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各国的伙食标准
【走近二战德军】生活篇 上【津贴和伙食标准】
咸土豆 1500克 黄油 50克
苹果泥 200克 香肠 100克
咸土豆 1500克 熏肉肠 100克
腌黄瓜 1根
周五 咖啡 10克 罐头蔬菜 30克 茶叶 2克
烤牛肉和脂肪 140克/20克 糖 50克
4、演习。一年至多两次,每次二到四周。演习开始时间不定,但通常在秋季,也就是说在士兵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服役年末期进行。
5、表现良好的士兵可在第一个服役年满时被提升为二等兵,第二个服役年满时可被提升为上等兵,同时接受班长训练。在两年服役期内,士兵也可接受候补军官训练,但候补军官训练期不计入总服役时间。
(汉斯注:关于德国士兵的伙食标准,元首卫队已有专文介绍,由于资料来源不同,以下译出部分与元首卫队的文章稍有出入,故仅供大家比较参考。)
和平时期的士兵伙食标准
以下是1936年时一个德国士兵一周的食谱范例:
日期 早餐 定量 午餐 定量 晚餐 定量
兵役制的执行:
1、新兵基础综合训练持续八至十二周,内容包括:
武器及射击训练,所有应征新兵至少接收Kar 98k步枪的使用训练,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接受手枪和手榴弹使用训练。
战术训练,包括掩蔽、徒步行军和固定阵地防御训练。
警戒训练。
化学武器条件下的战斗训练。
队列训练。
体能训练。
2、兵种专业训练,如步兵战术训练、火炮射手训练,坦克炮长训练等。其中,步兵兵种专业训练包括以下内容:
按现在的标准,当时德国士兵的新鲜水果、蔬菜和奶制品的配给量严重不足。
军士长 243.76 228.70 186.80
少尉及中尉 243.76 - 405.08 228.37 - 383.64
各国的单兵野战口粮
各国的单兵野战口粮原载西西河美国在作战口粮研究上是最下本的,图为1943年美军研究人员(居然是个大头兵)在研究军用口粮。
古人云,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兵家又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拿破仑云,士兵的胃,决定着军队进军距离。
可见吃很重要,关系到民生国计。
军用干粮出现很早,估计人类有了征战就有了军用干粮。
但工业化生产的军粮,我估摸着得从罐筒食品算起。
据说是拿破仑先动的这个脑筋,大概早到1810年左右,法国出现了罐筒,但是玻璃瓶的。
后来英国人给改成了马口铁的,也就是铁皮罐筒。
到了1813年,英军已经配发罐筒了。
在此无责任推测:看来大英帝国能混成日不落帝国,估摸着跟罐筒关系莫大。
你想啊,英国佬驾着舰船满世界殖民,大海路漫漫,常年劳师远征,水手吃啥?上了岸还得开枪开炮到处杀戮攻掠,这都是重体力活,肚里没食肯定不行。
在热带地区航行、作战,一般食物肯定腐败变质,大概只有罐筒食品(或许还有腌制食品)能长久保存了。
看过一本书,说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英法军队登陆红色俄国。
这两国军队都配发了罐筒,列宁曾对此大为感叹,说人家有罐筒,可我们拿什么填饱我们作战的工农红军肚子呢?可见革命导师对罐筒很重视,也很无奈。
K级单兵野战口粮二战爆发前(大概似乎也许是1936年),美国成立了专门机构,在作战口粮研究上是最下本的。
推出了多款军用口粮,最著名的大概算K级单兵野战口粮了,这种口粮还细分为早餐系列、午餐系列、晚餐系列,并且尽量做到了口味多样化。
这种口粮还配有香烟、口香糖、咖啡粉、糖果等,在那个年代,奢侈得简直惊动党中央了。
这种口粮一出现,就招来参战的各国军队集体羡慕嫉妒恨,但基本都是拍砖的。
德国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说美国大兵太奢侈、太腐败,上战场得装满满车皮的奢侈食品跟着才能打仗,就这样仗还打得不咋样;跟美国兵交手的日本兵则大为感叹:皇军常苦斗得肚皮贴着后脊梁,突击个珍珠港成功后,庆功也就是吃个豆包的水平,还得是飞行员才能享用,要是有这样多的好吃的,早把登岛的老美打到海里去了。
日军伙食标准
日军伙食标准
1938年4月15日,日本颁发了新的陆军野战伙食标准,一直延续到二战结束,每名日军士兵每天的基本伙食定量为:
精米660克(大米,约等于13两)、精麦210克(约等于4两)、鲜肉210克(或罐头肉150克),如果有新鲜蔬菜的话就有蔬菜600克,如果没有新鲜蔬菜就有干蔬菜120克,泽庵60克(黄萝卜采用米、糖等腌制而成,算是爽口小菜)、酱油0.08升、味增75克、盐5克、砂糖20克、茶叶3克、清酒0.4升或者甜食120克、卷烟20支,甚至有的日军部队还有现金津贴,这些津贴是为每个士兵购买肉类,鱼类和蔬菜而花费的。
世界各国军队的单兵口粮
世界各国军队的单兵口粮, 中国的好神秘(图)该帖子被如果是种解脱加为精彩帖,奖励18000MP,醒目灯3个,银质勋章2个,照妖镜3个145885点击| 624回复1. 美国单兵标准猪肉排,烤肉汁,玉米饼,土豆浓汤,黑莓酱,奶油花生,士力架,坚果葡萄干,口香糖,糖,速溶咖啡,奶油,速溶柠檬粉,盐巴,湿巾,纸巾,火柴2.法军可重复加热单兵作战口粮菠萝猪肉饭,豆焖肉,鹿肉,鱼汤,香草布丁,饼干,水果果冻,水果奶油杏仁糖,焦糖,巧克力,速溶柠檬粉,茶包,速溶咖啡,热巧克力粉,糖,盐巴,辣椒粉,纸巾3.韩国战时口粮单兵标准拌饭,泡菜1号、泡菜2号、泡菜3号、泡菜4号、泡菜5号、泡菜6号,巧克力豆,饼干(说实话,我觉得棒子的口粮有泡菜应该就足够了,其他都的是浪废)4.德军单兵口粮马铃薯红烩牛肉,牛肉烤肠,裸麦面包,牛肉,软奶酪,水果沙拉,饼干,酸莓杏仁,巧克力,速溶果汁粉,速溶咖啡,茶粉,糖,浓缩奶油,湿巾,火柴,盐,口香糖5.丹麦军队陆军标准作战口粮酱汁肉丸,金枪鱼,热巧克力粉,速溶咖啡,茶包,糖,盐巴,辣椒粉,牙签,湿巾,海绵(晕,怎么不准备牙线?牙签不环保)6.