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上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拓展延伸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
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
在1840
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
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
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
暗和黎明的交错器,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
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变现为
“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
国”。
(1)根据所学,结合材料,中国从开始“沉
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
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段历史的感悟。
(1)“沉沦”鸦片战争;“谷
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鸦片
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
代史的开端;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面对列强的入侵和欺凌,
内忧外患的动荡环境,洋务派
和维新派分别从器物层面和
制度层面挽救民族危亡。
反思完善
教后反思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争
《辛丑条约》
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义和团运动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
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目标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索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复习重难点重点:1.能够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能够简单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思想启蒙作用。
3.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1.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够粗线条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变迁。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中央:奕2.【讨论】简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及特点。
【归纳】(1)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
(2)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维新变法中资产阶级维新派将建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经济技术阶段发展到政治制度阶段;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的近代化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3)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提出的“民主”“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特点:①认识不断深化,水平不断提高:从器物(技术)—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思想(资产阶级思想);②最终都失败。
3.【讨论】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有哪些异同?【归纳】(1)相同:①背景: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
②目的:都为了发展资本主。
③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④最终结果和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本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各朝代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以及历史事件,通过这次课程,学生们将能够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本单元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 理解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些重要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
- 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本单元教学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
- 秦朝的政治制度。
- 汉朝的文化成就。
- 盛唐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唐朝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等。
本单元教学难点- 各朝代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本单元教学方法- 通过课本讲解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各朝代的历史事件、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 分组展开讨论,让学生探讨历史事件的产生原因、历史背景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 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图片展示,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 组织历史知识竞赛和小组辩论,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竞争意识。
本单元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课时- 课程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
- 教学安排:通过图片展示和课本解读,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代表思想,如孔子、老子、墨子等。
第二课时- 课程内容:秦朝的政治制度。
- 教学安排:通过课本讲解和多媒体展示,讲解秦朝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和行政管理体制等内容。
第三课时- 课程内容:汉朝的文化成就。
- 教学安排:通过图片展示和电子文献阅读,讲解汉朝的文化成就,如汉武帝在政治、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第四课时- 课程内容:盛唐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 教学安排:通过图片展示和课本讲解,讲解盛唐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如科举制度、唐诗盛世等。
第五课时- 课程内容: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 教学安排: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探讨秦始皇统一六国、唐朝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等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历史背景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5篇海阔凭你跃,天高任你飞。
愿你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1辉煌的隋唐文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要点:赵州桥、唐都长安、雕版印刷术、李白、杜甫、白居易。
2、技能训练: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从史学的角度感知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从而提高学生对唐诗、散文、书法、雕塑等方面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隋唐文化中每一项科技成果无一不是经过发明者无数次试验,钻研、认真学习前人成果取得的,我们要学习他们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教学难点:1、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特色。
2、赵州桥在世界桥梁的地位及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自隋统一,结束了几百年的割据分裂状态,至唐灭亡,期间虽也发生过一些战争,但总的来看,国家处于相对安定的局面下。
从开皇之治,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中外交往频繁。
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无论是在科学技术、医学还是在诗歌、建筑、绘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和伟大的创造。
本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一下隋唐文化在科技方面的表现。
我国有一座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长的敞肩圆弧石拱桥。
你知道它的名字吗?设计并主持建造这座桥的是隋朝的一名普通工匠。
想一想,他是谁呢?一、高超的建筑水平(板书)1.赵州桥(1)隋唐建筑艺术的特点?(2)赵州桥是谁主持修建的?是何时修建的?(3)赵州桥在世界桥梁有什么地位?2.唐都长安大明宫含元殿是唐朝皇帝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的地方。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1.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印刷术是石头书的拓印技术和印章技术相结合而发明的。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学习目标】复习第二单元知识学习目标:掌握近代化探索的四件事。
