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演讲》、《傅雷家书》标准讲义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教师可设计模拟讲演、小组辩论等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对于历史背景的理解,教师可提供补充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次讲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的情况?”(如参加演讲比赛、班级讨论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讲演的奥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课文背景,掌握讲演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2.分析课文内容,理解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3.领悟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成语、典故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讲演的结构和语言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讲演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讲演中运用修辞手法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讲演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组织讲演内容和表达个人观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讲演的基本概念。讲演是一种口头表达形式,通过有序的组织和有力的论证,向听众传达观点和情感。它是沟通、表达和影响他人观点的重要手段。

《最后一次讲演》ppt课件

《最后一次讲演》ppt课件

文章中的“他们”、“你们”都是指 特务,闻一多先生为什么用了这两种指代?
面对“大家”而怒斥敌人,所以用“他们”以 指敌人;直接面对特务,怒斥特务,于是用“你 们”以指“敌人”。
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 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 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 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 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 来; 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 毁灭的。
2.文体知识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
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
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就某个专门问
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
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
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
生共鸣。
3.主题解说 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 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 演词,属议论文体裁。闻一多在李公朴的 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 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 坚定信心。
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调动200万军队准备进攻 解放区,并加紧对国统区的法西斯统治,内战的阴 云笼罩大地。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签定了《停战协 定》。2月10日,重庆各界举行庆祝大会,国民党 特务前来捣乱,郭沫若、李公朴等60多人被打伤。 3月17日,闻一多参加为“四烈士”举行的出殡公 葬活动,参加游行、路祭,并在入殓典礼上致词。 4月17日,闻一多任社长的《民主周刊》发表时事 评论,严正批判蒋介石。 其后不久,国民党 “悬赏250万元购买闻一多的头颅”。 闻一多不怕 反动派恐吓,坚定地表示:“我留在昆明一天,就 要战斗一天”。

13《最后一次演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3《最后一次演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3《最后一次演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演讲》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内容主要是作者在最后一次演讲中,向听众传达他的思想和观点。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演讲的基本结构和技巧,以及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对演讲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演讲的深入理解和实践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来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让学生能够分析课文的演讲结构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

3.让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撰写自己的演讲稿。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难点:让学生能够分析课文的演讲结构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学生展示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学生的展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和问题引导的相关材料。

2.学生准备课文阅读和相关练习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认为什么是一次成功的演讲?一次成功的演讲需要具备哪些要素?”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阅读课文,向学生呈现课文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演讲结构和技巧,例如作者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练,每组选定一篇课文进行模拟演讲。

学生通过模拟演讲,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评价,给予学生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演讲经历,撰写一篇自己的演讲稿。

学生通过撰写演讲稿,巩固课文中所学的内容。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演讲经验和心得。

部编版八下语文《最后一次讲演》ppt优秀课件

部编版八下语文《最后一次讲演》ppt优秀课件

时代背景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 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动独裁和内 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
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 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 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
时代背景
闻一多是第二个暗杀对象, 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 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 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 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乙他忍 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 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 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 所以称为“最后一次的讲演”。
文体知识
演讲词
演讲词,又叫讲演词、演说词、讲话稿,属于议论文体裁,
是一种口头向群众宣传的带有鼓动性的文章。
特点:讲演要有针对性,讲演的思路务必清晰,内容充实;语言要口语化。 Nhomakorabea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huá),著名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湖北黄冈浠水县人。自 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早 年热心于新诗的创新与理论研究,积极倡导新格 律诗,以《红烛》、《死水》两部诗集,开一代 诗风。他创作的著名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在20 世纪末澳门回归祖国时唱响中华大地。 1946年7月 15日,他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 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 杀害。
视频感知
读读写写 晓得
wū miè
诬蔑
bēi liè
卑劣

