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 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 专题八 实验技能与创新 第2课时 电学实验与创新

合集下载

专题八 力学实验

专题八  力学实验
八 力学实验
第1页
高考调研 ·二轮重点讲练 ·物理
思维网络构建
第2页
高考调研 ·二轮重点讲练 ·物理
一、高考对实验的要求 高考对物理实验的考查,是在《考试说明》规定的实验基础 上进行重组与创新,旨在考查考生是否熟悉这些常规实验器材, 是否真正动手做过这些实验,是否能灵活的运用学过的实验理 论、实验方法、实验仪器,去处理、分析、研究某些未做过的实 验,包括设计某些比较简单的实验等.所给的物理情景和要求跟 教材内容多有明显区别,是以教材中实验为背景或素材,通过改 变实验条件或增加条件限制,加强对考生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和 实验能力的考查.
高考热点一: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的条件是“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在两个分力 和一个力分别作用下,同一弹性绳的同一端点必须到达同一位 置才能满足实验的验证条件.
第17页
高考调研 ·二轮重点讲练 ·物理
1.(2017·课标全国Ⅲ)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 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 表示1 mm)的纸贴在桌面上,如图(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 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除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 时,橡皮筋处于原长.
(2)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第14页
高考调研 ·二轮重点讲练 ·物理
答案 (1)0.56 0.96 (2)2.0
解析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
程的平均速度,可知 vB=x2ATC=4.610+.26.59×10-2 m/s=0.56 m/s,
第11页
高考调研 ·二轮重点讲练 ·物理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Δx=aT2 可以求出加速度 的大小,得

【精选】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六实验技能与创新第2讲电学实验课件

【精选】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六实验技能与创新第2讲电学实验课件
t/℃ 25.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R2/ 900. 680. 500. 390. 320. 270. 240. Ω0 0 0 0 0 0 0
回答下列问题:
(1)在闭合S1前,图(a)中R1的滑片应移动到________(填“a” 或“b”)端. (2)在图(b)的坐标纸上补齐数据表中所给数据点,并作出R2 -t曲线.
文字是文化的传承,语文的学习深层次是学生对文化的学习。过去将语文定位于识字写作,而后语文差点沦为思品 、政治,语文的说教大于语文的美感。
而今将语文重新定位,可以说是认知上的一大进步。语文作为工具的双重性体现在一方面要学生学会文字运用,一 方面又要加强其思想政治功能。坦率说,让学生爱上学习和阅读,思想工作就好做多了。
C目录 ONTENTS
做真题•明考向 建体系•记要点 研考向•提能力 4 限训练•通高考
1.(2018·高考全国卷Ⅰ,T2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a)所示
的电路探究在25 ℃~80 ℃范围内某热敏电阻的温度特
性.所用器材有:置于温控室(图中虚线区域)中的热敏电阻
RT,其标称值(25 ℃时的阻值)为900.0 Ω;电源E(6 V,内阻 可忽略);电压表(量程150 mV);定值电阻R0(阻值20.0 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 000 Ω);电阻箱R2(阻值范围0~ 999.9 Ω);单刀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
函数表达式为U=4-10I(V),图线如图中Ⅰ所示,故小灯泡的 最小功率为Pmin=U1I1=1.75×0.225 W≈0.39 W.当滑动变阻 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小为零时,流过小灯泡的电流最大,小 灯泡的实际功率最大,在题图(a)中画出电源E0(电动势4 V,内 阻1.00 Ω)的伏安特性曲线,函数表达式为U=4-I(V),图线 如图中Ⅱ所示,故小灯泡的最大功率为Pmax=U2I2=3.68× 0.318 W≈1.17 W.

(通用版)2020版高考物理复习专题十实验及拓展创新第2课时电学实验课件

(通用版)2020版高考物理复习专题十实验及拓展创新第2课时电学实验课件

解析 由原理图连线如图:
②闭合开关S1后,将单刀双掷开关S2置于位置1,调节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使电流 表G0有适当示数I0;然后保持R1的阻值不变,将开关S2置于位置2,调节电阻箱R2,使 电流表G0示数仍为I0.若此时电阻箱阻值R2=200 Ω,则灵敏电流计G的内阻Rg= __2_0_0____ Ω.
图2
解析 当标准毫安表示数为16.0 mA时,对应的微安表读数为160 μA,说明量程扩大 了100倍,因此所改装的电表量程是25 mA,选项C正确.
(3)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___A_C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内阻大于1 200 Ω B.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内阻小于1 200 Ω C.R值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小 D.R值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大
阻大约500 Ω,电学符号与小灯泡电学符号相同.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
A.电流表A1(量程为0至50 mA,内阻RA1约为3 Ω) B.电流表A2(量程为0至3 mA,内阻RA2=15 Ω) C.定值电阻R1=697 Ω D.定值电阻R2=1 985 Ω E.滑动变阻器R(0至20 Ω)一只
F.电压表V(量程为0至12 V,内阻RV=1 kΩ)
解析 根据 IgRg=(I-Ig)R 得:I=IgRRg+Ig 出现该情况可能是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电阻大于1 200 Ω, 或者并联的电阻R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小,选项A、C正确.
(4)要达到预期目的,无论测得的内阻值是否正确,都不必重新测量,只需要将阻值 99
为R的电阻换为一个阻值为kR的电阻即可,其中k=__7_9___.
ρ=Rabc=1
717×0.2×0.1 0.4
Ω·m=85.85 Ω·m<200 Ω·m,故不达标.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六实验技能与创新第2讲电学实验突破练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六实验技能与创新第2讲电学实验突破练

第2讲电学实验[ 限训练·通高考]科学设题拿下高考高分(45 分钟 )1.(1) 如图甲所示,当电流表使用的量程为0~0.6 A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 A,图中表针示数为________ A;当电流表使用的量程为0~ 3 A 时,对应刻度盘中每一小格代表 ________ A ,图中表针示数为________ A.(2)如图乙所示,当电压表使用的量程为0~ 3 V 时,每小格表示 ________ V,图中表针的示数为 ________ V ;当电压表使用的量程为0~ 15 V 时,则表盘刻度每小格表示________ V ,图中表针示数为________ V.分析: (1) 当电流表使用的量程为0~ 0.6 A时,刻度盘上的每一小格为0.02 A ,表针所指的示数为0.44 A ;当电流表使用的量程为0~ 3 A 时,每一小格为0.1 A ,表针所指的示数为 2.20 A.(2)当电压表使用的量程为 0~3 V 时,每小格表示 0.1 V ,表针所指的示数为1.70 V ;当电压表使用的量程为0~ 15 V 时,每小格表示0.5 V,表针所指的示数为8.5V. 答案: (1)0.020.44 0.12.20(2)0.1 1.70 0.5 8.52.在“用多用电表测电阻、电流和电压”的实验中:(1)用多用表测电流或电阻的过程中________.A.在丈量电阻时,改换倍率后一定从头进行调零B.在丈量电流时,改换量程后一定从头进行调零C.在丈量未知电阻时,一定先选择倍率最大挡进行试测D.在丈量未知电流时,一定先选择电流最大批程进行试测(2) 丈量时多用表指针指在以下图地点.若选择开关处于“ 10V”挡,其读数为 ________V;若选择开关处于“× 10”挡,其读数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0 Ω.分析: (1) 多用电表丈量电阻时,改换倍率后都一定从头进行欧姆调零,选项 A 正确;丈量电流前需要进行机械调零,改换量程时不需要进行再次调零,选项B错误;在丈量未知电阻时,要先用中等倍率的挡位试测,看指针偏角状况后再换用适合倍率挡丈量,应选项C错误;在丈量未知电流时,一定选择电流最大批程进行试测,防止电表烧坏,应选项 D 正确. (2) 若选择开关处于“ 10 V”挡,则电表的最小刻度为0.2 V ,此时读数为 5.4 V ;若选择开关处于“× 10”挡,依据表盘刻盘“左密右疏”可知,此时指针指示虽未知但小于15,因此读数应当小于150 Ω,故小于200 Ω.答案: (1)AD (2)5.4小于3.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多用电表,图甲为多用电表的内部电路图.已知采纳的电流表的内阻 R g=5Ω、满偏电流I g=25 mA,入选择开关接 3 时为量程为0~100 V 的电压表.该多用电表表盘如图乙所示,下排刻度平均, C为上排刻度线的中间刻度,因为该同学马虎,上排刻度线对应数据没有标出.(1)若指针指在图乙所示地点,选择开关接 1 时其读数为 ________;选择开关接 3 时其读数为________.(2)为了测该多用电表欧姆挡的内阻和表内电源的电动势,这位同学在实验室找到了一个电阻箱,设计了以下实验:①将选择开关接 2,红、黑表笔短接,调理滑动变阻器R1使电表指针满偏;②将电表红、黑表笔与电阻箱相连,调理电阻箱使电表指针指在 C处,此时电阻箱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 C处刻度应为________Ω.③计算获得多用电表内电源的电动势为________ V . ( 保存两位有效数字)(3)调零后将电表红、黑表笔与某一待测电阻相连,若指针在图乙所示地点,则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________ Ω.( 保存两位有效数字)分析: (1) 选择开关接 1 时测电流,多用电表为量程是0~25 mA的电流表,其分度值为0.5mA,示数为 17.0 mA. 选择开关接 3 时测电压,多用电表为量程是0~ 100 V 的电压表,其分度值为 2 V ,其示数为68 V.(2) ②由图丙所示的电阻箱可知,电阻箱示数为 0×1 000 Ω+ 1×100 Ω+ 5×10 Ω+ 0×1 Ω=150 Ω.③指针指在 C 处时,电流表示数为12.5 mA=1.25×10-2A, C 处电阻为中值电阻,则电表内阻为 150 Ω,电源电动势E=I×2R=1.25 ×10 -2×2×150 V= 3.8 V.(3)依据第 (1) 问可知,调零后将电表红、黑表笔与某一待测电阻相连,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值为 17.0 mA ,而表内电源的电动势为E=3.8 V,表内总电阻等于中值电阻,为150 Ω,所以待测电阻的阻值约为R=3.8Ω- 150 Ω= 74 Ω.17.0 ×10 -3答案: (1)17.0 mA 68 V (2) ② 150 ③3.8 (3)744.某技术质量监察局曾对市场中电线电缆产质量量进行抽查,查验负责人说:“十几个不合格产品中,大多数存在导体电阻不合格问题,主假如铜材质量不合格,使用了重生铜或含杂质好多的铜,电阻率达不到要求”.(1) 欲丈量某捆电线的电阻率能否合格,经查阅,纯铜的电阻率为 1.7 ×10 -8Ω· m,取长度为 100 m( 真切长度 ) 的电线,横截面积取21 mm,可供采纳的器械有:A.电源 ( 电动势约为6V,内阻不计 );B.待测长度为100 m 的电线一捆;C.电压表V1( 量程为 0~ 3 V ,内阻为 6 k Ω) ;D.电压表V2( 量程为 0~ 15 V ,内阻为20 k Ω) ;E.电流表A1( 量程为 0~ 0.6 A ,内阻约为0.125 Ω) ;F.电流表A2( 量程为 0~ 3 A ,内阻约为0.025 Ω) ;H.定值电阻R1=1 kΩ;G.定值电阻R2=6 kΩ;K.滑动变阻器( 最大阻值为 5 Ω,同意经过的最大电流为 3 A) .2为使实验尽可能正确,电表的示数均要达到满偏的3以上,请你依据实验要求在图甲中达成实物图的连线,注意闭合开关的瞬时,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2)请你选择适合的器械,电压表为 ________,电流表为 ________,定值电阻为 ________.( 填仪器前的序号 )(3) 某次丈量得电压表示数为 2.50 V ,电流表读数如图乙所示,为 ________ A.(4) 经剖析计算,这捆电线电阻率能否达标________. ( 选填“是”或“否”)L分析: (1) 该捆电线的电阻约为R x=ρS=1.7Ω,小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故滑动变阻器采纳限流式接法;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大于0.6 A,故电流表选量程较大的A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阻值最大端,电压表V1的量程太小,有被烧坏的危险,而电压表V2的量程又太大,示数达不2到满偏量程的3以上,故应把R2与V1串连起来,扩大V1的量程;电流表采纳外接法.丈量电路以下图.(2)由 (1) 中剖析可知电压表选 C,电流表选 F,定值电阻选 G.(3) 电流表的读数 I =2.50 A.U 2×2.50 RS 2.0 ×1×10 -6(4) 被测电线的电阻R=I=2.50 Ω= 2.0 Ω,电阻率ρ=L=100 Ω· m=2.0 ×10 -8 Ω· m>1.7×10 -8Ω· m,故该电线电阻率不达标.答案: (1) 图看法析(2)C F G (3)2.50 (4) 否5.实验小组要测定一个电池组的电动势E和内阻 r ,并丈量保护电阻的阻值R x.已知电池组的电动势约为 6 V ,电池内阻和待测电阻的阻值均约为几十欧,可采纳的实验器械有:电流表 A1( 量程 0~ 30 mA)电流表 A2( 量程 0~ 100 mA)电压表 V1和电压表V2( 量程均为0~6 V)滑动变阻器R1(阻值0~5Ω)滑动变阻器R2(阻值0~300Ω)开关 S 一个,导线若干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以下:①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正确连结电路;将滑动变阻器 R接入电路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S;②渐渐减小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丈量并记录多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数据U1、 U2、I .依据上边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中电流表应采纳 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采纳 ________.(2)如图乙所示是依据步骤②的丈量数据作出的U1- I 图象,由图象可知,电源电动势E=________ V ,电源内阻r =________Ω.(结果均保存两位有效数字)(3)用 U1、U2、I 表示待测保护电阻的阻值 R x=________,考虑到电表内阻对丈量结果的影响,实验中待测电阻的丈量值与真切值对比________( 选填“偏小”“偏大”或“相等”) .分析: (1) 由题意可知,电动势约为 6 V ,而电池内阻和待测电阻的阻值均约为几十欧,为了保证明验的安全,电流表应当选用A2,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是用来调理电流的大小,R1的阻值小于待测电阻的阻值许多,故只好选用R2.(2)由图象可知,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电动势大小,可知 E=5.9 故 r =| UV,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内阻大小,I | =25 Ω.(3)U1- U2由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得R x=,因为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流表的示数小于实质经过I1- 2U U待测电阻 R x的电流 I 1,R x的真切值为 R x0=,此中 I <I 1,故待测电阻的丈量值大于真切I 1值.U1- U2偏大答案: (1)A 2R2 (2)5.925 (3)I6.(2016 ·高考全国卷Ⅱ) 某同学利用图(a) 所示电路丈量量程为 2.5 V的电压表的内阻 ( 内阻为数千欧姆) ,可供选择的器械有:电阻箱R(最大阻值 99 999.9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0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 5 k Ω) ,直流电源E(电动势3 V),开关1个,导线若干.实验步骤以下:①按电路原理图(a) 连结线路;②将电阻箱阻值调理为0,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与图(a) 中最左端所对应的地点,闭合开关 S;③调理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满偏;④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地点不变,调理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2.00 V ,记下电阻箱的阻值.回答以下问题:(1) 实验中应选择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____( 填“R1”或“R2”) .(2)依据图 (a) 所示电路将图 (b) 中实物图连线.(3)实验步骤④中记录的电阻箱阻值为 630.0 Ω,若以为调理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分压不变,计算可得电压表的内阻为 ______Ω( 结果保存到个位 ) .(4)假如此电压表是由一个表头和电阻串连组成的,可推测该表头的满刻度电流为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 .A .100 μAB.250 μA C .500 μA D . 1 mA分析: (1) 滑动变阻器 R 1 的阻值较小,在分压电路中便于调理,故实验中应选择滑动变阻器R 1.(2) 实物图连线以下图.(3) 电阻箱阻值为 0 时,电压表满偏电压 U g = 2.5 V ,电阻箱阻值 R =630.0 Ω 时,电压表的示数U V = 2.00 V ,此时电阻箱两头的电压 U R = U g - U V = 0.5 V ,依据串连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U VR g比可得= ,U R RU V 2.00故 R g = R =×630.0 Ω= 2 520 Ω. U R 0.5(4) 电压表的满偏电流为I g,则g g= g ,I RUU g=2.5故 I g =A ≈1 mA ,选项 D 正确.R2 520g答案: (1) R(2) 图看法析 (3)2 520(4)D1。

