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理论视角下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架构分析
论政治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建 美 丽 中 国梦 提 供 了政 治 保 障 。 实 践 历 史 告 诉 我 们 . 健 全 的
权 力 制 约 监 督 机 制 与 国家 的 全 面 健 康 发 展 有 着 密 不 可 分 的
关系 。
( 四) 是依法治国。 构建 和谐 社会 的 必然要 求
法治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是 促 使 社 会 和 谐 运 行
提高个人 整体素质 . 树立 正确的权力 观 . 可 以 有 效 地 加 强 权
力 的制 约 与 监 督
( 二) 提 高权 力运 行 的公 开化
公 共 权 力 的行 使 应 该 更 加公 开 化 . 使 之 直 接 置 于 人 民监
督 之 下 .这 对 权 力 运 行 质 量 的提 高 会 起 到 积 极 的促 进 作 用 :
加 大 各 级 政 府 及 其 部 门 公 开 办 事 的力 度. 提 高 透 明度 . 接 受
这 就是 滥用 自己 权 力 导 致 腐 败 现 象 的发 生 , 对 我 们 党 和 国 家
以 及 在 人 民 信 任 与 支 持方 面都 产 生 了 恶 劣 的影 响
f 二1 是 巩 固党 的执政 地位 的必 然要 求
基 本 方法 『 I 1 . 求实, 2 0 0 5
二、 加 强权 力的 制约 与监 督方 面存 在 的 问题 ( 一) 权 力的监 督 意识 有待提 高
有 些 干部 在 行 使 公 共 权 力 的 时 候 只 注 重 政 绩 . 而 对 涉 及
民生 的 一 些 公 共 服 务 不 理 不 问 :有 些 领 导 认 为 自己 两 袖 清
风。 不需 要监督 : 有 些 干 部 把 上 级 监 督 看 作 是 对 自己 的 不 信 任。 也 听不 进 去下 级 同 志对 自己 的监 督 :还 有 些 群 众 怕 得 罪 上 级 或 被 报 复 而 不 敢 监 督 等
政治学中的权力结构分析
政治学中的权力结构分析权力结构分析是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理解和解释不同政治体系中的权力分配与运行方式。
本文将就权力结构分析展开探讨,包括权力结构的定义、各种权力结构的特点以及权力结构对社会政治的影响等。
一、权力结构的定义和概念权力结构是指社会、组织或政治体系中的权力关系和权力分配方式。
它研究权力的来源、形式和运行规律,以及权力的聚集和集中程度。
权力结构的不同形式会对政治体系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二、集中权力结构集中权力结构是指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体制。
这种权力结构下,一般只有少数几个人或集团拥有最高决策权和控制权。
例如,君主制度中的君主拥有绝对权力,决策权和控制权完全掌握在他们手中。
在集中权力结构下,决策过程相对迅速高效,但可能存在滥用权力和忽视民意的问题。
三、分权力结构分权力结构是指权力分散在多个机构或个体之间的体制。
这种权力结构下,权力被分散到各个层级和部门,不同机构或个体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例如,民主制度中的三权分立,即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相对独立,相互制衡。
分权力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保证决策的多元化和公正性,但可能造成决策过程繁琐和效率低下。
四、权力结构的演变与影响权力结构不是静态的,而是会随着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而演变。
历史上,从农奴制到封建制再到现代民主制度的转变,都伴随着权力结构的转变。
权力结构的变化会对社会政治产生重大影响,决定政权稳定性、决策效率和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权力结构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政治体系的稳定性。
如果权力结构过于集中,可能导致权力滥用和社会动荡。
相反,如果权力结构过于分散,可能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和政府无法有效管理。
因此,一个稳定而公正的权力结构对于政治体系的健康运行至关重要。
权力结构还会影响到资源的分配和社会公平。
当权力高度集中时,资源分配容易受到个人偏好和利益的影响,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而分权力结构能够通过制衡机制和公正决策,保障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公正。
政治学中的政治体制与权力制约
政治学中的政治体制与权力制约政治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包括政治权力的组织和分配方式、政治权力的行使和制约机制等。
权力制约则是指在政治体制中,防止政治权力滥用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
政治体制的类型可以分为民主制、专制制、集权制等等。
在民主制下,政治权力是通过选举和制度程序进行管理和行使的,政治权力的达成必须经由多元民主参与、竞争和协商。
而在专制制下,政治权力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进行管理和行使的,民众的自由权利受到严重限制。
在民主制国家中,权力制约机制包括制衡与平衡机制。
行使政治权力的各部门和机构之间必须互相制衡,以避免任何一个部门或机构拥有过大的权力,进而滥用其权力。
例如,在美国,行使政治权力的三个机构——行政、立法和司法各自有自己的职责和权力范围,互相制约,以确保政治权力的平衡。
而在集权制国家中,权力制约机制相对较弱。
因为政治权力的行使主要依靠行政机关和最高权力机构,很难实现权力的制约。
在这种情况下,反对派在政治权力中借力对抗中央政府,通过选举和反对派方案,进而对政治权力进行制约。
在政治体制中,制约政治权力的方法不仅体现在政治结构中的制约,更体现在人民自己身上。
因为在民主国家中,“人民是统治者的最终执政者”,必须通过公民权利的行使,进而实现对政治权力的制约。
例如,在美国和欧洲国家中,公民的投票权和自由组织权,是其制约政治权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此外,新闻自由和公民社会也是制约政治权力的重要机制。
在自由和独立的媒体支持下,民众可以获得及时、客观和全面的信息,及时了解和反映政治权力的过失和错误;而公民社会则是建立在自由和平等的结构之上,使公民具有自我组织和集体行动的能力,能够对政治权力进行衡量和制约。
总之,在政治学中,政治体制和权力制约是需要相互配合的,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稳定性不仅取决于权力的来源和制度安排,更取决于制约政治权力的有效机制和机构。
只有在实现权力民主化和制约的同时,政治体制才会更加平衡和稳定,人民得以获得更多自由和权利。
政治社会学视角下的权力结构分析
政治社会学视角下的权力结构分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权力结构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权力结构是指在特定社会内部,以特定方式组织起来的权力关系。
