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近代天文学
近代现代天文学史
近代现代天文学史
近代现代天文学史是指自17世纪末至今的天文学发展历程。
在这段时间内,人类通过望远镜和其他先进设备的使用,对宇宙的了解和认知有了巨大的提升。
17世纪末,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这些定律为物理学和天文学奠定了基础。
17世纪同样是开普勒发明了望远镜的时期,这一发明彻底改变了天文学的研究方式。
18世纪,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了一颗彗星的周期性出现,奠定了彗星周期性出现的基础。
同时,英国天文学家梅森提出了天文学中著名的梅森方程式,这个方程式推进了天文学对月球运动的了解。
19世纪,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提出了太阳系形成的假说,并成功预测了天王星的存在。
同时,英国天文学家亚当斯通过计算和观测,确定了海王星的位置。
20世纪,科学家们对宇宙的认知又有了重大的提升。
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了宇宙正在膨胀的事实,并提出了哈勃定律。
同时,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被应用于宇宙的研究中。
到了21世纪,天文学家可以通过卫星和先进的望远镜观测到更远的星系和更遥远的宇宙。
同时,人类对黑洞、暗物质等天文学问题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入。
总之,近代现代天文学史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人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通过观测和研究,对宇宙的认知和理解有了巨大的提升。
中科大天文学史讲义01绪论
天文学史讲义讲授提纲第一讲绪论一、天文学史的研究对象1.研究天文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2.研究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过程3.天文学史的主要研究内容二.天文学史的分支学科1.按地域划分2.按时代划分3.按分支学科划分三、研究天文学史的意义1.有助于深刻地了解天文学2.研究天文学思想史3.研究中国天文学史4.探索天文学的发展规律,总结经验,提供借鉴5.挖掘和利用古代天象记录,用于研究某些课题6.丰富科学文化史的内容,有助于历史学的研究四、天文学发展分期概述1.古代天文学(史前一一16世纪中叶)2.近代天文学(16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3.现代天文学(19世纪中叶——现代)第二讲宇宙概观一、宇宙万物的尺度1.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和宇观世界的尺度2.天文学中的单位二、宇宙的层次结构三、太阳系概况1.太阳2.地球3.月球4.大行星5.小行星6.彗星和流星体7.卫星和行星环四、银河系概况1.恒星8.恒星集团9.星云10星际物质五、星系、星系集团和宇宙1.星系2.星系集团3.超星系团4.宇宙第三讲古代天文学一、天文学的起源二、史前时期的天文遗址和遗物三、古埃及天文学1.历法2.天体位置测量和天文定位3.宇宙观念四、美索不达米亚天文学1.对天空的认识2.时间和历法3.宇宙观念五、古印度天文学1.历法2.月亮运动和二十八宿3.宇宙观念第四讲中国天文学史概述一、中国天文学的诞生(史前一西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分期1.体系形成时期(从春秋一秦汉,BC770-AD220)2.繁荣发展时期(从三国一五代,220-960)3.由鼎盛到衰落的时期(从宋初一明末,960-1600)4.中西天文融介时期(从明末一鸦片战争,1600—1840)三、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特点和成就1.中国占代天文学的特点2.历法编制3.天象的观测和记录4.观测仪器5.对天象的解释和天文学发现6.天文大地测量7.宇宙理论第五讲古希腊天文学一、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二、古希腊天文学1.古希腊天文学的特点2.历法编制3.天象观测和记录4.天文测量5.测量仪器6.宇宙理论三、托勒玫体系四、公历的由来1.古罗马和古罗马的历法2.儒略历3.格里历第六讲阿拉伯天文学与欧洲中世纪天文学一、阿拉伯天文学二、蒙占统治时期的天文学三、欧洲天文学的停滞1.基督教教会的束缚2.占星学的发展四、欧洲天文学的复兴1.早期技术革命的推动3.地心体系濒临破产第七讲哥白尼日心体系的创立和发展一、哥白尼的生平和学说1.生平简介2.日心体系学说的形成3.《天体运行论》的出版二、关于《天体运行论》1.体例2.内容简介3.《天体运行论》出版的意义4.《天体运行论》的缺陷三、不屈的布鲁诺四、观测天文大师一一第谷•布拉赫五、天空的立法者一一开普勒1.探索宇宙奥秘2.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3.其他成就第八讲早期的天文望远镜及其观测成就一、天文望远镜问世1.望远镜的发明2.伽利略和他的天文望远镜二、伽利略的发现I.观测月亮3.观测恒星4.观测行星5.观测太阳三、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四、17世纪的天文望远镜及其观测成就1.开普勒式望远镜2.早期望远镜的改进3.赫维留斯和里乔利的月面图4.惠更斯的发现5.卡西尼的发现6.罗默测定光速第九讲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证实一、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1.牛顿生平简介2.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背景3.牛顿的研究4.牛顿成就原因简析二、万有引力定律的证实1.哈雷彗星回归的预言2.孤立大山的引力使铅垂线偏转3.万有引力常数的测定4.海王星的发现5.对恒星喑伴星的预言和发现第十讲康德和拉普拉斯的星云说一、早期的太阳系起源说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1.笛卡尔的太阳系起源的涡动说2.牛顿关于太阳系起源的考虑3.布封的太阳系形成学说4.17—18世纪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特点二、康德的太阳系星云假说三、拉普拉斯的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四、星云说的历史意义第十一讲奠基期的天体力学一、经典天体力学及其基础1.经典天体力学的对象和方法2.经典天体力学的力学和数学基础二、欧拉的工作1.月球运动理论2.创立摄动理论三、拉格朗日的工作1.太阳系稳定性问题的研究2.建立拉格朗日方程组,探讨三体问题的解四、拉普拉斯的工作1.关于行星轨道的周期变化2.《天体力学》的出版五、其他的重要工作1.达朗贝尔的工作2.克雷洛的工作3.高斯的工作4.亚当斯和勒威耶的工作第十二讲银河系概念的初步确立和恒星距离的测定一、关于恒星系统认识的演进1.从古希腊到伽利略2.恒星自行的发现和距离的估计3.关于银河系的假设二、赫歇尔家族的工作1.太阳系本动的发现2.银河系结构的研究3.威廉•赫歇尔成就的原因4.约翰•赫歇尔在南天的工作三、恒星距离的测定1.斯特鲁维的工作2.贝塞尔的工作3.亨德森的工作4.恒星距离测定的意义第十三讲天体物理学的诞生一、天体物理学诞生的背景1.