识记【教学重难点点】理解近代化,与中国近代化不同阶段的特征。
1.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自主学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三个阶段四件大事(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一)学器物 ----洋务运动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派中央以恭亲王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企业:曾国藩的(最早的军事工业),李鸿章的(洋务派开办的最大近代军事企业),左宗棠的(规模最大的船厂)。
②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的(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张之洞的湖北织布局、(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
③创建近代海军:南洋海军、(最大)、福建海军(最小)共三支海军。
④创办近代学堂:目的: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
代表: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座新式学堂)。
作用: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3、洋务运动的评价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的。
洋务运动是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国实现经济上的工业化的开端。
4、洋务运动的作用:积极作用: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②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③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消极作用:目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但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二)学制度----(1)-戊戌变法1、1895年春,《》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与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八上历史第二单元教案(核心素养目标)
八上历史第二单元教案(核心素养目标)八上历史第二单元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主题:中国古代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特点和发展历程。
3.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2. 认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特点和重要城市。
教学难点:1. 掌握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发展历程。
2. 理解文明的传承和变迁。
教学准备:1. 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 教学资料:地图、图片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和音频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Step 2 学习(20分钟)2.1 黄河流域的文明通过展示图片和地图,介绍黄河流域的特点和文明的起源。
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古代城市的建设和农业发展等重要内容。
2.2 长江流域的文明通过展示图片和地图,介绍长江流域的特点和文明的起源。
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古代城市的建设和商业发展等重要内容。
Step 3 深入探究(15分钟)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古代文明会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诞生和发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引导他们分析和总结。
Step 4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阅读相关文献等方式,拓展学生对其他中国古代文明的了解,如中原文明、四川盆地文明等。
Step 5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回答问题。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绘制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地理图、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短文等。
Step 7 课堂反思(5分钟)与学生进行课堂反思,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
教学资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多媒体设备、地图、图片、视频等。
※本教案仅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一、选择题:1、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直接目的是()A为了进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B推销民用产品,占领国内市场C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的困难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2、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D建立了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3、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项工业特点不同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汉阳铁厂D安庆内军械所4、曾爱国是一位19世纪60年代的北京青年,他亲眼目睹国家遭受列强入侵,便决定增强外语水平,以便为国尽一己之力。
他应该进入下列什么地方学习A总理各国事务衙门B京师同文馆C京师大学堂D上海广方言馆5、材料一:李鸿璋说:“各口岸生意,已被洋人占尽,华官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力挟众资以倾夺,则须华商自立公司,……收回洋人夺去之利”材料二:“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材料一表明李鸿章主张A限制民族资本B追随外国资本主义C与外国资本主义争夺市场D保护民族资本材料二说明洋务运动民用工业的兴办A增加了清政府的收入B使中国富强起来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扩张D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6、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A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C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引入了中国D洋务运动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7.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是()A.顽固派的破坏B.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C.没有建立强大的军队D.缺乏经济基础8、1895年康有为联合各省在北京会试的举人1300多人签名上书,向光绪帝提出变法图强的主张。
依照汉代举孝廉(科举时代对举人又称之为孝廉)乘公家车辆赴京的惯例,对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又称为“公车”,所以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
导致1895年“公车上书”发生的直接原因是A《马关条约》的签定B“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C德国“强租”胶州湾D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9、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和领导戊戌变法的目的是()A、引进西方科学技术B、追求资产阶级民主C、发展近代教育D、救亡图存10、梁启超说过一句名言:“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下列言论与此话观点相同的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祖宗之法不可变D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二、材料分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恭亲王奕訢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能够剿发捻,能够勤远略。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第二单元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对历史事件的敏感性。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深入理解第二单元的核心概念。
2. 掌握与第二单元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汉朝的崩溃和分裂- 介绍汉朝晚期的社会和政治状况。
- 分析汉朝崩溃和分裂的原因。
- 讨论分裂后的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2. 统一的南北朝时期- 了解南北朝时期的基本情况。
- 分析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文化特点。
- 探讨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 讲解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
