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及其对策探析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出现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 缺乏监护人:由于父母在城市务工,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监护人的关爱和照顾,易受到诸如同伴压力、网络游戏等不良影响,从而导致犯罪行为。
2. 交往环境不良:农村留守儿童往往与亲友关系疏远,社交网络较差,易受到坏人的诱导和引诱,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
3. 教育缺失: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不足,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较低,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容易产生犯罪行为。
4.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这些心理问题也更易坠入犯罪的泥潭。
1. 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照顾,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综合性的关爱服务,包括心理辅导、学习辅导、生活照料等,同步建立监护人制度。
2. 加强家庭教育: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并改善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家庭的和谐发展。
3. 提供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降低其犯罪的可能性。
4. 增加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让他们了解和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确保自身的安全。
5. 建立法律援助体系: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法律援助,保障其合法权益,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法律问题,有效减少其涉及犯罪的可能性。
6. 建立社会联动机制:加强政府、学校、社会团体等多方面的合作,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共同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共同打造一个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
三、结语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防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政府、家长、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通过建立完善的关爱机制、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加强家庭教育、增加安全防范意识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问题的发生,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外流加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为了谋生到城市打工而将儿女留在农村由亲戚、祖父母、邻居照顾的一类特殊群体。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监督,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进而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存在和原因1. 父母长期外出,缺乏家庭关爱和监督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缺乏父母的监督和教育。
这种长期缺乏家庭关爱的环境容易使得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从而可能导致对法律道德的无知与违法犯罪行为。
2. 缺乏正规教育和文化熏陶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或家庭环境贫困,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这样的缺陷很容易让留守儿童产生偏差的行为观念,走上犯罪的道路。
3. 受到不良环境影响留守儿童在乡村生活中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像是缺乏娱乐活动和社会交往,这些都容易使得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从而可能产生犯罪行为。
1. 完善政策法规,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权益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法规,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和管理,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基本的教育、医疗等权益。
2. 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教育力度政府及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在经济上对他们的生活进行帮助,同时在心理和心灵的关爱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3. 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活动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活动,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减少留守儿童产生犯罪行为的可能。
4. 增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教育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加强对他们的法律教育,让他们了解法律的约束和保护,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有效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留守儿童问题也日益突出。
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务工,长期在家独自生活,缺乏家庭关爱和监护,容易陷入不良社会环境,甚至出现犯罪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表现1. 肇事肇祸。
由于长期缺乏监护和教育,留守儿童缺乏遵守道德和规则的意识,容易在社会交往中发生冲突和矛盾,甚至卷入违法犯罪活动。
2. 迷恋网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留守儿童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短视频,容易受到网络暴力和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攻击性、侵犯性行为。
3. 早恋堕胎。
长期独自生活的留守儿童缺乏正确的性教育和情感支持,容易陷入早恋,甚至导致未成年怀孕和堕胎事件。
4. 受骗上当。
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辨识能力的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传销组织和网络诈骗的侵害,轻则财产损失,重则受到身体伤害。
1. 家庭缺席。
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甚至丧失家庭安全感。
2. 教育资源匮乏。
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留守儿童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3. 社会封闭性。
部分农村地区社会交往相对封闭,留守儿童缺乏正常社交和沟通,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心理压力大。
留守儿童长期独自生活,缺乏家庭支持和情感交流,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
1. 加强家庭教育。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关爱和扶持力度,帮助父母提高育儿水平,减少家庭矛盾,构建和谐家庭环境。
2. 完善教育体系。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师资配备和教育设施建设,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压力应对能力。
4. 增加社会关爱。
社会应提高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支持力度,通过志愿者、公益组织等形式,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生活扶持等服务。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农村留守儿童犯罪是指那些在农村地区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被迫独自生活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犯罪现象。
这种现象在当代中国农村地区十分普遍,给留守儿童本身、家庭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多隐患与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进行浅析。
