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肝病患者血浆D 二聚体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肝病患者血浆D 二聚体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0fe5e5f02d276a201292eae.png)
肝病患者血浆D 二聚体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各型肝脏疾病患者血浆D 二聚体(drmer,DD)含量变化及其关系。
方法检测104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浆D 二聚体含量,别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
结果肝病患者各组血浆D 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急性肝炎组P<0.05,其他组P<0.001)。
结论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浆D 二聚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动态观察血浆D 二聚体定量水平对肝脏疾病患者肝功能的评价、病情的预后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asma D dimer in hepatopathes.Methods D dimer levels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 in 104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kinds of liver diseases and 30 healthy people.Result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levels of plasma D dimer in all types of hepatopathes(acute hepatitis P<0.05,the others P<0.001).Conclusion The levels of plasma D dimer in different hepatopathes are elevated with different degree,it varies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pathogenetic condition.It is indicated that D dimer is of important value for the liver function evaluation,pro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epatopathes.【Key words】 D dimer; Liver disease出血是肝脏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肝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肝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ea0c0d9a76e58fafbb0031a.png)
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肝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D_二聚体(D-dinner)变化与疾病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CA-1500型全自动血液凝固仪检测四种疾病以及其治疗前后血浆中D_二聚体的含量变化。
结果慢性肝炎(中、重度)、肝硬化者血浆D_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即P<0.05,但是慢性肝炎(轻度)增高不明显(P>0.05),而且不同临床分型肝炎患者之间D_二聚体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肝炎患者病情的加重,D_二聚体含量也不断递增。
同时,急性心肌梗死组和脑外伤组患者血浆D_二聚体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D_二聚体的检测不仅可以反映患者呈现不同程度的纤溶亢进,而且是一项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以及监测溶栓治疗的有价值的指标,同时也可以作为肝炎病情轻重及预后判断的指标,其作用重大。
【关键词】 D_二聚体肝病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应用D_二聚体(D-Din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Fb)特异的降解产物,它的生成和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是一项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以及监测溶栓治疗的有利指标。
近10年来,已经建立了多种有价值的D-D的检测方法。
大量研究已经充分证实了D-D在肝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对正常人以及四种病人进行D_二聚体测定,并将其在这几种疾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具体阐述,并将其详细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使用CA-1500自全动血液凝固仪及配套试剂,校准血浆。
取被检者静脉血,用0.109M、3.8%枸橼酸钠,1:9抗凝。
3000r/min离心10分钟,测定人数总计188位,其中包括健康人68例,肝脏疾病组6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0例,脑血栓组20例,脑外伤组18例。
(二)统计学处理结果以x+s表示,进行配对t检验;确定P值,比较各组资料差异的显著性。
二结果(一)正常对照组与肝病等血浆D_二聚体测定结果的比较(表1)表1 血浆D_二聚体测定结果(mg/L)检测结果由表1可以看出,各疾病与正常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慢性肝炎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ea5373de2bd960590c6775c.png)
张力, 使骨折远侧部分连 为一体【 1 2 1 , 能有效对抗桡骨轴 向短缩 和 保持腕关节 周围的整体稳定性 。 单纯外 固定架 固定难 以调整关 节 面塌 陷移位 , 也 不能纠正 掌背侧 骨片 的分离移 位 , 结合经皮
穿 针 内固定术 ,可达 到关节 内精确复 位及骨 折块 内固定 的 目
D — D水平下降 , 至第4 8周时差异不再具有显著性。结论 核 苷( 酸) 类似物在抑 制病毒 复制的同时, 能下调 血浆 D — D水平。
关键词 : 乙肝肝硬化 ; 核 苷( 酸) 类似物 ; 抗病毒 ; D一 二 聚体 中图分 类号 : R 5 1 2 . 6 +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1 — 1 2 4 6 【 2 0 1 5 ) 0 3 — 0 1 4 7 — 0 2
d i u s [ J ] . J C h i n O r t h o p , 2 0 0 2, 2 2 ( 1 ) : 8 0 - 8 3 .
综 上所述 , 桡骨远 端骨折 的治疗方 法具 有多样性 , 大多 数 疗 效显著 。每一 种治疗方法都有其适应 证 , 临床上应根据骨 折 情况, 制定个 性化 治疗方 案 , 以最小 的创伤 和最低廉 的费用 获 取最好 的疗 效 。
的。
【 5 ] P a y a n d e h J B,Mc K e e M D . E x t e r n a l i f x a t i o n f o d i s t a l r a d i u s f r a c t u r e s
f J 1 . Ha n d C l i n, 2 0 1 0, 2 6 ( 1 ) : 5 5 — 6 0 .
