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张国庆第3版)答案详解是复习考研--重点专题

合集下载

公共行政学:第24章课后答案(第三版张国庆)

公共行政学:第24章课后答案(第三版张国庆)

第二十四章问题与争论第24章问履与争论二、思考题】・简述关于“企业彖政府”的批评•答:“企业家政府”槪括了20他纪后二十年关于改革政府或政府改茶的基本的和兴要的价值诉求。

尽管“企业家政府"改革理论广泛受到r赞営•但也不乏批评.主要表现在以卜•四个方面:(1 )根本不存在•个注定了赞凌舞他价值或利益Z上的价值或利益,即便足顾客取向的公共服务观.(2 ) “政府是与众不同的••,因为政府被赋予了保证竞争性权力小心、个人权利保隊宦期选举.联邦主义、分权等独特的宪法责任。

(3 )除非人类不再需耍国家,由则,试国把一个政府机构变成-•个企业,并柑应用利润或“盈亏底线”取代公共利益•只能是•种不现实的浪没乌托邦。

(4 )用企业家将神改竜公曹部门或从本麻上程政府内淞建工企业家劫机固然诱人,但忠政府是否能像一个企业一样运行值得怀疑。

3.简述全球向传统自由主义回归的康囚.答:全球向传统口由主义回归的原因在J•人心对国家所右制和「预的幻火感。

这像因主耍表现为:(1 )对財政负扒的不满。

在本肚纪的大部分时间.国家的地位一牡住上升,一步步地将其领地延伸到曾届于市场的领域。

扩张的财政负押•已经超出了政府的管理陡力:侦务和赤字人大了。

通货膨胀变成摆脱不掉的瘤疾.(2 )由“政府失灵尸引发对政府的不信任感。

当政府变得野心勃勃•并试图成为经济中的工耍行为者而非裁判时.引发了“政府失灵”的固冇阴境.随者盘图和实际成效Z间可察觉的建跖越来越大,对国家的倍任变成俗。

4.简述全球向传统自由主义回归过程中玫府的新角色。

答:全球向传统自由.主义回盯过程中玫府的新角色在r政府创進并维持市场运作的边界.没的政旳來确定规则和背景,就没右币场。

在向仗统口由主义回必过程中.政府不再允当生产者、控制者和干预者,而足转变成一个祓刿,制订确保竞争的游戏,规則.政府的这一新角色具以卜儿个方血的内涵:< 1 )政府在社会生活中仍然具有相当的巫耍性.尽爸边界受到了很大的侵蚀.发生了根本性的技术革命,政府仍然很O.尤其足政治领导仍然至关O.< 2 )管理方式的多元化。

公共行政学考试重点(张国庆)

公共行政学考试重点(张国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说一、公共行政学涵义公共行政学:又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方法的体系。

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功效、学科目的?⒈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⒉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⒊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⒋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

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研究范畴?⒈怀特将行政管理学的范畴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⒉古立克“七环节”理论,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⒊张金鉴“15M“理论,即目标、计划、人员、经费、物材、组织、方法、领导、激励、沟通、士气、协调、及时、空间、改进。

⒋一般来说,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研究范畴主要有:行政原理、行政职能、行政权力、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程序、行政执行、行政技术、行政行为、行政效率、机关管理、公共财政、物材行政、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道德、法制行政、行政改革、行政能力、行政发展。

公共行政学常用的研究方法?⒈逻辑分析方法;⒉法规分析方法;⒊历史分析方法;⒋实证分析方法;⒌规范分析方法;⒍比较分析方法;⒎系统分析方法;⒏生理分析方法;⒐心理分析方法;⒑资料分析方法;⒒案例分析方法;⒓量化分析方法;⒔模拟分析方法;⒕利益分析方法。

四、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与其关学科的关系简述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⒈综合性;⒉实践性;⒊系统性;⒋技术性;⒌发展性。

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行政法学、企业管理学、社会学的相互关系?⒈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是藉政治学指引其努力的方向,政治学则赖于行政管理学充实其内涵。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复习要点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行政权力:行政权力——是政治权力的一种,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定义包括的内容:(1)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2)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通过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和各类政策来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3)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4)行政权力的客体具有普遍性,是以整个社会为对象的国家权力;(5)行政权力的性质是执行和管理性权力。

1.政党分赃制:政党在选举获胜后,把官职作为战利品据为己有,公开在其支持着之间进行肥缺分账。

P1992.经验决策:决策者根据个人或集团的思想水平、工作能力、生活经验等个人素质作出决定。

它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根据西蒙的观点,经验决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3.行政沟通:行政沟通是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机构之间或行政机构与各有关方面之间所作的信息上的传递与联系。

行政沟通应当是双向的,信息发出后,只有接受者作出了反应,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行政沟通过程。

行政沟通的作用表现在:1)信息交流是行政决策的先决条件;2)行政传递是行政指挥的必经之路;3)信息联系是行政协调的重要工具;4)信息反馈是检查实施、评价政策的依据。

通过有效的行政沟通,可以保证在行政实施过程中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增强行政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从而实现高效率的管理。

4.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就是围绕目标的制定和实现来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公共行政机关的目标管理指为实现公共行政目标而进行的对目标的制订、实施、检查和总结等一系列有计划的管理活动(1)是一种过程,是上下两级管理人员共同确定目标的主要职责范围的过程;(2)是一种实施管理计划和考核的方法;(3)是一种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5.国家公务员制度: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制度,最初形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出现,是人事行政制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14章行政行为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14章行政行为