通过对权力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组织和运行方式,并揭示出背后的深层次力量关系。
一、权力的本质和分类在解析权力结构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权力的本质和分类。
权力可以被定义为一个个体或组织对他人行为产生影响的能力。
根据其来源和目的,权力可以分为正式权力和非正式权力。
正式权力是指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法律程序所获得的,如政府机构的权力;而非正式权力则是指一些不被正式认可的、基于个人、群体或组织的影响力,如专家的权威和社会精英的影响力。
二、政治社会学对权力结构的分析政治社会学致力于深入研究政治现象与社会关系之间的互动。
通过政治社会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权力结构的形成、维系和变迁。
其中,权力的分布、集中和制衡是政治社会学分析权力结构的重要维度。
1. 权力的分布权力的分布是指权力在社会中的分散程度。
在一个健康的权力结构中,权力的分布需要体现参与、公正和平等。
然而,现实中常常存在权力集中的现象,少数人或少数团体掌握了过多的权力。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公共利益往往受到威胁,公平正义的原则被忽视。
因此,政治社会学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如何实现权力的分布合理化,以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权力的集中权力的集中是指少数个人或团体拥有绝对的权力。
这种集中会导致制约和平衡机制的缺失,可能引发滥用权力和腐败等问题。
政治社会学通过对权力的集中进行分析,揭示权力结构中的隐性规则和影响力网络,以期寻找改善权力结构的路径。
3. 权力的制衡权力的制衡是指通过制度和机制来约束和平衡权力的行使。
在民主社会中,权力的制衡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设立相互制约的机构,如立法机构、司法机构和行政机构,可以有效地控制权力的滥用和极权主义的出现。
政治社会学关注的是权力制衡的理论与实践,旨在构建健全的政治体系和社会秩序。
《2024年关于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范文
《关于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篇一一、引言权力是社会秩序与稳定的核心元素,但不受制约与监督的权力极易滋生腐败与滥用。
因此,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一直是政治学、法学及社会学的重点研究领域。
本文将围绕权力的制约与监督的必要性、意义及现实情况,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二、权力的制约与监督的必要性及意义1. 防止权力滥用与腐败: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是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的有效手段。
在缺乏制约与监督的环境下,权力拥有者可能利用其地位谋取私利,导致社会不公与混乱。
2.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通过制约与监督,可以确保权力在法律与道德的框架内运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3. 促进政治清明: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是政治清明的基石。
一个清明的政治环境需要有效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来保障。
三、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1. 法律制约与监督:法律是制约与监督权力的主要手段。
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权力的范围、运行规则及责任追究,确保权力在法律框架内运行。
2. 制度制约与监督:制度是权力制约与监督的重要保障。
包括选举制度、决策制度、监督制度等,通过制度的运行,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与监督。
3. 社会制约与监督:媒体、公民及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也不可忽视。
通过舆论监督、民主参与等方式,推动权力的透明运行,防止权力滥用。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 制约与监督机制不完善:部分地区和领域存在制约与监督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导致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频发。
应加强法律法规及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建立健全的权力制约与监督体系。
2. 社会参与度不高:社会力量在权力制约与监督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公民参与度不高。
应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推动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
3. 监督机构独立性不足:部分监督机构受制于其他权力部门,导致其独立性不足,难以发挥有效的制约与监督作用。
应加强监督机构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确保其能够独立行使职权。
浅谈我国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浅谈我国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摘要】科学配置权力,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制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探究几种权力制约模式,并考察我国现行的监督机制,然后分析现阶段我国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权力制约,监督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及时科学配置权力,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制度,很容易产生寻租与腐败现象。
因此,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制约放到监督之前。
十七大报告为目前我国权力制约与监督制度研究指明了方向。
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我国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战略定位。
