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四 地球的运动
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ppt
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ppt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转轴和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轴是指地球上两极以及连接两极的轴线。
地球自转速度是指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每单位时间所转过的角度。
2. 自转引起的现象地球的自转引起了日出日落、昼夜交替和地球上出现地转偏向力等现象。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的公转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转轨道和公转周期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被称为黄道。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25天。
2. 公转引起的现象地球的公转引起了季节的变化和地球上出现的黄道带等现象。
三、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地球的倾斜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平面的倾斜角度。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倾斜引起的季节变化地球倾斜导致了太阳光照射的角度和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了季节的交替变化。
2. 季节变化的特点季节变化的特点包括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等四个季节点的出现,以及不同季节中各地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
四、地球的黄赤交角和昼夜长短地球的黄赤交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平面的夹角。
地球的黄赤交角和昼夜长短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黄赤交角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黄赤交角的大小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差异。
2.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昼夜长短由于地球的黄赤交角变化,导致了北半球和南半球在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差别。
五、地球的潮汐现象地球的潮汐现象是指由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作用产生的海洋水位周期性的升高和降低。
地球的潮汐现象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大、中、小潮和引潮力潮汐现象包括大潮、中潮和小潮,以及引潮力对潮汐产生的影响。
2. 潮汐现象的周期性和规律性潮汐现象具有周期性和规律性,表现为潮汐周期和潮汐差的变化。
以上是关于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深入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之地球运动新人教版课件
地球公转引起四季交替和不同地 区的温度差异,影响气候、植被 和农作物种植等地理现象。
地球公转导致天文现象,如春分、 秋分、夏至和冬至等时间点。
地轴倾角和地球季节变化
1
地球季节变化的原因和特征
2
地球季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是由地球公转和地轴倾角
共同作用引起的,使得不同季节的温度、
日照时长和植被生长等发生变化。
3
地轴倾角的概念和特征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之地球 运动新人教版课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件将从地球自转、地球 公转、地轴倾角和地球季节变化、时与经度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征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沿着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使得地球的各地表面在不同时间上经历白天和 黑夜交替。
地球自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时区的划分和计算方法
时区的划分参考经线和协调世界时,计算时差可以使用经度和时间转换公式。
经度的概念和特征
经度是指地理上度量地球表面东西方向上位置的角度,通过经线来表示,范围为0°~180°。
总结
回顾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影响地理现象和天文现象。
运用地球运动的知识研究地理问题
地球自转引起地球表面的日照变化,从而形成地理现象,如昼夜变化、大气环流和风向等。
地球自转引起的天文现象
地球自转导致天文现象,如星空的移动、日出日落和恒星轨迹的变化。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的概念和特征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沿椭圆轨道绕 太阳运动的现象,完成一周年约 为365.25天。
地球公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地球公转引起的天文现象
地轴倾角是指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轨 道平面的倾斜角度,约为23.5°,导致地 球季节变化。
地理地球运动知识
地理地球运动知识首先,地球的自转运动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的旋转运动。
地球的自转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自转周期为约24小时。
这个自转运动决定了我们所经历的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因此在地球表面上看,太阳似乎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但实际上是地球自转导致了这种错觉。
地球自转还造成了赤道地区的地球表面明显膨胀,并在地球的两极形成了压缩。
其次,地球的公转运动是指地球绕太阳轨道运行的运动。
地球绕太阳以顺时针方向运行,周期为一年。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在一年之中有所不同,导致了地球不同的季节。
地球公转的轨道呈椭圆形状,因此在一年中有时候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近,有时候较远。
这个现象被称为近日点和远日点。
除了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还有倾斜自转的特点。
地球自转轴与公转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倾角,现在大约为23.5度。
这个倾角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因为地球轴向太阳的倾斜角度的不同,导致了不同地区的阳光照射强度和时间长度不同,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等不同季节。
地球的运动对于地理、气候和生物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地球自转使得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季节有所差异,地球公转则导致了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温度分布不均匀。
这些运动作用下,地球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态景观,造就了各种不同的气候带和生物群落。
总的来说,了解地球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生存环境。
地球运动的规律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奥秘,还可以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重要的参考。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地球运动,加深对其规律的认识,以便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
