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中日对照

合集下载

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

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

⽼⼦道德经全⽂翻译(全81章)⽼⼦道德经全⽂翻译(全81章)【⽼⼦?第⼀章】道可道,⾮常道。

名可名,⾮常名[1]。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异名,同谓之⽞。

⽞之⼜⽞,众妙之门。

【注释】:[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强调道是不可⾔说的。

但这样的翻译,等于⼀开始就剥夺了⽼⼦⾔说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

其实"常"字在《⽼⼦》中多为"通常"之意。

另⼀⽅⾯,"道"字,到⽼⼦之时,已经⽤得很泛:有"道路"之意,如《易经》"履道坦坦,幽⼈贞吉";有"王道"之意,如《尚书》"⽆有作好,遵王之道";有"⽅法"之意,如《尚书》"我道惟宁王德延";⼜有"⾔说"之意,如《诗经》"中之⾔,不可道也"。

《尚书序》(相传为孔⼦所作)说:"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道也。

少昊、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常道也"。

这⾥⽤了"常道"⼀词,指⼀般的道理。

⼜有冯友兰先⽣考证说,古时所谓道,均为⼈道,到了⽼⼦才赋与道形⽽上学的意义。

可见,⽼⼦要宣⽰上天⼤道,必须⼀开始就澄清概念,强调他下⾯要讲的道,绝⾮⼈们⼀般常指的道,不是⼀般的道理,即⾮"常道",⽽是……是什么呢?就要听⽼⼦娓娓道来了。

【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

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说他是⽆,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虚⽆的⾓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

从实有的⾓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源。

这种同⼀,就叫做⽞秘。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翻译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翻译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翻译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它是一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哲学经典。

道德经的重要性在许多方面是无可比拟的,它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哲学,而且已经被广泛地翻译和流传到世界各地,成为了国际上著名的文化典籍之一。

以下是老子道德经的原文及翻译:《道德经》原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亿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夫唯弗处,故无尽也。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则无不为矣。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道德经原文译文大全

老子道德经原文译文大全

老子道德经原文译文大全【原创实用版】目录1.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的概述2.《道德经》的主要思想和价值观3.《道德经》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正文1.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的概述《道德经》是古代中国道家学派创立者老子的主要著作,是道家学说的经典之一。

全书共分为两部分:上篇《道经》和下篇《德经》,共有 81 章,每章都包含有老子的智慧和哲理。

老子《道德经》原文译文大全,提供了《道德经》全文的原文和译文对照,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老子的道家思想。

原文采用了古文繁体字,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阅读难度,但译文则采用了现代汉语,方便读者理解。

2.《道德经》的主要思想和价值观《道德经》的主要思想包括道、德、无为而治等,其中“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指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

老子认为,道是无形、无名的,它存在于天地之间,贯穿万物,无所不在。

“德”是老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指的是人类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如善良、谦虚、宽容等。

老子认为,只有具备德行,才能符合道的要求,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思想,指的是在治理国家时,要顺应道的规律,不妄为、不扰民,让事物自然发展。

老子认为,只有无为而治,才能达到国家治理的最高境界。

3.《道德经》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道德经》的思想虽然来自于古代,但它对现代社会仍有很大的启示和影响。

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追求,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它启示人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

此外,《道德经》的思想也影响了许多现代企业家和管理者,他们从中学到了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老子《道德经》原文译文大全为我们提供了一部道家经典的原文和译文,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老子的思想。

