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依靠科技进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依靠科技进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成 化 发 展 。 由于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属 于技 术 密 集 、 知 识 密 集 、 才 密 集 的 高 科 技 产 业 , 有 广 阔 的 人 具
当今 世 界 , 些 主要 国家 为应 对 金 融 危 机 , 一
都 把 争 夺 经 济 科 技 制 高 点 作 为 战 略 重 点 ,把 科
新 材料和新 能源 汽 车七个 战略 性新兴 产业 : 到 2 1 年 , 些 产 业 的 增 加 值 占 我 国 GDP的 比 重 05 这
和 环境 问题 , 整个 社 会 在 生产 、 境 、 济等 各 使 环 经
个 方 面 都 遭 受 了 很 大 损 失 。 种 粗 放 的 发 展 模 式 这
为 利 用 好 新 一 轮 世 界 新 技 术 、新 产 业 革 命
的历 史 机 遇 , 不 久 , 务 院颁 布 了 《 于 加 快 前 国 关
品 附 加 值 , 展 绿 色 经 济 , 高 经 济 增 长 的 质 量 发 提
发 挥 重 要 的 促 进 作 用 。 为 此 , 们 应 深 入 贯 彻 落 我
已难 以 为 继 , 须 加 快 经 济 结 构 调 整 , 变 发 展 必 转 方 式 。 调 整 经 济 结 构 、 变 发 展 方 式 , 切 需 要 而 转 迫
达 到 8 , 2 2 年 上 升 至 1% 。为 了实 现 这 个 % 到 00 5
目 标 。 十 二 五 ” 期 我 国 将 大 力 发 展 现 代 产 业 “ 时 体 系 , 高 产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 造 提 升 传 统 制 提 改 造 业 , 育 发 展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培

国 际 产 业 分 工 体 系 中位 于 产 业 链 的 低 端 , 源 和 资 能 源 密 集 型 产 品 占较 大 比 例 . 使 “ 高 一 低 ” 致 三 的 状 况 十分 严 重 . 碳经 济 模 式 下造 成 的资 源耗 费 高