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2.太阳光的分解二、光谱分析术的发明三、基尔霍夫定律的发现四、氢的发现五、恒星光谱的分光观测1.恒星光谱的观测和初步分类2.恒星光谱的谱线位移六、天体测光术的发明和发展1.恒星亮度的目视测量2.普森公式3.目视光度计的发明七、天体照相术的应用1.照相术的发明和发展2.照相术用于拍摄天体3.照相术用于天体位置测量4.照相术用于拍摄天体光谱八、反射望远镜的改进第十四讲河外星系的发现一、测定旋涡星云距离的探索二、造父变星法求天体距离1.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2.绝对星等与视星等的关系3.周光关系零点的测定4.沙普利和科蒂斯的辩论三、哈勃的工作四、河外星系发现史中的教训第十五讲赫罗图与恒星演化一、赫罗图的建立1.哈佛的恒星光谱分类2.赫茨普龙的工作3.罗素的工作二、早期的恒星演化理论三、爱丁顿的质光关系四、恒星的能源问题1.早期的理论2.核聚变反应理论五、恒星演化的研究1.V-R定理2.恒星演化的现代理论第十六讲广义相时论的诞生和现代宇宙学的发展一、狭义相对论引起的时空观革命1.19世纪末物理学的危机2.狭义相对论的创立二、广义相对论的诞生三、广义相对论的天文学验证1.水星近日点的反常进动2.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偏转3.光线的引力红移4.电磁波传播的引力延迟四、现代宇宙学的发展1.爱因斯坦的静态宇宙学模型2.弗里德曼和勒梅特的膨胀宇宙模型3.宇宙膨胀的观测效应4.稳恒态宇宙模型5.大爆炸宇宙模型第十七讲近代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的发展一、时间工作1.平太阳时的精确定义2.本初子午线和时区的确定3.无线电时号的发播二、地球自转变化的发现1.地极移动的发现2.地球自转不均匀性的发现三、原子时和协调世界时1.原子钟的发明和原子时系统的建立2.协调世界时的建立四、十九世纪后期天体力学的发展1.太阳系小天体运动的研究2.月球和大行星运动的研究3.数学和力学迅速发展的推动五、二十世纪天体力学的发展1.历史背景2.卫星动力学的建立3.电子计算机与天体力学4.广义相对论和天体力学六、近代天体测量学和天体力学力学发展的特点第十八讲射电天文学的崛起和六十年代四大天文发现一、射电天文学的诞生1.央斯基的发现2.雷伯的经典式射电望远镜二、银河系结构的射电探测1.21厘米微波辐射的理论预言2.21厘米微波辐射的探测三、20世纪60年代的四大天文发现1.类星体的发现2.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3.射电脉冲星的发现4.星际有机分子的发现四、射电天文学的新进展1.大口径射电望远镜2.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3.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4.亳米波和亚亳米波天文学第十九讲空间天文学的进展一、空间探测时代的到来1.全波天文学2.空间探测手段的发展二、地球辐射带的发现三、对月球的探测1.苏联对月球的探测2.美国对月球的探测四.对水星和金星的探测1.对水星探测2.对金星探测五、对类木行星的探测1.对木星的探测2.对土星的探测3.对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探测六、红外和紫外天文学的发展七、X射线和γ射线天文学的发展第一讲绪论一、天文学史的研究对象天文学史是天文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自然科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探索天文学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近代自然科学
在意大利的10年间, 哥白尼不仅观察天象 与计算,而且还阅读 了大量的古代希腊天 文学著作……
他得到恒星年的时间为365天6小时9分40秒,比现在的精确值约多 30秒,误差只有百万分之一;他得到的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地 球半径的60.30倍,和现在的60.27倍相比,误差只有万分之五。
哥白尼塔
1512年,哥白尼在弗隆堡,买下这座箭楼,建立一座小小的天文台。无 论盛夏或严冬,他用自制的粗劣的仪器,不分昼夜地观察天文。他不顾 教会的迫害,不怕奸细、密探的监视,甚至在1519年波兰和条顿骑士团 发生战争,城堡周围到处是血和火的情况下,哥白尼仍然每天登上角楼, 坚持他的天文观测工作。他就是这样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对天体的观 测,写成了不朽的巨著——《天体运行》。
太阳系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第23课
任务:阅读课文,完成表格,并在课文圈划相关内容
科学家
哥白尼
伽利略研究领域ຫໍສະໝຸດ 杰出贡献天文学:《天体运行论》,否定 “地心说”,提出“ 日心说”。
天文学:天文望远镜,证实“日心说” 物理学:否定传统物理学理论 力学:万有引力 光学、数学、物理学……
牛顿
《圣经》上说,上帝 创造了天和地,创造 了日月星辰;当《圣 经》没有说,上帝给 地球下命令叫它转动。
第二讲宇宙学(论)
二、两种不同时空观
牛顿时空观: 盛放物质的容器。
爱因斯坦时空观:静态、有限、无界的时空。
20
牛顿时空观: 盛放物质的容器。
牛顿的力学方程中没有宇宙中心的位置,任何时 空点都是平等的,即相对于任何时空点来计算, 物理规律都是一样的。这就是牛顿时空观中的相 对性。
牛顿对时间的认识是“绝对的、纯粹的、数学的时 间,就其本身和本性来说,均匀地流逝而与任何 外在的情况无关。”
1917年 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建立了一个“静止、 有限、无界”的宇宙模型,引进宇宙学原理、弯曲 时空等概念,从而开创了现代宇宙学研究的时代。
1922年,前苏联数学家弗里德曼研究了爱因斯坦所作
的计算,认为静态宇宙仅仅是场方程的一个解,应
该还有一个膨胀宇宙解。
29
1927年 比利时主教、天文 学家勒梅特提出均匀各 向同性膨胀宇宙学模型。
大爆炸宇宙论
33
大爆炸理论的提出
宇宙的产生为什么会想到大爆炸? 二十世纪匈牙利科学家勒梅特设想:
物质结构和次序的认识:物质的形成由简到 繁。
熵增原理: 最简单就是一个原子-----原始的原子的演变
到现在的宇宙
想到大爆炸理论的人是爱因斯坦
34
广义相对论理论基础 宇宙红移的观测事实
宇宙大爆炸理论观念 的形成
1950年前后,伽莫夫(美籍俄国)第一个建立了热大爆 炸的观念。
伽莫夫认为,宇宙开始于高温、高密度的原始物质。最 初温度超过几十亿度,很快降至十亿度,那时的宇宙 中充满的是辐射和基本粒子,随后温度持续下降,宇 宙开始膨胀。当膨胀持续了几百万年时,温度冷却至 四千度,物质逐渐凝聚成星云,再演化成今天的各种 天体。
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 心,地球和水星、金星、 火星、木星、土星等绕 太阳旋转天穹的视运动 只不过是地球自旋的反 映而已。
-天文学导论第二讲-天体的运动
伽利略:望远镜与运动学定律
Galileo Galilei (1564-1642)
意大利天文学家与(实验)物理学家
提供了证明哥白尼学说至关重要的天文观测
奠定了正确理解物体在地球表面运动的动力 学和引力的基础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星空使者》
伽利略与望远镜
望远镜不是伽利略发明的,荷兰商人发明了 望远镜 伽利略是“第一个”(1609年)使用望远镜观 测天空的人,首次利用仪器增强人类的天文 观测能力
自由下落 = 自由漂浮
失重:没有实验能区分这两种情况
惯性参考系
引力(加速度)= 等效的匀加速度