屠杀
恐怖
势力
chǐ
无耻 悲愤 毁灭
毒手
chuí
捶击

卑鄙
读读写写
mán hèng

PPT《最后一次讲演》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详解

PPT《最后一次讲演》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详解

品味语句
这篇演讲运用了很多褒贬分明的词语、短促有力的句式和 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请同学们仔细品味。
1).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 摸摸地来暗杀!
“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 一褒一贬,形成鲜明的对照,揭露 反动派是地地道道的虚伪动物, 表 达了对反动派的憎恨之情。
8.闻一多先生为什么在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
在讲演中使用的人称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有 力的配合作用。
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们”,显示出讲演者的毫无 畏惧;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流露 出讲演者极端的愤怒感情和轻蔑情绪。
鼓舞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表现出讲演者与群众亲密战斗的 感情。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详解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爱国 民主战士。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1946年7月 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致力于研 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倡导新诗具有“音乐的美 (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 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对反动派的愤怒与蔑视和对李先生的赞扬, 充分表达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情。
2.大量运用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 设问句主要用来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李先生究
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反问句主要用来揭露敌人无耻卑 劣的行径,如“这成什么话”“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写作特色
1.巧用对比手法。
作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故意拉大两者距离, 并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从而达到更佳的表达效果,如在第2段中 “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 对比的立场,以反动派的“耻”衬托李先生的“荣”,又以李先生的 “荣”反衬反动派的“耻”,两者互相作用。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4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演讲》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4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演讲》教案
1.教学重点
-文章背景及主旨: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及其最后一次演讲的背景,理解其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重点讲解闻一多先生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言行举止,以及其演讲所传达的核心价值观。
-语言表达技巧: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排比等,强调这些技巧在增强语言感染力和说服力中的作用。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次演讲》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表达自己坚定信念的情况?”(如参加辩论赛、向他人解释自己的立场等)这个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闻一多先生是如何在演讲中表达自己的信念和爱国情怀的。
2.教学难点
-情感体验与表达: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深入理解并感受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豪情壮志是一大难点。学生需要跨越时代背景的差异,体验演讲者的情感。
-逻辑推理与论证: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文章中的复杂逻辑关系和论证方法,如何从事实和道理上支撑论点。
-词汇、句子的深入理解:文章中出现的一些生僻词汇和成语,以及典型的句子结构,可能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和用法。
3.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民族气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时代新人。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批判性思维,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文章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7.课堂讨论与实践:组织学生就文章内容展开讨论,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8.课后作业布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演讲》优秀课件

部编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演讲》优秀课件

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
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乙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
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当天下午,他
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
“最后一次的讲演”。
课前预习
1.易读错写错的字 诬蔑(wūmiè )
屠杀( tú )
恐怖( kǒng )
挑拨离间( bōjiàn )
表明文先生为追求光明和民主,决心为革命事业献 身的斗争精神,随时准备为真理献身的斗斗争争精 神。
阅读课文
这篇演讲有什么特色? 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
重难点探究
这篇讲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他对 李公朴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 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 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革命斗争精神。对国民党特务的 罪恶行径进行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 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一种愤怒,一种痛恨,一种痛斥
阅读课文
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闻一多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 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 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品读课文
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 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应该用怎样 的语气来读?无罪ຫໍສະໝຸດ 遭毒手赏析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1. 朗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每一组的哪一个表达效 果好,为什么? (1)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 有理由和事实都可以讲出来。 (2)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 了,快完了! 特务们已经到了穷 途末路。 (3)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仆,会有千百万个李公仆 站起来。 妄图用杀人来达到目的,结果必定事与 愿违。 (4)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 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我 们能够通过斗争 获胜,届时反动派只能向隅而泣。

2018年春部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3《最后一次演讲》说课稿

2018年春部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3《最后一次演讲》说课稿

2018年春部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3《最后一次演讲》说课稿13 《最后一次演讲》说课稿《最后一次演讲》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

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一)背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

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疯狂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7月11日,特务在昆明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他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

有人劝闻一多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

事前他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义正辞严的演讲。

三个小时后,他被特务暗杀了。

课文就是根据这次演讲记录整理的。

(二)课型:听说能力训练课(三)教学目标1、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学习他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2、理解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

