSCs在同种异体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和细胞缺损性疾病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就MSCs生物学特性、免疫抑制机制以及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表面标记MSCs最早由Friedenstein等在上世纪60年代从骨髓基质细胞中分离,由于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1991年Caplan首次提出骨髓来源的基质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并将其命名为MSCs。

最初的MSCs细胞特指来源于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目前MSCs概念已延伸至多组织细胞来源,在脂肪、胎盘、子宫内膜、肝脏、脐血、羊水、牙髓等多种组织中都能够分离出。

MSCs 在体外培养时具有塑料粘附和生成纤维母细胞样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 fibroblasts,CFU-F)的能力。

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医学、抗癌、心血管等的疾病治疗上的应用的参考文献

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医学、抗癌、心血管等的疾病治疗上的应用的参考文献

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医学、抗癌、心血管等的疾病治
疗上的应用的参考文献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来源于成体组织的多能干细胞,具
有低免疫原性、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
于再生医学、抗癌、心血管等的疾病治疗。

下面是间充质干细胞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参考文献:
1. 简志国等。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

《细胞与分子
免疫学杂志》,2020,36(09):855-859。

2. 周静等。

慢性肾脏疾病中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研究进展。

《医学与
哲学》,2020,41(09):127-130。

3. 李娜等。

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中国心血管
杂志》,2020,22(05):586-589。

4. 韩梅等。

间充质干细胞在抗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展望。

《药学研
究杂志》,2020,37(05):585-589。

5. 范文静等。

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科领域中的应用。

《中华骨科杂志》,2020,40(04):276-278。

6. 周光宇等。

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生物科
学》,2020,44(12):73-75。

综上可见,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医学、抗癌、心血管等的疾病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相信将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一细胞资源,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心外膜脂肪与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心外膜脂肪与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244·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年 1 月第 33 卷
心外膜脂肪与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秦秀娇 闫百灵1 赵慧颖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1)
〔关键词〕 心外膜脂肪; 脂肪因子; 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 R541.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 2013) 01-0244-02; doi: 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3. 01. 0120
研究。
获和储存血管内游离脂肪酸,在冠状动脉内游离脂肪酸增加过 程中,保护心肌细胞免于暴露于高浓度的游离脂肪酸,在心肌 和局部血管床之间起缓冲作用,能保护心脏对抗过高的脂肪酸 水平,避免其 干 扰 心 脏 的 电 生 理 活 动,造 成 严 重 的 心 律 失 常。 另一方面,心外膜脂肪的高脂肪分解活性可使其成为心肌细胞 的能量储备源,以满足心肌能量需求的增加,特别是在缺血条 件下〔2〕。心外膜脂肪组织的高分解可能归因于内脏脂肪组织 中胰岛素的抗脂肪分解效应下降和 β-肾上腺能受体活性的增 加,特别是 β3 受体〔3〕。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脂肪组织不仅是传 统意义上的能量储库,而且还是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脂肪 组织可分泌脂联素、瘦素、抵抗素、TNF-α、IL-6、纤溶酶原激活 物抑制剂-1( PAI-1)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MCP-1) 等众多的脂 肪细胞因子及蛋白,其中许多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 展密切相关。内脏脂肪组织增加已被公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 性疾病和代谢 综 合 征 的 一 个 重 要 危 险 因 素。而 心 外 膜 脂 肪 ( EAT) 作为沉积在心脏周围特别是围绕在冠状动脉周围的内 脏脂肪近年来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 与冠心病相关。

不同类型干细胞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治疗现状

不同类型干细胞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治疗现状

了干细胞移植后 心肌存活信号 的学说并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随 着研究的深入 ,近期关于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的研究主要 向联合 移植发展 ,以明确干细胞移植 的相关机制 。Z n eg等川将 MS s C 联合血红素加 氧酶 2 1转染后移植入缺血心肌 ,发现成 纤维细
胞 生长因子 ( FG )和血管 内皮生 长因子 ( G )表 达明 b r vE F
周围受体肌细胞进行 有效 的电 一机械偶 联。但 MS s C 应用 于临 床仍面临一 些问题 : ( )骨髓 中 M C I S s的含量很 低 ,一般 为 0 0 1 一 . 1 。 ( )MS s向心肌样 细胞诱 导分化 的具 体 .0 % 00% 2 C 途径和调控 机制 需要进 一步探 索。 ( )如何 改善诱 导条 件 , 3 提高诱 导效 率 ,满 足临床需求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近年来一
s )主要包括造 血干 细胞 、间充 质干细胞 、中胚层祖 细胞 及 c
方便 ,不会 对机体造成危 害 ; ( ) 自体细胞移植 避免 了社会 2
伦理问题 ;( ) 培养增殖快 ; ( )免疫 原性低 ,且具有 免疫 3 4 调节作用 ; ( ) 移植方法 简单 ,可通过多种 途径移 植 ; ( ) 5 6 易进行基因工程 技术加工 ; ( )移植分化来 的心肌细胞 能与 7
以转 基 因 E F G P转 基 因小 鼠为供 体 ,从 骨髓 中分 离 富含 C— Kt T S T—H S细胞 ,注射到梗死 区 ,未 见到 供体 细胞 i 、K L 、L L
转化为心肌细胞 、平滑肌或 内皮 细胞 。故直接注射造血干细胞
至梗死区域还未发现转化为心肌 细胞 的证据 。而在间充质干细
1 干细胞 的分类
干细胞 的分类按干细胞来 自自身与否 ,可分为 自体干细胞 移植和异体干细胞移植 。前者主要包 括骨髓干细胞 、骨骼肌祖 细胞及心脏干细胞 ;后者 以胚胎干细胞尤其是胚胎心肌细胞为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114・・综述・!随废匡堂!Q塑生!!旦箜垫鲞笙12期£!型型丛型丝些:旦竺:2Q塑:!!!:垫:盥垒!兰血管内皮祖细胞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严卓综述李结华审校(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心内科,合肥230022)冠心病(CHD)是现代社会严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病死率极高。