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章

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章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de)一部着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de)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de)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de)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de)哲学着作.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注释:[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de)道,就不是永恒不变(de)道",强调道是不可言说(de).但这样(de)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老子言说真道(de)可能性和可靠性.其实"常"字在老子中多为"通常"之意.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时,已经用得很泛:有"道路"之意,如易经"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有"王道"之意,如尚书"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有"方法"之意,如尚书"我道惟宁王德延";又有"言说"之意,如诗经"中之言,不可道也".尚书序(相传为孔子所作)说:"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乙、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这里用了"常道"一词,指一般(de)道理.又有冯友兰先生考证说,古时所谓道,均为人道,到了老子才赋与道形而上学(de)意义.可见,老子要宣示上天大道,必须一开始就澄清概念,强调他下面要讲(de)道,绝非人们一般常指(de)道,不是一般(de)道理,即非"常道",而是……是什么呢就要听老子娓娓道来了.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de)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de)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de)母亲.所以,从虚无(de)角度,可以揣摩他(de)奥妙.从实有(de)角度,可以看到他(de)踪迹.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de)源头.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翻译:1 天下(de)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2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de),难和易是相互促成(de),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3 所以,圣人从事(de)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de)事业;圣人施行(de)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de)教化.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老子·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翻译: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de)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de)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老子·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1].注释:[1]很多人用"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一句,证明老子用"道"来否定上帝,破了古代(de)宗教迷信.这种解释不确切.这句话里(de)"帝",显然并不是今日所言上帝.有人说老子原文(de)"象帝"就是上帝,这是不对(de)."象"就是象,是"形象"(de)意思,不是"上" (de)借用.因为老子常将"上"字用于"上天、上德、上士"等等,显然老子并非不懂"上" 字(de)用法,也并非不能使用"上帝"一词.老子不用"上帝"一词,显然是因为这个"帝" 不是至高无上(de),不配使用"上"字作定语.因为唯有老子(de)"道",才与今日所言"上帝 "之无限、永恒、自在(de)内涵相一致.详见本书第一章第二节之五"老子中(de)神与帝" .翻译:道,空虚无形,其大能却无穷无尽,渊远深奥啊,像是万物(de)祖宗.放弃自以为是(de)锐气,摆脱纷纭万象(de)迷惑,和于你生命(de)光中,认同你尘土(de)本相,你便能在幽幽之中,看到他那似有似无(de)存在.我不知道有谁产生他,他先于一切有形之帝.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翻译:天地不理会世上所谓(de)仁义,在其看来,万物是祭神用(de)稻草狗.圣人也不理会世上所谓(de)仁义,在他眼里,百姓是祭神用(de)稻草狗.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冶炼(de)风箱吗虚静而不穷尽,越动而风越多.话多有失,辞不达意,还是适可而止为妙.老子·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翻译:幽悠无形之神,永生不死,是宇宙最深远(de)母体.这个母体(de)门户,便是天地(de)根源.冥冥之中,似非而是,延绵不绝,用之不尽.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翻译: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因为它不自贪自益其生,所以能长生.同理,圣人把自己置于最后,他反而在前;把自身置之度外,他反而长存.这不正是由于他无私,反而成全了他(de)私吗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翻译:最高(de)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处身于众人所厌恶(de)地方,所以跟道很相近.居身,安于卑下;存心,宁静深沉;交往,有诚有爱;言语,信实可靠;为政,天下归顺;做事,大有能力;行动,合乎时宜.唯有不争不竞,方能无过无失.老子·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翻译:抓在手里冒尖儿流,自满自溢,不如罢了吧.千锤百炼(de)锋芒,也长不了(de).金玉满堂,你能守多久呢富贵而骄,是自取灾祸啊大功成了,名份有了,自己便隐去,这正是上天之道.老子·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翻译:谁能使灵魂与真道合一,毫无离隙呢谁能使血气变得柔顺,像婴儿一样呢谁能洗净内心(de)杂念,透亮如明镜呢爱民掌权,谁能舍己顺道、无为而治呢运用心智,谁能因应天意、如雌随雄呢明白通达,谁能超越人智、摆脱知识呢那创造并养育这个世界(de),他创造养育并不强行占有,他无所不为却不自恃其能,他是万物之主而不任意宰制.这真是深不可测(de)恩德啊老子·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翻译:三十根辐条集中在车轴穿过(de)圆木上,圆木有空(de)地方,才对车有用处(可行走).揉合黏土制成器皿,上面有空(de)地方,才有器皿(de)用处(能容纳).为房屋安窗户,窗户有空(de)地方,才对房屋有用处(取光亮).有形者对人们有利益,是由于无形者(de)功用啊.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翻译:缤纷(de)色彩使人眼睛昏花,变幻(de)音响使人耳朵发聋,丰腴(de)美食使人口味败坏,驰骋打猎令人心意狂荡,珍奇财宝令人行为不轨.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给他们内在(de)充实,不是给他们外在(de)愉悦.据此而取舍.老子·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翻译: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最大(de)祸患是看重肉身性命.为什么说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呢宠是来自上面(de),得到时吃惊,失去时也吃惊,所以说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为什么说最大(de)祸患是看重肉身性命呢我有大祸患之忧虑,是因为我有肉身性命要保全;及至我把肉身性命置之度外,我还有什么祸患可忧虑呢所以,舍弃肉身性命去为天下(de)人,堪为普天下(de)寄托;舍弃肉身性命去爱天下(de)人,堪得普天下(de)信靠.老子·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1],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注释:[1]释德清注:"致诘,犹言思议".