国发〔〕号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发〔〕号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决定国发〔2018〕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地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地重大战略.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地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地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作出如下决定:一、抓住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地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地必然选择.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改善民生地艰巨任务和资源环境地巨大压力.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地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地就业岗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地物质文化需求,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地重大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辐射带动力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体现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地根本要求.<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地迫切需要.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地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部署,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我国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地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较为完备地产业体系,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规模跻身世界前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地基础.同时,也面临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掌握地关键核心技术少,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地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支持创新创业地投融资和财税政策、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地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历史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坚持创新发展,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地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地历史机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地重大需求,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地突出位置.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强化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抢占经济和科技竞争制高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二)基本原则.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地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要充分发挥我国市场需求巨大地优势,创新和转变消费模式,营造良好地市场环境,调动企业主体地积极性,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同时,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地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发挥政府地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坚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要切实完善体制机制,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原始创新,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和联合攻关,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相关知识产权.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协调指导力度,造就并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队伍地作用,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化进程.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领域跨越发展相结合.要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布局,明确发展时序,促进协调发展.同时,要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地领域作为突破口,重点推进.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优势区域率先发展.坚持提升国民经济长远竞争力与支撑当前发展相结合.要着眼长远,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重大前沿性领域及早部署,积极培育先导产业.同时,要立足当前,推进对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具有重大作用地相关产业较快发展,推动高技术产业健康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支柱产业.<三)发展目标.到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地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地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地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地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地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地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地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地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再经过十年左右地努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地支撑.三、立足国情,努力实现重点领域快速健康发展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发展阶段和特点,要进一步明确发展地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统筹部署,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一)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地提高.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地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地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地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地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生物产业.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地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地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地研发和产业化.<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地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地智能制造装备.<五)新能源产业.积极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发展核能产业.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地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地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六)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M、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七)新能源汽车产业.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四、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中心环节,必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地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地核心引领作用,结合实施产业发展规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一)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结合国家科技计划、知识创新工程和自然科学基金工程等地实施,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地关键共性技术.在生物、信息、空天、海洋、地球深部等基础性、前沿性技术领域超前部署,加强交叉领域地技术和产品研发,提高基础技术研究水平.<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大企业研究开发地投入力度,对面向应用、具有明确市场前景地政府科技计划工程,建立由骨干企业牵头组织、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参与实施地有效机制.依托骨干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地研发和系统集成,支持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地工程化平台,结合技术创新工程地实施,发展一批由企业主导,科研机构、高校积极参与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财税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产业集聚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三)加快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建立科研机构、高校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地机制,加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快完善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分红权等多种形式地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人员积极从事职务发明创造.加大工作力度,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发挥研究型大学地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增加急需地专业学位类别.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制定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地政策,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地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地培养.支持知识产权地创造和运用,强化知识产权地保护和管理,鼓励企业建立专利联盟.完善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地利益保障和实现机制,建立高效地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机制.加大对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创新成果地奖励力度.<四)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以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选择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并能够实现突破地重点方向,依托优势企业,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环节,组织实施若干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推动要素整合和技术集成,努力实现重大突破.<五)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发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支撑作用,大力发展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创业服务、技术交易、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高技术服务业,着力培育新业态.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投资和管理咨询等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和环境服务业.<六)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加大实施产业化示范工程力度,积极推进重大装备应用,建立健全科研机构、高校地创新成果发布制度和技术转移机构,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依托具有优势地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集聚发展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形成增长极,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五、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要充分发挥市场地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市场,规范市场秩序,为各类企业健康发展创造公平、良好地环境.<一)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坚持以应用促发展,围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缓解环境资源制约等紧迫需求,选择处于产业化初期、社会效益显著、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地重大技术和产品,统筹衔接现有实验示范工程,组织实施全民健康、绿色发展、智能制造、材料换代、信息惠民等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引导消费模式转变,培育市场,拉动产业发展.<二)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绿色消费、循环消费、信息消费,创新消费模式,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扩大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识实施范围.加强新能源并网及储能、支线航空与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地市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物联网、节能环保服务、新能源应用、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推广等领域,支持企业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地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现代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等新型商业模式.<三)完善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地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优化市场准入地审批管理程序.进一步健全药品注册管理地体制机制,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支持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价格合理地创新药物优先进入医保目录.完善新能源汽车地工程和产品准入标准.改善转基因农产品地管理.完善并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规标准.六、深化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要通过深化国际合作,尽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把握经济全球化地新特点,深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一)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发挥各种合作机制地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支持符合条件地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研究机构合作申请国家科研工程.支持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全球研发服务外包,在境外开展联合研发和设立研发机构,在国外申请专利.鼓励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参与国际标准地制定,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我国技术示范应用工程,共同形成国际标准.<二)切实提高国际投融资合作地质量和水平.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有条件地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在境外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等多种方式融资.扩大企业境外投资自主权,改进审批程序,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境外投资地外汇支持.积极探索在海外建设科技和产业园区.制定国别产业导向目录,为企业开展跨国投资提供指导.<三)大力支持企业跨国经营.完善出口信贷、保险等政策,结合对外援助等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地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际市场,以及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在海外推广应用.支持企业通过境外注册商标、境外收购等方式,培育国际化品牌.加强企业和产品国际认证合作.七、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投入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健全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资金渠道地基础上,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地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增加中央财政投入,创新支持方式,着力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创新能力建设等.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等推广应用.加强财政政策绩效考评,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完善税收激励政策.在全面落实现行各项促进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地税收政策地基础上,结合税制改革方向和税种特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地特点,研究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地税收支持政策.<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地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加快建立包括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内地多层次担保体系.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服务.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财政优惠政策,促进金融机构加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地力度.<四)积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地融资功能.进一步完善创业板市场制度,支持符合条件地企业上市融资.推进场外证券交易市场地建设,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创业企业地需求.完善不同层次市场之间地转板机制,逐步实现各层次市场间有机衔接.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发行规模,积极探索开发低信用等级高收益债券和私募可转债等金融产品,稳步推进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发展,拓宽企业债务融资渠道.<五)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建立和完善促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行业健康发展地配套政策体系与监管体系.在风险可控地范围内为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参与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创造条件.发挥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资金地引导作用,扩大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规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带动社会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处于创业早中期阶段地创新型企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地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条件.<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建立健全创新药物、新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税费调节机制.实施新能源配额制,落实新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加快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促进三网融合高效有序开展地政策和机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二)加强宏观规划引导.组织编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调查,加强与相关规划和政策地衔接.加强对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引导,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各地区要根据国家总体部署,从当地实际出发,突出发展重点,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三)加强组织协调.成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形成合力,统筹推进.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决定地要求,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落实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新地贡献.国务院二○一○年十月十日。

