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农村解读
解读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解读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引言:新农村建设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农村现代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本文将解读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任务,探讨其意义和对策。
一、新农村建设的目标1.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农村产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手段,让农民享受到城市居民同样的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2. 构建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还致力于构建美丽乡村。
通过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农田、修缮农村民居等措施,使农村充满生机、宜居宜业,吸引城市居民回归乡村,实现人口的良性流动。
3.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农村建设旨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由此带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挖掘农村的潜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
二、新农村建设的任务1. 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通过土地流转、承包权有偿退出等方式,提高农民土地流动性和产权保护,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农村建设需要培育一批富有创造力、具有竞争力的农业经营主体。
政府可通过引导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的发展,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此外,还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
3. 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保障农民生活的便利性和质量。
4. 推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乡村教育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硬件条件,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
同时,还应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与引进,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5. 优化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是实现美丽乡村的关键一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
学习新思想推动新振兴——乡村振兴战略解读
学习新思想推动新振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上,总书记和总理的讲话,体现了把农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
通化县从2008年就已经开始了新农村建设,有些思路和理念比较超前,也积淀了一些基础,但对照乡村振兴要求,通化县的基础还处在低端和低水平的层面,不管是领导的思维高度,还是乡村振兴的建设水平都处于初级状态,希望通过这次解读,大家能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一个宏观的了解,看清通化县现在所处的位置,正视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的努力方向,从而和顶层设计高度契合,扎实推进通化县的乡村振兴。
一、要充分认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五年来,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跨上了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全面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农村社会稳定和谐。
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三农”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基于此,党中央在十九大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也为新时代条件下农村事业的发展勾勒出宏伟蓝图。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
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实施乡村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体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新农村建设标准与规范解读
新农村建设标准与规范解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新农村建设标准与规范的解读对于推进农村发展、实现农民富裕至关重要。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对新农村建设标准与规范进行解读。
一、发展农业产业农村是农业的主要基地,发展农业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
要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注重发展特色农业,规划和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改造和提升,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空间。
要加大对农村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交通和通讯网络的覆盖率。
此外,还要注重农村环境卫生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三、加强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加强农村小学、初中、高中等各级教育的建设和改善,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此外,还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培养更多的农村人才。
四、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农村医疗卫生事关农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要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提高医疗资源配置的均衡性。
此外,还要加强农民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农民自我保健意识。
五、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农村社会管理事关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要加强乡村社区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组织管理体系,健全农村社会管理机制。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尊重农民自治,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六、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农村电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对电商的认知和参与度。
同时,还要推动电商与农村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农产品的电商销售。
七、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乡村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资源。
要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保护农村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总体要求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
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
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农村三农政策解读与新型农村发展
农村三农政策解读与新型农村发展农村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关乎国计民生。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为新型农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来解读目前的农村三农政策,探讨如何促进新型农村发展。
