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合集下载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目录1.适用范围2.对认证机构的基本要求3.对认证审核人员的基本要求4.初次认证程序5.监督审核程序6.再认证程序7.暂停或撤销认证证书8.认证证书要求9.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结合审核10.受理转换认证证书11.受理组织的申诉12.认证记录的管理13.其他附录A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时间要求1适用范围1.1本规则用于规范依据GB/T 19001/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在中国境内开展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

1.2本规则依据认证认可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相关技术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过程作出具体规定,明确认证机构对认证过程的管理责任,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规范有效。

1.3本规则是认证机构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中的基本要求,相关机构在该项认证活动中应当遵守本规则。

2对认证机构的基本要求2.1获得国家认监委批准、取得从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资质。

2.2认证能力、内部管理和工作体系符合GB/T27021/ISO/IEC 17021-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

2.3建立内部制约、监督和责任机制,实现培训(包括相关增值服务)、审核和作出认证决定等工作环节相互分开,符合认证公正性要求。

2.4鼓励认证机构通过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可机构的认可,证明其认证能力、内部管理和工作体系符合GB/T 27021/ISO/IEC 17021-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

2.5不得将申请认证的组织(以下简称申请组织)是否获得认证与参与认证审核的审核员及其他人员的薪酬挂钩。

3对认证审核人员的基本要求3.1认证审核员应当取得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证人员注册机构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资格。

3.2认证人员应当遵守与从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认证审核活动及相关认证审核记录和认证审核报告的真实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初次认证程序4.1受理认证申请4.1.1认证机构应向申请组织至少公开以下信息:(1)可开展认证业务的范围,以及获得认可的情况。

国家认监委公告2016年第20号——国家认监委关于发布新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的公告

国家认监委公告2016年第20号——国家认监委关于发布新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的公告

国家认监委公告2016年第20号——国家认监委关于发布新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6.08.05•【文号】国家认监委公告2016年第20号•【施行日期】2016.10.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认证认可正文国家认监委公告2016年第20号国家认监委关于发布新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的公告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及相应的行政监督检查工作实践,结合2015年换版的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ISO9001)的新变化,国家认监委对2014年发布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国家认监委2014年第5号公告,以下简称旧版认证规则)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以下简称新版认证规则)予以公布。

新版认证规则于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替代旧版认证规则。

国家认监委2016年8月5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目录1.适用范围2.对认证机构的基本要求3.对认证审核人员的基本要求4.初次认证程序5.监督审核程序6.再认证程序7.暂停或撤销认证证书8.认证证书要求9.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结合审核10.受理转换认证证书11.受理组织的申诉12.认证记录的管理13.其他附录A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时间要求1 适用范围1.1本规则用于规范依据GB/T 19001/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在中国境内开展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

1.2本规则依据认证认可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相关技术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过程作出具体规定,明确认证机构对认证过程的管理责任,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规范有效。

1.3本规则是认证机构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中的基本要求,相关机构在该项认证活动中应当遵守本规则。

2 对认证机构的基本要求2.1获得国家认监委批准、取得从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资质。

2.2认证能力、内部管理和工作体系符合GB/T 27021/ISO/IEC 17021-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2005年)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2005年)

关于印发《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的通知来源:(2005年6月28日国质检量联[2005]213号)作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日期:05-06-28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三章认证程序第四章认证标志管理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六章附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单位:为加强对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管理,保证计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推动我国企业计量工作的发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管理,保证计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推动我国企业计量工作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下简称《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以下简称《认证认可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是指由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以下简称认证机构)证明企业(或其他组织)能够满足顾客、组织、法律法规等对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质量管理要求,并符合国家标准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质量管理要求》的认证活动。

本办法所称的认证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

第三条国家对测量管理体系实行统一的认证制度。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坚持政府推动、企业自愿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负责推广测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负责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工作。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负责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六条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由国家认监委按照认证认可条例有关规定审核批准,并征求国家质检总局意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新版)-.10.1实施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新版)-.10.1实施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目录1.适用范围2.对认证机构的基本要求3.对认证审核人员的基本要求4.初次认证程序5.监督审核程序、6.再认证程序7.暂停或撤销认证证书8.认证证书要求9.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结合审核10.受理转换认证证书11.受理组织的申诉12.认证记录的管理13.其他[附录A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时间要求1适用范围本规则用于规范依据GB/T 19001/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在中国境内开展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