(安徽专用)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 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 专题八 实验技能与创新 第1课时 力学实验与创新

(安徽专用)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 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 专题八 实验技能与创新 第1课时 力学实验与创新

(安徽专用)2015届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义专题八实验技能与创新第1课时力学实验与创新专题定位高考对学生实验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十二个实验: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②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③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④验证牛顿第二定律;⑤探究动能定理;⑥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⑧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⑩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⑪练习使用多用电表;⑫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高考除了对课本中原有的学生实验进行考查外,还增加了对演示实验的考查,利用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对实验器材或实验方法加以重组,来完成新的实验设计.设计型实验的考查将逐步取代对课本中原有的单纯学生实验的考查.应考策略 1.熟知各种器材的特性.2.熟悉课本实验,抓住实验的灵魂——实验原理,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熟知两类误差分析.第1课时力学实验与创新考向1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图1例1(2014·新课标Ⅱ·23)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0、P1、P2、P3、P4、P5、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0;挂有质量为0.100 kg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度为9.80 m/s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 cm.P 1 P 2 P 3 P 4 P 5 P 6 x 0(cm)2.04 4.06 6.06 8.05 10.03 12.01 x (cm)2.64 5.26 7.81 10.30 12.93 15.41 n10 20 30 40 50 60 k (N/m)16356.0 43.6 33.8 28.8 1k (m/N) 0.006 1 0.017 9 0.022 9 0.029 6 0.034 7(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2)以n 为横坐标,1k 为纵坐标,在图2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1k—n 图像.图2(3)图2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 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圈数n 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____ N/m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自由长度l 0(单位为m)的关系表达式为k =________ N/m.解析 (1)根据胡克定律有mg =k (x -x 0),解得k =mg x -x 0=0.100×9.80(5.26-4.06)×10-2N/m ≈81.7 N/m ,1k≈0.012 2 m/N. (2)1k-n 图像如图所示(3)根据图像可知,k 与n 的关系表达式为k =1.75×103n N/m ,k 与l 0的关系表达式为k =3.47l 0N/m.答案 (1)81.7 0.012 2 (2)见解析图(3)1.75×103n (在1.67×103n ~1.83×103n 之间均可) 3.47l 0(在3.31l 0~3.62l 0之间均可) 以题说法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1)列表法将测得的实验数据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之中,可以分析两物理量间的定性关系.(2)图象法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直角坐标系内进行作图.若是曲线应平滑,若是直线要让尽量多的点过直线.或在直线两侧均匀分布.(3)函数法往往是根据图象得到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方程式.如图3为“测量弹簧劲度系数”的实验装置图,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装有指针及挂钩,指针恰好指向一把竖直立起的毫米刻度尺.现在测得在挂钩上挂上一定数量钩码时指针在刻度尺上的读数如下表:图3已知所有钩码的质量可认为相同且为m 0=50 g ,当地重力加速度g =9.8 m/s 2.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 =____ N/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考虑到在没有挂钩码时弹簧自身有重量,测量的弹簧劲度系数k 的值与真实值相比较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答案 (1)32 (2)没有影响解析(1)根据胡克定律k(x-x0)=nm0g,代入数据求k,再求平均得k=32 N/m;(2)因在计算弹力时把弹簧自身的重量引起的形变量减去了,故弹簧自身有重量对测量值没有影响.考向2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例2(2014·江苏·11)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图4(1)实验记录纸如图4所示,O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3的方向过P3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 N、F2=3.85 N和F3=4.25 N.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N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图5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图6所示.过O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b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F a、F 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图6(3)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哪些?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解析(1)作出的图示如图所示.(2)重物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于重力不变,两次实验时,橡皮筋拉力T的方向相同,故水平拉力F大小相等,即F a=F b.(3)根据题图可知,选项B、D正确,选项A、C错误.(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等可减小误差.答案(1)见解析图(F合=4.6~4.9 N都算对)(2)F a=F b(3)BD(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或:拉力不宜过大;选用弹性好的橡皮筋;换用弹性好的弹簧)以题说法 1.本实验考查的重点是“力作用效果的等效性”.2.对实验步骤中两个分力和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也是考查的重点.有同学利用如图7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的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 T OA、F T OB和F T OC,回答下列问题:图7(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________.A.钩码的个数N1=N2=2,N3=4B.钩码的个数N1=N3=3,N2=4C.钩码的个数N1=N2=N3=4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CD (2)标记结点O的位置钩码的个数N1、N2、N3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解析(2)为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必须通过作受力图.所以先明确受力点,其次要作出力的方向并读出力的大小,最后作出力的图示.因此要做好记录,需从力的三要素角度出发:需记录O点的位置;钩码的个数N1、N2、N3;拉力F T OA、F T OB、F T OC的方向.考向3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例3如图8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质量为m1,连接在小车后面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B,它们均置于一端带有定滑轮的足够长的木板上,P的质量为m2,C为弹簧测力计,实验时改变P的质量,读出测力计不同读数F,不计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图8(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必须保持水平B .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C .实验中m 2应远小于m 1D .测力计的读数始终为m 2g 2(2)如图9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上标出了所选的四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 m/s 2.(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图9(3)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 —F 图象,可能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图象( )解析 (1)该实验要平衡摩擦力,故A 错误;拉力可由测力计示数获得,故不要求重物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故C 错误;由于重物向下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m 2g -2F =m 2a ,解得:F =m 2g -m 2a 2,故D 错误;故选B.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 =aT 2,有:a =0.50 m/s 2.(3)若没有平衡摩擦力,则当0<F ≤F f 时,a =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有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还为0,所以该同学测得的a -F 图象可能是选项C 中的图象.答案 (1)B (2)0.50 (3)C 以题说法 《考试大纲》规定的力学实验中有四个涉及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动能定理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这类实验的关键是要掌握纸带的分析处理方法,对于纸带常有以下三大应用.1.由纸带确定时间要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便于测量和计算,一般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这样时间间隔为Δt =0.02×5 s=0.1 s.2.求解瞬时速度利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如图10所示,打n 点时的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2T图103.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如图11所示,a =(x 4+x 5+x 6)-(x 1+x 2+x 3)(3T )2图11有些实验用光电门代替打点计时器来完成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具体做法如下:(1)求瞬时速度:把遮光条(宽度为d )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 内的平均速度看做物体经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即v =dΔt. (2)求加速度:若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L ,则利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可求加速度,即a =v 22-v 212L .某同学利用如图12甲所示装置来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他将光电门1和2分别固定在长木板的A 、B 两处,换用不同的重物通过细线拉同一小车(小车质量约为200克),每次小车都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图12(1)长木板右端垫一物块,其作用是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________ cm ;(3)对于所挂重物的质量,以下取值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字母)A .1克B .5克C .10克D .40克(4)现用该装置来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关闭光电门2,测出多组重物的质量m 和对应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Δt ,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应作出________图象.(填选项前字母)A .Δt -mB .Δt 2-mC .m -1ΔtD .m -1Δt 2 答案 (1)平衡摩擦力 (2)0.52 (3)BC (4)D解析 (1)长木板右端垫一物块,调整后可以使小车的下滑分力与受到的摩擦力平衡.(2)从游标卡尺读出:5 mm +2×0.1 mm=5.2 mm =0.52 cm.(3)应使拉力远小于小车的重力,这时拉力才接近重物的重量,但如果选A ,由于拉力太小,不容易观察,因此不能选A ,只能选B 、C.(4)实际验证的是mgh =12Mv 2,而v =d Δt ,由于做出的图象为直线,因此应该做出m -1Δt 2图象. 考向4 探究动能定理例4 (2014·天津·9(2))某同学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细绳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上适当的钩码,使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以此定量探究绳拉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此外还准备了打点计时器及配套的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等.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13所示.图13①若要完成该实验,必需的实验器材还有哪些________.②实验开始时,他先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下列的哪个________(填字母代号).A.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B.可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清晰C.可以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实现匀速直线运动D.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受的合力③平衡摩擦力后,当他用多个钩码牵引小车时,发现小车运动过快,致使打出的纸带上点数较少,难以选到合适的点计算小车速度,在保证所挂钩码数目不变的条件下,请你利用本实验的器材提出一个解决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他将钩码重力做的功当作细绳拉力做的功,经多次实验发现拉力做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增量大一些.这一情况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造成的________(填字母代号).A.在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了小车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C.阻力未完全被小车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平衡掉D.钩码做匀加速运动,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解析①本实验需要知道小车的动能,因此还需要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用刻度尺测量纸带上点迹之间的长度,求出小车的瞬时速度.②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的目的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受的合力,选项D 正确.③在保证所挂钩码数目不变的条件下要减小小车加速度可以增加小车的质量,故可在小车上加适量砝码(或钩码).④当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存在阻力时,拉力做正功和阻力做负功之和等于小车动能的增量,故拉力做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增量大一些;当钩码加速运动时,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此同学将钩码重力做的功当作细绳拉力做的功,则拉力做功要比小车动能增量大,故只有C、D正确.答案①刻度尺、天平(包括砝码) ②D③可在小车上加适量砝码(或钩码) ④CD以题说法明确实验原理往往是解决实验问题的关键,该实验的一些操作和要求与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类似,可以进行知识与方法的迁移.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器材或实验方法加以重组,完成新的实验设计.在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组装了一套如图14所示的装置,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一端与细绳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与小车尾部相连接,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 ,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图14(1)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不挂钩码,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________的点.(2)测量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 ,按图组装好仪器,并连接好所需电路,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先接通拉力传感器和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然后__________,打出一条纸带,关闭电源.(3)在打出的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如图15所示,在纸带上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取O 、A 、B 、C 、D 、E 等多个计数点,各个计数点到O 点间的距离分别用h A 、h B 、h C 、h D 、h E 、……表示,则小车和拉力传感器在计时器打下D 点时的动能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拉力传感器的读数为F ,计时器打下A 点到打下D 点过程中,细绳拉力对小车所做功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图15(4)某同学以A 点为起始点,以A 点到各个计数点动能的增量ΔE k 为纵坐标,以A 点到各个计数点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W 为横坐标,得到一条过原点的倾角为45°的直线,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间距相等 (2)释放小车 (3)M (h E -h C )28T 2F (h D -h A ) (4)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解析 (1)当打点计时器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间隔均匀的点时,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2)在组装好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3)D 点的瞬时速度等于CE 段的平均速度,即v D =h E -h C 2T ,故打下D 点时的动能为E k D =12Mv 2D =M(h E-h C)2;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W=F(h D-h A).8T2(4)因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且直线的倾角为45°,可得出方程式ΔE k=W,故可得结论: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考向5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例5为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透明直尺和光电计时器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如图16所示.当有不透光物体从光电门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所用的光电门传感器可测的最短时间为0.01 ms.将具有很好挡光效果的宽度为d=3.8×10-3 m的黑色磁带贴在透明直尺上.实验时,将直尺从一定高度由静止释放,并使其竖直通过光电门.某同学测得各段黑色磁带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 i与图中所示的高度差Δh i,并将部分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如下表所示(表格中M为直尺质量,取g=9.8 m/s2).图16(1)从表格中数据可知,直尺上磁带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是利用v i=求出的,请你简要Δt i分析该同学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该实验,请你判断下列ΔE k -Δh 图象中正确的是( )解析 (1)瞬时速度等于极短时间或极短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故直尺上磁带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可利用v i =dΔt i求出. (2)第5点速度为v 5=d Δt 5=3.8×10-3m0.90×10-3s≈4.22 m/s. 从第5点到第1点间动能的增加量为ΔE k =12Mv 25-12Mv 21=12×M ×(4.222-3.132)≈4.01M .从第5点到第1点间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ΔE p =Mg Δh 5=M ×9.8×0.41≈4.02M . (3)从表中数据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 (4)根据动能定理可知:Mg Δh =ΔE k ,故ΔE k -Δh 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故C 正确. 答案 (1)瞬时速度等于极短时间或极短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2)4.22 4.01M 4.02M(3)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 (4)C以题说法 本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方法1:利用起点和第n 点:验证gh n =12v 2n .方法2:任取较远两点A 、B :验证gh AB =12v 2B -12v 2A .方法3:图象法.如图17甲所示的装置叫做阿特伍德机,是英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阿特伍德(G·Atwood 1746-1807)创制的一种著名力学实验装置,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某同学对该装置加以改进后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乙所示.图17(1)实验时,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将质量均为M (A 的含挡光片、B 的含挂钩)的重物用绳连接后,跨放在定滑轮上,处于静止状态.测量出________________(填“A 的上表面”、“A 的下表面”或“挡光片中心”)到光电门中心的竖直距离h .②在B 的下端挂上质量为m 的物块C ,让系统(重物A 、B 以及物块C )中的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光电门记录挡光片挡光的时间为Δt .③测出挡光片的宽度d ,计算有关物理量,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如果系统(重物A 、B 以及物块C )的机械能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3)引起该实验系统误差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条即可).(4)验证实验结束后,该同学突发奇想:如果系统(重物A 、B 以及物块C )的机械能守恒,不断增大物块C 的质量m ,重物B 的加速度a 也将不断增大,那么a 与m 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a 随m 增大会趋于一个什么值?请你帮该同学解决:①写出a 与m 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要用到M 和g ). ②a 的值会趋于________.答案 (1)①挡光片中心 (2)mgh =12(2M +m )(d Δt)2(3)绳子有一定的质量、滑轮与绳子之间有摩擦、重物运动受到空气阻力等 (4)①a =mg2M +m=g2M m+1 ②重力加速度g解析 (1)、(2)需要测量系统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则应该测量出挡光片中心到光电门中心的竖直距离,系统的末速度为:v =dΔt,则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 =mgh ,系统动能的增加量为:ΔE k =12(2M +m )v 2=12(2M +m )(d Δt )2,若系统机械能守恒,则有:mgh =12(2M +m )(d Δt )2.(3)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做功,引起实验系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绳子有一定的质量、滑轮与绳子之间有摩擦、重物运动受到空气阻力等.(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系统所受的合力为mg ,则系统加速度为:a =mg 2M +m =g2Mm+1,当m 不断增大,则a 趋于g . 考向6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图18例6 为了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某同学设计如图18所示的实验装置,两个完全相同的斜槽固定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斜槽2的末端吻接一足够长的水平轨道,让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同时从斜槽上滚下.(1)有关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只能验证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 B .只能验证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C .既能验证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又能验证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D .两小球释放点距斜槽末端的高度差应相等 (2)为使实验成功,给该同学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当两个球从相同高度差地方同时运动,球A 进入水平端后将做平抛运动,球B 进入水平端后做匀速运动,两球将会相碰,则说明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B 、D 正确.(2)斜槽水平端要水平;斜槽尽量光滑;两球无初速度释放. 答案 (1)BD (2)见解析图19是“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装置图.(g取10 m/s2)图19(1)在实验前应________.A.将斜槽的末端切线调成水平B.将木板校准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平面平行C.在白纸上记录斜槽末端槽口的位置O,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和所建坐标系的原点D.测出平抛小球的质量(2)图20是正确实验取得的数据,其中O为抛出点,则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__ m/s;图20(3)在另一次实验中将白纸换成方格纸,每小格的边长L=5 cm,通过实验,记录了小球在运动途中的三个位置,如图21所示,则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__ m/s;B点的竖直分速度为________ m/s.图21答案(1)AB (2)1.6 (3)1.5 2解析(1)在实验前应:将斜槽的末端切线调成水平;将木板校准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平面平行;在白纸上记录斜槽末端上方距离槽口为小球的半径R的位置O,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和所建坐标系的原点;此实验不需要测出平抛小球的质量.故选AB.(2)根据h =12gt 2,可得t =2h g=2×20×10-210 s =0.2 s ,所以初速度v =x t =0.320.2m/s=1.6 m/s.(3)因为ABC 三点的水平距离相等,故t AB =t BC =T ,根据Δh =gT 2,可得T = Δhg=2Lg=2×0.05 m 10 m/s 2=0.1 s ,所以初速度v 0=x T =3L T =3×0.050.1m/s =1.5 m/s ;根据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因为h AB ∶h BC =3∶5,可知抛出点距离B 点的竖直距离为4L ,水平距离为6L ,即从抛出到到达B 点的时间为2T ,则B 点的竖直分速度为v B ⊥=g ·2T =10 m/s 2×0.2 s=2 m/s. 考向7 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例7 某实验小组拟用如图22所示的装置研究滑块的运动.实验器材有:滑块、钩码、纸带、毫米刻度尺、带滑轮的木板、漏斗和细线组成的单摆(细线质量不计且不可伸长,装满有色液体后,漏斗和液体质量相差不大)等.实验前,在控制液体不漏的情况下,从漏斗某次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测得之后漏斗第100次经过最低点共用时100秒;实验中,让滑块在钩码作用下拖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单摆垂直于纸带运动方向做微小振幅摆动,漏斗漏出的液体在纸带上留下的痕迹记录了漏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图22(1)该单摆的周期是________ s ;(2)图23是实验得到的有液体痕迹并进行了数据测量的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滑块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s 2;(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图23(3)用该实验装置测量滑块加速度,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一个周期内漏斗2次经过最低点,所以周期T =2 s. (2)由图可知时间间隔为半个周期t = 1 s ,由逐差法可知a =0.399 9+0.300 1-0.200 1-0.099 92×2×12m/s2=0.10 m/s2.(3)漏斗重心变化导致单摆有效摆长变化,从而改变单摆周期,影响加速度的测量值.答案(1)2 (2)0.10 (3)漏斗重心变化导致单摆有效摆长变化,从而改变单摆周期,影响加速度的测量值(1)两个同学分别利用清华大学和广东中山大学的物理实验室,各自在那里用先进的DIS系统较准确地探究了“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他们通过校园网交换实验数据,并由计算机绘制了T2-L图象,如图24所示.在中山大学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________(选填A或B).图24(2)在清华大学做实验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a、b两个摆球的振动图象,如图25所示.关于a、b两个摆球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图25A.a、b两个单摆的摆长相等B.b摆的振幅比a摆小C.a摆的机械能比b摆大D.在t=1 s时有正向最大加速度的是a摆答案(1)A(2)D解析(1)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得:T2=4π2gL,所以T2-L图象的斜率k=4π2g,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g越大,斜率越小,广东中山大学的物理实验室纬度低,g 值小,斜率大,故中山大学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A.(2)由图知,两摆周期不同,故摆长不同,所以A错误;b摆的振幅比a摆大,故B错误;因不知摆球质量的大小,故不能确定机械能的大小,所以C错误;在t=1 s时a摆在负的最大。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精编:专题八-第2课时-电学实验与创新PPT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精编:专题八-第2课时-电学实验与创新PPT

测不同的电阻时,只要没更换倍率,不需重新欧姆调零,B 错误;
10
热点实验例析
专题八 第2课时
测电路中的电阻时应将待测电阻与电源断开,C 正确;
本 表中的电池电动势变小、内阻变大后,会影响测量结果,D 错误.

时 (3)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欧姆表的红表笔接的是表内电池的

目 负极,接 b 端时,指针偏转角度大,二极管电阻小,说明 b 端
本 课
会影响测量结果
时 栏
B.测量阻值不同的电阻时,都必须重新欧姆调零
目 开
C.测量电路中的电阻时,应该把该电阻与电源断开
关 D.欧姆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池电动势变小,内阻变大,但
仍能调零,其测量结果与原来相比不变
9
热点实验例析
专题八 第2课时
(3)用多用电表探测二极管的极性,用欧姆挡测量,黑表笔接 a
本 课
(2)控制电路(滑动变阻器、开关);(3)电源.
时 栏
2.电路设计:(1)电表选择注意三方面:①安全性,要求量程
目 不能太小,电表不反接;②准确性,要求量程不能太大,读数
开 关
一般要超过量程的13;③若电表量程不合适,要利用有准确内
阻的电表进行改装.
(2)测量电路设计:若RRAx >RRVx ,则应把电流表内接;若RRAx <RRVx ,
24
热点实验例析
专题八 第2课时
解析 (1)如果用限流法,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将超出电压表的 量程,故用分压法,因为待测电阻是大电阻,故用内接法.
本 (2)开始时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应当最小,故滑动触头应置于 a 端.