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对于其犯罪倾向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通常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关爱,导致孩子们处于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中。
他们容易被负面的社会影响所引导,很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念。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留守儿童可能经常面临生活上的困难与挑战,缺少家人的支持与帮助,容易产生一种叛逆心理,从而采取不良行为来寻求关注与满足自身需求。
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的缺失也是导致其犯罪现象的原因之一。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通常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环境与培养。
他们的学习成绩经常较为落后,对未来的发展缺乏实际的规划与目标。
缺乏教育的留守儿童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容易陷入误入歧途的境地。
社会环境对留守儿童犯罪现象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随着农村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异,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问题在农村地区日益凸显。
留守儿童一方面面临的是家庭的物质困境,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来自社会的差距与歧视,这些因素都增加了留守儿童选择犯罪的可能性。
如果社会环境没有提供足够的机会和支持去改变留守儿童的命运,他们很容易选择走上犯罪的道路。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现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解决。
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农村儿童的教育水平,通过增加农村学校的数量和质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
社会应加大对家庭的关注与支持力度,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也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予以保护,加强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现象是农村地区特有的社会问题。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1. 引言1.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留在农村老家由其他家庭成员照看的儿童。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日益凸显。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超过6000万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些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育资源不足、情感缺失、心理问题等。
农村留守儿童通常由老人或其他家庭成员照看,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指导,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监督和教育,容易走上不良的道路,甚至沦为犯罪分子。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亟待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为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建立起关爱留守儿童的机制,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1.2 犯罪问题的严重性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照料,易受外界不良影响,形成一种心理孤独感和依赖感。
这种心理上的空虚和无助感,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逆反心理,进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由于缺乏家庭监护和教育,留守儿童对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认同度较低,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产生违法行为。
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严重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对个体发展的负面影响,犯罪行为不仅影响自身健康成长,更容易对周围社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留守儿童犯罪问题还将给社会治安带来一定的威胁,一旦这部分人群形成了规模化的犯罪群体,将给社会稳定带来较大挑战。
加强对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关注和防治措施的实施至关重要。
2. 正文2.1 犯罪问题的原因分析家庭因素是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根源之一。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容易产生行为问题和犯罪倾向。
心理问题也是导致留守儿童犯罪的重要原因。
长期的孤独和无人照料容易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上的困扰,导致其产生逃避、攻击或其他不良行为。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家庭的孩子被迫留守在家中,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
这种“留守儿童”现象引发了社会对其健康成长的关注。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数千万留守儿童,他们面临诸多困境,其中犯罪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心理压力等方面,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和现状。
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无疑是直接导致其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工作,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监督,容易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长期的孤独和无助也使他们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十分低下,缺乏关注和照顾,这也容易导致他们对社会产生恶感,产生逆反心理,乃至对同龄人、老师等形成敌对态度,极易陷入攀比、逞强、抢劫、偷盗等不良行为。
除了家庭背景,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也对他们的犯罪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质量普遍较低,教师水平和教学资源都相对不足,这使得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学习兴趣都受到极大的影响。
缺乏家庭监督,留守儿童的课外活动也受限,他们易受到网络游戏、暴力影视等不良信息的侵害。
由于社会环境和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也为其犯罪行为埋下了隐患。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心理压力也是其易犯罪的原因之一。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呵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内心充满着无尽的焦虑和恐惧,这使得他们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他们往往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这也使得他们在面对困境时往往没有正确的应对方式,容易产生极端和暴力的行为。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
家庭、学校、社会应当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尤其是家庭,应当重视对孩子的关爱和监督,尽可能减少其不良行为的发生。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及对策1. 家庭因素: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导致家庭失去监护和教育功能,父母的缺位使得孩子易感情失安,缺乏温暖和关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陷入道德观念混淆的状态。
家庭贫困和社会地位低下也是导致留守儿童犯罪的因素。
2. 教育因素: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传统价值观的引导,留守儿童容易接触到不良信息,如网游、暴力电影等,使他们的认知观念变得扭曲。
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教育水平低下,教师对学生往往缺乏关心和指导,这也导致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念变得混乱。