- 分析文化繁荣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 展示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文化作品。
四、教学方法1. 针对性讲解:通过精选案例、图片和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概念。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互动演示:通过互动游戏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参与感。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考查学生对第二单元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
2. 运用作业、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3.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 多媒体设备和范例图片、视频等。
3. 互动游戏或角色扮演的相关材料。
七、教学安排本单元的教学安排为6个课时,具体如下:1. 第一课时:汉朝的崩溃和分裂(介绍汉朝晚期的社会和政治状况)。
2. 第二课时:汉朝的崩溃和分裂(分析汉朝崩溃和分裂的原因)。
3. 第三课时:汉朝的崩溃和分裂(讨论分裂后的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4. 第四课时:统一的南北朝时期(了解南北朝时期的基本情况)。
5. 第五课时:统一的南北朝时期(分析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文化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复习课 教学PPT课件
_京__师__同__文__馆__
5.评价: (1)性质:是一次_失__败__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作用:引进西方先进的_科__学__技__术___,促进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_近__代__化__开辟了道路。但是 只学习西方科技,不触动封建制度,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戊戌
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结合题干中的“一切要
其大成,在变官制”,可知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要改变政治
制度。
6.(2011·铜仁中考)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 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 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解析】选D。中国的近代化先后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从经济到政治再到 思想文化,由“开启性事件”可知D项符合题意。
4.主要内容:
时间 前期
内容 创办_军__事__工业
后期 创办_民__用__工业
70年代中 期到80年 代中期
第二次鸦 片战争后
筹建_海__军__ 兴办新式学堂
口号 自__强__
_求__富_
主要活动 安庆内军械所、_江__南__制_ _造__总__局__、福州船政局 轮__船__招__商__局__、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二、戊戌变法 课标: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 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序幕:1895年,_康__有__为__、梁启超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图强,史称“_公__车__上__书__”,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_序__幕__。 2.时间:_1_8_9_8_年6月到9月,共103天。
八年级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八年级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2016历史国培汇报课刘艳峰一、单元重点: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及主要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的创办情况。
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主要代表人物、主要内容。
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公车上书的背景、经过、影响;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结果、历史意义。
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活动,掌握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知道武昌起义的过程及结果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识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把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两面大旗及主要内容。
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单元难点:1、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2、掌握辛亥革命的意义3、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复习过程首先,我们先来提问上一单元的复习内容。
第一单元的单元标题是什么?分几课?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同学们记住在具体的课本知识,但不会从整体上把握,其实我们的单元标题和每课的标题都是对知识的一个高度概括,它的重要性有时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所以我们掌握历史知识要全面,要从面到点,要系统。
这节课我们就来换一种复习方法,去系统全面掌握单元知识。
展示单元标题《近代化的探索》1、展示课本目录历史课本的知识设置是有规律的,按照时间顺序和专题类型分成了不同的单元,同学们要了解历史课本的整体结构,这样才能有一个历史学科大的知识框架。
2、展示八上知识树树叶部分是各单元的单元标题,同学们可以更直观的看到我们的单元知识设置,以时间和专题为基础,层层递进设置教材。
我们在掌握课本知识时,也可以由一个知识递推到另一个知识,方便记忆。
同时,单元和单元之间是有联系的,展示单元知识联系树3、展示单元知识框架,梳理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分四个主要内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每个运动都是在不同的层面进行的近代化的探索,达到了不同的效果,我们以框架图的方式给大家展现出来。
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起步(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起步(复习课)教案大武一中骆彦伟内容来源:中国历史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A、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B、知道康有为、粱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C、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D、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共包括4课,第一课是洋务运动,第二课是戊戌变法,第三课是辛亥革命,第四课是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是从洋务派为富国强兵、以图自救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的洋务运动开始,经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派发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继而孙中山领导革命派开创完全意义上的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新文化运动掀起对封建思想文化批判的思想解放运动,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进程一刻也未曾停留。
阐述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征:器物——→制度——→思想。
3.中招考点分析1、2015年是公车上书120周年,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要能准确叙述戊戌变法的内容与影响,将其与日本明治维新作深入对比。
2、2015年是孙中山逝世90周年,也是其创办中国同盟会110周年,要能叙述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理解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第一次巨变的深刻含义,并将其防止世界范围内与他国资产阶级革命作比较。
3、2015年是《青年杂志》创刊100周年,其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要能叙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理解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
4、近几年本单元内容都以大题形式出现,并且围绕其中一个事件展开。
2015年与本单元有关的热点较多,更要引起我们重视,要把近代化的探索作为一个主题来研究。
八年级历史中国历史上学期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中国历史上学期复习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历史上册的基本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主要史实和线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夏商西周的更迭、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秦朝的统一与灭亡、汉朝的兴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2. 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国民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3. 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主要史实和线索。