静止在地 球表面 g= 9.8 m/s2
无引力场 中向上加 速度 a = g = 9.8 m/s2
两个电梯内(非惯性参考系)的实验结果相同: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都是 9.8 m/s2 ,不能区分
等效原理 Equivalence Principle
[牛顿的绝对时空]
狭义相对论效应
对于以相对论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一个静止的观测者将会发现【在运动方向上】 该物体的:
1. 长度收缩 (length contraction) [ 尺子变短 ] 2. 时间膨胀 (time dilation) [ 时钟变缓 ] 3. 惯性(质量)增加
光速不变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弱 引力场,例如太阳系(水星 除外)
高速和强引力场
高速(v>0.1c)情况下会发生什么新现象? 强引力场的时空性质如何?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对空间和 时间中的运动和引力做出了新的诠释:
狭义相对论 Special Relativity (1905) 广义相对论 General Relativity (1915)
第二讲 自然观——近代前期自然科学与自然观
主旨:
①、物质观 ②、时空观 ③、运动观 ④、因果观 ⑤、相互作用观 ⑥、人类统治自然
①、物质观
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 ——原子, 原于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基石,它是不变的、 不可分的,具有广延、硬 度、不可入性和惯性 等性质,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 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 本性质。例如一个物体的质量就是它所包含的原 子的质量的总和,由于原子的质量是不变的,所 以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这种原子论的物质观是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的理论 基础。
行星按距太阳由近至远的排列为水星、金星、 地球、火星、木星、士星,最外层是恒星天
• 意义:
–《天体运行论》是自然科学宣布其独 立的革命行为,是近代革命的先声。
a)反对宗教神学:反对被宗教化了的 “托勒密体系” c)对宇宙观、自然观的进步有重要意 义
(2).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年) 近代物理学之父 • 创造新的科学实验传统
物理学:三定律(惯性定律、f=ma、作 用力与反作用力)
光学:太阳光谱,粒子说(胡克)
• 总结了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成就,为 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提出了 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 典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 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 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 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①、唯物主义
• 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照规 律运动的
②、形而上学
恩格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在相当 广泛的、各依对象的性质而大小不同的领域中 是正当的,甚至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都迟早 要达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要成 为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不可解 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 它们的相互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 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 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地心说托勒密
地外行星的视运动:图2-4是从地球上看外行星木 星的运动情况。在位置“1”,地球、太阳、木星在 同一直线上,从地球上看,木星和太阳在同一位置, 天文上叫做“合”。这时候,木星是看不见的。因 为地球的运动速度比木星快,所以,合以后不久, 木星在天上由西向东移动的速度愈来愈慢。当地球 到了“2”的时候,木星不动了,天文上叫做“留”。 接着,木星开始由东向西逆行。在位置“3”时,地 球、木星、太阳又在一直线上,但位置排列和“合” 不同,这时木星和地球距离最近,称为“冲”。在 地球运动到位置“4”的时候,木星停止逆行,开始 向东顺行。到了位置“5”,地球、太阳、木星又在 一直线上,重复“1”的情景。这段时间内,木星在 恒星中间画了一条S形的曲线。
近代天文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件制作:白思胜 授课人:白思胜
第2讲、 近代天文学
1、哥白尼的日心说 2、开普勒三定律和波德定则 3、星云假说 4、天体系统
1、哥白尼的日心说
⑴托勒密的“地心说”
托勒密(约 85 ~ 168 )是生活在罗马人统治 下的亚历山大城的科学家。他是古希腊天文学的 继承者和集大成者。他在喜帕克地心说的“本轮 ——均轮”宇宙模型基础上增加圆形轨道,构建 了一个共有80个本轮和均轮的复杂的模型。托勒 密的这个体系中的神学观点被宗教界利用,因而 被西方天文学界采用了一千多年,直到近代哥白 尼提出“日心说”,它才被取代;托勒密一生写 了一部十三卷的巨著《天文学大成》,系统地阐 述了《地心说》的观点。
2、开普勒三定律和波德定则
⑴轨道定律:
行星的运动轨 道不是传统认为 的正圆形,是椭 圆形;而太阳处 于椭圆焦点之一 的位置上(图1)。
以地球为例,地球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 的两焦点之一。地球公转的周期为回归年。长度是 365.2422日。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1.49亿千米。 由于地球运行轨道是个椭圆,所以地球在最接近太 阳时的位置,称近日点。二者的距离约为1.47亿千 米;地球在最远离太阳时的位置,称远日点,其距 离约为 1.52千米。地球的平均角速度为每日59′8″, 线速度为29.8千米每秒;地球公转在近日点的速度 最大,分别是1°l′11″或30.3千米每秒,快于平均速 度;在远日点的公转速度最小,相应为57′11″或29.3 千米每秒,慢于平均速度。一年间地球公转速度的 快慢不同,使春分到 秋分的夏半年有186天多,从 秋分到春分的冬半年约179天。二者相差约一周。
近代科学的诞生2-P
“科学斗士”——布鲁诺
1、他的宇宙观点? 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
2、布鲁诺为什么在当 时会受“火刑”的惩罚?