专题四 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高考从不回避的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知识既是地理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高考中的采分点, 也是学生的失分点。 重点:地球运动决定了地球上各自然要素的分布或运动特点,同时也间 接地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因此,本部分内容是研究人地关 系的基点,也是以下各章节复习的基础。 难点:由于地球运动是三维立体空间随时间变化的四维运动,学生要依 靠想象来理解、感悟和学习,这就对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有很高 的要求。 考点:在近几年高考文综地理试卷中,地球运动这一知识点,从未被忘 记过,每年都有8—16分,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和时间计算, 这也是高考不回避主干知识和突出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 因此,建立空间概念,借助日常生活经验正确理解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 理意义,是高三地理复习的关键。
理清知识点,建立空间概念,将解题关键知识灵活运用,找
典型试题分类研习,从中归纳出解题的方法和窍门。
命题趋势
本专题是近几年考试的重点,在各类试卷中的 再现率为了100%,本专题内容越来越突出对能 力,尤其是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主要包括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地方 时、区时、日界线等问题。作为地球运动的结果,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 和生活,因而成为这几年高考的重点,主要考查 空间思维能力和知识面应用能力。
4.就南北方向而言,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角相 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就东西方向而言,如果太阳 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 少度,如果太阳直射其他纬线,此纬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 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5.由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 因此昼半球上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纬度跨度也是 180°. 6.在判读时要注意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的区别,地方 时,北京时间和世界时的区别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运动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运动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运动特点
1、地球的运动特点
2、地球自转方向
3、黄赤交角及地球公转
黄赤交角(β):地球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23.5°。
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1)晨昏线: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2)判别晨线和昏线
晨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进入昼的界线。
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进入夜的界线。
(3)晨昏线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并且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晨昏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角为0°。
专题四 地球的运动及圈层结构 基础知识点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4)——日期变换
高中地理知识点详解(自然地理)《地球的运动及圈层结构》基础知识点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4)—日期变换1.国际日界线: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明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经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国际日界线”。
国际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它与180°经线并不完全重合。
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2.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点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过0点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点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3.计算原则:这两条日界线,把地球上所有的区域划分在两个不同日期内,沿着自转方向,过0点经线日期加一天,过180°日期减一天。
当两条日界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日期。
沿自转方向:新一天——0时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旧一天——180°经线向东至0时经线。
4.两条日界线的判定方法a.180°经线的判定:根据经度(东经度自西向东由小到大,西经度自西向东由大到小)或者经线两侧的日期(180°经线东侧日期晚一天,西侧日期早一天)进行判断。
b.地方时为0点(或24点)的经线的确定:夜半球中央经线就是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昼半球中间的经线是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与此经线相对的那一条经线就是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根据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分别为6点和18点判断。
5.两种日界线的特性180°经线0点(24点)经线相同点都是地球上两个不同日期的分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是地球上日期更替的开始不同点人为日界线自然日界线固定不变不固定,可以是地球上任何一条经线时刻不固定,从0点到24点时刻固定,为0点东侧日期晚一天,西侧日期早一天东侧日期早一天,西侧日期晚一天【拓展1】根据各图中的信息回答对应的问题。
(1)180°经线此时的时间为______(2)0:00经线此时对应的经度为_____(3)新一天共跨____个时区(4)旧一天共跨____个时区(5)新一天占全球的____、旧一天占全球的_____、新旧日期比为______ (6)此时12点对应的经度为_____(7)180°的时间与新一天占全球的比例有何关系?【答案】6 90°E 6 18 四分之一四分之三 1:3 90°W 6/24(1)180°经线此时的时间为______(2)0:00经线此时对应的经度为_____(3)新一天共跨____个时区(4)旧一天共跨____个时区(5)新一天占全球的____、旧一天占全球的_____、新旧日期比为______ (6)此时12点对应的经度为_____(7)180°的时间与新一天占全球的比例有何关系?【答案】12 0° 12 12 二分之一二分之三 1:1 180 12/24(1)180°经线此时的时间为______(2)0:00经线此时对应的经度为_____(3)新一天共跨____个时区(4)旧一天共跨____个时区(5)新一天占全球的____、旧一天占全球的_____、新旧日期比为______ (6)此时12点对应的经度为_____(7)180°的时间与新一天占全球的比例有何关系【答案】18 90°W 18 6 四分之三四分之一 3:1 90°W 18/24(1)180°经线此时的时间为______(2)0:00经线此时对应的经度为_____(3)新一天共跨____个时区(4)旧一天共跨____个时区(5)新一天占全球的____、旧一天占全球的_____、新旧日期比为______ (6)此时12点对应的经度为_____(7)180°的时间与新一天占全球的比例有何关系【答案】0 180° 24 0 1 无同一天 0° 24/24【拓展结论】①当0时经线在东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少一半,前(旧)一日占大一半。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沿着自身的轴线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转轴:地球的自转轴是地球通过北极和南极的一条假想直线,又被称为地轴。
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