本规则依据认证认可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相关技术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过程作出具体规定,明确认证机构对认证过程的管理责任,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规范有效。

本规则是认证机构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中的基本要求,相关机构在该项认证活动中应当遵守本规则。

2对认证机构的基本要求获得国家认监委批准、取得从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资质。

~认证能力、内部管理和工作体系符合GB/T27021/ISO/IEC 17021-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

建立内部制约、监督和责任机制,实现培训(包括相关增值服务)、审核和作出认证决定等工作环节相互分开,符合认证公正性要求。

鼓励认证机构通过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可机构的认可,证明其认证能力、内部管理和工作体系符合GB/T27021/ISO/IEC 17021-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

不得将申请认证的组织(以下简称申请组织)是否获得认证与参与认证审核的审核员及其他人员的薪酬挂钩。

3对认证审核人员的基本要求认证审核员应当取得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证人员注册机构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资格。

认证人员应当遵守与从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认证审核活动及相关认证审核记录和认证审核报告的真实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初次认证程序《受理认证申请认证机构应向申请组织至少公开以下信息:(1)可开展认证业务的范围,以及获得认可的情况。

(2)本规则的完整内容。

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管理体系认证是指通过认证机构对组织的管理体系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国际或国家标准的要求。

认证实施规则是为了确保认证活动的公正、严谨和有效,规范认证机构、认证评定员和认证客户的行为。

本文档旨在详细说明管理体系认证的实施规则,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和遵守。

二、认证机构的要求1. 认证机构应具备符合国际或国家标准的认证资质,并经过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或注册。

2. 认证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3. 认证机构应确保其评定员具备必要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以保持其评定能力的持续有效性。

4. 认证机构应严格保护认证客户的信息和商业秘密,不得泄露或滥用。

三、认证评定员的要求1. 认证评定员应严格按照认证机构的规定和程序进行认证活动,如认证计划的制定、文件的审查、现场审核等。

2. 认证评定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认证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3. 认证评定员应保持独立、公正的态度,不得接受与认证活动有关的任何贿赂行为。

4. 认证评定员应对认证活动的结果进行准确、客观的评定,并及时向认证机构报告。

四、认证客户的要求1. 认证客户应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和文件,配合认证过程的进行。

2. 认证客户应与认证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及时更新其管理体系,并接受监督和审核。

3. 认证客户应主动配合认证评定员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确保认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认证活动的步骤1. 准备阶段:认证机构和认证客户签订认证合同,并制定认证计划。

2. 文件审查阶段:认证评定员对认证客户提交的文件进行审查,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等。

3. 现场审核阶段:认证评定员对认证客户的组织、设施、过程进行实地审核,以验证其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4. 评定和意见阶段:认证评定员根据审核结果,对认证客户的管理体系进行评定,并提出改进意见。

5. 认证证书颁发阶段:认证机构根据评定结果,向认证客户颁发相应的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重点]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重点]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重点]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2005年6月1日发布 2005年8月1日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目次一、计量法制要求1 总则2 计量单位3 计量人员4 计量标准5 强制检定6 特定要求二、技术能力要求1 总则2 检测能力3 检测水平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引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总要求5(管理职责5。

1 计量职能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

3 质量目标5。

4 管理评审6(资源管理6。

1 人力资源6.2 信息资源6。

3 物资资源6。

4 外部供方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7.1 计量确认7.2 测量过程7。

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8 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8.2 审核和监视8。

3。

不合格控制8。

4. 改进附录A(资料性附录)计量确认过程概述参考文献计量法制要求1 总则组织的计量检测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要求。

下列要求是按现行的计量法律法规提出的,其随后如有修订,则按修订后的要求实施。

2 计量单位组织在从事下列活动,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a)制发公文、统计报表;b)生产、销售产品,标注产品标识,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c)制定标准、规范、规程、技术文件;d) 出具检定、校准、检验、测量数据;e)国家规定应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其他活动. 3 计量人员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件。

4 计量标准组织用于计量检定和(或)校准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应经相关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按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要求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5 强制检定组织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和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应按规定要求实施强制检定。

6 特定要求6.1从事计量器具制造和(或)修理的组织应按照《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相应的法律手续,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专用规则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专用规则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专用规则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公正性、合理性和可靠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一系列专用规则,以指导认证机构在实施认证过程中的工作。

一、认证机构的规定1.认证机构应具备一定的合法性和正规性。

ISO要求认证机构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地区或国际认证机构的合法要求,并在认证机构公示的范围内从事相关的认证活动。