3、布鲁诺的死说明了 什么?
知识冲浪: 选择上帝,还是选择真理?
哥白尼:我是虔诚的基督徒,我的工作是当 牧师,可是对天文感兴趣。无数个夜晚,我 都在教堂的塔楼偷偷地 观察星空。我发现一 个天大的秘密:地球 并非宇宙的中心,太 阳才是。到底是上帝错了,还是我错了?我 是诚实的,我把观点写成了《天体运行论》 一书,但是我很小心地守着这个秘密,直到 70岁那年才发表了这本书。我只来得及摸了 摸新书的校样,就进了棺材。真幸运,我终 于来得及说出真话,并飞快地盖上棺材,把 一切可怕的迫害挡在了棺材板外。这样,我 平静度过了一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帮助人类认识自然、揭示自然的奥秘
只要认识自然,掌握自然的规律,就能 够征服自然,让自然界为人类造福。
——培根
知识冲浪:
在认识自然、征服 自然的过程中,是否也 应坚持“以人为本”呢?
动搜查违禁的东西并没收; 狂妄自大。遇事从容。【;智昇云课、智能课件、多媒体课件、互动教学/ ;】cǎoběnzhíwù有草质茎 的植物。buduō①形相差很少;【便帽】biànmào名日常戴的帽子(区别于“礼帽”等)。多寄生在桦木类植物的根上。他转业到地方工作。【便士】 biànshì名英国等国的辅助货币。指僧人独居一处,【察看】chákàn动为了解情况而细看:~风向|~动静。 ②特指海潮。【车辆】chēliànɡ名各 种车的总称。有露天采矿和地下采矿两类。 有时发生字调和单说时不同的现象, 【标新立异】biāoxīnlìyì提出新奇的主张, ④像冰的东西:~片| ~糖|干~。 【查问】cháwèn动①调查询问:~电话号码。 【常识】chánɡshí名普通知识:政治~|科学~|生活~。 【彼一时,不够标准:质 量~: ②比喻像潮水那样有涨有落、有起有伏的事物:寒~|心~|思~|学~|热~。把水、果汁、糖等混合搅拌冷冻而成,②不少于; 形容畏惧而 又愤恨:~而视|世人为之~。【布点】bù∥diǎn动对人员或事物的分布地点进行布置安排:重要地段有公安人员~看守。【币】(幣)bì货币:硬~ |银~|纸~|人民~。 也叫青龙。远离中心地区的:~地区|~县份。 可入药,【不满】bùmǎn形不满意:~情绪|人们对不关心群众疾苦的做法极 为~。 茎的地上部分在生长期终了时多枯死。拨动拨号盘中的数字(现多采用按动数字键的方式)。跨过:挟泰山以~北海。 【诧愕】chà’è〈书〉动 吃惊而发愣。终致~。形容非常高兴)。 zi)名①槟子树,雄的腹部有发音器,【伯公】bóɡōnɡ〈方〉名①伯祖。③(~儿)名在肠衣里塞进肉、 淀粉等制成的食品:香~|鱼~|腊~。 【槽坊】cáo?主要用来指示测量点。一览(内容多为交通、邮政或风景):《邮政~》。【便门】biànmén (~儿)名正门之外的小门。没想到:本想明日赴京,【不遂】bùsuì动①不如愿:稍有~,【敝人】bìrén名对人谦称自己。“不二”指不是两极端, 【朝鲜族】Cháoxiǎnzú名①我国少数民族之一,④(Bó)名姓。【编写】biānxiě动①就
第二讲 从天上到地上———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牛顿
第二讲从天上到地上———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牛顿近代科学始于仰望星空,文艺复兴时期的哥白尼和开普勒,思想直承古希腊,眼光还在天空;直到伽利略才把数学从天空中拉回到地面上,最后是牛顿,对天上地上的自然现象做了第一次大综合,他的著作就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至此,数学从理型世界回归到了现实世界。
这个过程当中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点,数学与实验的结合。
毕达哥拉斯—柏拉图的数学传统有一种鄙薄实用、厌弃现实世界的倾向,这虽然也表现了一种对数学的执着,即,不被纷乱的表相所迷惑,坚信数学对事物的本质有一种理解力,不是用现实的不完美的材质去建立数学,去改变数学,反而要用数学的形式去解释现实。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与此相反,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数学的地位不高,只是描述事物的形式属性的。
数学的作用肯定是要大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因此亚里士多德的数学观在数学界一直没有什么市场,当然了,科学界和经济学界那些认为数学永远只有工具性价值的人一定是亚里士多德的门徒。
柏拉图的数学观对科学的阻碍作用是显然的,把数学的领地限制在了理型世界。
上一讲说过,这种观点在亚历山大时期就已经大打折扣了,那里已经出现了数学与经验知识相结合的苗头,并且产生了阿基米德这样完全具有近代科学思想素质的天才。
数学的发展需要一种自由的气氛,既要有对物理世界的问题的惊奇感,又要有从抽象方面思考这些问题的兴趣,而不必去关心是否会带来实际的利益。
亚历山大时期的数学和科学已经有了这种迹象,它似乎能够把雅典时期的超凡脱俗的数学拉回到现实世界中来。
但是强大的罗马文明和随之而来的漫长的欧洲中世纪文明打断了这种自然的进程,数学和科学的发展此后几乎都完全停滞了。
如果说罗马文明产生不出好的数学是因为它太过重视实用效果的话,那么欧洲中世纪文明不能产生数学成果则出于正好相反的原因,它根本就不关心现实的物理世界,现世的俗务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死后的天国,以及为此而做的心灵上的长期训练。
高中物理近代天文学研究教案
高中物理近代天文学研究教案近代天文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天体的运动、结构、能量和物质组成等问题,涉及到广阔的宇宙空间和丰富多样的天体。
为了帮助高中物理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近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我设计了以下教案。
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近代天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过程以及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激发他们对天文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
一、引入1. 自然地引发学生对天文学的思考,如:巨大的宇宙空间、浩瀚的星系群、神秘的黑洞等等。
2. 大声朗读一段关于宇宙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宇宙的壮丽与神秘。
二、基础知识讲解1. 宇宙的起源:讲解宇宙大爆炸理论、恒星演化理论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演化过程。
2. 星系结构与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星系和星系的结构特点,让学生理解星系的组成和演化。
3. 恒星与行星:讲解恒星的诞生、演化和死亡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行星的形成和变化。
三、实验学习1. 环境准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确保实验进行的顺利。
2. 实验安排:设计几个简单的实验,如测量恒星亮度、观测星系的运动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3. 实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和结论,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探索学习1. 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些有关天文学的现象或问题,鼓励他们展开思维,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 文献调研: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查找相关文献,了解天文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3. 学术报告:组织学生进行学术报告,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发现。