内皮细胞的损伤与CH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作为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组织缺血及血管损伤时动员入血,参与微血管的生成及血管内皮的修复,在冠心病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莺要的作用。

现就|IIL管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冠心病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综述如下。

lEPCs的定义及其生物学特性1.1EPCs的起源与分化:血管祖细胞是指能产生成熟的、有功能的血管壁细胞和前体细胞群,主要包括内皮祖细胞(EPCs)、平滑肌祖细胞(smoothmuscleprogenitorcells,SMPC)、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estemcells,HSC)、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和其他来源的前体细胞‘“。

EPCs是一群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源于中胚层、发源部位邻近并具有发育和分化为外周血细胞和血管壁细胞功能的细胞群‘“。

1997年,Asahara等报道f自成人体内分离纯化的CD34+的造血祖细胞可在体外培养分化成内皮细胞表型.表达内皮细胞标记并整合进缺血部位的新生皿管中,这些细胞即为EPCs。

在体外,EPCs能吸收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结合荆豆凝集素(ulexeuropeaslectin)形成毛细血管管腔样结构;在体内,EPCs能募集、归巢到血管损伤区,分化为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再生。

1.2EPCs的分离、表面标记和体外诱导分化:EPCs主要集中在骨髓,同时在外周血及胎肝、脐带血中亦有存在。

日前,用于EPCs的体外分离纯化的方法有两种。

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A D S C s 治疗组 的 L V E F 、 F S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明显提 高(P< 0 . 0 1 ) 。r I 1 ℃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 , A D S C s 治疗组心肌梗死面积 [ 关键词 】 : 脂肪 问充质干 细胞 ; 急性心肌梗死 ; 心功能 ; 大 鼠
Th e pr o t e c t i o n o f a di p o s e—d e r i v e d me s e nc h y ma l s t e m c e l l s o n c a r d i a c f unc t i o n a f t e r m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i n r a t s
C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Ch e n Gu a n g—h u i ,Emai l :c h e n k e v i n 3 01 @ ms n . c o m
[ Ab s t r a c t ] :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f e c t s o f a d i p o s e - d e i r v e d m e s e n c h y m a l s t e m c e l l s( A D S C s )t r a n s p l a n t e d o n c a r d i a c
中国体外循环 杂志 2 0 1 4年 o 3月 1 5日第 1 2卷第 1 期 C h i n J E C C V o 1 . 1 2 N o . 1 Ma r c h 1 5 , 2 0 1 4

基 础 研 究

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研究

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研究

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研究作者:郑志远周玉海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6期摘要:骨关节炎(OA)是关节的进行性退行性疾病,其特征在于透明关节软骨逐渐退化和骨硬化。

这种疾病在世界范围内被认为是导致残疾的第四大原因,对于OA的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回顾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OA中的应用,尤其是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SCs)与其他疗法的应用,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骨关节炎;间充质干细胞;再生疗法;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1 OA与MSCs概述这种疾病的特征始于分子紊乱(关节组织代谢的改变),然后是生理/解剖学损伤(软骨退化,骨重建,骨赘形成,关节炎),最终丧失正常的关节功能。

再生医学(RM)已被证明是实现关节软骨再生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MSCs被认为是软骨再生的候选者,因为它们能够向软骨和骨细胞分化并分泌具有再生功能的营养因子。