3. 社会因素:农村社会环境相对封闭,信息闭塞,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较为薄弱。
留守儿童在缺乏监护的情况下,容易受到不良朋友的影响,往往走向犯罪的道路。
缺乏社会保障体系,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发展机会,增加了他们犯罪的可能性。
对策:1. 家庭关怀: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力度,加强对留守儿童父母的教育培训,提高其亲子教育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监护责任。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教育辅导和生活帮扶,提供一个健康、温暖的成长环境。
2. 教育改革: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障机制,如设立农村寄宿制学校,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保障,降低留守儿童的犯罪风险。
3. 社会支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通过社工、志愿者等力量,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和帮扶。
加强对农村社会环境的治理,提高农村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减少不良信息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4. 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犯罪预防和惩治机制,加强对犯罪嫌疑人的教育改造,为他们提供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
要有效预防和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行为,需要从家庭、教育、社会、法律等多个方面入手,提供更好的关爱、教育和保障,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机会。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农村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造成了严重影响。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在农村老家由亲戚或祖父母照顾的儿童。
他们由于生活环境的单一、监护不足等原因,往往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分析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展开探讨。
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缺乏关爱和监护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缺乏足够的关爱和监护。
在没有监护人的陪伴下,留守儿童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恶作剧等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心理压力过大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往往导致他们心理上的孤独和无助感。
这种心理压力会导致留守儿童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做出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
三、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引导主要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来承担。
但是由于老年人对现代教育观念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陈旧,留守儿童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
基于以上成因,针对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措施:一、加强家庭教育政府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扶持力度,促进父母回乡创业或就近务工,减少父母长期外出的现象。
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宣传和指导,提高家长的育儿意识和教育水平,建立健全的家庭教育体系。
二、加强学校教育学校作为留守儿童的第二家庭,应该更加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培养。
学校可以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加强社会关爱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组织志愿者走进农村开展文化活动、教育辅导等工作,帮助留守儿童度过空闲时间,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
四、完善法律保护政府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保护制度,加大对性侵、虐待等侵害留守儿童权益行为的惩治力度,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人口外流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长期以来,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这些孩子由于长期独自在农村家中生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导,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为了有效防治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问题,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相关措施,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并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
一、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形成原因1. 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关爱。
长此以往,儿童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 社会关注度不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受社会关注度不足,缺乏关爱和帮扶措施,使得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甚至犯罪。
3. 社会环境恶劣: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贫困环境中,受教育条件差,文化水平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易受到不良影响,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二、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类型1. 盗窃、抢劫等财产犯罪:由于长期缺乏监督和教育,留守儿童在不良环境中容易受到诱惑,产生偷盗等违法犯罪行为。
2. 暴力行为犯罪:长期处于缺乏父母监管的环境中,留守儿童很容易产生攻击行为,甚至参与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
3. 不良行为犯罪:长期缺乏正面引导和教育,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吸烟、赌博、吸毒等不良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防治措施1. 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国家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力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包括提供心理辅导、教育资助和爱心关怀等服务。
2. 家庭教育加强: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鼓励父母回乡创业或就近务工,尽快回到家庭,亲自教育和关爱孩子。
3. 增加社会关爱力度:通过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心理辅导等活动,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爱力度,帮助他们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水平。
4.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增加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远离违法犯罪。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是指因父母在外务工而留守在农村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出现犯罪行为的问题。
这一问题在中国农村普遍存在,对农村社会秩序和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都带来了严重威胁。
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来遏制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发生。
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根源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