时 栏
(3)用电流表内接法测量的是待测电阻和电流表内阻的和,故测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八物理实验第讲电学实验与创新课件.ppt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八物理实验第讲电学实验与创新课件.ppt
算等)
【典例2】 (2018·天津卷,9)某同学用伏安法测定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10 kΩ ),除了 Rx、开关S、导线外,还有下列器材供选用: A.电压表(量程0~1 V,内阻约10 kΩ ) B.电压表(量程0~10 V,内阻约100 kΩ ) C.电流表(量程0~1 mA,内阻约30 Ω ) D.电流表(量程0~0.6 A,内阻约0.05 Ω ) E.电源(电动势1.5 V,额定电流0.5 A,内阻不计) F.电源(电动势12 V,额定电流2 A,内阻不计) G.滑动变阻器R0(阻值范围0~10 Ω ,额定电流2 A)
2019-9-12
谢谢你的关注
7
规律总结 1.游标卡尺的读数
游标尺
刻 度 格 数
刻度总 长度 (mm)
每小格 与1 mm 差(mm)
精确 度
(mm)
测量结果(游标尺上第 n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 某刻度线对齐时) (mm)
10 9
0.1
0.1
主尺上读的毫米数 +0.1n
20 19
0.05
0.05
主尺上读的毫米数 +0.05n
为 0.1 V,所以此时电压表的读数大小为 U=2.80 V.
答案:(3)19 900 2.80
2019-9-12
谢谢你的关注
16
【预测练2】 指针式多用表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仪器,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使用多用电表测量时,若选择开关拨至“25 mA”挡,指针的位置如图
(a)所示,则测量结果为
mA.
2019-9-12
谢谢你的关注
22
(1)为使测量尽量准确,电压表选用 .(均填器材的字母代号)
,电流表选用
,电源选用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八物理实验第讲力学实验与创新课件.ppt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八物理实验第讲力学实验与创新课件.ppt

感谢你的聆听
9
3.平衡摩擦力的两个实验及方法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及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两个实验均需平 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垫高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给小车一个初速度, 小车能匀速下滑. 4.三个关键点 (1)区分计时点和计数点:计时点是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计数点 是指测量和计算时在纸带上所选取的点.要注意“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 与“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取点方法是一样的. (2)涉及打点计时器的实验均是先接通电源.打点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3)实验数据处理可借助图像,充分利用图像斜率、截距等的物理意义.
2019-9-12
感谢你的聆听
21
②作图像时,不要连成“折线”,而应尽量让坐标点落在直线上或均匀分布在 直线的两侧. 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实验原理 使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跟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 (2)操作关键 ①每次拉伸结点位置O必须保持不变. ②记下每次各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画力的图示时应选择适当的标度.
2019-9-12
感谢你的聆听
10
【预测练1】 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获取了一条纸带的一
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
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由于粗心,该同学忘了测量3,4两个计数点之间的
距离.求:
(1)其中6号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v6=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利用逐差法处理数据,计算出滑块的加速度a=
m/s2.(保留三位有效
数字).
(3)计数点3,4之间的距离是x4=
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019-9-12
感谢你的聆听

高考物理专题九实验技能与创新实验技能与创新讲学案

高考物理专题九实验技能与创新实验技能与创新讲学案

第1讲力学实验与创新课标卷高考命题分析年份题号·题型·分值模型·情景题眼分析难度2020年Ⅰ卷22题·实验题·6分利用托盘秤分析玩具小车过凹形桥最低点的速度.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中Ⅱ卷22题·实验题·6分利用打点计时器分析纸带考查了速度、加速度的求解方法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中2020年Ⅰ卷22题·实验题·5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Ⅱ卷22题·实验题·6分探究轻弹簧的弹性势能中Ⅲ卷23题·实验题·10分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难2020年Ⅰ卷22题·实验题·5分纸带的数据处理、时间间隔的计算易Ⅱ卷22题·实验题·6分搞清实验的原理、图象的函数关系中Ⅲ卷22题·实验题·6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法中高考题型1 橡皮条、弹簧、碰撞类实验例1 (2020·四川成都市第一次诊断)将两根自然长度相同、劲度系数不同、粗细也不同的弹簧套在一起,看作一根新弹簧,设原粗弹簧(记为A)劲度系数为k1,原细弹簧(记为B)劲度系数为k2、套成的新弹簧(记为C)劲度系数为k3.关于k1、k2、k3的大小关系,同学们做出了如下猜想:甲同学:和电阻并联相似,可能是1k 3=1k 1+1k 2乙同学:和电阻串联相似,可能是k 3=k 1+k 2 丙同学:可能是k 3=k 1+k 22(1)为了验证猜想,同学们设计了相应的实验(装置如图1).图1(2)简要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应填空.a .将弹簧A 悬挂在铁架台上,用刻度尺测量弹簧A 的自然长度L 0;b .在弹簧A 的下端挂上钩码,记下钩码的个数n 、每个钩码的质量m 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g ,并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长度L 1;c .由F = ________计算弹簧的弹力,由x =L 1-L 0计算弹簧的伸长量,由k =Fx 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d .改变________,重复实验步骤b 、c ,并求出弹簧A 的劲度系数的平均值k 1;e .仅将弹簧分别换为B 、C ,重复上述操作步骤,求出弹簧B 、C 的劲度系数的平均值k 2、k 3.比较k 1、k 2、k 3并得出结论.(3)图2是实验得到的图线,由此可以判断 ________同学的猜想正确.图2答案 (2)nmg 钩码的个数 (3)乙解析 (2)根据共点力平衡可知:F =nmg 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实验(3)由图可知:k 1=k A =F x =2.50.1 N/m =25 N/m ,k 2=k B =1.50.04 N/m =37.5 N/m ,k 3=k C =50.08 N/m =62.5 N/m ,故满足k 3=k 1+k 2,故乙同学猜想正确.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1)实验原理要测出每次悬挂重物的重力大小F和弹簧伸长的长度x,建立F-x坐标系,描点作图探究.(2)操作关键①实验中不能挂过多的钩码,会使弹簧超过弹性限度.②作图象时,不要连成“折线”,而应尽量让坐标点落在直线上或均匀分布在两侧.1.(2020·全国卷Ⅲ·22) 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3(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大小为________N.(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O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 N和F2=5.6 N.(ⅰ)用5 mm长度的线段表示1 N的力,以O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F1、F2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合;图3(ⅱ)F合的大小为________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若F合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答案(1)4.0 (2)(ⅰ)见解析图(ⅱ)4.0 0.05解析(1)由图(b)可知,F的大小为4.0 N(2)(ⅰ)画出力F1、F2的图示,如图所示(ⅱ)用刻度尺量出F合的线段长约为20 mm,所以F合大小为4.0 N,量出合力箭头处到y轴的距离和所作合力在y轴投影的长度,则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tan α=0.05.2.(2020·河北唐山市一模)气垫导轨是一种实验辅助仪器,利用它可以非常精确地完成多个高中物理实验,滑块在导轨上运动时,可认为不受摩擦阻力,现利用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4.图4(1)对导轨进行调节平衡,使气垫导轨和光电门都正常工作,在导轨上只放置滑块a.调整调节旋钮,轻推滑块,观察滑块通过两光电门的时间,当________时,说明导轨已经水平.(2)使用天平测得滑块a、b质量分别为m a、m b,然后按如图所示方式放在气垫导轨上.使滑块a获得向右的速度,滑块a通过光电门1后与静止的滑块b碰撞并粘在一起,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2的时间分别为t1、t2,则上述物理量间如果满足关系式________,则证明碰撞过程中两滑块的总动量守恒.答案(1)滑块a(的遮光条)通过两个光电门所用时间相等(2)m at1=m a+m bt2解析(1)如果平衡,滑块a将在导轨上做匀速运动,因此通过两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相等;(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m a v1=(m a+m b)v2根据速度公式可知v1=dt1,v2=dt2,代入上式可得应满足的公式为:m at1=m a+m bt2.高考题型2 “纸带类”实验例2 (2020·广东惠州市第三次调研)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采用了如图5甲所示的实验方案.操作如下:(1)平衡摩擦力时,若所有的操作均正确,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应________(填“减小”或“增大”)木板的倾角,反复调节,直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________为止.(2)已知小车质量为M,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要使细线的拉力近似等于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应该满足的条件是m________M(填“远小于”“远大于”或“等于”).(3)图丙为小车质量一定时,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小车加速度a的倒数与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的倒数之间的实验关系图象.若牛顿第二定律成立,则小车的质量M=________kg.(g取10 m/s2)图5答案 (1)增大 间距相等 (2)远小于 (3)0.08解析 (1)根据题图乙可知,小车做减速运动,说明平衡摩擦力不足,因此需要增大倾角,直到打出点迹均匀为止,即相邻两点间距相等; (2)对整体:mg =(M +m)a小车的拉力:F =Ma =M·mg M +m =mg1+mM,当M ≫m 时,可以认为小车受到的合力等于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故填远小于. (3)由mg =Ma 得1a =M g·1m,斜率k =M g =0.9-0.1100得M =0.08 kg.1.“纸带类”实验涉及了力学中的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验证动量守恒等5个实验.2.利用纸带可以计算计数点的速度和用逐差法计算加速度.3.注意掌握:(1)接通电源、释放纸带的先后顺序;(2)是否需要平衡摩擦力;(3)是否需要m ≪M ;(4)是否需要测量质量等.3.(2020·全国卷Ⅰ·22)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6(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 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图6(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 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从右向左 (2)0.19 0.038解析 (1)小车在阻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由题图(b)知,从右向左相邻水滴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2)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 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所以相邻两水滴间的时间间隔为T =3045s =23 s ,所以A 点位置的速度为v A =0.117+0.1332×23 m/s ≈0.19 m/s.根据逐差法可求加速度a =(x 5+x 4)-(x 2+x 1)6T 2,解得a ≈0.038 m/s 2.4.(2020·四川绵阳市二诊)用如图7甲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f =50 Hz.图7(1)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第一个打点标记为O ,选择点迹清晰且便于测量的连续5个点,标为A 、B 、C 、D 、E ,测出A 、C 、E 到O 点的距离分别为d 1=9.51 cm 、d 2=15.71 cm 、d 3=23.47 cm.重物质量为0.5 kg ,当地重力加速度g =9.80 m/s 2.现选取重物在OC 段的运动进行数据处理,则OC 段重力势能减少量为________ J ,动能增加量为________J .(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如果测得纸带上第一个和第二个打点间的距离大约是6 mm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 .重锤的质量过大 B .电源电压偏大C .先释放纸带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D .打点计时器没有竖直固定 答案 (1)0.77 0.76 (2)C高考题型3 力学创新实验例3 (2020·河北邯郸市模拟) 如图8甲所示,上表面光滑的楔形木块A 固定在水平放置的压力传感器上.某同学将质量不同的小钢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每次只有一个小球),记录小钢球在斜面上运动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F -m 图线,如图乙.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 m/s 2,完成下列填空:图8(1)不同质量的小钢球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________(填 “相同”或“不相同”); (2)由图象知,木块A 的质量M =________kg(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若斜面倾角为θ,由图象可知,cos 2θ=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相同 (2)0.20 (3)0.34(0.32~0.36均可)解析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小钢球下滑的加速度为:a =mgsin θm =gsin θ,则不同质量的小钢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所以运动的时间也相同.(2)当m =0时,传感器的示数即为木块A 的重力,则有:Mg =1.97 N , 解得:M =1.979.8kg =0.20 kg(3)对小球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知,A 对小球的支持力F N =mgcos θ,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A 的压力为mgcos θ,对A 受力分析可知,传感器对A 的支持力F =Mg +mgcos θcos θ, 则传感器的示数为F =Mg +mgcos 2θ 则F -m 图象的斜率k =gcos 2θ, 则有:gcos 2θ=2.30-1.970.1=3.3解得:cos 2θ≈0.34.1.力学创新实验的特点(1)以基本的力学模型为载体,依托运动学规律和力学定律设计实验.(2)将实验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图象法、逐差法,融入到实验的综合分析之中.2.创新实验题的解法(1)根据题目情景,提取相应的力学模型,明确实验的理论依据和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2)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应用原理公式或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结合物体实际受力情况和理论受力情况对结果进行误差分析.5.(2020·福建漳州市联考)“用DIS 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9(a)所示.实验中通过增加钩码的数量,多次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和所受拉力F 的关系图象.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 -F 图线,如图(b)所示.图9(1)图线________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选填“a ”或“b ”) (2)在轨道水平时小车运动的阻力F f =________;(3)图(b)中,拉力F 较大时,a -F 图线明显弯曲,产生误差.