2.自转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3小时56分4秒。
3.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速度不是均匀的,随着纬度的增加,自转速度逐渐减小,赤道地区的自转速度大约为1670公里/小时。
4.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也是引起地球上各种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称之为椭圆轨道。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公里。
2.公转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一年有365天5小时48分46秒。
4.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是引起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地球轨道的椭圆性质和自转轴的倾斜,使得地球不同位置的太阳辐射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季节的交替变化。
2.章动:地球的自转轴会不断变动,这种变动称为章动。
由于章动的存在,太阳和其他星体在地球上的视运动产生了复杂的变化。
3.地球的偏心率:地球的公转轨道并非完全的椭圆,而是稍微扁平的椭圆。
这个扁平度称为地球的偏心率,偏心率的大小影响着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影响着季节的强度。
4.地球的前进运动:地球在太阳系中不断向前移动,这是地球的前进运动。
地球的前进运动还会受到其他行星和恒星的引力影响。
6.地球的自荷平衡运动和地壳运动:地球的自荷平衡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物质重新分布所产生的。
地壳运动则是指地球地壳产生的各种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总结起来,地球的运动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包括自转、公转、岁差运动、地球的前进运动、地球的旋进运动等。
这些运动不仅影响着地球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也为人类提供了时间的度量和导航的基础。
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地球是我们所处的家园,它在宇宙中以多种方式运动。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包括自转、公转、倾斜和季节变化等。
一、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它的特点是始终保持自身轴线方向不变,完成一次自转需要大约24小时,因此我们才能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的现象。
自转带来了地球的日夜交替,同时也影响了地球表面的气候、风向等现象。
二、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绕着太阳形成一个椭圆轨道,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
公转使得地球在不同的时间离太阳的距离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季节和气候。
地球公转的轨道律速度在近日位置较快,远日位置较慢。
三、倾斜地球的轴线与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倾斜角。
地球的倾斜角约为23.5度,并且始终保持不变。
地球倾斜是造成四季交替的重要原因。
当地球公转到某一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也随之改变,从而影响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季节变化。
四、季节变化地球季节变化是由自转、公转和倾斜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地球某一半向太阳靠近时,该半球会接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温度相对较高,进入夏季;而另一半地球离太阳较远,接受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少,温度较低,进入冬季。
随着地球公转的进行,太阳直射点位置逐渐向两极移动,从而形成了春季和秋季。
季节变化对农业、气候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结语地球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自转、公转、倾斜和季节变化等。
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
深入了解地球的运动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规律,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
通过学习地球的运动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这就是关于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的内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大题及知识点
高考地理大题及知识点1.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理是研究地球的空间分布和地球与人类活动的科学,下面将介绍高考地理大题及知识点。
2. 自然地理2.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但在极地略扁,在赤道略胀大。
2.2.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自转使得地球出现昼夜变化,公转使得地球季节更替。
2.3. 地球的分布:地球的表面被海洋和陆地分为两个部分,在陆地上,山、河、湖等地理要素构成了地表形态。
2.4.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应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
3. 人文地理3.1. 人口与城市:人口的分布和迁移、城市化进程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3.2. 农业与农村:农业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基础,农村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地方。
3.3. 工业与城市:工业是现代社会的支柱,城市是工业发展和人口聚集的中心。
3.4. 交通与通信: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与发展。
4. 经济地理4.1. 区域发展:各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特色和政策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区域发展的差异。
4.2. 产业结构: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因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4.3. 城市发展模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模式存在差异,如中心城市模式和辐射带动模式。
5. 地理科学的方法论5.1. 地图:地图是地理研究中常用的工具,了解地图的读法和制图要素对理解地理概念和现象至关重要。
5.2. 野外实地考察:野外实地考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
5.3. 数据分析:地理科学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以便得出科学结论。
总结:地理学科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了地球的自然与人文现象,通过深入了解地理大题及相关知识点,能更好地了解地球和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对提升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易考知识点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
高中地理易考知识点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高中地理易考知识点: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是高中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地球有三种基本运动,包括自转、公转和倾斜。
这些运动不仅影响到地球的季节变化,也对我们生活中的时间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一、自转运动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从西向东旋转。