2. 教学难点:不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参考资料,自行复习相关知识点,加强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2.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历史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深入剖析事件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历史作业,评估学生的复习效果。
3. 考试成绩:通过期末考试或历史知识竞赛等形式的考试,检验学生的复习成果。
教学课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建议每章安排2-3课时。
六、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讲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通过案例分析、图片展示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4.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讨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优秀案例评选《近代化的探索》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也可用于九年级中考复习)近代化的探索山东省安丘市大汶河开发区十里中学李爱梅【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八年级2、学科:历史3、课时:1至2节【教学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教学目标】1、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列举洋务派为“自强” “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
②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③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④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②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③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学习前人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2、重点与难点: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教材分析】本单元讲述的是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20世纪初(五四运动爆发前)的历史,这段历史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是一个艰难的、曲折的过程。
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前仆后继,不懈努力,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过本单元,对主要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整个单元知识点较多,综合起来学生容易混淆。
特别是上些概括性的、综合性的问题学生很难把握,如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但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四个事件学习的内容不同,它们在学习内容上有何变化?再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先后失败,说明了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应该师生共同探讨,或通过练习分析、讨论解决。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6-9课)一、定向示标(1分钟)复习目标(1分钟)1.通过复习掌握洋务运动;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兴起标志及发展情况等基本内容。
2、通过复习能够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复习重、难点:重点:1、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2、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的内容。
3、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4、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1、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复习指导(1分钟)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28---43页内容,总结归纳出本单元知识结构,然后认真背记以下自己未掌握的问题答案,20分钟后进行检测。
(投影展示)三、自主复习(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学情,查漏补缺,开始自主复习,一般是读书、背诵、默写等方式。
教师投影展示复习题知识要点:(一)、洋务运动(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代表人物:中央是奕,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内容:1、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和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洋务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
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筹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没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对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的改革)兴起: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开始变法。
初二历史第二单元教案范文
初二历史第二单元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第二单元的历史知识,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第二单元的历史背景及重要事件。
2.历史人物的评价及其影响。
3.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重要历史事件的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
2.教学难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历史背景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历史背景、事件、人物。
2.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历史人物的评价。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
2.讲解历史背景及重要事件(1)讲解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第二单元的历史背景。
(2)讲解重要历史事件,让学生掌握事件的发展脉络。
3.分析历史人物及其影响(1)讲解历史人物,让学生了解人物的主要事迹。
(2)分析人物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人物在历史中的地位。
4.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1)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2)讲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历史的发展。
5.小组讨论历史人物的评价(1)分组讨论历史人物的评价。
(2)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历史人物。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
2.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能否提出自己的见解。
3.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是否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第二单元的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养,激发对历史的兴趣。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重要历史事件的掌握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事件的图片、地图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事件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上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版中国历史⼋上第⼆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教版中国历史⼋上第⼆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识记: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孙中⼭的⾰命活动及孙中⼭像;⾟亥⾰命的历史意义;新⽂化运动的代表⼈物及作⽤。
理解: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运⽤: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亥⾰命的历史意义。
复习⽬标:知识与能⼒知识⽬标通过本单元复习,使学⽣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亥⾰命;新⽂化运动。