这一系列文件对于规范我国的权力运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究几种权力制约模式,并考察我国现行的监督机制,然后分析现阶段我国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一、权力制约与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表明,权力制约模型大致分为四种,分权模式、以权利制约权利模式、以法律制约权利模式和以监督体系制约权利模式。
分权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将国家权力分为三种,在各个权力之间,均衡分配权力,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保持一种权力之间的均衡态势,相互牵制;以权利制约权利模式是指,在国家权力向公民权利分流的过程中,因国家权力而生并受法律义务所保障的公民的法律权利的行使,可以反过来制约国家权力的扩张,这就是以权利制约权力模式,以法律制约权利模式,即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强化法律的监督作用,达到通过法律来制约权利的目的;以监督体系制约权利模式,通过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人民团体监督和舆论监督等方式来达到对权利的制约。
这种模式只作用于事后,而没有事前反应机制。
因此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建立起权利主体的自我约束能力。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社会主义的权力制约与监督体系。
这套体系包括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等等,主要可分为执政党的自我监督和党外监督。
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分类号: D26责任者a: 周智责任者b:责任者c:责任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文献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年: 2006卷(期): 第6期页:非控主题词1: 执政能力非控主题词2: 权力非控主题词3: 权力制约非控主题词4: 权力监督非控主题词5: 民主政治非控主题词6:非控主题词7:非控主题词8:文摘: 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防止权力异化的重要手段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原则。
当前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仍存在不少问题,这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健全和完善制约监督体系,应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全文: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周智【摘要】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防止权力异化的重要手段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原则。
当前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仍存在不少问题,这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健全和完善制约监督体系,应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关键词】权力; 权力制约与监督; 制约机制【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 A【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周智(1966-),男,河南信阳人,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研究。
一、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一)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是防止权力异化的重要手段。
权力运行不当,缺乏监督制约,必然导致腐败。
“腐败的含义和本质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行。
这就是说,腐败的最本质的原因在权力自身”[1]。
权力过分集中意味着监控权力的相对弱化,腐败行为也就难以有效防止。
政治学理论视角下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架构研究
政治学理论视角下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架构研究作者:陈辰来源:《理论与创新》2018年第12期摘要:在社会主义政治环境下,政府作为权力的主体,承载着维护我国人民安全、平等、自由的重大使命。
然而权力是把双刃剑,如果政府在执权时未能得到有效的监督,那么就极有可能出现滥用职权的情况,同时也会严重损害国家和公民的利益,因此建立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已经势在必行。
文章首先分析了权力监督与制约的重要性;其次提出了我国工作开展中的不足之处;最后基于政治学理论视角,深入探讨了如何构建政府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旨在促进我国执法环境的合理化和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政治学理论视角;权利监督;制约架构1 对政府权利进行监督与制约的重要性1.1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民主政治的铺路石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邓小平同志曾说:“没有民主何谈社会主义”这实则也表明了社会主义与民主理念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核心任务即是对政府的权力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与制约,避免出现权力滥用的情况。
如果权力持有者始终秉持勤政利民、清正廉明的公务理念,那么权力的执行也便能彰显人们的意志,同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全面实现也指日可待;但若权力持有者在执行公务时以权谋私,尽显贪污腐败,那么不仅人们的意志被欺压,而且原本和谐美好的民主愿望也会化为乌有[1]。
