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理解与实施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修订版)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For measurement processes and measuring equipment 目次ISO前言引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总要求5.管理职责5.1计量职能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质量目标5.4管理评审6.资源管理6.1人力资源6.2信息资源6.3物质资源6.4外部供方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7.1计量确认7.2测量过程7.3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8.1总则8.2审核和监视8.3不合格控制8.4改进附录A(资料性附录)计量确认过程概述呕心沥血整理word1ISO 前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
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
各成员国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定的项目感兴趣,均由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
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
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国际标准遵照ISO/IEC导则第2部分的规则起草。
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成员国团体投票表决,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本标准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问题,对此应引起注意。
IS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权问题。
ISO10012由ISO/TC176/SC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支持技术分委员会制定。
ISO10012取消和代替ISO10012-1:1994和ISO10012-2:1997,包括对这些文件的技术性修订。
引言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深化对标准的理解提高体系的有效性——ISO10012:2003标准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了 标 准 宣 贯 , 训 了 数 千 名 内 部 审 培
视. 以及 风 险 管 理 与 体 系有 效 性 等
问 题 , 一 些 个 人 的 观 点 , 读 者 谈 供 参考 。
一
及 测 量 过 程 的 输 出 等 几 个 层 面 进
行 分析 。
1测 量 过 程 的 输 入 .
、
方法 的应用都有一个 由表及里 、 由
计 量 学 词 汇 — — 通 用 、 本 概 念 和 基
管 理 体 系 测 量 过 程 和 测 量 设 备 的要 求 》 以 下 简 称 “ 准 ” 颁 布 至 ( 标 )
今 已有 5 了 。5 来 , 标 准 在 我 年 年 该
浅 入 深 的 过 程 . 此 , 些 测 量 管 因 有
维普资讯
工 程计 量 I 管理篇
I01022 0 颁布5 S 0 1:0 3 周年专 稿
深化对标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理解 提高体系的有效性
I010220标准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S 01: 3 0
口 江 苏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黄 耀 文
国 际 标 准 IOI 0 2 2 0 《 量 S O 1 :0 3 测
要 全 面 理 解 测 量 和 测 量 过 程
的含 义 .应 从 测 量 过 程 的输 入 、 测 量 过 程 的 资 源 、 量 过 程 的 活 动 以 测
的 重 要 基 础 : 次 , 照 国 际 通 行 其 按
的认 证 模 式 , 立 了具 有 中 国特 色 建 的 测 量 管 理 体 系 认 证 制 度 和 认 证 工作 体 系 , 有 效 开 展 了 第 三 方 认 并 证 工 作 ; 三 , 数 千 家 企 业 进 行 第 对
ISO 10012:2003国际标准讲座:第二十三讲 测量管理体系与校准实验室管理体系(一)
一
《 测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共有 8章,管理体 系 的组成包括管理职责 、资源管理 、计量确认和测量过
・
级要 素 。
做计 量 技 术 所 、计 量 检 测 中 心 、计 量 中心 或 计 量 室
IO 10 2 准 总要 求是 :测量 管 理体 系应 通过 S 0 1 标
建立管理体系 , 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
效 性 ,确保 满足规 定 的计量 要求 。 IO I C105标准 要求 “ 验 室应 建 立 、实施 S /E 7 2 实
一
测量管理体系规定可测量的质量 目标” 。
IO I C10 5标准 要 求 : “ 制 定 总体 目标 并 S /E 72 应
在管理 评 审时 加 以评 审 ” ,要 求 实 现 “ 与质 量 有 关 的 管 理体 系 的 目的 ( 目标 ) 。 ”
个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 。 。) 确定实验 4 1 1 ;“
I d sra e s r me t2 0 Vo . 7 No 5 n u t ilM a u e n 0 7 11 .
