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2.5.3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1、了解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会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在实际问题中探讨概念、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的方法,训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列方程的过程,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的意义;体会由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从而体会方程的思想。

教学重点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km/h,客车比卡车早1h经过B地。

A,B 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方法一:算术法以总路程为单位“1”行驶1km的路程,客车所用时间:1/70h。

行驶1km的路程,卡车所用时间:1/60h。

行驶[1÷(1/60 - 1/70)]km的路程,客车比卡车少用1h。

方法二:列方程解:设A,B两地相距x km。

因为客车比卡车早1h经过B地,所以x/70比x/60小1。

x/60 - x/70 = 170x/4200 - 60x/4200 = 42070x - 60x = 1010x = 10x = 1小结: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表示用算术方法解题的计算过程,其中只含有已知数;而方程是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的等式,其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

二、比较方法,明确定义1、用算术方法和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各有什么特点?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表示用算术方法解题的计算过程,其中只含有已知数;而方程是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的等式,其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

2、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解:设卡车的时间为t h。

客车的路程 = 卡车的路程70 × (t+1)= 60 × t三、学以致用,巩固练习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最终5篇)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最终5篇)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最终5篇)第一篇: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方程,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根据题意列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认识方程的解的概念。

掌握验根的方法。

体验用尝试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方法。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难点:尝试检验法教学过程:1、温故方程是含有xx的xx.归纳:判断方程的两要素:①有未知数②是等式(通过填空让学生简单回顾方程概念,并总结方程两要素)2、知新根据题意列方程:(1)一件衣服按8折销售的售价为72元,这件衣服的原价是多少元?设这件衣服的原价为x元,8折后售价为xx可列出方程、(2)有一棵树,刚移栽时,树高为2m,假设以后平均每年长0.3m,几年后树高为5m?设x年后树高为5m,可列出方程_______(3)物体在水下,水深每增加10.33米承受的压力就会增加1个大气压、当“蛟龙”号下潜至3500米时,它承受的压力约为340个大气压、问当它承受压力增加到500个大气压时,它又继续下潜了多少米?设它又继续下潜了x米,x米增加大气压个。

可列出方程、(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方程)80%x=72观察比较方程:(学生根据方程特点填空)等式的两边的代数式都是xx___;每个方程都只含有___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是_____(教师总结)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教师提问:需满足几个特点,学生回答后总结一元一次方程概念)1、两边都是整式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教师引出课题——5.1一元一次方程)3、(接下来一起将前面所学新知与旧知融会贯通)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5x=0(2)1+3x(3)y2=4+y(4)x+y=5(5)(6)3m+2=1–m(这里需要让学生较快的先找出方程(1)、(3)、(4)、(5)、(6),并说说为什么剩下的不是方程。