乙肝 肝硬化 患者存 在不 同程度 的凝血功 能障 碍及纤 维蛋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67e12dcdaef5ef7ba0d3cd9.png)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物中,唯有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对于临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溶栓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二、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学的进展1、三P试验:FDP碎片X和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FM复合物的正常。
此外有的以PEU单位模式报告,有的以mg/L的模式报告,其值正好相差一半。
所以在评价D-二聚体结果时应注意上述问题。
三、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D-二聚体增高提示了与体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栓性疾病相性。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极大且缺乏特异性(从无任何表现到猝死)、常规检查无法获得直接证据,加上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常造成漏诊或误诊。
及时治疗依赖早期诊断。
对于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血,昏厥的患者,尤其是近期有外伤,手术及长途旅行史;既往患有深静脉血栓,7、溶血栓治疗的监测:D-二聚体是溶栓药物治疗监控和疗效观察的指标。
应用溶栓药物后D-二聚体明显升高。
若达到疗效,该指标在升高后很快下降;如果二聚体升高后持续维持在一定程度高水平则提示溶栓药物剂量不足。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唯有四,D-二聚体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1、D-二聚体是一项阴性排除试验。
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验的国际专职评估和研究机构)以下由权威的(FACT)研究组发表的原文摘录:“Although D-dimer has gained widespread clinical useas a parameter for detection of in vivo fibrin formation,the standardization issue has not been resolved and referencepredominantly H.MW -fibrin oligomers. ”中文翻译:使用病人高值D-dimer混合血浆可取得最好的一致性,作为混合血浆样品的代用品,D-二聚体检测可以使用体外制备的标准品校正,体外制备的标准品主要含高分子量纤维蛋白检测的阴性患者中(假阴性),仍有极少数患者(<2%)伴静脉血栓,其原因:(1)血栓体积很小/远端小血栓;(2)放射线/超声检查出现假阳性;测,推广临床应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1ca3d6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9.png)
d-二聚体临床意义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二聚体是一种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形成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各种FDP碎片。
由于r 链的交联,便产生了包含r链相连的2个D片段,即D-二聚体。
D-二聚体抗原分析方法有很多种,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渗滤法和胶乳凝集法。
其中,ELISA测定法精确、定量,敏感性高,能较好地起到血栓性疾病的筛查作用。
而胶乳凝集法快速简单,但只是半定量,敏感性低,不能完全起到筛查作用。
免疫渗滤法则具有前两种方法的优点,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D-二聚体测定是诊断活动性纤溶较好的指标。
它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疾病、肺栓塞、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后、急性心梗等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同时,D-二聚体检测还可用于溶栓药物的治疗监测指标。
对于DIC的诊断,D-二聚体测定是特异性试验之一。
在DIC患者中,仅D-二聚体能反映凝血酶原和纤溶酶的活性。
若D-二聚体的含量>0.5mg/L,对DIC高危患者具有极高的预报价值。
D-二聚体检测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IV)的筛查有效手段。
临床实践证明,DIV的病人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
因此,临床上怀疑为DIV时,如果血浆D-二聚体测定结果正常,可完全排除DIV的诊断,从而避免了做静脉造影检查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危险。
我们对80例脑血管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并作统计处理,其结果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与年龄有关,≥75岁的高龄组患者与正常人有较大差异,而低年龄组中差别不显著。
肝脏疾病和恶性肿瘤是常见的疾病。
在肝脏疾病中,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增高,并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我们对58例肝病患者进行了测定,发现肝硬化和肝脏肿瘤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急、慢性肝炎病人。
因此,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定具有较高的价值。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2e5017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f.png)