这些干细胞的旁分泌和抗细胞凋亡作用,抗炎和抗衰老功能是再生过程的基础。

最近,已经报道了ASCs条件培养基对OA软骨细胞的抗衰老作用,其特征为炎症应激诱导相关衰老标志物有所下调。

干细胞参与生物过程,如血管形成,细胞增殖与分化和炎症过程的调节。

2 MSCs2.1 MSCs来源与应用MSC可以从各种成体组织获得,例如骨髓,脐带,骨骼肌,滑膜囊和脂肪组织。

其中ASCs与其他部位相比具有很多优点,首先脂肪组织丰富且易于获得,并可通过局部麻醉大量获得并引起最小不适。

骨髓抽吸物中缺乏MSC,其中包括0.001-0.02%的单核细胞群,而在脂肪组织中单核细胞群为1-7%。

此外,脂肪组织被认为是主要来源,因为它含有的MSCs比等体积的骨髓多500倍。

同时,从髂嵴收获骨髓时非常痛苦,并且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最近,有报道表明关节内(IA)注射同种异体ASCs与透明质酸(HA)结合可以阻止OA进展并促进软骨再生。

此外,已有研究使用IA自体ASC疗法成功应用于创伤后软骨缺损。

脂肪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脂肪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脂肪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朱希山;施薇;台卫平;安广宇【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1(015)032【摘要】背景:近几年来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取材容易也被广泛研究.目的:比较脂肪来源和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及体外培养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和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比较它们的表型、细胞倍增时间及分泌因子水平等.结果与结论:脂肪来源和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表型上类似,只有CD106的表达有差异.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增殖速率比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快.在相同体积的脂肪组织中能够得到的干细胞前体细胞的数量是骨髓的10倍以上.提示脂肪来源和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相同功能,但脂肪组织是一个更有应用前景的干细胞来源.%BACKGROUND: Recently, adipose tissu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ue to easy to be harvested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dipose tissu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ETHODS: Adipose tissu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in vitro to compare their phenotype, cell doubling time and the level of secreted factor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Adipose tissu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ave similar phenotype and differentiation ability a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xcept CD106 expression. The frequency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bone marrow and adipose tissue was alsocalculated and found th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requency in adipose tissue was 10 times higher than bone marrow. This result can be an instruction for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linical use.【总页数】5页(P5936-5940)【作者】朱希山;施薇;台卫平;安广宇【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肿瘤内科,北京市,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肿瘤内科,北京市,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肿瘤内科,北京市,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肿瘤内科,北京市,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2【相关文献】1.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J], 范龙坤;梁世桢;华泽权;金岩2.大鼠脂肪和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J], 杨中萌;尹震宇;叶志坚;张琼;赵文秀;王效民3.人输卵管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J], 王娇娇;武晓云;洪博4.人输卵管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J], 王娇娇;武晓云;洪博5.雌性健康和绝经小鼠长骨及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J], 胡珊珊;张为;曹炜;胡小华;林雪;杨晓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用脂肪组织来源的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发明专利]

用脂肪组织来源的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用脂肪组织来源的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J·K·弗拉塞尔,M·H·赫德里克,M·朱,B·M·斯特雷姆,E·丹尼尔斯,I·乌卢尔
申请号:CN200480010610.4
申请日:20040220
公开号:CN1901802A
公开日:
2007012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用存在于经处理的吸脂组织中的细胞治疗患者,包括患有心血管病症、疾病或失调的患者。

治疗患者的方法包括处理脂肪组织以将从脂肪组织得到的干细胞的浓缩量递送于患者。

该方法可以在密闭系统中实施从而干细胞在暴露于患者前不暴露于外部环境。

因此,在优选方法中,将经处理的吸脂物中存在的细胞与促进、产生或者支持治疗性心血管益处所需的添加剂一起置于接受者体内。

申请人:马克罗珀尔生物外科公司
地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国籍:US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2024年炎性脂肪细胞因子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相关性》范文

《2024年炎性脂肪细胞因子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相关性》范文

《炎性脂肪细胞因子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相关性》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炎性脂肪细胞因子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探讨炎性脂肪细胞因子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以期为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文献综述1. 炎性脂肪细胞因子的概述炎性脂肪细胞因子是一类由脂肪组织分泌的生物活性分子,包括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炎症介质等。

这些因子在机体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和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 炎性脂肪细胞因子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表明,炎性脂肪细胞因子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水平的炎性脂肪细胞因子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此外,炎性脂肪细胞因子还可通过影响内皮功能、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等途径,进一步加剧冠心病的病情。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液样本,检测其炎性脂肪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其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

四、结果与分析1. 炎性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本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液中炎性脂肪细胞因子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

其中,某些炎性脂肪细胞因子的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2. 炎性脂肪细胞因子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炎性脂肪细胞因子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显著相关性。

高水平的炎性脂肪细胞因子可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此外,某些炎性脂肪细胞因子的基因多态性也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相关。

3. 炎性脂肪细胞因子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炎性脂肪细胞因子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例如,它们可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和泡沫细胞的形成,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还可通过影响内皮功能、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等途径,进一步加剧冠心病的病情。