又马王堆甲乙本「致诘」作「致计」,均有深究之义.翻译:看见而不晓得,叫做"夷";听到而不明白,叫做"希";摸索而不可得,叫做 "微"."夷希微"三者,不可思议,难究其竟,所以它们混而为一.在他之上不再有光明,在他之下不再有黑暗.难以言说(de)无限延绵啊,又复归于空虚无物.他是没有状态(de)状态,没有形象(de)形象,叫做恍惚.迎面看不见他(de)先头,追踪抓不着他(de)尾迹.秉持上古之道,可以把握当今万有,知道其由来始末,这便是大道(de)要领了.老子·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翻译:古时候善于行道(de)人,其微妙玄通,真是深不可识.由于深不可识,只好勉强来形容他:其审慎好像冬天过江,谨守好像畏惧四邻,恭敬严肃如同作客,流逸潇洒如同化冰,纯朴得好像未经雕琢,旷达得好像高山空谷,敦厚得好像浑沌不清.谁能沉淀混浊(de),使之渐渐清澈呢谁能启动僵死(de),使之徐徐复活呢持守此道(de)人,是不会自满自溢(de).唯有不自满自溢,才能在凋敝死亡中成为新人.老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1],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翻译:内心虚化到极点,持守安静到纯一.我就能在万物(de)篷蓬勃勃中,看出其来龙去脉.万物纷纭百态,都复归其本根.回到本根就叫平静安息.平静安息便是复归了真生命.复归了真生命便是永恒.认识永恒便是光明.不认识永恒,就会任意妄为,后果凶险.认识了永恒,就能万事包容.万事包容,就能公义坦荡.公义坦荡,则为完全人.完全人,则与天同.与天同,就归入道了.归入道,可就长久了,即使肉身消失,依然平安无恙.老子·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翻译:至高至善(de)掌权者,人们仿佛感觉不到其存在.次一等(de),赢得人们(de)亲近赞誉.再次(de),使人们畏惧害怕.更次(de),遭人们侮慢轻蔑.信实不足,才有不信.悠悠然大道之行,无须发号施令,大功告成之后,百姓都视之为自然而然(de)事,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de)啊老子·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翻译:大道废弃了,才出现仁义.智慧出来了,才有大伪诈.六亲不和,才大讲孝慈.国家昏乱,才呼唤忠臣.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翻译:弃绝成功与智慧,对人民有百倍(de)好处.弃绝仁义(de)说教,人民就会复归孝慈.弃绝技巧与功利,就不会有盗贼为患.然而,用这三者作诫律是不够(de).一定要让人心有所归属才行,就是:认识生命(de)本根,持定存在(de)本原.使自我越来越少,使欲望越来越淡.拒绝人间(de)学问,保持无忧无虑(de)心.老子·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 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翻译:恭维与呵斥,相差有多远赞美与厌恶,区别在哪里人所畏怕(de),不能不畏怕啊.荒野啊,广漠无际众人熙熙攘攘,像是在享受盛大(de)宴席,像是登上了欢乐(de)舞台.唯独我浑然无觉,好像不曾开化(de)样子;混混沌沌,像初生婴儿还不知嘻笑(de)时候;疲惫沮丧,像是四处流浪无家可归(de)人.众人都自得自满流溢而出,唯独我仿佛遗失了什么.我真是愚笨人(de)心肠啊世俗(de)人个个明明白白,唯独我一个昏昏然然.世俗(de)人个个斤斤计较,唯独我一个马虎不清.大水荡荡淼如海,高风习习行无踪.众人都有一套本事,唯独我又没用又顽固.我这样与众不同,是把吃喝母亲,看得高于一切啊老子·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翻译:最高(de)道德形态,是彻底顺从道.道作为存在物,完全是恍恍惚惚(de).恍惚之中有形象,恍惚之中有实在.在他(de)深远幽暗中,有一个精神存在着.这个精神至真至切,充满了信实.从古到今,他(de)名字从不消失,好叫人们看到万物之父.我怎么晓得万物之父呢就是由他而来.老子·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翻译:受屈辱(de),可得成全;受冤枉(de),可得伸直;低洼(de)得充满,将残(de)得新生,缺乏(de)便获得,富有(de)便迷惑.所以,圣人与道合一,做天下人认识上天(de)器具.不自以为能看见,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de)荣耀,所以大功告成.不自以为大,所以为天下王.正因为不争不竞,天下没有能与之争竞(de).古人说"受屈辱必得成全"(de)话,岂是虚构(de)吗那确实得成全者,天下便归属他.老子·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翻译:少说话,合乎自在本相.狂风刮不了一清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兴起风雨(de)是谁呢是天地.天地都不能长久, 何况人呢所以,从事于道(de)人就认同道,有德(de)人就认同德,失丧(de)人就认同失丧.认同道(de)人,道便悦纳他;认同德(de)人,德便欢迎他;认同失丧(de)人,失丧便拥抱他.信心不足,才有不信.老子·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翻译:翘着脚就站立不住,蹦着高就走不成路.自以为能看见(de)是瞎子,自以为聪明(de)是傻子.自我夸耀(de)徒劳无功,自高自大(de)不能为首.从道(de)眼光来看,这些东西像多余(de)饭,累赘(de)事,只会让人厌恶.有道(de)人不会这样(de).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翻译:在产生天地之前,有一个混然一体(de)存在.寂静啊,空虚啊独立自在,永不改变.普天运行,永不疲倦.称得上是天地万物(de)母亲.我不知道他(de)名字,姑且写作"道",勉强起个名字叫"大".大,便无限飞逝,飞逝而致远,至远而回返.所以道为大,天为大,地为大,人也为大.宇宙中四个为大(de),人是其中之一.然而人要以地为法度,地以天为法度,天以道为法度,道以他自身为法度.老子·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翻译:重是轻(de)根基,静是躁(de)主人.所以君子每天出行时都带着辎重.虽有荣华壮观,他却安然超脱.然而有(de)大国君主,只重自身,轻慢天下,以致灭亡.轻浮就会失根,骄躁就会失控.老子·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翻译:善于行走(de)不留踪迹,善于言辞(de)没有暇疵,善于计算(de)不用器具.善于关门(de)不用门插,却无人能开;善于捆绑(de)不用绳索,却无人能解.圣人就是这样一直善于拯救世人,无人被弃之不顾;一直善于挽救万物,无物被弃之不顾.这就叫承袭、传递光明.所以说,善人是不善之人(de)老师,不善之人亦是善人(de)资财.如果不敬重老师,或者不爱惜其资财,那么,再有智慧也是大大地迷失了.这是一个至关重要(de)奥妙啊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翻译:知道其雄伟强壮,却甘守雌爱柔顺,而成为天下(de)溪流.作为天下(de)溪流,永恒(de)恩德与他同在,(使人)复归于纯洁(de)婴儿.知道其光明所在,却甘守暗昧,而成为世人认识上天(de)工具.作为世人认识上天(de)工具,永恒(de)恩德至诚不移,(使人)复归于无限(de)境界.知道其荣耀,却甘守羞辱,而成为天下(de)虚谷.作为天下(de)虚谷,永恒(de)恩德充足丰满,(使人)复归于存在(de)本原.这本原化散在不同(de)人身上,成为不同(de)器物.圣人使用他们,而成为掌权者.如此,至大(de)智慧是浑然为一、不可分割(de).老子·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翻译:想用人为(de)努力去赢得天下,我看达不到目(de).天下是神(de)器具,不是人为努力就能得着(de).人为努力(de),必然失败;人为持守(de),必然丧失.世间是这样:有占先前行(de),就有尾追不舍(de);有哈暖气(de),就有吹冷风(de);有促其强盛(de),就有令其衰弱(de);有承载(de),就有颠覆(de).所以圣人摈弃一切强求(de)、奢侈(de)和骄恣(de)东西.老子·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翻译:用道来行使主权(de)人,不靠武力而称强天下.用武力总是有报应(de).军队进驻之地,荆棘便长出来;每逢大战之后,凶年接着来到.良善自会结果,无须强夺硬取.成了而不矜持,成了而不炫耀,成了而不骄傲,成了像是不得已,成了而不逞强.任何事物一逞强示壮就会老朽,这不是出于道.不是出于道(de),是早已注定要死亡了.老子·第三十一章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 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翻译:兵是不吉利(de)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de).万不得已而用之,也是以恬淡之心,适可而止,打胜了也不当成美事.以打胜仗为美事(de)人,就是以杀人为乐.以杀人为乐(de)人, 是绝不可能得志于天下(de).所谓兵,是不吉利(de)东西,万物都厌恶,得道(de)人不用它.君子平时以左方为贵,战时以右方为贵,因为左方表示吉祥,右方代表凶丧.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就是以凶丧来看待战事.杀人多了,就挥泪哀悼;打了胜仗,也像办丧事一样.老子·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道《道德经》全文注音版、译文