北京课改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5《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5《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5《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是北京课改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5.5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负数等基本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整数、分数、负数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方程的解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2.难点: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方程的概念和应用。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导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问题,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向学生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使其能够理解方程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如解的意义、解的判断等。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如代入法、加减法等。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理解与运用:使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其解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能力。
3.数学表达: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
举例:在讲解移项难点时,可以使用数轴辅助教学,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移项时数字的正负变化。对于合并同类项,可以通过具体的例题,如2x+3x-5x=4,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来理解合并的过程。在方程建模方面,可以给出如“小明买了3本书和一支笔花了32元,已知每本书的价格相同,求每本书的价格”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如何设未知数并建立方程。至于解的检验,通过具体方程的解,如x=2,展示如何将x=2代入原方程进行验证,确保解的正确性。
-解方程的步骤:详细讲解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基本解法,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实际问题的方程建模:通过具体例题,展示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并运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方程解的检验:教授并强调解方程后必须进行检验,确保解是正确的。
举例:在教学过程中,以方程3x-7=11为例,重点讲解移项(将-7移至等号右边)、合并同类项(将11和-7合并)和化简(求解x)的过程。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最新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清楚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画示意图有利于分析问题、找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重要一步,从算式到方程(从算式到代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过程与方法:1.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2.认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以及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方程表示相等关系得符号化方法;3.能结合具体例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体会设未知数、列方程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三、教学难点: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选择题1.在①2x+3y-1;②1+7=15-8+1;③1-12x=x+1④x+2y=3中方程有( )个. ( ) A.1 B.2 C.3 D.42.若方程3ax -4=5(a 已知,x 未知)是一元一次方程,则a 等于( ) A.任意有理数 B.0 C.1 D.0或13.x=2是下列方程( )的解.A.2x=6B.(x-3)(x+2)=0C.x 2=3 D.3x-6=04.x 、y 是两个有理数,“x 与y 的和的13等于4”用式子表示为( ) A.1()43x y += B.143x y += C.143x y ++= D.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5.在方程①732-=-x ②32=-b a ③963-=+y y ④212=x ⑤y y 31421=-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三、解答题6.王浩妈妈买了6千克香蕉和3千克苹果,共花去51元钱,但她忘了香蕉的价格,只记得苹果每千克5元,她想考一考正上七年级的王浩,你能替王浩得出香蕉的价格吗? 附答案:1.B 2.C 3.D 4.A 5.①③⑤6.解:设香蕉的单价为x 元,根据题意,得51356=⨯+x七年级数学(上册)第 2 课 3.1.2 等式的性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利用等式的两条性质解方程.过程与方法:2.利用天平,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式的两条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二、教学重点:了解等式的概念和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这两条性质解方程.三、教学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四、教学过程设计:达标测评题(时间约5分钟,题目、题型要根据本节内容灵活把握)一、选择题1.下列方程的解是x=2的有().A.3x-1=2x+1 B.3x+1=2x-1 C.3x+2x-2=0 D.3x-2x+2=0 2.下列各组方程中,解相同的是().A .x=3与2x=3B .x=3与2x+6=0C .x=3与2x-6=0D .x=3与2x=5 二、填空题3.在等式2x-1=4,两边同时________得2x=5. 4.在等式5x=5y ,两边都_______得x=y . 5.在等式-13x=4的两边都______,得x=______. 三、解答题6.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1)x+2=5; (2)-3x=15; (3)23x-1=5. 附答案:1.A2.C3. 加14. 除以55.乘-3 , x=-12 6.解:(1)两边减2,得x+2-2=5-2 ,于是 x=3(2)两边同除以-3,得31533-=--x ,于是 x=-5 (3)两边加1,得23x-1+1=5+1,化简,得23x=6,两边同乘23,得x=9。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1.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2.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熟练掌握移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化简方程的方法,会解一元一次方程.4.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通过简单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使学生从中了解方程的一般概念以及用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2.经历一元一次方程从易到难的解法,掌握等式基本性质是一元一次方程化简和求解的重要依据.3.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的过程,列方程进行求解,通过比较不同状态下方程解的情况,从中探索出规律.1.经历观察、归纳、应用等环节,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2.通过各种具体的例子,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3.在观察中思考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数学工具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内容最基本、形式最简单的方程,在初中数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章内容在整个代数知识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是对已经学过的代数式、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加减等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另一方面又为今后学习方程组、分式方程、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尤其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辩证关系.本章通过各种实例,让学生体会方程作为一个解决问题的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有效而且广泛的.学生在“建模”“理论联系实际”等数学思想的学习中,既可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教材十分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得到不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本章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学生习惯了应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给利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带来难度,教师应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方程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方便.