五、结论与展望本研究表明,炎性脂肪细胞因子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联合黄芪多糖对心肌损伤保护机制研究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联合黄芪多糖对心肌损伤保护机制研究

[ 摘要] 目的 探索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 Exosome⁃HADSCs) 联合黄芪多糖( APS) 对心肌损
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HADSCs) ,提取外泌体,并通过电镜、Western blot
法对外泌体进行鉴定。 实验设置对照组( control 组) 、Exo 组、APS 组、Exo + APS 组,采用血管形成实验和划痕
Exo + APS group were set up to compare the cell survival rate, apoptosis rate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apoptosis⁃
related proteins among all the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vascular mesh
doi:10. 3969 / j. issn. 1674 - 3806. 2023. 12. 09
A study on the protective mechanism of human 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 combined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 年 12 月 第 16 卷 第 12 期
· 1253·
论著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联合
黄芪多糖对心肌损伤保护机制研究
郭彩茹, 刘欣欣, 牛宇杰, 贾富鑫
基金项目: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共建项目( 编号:LHGJ20210853,LHGJ20220957)
0 05) ,磷脂酰肌醇⁃3⁃激酶( PI3K) 、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 p⁃PI3K) 、苏氨酸⁃丝氨酸蛋白激酶( Akt) 蛋白

离心重力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样细胞分化

离心重力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样细胞分化

离心重力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样细胞分化舒雄;杰永生;郑蕊;陈磊;靳少锋;綦惠;孙磊【摘要】目的探讨离心重力对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ADSCs)向软骨样细胞分化以及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加载不同离心力(0、500、1000、2000、2500、3000 × g)和持续时间(0、15、30、45、60 min)刺激脂肪干细胞分化为软骨样细胞,并利用荧光定量 PCR 和Western blot 检测 Sox 9 基因的上调表达来筛选条件,将培养的 P3代 hADSCs 分 3 组,对照组(不干预处理)、离心重力组和 TGF-β3 组(加入 TGF-β3 成软骨诱导剂),持续培养 21 d 后,通过阿利辛蓝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软骨分化鉴定,DMMB 法测定胞外基质中 GAG 含量,荧光定量 PCR 测定 II 型胶原基因表达,Western blot 进一步检测对照组和离心重力组中 Sox 9、β-catenin、GSK3β 和p-GSK3β 蛋白的表达.结果加载最适的离心重力(2500 × g,30 min)刺激hADSCs 后,培养 24 h,Sox 9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阿利辛蓝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离心重力组和TGF-β3 组中软骨表达呈阳性.GAG 实验结果显示, TGF-β3 组促 GAG 分泌的能力优于离心重力组(P<0.05),荧光定量 PCR 结果表明 TGF-β3 组其 II 型胶原mRNA 表达的能力高于离心重力组(P <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离心重力组中β-catenin 和p-GSK3β 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GSK3β 和 Sox 9 蛋白表达升高.结论离心重力和 TGF-β3 诱导脂肪干细胞成软骨分化中的表达具有相似的能力,离心重力对hADSCs 诱导成软骨作用与抑制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有关.%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entrifugal gravity (CG) on 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d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in 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hADSCs). Methods hADSCs were stimulated by loading different degrees of CG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and 3000 × g) anddifferent time points (0, 15, 30, 45, 60 min) to induce 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ion. After the hADSCs were cultured to the 3rd generation and the cell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ithout intervention, the CG group and the TGF-β3 group added TGF-β3 into cartilage induction agent. At the 21st day, the three groups were observed by Alcian blue and HE staining.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glycosaminoglycan (GAG) in extracellular matrix was determined by dimethylmethylene blue (DMMB) method. The expression of type II collagen gene was assessed by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Sox 9, β-catenin, GSK3β and p-GSK3β proteins fr om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G group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Sox 9 from hADSCs was up-regulated by CG (2500 × g for 30 min) after 24 h of culture. Alcian blue and HE staining showed positive expression of cartilage in the CG group and TGF-β3 group, the results of GAG showed that the ability to secrete GAG in the TGF-β3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G group (P < 0.05), and the expression of type II collagen (mRNA)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G group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from Western blot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β-catenin and p-GSK3β with CG group decreased,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GSK3β and Sox 9 increased. Conclusion CG induces Sox 9 expression as TGF-β3 with a similar ability and could induce 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hADSCs via inhibiting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年(卷),期】2018(013)001【总页数】6页(P13-18)【关键词】人脂肪干细胞;超重力;Sox 9转录因rn子类;软骨分化【作者】舒雄;杰永生;郑蕊;陈磊;靳少锋;綦惠;孙磊【作者单位】100035 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100035 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100035 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100035 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100035 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100035 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100035 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方法通过加载不同离心力(0、500、1000、2000、2500、3000 × g)和持续时间(0、15、30、45、60 min)刺激脂肪干细胞分化为软骨样细胞,并利用荧光定量 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 Sox 9 基因的上调表达来筛选条件,将培养的P3代 hADSCs 分 3 组,对照组(不干预处理)、离心重力组和 TGF-β3 组(加入 TGF-β3 成软骨诱导剂),持续培养 21 d 后,通过阿利辛蓝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软骨分化鉴定,DMMB 法测定胞外基质中 GAG 含量,荧光定量 PCR 测定II 型胶原基因表达,Western blot 进一步检测对照组和离心重力组中 Sox 9、β-catenin、GSK3β 和 p-GSK3β 蛋白的表达。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相杭;曾强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7)001
【摘要】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再生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