5 ・ 4
维普资讯
讲 座
IO I C105标 准规 定 了 实 验 室 的管 理 要 求 , S /E 72 在组 织 ( 。) 中规 定 了 “ 验 室或 其 所 在 组 织 应 是 41 实
维普资讯
讲 座
IO 1 0 2 2 0 S 0 1 :0 3国 际 标 准 讲 座
第二十三讲 测量管理体 系与校准 实验室管理体 系 ( 一
测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
见标准4总要求
企业如何建立和完善测量管理体系
企业应重视测量管理体系工作,必须指定管 理者代表负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设立必要的组织机构,设立职能部门和管理 人员,明确各部门及相关人员职责;
设定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并分解到不同 的组织层次。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
测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
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依据:
GB/T19022-2003;ISO10012:2003.IDT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目的:
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 果而影响企业的产品(产品质量、经营管理、节能 降耗、环境监测)质量的风险。
企业测量管理体系一般涉及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计量单位 计量人员 计量标准 强制检定 特定要求(如定量包装的要求,制造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的
要求,特种设备的要求等)
计量单位:
组织在从事下列活动,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制发公文、统计报表;
生产、销售产品,标注产品标识,编制产品使用说 明书;
注:也应考虑法律法规的要求 企业应分析确定并明确规定纳入体系的测量设备、
测量过程,并分类管理。
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
过程方法;PDCA循环 见标准中图1:测量管理体系模式
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 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 应用。
测量管理体系模式
测量管理体系总要求
一般过程可选3,重要过程可选5,高度控制 过程可选10。
最大允许误差的提出
一级 计量标准
二级 计量标准
二级 计量标准
对ISO10012“测量控制体系”新标准的理解之三
量设 备 也应 包 括 在 删鼍 控 制 体 系 内 = 以 属 于物质 资 源。
上 统称 为测 量设 备一
量 仪 器 : 校 准 过 程 ( 是 一 种 测 量 过 量 特性 。 当有 如何 处 置从 测 量 控 制 体 求 进行 验证 在 也 应 程 ) 也要使 用 测 量标 准 器具 或 标 准物 系中降级 或报 废测 最设 备 的程 序 = 中 质: 在生 产 和经 营 中有 不 少要 采 用 软件 进 行 测 量 和控 制 等 。 这些 测 量 器 具有 的 () 2 对环 境条 件 的要求 影响 测量 结果 准 确度 的环 境 条件 包
台。 在企 业 生产 和 管 理 中有 许 多 测 量过 件 , 序文 件 应 当贯 彻 落 实使 并 能 显 时 I C 7 2 程 E 10 5汪 明 其技 术 服务 能 力 。 业 对 企
程 , 一 个 测 量 过 程 都 有 一 台 或 几 台 测 更 新 。 防误 用 、 用 、 坏 和改 变 其 计 采购 的 产 品和接受 的 服 务应 按 规定 的 要 每 以 错 损
为 了正确 的测 量 , 鞋控 制 体 系 对 测
适 应 的删 譬设 备 , 井Ⅱ 所有 测 量 设 备 都 备 制造 厂 为 正 确使 用 其 测 量 设 备 , 常 “ 品 ”定 望 为“ 程 的结 果 ” 可 见“ 通 产 过 . 过 应 满 足规定 的 计 量要 求 一 量 要 求 可 从 提供 有关 设备 使用 的技 术 规范 , , 出 程” 计 如 给 的重 要 。 I0 0 0标 准 中提 出 的 质 在 S 90 对产 品的规定要求或被校 准 、 定 ( 检 验 测 量 范 围 、 大 负载 、 境 条 件 限 制 等 。 量 管 理 八 项 原 则 之 一为 “ 程 方 法 ” 并 最 环 过 , 证 ) 确认 的设 备要 求 中 导出。 业 应 该 企业 可以根据 这些 技 术规 范提 出 的测 量 指 出 : 活 动 和 相 关 的 资 源作 为 过程 进 、 企 将 对 所 有 测量 设 备进 行 登记 , 记 的 内容 过 程必 需 的环境 条 件 , 设 必 要 的 环 境 行 管理 , 以更 高效 地 得到 期望 的结 果 。 登 建 可 直当包括 测 量设 备 的计 性 能在 内 的详 设 施 。 本标 准 也是 依 据 了 这 项 原 则提 出 了 “ 计
ISO 10012-2003 测量管理系统.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w.bzfxw.c
ISO10012:2003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注:影响测量结果的具体要素由其他标准和指南规定,如测量方法的细节、人员能力和实验间比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 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 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VIM:1993 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BIPM、IEC、IFCC、ISO、IUPAC、IUPAP、OIML)。