3、语言的实际运用要注意场合与对象。

4、能运用口语,进行即兴简短演讲。

四、重难点重点:目标2、3 难点:目标1五、课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的依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本单元的主题也是“思想的光芒”,本文是闻一多先生面对敌人的手枪,怒不可遏,拍案而起的绝唱,是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旗帜,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绝好材料,所以确定了目标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在“阶段目标”对七~九年级的口语交际要求: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3课《最后一次讲演》pptx课件(30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3课《最后一次讲演》pptx课件(30页)

你们
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
有呼告效果,便于直接抒发情感,表现了演讲 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慨的感情。
文本研读
5.第⑧-⑨段中的“你们〞“我们〞指代谁?
不断变化的人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们〞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 们〞指的是演讲者和广大人民。作者用不断变化的 人称表达不同的感情,揭露了敌人的罪行和虚弱本 质。“你们〞是直接对反动派的揭露、痛斥,表现 了演讲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慨的感情;“我们〞表 现了演讲者与人民群众亲密无间的战斗感情。
三层意思,逐层深入,彻底揭露了反动派制造暗 杀李公朴事件的险恶用心。
文本研读 2. 文中连用三个“无耻〞和三
个“光荣〞有什么表达效果?
无耻
对比 反衬
一个比一个语气重,从叱责到控诉, 感情激烈真挚。
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青年为争 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光荣
表达了讲演者对李先生的崇敬,对敌人 的痛恨,给人们以庞大的鼓舞。
先生的死诬蔑为“桃色事件〞,并将其嫁祸给共产党的卑 劣行径。 接着,作者深入分析了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原因, 一语道破地指出了敌人外强中干的本质,给敌人以压力, 给人民以动力。之后,作者以希特勒、墨索里尼为例,论 证了反人民的势力终会被人民毁灭的真理,强调了国民党 反动派必败的结局。 最后,作者热情高涨地呼吁昆明青年勇敢地站起来,一 起为李先生未竟之业努力奋斗,为争取和平民主、推翻 反革命的统治贡献自己的力量。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闻一多全集》第三卷〔生活·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有删节。抗日战争结束以后, 国民党反动派不顾全国人民对和平、民主的迫切要求, 继续发动内战,并对爱国民主运动进行镇压。1946年7 月11日,李公朴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在昆明被国民党 特务暗杀。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 表了这一演讲,当天下午就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了。课文 是这次演讲的记录整理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5.社会责任与担当:通过学习闻一多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正义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讲演词的特点与结构:通过分析《最后一次讲演》,让学生掌握讲演词的开头、主体、结尾等结构特点,以及其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逻辑性。
-词汇与语法:重点学习和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如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等)和语法现象(如排比句、设问句等),并能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二)新先,我们要了解讲演词的基本概念。讲演词是一种公开场合下表达观点、情感和思想的口语文稿。它是沟通、说服和鼓动的重要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这个案例展示了讲演词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表达立场和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讲演词的结构和语言感染力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文章主旨与情感表达:理解闻一多在讲演中所表达的主旨和情感,把握其爱国情怀和英勇精神。
-口语表达与写作技巧:学会模仿闻一多的口语表达风格,掌握讲演词的写作技巧,能独立完成一篇简短的讲演稿。
举例:
-讲演词结构的识别,如文章开头是如何吸引听众注意力的,主体部分是如何展开论点并举例论证的,结尾是如何总结并激发情感的。
3.语法点: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语法现象,如:排比句、设问句等。
4.文化背景:了解闻一多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生平事迹,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5.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理解讲演者的立场、观点和情感,培养提取信息、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
6.口语表达:学习闻一多讲演的语气、语调,模仿并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闻一多先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演讲,他针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内战政策,以及学术界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语言优美,既有学术性,又有政论性,是初中学生学习语文、了解历史、认识社会的有益读物。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历史和社会问题有自己的认知和看法。