2.认证机构应有一定的独立性和中立性。

认证机构的人员和技术应能够独立进行认证活动,并不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

3.认证机构的人员需具备一定的资质。

认证机构要求其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认证知识,以确保其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认证工作。

二、认证流程规定1.认证机构应按照标准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和认证。

评估应包括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操作程序和实践的审核,并对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和验证。

2.评估和认证应由经过ISO认可的评估团队进行,评估团队需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人员组成。

评估团队应对企业进行全面、客观和公正的评估,并撰写评估报告。

3.认证机构应将认证结果以书面形式向企业进行通报,并根据认证结果决定是否向企业颁发认证证书。

同时,认证机构应对认证证书进行有效期管理,定期进行复评估和监督评估,以确保持续符合认证要求。

三、认证机构的责任和要求1.认证机构应按照ISO要求对认证活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确保认证过程的公正、客观和可靠。

2.认证机构应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和机密信息,对获得的企业信息进行保密处理。

3.认证机构应及时研究和适应相关的认证标准和规则的更新,确保认证工作与时俱进。

四、认证机构的监督和评估1.认证机构应接受相关国家认可主管部门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认证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2.认证机构需定期向ISO提交认证活动的相关数据和信息,以接受ISO的评估和监管。

3.如认证机构违反ISO的规定或规则,ISO有权对其进行处罚和警告,并有权撤销或暂停该认证机构的认证资格。

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测量管理体系标准1. 引言本标准为测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提供指导和要求。

2. 术语和定义2.1 测量:指根据一组预定的规则、方法和程序,采集和记录相关数据的过程。

2.2 测量管理体系: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方法和措施,确保测量活动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的体系。

2.3 测量目标:指为实现测量活动的效果和效益所设定的具体目标。

3.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测量的组织,无论其规模和性质如何。

4. 建立和规划测量管理体系4.1 确定测量目标和要求,包括测量的对象、方法和精度等。

4.2 制定测量管理体系的策略和计划,包括人员、设备和资源的配备,以及沟通和培训等方面的安排。

4.3 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和职责,明确各个层级和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5. 实施和运行测量管理体系5.1 有效调配和管理人力资源,确保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人员参与测量活动。

5.2 选择和采购合适的测量设备和仪器,并确保其良好维护和校准。

5.3 制定和执行测量操作规程,确保测量过程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5.4 实施数据分析和处理过程,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5 确保测量结果的及时传递和反馈,以支持决策和持续改进。

6. 检查和评估测量管理体系6.1 建立内部审核机制,定期开展对测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6.2 进行管理评审,确保测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6.3 参与外部评估和认证,确保测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认可性。

7. 持续改进7.1 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机会和目标。

7.2 制定改进计划和实施措施,推动测量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7.3 定期评估和监控改进效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8. 文件控制所有与测量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应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标识、存储和维护,并进行适时的更新和发布。

9. 知识管理建立知识共享和传递机制,推动相关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和传承。

10. 法律和法规的遵守在测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应遵守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确保测量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体系认证实施规则是一种指导和规范认证机构进行认证活动的标准,其目的是确保认证活动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体系认证实施规则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认证依据:明确所采用的认证标准或认证体系,以及认证的具
体要求和条件。

2.认证流程:详细描述认证流程,包括申请、审核、批准、监督
和复审等各个环节。

3.审核要求:规定审核人员的资格要求、审核方法、审核程序和
审核内容等。

4.认证证书和标志:明确认证证书的格式和内容,以及标志的使
用要求和范围。

5.文件和记录管理:规定认证过程中所需文件和记录的编制、审
核、批准、归档和保存等要求。

6.申诉和投诉处理:明确对认证过程中出现的申诉和投诉的处理
程序和要求。

7.认证费用:规定认证费用及收费标准,以及费用缴纳方式。

8.其他相关要求:根据具体的认证标准和体系,还可能包括其他
相关的要求和规定。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总则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总则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总则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旨在明确工程测量的基本要求、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适用于公司承担的所有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

二、组织结构和职责1. 成立专门的测量小组,负责全面的测量工作,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和报告编制等。

2. 测量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测量设备。

3. 测量小组的工作直接向项目经理汇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测量计划和程序1. 在工程开工前,测量小组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需求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