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这一运动导致了地球的昼夜交替。
当地球某一地区暴露在太阳光下时,这个地区就会经历白天;而当这个地区背离太阳光时,就会进入黑夜。
自转运动还导致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时区。
因为地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的时间差大致为1小时。
在相邻的时区间旅行时需要调整时间。
二、公转运动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
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4天,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一年。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形状,因此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这也是导致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球公转的轨道上划分了四个时期,包括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
春分时,地球上的昼夜时间相等;夏至时,北半球的白天最长,南半球的黑夜最短;秋分时,昼夜时间再度相等;冬至时,北半球的黑夜最长,南半球的白天最短。
这些时期的变化导致了地球上季节的变化。
三、倾斜运动地球的轴线与公转平面之间存在一个倾斜角度,约为23.5度,这一现象被称为地球的倾斜。
地球的倾斜运动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引起季节的变化。
地球倾斜的结果是四个不同的季节,包括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例如,在北半球夏季时,北半球靠近太阳的一侧接受到更多的日照,导致气温升高,天气变暖。
而南半球则正好相反,正值冬季。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产生深远影响。
人们可以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来选择适宜的活动,如旅游、户外运动和农作物的种植。
另外,季节变化还会影响气候变化,如降雨量和温度的变化,这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公转和倾斜,这些运动导致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2024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夯实基础复习——地球的运动
2024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夯实基础复习——地球的运动·学生版一.选择题(共13小题)1.(2023秋•顺义区校级月考)如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为北京时间),读图,最可能在钓鱼岛见到日出的是()A.①B.②C.③D.④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
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如图表示“地球公转运动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读图回答5~7题。
2.“九尽桃花开”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A.甲乙之间B.乙丙之间C.丙丁之间D.丁甲之间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
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如图表示“地球公转运动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
读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当地球公转到丁位置时,()A.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B.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C.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D.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
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如图表示“地球公转运动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读图回答5~7题。
4.“数九”期间,我国北方()A.昼短夜长,且昼长变长B.昼短夜长,且昼长变短C.昼长夜短,且昼长变长D.昼长夜短,且昼长变短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正在研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绘制了一副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示意图,正常情况下,地球公转到①时,23°26'N正午立杆无影,到③时,23°26'S正午立杆无影,虚线为回归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①④所对应的节气分别是()A.春分、寒露B.夏至、春分C.秋分、冬至D.冬至、立夏6.当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它刚好位于公转轨道上的()A.①附近B.②附近C.③附近D.④附近7.(2023秋•北辰区校级月考)地转偏向力只在物体相对于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它只能改变水平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速率,如图表示四条不同的河流。
高考卷(地球的运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 自西向东B. 自东向西C. 自南向北D. 自北向南2. 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是()A. 24小时B. 365天C. 12个月D. 29.5天3.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昼夜交替B. 四季更替C. 潮汐D. 地球磁场4.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昼夜交替B. 四季更替C. 潮汐D. 地球磁场5. 地球赤道周长大约是()A. 40000公里B. 20000公里C. 10000公里D. 5000公里6. 地球自转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 赤道B. 南极C. 北极D. 本初子午线7. 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A. 圆形B. 椭圆形C. 抛物线D. 双曲线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8. 地球自转速度恒定不变。
()9. 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最快。
()10. 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垂直。
()11.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温差变化。
()12. 地球公转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分布均匀。
()13. 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影响气候分布。
()14. 地球公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地球形状变为扁球形。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5. 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约为______度。
16.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______小时。
17. 地球公转轨道的近日点距离太阳约为______百万公里。
18. 地球公转轨道的远日点距离太阳约为______百万公里。
19. 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约为______米/秒。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20.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五、综合题(1和2两题7分,3和4两题8分,共30分)21. 分析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7分)22. 描述地球公转轨道形状对地球季节变化的贡献。
(7分)23. 论述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下的地理现象。