D-⼆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D-⼆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近年由于⾎栓性疾病的增多,检验医学即时检验(POCT)在免疫测定技术⽅⾯,特别是在出凝⾎和⾎栓性疾病的研究上取得了重⼤的进展。
D-⼆聚体的检测⽅法,从传统的定性试验,变为简单快速准确定量的即时检验。
⾦标全定量快速检测对于⾎栓性疾病的及时准确诊断、以及对溶栓治疗的疗效监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
⼀、D-⼆聚体的形成正常⼈纤溶酶和抑制酶之间保持了动态平衡,使⾎液循环能正常进⾏。
⼈体内的纤溶系统,对保持⾎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液的流动状态和组织修复,起着重要作⽤。
为维护正常⽣理状态,在外伤或⾎管受损的情况下,⾎栓的形成可防⽌⾎液从损伤的⾎管中流失。
病理状态下,机体发⽣凝⾎时,凝⾎酶作⽤于纤维蛋⽩,转变为交联纤维蛋⽩,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纤维蛋⽩形成各种碎⽚。
γ链能把⼆个含D⽚断的碎⽚连接起来,形成D-⼆聚体。
D-⼆聚体⽔平的上升,代表⾎块在⾎管循环系统中形成,急性⾎栓形成的⼀个敏感的标记物。
但不具特异性;下列因素如外科⼿术、创伤、感染、发炎、怀孕、产后等,也会导致凝⾎酶的产⽣使D-D⽔平的上升。
D-⼆聚体的升⾼反映了体内存在着凝⾎及纤溶活性增强的重要分⼦标志物。
因此它既可反映体内存在着⾎栓或继续形成的状况,⼜可反映体内纤溶活性增强的指标,因为纤维蛋⽩降解产物中,唯有D-⼆聚体可反映⾎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对于临床⾎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溶栓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D-⼆聚体检测的⽅法学的进展1、三P试验:FDP碎⽚X和可溶性纤维蛋⽩单体FM复合物的定性试验。
缺点:敏感性差,DIC阳性率30-60%,试验时间长,⼲扰因素多,采⾎不顺,溶⾎均可影响结果,只能定性不能定量。
2、胶乳凝集法:简单快速缺点:敏感性低,定性或定量倍⽐稀释,费试剂,重复性差。
3、ELISA法:敏感性⾼,能定量缺点:操作烦,时间长,⽆法满⾜急诊需求。
4、免疫渗滤胶体⾦显⾊反应法:采⽤同种单克隆抗体夹⼼,即以包被的抗体捕获⾎浆中抗原(D-⼆聚体)加⼊偶联有胶体⾦的同种抗体显⾊。
肝病患者检测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肝病患者检测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31a08c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b.png)
肝病患者检测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寇存山【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判断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出血危险性及治疗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德国美创Coatrob 1800全自动血凝仪对142例各型肝病患者和125例健康体检者血浆的D-二聚体进行检测,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患者的D-二聚体指标接近于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重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的D-二聚体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增高,有极为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D-二聚体检测是区分各型肝癌患者的敏感指标之一,而且对动态观察病情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4(012)005【总页数】2页(P102-103)【关键词】肝病;凝血;D-二聚体【作者】寇存山【作者单位】青海省互助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互助810500【正文语种】中文血液凝固的平衡依赖于凝血和抗凝血的调节,肝脏在正常的凝血、抗凝和纤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大多数的凝血、抗凝及纤溶因子是在肝脏合成的,同时它还有清除或灭活被激活因子的作用[1]。
肝病会导致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的失调,表现为多种指标异常。
其中一个常见的临床症状就是出血。
为探讨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和预后,本文对142例肝病患者和125例健康体检者D-二聚体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42例肝病患者均为本院2012~2013年确诊的住院患者,男95例,女47例;年龄21~65岁,平均39岁。
其中急性肝炎55例,重性肝炎18例,肝硬化20例,慢性肝炎49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正常对照组125例,男75例,女50例;平均35岁;均为健康体检者,排除肝胆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纤溶性疾病。
1.2 方法静脉采血置于含有1/10、体积0.109mol/L枸橼酸钠抗凝的试管中,3000rpm离心10分钟,上机检测D-二聚体。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b2b34d6960590c69ec37677.png)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近年由于血栓性疾病的增多,检验医学即时检验(POCT)在免疫测定技术方面,特别是在出凝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从传统的定性试验,变为简单快速准确定量的即时检验。
金标全定量快速检测对于血栓性疾病的及时准确诊断、以及对溶栓治疗的疗效监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
一、D-二聚体的形成正常人纤溶酶和抑制酶之间保持了动态平衡,使血液循环能正常进行。
人体内的纤溶系统,对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血液的流动状态和组织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为维护正常生理状态,在外伤或血管受损的情况下,血栓的形成可防止血液从损伤的血管中流失。