学好本章内容,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代数的有关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其他知识也至关重要.【重点】1.理解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会用字母表示它们,并能熟练运用.2.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解法.3.能根据实际生活背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正确理解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1.教学应结合具体内容多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从简单而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经历方程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及意义,使学生从小学算术的思维方式逐渐过渡到用方程的思想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2.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化简及求解的时候,应该同时练习代数式的有关知识,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这样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又有利于通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化解教学中的难点,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3.有效的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解方程的步骤也没有统一模式,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解方程步骤,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4.在讲解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各节中,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中的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并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经历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检验问题的完整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不宜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5.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注意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寻找等量关系,关注他们能否恰当地转化和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本章概括整合1课时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2.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掌握利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技能,进而熟练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1.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归纳、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类似天平的实验,形象直观地展示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3.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是将方程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变形为x=a(a为常数)的形式.1.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严密性.2.使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情境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重点】在实际背景中理解方程的概念,并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求解.【难点】能够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第课时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2.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1.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归纳、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类似天平的实验,形象直观地展示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意识.2.在分析实际问题情景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3.经历观察、归纳、应用等环节,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教材 .导入一:(出示投影)丢番图是古希腊数学家.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知道得很少,但流传着一篇墓志铭叙述了他的生平: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其所经历的人生旅程.上帝赐予他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他两颊长出了胡须,再过七分之一,点燃了新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喜得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入黄泉.悲伤只有用数学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出自《希腊诗文选》第126题.师:谁能用方程求出丢番图去世时的年龄?大家讨论、交流一下.生:可以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设他去世时的年龄为x岁,列方程为x+x+x+5+x+4=x.师生交流:你对方程有什么认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本章将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应用,充分感受方程模型的思想,首先从第1节一元一次方程开始.(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章前图中的故事,激发同学们探索丟番图年龄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感受利用方程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有效的模型.导入二:(出示投影)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小彬和小华在进行猜年龄游戏,我们来看一看,小华是怎样猜出小彬的年龄的?他是利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分析: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岁,那么“乘2再减5”就是,因此可以得到方程:.生: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岁,那么“乘2再减5”就是2x - 5,因此可以得到方程:2x- 5=21.根据我们小学所学的方程的解法x=13,所以小彬的年龄为13岁.师:这位同学非常聪明,能够利用小学的知识把它解出来很好,而且非常正确,同学们给他掌声鼓励.那我们是否也可以用列方程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小彬和小华进行的猜年龄游戏,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方程问题,从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作用.情景1:如图所示,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 cm,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15 cm,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 m?提示思考问题:(1)原来高多少?40 cm.(2)x周后长高了多少?15x cm.(3)本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树苗开始的高度+长高的高度=树苗将达到的高度.(4)如何列方程表达等量关系?情景2:甲、乙两地相距22 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 km,因此提前12 min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多少千米?思路一若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x km,则实际每小时走km, 由此,我们可以列出方程:.师生活动:设未知数,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老师点评并分析如何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整理.思路二小组活动,共同探究、思考:(1)题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2)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动手写出来.(3)如何设未知数,根据题中等量关系怎样列方程?[处理方式]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讨论后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及时补充.情景3: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8930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了147.30%.