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理论与价值

合集下载

人生观与价值观高中政治知识点

人生观与价值观高中政治知识点

人生观与价值观高中政治知识点人生观与价值观高中政治知识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

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价值观部分1.价值与人生价值⑴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论述题

论述题

论述题1、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

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于:第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是指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3分)。

第二,价值规律具有以下作用:首先,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其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必须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办事(3分)。

第三,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这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由于科技教育在经济发展中日益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获得更多的盈利,企业才能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活力,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4分)2、试运用真理绝对性和真理相对性辩证统一关系的原理说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关系第一,相互区别,二者是同一真理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是有性别的。

第二,相互统一,表现为:相互联结,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相互转化,人类真理性的认识过程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5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正确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本质和规律,正确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具有真理的绝对性,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完全揭示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内容,因此,马克思主义也具有真理的相对性也需要发展。

(5分)3、试用普遍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分析我们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答:联系的定义。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这个联系之网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2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作者:田应辉邓燕燕来源:《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11期摘要: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对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具体表现进行深入分析,阐述其内在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的阐述,可以总结为: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之上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它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性质特点、形式和发展规律。

意识形态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反映,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但意识形态一旦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

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为:总体性和能动性。

一、总体性意识形态的总体性即历史的继承性,其内在的根据就在于它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观念系统,一个有别于物质生产方式的另类社会结构,它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总体。

卢卡奇曾经这样解释过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总体性理念:“对马克思来说,归根结底就没有什么独立的法学、政治经济学、历史科学等,而只有一门唯一的、统一的、历史的和辩证的关于社会(作为总体)发展的科学。

”他说马克思对意识形态之辩证的、历史的说明,即是种总体性的方法,马克思是在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上来谈意识形态的总体性的。

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是由政治、法律、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社会学说、思想观点组成的系统化了的思想观念体系。

恩格斯曾经分析了意识形态总体性的内在机制,“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但是它们又都相互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这说明意识形态诸形式并不是各种具体意识形式的机械总和,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由于它们同社会经济基础的联系程度不同,可以把意识形态这一整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政治法律思想,是最直接反映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形式,是其他意识形态形式的基础,也是其他意识形态形式与经济基础发生交互作用的中介,处于最核心的层次。

《生活与哲学》主题原理知识内容默写

《生活与哲学》主题原理知识内容默写

《生活与哲学》主题原理知识内容默写一、世界统一性于物质性原理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是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2)自然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类和人类社会。

(2)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物质决定意识(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3)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两重性);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两种精神状态)三、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和运动是辨证统一的。

马原复习题

马原复习题

论述题▲1、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具体体现在:第一,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之间是互相区别、互相对立的。

矛盾的共性只是概括了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而不能完全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

第二,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又是统一的,两者互相依赖、互相联结。

一方面个性中包含着共性,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另一方面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共性只能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第三,个别和一般、个性和共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首先,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矛盾学说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其次,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再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

▲2.论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及其意义。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表现在:首先,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适合生产力发展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会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两者的矛盾运动。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指的是每个个体的意识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在某些方面,与他人的意识可以有所区别和独立存在。

这一原理认为,虽然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但每个人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可能存在差异。

首先,个体的意识是通过感知、思考和经验等过程形成的,这些过程都受到个体自身的认知、情感和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每个人的感知能力、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都是独特的,因此在面对同一个事件或事物时,每个人对其的认知和感受会存在差异。

其次,个体的意识受到个人经历和环境的影响。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通过不同的经历和环境塑造自己的意识。

因此,即使是相同的事件,个体在意识上的反应和理解也会因个人的经历和环境差异而有所不同。

此外,个体的意识可以通过交流和学习进行相互影响和转化。

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个体可以了解他人的观点和经验,将其纳入自己的意识中进行反思和融合。

这种交流和学习的过程可以改变个体的意识,使其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总的来说,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则强调个体意识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感受方式,这是由个体的认知能力、情感经历和环境背景等因素所决定的。

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差异,可以促进理解和和谐的交流。

mks《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

mks《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三、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条件。