目次 ISO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要求 5. 管理职责 5.1 计量职能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 质量目标 5.4 管理评审 6.资源管理 6.1 人力资源 6.2 信息资源 6.3 物质资源 6.4 外部供方 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7.1 计量确认 7.2 测量过程 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8.2 审核和监视 8.3 不合格控制 8.4 改进 附录 A(资料性附录)计量确认过程概述
3. 术语 本标准应用上述 ISO9000:2000 和 VIM:1993 中给出的和下述的术语和定义。 3.1 测量管理体系 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 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3.2 测量过程 measurement process 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3.3 测量设备 measuring equipment 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3.4 计量特性 m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 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 注 1. 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 注 2. 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 3.5 计量确认 metrological confirmation 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 注 1. 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 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 注 2. 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注 3. 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 注 4. 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 注 5. 图 2 给出了计量确认过程框图。 3.6 计量职能 metrological function 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和技术职能。
ISO 10012:2003国际标准讲座 第二十讲 计量确认的理解与实施(续20)
讲 座
IO 1 0 2 2 的理解 与实施 2 ) ( o 续
袁 先 富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北京 10 2 ) 0 0 9
[ 中图分类号 ] B T9
[ 文献标识码 ]C
标 准 的要求 建立 测量 管理 体 系 ,或者按 照新 的国 家标 准 申请 换版 重新 认证 。 由于 “ 计量 确认 ”是 从 国外 引进 的术语 ,而且 随 着 G / 102 20 B T 92— 0 3新 的 国家 标 准 的颁 布 ,计 量 确 认 的 内涵 又 有 较 大 的 变 化 ,因 此 ,什 么 是 “ 量 确 计 认” ?计 量确 认包 含 哪 些 活 动 ?在 企 业 由什 么 职 能 部
求确定 计 量要 求 。 而且 “ 确 定 测 量 管 理 体 系 的 范 ” 在
围和程度时 ,“ 应考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 的
风 险和后 果 ” 。
可见 ,满 足 规 定 的计 量 要 求 ,防 止 测 量 设 备 失
准 、测量过程失控 的风险是 G / 10 2 0 3国家 B T 9 2—20 标 准总 的指 导 思 想 ,因此 成 为 测 量 管 理 体 系 的 总 要
认的内涵进行再认识 ,如何正确理解 “ 计量确认” 。
2 计量确 认 的 目的
GB T10 2 20 / 92 - 03国家 标 准 中第 4章 总 要 求 明 确规 定 : “ 量 管 理 体 系 应 确 保 满 足规 定 的 计 量 要 测
求 。 同时指 出 :“ ” 应根 据顾 客 、组织 和 法律 法规 的要
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即测量设备 的最大允许误差应
控制 在被 测产 品公 差 或工 艺测 量 过 程界 限 的 13~1 / / 1 围 内 ;在 测 量 设 备 计 量 确 认 间 隔 调 整 时 ,应 遵 0范 守 “ 超差 风 险小 ,所 花费 用少 ” 的原则 ;在测量 过程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修订版)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For measurement processes and measuring equipment目次ISO前言引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总要求5.管理职责5.1计量职能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质量目标5.4管理评审6.资源管理6.1人力资源6.2信息资源页脚内容16.3物质资源6.4外部供方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7.1计量确认7.2测量过程7.3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8.1总则8.2审核和监视8.3不合格控制8.4改进附录A(资料性附录)计量确认过程概述页脚内容2ISO 前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
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