1.2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我国现已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若要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长足发展,就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在调整的过程中,政府需要深入考虑探究我国社会主义的国情,并根据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适当地运用权力来调控我国经济的走向,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政府拥有一定宏观调控的职能,但是依旧不能肆意的使用权力,更不能过度干预经济走向,导致企业出现收益下滑的境况。
由此可知,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能够强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浅谈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四、权力制约与监督未来方向
启动的监督机制
过程中的制约机制
经济监督机制
法治监督机制
(一)完善对权力运行启动的监督机制 (1)逐步完善公众选拔任用领导干部 的机制 (2)逐步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的 机制 (3)逐步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责 任的机制 (二)完善对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制约机 制 (1)运步完善政务公开的机制 (2)逐步完善对“一把手”监督的机制 (3)建立权力监督体系的协调机制
二、其他国家制约权力运行的举措
一、美国的三权分立 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 统、 法院掌管 二、澳大利亚的监督制约 (1)健全的法律监督体系 (2)反腐败专门机构的监督 (3)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督
三、新加坡的监督体系 专门机构监督、政府机关内部的组织监督、以媒体舆 论为主导的社会监督
三、我国做出的相关努力
• 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 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 治腐败的工作领域。此外,依法治国是现代社会 普遍认同的观点,也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之一,而 依法治国中最重要的就是依法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和制约。 • (1)要用制度制约权力 • (2)要用程序制约权力 • (3)要用权利制约权力
(三)建立健全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经 济监督机制 (1)加强和完善财政监督的机制 (3)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 度 (2)加强和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 责任审计制度 (四)建立健全对权力运行过程的法 治监督机制 (1)加强和完善依法规范权力的机 制 (2)加强和完善重典反贪的机制
要把党内监督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切实保障公 民的检举权、控告权、申诉权。要广开言路,听 民声,察民意,知民情,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 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工作。切实保障宪法赋 予公民的检举权、控告权、申诉权,认真受理群 众举报反映的问题,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要严肃 处理,保护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要切实加强 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 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方方面面的监督作用,有 效制约政府权力的运行,以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 保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10.政治学的权力分析框架
•
• •
3.注重经验研究方法,发现和建立权力结构模型,推
动对于权力关系研究的深入。
亨特: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 达尔:多元权力结构
• 二、对权力分析方法的评价
• 在沟通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实然”分析和“应然”分析, 宏观分析和中、微观分析方面存在独特地位。
•
不足:丧失理论厚度和反省能力,抽象程度不高、涵盖政治现象有 限等
强制力权力客体权力格局权力关系的稳定程度政治权力主体政治权力行为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力运行机制传统研究应然研究价值判断构造或结构的设计现代研究实然分析价值中立和实证研究关注运行机制等问题第二节权力分析方法的特点与评价1
第十讲
政治学的权力分析框架
第一节 政治学权力分析方法的产生与发展
• 一、产生
• 亚里士倾向: (1)偏重抽象思辨方法对政治进行权力分析
•
析
(2)偏重经验的、调查的方法对政治进行权力分
• 二、发展
•
(一)韦伯:开拓者之一
•
•
1.权力:一个人或若干人在遇到参与特定社会活
动的其他人抵制的情况下,仍能实现他们自己意
愿的能力。
• • 2.国家:是一个“人类社会团体”,只有这个团 体可以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合法使用物质力量。 3.政治:是在国与国之间或国内各集团之间对于 权力分配的力争,或是对影响权力分配的力争。
机制等问题
•
现代研究—— “实然”分析 价值中立和实证研究 关注运行、
第二节 权力分析方法的特点与评价 • 一、特点
•
1.突出权力分析在政治学研究中的地位,深化对权力 观念地把握; 2.注重具体、求实性研究,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一种中、 微观层次的工具; 例如:对政治民主问题的研究
关于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
关于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关于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一、引言权力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社会组织和个体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权力的滥用往往导致不公平、不稳定和社会动荡等问题。
因此,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成为了一项迫切需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二、权力的定义与分类权力是指个体或组织对其他个体或组织行为和决策的控制和影响能力。