一、加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农村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并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这一政策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为推进新型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加强农业生产农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等,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
这些政策的落实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推动了新型农村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
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包括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方面的建设。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四、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农村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农民培训计划,为农民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指导。
培训的内容涉及农业生产、农村产业经营、现代农业技术等,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他们走向现代化、创业创新创造了条件。
五、加强农村金融支持金融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通过建立农村金融扶持政策,为农民提供贷款、信用担保等金融服务。
这些政策的实施帮助农民解决了资金难题,刺激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新型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六、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农村环境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村环境治理政策,包括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污水治理、农田污染防治等方面。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质量,提高了农民生活品质。
七、加强农村就业扶持就业是民生之本。
政府通过实施农村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农村人口就地就业、创业。
解读“十一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6中国报道■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国祥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提出以来,在全国掀起了热烈讨论。
除了从我国现代化战略高度和“三农”问题实际出发充分肯定新农村建设的深远意义,以及如何借鉴国内外经验教训探讨更好地推进农村建设的认识外,部分关注农村发展人士和“三农”问题研究者还提出了一些担心和忧虑。
因此,深化学习《建议》精神,对于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建设新农村事关现代化全局实现现代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为此,党和政府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国家。
广大农村和城镇体系都是祖国大好河山的组成部分。
和实现城镇化一样,建设新农村也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历史任务。
建设好新农村,不但是我国现代化的有机构件,而且能够成为现代化的积极促进因素。
(一)建设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布置在讨论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等问题时,有学者依据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山高人稀的状况,提出国家投资建设新农村是否值得的疑问。
还有一些学者依据日本、韩国经验,提出对国将建设新农村,经济上是否合理的疑虑。
实际上,建设新农村不仅要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富裕农民,夯实农业基础地位,也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乡差距呈现出扩大趋势,“三农”问题日益突出。
农业生产不稳,农民收入水平增速慢,农村环境条件差,不但是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短腿”,而且也严重制约着我国现代化的整体推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为农村科学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探索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重要体现。
深度解读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价值观
深度解读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价值观一、引言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提升。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在推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所体现的一套价值观念,对于推动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对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解读1. 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环境保护。
传统农村建设模式往往忽视环境保护问题,导致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环境恶化。
而新农村建设强调生态农业和绿色环保,推行可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提倡垃圾分类和水资源保护等措施,从而实现农村环境的改善。
2. 务实创新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价值观还包括务实创新。
在传统农村建设模式下,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缺乏科技支撑,农民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
而新农村建设强调科技创新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倡农村创业创新,鼓励农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和谐共享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价值观还包括和谐共享。
传统农村建设模式下存在着城乡差距和农民利益受损的问题,新农村建设则强调城乡一体化和社会公平。
新农村建设注重农民权益的保护,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鼓励农民参与农村治理,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从而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
4. 开放包容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价值观还包括开放包容。
传统农村建设模式下,农村发展受到封闭和保守思想的制约,存在着"窝窝团"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提倡开放的思想观念,鼓励农村与城市和国际接轨,发挥各类资源的协同效应,推动农村经济的国际化和多元化。
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对于推动农村发展和促进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核心价值观的出现使新农村建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为农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引导。
在推动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在思想上给农民提供精神动力和方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将被充分调动起来。
其次,核心价值观的强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建设中的具体实践。
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
另 外,针对 这些学者提 非 无 法解 决 的 问题 。 笔 首 先 , 们可 以借 助 数 据 说 明 一些 实 际 情 况 。一 般 的 市 我
句话 概 括 —— 新 在 城 乡统 筹 良性 互 动 上 。若 非 由 于城 市 日 场 经 济 国家 , 当 它 的 工 业 化 发 展 到 一 定 时 候 有 一 个 特 殊 条