但同时,他们对于一些专业的学术术语和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可能还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思考,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能够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观点和立场,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追求真理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闻一多先生观点的理解和分析。

3.对当时历史背景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闻一多先生的演讲风格。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闻一多先生的语气和表情。

4.巩固(20分钟)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以下问题:a.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说这是他最后一次讲演?b.闻一多先生对国民党政府的内战政策有何批评?c.闻一多先生对学术界的一些现象有何看法?5.拓展(15分钟)学生查找与闻一多先生相关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和事迹,进一步认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备课讲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备课讲义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代表作有诗集《红烛》和《死水》,作品都收在《闻一多全集》里。

本文选自《闻一多全集》第三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

有删节。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

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

友人们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

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演讲。

几个小时后,他就被特务暗杀了。

课文是这次演讲的记录整理稿。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1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2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3【解析】1.揭露了反动派的恐慌心理,表了对反动派的蔑视。

2.连用反问句和感叹句,指出了特务们的可耻下场,表达了强烈的憎恨感情。

3.这段对特务的称呼由“他们”改为“你们”,表明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感情,用“你们”直斥敌人,痛斥色彩更强烈。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4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5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13《最后一次讲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统编版)

13《最后一次讲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统编版)

一课一法
一例
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经过这条小街,那时的小街很 沉静,就像一位病弱而孤苦的老人。街上几乎没有商店, 小街两侧的民房也是破破烂烂的,几棵遍身疤痕的老槐树, 无精打采地立在小街旁,街上到处是肮脏的垃圾,零乱的 瓦片……现在的小街焕发了青春,变成了一位端庄秀丽的 少女。笔直宽阔的水泥路伸向远方,路两旁的垂柳雪松排 成长队,商店、饭店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导入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回到63年前,缅怀为争取民主 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用心去感受 一位优秀的诗人、卓越的学者、大勇的民主战士,为了 追求真理、反对独裁而表现出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 革命气概。
13 最后一次讲演
第 一 课 时
学习目标
阅读目标 1 内容、观点:了解“最后一次讲演”的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
课文细读品味
3.结合背景材料,想一想第⑤段中的“光明”和“黑暗”分别 指什么。 “光明”指共产党领导下的自由、民主的社会;“黑暗” 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旧社会。
课文细读品味
4.第⑦段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由对反动派的憎恨过渡到对革命战士的颂扬,在讲到“一
二·一”运动的时候,明显有一种骄傲的情感渗透在其中。
写 3. 无耻( chǐ ):不顾羞耻;不知羞耻。
4. 毒手:杀人或伤害人的狠毒手段。 5. 诬蔑( miè ):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6. 屠( tú )杀:大批残杀。 字形易错,注意偏旁。
7. 悲愤( fèn ):悲痛愤怒。
8. 捶( chuí )击:文中指用拳头猛力敲打。
必考字词梳理
9. 恐怖( bù ):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一课一法
街心的花园里各种花卉争奇斗艳,使这条小街更加美丽动人。 白天,小街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行人络绎不绝;晚上,五光十 色的霓虹灯在闪烁,人们在小街上悠闲地散步。今日的小街已 告别了往日的冷清和寂寞,变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课件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课件

八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次讲演
演讲鉴赏
感叹句
有的是对敌人罪行的揭露:“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污、最无耻的事情!” 有的是对光明前景的展望:“李先生倒下了,也要换来一个政协会议的召开,我们有 这信心!”有的是对敌人虚弱本质的揭露:“他们这样疯狂害怕,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这些感叹句的运用,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的爱憎之情,具 有强烈的感召力和战斗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次讲演
文体常识
讲演词也叫演说词、演讲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
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 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 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 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 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八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次讲演
创作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众石反动政府外勾结…疯狂地策划反共反人民的战,妄图使中国永 远沦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国民党反动派一方面撕毁政协决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 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派出大批特务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极其卑劣的暗杀手段,疯狂地镇压人 民。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战士公朴先生在遇害。为此,好心肠的人曾劝闻一多要小心从事,但他 表示:“事已至此,我不去,则诸事停顿,何以慰死者。”
八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次讲演
文章赏析
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 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 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赏析: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 建设四化的历史重任。我们要警惕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立志成才, 这样才能无愧于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