(8分)24. 探讨地球自转轴倾斜对地球气候带形成的影响。
高考地理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运动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自西向东每天绕着地轴匀速旋转一圈的运动。
这一运动使得地球的东半球相对于太阳来说是处于白昼,而西半球则是黑夜。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每小时约1670公里,这对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经济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人们在设计日程安排时需要考虑地球自转所带来的时间差,同时航空、轨道运输等都要让航线和路线与地球自转保持一致。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着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旋转,这个轨道被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422日,即一年。
地球在不同季节的公转轨道上,离太阳的距离也会有所改变,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四季变化的原因之一。
地球公转的偏心率决定了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在一年中的变化。
三、地球的倾斜地球轴与太阳垂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地轴倾角。
地轴倾角是地球自转和公转所引起的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地球某个半球倾斜向太阳时,该半球所处的季节为夏季,而远离太阳的半球则是冬季。
由于地轴倾角的存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这也是为什么澳大利亚在12月迎来夏天而北半球却是冬天的原因。
四、地球的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指地球地壳在地球内部力学作用下的变动。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
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隆起、下陷和平稳等现象。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突发现象,通常由地壳内部的应力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引起。
五、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地球的地壳由若干个移动的板块组成。
这些板块相对运动并相互作用,导致地壳上的山脉、地震和火山活动等现象。
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球地壳变动的原因和机制,对地质学、地震学和火山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六、地震和火山地震是由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晃动的现象。
地震通常由构造运动中的断层滑动、火山活动或者岩石变形引起。
地震的地震波能够传递能量,造成地表的振动和破坏。
地震活动通常具有突发性和周期性,不仅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还有助于地球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地球的运动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特点2.近日点和远日点地球公转的轨迹叫作公转轨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每年的1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每年的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1)远日点日地距离:1.521亿km;角速度:57'/d;线速度:29.3km/s(2)近日点:日地距离:1.471亿km;角速度:61'/d;线速度:30.3km/s1.黄赤交角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
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作黄赤交角。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同,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
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到达北纬23°26′,最南到达南纬23°26′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北纬23°26′称为北回归线,南纬23°26′为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就是一个回归年。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一、昼夜交替和时差1.昼夜交替及其意义(1)昼半球和夜半球: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昼,称为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称为夜半球。
如下图所示。
(2)意义: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
这样的周期长短适宜,使得地面白昼不会过于炎热,黑夜不会过于寒冷,有利于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昼夜交替影响人类的作息,因此,自古以来太阳日就被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3.时差(1)地方时①定义: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地球的运动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地球的运动一.选择题(共19小题)1.某同学于9月20日晚9点观测到织女星正好位于上中天,如果第二天(9月21日)想观测到织女星再次位于上中天时,应该在何时观测()A.21点整B.21点8分C.20点56分D.20点52分2.下表为珲春1月和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均值,珲春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约()气象台名经度纬度1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珲春130.35°E42.86°N约14时00分约14时40分A.1小时40分钟B.2小时00分钟C.2小时40分钟D.3小时20分钟3.下列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A.元旦B.建军节C.国庆节D.教师节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7小时后途经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4﹣4题。
4.结合图文信息判断,与该客机飞行过程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客机的飞行路线比H路线长B.客机航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同C.飞经a点时,乘客能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D.飞经a点时,客机受到向北的地转偏向力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途经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回答下面5﹣5题。
5.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A.B.C.D.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7小时后途经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专题四 地球的运动及圈层结构 基础知识点1—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
高中地理知识点详解(自然地理)《地球的运动及圈层结构》基础知识点1 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1.自转方向(1)方向侧视图——自西向东俯视图——南半球顺时针、北半球逆时针(2)判读方法①东径增大的方向或西经减小的方向为地球的自转方向。
②北极俯视图中逆时针方向、南极俯视图中顺时针转动方向为地球的自转方向。
③晨线经12点经线至昏线、昏线经0点经线至晨线为地球的自转方向。
④地方时增大的方向为地球的自转方向。
⑤过0点经线日期增大的方向、过180°经线日期减小的方向为地球的自转方向。