新 月 异 的 发 展 而 使 农 村 进 入 一 片 相 对 比较 落 后 的状 态 , 一 件 , 税 收 占G P 比重 , 说 国 家 财政 占G P L 达 到 一 定 这 即 D 的 或 D L重 建 设 是 不 合 适 的 。也 就 是 说 , 农 村 建 设 是 要 用 城 市 跟 农 村 的 高度 时 , 新 反哺 才 有 可 能 实 现 。我 们 在9 年代 时 , 0 国家 的财 政 之 间 的 良性 互 动 , 来体 现 出一 种 城 乡 之 间 的和 谐 。正 如 中 国 占G P 比重 只 有 不 到 1% ,在这 种 比较 低 的财 政 比例 情 况 D的 0 人 大 农 业 与 农村 发展 研 究 院 院长 温 铁 军 在 “ C V中 国经 济 下 , CT 由财 政 承 担 农 村 公 共 品投 入 等 显 然 不 现 实 。但 到 了2 0 04 大讲堂 ” 说, 所 农村 问题 并不 仅 仅 是 农 民 自己 的 问题 。 中国 已 年 , 家 中 央 税 收 与 地 方 税 收 加 总 已经 占 ̄ G P 国 ] D 的百 分 之 十 经 历 了很 长 一 段 时 间 的工 业 化 建 设 进 程 , 当工 业 化 和城 市 化 九 点 几 接 近2 %, 把 预算 外财 政 打 进 来 的话 , 个财 政 规 模 0 若 整 达 到这 个 阶 段 的 时候 一 般 都 应 该 是 工 业 反 哺 农 业 、 市 反 哺 占G P L 已经 达 到约 3% 。一 般 市 场 经 济 国 家 ,在 财政 占 城 D L重 0 农村 。过 去 处在 与 此 具 有 同 等 发展 程 度 阶 段 的 大 多 数市 场 经 3 %的 时候 ,就 开 始有 条 件 由国 家财 政 主 导 来 提 供 农 村 的 公 0 济 国 家 , 别 是 东 亚 的 日本 、 国等 小 农 社 会 国家 , 会 适 时 共 品的 开 支 。 由此 可 见 , 们 不 是 没 有 反哺 的能 力 的 。 特 韩 都 我 提 出 新 农村 建 设 。 是 一 个 比 较 普遍 而 非 孤 立 没 有 事 实根 据 这
时政与相关理论专题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专题3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概述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成熟的⼀个重要标志。
从⼗六⼤到三中、四中、,党中央进⼀步深化了新世纪中国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新阶段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形成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总的思路、措施、⽬标和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六⼤以来党中央全⾯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思路的集中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
2005年9⽉,党的⾸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战略决策。
12⽉31⽇,中央⼀号⽂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意见》出台,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纲领性⽂件。
要点阐释1.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缩⼩城乡差距、全⾯建设⼩康的重⼤举措。
【考点拓展】党的强调:增加农民收⼊,必须挖掘农业内部的潜⼒,提⾼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必须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改善农村教育、卫⽣、⽂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前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条腿长、⼀条腿短”的问题。
2.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
全⾯深化农村改⾰,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撑。
⼤⼒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是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百计增加农民收⼊,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考点拓展】党的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坚持以下原则:⼀是规划先⾏、因地制宜。
⼆是突出重点、⽰范引路。
三是政府⽀持、农民建设。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五”时期要⾼举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旗帜,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业反哺农业、城市⽀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针,按照“⽣产发展、⽣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解读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解读随着我国城乡发展差距日益凸显,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加强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对这些政策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核心。
通过促进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融合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政府鼓励农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吸引城市人口前往农村工作和居住。
同时,也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二、土地利用政策我国实行农用地集体所有制,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同时也要推动农村土地的优化配置。
政府鼓励农民以流转、入股等方式进行土地的规范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土地扶持力度,提供适当的土地财政补贴,鼓励农民发展适合当地的农业产业。
三、农村教育与技能培训农村教育和技能培训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师资支持,改善农村教育条件。
此外,政府还鼓励农民参加各类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检测,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建设。
同时,政府还鼓励农民通过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五、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是保障农民获得贷款和金融支持的重要途径。
政府通过设立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贷款、储蓄等服务。
此外,政府还鼓励金融机构对农业和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优惠的贷款和融资支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六、农村卫生保健农村卫生保健是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和服务水平。
政府还鼓励医疗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农村环境卫生的管理,确保农村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解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蓝图蕴涵的哲学道理
解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蓝图蕴涵的哲学道理曹铭泉2000年,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在写给国务院领导的信中说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话,深深触动了时任总理的朱镕基同志的心,并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自那以后,三农问题成了党的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
2004年、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
2006年中央再次关注三农,主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
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其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道理。
一、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据统计,1950年,农业税占当时我国财政收入的39%,是我国财政的重要支柱;1979年,这一7比例降至5.5%;2004年,这一比例进一步降低至1%;到2005年,全国免征农业税的省份达到28个,河北、山东、云南三省也有相当比例的县(市)免征农业税,全部剩下的农业税及附加只有约15亿元,只占全国财政总收入3万亿元的0.05%。
由此可以看出,取消农业税对我国财政减收的影响微乎其微。