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

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

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2008年7月2日)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结合实际,现就加快建设我省现代产业体系作如下决定。

一、加快建设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性现代产业体系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

(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

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广东服务”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国际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

既是一国或地区参与全球高端竞争的基础,也是工业化国家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普遍规律,有利于增强我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国际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三)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我省产业发展升级的必由之路。

我省已初步形成了适度重型化、高级化的产业体系,但总体上与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仍存在不少差距,面临着国内外产业竞争的严峻挑战。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我省破解发展难题,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建设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引领,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扬长补短,狠抓关键,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打造示范带动力强的八大重要载体,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建立既与世界接轨又有广东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争当全国现代产业发展排头兵。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准入 科技创新、资源环境、重大项目建设、 新兴产业发展。其次,要完善市场运
门槛,避免出现重复建设、产能过 空间布局、基础设施配套等在内的完 作机制,坚持以市场配置资源、以市
剩问题。
善政策支撑体系,吸引社会资本进 场引导需求、以市场规范竞争。再次,
2. 各地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科学 入,实现“以政府投资为主”向“以 要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机
4. 要采取政策引导和培育对战略 特点,对体制机制的改革要求相对更
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的衔接,战 性新兴产业产品的市场需求
高,因此要高度重视适应战略性新兴
略性新兴产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衔
要发挥政府对社会投资的“引 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首先,要
接。三要严格规划执行。进一步增强 导”作用,加快制定包括财税、采购、 建立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推进战略性
地选好产业
社会投资为主”的有序衔接,逐步形 制。最后,要调动企业投资发展战略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 成成熟的市场化盈利模式。具体而 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本
把科学确立发展方向和重点作为基础 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育国 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域,构建
和前提。首先,要注重“战略性”和 内市场。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并采取 多元化投入的长效机制。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抓紧编制 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发达国家 造金融人才高地,引进国际一流的金
国家规划。在各地纷纷出台相关规 为维护自身的科技优势地位,在某 融人才。三是保险护航,发挥科技保
划的情况下,抓紧研究编制国家战 些领域可能会采取极为严格的技术 险的支持保障作用。鼓励保险公司根
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战略 封锁政策,为此,我国需要加快加强 据科技企业保险需求,积极进行产品

广东省2024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行动方案

广东省2024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行动方案

一、背景和目标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持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早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视不够,因此,为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广东省制定了以下行动方案。

二、主要内容1.政策支持:广东省政府将制定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创新企业的发展。

2.产业培育: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通过开展专项培训和技术研讨会,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科研支持: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方向转化。

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基金,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4.人才引进: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设立专门的人才项目和奖励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广东创业和工作。

同时,优化人才管理和评价机制,提高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5.市场拓展:加强与世界各地的合作与交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鼓励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贸易融资、市场推广等支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规则制定,提升企业竞争力。

6.环境建设:加大对环保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保水平。

加强与环保部门的合作,推动环保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企业的环保责任感。

三、预期效果通过以上行动方案,广东省预计将实现以下效果: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通过政策支持和产业培育,广东省相信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2.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和人才引进培养,广东省预计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更多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3.国际市场份额的扩大:通过加强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合作,广东省预计将扩大对国际市场的渗透和占有份额,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广东产业发展趋势

广东产业发展趋势

广东产业发展趋势广东产业发展趋势一、引言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实施开放政策并吸引外资的省份。

几十年来,广东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居全国之首,被誉为中国经济的“排头兵”。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广东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创新创业和服务业五个方面分析广东产业发展的趋势。

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1. 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广东将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

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这些产业将成为广东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2. 高值链制造业传统的低附加值制造业已经无法满足广东经济发展的需要。

广东将加大对高值链制造业的培育和引进,包括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

高端装备制造将成为广东未来发展的重点。

3. 农业现代化农业是广东的传统优势产业,但长期以来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冲击,农业发展面临很大的压力。

广东将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同时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

三、高新技术产业1.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当前全球科技领域的热点,广东将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和支持力度,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企业,并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和应用。

2. 大数据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广东将建设大数据中心,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数据采集、分析和利用的能力,为广东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3. 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创新的计算模式,可以提供更高效、更灵活、更经济的计算服务。

广东将加大对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广东企业的云计算应用水平,推动广东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四、高端制造业1. 机器人和自动化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广东将加大对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的投资和支持力度,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机器人企业,并推动机器人技术在广东经济发展中的广泛应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该领域的迅猛增长。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一、政策支持是关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我国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

例如,《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提出了明确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财政、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投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鼓励创新创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二、人才支撑是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来支撑。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推进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和学术研究机构,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和创新人才。

同时,政府鼓励企业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此外,政府还建立了一系列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科技创新是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科技投入,推进了自主创新,提高了创新能力和水平,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此外,政府还大力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支持机制,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热情,促进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不断涌现。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2产业 发展 的核 心关键技 术 掌握 不够 .

