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诗歌赏析专题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唐)刘长卿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
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人即高僧;棹为划船工具,代指船;南岳衡山。
为五岳之一。
B. 首联写道标上人飘然远游之中怀想林中高卧。
暗示他即将归去。
C. 颔联点出道标上人归去之地,江岸青草如作者的离愁伴他远行。
D. 本诗前四句描写景物,后四句感时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
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
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解析】【分析】(1)ABC赏析正确。
D错在“后四句感时抒怀”,应是表达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2)结合诗歌题目及内容分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送道标上人归南岳”,最后两联的意思是:道标商人要离开了,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
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
最后两句作者以一组流畅的林山云水镜头,写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上人,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故答案为:⑴ D;⑵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
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
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内容、主题、感情等方面。
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⑵此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
完整)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
完整)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评析]:___的诗词以清新自然、豁达洒脱见长。
该诗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展现了作者豁达洒脱的性格。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1)诗中的主要景物有:青山、绿水、两岸、___、___、乡书、归雁。
2)诗中所表现的情感是:思乡之情3)诗中所表现的主题是:自然山水与人文情怀的相互映照4)诗中所表现的人物是:___5)诗中所表现的意境是:自然与人文相融,形成一种和谐美感6)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对仗、比喻、拟人等7)诗中所表现的语言特点是:简洁自然、清新洒脱一、中考古诗词赏析考题分析考点分析]中考古诗词赏析题考查的是课内教读的诗词,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包括对中心思想、所抒感情、抒情主体形象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2、对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3、对诗词语言的理解,包括对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理解;4、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解题思路与技巧]1、了解作家和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以及诗句的原意。
2、根据作家的风格和语言特征,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从关键词语入手,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4、从关键句入手,例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等,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式、表现手法入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6、从诗词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词的思想内容。
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二、中考古诗词赏析考题分析卷1.______的诗词气魄雄大、情调悲壮。
该诗描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通过丰富的___表现出博大的胸怀。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赏析]: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2)描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描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诗歌鉴赏词句赏析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词句赏析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淇上送赵仙舟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请从修辞角度说说画线句子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一剪梅中秋无月辛弃疾①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也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②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③,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注释】①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
他力主抗金,遭主和派反对,被弹劾落职。
这首词是他闲居带湖时所作。
②尊:同“樽”,酒杯。
③化工:指天公,此处暗指皇帝。
词中画直线句子运用了想象,请加以赏析。
4.阅读古诗文,回答题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请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做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诗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咏雪奉呈广平公①(宋)黄庭坚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
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
正使②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③年华。
【注释】①本诗写于宋哲宗元祐二年的冬天,黄庭坚正于京城担任著作佐郎,当时他虽然生活寒索俭淡但仕途顺利,文学创作比较频繁。
广平公,是诗人的朋友宋盈祖。
②政使:纵使。
③用:享用。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乙】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甲】【乙】两首诗中画线句子都含有“独”字,请结合内容分析这两处“独”包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中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中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①韦应物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④。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⑤深不见,浦⑥树远含滋⑦。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⑧。
【注】①赋得:分题赋诗。
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
②楚江:指长江。
③建业:今江苏南京。
④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
⑤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⑥浦:近岸的水面。
⑦含滋:湿润,带着水汽。
滋,润泽。
⑧散丝:雨丝。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 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 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
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
C. 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
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D. 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
E. 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
(2)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划线叠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1)B,C(2)“漠漠”、“冥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气迷茫和天色昏暗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
【解析】【分析】(1)A错在“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从题目及尾联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BC正确;D错在“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的是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E从“ 沾襟比散丝”可以看出,尾联是直接抒发内心的忧伤。
(2)结合颔联内容分析,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赏析
初三语文作业——课外古诗赏析一、考点梳理: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句(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诗(词)××句(上阙/下阙)都运用了衬托(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赏词、炼字(……字用的好/极为精妙,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6、赏句(例: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首联的作用;请赏析……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手法简要赏析。
)二、常见古诗词分类:1、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饮酒》)2、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3、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4、边塞诗:边塞绮丽风光的赞美;军旅生活的艰苦;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5、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例:《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羁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天净沙·秋思》《商山早行》)7、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卜算子·咏梅》《石灰吟》《赠从弟》)8、咏史怀古诗: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如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对王朝兴衰发表评论,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等引发对时局的感慨或自己身世的共鸣等。
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泊秦淮》《山坡羊·潼关怀古》《赤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登幽州台歌》)借用典故、以小见大、借景抒情“烟笼寒水月笼沙……”、借古讽今“商女……”等手法。
备战中考之古诗词鉴赏复习篇(精选26首)
备战中考之古诗词鉴赏复习篇(精选26首)(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B.“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表达了诗人的悲伤痛惜之情。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人将主观的意念和感受赋予客观事物,抒情言志,强化感情,诗味醇厚。
