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思潮论文
《“后理论时代”西方理论思潮的走向》一文,西方乃至国际理论
《“后理论时代”西方理论思潮的走向》一文,西方乃至国际理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2006年《文学理论前沿》登载的《“后理论时代”西方理论思潮的走向》一文认为2003至2004年间,西方乃至国际理论界的三个理论巨人—爱德华赛义德、特里伊格尔顿、雅克德里达相继谢世,这标志着“后理论时代” (Post-theoretic Era)的到来;尤其是德里达的去世,标志着解构主义的终结。
所谓“后理论时代”,是说理论的盛期已经过去,本来被认为具有“普遍价值”的可以解释西方世界以外的社会文化现象的理论,如今面对新的现实无法做出解释;相对如火如茶的文化实践,其理论界比较沉寂。
用伊格尔顿的话来说,即“文化艺术理论的黄金时代早已过去”。
面对现实,理论提不出什么新的思想观点,理论“需要不惜代价去冒险,摆脱一种十分令人窒息的正统性并且探索新的话题”。
在美国,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理论死了,已经终结了,关于理论再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事实上,理论本身并没有消亡,只不过是其形式发生了变化。
理论不再指向传统意义上的文本,而是指向更为广泛的文化现象和视觉图像。
“图像转向”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后理论时代”的来临和理论功能的转变。
可以说,在新的世纪,理论的活力仍没有丧失,它们和艺术研究并行不悖。
这一转向是因为各种理论,如后殖民理论、后女性主义、东方主义、后历史主义对新艺术类型和现象的失语症说明理论本身存在着问题,比如对“媒体艺术问题”的厘清。
后现代主义的挪用、生产模式、仪式、语境等将理论陷入了一种“自恋”性的封闭怪圈。
20世纪,西方出版的当代艺术理论重要著作本身也暗合了20世纪图像转向的时代特征。
如:迈克尔波德来尔《批评性艺术史家》,麦克尔巴德森德尔《意图的模式:关于图画的历史解释》,普莱茨奥斯《反思艺术史:关于一门羞怯学科的反思》,汉斯贝尔庭《艺术史的终结》,诺曼一布莱森《视觉与图画:注视的逻辑》、《词语与图像:法国王政时期的绘画》和《诗话:法国新艺术史论文集》,里斯和博泽罗《新艺术史》,米契尔《图像、形象、文本和意识形态》,哈斯克尔《赞助人和画家:巴洛克时代意大利艺术和社会关系研究》。
【教学论文】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教师职称评定】
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现代化”[1],一般是指欧洲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急剧变革、工业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指经济落后国家以发达国家现代化生产力为发展目标,努力追赶的过程。
对这个历史过程的学术研究早就开始了。
“欧风美雨”、“西学东渐”,指的就是中国的现代化过程。
“现代化”(或者“近代化”)这个词,20世纪20年代就出现在汉语里了。
30年代,中国思想界还就“中国现代化”问题为题展开过讨论,那时已经较为全面地论及中国现代化的内外部条件、中国现代化应该走什么道路、现代化与政治统一的关系、现代化的资金与人才问题、现代化中的“工化”与“农化”的关系、现代化中的文化建设等等。
[2]但是在学术上建立“现代化”的研究框架,从现代化的研究视角来研究现代化过程,则是20世纪60年代才起步的。
我国研究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学者、北京大学教授罗荣渠对现代化理论的形成过程作过认真研究。
他指出,从社会思潮的角度看,现代化理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性工业化高潮阶段形成的关于社会变迁的新理论架构。
战后西方出现的这一社会思潮,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美国社会思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衰败了,18—19世纪形成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只有美国充分享受了战争的胜利果实,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达到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顶峰。
美国学者纷纷著述,大吹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现代世界体系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体系。
现代化不仅是“西方化”,首先是“美国化”。
这些观点反映了美国在战后已处于世界的中心地位,带有强烈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色彩。
在这种氛围下形成的现代化理论思潮,是乐观的社会进化论思潮的产物,是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产物,是战后“美国第一”的自大狂思潮的产物。
美国学者认为:“现代化概念主要是一个美国式的概念。
”[3]这是现代化理论产生的基本的社会背景。
现代化理论产生的另一个国际背景是,战后东西方尖锐对峙,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间形成了长期“冷战”的局面。
探究西方现代思潮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探究西方现代思潮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不可否认,如果没有西方现代思潮的影响,20世纪的中国文学,将是另外一个模样,新时期的文学,也将面目全非。
西方现代思潮对中国文学,尤其对当代文学的影响与渗透是全方位、多层次、无处不在的。
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由传统文化孕育、发展起来的传统文学,已不能满足和适应新型社会人们在精神、情绪和感觉方面的需求,走向衰亡。
时代要求中国的文学求新、求变。
在这种大背景下,各种西方现代思潮挟其经济、政治、科技方面的威势,大举进入中国,中国的传统文学在这些思潮的冲击下不堪一击、迅速解体,新一代作家们在胡塞尔、海德格尔、尼采、叔本华、克尔凯郭尔、弗洛伊德等人思想的影响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新文学运动。
20世纪的中国文学以此为起点,开始由封闭向开放,由本土面向世界。
这一时期的作家的作品,无不受到西方现代思潮的影响:鲁迅的《呐喊》在现实主义基本精神与手法之外,汲取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基本品格;郭沫若的《女神》受到泰戈尔、歌德、惠特曼、雪莱等人的多元影响,形成了浪漫主义的风貌;冰心、周作人的散文,也是在西方散文作家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到了30年代,受弗罗伊德主义及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中国还出现了以刘呐鸥、穆时英等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
不过,这一时期西方现代思潮对中国文学的思想是有限的,它主要作用于中国文学的形式,而没有深入中国文学的骨髓,未能真正地影响到中国文学的精神。
中国作家对西方现代思潮的学习,也仅停留在表层上,没能深入到西方文化思潮的深处。
建国后几十年的禁锢,将西方现代思潮一律挡在了国门之外,偶尔作为批判材料和反面教材被翻译的国外哲学著作,如商务印书馆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在60年代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现代外国资产阶级哲学资料选辑”等丛书,以及萨特、海德格尔等人的著作,也受到了人们的抗拒、怀疑、批判和漠视,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论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浮沉
论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浮沉摘要:无政府主义思想由盛至衰,前前后后不过七八十年。
其滥觞于西欧,成长于俄国,兴盛并基本终结于革命年代的中国。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几经浮沉,离今天的人们早已渐远,是非功过见仁见智,在未来的研究中实在不该因为意识形态的束缚与价值观的殊异便将曾经那些为国为民有所担当的人事一概抹杀。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中国;西方中华民族有过数千年辉煌的历史,汉唐国力极盛之时全世界的有志者都慕名前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汉文化。
可是近代以降,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清王朝积重难返,中华国势倾颓,为欧美列强所侮,日益衰微。