需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支持,提高农村父母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可以组织家庭教育培训班,向留守儿童父母传授科学育儿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是防治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重要环节。
可以设立留守儿童服务中心或者留守儿童之家,提供给留守儿童一个安全、温暖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成长中的困境,并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落实义务教育是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素质和预防犯罪的关键。
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确保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对于因务工原因导致无法完成义务教育的留守儿童,可以通过开展弥补式教育,帮助他们获得基本文化知识和技能。
要加强法律援助和社会帮扶力度,为受到犯罪侵害的留守儿童提供有效保护。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犯罪案件的快速处置机制,及时调查和制裁犯罪行为,给予受害儿童及其家庭必要的经济和心理帮助。
加强社区和学校的社会帮扶体系建设,提供更多的募捐、赞助、义务劳动等帮扶机会,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改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机会。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落实义务教育、加强法律援助和社会帮扶等措施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为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外出务工,将孩子留在家乡由老人或亲戚照顾的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监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缺乏家庭的照顾和社会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陷入犯罪的漩涡。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留守儿童犯罪现状1. 心理问题导致犯罪倾向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护,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他们容易感到孤独、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些心理问题可能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甚至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2. 社会环境问题助长犯罪行为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在相对闭塞的环境中,缺乏社会关爱和监管。
一些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留守儿童易受到外部不良信息的影响,涉足赌博、盗窃、贩毒等违法犯罪行为。
他们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缺失也助长了犯罪行为的发生。
3. 受到他人侵害导致犯罪行为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护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他人的侵害。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留守儿童的孤独和无助,进行性侵犯、拐卖等犯罪行为,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和身体受到严重伤害,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留守儿童犯罪问题解决方案1. 完善监护体系,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管政府部门应完善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辅导和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2. 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的投入,提升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水平,开展心理疏导和治疗工作,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3.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培训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预防他们陷入犯罪的泥沼。
4. 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建立留守儿童保护机制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应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共同建立留守儿童保护机制,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孩子留在农村老家由亲戚或祖父母照看,长时间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和成长的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容易感到孤独、无助,甚至导致心理、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留守儿童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不仅影响到留守儿童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现状和原因,积极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和健康成长。
【背景介绍】完。
1.2 问题意义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挑战,其背后涵盖了诸多社会问题和现象。
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独自留在农村家中,缺乏家庭监护和关爱,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犯罪行为。
问题意义在于,留守儿童犯罪不仅影响其个人发展,更会对整个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这些孩子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指导,容易陷入犯罪的泥沼,给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威胁。
理解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安宁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和方向。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留守儿童犯罪问题,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字数:256】2. 正文2.1 留守儿童犯罪现状在当今社会,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监督,往往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据统计数据显示,许多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各种不良事件,如家暴、性侵等,这些负面经历容易造成其心理问题,促使他们产生犯罪行为。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有限,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教育机会,知识水平较低,对社会规则和价值观的认知也相对薄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犯罪。
留守儿童的犯罪原因
留守儿童的犯罪原因留守儿童是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在缺少父母关爱、有效监护和教育等情况下,留守儿童犯罪和受到犯罪侵害的现象不断增多,已是亟待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
那么留守儿童的犯罪原因是什么?(一)家庭教育的缺位或失当留守家庭是一种变相的残缺家庭。
家庭作为一个初级社会群体,在培养孩子的基本社会技能、教导社会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个人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和影响功能巨大。
留守儿童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家庭青春期教育几乎成了空白,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差,特别是未成年女孩,缺乏对性知识最起码的了解和认识,往往成为性侵害犯罪的主要对象。
7月3日,有媒体报道,山东东平多名女学生称遭性侵,事发的五名女生中,晴晴2012年由外地转入斑鸠店镇中学,其父亲常年在滨州打工,另外四名女生都来自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