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思路一如果设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x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那么可以得到方程:.思路二(1)想一想: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题目中各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2)品一品:你能正确地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吗?动手写一写.(3)考一考:看谁能正确地列出方程?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设计意图]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经历模型化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探究活动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1.问题导学观察下面所列的方程,哪些是你熟悉的?有何共同特点?2x - 5=2140+15x=100(1+147.30%)x=8930在学生共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指出这些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个数有什么特点?未知数的指数有什么特点?上面方程中的第1,2,4个都具有以下特点:(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3)方程两边都是整式.板书: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的方法得到定义,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定义的目判断以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 - 2+5=3;(2)3x - 1=7;(3)m=0;(4)x>3; (5)x+y=8;(6)2x2 - 5x+1=0;(7) 2a +b.[处理方式]以抢答的形式来完成此题,并让学生找出错误理由.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给出的答案作出点评和归纳.[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满足的条件,采取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知识拓展]1.判定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2.方程中解的意义和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意义是有区别的,就是说方程的解不一定都在实际生活中有意义.1.一元一次方程: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1.在① x - ;② x+1=3x;③|π - 3|=π - ;④t+1=3中,等式有,方程有.(填序号)解析:一元一次方程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未知数的指数是1;(2)是整式方程;(3)含有一个未知数.答案:②③④②④2.方程4x= - 4的解是x=.解析:由题意可知x= - 1.故填 - 1.3.根据“x的2倍与5的和比x的小10”,可列方程为.解析:由题意可知2x+5= - 10.故填2x+5= - 10.4.若2x=6与3(x+a)= - 5x有相同的解,那么a - 1=.解析:由2x=6,得x=3,因为2x=6与3(x+a)= - 5x有相同的解,所以把x=3代入3(x+a)= - 5x,解得a= - 8,所以a - 1= - 9.故填 - 9.5.若关于x的方程mx m - 2 - m+3=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这个方程的解是.解析:由关于x的方程mx m - 2 - m+3=0是一元一次方程可知m - 2=1,m把m=3代入mx m - 2 - m+3=0,得3x - 3+3=0,解得x=0.故填x=0.6.小明买了80分与2元的邮票共16枚,花了18元8角,求他买了80分的邮票和2元的邮票各多少枚.(只需列出方程)解:设他买了80分的邮票x枚,则2元的邮票(16 - x)枚,所以方程为0.8x+2(16 - x)=18.8.第1课时1.对实际问题通过列方程的形式表达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3.什么是方程的解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132页习题5.1的1题.【选做题】教材第132页习题5.1的2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下列四个式子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A.x2 - 1=0B.x=y+1C.y+1=0D.=22.x=3满足下列方程中的()① - 2x - = ;②|x+ |= ;③(x - 3)(x - )= ;④x=x - 2.A.1个B.2个C.3个D.4个3.某车间有100个工人,每人平均每天加工螺栓18个或加工螺母24个,要使每天加工的螺栓与螺母配套(一个螺栓要配两个螺母),则应分配多少工人加工螺母?如果设分配x个工人加工螺母,则可列出方程()A.18x+24x=100B.18x+ × 4x=100C. 8× x=(100 - x)× 4D.x× 4= ( - x)× 84.若3x n - 1=2是一元一次方程,则n=.5.当n=时,1 - n的值是5.6.小明说小红的年龄比他大两岁,他俩的年龄和为18岁,求两人的年龄.若设小明x岁,则小红的年龄为岁.根据题意,列方程得:.【能力提升】7.已知2是关于x的方程mx=8的解,则m=.【拓展探究】8.父亲的年龄为50岁,儿子的年龄为20岁,则多少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两倍?(只需列出方程即可)【答案与解析】1.C(解析:A,未知数x的指数是2;B,含有两个未知数;D,方程中不是整式.故选C.)2.C(解析:根据方程的解的定义,把x=3分别代入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3.D(解析:如果设分配x个工人加工螺母,则有(100 - x)个工人加工螺栓,加工螺母 4×x个,加工螺栓 8×( - x)个,由题意可列出方程x× 4= ( - x)× 8,故选D.)4.2(解析:由3x n - 1=2是一元一次方程,可知n - 1=1,解得n=2,故填2.)5. - 4(解析:由1 - n的值是5,可知1 - n=5,解得n= - 4,故填 - 4.)6.(x+2)x+2+x=18(解析:小红比小明大2岁,所以若设小明x岁,则小红的年龄为(x+2)岁.根据题意,列方程得x+2+x=18.)7.4(解析:因为2是关于x的方程mx=8的解,所以把x=2代入mx=8得2m=8,解得m=4.)8.解:设x年以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两倍,则x年后父亲的年龄为(50+x)岁,儿子的年龄为(20+x)岁,由题意可列方程为50+x=2(20+x).(1)以小游戏作为情景引入,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打开问题之门,由惊奇到好奇再到激起解开疑惑的欲望,然后设置一系列的情景问题,引导学生借助游戏中的思维方法来辨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投入到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上来,课堂达到了水到渠成的不错效果.(2)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以问题为主线,诱导学生思考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也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着重引导学生探索、归纳,注重过程教学,如此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1)利用情景列方程时仍有部分同学不能及时地列出方程,达不到构建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2)小组学习活动效果不是太理想,部分同学不能全心参与,不明白自己的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组学习要有具体的内容,教师跟踪到位,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练习(教材第131页)1.解:(1)设“它”为x,根据题意,得x+x=19. (2)设甲队胜了x场,则它平了(10 - x)场,根据题意,得3x+ ×( - x)=22.2.解:(1)不是. (2)是.(1)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到生活中去,所以以三个不同的生活情景问题导入新课,通过分析题意,构建方程数学模型,让学生掌握利用方程解决问题,既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又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即重点,从而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认识方程的解.(2)本节课重难点、易错点的掌握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竞争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随时注意学生们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和反馈,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若方程3x m - 2+5=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代数式4m - 5=.〔解析〕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条件,这里应有m- 2=1,解得m=3,从而4m- =4× - 5=7.故填7.【针对训练】若方程(a+6)x2+3x- 8=7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解析〕根据定义需使x的二次项消失,即a+6=0,解得a= - 6.故填.第课时理解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并能利用它求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1.通过类似天平的实验,形象直观地展示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2.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是将方程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变形为x=a(a为常数)的形式.经历观察、归纳、应用等环节,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严密性.【重点】1.等式的基本性质.2.