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真正科学的理论。

4、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5、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极其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谈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谈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谈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摘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发展具有自己的规律、不平衡性、继承性、相互影响及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根据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简单的,而是主动的、自觉的、能动的过程,这一复杂的过程突出地表现为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1]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我国的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多元价值观念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冲击日益加大,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外部环境。

胡锦涛同志曾明确指出:“西方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

他们在意识形态的主攻目标,就是企图通过各种手段对我国实行思想渗透,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导的指导地位,搞乱人们的思想”。

[2]因此,依据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导,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人民大众更好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当务之急。

一、意识形态发展具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决定了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对马克思主义无用论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无论马克思和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

”[3]意识形态虽然受社会存在的决定和支配,但他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

“任何意识一经产生,就同现有的观念材料相结合起来,并对这些材料进一步的加工;不然它就不是意识形态了,就是说,它就不是把思想当作独立地发展的、仅仅服从自身规律的独立本质来处理了。

★马克思主义★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第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社会意识的变化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并阻碍其发展。比如我国目前存在的一些封建迷信、贪污腐败等落后的社会意识就是这一种情况。它们是剥削制度的产物,是剥削阶级思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遗留,其根源并不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腐败现象同党的性质、宗旨是不相容的,它像一个毒瘤会葬送党和国家的前途,所以我党一直非常重视反封建迷信、反腐败斗争.另一种情况是社会意识可能先于社会存在而出现,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起着指导社会变革的作用。
第二,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经济上先进的国家,并不一定在社会意识上也是先进的;经济上落后的国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也可能是先进的。我国能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很发达的情况下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就是这种情况,当然这也同精神性。
第四,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教材主要是讲了这一方面。
当然,社会意识的这种独立性始终是相对的,它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的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所反映的内容和社会存在的需要。

《马哲》简答题

《马哲》简答题

1.简述物质的定义及其意义。

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3.怎样理解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要?4.人民群众的含义及其作用是什么?1、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意义:它回击了唯心主义与哲学对唯物主义的攻击,有力地捏卫了唯物义哲学路线;它坚持了物质的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克服了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中心线索,根本的认识方法,以及辩证法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岐。

3、第一,认识世界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又需要理论指导,只有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才能实现改造世界的目。

第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4、含义: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绝大数成员的总和。

作用: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

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2、简述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3、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意义4、简述国体和政体的辩证关系5、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分))意义:①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1分)②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1分)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1分)2.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分)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的创造性。

(1分)③意识活动具有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1分)④意识活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控制作用。

(1分)3.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环节:④辩证否定是既克服义保留,其实质就是扬弃。

马哲大综合辨析简答论述

马哲大综合辨析简答论述

辨析1.唯心主义确实是主张精神和理想的高贵作用。

错误。

唯心主义之因此称为唯心主义,并非是因为它推崇精神和理想的高贵地位。

唯心主义之因此叫唯心主义,是因为在哲学大体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中,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推崇精神和理想的高贵作用与以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不是一回事,因此,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2.熟悉是反映和制造的统一。

正确。

熟悉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熟悉对象存在于熟悉之外,这是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反映论原那么。

可是,熟悉不是主体对客体的消极、简单的摹写,而是能动的制造性活动,这种制造性表此刻主体能动地加工感性材料,制造出概念和理论体系;主体依照需要,能动地制造出以后世界的蓝图,指导实践,从而制造避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事物。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以为,熟悉的本质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地反映,是反映与制造的统一。

3.“你假设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制造价值。

”正确。

这是德国诗人歌德的名言,意思是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统一的。

人的社会价值是个人活动对社会的意义,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人的自我价值是人的活动关于个人自身的意义,即社会对个人或自己对自己的知足。

在这两个尺度中,社会价值尺度是衡量人的价值的全然尺度。

这是因为,为社会奉献,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全然途径。

个人为社会奉献越多,社会越进步,社会对个人需要的知足就越多。

因此,人的价值是奉献与知足、制造与享用的统一,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4“全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从实践动身去明白得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份。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二,社会生活的全数内容确实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本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是指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即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独立于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而存在,并且对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这一原理对于理解社会意识的本质和特点,以及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相对自主性。

