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

合集下载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一、总则本指南旨在为中医医疗机构提供一套针对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本指南适用于中医医疗机构内的全体医务人员,包括医师、护士、技师等。

二、组织与管理1. 建立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小组,由医疗、护理、检验、药剂等部门共同参与。

2. 制定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

3. 定期对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培训与教育1. 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2. 定期组织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防控效果。

3. 对新入职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岗前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防控技能。

四、一般预防措施1. 保持诊疗场所的清洁和整洁,定期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清新。

2. 严格控制诊疗场所的人员流动,避免患者过多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3. 对患者进行疾病宣教,指导患者正确认识和预防感染,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五、手卫生规范1.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诊疗操作前、解除患者衣物及实施手术等无菌操作前应严格执行手卫生。

2. 正确的洗手方法:使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双手,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的手消毒液揉搓双手至少1分钟。

3. 禁止戴手套进行手部清洁,以避免交叉污染。

4.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确保在接触患者和操作前后进行正确的洗手或手消毒。

5. 配备合格的手卫生设施,包括洗手池、洗手液、干手设施等,确保手卫生设施的清洁和正常使用。

6. 对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手卫生规范得到有效执行。

六、防护用品1. 根据医疗操作风险评估,为医务人员提供适宜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隔离衣等。

2. 定期对防护用品进行检查和更换,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3. 教育医务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损伤。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
染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感染报告制度,确保感染病例得到及时报告和处理
制定感染报告表格,包括感染 发生的时间、地点、症状、传
播途径、治疗等信息。
对感染病例进行及时收集、 整理和上报,确保病例的完
整性和准确性。
对感染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找 出感染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为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经验
参考和治疗依据。
制定手部消毒标准
医院应制定手部消毒标准,明确消毒的步骤和方 法,并要求医务人员和患者正确执行。
3
对手卫生进行监测和管理
医院应对手卫生进行监测和管理,对医务人员和 患者的手卫生行为进行监督和记录,发现问题及 时纠正。
04
CATALOGUE
医疗废弃物处理
制定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和处置的管理制 度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 预防与控制
CATALOGUE
目 录
•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 制概述
• 消毒灭菌规范 • 隔离防护措施 • 医疗废弃物处理 • 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 诊疗规范与操作流程
01
CATALOGUE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 与控制概述
人员培训与管理
对医务人员进行系统性的感染预 防与控制培训,包括但不限于感 染预防的基本知识、消毒灭菌技
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如高温灭菌、紫 外线消毒、化学消毒等,并确保所有中医医 疗器具在使用前均经过有效的消毒灭菌处理 。
隔离防护措施
建立健全的隔离制度,根据疾病类型和传染性进行合理分区,避免患者和医务人员 之间的交叉感染。
为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确保医务人员的人身 安全。
01
根据疾病类型和传染性进行合理分区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附件1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目录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5)中医微创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13)中医刮痧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21)中医拔罐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27)中医敷熨熏浴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34)中医灌肠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40)中医灸类技术和推拿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45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1 适用技术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毫针技术、耳针技术、三棱针技术、芒针技术、皮内针技术、火针技术、皮肤针技术、鍉针技术及浮针技术等的感染预防与控制。

2 管理要求2.1医疗机构必须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及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职责。

2.2 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必须对医务人员开展预防与控制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的知识及技能培训,并承担相关业务技术咨询、指导工作。

2.3 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中医针刺类技术诊疗操作规程,掌握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预防要点,落实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防控措施。

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医务人员,不应参与诊疗工作。

2.4 应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建议其针刺治疗前洗头、沐浴,患呼吸道感染时建议其佩戴口罩。

2.5 医疗机构必须督查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

3 空气通风与消毒3.1 诊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应根据季节、室内外风力和气温,适时进行自然通风和(或)机械通风保证诊疗场所的空气流通和换气次数。

3.2 接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后应进行空气消毒,遵循《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要求,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并符合相应的要求:3.2.1 空气消毒器。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消毒灭菌规范1.所有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使用前必须达到规定的消毒或灭菌要求。

2.使用的消毒剂应当符合国家规定,并定期检测其浓度和使用效果。

3.对不耐热、不耐湿的医疗器械,应当采用低温灭菌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

4.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手卫生管理1.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前、穿脱隔离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后,必须执行手卫生。