第14 章行政行为二、思考题L 试述行政行为的涵义。

答:( l )行政行为的涵义①广义的行政行为,是指合法的行政行为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通过法定形式,所实施的全部行政管理活动的总称。

包括决策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指挥行为、执行行为、监督行为等等。

②狭义的行政行为,是指合法的行政行为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通过法定形式,在行政管理活动所实施的能够直接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如行政检查、行政许可等等。

2 .试述行政行为的特点。

答:行政行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凡个方面:( l )组织性行政行为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根据有关法律,按照法定程序组建的机关,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

其工作人员是这种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机关的组成人员,其权利和义务也由法律授予。

因此,所实施的行政行为不是某个具体行政机关或某个个人意志的反映,而是国家行政机关整体意志的反映。

即行政行为不是个体的行为,而是组织的行为。

( 2 )关联性行政行为虽然是由不同的行政行为主体具体实施的,但由于行政行为体现的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整体意志,因此,行政行为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即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一个行政行为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也影响其他行政行为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的后果,甚至对全部国家行政机关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 3 )强制性行政行为是行政行为主体代表国家实施的管理社会的行为,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其发生法律效力无须经过行政行为客体的同意。

除非经权力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裁决或者有管辖权的法院判决其违法予以撤销,否则,就要假定行政行为具有合法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权强制执行,行政行为的客体如果拒不执行,将会受到相应的制裁。

( 4 )妥协性从宏观上来看,行政行为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得到全社会多数人的认可或支持。

这种认可或支持不仅仅是依靠权力和法律所能得到的,而是行政行为主体与其他有关方面沟通、协调的结果。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3章行政权力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3章行政权力

第3章行政权力二、思考题1 .简述行政权力的内涵。

答:行政权力作为政治权力的一种,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行政权力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 1 )主体,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 2 )根本目标,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国家意志是国家利益的体现。

( 3 )作用方式,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 4 )客体,行政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及其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组织和集团,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 5 )性质,行政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使的管理权力。

3 .简述行政权力的结构。

答:行政权力结构是指行政权力整体性的关系状态和有序性的活动过程。

其建立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权力分工的基础之上,既包括行政管理中权力安排的静态结构,也包括行政管理中权力运行的动态活动过程。

具体分析如下:( 1 )行政权力的静态结构行政权力的静态结构是指行政权力与其行使主体结合之后所形成的一种网络架构,表现为行政权力关系及其制度安排的总格局,是行政管理活动赖以展开的基本框架。

构成行政权力静态结构的两个方面:①纵向的层级结构。

行政权力的层级结构简称层级制,与行政组织体系的金字塔结构相一致,体现出行政权力主体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②横向的部门结构。

横向结构属于组织职能权力关系和参谋权力关系的结构,此类权力关系同直线权力关系相比是非常有限的。

( 2 )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也是由权力作用的方向、方式、轨道、层次、时间和结果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权力运行模式。

动态结构的特点在于:①体现了行政权力的指向性。

行政权力是一种矢量,其作用方向和轨道具有明显的指向。

为了政令统一,为了使国家政策得以普遍地有效贯彻,行政权力运动必然表现为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向,并作用于放射状的层级轨道当中。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2章行政职能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2章行政职能

第2 章行政职能二、思考题2 .简述考察行政职能的角度。

答:行政职能的内容、形式非常复杂,考察行政职能可以从以下凡个角度进行:( 1 )行政职能与国家的产生相联系。

行政职能是国家职能的一部分,因此,行政职能缘起于早期人类建立国家的政治契约。

作为国家公共权力主体之一的职能,行政职能从一开始就是与人们对国家的定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是人们对国家职能设定的一部分。

因此,关于行政职能的考察,不能离开关于国家作用的考察。

( 2 )行政职能与公共行政目的相联系。

行政目的是关于政府基本价值理念的阐释和规定性,其中包括行政道德的基本价值标准。

在实际过程中,行政目的表现为政府行政目标与政府行政动机的统一。

行政目的在价值形态上表示政府存在必要性。

行政目的引导行政职能,即为了实现行政目的而相应设定行政职能。

( 3 )行政职能与公共政策相联系。

两者的逻辑关系可以表述为:为了履行政府职能而正确地制定和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

这里的公共政策是政府履行其职能的主要形式。

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因此构成了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现实基础。

( 4 )政府行政职能与制度创新相联系。

关于政府公共行政原理的再认识,促使人们不断进行行政改革以调整或改变公共行政关系,进而不断实现政府制度的创新,并通过政府制度的不断创新,不断引导、诱发、推动一定的新的制度安排,最终形成良险的互动关系,不断实现社会的整体发展进步。

行政改革是政府制度创新的基本形式之一,而转变、修正、调整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公共政策和行政管理的有效性,是行政改革最经常的诉求对象。

8 .简述政府行政职能不断扩展的现象及其原因。

答:( 1 )政府行政职能不断扩展的现象在现代国家中,政府的行政职能较之传统行政得到了很大扩展,由于享有立法创议权,且获得了广泛的委托权,国家行政机关事实上已经涉足于相当多的立法功能、司法功能和检察功能,即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