社会意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观念、意识和信念的总和,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独立于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而存在。

这意味着社会意识不完全受制于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超越物质基础的限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其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表明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之间的辩证关系。

社会意识不仅受到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的影响,而且对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也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进行反思、批判和改造,从而影响和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

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体现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表明了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再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揭示了社会意识的多重性和相对性。

社会意识是多元、多样、多变的,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可能完全一致和统一。

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同的社会意识之间存在着相对的差异和相对的独立性,这种多重性和相对性是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

最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对于理解和把握社会意识的本质和特点,以及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我们认识到社会意识不是简单地受制于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具有一定的反作用能力,是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总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特点和本质属性,它揭示了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对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具有多重性和相对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是指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之间存在一种相对独立的关系。

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原理之一,对于理解社会意识的本质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是基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而提出的。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物质基础,而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之间既存在着相互作用又存在着相对独立的关系。

这种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不是简单地受社会存在的支配和决定。

其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是指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社会意识不仅受社会存在的影响,还能够对社会存在进行反映和认识,并且能够对社会存在进行改造和变革。

因此,社会意识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社会存在,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和反映社会存在。

再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是指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独立的领域和范畴。

社会意识包括了政治、法律、宗教、道德、艺术、哲学等多种形式和内容,这些形式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不是简单地受社会存在的支配和决定。

因此,社会意识在不同的领域和范畴中具有相对独立性,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最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是指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独立的历史发展趋势。

社会意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发展和变化的。

社会意识在历史发展中具有自身的规律和趋势,能够适应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从而具有相对独立的历史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原理之一,对于理解社会意识的本质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原理指出了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仅受社会存在的影响,还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具有相对独立的领域和范畴,具有相对独立的历史发展趋势。

因此,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社会意识的本质和特点,更好地推动社会意识的发展和变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要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要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理论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

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涉及:1、一元论和二元论2、原理的内容3、原理的意义三、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和意义。

涉及:1、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和现实意义3、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和现实意义四、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和现实意义五、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的含义、属性和标准问题及其意义。

涉及:1、真理的客观性以及批判实用主义真理观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以及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3、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六、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论述和现实意义。

涉及: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七、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观点和现实意义。

涉及:1、科学技术的作用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以及对我国科教兴国的指导意义八、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和现实意义。

九、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来以及对我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十、马克思的价值规律。

涉及:1、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2、作用以及对我国经济活动的指导意义十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的表现、原因和实质。

十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实质与影响。

十三、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研究。

涉及:1、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3、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曲折性。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是一种社会学理论,指的是一个个体的社会认知,是不受社会的认知影响的,只受个人的认知影响。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社会认知是不受社会普遍认知的影响,而只受个人的认知影响。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是社会学家研究社会认知过程中提出的一种理论,它说明了一个人的社会认知是由个人的认知经验和社会背景决定的,而不是受社会普遍认知影响的。

它认为,一个人的社会认知是一个个体的独立认知,是唯我绝对的,不受任何外部影响的。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另一个重要含义是,即使在社会经验上有所不同,但是一个人的社会认知仍然是唯一的。

比如一个人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但是他的社会认知是唯一的,也就是说,他的社会认知是他自己的,而不是被他的社会背景所影响的。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在社会研究和社会实践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指出,一个人的社会认知是他自己的,不受他的社会经验和社会背景的影响,这意味着,一个人的社会认知是他自己的,不受他的社会经验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这样,一个人可以更加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社会认知,而不受任何外部影响。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给了我们一种新的认识,即一个人的行为和思维都是由他自己决定的,而不是受社会经验和社会背景影响的,这一点对我们社会研究和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让我们更加重视个体的社会认知,也希望我们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社会环境。