各成员国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定的项目感兴趣,均由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
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
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国际标准遵照ISO/IEC导则第2部分的规则起草。
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成员国团体投票表决,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本标准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问题,对此应引起注意。
IS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权问题。
ISO10012由ISO/TC176/SC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支持技术分委员会制定。
ISO10012取消和代替ISO10012-1:1994和ISO10012-2:1997,包括对这些文件的技术性修订。
引言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测量管理体系
ISO10012与ISO17025比较
(编号为ISO17025的条款号)
• 3:要求一样,提法不同: 5.9测量结果的质量保证。
• 4,ISO10012没有明确提出要求的: 4.1组织;4.4合同评审;4.5分包;4.7服务客户 (但ISO10012提出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4.8投 诉;5.4检测/校准方法;5.7抽样;5.8检测物品 处理;5.10证书、报告。
管理标准,目的不一样,不能相互替代, 但可以相互借鉴。
ISO10012与ISO17025比较
(编号为ISO17025的条款号)
• 1:要求一样的条款 : 4.6采购;4.9,不符合控制;4.11, 纠正措施; 4.12预防措施;4.14内审;4.15管理评审;5.2 人员;5.3环境设施;5.5;设备;5.6溯源性。 此外,还有测量不确定度。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ISO 10012:2003)
第一章概述
• 第一节ISO10012新标准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 第二节ISO10012新标准的特点 • 第三节:ISO 10012标准与其它标准的关系
新标准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 1994年就开始酝酿 • 1995年11月,南非德班年会,法国提出一个提纲 • 1999年11月提出第一个委员会草案(CD1) • 2000年2月在工作组成员国中公布了CD2 • 2000年7月公布了CD3 • 2001年3月15日公布了DIS(国际标准草案)稿 • 2002年3月完成了FDIS10012文本 • ISO10012新标准于2003年4月15日正式公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 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修订版)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For measurement processes and measuring equipment目次ISO前言引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总要求5.管理职责5.1计量职能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质量目标5.4管理评审6.资源管理6.1人力资源6.2信息资源6.3物质资源6.4外部供方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7.1计量确认7.2测量过程7.3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8.1总则8.2审核和监视8.3不合格控制8.4改进附录A(资料性附录)计量确认过程概述ISO 前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
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
各成员国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定的项目感兴趣,均由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
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
ISO 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国际标准遵照ISO/IEC导则第2部分的规则起草。
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成员国团体投票表决,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本标准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问题,对此应引起注意。
IS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权问题。
ISO10012由ISO/TC176/SC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支持技术分委员会制定。
ISO10012取消和代替ISO10012-1:1994和ISO10012-2:1997,包括对这些文件的技术性修订。
引言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
第十三章 测量管理体系
2、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测量设备固 有的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特性 。