根据权力的来源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正式权力和非正式权力。
正式权力是指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规章等方式获得的权力,如政府的立法、执法权力等。
而非正式权力是指个人或组织通过其他手段获得的权力,如言论权、经济权等。
三、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性1. 保护公民权益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可以保护公民权益,防止权力滥用。
在一个合理的制度下,公民不仅享有权力的使用,也应有权力的保护。
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存在可以保护公民免受权力滥用的侵害,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 维护社会稳定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当一个国家或社会中的权力无法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时,权力滥用的风险会增加,社会不公平和不稳定也会随之出现。
通过建立健全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3. 提升政府公信力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政府提升公信力的关键元素之一。
对于一个政府而言,能够自觉接受制约和监督,行使权力的同时注重规则与公正,将会赢得更多民众的信任与支持。
相反,如果权力得不到制约和监督,政府的公信力会受到挑战,甚至可能导致政权的更替。
四、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途径1. 法治建设法治是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要保障。
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确立权力的法定性和法律透明原则,能够有效约束权力行使者的任意行为。
此外,完善司法体系和加强法律执法能力,也是落实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
2. 媒体监督媒体是制约权力的重要力量之一。
通过报道和监督权力的行使,媒体能够及时发现和揭露权力的滥用和腐败问题,通过公开信息传播,形成舆论监督的压力。
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的思考
完善党内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的思考权力与腐败相伴而生,有权力就可能滋生腐败,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就必然走向腐败。
防治权力腐败是当今世界各种不同政治制度国家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和完善“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的要求,[1]就是从构建机制角度防治权力腐败的重要举措,对于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有效遏制党内权力腐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理论形态分析腐败的滋生是一个综合性社会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以至社会各个层面。
但从学理角度分析,腐败的滋生有三个必要条件,其公式是:腐败=私欲+权力+机会。
腐败的三要件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权力不是抽象的概念,权力本身带有鲜明的人性色彩,权力的指向与具体人的性格、道德、思想品质密切相关。
权力本身的诱惑性和腐蚀性迎合了人类追求私欲的心理,当权力与人的私欲心理相结合的时候,就开始隐含权力腐败的可能性。
腐败能否从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还要有相应的机会,缺乏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存在制度漏洞和缺陷等都是直接导致权力腐败的诱因。
然而,尽管腐败的形成是私欲、权力、机会相结合的产物,但政治腐败的实质是权力腐败,即权钱交易、以权谋私。
综观人类历史,任何政权的腐败尽管表现形形色色,但归根结底是围绕权力这个中轴而展开的。
所谓“欲随权长、贿随权集”,就形象地说明了权力是连接私欲和机会的关节点。
因此,遏制腐败必须制约和监督权力。
制约和监督是权力运行中既相互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两个概念。
制约,是指权力之间的制衡、牵制、约束。
监督,按照词义是指监察、监视、督促。
两者的区别是,监督侧重于单向的督察和督促,而制约则侧重于双向的制衡。
[2]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对权力的监督必须以有效的制约为基础,能否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从根本上取决于对权力的制约;而权力制约又必须由强势监督来推进和保证,缺乏有效的监督,权力制约也难以收到良好的成效。
关于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
关于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关于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引言权力是人类社会组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权力的滥用和不受制约可能导致社会不公和腐败现象的出现。
因此,研究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方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权力的概念、权力的制约与监督的重要性以及权力制约与监督的具体实践。
一、权力的概念权力被定义为个人或团体能够影响他人行为和决策的能力。
它可以通过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手段来实现。
权力可以使人拥有特权,能够改变他人的行为和观念。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权力也可能被滥用,导致不公正和不平等现象的出现。
二、权力的制约与监督的重要性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是社会稳定和公正的重要保障。
首先,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可以防止权力的滥用。
当权力没有制约和监督时,个人或团体可能滥用权力,导致社会不公和腐败的出现。
其次,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助于实现社会公正。
通过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可以确保权力的合理行使和公正分配,避免一些私人利益损害整体利益的情况发生。