( 2 )政府行政职能不断扩展的原因①由于当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节奏明显加快、新的事务层出不穷、竞争日趋激烈,产生了“法律有限,人事无穷”的现象明显增多并激化了传统国家组织体制、领导制度、管理方式与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需要政府扩展职能解决。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张国庆考研笔记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张国庆考研笔记
_20世纪初期弗兰克·古德诺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
_60年代以后,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为代表的全新决策理论的提出及其应用,不仅从理论上对提出了挑战,而且拓宽了行政研究的领域,提高和强化了“管理”在行政研究中的重要性。
_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公共行政学》
第一章绪论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述
一、公共行政学的涵义
_公共行政学,亦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相近的学术称谓另有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务管理学、政府管理、公共管理等。英文名称为Public Administration
早期的公共行政学
_1911年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Taylor)《科学管理原理》
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
_第一,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根本目的在于如何确保政府的行政宗旨,确保政府及其官员依法行政,防止政府及其官员侵权、越权甚至实行行政专横,同时确保政府及其官员积极而有效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共行政职能。
_第二,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其基本任务集中在4个方面,即如何不断地提升政府公共政策的质量,不断地提升政府社会管理的水准,不断地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功能,不断地提升政府的“与时俱进”和自律的能力。
_第三,在不断提高行政学术水准的同时,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和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
_第四,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其综合性的学科优势有助于弥补技术专家的不足。其独特的学科体系既可以对现现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也可以对未来人员进行基础教育。因此说,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作用独到的学科。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6章人事行政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6章人事行政

第6 章人事行政二、思考题1 .简述人事行政的要义。

答:人事行政是指政府为达成其职能、推行其工作,通过一定的人事机关及相应的制度、法规、方法和手段等,对其所任用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选拔、任用、培训、奖励、考核、调配、工资福利、退职退休等方面的管理活动。

人事行政包含以下凡个方面的要义:( 1 )人事行政是指政府对其所任用的工作人员的管理活动,人事行政的范围仅限于政府系统内部。

( 2 )人事行政的内容主要体现为政府的人事管理机构通过相应的人事行政制度,对政府人事问题所做的规划、决策、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

人事行政制度是指国家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管理所做出的种种系统化、规范化的规定,可以是法律、法规,也可以是政策和行政命令。

人事行政制度并不是人事行政本身,只是人事行政所依据的规则,而人事行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人事行政制度的实际运作。

( 3 )人事行政的总体目标是力求政府中“人”与“事”的协调,是为了使政府中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并在适才适所的情况下,达到事竟其功。

( 4 )人事行政的核心是行政人才的管理问题,包括“取才、用才、育才和留才”四个环节,体现在人事行政的实际运作中,即包含了更新、激励―保健、行为调控三个机制。

( 5 )人事行政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与其他行政管理活动一样,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另一方面又有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是一门科学,具有科学性。

人事行政既应研究其政治性,也应研究其科学性,更应注意研究如何达成人事行政的政治性与科学性在现实中的统一。

2 .简述现代人事行政的趋向。

答:现代人事行政具有以下几种趋向:( 1 )人事行政中出现政务官与业务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对这两种官员开始实行分类管理。

( 2 )由以恩赐官僚制和分赃制为核心的赡恩循私式的人事行政,向以人才主义和功绩制为基础的现代人事行政的演化。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行政决策【圣才出品】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行政决策【圣才出品】

第七章行政决策一、概念题1.行政决策答:行政决策是指具有行政决策权的组织或个人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从多种可能的行政方案中作出选择或决定的过程。

由于国家行政管理权力运行的特殊性,行政决策与一般决策有所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①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掌握行政权力的个人或组织。

行政决策是行政权力的运用,其主体必然会与行政权力有关。

只有具有行政权力的个人或组织才能有权力做出行政决策。

②行政决策的内容是公共行政事务。

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部门或公共服务部门,其决策内容离不开“公共”二字,或者是有关公共管理的内容,或者是有关公共服务的内容。

③行政决策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政府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的机构,其决策准则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公共部门决策与私人企业决策的本质区别。

2.经验决策答: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凭经验制定决策的活动与过程,或者说凭经验进行决策。

经验决策是相对于现代科学决策而言的。

经验决策产生于蒙昧时代,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按照美国决策理论家西蒙的观点,经验决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凭习惯决策时期。

第二个时期被称之为标准操作规程时期。

第三个时期称之为决策组织专门化时期。

3.科学决策答:科学决策是指运用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决策分析、制定决策方案的活动与过程。

科学手段的运用使现代决策呈现出决策分析方法数学化、模型化和分析手段计算机化的发展趋势。

所谓决策的数学化,就是应用现代数学方法来解决决策问题。

所谓模型化,是指建立决策模型,即把变量之间以及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关系式把两者表达出来,然后通过求模型的数学解来选择合理方案。

所谓决策分析手段的电子计算机化是指在决策时应用电子计算机作为逻辑计算工具进行解题和作为信息处理工具进行信息处理。

通过这些科学技术的运用,科学决策方法成为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决策方法。

4.战略决策答:战略决策是指那些具有指导意义的、带方向性的、与整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远景有关的重大决策。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张国庆11考研笔记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张国庆11考研笔记
_1.逻辑分析方法_2.法规分析方法_3.历史分析方法_4.实证分析方法_5.规范分析方法_6.比较分析方法_7.系统分析方法_8.生理分析方法_9.心理分析方法_10.资料分析方法_11.案例分析方法_12.量化分析方法_13.模拟分析方法_15.利益分析方法
四、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方面的综合优势。
5.发展性——动态的、进步的、创新的
(二)行政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行政管理学与政治学。从渊源上说,行政管理学是政治学的分支科学。
2.行政管理学与行政法学。行政法学与行政管理学都是以国家行政为中心观念的学科。前者有赖于后者不断充实其内容,后者则有赖于前者提供维护自身合法权威的规范,进而加强自身的效能。
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
1.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
_伦纳德•怀特将公共行政学的范畴归纳为四大部分,即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_卢瑟·古立克(Luther Gulick)和林达尔·厄威克(Lyndall Urwick)提出了著名的“七环节”理论。
_台湾学者张金鉴试图用更细致的分类来表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提出了“15M”理论。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公共行政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述
一、公共行政学的涵义
_公共行政学,亦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相近的学术称谓另有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务管理学、政府管理、公共管理等。英文名称为Public Administration
早期的公共行政学
_1911年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Taylor)《科学管理原理》
的方式、手段才能解决。所以,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
五、现代行政现象与现代行政精神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22章政府理论创新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22章政府理论创新