病理状态下,机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纤维蛋白形成各种碎片。
γ链能把二个含D片断的碎片连接起来,形成D-二聚体。
D-二聚体水平的上升,代表血块在血管循环系统中形成,急性血栓形成的一个敏感的标记物。
但不具特异性;下列因素如外科手术、创伤、感染、发炎、怀孕、产后等,也会导致凝血酶的产生使D-D水平的上升。
D-二聚体的升高反映了体内存在着凝血及纤溶活性增强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因此它既可反映体内存在着血栓或继续形成的状况,又可反映体内纤溶活性增强的指标,因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唯有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对于临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溶栓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二、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学的进展1、三P试验:FDP碎片X和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FM复合物的定性试验。
缺点:敏感性差,DIC阳性率30-60%,试验时间长,干扰因素多,采血不顺,溶血均可影响结果,只能定性不能定量。
2、胶乳凝集法:简单快速缺点:敏感性低,定性或定量倍比稀释,费试剂,重复性差。
3、ELISA法:敏感性高,能定量缺点:操作烦,时间长,无法满足急诊需求。
4、免疫渗滤胶体金显色反应法:采用同种单克隆抗体夹心,即以包被的抗体捕获血浆中抗原(D-二聚体)加入偶联有胶体金的同种抗体显色。
D_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
![D_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be961c0b4e767f5acfcefb.png)
D- 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
· 61 ·
·论 著·
刘 剑 荣 ,廖 永 强 (江 西 省 萍 乡 市 人 民 医 院 337055)
【摘要】 目的 了解各种临床疾病血浆 D-二聚体(D-D)含量及其异常情况在各种疾病中的分布。方 法 利 用 STAGO 全自动血凝 分 析 仪 采 用 乳 胶 增 强 免 疫 透 射 比 浊 法 对 860 例 常 见 疾 病 患 者 进 行 D-二 聚 体 检 测,大 于 0.50mg/L为异常。结果 D-二聚体含量异常脑梗死占32.6%、肺栓塞占24.4%、外科手术占14.4%、肾 病 综 合 征 占8.1%、肝硬化占5.8%、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占5.8%、恶性肿瘤 占 5.4%、其 他 占 3.9%。 结 论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患 者血浆 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异常比例最高,为32.6%。动态观察患者体内的 D-二 聚 体 水 平 变 化 对 血 栓 性 疾 病 患者的临床用药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实用价值。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患 者 由 于 小 动 脉 痉 挛、胎 儿 缺 血,绒 毛 坏死,凝血因子活动增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导致血管内 凝 血,在 凝 血 的 同 时,激 活 体 内 纤 溶 系 统,继 发 性 纤 溶 活 动 也 开 始,使血中 D-二聚 体 含 量 明 显 升 高。 对 妊 娠 高 血 压 综 合 征 患 者 血 浆 D-二 聚 体 的 测 定 结 果 表 明,妊 娠 高 血 压 综 合 征 患 者 血 浆 D-二 聚 体 高 于 正 常 晚 孕 妇 女,而 且 随 病 情 的 发 展 而 明 显 升 高[6],故认为 D-二聚 体 升 高 是 妊 娠 高 血 压 综 合 征 导 致 弥 散 性 血管内凝血(DIC)时 最 早 出 现 的 阳 性 指 标。 如 在 DIC 早 期 高 凝状态时 动 态 监 测 D-二 聚 体 值,对 其 作 出 及 时 的 诊 断 、及 早 的 处理是阻断 DIC 过 程、避 免 DIC 产 生 的 关 键 时 机。 所 以 动 态 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 D-二聚 体 的 变 化 可 监 测 患 者 血 液 的 纤 溶 状 态 ,对 妊 娠 高 血 压 综 合 征 的 早 期 诊 断 及 病 情 发 展 的 预 测有重要意义。
血浆D-二聚体金标法定量快速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血浆D-二聚体金标法定量快速测定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08dc75d2b160b4e767fcfe6.png)
根据相关研究 显示 ,我 国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世界居首位 ,而
在对 临床触诊不清 的乳腺病灶 患者进行病理学或B 超检查 时 , 恶性肿瘤
Ma y 2 0 1 4 , V o 1 . 1 2 , No . 1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综上所述 ,病灶大小对 于触诊不清 的乳腺 恶性病灶 超声诊 出率具
有较大的影响,在对乳腺疾病患者进行活检的过程中,应首先考虑患
者病灶 的超声特征 ,对 于存在恶性征象 的病灶 ,应立 即采取活检 。而 对于超 声检查为 良性 或 良性可能较大 的病 灶 ,建议根据 患者病灶 的大 小选择 是否进行活检 ,以提高患者恶性病 灶的检 出率 ,保证患者能 够 获得 更为科学 、有 效的治疗 措施 ,使 恶性肿瘤 患者 的5 年生存 率与生 活质量得 到改善。
的检 出率可高达2 0 . 0 %以上 。据 梁润珠 的研究证实 】 ,不同大小的病灶 对 于超 声检查 的恶性检 出率具有 影响,而参考 王志 强的研究显示 ] ,当 病灶 大小超 过2 . 0 c n l 时,即使 良f 生 的可能性更大 ,也应当进 行活检 。本 文建议对 于符合 以下条件 的患者 ,应 采取B 超 联合病理 检查 的方式进行 综合考虑 :①存在乳腺恶性肿瘤家族史 ;②曾患乳腺 良 性疾 病 ;③情 绪常 出现 焦虑 、恐慌 、不安等 ,工 作压 力大 ;④有 明显乳腺恶性肿 瘤
[ 4 ] 王 志强 . B 超对 乳 腺肿 瘤 的诊 断及病 理结 果 分析 [ J 1 冲 国医药 指
南, 2 0 1 3 , 1 1 ( 8 ) : 2 5 8 — 2 5 9 .