既往研究已经证实,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有效地促进心肌梗死后的心肌再生和微血管生成,从而改善心功能并减轻心室重塑。

本文主要回顾了多种来源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理学特性和修复特性,并对其在心肌梗死方面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加以综述,旨在为将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5页(P91-95)
【作者】相杭;曾强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北京1008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22
【相关文献】
1.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溶栓剂促凝血作用及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 [J], 刘茜缮;祝家庆
2.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J], 相杭;曾强
3.多基因治疗与细胞移植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J], 林肖峰;余细勇;陈一岳
4.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J], 甄秀

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J], 特日格乐;周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中的作用

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中的作用

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中的作用黄冰洋;李新民;林毅;宋小勇;李鲁【期刊名称】《心肺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4(0)6【摘要】缺血性心肌病导致的心肌梗死是全世界范围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和环境危害因素日益加重,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一类能够自我更新以及具有多项系谱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大量研究显示MSC治疗能够改善左心室功能、逆转重构和减少瘢痕组织形成.本文分三个方面对不同来源MSC的作用、MSC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作用机制、目前的挑战和发展前景综述了MSC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为MSC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总页数】3页(P906-908)【作者】黄冰洋;李新民;林毅;宋小勇;李鲁【作者单位】100101 北京解放军第306医院心胸外科;100101 北京解放军第306医院心胸外科;100101 北京解放军第306医院心胸外科;100101 北京解放军第306医院心胸外科;100101 北京解放军第306医院心胸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相关文献】1.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卵巢早衰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J], 刘荣霞;杨炳;余丽梅;赵春华2.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J], 周雪媛;吴丽丽;姜丽霞;竺璐婕;周斌杰;周丽萍;3.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病中的治疗作用 [J], 牙程玉;毛德文;胡晓;吴聪;覃秀容;黄鹏;许晓璐4.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早期骨关节炎中治疗的特点比较及展望 [J], 王志伟;索海强;梁寒光;臧俊亭;冯卫5.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早期骨关节炎中治疗的特点比较及展望 [J], 王志伟;索海强;梁寒光;臧俊亭;冯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及其质量检验方法

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及其质量检验方法

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及其质量检验方法陈冲;闫俊灵;李梁;徐潇;丁红;汤苏阳【期刊名称】《武警医学》【年(卷),期】2015(0)2【摘要】目的:研究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DSCs)的制备及其质量检验方法,为临床研究提供安全合格的干细胞。

方法取50例人吸脂术抽取的脂肪,剪碎,用胰酶和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并按照《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对其进行细胞形态、数量、活率、无菌、支原体、人源特定病毒及猪源病毒、内毒素、免疫抑制活性、分化能力、免疫表型等检测及染色体核型。

结果50例hADSCs;细菌、内毒素检测阴性,无内外源致病菌;干细胞免疫表型检测CD90、CD105表达阳性,阳性率>95%,CD34、CD45和HLA-DR表达阴性,阳性率<2%;具有成骨、成脂分化潜能;能抑制异体淋巴细胞的增殖。