道《道德经》全文注音版、译文

道《道德经》全文注音版、译文《道德经》李耳【春秋】《老子》第一章道(dào)可(kě)道(dào),非(fēi)常(chánɡ)道(dào)。

名(mínɡ)可(kě)名(mínɡ),非(fēi)常(chánɡ)名(mínɡ)。

无(wú)名(mínɡ)天(tiān)地(dì)之(zhī)始(shǐ);有(yǒu)名(mínɡ)万(wàn)物(wù)之(zhī)母(mǔ)。

故(ɡù)常(chánɡ)无(wú),欲(yù)以(yǐ)观(ɡuān)其(qí)妙(miào);常(chánɡ)有(yǒu),欲(yù)以(yǐ)观(ɡuān)其(qí)徼(jiǎo)。

此(cǐ)两(liǎnɡ)者(zhě),同(tónɡ)出(chū)而(ér)异(yì)名(mínɡ),同(tónɡ)谓(wèi)之(zhī)玄(xuán)。

玄(xuán)之(zhī)又(yòu)玄(xuán),众(zhònɡ)妙(miào)之(zhī)门(mén)。

【解释】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

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老子》第二章天(tiān)下(xià)皆(jiē)知(zhī)美(měi)之(zhī)为(wéi)美(měi),斯(sī)恶(è)已(yǐ)。

道德经-注音版完美版

道德经-注音版完美版

埏 埴 以 为 器,当 其 无,有 器 之 用。
záo hù yǒu yǐ wéi shì dāng qí wú
yǒu shì zhī yòng
凿 户 牖 以 为 室,当 其 无,有 室 之 用。
gù yǒu zhī yǐ wéi lì
wú zhī yǐ wéi yòng
故 有 之 以 为 利,无 之 以 为 用。
天 门 开 阖,能 无 雌 乎?
míng bái sì dá néng wú wéi hū
明 白 四 达,能 无 为 乎?
shēng zhī xù zhī shēng ér bù yǒu wéi ér bù shì zhǎng
生 之 畜 之, 生 而 不 有,为 而 不 恃, 长
ér bù zǎi
shì wèi xuán dé
夫 唯 不 争 ,故 无 尤。
-8-
第九章
chí ér yíng zhī
bù rú qí yǐ
持 而 盈 之,不 如 其 已;
chuǎi ér ruì zhī
bù kě cháng bǎo
揣 而 锐 之,不 可 长 保。
jīn yù mǎn táng mò zhī néng shǒu
金 玉 满 堂,莫 之 能 守;
ér yù chū
而 愈 出。
duō yán shù qióng bù rú shǒu zhōng
多 言 数 穷 ,不 如 守 中 。
-5-
第六章
老子《道德经》
gǔ shén bù sǐ
shì wèi xuán pìn
谷 神 不 死,是 谓 玄 牝。
xuán pìn zhī mén shì wèi tiān dì gēn mián mián ruò cún yòng

日语 道德经 日文翻译老子 2

日语 道德经 日文翻译老子 2

P28あるいは「淵(えん)として」の句を四句の後に移すべきか。

「帝」天帝はふつう天地創造の造物者とされている。

『老子』はそれをふまえて、それをのりこえる創始の始源を「道」として考えたのである。

5天地は仁ならず(理想の政治(2))天地の造化(ぞうか)のはたらきには、仁愛(いつくしみ)の徳があるわけではない、藁(わら)で作った犬ころのように万物をとりあつかって、それを生み出しては棄(す)てている。

聖人の政治のやりかたにも、仁愛(いつくしみ)の徳があるわけではない、藁で作った犬ころのように万民をあつかって、用がすめば知らぬ顔でそれを放任している。

天と大地とのあいだのこの世界は、いわば風を送り出す吹子(ふいごう)のようなものであろうか。

からっぽでありながら、そこから万物が生まれ出て尽きはてることがなく、動けば動くほどますます多く出てくる。

それが、天地自然の無心のはたらきだ。

口かずが多いと、しばしばゆきづまる。

黙ってからっぽの心を守っていくにこしたことはない。

それが聖人のおのずからなやりかただ。

天地は仁(じん)ならず、万物(ばんぶつ)を以て芻狗(すうく)と為す。

聖人は仁ならず、百姓(ひゃくせい)を以て芻狗と為す。

P29天と地との間(あいだ)は、其(そ)れ猶(な)お橐籥(たくやく)のごときか。

虚(むな)しくして屈(つ)きず、動きて愈々出ず。

多言はしばしば窮(きゅう)す、中(ちゅう)を守るに如(し)かず。

天地不仁、以万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

虚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数窮、不如守中。

天地自然のはたらきは、慈愛に満ちた仁の徳を行なっているようにみえる。

しかし、そのはたらきは仁の徳などにしばられたものではない。

それをこえた、非情な、自然無心なはたらきである。

聖人の政治も同じこと、からっぽの無心でいて、慈愛にあふれたおしゃべりなどはしないものだという。

政治家が猫なで声でやさしいことをいうときは、くせものである。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1-10章)(值得收藏!!)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1-10章)(值得收藏!!)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1-10章)(值得收藏!!)第一章[原文]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

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

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

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

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

“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注释]①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

第二个“道”是动词。

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②恒:一般的,普通的。

③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

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

④无名:指无形。

⑤有名:指有形。

⑥母:母体,根源。

⑦恒:经常。

⑧眇(miao):通妙,微妙的意思。

⑨徼(jiao):边际、边界。

引申端倪的意思。

⑩谓:称谓。

此为“指称”。

⑾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含义。

⑿门:之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第二章[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

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道德经》(日文版)

《道德经》(日文版)

Japanese byFukunaga Mitsujiwave.or.jp/~m-kenji/pa ge/rousi/rousi000.htm1道の道とす可きは常の道に非ず、名の名とす可きは常の名に非ず。

名無し、天地の始めには、名有り、万物の母には。

故に常に無欲にして以て其の妙を観、常に有欲にして其の徼(きょう)を観る。

此の両者は、同じく出でて名を異にし、同じく之を玄と謂う。

玄の又た玄、衆妙の門。

2天下、皆な美の美たるを知るも、斯れ悪のみ。

皆な善の善たるを知るも、斯れ不善のみ。

故に有無相い生じ、難易相い成し、長短相い較り、高下相い傾け、音声相い和し、前後相い随う。

是を以て聖人は、無為の事に処り、不言の教えを行う。

万物作りて辞せず、生じて有せず、為して恃まず、功成りて居らず。

夫れ唯だ居らず、是を以て去らず。

3賢を尚ざれば、民をして争わざらしめ、得難きの貨を貴ばざれば、民をして盗を為さざらしめ、欲すべきを見さざれば、心をして乱れざらしむ。

是を以て聖人の治は、其の心を虚しくし、其の腹を実たし、其の志を弱くし、其の骨を強くし、常に民をして無知無欲ならしめ、夫の知者をして敢えて為さざらしむるなり。

無為を為せば則ち治まらざるは無し。

4道は、冲(むな)しけれども之を用いて或(つね)に盈たず、淵として万物の宗に似たり。

其の鋭を挫き、其の紛を解き、その光を和らげ、其の塵(よご)れを同じくす。

湛として或に存するに似たり。

吾れ誰の子なるかを知らず。

帝の先に象(に)たり。

5天地は不仁、万物を以て芻狗(すうく)と為す。

聖人は不仁、百姓を以て芻狗と為す。

天地の間は、其れ猶お*籥(たくやく)のごとき乎。

虚にして屈(つ)きず、動きて愈いよ出ず。

多言なれば数(しば)しば窮す、中を守るに如かず。

6谷神、死せず。

是れを玄牝と謂う。

玄牝の門、是れを天地の根と謂う。

綿綿として存するが若く、之を用いて勤れず。

7天は長えに、地は久し。

天地の能く長えにして且つ久しき所以の者は、其の自ずから生ぜざるを以ての故に能く長えに生ず。

中日对照道德经

中日对照道德经

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觀共妙、常有欲、以觀共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道の道(い)ふべきは常の道に非らず。