[ 5 ] F a n L , Z h e n g Y , Y u K D, e t a 1 .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i n a t r a n s i t i o n a l s o c i e t y o v e r 1 8 y e a r s : t r e n d s a n d p r e s e n t s t a t u s i n S h a n g h a i , C h i n a [ J ] .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R e s T r e a t , 2 0 0 9 , 1 1 7 ( 2 ) : 4 0 9 - 4 1 6 .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dee2d3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38.png)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近年由于血栓性疾病的增多,检验医学即时检验(POCT)在免疫测定技术方面,特别是在出凝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从传统的定性试验,变为简单快速准确定量的即时检验。
金标全定量快速检测对于血栓性疾病的及时准确诊断、以及对溶栓治疗的疗效监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
目前,D-二聚体的临床检测主要应用在排除静脉血栓栓塞(VTE)、DVT和PE。
快速D-二聚体测定已作为DVT诊断的首选项目、早期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较敏感的指标。
这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尤其是对于低临床概率的排除性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1、D-二聚体的形成正常人纤溶酶和抑制酶之间保持了动态平衡,使血液循环能正常进行。
人体内的纤溶系统,对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血液的流动状态和组织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为维护正常生理状态,在外伤或血管受损的情况下,血栓的形成可防止血液从损伤的血管中流失。
病理状态下,机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纤维蛋白形成各种碎片。
r链能把二个含D片断的碎片连接起来,形成D-二聚体。
D-二聚体水平的上升,代表血块在血管循环系统中形成,是急性血栓形成的一个敏感的标记物,但不具特异性。
下列因素如外科手术、创伤、感染、发炎、怀孕、产后等,也会导致凝血酶的产生使D-D水平的上升。
D-二聚体的升高反映了体内存在着凝血及纤溶活性增强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因此它既可反映体内存在着血栓或继续形成的状况,又可反映体内纤溶活性增强的指标,因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唯有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对于临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溶栓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2、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学进展⑴、三P试验:FDP碎片X和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FM复合物的定性试验。
缺点:敏感性差,DIC阳性率30-60%,试验时间长,干扰因素多,采血不顺,溶血均可影响结果,只能定性不能定量。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推荐下载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a2085b9fd1f34693dbef3e19.png)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近年由于血栓性疾病的增多,检验医学即时检验(POCT)在免疫测定技术方面,特别是在出凝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从传统的定性试验,变为简单快速准确定量的即时检验。
金标全定量快速检测对于血栓性疾病的及时准确诊断、以及对溶栓治疗的疗效监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
一、D-二聚体的形成正常人纤溶酶和抑制酶之间保持了动态平衡,使血液循环能正常进行。
人体内的纤溶系统,对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血液的流动状态和组织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为维护正常生理状态,在外伤或血管受损的情况下,血栓的形成可防止血液从损伤的血管中流失。
病理状态下,机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纤维蛋白形成各种碎片。
γ链能把二个含D 片断的碎片连接起来,形成D-二聚体。
D-二聚体水平的上升,代表血块在血管循环系统中形成, 急性血栓形成的一个敏感的标记物。
但不具特异性;下列因素如外科手术、创伤、感染、发炎、怀孕、产后等,也会导致凝血酶的产生使D-D 水平的上升。
D-二聚体的升高反映了体内存在着凝血及纤溶活性增强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因此它既可反映体内存在着血栓或继续形成的状况,又可反映体内纤溶活性增强的指标,因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唯有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对于临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溶栓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二、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学的进展1、三P 试验:FDP 碎片X 和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FM 复合物的定性试验。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34116d9453610661fd9f45e.png)
( ) diagnosis of 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 .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the clinical data of 500 patients with hepa , , titis B cirrhosis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The Fifth Medical Center of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and , according to the plasma level of D - dimer they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with 217 patients and elevated group with 283 patients. The ( ) correlations of plasma D - dimer level with Child - Pugh class and Model for End - Stage Liver Disease MELD score were compared be , 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t - test was used for comparison of normally distributed continuous data between two groups and the Mann - ; Whitney U test was used for comparison of non - normally distributed continuous data between two groups the Kruskal - Wallis H test was