20世纪的中国是苍老的,满目疮痍;20世纪的中国人却是年轻的,无限生机。
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之下,包括无政府主义在内的大量西方思想涌入中国。
那时年轻的中国人激笔挥毫,指点江山,为了探寻国家发展的道路,往往唇枪舌剑,彻夜争论。
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成为最后的“终结者”,共产党人以此为指导思想带领人民缔造了新中国。
然而,那曾经在江山倥偬的乱世里绽放过的救亡思想并不应就此被湮没在统治者单一的价值体系之下。
本文将试图探究西方的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基本主张以及其在中国的浮沉与兴亡。
一、西方无政府主义的传播与发展“无政府主义”(anarchisme)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为无领导,无强权。
日本人最先将anarchisme一词译为“无政府主义”,中国便直接引用了日文中的汉字译法。
除此之外,中国近代文献还曾将其译作“无强权主义”“无治主义”“三无主义”“安其那主义”等。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机器大工业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然而伴着社会财富的迅速增加,社会的两极分化与贫富差距也日益增大。
受压迫的人们对现存政权不满,向往公平正义,无政府主义便应运而生了。
1张九海:《执着的乌托邦追求—刘师复无政府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8页。
无政府主义思想兴起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其最早提倡者是英国人葛德文。
罗素与西方哲学史的优秀论文
罗素与西方哲学史的优秀论文罗素认为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介于宗教和科学之间,罗素在写作哲学史的时候注重从多元的角度进行阐释,关注权利、经济、欲望等基础性因素。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罗素与西方哲学史的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罗素与西方哲学史的论文篇1浅析罗素的哲学史观摘要:罗素认为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介于宗教和科学之间,罗素在写作哲学史的时候注重从多元的角度进行阐释,关注权利、经济、欲望等基础性因素。
在谈到中国文化时,他提到了历史决定论的害处。
他看到了西方哲学的两部分,一部分是“暗流”,一部分是“阳光”。
他告诉我们哲学使人宽容,使不同文化之间可以找到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生活方式宗教科学多元决定论宽容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3-0000-01罗素认为,我们不能忽视历史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其原因在于历史学能开阔我们的想象世界,是我们在思想上和情感上成为一个大的宇宙公民,而不仅仅是一个日常生活的公民而已。
它以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知识,而且有助于智慧。
哲学不仅追求知识,而且追求智慧。
历史在这个根本点上与哲学是相通的。
而罗素的哲学史观,便是在他的历史观和哲学观中展开的。
我们主要从六个方面论述罗素的哲学史观。
一、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罗素认为,“一般人的眼中,哲学是高高在上、远离大众、远离社会生活的,这是不正常的。
造成这种不正常的原因有许多,既有人们的误解,认为哲学思想过于艰深;也有从事哲学工作的人把哲学本身哲学化了。
不错,在现代社会中,哲学像其他专业学科一样,也是一门学科,需要专门的人才去研究。
但是,哲学与其他专业学科又有所不同,它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密切相关,因为哲学乃是广义的人生哲学。
”①人生观或人生哲学看起来涉及的范围好像比较小,只与人有关,甚至仅仅与个人有关,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与世界相关,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归根结底会影响我们对人生的看法。
而且更进一步说,我们之所以要认识世界,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认识人生。
西方哲学论文3000字_有关西方哲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西方哲学论文3000字_有关西方哲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西方哲学论文3000字(一):笛卡尔哲学对西方哲学二元思维的影响论文摘要:笛卡尔哲学思想开启了西方近代哲学的历史,是西方哲学二元论思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笛卡尔的整个哲学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形而上学、物理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在形而上学方面阐释了二元论哲学体系,证明了上帝存在的真实性,但在其物理学和其他科学方面,则又完全不认可神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了机械唯物主义体系。
由此笛卡尔哲学思想具有较为明显的二元特征,这影响了在其之后西方哲学思想家的思维方式,以二元思维来探讨世界问题成为人们普遍选择。
关键词:笛卡尔西方哲学二元思维近代哲学的发展历史,即是在哲学思想家的自我否定和修正过程中不断对自身思想的超越,从而实现对当前世界各种现象的哲学科学解释。
笛卡尔哲学开启了西方近代哲学的历史,其所要解决的是对“物”的绝对确定性、普遍统一性的基本认识,这在其反思哲学思想、怀疑精神以及其他二元哲学思想中的得以展现。
通过对笛卡尔哲学精神的深入剖析,能够更为明确的了解西方哲学二元思维的嬗变和发展历史,从而评判和总结西方哲学发展的忧患得失,开启西方近代哲学的二元思维之路。
一、机械论哲学:对哲学问题方法论的反思笛卡尔处在一个知识更新换代的时代,因而其思想的最重要基础即是对每一个学科门类都进行重新审视并试图提出新的想法,在研究过程中他更加关注对哲学问题方法论的反思,将物理学中机械思想应用到其哲学体系中,为近代哲学发展提供了合法性和可能性。
在笛卡尔看来,哲学的功能并不仅仅局限于对现实生活的主导作用,更体现在其各个组成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强调所有科学的统一性在于探讨方法论,哲学要为各项科学研究提供评判的标准。
笛卡尔将数学方法看作是进行各项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认为依靠综合性分析而获取的理性知识才是能够使人信服的内容,因而只有哂谜庵址椒ú拍芄皇迪肿陨砝硇缘乃咔螅佣琅泻妥芙嵴苎枷胙芯康挠腔嫉檬А�笛卡尔的机械论哲学思想,开启了西方哲学对于研究方法论的理性探讨。
浅谈西方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潮.pdf
浅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借鉴经验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无产阶级的优秀产物,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更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的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让它在诞生后的一百多年里,被无数的专家学者拿来研究,衍生出了许多个各具特色的理论学派,如法兰克福学派、文化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等,这些学派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
这股思潮由20世纪20年代起,一直延续至今,对西方国家政治思想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潮不仅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更能了解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后的影响,对今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方向具有关键作用。
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看到,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里马克思主义都产生了变化,它的变化与世界政治格局的走势密切相关,值得思考的是,马克思主义在经历了个流派的思想演变后,什么才是它的原貌呢?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是各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集中,它不仅仅限于一家之言,而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汇总。