2.手卫生设施应当方便使用,并配备足够的洗手液和速干手消毒剂。

3.定期对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监测和评价,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

三、器械使用与管理1.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

2.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

3.器械的清洗、消毒或灭菌应当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

四、环境卫生监控1.定期对治疗室、手术室等重点区域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

2.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五、患者隔离措施1.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

2.对需要隔离的患者进行标识,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六、医护人员防护1.医护人员应当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手套等。

2.在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应当佩戴防护眼镜或面罩。

3.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其防护意识。

七、废弃物处理流程1.医疗废弃物应当按照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

2.锐器应当直接放入锐器盒中,避免刺伤。

3.废弃物应当定期运送至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八、感染监测与报告1.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2.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应当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3.对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1、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的原则? [单选题] *A先消毒后清洁原则B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正确答案)C先消毒、先清洁均可原则D不消毒、不清洁原则2、床单、枕巾、椅垫(罩)等直接接触患者的用品更换原则? [单选题] *A被芯、枕芯、褥子、床垫等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定期清洗与消毒,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正确答案)B不是特别脏可以继续使用C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可晚点更换D上一位患者使用过且干净的物品可以给下一位患者使用3、中医针刺类技术无菌操作要求正确的是? *A六步洗手法洗手,再用75%乙醇或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正确答案)B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有感染性的物质时,应戴手套。

(正确答案)C消毒棉球应一穴一换,不得使用同一个消毒棉球擦拭两个以上部位。

(正确答案)D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治疗后,嘱患者24小时内局部皮肤避免沾水。

(正确答案)4、敷熨熏浴类器具的使用及处理原则正确的是? *A穴位敷贴使用的胶布、纱布应一人一用一丢弃,一次性使用。

(正确答案)B患者每次使用过的熏蒸床以500mg/L含氯消毒溶液擦拭,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熏蒸锅定时用0.5%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消毒,熏蒸室每晚紫外线照射1小时,紫外线灯应按国家相关规范安装和使用,定期进行辐照强度监测。

(正确答案)C药浴容器内应套一次性清洁塑料套,药浴液及内置一次性塑料一人一用一更换。

(正确答案)D消毒后的药浴容器应清洗后干燥保存。

(正确答案)5、灌肠器具的使用及处理正确的是? *A一人一用一废弃,按医疗废物处理,直接放入黄色垃圾袋,严禁重复使用。

(正确答案)B肛门、直肠、结肠局部有感染病灶者,必须使用一次性灌肠器具,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严禁重复使用。