为消除此误差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钩码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匀速运动B .在钩码与细绳之间接入一力传感器,用力传感器读数代替钩码的重力C .更换实验中使用的钩码规格,采用质量较小的钩码进行上述实验D .在增加钩码数量的同时在小车上增加砝码,使钩码的总质量始终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 答案 (1)b (2)0.5 N (3)B解析 (1)在水平轨道上,由于受到摩擦力,拉力不为零时,加速度仍然为零,可知图线a 是在轨道水平的情况下得到的.当轨道的右侧抬高过高时(平衡摩擦力过度),拉力等于0时,会出现加速度,所以图线b 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f =ma ,a =F m -F fm ,图线的斜率表示质量的倒数;因为F =0.5 N 时,加速度为零,解得F f =0.5 N.(3)随着钩码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题图(b)的图线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而我们把钩码所受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拉力,所以消除此误差可采取的简便且有效的措施为测量出小车所受的拉力,即在钩码与细绳之间放置一力传感器,得到力F 的数值,再作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和力传感器读数F 的关系图象,故选B.6.(2020·山东德州市模拟)某同学用如图10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过程如下:图10(1)用游标卡尺测量出固定于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d ,如图乙,d =________mm.在桌面上合适位置固定好弹簧和光电门,将光电门与数字计时器(图中未画出)连接.(2)用滑块把弹簧压缩到某一位置,测量出滑块到光电门的距离x.静止释放滑块,测出滑块上的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 ,则此时滑块的速度v = 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3)通过在滑块上增减砝码来改变滑块的质量m ,仍用滑块将弹簧压缩到(2)中的位置,重复(2)的操作,得出一系列滑块质量m 与它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的值.根据这些数值,作出v 2-1m 图象如图丙所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由图象可知,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弹性势能E p =________.答案 (1)5.70 (2)d t (3)b 2gx b2a解析 (1)由题图乙所示游标卡尺可知,主尺示数为0.5 cm =5 mm ,游标尺示数为14×0.05 mm =0.70 mm ,则遮光条宽度d =5 mm +0. 70 mm =5.70 mm ; (2)滑块的速度为:v =dt(3)根据能量守恒可知:E p =μmgx+12mv 2,解得:v 2=2E p m -2μgx则有:-2μgx=-b,2E p ·a=2μgx 联立解得:μ=b 2gx ,E p =b2a.题组1 全国卷真题精选1.(2020·全国卷Ⅱ·22)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1(a)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图11(1)实验中涉及到下列操作步骤: ①把纸带向左拉直 ②松手释放物块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④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2)图(b)中M 和L 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由M 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比较两纸带可知,________(填“M ”或“L ”)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 答案 (1)④①③② (2)1.29 M解析 (1)根据该实验操作过程,正确步骤应为④①③②.(2)物块脱离弹簧时速度最大,v =Δx Δt =2.58×10-20.02 m/s =1.29 m/s ;由动能定理ΔE k =12mv 2,据纸带中打点的疏密知M 纸带获得的最大速度较大,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较大.2.(2020·全国卷Ⅲ·23)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12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 =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 kg.实验步骤如下:图12(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2)将n(依次取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绘制s-t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3)对应于不同的n的a值见下表.n=2时的s-t图象如图13所示;由图13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2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n 1 2 3 4 5a/(m·s-2) 0.20 0.58 0.78 1.00图13(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14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n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图14(5)利用a-n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________kg(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9.8 m·s-2).(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A.a-n图线不再是直线B.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C.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答案(3)0.39 (4)见解析图(5)0.44 (6)BC解析(3)因为小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将题图中点(2,0.78)代入s=12at2可得,a=0.39m/s2.(4)根据描点法可得如图所示图线.(5)钩码质量为m,小车质量为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nmg=(M+5m)a,则a=mgM+5mn,图线斜率k=mgM+5m=1.005,可得M=0.44 kg.(6)若保持木板水平,则小车运动中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mg-μ(M+5m-nm)g=(M+5m)a,解得:a=nmg(1+μ)M+5m-μg,直线的斜率变大.绳的拉力等于摩擦力时,小车才开始运动,图象不过原点,选项B、C正确.3.(2020·新课标全国Ⅰ·22)图15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图15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 A和Δt B,求出加速度a;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a;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回答下列问题:(1) 测量d 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示数如图16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 cm.图16(2)物块的加速度a 可用d 、s 、Δt A 和Δt B 表示为a =________.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 、m 、a 和重力加速度g 表示为μ=________.(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_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d =0.9 cm +12×0.05 mm =0.960 cm (2)因为v A =d Δt A ,v B =d Δt B,又由2as =v B 2-v A 2, 得a =12s [(d Δt B )2-(d Δt A)2] (3)设细线上的拉力为F T ,则mg -F T =m a ,F T -μMg=M a 两式联立得μ=mg -(M +m )a Mg(4)由实验装置引起的误差为系统误差. 题组2 各省市真题精选4.(2020·山东理综·21)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 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②如图17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 1、O 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F ,测量并记录O 1、O 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 N ,测出所对应的l ,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F(N) 0 0.50 1.00 1.50 2.00 2.50 l(cm)l 010.9712.0213.0013.9815.05③找出②中F =2.50 N 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 、O ′,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 OO ′.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乙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 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 、B ,橡皮筋OA 段的拉力记为F OA ,OB 段的拉力记为F OB .图17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1)利用表中数据在图18中画出F-l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0=________cm.图18(2)测得OA=6.00 cm,OB=7.60 cm,则F OA的大小为________N.(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图19中作出F OA和F OB的合力F′的图示.图19(4)通过比较F′与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答案(1)见解析图甲10.0(9.8、9.9、10.1均正确) (2)1.80(1.70~1.90均正确) (3)见解析图乙(4)F OO′解析(1)做出F-l图象,如图甲所示,求得直线的截距即为l0,可得l0=10.0 cm(2)可计算橡皮筋的劲度系数k=FΔx=2.50.05N/m=50 N/m若OA=6.00 cm,OB=7.60 cm,则橡皮筋的弹力为F=kΔx=50×(6.00+7.60-10.00)×10-2 N=1.80 N 则此时F OA=F=1.80 N(3)F OB=F OA=1.80 N,两力的合力F′如图乙所示.(4)F OO′的作用效果和F OA、F OB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F′是F OA、F OB两个力的合力,所以通过比较F′和F OO′的大小和方向,可得出实验结论.专题强化练1.(2020·贵州贵阳市2月模拟)如图1所示是很多力学实验中常使用的装置.图1(1)要处理用该装置打出的纸带信息,必需使用的器材是________(选填“刻度尺”“秒表”或“天平”)(2)关于该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利用该装置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时,不需要平衡摩擦力B.利用该装置做“研究匀变速运动”的实验时,需要平衡摩擦力C.以小车和砝码整体为研究对象,平衡摩擦力后,可利用该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D.利用该装置做“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时,除应平衡摩擦力外,还必须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与砝码盘的总质量答案(1)刻度尺(2)D2.(2020·广东汕头市一模)某同学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图2(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_______N.(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保持结点O的位置不变,调整弹簧测力计B的拉力沿各种不同的方向,结果发现测力计B的读数最小值为重物M所受的重力的0.5倍,则O点与弹簧测力计A之间的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________.答案(1)3.6 (2)D (3)30°3.(2020·辽宁沈阳市郊联体模拟)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如下问题:一轻弹簧一端固定于某一深度h=0.25 m、开口向右的小筒中,如图3甲所示,弹簧的原长比筒短些.如果本实验的长度测量工具只能测量出筒外弹簧的长度l,现在要测出弹簧的原长l0和弹簧的劲度系数,该同学通过改变所挂钩码的个数来改变l并记下弹力F,作出F-l图线如图乙所示.图3(1)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竖直悬挂放置相比较,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3)弹簧的原长l0=________m.答案(1)避免弹簧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2)100 (3)0.154.(2020·全国卷Ⅱ·22)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图4实验步骤如下:①如图4(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②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Δt;③用Δs 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所示],v 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Δ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v ;④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①中的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②、③;⑤多次重复步骤④;⑥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v -Δt 图,如图(c)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1)用a 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v A 表示挡光片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则v 与v A 、a 和Δt 的关系式为 v =________.(2)由图(c)可求得v A =______ cm/s ,a =______ c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v A +12aΔt (2)52.1 16.6解析 (1)设挡光片末端到达光电门的速度为v ,则由速度时间关系可知:v =v A +aΔt,且v =v A +v2联立解得:v =v A +12aΔt;(2)由图(c)可读出v A ≈52.1 cm/s ,图线的斜率 k =12a =53.6-52.4(180-35)×10-3 cm/s 2≈8.28 cm/s 2,即a ≈16.6 cm/s 2.5.(2020·甘肃省河西五市一模)在追寻科学家研究足迹的过程中,某同学为探究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采用了如图5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图5(1)实验时,该同学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保证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B .选取打点计时器所打第1点与第2点间的距离约为2 mm 的纸带来处理数据C .把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D .必须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2)如图乙所示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 、B 、C 、D 、E 、F 是连续的六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已在图中标出,测出小车的质量为M ,钩码的总质量为m.从打B 点到打E 点的过程中,合力对小车做的功是________,小车动能的增量是________.(用题中和图中的物理量符号表示)答案 (1)AC (2)mgs12M[(s 22T )2-(s 12T)2] 解析 (1)为使钩码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需要把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故C 正确;同时保证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减小钩码失重带来的误差,故A 正确;D 项是打点计时器实验的正确做法,对减小本题中的实验误差无影响,故D 错误;B 项为保证重物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措施,故B 错误;(2)从打B 点到打E 点的过程中,合力对小车做的功为:W =mgh =mgs 根据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得:v B =s 12T ,v E =s 22T ,小车动能的增量是:ΔE k =12Mv E 2-12Mv B 2=12M[(s 22T )2-(s 12T)2].6.(2020·福建南平市3月质检)如图6甲所示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火花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交流电源.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八章实验的拓展与创新备考精炼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八章实验的拓展与创新备考精炼