体验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难点】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方程进行变形,直至变形成x=a(a为常数)的形式,并能说出每步变形的根据.【教师准备】准备天平.【学生准备】预习教材 .导入一:上节课我们做的猜年龄游戏大家还记得吗?老师的年龄乘2减去5得数是65,设老师的年龄为x岁,我们得方程2x- 5=65.为了更好地解决方程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导入二:在小学,我们求解过方程,请大家回忆你会求解哪些方程,方程5x=3x+4你会解吗?我们曾经利用逆运算求解形如ax+b=c的方程.(简单举例说明),比某数的2倍与3的差对于较为复杂的方程,例如这样一个问题:某数与2的和的4-+1.的大1,求某数.如果我们设某数为x,可以得到方程是4怎样才能求出x呢?如果还用逆运算容易求出方程的解吗?观察、思考,小组内简单交流后回答用逆运算不易求出方程的解.师:因此要想求出这些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我们有必要研究等式的基本性质,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原先具有的知识已不能够解决问题,学生遇到了困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更能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情境中去.小组合作交流展示.(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2)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3)已知等式x=y,你能用数学符号表示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吗?若x=y,则,.(c为一代数式)若x=y,则,.(c为一不为0的数)【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观察x=y的特征.【师生活动】复习学过的等式的基本性质,得出x±c=y±c,xc=yc,x÷c=y÷c(c ≠0).[设计意图]交流讨论,并充分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领会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符号语言及与小学学习的区别,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和小组合作意识.探究活动2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教师组织学生实践操作,演示天平称量过程.思路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表示x,表示2,将5x=3x+4用天平表示.(1)天平在开始平衡时怎样由5x=3x+4变成2x=4,再变成x=2的呢?(2)2x=4是在5x=3x+4的两边借助都减去3x得到的;x=2是在2x=4的两边借助都除以2得到的.思路二小组活动,共同探究,思考:(1)观察天平①②可知,5x - =3x - +4,得到2x=4.(2)观察天平②③可知,2x÷=4÷,得到x=2.(3)你能写出解方程的过程吗?【师生活动】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讨论后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及时补充.【学生活动】归纳概念.在利用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时,需注意什么?(1)等式两边每一项都要参加运算,是同一种运算,要加都加,要减都减,要乘都乘,要除都除,并且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乘或除以的数一定是同一个数.(2)第一个基本性质所加(或减)不受限制,只要是同一个代数式即可,第二个基本性质除数受限制,除数是不为0的同一个数.(教师板书应注意的问题)[设计意图]此探究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归纳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巩固练习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代数式,并说明根据等式的哪一条性质.(1)如果x - 3=2,那么x=,根据.(2)如果x+y=0,那么x=,根据.(3)如果4x= - 12y,那么x=,根据.(4)如果a - b - c=0,那么a=,根据.[设计意图]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等式变形,这种变化对一些学生来说很难把握准确,易于混淆.此处设计目的是鼓励学生区别清楚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大胆做题,不要怕出错,要让学生在解题中积累经验,及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掌握.解下列方程:(1)x+2=5;(2)3=x - 5.解:(1)方程两边同时减去2,得x+2 - 2=5 - 2.于是x=3.(2)方程两边同时加上5,得3+5=x - 5+5.于是8=x.习惯上,我们写成x=8.[设计意图]在实际变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等式的基本性质1的真正含义;让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进及有理数运算的介入,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相比小学的逆运算更具理性思维;在经历等式变形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理性思维的意识.解下列方程:(1) - 3x=15;(2) - - 2=10.【师生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独立解方程,然后小组交流不同方法.解:(1)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 3,得-,--化简,得x= - 5.(2)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得 - - 2+2=10+2.整理得 - =12.方程两边同时乘 - 3,得n= - 36.如何判断我们解得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呢?正确方法:把n= - 36代入原方程,左边= - - - 2=12 - 2=10,右边=10.因为左边=右边,所以n= - 36是原方程的解.[设计意图]在实际变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等式的基本性质1,2的真正含义;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思维习惯,规范的数学书写格式.[知识拓展]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所以可以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也就是通过正确的变形,将方程化成未知数的系数为1的形式,即x=a的形式.等式的基本性质1和2关键的两个词是“同时”“同一个”,性质1的含义是只有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才能保证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否则所得结果不是等式.性质2的含义要注意两点:(1)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2)等式两边不能同时除以0,因为0不能作除数.一元一次方程的几种形式及求解方法:①x+a=b:方程两边都减去a,得x=b - a;②ax=b(a≠0):方程两边都除以a,得x=;③ax+b=c(a≠0):方程两边都减去b,得ax=c- b,再在方程的两边都除以a,得x=-.等式的基本性质.1.下列各选项中,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变形正确的是()A.由 - x=y,得x=2yB.由3x=2x+2,得x=2C.由2x - 3=3x,得x=3D.由3x - 5=7,得3x=7 - 5解析:选项A中,等式两边同时乘3,得 - x=2y,故选项A错误;选项B中,等式两边都减去2x,得x=2,故选项B正确;选项C中,等式两边都减去2x,得 - 3=x,即x= - 3,故选项C错误;选项D中,等式两边都加5,得3x=7+5,故选项D错误.故选B.2.若ma=mb,那么下列等式不一定成立的是()A.a=bB.ma - 6=mb - 6C. - 12ma= - 12mbD.ma+8=mb+8解析:仔细观察、分析原等式与各选项中的等式的结构、系数有何变化,从而确定是应用了等式的哪条基本性质.显然选项B和D应用了等式的基本性质1;选项C是运用了等式的基本性质2;选项A中,只有当m≠0时,才能成立,故选项A中的等式不一定成立.故选A.3.已知等式3a=2b+5,则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3a - 5=2bB.3a+1=2b+6C.3ac=2bf+5fD.a=b+解析:A项可由等式两边都减去5得到;B项可由等式两边都加上1得到;D项可由等式两边同除以3得到;只有C项是不一定成立的.故选C.4.在解方程3x - 3=2x - 3时,小华同学是这样解的:方程两边同加3,得3x - 3+3=2x - 3+3.(1)于是3x=2x.方程两边同除以x,得3=2.(2)所以此方程无解.小华同学的解题过程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指出每一步的理由;如果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里,并加以改正.解:第(1)步符合等式的基本性质1,是正确的;第(2)步不符合等式的基本性质2,是错误的.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方程两边同除以一个数时,要在这个数不为0的前提下进行,事实上,x是等于0的,应改为:方程两边同减去2x,得3x - 2x=0.于是x=0.5.解方程:(1)5x - 8=12;(2)4x - 2=2x.解:(1)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8,得5x=20.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5,得x=4.(2)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2x,得2x - 2=0.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2,得2x=2.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2,得x=1.第2课时1.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的基本性质22.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134页习题5.2的1题(2)(4).【选做题】教材第134页习题5.2的2,3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已知关于x的方程2x - a - 5=0的解是x= - 2,则a的值为()A.1B. - 1C.9D. - 92.已知方程2x+3=5,则6x+10等于()A.15B.16C.17D.343.若关于x的方程2x+a - 4=0的解是x= - 2,则a等于()。