个 很 大 的难 题 。
4. 科技 金 融 落后 使得 产业 发展 举
步维 艰
战 略 性 新 兴产 业 的 竞 争 , 归根 结
科 技 是 第 一 生 产 力 , 融 是现 代 金
常 务 会 议 审议 并 原 则通 过 《 国务 院 关 底 是 核 心 技 术 的 竞 争 。 是 从 目前 我 经济 的血 液 . 技 金 融 则 是 二 者 的 有 但 科 于 加快 培 育和 发 展 战略 性 新兴 产 业 的 国 的战 略 兴产 业 发展 情 况 看 , 陛新 对 机 结合 。科 技 金 融 是 催 化 创 新 经济 .

1 缺 乏 产 业 发 展 规 划 导 致 雷 同 式 于 国 家 的 经 济 发展 和社 会 稳 定 。 .
布局和 “ 地 开花 ” 遍
业 上 等 。 有 科 技 创 新 和 金 融 创新 有 只
5产业发展初期 的产品市场培育不足 机 结 合 .科 技 金 融 创 新 才 能 融 为一 . 如何 培 育市 场 是一 个 非 常重 要 的 体 , 效 推 动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 进 战 有 促
决定》 .大 力 发 展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正 于 技 术 源 的 培 育 工 作 重视 不 够 , 核 培 育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重 要 战 略 举 在
式成 为我 国新 时 期经 济 社会 发 展 的 重 心 关键 技 术 上缺 乏 前瞻 部 署 和长 期 积 措 .并 能 够 更 好 地 推 动 科 技 成 果 转
当 前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 发 展 机
遇 很好 , 是如果各地 一哄而上 , 但 不 问题 。 在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 发 展 初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发 展 。 加 选 择 地 规 划 地 方 的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期 ,由 于 产 品 的 成 本 较 传 统 产 品 更 使 合 .仅 仅 是 想 依 靠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兴 产 业 产 品 的 认知 度缺 乏 , 得 新 兴

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识与思考

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识与思考

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识与思考内容提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

要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内涵,深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发展思路和重点方向,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努力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全球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会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1857年经济危机后,世界进入电气化时代;1929年经济危机后,世界进入电子时代;二战后,世界相继进入计算机、空间技术和核能时代;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世界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将迈入物联网和低碳经济时代。

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纷纷转向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新的经济科技制高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当前“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目前,各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识存在不小差异。

由于认识不统一,一些地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为本地区原本没有发展、但本地区具备发展条件属于填补产业空白的产业领域,一些地方甚至将纺织、轻工等传统产业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有的地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同于今后及未来一段时期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如提出高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也属于战略性新兴我们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首先,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战略性”特征。

这种“战略性”主要体现在今后一段时期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支撑性、引领性作用。

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是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支撑或带动作用的产业。

其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新兴性”特征。

新兴产业是随着新技术的发明、应用而新出现的行业领域。

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技术不成熟或具有很大升级空间、产品未定型或服务模式不清晰、市场认知度比较低,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和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和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和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和发展。

这些产业通常涉及高科技、高附加值和高盈利率的产品和服务,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前瞻性的、依托于高技术、高资本密集度、高附加值和高利润率的产业。

这些产业通常涉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球竞争中的高地,是推动经济转型和升级的关键力量。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1. 推动经济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这些产业的增长率和盈利率通常高于传统产业,能够促进就业、增加国内收入和改善财政状况。

2. 增强国家竞争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产业的发展能够提升国家的技术、制造和创新能力,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3.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

这些产业通常涉及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产业链,能够带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和升级。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和发展1. 制定产业规划: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可行的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应该重点考虑市场需求、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具体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

2. 加强技术研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

国家可以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基地、加大科研资金投入、推进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推动技术研发,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3. 培育人才队伍: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国家可以通过建立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待遇、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培育一支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4. 提升市场竞争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国家可以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式,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

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思考

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思考

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思考调研报告: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思考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许多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关键思考进行阐述和分析。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富有战略意义、具有较高增长潜力且可以引领经济发展的产业。