我国有些学者认为,在经过这样“大杂烩”般的影响后,无论是那个流派的马克思主义,都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它已经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真正思想,成为了西方资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
我国从上世纪20、30年代开始引进马克思主义,受时代和政局的影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更多倾向于列宁和第三国际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可以说我国马克思主义的源头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一支。
在学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将中国的国情与之融合,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是全世界性质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帮助,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有着自己的理解,但同时也离不开对其他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的学习,尤其是“理论联系实际”精神更是当代中国需要坚持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更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正确的观点,对这些观点我们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运用辩证的观点不断发展我们自己的马克思主义。
社会思潮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文
社会思潮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摘要:大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为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又产生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通过具体分析几种主要社会思潮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应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应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
关键词:社会思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如何积极应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并提出具体的管理措施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社会思潮与大学生的关系社会思潮的出现是社会多元发展的产物,同时与大学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方面,大学生成长的各种环境为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在广泛传播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1.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为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条件1.1家庭环境如今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思想和心理上具有以几个特征:富于挑战;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有独立和自信的一面。
这些特征与后现代主义强调的反传统、反统一、崇尚个性和消费主义倡导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相吻合,给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1.2社会环境一方面是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出现了一些矛盾与问题,如共同富裕与贫富差距之间的反差等,这使得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怀疑;另一方面,西方文化的传入,如麦当劳、肯德基为代表的饮食文化,愚人节、情人节、圣诞节为代表的生活方式给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传入提供了基础。
再者,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使网络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重要传播途径。
1.3校园环境85后、90后的大学生在政治理论方面基础薄弱,分析问题、辨别新事物的能力不够,因此,对社会思潮的认识不足。
这为社会思潮登陆大学校园、融入到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创造了条件。
而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它需要实践载体,大学校园便成为它宣传自己思想的载体。
《社会思潮》书评论文
《社会思潮研究》书评吴成,河南中牟人。
主要研究领域为伊朗学。
现在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1987年于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史学学士学位,1993年于西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获世界史硕士学位,2004年于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获世界史博士学位。
曾三次赴伊朗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2007年6月初,在德黑兰伊朗国际会议中心与伊朗前总统哈塔米等七人一起主持“霍梅尼思想研讨会”开幕式,并作《用人生圣火点亮共和之灯》的主题发言,受到与会者的好评。
本书为大家呈现了包罗万象的社会思潮概况,并对社会思潮的概念、社会思潮的演变及形成过程做了详细论述。
以宗教起源、发展为主线,力图通过对宗教的描写、论述,说明当时宗教引领社会的发展及兴衰过程。
适合本专科院校学生,研究生、对社会思潮感兴趣的人士以及处在混沌中不知灵魂该归向何处的人阅读。
本书可区分为三部分进行阅读,第一部分是有关社会思潮的问题,包括对社会思潮的界定、研究对象和范围,目的和意义,学习社会思潮的方法,社会思潮的兴起、传播与演进。
作者在第一节社会思潮的界定中,开篇给我们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的幸福满意度却达不到应有的高度,甚至出现了相背的情况?”然后说明“这一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的精神需求问题”,进一步论述了社会思潮学科的重要性。
引用社会思潮的新趋势,原旨主义论述宗教在社会思潮的重要地位。
论述严谨,逻辑关系清楚明确。
其中在第二章的第三节人自我认识的演进中的这些话让我读起来有一种拨开云雾之感。
作者是这样表述的“从我们能够了解到的人类社会思潮来看,作为大众心理运动的社会思潮主要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对人自身优越于其他生物的认识。
人类社会思潮的第二阶段是对人的神性的认识。
第三阶段是对人的自身需要的认识,强调思想解放,将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坠入了物欲的束缚之中。
第四阶段是人从物欲中自觉解放。
”读完这些话,我豁然开朗,犹如在茫茫大海中看到了指路的灯塔一般。
罗素与西方哲学史的参考论文(2)
罗素与西方哲学史的参考论文(2)罗素与西方哲学史论文篇四罗素的哲学观与《西方哲学史》作为一个哲学爱好者,面对诸如“哲学是什么”此类的问题,如果你能确切地给出答案,那么,我恐怕会不无遗憾地说:你眼中的哲学已经出现了式微的表征。
这表征正是由于思考的匮乏、关注度的降低造成的确定性。
但当我读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我有了欣慰的理由。
它不像其他哲学史著作那样艰深晦涩,罗素的这本哲学史让哲学回到了它本真的状态,使哲学根源于人的心灵,紧扣生活,关注现实,激发思想,增加智慧,读起来鲜活生动,富有人情味,让人感觉可亲可爱。
伯特兰?罗素不仅作为一个哲学家有显著的贡献,而且他还在数学、逻辑学、历史学等领域均有所建树,甚而积极投入到和平主义的社会活动中去。