2. 测量计划应包括测量的目的、内容、方法、时间表和所需资源等。

3. 测量工作应按照既定程序进行,确保每一步骤都有记录和审核。

四、设备和工具1. 测量小组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测量设备和工具,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2. 所有测量设备应有明确的责任人,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保养。

五、数据管理和保密1. 测量数据应实时记录并存档,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

2. 对于关键数据,应实行保密制度,防止数据的泄露和滥用。

六、质量控制1. 测量工作应遵循“谁测量、谁负责”的原则,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定期对测量成果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七、培训和技能提升1. 定期组织测量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

2. 鼓励测量人员参加专业交流和技术研讨,不断吸收新的测量技术和理念。

八、应急管理1. 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如设备故障、数据丢失等。

2.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测量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九、持续改进1. 定期评估测量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根据工程实践和管理经验进行优化更新。

2. 鼓励创新思维和方法,不断提升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十、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公司技术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测量管理体系监督审核规范

测量管理体系监督审核规范

测量管理体系监督审核规范0 前言对已经取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组织实施年度监督审核既是保证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有效性的必要措施,也是保证已取得认证证书组织的测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

为了规范年度监督审核工作,确保年度监督审核的质量和有效性,合理简化审核过程,特制定本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对已经取得测量管理体系证书的组织在证书有效期内进行的监督审核,规定了实施监督审核的程序和检查的要素.监督审核由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以下简称认证中心)负责安排,承担监督审核任务的监督员应当按照本规范的要求实施监督审核,并提交相应的年审报告;被审核的组织应按照本规范规定的要求接受审核,并根据监督审核结果实施整改。

2引用文件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3监督审核频次3。

1为确保证书持有人持续满足认证要求,在证书有效期内,认证机构每年应实施不少于一次的监督审核。

两次审核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

3.2当发生下述情况时,认证机构应考虑增加监督频次:a)证书持有人发生严重的质量、安全、卫生、环保等事故;b)证书持有人发生重大变更时,包括法人、组织机构、相关职能、资源等;c)认证依据等发生变化时;d)发生其他特殊情况时.4组织实施4。

1监督审核的实施由认证中心总部直接组织监督员实施;或由认证中心总部委托分支机构组织实施。

4。

2下达审核计划4。

2.1认证中心总部根据已取得认证证书组织的年度有效确认的时间,提前3个月,1个月制定监督审核计划.14。

2.2计划的制定应考虑下列因素:a)认证标准、法律法规要求及其他审核准则;b) 监督审核的范围、目的和期限;c)监督审核的要求;d) 受审核组织的遣留问题、事故或投诉等因素。

4.2.3计划包括下列内容:a)受审核组织名单;b)监督审核时间和日程;c)委托组织实施的分支机构;d)监督审查人日数。

认证机构应根据申请人的服务规模、等级、复杂程度、安全(风险)级别等因素确定监督审查人日数.(一般情况,监督审核时间为1,,2人); 2天,人数为1e)指定监督员(由中心总部直接组织实施时) 。

测量工作管理实施细则范文

测量工作管理实施细则范文

测量工作管理实施细则范文一、引言测量工作是工程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

因此,科学有效的测量工作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测量工作的筹备、实施、评估等环节,提出一套测量工作管理的实施细则,旨在提高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测量工作的筹备阶段1.明确测量工作目标:在项目开始之前,要明确测量工作的目标,如精确测量地形、确定建筑结构尺寸等。

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项目整体目标一致。

2.制定项目测量计划: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目标,制定测量计划。

计划中应包括测量方法、工具设备的准备、人员配备等内容。

3.进行前期调研:在正式开始测量之前,进行前期调研,了解测量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情况等因素,以便制定相应的测量方案。

三、测量工作的实施阶段1.合理安排测量时间:根据项目的工期和测量工作的复杂程度,合理安排测量时间。

同时,要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2.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车等。

同时,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和优化。

3.严格控制数据质量:在测量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数据的质量。

如确保测量精度、把控测量误差等。

4.合理分工和协作:根据测量任务的复杂程度,合理分配测量人员,确保团队的协作和高效运作。

四、测量工作的后期处理1.数据分析和处理:测量完成后,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应的测量结果。

同时,要进行数据验证,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编制测量报告:根据测量结果,编制相应的测量报告,包括测量方法、数据分析和处理过程、测量结果等内容。

报告应具备清晰、准确、可读性强的特点。

3.信息共享和交流:在测量报告完成后,要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

可以通过会议、报告发布、交流讨论等形式,与项目团队和相关利益方进行沟通和交流。

4.评估和总结:对测量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评估过程要客观、全面,以促进测量工作的不断提高。