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5.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和基本的代数知识。然而,对于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在此背景下,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方程,但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大部分学生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掌握。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并运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构建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重点:使学生掌握方程的解的概念,并能够判断方程解的个数。
难点: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知传授: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解释其中的原理。
2.结合生活实际,自编两道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要求学生独立构建方程模型,并求解。
目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完成一道拓展题,要求学生共同讨论、分析问题,并给出解题过程。
目的: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通用6篇)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通用6篇)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知识重点1、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难点:理解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相等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师生互动。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情境引入教师提出教科收第79页的问题,并用多媒体直观演示。

问题1:从视频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必要时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当学生列出不同算式时,应让他们说明每个式子的含义)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2、从知的信息中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3、从路程的角度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二)学习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字母表示有关的数量.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千米.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问题1: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问题2: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问题3: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如: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王家庄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青山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3、给出方程的概念,介绍等式、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4、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步骤:(1)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通常用x,y,z等字母);(2)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三)举一反三讨论交流1、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法的特点.建议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可以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归纳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也可以每个小组同时讨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向全班汇报.列算式:只用已知数,表示计算程序,依据是间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可用未知数,表示相等关系,依据是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继初中代数初步知识学习之后,进一步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关键章节。

本章通过引入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掌握方程的解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以及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对于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概念,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渐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