它们通常涉及前沿技术和新兴市场,对国家经济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1.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对于提升产业链水平,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增强经济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国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3.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的挑战1.技术创新风险:战略性新兴产业通常涉及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技术创新风险较高,需要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

2.资金投入不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由于投入风险高,私人投资动力不足,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和财政支持。

3.人才缺乏: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具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然而现有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需求,需要优化教育体系和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五、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和建议1.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增加政府科技研发经费,培育和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才,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2.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激励企业和个人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

3.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制定税收优惠和创业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和创业者的融资需求,鼓励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机构的参与。

4.优化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加强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及破解思路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及破解思路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及破解思路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区加快布局,宏观发展环境积极改善,取得明显的成就与进步,这为下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推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各地政府正在积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扶植政策和相关的经济决策,以图抢占先机获取未来发展主动权。

这无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成长,既需要良好的外部成长环境,又需要强大的内在创新动力和能力。

地方政府的战略选择、发展思路和相应的培育策略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对新兴产业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如何科学地选择推进策略,已经成为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效果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1、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尽管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石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提高速度却不尽人意。

其主要表现为研发能力及核心技术基础薄弱,人才培养和利用都不充分。

这也是当前很多技术依赖国外、产业发展受制于人的重要原因。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几乎100%的光纤制造装备、集成电路制造装备的85%、石油化工制造装备的80%、数控机床的70%、发电设备的90%、医疗装备的95%都依赖进口,此外绿色低碳环保关键技术的75%也都靠进口。

另外,科技成果与产业直接连接较差,研发与应用严重脱钩,现有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我国高科技成果商品转化率为25%,产业转化率为7%,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以及韩国、日本等新兴工业化国家。

国家“863”计划已经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中,得到应用的仅占38.2%,真正形成产品的只有10%,有较大经济效益的只有2.5%,近90%的科研项目都没有转化成生产力。

如何培育可持续创新的研发实力和能力,尽快取得关键产业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要难题。

2、市场培育困难。

当前我国新兴产业市场培育困难主要是因为:一是产品成本高。

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思考-试卷41道题87分答案

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思考-试卷41道题87分答案

1、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确错误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正确错误3、高技术产业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正确错误4、全球范围内,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正在兴起()正确错误5、转基因技术由于未知危险要全面停止在农产品上的使用()正确错误6、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已经成功首飞()正确错误7、我国太阳能行业拥有了一批在海外成功上市的优质企业,其中浙江籍企业占60%()正确错误8、金融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正确错误9、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确错误10、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邓小平同志定下的方针()正确错误1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应对未来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正确错误1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人均国民收入超过5000美元()正确错误13、我国的工业化当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正确错误14、信息技术改变不了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正确错误15、美国颁布了《重整美国制造业框架》,提出制造业是美国经济的核心()正确错误16、美国计划发展有利于新技术产业化的资本市场()正确错误17、绿色能源革命是中国率先提出的()正确错误18、我国将着力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正确错误19、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等的融合和突破催生了新兴产业()正确错误20、生物技术将引发农业、工业、医药等领域的深刻变革()正确错误21、我国计划第一步到()年,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在我国发展中发挥有效影响,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201220152020203022、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风电装机大国。

123423、"连接美国:国家宽带计划"目标是至少()亿美国家庭将拥有可承受的100Mbps实际下载速度以及50Mbps实际上传速度124、预计到2020年,生物医药占全球药品的比重将超过()1月3日1月2日2月3日4月5日25、美国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将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

新兴产业的发展难点及应对方案

新兴产业的发展难点及应对方案

新兴产业的发展难点及应对方案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政策环境下难题与对策1. 不稳定的政策环境:由于新兴产业处于快速变革和探索阶段,其政策环境相对不稳定。

在制定政策时,需要考虑创新性和灵活性,并提供长期可持续支持。

解决方案:建立健全长期稳定的政策框架,鼓励创新企业进行研发,并提供财务、税务等支持措施以降低其风险。

2. 创新人才缺乏:新兴产业通常要求高度专门化和创造力,在拥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人才方面存在挑战。

解决方案: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增加职业教育项目和高校科研合作等方式,提升新兴产业相关人才的培训和引进。

三、技术创新难题与对策1. 技术门槛高:新兴产业常常需要掌握尖端技术知识,并具备快速学习和应用的能力。

解决方案:加强技术研发和转化,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并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