2.这首诗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3分)(二)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月只“半轮”写,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B.“峨眉山月”这一艺术形象,贯穿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
C.“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
D.全诗多处使用地名,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而且全诗境中无人,这在唐诗中是少见的。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3分)(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B.首句“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强”字表明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凉境况。
C.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
这样写,以个别代表一般,形象鲜明,具体可感。
D.诗人看到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
2.请简要分析诗中“故园菊”所负载的意义。
(3分)(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初三中考语文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带答案
初三中考语文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带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长安听百舌①韦鼎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②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注释】①百舌:鸟名。
这种鸟黑羽黄嘴,能反复模仿百鸟之音。
②那:即“哪”。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2)请简要赏析“惊”字的妙处。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寂寞卞之琳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1)诗中的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2)请谈谈你对诗歌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潭上作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5.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中考语文专题7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解析版)
诗歌鉴赏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思维导图习题训练一、(2022·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袭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袭起逡巡⑤。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袭,盖裹周四垠⑥。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
②吴:地名。
③馀:同“余”。
④中夕:半夜。
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
⑥垠:边际。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2.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答案】1.茅屋为秋风所破(或“秋风破屋”)2.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把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
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交大附中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经典复习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一、诗歌鉴赏(共25题,总计0分)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8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气势?结合加点的字说一说。
8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甲)(乙)两诗,完成小题。
(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早春寄王汉阳李白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178.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早春寄王汉阳》首联中“访”字的妙处。
179.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钱塘湖春行》“争”“啄”二字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画面;“渐欲”“才能”写花草向荣的趋势,准确生动地写出了西湖早春气象。
B.《早春寄王汉阳》“陌头杨柳黄金色”一句写早春之色,不用“嫩绿”“新绿”而用“黄金色”,是出于细心观察又融进了喜悦之情所得。
C.《钱塘湖春行》尾联直抒胸臆,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最爱”;《早春寄王汉阳》后两联“空断肠”“醉壶觞”表达了诗人思念友人的无奈、伤感之情。
D.《钱塘湖春行》紧扣“春行”写出了早春游湖所见、所感;《早春寄王汉阳》前两联围绕“春还”二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特有的气息。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64.“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中“秋”字起了什么作用?165.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诗歌鉴赏内容理解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内容理解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请描绘画线诗句,并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景物特点。
送万巨卢纶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
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中的“无遗力”写出了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
B.第二句中的“老始成”则说明了古人做学问的艰难。
C.诗的最后两句告诉我们:真正有学问的人,不能学习书本知识,而要亲自去实践。
D.诗人写这首诗告诫儿子,要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努力学习。
3.诗歌鉴赏,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和《逢入京使》,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夜洛城闻笛》一诗题目中“春夜”“洛城”点出时间、地点,“闻笛”指出诗歌的主要内容,表明诗人因闻笛而写作此诗。
B.“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想象和夸张,写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表达诗人春夜闻笛的喜悦之情。
C.“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两句,写诗人远赴边塞,东望故园,长路漫漫,思乡之情奔涌而出。
D.《逢入京使》全诗语言朴素平实,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抒写复杂情感,极富情味。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咸阳值雨温庭筠咸阳桥①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②。
绝似洞庭③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注]①咸阳桥:又称西渭桥,架于渭水上,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南。
②钓船:渔船。
③洞庭:指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岳阳市。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交代遇雨地点“咸阳桥”,写出雨丝密密麻麻连绵不绝的特点。
语文中考历年真题诗歌鉴赏专题有答案
专题10 诗歌鉴赏【2020年中考北京卷】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______的自然之景,抒发了______之情。
2.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
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白日西斜,广阔天涯离愁的无限感慨与豪放洒脱2.龚诗中“落花”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没有感情,而是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
孟诗中“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解析】1.本题考查诗词中的意象。
(1)首联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这里抓住了“白日西斜”“天涯广阔”的自然景象。
(2)“浩荡离愁白日斜”中“浩荡离愁”直接点明了作者对离愁的无限感慨,“吟鞭东指即天涯”则通过“天涯”这个开阔的意象表现了豪放和洒脱。
2.本题考查诗歌主题。
(1)龚自珍的诗。
翻译: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这里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自比为落花,落花从枝头落下,化为肥料,滋养大地,为新花的成长做贡献。
作者虽然离开朝廷,但是依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依然坚持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一片拳拳爱国之情。
(2)孟浩然的诗。
翻译: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第一联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鸟儿清脆的鸣叫,营造了美好的、充满生机的春天的氛围,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第二联则从视觉角度,运用联想,写春花被吹落到地的景象。
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复习题(培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一、诗歌鉴赏(共25题,总计0分)1.古诗词赏析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簟(diàn):竹席。
②觉(jiào):睡醒。
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79.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80.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西江月·顷在黄州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释]⑴西江月:词牌名。
⑵蕲水:水名,流经湖北蕲春县境,在黄州附近。
⑶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⑷层霄:弥漫的云气。
⑸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
玉骢:良马。
骄:壮健的样子。
172.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
作者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情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B.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字,即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
C.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
“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
D.“我欲醉眠芳草”,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因其被马儿踏碎的怜惜之情,可以说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173.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诗词鉴赏专项练习1.诗词赏析,完成问题。
(4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本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分)(2)本诗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4分)落花杨万里红紫成泥泥作尘,颠风不管惜花人。