乙肝患者检测血浆D-D二聚体及HBV-DNA的临床意义
![乙肝患者检测血浆D-D二聚体及HBV-DNA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7b3d9a6fd0a79563c1e7288.png)
•临床医学系统研究•系统医学2016年10月第1卷第10期DOI:10.19368/ki.2096-1782.2016.10.026乙肝患者检测血浆D-D二聚体及HBV-DNA的临床意义王欣,朱海燕,王宇吉林大学第四医院一汽总医院检验科,吉林长春130011[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浆D-D二聚体在HBV-D NA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反应表达,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 探讨。
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四医院一汽总医院2015年1月一2016年1月门诊及感染病房160例乙型肝炎患者 血清样本。
用实时荧光PC R技术检测HBV-DNA将其HBV-DNA将其阳性标本按临床诊断分急性乙肝组、慢性 乙肝组作为对照组。
按其HBV-DNA载量数分5组。
同时抽取50名健康人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组,均测定其血浆 D-D二聚体的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HBV-DNA阳性的乙肝患者中,肝硬化组D-D二聚体(3.86±2.42)滋g/mL 明显髙于健康对照组(0.42±0.33)滋g/mL、急性乙肝组(1.12±0.98)滋g/mL、慢性乙肝组(2.91±2.14)滋g/mL,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0.05)。
而HBV-DNA不同载量组之间血浆D-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03±0.98)、(1.21±0.79)、(1.16土1.02)、(1.27±1.11)、(1.32±1.01)滋g/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浆D-D二聚体检测客观反映乙肝患者凝血和纤溶的状况,评估肝脏功能受损严重程度。
有利于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检测及治疗效果的评估,而与其HBV-DNA载量数多少无相关表达。
[关键词]乙肝患者曰肝硬化;H B V-D N A;D-D二聚体[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16)10-0026-03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asma D-dimer of HBV-DNAWANG X in,ZHU H ai-yan,WANG YuFAW Fourth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 Laboratory, Changchun,Jilin Province,13001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lasma D-D dimer in HBV -DNA positive reaction expression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and to discuss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 ethods 160 cases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in the fourth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With real-tim e fluorescence PCR technique to detect HBV -DNA to HBV -DNA its positive specimens points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acute hepatitis, chronic hepatitis b group as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HBV -DNA loads for five times. A control group of 50 cases of healthy human serum samples at the same time, both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lasma D-D dimer level, were analyzed. Results HBV-DNA positiv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irrhotic patients and D-D dimer 滋g/mL (3.86土242])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control group (0.42±0.33)滋g/mL,acute hepatitis B group(1.12土0.98)滋g/mL,the group of chronic hepatitis B (2.91±2.14)滋g/mL,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But HBV-DNA different load group between plasma D-D dimer level respectively(1.03±0.98),(1.21± 0.79), (116±1.02),(1.27±1.11),(1.32±1.01)滋g/mL group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plasma D-D dimer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condition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blood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assessment of liver function damage severity. Is conducive to the progress of the disease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effect evaluation, and how many no associated with HBV -DNA loads.[Key words] Hepatitis b patients; Cirrhosis of the liver. HBV -DNA; D-D dimer[作者简介]王欣(1982.8-),女,吉林长春人,本科,中级检验师,研究方向:分子生物学。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f6046debb4cf7ec4afed06b.png)
( 江苏徐 州医科大2 1 0 0 2 )
【 摘 要】凝血 系统的完整需要血 管、血 小板 、凝血 、抗凝血 以及 纤 维蛋 白溶解 系统的相 互作 用并保持动 态平衡 ,肝 脏
在这 一平衡 的调 节中起重要作 用。肝脏合成 大多数 的凝血 因子 、抗凝血蛋 白、和有 关纤溶 系统的酶和 蛋白 ,并且可 以清除