挪威军队军粮奶油马铃薯炖鳕鱼,燕麦饼干,葡萄干,能量饮料,速溶咖啡,口香糖,湿巾7.俄罗斯陆军士兵军粮牛肉大麦粥,牛肉条,饼干,油炸鲱鱼,香肠,鸡肉汤,冰茶粉,速溶橘子粉,糖,湿巾(少了列巴)8.英军全天候口粮咖喱羊肉,培根煎蛋,米肉饭,番茄罗勒汤,切成小块的桃子,什锦水果,什锦坚果,什锦热带水果,红莓谷物棒,草莓水果棒,水果燕麦棒,水果浓汁,硬糖,速溶覆盆子粉,热巧克力粉,速溶覆盆子口味电解质补充粉,速溶草莓粉,辣酱油,茶包,速溶咖啡,奶油,糖,口香糖,纸巾,火柴(晕真不少,不过好象缺了下午茶)9.澳新军队单兵标准口粮烤牛肉,意式鸡肉,配干番茄和罗勒叶的金枪鱼,鸡肉弄堂,两个切成小块的水果,澳式切达干酪,覆盆子果粒,糖果巧克力,水果棒,杏仁可可豆棒,热带水果棒,巧克力棒,速溶热带水果粉,速溶巧克力粉,甜饼干,牛乳饼干,蔬菜酱,麝香味糖果,速溶李子粉,茶包,调味浓缩牛奶,糖,速溶咖啡,番茄酱,盐巴,辣椒粉,口香糖,纸巾,火柴(难道两国统一了后勤供应?怎么也忘了下午茶?)10.加拿大陆军正餐瑞士牛排,土豆泥,面包,番茄浓汤,速溶桃汁粉,薄荷巧克力糖,薯条薄饼,蜂蜜,速溶咖啡,糖,奶油,盐巴,辣椒粉,湿巾,火柴,牙签(又是一个不环保的)11.西班牙单兵口粮金枪鱼沙拉,猪肉块,苹果果冻,速食鸡肉面条,葡萄糖片,口香糖,能量片,维生素片,火柴,纸巾12.下面是万众期待的中国士兵口粮!!。
舌尖上的二战:各国大兵吃什么,喝什么,抽什么
舌尖上的二战:各国大兵吃什么,喝什么,抽什么作者:葛澄 / 编辑:冷小军早餐:一听含意式香酒的晨饮、一份卡布奇诺咖啡(粉末)、浓缩甜牛奶、意大利香饼或燕麦片、果冻正餐:意面、豆汤、肉酱小方饺、罐装火鸡、火腿、沙拉、维他命片甜点:高热量巧克力板、罐装水果沙拉或果蔬燕麦片、糖附加设备:净水片、牙签、火柴盒、盐袋、垃圾纸袋、塑料餐具、餐巾、可弃置的营地炉灶和燃料这可不是西餐厅的菜谱,而是二战中蹲在战壕里的一个意大利士兵一天的标准口粮。
▲ 战五渣意军的口粮中国有句古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拿破仑也说过“肚子是行军的关键”。
可见人们自古以来就知道,为将士提供充足饮食对于战斗有多重要。
尽管如此,真正实现长期大规模提供科学、优质口粮的,还是在二战战场上。
这份意大利士兵当年的口粮,即便从今天看也令人羡艳。
不过,要谈及二战中战地食品的科学研制、系统化运作、乃至包装和运输,美国这个后起之秀堪称典范。
▲ 二战美军精益求精的美军战地口粮▼美国在四年的南北战争中死了60多万人,除了战死,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急性腹泻是一大因素。
美国人吸取了经验教训,决定彻底改造后勤条件,尤其是改善士兵口粮。
经过一次大战的检验,二战时的美军已经拥有了非常成熟的战时前线口粮体系,从研发、生产到运输,这个体系足以支持在海外大规模作战。
战时美军经常使用的口粮类型包括C口粮,D口粮和K口粮等。
C口粮丰富精致美国在参战前已经开始研发C口粮,主要是为了应对战场恶劣条件下战地厨房无法使用的问题,和改进压缩口粮的不良口感,最早由美国陆军使用。
经过不断测试和实战反馈的改进,一名士兵一天的C口粮标配包括:——3份340g的肉餐罐头,最开始以扁豆焖肉、土豆泥配肉或蔬菜炖肉为主,1943年后新增加了意大利肉酱面,1944年新增加了火腿、鸡蛋,1945年增加了蔬菜炖牛肉。
——3份面包和甜点,以及糖片、速溶咖啡、巧克力、花生和葡萄干等。
1944年新增了橙子味饮料粉、可可粉和曲奇三明治,巧克力的配比增加。
二战时期各国军队的士兵一日三餐都吃什么?从伙食看国家实力
二战时期各国军队的士兵一日三餐都吃什么?从伙食看国家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现代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国家都参加了战争,这么多国家的士兵都在参战,一般选择的交战区都是条件艰苦的地方并且几乎每个士兵都是成年的男性,部队一天所需要的粮食储备可想而知,不要说让士兵们营养均衡了,就连填饱肚子都是一件棘手的问题,那么当时各国军队的士兵一日三餐都吃什么呢?条件最好的当时是美国了,外表吊儿郎当的美同大兵,所到之处,总是嚼着巧克力和口香糖,高兴时还向周围儿童撒发。
那些被战祸搞成破落户的西欧人,看着羡慕不已。
这种野战饭盒,不仅有涂好黄油的面包片、午餐肉、沙拉作料,还夹有两支'骆驼'牌香烟和3根火柴,饭后还可抽上几口。
巧克力、可口可乐口香糖和野战饭盒,曾是二战中美国官兵随身不离的几件受用物。
400万出境军人,一年里竟然喝掉10亿瓶可乐。
罐头午餐肉是二战盟军食品中的主要蛋白质来源。
美军食谱,中午和晚上,有罐头食品炖梅干,在废罐头上加热的肉末杂菜,肉大部分是午餐肉,被称为“神秘肉”。
除了可以满足每个美国大兵每天的营养所需,还有各种小零食供应,并且不限量,这在战火连天的年代是普通国家的士兵们可望不可求的待遇啊!由此可见,美国的强盛并不是吹出来的。
其次就是德国了,德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自然是有充足的准备才发动战争的。
由此进行分析,德国士兵的伙食不会太差,单兵每天基本伙食包括饼干、面包、罐头肉、鸡蛋、咸肉、芝士、蔬菜、咖啡、茶、糖等,另外每个士兵还配有巧克力和香烟。
日本在二战之前推行了明治维新,对本国的政治文化经济都有明显的改观,所以在战争初期日本士兵的伙食供应也很全面。
普通士兵并不像军官一样可以吃全套西餐,但是菜色中也是和餐西餐并有,奶油炖鸡、咖哩牛肉等洋菜、味增汤、鱼、腌酱菜等日式菜。
主食是混了大麦的米饭。
早餐也以饭、酱菜为主。
由于受到传统饮食的影响,日本的军事后勤部门一直想尽一切办法改善飞行员伙食。
二战各国军队伙食及配给【苏联篇】
二战各国军队伙食及配给【苏联篇】据纪录黑面包至少挽救了40万人的生命,维持了将近1000万人的战斗力。
黑面包它的配方简单,但烤制过程复杂而精确,通常需要三天,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饥饿的苏军指挥员常常把部队中所有人员佩戴的手表或戒指集中起来,用于交换难以下咽的黑面包和马肉肠。