名の名づくべきは常の名に非らず。

名无きは天地の始め、名有るは萬物の母。

故に常に欲无きは、以て共の妙を觀、常に欲有るは、以て共の徼*を觀る。

此の兩者は、同より出でゝ名を異にす。

同は之を玄と謂ふ。

玄の又た玄、衆妙の門なり。

*徼、けう、なりゆき。

二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随、是以聖人處无爲之事、行不言之敎、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天下、皆な美の美たるを知るも、斯れ惡なるのみ。

皆な善の善たるを知るも、斯れ不善なるのみ。

故(まこと)に有无相ひ生じ、難易相ひ成り、長短相ひ形し、高下相ひ傾き、音聲相ひ和し、前後相ひ随ふ。

是を以て聖人は无爲の事に處り、不言の敎を行ふ。

萬物作(おこ)るも辭(ことば)せず、生ずるも有とせず、爲して恃まず、功成りて居らず。

夫れ唯だ居らず、是を以て去らず。

三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盗、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虚共心、實共腹、弱共志、強共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爲也、爲无爲、則无不治、賢を尚ばざれば、民をして爭はざらしむ。

得難きの貨を貴ばざれば、民をして盗まざらしむ。

欲すべきを見(しめ)さざれば、民の心をして亂れざらしむ。

是を以て聖人の治は、共の心を虚しくしてその腹を實(み)たし、共の志を弱くして共の骨を強くす。

常に民をして无知无欲ならしめ、夫の知者をして敢て爲さざらしむ。

无爲を爲せば、則ち治まらざる无し。

四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共鋭、解共紛、和共光、同共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道は沖(むな)しきも之を用ふれば或ひは盈たず。

老子《道德经》全文译文及翻译

老子《道德经》全文译文及翻译

老子《道德经》全文译文及翻译【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

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

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

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

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1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

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3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

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翻译】: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

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

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

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

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

【老子·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老子》原文及译文

《老子》原文及译文

《老子》原文及译文《老子》原文及译文《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老子》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作品简介《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

可以叫得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

“无”,是天地形成的本始;“有”,是创生万物的根源。

所以应该从经常不见其形之处体察“道”的奥妙,应该从经常显露其形之处体察万物的归宿。

“有名”和“无名”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以说是幽微深远。

再往上推,幽微深远到极点,就正是所有的道理及一切变化的根本了。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跟着产生;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也就产生了。

没有“有”就没有“无”,没有“难”就没有“易”,没有“长”就没有“短”,没有“高”就没有“下”,没有“音”就没有“声”,没有“前”就没有“后”,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老子道德经原文译文大全

老子道德经原文译文大全

老子道德经原文译文大全《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以简洁、深邃的语言,阐述了老子对于人生、道德和治理的独特见解。

下面是《道德经》的原文和译文大全,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其中的智慧和哲理。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道,可以说,但非常道。

名,可以名,但非常名。

无名,是天地的起始,有名,是万物的母亲。

因此,常常无欲,以观察它的奥妙;常常有欲,以观察它的表象。

这两者,同源而有不同的名字,称之为玄。

玄之又玄,是众多奥妙的门径。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的存在,因此就会有丑陋的存在。

人们都知道善的存在,因此就会有恶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相互产生,难和易相互成就,长和短相互对比,高和低相互倾斜,音声相互和谐,前和后相互跟随。

因此,圣人在无为之事中行动,用不言之教来引导;万物自然而然地产生,而不强求。

做而不依赖,功成而不居功。

只有不居功,才能不离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不崇尚贤者,使人民不争斗;不珍视稀有之物,使人民不去偷窃;不展示可欲之物,使人民的心不乱。

因此,圣人治理国家,使人民的心灵虚空,身体充实,志向柔弱,骨骼坚强。

常常使人民无知无欲,使那些聪明的人不敢妄为。

做无为之事,就没有什么治不好的。

以上是《道德经》的部分原文和译文,这些文字虽然简短,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道德经日文版

道德经日文版

道德经日文版第一章語りうる「道」は「道」そのものではない、名づけうる名は名そのものではない。

名づけえないものが天地の始まりであり、名づけうるものは万物の母である。

だから、意図をもたない者が「道」に驚き、意図ある者はそのあらわれた結果しか見れない。

この二つは同じものである。

これらがあらわれて以来、名を異にする。

この同じものは神秘と呼ばれ、神秘から神秘へとあらゆる驚きの入口となる。

第二章美があまねく美として認められると、そこに醜さがでてくる。

善があまねく善として認められると、そこに不善がでてくる。

だから、有と無はたがいに生まれ、難と易はたがいに補いあい、長と短はたがいにそれぞれの位置をしめ、高と低はたがいに矛盾し、声と音はたがいに調和しあい、前と後はたがいに順序をもつ。