65 实验的拓展与创新[方法点拨] (1)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特点,去理解电路,找出测量量与已知量间的关系.(2)熟练掌握基本实验的原理、实验方法等是解决创新实验的关键.1.某同学测量直流恒流电源的输出电流I0和定值电阻R x的阻值,电路如图1所示.图1实验器材如下:直流恒流电源(电源输出的直流电流I0保持不变,I0约为0.8 A);待测电阻R x(阻值约为20 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50 Ω);电压表V(量程15 V,内阻约为15 kΩ);电流表A(量程0.6 A,内阻约为0.2 Ω);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所用器材如图2所示,图中部分电路已经连接好,请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图2(2)电路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滑动到____处(选填“a”或“b”),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在如图3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上画出U—I图象.1 2 3 4 5电流表的示数I/A 0.20 0.30 0.40 0.50 0.60电压表的示数U/V 13.9 12.1 10.2 7.60 6.1图3(4)根据所画U-I图象,可求得直流恒流电源输出电流I0=________A,待测电阻的阻值R x=________ 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2020·湖北黄冈模拟)图4中虚线框内是由表头G改装成的一个电流表和一个电压表的电路,其中接a、b时为电流表,接a、c时为电压表.已知表头的满偏电流为2 mA、内阻阻值范围为180~200 Ω,定值电阻R1=50 Ω,R2=1 460 Ω,为确定改装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实验小组将a、b两个接线柱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来测量表头G的内阻;图4(1)实验室里,电流表A和滑动变阻器R均有两种规格:电流表:a.0~10 mA b.0~600 mA滑动变阻器:a.0~20 Ωb.0~1 000 Ω则电流表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2)将选择的器材接入电路;①依照电路图,补充完整图5中的实物图;图5②闭合S,以I1表示电流表A的示数,I2表示表头G的示数,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测量多组I1、I2数据(单位均为mA),某同学以I1为纵轴,I2为横轴,画出I1-I2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该同学求出了图线的斜率k=5,则表头内阻R g=________ Ω,由表头G改装后的电流表量程为________mA,电压表量程为________V.3.(2020·北京海淀区模拟)利用如图6所示的电路测量一个满偏电流为300 μA,内阻r g约为100 Ω的电流表的内阻值,有如下的主要实验器材可供选择:图6A.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20 Ω)B.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 750 Ω)C.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30 kΩ)D.电源(电动势1.5 V,内阻0.5 Ω)E.电源(电动势8 V,内阻2 Ω)F.电源(电动势12 V,内阻3 Ω)(1)为了使测量尽量精确,在上述可供选择的器材中,滑动变阻器R应选用________,电源E应选用__________.(选填器材前面的字母序号)(2)实验时要进行的主要步骤有:A.断开S2,闭合S1B.调节R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C.闭合S2D.调节R′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三分之二E.记下此时R′的阻值为190 Ω则待测电流表的内阻r g的测量值为________Ω,该测量值________此电流表内阻的真实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2020·福建漳州八校模拟)发光二极管(LED)是由镓(Ga)、砷(As)与磷(P)等的化合物制成的一种能够发光的半导体电子元件,通常用在电路及仪器中作为指示灯,或组成文字或数字显示,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单向导电性.其电路符号如图7甲所示,正常使用时带“+”号的一端应接在电源的正极,带“-”号的一端应接在电源的负极.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实验方法测得某型号发光二极管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它的电流I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图7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U/V 0 0.4 0.8 1.2 1.6 2.0 2.4 2.6 2.8 3.0I/mA 0 0.9 2.3 4.3 6.8 12.19.24.0 30.037.(1)统误差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2)请在图8的坐标纸上用描点法画出该型号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图8(3)若该型号发光二极管的最佳工作电压为2.5 V,现用5 V的稳压电源供电,则需要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R才能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请根据所画出的该型号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进行分析,串联的电阻R的阻值为________Ω.(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精析 1.(1)如图所示(2)a 开关S 闭合后,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不会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3)如图所示(4)0.87~0.92 19~22 2.(1)a a (2)①如图所示②200 0~10 mA(10 mA) 0~15 V(15 V) 3.(1)C E (2)95 小于解析 (1)在半偏法测电流表的内阻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尽量选择较大的,电源电压尽量选择较大的,故滑动变阻器R 应选用C ,电源E 应选用E ,如果选择了F ,由于它的电压太大,当变阻器的电阻达到最大时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 =12 V30 000 Ω=400 μA,超过电流表满偏电流;(2)当电流表满偏时,说明干路电流为300 μA,若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三分之二,即200 μA 时,通过电阻箱R′的电流就为100 μA,由于电流表与电阻箱的电流之比为2∶1,则它们的电阻之比为1∶2,所以电流表的内阻为1902 Ω=95 Ω;该测量值小于此电流表内阻的真实值,因为实际干路的电流会比300 μA 稍大一些,故通过电阻箱的电流会比100 μA 稍大一些,所以它的电阻就会稍小一些. 4.(1)丙 电压表分流 (2)见解析图 (3)116(112~120均可)解析 (1)滑动变阻器应接成分压式电路,而电流表内阻未知,故电流表用内、外接都可以,故题图丙正确,题图丙电路图中,电压表与二极管并联,会因分流引起误差; (2)如图所示(3)根据U -I 图线,当二极管的工作电压为2.5 V 时,工作电流约为21.5 mA ,串联电阻上分到的电压应为2.5 V ,故应串联的电阻为:R =U I = 2.521.5×10-3 Ω≈116 Ω.(112~120都算正确)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七 实验技巧与创新 第讲 电学实验与创新课后演练强化提能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七 实验技巧与创新 第讲 电学实验与创新课后演练强化提能