最后,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助于建立公共信任。
当人们对权力的行使有信心,并且知道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时,他们更有可能对社会进行积极的贡献。
三、权力的制约与监督的具体实践权力的制约与监督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和措施来实现。
首先,法律法规是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基本手段。
通过确立明确的法律法规,可以规范权力的行使,避免权力滥用的发生。
其次,监督机构的建立和运作是权力制约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监督机构应具备独立性、公正性和透明度,能够有效监督和制衡权力的行使。
此外,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也是权力制约与监督的重要手段。
通过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可以形成多方监督力量,约束权力的行使。
最后,透明度和信息公开是权力制约与监督的关键要素。
权力行使的透明度和信息的公开可以让公众了解权力的运作和决策过程,从而更容易发现权力的滥用和问题。
结论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是确保社会稳定和公正的重要手段。
政治学理论 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政治学理论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作者:许耀桐来源:《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03期作者简介:许耀桐(1952-),男,福建福州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100089[摘要]我国制约监督权力的机构部门不少且体系完整,但没有形成独立的权力制约关系,难以收到有效的制约监督效果。
我国权力制约监督机构部门的缺陷归根到底是体制性问题,现有这套制约监督体制基本来自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模式,沿袭了苏联模式内在的权力关系,这种模式和权力关系违背了列宁的思想。
有效制约权力必须告别苏联模式,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走政治、行政和司法监督相对独立的道路。
[关键词]权力制约;苏联模式;监督权力中图分类号:D630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410X(2014)03 0042 03我国的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
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就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在于,如何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形成科学有效的制约机制。
为了遏止权力失监和腐败猖獗,必须对症下药,紧紧抓住权力制约这个环节,使其成为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一、我国权力制约的现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与权力制约监督有关的政治、行政和司法的机构部门在不断地调整充实。
目前,承担着党内外政治、行政和司法监督,进行反腐败斗争的主要有三大机构部门。
一是党的机构,也就是中央和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重新恢复设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曾于1949年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设立。
1955年3月由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决定设立中央监察委员会,用以代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被冲垮,九大正式取消了这一机关。
随着1978年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得以恢复重建后,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也得以恢复建立。
一、作为政治学问题的权力制约
一、作为政治学问题的权力制约关于权力制约的问题,有两种思路:一条是政治学的思路。
这种思路要求把视线放在权力间的关系上,用权力制约权力。
因为权力作为一种公共化了的社会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为了保证这种力量的作用方向合乎权力自身的性质和公众的目的,就要使这种力量得到另一种力量的制约,即在政治学的探讨中和政治实践中寻求他种力量与这种力量的平衡。
关于权力的制约还可以有另一种思路,那就是超越权力间关系的思维模式,到权力与权力执掌者的关系中去思考权力的制约问题,提出通过权力执掌者的伦理精神去实现对权力的制约。
这后一种思路也可以看作是一条伦理学的思路。
在人文科学化的初期,当政治学与伦理学尚未分化时,政治学的思路与伦理学的思路处于一种浑沌融合的状态。
比如,在古希腊、罗马的一些伟大思想家的著作中,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关于权力制约的政治学思路与伦理学思路是一体的。
在近代社会,随着科学的分化,政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但是,这门科学在发育的初期就已经包含了必然走向实证化的倾向,它把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设计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伦理学在学科的分化中独立出来之后,则由于包含着过多的主观性色彩而成为实证化和可操作化的不友善区域。
科学是追求简便和实用的,以致于关于权力制约的伦理思考就渐渐地被人所淡忘了。
尽管少数人一直在致力于权力问题的伦理思考,但总的说来,在今天,人们一旦谈起权力和权力制约问题时,首先是把它看作一个政治学的问题的。
同时,这种认识又反过来影响了政治学的发展,使许多政治学说把研究权力及其制约的问题作为其核心内容。
现代的政治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属于权力制约合理性的论证和权力制约有效方式的探讨的,当政治学家们声言探寻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时,实际上他们所思考的是如何把公共权力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或者使政治权力在精心设计出来的政治体制之中受到难以回避的制约。
权力制约的政治学研究推动了政治发展的进程。