同时,由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亲友在照看留守儿童时往往采取宠溺、打骂等错误方式,造成留守儿童凡事以自我为最高价值取向,忽视甚至不顾他人的利益和感受,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很容易行为失控;加之年龄的限制,孩子们往往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文化、错误人生观的影响,时间一长便形成了恶习,导致违法违纪案件增多。
(二)学校教育的缺席或不足在学校教育方面,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得不到有效保障。
一是现阶段学校普遍存在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应试观念强等弊端,导致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关心不够,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二是留守儿童普遍性格比较封闭,或者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老师无法通过同家长的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和真实想法,从而使得学校常常在管教无效后,干脆放任不管,听之任之,甚至推向社会。
三是对留守儿童学生的法制教育较少,有也流于形式,导致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大部分留守儿童不懂法,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无形中增加了违纪违法的机率。
(三)社会环境中的不良风气一方面,随着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方面开始关注,但这些关注多停留在形式上,事实上针对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政策并不能真正解决留守儿童的一些诸如生活贫乏、社会教育缺失等问题。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及对策第一篇: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摘要:通过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含义及现状,进一步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表现,深入分析其犯罪的原因,最终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对策。
关键字:农村留守儿童犯罪近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城市迅猛发展,大批的农村人口不断的拥向城市,一方面机械在农田大规模作业代替了大量劳动力,另一方面,城里赚钱机会多,生活方式更加丰富。
可是,许多农民背井离乡,使自己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在农村老家“留守儿童”问题却日渐突出。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含义及现状(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含义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有一方到外地去打工,而将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儿童。
他们通常与自己的双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其他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
据统计2012年9月,我国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人数超1260万,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达到2200万,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会将孩子留在农村的家中。
(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贫困的家庭,造成孩子的父母必须到城市去打工;另一方面,中国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以下问题:1、教育问题从政府方面看,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与城市相比,农村存在教育环境较差、师资水平较低、教学设施不健全等问题,使在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同时,缺乏心理咨询方面的课程,没有办法开展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正确疏导。
从家庭方面看,一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对其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并且他们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缺乏硬性的要求,只认为孩子只需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孩子将来就定位在外出务工上;二是留守儿童大多寄养在祖辈或隔辈亲属家中,而这些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少正确教育方法,并且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无暇在学习上去正确指导孩子。
留守儿童违法犯罪问题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违法犯罪问题调研报告近年来,留守儿童违法犯罪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深入了解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旨在揭示其现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现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案例的研究,我们发现留守儿童违法犯罪呈现出以下特点:1、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近年来,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案件数量有逐渐增加的态势,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犯罪类型多样化涉及盗窃、抢劫、故意伤害、聚众斗殴等多种类型,其中盗窃和抢劫等财产性犯罪较为突出。
3、低龄化趋势明显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在较小的年龄就涉足违法犯罪,有的甚至未满14 周岁。
4、团伙犯罪增多由于缺乏家庭的监管和引导,留守儿童容易结成团伙,共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二、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原因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教育。
监护人往往是祖辈,他们大多文化程度较低,难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2、学校教育不足一些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匮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关注不够,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
3、社会环境影响农村地区文化娱乐活动相对匮乏,一些不良信息和风气容易侵蚀留守儿童的心灵。
同时,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助体系还不够完善。
4、自身心理问题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容易产生孤独、自卑、敏感等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解决,可能会导致他们通过违法犯罪来寻求关注或发泄情绪。
三、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危害1、对个人的影响违法犯罪行为不仅会给留守儿童自身带来法律制裁,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还可能导致他们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陷入恶性循环。
2、对家庭的冲击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破坏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3、对社会的危害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增加社会治理成本。
四、解决留守儿童违法犯罪问题的对策1、强化家庭教育父母应尽量创造条件与孩子保持密切联系,关心孩子的成长。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一些未成年人长期独自留在农村地区生活的现象。
这一群体通常由老人或其他家庭成员照顾,他们缺乏正常家庭生活和教育资源,容易陷入各种负面影响,其中包括犯罪行为。
本文拟通过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一、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1. 缺乏家庭关爱与监管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管,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家庭温暖和关怀,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这种心理状态容易引发他们对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敌意,从而导致违法犯罪行为。