第22章政府理论创新二、思考题1.阐述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答:新公共行政学是相对于传统行政学而言的,其研究的核心概念在于政府及其官员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价值观和伦理观。

新公共行政学的理论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

新公共行政学认为公共行政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因此要把社会公平作为行政原理和政府目标的一部分,作为政府基本的价值标准之一。

基于这一理念,政府的行政管理者不应是中性的。

他们应当承担起责任,把出色的管理和社会公平作为社会准则、需要完成的事情或者基本原理。

据此,新公共行政主张放弃政府传统的‚价值中立‛原则,而将社会公平和正义作为政府行政的真正的规范基础。

( 2)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

新公共行政学认为公共行政学研究的重点应在于与社会环境相关、与公众相关、与政策相关、与政府及其官员相关的问题,而不仅限于与学术、理论、思辨和研究方法相关的问题。

因此,新公共行政学主张:①变革,改变妨碍实现社会公平的政策和制度结构;②关注政策,通过入世的、积极进取的科学方式普遍地改进影响所有人生活质量的各项政策;③典范革命,对传统行政学的基本假定、理论框架、价值规范、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等进行调整,重视‚行动理论‛。

( 3)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

新公共行政学认为传统的科层官僚组织结构造就了一种超稳定的能力,使政府失去了必要的敏感性和同情心,正在远离社会公众。

需要寻求不断的灵活性,使变革成为经常的组织形式。

同时,传统的组织理论只关注公共组织的内部问题,理论构成过于空洞。

新公共行政提出通过重新定义分配过程、整合过程、边际交换过程和社会情感过程构建新型的公共组织,进而实现社会公平。

( 4)主张突出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质。

新公共行政学认为公共性质是政府公共管理与以产权私有制为基础的企业管理的根本区别。

因此,不存在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全称性管理科学‛,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必须坚持政府管理的公共性质。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现代政府能力(圣才出品)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现代政府能力(圣才出品)

第四部分行政发展与发展行政第十八章现代政府能力18.1 复习笔记一、现代政府能力问题的缘起1.政府能力的重要性(1)政府能力行为对经济增长,改善教育、卫生、环境状况,减少社会不公等起着积极的作用。

(2)积极、合理地确定和扩展政府的公共行政职能,提升政府的宏观公共行政能力,使政府能够不断形成和输出优质的公共产品,对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3)政府能力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与一国的发展有着独特的、直接的、重大的利害关系。

2.政府能力问题的现实缘由(1)罗斯福“新政”的理念、政策和方法有效地克服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使得政府干预经济成为了西方国家的一种普遍的既定国策。

(2)“东亚经济奇迹”的出现、形成及其规模化、持续化,从积极的意义上证明了政府干预以及政府能力之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作用。

3.东亚金融危机与政府能力(1)东亚金融危机与政府能力的矛盾①东亚金融危机清楚地表明,政府的理念、体制、能力等,距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误差和较为严重的差距。

②严酷的现实又要求政府首先承担起克服危机、引导本国经济走出误区的历史责任,并为此动员公共资源和组织全体国民。

(2)解决矛盾的办法解决矛盾的惟一出路,就在于全面进行具有深重历史含义的、系统的政府行政改革,进而不断提升政府能力。

二、现代政府能力的内涵1.政府能力的一般含义政府能力是指现代国家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在既定的国家宪政体制内,通过制定和执行品质优良、积极而有效的公共政策,最大可能地动员、利用、组合、发掘、培植资源,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理性地确立社会普遍遵从的正式规则并积极引导更为广泛的非正式的社会规则,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形成有效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制度及其机制,进而在比较的意义上促进国家快速、均衡、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

政府能力是国家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效性是政府能力的核心概念。

2.政府能力的特点(1)非直观性。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20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20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20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第20 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二、思考题7 .简述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特点、政治与官僚制度的失败理论、政策主张以及关于公共选择理论的争论。

答:( 1 )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特点公共选择理论着力探讨的是政治过程对经济过程的影响,以及如何使这种影响正当、合理。

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特点表现在以下凡个方面:①问题界定和问题导向。

公共选择理论的指向,是政府公共政策的失败和政府公共管理的无能,针对的是凯恩斯主义指导下的国家干预所引发的种种经济的和社会的弊端,试图解决的则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活力问题。

②传承和借鉴。

公共选择理论直接继承了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的概念、假设以及基本理论,并作为自身的理论基点,同时借鉴了美国的联邦主义和宪政主义的理论,又吸收了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瑞典学派的代表克努特?维克塞尔以及意大利财政学派的用边际价值分析来说明公共行动决定的理论、投票数学理论等理论,进而构筑了包括“经济人”理性行为假定、个人主义的行为偏好、交换的普遍性这样三个维度的综合研究视角,形成了颇具冲击力的“公共选择理论”。