《傅雷家书》演讲稿(全文5篇)

《傅雷家书》演讲稿(全文5篇)

《傅雷家书》演讲稿(全文5篇)第一篇:《傅雷家书》演讲稿《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子女的信件,可它并不仅仅是一些信件,而是一部真正的教子之书。

整部书中充满父爱,思想与艺术。

傅雷的教子有方是出了名的,他的教育方法与传统的中国式教育方法有所不同,或许这就是这本书的特别之处了。

傅雷从多种身份,角度与立场同儿子对话,可谓“一人多角”。

他与儿子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父子,他们互相学习,关系平等。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这么一句简单的话不仅显示出傅雷是个深情的父亲,他却更像是一个理解儿子的知心好友。

傅雷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

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了《傅雷家书》——是一本教导中国孩子如何做人的书。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

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

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

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而所谓“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体而微的,这不只是一个愿望,一个口号。

它大到对世界对人类对祖国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小到对自己事业的严谨,对父母的孝敬,对妻子的理解,对友人的宽容,甚至具体到了一个乐段的处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于儿子的言谈举止也都一一告诫“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读者印象深刻,颇有感言。

【初中+语文】《最后一次讲演》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最后一次讲演》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 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中国 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 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 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学术研究方面,他对《周易》《诗经》《庄
子》《楚辞》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成 就。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兴 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你们:国民党反动派及帮凶
我 们:演讲者和广大人民
感情:揭露敌人的罪行和虚弱本质,用"你们"表达出 愤怒和蔑视的感情;歌颂人民的力量,用"我们 "表示演讲者与群众的亲密无间的战斗感情
1.理清文章思路
最后
一次
讲演
第一部分:痛斥反动派暗杀李公仆的 罪恶行径 (1-3)
第二部分:剖析反动派的虚弱本质
(4—5)
第三部分:号召昆明青年争取民主和
平 (6-12)
2.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闻一多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 正辞严地当众痛斥、揭露反动派的罪
恶和卑劣,号召人们斗争,表达了对
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朗读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
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 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第1 段 ,“为什么要打杀, 而且又不敢光明正
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这句话 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第2段,连用三个“无耻”和三个“光荣”有
什么表达效果?
1.这一事件是“最卑劣” “最无耻”的
连续 分步
笔画:6 部首:力
连续 分步
mán
hèng
笔画:12 》 部首:虫
连续 分步
笔画:15 部首:木

初中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演讲》语文课件

初中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演讲》语文课件

写法探究
1.爱憎分明,充满激情,语言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 2.对比手法的运用,加强了艺术感染力。 3.运用人称的变化、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情。
板书设计
最 第一部分:痛斥卑劣行径,歌颂献身精神。

一 第二部分:揭露虚弱本质,指明历史规律。

讲 第三部分:鼓舞群众斗争,表达自己、勇往

直前、不怕牺牲
问题探究
8. 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 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 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 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对国民党特务 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 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走近作者
闻一多(1899—1946),现代诗人、学 者和战士,湖北浠水人。
有诗集:《红烛》《死水》。臧克家 写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被选入教材。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1946年7月 17日毛泽东、朱德同志在唁电中称赞他:“为民主而奋斗,不 屈不挠,可敬可佩。”周恩来同志在悼词中写道:“心不死, 志不绝,和平可期,民主有望,杀人者终必覆灭。”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问题探究
3.连用三个“无耻”之后,又连用三个“光荣”有什么表达效果?
无耻
对比 反衬
一个比一个语气重,从斥责到控诉,感情 强烈真挚。
爱憎分明,在反问中有斥责,在呼喊中有声讨。 既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又起到了呼唤、 感染民众的作用。
光荣
表达了讲演者对李先生的崇敬,对敌人的痛 恨,给人们以巨大的鼓舞。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