だから、賢者は干渉しないでものごとを扱い、言葉のない教えをする。

万物は間断なく盛大である。

成長していっても、誰れもそれを所有しない。

仕事が成しとげられても、それに頼るものはいない。

達成されても、名声を求めるものはいない。

名声を求めないから、成功はつねにそこにある。

第三章賢者を尊重する者がいなければ、人は競争をしないだろう。

貴重なるものに価値をおくことをやめれば、人は不法の利益をもつことはないだろう。

欲望を刺激するものを見る者がなければ、心は混乱しないだろう。

だから、賢者は人々の心をくつろがせ、腹をしっかり固めさせ、志を弱めてやり、身体と強くさせて人々を導く。

彼は人々を知識も欲望もない状態にする。

これは、知識をもつ賢者はあえて行動しないということを意味する。

彼の無為によって、教養をもたない者がいないわけではない。

第四章「道」は無によってはたらき、満ちあふれたものではない。

それは深いところで、すべてのもとになるものである。

鋭さをにぶらせ、もつれを解きほぐし、光を和げ、地球を一つにしながら、それは残っている。

誰れが創ったかわからないが、神以前にそれがあったのは本当らしい。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注音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注音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注音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仅五千余言,但她文约义丰,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历来被人们称为“哲理诗”。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注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道德经全文及译文第一章道可道(可以语言交流的道),非常道(非真正意义上的道);名可名(可以明确定义的名),非常名(非真正意义上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天地在开始时并无名称),有名万物之母(名只是为了万物的归属)。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因此常用无意识以发现其奥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常用有意识以归属其范围)。

两者同出异名(两种思维模式同出自一个地方但概念却不相同),同谓玄之又玄(这就是玄之又玄的玄关窍)。

众妙之门(它是打开一切奥妙的不二法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斯恶已(是因为丑恶的心灵在作崇);皆知善之为善(皆知善之所以为善),斯不善已(是因为不善的意念在作怪)。

故有无相生(因此而产生了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高下相倾)、音声相和(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前后相随等各种患得患失的主观意识)。

是以圣人(但是圣人),处无为之事(处于无区别心之无为境界),行不言之教(教化众生于不言之中),万物作焉而不辞(顺应万物的发展规律而不横加干涉)。

生而不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而不恃(竭尽全力而不自恃已能),功成而弗居(功成业就而不居功自傲)。

夫为弗居(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是以不去(所以他不会失去什么)。

第三章不尚贤(不刻意招贤),使民不争(使民众不去争名);不贵难得之货(不稀罕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使民众不为盗)。

不见可欲(不见引发欲望的根源),使心不乱(就不会产生动乱的动机)。

是以圣人之治(所以圣人的治理方法是):虚其心、实其腹(普及虚心、养身的道理),弱其智、强其骨(宣传弱智、强骨的好处),【注:弱者道之用】常使民无知无欲(常使人民深刻感悟无知无欲的益处),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使那些自作聪明的人无用武之地)。

老子道德经校对与译文

老子道德经校对与译文

《道德经》主要有三个版本:一个是王弼本,一个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甲乙本,还有一个是郭店楚简。

参看各版本完成校对,与王弼本不同之处如下(括号内为王弼本):第1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第9章,功成身退,天之道(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哉)。

第10章,爱民治国,能无为乎?(爱民治国,能为知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明白四,能无为乎?)。

第11章,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其无有,车之用。

下同)。

第15章,故能蔽而新成(故能敝不新成)。

第16章,静曰复命(是曰复命)。

公乃全,全乃天(公乃王,王乃天)。

第17章,不知有之(下知有之)。

第19章,少思寡欲(少私寡欲)。

“绝学无忧”为本章末句。

第20章,“沌沌兮”放在“如婴儿之未孩”之前。

众人昭昭、察察(俗人昭昭、察察)。

去掉“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

第22章,少则多(少则得)。

第25章,强字之曰道(字之曰道)。

人亦大(王亦大)。

第26章,君子(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第37章,天下将自正(天下将自定)。

第38章,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第39章,以为天下正(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

第41章“大白若辱”移到“质真若渝”之后,“大方无隅”之前。

大器免成(大器晚成)。

第45章,静胜躁,寒胜热(躁胜寒,静胜热)。

第49章,圣人常无心(圣人无常心)。

第54章,修之于邦(修之于国)。

第55章,毒虫不螫(蜂虿虺蛇不螫)第56章,去掉“塞其兑,闭其门”。

第58章,其无正也(其无正)。

第69章,抗兵相若(抗兵相加)。

第71章,本章作调整,“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

第73章,去掉“是以圣人犹难之”。

第75章,以其上求生之厚(以其求生之厚)。

道德经(中德文对译)

道德经(中德文对译)

15 ~ Ursprünglichkeit -- das Geheimnis im Leben der alten Meister 104. Die alten Meister des Lebens waren tiefeins mit den wirkenden Mächten des Lebens. 105. In ihrer tiefen Innerlichkeit lag ihre Größe und ihres Wirkens Mächtigkeit. 106.
道德经(中德文对译)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 ~ Ehrfurcht vor dem Geheimnis des Unergründlichen
01. Das Unergründliche, das man ergründen kann, ist nicht das
– und seine Tiefe oberflächenhell
– (nie ist es begrifflich zu fassenl) 99. Es kreist anfangslos durch das All und sinkt endlos ins Nichts, 100. ist gestaltlose Gestalt und Seynloses Seyn, 101. das Unergründlichste in allem Unergründlichen. 102. Wer ihm entgegengeht?schaut nicht Seyn Antlitz;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货财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白话译文:要说我有清楚而明白的认知,那是:行走大道,最所担心的却是歧出邪路。

大道何等平坦,但人民总喜欢险僻的`小径。

朝廷宫宇,何等华丽;田园郊野,何等荒芜!粮仓国库,何等空虚!身穿文彩华服,手带锐利宝剑,餍足了山珍海味,财货蓄积有余,像这样叫做强盗头子,不合乎「大道」的啊!药方:不要以为平坦无奇,就没什么,要知道「没什么」,那才能入于大道之门!那些有权有力的人,总在历史的浪头上,浪生浪死,没几个可以成为中流砥柱的!小草的哲学是:小人物,但生命却是庄严的;大人物可能恰好相反!大道在平正无奇,不在华丽文彩!《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白话译文:善于建立功业的人,必立下不拔之基;善于抱持理想的人,必结成不解之缘,子子孙孙的祭祀永不中辍。

自然大道,用来治理自身,内具德性,日渐真实;自然大道,用来治理家庭,内具德性,充实有余;自然大道,用来治理城乡,内具德性,日渐长成;自然大道,用来治理邦国,内具德性,日渐丰盛;自然大道,用来治理天下,内具德性,日渐普遍;如此看来,这叫「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我何以知道天下是怎么样的呢,就用以上所说的大道之观啊!药方:大道之治重在如其所如,观复其身,让他自己生长!「观」是对比而视,是清静的观赏,是如其所如的让它生长!能放得开,他才能生长,给他天地,比给他什么都重要!不必太关心他,把「关心」转成「开心」,开开心心的,自在的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道德经(中日对照版)(第1章)道の道とす可きは常の道に非ず、名の名とす可きは常の名に非ず。