③理论开创和方法创新。

公共选择理论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直接应用于政治行为的分析过程之中,分析的重点则在于理性“经济人”的行为在政治生活领域中表现,由此弥补了传统经济学界将政治过程与经济过程截然分开的研究缺陷,从而形成了“政治交易”市场的概念和理论。

( 2 )政治与官僚制度的失败理论由政府官员主导的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经常低于市场机制下的效率,造成政治与官僚制度的失败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关于“政治人”的人性的基本假定存在谬误。

公共选择理论下的政府官员,与常人无差别,一样具有“经济人”的理性思维的利益取向。

因此,建立在道德神话基础之上的国家政治理论一遇上“经济人”这一现实的问题便陷入难以解决的困境。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依法行政(圣才出品)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依法行政(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行政行为与法制行政第十三章依法行政13.1 复习笔记一、依法行政的历史缘由和发展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

1.依法行政的发展阶段(1)依法行政的缘起依法行政源于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及封建法统下保护私有财产的意愿。

这一时期依法行政的释义严格限定为:一切政府公共行政行为,都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

其基本的思想是,要对以国王为主导的政府及其行为实施严格的限制,以防止专制重来、自由受限、财产受损。

(2)依法行政的形成依法行政形成于资产阶级完全控制国家权力,并形成资本主义国家体系之后,依法行政的概念变得宽泛:凡行政机关限制人民的权利或使人民承担义务时,必须有法律的依据,此外可由行政机关自由决定,即关于人民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保留”。

(3)依法行政的发展依法行政发展形成于垄断资产阶级主导政治权力的欲望及法的规范严重滞后于社会现实的发展的情况。

依法行政概念变得空前宽泛:只要不违反法律范围,行政机关就可以自由决定,而不是行政机关的一举一动都需要法律的依据。

2.依法行政的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变迁特点(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体上都经历了一个从重视立法、强调立法高于一切,向重视行政、突出行政职能地位转变的历史过程;(2)资本主义国家依法行政释义的宽泛化,是在三百余年法制(治)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国家现象;(3)行政权力的扩展受到了三权分立国家权力体系中其他国家权力主体的制衡,使行政权力不可能恣意妄为。

二、依法行政的理论基础1.依法行政的思想源流(1)自然法理论。

它是近代人权理论的基础,自然法认为法在本质上是一种客观规律,这种客观规律是宇宙、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反映。

(2)契约论。

它是在自然法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张为了消除自然法统治下的自然状态存在的一些缺点,通过社会契约来建立公民社会即国家。

2.依法行政的社会基础(1)财产私有制。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7章行政决策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7章行政决策

第7 章行政决策二、思考题2 .比较分析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的主要区别答: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是以决策的客观条件为依据划分的,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环境因素可控度不同。

具体分析如下:( 1 )在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确切知道影响决策问题的自然状态,决策方案的数量是每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最终选择哪个方案取决于对各个方案结果的直接比较。

( 2 )在风险型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不能知道那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决策者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决策方案的数量和各种结果发生的概率可以从以往的数据中分析得出。

( 3 )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可能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也不能知道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决策方案的数量和可能导致的结果也是不可预测的。

由于环境因素可控度的差别直接导致了三种决策在决策方法、决策过程上的差异,从而形成对决策者的不同要求,这是三者的主要区别。

3 .简述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答: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凡个方面:( 1 )行政决策贯串于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行政管理始终是围绕着行政决策的制定、修改、实施和贯彻而进行,行政管理总是通过一定形式的行政决策来实现。

每个行政机构和主管行政的人员,都面临着大量的问题,需要准确、及时地进行决策。

( 2 )行政决策具有优化目标、节约成本、提高行政管理效益的重要功能。

行政管理作为人的有组织的一种理性行为,需要有明确的目标。

确立行政目标是行政决策的一项重要任务。

行政决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优化决策目标和决策方案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成本较少、效益较大的行政管理途径的过程。

( 3 )行政决策处于行政管理的核心地位,对整个行政管理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行政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行政管理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社会以及各项事业的兴衰。

历史的经验说明政府重大决策的正确与否事关国家的兴亡、人民的命运。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5章行政组织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5章行政组织

第5 章行政组织二、思考题2 .简述国家行政组织的特征。

答:国家行政组织的法权地位和与之相一致的公共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及其对国民承担的责任,决定了国家行政组织的特征,其特征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 1 )政治性。

政治性是一切国家组织的共同属性。

对国家行政组织而言,政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阶级性和决策性。

( 2 )社会性。

社会性由国家的社会职能所决定,主要指国家行政组织所承担的社会一般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

也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层次:服务性和管理性。

( 3 )权威性。

权威性以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强力和契约关系为基础,并以宪法、法律和国家武装力量为后盾。

权威性有两个最突出特点:约束性和强制性。

( 4 )法制性。

法制性的基本涵义是“依法行政”,具体说来,又可以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国家行政组织自身建设的法制性和国家行政组织对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法制性。

( 5 )系统性。

系统性是说国家行政组织具有极强的整体性,其权力关系、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具有上统下属、上下贯通、左右联系、纵横交错、头尾相接、政令归一的特征。

除整体性之外,系统性的突出特征表现在:整体性、结构性和有序性。

( 6 )发展性。

发展性是说国家行政组织适应社会历史的进步,相应改变组织自身及社会管理行为的特征。

表现为动态性和适应性。

3 .简述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

答:国家行政组织是一个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这些基本的要素直接关系到国家行政组织效能的性质、程度或范围。

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及其合理状态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八个方面:( 1 )法律制度健全。