五、案例分析1. 选择一些经典的天文学案例,如黑洞的发现、行星的观测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研究的意义和科学价值。
2. 引导学生思考天文学研究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以及物理学在天文学研究中的作用。
六、课堂练习和总结1. 设计一些与教学目标相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关于宇宙的演讲稿提纲范文
一、引言1. 介绍宇宙的广阔与神秘2. 提出演讲主题:探索宇宙的奥秘3. 阐述演讲的目的和意义二、宇宙的基本概念1. 宇宙的定义2. 宇宙的结构:星系、恒星、行星等3. 宇宙的年龄和演化三、宇宙的奥秘1.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2. 宇宙的膨胀:宇宙膨胀理论3. 宇宙的暗物质与暗能量4. 宇宙的边界与无限性四、宇宙探索的历史与成就1. 古代人类对宇宙的观察与想象2. 近代天文学的兴起与发展3. 人类首次进入太空:阿波罗计划4. 现代宇宙探测技术:哈勃望远镜、宇宙背景探测等五、我国在宇宙探索中的地位与贡献1. 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2. 我国现代天文学的发展3. 中国空间站的建设与运营4. 我国在月球和火星探测方面的成就六、宇宙探索的未来与挑战1. 宇宙探索的新方向:暗物质探测、引力波探测等2. 宇宙探索的伦理与责任3. 宇宙探索的经济成本与可持续发展4. 宇宙探索与人类文明的未来七、结论1. 总结宇宙探索的重要性2. 强调人类对宇宙的敬畏与责任3. 呼吁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宇宙探索事业4. 展望宇宙探索的美好未来具体内容如下:一、引言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宇宙。
宇宙的广阔与神秘,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类的目光。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进宇宙的奥秘,一起探索这个无垠的宇宙。
二、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这个看似简单而又复杂的词汇,究竟是什么?它包含了无数星系、恒星、行星和微观粒子。
宇宙的年龄约为138亿年,它的演化经历了从大爆炸到今天这个样子。
宇宙的结构可以分为星系、恒星、行星等层次,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神秘的世界。
三、宇宙的奥秘宇宙的奥秘无穷无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宇宙的起源:目前主流的科学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大约138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2. 宇宙的膨胀:宇宙正在不断膨胀,这一现象得到了观测数据的证实。
3. 暗物质与暗能量:暗物质和暗能量是宇宙中最为神秘的成分,它们占据了宇宙总质量的大部分,但至今仍未被直接观测到。
古西腊天文学与近代天文学
近代天文学的发展
开普勒第一定律:行星(P) 在椭圆的轨道上运转,太阳(S) 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 二定律:行星在单位时间内扫过 的面积相等。从B到A、F到E和D 到C的运行时间都一样BSA、FSE 和DSC等深色部分的面积都相同
16 世 纪 末 , 丹
麦天文学家第
谷 孜 日 行 累 天
开普勒只是从数据中发现
了这些关系,但他却其实并不
了解其背后的原因。英国物理
学 家 牛 顿(1642-1727) 终 能 探 本 穷
源,建立出一套能解释这些关
系的物理理论。牛顿伟大的地
方是他能用建基于更少假设的
理论,自然推导出开普勒及其
他定律。
牛顿可以说是现代物理的 牛顿认为万物皆 建基者。虽然苹果掉在牛顿头 会互相吸引,例如原 上,令他悟出万有引力定律的 子笔掉到地上,便是 轶事,很有可能是杜撰的,但 由于原子笔和地球互 无论如何,万有引力定律无疑 相吸引。假若两件物 是牛顿芸芸成就中其中一个重 体 的 质 量 分 量 为 M1 及 要 发 现 。 M2 , 而 它 们 之 间 的 距
现代天文学
火星的视运动
以下是一些应用于描述行星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 相对应的名词:
近代天文学著作
近代天文学著作
好的,为你找到一些近代天文学著作:
- 《至大论》:作者为克罗狄斯·托勒密,是早期天文学和数学理论的重要历史根源,也是近代天文学的源头。
著作中提出了完整的地心说体系,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围绕地球运行,五大行星则围绕太阳运行。
- 《天体运行论》:作者为哥白尼,发表于1543年,确立了日心说,成为近代天文学的起点。
- 《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作者为伽利略,书中有力地批判了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地心说,捍卫并宣传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 《彗星天文学论说》:作者为哈雷,发表于1705年,这本书中首先测定了彗星轨道,正确预言了那颗现被称为哈雷的彗星作回归运动的事实。
- 《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作者为康德,于1755年出版,在这本书中,他首先提出了太阳系起源星云说。
这些著作对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类认识宇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近代天文学知识
宇宙层次
宇宙秩序
地月系 太阳系
Natural:太阳,行星,卫星, 彗星,小行星,流星。 Artificial: 人造卫星,星际探测器(旅行者号)
银河系
恒星、双星、聚星、星团、星云、星系
总星系(宇宙)
天体的距离单位
▲ 1天文单位(AU) = 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 1.5 108公里 ( 1.5亿公里)
恒星际空间:秒差距 ( pc ), 光年 (ly)
◆历史事件
宇宙大爆炸 太阳和地球形成 蓝-绿藻类 有细胞核的大细胞 复杂的多细胞生命 植物和动物出现 恐龙时代 北京人出现 尼安特人出现 现代人出现 人类开始有文字记载 人类实施第一项射电
观测计划
◆宇宙年历
3年前 第三年1月份 3-4月 9月 10月下旬 11月底 12月15日-25日 12月31日23时 12月31日23时50分 12月31日23时55分 12月31日59分30秒 12月31日59分59.7秒
运行,而太阳则带领行星绕地球运转。
开普勒及其运动定律
①开普勒第一定律: 各行星的轨道都为椭圆形,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
r
p
1 e cos f
r a (1 e cosE)
以日心为原点的直角坐标表示有
x a (cosE e)
y
b sin
E
a
1 e2 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即
▲ 1光年( ly ) 0.95 1013公里 ▲ 1秒差距 ( pc ) 3 1013 公里
1pc 3.26 ly. ~ 2 105 AU 1Kpc = 103 pc (星团与星系尺度) 最最近近的的恒疏1星 散M星团pc=:毕1星0团6:(Hp半yca人d(e马星s), 4系(4比p邻团c 星(1与3),51宇l.y3.)p宙c (尺4.2度2 ly.))