间充质干细胞活性冻存前≥92%,冻存复苏后≥82%。

结论按照本工艺及标准制备的hADSCs符合质量控制标准,为同类干细胞制备及其检定过程标准化提供了试验依据。

%Objective To study the human 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vitro amplification and quality inspec-tion methods and provide safe and qualified stem cells for clinical research .Methods Fifty human source liposuctioned fat , sheared, underwent trypsin and collagenase digestion , separation, culture, and according to the “stem cell-based medicinal product quality con-trol of pre clinical research guidi ng principle” to detect the cell morphology , quantity, live rate, sterilization, mycoplasma, human source specific virusand swine virus , endotoxin , immunosuppressive activity , differentiation ability , immunophenotype detection and chromosome karyotype .Results Human 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activity before cryopreservation is ≥92%, after re-vival≥82%;bacteria and endotoxin test negative , no internal and external source pathogenic bacteria;stem cell immunophenotype de-tection of CD90, CD105 positive, the positiverate >95%, CD34, CD45 and HLA-DR negative expression , the positive rate <2%;with osteogenic and adipogenic differentiation proficiency ,it can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allogeneic lymphocytes .Conclusions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the standard of human 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line according to the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of“stem cell-based medicinal product quality control of pre clinical research guiding principle ”, it provides th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similar stem cell preparation and standardizing verification process .【总页数】5页(P170-174)【作者】陈冲;闫俊灵;李梁;徐潇;丁红;汤苏阳【作者单位】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皮肤再生医学科;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皮肤再生医学科;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皮肤再生医学科;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皮肤再生医学科;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皮肤再生医学科;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皮肤再生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2【相关文献】1.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J], 徐琦璘;王椋;赵春华2.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及其质量检定 [J], 孙瑞婷;陈瑶瑶;王华;靳继德;汪劲松;刘冬梅;王立生;吴祖泽3.人髌下脂肪垫来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J], 刘玉平;刘涛;王明明;李明;俞光荣4.人髌下脂肪垫来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J], 刘玉平;刘涛;王明明;李明;俞光荣;5.茶多酚对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J], 王华;齐玉成;杨云芳;赵艺洋;王慧;陈培;杨旭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范龙坤;梁世桢;华泽权;金岩【期刊名称】《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年(卷),期】2012(22)4【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同一个体来源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和骨髓问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生长特点和诱导分化能力.方法:取7~10dSD大鼠的脂肪和骨髓,体外分离、纯化脂肪和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从细胞形态、生长动力学、表面标志、分化潜能等方面进行鉴定和比较.结果: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大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0.05),两种细胞所表达的表面蛋白标志物基本相似,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表面蛋白标志CD106呈阴性,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106呈阳性.在成软骨分化中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弱表达Ⅱ型胶原,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表达.第5、10、15、20代ADSCs及BMSCs经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且有“矿化”结节形成,碱性磷酸酶活性以第5代最强,随着细胞代次的递增,碱性磷酸酶活性呈递减趋势.结论:ADSCs较BMSCs更易于分离培养及体外扩增,诱导条件下成骨、成脂、成软骨能力较强,适合作为再生医学的种子细胞.%AIM: To compare the ability of differentiation,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bonern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and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ADSCs) in vitro. METHODS: ADSCs and BMSCs were acquired from the adipose and bone marrow of SD rat. The BMSCs and ADSC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the adipose and the bone marrow, and then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ir morphology, cellmarker, growth kinetics and proliferation potential. RESULTS: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luripotentiality of ADSCs and BMSCs were similar. The proliferation rate of ADSC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BMSCs. The cell markers of BMSCs and ADSCs were similar, however, contrary to BMSCs, CD106 was not expressed on ADSCs. The collagen II was expressed weakly on ADSCs but was modest on BMSCs. Both BMSCs and ADSCs showed fibroblast-lik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MSCs and ADSCs of the 5,10,15 and 20 passage showed positive ALP activity and were positive by Alizarin Red staining. ALP activity was strongest at passage 5, and gradually decreased thereafter. The number of mineralized nodules in BMSCs was similar in different passages. However, the number of mineralized nodules in ADSCs was smaller at passage 20. CONCLUSION: ADSCs can be more easily isolated and cultured in vitro and show similar proliferation, os-teoinduction and adipose induction ability to BMSCs. They are suitable as seed cells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总页数】7页(P194-199,244)【作者】范龙坤;梁世桢;华泽权;金岩【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沈阳军区总医院研究生培养基地,辽宁沈阳110016;辽宁医学院沈阳军区总医院研究生培养基地,辽宁沈阳110016;沈阳军区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辽宁沈阳110016;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0.2【相关文献】1.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J], 邓展生;沈民仁;鞠洪斌;孙太存;许宇霞;张旋2.氯化钴诱导化学性低氧对经HIF-1α 基因转染后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J], 王君;韩丽春;孙绪德;李正民;张振;张茹;张玉明3.不同年龄段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J], 枟涛;秦书俭;王超;单伟4.两种月龄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J], 高元慧;向杨;曹卉;王顺兰;郑琳麟;何浩伟;张应爱;张淑芳;黄邓高5.两种月龄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J], 高元慧;向杨;曹卉;王顺兰;郑琳麟;何浩伟;张应爱;张淑芳;黄邓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王建飞;郑显东
【期刊名称】《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年(卷),期】2008(031)003
【摘要】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发生坏死,但由于心肌干细胞的数目微乎其微,且代谢非常缓慢,难以对坏死心肌起到内源性的修复作用,只能通过纤维组织增生、瘢痕组织形成修复坏死部位,而存活的心肌细胞代偿性肥大,发生心室重塑,心功能下降,最终发展为缺血性心力衰竭,而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