国家行政组织是执掌公共权力的以社会为行为对象的代表公众利益的特殊组织,因此,依法行政是首要的和基本的要素。

( 2 )组织目标明确。

目标反映行政组织的社会行为的方向,对具体行政机关来说,目标则反映本单位在整个公共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 3 )人事调派恰当。

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有选择地吸收、调派、使用、培训人员是十分重要的。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9章行政方法-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9章行政方法-

第9 章行政方法二、思考题1 .从哲学的、实证的、技术的意义上,论述行政方法的内涵。

答:行政方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履行行政职能、开展行政工作、完成行政任务、实现行政绩效,而采用的各种管理手段、措施、办法、工具、技术、路径的总和。

行政方法的内涵可以从哲学的、实证的、技术的意义上理解,具体分析如下: ( l 从哲学的意义上讲,行政方法本质上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行政主体作用于行政客体的桥梁,是行政思想转变为行政实践的中介,体现了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行政生态环境、行政事务和行政行为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的把握、总结和概括,即行政中规律性的东西。

( 2 从实证的意义上讲,行政方法是目标与结果的统一,是架设于行政目标与行政绩效之间的桥梁和通道。

只有通过一定的行政方法,才能将既定的行政目标经由一定的系统转换输出为行政绩效。

离开了行政方法,要实现行政目标和取得行政绩效,无疑就成为海市厦楼一般的虚无缥缈。

( 3 从技术和操作的意义上讲,行政方法就是将行政决策、行政实施中的各种行政行为进行通约之后的必然结果。

2 .简述行政方法的价值和功用。

答:行政方法作为沟通行政理念、行政价值选择与行政目标、行政政策措施的通道和桥梁,在行政管理学和行政管理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功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l 行政方法是履行行政职能、完成行政任务、实现行政目标、取得行政绩效所必经的桥梁和途径。

( 2 行政方法是贯彻执行国家法权主体确定的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手段。

( 3 行政方法是行政组织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展行政工作的关键。

( 4 行政方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必要条件。

( 5 行政方法是各行政单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微观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

( 6 科学的行政方法是我国当前克服行政管理中现存各种官僚主义、效率低下弊端,实施全面改革的迫切需要。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11章机关管理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11章机关管理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11章机关管理第11章机关管理(了解)二、思考题2 .简述机关管理的特征及其意义。

答:( 1 )机关管理的特征:①机关管理事务的多样性特征。

由于机关管理是对政府部门的办公地点、设施等的管理,因此机关管理所涉及的事务较为琐碎繁杂,而且种类较多。

②机关管理事务的固定性特征。

机关管理的对象是机关,即政府部门固定的办公处所、地点或设施。

固定的“机关”是政府部门的象征、物质表象和经常性工作的物理空间,有效的机关管理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履行政府职能的前提条件。

③机关管理事务的辅助性特征。

机关管理事务所具有的辅助性具体体现为保证行政首脑与各职能部门间联系的协调性特征,以及在综合性事务方面为各职能部门提供后援的服务性特征。

④机关管理事务的技术性特征。

政府文书的处理、机关环境的安排、后勤服务的开展的等等,都需要一定的技术的、制度的和经验的积累,并且随着行政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开发和创新机关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从而形成适应时代和环境变化的良好的机关管理模式或文化。

( 2 )机关管理的意义机关管理所具有的特点实际上也反映出现代公共行政组织的特征。

机关管理的意义主要包括:①为行政组织有效、正常运营提供保障。

行政系统内部的组织管理活动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行政管理活动。

对外的行政管理和对内的机关管理结合才构成现代行政管理的全貌。

②反映出现代公共行政组织的特征。

现代行政有别于前近代、传统行政的特征是行政业务(政府担负的管理国家和社会的职能活动或行政服务)的大量增多和行政活动的专业化。

机关组织自身的行政事务亦随之大量增多,机关管理因此需要具有更高的技术性和熟练性,提出了专业化和科学化的要求。

机关管理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手段。

公共行政的机关管理是为有效进行社会管理的行政活动服务的;机关管理问题的中心,是对大量繁杂的机关行政事务的处理;而实现现代机关管理的目标则应遵循制度化、科学化、效率化等根本原则。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24章问题与争论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24章问题与争论

第24 章问题与争论二、思考题1 .简述关于“企业家政府”的批评。

答:“企业家政府”概括了20 世纪后二十年关于改革政府或政府改革的基本的和主要的价值诉求。

尽管“企业家政府”改革理论广泛受到了赞誉,但也不乏批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根本不存在一个注定了要凌驾于其他价值或利益之上的价值或利益,即使是顾客取向的公共服务观。

( 2 ) “政府是与众不同的”,因为政府被赋予了保证竞争性权力中心、个人权利保障、定期选举、联邦主义、分权等独特的宪法责任。

( 3 )除非人类不再需要国家,否则,试图把一个政府机构变成一个企业,并相应用利润或“盈亏底线”取代公共利益,只能是一种不现实的浪漫乌托邦。

( 4 )用企业家精神改革公营部门或从本质上在政府内部建立企业家动机固然诱人,但是,政府是否能像一个企业一样运行值得怀疑。

3 .简述全球向传统自由主义回归的原因。

答:全球向传统自由主义回归的原因在于人们对国家所有制和干预的幻灭感。

这一原因主要表现为:( 1 )对财政负担的不满。

在本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国家的地位一直在上升,一步步地将其领地延伸到曾属于市场的领域。