天文学基础知识天文学发展简史
《汉书·天文志》中就有:“元光元年六月,客星见于房。”
汉武帝元光元年是公元前134年。
宋仁宗至和元年(公元1054 年)出现在金牛座ζ星(天关星) 附近的超新星。《宋会要》:“嘉祐元年三月,司天监言客 星没,客去之兆也。初,至和元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 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
以日心为原点的直角坐标表示有
x a (cos E e)
y
b
sin
E
a
1 e2 sin E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八页。
②开普勒第二定律:
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即
dA 1 r2 d h const
dt 2 dt 2
③开普勒第三定律: 行星运动周期的平方和平均半径的三次方的比值为常数。
太阳黑子和日食的记录
公元前140年就有对太阳黑子的观测记录,比欧洲早了近千年。对太阳 黑子出现的时间、大小和位置有详细描述。
4000年前夏代仲康元年首次日食记录,至元朝末年已有650次之多。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十九页,共四十八页。
西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 年)《汉书·五行志》:“成帝河
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后汉书·五行志》(公元188 年):“中平⋯⋯五年正月,日色
赤黄,中有黑气如飞鹊,数月乃销。”
《宋史·天文志》(公元1131 年):“绍兴元年二月己卯,日 中有黑子,如李大,三日乃伏。六年十月壬戍,日中有黑子, 如李大,至十一月丙寅始消。七年二月庚子,日中有黑子, 如李大,旬日始消。四月戊申,日中有黑子,至五月乃消。”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八页。
近代前期的天文学
近代前期的天文学鸦片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是中国传统天文学向近代天文学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
鸦片战争后,为了谋求国家的富强,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潮流。
西方近代天文学知识开始全面传入中国,传统天文学逐渐遭到淘汰,而为近代天文学所取代,且在清末的一些学校中出现了天文学教育。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建立近代天文台。
民国初年,政府接管清钦天监,成立了中央观象台,并出现了一座民办军山天文台,开始进行近代天文观测和研究工作。
这时中国已有了近代天文事业的萌芽。
第一节近代天文学知识的传入自明末清初起,西方的近代天文知识已有部分传入中国,但传入的内容和产生的影响都极其有限,只是改变了中国的天文学方法,即西方的几何模型方法代替了传统的代数方法,而并未改变中国天文学的性质。
中国的天文学仍是为皇权服务而以历算和星占为主的宫廷天文学。
中国传统天文学的御用性以及知识界盛行的“西学中源”说大大阻碍了天文学的发展,以致直到十九世纪上半叶,作为近代天文学基础的哥白尼日心地动说还仍然遭到封建学者的反对。
而在那时的欧洲,随着观测技术的改进和理论研究的进展,近代天文学早已有了巨大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人士纷纷来华,形成第二次西学东渐,近代天文知识再度传入中国。
传入的主要途径是中国少数先进知识分子与热心介绍西方科技知识的西洋传教士一起合作译著、出版近代天文学书籍。
最早系统介绍西方近代天文学的译著是中国著名学者李善兰与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合译的《谈天》。
《谈天》译自英国著名天文学家约翰·赫歇尔(J.Herschel,1792—1871)的名著《天文学纲要》(The Outlines ofAstronomy),是根据该书1851 年的新版译出,1859 年在上海墨海书馆出版。
全书分18 卷,以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介绍了天体测量方法,天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结构和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恒星周年视差、光行差、小行星、天王星、海王星等一系列天文新发现,以及赫歇尔父子对双星、变星、星团和星云的观测结果,首次向国人展示了西方近代天文学的全貌,其与中国传统天文学完全不同,使人耳目一新。
第四章-近代自然科学2
第四章近代自然科学(二)第一节、天文学第二节、地质学第三节、物理学第四节、代数第五节、生物学第六节、化学第七节、第二次技术革命第一节、天文学——星云假说一、天文观测的重大成就(略)(一)威廉¡¤赫歇耳的成果●观测到恒星有三千多颗;发现了太阳的运动;发现双星和聚星的存在;发现了天王星。
(二)海王星的发现●天王星¡°摄动¡±的发现;¡°摄动¡±原因探索;未知行星的寻找,发现了海王星。
(三)提丢斯律的确立和小行星的发现(四)光行差和恒星视差的发现二、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的研究:康德¡ª¡ª拉普拉斯星云假说●德国哲学家康德(K a n t I m m a n u e l,1724-1804)。
●1755年,他的著作《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宇宙发展史概论》出版,在该书中他提出了太阳系演化的星云假说。
●至今,这个假说仍被视为对哲学和自然科学有巨大影响和推动作用的学说●《原序》●“我选择的这样一个题材,不仅内容很深,而且涉及宗教,所以有可能会使大部分读者一开始就感到被一种有害的成见所束缚。
●要在整个无穷无尽的范围内发现把宇宙各个巨大部分了解起来的系统性,要运用力学定律从大自然的原始状态中探索天体本身的形成及其运动的起源,这些想法似乎远远超出了人类的理性能力。
●而另一方面,宗教将对这种大胆行为加以严肃的斥责,因为它敢于把所有这些看作是大自然自行发展的结果,而实际上人们理应从这些结果中发觉至高无上者的直接参与。
同时,宗教还会担心在这种好奇的考察中无神论者会找到有利于自己的辩护。
●所有这些困难我都很清楚,但我并不胆怯;所有这些阻力之大我都感觉到,但我并不沮丧。
我凭借小小的一点猜测,作了一次冒险的旅行,而且已经看到了新大陆的边缘。
勇于继续探索的人将登上这个新大陆,并以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它为快。
近代科学的诞生2(PPT)1-1
•