2. 资本需求大:新兴产业在初期发展阶段通常需要大量资金用于研究开发、设备购置等。

解决方案: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风险投资。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设立风险基金或提供贷款担保等方式向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四、市场开拓难题与对策1. 市场不确定性:新兴产业面临着不确定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在没有明确的市场规模和增长空间前很难做出准确的商业决策。

解决方案:加强市场调研和预测能力,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分析市场趋势,并与相关企业和机构合作,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适应性。

2. 品牌建设困难:新兴产业往往缺乏知名度和品牌信誉,在打开市场、吸引客户方面存在挑战。

解决方案:加强品牌推广与塑造,通过与知名品牌的合作或赞助等方式提升企业形象,同时注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口碑。

五、可持续发展难题与对策1. 能源消耗问题:部分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在发展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并对环境产生影响。

广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广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广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路和对策广东作为中国重要的地区经济中心之一,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经济竞争力,广东应该采取以下思路和对策。

首先,广东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技术创新是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基石,广东应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体系。

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创新平台和研发中心,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广东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影响力。

其次,广东应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当前,广东的产业结构仍然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该产业具有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多的问题。

广东应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绿色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低碳环保的方向转变。

要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降低企业开办和运营成本,吸引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和创新机构到广东发展。

第三,广东应加强供应链建设。

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是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广东应在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供优质供应商等方面加大投入。

要强化供应链管理能力,推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提供定制化、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第四,广东应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广东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投入,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同时,广东要加大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人才到广东创新创业。

第五,广东应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广东有着高度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和相对欠发达的东西北地区。

为了实现现代产业体系在全省范围内的均衡发展,广东应加强东、西、北地区的互联互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要加强东西部协作,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最后,广东应加强金融支持。

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广东应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供多元化的融资产品。

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低利率贷款、风险投资和股权融资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

广东省2024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行动方案

广东省2024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行动方案

一、背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广东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之一、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广东省制定了2024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行动方案。

二、主要目标1.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实现产业价值的持续增长。

2.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3.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4.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培养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

三、重点任务1.政策支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税优惠、土地政策、融资支持等,吸引更多投资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2.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建立创新平台和科研机构,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效率。

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提高科研经费的投入。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3.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引进一批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

加强高校和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人才。

4.产业布局调整调整产业布局,合理选址和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和协同效应。

5.市场拓展与对外合作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拓展和对外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引进,加强与国际先进产业的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实施措施1.完善政策体系,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地落实。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3.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各项任务的实施能够得到充分的支持。

4.健全考核评估制度,通过考核激励机制,提高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支持。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行动方案的实施,广东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会取得显著的发展效果。

预计到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将占到广东省GDP的30%,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广东省经济转型升级。

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党课提纲)

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党课提纲)

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课对象:党员、干部和群众。

本课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理解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

本课时间: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

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阵痛后,世界各国都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走向经济复兴的选择和重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

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网络、生物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产业等都属此范畴。

我国面临着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社会战略转型的双重压力,如何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继续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现阶段发展面临的的关键性问题。

一、我国当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航空航天、核能利用、电子信息、新兴材料等领域已具备相当的竞争力,个别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

1. 较好的高科技产业基础。

多年的发展使我国积累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规模跻身世界前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产值从1993年的2511.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5.8万亿元,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从1991年的123.5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7576亿美元,进出口贸易差额由1991年的-65.61亿美元增加为2008年的737.18亿美元。

由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可以看出,我国已有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良好的发展基础,并且有较好的发展势头。

2.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如何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增长

如何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增长

如何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新兴产业的兴起不仅能够推动经济的增长,还有利于提高经济的竞争力。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之前,首先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府应该加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为新兴产业提供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

比如,可以减免新兴产业企业的税收和费用,给予资金补贴和贷款支持,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和服务等。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二、加强科研和创新能力科研和创新是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核心。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提高科研经费的投入,加强科研人员的培训和引进。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良好的创新机制。

此外,还应该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和机构,促进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政府应该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完善教育体系,提高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的质量。

同时,还应该加大对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为符合条件的海外人才提供优厚待遇和政策支持,吸引他们积极参与新兴产业的发展。

四、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其他相关产业的支持和配合。

政府应该加强对相关产业的引导和扶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配套服务。

同时,还应该鼓励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等进行深度融合,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不仅需要依靠国内市场,还需要开拓国际市场。

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对外经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可以通过举办展览会、派出贸易代表团等方式,搭建起国内外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技术和资本的跨国流动,增强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