2.自转周期(1)规律周期恒星日太阳日概念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或者说是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当地子午线的时间间隔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或者说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当地子午线的时间间隔参照物遥远的某颗恒星太阳自转角度360°360°59′时间23小时56分4秒24小时意义自转的真正周期(自转360°所需要的时间);多用于科研昼夜更替的周期,太阳高度日变化周期;用于生产和生活差异原因恒星距离地球非常遥远,两者的位置可以看作是固定不变的,故地球在一个恒星日里自转360°;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太阳公转,两者的相对位置有明显变化,故地球在一个太阳日里自转360°59′(2)变式①如果地球只自转而不公转,则恒星日与太阳日等长。
或者说,恒星日与太阳日不等长是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围绕太阳公转。
②如果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一致,即两种运动方向都是向东或者向西,则恒星日短于太阳日。
③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不一致,即两种运动方向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则恒星日长于太阳日。
【技巧】图示法理解恒星日和太阳日(延伸)多种假设情况下的恒星日与太阳日比较A.假定地球只自转而不公转,即地球只是在原地自转,则恒星日与太阳日等长。
如图一所示:图一地球原地自转图中,太阳与某一恒星同时在地球表面M点上中天。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地球的运动是高一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我们对地球本身的认识,还直接影响到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理解。
本文将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大基本运动入手,详细解析相关的知识点。
首先,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地轴进行的旋转。
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也是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原因。
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自转不仅造成了昼夜更替,还导致了地球上不同地区之间的时间差异。
例如,当北京时间为正午时,纽约则处于深夜。
此外,地球自转还会产生地转偏向力,这种力使得地球上的风和水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接着,我们来看地球的公转。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进行公转。
公转的轨道是一个略微椭圆形的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的速度并不是恒定的,它在靠近太阳的近日点时速度较快,而在远离太阳的远日点时速度较慢。
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为365.25天,即一年。
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在北半球,当地球公转到太阳直射南半球的位置时,北半球就会经历冬季,而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则为夏季。
同样,昼夜长短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夏季昼长夜短,冬季则相反。
除了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倾角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地球的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约23.5度的倾斜角,这个倾斜角是造成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如果没有这个倾斜角,太阳光将会全年均匀地照射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地球上的气候将会是全年如春,没有四季之分。
地球的运动还会引发一些特殊现象。
例如,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使得太阳光线正好与地球的赤道平面重合时,就会发生春分或秋分,全球大部分地区昼夜几乎等长。
而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附近时,全球昼夜长度差异最小,这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
了解地球的运动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现象和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例如,地球的运动解释了为什么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类型各异,为什么同一地区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会有显著差异。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的运动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的运动2021年高考天文温习: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外表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响、无风,(3)月球外表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缘由: 动摇的光照条件、平安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剧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下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动力。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仰望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仰望呈顺时针方向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中央时③水准运植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昼过渡为晨线,白昼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14、时区=经度/15(假定不整除,那么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规范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联系: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限(180)为地球上的明天,往西至日界限为昨天。
高中地理课件-4.地理专题-地球运动
10、确定方向及判读太阳视运动
总
结
①根据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确定南北极、 南北 回归线、南北极圈。 ②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晨线、昏线。
③根据晨昏线和昼、夜半球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地理坐标)。
④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极昼、极夜范围确定相应日期。
A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6.若对“卧佛含丹”现象进行现场直播,则直播时间与下列哪幅图所示情况大体相符:
B
A
B
C
D
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二、光照图判读的基本内容 1、判断南北极或南北半球 2、判断晨昏线 3、判断日期和节气 4、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5、判断极昼极夜的范围 6、判断某地地方时 7、判断某地日出、日落时间和昼夜长短
冬至
夏至
春分、秋分
23026ˊN
夏至日
00
23026ˊS 冬至日
春分日
秋分日 次年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纬度差(同减异加)
H = 90°-|X1+X2|
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 直射点的纬度
当地纬度的纬度
16.下图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题。