人类从集权社会向民主社会的过渡,政治制度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增强,政治组织结构科学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政治社会化方案的设计,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治学的研究。
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一、权力制约理论的历史演变权力制约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制衡原则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监督原则的总称,其存在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前提是国家与社会的分离,社会成员获得了私人意义上的“市民(居民)”和“公”意义上的国家公民两种身份。
一方面,他们为了培养独立和健全的人格,保留“自律”的空间,要求限制国家权力的恣意。
另一方面,他们为了满足和实现自我利益,要参与公共决策和公共事务管理,并在这种过程中监督、制约、评判政府和公共权力活动的合法性。
同时因为参与能力和参与环境的局限,导致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与行使者二元对立,为了保证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使不脱离人民的掌握,防止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必然要寻求制约和监督公共权力的机制。
分权理论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在其《政治学》一书中提出“一切政权组织有三要素——议事职能、行政职能和审判职能。
”其后经古罗马思想家波利比阿继承发展。
近代分权学为洛克所倡导,孟德斯鸠加以发展完成。
洛克在《政府论》中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
洛克认为以上的三种权力不能集中到一个人和一个团体手中。
否则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极大的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为个人或团体谋取利益。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进一步发展了分权理论,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主张司法独立。
他强调,由于任何政府都有腐化的趋势和扩张权力的自发倾向,为了防止专制,应当实行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政治权力结构。
孟德斯鸠提出并奠定了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基础,其实质是反对和防止国王的专制统治,以保障谋求发展的新兴资产阶级所需要的自由,协调整合统治力量的方法和手段。
到18世纪,美国的汉密尔顿、杰佛逊等人一方面将“分权理论”具体运用到了国家机构的创建和宪法的制定实践中,从而使“三权分立”由理论变成现实。
同时他们又发展了“分权理论”,将联邦与各州纵向分权与制衡纳入分权体系。
恩格斯从人民主权理论出发,并且为了矫正资本主义国家因实行“三权分立”理论的历史给理性评说。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一言以蔽之,政治制衡是指在政治体制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权力相互制约和平衡,达到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维护人民利益的目标。
政治制衡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核心理念,它要求不同权力部门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制约,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
但实际上,权力运行往往存在种种问题和缺陷,如何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政治制衡意义重大政治制衡作为西方政治制度的核心,通过设立多个权力机关,各自负责一定的职能,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确保国家权力的合理运行。
政治制衡包括三个部门:行政、立法、司法,它们的权力相互制约,形成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这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保障。
政治制衡能够防止权力滥用。
行政、立法、司法三个部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权力难以过度集中,确保国家权力在一定的范围内运行,不会因为某一部门的强势而滥用权利。
政治制衡有利于保障人民权益。
在政治制衡的体制下,国家权力的运行必须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一旦出现权力的滥用和侵害人民利益的情况,行政和司法机关可以相互制约,让权力运行在法治框架内。
政治制衡能够维护社会稳定。
政治制衡可以有效地保持国家内部的平衡和稳定,避免因为权力的滥用和腐败而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所以,政治制衡对于国家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二、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存在问题当前我国政治制度中,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权力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腐败现象。
由于权力运行不够透明,一些官员可以利用职权进行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破坏政治制衡,损害人民利益。
一些行政机关滥用职权的现象。
部分行政机关滥用职权,将行政责任和职权界限模糊化,侵犯人民权益,导致权利无法得到保障,社会秩序受到侵害。
司法独立性不够。
司法机关的独立性不够,司法能力和公信力不足,导致司法机关在权力运行中无法形成有效的制约,容易受制于行政和立法机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理论视角下 的权 力监督与制约架构分析
赵 作 伟 ( 天津 商务职 业学院 天津 3 0 0 1 7 0 )
摘 要: 权 力主体往往 能够通 过意志或者行 为, 为 自己创造有利的政 治环境 和 条件 。 我 国属于社会主 义固家 , 因此从政 治学视 角下 的权 力, 指的是政 府通过 执行公务和 履行 职责 , 维护人 民 的安 全 . 平 等和 自由等 , 因此 其行驶 的权 力必须 受到监督和 制约 , 才能够保 障和 实现公 民 与 国家的 利益 。 本文将 从政 治 学理 论 的视 角, 对政 府权 力监督 与制 约必要性 分析 的基 础上 , 探讨 如何搭建权 力监督 与制 约的架 构 。 关 键词 : 政 治学 权 力监督 权 力制约 中 图分 类号 : D 6 3 0 .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3 7 9 1 ( 2 0 1 3 ) 0 4 ( c ) - 0 2 2 8 - 0 1