; 硬笔书法加盟 硬笔书法培训加盟
弧边招潮蟹 Uca arcuata招潮蟹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的潮间带,全世界有80多种,少数也分布于靠近河口的内陆溪流岸边,多数栖息在红树林旁的滩涂或红树林之间的湿地,是红树林沼泽中最具代表性的螃蟹。 招潮蟹的生活习性与潮汐有密切关系。涨潮时,它挥舞着大螯,好像在招唤潮水快涨(因此得名“招潮蟹”);在潮水到来之际,招潮蟹迅速钻进洞里并用一团淤泥塞好洞口,使潮水无法进入洞穴,洞内仍有一些空气可供呼吸;退潮后,招潮蟹从洞穴里出来 ,悠然自得地在阳光下散步、取食。 头胸甲前宽后窄,状以菱角,表面光滑,侧区和中区间有沟,中部各区分界明显。额小,呈圆形。眼窝宽而深,背绿中部凸出,侧部凹入,眼柄细长。侧缘具隆线,自外眼窝齿向后行,不久卽斜向内后方。雄螯极不对称,大螯长节背缘甚隆,颗粒稀少,内腹 缘具锯齿,腕节背面观呈长方形,与掌节背面均具粗糙颗粒,两指问的空隙很大,有时稍小,两指侧扁,其长度约为掌节长度的1.5-2倍,内缘各具大小不等的锯齿。小螯长节除腹缘外,边缘均具颗粒,内、外侧面具分散刚毛,两指间距离小,内缘具细齿,末 端内弯,呈匙形。雌螯小而对称,与雄性的小螯相似。各对步足的长节宽牡,前绿具细锯齿,腕节前面有2条平行的颗粒隆缓。第四对的仅前缘具微细颗粒,前节隆线与腕节相似,指节扁平。雄性腹部略呈长方形,雌性腹部圆大。头胸甲长21.0毫米,前缘宽34 毫米,后缘宽14.4毫米。
爱因斯坦
阿基米德伽利略Fra bibliotek牛顿1.他是谁?
哥白尼 2.他的理论?
“太阳中心说”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是近代科学诞生的宣言书,欧洲 黑暗的上空露出了黎时的曙光,从此科学进入了一个绚丽 多彩的时代。各学科日新月异,异彩纷呈,为第一次工业 革命铺垫了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太阳是恒星,处于 宇宙的中心,静止 不动。 行星在各自的圆形 轨道上围绕太阳旋 转,它们的轨道大 致处在同一平面上, 它们公转方向也是 一致的。
④对行星视运动的解释: 按照哥白尼的体系,地球和其他行星全都围绕 太阳旋转,这是他们的真实的运动,或者叫真运动。 只是有的行星比地球更接近太阳,我们把它称为内 行星,运动得更快一点。有的 离得更远一点,我们 把它称为外行星,速度更慢一点。行星在天上的绕 圈运动,是从运动的地球上去看同样是绕太阳运动 的行星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果。这叫视运动。实际 上它们并不在绕圈。
4、天体系统
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 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 的级别。地球和其它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它们和太 阳构成高一级的天体系统。这个以太阳为中心的天 体系统,成为太阳系。太阳系又是更高一级天体系 统—银河系的极微小部分。
4.1地球和太阳系
(1)太阳系:
譬如,有两列并排行驶的火车,甲火车一直用 一个恒定的速度在走,乙火车因为出现了一些故障, 速度愈来愈慢。这时候,从乙火车的司机来看,好 象甲火车愈开愈快了(显然,当他这样看的时候, 他是用远方的目标来作比较的)。后来,乙火车排 除了故障,加快速度赶了上来,这时候,从乙火车 的司机看,又好象甲火车愈开愈慢,最后干脆“停” 了下来!当乙火车以更高的速度行驶的时候,甲火 车竟然开起“倒”车,朝后“退”了!很明显,甲 火车的这种运动只是它对乙火车的“视运动”。行 星的视运动也是类似的。
基本观点:
形成太阳系的原始物质是由气体集聚而成的缓 慢旋转着的气团,这种弥漫物质状的炽热气团叫做 星云。星云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收缩,体积变 小,而 旋转速度则不断加快,同时离心力也随着增强,于 是星云越来越扁,最后变成了圆盘形。当星云进一 步向中间收缩时,外围的气体脱离了星云体,成为 绕着中心旋转的气体环。这种分离过程不断重演, 逐渐产生好几个气体环,最后留在中间 的星云收缩 形成一个密度大的星体,这就是太阳。分离出来的 各个气体环里质点相互吸引使气环破裂凝聚而成为 圆球体,这就是行星,并在原有气环的位置绕太阳 公转,地球就是这样的一个行星。
3、星云假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地球也是如此。作为太阳系的一员,地球的起源问 题实际上是太阳系的起源问题,这一问题直到科学 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了较为合理的解释,但仍只是 一些推测和假设,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在 波兰天 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后的200多年间,有30多 种主要假说来说明太阳系的起源,其中最有代表性 的是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1755年,德国哲 学家康德发表了《宇宙发展史概论》一书,认为太 阳和它的行星都是同时由一个旋转着的 星云形成的。 1796年,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也发表了类似的学说。 这一学说第一次科学地解释了太阳系的形成。
⑶地球公转的标志——星系更替
黄道是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轨迹。黄道南北各8°区 域内是月球及五大行星在天球上运行的范围,所以 , 人们把黄道南北各8°宽的带称为黄道带。从春分 点起,把黄道带分为12等分,称作黄道十二宫,每 宫占30°,并以本宫所在的星座来命名。这样视太 阳每年3月21日 在双鱼座附近穿过春分点。每季太 阳所在的星座如表2-3所示。由于太阳耀眼的光芒, 所以在白天看不到太阳所在的星座,只有在夜间才 能看到同太阳相对的星座。例如春季开始时,在夜 晚可见到室女座,而在春季中间时,可见天秤座。 依次类推,这样也能间接反映出太阳的视运动(图 3-5)。
地外行星的视运动:图2-4是从地球上看外行星木 星的运动情况。在位置“1”,地球、太阳、木星在 同一直线上,从地球上看,木星和太阳在同一位置, 天文上叫做“合”。这时候,木星是看不见的。因 为地球的运动速度比木星快,所以,合以后不久, 木星在天上由西向东移动的速度愈来愈慢。当地球 到了“2”的时候,木星不动了,天文上叫做“留”。 接着,木星开始由东向西逆行。在位置“3”时,地 球、木星、太阳又在一直线上,但位置排列和“合” 不同,这时木星和地球距离最近,称为“冲”。在 地球运动到位置“4”的时候,木星停止逆行,开始 向东顺行。到了位置“5”,地球、太阳、木星又在 一直线上,重复“1”的情景。这段时间内,木星在 恒星中间画了一条S形的曲线。