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常常是通过校准 (或几次校准)确定这些特性的量值 或范围。要想得到测量设备的特性, 不仅取决于制造厂商标明的测量设备 的技术指标,而更应取决于对测量设 备的校准过程。制造者声称的性能指 标并不一定是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 只有通过校准才确定得到这些设备的 计量特性。这种校准必须是用测量标 准装置进行的,并能够溯源到国家和 国际计量标准上。
注3: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 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
计量确认是保证测量设备准确可靠 的管理要求。根据定义,所有的 测量设备都应被计量确认。也就 是说所有的测量设备都应通过校 准、检定、验证和各种必要的调 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并与 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 以及所要求的封印或标签等方式 进行管理。
二、测量过程
GB/T 19022-2003标准对测量过程的 定义是: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测量的定义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 组操作。从定义可以看出“测量”与 “测量过程”的定义相同。但是“测 量”强调的是确定量值;“测量过程” 强调的是采用过程方法进行测量。
过程方法是指:系统地识别并管理所采 用的过程以及过程的相互作用。
(1)顾客的计量要求(CMR)
顾客的计量要求是顾客根据相应的产品 质量和生产过程规定的测量要求转化 而来。因而取决于被测量的技术规范。 CMR包括在验证产品符合顾客提出的 质量技术规范以及生产过程技术参数 控制及它的相关方要求输人而产生。 CMR可用最大允许误差或操作限制等 方式表述 。
(2)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 (MEMC)
1)制定分析与改进的程序
计量职能部门应制定并执行对测量管理 体系的监测、分析和改进的程序。以 便保证测量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不 断完善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ISO10012:2003)的实施 第七讲 测量过程的实施(续完)
作 为过 程 输 出的 质 量 特性 值 进 行 直
接控 制 。用控 制 图所 进行 的 控制 , 是
原理 , 以过程 的某 一质量特性 绘 出“ 控
制 图 ”从 而 评 估 和 监 视 过 程 是 否 处 于 ,
以偶 然原 因形 成 的波 动作 为依据 , 通
过 检 出 异 常 原 因 所 导 致 的 波 动 . 而 进 判 明 并 消 除 异 常 原 因 , 以 影 响 量 作 即 为 被 控 制 量 , 据 控 制 量 的 变 动 来 检 根 出 异 常 , 查 明 与 消 除 异 常 原 因 。 此 并 时 的 控 制 , 控 制 量 对 应 的 操 作 量 是 与 未 知 的 , 正 是 过 程 控 制 与 闭 环 控 制 这 的 不 同 之 处 , 用 控 制 图 进 行 过 程 控 利 制 的 示 意 图 如 图4 示 。从 图 中 可 以 所 看 出 , 程 控 制 是 对 一 个 分 布 进 行 控 过
测量过程的实施 ( ) 续
口 中国 计 量 测 试 学 会 秘 书 长 赵 若 江
近应满 足的状态 , 而进 行过 程控制 . 从
往 往 要 利 用 诸 如 概 率 分 布 、相 关 与 回 归 、 样 方 案 、 计 与 检 验 . 别 是 应 抽 估 特
那 些 包 含 有 严 格 要 求 的 或 复 杂 环 节 的 测 量 过 程 , 保 证 生 产 安 全 的 测 量 对 过 程 及 由 于 测 量 结 果 的 不 正 确 造 成
1概 述 .
测 量 过 程控制 是 指 “ 过 程处 于 使 受 控 状 态 所 采 取 的 控 制 技 术 和 活
动 ” 而 “ 控 状 态 ” 指 对 影 响 过 程 。 受 是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ISO10012:2003)的实施第八讲 体系的监视
何 要 求 : 其 输 出 是 过 程 监 视 的 结
果 . 其 结 果 存 在 的 问 题 所 采 取 纠 及 正 措 施 的 有 效 性 : 过 程 的 活 动 是 其
定 计 量 特 性 和 计 量 要 求 , 定 监 视 确
方 法 , 制 定 接 收 准 则 和验 收 规 范 。 配 备 相 应 的 监 视 和 测 量 装 置 . 定 确 经 授 权 的 验 证 人 员 ,实 施 监 视 , 获
维普资讯
MA A ME T S C I N 管理篇 N GE N E T O
学 习 与 培 训
《 测量管理体 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 O1 0 .0 3 的实施 I 1 ̄ 0 ) 22 S 0
第八讲
标 准824 中的 监 视 对 象 是 指 ..条
要 求 , 用 什 么 方 法 和 手 段 , 何 采 如
实 施 控 制 : 把 这 一 环 节 作 为 实 施 并 P C D A循 环 中 检 查 、处 置 的 重 要 内
其 最 终 目的 是 确 保 产 品 的 符 合 性 、 达 到 顾 客 满 意
监 视计 量 确 认 过 程 和 测 量 过 程
要 是 监 视 的 对 象 不 同 , 一 个 是 对 测
、
监视 的 概 念
1 视 过 程 的 概 念 和 范 围 . 监
必 须 理 解 过 程 的 广 义 性 , 过 程
量 过 程 , 个是 对 测 量设 备 。测 量 过 一 程的监视是 监视其过 程 的能 力 , 测 量 设 备 的 监 视 是 监 视 测 量 设 备 特 性, 两者 具 有 明显 的区 别 :如热 处 理 加 : 程 中 .用 测 量 装 置 对 退 火 炉 过
测量管理体系ppt课件
管理程序(标准)
三级文件(作业文件)
作业文件/技术标准
测量设备 操作规程
检验方法
检定规程/ 校准规范
34
贯标预期成效二:获取测量管理体系AAA认证证书
AAA标志 明示一个组织所运行
的测量管理体系经认证中 心认证符合ISO10012测量 管理体系标准的全部要求
35
谢 谢!