能⼒⽬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认识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结合课⽂,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独⽴思考、搜集资料以及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利⽤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的历史想象能⼒和分析能⼒;通过看图,培养学⽣的观察和想象能⼒,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过程与⽅法指导学⽣读解课本的有关图⽚,收集历史证据,使学⽣认识这些新事物是古⽼中国迈向近代的起步,培养学⽣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
学会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亥⾰命、新⽂化运动的正确评价,组织学⽣分成正、反两⽅以课本提供的资料进⾏辩论,对学⽣的观点,不强求统⼀,只要⾔之有理即可,以培养学⽣创新思维能⼒。
学习历史注意对历史知识的⽐较和联系,指导学⽣运⽤对⽐⽅法,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指导学⽣制成简表进⾏⽐较分析,以探求较好的学习⽅法。
对历史知识内容进⾏有机的整合,以提⾼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复习,使学⽣认识到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产经验,培养了技术⼒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和发展起到促进作⽤,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对学⽣进⾏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能解释维新变法⼈⼠的进步⽴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认识到⾟亥⾰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次伟⼤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命,是⾟亥⾰命志⼠不屈⽃争精神的张扬,从⽽激发学⽣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认识到新⽂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次思想⼤解放运动,让学⽣感受新⽂化运动中主要代表⼈物在反封建⽃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激发学⽣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新泰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学案第课洋务运动一、学习目标:、知道洋务运动的时间、背景、代表人物。
熟练记忆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学会正确全面的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体会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深远影响。
二、学习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学习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由学生自己先在课本上做读书标记,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补充订正),快速阅读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填充:、时间:世纪;、列举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代表。
(中央代表是,地方代表有、、、等)、洋务派先后提出什么口号?(先“”——军事上,后“”——经济上)、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是什么?(前期举办,后期还兴办、、兴办等)、填表:认识洋务运动兴办的近代工业(分为军事和民用两种,要求工业名称与人名、地名“对、结果: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二)合作探究:、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
但是它却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最近有的影视剧对李鸿章进行了莫名其妙的美化,把他塑造成“爱国者”了!但是,把课本页“文献资料·李鸿章的自白”与民间“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相对照,能说李鸿章是爱国的吗?(允许学生争论,发表各自观点,只要“自圆其说”就给分)(三)巩固小结:四、典型例题精析:例、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
”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大生纱厂、汉阳铁厂解析:有题干中“张之洞”这一信息可回忆教材中他所创办的企业(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由“重工业”可知项符合题意,项是李鸿章和曾国藩创办的,项是张謇创办的。
故答案为。
例、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
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艘,后发展到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
八上第二单元复习教案.doc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运动。
二,交流互动:(5左右分钟)小组交流后,看同学们有没有不同意见、看法,有没有补充,有没有不理解的知识点,对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教师点拨讲解。
三、学生巩固记忆:(20分钟左右)1、洋务运动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口号、主要活动、影响;2、戊戌变法的时间、背景、主张、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影响;3、辛亥革命的时间、指导思想、性质、历史意义;孙中山的革命活动4、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代表人物、两面旗帜、阵地内容、历史意义教学设计例: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国轮船损失了1 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这说明洋务运动:()A、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B、为民族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员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解析:材料关键语“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外国轮船损失了1 300万两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是从洋务运动的作用这个角度来看问题,它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所以选择D授课教师课型复习课授课时间课题复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知识目标: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特点等基础知识。
教能力目标:概括中国近代化起步的特点: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学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层层递目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标情感目标:近代化的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
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斗争精神重点难点重点:整合重点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强化记忆。
难点: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
板书设计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1、洋务运动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口号、主要活动、影响;2、戊戌变法的时间、背景、主张、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影响;3、辛亥革命的时间、指导思想、性质、历史意义;孙中山的革命活动4、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代表人物、两面旗帜、阵地内容、历史意义5、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6、近代化的探索给你带来哪些感悟?教学后记A.李鸿章——洋务运动B.康有为——戊戌变法C.孙中山——辛亥革命D.左不;杲新文化运动【答案】D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实施
日期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
执行情况
备注
9.21-10.15
第二
单元
第6课-第9课
5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教学策略
1、认真备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乐学、好学、学好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讲究教学艺术,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
4、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拓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前人敢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上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识记: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及孙中山像;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作用。