13《最后一次演讲》讲课稿《最后一次演讲》是初中语文八年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课程序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一)背景1945 年抗日战争成功后,公民党当局为夺取成功果实,阴谋发动内战。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专制和内战,展开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

公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疯狂制造白色恐惧,屠戮爱公民主人士。

1946 年 7 月 11 日,特务在昆明暗害了爱公民主人士李公朴,他们要暗害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

有人劝闻一多躲一躲,但他断然列席了 15 日举行的李公朴悼念大会。

事先他没准备讲话,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猖狂气势,他深恶痛绝,义愤填膺,发布了义正言辞的演讲。

三个小时后,他被特务暗害了。

课文就是依据此次演讲记录整理的。

(二)课型:听闻能力训练课(三)教课目的1、领会闻一多先生激烈的爱憎感情,学习他追求真谛不怕牺牲的精神。

2 、理解叹息句、反问句等句式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

3 、语言的实质运用要注意场合与对象。

4 、能运用口语,进行即兴简洁演讲。

四、重难点要点:目标 2、3 难点:目标 1五、课型、教课目的及重难点确立的依照九义初语新纲领在“教课目的”中明确提出:“在教课过程中,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质量”。

第三部分“在教课中应重视的问题中明确:要从语文学科的特色出发,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提升思想涵养,陶冶道德情操,培育审美情味。

本文是闻一多先生面对仇敌的手枪,勃然大怒,义愤填膺的绝唱,是追求真谛,不怕牺牲的旌旗,是对学生进行道德质量教育的绝好资料,所以确立了目标 1。

纲领第二条第三款:口语社交要讲究文明和涵养,态度自然,尊敬对方,注意场合和对象。

这是初语教课的重要内容。

第三条三款、四款:教课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出:要重视学生思想能力的发展,教课过程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倡导灵巧多样的教课方式。

所以将此文教课定为听闻能力训练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儒标准教案第八、九课时课题:《再塑生命》、《敬业与乐业》教学目标1 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2 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3 理清课文的结构和思路,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教学重点 1. 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2. 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1、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2、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教学方法读思结合法教学内容及程序(一)检查一周作业,讲解错题(二)复习旧知:第一课时《敬业与乐业》1.(1)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2)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3)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1).有业-有一份正当的职业2).敬业-对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忠实地把他做好3).乐业--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2)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3)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2.作者是怎样分析“有业之必要”的?举了哪些例子?先谈有业的原因:有业是敬业的基础无业的害处(反面论证)用孔子的话做理论依据(举两类人的例子)有业的重要(正面论证)用百丈禅师做事实依据最后讲道理,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3.请你试试为有业之必要列出几条理由谋生-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从业中遇到的困难、挫折是对自己意志、能力和才干的锻炼4.作者是怎样论述“敬业”的必要性的?1)什么是敬业?主一无适便是敬-朱熹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道理论证——敬业: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2)为什么要敬业?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而工作论证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个体生活的意义-为劳动而生活正面举“当大总统”“当车夫”的事例3)怎样敬业庄子名言曾文正名言道理论证强调论证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孔子名言又于人生最为有利木匠——政治家挑粪工——军人从反面说理5.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分析:针对有人认为“做工苦”的感叹,作者指出: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的,与其厌恶自己的本业,倒不如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因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接着,作者分析了其中四点原因:身入其中,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奋斗前去,在奋斗中感受快乐比较骈进,在竞争中体味快乐省却闲愁,在投入中享受快乐6.最后作者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难点质疑:1.梁启超在演讲结尾说道:“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结合自身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认为怎样才能“合理的生活”。

有业-敬业-爱业2.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能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

3.课后研讨第四题P48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

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充实。

拿破仑的名言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

立场不同,建议不同(三)复习《最后一次演讲》、《傅雷家书》《最后一次演讲》一.导入课文、解题:1、今天,我们共同来复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湖北省浠水县人。