36
测量 管理 体系
过程
计量确认 测量过程控制
支持性过程
组织
计量职能
人员职责
3
测量管理体系的管理对象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 • 被测量对象 • 测量人员 • 测量方法 • 测量设备
➢ 选型 ➢ 计量确认:校准及验证
• 测量环境 •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4
测量过程
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量: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 量值:一般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单位: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地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24
计量特性
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 注1: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 注2: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 【示例】 测量范围 分辨率 最大允许误差 稳定性……
25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示意图
校准
计量验证
校准(测量设备与 测量标准的 技术比较
校准证书/报告
校准状态标识Βιβλιοθήκη 验证和(或)确认 文件是
设备是否 符合要求
参照校准规范/方法 进行管控
不确定度评定/ 过程有效性确认
过程有效? Y
选择核查标准/ 定期核查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29
测量质量的评价指标:测量不确定度
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 联系的参数。
测量管理体系简介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介绍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国际标准,与我国以前建立的计量确认体系和计量保证体系不同,测量管理体系既要保证测量设备的准确可靠,又要保证测量过程和数据的连续受控。
建立科学的测量管理体系,是取得“准确、可靠、客观、公正”的测量数据的有力保障,是“质量控制、技术创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安全健康”的有效控制手段,也是企业指挥生产、监控工艺、检验成品、提高生产质量提供有力的体系支撑。
测量管理体系的价值测量管理体系的本质:管好数据。
结果准确、数据可靠、结论正确——减少误判、控制风险。
测量管理体系是质量控制、安全环保、节能降耗、工艺监控、贸易结算、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撑。
企业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是参与招投标、市场准入、奖励考核重要资质之一。
一、贸易结算要符合企业实际应用标准,所选用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精确度必须验证和监控,否则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
二、节能降耗企业内部水、电、气表要按照企业实际的计量要求配备、验证、设置测量和监视过程,否则一个企业每年可能损失几万、几十万或上百万,自己却一点儿都不知道。
三、质量控制成品、中间品、原辅料及工艺过程中,温度、湿度、环境等检验过程要按等级管控,选择测量设备要按A、B、C实施分类管理,对已通过检定的设备要验证,这一切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
四、技术创新满足顾客对产品质量特性需求,转化为计量要求,并设计相应的测量过程。
五、安全环保测量设备的配置和选择,必须满足安全环保测量过程的要求,控制风险。
企业到底有没有必要做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这个问题要从政策、作用两个层面说起一、政策层面1、计量关系国计民生。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全面提升计量整体能力和水平,2013年国务院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明确要求依据测量管理体系有关标准和国际建议要求,完善计量检测体系认证制度,推动大、中型企业建立完善计量检测和管理体系。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或有效性确认的实施方法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或有效性确认的实施方法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在总要求中明确提出“测量管理体系内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确认”。
那么,作为企业应该如何理解、满足上述要求,达到测量设备都得到确认的目的呢?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虽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计量确认等知识的培训,但到具体实施时又显得茫然。
下面本着实施简单、管理有效的原则,谈谈不同要求的测量设备确认实施方法。
一、企业最高计量标准装置的计量确认1. 企业最高计量标准装置企业中准确度等级最高的、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的规定用于检定较低等级计量标准或工作测量设备的总体。
2. 计量检定查明和确认测量设备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3. 计量确认实施方法计量标准装置是严格按照检定规程的要求配置的,经过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后,其量值传递覆盖的范围也是有要求的,这个要求就是计量要求。
工作过程中,一定不能超出这个要求。
如某UJ32/1直流电位差计计量标准装置,准确度等级:0,005级,其测量范围:×0.1挡(0~0.2111111)V,×1挡(0~2.111111)V。
该装置量值传递覆盖的测量范围为(0~2.111111)V、0.05级及以下的测量设备。
如果该直流电位差计计量检定的结论为合格,确认员(通常是测量设备使用人员)就直接下计量确认为“合格”的结论,贴“合格”标识,投入量值传递使用。