已激 活的凝 血因子和 纤溶激 活物 ,所 以肝脏功能 受损 常有凝血功能异常 。本 文回顾 性分析 了不 同程度 的 乙型肝 炎患者各凝
血指标 的变化 ,探讨 D 一 二聚体等凝血指标 的检 测对各型 乙型肝 炎的临床意 义。
【 关 键词 】 乙型病毒性肝 炎;凝血功 能;检测 【 中图分 类号 】R 5 1 2 . 6 + 2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献编号 】I S S N . 2 0 9 5 。 8 2 4 2 . 2 0 1 6 . 1 2 . 1 0 9 3 4 . 0 2
各型乙型肝炎 ,多数肝 病 为反 复或 持续 活 动的 肝炎 ,逐 渐 白溶解亢进 ,血小板数 量 及功 能 障碍 ,最终 导致 肝病 患 者 进 展至肝硬化阶段 ,并有 不少 见 的急性 及亚 急性起 病 的肝 凝血功能异常 ,最常 见 的表现 为 出血 ,其次有 纤 溶 亢进 和 功能衰竭。随着 肝脏 功 能的受 损加 重 ,肝脏 的 合成 、代 谢 D I C 因此 ,对 于 凝 血 功 能 的检 测 ,是 判 断 肝 脏 损 伤 程 度 的
O . O 5 。
3 讨 论
功 能 均 逐 渐 受 到 影 响 。 除 了 Ⅷ 因 子 外 ,各 凝 血 因 子 合 成 均 减 少 或 异 常 ,人 体 最 重 要 的 抗 凝 物 质 A T 一 Ⅲ 、蛋 白 C和 蛋 白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肝功能指标TP、Alb、Glo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肝功能指标TP、Alb、Glo水平的相关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ed17237c1cfad6195fa7de.png)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肝功能指标TP、Alb、Glo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肝功能指标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5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健康查体正常者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浆D-二聚体与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并给予相关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血浆D-二聚体、Glo含量分别为(0.99±0.21)mg/ml、(32.22±7.82)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7±0.09)mg/ml、(11.39±6.1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TP、Alb分别为(65.22±12.84)、(33.29±9.14)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88±13.87)、(62.88±10.8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的D-二聚体与Glo值呈正相关(P<0.05),与TP与Alb值呈负相关(P<0.05)。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呈现高表现状态,且与肝功能状况明显相关,这可以协助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早期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teween plasma D-dimer and liver function index likes TP,Alb and Glo level of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s. Methods 120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s from September 2011 to February 2015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120 normal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people at the same term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The plasma D-dimer and liver function index in two groups were tested and the relationship analysis was conducted. Results The content of plasma D-dimer and Glo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0.99±0.21)mg/ml and (32.22±7.82)g/L,respectively,which was obvious higher than that was (0.27±0.09)mg/ml and (11.39±6.13)g/L in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plasma TP,Alb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65.22±12.84),(33.29±9.14)g/L,respectively,which was obvious lower than that was (89.88±13.87),(62.88±10.82)g/L in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Linear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D-dimer in observation group had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Glo value (P<0.05),while had obvious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P and Alb value (P<0.05). Conclusion Plasma D - dimer of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s presents high performance and has obvious relates to liver function states,which can assist to the early diagnosis of chronic hepatitis.[Key words] Chronic hepatitis;D-dimer;Liver function;Relationship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國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当前我国成年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5%,其中有20.0%左右的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失代偿甚或肝硬化,严重危害患者生命[1]。
血浆 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血浆 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162f87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a.png)