美国援助的罐头午餐肉原是二战联军的主食,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当年甚至说“没有罐头午餐肉,我们的军人将无粮可吃”苏军的内部价是两块手表一整条黑面包,在供应不畅的时候,一条黑面包是10个战士一天的口粮。
其次是茶叶自1886年起茶叶和砂糖就被列为重要军需品,配发茶叶的部队,比只配发酒的部队患病率低的多,由于俄国不产茶叶,直到1904年日俄战争后茶叶才开始配发到全军。
到了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尽管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茶叶仍被作为红军战士每天必需的军需供应。
俄国的茶砖相当于蒙古的奶茶后经不断改进,俄军把过去饮用的普通茶叶改制成由牛奶、黄油、食盐、糖与茶叶合成的茶砖,这种茶砖送到士兵手中时,已经被磨成粉末,冲上水,相当于蒙古族的奶茶。
直到今天,这一饮食传统仍在不少独联体国家军队中流行。
苏军1940年山地部队口粮表1,小麦粉面包:1000克(饼干:700克)2,肉:350克(马肉:435克,仅供炖食)3,动物油:20克(生羊油:20克)4,炼脂油:40克(不代用)5,荞麦米:40克6,大麦米:40克7,去皮豌豆:20克8,黄米:30克9,大米:40克10,燕麦米:10克11,通心粉:20克(以上5--11项只准按等量互相换用)12,土豆:35克13,甜菜:20克14,干菜:10克15,干葱:3克16,干香菜、芹菜、根菜:2克(以上12--16项均为干菜,有条件时应用100克鲜菜代替20克干菜)17,蕃茄酱:10克(鲜蕃茄100克)18,喝茶用糖:75克19,食用糖:10克20,红茶:3克苏联意大利战俘的伙食前往战俘营火车上:口粮每天上午十一点左右分发。
吃货慎入!看看二战时期美军野战口粮
吃货慎入!看看二战时期美军野战口粮二战期间,美国大兵开着吉普车晃晃悠悠、嘴里嚼着口香糖、向周围的难民撒发盒装食品的场景、在当时欧洲战场随处可见……这些盒装食品是神马玩意??整个战争期间,美军物资供应相对充足,想必大兵们的伙食也不差。
所谓的盒装食品,指的就是二战时期美军配发的单兵野战口粮。
不敢说它是美国人的专利,但能够将这种口粮在二战中弄成体系配发的,非美国军队莫属。
相比而言,这种单兵野战口粮便于运输、利于存放,节省了大兵在战场上的烹饪时间,提升战斗效率。
先不管口粮味道好坏,大兵们绝对是不会饿肚子的。
概括来说,二战时期美军单兵野战口粮大致分为:B口粮(B ration)、C口粮(C ration)、K口粮 (K ration)及D口粮(D ration)。
一个一个来看:B口粮(B ration):所谓B口粮(B ration)并非个人口粮,而是一整箱,供多人食用的口粮,包括5-in-1和 10-in-1这两个版本。
1942年初,5-in-1版本野战口粮主要发放给在沙漠地区作战的摩托化战斗单位,随后陆续提供给其他作战单位。
“5-in-1”的意义是,此野战口粮能够满足5名军人1天内的食物摄入量。
口粮中包括:蔬菜、肉类、炼乳、果汁、麦片、速溶汤料、饼干、硬糖果、盐、白砂糖、卫生纸,并提供3种不同的菜单搭配方式。
到1943年中期,美军开始发放10-in-1版本野战口粮。
其中,一箱10-in-1口粮包含4小箱“Half Of 5 Rations”口粮(2.5 Rations 之意)。
“10-in-1”出现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满足10名军人1天内的食物摄入量。
10-in-1与5-in-1版本野战口粮所包含的物品基本相同,但额外增加了黄油、速溶咖啡、布丁、果酱、甜点、速溶饮料粉、香烟、火柴、肥皂、净水药片、开罐器、毛巾,菜单也由之前的3种增至5种。
还有就是,10-in-1版本野战口粮的包装箱也进行了升级,耐磨性提升,具备防水、防化学试剂特性,便于人员搬运及车辆运输。
二战德军山地部队的伙食
二战德军山地部队的伙食PART I.伙食山地步兵的体力消耗极大,所以伙食标准也被列为一级标准。
不过,这个标准是德国野战部队统一的,武装党卫军、伞兵和山地步兵的的配给与普通步兵基本相同,并没有因作战的专业性而给予什么特别优厚的待遇。
德国陆军通常有专门的伙食连或野战厨房。
一个山地士兵一天的伙食配给从理论上说应包括一下内容黑麦面包700至750克;新鲜肉200至300克,或香肠160克,有时也带以熏鱼或乳酪150克;土豆320克,豆类80克,新鲜蔬菜或水果250克;果酱、蜂蜜或果仁面团15克,炼乳25 克;熏脂油或人造黄油60克;食盐25克,调料15克;奶粉和速溶咖啡10克,附糖粉10克;巧克力或硬糖块40至50克;香烟7支或相应数量的烟丝和卷烟纸。
以上是大致的配给标准,实际上德军的伙食配给随着战线和供应状况的不同经常发生变化,越到战争后期标准越低。
在野战条件下,或者伙食连无法做饭的时候,炊事员向士兵们提供做好的一日伙食,随身携带,被称为“行军食物”。
还有一种“携带配给”,德语称做“Eiserne Portion ”(Iron Ration,铁配给),因其食物大多保存在铁罐头里。
行军食物包括黑面包700至750克;罐头肉200至300克,或者代以熏香肠或干酪160克;腌制蔬菜150克,或者脱水蔬菜 50克;调味料(食盐和香辛料)一小包;速溶咖啡一小包(通常4人份20克装为一包);砂糖5克(包装方法同咖啡);糖块20克;香烟6支。
在“携带配给”中。
则用250可罐头饼干代替黑面包。
这里的“干面包”是一种用鸡蛋甜面包烘干烤硬制成的德国食品。
在“携带配给”的基础上,还有一种简化的配给,只包括饼干罐头和肉罐头,是应急的储备食物,只有指挥官下令才可动用。
此外还有一种“战斗口粮”,是1942年之后供应的无需烹饪的特殊食物,特点是方便携带和含有高热量。
分为战斗前食用的“大型战斗口粮” 和战斗中食用的“近距离战斗口粮”两种,目的是补充体力,所以只供应给前线战斗部队。
二战伙食篇20:国军在战场上都吃什么?