二、强检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1. 强检测量设备指《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中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监测的测量设备。
2. 计量确认的实施方法对于这类测量设备,使用单位必须按照《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强检形式及强检适用范围表》进行强检与非强检正确判断,同时,计量部门有责任指导使用单位正确分类。
对于这类测量设备,根据相关要求在配置正确的前提下,按照计量检定规程对这类测量设备进行计量检定,只要计量检定的结论为合格,确认员(通常是计量检定人员) 就直接下计量确认为“合格”的结论,出具检定证书,贴“合格”标识,直接投入使用就能够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ISO10012:2003标准,在“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2)条款中明确规定:“计量职能部门的管理 者应确保: a)确定顾客的测量要求并转化成计量要求; b)测量管理体系应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 c)组织能证明满足顾客规定的要求”。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识别顾客需求(主要是内部顾客); 通过生产、工艺部门将顾客需求转化为顾客明确
的计量要求; 收集顾客满意度信息,征求顾客意见,对收集的
满意度信息(包括顾客投诉)进行汇总分析,进 行顾客满意度评定,使其成为计量部门分解的质 量目标的重要信息来源。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5---管理职责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5.1计量职能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质量目标 5.4管理评审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5.1计量职能
ISO 10012:2003标准受此提出规定计量职能 的要求,其内容包括: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测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式
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的系统
程序 过程有效性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进行所规定的途径)—实现期望 的能力
输入
过程 输出
包括资源
资源 过程示意图
过程 结果
过程效率— 取得结果与 所使用的资 源之比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计量要求的识别、确定与实现见下表: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2- 领导作用 - Role of leadership
最高管理者在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过程中 负有重要的责任,有重要的作用。
由组织规定计量职能部门的职责,由最高
1.“引言”部分
1.1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目的 1.2测量管理体系广泛的适宜性 1.3采用了过程方法和质量/环境管理 体系相类似的的管理体系模式 1.4本标准对测量管理体系不仅规定了 要求,还提供指南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2.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 1---范围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3---术语和定义 4---总要求 5---管理职责 6---资源管理 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实现 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测量管理体系- ISO 10012: 2003
理解与实施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内容纲要Course Outline
第1章 ISO 10012: 2003标准概述 第2章 ISO 10012: 2003标准条文理解 第3章 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第4章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第5章 案例分析题
5.1计量职能(续) 2)计量职能部门为完成规定的职责所需 配置的人员,包括计量管理人员,计量 检定/校准人员、测量设备调试和修理 人员、理化分析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经 最高管理者批准后进行配备。 工业企 业计量机构设置可按“集中管理”和 “分散管理”的两种模式设定。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b)把设计工艺文件或图纸上的技术指标表 示为可测量的技术参数;
c)将这些测量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2)确保满足内部顾客的要求: 测量设备的配置满足要求; 测量人员的资格和能力满足要求; 符合测量要求的环境条件满足要求; 测量方法等信息资源满足要求。
其次,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还包括: 利用测量设备进行检验或试验的现 场检验员; 利用测量设备对生产过程参数进行 监视和测量的生产工艺人员及现场操 作工; 利用测量设备进行经营管理,如检 斤、环境监测和安全防护监测的人员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4- 过程方法 Process Approach
管理者确保建立和保持计量职能提供必要 的资源;
按策划的时间间隔组织管理评审,确保实
现有关计量职能方面规定的质量目标的持 续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应性;
责成负有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建立、保持和
持续改进形成文件的测量管理体系;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2- 领导作用 - Role of leadership(续)