五、测量工作的质量保证1.培训和提升:定期组织测量人员的培训和提升,使其掌握最新的测量技术和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一、计量法制要求1 总则2 计量单位3 计量人员4 计量标准5 强制检定6 特定要求二、技术能力要求1 总则2 检测能力3 检测水平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引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总要求5.管理职责5.1 计量职能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 质量目标5.4 管理评审6.资源管理6.1 人力资源6.2 信息资源6.3 物资资源6.4 外部供方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7.1 计量确认7.2 测量过程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8 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8.1 总则8.2 审核和监视8.3.不合格控制8.4. 改进附录A(资料性附录)计量确认过程概述参考文献一、计量法制要求1 总则组织的计量检测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要求。

下列要求是按现行的计量法律法规提出的,其随后如有修订,则按修订后的要求实施。

2 计量单位组织在从事下列活动,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a) 制发公文、统计报表;b) 生产、销售产品,标注产品标识,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c) 制定标准、规范、规程、技术文件;d) 出具检定、校准、检验、测量数据;e) 国家规定应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其他活动。

3 计量人员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件。

4 计量标准组织用于计量检定和(或)校准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应经相关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按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要求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

5 强制检定组织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和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应按规定要求实施强制检定。

4.6 特定要求6.1 从事计量器具制造和(或)修理的组织应按照《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相应的法律手续,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2 从事定量包装商品生产的组织应遵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要求。

管理体系认证基本规范

管理体系认证基本规范

《管理体系认证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管理体系认证活动,提高管理体系认证的公信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相关标准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依据相应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在中国境内开展的各类管理体系认证活动。

对有特定要求的管理体系认证活动,还应当遵守特定认证制度的要求。

第三条认证机构开展认证活动应当遵循客观独立、公开公正、诚实守信的原则。

认证机构必须承诺遵循以上原则,并对违反上述原则所造成的后果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条认证机构开展认证活动应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不得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第五条认证机构及认证人员对认证活动中接触到的涉及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以及管理、技术和商业秘密等方面的信息负有严格的保密义务。

第二章认证机构要求第六条认证机构应当依《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及相关规定取得管理体系认证相关资质后,方可开展管理体系相关认证活动。

第七条认证机构应当建立有效机制保证认证活动的公正性,并对其认证活动的公正性负责。

第八条认证机构不得篡改、伪造认证档案、记录和资料,出具虚假认证结论。

第九条认证机构应当建立并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对实际存在或者潜在的各种认证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处置,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认证机构应当建立并完善舆情监测和应对机制,使认证风险得以及时处置。

获证组织发生下列重大事故或事件、引发重大舆情的情况,认证机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一)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国家相关规定中被列为特别重大事故或事件的,认证机构应当在事故或事件发生1日之内将信息通报国家市场监管部门,并对获证组织的认证资格进行相应处置;(二)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国家相关规定中被列为重大事故或事件的,认证机构应当在事故或事件发生2日之内将信息通报国家市场监管部门,并对获证组织的认证资格进行相应处置;(三)对引起新闻媒体及社会关注的事故或事件信息,应当在3日内将信息通报给国家市场监管部门。

ISO10012条文解读(1)

ISO10012条文解读(1)

2020/9/27
2
国外工业发达的国家,把科学的计量检测、优质的原材 料和先进的工艺装备作为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三大支柱。朱镕 基总理也讲过:“凭数据指导生产、监控工艺、检测成品, 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保证。没有准确的计量,就没有可靠的 数据,就无法正常控制工艺过程,也就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 的产品。” 有的企业家将计量比作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一双眼 睛,应该说也是经验之谈。
2020/9/27
6
二、工业企业整顿和能源计量管理阶段。随着国民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工业生产现代化的推动,对工业
计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1977年至1983年,国家先后颁
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试行)》、《厂矿
企业计量实施办法》、《关于国营企业全面整顿中有关计
量整顿的几点意见》、《关于加强厂矿企业计量工作的意
2020/9/27
5
第二部分 工业计量工作的沿革
一、建国初期。为适应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的需要, 国务院于1955年设立国家计量局统一管理计量工作,1959 年国务院发布了《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规定以国际公 制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制度。这一阶段工业计量工作的主要 任务是统一计量制度,在国家建立计量基准、监督指导计 量器具生产的基础上,指导工业企业建立量值传递体系、 制定企业计量规程和制度,监督计量器具的合理使用。
3.凡获得“二级计量合格证书”的企业,可参加评选先进 单位,六好企业,参加产品评国优活动、参加国家医药管理局 和国家质量奖评选等;
2020/9/27
9
4.凡生产医药计量产品的企业必须取得“二级计量合格证 书”,其产品才允许出厂;
5.获得“一级计量合格证书”的企业,将由国家计量局授 予“国家计量先进企业”称号,产品可使用“计量信得过” 的标志。