理解: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运用: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复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复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能力目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结合课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搜集资料以及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利用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读解课本的有关图片,收集历史证据,使学生认识这些新事物是古老中国迈向近代的起步,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学会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正确评价,组织学生
分成正、反两方以课本提供的资料进行辩论,对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历史注意对历史知识的比较和联系,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指导学生制成简表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求较好的学习方法。
对历史知识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复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让学生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复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复习了第一单元,知道了列强的一步步对中国侵略的加深,我们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那么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关注西方,学习西方,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主要指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二、梳理知识:
1.洋务运动
中央──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
2.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
4.新文化运动
三、自主建构:
四、能力提高:
1.概括中国各阶层进行了哪些探索?分别说说这几次探索的实质、领导阶级、性质。
归纳:(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自救运动)(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运动)(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追求民主和科学(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思想解放)
2.有人认为:中国的近代化的道路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19世纪中后期是“器物变革”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制度变革”时期。
联系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器物变革”和“制度变革”所指的是什么?(2)从上述历史变革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归纳:“器物变革”指:洋务运动;“制度变革”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一个国家的近代化进程必须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必须要适合本国具体国情。
3.思维拓展: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1)上述四次运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2)这些思想主张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3)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可看出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
归纳:(1)“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维新变法(变法图强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或救亡图存);三民主义(同盟会纲领的内容或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科学。
(2)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思想启蒙(为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放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3)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五、课后巩固
1.在“评价洋务运动”的分组学习活动中,小杨同学收集的材料有:①1865年李鸿章以4万两银买下美商的旗记铁厂;②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③曾国藩派容闳从美国买回机器,与李鸿章等创办江南制造总局;④1872年清政府选派第一批少年赴美学习科技、工程等学科。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在洋务运动中(A )
A.清朝政府起了主导作用B.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C.商人、资本家兴办企业获得政府的投资D.产生了一批近代企业
2.戊戌变法内容中,能说明这次变法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是( C )
①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②鼓励么人兴办工矿企业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④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2010年5月23日上午,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
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B )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④成立中华民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阅读下列材料:
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孙中山塑像前三鞠躬
热点一: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中国国民党访问团2008年5月27日在南京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
吴伯雄在拜谒后说,南京把中山陵维护得这么好,让我们很感动。
这就是正视历史的最好的证明。
吴伯雄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热点二:2008年6月12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一行抵达北京香山碧云寺拜谒孙中山衣冠冢。
请回答:
(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从当时的基本国情分析,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获得独立和富强,说明了什么?。
答:三民主义。
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当时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2)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一般有三种观点: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
②它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
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
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
正确?为什么?。
答:观点①正确,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结束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观点②正确,理由: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观点③正确,说辛亥革命的胜利或成功,主要是从其历史作用、功绩方面而言的。
说它又是失败了的,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3)结合材料回答,作为中学生,我们从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完善自己;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等。
5.请阅读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化探索”方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
材料二: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材料三:《青年杂志》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李鸿章参与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地位?
(2)材料二中的“三民主义”是哪一次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这一革命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材料三中这份刊物的诞生标志着什么运动的兴起?
(4)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何感悟?
答:(1)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新文化运动。
(4)感悟:①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③层层递进、逐渐深入;由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④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近代中国先进分子追求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历程,也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