2005年12月29日,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草案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表决通过。
2006年,中国农民告别了上缴皇粮国税的历史。
由此可以看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财政实力不断壮大,工业反哺农业能力和城市支持农村能力明显增强。
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和多予少取放活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制定的新的一号文件,做出了两减免、三补贴等一系列重农补农的决策。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中央抓住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依据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农业是农村的重要产业,农村是农民和农业的载体的原理,将解决三农问题统一到新农村建设上来,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新农村建设标准规范解读
新农村建设标准规范解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建设也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新农村建设标准规范的制定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本文将就新农村建设标准规范进行解读,探讨其背后的意义以及实施的难点和挑战。
一、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工农业结构优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生活品质提升和农村环境改善。
在实施中应强调市场导向、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原则,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习惯,注重保护农村传统文化。
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新农村建设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注重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农民参与管理,提高农民的自治能力和文明素质。
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饮水、电力、通信等方面。
交通通畅是农村发展的基础,饮水安全是农民生活的保障,电力和通信设施则有利于信息交流和经济活动的开展。
四、新农村建设的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注重农业发展,提倡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民转变经营方式,提高农业效益。
同时,要推进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
五、新农村建设的农民居住环境改善新农村建设注重农民居住环境的改善,要求提高农民住房条件,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推动农村生活设施建设,如厕所革命和垃圾处理等。
六、新农村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农村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
农村医疗资源要得到充分配置,教育资源也要得到合理分配,文化和体育设施要供给普及。
七、新农村建设的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注重环境保护,要求推动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开展农村环境保护行动,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同时,要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保护农田和水源,维护生态平衡。
八、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和保障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同时,要加强政府的资金投入和保障,并建立健全农村建设资金管理制度。
“新农村”解读
量、 质量 , 强 市场竞 争 力 ; 强 农业 增 加 设施建设 , 包括 农 田水 利 、 产 品加 农 1 、 运 , 通 等 没施 及 各 种 服 务体 储 流 系的建设 ,提 高农 业 生产 力 水平 ; 调
整农 业 生产 结构 , 括产 品 结构 和 区 包
长需要做好“ i农 ” 内部 和 外 部 两 篇
使 广 大 群 众尤 其 是 广 大 农 民能 够 准 确 理 解 建设 社 会 主义 新 农 村 的重 大
意义 , 以及 中央天 于 建设 社会 主义 新
二 、新 农 村” “ 新在哪 里 2世 纪 5 0 0年代 , 国家在 制定 “ 二 五” “ 五” 和 三 经济 计划 时 。 曾提 出 就 过建 设 新 农 村 :9 2年 至 1 8 18 9 4年 的 i个 中 央 1号 文件 .9 7年 巾央 5号 18
农 村 的总 体“ 新农 村 ” 忝作解 读 。
一
文章 。外 部就是 国家 的扶 持 , 照 “ 按 多 予、 少取 、 放活 ” 的方 针 . 国家对农 村基 础设 施建设 、 环境 建设 、 文教卫生 事业
、
社会 主义新农 村 建设 的 内涵
社会 主义新 农村 建设 的内 容是 :
水平 低下 、 调 不高 的文 化 状况 . 格 丰
富 活跃农 民健康 的业 余 文化 生 活 : 三 是要 树 立现代 文 明 的生 活理 念 . 服 克 世袭 的一些 落后 生 活 习俗 , 广大 农 使 民在 饮 食起 居 、 人 接 物 、 会 变 往 待 社 等 方 面根 除陋 习 . 自觉 认 同 和践行 科 学、 健康 、 文明 的生 活方式 。 村容 整沽 , 是努 力 改善 农村 人 就 居 环境 , 求农 村 脏乱 差 状 况从根 本 要
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与规划要求解读
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与规划要求解读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农村的建设旨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公共设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那么,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与规划要求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回答。
一、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规划上,要注重保护农村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风貌。
在建设上,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服务。
同时,要注重农村垃圾处理和环境卫生,使农村成为安静、整洁、美丽的居住地。
二、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新农村建设要求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要注重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产业从传统农业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
同时,要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民联合经营,推动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此外,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供技能培训和创业支持,增强农民的创业信心和能力。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新农村建设需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的进步性和发展速度。
在交通方面,要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通达性和交通安全性。
在教育方面,要改善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条件,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
在医疗方面,要加强农村卫生院的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水平。
同时,要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网络覆盖和信息服务,缩小农村与城市的信息鸿沟。
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求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同时,要加强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扶贫资金帮助,确保农村贫困群众能够过上幸福生活。