(正确答案)C可重复使用的器具,遵照“清洗—高水平消毒—清洁保存”程序处理,严格一人一用一消毒。

(正确答案)D器具的包装,破损、有效限期内使用。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
规范转运
按照规定的路线和时间,将医疗废 弃物转运至指定的医疗废弃物处置 中心,避免二次污染。
05
环境清洁与空气净化技术应用
诊疗环境日常清洁保养要求
01
02
03
04
每日定时清扫
确保诊疗环境整洁无尘,避免 交叉感染。
地面清洁
使用专用清洁剂,定期清洗地 面,去除污渍和细菌。
物品表面消毒
对诊疗器具、桌面、椅背等高 频接触物品表面进行定期消毒
中药煎煮、灌肠等疗法
在药物制备、使用过程中,如操作不 当或器具消毒不严,可能导致病原体 污染,从而引发感染。
预防与控制重要性
01
02
03
保障患者安全
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可 以降低患者在接受中医医 疗技术治疗过程中的风险 ,保障患者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
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有助于提高中医医疗技 术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提 升患者满意度。
菌。
04
手卫生与个人防护装备选择
手卫生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
手卫生基本原则
遵循世界卫生组织(WHO)手卫生五 个时刻,即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 、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 者周围环境后。
操作方法
包括六步洗手法和手消毒法,确保双 手及腕部彻底清洁和消毒。
个人防护装备种类及选用建议
种类
包括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医用手套、护目镜或面罩、医用帽和鞋套等。
消毒。
操作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患者反 应,如出现不适或异常应及时
停止操作并处理。
操作后应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洁 和消毒,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 事项,如避免沾水、防止感染
等。
03
消毒灭菌技术在中医应用
常用消毒灭菌方法介绍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
指南明确了其中涉及的技术类别和范围对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在管理方面提出要职业暴露的预防不处理2017年7月3日为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进一步规范中医医疗技术的操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有关与家共同编写的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不控制指南试行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
指南发布
2017年7月3日,为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进一步规范中医医疗技术的操作,国 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有关专家共同编写的《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 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该指南将被用于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消毒伤口
无菌操作要求
(一)操作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1、检查针具的包装,确保完整无破损,有效限期内使用。包装不应过早打开 以防污染,无菌针具包装打开超过4小时不应继续使用。
2、针刺操作前应先遵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再用75%乙醇或快速手消毒剂消毒 双手,遵循洗手指征。
3、皮肤消毒可选用下列方法之一:
2、被芯、枕芯、褥子、床垫等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应定 期清洗与消毒;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
手卫生设施
1、每间诊室应配备至少一套洗手设施。 2、洗手5件套:充足干手纸,流动水、洗手液、贴画 、垃圾
桶。 3、治疗车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4、医务人员洗手与卫生手消毒,以及手卫生用品应符合《医 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3的要求。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全行业专项 整顿活动。
全国没有统一规范
目的:规范中医医疗技术操作,预防控制中医医疗技术 相关性感染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安全保障。
添加您的标题
简单了解下常用针灸器具
毫针
最常用的针灸针 血疗法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目录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3)中医微创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11)中医刮痧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19)中医拔罐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25)中医敷熨熏浴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32)中医灌肠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38)中医灸类技术和推拿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43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1 适用技术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毫针技术、耳针技术、三棱针技术、芒针技术、皮内针技术、火针技术、皮肤针技术、鍉针技术及浮针技术等的感染预防与控制。

2 管理要求2.1医疗机构必须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及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职责。

2.2 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必须对医务人员开展预防与控制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的知识及技能培训,并承担相关业务技术咨询、指导工作。

2.3 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中医针刺类技术诊疗操作规程,掌握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预防要点,落实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防控措施。

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医务人员,不应参与诊疗工作。

2.4 应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建议其针刺治疗前洗头、沐浴,患呼吸道感染时建议其佩戴口罩。

2.5 医疗机构必须督查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

3 空气通风与消毒3.1 诊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应根据季节、室内外风力和气温,适时进行自然通风和(或)机械通风保证诊疗场所的空气流通和换气次数。

3.2 接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后应进行空气消毒,遵循《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要求,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并符合相应的要求:3.2.1 空气消毒器。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解读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解读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解读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是为了指导中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有效防控与中医医疗技术相关的性感染而发布的一项指南。

本指南包括性感染防控的基本原则、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种类与感染途径、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措施等内容。

首先,指南强调了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防控的基本原则。

指南指出,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应遵循“预防第一、患者中心、科学规范、综合管理”的原则。

这意味着中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从源头上尽可能减少感染风险,同时要将患者的需求和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进行操作,并实施全面的感染预防和控制管理。

指南还详细列举了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种类与感染途径。

其中包括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血液传播等多种感染途径。

指南指出,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防控应针对不同的感染途径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例如,对于直接接触传播的感染,要注意保持手部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避免交叉感染;对于空气传播的感染,要做好空气消毒和通风等措施;对于血液传播的感染,要加强注射与穿刺操作的规范等。

指南还对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其中包括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的建立、医务人员培训与教育、环境卫生管理、消毒与灭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方面内容。