第2讲电学实验与创新(建议用时:60分钟)1.(2016·高考天津卷)某同学想要描述标有“3.8 V,0.3 A”字样小灯泡L的伏安特征曲线,要求丈量数据尽量精准、绘制曲线完好.可供该同学采纳的器械除开关、导线外,还有:电压表V1(量程0~3 V,内阻等于3 kΩ)电压表V2(量程0~15 V,内阻等于15 kΩ)电流表A1(量程0~200 mA,内阻等于10 Ω)电流表A2(量程0~3 A,内阻等于0.1 Ω)滑动变阻器R1(0~10 Ω,额定电流2 A)滑动变阻器R2(0~1 kΩ,额定电流0.5 A)定值电阻R3(阻值等于1 Ω)定值电阻R4(阻值等于10 Ω)定值电阻R5(阻值等于1 kΩ)电源E(E=6 V,内阻不计)(1)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将各元件字母代码标在该元件的符号旁.(2)该同学描述出的I-U图象应是以下图中的________.分析:(1)描述小灯泡的伏安特征曲线实验时,需要设计成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滑动变阻器应选择与小灯泡阻值相靠近的R1.给出的元件电压表V1量程小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电压表V2量程又太大,所以需要将电压表V1串连一个1 k Ω的定值电阻R5,改装成最大批程为4 V的电压表.给出的元件电流表A1量程小于小灯泡的额定电流,电流表A2量程又太大,所以需要将电流表A1并联一个10 Ω的定值电阻R4,改装成最大批程为400 mA的电流表.(2)因为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所以该同学绘出的小灯泡的I -U图象应是B.答案:(1)以下图(2)B2.若一多用电表的内部电路以下图,已知表头G的内阻为400 Ω,满偏电流为2 mA;两个电池的电动势分别为E=1.5 V,E′=9 V.(1)若R1=1.0 Ω,R2=99Ω,入选择开关置于“1”时,多用电表丈量的是________(填“电流”“电压”或“电阻”);其丈量的最大值(量程)为________.(2)在(1)的条件下,若R5=0.92×103Ω,R6=9.0×103Ω,入选择开关置于“6”时,多用电表丈量的是__________(填“电流”“电压”或“电阻”);其丈量的最大值(量程)为________.(3)入选择开关置于“3”时,多用电表丈量的是________(填“电流”“电压”或“电阻”);若要丈量的是阻值为几千欧姆的电阻,应当把选择开关置于“________”.分析:(1)入选择开关置于“1”时,表头与R2串连后与R1并联,多用电表丈量的是电流.设丈量的最大值(量程)为I,则有(400 Ω+99 Ω)×2×10-3 A=(I-2×10-3 A)×1.0 Ω,解得I=1.0 A.(2)表头两头电压U0=400×2×10-3 V=0.8 V,入选择开关置于“6”时,表头与R1和R2并联,而后与R5和R6串连,多用电表丈量的是电压.流过R5和R6的最大电流为I′=0.002 A+0.8 V1 Ω+99 Ω=0.01 A,丈量的最大值(量程)为U=I′(R5+R6)+U0=100 V.(3)入选择开关置于“3”时,多用电表丈量的是电阻;若要丈量的是阻值为几千欧姆的大电阻,多用电表中值电阻应当为几千欧姆,需要的电池电动势比较大,所以应当把选择开关置于4.答案:(1)电流 1.0 A(2)电压100 V(3)电阻43.(2017·高考全国卷Ⅱ)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丈量一微安表(量程为100 μA,内阻大概为2 500 Ω)的内阻.可使用的器械有:两个滑动变阻器R1、R2(此中一个阻值为20 Ω,另一个阻值为2 000 Ω);电阻箱R z(最大阻值为99 999.9 Ω);电源E(电动势约为1.5 V);单刀开关S1和S2.C、D分别为两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1)按原理图(a)将图(b)中的实物连线.(2)达成以下填空:①R1的阻值为________Ω(填“20”或“2 000”).②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时将R1的滑片C滑到靠近图(a)中滑动变阻器的________端(填“左”或“右”)对应的地点;将R2的滑片D置于中间地点邻近.③将电阻箱R z的阻值置于2 500.0 Ω,接通S1.将R1的滑片置于适合地点,再频频调理R2的滑片D的地点.最后使得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保持不变,这说明S2接通前B与D所在地点的电势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④将电阻箱R z和微安表地点对换,其余条件保持不变,发现将R z的阻值置于2 601.0 Ω时,在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也保持不变.待测微安表的内阻为________Ω(结果保存到个位).(3)写出一条提升丈量微安表内阻精度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分析:(2)R1起分压作用,应采纳最大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即R1的电阻为20 Ω,为了保护微安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C应移到左端,保证微安表两头电压为零;频频调理D的地点,使闭合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不变,说明闭合后S2中没有电流经过,B、D两点电势相等;将电阻箱R z和微安表地点对换,其余条件保持不变,发现将R z的阻值置于2 601.0 Ω时,在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也保持不变.说明2 500.0 ΩRμA=RμA2 601.0 Ω,则解得RμA=2 550 Ω.(3)要提升丈量微安表内阻的精度,可调理R1上的分压,尽可能使微安表靠近满量程.答案:(1)连线如图(2)①20②左③相等④2 550(3)调理R1上的分压,尽可能使微安表靠近满量程4.(2016·高考全国卷Ⅲ)某同学用图中所给器械进行与安培力相关的实验.两根金属导轨ab和a1b1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且互相平行,足够大的电磁铁(未画出)的N极位于两导轨的正上方,S极位于两导轨的正下方,一金属棒置于导轨上且与两导轨垂直.(1)在图中画出连线,达成实验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以限流方式接入电路,且在开封闭合后,金属棒沿箭头所示的方向挪动.(2)为使金属棒在走开导轨时拥有更大的速度,有人提出以下建议:A .适合增添两导轨间的距离B .换一根更长的金属棒C .适合增大金属棒中的电流此中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分析:(1)题目要求滑动变阻器以限流方式接入,即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和固定端各连结一个;金属棒沿箭头方向挪动,由左手定章可知,经过金属棒的电流方向为a →a 1,所以导轨ab 连结电流表的负接线柱,电流表正接线柱与滑动变阻器的固定端(滑动端),滑动端(固定端)连结开关再连结电源的正极,电源的负极连结导轨a 1b 1.(2)为使金属棒走开导轨时速度更大,设两导轨间距为d ,导轨长度为L ,由动能定理有BIdL =12mv 2,所以增大电流或增添两导轨间距离都能够知足题目要求.答案:(1)连线以下图 (2)AC5.用以下器械组装成一个电路,既能丈量出电池组的电动势E 和内阻r ,又能同时描述灯泡的伏安特征曲线.A .电压表 V 1(量程6 V 、内阻很大)B .电压表 V 2(量程3 V 、内阻很大)C .电流表 A(量程3 A 、内阻很小)D .滑动变阻器 R (最大阻值10 Ω)E .小灯泡(2 A 、5 W)F .电池组(电动势E 、内阻r )G .开关一只,导线若干(1)某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如图甲,实验时,调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向右滑动,则电压表V1的示数________,电压表V2的示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每一次操作后,同时记录电流表A、电压表V1和电压表V2的示数,构成两个坐标点(I,U1)、(I,U2),标到U-I坐标中,经过多次丈量,最后描述出两条图线,如图乙所示,则电池组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结果保存两位有效数字)(3)在U-I坐标中两条图线在P点订交,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应为________,电池组的效率为________.(结果保存两位有效数字)分析:(1)调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向右滑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小,外电路的电阻减小,则路端电压减小,电压表V1的示数变小;因电路的电流变大,则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2)由题图乙可知,电池组的电动势E=4.5 V,内阻r=错误!Ω=1.0 Ω.(3)两图线的交点处,两个电压表的读数同样,故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0;电池组的效率为:η=IUIE=错误!×100%=56%.答案:(1)变小变大(2)4.5 1.0(3)056%6.(2016·高考全国卷Ⅱ)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电路丈量量程为2.5 V的电压表V 的内阻(内阻为数千欧姆),可供选择的器械有:电阻箱R(最大阻值99 999.9 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0 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5 kΩ),直流电源E(电动势3 V),开关1个,导线若干.实验步骤以下:①按电路原理图甲连结线路;②将电阻箱阻值调理为0,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与图甲中最左端所对应的地点,闭合开关S;③调理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满偏;④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地点不变,调理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00 V,记下电阻箱的阻值.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中选择滑动变阻器________(填“R1”或“R2”).(2)依据图甲所示电路将图乙中实物图连线.(3)实验步骤④中记录的电阻箱阻值为630.0 Ω,若以为调理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分压不变.计算可得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__Ω(结果保存到个位).(4)假如此电压表是由一个表头和电阻串连构成的,可推测该表头的满刻度电流为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100μA B.250μAC.500μA D.1 mA分析:(1)为了使电阻箱调理时,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变化很小,分压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越小越好,所以应采纳R1.(3)假如以为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不变,则调理电阻箱后,电压表两头的电压为2.00 V,电阻箱两头的电压为0.5 V,依据串连电路的分压原理,R VR=错误!,求得电压表的内阻R VΩ=2 520 Ω.(4)假如此电压表由一个表头与一个电阻串连构成,可知此表头的满偏电流为I g = 2.5 V 2 520 Ω=1 mA ,D 项正确. 答案:(1)R 1 (2)连线以下图 (3)2 520 (4)D7.(2018·湖北武汉二模)(1)小明准备将电流表G 改装成电压表,需要丈量电流表的内阻,他采纳如图(a)所示的电路,实验步骤以下:①连结好电路,闭合开关S 1前,滑块变阻器R 1的滑片应置于________(填“a ”或“b ”)端邻近.②闭合S 1,断开S 2,调理R 1使电流表G 满偏.③闭合S 2,保持R 1阻值不变,调理电阻箱R 2的阻值,使电流表G 的指针指到满刻度的23,读出电阻箱示数R 2=104.0 Ω,则测得电流表G 的内阻R g =______Ω.(2)查阅说明书后,知电流表G 的内阻R g =53.0 Ω,量程I g =1 mA ,其改装成量程为15 V 的电压表,串连的电阻箱R 2的阻值应调到________Ω.(3)将电压表改装好后,用如图(b)所示的电路丈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已知定值电阻R 0=5 Ω,依据实验测得数据作出电压表读数U 与电流表A 读数I 的关系图象如图(c)所示,则电源电动势E =________V ,内阻r =________Ω(结果保存到小数点后2位).分析:(1)①为保护电路,连结电路时,滑动变阻器滑片应当移到阻值最大处,所以滑片应滑至a 端;③电流表G 的指针到满刻度的23,则电阻箱的电流为电流表满偏的13,依据并联电路反比分流,电流表的内阻为电阻箱阻值的一半,为52.0 Ω;(2)依据电表的改装原理可知,应串连的电阻为:R =⎝ ⎛⎭⎪⎫151×10-3-53.0 Ω=14 947.0 Ω;(3)依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U =E -Ir ′,故图象与纵轴的交点表示电源的电动势,故有:E =12.10 Vr =错误! Ω=1.05 Ω.答案:(1)①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电学实验与创新考向1 电表读数、多用电表的使用例1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时:(1)下列关于用多用电表欧姆挡测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测量电阻时,如果红、黑表笔分别插在负、正插孔,则不会影响测量结果B.双手捏住两表笔金属杆,测量值将偏大C.测量电路中的电阻时,应该把该电阻与电路断开D.欧姆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池电动势变小,内阻变大,但仍能调零,其测量结果与原来相比不变(2)用多用电表探测二极管的极性,用欧姆挡测量,黑表笔接a端,红表笔接b端时,指针向右偏转角较大,然后黑、红表笔反接指针偏转角较小,说明________(填“a”或“b”)端是二极管正极.