五、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要推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水资源利用率和灌溉效率。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解读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解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国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背景介绍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农村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乡村振兴战略则旨在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
二、相互关系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是密不可分的。
新农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
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通过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增长,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
三、现实问题然而,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仍面临一些现实问题。
首先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
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少农村地区缺乏干净的饮水、良好的道路交通等基本设施条件。
其次是产业升级的问题。
农村经济主要依靠传统农业产业,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外,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也存在一定的短板。
四、解决路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同时,还要加强农村产业升级,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民收入。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短板。
五、政策支持政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政府应制定更加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包括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投资农村、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支持等。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村发展的规划和管理,合理引导农村资源配置,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如何理解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理论文章)
如何理解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即“统筹城乡,均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这个方针在新时期全面推动了农村的现代化,也给出了农村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实现这个方针。
1. 统筹城乡,实现互利共赢城市和农村在历史上一直存在着的差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期望,这些差别在当代社会越来越明显。
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中,提出了统筹城乡的思想,力图均衡地发展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
这个思想的实施,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合作,为农村提供更多的政策和投入,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增加农村就业机会等。
同时,城市和农村相互借鉴、合作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城市可以向农村输出技术、资金、管理经验等,而农村可以为城市提供优质的生态资源、绿色食品、旅游等服务。
城市和农村的互利合作是双方都需要的,也是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关键之一。
2. 均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均衡发展是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中另外一个重要内容。
传统上,农村总是在城市的发展之后落后,造成了城乡差距的加剧,同时也造成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低下。
在实践中,均衡发展需要关注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经济方面,政府可以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化和市场化的推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社会方面,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配置。
在文化方面,可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动均衡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社会公平,照顾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和维护他们的权益。
只有实现公平和正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才能更好地落实。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连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最终目标,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总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全面加强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支持,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机会、资金、技术等。
新农村建设的新解读——新背景 新内涵 新要求
社会 生 活 等方 方 面 面 , 全面 体 现 蔚 然成 风 。乡风文 明 的要 义是培
了新 形 势下 建 设农 村 物 质文 明 、 育乡村 精神 ,, 目的是 促进农 民 的 精 神 文 明 、 治 文 明 、 态 文 明 全 面 发展 ,为建设社 会 主义新农 政 生 以及 和谐农村 的要求 。
4 和 教育 、 生 、 化 等社会 事 业 , 0 5 1 卫 文 . 8 ,超 出 了国际公 认 的警 戒
与城 市的差距 更大 ,严 重制约 着 线 。 进入2 世纪 以来 , 1 虽然 通过税 农 民素质 的提 高 。 收 和财政政策对 国 民经济 的分配
萼 蚌
一J
全面建设 小康社 会的客观 要 格 局进 行 了一 定程 度 的调 整 , 但
背景 下 ,城乡发 展不平衡 不断加
构 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 会的必
剧, 收入差距进一 步拉 大。 9 7 19 年 然要求 。我 国社会 不和谐程度 令
后城 乡居 民收入 差距 开始加速 扩 人担忧 ,基尼系数 的变化可 以综
大 , 05 , 至2 0 年 城镇居 民的可 支配 合反映社 会不和谐 的态势 。据 世
别 是 由征 地拆 迁 、环境 污染 、 土 主 义 新农 村 建 设 就 成 了无 源 之 地 承包 和 拖 欠 工 资 等 问 题 造 成 水 、 无本之 木 。 农村 生产发 展 的 新
的矛盾 和 纠 纷屡 屡 发 生 , 的甚 宗 旨是要增 强农 村 的综合经 济实 有
至 引发 群 体性 事 件 , 响 了一 些 力 ,提高广 大农 民 的物质和 文化 影
求。 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 重点和 难 基尼 系数仍居 高不下 ,甚 至有上
解读乡村振兴
解读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战略,旨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全面进步,构建富饶美丽幸福的新农村。
一、乡村振兴的背景和意义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方面。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问题一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
乡村振兴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2. 促进农村全面进步: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关注经济发展,还注重农村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3. 构建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提倡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注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民的生活环境和幸福感。
4. 推动城乡共同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1. 农业农村发展(1)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智能农机等现代农业技术。