他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在哲学上,罗素最大的贡献是和G.E.摩尔一起创立了分析哲学,此外他还在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和哲学史方面做出过贡献。
他认为,哲学和数学一样,通过应用逻辑学的方法就可以获得确定的答案,而哲学家的工作就是发现一种能够解释世界本质的理想的逻辑语言。
绝大多数分析哲学家缺乏历史感,忽视历史问题和历史研究,而罗素却对历史和历史理论终生嗜之不倦。
在政治上,罗素的思想注重经验性,因而他的政治见解具有经验性和现实性,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他还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但他反对一切反抗行为所怀有的那种天生的激进态度和同志感情。
他对社会主义者反抗贫困的斗争深表同情,因而他的自由主义并不是古典自由主义,而是具有浓厚社会主义倾向的自由主义。
作为一位社会活动家和社会思想家,罗素数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教育、伦理、婚姻、社会改革、历史、政治的探讨以及女权主义运动与和平运动。
他的探讨和活动改变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使无数人走进哲学,他的知识成果在全世界开花,郁郁葱葱。
1945年出版的《西方哲学史》是罗素应巴恩斯艺术基金会讲授西方哲学史所做的讲稿,这本书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社会思潮论文:社会思潮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对策
社会思潮论文:社会思潮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对策【中文摘要】社会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是以某种思想理论为基础,以动态的形式反映一定的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的思想、愿望、利益、要求的思想潮流与倾向。
全面掌握社会思潮的性质及发展趋势,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中存在各类社会思潮进行有效引领具有重大的意义。
随着经济政治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社会思潮十分活跃,并在高校中形成发展趋势,甚至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虽然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文化领域的主流还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但是也不能忽视一些非主流思潮的影响。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武装大学生的头脑,科学的把握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积极发扬和宣传社会思潮的正面影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当前社会思潮的发展态势,深入研究社会思潮的各种现象,为大学生学习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加强和改进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信仰,帮助大学生们有效抵制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英文摘要】Based upon the ideological theory, ethos dynamically reflects certain social class or group ideas, aspirations, benefits and thinking trends in a particular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With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globa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thos has made impact on the thinking and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Therefore,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and trend of ethos and applying the socialistic values are highly important for college community. Although our college culture is aspiring and healthy, the non-mainstream ethos should not be ignored either.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backbone and future of the country. Using the socialistic values and political ethos as tool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s of strategically and historically great significance in college education. In this regard, we must pl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ethos and investigate various phenomena of ethos in depth in order to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of socialistic value. In addition, to improve the political education quality and belief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resist undesirable ethos, it is therefore a highly important task to promote a proper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关键词】社会思潮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对策【采买全文】1.3.9.9.38.8.4.8 1.3.8.1.13.7.2.1同时提供论文写作定制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说明】本文仅为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合作提供,无涉版权。
西方现代设计思潮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可编辑)
西方现代设计思潮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95专d63密级分类号UDC:单位代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论文学位西方现代设计思潮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H向郑兴群033学号:001指导教师姓名:廑盘苤塑筮主壹签些盟垫盘堂申请学位级别:墅±―――学科.专业名称:查盐盘堂墨遮盔研究方向:塞墨鱼室内遮盐生壹盐些盘垫盘堂――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一答辩委员会主席2006年6月西方现代设计思潮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摘要设计作为人类生存方式在原始社会就己存在,现代设计的产生是基于大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和为大众需要而设计的设计思潮。
现代设计思潮流派纷呈,风格多样。
本论文主要通过以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后的各种设计运动,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流派为主线,以具有代表性的著名设计师、经典作品为借鉴,详细阐述现代设计思潮的演变历程及其特征。
通过比较、对照不同时期设计思潮与家具设计的特点,来分析归纳现代设计对现代家具的影响。
同时将现代家具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和多元化四个时期。
在现代设计前期,家具设计由于受当时设计思潮的影响,在造型上力求简洁自然,强调装饰,反对抄袭。