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后怀着激愤之情作的。

演讲结束后,闻一多先生也不幸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毒害,那一次演讲也就成了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

2、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介绍演讲词的特点: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生速读全文,感知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本文分为哪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

第二部分(4、5段):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6~12段):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的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3)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为民主和平而献身,将会赢得更强大的革命力量。

)三、精读课文,难点质疑1、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2.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恐怖、慌、害怕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3、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发出了什么样的号召?提示:体现在6—10自然段。

4.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表达——自己的决心: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献身。

5、研讨写作特色:(1)你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到这篇讲演词有什么特色?提示: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这样的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提示:对进步力量和对反动派讲的话,语气和措词的感情色彩截然不同。

例如:对敌人:无耻。

对李先生:光荣(2)、在讲演中,作者使用了哪些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朗读体会它们有何作用?使用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学生找出几个感叹句并改为陈述句,比较表达效果)这篇讲演词运用了40多个感叹号,把讲演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给了听众,造成了使之越来越分明、越来越强烈的效果。

设问、反问及反复和排比等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也是这篇讲演词的一大特点。

这些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使听众的思想与讲演者的思想感情始终处在激荡、交融,再激荡、再交融的过程中,从而不断地涌动和撞击,达到强烈的共鸣。

这篇讲演词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量。

(3)在演讲中人称的变换有何作用?在讲演中人称的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面对“大家”而怒斥敌人,所以用“他们”以指敌人;直接面对特务,怒斥特务,于是用“你们”以指敌人,爱憎分明,旗帜鲜明地与敌人展开面对面地交锋。

(4)短句较多,语言口语化。

(学生读本文第1、2段,体会一下它跟一般文章的语言有什么不同?)口语又叫口头语,是大多数人日常交际时口头使用的语言,它的特点是词汇大众化,句式简短,少用关联词语。

演讲多用口语。

(5)饱含激情的语句。

(学生朗读开头和结尾,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讲演词的开头和结尾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否吸引听众和能否达到讲演目的的关键。

该文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结尾,使听众振聋发聩、热血沸腾、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高超的讲演技巧。

同学们对此应认真体会琢磨,并逐步学会善于选取恰当的语句作为讲演的精妙结尾!六、小结:口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表现:(1) 运用近义词、反义词使感情色彩强烈。

如第一段中用“打”、“杀”、“暗杀”等近义词,揭露了敌人的暴行,使语言富于变化,表达了演讲者对特务暴行的憎恨。

第二段用“无耻”和“光荣”这对反义词,词义上的鲜明对比,增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表达了演讲者分明的憎爱感情。

第五段用“光明”和“黑暗”这对反义词,表明了演讲者冲破黑暗,争取光明的强烈思想感情。

(2) 运用感叹句、反问句、递进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3) 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使感情色彩强烈。

(4)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情色彩。

第二课时《傅雷家书》教学目标:1、掌握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整体感知两封家书中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3、理解傅雷家书的内涵,即完整而深刻地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难点:理解傅雷家书的内涵,即完整而深刻地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课前教师提问重点字词:①正字正音庸(yōng)碌谀(yú)词扶掖(yè)廓然无累(kuò)涕泗横流(tì sì)枘凿(ruì záo)②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扶掖:搀扶;扶助。

枘凿:比喻不调协,格格不入。

廓然无累:指心胸开阔,没有牵挂。

重蹈覆辙: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

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

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自知之明: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

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教学内容: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两封家书,看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给儿子回的信,傅雷想通过这两封书信告诉儿子什么?(请比较这两封家书有什么异同。

)分析明确:作者从两个方面来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家书,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前者偏重理性,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充满感情,满怀欣喜,激情洋溢,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二、再读课文,质疑探究。

正是期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使这两封不同时间、不同内容的家书有了相同的内涵。

速读第一封家书,思考: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2、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