名無し、天地の始めには、名有り、万物の母には。

故に常に無欲にして以て其の妙を観、常に有欲にして其の徼(きょう)を観る。

此の両者は、同じく出でて名を異にし、同じく之を玄と謂う。

玄の又た玄、忻瞍伍T。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

同出而異名。

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

忻钪 T。

(第2章)天下、皆な美の美たるを知るも、斯れ悪のみ。

皆な善の善たるを知るも、斯れ不善のみ。

故に有無相い生じ、難易相い成し、長短相い較り、高下相い傾け、音声相い和し、前後相い随う。

是を以て聖人は、無為の事に処り、不言の教えを行う。

万物作りて辞せず、生じて有せず、為して恃まず、功成りて居らず。

夫れ唯だ居らず、是を以て去らず。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

斯悪己。

皆知善之爲善。

斯不善己。

故有無相生。

難易相生。

長短相較。

高下相傾。

音聲相和。

前後相随。

是以聖人。

處無爲之事。

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焉而不辭。

生而不有。

爲而不恃。

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

是以不去。

(第3章)賢を尚ざれば、民をして争わざらしめ、得難きの貨を貴ばざれば、民をして盗を為さざらしめ、欲すべきを見さざれば、心をして乱れざらしむ。

是を以て聖人の治は、其の心を虚しくし、其の腹を実たし、其の志を弱くし、其の骨を強くし、常に民をして無知無欲ならしめ、夫の知者をして敢えて為さざらしむるなり。

無為を為せば則ち治まらざるは無し。

不尚賢。

使民不争。

不貴難得之貨。

使民不爲盗。

不見可欲。

使心不亂。

是之以聖人之治。

虚其心。

實其腹。

弱其志。

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

使夫知者不敢爲也。

爲無爲則無不治。

(第4章)道は、冲(むな)しけれども之を用いて或(つね)に盈たず、淵として万物の宗に似たり。

其の鋭を挫き、其の紛を解き、その光を和らげ、其の塵(よご)れを同じくす。

湛として或に存するに似たり。

吾れ誰の子なるかを知らず。

帝の先に象(に)たり。

道。

冲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鋭。

解其紛。

和其光。

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

象帝之先。

(第5章)天地は不仁、万物を以て芻狗(すうく)と為す。

聖人は不仁、百姓を以て芻狗と為す。

天地の間は、其れ猶お*籥(たくやく)のごとき乎。

虚にして屈(つ)きず、動きて愈いよ出ず。

多言なれば数(しば)しば窮す、中を守るに如かず。

天地不仁。

以萬物爲芻狗。

聖人不仁。

以百姓爲芻狗。

天地之間。

其猶*籥乎。

虚而不屈。

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

不如守中。

(第6章)谷神、死せず。

是れを玄牝と謂う。

玄牝の門、是れを天地の根と謂う。

綿綿として存するが若く、之を用いて勤れず。

谷神不死。

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

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

用之不勤。

(第7章)天は長えに、地は久し。

天地の能く長えにして且つ久しき所以の者は、其の自ずから生ぜざるを以ての故に能く長えに生ず。

是を以て聖人は、其の身を後にして身先んじ、其の身を外にして身存う。

其の私無きを以てに非ずや、故に能く其の私を成す。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

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

後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耶。

故能成其私。

(第8章)上善は水の若し。

水は善く万物を利して争わず、腥摔螑櫎嗨 藙Iる。

故に道に幾(ちか)し。

居るには地を善しとし、心は淵きを善しとし、与にするは仁なるを善しとし、言は信あるを善しとし、正は治まるを善しとし、事は能あるを善しとし、動くには時なるを善しとす。

夫れ唯だ争わず、故に尤(とが)め無し。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腥酥 鶒骸9蕩嘴兜馈 居善地。