(2)发展特色农业: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3)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农民参与农村产业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 农民增收(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民发展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型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若干意见》解读
一、关于鼓励农村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健康养殖业,鼓励其向农产品加工、种植业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行业拓展,并走向规模化经营,在企业经营范围表述和集团登记等方面予以扶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健康养殖业。
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大力支持“三农”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支持农村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向农产品、种植业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行业拓展,鼓励农村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健康养殖业。
为了鼓励发展各类农业经营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意见明确在经营范围表述和集团登记条件上作适当放宽。
二、关于积极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和新
型流通业态,对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建设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支持农村物流企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对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和经营审批手续。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大力支持“三农”工作的通知》规定,对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切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将来各项政策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三、关于鼓励、引导和扶持工商企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乡土人才创办现代农业企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工商企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乡土人才创办现代农业企业。
工商部门作为各类经营主体的登记机关,应当立足于职能,服务好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登记。
四、关于加快培育、规范发展农村经纪人和经纪组织,农村经纪企业登记不受执业经纪人人数的限制。
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是农业的市场化,农村经纪人作为联结农业生产和市场流通的桥梁,已成为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生力量。
近几年来,在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努力下,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已培育出了上百万的农村经纪人队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加快培育和规范发展农村经纪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则对加快培育和规范发展农村经纪人提出了具体要求。
根据《上海市经纪人条例》规定,设立经纪公司,应当有五名以上执业经纪人。
设立合伙经纪企业,应当有两名以上执业经
纪人。
设立个人独资经纪企业,应当有一名执业经纪人。
意见对设立农村经纪企业在执业经纪人人数上作了放宽,规定对在本市从事农副产品生产经营并取得上海市执业经纪人协会考核颁证的农村经纪人申请设立农村经纪企业的,不受执业经纪人人数的限制,降低了农村经纪企业的准入门槛。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大力支持“三农”工作的通知》规定,允许农民季节性地从事经纪活动。
因此,意见明确对于农民季节性或临时性从事经纪活动的,由属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备案,符合个体工商户或企业登记条件并申请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登记发照。
五、关于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积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2007年7月1日起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确认为一种新的市场主体。
作为登记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理应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为契机,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首先,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关于免收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费的规定。
其次,本着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对在2007年7月1日之前已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
强制重新登记,如申请人自愿提出的,则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规范登记;最后,充分考虑2007年7月1日之前已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形成的名称字号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和业务连续性的需要,对其中债权债务承继清晰的主体延续和符合法律规定的字号的继续使用给予支持。
六、关于对农村流动小商小贩,农民在集贸市场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农副产品,一律免予工商登记和免收工商行政管理费。
如何更好地支持新农村建设,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推行服务型工商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解决农民生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办法》明确了农民免予工商登记的范围,即对农村流动小商小贩免予工商登记,对农民在集贸市场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免予工商登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监管执法工作的需要对从事经营活动但依照有关规定免予工商登记的个体经营者进行备案,记录其基本经营情况。
七、关于认真做好服务“三农”工作,清理农资市场经营主体
资格。
为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作为农资市场经营主体的登记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把好农资市场经营主体的准入关,严格按照国家前置性行政许可规定和企业登记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登记。
八、关于农产品商标培育和推展工作。
商标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在市场经济中具有极大的增值潜力。
一个高知名度商标就是生产力,它所带来的高额附加值将会为社会创造无穷的财富,为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实施商标发展战略是国家的战略要求,也是农民提升农产品价值的重要手段。
要大力支持农民进一步实施商标发展战略,整合具有特色优势的农产品资源,挖掘和培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扶植和发展一批有潜力、有市场竞争力、有较高知名度的商标,推动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九、关于加强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
农民是消费者中最广泛的人群,也是最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同时也是权益保护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
要加强农村市场监管,以“消费维权进农村”工作为抓手,并充分发挥“12315”申(投)
诉举报网络的作用,对涉农的消费者申诉和举报案件,及时受理和转派,并积极做好涉农消费的相关咨询和消费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