心脏移植虽可用外界干预方法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提高生存率,但由于供体少、价格昂贵、存在免疫排斥等问题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近年来,将体外纯化、培养增殖的心肌细胞或非心肌细胞移植到受损心肌组织中替代纤维组织以解决心肌细胞数量的减少,【总页数】2页(P73-74)
【作者】王建飞;郑显东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53;河北医科大学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
【相关文献】
1.5-氮杂胞苷通过PI3K/Akt/mTOR通路介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 [J], 蔡琳;马凌;张卫泽;王菲;张汉平
2.血管紧张素Ⅱ对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 [J], 张卫泽;樊艳;陈永清;马凌;秦勉;哈小琴;韩娟萍
3.5-氮杂胞苷联合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 [J], 王静;韩江红;李琼;
4.5-氮杂胞苷联合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 [J], 王静;韩江红;李琼
5.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J], 王建飞;郑显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进展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进展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进展
谭丽(综述);陈世玖(审校)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
【年(卷),期】2022(33)12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对全世界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打击,对全球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

SARS-CoV-2感染通常引起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后续常发展为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其死亡率较高。

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对抗该病毒,现主要采取多元化的综合治疗,仍需探讨有效的治疗方式。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具有多向分化、促血管生成、免疫调节、增殖和迁移等特点。

本文将从COVID-19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表现出发,结合ADSCs特性探讨ADSCs治疗COVID-19的潜能,归纳总结现有的实验研究,旨在为ADSCs治疗COVID-19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总页数】6页(P1583-1588)
【作者】谭丽(综述);陈世玖(审校)
【作者单位】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1
【相关文献】
1.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抗病毒等方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在的发病机制及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3.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共识(2021年,北京)
4.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进展
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新策略:间充质干细胞疗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郗锐冯玙李超敏武志芳【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SC)也称为多能干细胞,是一种可自我复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群。

自体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来源充足,低免疫源性,经诱导后可向心肌细胞分化,在冠心病的研究中极具应用前景。

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后,现就ADSC的生物学特性、细胞移植、体内示踪及冠心病治疗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论述。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体内示踪; 冠心病Advances in the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Xi Rui, Feng Yu, Li Chaomin, Wu Zhifang. 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 the First Hospital of Shanxi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Wu Zhifang, Email: wuzhifang01@【Abstract】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 also known as multipotential stem cells, are a kind ofadult stem cells which have self-replicating and multi-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Autologous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SC) can differentiate into the cardiomyocytes after induction.Besides, they have adequate sources and low immunogenicity. In short, ADSC possess a wide applicationprospect in the stud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reading lots of related literatures, recent researchstatus about the ADSC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 this paper was discussed, such as the 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 of ADSC, cellular transplantation, tracing in the body, and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disease.【Key words】Mesenchymal stem cells; Cells transplantation; Tracing in vivo; Coronary heartdisease近来越来越多的文献指出自体脂肪组织来源的充质干细胞(autologous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来源丰富,取材方便,易于培养,可在适宜条件下分化为脂肪、骨、软骨、肌腱和神经等多种组织细胞,同时不伴有伦理学相关问题[1-2]。

新近文献证实ADSC不仅可分化为心肌细胞,同时可以在促进血管新生、修复受损心肌及改善心肌功能等方面发挥作用,极有可能成为冠心病干细胞研究的理想种子细胞来源[3-4]。

本文分别从ADSC的生物学特性、细胞移植、体内示踪方法及冠心病治疗方面进行阐述。

一、ADSC的生物学特性随着人们对成体干细胞的不断认识,发现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也可以经诱导后向多种组织细胞转化[5]。

通过ADSC表面一些特殊分子结构(如相关CD分子)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6.08.030作者单位:030001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附属医院核医学科通讯作者:武志芳,Email: wuzhifang01@ 的鉴定,分离得到ADSC可用于多种疾病的细胞生物学治疗。

同时,许多临床前或临床疾病及损伤模型的研究也证实了ADSC疗法的安全及有效性。

1. ADSC的成肌分化潜能:ADSC经成心肌诱导后,不仅可以向心肌细胞进行分化,同时可在体内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经旁分泌途径诱导一些生长因子发挥作用,促进受损心肌修复的同时帮助血管再生,预防心肌重塑,改善心功能[6-7]。

当前最常用的心肌细胞分化诱导剂为5-氮杂胞苷(一种咪唑类去甲基化药物)。

细胞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技术分析均表明ADSC经5-氮杂胞苷诱导分化出的细胞具有和心肌细胞一样的形态,表达与心肌细胞生理相关的物质: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和α-肌动蛋白等,并可经RT-PCR技术获得心肌β-微球蛋白重链基因。

1999年日本学者Makino 等[6]在体外经5-氮杂胞苷处理小鼠MSC后,分离得到了成心肌细胞系。

Li等[7]在其近期的实验中也用同样的方法成功诱导了ADSC向心肌细胞的分化,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诱导分化来的心肌细胞特异性标记物肌钙蛋白T和肌动蛋白与其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免疫学反应。