在现代设计形成和发展时期,家具设计受现代设计思潮的影响导致设计观念的转变、“机器美学”观的认可、新的生产方式的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与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设计的更理性化、科学化等方面。
在现代设计成熟时7期,现代设计对家具设计的影响主要是设计理论的成熟促进了各国各具特色的家具设计风格的形成。
在多元化时期,不同设计思潮影响下,家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途径,一种是“重理”的“功能主义”家具,另一种是重“性”的“形式”主义家具。
总之,现代设计思想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主要体现在:设计观、造型观、装饰观、材料观、生产观、审美观、科学观,同时现代家具对现代设计的影响的互动的,家具设计时刻起到推动或促进现代设计作用,并影响着现代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通过研究西方设计思潮对家具设计的影响,来更好地分析现代设计和家具设计的发展历程,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另一方面中国家具业通过借鉴西方现代设计来设计出蕴涵本民族文化的现代家具,使现代中式家具重放光芒。
社会生活的变化历史论文
社会生活的变化历史论文以鸦片战争为转折点,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自守”的政策,开始受到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
1840年,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需要,谋求打开中国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蓄意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据此,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主权等一系列主权遭到破坏。
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商品侵略和资本侵略,西方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也随之传入我国。
最早认识到中国落后状况的有识之士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他们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随后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先后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使国人进一步了解西方的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的社会生活也从多个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变化更为明显。
从“衣”的方面来说。
人们的衣着服饰基本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审美价值取向。
首先,通商口岸的洋布洋装逐渐进入城市居民生活。
其次,辛亥革命期间,青年学生率先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制的决心。
经过改制的中山装受到维新人士的欢迎。
第三,20世纪20、30年代,服饰有了更大变化。
在服装变化中,穿洋装是一大时尚,这不能简单地归于崇洋的倾向。
民主制的确立激励了人们对西方民主社会的向往,人们醉心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认为由这种思想建立的生活方式代表社会的前进方向,洋装是文明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喜爱。
社会实践的结果是,洋装在中国的流行,并未取代中国服装,而是促进了中国服装的改良。
中山装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它以西服为模本,改大翻领为立领,四个贴口袋,五个扣。
女性服装一改宽大直筒式的满装,依照西方的人体曲线美加以剪裁,演变成今日的旗袍。
论文 诺齐克对无政府主义的反驳
西方政治思潮期末考核论文名称:诺齐克对无政府主义的反驳班级:10思政1班学号:201013010142姓名:严开强诺齐克对无政府主义的反驳[摘要] 无政府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和政治流派,其基本的立场是:包括政府等在内的一切政治权力机构都是恶的,要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给以个人自由。
以为此诺齐克在《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一书中,一方面自然状态理论为基础;另一方面证明“最低限度的国家”是正当的,没有侵犯个人权利,从而反驳无政府正义。
[关键字] 无政府主义;诺齐克;自然状态理论;最低限度国家一、无政府主义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无政府主义是产生于近代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一种政治思潮。
它的基本理念是将政府看做各种社会问题的主要根源,主张在没有国家强制性权威的条件下组织社会,以实现人的自由。
①无政府主义者从对资本主义现存制度的深刻剖析出发,认为社会中的各种问题都是由于政府和国家造成的。
认为政府是一种强制力量,导致人们的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并且这是产生一切问题的根源。
必须立即废除一切国家,建立一个以个人自由联合为基础的、以小生产者为主体的、不设立国家政府的绝对自由社会。
“他们宣传废除一切政府、强权、国家,主张绝对自由,实现人人平等的‘大国之世’”。
②提出“自由即至善”的口号,认为个人自由高于组织纪律,个人意志高于集体意志,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个人自由产生了社会秩序而不是社会秩序给人们以自由。
无政府主义不是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对于它的看法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其内部本身的观点也不一致,所以很难说明无政府主义的特征是什么。
但从这些无政府主义者和外界对它的看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有一些共同的地方,这样一些共同的地方加以归纳就可以看出无证主义政治思潮一些较为普遍的特征。
第一,以自由意志论为基础,即个人不收任何的约束,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理论。
并且认为这种自由和政府是不能并立、并存的,只有在无政府的社会中才能实现它。
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论文
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论文20世纪末期,现代西方哲学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特别是青年群体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论文篇一现代西方哲学对当代中国之影响及其借鉴意义20世纪末期,现代西方哲学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特别是青年群体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而今,曾经的“尼采热”、“萨特热”等虽已退潮,但其影响却依然显现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中。
现代西方哲学对现实社会的分析批判,以及它的传播方式、研究方式和对人的深切关怀,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西方哲学;当代中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主流意识形态20世纪80年代,现代西方哲学如潮水般涌入中国。
而今,曾经的“尼采热”、“萨特热”等早已退潮,但它们在中国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年中产生的影响却依然显现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中。
今天,我们应该以更冷静和宽容的姿态去反思和总结现代西方哲学中可借鉴的元素。
一、现代西方哲学对当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主要影响不同的民族,由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不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全面变革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广泛传播,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也受到巨大冲击,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变化。