2. 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留守儿童通常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知识水平普遍较低。
缺乏教育的留守儿童在未来面对生活和工作压力时,往往难以得到正确的引导,容易选择投机取巧的行为,甚至犯罪。
3. 社会融入困难留守儿童长期独自生活,社会融入感较差,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无法接触到良好的社会模范和积极的社会资源,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4. 经济压力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缺乏基本的物质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可能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选择非法手段获取财富,甚至加入犯罪团伙。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对策1. 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和社会支持资源,确保他们能够获得足够的关爱和关怀。
2. 加强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教育条件,提高教学水平,保障留守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
社会组织和慈善机构也应积极参与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3. 加强社会矫正和帮教对于已经受到犯罪影响的留守儿童,应加强社会矫正和帮教力度,通过法律手段进行必要的教育和惩罚,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帮助和关怀,帮助他们摆脱犯罪的不良影响,重新融入社会。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及对策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犯罪事件不断上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孩子们因为家庭的原因,被迫在乡村生活,长期缺乏父母的管教和关爱,容易走向犯罪。
本文将从精神、物质、教育等方面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精神成因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独自生活,面对孤独、无聊、寂寞和心理压力等问题,心理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从而出现犯罪行为。
此外,其家庭背景复杂,家庭纷争不断,父母关系不和睦,也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孩子心理问题,导致犯罪。
对策:1.建立心理咨询机制,帮助留守儿童排解内心的焦虑和压力。
2.加强家庭教育,帮助家长解决家庭纷争,给予孩子在家的温暖和关爱。
二、物质成因留守儿童长期在乡村生活,受到物质环境的限制,在物质条件方面相对贫困。
由于经济压力和家庭条件的限制,他们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失去成长的机会,导致贫困压力过大,容易从物质上侵犯他人来获得生存的权利。
1.政府应加强边远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乡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程度。
2.加强贫困留守儿童的扶贫工作,提供物质援助,缓解物质困境。
三、教育成因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和监护,处于一个较为自由的环境中,容易产生道德和规范的偏差。
除非得到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否则他们很容易投入不良的社交环境,走向犯罪。
1.学校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力度,增强他们的道德和自我约束能力。
2.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让他们从小就学会正义、公平和助人为乐。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家长等多方面的合作,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成长环境。
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与预防的措施分析
留守青少年指的是在农村地区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中的未成年人。
由于长时间照顾自己和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青少年容易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其中包括犯罪行为。
这种心理成因导致的留守青少年犯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分析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并提供预防犯罪的措施。
1.家庭因素:留守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父母的缺席使得他们无法得到及时的情感支持和指导,容易产生挫败感和自卑感,进而寻求非法途径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2.社会环境:留守青少年通常居住在农村地区,缺乏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环境。
他们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如网络暴力、犯罪电影等。
这些不良信息容易引导他们走向犯罪,他们可能模仿电影中的反社会行为或者受到其他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3.自我认同问题: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青少年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可能会感到孤立和尴尬。
他们对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和缺乏认同感。
这种认同问题会引发他们对权威的反叛或者追求刺激的行为。
针对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下面是一些预防措施可以采取:1.家庭关爱的重要性:留守青少年需要得到家庭的关爱和指导。
父母应该花时间关心他们的需求和情感,并积极参与他们的成长。
2.加强教育培训:农村地区应该加强对留守青少年的教育培训,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教育等。
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4.提供适当的职业培训:为留守青少年提供适当的职业培训,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找到工作机会,增强经济能力及生活安全感。
5.舆论引导:加大社会舆论引导力度,通过媒体渠道传递正面价值观,警示留守青少年远离犯罪,向他们传达正确的社会道德观。
综上所述,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与预防的措施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
只有通过家庭的关爱、教育的培养、社会的支持和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留守青少年的犯罪行为。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由于父母在城市工作,留守儿童在农村生活,往往缺乏关爱和监督,这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问题,其中包括犯罪行为。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展开探讨。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留守儿童犯罪并不是独特的社会问题,与城市儿童犯罪存在相似之处。
但是由于留守儿童的特殊状态,他们的犯罪行为可能更加难以监控和防范,因此需要更加重视。
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缺少监管和教育。
由于父母长期在城市打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家长无法对子女进行认真的教育和管理,导致儿童的行为变得不稳定。
其次,环境的负面影响。
留守儿童往往身处在农村,环境单调、资源匮乏,很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例如赌博、吸毒等。
这些恶劣的环境让孩子们陷入犯罪的泥潭,难以自拔。
另外,缺乏父母关爱。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常常处于孤独和失落的状态中。
这时他们往往需要一些其他的刺激来填补内心的空虚,这些刺激过程中很容易形成犯罪行为。
在预防留守儿童犯罪方面,政府和家庭都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和实施帮扶政策来帮助留守儿童。
家庭可以通过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和教育,以及尽可能地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从而预防他们的犯罪行为。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解决留守儿童犯罪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系统、综合的工作过程,这里面需要涉及到教育、社会保障、法律、家庭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顶层设计得当,社会才能更好地防范和解决儿童犯罪问题。