心善淵。

與善仁。

言善信。

正善治。

事善能。

動善時。

夫唯不爭。

故無尤。

(第9章)持して之を盈(み)たすは、其の巳むるに如かず。

揣(う)ちて之を鋭くすれば、長く保つべからず。

金玉、堂に満つるも、之を能く守る莫し。

富貴にして驕れば、自ずから其の咎を遺す。

功遂げ身退くは、天の道なり。

持而盈之。

不如其巳。

揣而鋭之。

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

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

自遺其咎。

功遂身退。

天之道。

(第10章)営魄に載りて一を抱き、離るること無からんか。

気を専らにし柔を致(きわ)めて、能く嬰児たらんか。

玄覧を滌除(てきじょ)して、能く疵(そこな)うこと無からんか。

民を愛し国を治めて、能く無為ならんか。

天門、開闔(かいこう)して、能く雌と為らんか、明白にして四達し、能く無知ならんか。

之を生じて之を畜(やしな)う。

生じて有せず、為して恃まず、長じて宰せず、是れを玄徳と謂う。

載營魄抱一。

能無離乎。

専氣致柔。

能嬰兒乎。

滌除玄覧。

能無疵乎。

愛民治國。

能無爲乎。

天門開闔。

能爲雌乎。

明白四達。

能無知乎。

生之畜之。

生而不有。

爲而不恃。

長而不宰。

是謂玄徳。

(第11章)三十幅、一轂(いっこく)を共にす。

其の無なるに当って車の用有り。

埴(ねばつち)を挺(こ)ねて以て器を為る。

其の無なるに当って器の用有り。

戸*(こゆう)を鑿(うが)っては以て室を為る。

其の無なるに当って室の用有り。

故に有の以て利を為すは、無の以て用を為せばなり。

三十幅共一轂。

當其無有車之用。

挺埴以爲器。

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戸*以爲室。

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爲利。

無之以爲用。

(第12章)五色は人の目をして盲(めし)いしむ。

五音は人の耳をして聾(みみつぶ)れしむ。

五味は人の口をして爽(そこな)わしむ。

馳騁田猟(ちていでんりょう)は人の心をして発狂せしむ。

得難きの貨は人の行いをして妨げしむ。

是を以て聖人は、腹の為にし、目の為にせず。

故に彼れを去てて此れを取る。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田猟。

令人心撥狂。

難得之貨。

令人行妨。

是以聖人。

為腹不為目。

故去彼取此。

(第13章)寵辱(ちょうじょく)に驚くが若くし、大患を貴ぶこと身の若くすと謂う。

何をか寵辱に驚くに若くすと謂う。

寵を下と為し、之を得ては驚くが若くし、之を失いては驚くが若くす。

之を寵辱に驚くが若くすと謂う。

何をか大患を貴ぶこと身の若くすと謂う。

吾れ大患有る所以の者は、吾身有るが為なり。

吾れ身無きに及びては、吾れ何の患(うれ)いか有らん。

故に貴ぶに身を以てして天下を為(おさ)むれば、若(すなわ)ち天下を寄すべし。

愛するに身を以てして天下を為むれば、若ち天下を托すべし。

寵辱若驚。

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

寵爲下。

得之若驚。

失之若驚。

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

爲吾有身。

及吾無身。

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爲天下。

若可寄天下。

愛以身爲天下。

若可托天下。

(第14章)之を視れども見えず、名づけて夷と曰う。

之を聴けども聞こえず。

名づけて希と曰う。

之を搏てども得ず。

名づけて微と曰う。

此の三者は致詰すべからず。

故に混じて一と為す。

其の上は*(あきら)かならず、其の下は味からず、縄縄として名づくべからず。

無物に復帰す。

是れを無状の状、無物の象と謂う。

是れを惚恍と謂う。

之を迎えて其の首を見ず、之に随いて其の後を見ず。

古の道を執りて以て今の有を御む。

能く古始を知る、是れを道紀と謂う。

視之不見。

名曰夷。

聽之不聞。

名曰希。

搏之不得。

名曰微。

此三者。

不可致詰。

故混而爲一。

其上不*。

其下不昧。

繩繩不可名。

復歸於無物。

是謂無状之状。

無物之象。

是謂惚恍。

迎之不見其首。

随之不見其後。

執古之道。

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

是謂道紀。

(第15章)古の善く士たる者は、微妙玄通にして深きこと識るべからず。

夫れ唯識るべからず、故に強いて之が容を為す。

豫として冬に川を渉るが若く、猶として四隣を畏(はば)かるが若く、儼(げん)として其れ客の若く、渙(かん)として氷の将に釈(と)けんとするが若く、敦として其れ樸(あらき)の若く、曠(こう)として其れ谷の若く、混として其れ濁(にごりみず)の若し。

孰(た)れか能く濁りて以て之を静めて、徐(おもむろ)に清むや。

孰れか能く安らかにして以て之を動かして、徐に生ずるや。

此の道を保(いだ)く者は、盈(み)つるを欲せず。

夫れ唯だ盈たず、故に能く敝(やぶ)れて新たに成る。

古之善爲士者。

微妙玄通。

深不可識。

夫唯不可識。

故強爲之容。

豫兮若冬渉川。

猶兮若畏四隣。

儼兮其若客。

渙兮若氷之將釋。

敦兮其若撲。

曠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

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

不欲盈。

夫唯不盈。

故能敝而新成。

(第16章)虚を致すこと極まり、静を守ること篤く、万物並び作(おこ)れども、吾れ以て復るを観る。

夫れ物は芸芸(うんうん)たるも、各おの其の根に帰る。

根に帰るを静と曰い、是れを命に復ると謂う。

命に復るを常と曰い、常を知るを明と曰う。

常を知らざれば、妄作して凶なり。

常を知れば容る。

容るれば乃ち公なり。

公成れば乃ち王たり、王なれば乃ち天なり。

天なれば乃ち道なり、道なれば乃ち久し。

身を没するまで殆(あや)うからず。

致虚極。

守靜篤。

萬物竝作。

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

各歸其根。

歸根曰靜。

是謂復命。

復命曰常。

知常曰明。

不知常。

妄作凶。

知常容。

容乃公。

公乃王。

王及天。

天及道。

道及久。

没身不殆。

(第17章)大上は下之れ有るを知るのみ。

其の次は親しみて之を譽(ほ)む。

其の次は之を畏(おそ)れ、其の次は之を侮る。

信足らざれば、信ぜられざる有り。

悠として其れ言を貴(わす)れ、功成り事遂げて、百姓、皆な我れを自然と謂う。

大上下知有之。

其次親而譽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悠兮其貴言。

功成事遂。

百姓皆謂我自然。

(第18章)大道廃(すた)れて仁義有り。

知慧(ちえ)出でて大偽有り。

六親(りくしん)和せずして孝慈有り、国家昏乱(こんらん)して忠臣有り。

大道廢。

有仁義。

知慧出。

有大偽。

六親不和。

有孝慈。

國家昏亂。

有忠臣。

(第19章)聖を絶ち智を棄つれば、民の利は百倍し、仁を絶ち義を棄つれば、民、好慈に復り、巧を絶ち利を棄つれば、盗儆肖毪长葻oし。

此の三者は、以て文足らずと為す。

故に属する所有らしむ。

素を見わし樸(ぼく)を抱き、私を少なくし欲を寡(すくな)くす、と。

絶聖棄智。

民利百倍。

絶仁棄義。

民復好慈。

絶巧棄利。

盗贌o有。

此三者。

以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屬。

見素抱樸。

少私寡欲。

(第20章)学を絶てば憂い無し。

唯と阿と、相い去ること幾何(いくばく)ぞ。

善と悪と、相い去ること何若(いかん)。

人の畏(おそ)るる所は、畏れざるべからず。

荒として其れ未だ央(つ)きざる哉(かな)。

腥摔蠠翢粒à ─趣筏啤⑻ 韦蛳恚àΓ─ 毪 绀 ⒋骸⑻à说扦毪 绀贰(第28章)其の雄を知りて、其の雌を守れば、天下の谿(たに)と為る。

天下の谿となれば、常徳(じょうとく)離れず、嬰児(えいじ)に復帰す。

其の白を知りて、其の 蚴丐欷小⑻煜陇问剑à韦辏─葹椁搿(第46章)天下に道有れば、走馬を却(しりぞ)けて以て糞(たづく)りし、天下に道無ければ、戎馬(じゅうば)、郊に生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