2.练习题、测试题。

3.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通过示例演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方程,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解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老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4.巩固(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如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老师点评并总结。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1.关注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如未知数、常数项、系数等,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把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要素。合并同类项等方法,逐步掌握方程的求解过程。
3.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为例,如“小明的年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小明今年比妈妈小28岁,4年后,小明比妈妈小多少岁?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列方程来解决。
2.提出问题:根据小明年龄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是什么?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了解方程中的未知数、常数项、系数等基本概念。
2.学会使用等式性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求解过程。
3.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并运用所学的解法求解。
4.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判定方法,了解方程有唯一解、无解和多解的情况。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练习题:完成课本第23页的练习题1、2、3,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2.提高题:根据以下实际问题,列出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问题1:小华今年12岁,他的哥哥比他大6岁,请问5年后,小华的哥哥是多少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待数学问题的积极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克服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恐惧感。

一元一次方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知识点概述一元一次方程是七年级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基础。

它是指形如ax+b=0的方程,其中a和b是已知常数,x是未知数。

本节课程将聚焦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过程;3.掌握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内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符号表示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一元一次方程的符号表示和含义;3.解一元一次方程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过程1.移项将方程化为标准形式;2.用相反数消去常数项;3.用系数的倒数消去变量系数;4.核对解的可行性和唯一性。

三、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转化问题为一元一次方程;2.解一元一次方程得到未知数的值;3.核对解的正确性和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1.课前预热:通过教师提问或小组讨论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2.教师讲授:采用板书、幻灯片和演示等多种形式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知识点分步详细地阐述;3.巩固练习:通过课堂演练、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反复练习;4.实际应用:将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过程;3.掌握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学习评估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演示,巩固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的掌握;2.作业: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3.测验:通过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综合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拓展延伸1.拓展网站:参考相关数学网站,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数学题目和练习,拓宽学生数学思维的视野;2.拓展题目:增加一些较难、思想性强的题目和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精选14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精选14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精选14篇)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优质篇1【第一部分】知识点分布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重点)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难点)3、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考点)【第二部分】关于一元一次方程一、一元一次方程(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4)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①设未知数;②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5)求出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二、等式的性质(1)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3)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第一部分】知识点分布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重点)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难点)3、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考点)【第二部分】关于一元一次方程一、一元一次方程(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4)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①设未知数;②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5)求出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二、等式的性质(1)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3)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和实际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2.学生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可能会出现漏项、错项等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培养其严谨的逻辑思维。
3.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恐惧心理,教师应关注这些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自信心。
-应用练习:设计一系列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将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进行求解。
-总结提升: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要点,强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和测验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估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引入变式练习,通过不同难度层次的题目,让学生在挑战中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教学步骤: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例子,如年龄问题,引出方程x + 3 = 10,让学生初步感知方程的含义。
-基本概念:详细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强调方程中的“一元”和“一次”的特点。
-解法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总结出解法步骤。
4.通过方程求解的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中,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
4.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提高思维层次,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创新思路和合作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入门内容,主要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后续学习更复杂方程的基础,因此在本章节中,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解法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代数知识,对代数式、函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大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基础入手,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2.使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如解、解集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引导学生发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3)个性化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如:“小华买了3本书和2支笔,一共花了50元。如果一支笔5元,那么一本书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尝试用算术方法解答,教师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需要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5.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可能对初中数学学习产生影响。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方程的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提高解题技巧;
(1)完成课本第46页的提高题1、2;
(2)尝试解决课本第47页的思考题,并简要说明解题思路。
3.探究题:
(1)查阅资料,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
(2)与同学分享你在探究过程中的发现,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的广泛应用。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家长可协助检查,但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2.解题过程要求书写规范,步骤清晰,体现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5.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实际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兴趣;
2.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教案标题: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3. 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和解的概念;2.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包括逆运算和等式性质;3. 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2. 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白板笔、教学素材;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问题: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表达这个问题?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通过解决问题,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 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形式:ax + b = c;3. 解释方程中各元素的含义:a为系数,x为未知数,b和c为已知数;4. 强调方程两边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可以进行相同的运算,保持等式成立。

三、解方程的方法(20分钟)1. 逆运算法:通过逆运算将方程转化为x=的形式,解释逆运算的概念;2. 举例演示逆运算法解方程的步骤;3. 引导学生运用逆运算法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题。

四、应用实例(15分钟)1.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等,引导学生建立方程;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惑。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的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通过举例演示和练习训练,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方程的学习,本章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使学生了解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检验及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本质,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掌握。

但大部分学生可能还未接触过方程,对于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问题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

2.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加减法、乘除法、移项等。

3.难点: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方程,理解方程的概念。

2.运用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例题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运用巩固练习法,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练习题、测试题等教学用纸。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为100元的商品,打八折后价格为80元,求打折力度是多少?2.呈现(15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加减法、乘除法、移项等。