(3)某同学想通过多用电表A中的欧姆档,直接去测量相同规格的多用电表B中量程为2.5 V 的电压档的内阻,如图1甲连线,选择倍率为×1k欧姆挡,测量前应对多用电表A进行______________,按正确的操作步骤测量,两表指针位置相同,如图乙所示,从A表读出B 表内阻约为________________kΩ,从B表读出电压约为________ V.图1计算出多用电表A的电源电动势约为________ V(已知表盘正中电阻刻度值为15,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2)当用多用电表的红表笔接触二极管a端、黑表笔接触二极管b端时,b端电势高、a 端电势低,此时发现多用电表的指针偏转量非常小,说明此时电阻很大,说明此时二极管反向偏压,则a端是二极管的正极.(3)选挡后要先进行欧姆调零,欧姆表读数=表盘读数×倍率=13×1 kΩ=13 kΩ;电压表读数为1.32 V;欧姆表内电阻等于中值电阻,为r=15 kΩ;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 =Ir+U≈2.8 V.答案(1)AC (2)a (3)欧姆调零13 1.32 2.8以题说法 1.欧姆表的原理(1)欧姆表内有电源,红表笔与内部电源负极相连,黑表笔与内部电源的正极相连,故其电流方向为“红表笔流进,黑表笔流出”.(2)测电阻的原理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当红、黑表笔短接时,调节滑动变阻器R0(即欧姆调零),使灵敏电流计满偏,I g=ER g+R0+r,此时中值电阻R中=R g+R0+r,当两表笔接入电阻R x时I=ER g+R0+r+R x,电阻R x与电路中的电流相对应,但不是线性关系,故欧姆表刻度不均匀.2.欧姆表使用六注意(1)选挡接着调零;(2)换挡重新调零;(3)待测电阻与电路、电源要断开;(4)尽量使指针指在表盘中间位置附近;(5)读数之后要乘以倍率得阻值;(6)用完后,选择开关要置于“OFF”挡或交流电压的最高挡.(2014·重庆·6(1))某照明电路出现故障,其电路如图2所示,该电路用标称值12 V的蓄电池为电源,导线及其接触完好.维修人员使用已调好的多用表直流50 V挡检测故障.他将黑表笔接在c点,用红表笔分别探测电路的a、b点.图2①断开开关,红表笔接a点时多用表指示如图3所示,读数为________ V,说明________正常(选填“蓄电池”、“保险丝”、“开关”或“小灯”).图3②红表笔接b点,断开开关时,表针不偏转,闭合开关后,多用表指示仍然和图3相同,可判断发生故障的器件是________.(选填“蓄电池”、“保险丝”、“开关”或“小灯”)答案①11.5(11.2~11.8的值均可) 蓄电池②小灯解析①因用直流50 V挡检测,故满偏时电压为50 V,刻度均匀,在图示位置时,读数为11.5(11.2~11.8之间均可)V,说明蓄电池正常.②红表笔接b点,断开开关,指针不偏转,闭合开关后多用表读数与原来相同,说明保险丝、开关均正常,发生故障的器件只能为小灯.考向2 测量电阻的实验例2(2014·四川·8(2))图4是测量阻值约几十欧的未知电阻R x的原理图,图中R0是保护电阻(10 Ω),R1是电阻箱(0~99.9 Ω),R是滑动变阻器,A1和A2是电流表,E是电源(电动势10 V,内阻很小).图4在保证安全和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使测量范围尽可能大.实验具体步骤如下:(ⅰ)连接好电路,将滑动变阻器R调到最大;(ⅱ)闭合S,从最大值开始调节电阻箱R1,先调R1为适当值,再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A1示数I1=0.15 A,记下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1和A2的示数I2;(ⅲ)重复步骤(ⅱ),再测量6组R1和I2的值;(ⅳ)将实验测得的7组数据在如图5所示坐标纸上描点.图5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①现有四只供选用的电流表A.电流表(0~3 mA,内阻为2.0 Ω)B.电流表(0~3 mA,内阻未知)C.电流表(0~0.3 A,内阻为5.0 Ω)D.电流表(0~0.3 A,内阻未知)A1应选用________,A2应选用________.②测得一组R1和I2值后,调整电阻箱R1,使其阻值变小,要使A1示数I1=0.15 A,应让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③在坐标纸上画出R1与I2的关系图.④根据以上实验得出R x=________ Ω.解析①该实验测R x电阻的原理为并联电路两支路电压相等,即(R x+r2)I2=(R0+R1+r1)I1,其中r1、r2分别为A1、A2两表的内阻.又因为R x的阻值约几十欧,与R0+R1在同一数量级,A1示数为I1=0.15 A,表示电流表A1只能从C、D中选择,A2电流值的数量级与A1相同.由测量原理可知:(R x+r2)I2=(R0+R1+r1)I1,因R x未知,故r2阻值应已知,故A1选D,A2选C.②因A1示数I1=0.15 A不变,R1变小,(R0+R1+r1)I1变小,滑动变阻器所分电压变大,R应变大.③该图线为一条直线,离线较远的一组数据为错误数据,应舍去,其他点应对称分布在直线两侧.④由实验原理得:(R0+R1+r1)I1=(R x+r2)I2其中R0=10 Ω,r2=5.0 Ω,I1=0.15 A,从图线上选择两组R1、I2代入不同数值可解得R x 约为31 Ω.答案①D C ②变大③关系图线如图所示④31以题说法 这类实验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攻克:1.电路结构:实验电路至少包括三个部分:(1)测量电路;(2)控制电路(滑动变阻器、开关);(3)电源.2.电路设计:(1)电表选择注意三方面:①安全性,要求量程不能太小,电表不反接;②准确性,要求量程不能太大,读数一般要超过量程的13;③若电表量程不合适,要利用有准确内阻的电表进行改装.(2)测量电路设计:若R x R A >R VR x ,则应把电流表内接;若R x R A <R V R x,则应把电流表外接.(3)控制电路:以小控大用分压,相差无几用限流,即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较小时,常采用分压式接法;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与负载相差不大时,常采用限流式接法.另外,滑动变阻器必须接为分压式的情况有三种:①电压要求从零开始变化;②滑动变阻器太小,不能起到限流的作用;③限流式不能获取有区分度的多组数据.若两种接法均可,则采用限流式,因为限流式损耗功率小.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某电子元件的电阻,某实验小组做如下测量:(1)用多用表测量该元件的电阻,选用“×10”倍率的电阻挡测量,发现多用表指针偏转很小,因此需选择________(填“×1”或“×100”)倍率的电阻挡,并____________,再进行测量,若多用表中的电池旧了,用它测得的电阻值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若用多用表测得该元件的电阻大约为1 500 Ω,现在要进一步精确测量其电阻,有以下器材:A .待测元件R (阻值约为1500 Ω)B .电流表(量程5 mA ,内阻约5 Ω)C .电阻箱(9 999.9 Ω,0.02 A)D .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20 V ,内阻约0.5 Ω)E .单刀双掷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实验小组有同学设计了如图6所示电路进行测量.图6在闭合S前,先把R调至________(填“最大值”或“最小值”),然后把K打到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把K打到2, ____________,则R x=____________(用实验中获得的物理量来表示).(3)两只完全相同的表头G,分别改装成一只电流表和一只电压表,一位同学不小心做实验时误将两只表串起来连接在一闭合电路中,接通电路后两只表的指针可能出现下列哪种现象( )A.电流表的指针偏转,电压表的指针不偏转B.两表指针偏转角度相同C.两表指针都偏转,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度比电流表大得多D.两表指针都偏转,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比电压表大得多答案(1)×100让红黑表笔短接,重新欧姆调零偏大(2)最大值调节R,当其阻值为R1时,电流表示数为I0调节R,当其阻值为R2时,电流表示数为I0R2-R1(3)C解析(1)用欧姆表测量电阻,若指针偏转较小,则电阻较大,应换大倍率的电阻挡,即×100.换挡后需重新进行欧姆调零,即让红黑表笔短接,重新欧姆调零.若电池用旧了,则电动势变小,内阻增大,测量相同电阻时,闭合电路中电流变小,指针偏转角度变小,则欧姆表中电阻读数增大.(2)电阻箱串联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前,应使电阻箱的阻值达到最大.两次电流相同,则R x+R1=R2,R x=R2-R1.(3)电流表为表头G和小电阻并联,电压表为表头G和大电阻并联,当两者串联时,流过电压表表头的电流约等于流过电流表表头的电流与流过并联电阻的电流之和,因此电压表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大,C正确.考向3 描绘小灯泡(或者其他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例3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要测量一个标有“3 V 1.5 W”的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现有如下器材:A.直流电源3 V(内阻可不计)B.直流电流表0~600 mA(内阻约0.5 Ω)C.直流电压表0~3 V(内阻约3 kΩ)D.滑动变阻器(10 Ω,1 A)E.滑动变阻器(1 kΩ,300 mA)F.开关、导线若干(1)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选用________.(填“D”或“E”)图7(2)某同学用导线a、b、c、d、e、f、g和h连接的电路如图7所示,电路中所有元器件都是完好的,且电压表和电流表已调零.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的示数为2 V,电流表的示数为零,小灯泡不亮,则可确定断路的导线是________;若电压表示数为零,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小灯泡亮,则断路的导线是________;若反复调节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亮度发生变化,但电压表、电流表示数不能调为零,则断路的导线是________.(3)下表中的各组数据是该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如图8所示的方格纸上U/V00.5 1.0 1.5 2.0 2.5I/A00.170.300.390.450.49图8④如图9所示,将两个这样的灯泡并联后再与5 Ω的定值电阻R0串联,接在电压恒为4 V的电路上,每个灯泡的实际功率为________ W(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9解析(1)因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需测量多组数据,滑动变阻器需用分压式接法,为了调节方便,滑动变阻器用阻值较小的,故选择D.(2)电压表有示数,说明通过电压表的电路为通路,而小灯泡不亮,通过与电压表并联的小灯泡的电路为断路,所以导线d断开;若电压表示数为零,而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接通,电压表没有接入电路,所以h断开;若电压表、电流表示数不能调为零,是因为滑动变阻器是限流式接法,故是g断开.(3)描点画图,如图所示.(4)设灯泡的电压为U,电流为I,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U0=U+2IR0,所以U=-2R0I+U0,代入数据U=-10I+4,在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坐标图上画出该直线,其交点(U,I)即为灯泡的实际电压、电流值,可得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P=UI=0.30 W.答案(1)D (2)d h g(3)见解析图(4)0.30以题说法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其实验原理还是伏安法测电阻;坐标轴选取的标度要合适,使所作图线占满坐标纸,不要画成折线,要用平滑曲线连接.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校实验室中发现一电学元件,该电学元件上标有“最大电流不超过6 mA,最大电压不超过7 V”,同学们想通过实验描绘出该电学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他们设计的一部分电路如图10所示,图中定值电阻R=1 kΩ,用于限流;电流表量程为10 mA,内阻约为5 Ω;电压表(未画出)量程为10 V,内阻约为10 kΩ;电源电动势E为12 V,内阻不计.图10(1)实验时有两个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A.阻值0~200 Ω,额定电流0.3 AB.阻值0~20 Ω,额定电流0.5 A应选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__(填“A”或“B”).次数12345678910 U/V0.00 3.00 6.00 6.16 6.28 6.32 6.36 6.38 6.39 6.40 I/mA0.000.000.000.060.50 1.00 2.00 3.00 4.00 5.50(2)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电压表应并联在M与________(填“O”或“P”)之间;(3)在图10中将电路图补充完整;(4)从表中数据可知,该电学元件的电阻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 (2)P(3)电路图见解析图(4)当元件两端的电压小于6 V时,元件电阻非常大,不导电;当元件两端电压大于6 V时,随着电压的升高电阻逐渐变小解析(1)滑动变阻器A允许的最大电压为0.3×200 V=60 V>12 V,滑动变阻器B两端所能加的最大电压为0.5×20V=10 V<12 V,为保证安全,滑动变阻器应选A.(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电学元件电阻最小测量值约为:R=6.40.005 5Ω≈1 163.6 Ω,电流表内阻约为5 Ω,电压表内阻约为10 kΩ,相对来说,元件电阻远大于电流表内阻,电流表应采用内接法,因此电压表应并联在M与P之间.