二战伙食篇20:国军在战场上都吃什么?之前说过了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时期的伙食,今天就来谈谈国军在抗战时期的伙食吧,翻开整个抗战时期的国军饮食的历史,只有两个字:辛酸。
抗战时期国军的金陵大学生在整个抗战的时候,国军官兵们的饮食供应是严重不足的,超过过半的国军官兵都是处于长期营养不良的状态,而且是一开始就是如此。
抗战前的伙食标准1935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也学其他国家定制了严格的陆军战时的伙食标准,但是实际上由于贪腐问题的存在,规定的战时伙食标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执行。
围着竹筐吃饭的士兵规定的标准:每人每天大米22两或面粉26两,罐头肉4两、干菜2两、咸菜2两、食盐3钱、酱油4钱,临时加给烧酒2两或白糖1两。
军政部只部分解决运输问题,主食和油、盐依靠兵站采购,副食则靠部队自行购买实际上整个抗战时期,国军士兵的主食每人每天只有9两米,要知道,一名普通士兵一天的消耗口粮包括主食和副食在内不能少于1.5公斤,但由于没有充足的物资,就连9两米这样的标准都难以维持下去。
骨瘦如柴的国军士兵不得已的情况下,国军部队一天只有两顿饭,上午和下午各一顿,一天也只有主食6两米,只有第五军这样的精锐每天才能吃上三顿饭,当然除了米饭以外,副食是不要想的,基本没有,只有战事不太紧张的时候,伙夫们才能出去买点蔬菜,这些蔬菜基本是青菜或者萝卜,大部分都是盐水煮青菜,稍微好一点的放一段猪油,这样做成的一锅汤就着米饭凑合着吃。
为何如此缺粮全面抗战爆发前,我国还处于小农经济,但随着战争的扩大,脆弱的小农经济彻底崩溃,辛亏1937年-1938年一些重要的产粮区丰收,避免因为战乱导致粮价波动太大,勉强维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
国军士兵的体格但随着战争的扩大,重要的华北产麦区、东南产米区相继沦陷,加上兵员不足,国民政府大量征召壮丁从军,导致生产粮食的劳动力严重的不足,后来国民政府搬迁到后方,加上一些逃难的人员,后方的人口大幅度上涨,但是粮食产量却没有跟上去,加上些商人囤积粮食,造成市场上粮食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二战德国虎式坦克兵,每天的伙食有多好?现在看都觉得奢侈
二战德国虎式坦克兵,每天的伙食有多好?现在看都觉得奢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坦克兵团组成的装甲集群,堪称是决定性的武装力量。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战士们在前线能吃到的伙食,也是影响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那些驾驶虎式坦克奋战在前线的坦克兵,和普通的步兵享受到的伙食待遇自然是不同的。
就算用我们现在的眼光看,当时德军坦克兵的伙食也有点奢侈。
德军在二战初期横扫欧洲,胜利带来的是物资的充盈。
二战前中期,德军士兵几乎不用为伙食发愁,一日三餐,有酒有肉,甚至还有巧克力和香烟。
但从二战中期开始,因为战场形势的急转直下,德军伙食也受到了巨大影响,但飞行员和坦克兵这样的技术兵种,还是能得到最优质的补给品。
整个二战期间,德国驾驶重型坦克的坦克兵,每天伙食中的热量都在4000大卡以上,这比和平年代人们正常摄入量还要高出50%。
当然,受到战地环境的影响,坦克兵们不可能每天都吃到热乎饭菜,面包配香肠,罐头,才是主要的食物。
在坦克内这些食物堆成小山,士兵们可以随时随地补充热量。
作为特殊待遇的一部分,坦克兵们每天还能领到半包香烟,这可是战场上的硬通货,也是坦克兵们才有的财富,利用这些香烟,坦克兵可以在驻地交换到不少好东西。
黑巧克力和水果,也是坦克兵们的动力来源。
新鲜水果在战地简直比香烟还要奢侈。
在二战前中期,德军为坦克兵们还专门配备了炊事班,负责给坦克兵们烹饪热乎的食物,土豆胡萝卜炖肉,洋白菜炖罐头,充足的肉类和蛋白质为坦克兵们补充着昂扬斗志。
当然,德军的后勤能力在二战后期大大降低,食物中的肉类补给量大减,德军在前线缴获到的SPAM罐头,就成了新的珍馐美味。
吃肉这件事,看来在任何年代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二战期间的战时食物与饮食
二战期间的战时食物与饮食二战期间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黑暗和艰难的时期之一。
这场全球性的战争给世界各国的人们带来了许多痛苦和苦难。
在这些艰难的岁月里,食物的供应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二战期间的战时食物与饮食情况,以及人们是如何应对这个问题的。
一、食物短缺与配给制度二战期间,各个战争参与国纷纷面临食物短缺的问题。
由于军队需要大量的食物补给,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常规的食物供应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为了保证军队的补给,各个国家实行了严格的配给制度。
这种制度使得人们的食物供应量被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有时甚至被迫将食物节省下来作为军队的后备。
二、军粮与常规食物在战时,军队需要大量的高热量食物以维持作战所需的体力。
因此,粮食被优先分配给了军队。
而民众常规的主食供应却严重不足。
在一些国家,比如英国,人们通常会减少面包的摄入量,以便节省面粉供应给军队使用。
蔬菜和水果等新鲜食材的供应也因为交通受阻而大幅减少。
相反,军队则会得到高热量的罐头、干粮和肉类等。
三、创造性的烹饪和食材替代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寻找替代食材来满足基本的营养需求。
一些创造性的烹饪方法应运而生。
例如,面粉短缺时,人们会将块茎类蔬菜磨成粉末做成临时的面粉替代品。
牛奶也常被用水稀释或替代其他食材。
此外,人们还利用废弃的食材来创造新的食物,以减少浪费。
一些果皮和蔬菜剩余可以被利用来制作果酱或果干。
四、饥饿与营养不良由于缺乏充足的食物供应,饥饿和营养不良成为战时世界的一个普遍问题。
许多人因为食物短缺而从健康体重下降到极端瘦弱的状态。
儿童和老人特别容易受到影响。
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会导致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患上疾病。
因此,政府和救援组织纷纷采取措施,通过分发维生素片和蛋白质补充剂等方式,缓解人们的营养不良状况。
五、改善饮食状况的努力尽管食物短缺是战争时期面临的巨大挑战,但在二战期间,许多国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改善人们的饮食状况。
例如,政府组织了农业合作社来提高粮食和蔬菜的产量,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纳粹德国的作战口粮揭秘,荤素搭配真的够营养吗?