监督集 于一身 , 政府权力 的“ 自我监 督 ” 削 弱监督 的力度和效果 。 笔 者 认 为权 力 的 监 督和 制约 , 必 须 强 化 司法 机 关 在 这 个 领 域 的地 位 , 肯 定 司 法 系统 监 督 与 制 约 的 重 要 性, 采 用 权 力 分立 的基 本 原 则 , 结 合依 法 治 国的 基 本 方 略 , 体 现 出司 法 权 力 的权 威 性 , 譬如检查机关、 审判机关以人权、 物 权 和 财 权为主 , 按 照 法律 法 规 垂 直 侦 查 、 办 案 和 审 判。 与此同时 , 司法 机 关 的 权 力 同样 需 要 在 法律 法规和责任制 度的监督 制约下行使 , 否 则可以判定权 力行为的无效 。 司法权 力 的设 置 要 围绕 社 会 公 益 , 以 国 家社 会 事 务 的管 理 为 前 提 基础 , 避免社会利益 出现 冲 突, 国家 合 理 判 断 和权 衡 各 项 利 益 , 利 益 公 权 力保证各项政策 法规的落 实 , 能 够 起 到 调 动 社 会 资 源 作用 的 效 果 , 而 司 法 权 力 应 该 与 其 他 权 力 进行 互 补 , 以提 高 司 法 权 力 在 监 督和 自我 监 督 方 面 的 自我约 束 水 平 。 2. 3 发 挥公 民的监 督 制约作 用 公 民是 监 督和 制 约 政府 权 力 的“ 第 三 道 防线 ” , 就 好 比恩 格 斯 所说 : “ 绝 不 是 国 家制 约和 决 定 市 民社 会 , 而 是 市 民社 会制 约 和决 定 国家 。 ” 这是 对 公民 影 响政 府权 力的 肯 定 , 公 民的 政治 参 与 , 让 政府 时刻 感 受有 形 无 形 的压 力 , 从而 协 调 政府 内部 的 分 权 制 衡 , 让 政府 权 力始 终处 于 公 民的 “ 包 围之 下 ” , 譬 如 公 民 的投 票 选 举 行 为 、 曝光举报行为等。 但 公 民的 监督 制约 作 用 , 要 求有 完 善 的法 律 予 以保 障 , 以调 动 公民 参与 监 督制 约 的积 极性 和 主 动性 , 尤 其 是 选举 人 民的 政 治 参 与 , 能 够让 政 府 的各 种权 利得 到 全 方位 监督 制 约 。 2 . 4 加强 党 内监 督 党 内监督要求 结合 国家机 关、 民 族 党 派、 社会的监督 ,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 , 很多党 员干部都拥有权 力资源 , 需 要 通 过 巡视、 派 驻 等 党 内 监 督 的方 式 , 才 能 够 有 机 结合以权 制权和依法治 权。 首 先 是 强化 党 员干 部 的监 督 意 识 , 使 其 自觉 接 受 监 督 , 正 确对待 公民的信访举报 和批评建议 , 虚 心 听 取 意 见 和建 议 , 并改进工作。 其 次 是 完 善 权力机构 , 提出科学民主决策 、 行政 、 监 督 的基本原则, 对各 行 政 工 作 展 开科 学 部 署 , 根 据 党 中 央 的要 求 , 做 到 有 权 必有 责 、 用 权 受监督、 侵权 要 赔 偿 , 有 效 防 止滥 用 权 力 行 为的发生。 再 次 是 认 真 贯 彻 落 实 党 内条 例 , 依法实行问责制、 质 询 制 和 罢 免制 , 凡 是 涉 及 全 局 性 的 问题 , 要 在 分 工 负责 的基 础 上 , 进行集 体讨论决定 。 最 后 是 建 立 完 善 的 巡 视制度 , 组 建 和派 出巡 视 组 , 并 在 各个 省 市 区建立 专门巡视机 构 , 改 善 中级 干 部 和 高 级 干 部 监 督 乏 力的 情 况 , 自觉 接 受党 组 织 、 党 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 2. 5 公权 力行使 的限 制 公 务 员代 表 国 家 行 使 公 权 力 , 旨 在 为
1 权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督 与制约的必要性
关于权 力的 监督 与制约 , 需要 从 权 力 主体所掌握 的权 力类型入手 , 明确 监 督 依 据 和 监 督 的对 象 , 然 后 依 法 按 规 进 行 针 对 性 监督 和 制 约 , 目前 国家所 拥 有 的 公 权 力 , 已经 出 台 各 种 规 定 限 制 政 府 的 职 能 , 并 采 用分权结 构的方式 , 要 求 政 府 依 法 行 使 权 力, 这 不 仅 仅 是 权 力行 为 的 规 范 , 而 且 也 是 公 民对 权 力 的思 考和 维 护 , 也就 是 说 , 只 有 公民才能够 有效监 督和制约政府 的权力。 在我国, 政 府 是 国家 与 公 民 的 中 间产 物 , 其 权 力 的 行 驶 往 往 代 表 的 是 国 家 的 法 律 行 为, 使 得 社 会 不 会 处 于 混乱 无 序 的状 态 , 而 且一旦政 府的行 为脱离监督和制 约 , 那 么 就会导致 权力脱 离公民的视线独 立行使 , 难 免 会 出现 违 反 法律 、 违 反 国 家 意志 、 违 背 公民利益 的不正规 权力行为 。 笔者 认 为 权 力的 滥 用 难 以 避 免 , 如 果 不 加 以 监 督 和 制 约, 那 么 可能 演 变 成为 专 权 或 者 暴 政 , 公民 此 时 利 用 法 律 的 标 准 来 权衡 政 府 的 权 力 行 为, 要 求政 府 纠正 自己的 行 为 , 向 政 府施 加 无形的 压力和规 制 , 以达 成 某 种 合 理 的 协 议, 消 除 不正 当 权 力行 为 的 影 响 , 并 将权 力 行为 回归到正 常的行使轨道 中。 目前 很 多 国家 的 政 府 都 面 临 信 任 危 机 , 从政治学 的 教学分析 , 政 府 能 否得 到公 民的 信 任 , 在于 其权 力行使是 否合法合理 , 而 这 些 都 需 要 借 助 权 力 的 监 督 和 制 约 力量 , 方 可 推 动 政 府权 力的健康 行使 , 这 也 是 社 会 主 义 法 制 社会健康 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 。
2 如何构架权力 的监督和制约机 制
关 于权 力的监 督和制 约 , 不 仅 要 求 强 制要 求 权 力主 体 按 照法 律 规 范 行 使 权 力 , 同时 需 要 端 正 权 力 主 体 的理 念 , 以 自觉 的 行 为行 使 合 法 合 理 权 力 , 推 动 民 主 发 展 社 会的发展 。 2 . 1 社会 权 力制 约机 制的 完善 在确 保 宪 法 和法 律 公正 严 明的 基 础 上, 要 规 范 政 府 权 力的 形式 , 明确 规 定 权 力 滥 用 的 惩 罚措 施 。 但 任 何 一 部 法 律 都 不 可 能是 完 美 的 , 需要随时代 的变化和社会 的 发展 , 不 断 地 更新 完 善 , 社 会 权 力 制 约 机制 也不 例 外 , 需 要 秉 着 分 权 制衡 的 权 责 , 寻 求 政府 之 外 的 外 部 制 约 力 量 , 譬如 政 党 、 社会 团体 、 行业协会、 公 益组 织 等 , 以选 票 、 舆 论 和 民意 的 方 式 , 监 督 和 制约 政 府 权 力 。 笔者 认为 目前 我 国政 府 内部 分 权 制 衡 的 空 间 比 较小 , 社 会 权 力 制 约 的方 式 的 发 挥 余 地 比 较大 , 也 能 够 体 现 人 民 当 家 做 主 的 社 会 主 义思 想 , 因此 需 要 进 一 步 培 养 、 组 织 和 引导 社会 权 力 监 督 制 约 政 府 的权 力 。 2 . 2 强化 司法 的监 督制约 “ 议行合一” 的领导 体 制 , 将 决策 、 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