运用唯物史观社会意识相对独立的原理

运用唯物史观社会意识相对独立的原理

运用唯物史观社会意识相对独立的原理运用唯物史观,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原理,即社会意识相对独立的原理。

这一原理的核心观点是,社会意识是在物质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独立性。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方面来解析这一原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它与物质生活基础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上。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意识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然而,社会意识又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的直接影响,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独立性。

换言之,社会意识虽然受到物质生活基础的制约和影响,但并不是简单地被物质决定,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它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关系上。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意识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

然而,社会意识并不完全受这些方面的支配,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独立性。

换句话说,社会意识虽然受到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制约和影响,但它又能够对这些方面产生反作用力,从而影响它们的发展和变化。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它与个人意识之间的关系上。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意识是由个人意识的集合所构成的。

然而,社会意识并不等同于个人意识的简单相加,它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社会意识不仅受到个人意识的影响,而且又能够对个人意识产生反作用力,即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它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上。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意识是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然而,社会变革并不完全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和变化,社会意识又能够对社会变革产生反作用力。

这意味着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既受到社会变革的制约和影响,又能够对社会变革产生反作用力。

运用唯物史观,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原理,即社会意识相对独立的原理。

这一原理指出,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与物质生活基础、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个人意识以及社会变革等方面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考研政治题库之辨析题

考研政治题库之辨析题

三、辨析题1.“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物质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2.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运动。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的大脑就像胃分泌胃液那样分泌意识。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将能完全代替人脑。

6.“世界统一于存在”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观点。

三、辨析题1.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对漫画中所反映的工作方式进行辨析。

2.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3.“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4.规律具有重复性的特点,因此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具体事件经常重复出现。

5.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6.在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中,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因而是主要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因而是次要的。

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就越快。

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2. 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3.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4.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5.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三、辨析题1.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与主观和客观是等同的。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3.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就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

4.凡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5.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6.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7.“信则灵,不诚则不灵。

”三、辨析题1.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2.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3.国家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浅论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浅论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浅论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现实意义摘要历史唯物主义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同时又有相对独立性。

本文就社会意识的独立性展开思考,分析了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及其表现形式,阐释了它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和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这是我们认真深入贯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生产生活的现实作用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我们发挥意识的作用,发挥精神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社会意识独立性表现形式现实意义1 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理论社会意识是指人们对于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生产及其活动的能动反映,包括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如法律、宗教、哲学等。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社会意识的一般表现特点,但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内容。

1. 1 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它会或早或晚地反映社会存在。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这个概念最早是恩格斯在其晚年的一封书信中提出来的,按照恩格斯的提法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相关概念的阐释,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上的一个特殊的领域,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发展规律,不论社会意识何时反映社会存在,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规律永不会改变,意识形态归根到底还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

(2)因此,意识的独立性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1. 2 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特点1. 2. 1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落后性在历史唯物主义中,总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通常是先有了社会存在,然后才有为适应社会存在而产生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发生变化时,往往不是立刻就反映在人脑中来,而是有一个时间过渡和反应期限。

一般来看,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落后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理论与价值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同时又有相对独立性。

本文就社会意识的独立性展开思考, 分析了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及其表现形式, 阐释了它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和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这是我们认真深入贯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深刻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生产生活的现实作用的重要体现, 有利于我们发挥意识的作用, 发挥精神的力量,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社会意识; 独立性; 表现形式; 现实意义;
1 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理论
社会意识是指人们对于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生产及其活动的能动反映, 包括各种社会意识形态, 如法律、宗教、哲学等。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社会意识的一般表现特点, 但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内容。

1.1 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 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 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 它会或早或晚地反映社会存在。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这个概念最早是恩格斯在其晚年的一封书信中提出来的, 按照恩格斯的提法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相关概念的阐释, 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 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上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发展规律, 不论社会意识何时反映社会存在, 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规律永不会改变, 意识形态归根到底还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

(2) 因此, 意识的独立性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理论与价值
1.2 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1.2.1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落后性
在历史唯物主义中, 总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通常是先有了社会存在, 然后才有为适应社会存在而产生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发生变化时, 往往不
是立刻就反映在人脑中来, 而是有一个时间过渡和反应期限。