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 2.5.3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新版)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 2.5.3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新版)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一、教学目标1、巩固去括号的法则.2、掌握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3、能熟练的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四、教学难点:能熟练的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6x+2=4x-5的解法,如何解6(x+2)-3=2(2-x)+2呢?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一般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二)讲授新课观察例2给出的方程与我们已经会解的方程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怎样把它们转化为已经会解的方程进行求解?例2、解下列方程:(1)5x-(3x-7)=2+(3-2x);(2)7y+(3y-5)=y-2(7-y).同学们思考并交流.(三)重难点精讲分析:方程中含有括号,利用运算性质和分配律可以去掉括号,转化为已经会解的方程. 解:(1)去括号,得5x-3x+7=2+3-2x.移项,得5x-3x+2x=2+3-7.合并同类项,得4x=-2.把未知数x 的系数化为1,得.21-=x所以21-=x 是原方程的解. (2)去括号,得7y+3y-5=y-14+6y.移项,得7y+3y-y-6y=-14+5.合并同类项,得3y=-9.把未知数x 的系数化为1,得y=-3.所以y=-3是原方程的解.跟踪训练:解方程:3x -7(x -1)=3-2(x+3).解:去括号,得3x-7x+7=3-2x-6.移项,得3x-7x+2x=3-6-7.合并同类项,得-2x=-10.把未知数x 的系数化为1,得x=5.所以x=5是原方程的解.思考:上面的解法中用到了去括号法则.想一想,去括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同学们思考并交流.(四)归纳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何感想?学会了哪些方法?先想一想,再分享给大家.(五)随堂检测1、判断对错:(1)-2(3x-5)=-6x+10.( )(2)4(y+1)=4y.( )(3)若3x-(2-4x)=5,则3x+4x-2=5.( )(4)解方程5(x-2)=8,解:去括号,得5x-2=8,移项,得5x=8+2,合并同类项,5x=10, 系数化为1,得x=2.( )(5)方程-(x+2)=2x+4的解是x=-2.( )2、解方程:(1)4x+2(x-2)=14-(x+4).(2)2(x-1)-(x+2)=3(4-x).六、板书设计七、作业布置:课本P100 习题 4八、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3一元一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巩固去括号的法则.
2、掌握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能熟练的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四、教学难点:能熟练的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6x+2=4x-5的解法,如何解6(x+2)-3=2(2-x)+2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一般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二)讲授新课
观察例2给出的方程与我们已经会解的方程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怎样把它们转化为已经会解的方程进行求解?
例2、解下列方程:
(1)5x-(3x-7)=2+(3-2x);
(2)7y+(3y-5)=y-2(7-y).
同学们思考并交流.
(三)重难点精讲
分析:方程中含有括号,利用运算性质和分配律可以去掉括号,转化为已经会解的方程.解:(1)去括号,得
5x-3x+7=2+3-2x.
移项,得
5x-3x+2x=2+3-7.
合并同类项,得
4x=-2.
把未知数x 的系数化为1,得.2
1-=x
所以2
1-=x 是原方程的解.(2)去括号,得7y+3y-5=y-14+6y.
移项,得
7y+3y-y-6y=-14+5.
合并同类项,得
3y=-9.
把未知数x 的系数化为1,得
y=-3.
所以y =-3是原方程的解.
跟踪训练:
解方程:3x-7(x-1)=3-2(x+3).
解:去括号,得
3x-7x+7=3-2x-6.
移项,得
3x-7x+2x=3-6-7.
合并同类项,得
-2x=-10.
把未知数x 的系数化为1,得
x=5.
所以x=5是原方程的解.
思考:上面的解法中用到了去括号法则.想一想,去括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同学们思考并交流.
(四)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何感想?学会了哪些方法?先想一想,再分享给大家.(五)随堂检测
1、判断对错:
(1)-2(3x-5)=-6x+10.()
(2)4(y+1)=4y.()
(3)若3x-(2-4x)=5,则3x+4x-2=5.()
(4)解方程5(x-2)=8,
解:去括号,得5x-2=8,移项,得5x=8+2,合并同类项,5x=10,系数化为1,得x=2.()
(5)方程-(x+2)=2x+4的解是x=-2.()
2、解方程:(1)4x+2(x-2)=14-(x+4).
(2)2(x-1)-(x+2)=3(4-x).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布置:课本P100习题4
八、教学反思§2.5.3一元一次方程
去括号法则:去括号应注意的问题:
例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