纳粹德国的作战口粮揭秘,荤素搭配真的够营养吗?当你想到二战中的德国,你会怎么想?沙漠之狐隆美尔,还是闪电战之父古德里安;是狂妄自大的赫尔曼·戈林还是突击战争之王曼施泰因?除了这些著名的德国将领,二战中的德国在战术素养和后勤补给方面也做得很好,表现可圈可点。
作为后勤供应的重点,军粮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二战中的德国食品。
看看德军的军粮是否像他研制的武器一样,在战场上无人能敌?和苏联人一样,德国军队在二战中的主食也是面包。
面包以黑面包为主,此外还有面包干、罐头面包、饼干面包等。
德国人把这种面包统称为Kommissbrot,意思是军用面包。
为了更好地保存,面包通常被做得很硬,和罐头食品或汤一起吃。
除了面包,土豆也是德军的主食之一。
为了保证部队的主食供应,野战部队所在的师都会有面包中队,一个中队相当于一个排的兵力。
通常配备两辆烤箱车、一辆面团机车、一辆6.5千瓦发电机机车、5辆运输车,其中军官一人一号,46名士兵(其中30名面包师)负责本师的食品供应,每日面包可供15000人食用。
按照德军战时的口粮安排,每名德军士兵的主食是750克这样的黑面包和土豆,或者700克面包+320克土豆。
以东线德军为例,粮食首先由后勤部门在占领区的仓库中收集,由集团军群后方的火车终点站运送。
然后到达各军、军、师的火车站。
有时,后方集团军群仓库的补给品会被送到陆军后备仓库,然后通过陆军仓库或直接送到师补给点。
然后分配各师的团和营,最后派往前线。
德国餐基本上是一日三餐。
午餐占一天饮食的50%。
根据德军最高统帅部的要求,在前线作战的士兵的食物被分为四个等级:I,作战区域;第二级,被占领土;第三级,驻防部队;四级,国内办公室的文职人员。
首先是L级,属于德军最优惠的配置标准。
主要有:黑面包750克,黄油(植物奶油)或食用脂肪45克,香肠(生罐头食品)120克(有时熏鱼),果酱或人造蜂蜜200克,土豆750克,肉类120克,蔬菜或动物脂肪45克,香料15克,咖啡豆(有时用红茶代替)8克,巧克力或糖果1袋。
抗战时国军的辛酸伙食
抗战时国军的辛酸伙食作者:暂无来源:《廉政瞭望》 2015年第8期抗战时期,日军和中国军队的饮食对比即是当时中日双方国力军力的差距现实。
真实的中国军队是什么样子?他们忍饥挨饿、灰头土脸;他们战力疲弱、以十敌一。
他们不能手撕鬼子,不会击杀特技,也没有精力和女间谍调情谈恋爱;然而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文_高冷君民以食为天,军中当尤甚。
精良合理的后勤是战斗力的保障。
但翻开抗战时中国军队饮食史,满篇只写着两个大字:辛酸。
1935年,国民政府军政部制定了陆军战时伙食标准:每人每天大米1.5斤,罐头肉4两、干菜2两、咸菜2两、食盐3钱、酱油4钱。
但标准是标准,执行是执行,抗战时期,国军普通士兵的实际主食分配为每人每天9两米。
这数字乍一听也不少,对于现在的都市白领来说,两天也吃不了这个份量。
但对于每日行军打仗、体力消耗惊人的战士来说呢?根据二战军事学家估算,一名普通士兵作战期间,每日需耗费4000~7000卡的热量。
就算非激战状态下的正常训练和驻扎,每日也有3000卡以上。
以此标准计算,一名士兵作战期间的口粮,包括主食和副食在内,每天不能少于1.5公斤。
这样一对比,国军的一天三顿9两米,就远远不足了。
有啥吃啥“八宝饭”或许有人要说了,这1.5公斤是主食+副食的总量,9两米再配上些肉啊菜的,也就够标准了。
然而国军士兵平时的副食,用四个字概括——基本为零。
什么罐头肉、干菜,想都别想。
战事不紧时,伙夫买到青菜就吃青菜,买到萝卜就吃萝卜,啥都买不到,就用咸菜熬一锅汤,大家一人一勺凑合吃。
很多时候,就只有一口锅盛杂粮米饭,没有任何副食。
这米饭也不干净,里面有霉米、沙子、石子、粗糠、稻壳、稗子、老鼠屎和小虫子,苦中作乐的国军官兵名之曰“八宝饭”。
拿主食来说吧,虽然规定一天三顿9两米,但实际抗战期间,国军士兵一般每天只能吃两顿饭,上下午各一顿,也就是说一天只有6两米果腹。
只有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第五军,以及后方最受重视的黄埔学员,一天才能吃到三顿饭。
二战各国伙食标准
二战各国伙食标准二战期间,各国的伙食标准因为不同国家的物资和经济状况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二战期间各国的伙食标准:1. 德国:德国在二战期间实行了严格的配给制度,每个人每周只有约1千克肉、1.2千克面包、400克蔬菜、200克牛奶和50克咖啡豆的配给。
军队的配给更加精打细算,一般只有约3千卡路里的热量,且不够营养。
2. 英国:由于德国U型潜艇的猛烈攻击,英国海运受阻,物资短缺,获得的肉类以驴肉和兔肉居多,面包也是勉强维持,有时候处理谷物太忙时还会将麦麸、糠等加入面食。
英国人被迫采用了一些“化腐朽为神奇”的经典美食,例如布丁、焖肉、肝臊、杜松子酒煮瘦肉等,成为战争过后的英国餐饮一景。
3. 波兰:德国对波兰使用了灭绝式战争,波兰成为德国的绝食区。
居民的日常饮食主要以黑面包和蔬菜为主,只有少量的肉类和牛奶。
饥饿和疾病使波兰成为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4. 中国:中国在抗日战争期间经济形势很压抑,加上日军的破坏和抢夺,导致了严重的物资短缺。
普通人一般只有白米饭,蔬菜和豆类,肉类严重短缺。
然而在军队中,由于经纪人们不断地将军中的物资抢夺去令普通人前仆后继的支援着抗日战争,而他们的伙食待遇相对宽裕,有大米,面条,各种蔬菜,尤其是肉类,是农村人们平时无法想象的。
5. 美国:美国在二战期间物资相对充足,一般人家庭能够得到足够的肉类、面包、水果和蔬菜,但是军队的伙食标准却相对简陋。
美国部队选择的是高热量低营养补给,例如薯片、酸奶、鱼肉、红烧牛肉等。
6. 苏联:苏联在战争初期处于物资满足的较好时期,但在德国入侵后,苏联养活自己的责任从政府转嫁给了普通人。
大多数人每天只能得到黑面包和一些蔬菜,军队中吃的是高热量的炖菜和肉,但军营中会根据航程适当增加维生素或活力剂的配给。
总之,各个国家的伙食标准在二战期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物资和经济差异,战争给每个国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食物短缺和价格的飞涨。
图文详解二战前后日本兵的真实伙食:别让电视剧忽悠了