一般来看, 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落后性。

1.2.2 先进的社会意识具有相对预见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先进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反之则会阻碍社会的前进。

在社会中, 一些先进的阶级、先进的人物所提出的先进的指导思想往往会揭示出万事万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往往都是顺应了历史发展轨迹和遵循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具有前瞻性, 能够预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

但是, 这种预见性的本身是以当时的历史发展条件为前提, 预见的程度也受当时社会存在的限制。

因此, 这种预见性又是相对的。

1.3 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形式
独立性指某一事物不以其他事物的转移而转移的一种特征。

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形式是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一个最重要内容, 它囊括了意识独立性最精髓的东西, 通过对其表现形式的阐释, 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意识独立性原理的理论轮廓。

1.3.1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
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 归根结底是依赖于社会存在的。

但就其实际情况而言, 社会意识并不总是和社会存在同步的。

有时候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并阻碍了其发展, 有时候又能预见未来趋势, 推动社会发展。

1.3.2 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的相对不平衡性
虽然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 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一个重要体现, 但是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并不保持绝对的一致性。

因为, 不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就一定拥有先进的社会意识。

恰恰历史给出的结果表明,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1
1.3.3 社会意识的前后历史继承性
每一时期的社会意识同它以前的思想成果都有继承关系, 新的思想学说的产生总是要吸收先驱者留下的特定的思想资源。

但这种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 而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既要有所保留和有所抛弃, 也要根据本时代社会存在的特征形成自己的社会意识, 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以今为主, “古为今用”。

1.3.4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社会意识即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包括艺术、宗教、政治等, 其各种形式之间不是相互孤立和分离的, 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作为社会生活在精神领域方面的不同反映, 它们必然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比如, 宗教与哲学里面的唯心主义存在一定联系, 而科学与哲学里面的辩证唯物主义又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并且可以起到抑制宗教的作用, 但若社会没有发展到一定的时期, 只是单纯利用政治和法律等手段强制取缔宗教, 这是不可取的。

这也是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1.3.5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 落后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这是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一个特征表现。

但是, 在此强调的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社会意识绝对依赖于社会存在基础之上的相对独立性。

2 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现实意义
2.1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理论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也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哲学基础。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物质文明建设跟往年相比有了突飞猛进的跨越, 但是精神领域的发展相比还稍显落后。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力量, 要以先进的思想领导整个社会前进, 例如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等, 充分发挥意识独立性对于我们的启发作用。

因为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具有历史继承性, 即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通过继承和吸收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成果而为己用, 并得到新发展。

此外, 意识相对独立性表明意识和经济发展并没有直接同步的关系, 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精神文明的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 以科技文化武装社会, 全面提高国家的软实力。

2.2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这个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 代表和决定着整个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与方向。

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关键一环, 其可以形成一股凝结全民族力量的纽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而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中表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积极向上和先进的社会意识将会对整个社会起到促进作用。

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民族精神重要表现, 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也是我国社会意识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引导着人民有着何种思想生产与生活, 也是全社会精神面貌和风气传统的体现。

因此, 重视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发挥其对社会的启发指导作用, 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精神的力量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3 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目前, 我国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而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柱。

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要求有较高水平的思想道德与之匹配和适应, 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才能减轻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诸多消极效应。

同时,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开拓创新的理念和思维, 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 有利于人们转变思想, 启发头脑, 为经济建设融入自己的智慧。

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启发我们要想在经济建设中有所作为, 不能忽视道德建设的力量。

重视思想道德的建设, 可以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 培养人民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等, 从而推动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3 结语
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 人们的社会意识也会发生或早或迟、或大或小的变化, 这就表明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种独立性是在以肯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前提, 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 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区别于唯心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理解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可以有效地指导和启发着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可以充分发挥精神的力量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具有很多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2]刘国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新探[J].求索, 2008 (12) .
[3]朱春秀.正确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特点[J].甘肃社会科学, 2006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