指南指出,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需要全员参与,所以中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医务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和教育,提高个人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操作水平;同时,要加强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工作,确保医疗设施和器械的安全可靠,并合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减少感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的发布对于中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效防控与中医医疗技术相关的性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指南提供了基本原则、感染种类与感染途径、预防和控制措施等相关内容,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
指南发布
2017年7月3日,为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进一步规范中医医疗技术的操作,国 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有关专家共同编写的《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 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该指南将被用于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指南依据不同中医医疗技术操作和感染风险进行分类编写,分为中医针刺类技术、中 医微创类技术、中医刮痧类技术、中医拔罐类技术、中医敷熨熏浴类技术、中医灌肠 类技术、中医灸类技术和推拿类技术这七个类别。
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中医医疗技术诊疗操作规程,掌握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 染的预防要点,落实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防控措施。
应教育患者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治疗。
医疗机构必须督查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持续改进,有 效降低感染。
2、诊桌、诊椅、诊床、地面等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清水清洁为主, 每天2次。发生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先采 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采用有效氯500mg/L~1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织物的清洗与消毒
1、床单(罩)、被套、枕套等直接接触患者的用品应每人次更 换,亦可选择使用一次性床单。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 物等污染时立即更换。
7
2
6 54
毫针
梅花针
三棱针
管理的基本要求
1、制度健全,职责明确。 2、知识及技能培训。 3、落实制度及措施,有明显皮肤感染及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 疾病的医务人员不应该参与诊疗工作。 4、教育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前注意个人卫生,建议针刺前洗头、 洗澡,患者有呼吸道疾病患者建议戴外科口罩。 5、科室质控员督查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持续改进。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防控制度》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防控制度》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防控制度》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防控制度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防控制度,以确保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传播。

目标- 提高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减少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职责与义务医疗机构- 建立和完善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防控制度;-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确保从业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定期检测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加强消毒灭菌操作规范的执行,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卫生;- 监测和报告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从业人员- 严格按照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遵守消毒灭菌操作规程;- 定期参加感染控制培训,提升防控意识和技能;-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清洁,遵守手卫生和穿戴防护装备的要求;- 及时报告疑似感染病例,协助医疗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预防控制措施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传播,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规程,对医疗设备和器械进行彻底消毒灭菌;2. 加强医疗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3. 采取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包括使用防护服、手套、口罩等;4. 加强患者管理,严格执行隔离措施;5. 定期检测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更换;6. 加强信息共享,及时报告疑似感染病例。

总结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制定相关防控制度对于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应共同努力,严格执行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传播。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感染防控与管理规定》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感染防控与管理规定》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感染防控与管理规定》
目的
本规定旨在规范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感染的预防、
控制与管理,以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中医医疗机构,包括中医门诊、中医饮片加
工厂等。

感染防控措施
1. 感染预防宣教:中医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感染预防
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和患者对感染防控的认识。

2. 环境卫生管理:中医医疗机构应保持清洁、整洁的环境,定
期进行清洁消毒,防止感染的传播。

3. 医疗器械管理:中医医疗机构应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和灭菌,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无菌状态。

4. 患者管理:中医医疗机构应对患者进行分类管理,采取必要
的隔离措施,防止感染的交叉传播。

感染管理
1. 感染监测与报告:中医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监测和报告感染病例,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2. 感染应急处置:中医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应急处置预案,做
好感染的快速反应和处理,防止感染的扩散。

3. 感染管理评估:中医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感染管理评估,对
感染防控措施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感染管理水平。

法律责任
中医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本规定的要求开
展感染防控工作。

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将依法给予处罚。

以上是《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感染防控与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请各中医医疗机构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实施和执行,确保中医医疗工
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一、增强医患意识为了预防和控制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增强医患意识是首要任务。

我们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病人教育以及制度管理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1. 宣传教育:医院应定期组织关于感染预防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感染预防的重要性。

2. 病人教育:医护人员应向病人普及感染预防知识,提高他们的配合度。

3. 制度管理:医院应制定严格的感染预防制度,并确保所有人员严格遵守。

二、规范医疗操作在中医医疗技术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1. 针灸:使用针灸治疗时,应确保针具的清洁和消毒。

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针灸,以减少皮肤破损和感染的风险。

2. 推拿:在推拿治疗前,应彻底清洁手部,并避免直接接触开放性伤口。

如需使用润滑剂,应确保其无菌。

3. 点刺:在进行点刺治疗时,应使用一次性针具,并确保皮肤消毒剂的使用规范。

避免过度用力,以防皮肤破损和感染。

三、强化消毒措施为了降低感染风险,我们需要加强对医疗环境的消毒措施。

1. 紫外线消毒:对治疗室和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紫外线消毒,以杀灭潜在的病菌。

2. 化学消毒: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消毒剂,定期对治疗室和治疗设备进行擦拭消毒。

四、定期检查与培训医院应定期检查感染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1. 感染预防措施评估:定期对感染预防措施进行评估,查漏补缺,不断完善。