(一)从崇拜绝对权威到崇尚独立自我在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对绝对权威的顶礼膜拜构成了绝大部分中国人精神结构和心理结构的基础。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缺乏主体意识和独立个性,习惯于屈从和依附外部强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逐渐增强。
这与我们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和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分不开,也与改革开放过程中现代西方哲学的传播分不开。
在西方传统的信仰中,上帝是至高的绝对者。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使人们发现近代科学和世俗伦理比上帝更具解释人类生活和宇宙之谜的智慧和力量,人们也更愿意从理性、科学和世俗价值中寻找对人类终极关怀的寄托。
西方文化史论文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与文学艺术成就文艺复兴运动肇始于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潮也首先从意大利兴起。
这主要是由于意大利最先具备了人文主义诞生的两个基本条件:资本主义萌芽与古典文化的复活。
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商业城市在世纪以前一直处于欧洲领先地位,商品经济非常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资产阶级首先在这里产生。
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建立了城市共和国。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中世纪宗教生活相对立的世俗生活,它成为人文主义诞生的现实社会基础。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统治中心,它受希腊一罗马古典文化的影响也最为直接和巨大。
意大利不仅在其本土保存了大量古典文化遗产,如古典建筑遗迹藏书丰富的王侯藏书室和教堂图书馆等,而且因其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发达而从拜占廷和阿拉伯获得了大量古典文化书籍。
意大利古典文化的复活首先从罗马法的复兴开始,它是顺应意大利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以波伦那大学为首的罗马法研究,是人文主义诞生的一个重要根源。
意大利大学教育的世俗性很强,主要是为解决政府和管理部门的实际及具体问题服务,因而法学、医学、文法及修辞等教育十分发达,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研究并不占重要地位。
学生们在学习和研究罗马法的过程中,还要学习文法和修辞,以便为法庭的辩论服务。
在老师和学生们的辩论中,经常引用古代罗马的范例,并且结合现实来发表议论,这就形成了运用古典知识来评论或抨击时政的风气,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即人文主义精神。
到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资产阶级的兴起,这种人文主义精神有了它的社会和阶级基础,借古典文化复兴来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文艺复兴运动便蓬勃发展起来了。
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涌现出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如但丁、彼特拉克、卜伽丘、乔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乔尔乔内、提香、马基雅维里、康帕内拉等人文主义思潮从意大利扩展到整个西欧,贯穿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始终。
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教会和神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思修论文精选模板三篇
思修论文精选模板三篇思修论文精选模板三篇【篇一:思修论文范文】谢谢你,正能量正能量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而正能量的最高境界就是赞美,如果没有赞扬的微笑照耀,我们怎能去感受、去爱?微笑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正能量。
悲哀的说,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知觉的人性中的悲悯逐渐开始变得麻木,直到有一天我们与微笑猝然相逢,心才会被正能量所俘获。
——让我们,学会捡拾。
拾回某些被忽略的、遗忘的东西。
还记得高考的时候听到的一篇文章《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相信很多老师都拿它当做过押题热点,可抛开这些,这篇文章真的感染到了我。
在大多数人看来鼓掌也许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可在我眼中——“鼓掌”是种正能量的代称。
“鼓掌”是种欣赏,同样也赞美。
我想,只有擅长赞美别人的人,才是最美的人。
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变了、我们自己也变了。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总有一天,你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类人。
”更为可悲的是,我们并不为这种自身的改变埋单,而是将它归罪于世态炎凉。
人们总是有理由,因为社会太现实了,我们的改变只是在保护自己……可是事实呢?渐渐的,心像是被冻成了一坨冰,但内心深处依旧渴望被阳光一样的东西融化。
而幸运的是,在凄惨悲戚的现实中,真的有一种东西像阳光一样融化了‘这团凝冰’——这就是正能量!做到赞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我们看到那些比我们强的人,或者同自己付出相同却得到了更为丰厚的收获成果的人,我们真的能做到平心静气的起立鼓掌吗?我想,答案是不确定的。
想到以前看过的一个节目《感动中国人物》,里面讲述的都是些大公无私的小人物,有贫困山区的教师、有底层工人还有些社会人。
他们都是最鲜活的代表,而他们却能绽放开生命的灼灼花朵,活的那样有生命力。
他们在用自己的力量精心侍弄着爱与美的培育。
相信很多人都同我一样,每次看到他们的事迹都会不约而同的热泪盈眶,而随之而来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不加任何渲染。
这是种情感的冲击!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当得奖人的短片放出来时,我总是含泪在微笑,而感动的源泉并非他讲述的不幸的一切或者一切的不幸,而是他们小小身躯所传递给世界的正能量。
社会学论文改进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教学方法及其意义
社会学论文改进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教学方法及其意义改进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教学方法及其意义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日新月异,对于社会学教育而言,如何更好地传授和理解这些思潮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如何改进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教学方法以及这种改进对于教育的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改进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解和书本阅读来学习社会思潮。
然而,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像、音频和视频等,来呈现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实际案例和应用场景。