图文详解二战前后日本兵的真实伙食:别让电视剧忽悠了旧日本军队的三种主要伙食就是糙米、味噌和盐这三种战略物资。
只经过一次脱壳工序的糙米,由于颜色呈棕黄色,因此也被称为“玄米”。
这种米在碾去去掉颖壳之后仍然保存了一些皮层组织(也就是俗称的“糠”),其中包括糊粉层和胚芽等,所以煮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吃起来口感不如经过精加工的白米。
但是糙米的矿物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等营养成分却比白米高出很多。
味噌有些类似于中国的酱或者豆豉(但是不完全一样),是用米、豆、麦等谷物蒸熟后发酵制成的咸味调味品。
味噌汤,日本“和食”料理中的必备品之一。
基本原料包括味噌、柴鱼粉、豆腐盯海带这几样东西。
韩国菜里面的“大酱汤”乍看上去与其相似,但原料不一样,通常还要加上牛肉、贝类、豆芽菜等辅料,口味偏咸偏辣。
日本的军粮主要是稻米,以及味噌、盐,通常在打仗时每人每天的食粮是米四合五勺到六合、盐一勺、味噌二勺,以及水一升。
一合是一升的十分之一,相当于十勺。
战国时代之前日本各地的度量衡标准并不统一,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出于向各地领主征收年贡的需耍,逐渐统一了升的标准。
在明治时代的口本,一升大约等于1.8039公升,因此一合约等干180.39毫升。
按照这个标准换算的话,一合稻谷的重量大约是110克,初碾之后可以得到生糙米0.5合、稻壳0.5合;一合生糙米的重量是156克,再度精碾之后可以得到六分之五合的生白米(约125克)和六分之一合的糠(约31克);一合生米为150克,做成白米饭之后的重量在330克左右,折合中国的重量大约是六两六钱。
文化十四年(1817年)三月二十三口,江户两国柳桥的“万八楼”酒屋店主万屋八郎兵卫曾经举办过一次所谓“大酒?大食大会”比赛,主食部门冠军为41岁来自三河岛的三右卫门,他的记录是一口气吃下米饭六十八碗,外加酱油两合(360毫升);亚军是来自浅草的73岁老头儿和泉屋吉藏,他一气吃下米饭五十四碗、辣椒五把据记载,当时果子部门的冠军为56岁的丸屋勘右卫门,吃下馒头50个、羊羹7条、薄皮饼30个、茶19杯;亚军为45岁的安达屋新八,吃下今坂饼30个、煎饼200个、梅干1壶、茶17杯;65岁的伊予屋清兵卫吃下馒头30个、莺饼80个、松风煎饼30个、泽庵萝卜五枚。
二战伙食篇13:英军在战场上吃什么
二战伙食篇13:英军在战场上吃什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个笑话,世界上有三本最薄的书,分别是美国的历史、英国的菜谱以及意大利的战争英雄,这个笑话说明了英国菜极其的简单,而且英国菜的做法要么烤箱里烤要么锅里煮,因此催生了各种黑暗料理,以至于英国菜留下了大量的令人无法接受的菜,最出名的就是“仰望星空派”了。
赫赫有名的仰望星空派那么在战场上英国的士兵如何呢?会不会也是各种黑暗料理呢?今天就给大家看看二战时期英军在战场上都吃些什么?战壕里吃饭的英军二战英军配给清单面包(565克)或华夫饼(455克)、鲜肉/冻肉(565克)或罐头肉(455克)或硬咸肉、熏肉(115克)、新鲜蔬菜(230克)、果酱(115克)、奶酪(85克)、盐(14克)、胡椒粉(5克)、黄芥末(2克)、红茶(20克)、方糖(85克)、橙汁(140毫升)、朗姆酒(70毫升)英国人不可或缺的红茶这份清单从纸面上看还是相当不错的,至少可以管饱,让士兵在战场上热量方面可以有所保证,不过伙食的标准在一些时间内下降的十分的严重,尤其是敦刻尔克大撤退后,英军的处境相当的不妙,英国海军本土舰队需要防卫德军,一些运送粮食的商船多次遇到德军的袭击,因此无法保证粮食的供应,导致整个英国的伙食标准开始下降。
休息的英军现场制作的伙食和其他国家军粮配发后直接吃不同,英军的伙食需要士兵们在战场上自己制作,后勤是不管做饭这件事的,因此发放的肉食和蔬菜基本都是未加工的,需要士兵们自己处理然后放在饭盒里做成炖菜。
战地做饭的英军士兵这种模式早在一战的时候就出现了,甚至还教士兵们如何在战场上生火不被敌人发现,以便他们更换的制作食物,至于士兵们做的菜基本上方便快捷的炖菜,如果发的是面粉,就把肉和蔬菜放进一部分在面粉里然后再烧热的石头上做成烤饼,好不好吃另说,但是营养倒是挺均衡的。
即便如此,红茶还是要喝的,英军和美军分享热茶咸牛肉罐头——士兵的“噩梦”敦刻尔克大撤退后,因为伙食标准下降,英军士兵的配给中出现了令他们“恐惧”的食物——咸牛肉罐头,这种起源于大航海时代的产物因为保质期很长,因此再大航海时代颇受欢迎。
二战各国单兵口粮
二战各国单兵口粮一、美军二战单兵口粮美国兵一直享有少爷兵的称呼(算了,也没法和法军比啊),这个称呼谁然是在二战时才被叫响的,但是美国兵比较“奢侈”的生活确实源自于一战。
1897年,美军平均每餐的费用约为4美分,一日三餐不超过13美分。
而到了1918年,每日的伙食费达到了48美分.当时在欧洲的美军每天可以获得一斤的白面包作为主食,其他的副食品包括梅脯,咖啡,砂糖,烁乳,黄油和各种的调味料。
此外,后勤部门专门为此设计了一个大的密封罐子(说是为了防止毒气污染),其中包括11公斤的肉制品,11公斤的面包,25份咖啡粉,以及盐和糖,管子内原来的填充物是木屑,后来经人指点,把填充物改为了烟草,解决了抽烟的问题。
二战时美国陆军部将单兵口粮细分为4种:A口粮:新鲜食物,所有军用口粮中最少见的,也最宝贵.B口粮:罐装食物,主要为仍需加工的半成品.C口粮:罐装食物,即时可吃D口粮;浓缩巧克力1、B口粮:有多种配方:有饼干,混合压缩麦片,糖衣花生仁或葡萄干,速溶咖啡,蔗糖,速溶柠檬粉或橙粉,水果糖,果酱,可可饮料粉和褐色牛奶糖。
后勤人员配餐时根据不同配方加入不同成分即可。
例如B1号组合方案是:饼干,压缩混合麦片,咖啡,方糖块,糖衣花生仁。
B4号组合方案与B1号一样,只是用巧克力豆取代了糖衣花生仁。
把上述M1的三个罐头和B4的三个罐头放在一起就是一个C战斗口粮。
当然不要忘了配发一个附件包。
附件包里面有九只高级香烟,净化水药片,火柴,卫生纸,口香糖和开罐头器2、C口粮:M成分有多种配方:有肉和豆类,肉块和蔬菜,肉和通心面条,腊肉,鸡蛋和土豆,肉和面条,猪肉和米饭,香肠和豆类,猪肉和豆类,腊肉和利马豆,鸡肉和蔬菜。
这些东西煮熟后分装在铁皮罐头里,装在木头箱或纸箱里运往前线。
后勤人员配餐时根据不同配餐方案组合而成。
例如:M1号组合方案包括火腿,鸡蛋和土豆,肉和豆类,鸡,蔬菜;M4号组合方案包括猪肉和豆类,肉,通心粉,火腿,利马豆。
二战时期德军伙食不错,主食有:面...