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①黄鹂告许春。
【注】①倩:央求,请某人做某事。
(1)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2)诗人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五律的首联是叙事,颔联、颈联是,尾联是。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评析。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从诗人的观察角度来看,前一句是,后一句是。
(4)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2分) ①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②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③“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④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离亭”有何作用?(2分)6.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以下练习。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2)说说你对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
【答案】(1)“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⑴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词句表达效果的赏析能力。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⑵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
结合全词理解,可知“婵娟”即明月,末句极富美感,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
这里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故答案为:⑴“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一)古诗文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下阕: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专题11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专题十一古诗词鉴赏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22天津)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
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远眺西湖,见到了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
B.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C.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D.全诗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
2.(2021天津)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3.(2021云南昆明)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朱光潜说:“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而实不同。
”甲、乙两诗都写到了飞鸟归林的景象,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4.(2020湖南常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优秀共44页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பைடு நூலகம்。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中考诗词赏析复习大全(通用)
诗词赏析(原文如有出入,请以语文课本为准!)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愿随风直到夜郎之西,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2、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跨越前两句郁闷、孤寂之心境,而去设想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
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重聚时的乐。
诗句明白如话,却又曲折、深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3、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出鹤冲云霄的形象,歌颂秋天实际是诗人不甘失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写照,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之精神。
4、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望与向往之情。
5、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烟笼寒水月笼沙——运用互文手法,以两个动词“笼”形象准确描绘一幅迷蒙冷寂、淡雅的水边夜色图。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典故,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吸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6、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更是难舍难分,风笛”“离亭”都具有特殊意蕴,烘托了离人的特殊心境,“向”字重叠,增添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与对朋友的祝福。
7、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
巧妙而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山青水秀的山川、故乡的优美画面。
8、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023中考诗歌赏析集锦
2023中考诗歌赏析集锦1. 《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描绘了春天的早晨景色。
诗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自然界万物苏醒的美好景象。
春天的清晨,诗人还在沉睡中,却能听到四周鸟儿的鸣叫声,这种生动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活力和生机。
而夜间的风雨声和花朵的凋零,则让人们意识到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
2.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寄托了诗人对追求进取、不断超越的向往。
诗中描绘了白天的山脉延伸至尽头,黄河奔流入海的壮丽景象。
通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追求进取、不满足现状的精神,鼓励人们要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我。
3. 《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这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的名篇之一,描绘了登高望远时的情景和诗人内心的感受。
诗人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悲伤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通过描写猿猴哀嚎、鸟儿归巢、落叶纷飞、长江滚滚而来等景象,展示了岁月流转和社会变迁的无情。
诗人的自述则表达了他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对时代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苦恨。
4.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床前明亮的月光让他产生了错觉,以为是地上的霜。
他抬起头仰望明月,却又不禁低头思念起故乡。
通过这首诗,诗人既展示了对大自然的敏感和赞美,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引起了读者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总复习诗歌赏析专题(一)
复习内容:《春望》《江城子·密州出猎》《渔家傲》
复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2、体会诗的意境,品味诗的语言;
3、能对诗歌中的重点诗句进行评析。
知识点拨:
见《课时教学案》第26~28课时中的相关内容。
题目演练: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一个“深”字,表现了。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8、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
..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2、全词的上片写,下片写。
“”一字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边境环境的特点。
3、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2、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4、“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显示抱负不凡。
5、“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之情。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人为自己勾勒了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
7、这首词用一个“”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派词篇的典范。
上片表现词人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抒发了。
8、说说“遣冯唐”“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选出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
()
A、“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表现诗人斗志昂扬和兴致之高,使出
猎场面达到高潮。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作者再次运用典故,以冯唐自比,表现报
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D、“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中的“会”字,表现出作者对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充
满信心。
参考答案
《春望》
1、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2、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3、安史之乱
4、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5、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6、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
7、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8、见诗歌赏析材料
《渔家傲》
1、D
2、边塞秋色,思乡之情。
异孤寂荒凉
3、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
4、见诗歌赏析材料
二十、《江城子·密州出猎》
1、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2、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3、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
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4、看孙郎,亲射虎
5、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
6、挽弓劲射的英雄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7、狂豪放举止神态胸怀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8、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
9、A(这一句写的是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表达其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心情。
没有承上启下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