《管理体系认证规则》

《管理体系认证规则》

管理体系认证规则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管理体系认证规则(征求意见稿)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对认证机构的基本要求 (1)3 对认证人员的基本要求 (3)4 认证申请 (4)5 认证策划 (6)6 审核实施 (7)7 不符合纠正的验证 (9)8 审核报告 (10)9 认证决定 (10)10 认证证书 (11)11 认证证书的暂停和撤销 (12)12 申诉、投诉处理 (14)13 记录 (14)14 附则 (14)管理体系认证规则1 适用范围本规则依据认证认可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相关技术标准,规定了认证机构开展各类管理体系认证活动应遵循的基本程序要求。

除国家认监委对特定管理体系认证另有规定外,在中国境内从事管理体系认证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则要求。

2 对认证机构的基本要求2.1 认证机构应当依据认证认可相关法律法规取得管理体系认证相关资质后,方可在批准范围内开展相关管理体系认证活动。

2.2 认证机构从事管理体系认证活动应当遵循公正公开、客观独立、诚实信用的原则。

认证机构实施内部管理和开展管理体系认证活动应当符合GB/T 27021.1/ISO/IEC 17021-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及其他相关系列标准要求,以确保持续具备开展管理体系认证的能力、一致性和公正性。

2.3认证机构开展不同类别、不同行业领域的管理体系认证活动,应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得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2.4认证机构开展不同类别、不同行业领域的管理体系认证活动,应当在遵守本规则基础上,制定机构自身的认证实施规则(如认证方案、认证程序、作业指导书等),并遵照执行。

2.5 认证机构应当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对其从事管理体系认证活动可能引发的风险和责任,采取合理有效措施。

认证机构应能证明已对其开展的管理体系认证活动引发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并对各个活动领域和运作地域的业务引发的责任做了充分安排(如保险或储备金)。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报告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报告
4计量标准
5强制检定
6特定要求
二、
技术能力要求
2检测能力
3检测水平
三、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4.总要求
5.1计量职能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质量目标
5.4管理评审
6.1.1人员的职责
6.1.2能力和培训
6.2.1程序
6.2.2软件
6.2.3记录
6.2.4标识
6.3.1测量设备
6.3.2环境
编号: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报告
(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
申请认证单位:
审核实施组织:
现场审核日期:
1概况:
单位名称:
地址:
邮政编码:
主管部门:
法定代表人:
联系人:
电话:
传真
电子信箱:
2单位的主要产品或经营服务范围:
3审核依据:
(1)《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2)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有关法律、法规、产品标准。
4申请认证的范围:
产品的生产过程的测量过程与测量控制
5审核涉及的区域或部门:
6审核过程简述:
审核组对企业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及运行实施过程进行全面审核,通过召开首末次会议、座谈会、现场参观以及查阅体系运行记录等方式,对体系运行进行了客观地评审。确认该企业依据GB/T19022标准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可行并能有效实施。建议准予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8.3.2不合格测量过程
8.3.3不合格测量设备
8.4.1总则
8.4.2纠正措施
8.4.3预防措施
合计

管理体系认证规则

管理体系认证规则

管理体系认证规则管理体系认证规则是指组织通过建立、实施、维护和改进管理体系,以达到特定的认证标准和要求,从而获得认证和证书的过程。

管理体系认证规则主要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标准和规范,并由认证机构按照这些规定进行认证。

以下是管理体系认证规则的主要内容:2.认证机构:认证机构是负责管理体系认证的第三方机构。

认证机构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和能力,例如通过国际认可机构的认可,获得相关的认证资质。

认证机构会派出专业的审核团队对组织的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和评估。

3.认证过程:组织选择认证机构进行管理体系认证时,需要提交相关的申请和资料,以便认证机构对其进行初步评估。

初步评估通过后,认证机构会安排实地审核。

实地审核包括现场检查、文件审查和面试等方式,以确保组织的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