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这些思潮的内涵和影响。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到讨论和分析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来改进教学方法。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发展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育应该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社会组织、政府机构或企业,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和运作方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事件或者个案,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思潮的实质。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我们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来改进教学方法。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获取信息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资料、阅读专业论文和参与在线讨论,从而扩大他们对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开设网络课程或者组织线上讨论,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学生不仅可以获取更广泛的信息,还可以培养自主学习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改进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种改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论文]社会达尔文主义
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将达尔文进化论中自然选择的思想应用于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理论。
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是英国哲学家、作家赫伯特·斯宾塞。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风行从19世纪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有人认为现代的社会生物学也可归类到社会达尔文主义学派中。
“社会达尔文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Richard Hofstadter)于1944年初版的著作《美国思想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所以用“社会达尔文主义”一词来指称1944年前的相关思潮是不确切的,但这种用法已被历史学界广泛采用。
社会达尔文主义曾被其拥护者用来为社会不平等、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正名,理由是赫伯特·斯宾塞所说的“适者生存”。
至此,赫伯特·斯宾塞对社会和道德机制进化的理解被异化为与其哲学思想相对立的东西。
社会达尔文主义本身并不是一种政治倾向。
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用这一思想说明社会进步和变革的不可避免,也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认为人类的退化不可避免。
社会达尔文主义和进化论一样,经常被卷入关于优生学的争论。
达尔文主义和社会变革理论社会进化和文化进化的理论在欧洲思想界很常见。
达尔文之前的启蒙时代思想家,如黑格尔就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早期的思想家认为,斗争是社会生活的天然特征。
托马斯·霍布斯在17世纪写成的著作《自然状态》中已经出现达尔文所描述的对自然资源的竞争。
社会达尔文主义与其他社会变革理论的区别在于,它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应用于社会研究之中。
达尔文对进化的独特研讨与其他理论的区别在于:达尔文强调自然对人类的发展的影响高于超自然影响,认为人类像动物一样为生物学法则所约束,特别是人口增长对个体的压力。
与霍布斯不同,他相信这种压力使具备某种生理和智力性状的个体常胜于其他个体;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特征在种群中的积累会导致新物种出现。
达尔文觉得“社会本能”如“怜悯”和“道德情感”也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这些进化的结果使他们所在的社会得到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自由选择的意义
【摘要】:不可否认的是,面对个体与社会的冲突,自由选择有着独特的意义:它给予我们一个重新发现和审视自己的机会,让我们在世事的浪潮中时刻保持清醒,不被自己冲昏头脑,也不被世俗牵着鼻子走;它提醒我们选择自由的同时,责任也随之而来,不仅仅对自己,也要对他人负责;它创造出一种信念,选择是自己做出的,面对挫折和痛苦也不会轻易改变或者退缩。
【关键词】:为了自由的不自由权利与义务人性恶个人的自私与集体的自私
【正文】
一、萨特没有说的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的如火如荼之际,存在主义哲学大师让.保罗.萨特曾经遇到过一个困惑青年——他在为母亲尽孝与参加反法西斯联军之间举棋不定,不知道该作何选择。
于是这个青年向萨特求教,然而萨特却回答他:“你是自由的,请你自己选择吧。
”
这句看似废话的答案其实完全印证了萨特一生坚持的自由选择理论,对于萨特和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来说,这种晦涩难懂、似通非通的论断也是家常便饭。
从“存在先于本质”到“他人即是地狱”,萨特的思想就像一座复杂的迷宫,让人看不清通往核心的道路。
他把世界的本源归于一个虚幻的存在,却又不解释这种存在的意义和本质;他告诉我们人是自由的,人要在自我的选择中去找寻自己的存在,却又无法解释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感受不到他所说的自由。
也难怪经常有人那上面那则小故事调侃和讥讽萨特的理论是无用的废话。
然而笔者认为,作为思想家的萨特能够将自己的理论留存于世,一定有其过
人之处。
哲学家所说的废话一定不是废话,在没有理解他们真实的意思前我们不能草率的否定任何论断。
当个人选择与社会决定发生对立、冲突时,自由选择真的没有意义吗?萨特是不是把他的真意藏在这些废话之中没有直接说出来呢?
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首先应该对它的核心要素——自由做一次分析。
二、何谓自由
自由真的存在吗?如果自由真的存在,就无法解释人类为何总是在做着不自由、让自己痛苦的决定:学生要忍受无聊来上课学习,还要遵守校规校纪;步入社会以后要顶住压力上班工作,同时还要遵纪守法,并且时刻受到道德的约束;生老病死、春夏秋冬、朝暮更替等自然规律更无法为人的意志而改变。
这样的人生谈何自由?然而萨特说:人是自由的,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其实,萨特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自由当然是可得的,只不过它的本质是一种权利。
既然是权利,那就必有相对应的义务和责任。
人首先是存在的,然后才能给自己下定义,于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就必须通过行动、思想去不停的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人明白了自己是“被判为自由”,于是人生不得不背负上痛苦的为了守护这种自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也就是说,不自由是为了自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人们学习、工作的目的是为了钱、地位和名誉吗?其实它们只是获取自由的媒介,有钱有地位的人有条件做更多想做的事,去更多想去的地方。
除了物质上的自由,当然还有精神上的自由,为了大彻大悟、万法归一的至高境界,不知道多少精神优秀者付出了一生的光阴。
自由的选择,其实也是选择的自由,选择承担责任的自由。
自由的做出选择就必须自愿的承担责任。
所以,萨特其实已经回答了那个青年的问题,那就是审视一下自己更愿意接受慈母孤苦伶仃无人照顾,还是山河破碎、家国灭亡。
萨特其实只是想让他明白,自己的决定需要自己去承担它的后果,问计与人并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只是审视自己,评估自己,然后自愿的选择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当然还有一种选择的自由,那就是不做选择。
不做选择也是一种选择,世界是未知的、多样的,何必为了某一种既定的选择而放弃其他的未知的精彩呢?不过这也意味着不愿意承担责任,从而不得不脱离现实,进入虚无的世界去探寻了。
综上,自由是一种权利,为了获取自由,人类必须付出被约束的代价。
那么这种让人们不自由的约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自由为什么变成了有条件的自由了呢?