血浆 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谢淑红;卓传尚;柳丽娟【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2页(P643-644)【作者】谢淑红;卓传尚;柳丽娟【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检验科,福建福州 350001;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检验科,福建福州 350001;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检验科,福建福州 350001【正文语种】中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伴有的多种出凝血异常及病情加剧导致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都是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clotting factors)有关[1,2]。
而作为凝血因子之一的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溶解循环的分子标记物,目前已被作为一个临床诊断依据,这是因为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最小片段,为继发性纤溶的特有代谢物[3,4]。
本文通过检测214例不同程度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水平,并探讨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1.1 一般资料2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除外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深静脉栓塞症等),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来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就诊的患者,其中,男169例,女45例,年龄17-83岁。
本实验未收集到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的病人,因此只区分了慢性乙型肝炎中度、重度、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四组,其中慢性乙型肝炎中度64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2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2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100例。
1.2 检测方法取受试者静脉血2 ml加入枸橼酸钠抗凝(加入比例为9份血加1份抗凝剂),3000转/分钟离心15分钟,分离血浆后检测血浆D-二聚体、FIB、PT、APTT。
受试对象静脉血2ml加入EDTA-K2血常规管混匀检测PL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 性 乙型 肝炎 患者 常伴 有 的多种 出凝 血 异常及 病 情加 剧 导致 的 弥散 性 血 管 内凝 血 , 都 是 与 血 浆 中
1 . 2 检 测 方法 取受 试者 静脉 血 2 ml 加入 枸 橼 酸 钠抗 凝 ( 加 入 比例 为 9份 血 加 1份 抗 凝 剂 ) , 3 0 0 0
的凝血 因子 ( c l o t t i n g f a c t o r s ) 有关 口 ] 。而作 为凝 血
因子之 一 的 D一二 聚体是 纤维 蛋 白溶解 循环 的分 子 标记物, 目前 已被 作为 一个 临床 诊断 依据 , 这 是 因为 D 一 二 聚体 是 交联 纤 维蛋 白降 解 产 物 中的 最 小 片段 , 为继 发 性 纤 溶 的 特 有 代 谢 物l 3 “ ] 。本 文 通 过 检 测 2 1 4例 不 同程度 的 乙 型 肝 炎 患者 血 浆 D 一 二 聚体 、 纤
中国实验诊断学
2 0 1 5年 4月 第1 9卷
第 4期
一
6 4 3
文章编号 : 1 0 0 7 —4 2 8 7 ( 2 0 1 5 ) 0 4 —0 6 4 3 —0 2
血浆 D 一 二 聚体 定 量 检 测 对 慢 性 乙型 肝 炎 患 者 的 临 床 意 义
谢 淑红 , 卓传 尚 , 柳 丽 娟
维 蛋 白原 ( F I B ) 、 凝 血 酶原 时 间( P T) 、 活 化 部 分 凝 血
转/ 分钟 离 心 1 5分钟 , 分离 血 浆后 检 测 血浆 D 一 二 聚
体、 F I B、 P T、 AP TT。受 试 对 象 静 脉 血 2 ml加 入 E D TA— K2血常规 管 混匀检 测 P L T。
1 . 3 仪 器 与 试 剂 采 用 全 自 动 法 国 进 口 S TA G( )
血 凝分 析仪 测定 血浆 【 ) _ 二 聚体 、 F I B 、 P T、 AP TT, 试
剂 盒采 用 法 国 S TAGO 的 原 装 试 剂 ; 血 小 板 采 用 美
国贝克 曼全 自动 血 球 计数 仪 检 测 , 试 剂 盒 采 用 贝 克 曼 原装 试剂 。 1 . 4 统计 学处 理 经正 态性 检验 , 血小 板是 正态 分
表 2 。
一
6 4 4 一
C h i n J L a b D i a g n , Ap r i l , 2 0 1 5 , Vo l 1 9 , N o . 4
表2 四组肝病患者 I ) _ 二聚 体 与 P T、 A P T T 、F I B、 P L T相 关 性 比 较 表
2 . 1 四组 肝 病 患 者 的 I ) I 二聚体、 P T、 AP TT、 F I B 用 中位 数表 示 , 血 小 板 以均 值 ±标 准 差 表示 。见 表 1 。从表 中可 看 出 ,除 了 中度一 重度 的 F I B, 中 度一 代
偿的I ) _ 二聚体、 AP TT, 重度一 代偿 的 P L T, 重 度一 失 代 偿 的 AP T T外 , 其余 均 有统计 学 意义 ( P <0 . 0 5 ) 。
2 结 果
2 0 1 2年 1 0月 至 2 0 1 3年 1 O月来 福 建 医科 大 学 孟 超 肝胆 医 院就 诊 的患 者 , 其中, 男 1 6 9例 , 女 4 5例 , 年 龄 1 7 — 8 3岁 。本 实 验未 收 集到 对 照组 和慢 性 乙 型肝 炎轻 度组 的病 人 , 因此 只 区分 了慢性 乙型肝 炎 中度 、 重度 、 慢性 乙型肝 炎肝 硬化 代偿 、 慢 性 乙型肝 炎肝 硬 化失代 偿 四组 , 其 中慢 性 乙 型 肝 炎 中度 6 4例 , 慢 性 乙型 肝炎 重 度 2 2例 , 慢 性 乙 型肝 炎 肝 硬 化 代 偿 2 8 例, 慢 性 乙型肝 炎 肝硬 化失 代偿 1 0 0例 。
注: 表 示 两 组 之 间 比较 P<0 . 0 0 1 。
2 . 2 D -  ̄ -聚 体 与 P T、 A P T T 、F I B、 P L T 相 关 性 比 较 和 P T、 AP TT成 正相 关 , 与 F I B、 P L T 成 负相 关 , 见
D 一 二 聚体 和 P T、 A P TT、F I B、 P I T均 有 相 关 性 ,
活酶 时 间 ( AP T T) 、 血 小板 ( P L T) 水平 , 并探 讨 血 浆 D一二 聚体 定 量检 测对 乙型肝 炎患者 的临床 意义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 般资 料 2 1 4例 慢 性 乙 型 肝 炎 患 者 ( 均 除 外 合 并 高血 压 、 糖尿 病 、 冠心病 、 深静 脉 栓 塞 症 等 ) , 于
布以 ±S 表示 , 二 聚体 、 P T、 AP TT、F I B数 据 因
是 偏态 分 布 , 用 中位 数表示 集 中趋 势 , 采用 S P S S 1 3 . 0统 计软 件 的 t 检 验 进 行 组 问 比较 , 以 P< O . 0 5为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
表 1 四组 肝 病 患 者 I ) _ 二聚体 、 : 表示与中度组比较 P >0 . 0 5 , 表示 与 中度 组 比较 P< O . 0 5 , 0表 示 与 中 度 组 比较 P< 0 . 0 0 1 ; 0表 示 与 重 度 组 比较 P >0 . 0 5 , ’表 示 重 度 组 比较 P< 0 . 0 5 , ◆表 示 与 重 度 组 比较 P< 0 . 0 0 1 , 表 示 与 代 偿 组 比较 P <0 . 0 0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