2. 整改方案: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及时进行整改。

3. 感染预防知识普及: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感染预防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4. 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他们熟练掌握中医医疗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感染预防措施。

五、及时隔离与治疗当发现感染病例时,及时隔离和治疗是关键。

1. 感染患者发现: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情况,如发现感染迹象,应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

2. 隔离:对疑似或确诊感染的患者,应立即进行隔离,以防止病菌传播。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一、感染风险评估1.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中医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感染风险进行评估。

2.评估内容应涵盖患者因素、医务人员操作、诊疗环境、器械使用等多方面。

3.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诊疗器械管理1.诊疗器械应使用前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

2.一次性使用的诊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

3.定期对诊疗器械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患者隔离与防护1.对具有传染病症状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2.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操作时,应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四、环境卫生与通风1.中医诊疗场所应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2.保持诊疗场所良好的通风,确保空气流通。

3.对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等进行定期采样检测,确保符合卫生标准。

五、医疗废物处理1.严格按照国家医疗废物处理的相关规定,对中医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置。

2.严禁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中,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

六、防护用品使用1.医务人员应正确选择和使用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2.在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操作时,必须穿戴合格的防护用品。

3.防护用品应定期更换,确保其防护效果。

七、手卫生与消毒1.医务人员在进行中医诊疗操作前后,必须执行标准的手卫生程序。

2.接触患者前后、处理污染物后,以及在进行无菌操作前,都需使用合格的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

3.对于不能洗手的场合,应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八、培训与监测1.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感染防控意识。

2.定期对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3.对发生的感染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和调查处理,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本指南旨在为中医医疗机构提供一个全面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框架,确保医务人员在进行中医诊疗操作时,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为进一步规范中医医疗技术操作,预防和控制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安全的保障。

按照《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7〕22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开展中医医疗技术的科室及门诊。

一、实施中医医疗技术的科室,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人预防与控制》等相继出台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范、标准以及本院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中医医疗技术医院感染暴发。

二、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中医医疗技术院感防控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定期督查。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价,实现持续改进,同时做好记录,资料保存完整。

三、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与控制指南》要求,熟练掌握中医医疗各项技术诊疗操作规程及相关性感染的预防要点,落实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防控措施。

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时不应实施中医医疗类技术操作。

四、诊疗科室应配备足量的、方便取用的合格个人防护用品。

中医技术操作时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执行手卫生。

发生职业暴露时,遵循我院《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流程》给予紧急处理、上报,评估、追踪。

五、实施中医医疗技术的诊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环境整洁、无积灰、无异味。

应根据季节、室内外风力和气温,适时进行自然通风和(或)机械通风保证诊疗场所的空气流通和换气次数,接诊呼吸道感染患者后的诊室应及时进行空气消毒。

六、诊室应配备完善的洗手设施包括流动水、快速手消毒剂、洗手流程图、干手设备等,治疗车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七、各项中医医疗技术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中医针刺类技术:适用于我院开展的毫针、耳针、三棱针、芒针、揿针技术、火针技术、皮肤针等针刺技术(1)操作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中医技术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

中医技术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
理规范
2017年7月3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国家卫生计 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 南(试行)的通知》
七个部分: 1、《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2、《中医微创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3、《中医刮痧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4、《中医拔罐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5、《中医敷熨熏浴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6、《中医灌肠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7、《中医灸类技术和推拿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部清洁。
治疗部位存在皮肤感染、破损及出血倾向等,不 应进行微创、刮痧治疗和敷熨熏浴等技术。
♀♂♀♂
三、空气通风与消毒
空气通风与消毒(一)
通风
• 诊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 保证诊疗场所的空气流通和换气次数。
消毒
• 每日诊疗活动结束后,或接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后应 进行空气消毒
• 遵循《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要求,可采用: • 空气消毒器。 • 紫外线灯照射。 • 其他合法达标的空气消毒产品 • 不宜常规采用化学喷雾进行空气消毒
中医技术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
中医技术VS感染预防控制
2012年 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针灸诊疗医 院感染防控指南》
2015年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器具清 洗消毒技术规范(试行)》
WS/T 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8-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WS/T 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WS/T 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医医疗技术在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性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医疗器械、药物或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感染。