萨特说:我们在要求自由的时候,发现自由完全依赖于他人的自由。
而他人的自由,又依赖我们的自由。
我能把自由作为我的目标,这也只有把他人的自由也作为一个目标的条件下才可能。
三、他人即地狱
正如上文所说,萨特承认他所谓的自由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源自于他人的自由。
人类进化到现在,已经完全变成了一种群居动物,必须与一个群体共同生活在一起,接受群体的规则和监督,才能够享受群体的福利。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人类没有进化出群居性,也许就不会创造出如今的科技文明。
因此也许我们可以说,人类是用自由换取了发展。
野兽是自由的,但是他们的智慧却不足以统治地球。
人类牺牲了兽性,终于创造出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但是却被文明的法律和伦理道德所约束,不能随心所欲的生活。
“何须炙热的烤架,他人即是地狱。
”出自《禁闭》的这句惊世骇俗的名言虽然是在表现三个有罪的灵魂相互之间痛苦的折磨,但也隐隐反应出现实世界中人类真实的生活状态。
他人的目光如此灼热,他人的审视左右着自己的选择。
在人类互相构成的地狱之中,自由成为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
这是一句让人不寒而栗的话,有人解释萨特是在告诉我们要正确的对待他人和他人的想法,不要让世俗和流言成为自己的阻碍。
但是基于笔者对人性本恶论的认同,人类罪恶的本性——自私、贪婪、嫉妒只能通过后天的教育来控制,受教育水平越高,本性也就被制约的最好,因此显得道德高尚。
于是我们看到如果文化素质较低的人犯罪,其罪行往往可以归结于冲动或者愚蠢,而高素质的犯罪者的罪行则显得冷酷、令
人发指——本性被压抑的越久,爆发的力量也就越大。
由于人性恶的存在,自由选择很有可能演变为欲望膨胀、自私自利的贪婪索取。
在利益的驱动下,自由选择可能失去原本的意义,而变成纯粹的个人主义——既然他人是地狱,那么就要消灭他们。
追求绝对的自由并非自由选择的本意,但是在现实中却很容易沦为丑陋人性的工具。
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冲突其实也是一个人的自私与一群人共同的自私之间的矛盾。
人们期待着出现英雄而不是叛徒,其实也在担心这种选择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如果有一个人站出来牺牲自己的利益,那么其他人的利益就能够得到保护;如果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的沦陷,下一个被考验的人或许就是自己了。
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充满他人的地狱里,个体很难对抗集体的意志,所以我们看到了许多集体主义的牺牲品,也看到了更多集体的屈从者。
我们都活在互相构建的地狱里。
既然人生已是地狱,那么其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四、存在即合理
幸而我们有萨特,尽管他的理论显得过分主观而且唯心,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至少给了我们一次自由选择的机会,一次审视自己的机会。
诚然自由选择有自身的弱点,它极容易受到人性恶的影响,从而转变为欲望的膨胀和对人性冷酷无情的漠视。
为了自由而必须经历的不自由和同一集体生活中的他人的审视会使得自由变成一种不完全的形态,而且只能维持有限的时间。
人们会产生“付出的更多才能够获得更多的自由”,“他人的利益阻碍了自己绝对的自由”等致命的错觉。
对于自由选择,我们必须谨慎小心的评判和应用。
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的理解和应用自由选择的思想,它可以从思想层面帮助我们解决矛盾、走出困境。
人生充满了痛苦的抉择,尤其是做出身不由己、迫不得已的决定。
一旦做出选择就必须为之承担后果,既然如此为什么不选择心甘情愿的承担呢?大势所趋之下的做出的决定可能使人因为后悔、不甘而痛苦,反而使得行动的效率因为并非真心想做而持续低下,同样也会很容易受到局势变动的影响,造成反复无常。
自由选择的结果,则是完全处于本心,即使日后苦难重重,也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而不会因为主观原因而放弃,或是轻易动摇。
人应该先对自己负责任,然后才能对他人、对社会有担当。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意志都不能自由的掌控,又怎么要求他去承担更多?面对个人与社会的冲突,既不能一意孤行,也不应该盲目屈从,冷静的思考不同选择的后果,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衡量自身能否承担得起相应的责任,这样做出的选择才是最有效率的、不会轻易动摇的,对他人造成利益损失也会是最小的。
如果没有经过自由选择的筛选,在社会的压力下违心的行动,日后造成的破坏反而可能会更多。
一个及时醒悟并推出的意志不坚定者总好过道貌岸然、败絮其中的心怀鬼胎之士。
不可否认的是,面对个体与社会的冲突,自由选择有着独特的意义:它给予我们一个重新发现和审视自己的机会,让我们在世事的浪潮中时刻保持清醒,不被自己冲昏头脑,也不被世俗牵着鼻子走;它提醒我们选择自由的同时,责任也随之而来,不仅仅对自己,也要对他人负责;它创造出一种信念,选择是自己做出的,面对挫折和痛苦也不会轻易改变或者退缩。
【参考书目】
1、《存在与虚无》让-保罗-萨特三联书店2007年版
2、《萨特》弗朗西斯-让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萨特其人及其人学》黄颂杰、吴晓明、安延明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萨特戏剧集(上、下)》让-保罗-萨特安徽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