通过对建立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特别是关 键或复杂的测量过程的管理,使体系报或的建立 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运行有效,则有助于实现测 量管理体系预先设定的质量目标。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测量管理体系的 一个永恒目标。 测量管理体系的分析的方式包括: 体系符合性评价(8.1); 评价质量目标(5.3)的实现程度; 顾客满意度监视(8.2.2); 体系的内部审核(8.2.3)。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Customer-center 2- 领导作用 - Role of leadership 3- 全员参与 Participation of All 4- 过程方法 Process Approach 5- 管理的系统方法 Systematic Management 6- 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 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Fact-based Decision Making 8-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with Suppliers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足确保:
识别和确定顾客对测量的要求并转化成计
量要求
计量职能部门的测量能力应满足内部顾客
的要求
测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规定要求必须向外
部顾客或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供可靠的证据。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1)确定顾客的计量要求: a)如何确定顾客的要求呢?将顾客的需求以 技术要求/产品指标的形式表示出来,这往 往需要产品技术人员进行标识和确定,而 不是计量人员所能够胜任的;
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管理者,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 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测量本身就是产生测量数据的过程,准确可靠的测 量数据不仅是管理者进行决策重要依据,也是具体工作人 员对判定关键/特殊参数是否受控,是否应采取相应措施 的重要依据。
ISO10012标准的第8章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集 中地体现出测量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利用和处理等 过程,通过测量数据的分析原因,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和 预防措施,以实现测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以过程为基础的测量管理模式图
8.4 改进
5 管理职责
客
顾客
户
6 资源管理
8 测量管理、分析 和改进
满 意
要
7 计量确认和测
求
输入
量过程实现
7.1计量确认
7.2测量过程
测量结果 输出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5- 管理 的系统方法
管理的系统方法表述为:“将相互关联的过 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 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6-持续改进(续)
通过以上分析和评价,发现不合格的测量过程 (8.3.2), 并 针 对 产 生 不 合 格 的 原 因 , 制 定 纠 正 措 施 (8.4.2)和预防措施(8.4.3),实现测量管理 体系的持续改进。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第2章 ISO 10012: 2003标准条文理解
1.“引言”部分 2.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 要求 3.ISO 10012:2003与ISO 10012-1:1992、 ISO 10012-2:1997标准条款的对照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中的应用和体现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1. ISO 10012标准修订的背景
ISO 10012标准的由来和发展 ISO 10012标准的制定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2. ISO 10012:2003标准的特点
标准采用以过程为基础的管理模式 标准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贯彻了八项原则 强调确保满足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
1)计量职能部门在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时首先应 明确计量职能部门在贯彻ISO10012:2003过程 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标准有关条款的要求, 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提出计量职能部门及其 下属机构实施方案,确定各级组织和人员岗位 和职责,经最高管理者批准或认可后组织实施。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责成负有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制定有关的质量目标,
规定测量过程控制程序和评定准则;
责成负有计量职能的管理者根据管理评审的结果
对测量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和重新评估质量目标;
责成负有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安排并实施测量管理
体系的内部审核,确保其有效地实施并根据内部 审核结果,采取纠正措施 ,消除不合格及其产生 的原因。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3- 全员参与
全员参与原则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 的管理。
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包括:
负责计量管理领导和一般管理职能
的计量管理人员。
从事测量设备建立检定和校准的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