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讲隔震技术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讲隔震技术上
主要内容
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隔震建筑的实际强震观测记录 常用隔震装置及其力学性能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2
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
基本概念
隔震是指在建筑物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 层,隔离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减少输入到 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 达到预期的防震要求。 隔震层通常由隔震支座、消能元件和抗风装置等 组成。 隔震层通常设置在建筑物基础顶面;必要时也可 设置在建筑物中下部或顶部,但要专门研究。
18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隔震研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
1993年华中理工大学唐家祥教授等在安阳建成 一座采用铅芯橡胶支座隔震的综合楼。
1995年11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 究所周锡元研究员主持的“八五”国家科技攻 关专题“砌体结构隔震减震方法及工程应用研 究”通过部级鉴定。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3
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4
Seismically Isolated Building
上部構造
支承材
免震層 下部構造 減衰材
隔震层的几种布置方式
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17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隔震研究代表
1962年前后,李立教授阐述过隔震的观点和倡导 隔震研究,并在七十年代中到八十年代初采用砂 砾隔震的方法建造了我国最早的隔震建筑。
1993年,周福霖教授等在汕头建成了一幢用高阻 尼橡胶支座作隔震装置的八层框架综合楼。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21
隔震建筑的实际强震观测记录
Hospital Building (Sakai et al., 2004)
隔震建筑的实际强震观测记录
Office Building (Nishikawa et al., 2004)
The Building is an 18-story office building located in the city of Sendai. This building was the first seismically-isolated building in Japan with a height greater than 60m (Figure 4.4.8). The building floor plan is rectangular with dimensions of 47.3m by 41.7m. The height-to-width aspect ratios are 1.60 and 1.81 in the EW and NS directions, respectively. The building has an isolation system with a combination of sliding bearings and rubber bearings (Figure 4.4.9). Figure 4.4.10 shows the frame elevation and Figure 4.4.11 shows the layout of the isolation devices.
1909年居住美国的英国医生J.A.Calantarients申 请专利。在建筑物和基础之间设置石(云母)层。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12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隔震的基础研究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 1924年鬼头健三郎的滚珠轴承模式山下兴家的弹
簧模式 1927年中村太郎提出地面下设置两端铰支的双长
隔震研究国际化
1990年日本东京应用铅芯橡胶支座建造的七层 办公大楼等
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大地震中,距震中33km 的松村组技术研究所实验大楼(叠层橡胶基础 隔震)实测得地面水平加速度272.1gal,屋面 水平加速度仅198.1gal,证明了叠层橡校基础 隔震技术的有效性。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柱,并在较大相对变形的柱头设置泵式阻尼器。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13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隔震的基础研究
1934年真岛健三郎提出鸡腿式结构隔震方案,美 国提出柔性底层建筑原理
1965年日本学者松下清夫及和泉正哲在第三次世 界地震工程会议上展示了转动球式简单隔震结构 模型进行时域分析及反应加速度值降低的结果。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埃及 阿蒙神庙
10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日本 镰仓大佛
墨西哥 玛雅金字塔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11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现代隔震思想的出现
(以文献和专利申请为依据)
1881年日本学者河合浩藏在《建筑杂志》上发表了 《地震时不遭受大震动的结构》。
7
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
传统抗震结构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隔震结构
8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古建筑中的隔震思想
台湾湧泉寺
台湾圓覺寺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故 宫 养 心 殿
9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世界各国古建筑中的隔震思想
柔性基础滑移隔震
希腊 雅典卫城
15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隔震研究国际化
1984年美国用铅芯橡胶支座维修加固的盐湖市政 大厦
1986年新西兰利用隔震装置建造的十层联合大楼 198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圣安得易斯大断层处
用高阻尼橡胶支座建造的小山司法事物中心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16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19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建立新概念
试验及理论研究
推广应用
试点应用
试点工程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20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日本:大楼1500+个人住宅1500 中国大陆:450 美国:80 意大利:25 中国台湾:25 新西兰:12 俄罗斯,韩国,土耳其,马来西亚,菲律宾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14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隔震研究国际化
1969年瑞士人利用橡胶支承垫在南斯拉夫建造 的伯斯特洛兹小学
1981年日本利用双重柱为隔震装置建成东京理 工大学一号楼
1982年新西兰人用铅芯橡胶支座建成的政府办 公大楼—威廉·克雷顿大楼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主要内容