中医药在感染预防与控制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医药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中医药强调“治未病”,即治疗疾病的同时,注重调节人体的整体功能状态,包括免疫系统。

中医药治疗注重调理人体阴阳平衡,调节气血运行,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提高抵御感染的能力。

其次,中医药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减少感染的易感性。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体质的不同会影响感染的易感性。

一些体质较弱的人,易受感染。

而中医药可以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进行调理,改善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第三,中医药在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具有抗菌作用。

传统中草药中的许多草药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可以对一些病原微生物起到直接杀灭或抑制菌种繁殖的作用,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

中草药还具有广谱和多靶点的特点,能够同时作用于多种病原微生物,减少抗药性的发生。

第四,中医药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促进康复。

感染患者常常伴随有发热、咳嗽、疲乏等症状和体征。

中医药主张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运行,温通经络,清热解毒等方式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促进康复。

最后,中医药在感染预防与控制中还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现代医学的感染预防与控制主要靠抗生素和其他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

然而,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易导致抗药性的产生,且对于一些病毒感染无效。

中医药可以在现代医学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辅助治疗,增强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中医医疗技术在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高免疫力,改善体质,抗菌作用,改善症状和体征以及辅助治疗等方式,中医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性感染的发生,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帮助。

在日常护理中,我们应当合理应用中医药,发挥其独特优势,在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中医微创技术诊疗操作规程,掌握中医微创技术相关性 感染的预防要点,落实中医微创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防控措施。
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中医微创技术诊疗操作规程,掌握中医微创技术相关性 感染的预防要点,落实中医微创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防控措施。 应教育患者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 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治疗。 医疗机构必须督查中医技术相关性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持续改进,有效 降低感染。
医务人员应遵循院感标准预防的原则,诊疗中
使用防护用品,熟知院感--利器伤害事件后职
业暴露处理报告流程等。
针具清洗消毒防护要点: 针具清洗、修针、整理过程易于发生液体喷溅、针刺 伤 害等,应注意防范职业暴露风险,穿戴防水围裙、护目 镜、手套等防 护用品。 清洗过程中应持器械操作,整筐拿取,严禁徒手抓取针 具。 修针应先持镊物钳将针尖方向整理一致,并使针具充分 散开,避免拿取时刺伤。 整理针具插入衬垫时,应整齐排列,方向一致。 (暂无)
该指南将被用于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指南依据不同中医医疗技术操作和感染风险进行分类编写,分为中医微创类技术、 中医刮痧类技术、中医拔罐类技术、中医灸类技术等七个类别。
适用于毫针技术、耳针技术、三棱针技术、芒针技 术、皮内针技术、皮肤针技术、浮针技术等。
医疗机构必须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及相关 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中医微创技术相关性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 明确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必须对医务人员开展预防与控制中医微创技术 相关性感染的知识及技能培训,并承担相关业务技术咨询、指导工作。
诊疗室的桌、椅、床、地面等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清水清洁为主,每天≥2 次。 全天诊疗活动结束后,在清洁的基础上实施消毒。
发生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先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 再采用有效氯400mg/L~7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床单(罩)、被套、枕套等直接接触患者的用品应每人
手纸巾。
医务人员洗手与手消毒,以及手卫生用品应符合《医务 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3 的要求。
操作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检查针具的包装检查针具的包装,确保完整无破损,有效限 期内使用。包 装不应过早打开以防污染,无菌针具包装打开超 过4 小时不应继续使 用。 针刺操作前应先遵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再用75%乙醇或快速 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为不同患者操作时应洗手或手消毒。接触 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有感染性的物质时,应戴手套;接 触患者黏膜、 破损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 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 范》、《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等。 2. 《中医诊疗器具消毒灭菌规范(试行)》 北京市中医管 理局 京中医政字(2015)104号。 3. 根据中医医疗技术存在感染风险高低,为便于临床执行, 结合中医医疗技术分类。