二战时期德军伙食不错,主食有:面...中国有句古话''兵未动粮草先行'',由此我们便可看出,后勤装备在一场战争中的重要性。
战争除了比训练有素和军事装备之外,后勤也是重中之重,再厉害的军队如果连士兵的温饱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的话,那也会不溃自败。
纵观整个二战战场,德国士兵是最人高马大,最壮实的,小编猜测德国士兵的伙食应该很不错,不然战场上那么高负荷的运动量他们为什么不见瘦呢。
但是战争那么紧迫的情况下,德国士兵能吃出什么好东西呢。
下面小编带领大家看一下,二战时期德国士兵在战场上吃什么。
德国士兵的伙食分为三餐,早中晚没有夜宵。
德国士兵每一餐的配比都是有严格规定的,早餐占一天比重约为17%,午餐占一天比重约为50%,晚餐占一天比重约为33%;午餐作为一天的主餐,吃的是最丰盛的。
德国士兵还会根据不同军队的不同情况划分不同的伙食标准,都是科学分配不会出现多和少的情况。
德国士兵的主要食物种类有:面包、牛奶、红肠,以及从各地搜刮上来的红酒。
而且德国人平时比较严谨又讲究卫生,因此他们用餐环境都是十分干净的,和我们平时在电视上看到的战争环境完全不一样。
小编想象了一下,感觉他们这个还挺浪漫的呢。
德国士兵每个人都会有特种食品供应卡,而且该卡必须得和士兵证同时使用才有效不然无效。
该卡不仅可以他们自己使用,还可以提供给家人使用,这也是德国给他们家人的补贴。
而且德国士兵身上都会随时携带高能量的食物,比如饼干、糖果、巧克力等。
这些都是德国士兵的基本伙食,每辆食物补给车上面都会有这些食物。
这也是为了防止他们在前线作战时突然低血糖,又或者感到饥饿无法更有效的作战。
只能说明当时的德国还是很有钱的。
不然怎么能给士兵准备这么好的食物呢。
而且什么都考虑到位,就连零食都帮士兵准备好了。
德国士兵在战场上还经常能吃到肉罐头、鸡腿等等。
总的来说,他们当兵其实还挺享受的至少吃的都很好。
德国士兵开饭都由领导下令他们才敢动,不然就是违抗军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成分有多种配方:有肉和豆类,肉块和蔬菜,肉和通心面条,腊肉,鸡蛋和土豆,肉和面条,猪肉和米饭,香肠和豆类,猪肉和豆类,腊肉和利马豆,鸡肉和蔬菜。这些东西煮熟后分装在铁皮罐头里,装在木头箱或纸箱里运往前线。后勤人员配餐时根据不同配餐方案组合而成。
使用4盎司干果 代替 4盎司果酱
使用4盎司黄油、猪油、人造黄油,或者1/2品脱食用油 代替 4盎司咸肉(熏肉)
美国军队
美国的伙食最为丰盛。
在战场上将咖啡煮到有有滋味得地步则要很多柴火和淡水,同时在前线点火更有自杀的嫌疑,所以美国军需部绞尽脑汁找到勒两种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一是将咖啡磨成很细的粉 45克
香肠(生罐装食物) 120克(有时是熏鱼)
果酱或人造蜂蜜 200克
煮过的土豆,蔬菜 750克
肉类 120克
蔬菜或动物脂肪 45克
调料 15克
咖啡豆(有时以红茶代替) 8克
德国伙食
德军的伙食基本上是一日三餐。其中午餐占50%,晚餐占33%,早餐占13%,这遵照了德国人的生活习惯--以午餐为日常用餐的中心。
I级伙食 --Verpflegungssatz I最高优先配给。
主要包括:
黑卖面包 750克
美国的战时物资供应充足,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美军官兵每人都配备几套卡其布军服和呢料军服;另外还有工作服、夹克、大衣、鸭绒睡袋、皮靴、雨衣等等。在食品方面,最具特色的是花样翻新的各式罐头.
1937年,美国的霍梅尔食品公司首次生产了“罐头午餐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帕姆罐头午餐肉成了二战盟军食品中的主要蛋白质来源。
物资短缺给补给带来困难,但军队中的*进一步恶化了士兵们的生存环境。即使是嫡系部队,士兵们也总是吃不饱,不光粮食,几乎所有的军需物资都很匮乏。
美国人研究了中国军队的伙食分配制度后总结:按照部队规章,每个士兵发给每天24盎司米,一份盐;每月一份全薪,如果全花在食物上,一个月可以买一磅猪肉。一个中国士兵靠这些配额可以很好地维持生活。可是,事实上他们真正得到的仅仅是分配给他们的食物和钱的一部分,因为长官们习以为常地为自己“克扣”很大一部分。结果是大多数国民党士兵营养不足。
二是把咖啡豆在产地烘烤,然后小批量磨碎,即冲即饮。
巧克力、可口可乐口香糖和野战饭盒,曾是二战中美国官兵随身不离的几件受用物。自诩“二线球队”的美国,直至1944年才大规模参战,400万出境军人,一年里竟然喝掉10亿瓶可乐。外表吊儿郎当的美同大兵,所到之处,总是嚼着巧克力和口香糖,高兴时还向周围儿童撒发。那些被战祸搞成破落户的西欧人,看着羡慕不已。这种野战饭盒,不仅有涂好黄油的面包片、午餐肉、沙拉作料,还夹有两支“骆驼”牌香烟和3根火柴,饭后还可抽上几口。
“土八路”,小米加步枪”也再简练不过的形容出了**军队的形象 。
**,在到达延安的最初几年里,迎来一段“黄金岁月”。没有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远离**侵略者,生活安定,衣食有保障。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停止向延安供给军费并实施物资封锁。边区政府征调军队和马匹备战,然而偏遇自然灾害,粮食极其紧张。延安普通工作人员的伙食是小米饭加土豆、白菜汤,有级别的老同志才会配给一些大米。115师的师长林彪几次请战地记者柯华吃饭,每次也不过是炖一只老母鸡。
美军食谱,中午和晚上,有罐头食品炖梅干,在废罐头上加热的肉末杂菜,肉大部分是斯帕姆午餐肉,被称为“神秘肉”。许多美国军队中的现役人员都讨厌看到斯帕姆午餐肉。美军士兵评论说:“厨师们会在早餐时煎午餐肉,正餐是烤午餐肉,晚餐则把它放在米糕里,第二天早上是午餐肉馅饼。天知道他们从哪儿得到这么多午餐肉,一定是成桶成桶订购来的!……炖斯帕姆午餐肉,斯帕姆午餐肉派,还有煮斯帕姆午餐肉涂油脂!”