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隔震建筑的实际强震观测记录 常用隔震装置及其力学性能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2
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
基本概念
隔震是指在建筑物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 层,隔离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减少输入到 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 达到预期的防震要求。 隔震层通常由隔震支座、消能元件和抗风装置等 组成。 隔震层通常设置在建筑物基础顶面;必要时也可 设置在建筑物中下部或顶部,但要专门研究。
18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隔震研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
1993年华中理工大学唐家祥教授等在安阳建成 一座采用铅芯橡胶支座隔震的综合楼。
1995年11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 究所周锡元研究员主持的“八五”国家科技攻 关专题“砌体结构隔震减震方法及工程应用研 究”通过部级鉴定。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3
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4
Seismically Isolated Building
上部構造
支承材
免震層 下部構造 減衰材
隔震层的几种布置方式
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17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隔震研究代表
1962年前后,李立教授阐述过隔震的观点和倡导 隔震研究,并在七十年代中到八十年代初采用砂 砾隔震的方法建造了我国最早的隔震建筑。
1993年,周福霖教授等在汕头建成了一幢用高阻 尼橡胶支座作隔震装置的八层框架综合楼。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21
隔震建筑的实际强震观测记录
Hospital Building (Sakai et al., 2004)
隔震建筑的实际强震观测记录
Office Building (Nishikawa et al., 2004)
The Building is an 18-story office building located in the city of Sendai. This building was the first seismically-isolated building in Japan with a height greater than 60m (Figure 4.4.8). The building floor plan is rectangular with dimensions of 47.3m by 41.7m. The height-to-width aspect ratios are 1.60 and 1.81 in the EW and NS directions, respectively. The building has an isolation system with a combination of sliding bearings and rubber bearings (Figure 4.4.9). Figure 4.4.10 shows the frame elevation and Figure 4.4.11 shows the layout of the isolation devices.
1909年居住美国的英国医生J.A.Calantarients申 请专利。在建筑物和基础之间设置石(云母)层。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12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隔震的基础研究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 1924年鬼头健三郎的滚珠轴承模式山下兴家的弹
簧模式 1927年中村太郎提出地面下设置两端铰支的双长
隔震研究国际化
1990年日本东京应用铅芯橡胶支座建造的七层 办公大楼等
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大地震中,距震中33km 的松村组技术研究所实验大楼(叠层橡胶基础 隔震)实测得地面水平加速度272.1gal,屋面 水平加速度仅198.1gal,证明了叠层橡校基础 隔震技术的有效性。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柱,并在较大相对变形的柱头设置泵式阻尼器。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13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隔震的基础研究
1934年真岛健三郎提出鸡腿式结构隔震方案,美 国提出柔性底层建筑原理
1965年日本学者松下清夫及和泉正哲在第三次世 界地震工程会议上展示了转动球式简单隔震结构 模型进行时域分析及反应加速度值降低的结果。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埃及 阿蒙神庙
10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日本 镰仓大佛
墨西哥 玛雅金字塔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11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现代隔震思想的出现
(以文献和专利申请为依据)
1881年日本学者河合浩藏在《建筑杂志》上发表了 《地震时不遭受大震动的结构》。
7
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
传统抗震结构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隔震结构
8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古建筑中的隔震思想
台湾湧泉寺
台湾圓覺寺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故 宫 养 心 殿
9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世界各国古建筑中的隔震思想
柔性基础滑移隔震
希腊 雅典卫城
15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隔震研究国际化
1984年美国用铅芯橡胶支座维修加固的盐湖市政 大厦
1986年新西兰利用隔震装置建造的十层联合大楼 198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圣安得易斯大断层处
用高阻尼橡胶支座建造的小山司法事物中心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16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19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建立新概念
试验及理论研究
推广应用
试点应用
试点工程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20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日本:大楼1500+个人住宅1500 中国大陆:450 美国:80 意大利:25 中国台湾:25 新西兰:12 俄罗斯,韩国,土耳其,马来西亚,菲律宾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
14
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隔震研究国际化
1969年瑞士人利用橡胶支承垫在南斯拉夫建造 的伯斯特洛兹小学
1981年日本利用双重柱为隔震装置建成东京理 工大学一号楼
1982年新西兰人用铅芯橡胶支座建成的政府办 公大楼—威廉·克雷顿大楼
《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之 第4讲 隔震技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