留守儿童犯罪现象分析论文
留守儿童犯罪现象分析论文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工作等原因,长时间或频繁地离开家乡,留在农村或城市中的亲属家中生活的未成年人。
这种现象在中国已经持续了多年,而与之相关的犯罪现象也随之出现。
本文将对留守儿童犯罪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留守儿童犯罪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所导致的。
首先,家庭缺乏良好的监护和关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由于父母长时间工作,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亲情和教育,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这使得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负面影响,产生犯罪的倾向。
其次,缺乏社区的关怀和指导也是一个原因。
由于长期独自在家,留守儿童面临着孤立和社交困难。
他们很容易与不良青少年接触并受到其影响,从而陷入犯罪的圈子。
同时,缺少社区的综合服务和指导,使得留守儿童无法得到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进一步加剧了犯罪现象的发生。
另外,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也是影响留守儿童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地区,而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留守儿童由于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缺少自我提升和发展的机会,因此更容易产生挫败感和焦虑情绪,从而诱发犯罪行为。
二、留守儿童犯罪的影响留守儿童犯罪现象的出现,不仅对个体产生负面影响,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
首先,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和成长受到了严重威胁。
长期独处和缺乏关爱导致他们容易受到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进而影响他们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其次,留守儿童犯罪给社会安全带来了负面影响。
由于这些儿童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他们更容易加入犯罪团伙或从事违法活动,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这不仅增加了社会的犯罪率,也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了威胁。
最后,留守儿童犯罪现象还加剧了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由于留守儿童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他们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这将使得他们在未来的就业和社会发展中面临更多的困难,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差距,增加了社会不稳定性和不公平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及其对策探析作者:朱伟陈国营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4年第04期摘要: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快速向前推进,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加快向城市转移。
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偏远地区,形成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
由于家庭教育缺位,学校德育工作滞后,农村不良环境催化这一群体的自身特征,致使其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
本文旨在从犯罪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留守儿童犯罪原因的考察,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防治留守儿童犯罪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对策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致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景象之一。
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正是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相伴而生的。
目前,关于留守儿童的概念还存有争议。
一般认为,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者一方长期外出务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者祖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根据我国各地的统计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农村青少年犯罪案件中的主要部分。
深入研究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留守儿童犯罪也不例外。
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外在原因;二是来自留守儿童自身的内在原因。
(一)留守儿童犯罪的外因1.家庭教育的过失一是监护人监护不力。
目前,留守儿童监护方式常见的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监管和教育的隔代监护;第二类是把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抚养或送入寄宿学校的委托监护;第三类是由儿童自我管理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管理的自我或兄弟姐妹监护。
其中,隔代监护是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方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监护方式。
隔代监护,相对来说是留守儿童父母最为“放心”的监护方式,甚至在他们看来由祖辈尤其是爷爷、奶奶监护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虽然隔代监护有着中国传统的亲缘作为依托,但是祖孙两代年龄差距大,祖辈文化一般偏低,导致双方不能深入交流。
他们多把爱孩子的方式限于物质的满足,易纵容溺爱,忽略或根本没有能力对其进行精神引导及道德管束。
委托监护的情况更为复杂: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难以达到如同对待亲生子女的关爱程度,使得孩子产生寄人篱下、孤苦无依之感;另一方面,毕竟是别人的孩子,管束较严易滋生矛盾,对一些小的过错不能做到惩罚分明,从而错失防微杜渐的良机。
自我或兄弟姐妹监护,由于监护人的年龄都比较小,自律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基本上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
这些监护方式的特点是: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以不出事为原则;对孩子的学习及其重视,对心理和精神需求关注极少甚至缺乏关注。
二是德育不足,心理教育缺乏。
有些留守儿童的父母结婚过早,甚至远没有达到结婚年龄,思想本就不成熟,却承担了抚养教育下一代的重任。
他们多数受教育程度较低,无法认识到对孩子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或根本不懂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教育,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的硬伤;还有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辄谩骂或诉诸棍棒,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影响了孩子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
对子女的关爱也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出于不能陪在孩子身边的弥补心理,一般在物质上都非常慷慨。
没能让孩子适时懂得父母劳动的艰辛,养成勤劳节俭的习惯,反而滋生极度拜金思想,形成盲目攀比之风。
疏于管教的留守儿童面对无限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因内心空虚寂寞无法排遣转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依托:沉浸于电子游戏、赌博甚至吸毒;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与社会不良人士交往,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2.学校教育的缺陷学校生活在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留守儿童感受不到来自父母在身边的亲情关爱与呵护,因此他们从学校生活中得到弥补和平衡变得尤为重要。
受主客观原因的限制,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存在诸多的缺陷。
一是应试教育的观念没有彻底转变。