早期Toma等[8]甚至研究发现在没有诱导剂存在的情况下,直接将人MSC输入到正常小鼠心肌内,MSC也能分化为心肌细胞。

2. ADSC的相关表位:当前国际细胞治疗协会对MSC的鉴定作了明确规定,细胞在保有干性的基础上,必须具有以下相互分子表型:即表达CD105、CD90和CD73,不表达CD34、CD45、CD14(CD11b)及CD79a(CD19)等[9-10]。

但迄今为止,尚没有找到已经被明确证实了的ADSC特异性细胞表面抗原,这可能与供体组织的不均匀性、ADSC分离培养、检测方法敏感性等有关[11]。

大部分学者较为认可的观点为:ADSC阳性表达CD13、CD44、CD105;阴性表达CD14、CD31、CD34、CD45、HLA-DR和Ⅷ因子[3,12-13]。

CD44与细胞转移、黏附及增殖有关;CD105为干细胞或祖细胞的表面标记;CD14、CD34、CD45则是骨髓造血干细胞较为特异性的表面标记;CD31是血管内皮细胞的表面标记,CD31阴性表明培养得到的ADSC没有被微血管内皮祖细胞污染[10]。

二、ADSC的移植及体内示踪1. ADSC向体内的移植途径:干细胞向体内移植的主要方式有:外周血管注射、手术野内病变器官的多靶点直接注射及病变器官犯罪血管内注射。

外周血管注射可减少手术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可操作性。

然而,大量文献证实:经外周血管注射的干细胞80%会堵塞在肺脏微循环系统。

细胞移植效率较低,极易引起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

据报道某些物质可促进ADSC移植后向心肌缺血或梗死区的迁移及归巢[14-15]。

但这需要大量大规模的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

犯罪血管内注射和移植目标靶区的多靶点直接注射尽管可以增加干细胞的移植浓度,但为有创操作,技术难度大,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尤其是病灶部位的多靶点直接注射;同时经犯罪血管注射也同样存在与外周血管移植相一致的缺点与不足。

总结文献尚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哪种途径更适合干细胞的存活和定居。

对于干细胞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当前最常使用的移植途径为犯罪血管内或病变部位多靶点直接注射。

2. ADSC的体内示踪:目前,用于干细胞活体示踪的分子学方法主要包括光学成像、MRI及放射性核素成像。

ADSC的体内示踪以光学成像应用较多,借助荧光或可见光对细胞表面标记物进行示踪[16]。

然而,以光学成像为基础的细胞示踪技术受穿透深度、定量化及空间分辨率的限制(散射)。

近年来MRI(如磁性离子或纳米粒子等物质的核磁成像)在体内细胞示踪方面的应用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Blaber等[13]就分别用超顺磁性氧化铁和纳米金刚石粒子标记ADSC,并对标记后ADSC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认为超顺磁性氧化铁和纳米金刚石粒子都可成为干细胞移植很好的示踪物质,可以在不对机体造成损失的前提下进行活体显像。

但磁性粒子靶向性标记背景噪声较高;一般多为鼠源性抗体,具有种属特异性。

放射性核素标记法在目前所有可用于细胞示踪的成像技术中敏感性较高,且大多为定量成像,如利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可以检测到体内10-12~10-10 mol/L甚至更低水平分子量的表达[17-18]。

同时,放射性核素显像联合同机(或异机)CT或MRI的多模态显像融合技术可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使其在细胞及分子示踪方面的应用更具优势[19]。

三、ADSC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干细胞因具有继续分化潜能而成为一种极有前途的冠心病治疗方法,并被国内外研究证实[20-22]。

目前认为成体干细胞改善心功能的机制有以下几点:成心肌作用;成血管内皮和平滑肌作用;旁分泌作用,对于促进血管新生、细胞分化、抗凋亡、改善微循环等方面极为重要[23]。

曾用于冠心病治疗的干细胞种类繁多,且研究较多、疗效及预后较为肯定的是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24]。

但来源有限、取材困难、获取细胞数量有限等缺点,限制了BMSC 的广泛应用。

相关文献表明,ADSC与BMSC同属成体MSC,两者有着很多相同的生物学特性,如能分化为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并可通过旁分泌途径诱导血管新生。

同时,ADSC来源充足、取材方便、低免疫原性,弥补了BMSC的不足,在再生医学干细胞治疗中极具应用前景,在近年的干细胞应用研究中备受关注[22,25]。

用于冠心病疗效评价的方法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标记物、SPECT心肌血流灌注及PET 代谢显像。

目前ADSC冠心病动物模型疗效评价的基础研究主要依靠相关的心肌标记物(如心肌蛋白表达水平)及超声波提供的一些心脏参数(如超声心动图来检测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时室腔最大压、左心室舒张时室腔最小压及室压变化速率等)。

有关SPECT心肌血流灌注及PET心肌代谢评价ADSC治疗冠心病疗效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外报道不多,且多为新近研究,这可能与ADSC在冠心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