该地可能是( D )
A. 刚果盆地 B. 撒哈拉沙漠南缘 C. 巴西高原 D. 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⑤根据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 时,或昏线与赤道的交 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推知其它任何一条经线的地方时。
⑥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经线的交点,确定各地的日出日落时刻。
南半球刚好出现极昼地区,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某年3月9日,在挪威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 中国大学生北极科考团迎来极夜后首次日出。图K5A-3为科考团拍 摄的日出照片。据此完成12-13题。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指导:地球运动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指导:地球运动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指导:地球运动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现象的学问。
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推荐了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指导,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判断昼夜长短
1.计算昼夜长短必须具备的知识:
①熟悉、经纬线的基本性质。
在同一纬线上,各地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在同一条经线上,各地的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即经度每隔l°,地方时相差4分钟。
②能正确识别晨线和昏线。
晨昏线由晨线和昏线两部分组成,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称为昏线;相反,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称为晨线。
位于晨线上的点正值日出,位于昏线上的点正值日落。
③理解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点直射哪一半球,该半球的昼就均长于夜,并且昼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增,另一半球则昼均短于夜,昼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④牢记几种特殊情况。
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极圈内极昼期昼长为24小时,极夜期夜长为24小时。
2.计算昼夜长短的方法、技巧是:
①利用相邻两条经线间的经度差计算。
在光照图上,一般只均匀地给出几条经线,用360°除以图中经线间隔数,即可得到相邻两条经线间的经度差;再根据昼弧所跨越的经线间
期到新的日期的线为该图24点经线,另一条为180°。
因此首先确定0:00经线及1800经线非常重要。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指导,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地球的运动考点一光照图的判读典例体验[例1] (2011·赤峰市四校统考)如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某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该日两点的经度差为90°,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
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后,若M点位置向东接近O点,则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B.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C.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D.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2)下列选项中与O点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值最接近的是( )A.23°B.43° C.47°D.57°[解析] 利用晨昏线的位置关系是解题关键。
第(1)题,M、N分别是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两点的经度差为90°,则图中MN之间为昼弧,且昼弧短于夜弧,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M点位置向东接近O点,则表明该地白昼渐短,太阳直射点正向南移动。
第(2)题,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说明该地有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情况,该地的最低纬度是66°34′N,当夏至日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即46°52′,和C项最接近。
[答案] (1)D (2)C易错分析空间想象和空间转换能力不够、缺乏空间意识是解答本题出现困难的原因,如果能将本题抽象的图示转化为常见的侧视图或俯视图,则问题迎刃而解。
知识必备1.晨昏线的判读(1)根据晨昏线确定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另外,经过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的经线,位于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位于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
(2)根据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确定日期。
过极点,且平分极圈:3月21日或9月23日。
相切:北极圈内为极昼时为6月22日,北极圈内为极夜时为12月22日;南极圈内正好相反。
(3)根据晨昏线判断昼夜长短。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为昼弧,位于夜半球的为夜弧。
除春、秋分日和赤道上之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均不等长。
求某地的昼(夜)长,可由该地所在纬线圈上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4)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相交关系判断日出、日落时间。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此时为春、秋分日,全球各地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晨昏线与经线斜交:日出时间=12时-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5)根据晨昏线确定太阳直射点。
在侧视图上的昼半球,过赤道与晨昏线的交点作一条垂直于晨昏线的入射线,此线与球面边线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
直射经线经度=赤道与晨线交点的经度+90°=赤道与昏线交点的经度-90°。
2.光照图的判读正确区分光照图和日期分布图,两者有时形式相似。
在光照图上一般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昼,两者之间的界线是晨昏线。
判断方法是“走向光明的为晨线,走向黑暗的为昏线”。
在日期分布图上一般用阴影和非阴影部分表示两个相邻的不同日期,其界线一条为零时经线,一条为180°经线。
判断方法是“东早西晚为0,西早东晚180 °。
考点二 地球公转形成的两大规律典例体验[例2] (2012·长春模拟)下图为不同纬度,一年中昼长变化曲线图。
a 、b 、c 为三个不同纬度上所作出的曲线,A 、B 、C 、D 为不同的日期,读图,判断(1)~(2)题。
(1)在c 纬度附近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 .一年中四季分明B .终年多雨C .经常可以看到极光D .夜空中难以用北极星确定方位(2)在b 纬度附近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 .一年中有一天的极昼现象B .在C 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C .四季如春D .一年中有半年左右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上[解析] 理解全球各地昼长分布和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
第(1)题,c 点的昼长全年均为12小时,该地位于赤道上,终年高温多雨。