农村学校将升学率与教师的奖金挂钩的实际情况与我国提倡多年的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片面强调升学率的氛围仍占主导地位。
老师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寄予厚望、关怀备至;对学习成绩不理想、升学无望的学生置之不理甚至彻底放弃。
这导致本就无法从家庭中得到关爱的留守儿童,在学校里也处于被忽视的境地。
部分留守儿童因此自暴自弃、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从心理上讲他们想以这种极端的方式试图引起他人的注意,宣示自我的存在,抑或在团伙犯罪中找到自身的价值。
部分留守儿童极易早恋,和同样处于留守处境的同学确立恋爱关系,相互取暖。
但是又因为心理的不成熟,容易把恋爱和对方看成自己的全部,因一方提出分手而恼羞成怒,成为留守儿童暴力犯罪的导火索;有些留守儿童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滋生极度拜金主义思想,在恋爱中本来就不太富裕的一方为了满足对方的物质需求,从而染上偷盗的恶习。
二是软硬件设施不足导致教学偏差。
受教育经费问题等问题的制约,农村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育方式或简单粗暴,或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脱节,或是教育方法错误,导致事与愿违。
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理念落后,使得家长会流于形式,家访成为空谈,导致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相脱节。
农村大部分学校缺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必要条件和设施,没能开设相应的心理辅导课与普法教育课。
3.不良社会环境的催化受经济利益驱动,农村中小学附近网吧、游戏厅林立且多不符合设立规范,经济条件稍微好点的地区还出现了歌厅、溜冰场等,这些娱乐场所往往是团伙犯罪、暴力犯罪发生的聚集地。
有的留守儿童因得不到父母有效的监管,受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逐步从逃学发展到沉迷于娱乐场所不能自拔,再加上受影视中渲染的暴力、色情等因素的影响,易沾染上赌博、打架斗殴等恶习,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留守儿童犯罪的内因1.儿童的共性特征这个时期的儿童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新鲜事物,对自我、他人与社会的认知正处于不断的发展当中,辨别是非的能力差,自控能力弱,意志力不强,易受他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如若缺乏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容易误入违法犯罪的歧途。
2.留守儿童特性心理自我认知正在形成中的留守儿童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养成随波逐流、不思进取、好逸恶劳、狂傲自负、以自我为中心的恶习;留守儿童家庭结构残缺,缺乏父爱或母爱导致的敏感、孤僻、脆弱的性格缺陷;父母陪伴在身边的关爱缺失,从自卑发展为争强好胜的心理,甚至嫉妒条件比自己好的人;对父母打工不理解,认为是对自己的抛弃,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产生社会不公、憎恨社会的极端思想。
二、防止留守儿童犯罪的对策针对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为了有效防止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应构建完备的综合治理体系,从建设和谐家庭入手,家庭、学校及社会齐抓共管,把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的监管之下,真正关心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一)强化家长监护意识,完善家庭教育外出务工父母要以身作则,凭借自己的辛勤劳动发家致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切实负责,和留守子女多联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虽不能时时陪在自己身边,但他们的关爱从未曾缺席;关注孩子所做的事情,对孩子有偏差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奖惩分明,不放纵亦不溺爱;教导孩子遇事冷静,切不可不计后果行事。
问题留守儿童家长应充分重视,积极参与到矫治计划当中,使已违法犯罪的孩子能及早改过自新。
(二)发挥学校教育功能,改善学校教育1.积极开展法制教育,转变教育观念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以符合学生认知并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多途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使其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后果,不敢以身试法。
同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从而远离违法犯罪。
切实转变应试教育为主的观念,注重素质教育。
广泛发展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因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划分等级区别对待。
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对学生加以心理辅导,使学校教师成为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足的主力军。
2.加强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注重对学生心理的辅导加大资金投入,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途径保证外出家长和老师可随时取得联系,以方便沟通孩子各种情况。
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法制宣传室”、“生活指导室”,配备专门生活指导和心理辅导老师,同时有条件地吸收学生加入,使其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非流于形式。
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解决其特殊心理问题,增强其法律意识,提高生活自律和规划能力。
防止他们因不良情绪不能及时排遣、不健康的心理得不到及时矫正,造成严重后果。
(三)充分发挥政府职能1.加强技能培训,实施“安居工程”,落实义务教育充分发挥政府劳务输出单位的职能,对进城务工人员加强技能培训、畅通对口输出渠道,使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凭借一技之长保证收入;通过政府统筹,修建一批进农民工负担得起的经济适用房,同时对原有房屋进行整改后,低价出租给进城务工农民居住,解决他们及其子女的住所问题;彻底解决户籍划分制度,取消城乡人员在就业、福利等方面的差别,尤其是在其子女入托、入学方面的差别待遇,对违反的单位予以严肃处理,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实现就近入学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社区功能建设,建立监护体系,完善教育体系切实发挥社区在留守儿童监护和教育方面的功能,逐步建立由社区基层组织、各相关社会团体和学校组成的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
实行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责任到人,分管到户并把其作为对干部考核的内容之一。
这对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的人格、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协助家庭和学校进行有效沟通,都大有裨益。
3.优化农村社会环境,净化农村社会风气不良的社会环境和风气是滋生留守儿童犯罪的温床。
鉴于此,要把优化农村社会环境,净化农村社会风气在防治留守儿童犯罪问题上落到实处。
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的开设要符合法定条件,务必要保持在法律规定的离学校距离之外,青少年儿童的进入要加以严格把控。
对违反规定者该罚款的罚款,该取缔的绝不手软。
同时,提高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使他们更多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
(四)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观念,提高自我能力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留守儿童犯罪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
要明确学习是为了自己,不是用来和父母谈物质条件的筹码,体谅父母挣钱不易,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怨天尤人、妄自菲薄,相信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学习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强化能力;增强自律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对危害自己的行为寻求合法救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留守儿童犯罪问题事关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进城务工人家庭的幸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落实、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甚至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