审核团队根据实地审核结果,向认证机构提交审核报告。

4.认证决定:认证机构根据审核报告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对组织是否能够获得认证进行综合评估。

认证决定包括认证、暂停认证和撤销认证三种情况。

认证机构会将认证决定通知组织,并颁发认证证书。

5.认证维持:认证机构会定期对获得认证的组织进行监督审核,以确保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监督审核可以是定期的、不定期的或者特殊的审核。

认证证书通常有一定的有效期限,在有效期限到期前,组织需要进行再认证审核,以保持认证资格。

6.投诉处理:认证机构应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接受组织和相关方面的投诉,并进行调查和处理。

如果发现组织存在严重违规行为,认证机构有权暂停或撤销其认证资格。

7.信息保密:认证机构应严格遵守信息保密的原则,确保组织的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不被泄露。

认证机构在认证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和数据只能用于审核和认证目的。

总之,管理体系认证规则是确保组织管理体系符合特定标准要求的一套规则和流程。

通过认证,组织可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并获得国际认可的认证证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管理评审
6.资源管理
6.1人力资源
6.2信息资源
6.3物资资源
6.4外部供方
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7.1计量确认
7.2测量过程
7.3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8.1总则
8.2审核和监视
8.3.不合格控制
8.4. 改进
附录A(资料性附录)计量确认过程概述
参考文献
一、计量法制要求
11
本标准规定了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的通用要求,并提供了指南,用于支持和证明符合计量要求。它规定了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以确保满足计量要求。
本标准不拟作为用于证明符合GB/T 19001、GB/T 24001和任何其它标准的必要条件。相关方可以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用本标准作为满足测量管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
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
立法和执法机构;
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和审核。
GB/T 19000标准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 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持该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图1显示了适于本标准的测量管理体系模式。
本标准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指南两部分,可用于改进测量活动和提高产品质量。“要求”以正体字出现。“指南”在相应的“要求”段落后面的框,以斜体字出现。“指南”仅作为信息而不是对“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
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
注1.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
注2.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一、计量法制要求
1 总则
2 计量单位
3 计量人员
4 计量标准
5 强制检定
6 特定要求
二、技术能力要求
1 总则
2 检测能力
3 检测水平
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引言
1 围
2 规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要求
5.管理职责
5.1计量职能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质量目标
引 言
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 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用。
在本标准中, 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检测、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
1 总则
组织的计量检测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应符合《中华人民国计量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要求。下列要按现行的计量法律法规提出的,其随后如有修订,则按修订后的要施。
2 计量单位
组织在从事下列活动,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a) 制发公文、统计报表;
b) 生产、销售产品,标注产品标识,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
GB/T 1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VIM:1993 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BIPM、IEC、IFCC、ISO、IUPAC、IUPAP、OIML)。
13
本标准应用GB/T 19000-2000和VIM:1993中给出的以及下述的术语和定义。
3.1测量管理体系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
组织有责任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决定所需的控制程度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除非经过认同,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它标准的任何要求。
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它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例如,GB/T 19001-2000的第7.6条款和GB/T 24001-1996的第4.5.1条款。
本标准不拟替代或增加GB/T 15481(idtISO/IEC 17025)标准的要求。
注:影响测量结果的具体要素由其它标准和指南规定,如测量方法的细节、人员能力和实验室间比对。
12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3.2测量过程measurement process
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3.3测量设备measuring equipment
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3.4计量特性m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
5 强制检定
组织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和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应按规定要施强制检定。
4.6 特定要求
6.1 从事计量器具制造和(或)修理的组织应按照《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相应的法律手续,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2 从事定量包装商品生产的组织应遵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要求。
c) 制定标准、规、规程、技术文件;
d) 出具检定、校准、检验、测量数据;
e) 国家规定应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其他活动。
3 计量人员
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件。
4 计量标准
组织用于计量检定和(或)校准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应经相关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按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要求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
d) 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等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要求。
3 检测水平
需要时,计量检测水平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a) 采用先进的计量检测技术和测量设备以满足组织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对计量检测的要求;
b) 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计量检测体系和计量检测数据。
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6.3 从事零售商品销售的组织应遵守《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规定》。
二、技术能力要求
1 总则
体系的计量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应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对计量的要求。
2 检测能力
计量检测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
a) 质量管理体系对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
b) 环境管理体系对环境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
c)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职业健康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