美军在二战时广泛使用工业化生产包装的战斗口粮(Combat rations),其演变和配方相当复杂。河友们看二战片时常听说有三种,即C口粮(Cration),K口粮 (K ration)和D口粮(D ration)。
C战斗口粮是从1938年开始研制的。美军C战斗口粮特别设计用于没有餐厅的实战条件下的部队,要求便于单兵携带,满足三餐营养。
二战中,美国针对中国军队长期缺乏营养,体力较差,影响战斗力,由美国营养专家提出供给标准(每人每日发给):
大米:27.3盎司(850克)
蔬菜:11盎司(340克)
大豆:2.2盎司(70克)
花生:1.1盎司(35克)
肉类:1.1盎司(35克)
二战时各国的伙食标准
苏联伙食
据记录黑面包至少挽救了40万人的生命,维持了将近1000万人的战斗力。它的配方简单,但烤制过程复杂而精确,通常需要三天。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饥饿的苏军指挥员常常把部队中所有人员佩戴的手表或戒指集中起来,用于交换难以下咽黑面包和马肉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野战食品发展很快。野战食品的种类超过23种。 C型食品(单兵作战食品)是在二战中最常见、士兵们吃得最多的伙食。它约重3千克,有11种餐可供士兵选择,其中5种含有豆类。美军还为特种作战小分队,包括进行丛林战和山地战的部队,研制了特殊食品,称为 B型食品,主要配给10 0人的小分队。
战后,艾森豪威尔将军见到霍梅尔公司的总裁,他感谢他们的斯帕姆午餐肉,然后笑着补充说:“但你们是不是没有必要给我们送那么多过去?”
许多在战后接受过美军食品援助的人说,我喜欢吃午餐肉,和我年龄差不多的人都这样,可以说吃午餐肉是我在那个艰难岁月的一种美好的享受与回忆,我长大后,它一直是我的最爱。
正是靠着这些德国从挪威一直打倒希腊,再从希腊得到莫斯科城下。
德国士兵在回国休假时使用特种食品供应卡。面包证和食品供应卡一起印刷在一张硬纸片上,需要多少面包就用剪刀剪下多少克的面包证,和士兵证一起使用就能享受对战时探家士兵的免费食品供应。
中国军队
中国国民党军队*的“乞丐部队”
抗大学员曾这样回忆1938年到1940年间,在抗大的生活
“衣服只发一套,无换洗的,只好在星期天到河边脱光衣服,一面在河里洗澡,一面洗衣服,等衣服干后穿上才返校。每月只发一元钱零花钱。住的窑洞要自己挖,吃的粮食和烧的柴火到几十里地以外去背扛,吃的多数是小米饭和山药蛋。每个学员都要剃光头,有的知识分子还为剃光头而哭鼻子。”老百姓杀猪的时候去帮忙,然后把习惯被北方人扔掉的猪大肠收起来炼油,朋友来的时候,小米饭拌猪油是无上的美味。
美国援助的罐头午餐肉原是二战联军的主食,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当年甚至称,“没有罐头午餐肉,我们的军人将无粮可吃”。苏军的内部价是两块手表一整条黑面包,在供应不畅的时候,一条黑面包是10个战士一天的口粮。
苏联士兵的伙食通常包括圆白菜汤〔Shchi〕和煮荞麦汤〔Kasha〕。这些都是标准的俄国乡下常见的原料。一个老俄罗斯人这样说:“Shchi ee
抗战时期,国民党搞封锁,40年后停发八路军的军饷,毛借助了古代先贤的军队屯田的法宝,向军队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在延安掀起了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的牛羊、南瓜、小米饭养壮了八路军战士,也伴着他们走上了抗-日的战场。山东百姓同样用煎饼大葱供养着自己的队伍,背包上绑着几根大葱的山东
kasha, pisha
nasha。”意思是:“圆白菜汤和煮荞麦汤,是俺们经常吃的。”通常的附加食品是茶、咖啡、盐、面包、通心粉、咸鱼或罐装肉。美国食品很常见,通常计算,这些通过租借法案来的食品在战争中可以为一千二百万人的陆军每人每天提供半磅的份量。这些食品在一九四三年之前是很常见的,四三年后,通过租借法案来的事物原料也是很常见的。这些原料通常被称为“第二前线”而鸡蛋粉被称为“罗斯福的鸡蛋”。援助的食品物资包括面粉、干碗豆、豆类、糖和罐装肉类。其他的还有
巧克力或糖果 1袋
香烟纸 7卷
这些食物用罐头和纸包好,放入纸箱内。
战争时期士兵伙食供应的实际情况:
供在一线作战的士兵食用的食品应在24小时内借助夜色的掩护送达前线:“夜色降临之后,运输兵的到来打破了战斗间歇的沉寂,他们送来了食物,并取走士兵们写好的家信,已经有两周没人来收取这些家信了。送上来的食物是冷咖啡,以及大锅煮出来的杂烩浓汤,我们每个人还得到了半块大面包、一勺人造奶油和人造蜂蜜以及150克肉食或者奶酪。饥饿的我们不能一下把这些东西都吃光,因为下一次食物供给可能在24小时之后才能送到。”1944年起,补充兵部队的伙食标准被降低,食物总量并没有减少,但其中肉类和脂肪的比重降低了,取而代之的是土豆和蔬菜。
1又1/4磅鲜肉或冻肉,或者1磅罐头肉或咸肉
1又1/4磅面包,或者1磅饼干或面 4盎司咸肉(熏肉)
3盎司干酪
5/8盎司茶4盎司果酱 3盎司糖2盎司盐
1/36盎司胡椒粉1/20盎司芥末
8盎司新鲜蔬菜,或者2盎司脱水蔬菜。 1/10吉尔酸橙汁(在缺乏足够新鲜蔬菜的情况下作为替代品,1吉尔等于四分之一品脱)
植物油:1盎司(30克)
盐:0.35盎司(10克)
燃料:29.43盎司(900克)
1盎司=31.1035g
1945年2月28日,蒋介石批准了这个标准。相继在贵阳、昆明、百色等军中试行。
**八路军的配给
应该承认**军队当时从统帅到士兵大体能够同甘共苦。
Tushonka
黄油〔一种由凝胶沉淀捣碎制成的东西〕、蔬菜、油、人造黄油、罐装的或块状干牛奶、干鸡蛋、粗面粉和咖啡。虽然咖啡的供应一直没有间断,但茶依然是传统的常见饮料。
伏特加和其他酒精类饮料,是部队经常需要的。只要可能的情况下,士兵们都会喝它。喝缴获的德国酒通常比正式配给部队的要好。而一个士兵喜欢的酒可能某某国的牌子到本地的都有。
他们吃的食物鸡蛋粉是主要的早餐来源,用各种形式制作,一般是搅拌。不管怎么做这些蛋,有烤薄饼,用面粉和鸡蛋粉制作,不仅像飞碟,而且简直一模一样。军队派发的“热带黄油”,因为制作的时候考虑到要在任何环境下都不能变坏,所以无论用什么办法都难以融化。面包是新鲜的,由厨师当场烤成,但太粗糙了,只适合做法国烤面包片———还是用鸡蛋粉做的。有时会有燕麦,但像胶一样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