扩张的财政负担已经超出了政府的管理能力:债务和赤字太大了。

通货膨胀变成摆脱不掉的瘤疾。

( 2 )由“政府失灵”引发对政府的不信任感。

当政府变得野心勃勃,并试图成为经济中的主要行为者而非裁判时,引发了“政府失灵”的固有困境,随着意图和实际成效之间可察觉的差距越来越大,对国家的信任变成愤世嫉俗。

4 .简述全球向传统自由主义回归过程中政府的新角色。

答:全球向传统自由主义回归过程中政府的新角色在于政府创造并维持市场运作的边界。

没有政府来确定规则和背景,就没有市场。

在向传统自由主义回归过程中,政府不再充当生产者、控制者和干预者,而是转变成一个裁判,制订确保竞争的游戏规则。

政府的这一新角色具以下凡个方面的内涵:( 1 )政府在社会生活中仍然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尽管边界受到了很大的侵蚀,发生了根本性的技术革命,政府仍然很重要,尤其是政治领导仍然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简述克服变革阻力的经常性方法。

答:在实践中,变革的阻力来自许多方面,对阻力的克服也有许多对策。

这些对策常常是交替或混合使用的,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1 )创造和谐的变革气氛。

这一方法关键在于使人们感觉到变革势在必行、迫不得已和公平合理,从而建立理解和支持变革的基础。

这种方法强调和风细雨的工作方式,通常具有慢节奏的特征。

( 2 )力场分析。

力场分析这是一种目标诊断和解决问题的技术。

将变革过程中的力量分为推动力与抑制力两种,认为同时增强驱动力与削弱抑制力是强化变革成果的有效途径。

( 3 )广泛的参与。

具体措施是让与变革相关的行为主体直接参加关于变革的讨论、决策和实施。

这种方法既有利于博采众人之长,也有助于使相关行为主体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同时可以增加相关者对变革的了解和理解,从而加强关于变革的主体意识,主动承担责任,努力推动变革。

( 4 )建立群体规范。

组织高层领导人利用群体的准则、规范、压力和一致性意识来克服变革的阻力。

在这里,群体既指正式的工作团体,也指非正式的人群组织。

( 5 )强制力。

组织高层领导人使用行政决定、行政命令、行政法规、行政决策等强制性行政手段,强行推动变革的进行,强力克服阻力。

( 6 )利用个人威望。

通过德高望重的行政首长的个人号召力或非正式群体“天然领袖”的个人影响力可以达到减轻甚至克服阻力的目的。

( 7 )讲究领导方式和合理处置方式。

这有两个要点:一是注意采用讨论和协商的办法处理分歧,减少对抗的力度。

二是合理设计变革的进程,避免强行加速所可能带来的震动和逆反心理及抵制。

( 8 )加强组织沟通。

即及时和有效地开展关于变革的正确性、必要性、重要性的宣传,以避免由于不了解情况而可能产生的误会、歧义和抵制。

真诚的感情沟通有利于增加对变革的关心和责任感,密切的工作沟通可以避免阴差阳错,有利于形成变革的合力优势。

( 9 )加强革新性行为。

组织高层领导人公开表现出对变革所必须的新观念、新态度、新技术、新行为的充分肯定,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具体方式来体现这种肯定。

( 10 )折衷妥协。

在变革阻力较强大且持久的情况下,暂时放弃较高的变革目标期望值,以降低目标的方式来换取有限目标的实现。

30 .简述成功变革的一般条件。

答:变革是一种组织行为,这种行为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这就要求组织不仅要研究组织的问题所在、研究注意的焦点和改进的战略,而且要研究变革的条件性和应遵循的原则即规定性。

一般说来,成功实施变革的条件和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凡个方面:( 1 )变革成为组织存亡的关键。

组织所面临的情境压力已将组织推到非改不可的境地,除非变革,组织将无法继续生存下去。

压力可能来自组织的外部,也可能来自组织的内部。

( 2 )科学合理的变革方案。

有计划的变革必须由组织管理部门来制定系统的规划和模型,这一规划和模型既要能适应当前的环境,又要能适应未来的变化,并且要同时考虑到目标、结构、技术、知识、态度、行为等诸方面的因素及其综合效应,还要使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作最佳的配合。

( 3 )让成员参与变革方案的制定。

负责考察组织历史、现状和设计未来的人必须对变革承担责任,必须了解成员的需要并把需要最终反映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中来。

组织应当通过让成员参与变革计划的制定过程,来吸收成员关于变革的合理化建议,同时将变革变成全组织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为。

( 4 )事先进行变革实验。

为避免重大失误破坏变革的进程和打击人们对变革的信心,应当首先在小范围进行变革实验,待取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后,再向大范围推广。

但必须注重实验的条件性和局限性,不可将实验典范绝对化。

( 5 )引进新思维。

必须从组织外部引入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以帮助组织内的人们开阔视野、活跃观念、启发创新思维,从而找到改善组织状况和提高组织效益的新途径。

( 6 )坚定变革的信心。

组织各级领导层和变革的主持者应当经常收集他人关于变革的新想法,并将自己关于变革的新想法介绍给他人,以实现互相促进。

同时,组织的管理阶层要始终如一、坚定不移地肯定人们的变革热情,支持人们为提高组织效益而做出的任何努力。

( 7 )全面了解变革的阻力。

组织的管理人员应当准确而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变革的阻力,了解和把握主要矛盾所在以及各种阻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阻力的性质和主要表现形式正确地选择克服阻力的方法,以有效而巧妙地克服阻力,推动变革的不断发展。

8 .反思我国官员问责问题。

答:行政问责制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实施的、要求其承担否定性后果的一种责任追究制度。

行政问责制的本质在于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和责任追究,通过约束政府的权力,确保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依法办事。