第(2)题,b 纬度各地在B 时昼长为0,出现极夜现象,在D 时有极昼现象;b 纬度应为极圈,不会四季如春;只有一天极昼、极夜现象,不会出现有半年左右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上。
因此B 、C 、D 三项错误。
[答案] (1)B (2)A易错分析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昼长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是解题失误的主要原因。
知识必备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极圈内有极昼;另一半球相反。
(2)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规律:某半球受太阳直射时昼长夜短,直射该半球回归线时该半球昼达最长,夜最短,且该半球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另一半球相反。
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在二分日时,全球昼夜平分。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其规律表现可用图示归纳如下:(2)季节变化规律: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极大值,整个南半球达极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极大值,整个北半球达极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除赤道)地区:一年有两次极大值,一次极小值;赤道上一年有两次极大值和两次极小值。
(3)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判读: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离太阳直射点纬距越小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小;另一方面离太阳直射点的经距(或时差)越小的地区,太阳高度越大,反之,太阳高度就越小。
考点三地球运动意义中的计算问题典例体验[例3] 图中的外圆圈表示30°纬线圈,O处为海洋,∠AOD=75°,读图,回答(1)~(2)题。
(1)若劣弧AD表示夜弧,则该日D点的日落时刻(当地地方时)是 ( )A.21时30分B.20时30分C.19时00分 D.18时30分(2)若劣弧AD表示2007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2007年2月28日,则北京时间为 ( ) A.2月28日13时 B.2月29日13时C.3月1日1时D.2月28日1点[解析] 由题干可知O点为北极点(北极点处为海洋,南极点处为陆地),外圆圈为30°N 纬线。
第(1)题,AD表示夜弧,∠AOD=75°,根据夜弧与夜长的相互关系,计算出该纬度的夜长为5小时,进而根据日落时间=24-夜长/2,该纬度日落时刻为21时30分。
第(2)题,劣弧AD表示2007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2007年2月28日,经线OA的西侧比东侧早一天,应为180°经线;经线OD为105°E,地方时为0时,进而计算出120°E为1时,120°E应在劣弧AD之间,因此北京时间为3月1日1时。
[答案] (1)A (2)C易错分析根据夜弧和夜长的相互关系正确判断180°经线和0时经线是解题关键,而且这两个关键点最容易失误。
知识必备1.有关行程时间的计算若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甲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乙地,求飞机降落时乙地的时间。
2.日期范围的计算比较在判断日期时,一般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再根据太阳直射或其他时间信息,找出零时经线的位置;由零时经线向东至日界线的范围为新的一天,由零时经线向西至日界线的范围为旧的一天;根据各占经度范围进行计算和比较。
3.昼夜长短的计算(1)根据昼弧和夜弧计算:某地的昼长=该地所在纬线昼弧跨度/15°某地的夜长=该地所在纬线夜弧跨度/15°(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某地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日落时间-12)×2=(12-日出时间)×2=24-夜长某地夜长=(24-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2=24-昼长(3)根据同半球同纬度关系计算:同半球同纬度即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昼夜长短及其变化相同。
(4)根据异半球同纬度关系计算:南北半球上纬度数相同的两点,昼夜状况正好相反即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夜长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变式计算(1)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公式:H=90°-X(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X为两者相减,不在同一半球X为两者相加)。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式应用:①正午太阳高度公式中有三个变量,可以利用任意两个求第三个。
②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垂直物体的正午影长的公式:影长=物体长度×cotH(H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③楼房间距L与采光问题:L=楼高×cotH(H为当地全年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④热水器与地面的倾角:倾角=90°-正午太阳高度。
5.太阳直射点坐标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坐标计算分经度和纬度:(1)经度的计算: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
①根据图示,直接读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或者与夜半球中央经线相对的经线;②根据所给时间信息,计算出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的度数。
(2)纬度的计算:①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刚好发生极昼的纬度互余,可根据刚好发生极昼的纬度计算;②直射点纬度等于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度数;③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变式计算;④特殊日期: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春秋分日时直射在赤道上。
6.子夜太阳高度计算子夜太阳高度=当地纬度+直射纬度-90°,(就是当地纬度与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的差值)。
[考题分析]本专题的内容是高考出现频率最高的部分之一,几乎每年每张试卷中都有体现。
该部分围绕核心考点,如光照图、晨昏线、时间计算等,变式较多,特别是读图的抽象性加重,但难度有所降低,如2011年浙江卷第9~10题,就是一般光照图的抽象和变式,解读时要还原完整的光照图。
在2012年备考中,要抓住核心要点,理解规律特别是学会利用一般图示表达规律。
研究往年试题,掌握光照图的判断方法。
考题感悟1.(2011·浙江高考)下图中,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1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2上两点Q1、Q2分别位于经线L1的东西两侧。
完成(1)~(2)题。
(1)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则 ( )A. Q1、Q2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B.M、Q1之间连线与地轴相交C.M、Q1、Q2三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D.Q1、Q2两点的直立物日影分别朝西、朝东(2)若两个不同日期的晨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与L1的地方时差不等,则Q1、Q2 ( )A.可能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 B.可能都位于东半球C.不可能在同一时区 D.不可能出现在1至6月间[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中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
[名师精析] 本题主要考查晨昏线图的判读以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意在考查学生从材料及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