诊疗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采用自然通风和(或)机械通风保证 诊疗场所的空气流通和换气次数。 每日诊疗活动前后或接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后应进行空气消毒,遵循《医 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要求,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并符合相应的要求: 1 空气消毒器 2 紫外线灯照射 3 其他合法达标的空气消毒产品
皮肤消毒范围: 以针刺部位为中心,以涂擦为主,由内向 外缓慢旋转,逐 步涂擦,共2 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cm×5cm,消毒棉球应
一穴一换,不得使用同一个消毒棉球擦拭两个以上部位。
操作中遵守针刺诊疗操作规范,尽量减少损伤及出血。 操作结束后预防感染。 针刺完毕,应用无菌棉球起针,按压止血。 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治疗后,嘱患者24 小时内局部
皮肤消毒可选用下列方法之一: 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擦拭2 遍。碘酊原液擦拭 2 遍,作用1min~3min 稍干后75%乙醇 脱碘。
用75%乙醇溶液擦拭2 遍,作用3min~5min。
有效含量≥2g/L 氯己定-乙醇70%溶液擦拭2 遍。 其他合法、有效的皮肤消毒产品,遵循说明书使用。
在诊疗或针具清洗消毒过程中一旦发生针刺伤害,立即使 用皂液和流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 用 75%的乙醇或0.5%的碘伏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按照本机构内医务人员针刺伤处理流程报告有关部门。
英国医学杂志报道,与针灸相关的感染病例日益增加。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分别 向全国引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工 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全行业专项 整顿活动。 全国没有统一规范 目的:规范中医医疗技术操作,预防控制中医医疗技术 相关性感染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安全保障。
皮肤避免沾水。
针刺器具包括毫针、耳针、三棱针、皮内针(揿钉式、颗粒 式)、火针、
皮肤针(梅花针、七星针、罗汉针、丛针)、芒针、鍉针、浮针等。 针具进入皮下无菌组织,属于侵入性操作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一次性针具应使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产品,必须一人一用 一废弃,遵 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按损伤性医疗废物处理,直接放入耐刺、防 渗漏的专用利器盒中,集中处置,严禁重复使用。 可重复使用的针具,遵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 要求, 严格一人一用一灭菌,并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密闭运输,遵照 “清洗—修 针—整理—灭菌—无菌保存”程序处理。(暂无)
针灸科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温州15病人疑集体感染分支杆菌 卫生部门已介入。 × 记者连日来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发现,自去年下半年起,温 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附一医”)陆续收治15 例疑似分支杆菌感染的病人。该病治疗难度大,耗时长,费 用高,有些病人已重复入院好几次,花费十余万元。 × 医生从病人病史了解到,这15人都来自永嘉县瓯北镇,而 且都曾经在瓯北“吴美娥中医针灸诊所”进行过针灸治疗。
4 不宜常规采用化学喷雾进行空气消毒
依据《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512-2016 的 (window.cproArray = window.cproArray || []).push({ id: "u3054369" });要求,遵循先 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方法,抹布等清洁工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洁 与消毒,干燥保存。或采用清洁、消毒“一步法”完成的产品,如消毒湿巾。环 境要求达到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
随园护理院院感 姜浩力 2017年10月
针对针灸科院感意识不强,所采取的医院感染控制
管理措施主要:
• • • • 通过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培训; 提高认识, 改善诊疗环境;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正确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执行标准预防;

建立完善的中医针灸科院感制度, 提高我院中医
次更换,亦可选择使用一次性床单。被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等污染时立即更换。
被芯、枕芯、褥子、床垫等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 应定期清洗与消毒;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

应配备洗手设施、手卫生及干手物品,包括流动水、非手
触式水龙头、洗手皂液、免洗手消毒剂等,宜使用一次性包 装的洗手液,重复灌装的洗手液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 应配备洗手流程图及说明图,干手用品宜使用一次性干
指南明确了其中涉及的技术类别和范围,对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在管理方面提出要 求: 指南适用范围 管理要求
空气通风与消毒
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 织物的清洗与消毒 无菌操作要求 器具的使用及处理原则 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
2017年7月3日,为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进一步规范中医医疗技术的操 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有关专家共同编写的《中医医疗 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手工清洗 冲洗:将针具放置篮筐内,于流动水下冲洗,初步去除 污染物。
洗涤:将针具篮筐完全浸没于医用清洁剂中,水温宜
为 15℃~30℃,浸泡时间和医用清洁剂使用液浓度参考 生产厂家使用说 明书,浸泡后再用长把毛刷反复刷暂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