我国目前行政官员问责制的实践尚处于初级阶段,政府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效果。

但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l )权责不清是实施官员问责制的主要障碍。

由于历史原因、机构改革尚未完成等原因,我国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有些职责不够清楚、权限不够明确,出现在追究责任时相关部门互相推诱、互相扯皮的情况。

在问责过程中,被问责官员具体承担的是领导责任、直接责任、间接责任还是其他责任不清楚,以及党政之间、不同层级之间、正副职之间的责任该如何确定,很难下结论。

责、权不清晰,会导致责任人不清,问责的效果难免就会打折扣,一个没有明确责任体系的问责制度只是一种摆设。

所以官员问责制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对每个官员的权力与责任有明确的划定,被问责者应该是负有明确责任的官员,而现实中在这一方面至今仍存在着不足。

( 2 )问责主体事实上的单一,惟上是从,有损问责的公正性。

问责主体,就是由谁来问责。

在我国官员问责过程中,问责主体比较单一,我们更多实行的是一种“上问下”的同体问责,即政府部门内部,上级对下级的问责。

而事实上,政府官员经过人大授权才拥有公共权力,其责任对象应是人民,官员问责的主体也应是人民群众。

在问责过程中,人大的最高权力没有得到体现。

在上级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况下,更难保问责结果的公正性。

问责主体缺位导致问责不公或问责不实。

这也是当前实施官员问责制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

( 3 )问责法制及程序不完善,影响问责效率。

一些地方已经被追究责任的官员,无论是被免职的,还是引咎辞职的,大都是在行政层面进行的,对其责任的追究并不是依据专门的问责制法律做出的。

行政上的官员问责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责任政府理念,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做支撑,对问责的范围、事由、启动方式、问责步骤和处理措施等等问题都很不明确,往往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

如果“问责制度”不能实现法制化和程序化,可能导致上级领导裁量权的扩大,甚至主要领导一言而定这样的负面影响。

( 4 )被问责官员的处理也存在不确定性。

问责制问的是某一官员在某个时段、某一事件中的责任,并非对其一生的褒贬评价。

因领导工作失察而“替人受罪”的情况要与干部自身犯错误受处理的情况区别开来。

一般情况下,自身犯错误的干部受处理后,政治生命基本结束,很难再获重用。

犯错误的干部应有不同的出路问题应当引起重视,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辩证地看待这类干部。

而某些官员虽然按照某一问责办法被问责,如给予行政处分,但并不影响其升迁,致使这种问责的效果受到质疑。

行政问责制作为现代民主制度的组成部分,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中,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因此,认真研究建立、健全和完善行政问责制,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执行的有效监督和约束,从根本上防止权力滥用和行政不作为,切实提升政府执行力,是我国目前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6 .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行政方法?答:中国的行政情境下的传统行政方法是党和政府在长期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过程中逐渐总结出来的一系列行政管理方法,主要包括:( 1 ) “开诸葛亮会”的方法,就是组织专家、学者、内行进行研讨调查的方法。

( 2 )“解剖麻雀”的方法,就是对典型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的方法。

( 3 )“走马观花与下马嗅花”的方法,就是全面普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调查研究方法。

( 4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就是对调查结果进行定性分析,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求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实质与要害。

( 5 )“蹲点种试验田”的方法,即深入下层有代表性的单位,总结、试行先进经验,然后加以推广的方法。

( 6 )“抓主要矛盾”的方法,即以中心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全力以赴予以解决,以带动其他次要环节、次要矛盾的解决。

( 7 )“弹钢琴”的方法,即围绕中心问题进行统筹兼顾、系统安排、协调配套地解决问题。

( 8 )“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即通过鼓励、宣传先进和鞭策、转化后进来造成“两面夹攻”的局面,以促进整体系统的全面改观与发展。

( 9 )“树标兵,评先进”的方法,即用典型示范、榜样影响来推动一般,带动全局的方法。

( 10 )“谈心、交心”的方法,即通过开诚布公、推心置腹的交谈来沟通思想,交换意见,融洽关系的方法。

22 .论述财政赤字及其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 1 )财政赤字的含义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

由于会计核算中对这种差额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赤字”。

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

财政赤字的形成有许多原因。

根据产生的原因和经济背景,西方经济学家将其划分为两类: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

前者是指发生在已给定的充分就业之上的赤字(充分就业赤字)。

其一般用于分析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是将财政赤字作为外生变量看待的。

后者是指发生在结构赤字之上的赤字,也就是全部财政赤字减去结构性赤字之后的余额。

主要体现的是经济对财政的决定作用,一般作为内生变量看待,其大小随经济的波动而变动。

( 2 )财政赤字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影响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从赤字对经济的短期后果和长期后果分别进行分析。

在短期内,政府债务存量是既定的,预算赤字可能影响到商业周期和储蓄―投资平衡。

预算赤字对经济的短期影响被称为“挤出”效应。

在长期内(可认为经济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预算赤字会影响当前的资本形成和子孙后代的消费,即“政府债务负担”。

①财政赤字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短期影响赤字对国家经济发展的短期影响表现为:赤字增加表现为政府收入的减少和支出的增加。

政府减税和增加支出会带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从而导致价格水平上升,货币交易需求相应增加,在货币供给量既定的前提下,利率将会提高,利率的上涨将抑制或“挤出”私人的投资。

这样就使原来为了扩大社会有效需求的财政政策反而使私人投资减少了。

挤出效应的规模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区别,主要分为以下凡种:a .完全“排挤”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