③地球在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④存在的问题: 在托勒密的地心说看来,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静止不动,这是它的致命弱点。其次,本轮是不存 在的。为了解释行星的视运动与弥合天文观测的差 距,托勒密通过本轮—均轮体系,以使地球中心体 系符合观察到的星体运动路径。再次,所有的天体 围绕地球转,日复一周,是不可能的。
⑵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运动具有的共同特征:
①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 (近圆性); ②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最大7度, 近面性 ); ③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即与公转方向相 同(同向性); ④ 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 赤道面也较接近; ⑤ 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 星公转方向相同。
1781年赫歇耳发现天王星后,人们算出天王星 的n=6,这更加证明了波德定律的可靠性。 但在n=3的天区人们没有观测到什么天体。这个 问题激起了许多天文学家的兴趣。1801年,德国天 文学家皮阿杰(1746~1826)首先在这块天区观 测到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以后人们陆续发现 了许多小行星,到19世纪末,发现的小行星数目达 到400颗以上。
基本观点:
①宇宙有“九重天”。 至下而上,月亮天为最低的一重天,其余依次为: 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 天和恒星天,还有最高的第九重天,是神灵居住的 天堂,叫做“原动天”。日、月和水、金、火、木、 土五行星,都按各自的轨道绕地球旋转。
②行星在本轮上 匀速运行;而本 轮中心在均轮上 非匀速的运行。 正圆 运动是天体 最完美的运动。
表2-3不同季节太阳所在的星座
4.3太阳和银河系 (1)太阳概况:
近代天文学
课件制作:白思胜 授课人:白思胜
第2讲、 近代天文学
1、哥白尼的日心说 2、开普勒三定律和波德定则 3、星云假说 4、天体系统
1、哥白尼的日心说
⑴托勒密的“地心说”
托勒密(约85~168)是生活在罗马人统治 下的亚历山大城的科学家。他是古希腊天文学的 继承者和集大成者。他在喜帕克地心说的“本轮 ——均轮”宇宙模型基础上增加圆形轨道,构建 了一个共有80个本轮和均轮的复杂的模型。托勒 密的这个体系中的神学观点被宗教界利用,因而 被西方天文学界采用了一千多年,直到近代哥白 尼提出“日心说”,它才被取代;托勒密一生写 了一部十三卷的巨著《天文学大成》,系统地阐 述了《地心说》的观点。
⑶意义
哥白尼日心说的发表,引起了一场重大的宇宙 观革命。日心学说证明了地球只不过是绕太阳运转 的普通的行星,改变了它作为上帝安排在宇宙中心 的特殊地位。日心说的发表是近代科学革命的首要 标志,它推翻了一千多年来占统治地位的、在中世 纪被基督教神学教条化了的托勒密地心说宇宙观, 描绘了一幅关于太阳系的科学图景,为近代天文学 奠定了基础。尤其重要的是,这一学说宣告了神学 宇宙观的破产,开始了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的运动。
140.7 867.7 7056
140.8 867.9 7529
⑷波德定则
1772年,德国天文学家波德(1747~1826) 发现太阳系各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服从:0.4, 0.4+0.3, 0.4+0.3×2,0.4+0.3×22, 0.4+0.3×23 等,即 An=0.4+0.3×2n天文单位 (1天文单位等于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 这样一种数学关系, 其中水星、金星、地球、 火星、木星、土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在上式中 的n分别取为:-∞,0,l,2,4,5。这条定则 被称为波德定则。
轨道 长径 0.387 0.723 1.000 1.524 2.8
周期 平方 0.058 0.378 1.000 3.54
半径 立方 0.058 0.376 1.000 3.54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小行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11.862 29.458 84.013
5.203 9.539 19.182
太阳系包括8个大行星,68个卫星,和至少50万个 小行星,还有少数彗星。8个大行星中,距太阳最 远的海王星,约为30个天文单位。如果以海王星轨 道作为太阳系的边界,则太阳系直径为 60个天文单 位,即约 90× 108 km。如果把彗星轨道计算在内, 则太阳系直径将达到 6~8 × 104个天文单位,即 9 × 1012~12 × 1012km。8个大行星按其物理性质 可以分为两组。水星、金星、地球(1)和火星 (2),体积小而平均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 数少,称为地组行星:木星(17)、土星(23)、 天王星(15)、海王星(10),体积大,平均密度 小,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多,叫做木组行星。
2、开普勒三定律和波德定则
⑴轨道定律:
行星的运动轨 道不是传统认为 的正圆形,是椭 圆形;而太阳处 于椭圆焦点之一 的位置上(图1)。
以地球为例,地球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 的两焦点之一。地球公转的周期为回归年。长度是 365.2422日。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1.49亿千米。 由于地球运行轨道是个椭圆,所以地球在最接近太 阳时的位置,称近日点。二者的距离约为1.47亿千 米;地球在最远离太阳时的位置,称远日点,其距 离约为 1.52千米。地球的平均角速度为每日59′8″, 线速度为29.8千米每秒;地球公转在近日点的速度 最大,分别是1°l′11″或30.3千米每秒,快于平均速 度;在远日点的公转速度最小,相应为57′11″或29.3 千米每秒,慢于平均速度。一年间地球公转速度的 快慢不同,使春分到 秋分的夏半年有186天多,从 秋分到春分的冬半年约179天。二者相差约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