(3)描绘伏安特性曲线,电压与电流应从零开始变化,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由(2)可知,电流表采用内接法,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4)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当元件两端的电压小于6 V时,电路电流很小,几乎为零,由欧姆定律可知,元件电阻非常大,不导电;当元件两端电压大于6 V时,随着电压的升高电流迅速增大,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减小,电阻变小.考向4 测定金属丝(液体)的电阻率例4(2014·山东·22)实验室购买了一捆标称长度为100 m的铜导线,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其实际长度.该同学首先测得导线横截面积为 1.0 mm2,查得铜的电阻率为 1.7×10-8Ω·m,再利用图11所示电路测出铜导线的电阻R x,从而确定导线的实际长度.图11可供使用的器材有:电流表:量程0.6 A,内阻约0.2 Ω;电压表:量程3 V,内阻约9 k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 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20 Ω;定值电阻:R0=3 Ω;电源:电动势6 V,内阻可不计;开关、导线若干.回答下列问题:(1)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填“R1”或“R2”),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片移至______端(填“a”或“b”).(2)在图12所示实物图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图11甲电路完成剩余部分的连接.图12(3)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的读数为0.50 A 时,电压表示数如图13所示,读数为________ V.图13(4)导线实际长度为________ m(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 (1)根据R =ρlS,得铜导线的阻值约为R x =1.7 Ω,即R x +R 0=4.7 Ω.实验中的滑动变阻器若选R 1,则当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a 端时,电压表的示数约为3 V ,若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压表示数变大,超过电压表量程,故实验中的滑动变阻器应选R 2.闭合开关S 前应使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故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移至a 端. (2)连线如图所示(3)电压表的示数为2.30 V.(4)根据欧姆定律,铜导线与R 0的串联的总电阻的阻值R =U I =2.300.50Ω=4.6 Ω,所以铜导线的电阻R x =R -R 0=1.6 Ω.根据R =ρl S 得导线长度l =R x S ρ=1.6×1.0×10-61.7×10-8m≈94 m. 答案 (1)R 2 a (2)见解析图 (3)2.30 (4)94以题说法 连接实物图要根据电路原理图,采用先串后并,如果滑动变阻器是分压式接法,一般先将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的全部电阻连接,然后将滑动变阻器的分压部分、待测电阻、电流表串联,最后并联电压表.同时还要注意电压表、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以及量程选取是否合适.如图14,用伏安法测定电阻约5 Ω均匀电阻丝的电阻率,电源是两节干电池.图14(1)如图15,用螺旋测微器测电阻丝的直径时,先转动________使F与A间距离稍大于被测物,放入被测物,再转动________到夹住被测物,直到棘轮发出声音为止,拨动________使F固定后读数.(填仪器部件字母符号)图15(2)根据原理图连接如图16所示的实物图.图16(3)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触头调至一合适位置后不动,多次改变________的位置,得到几组U、I、L的数据,用R=UI计算出相应的电阻后作出R-L图象如图17.取图线上两个点间数据之差ΔL和ΔR,若电阻丝直径为d,则电阻率ρ=____________.图17答案(1)D H G(2)见解析图(3)线夹P (P 点或P ) πΔRd24ΔL解析 (1)用螺旋测微器测电阻丝的直径时,先转动粗调旋钮D 使F 与A 间距稍大于被测物,放入被测物,再转动细调旋钮H 到夹住被测物,直到棘轮发出声音为止,拨动固定旋钮G 使F 固定后读数.(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3)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触头调至一合适位置后不动,多次改变线夹P 的位置,测出几组U 、I 、L 的数据;电阻丝阻值:ΔR =ρΔL S =ρΔL π(d 2)2,电阻率ρ=πΔRd24ΔL.考向5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例5 某同学用如图18所示电路测量多用电表的内阻和内部电池的电动势.图18(1)多用电表右侧表笔为________(填“红表笔”或“黑表笔”).将多用电表选择旋钮调至欧姆挡“×1”,将红黑表笔短接,调节________,使指针指在右侧满刻度处.(2)移动滑动变阻器R 的触头,分别读出五组电压表(内阻较大,可视为理想电压表)和欧姆表示数U 、R ,并将计算得出的1U 、1R记录在表格中,其中第四次测量时欧姆表的示数如图19,其阻值为________ Ω.在如图20所示的坐标纸上做出1U -1R图线.图191U2.50 1.70 1.25 1.00 0.801R0.18 0.10 0.06 0.02图20(3)若改用已使用较长时间的多用电表(电池电动势变小,内阻变大),但仍能调零后测电阻,其测得电阻R 值与原来相比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答案 (1)黑表笔 调零旋钮(调R 0也可) (2)30 如图所示 (3)偏大以题说法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基本原理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数据处理的主要思想方法是“化曲为直”,常用的方法有三种:1.伏安法——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闭合电路方程为E =U +Ir ,利用两组数据,联立方程求解E 和r ;也可作出U -I 图象,图线的纵截距表示电源的电动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的内阻.2.伏阻法——利用电压表和电阻箱.闭合电路方程为E =U (1+r R).利用两组数据联立方程求解或将原方程线性化,处理为1U =r E ·1R +1E 或U =-r U R +E ,做1U -1R 图象或U -UR图象,利用图线的截距和斜率求E 和r .3.安阻法——利用电流表和电阻箱.闭合电路方程为E =I (R +r ),利用两组数据联立方程求解或将方程线性化,处理为1I =1E ·R +r E ,做1I-R 图象,利用图线的截距和斜率求E 和r .(2014·北京·21)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要求尽量减小实验误差.(1)应该选择的实验电路是图21中的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21(2)现有电流表(0~0.6 A)、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以下器材:A.电压表(0~15 V)B.电压表(0~3 V)C.滑动变阻器(0~50 Ω)D.滑动变阻器(0~500 Ω)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______.(选填相应器材前的字母) (3)某位同学记录的6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5组数据的对应点已经标在图22的坐标纸上,序号12345 6电压U/V 1.45 1.40 1.30 1.25 1.20 1.10电流I/A0.0600.1200.2400.2600.3600.480图22(4)根据(3)中所画图线可得出干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 V,内电阻r=________ Ω.(5)实验中,随着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电压表的示数U及干电池的输出功率P都会发生变化.下列各示意图中正确反映P-U关系的是________.答案(1)甲(2)B C (3)如图所示(4)1.50(1.49~1.51) 0.83(0.81~0.85) (5)C解析(1)电流表内阻与电池内阻相差不多,如果用乙图实验所得的误差较大,应选用甲图.(2)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 V左右,为减小误差,应选择量程为3 V的电压表;根据电源电动势和电流表量程,可知应选择最大阻值为50 Ω的滑动变阻器.(3)第四组数据误差较大,应舍去,然后连线.(4)根据U-I图像,电源的电动势为纵轴的截距,为 1.50 V,内阻为斜率的绝对值,r=1.50-1.0Ω≈0.83 Ω.0.6(5)可采用特殊值法分析,当外电路短路时,U=0,此时电池的输出功率P=0.当外电路断路时,U=E,此时电池的输出功率P=0.故只有选项C正确.12.从原理迁移中突破电学实验题例6 (8分)为了测量某电池的电动势E(约为3 V)和内阻r,选用的器材如下:A.电流表G1(量程为2 mA,内电阻为100 Ω)B.电流表G2(量程为1 mA,内电阻为200 Ω)C.电阻箱R1(0~99.99 Ω)D.电阻箱R2(0~9 999 Ω)E.滑动变阻器R3(0~1 000 Ω,允许最大电流1 A)F .待测电池G .开关一个、导线若干(1)某同学利用上述器材,采用图23甲的电路测量该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请按照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图连线.图23(2)图甲中利用电阻箱R 1,将电流表G 1改装成了量程为0.5 A 的电流表,利用电阻箱R 2将电流表G 2改装成了量程为3 V 的电压表,则电阻箱R 1的阻值调到________ Ω.(3)以G 2示数I 2为纵坐标,G 1示数I 1为横坐标,作出I 2-I 1图象如图24所示,结合图象可得出电源的电动势为________ V ,电源的内阻为________ 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24解析 (2)根据欧姆定律和串并联规律应有:I =I 1g +I 1g r 1R 1, 解得R 1≈0.4 Ω,由U =I 2g (r 2+R 2),代入数据解得:R 2=2.8×103Ω(3)纵坐标截距0.9 mA ,对应着电源电动势E =0.9 mA1 mA×3 V=2.7 V ;横坐标截距0.4 mA ,对应着流过电源的电流为0.4 mA +0.4×1000.4 mA =0.100 4 A ;电源内阻为r =ΔU ΔI =2.7-1.80.100 4Ω≈9.0 Ω.答案 (1)如图所示(2分)(2)0.4(2分) (3)2.7(2分) 9.0(2分)(限时:12分钟,满分:18分)(2014·福建·19)(1)(6分)某同学测定一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示数如图25甲、乙所示,则该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________ cm 和________ mm.图25(2)(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伏安法测定某一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原理图如图26甲所示,其中,虚线框内为用灵敏电流计改装的电流表,为标准电压表,E 为待测电池组,S 为开关,R 为滑动变阻器,R 0是标称值为4.0 Ω的定值电阻.图26①已知灵敏电流计的满偏电流I g=100 μA、内阻r g=2.0 kΩ,若要改装后的电流表满偏电流为200 mA,应并联一只________ Ω(保留一位小数)的定值电阻R1;②根据如图26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连接成完整的电路;测量次数电压表12345678 读数U/V 5.26 5.16 5.04 4.94 4.83 4.71 4.59 4.46 改装表读数I/mA20406080100120140160 该小组借鉴“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计算加速度的方法(逐差法),计算出电池组的内阻r=________ Ω(保留两位小数);为减小偶然误差,逐差法在数据处理方面体现出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该小组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为探究图甲电路中各元器件的实际阻值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用一已知电动势和内阻的标准电池组,通过上述方法多次测量后发现:电动势的测量值与已知值几乎相同,但内阻的测量值总是偏大.若测量过程无误,则内阻测量值总是偏大的原因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电压表内阻的影响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偏小C.R1的实际阻值比计算值偏小D.R0的实际阻值比标称值偏大答案(1)60.10 4.20 (2)①1.0②见解析图(其他正确连接同样给分) ③1.66充分利用已测得的数据④CD解析(1)金属杆长度由刻度尺示数可得,由题图甲得L=60.10 cm.由题图乙知,此游标尺为50分度,游标尺上第10刻线与主尺上一刻线对齐,则金属杆直径为d=4 mm+150×10 mm=4.20 mm.(2)①由电流表的改装知识可知,R 1=I g r g I m -I g =100×10-6×2.0×103200×10-3-100×10-6Ω≈1.0 Ω.②如下图.③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结合逐差法可知r 1=U 1-U 5I 5-I 1-R 0,r 2=U 2-U 6I 6-I 2-R 0,r 3=U 3-U 7I 7-I 3-R 0,r 4=U 4-U 8I 8-I 4-R 0.故r =r 1+r 2+r 3+r 44=(U 1+U 2+U 3+U 4)-(U 5+U 6+U 7+U 8)4×80×10-3-R 0= [(5.26+5.16+5.04+4.94)-(4.83+4.71+4.59+4.46)4×80×10-3-4.0] Ω≈1.66 Ω. 逐差法在计算中体现的主要优点是:充分利用已测得的数据.④根据题意可知,内阻的测量值为r 测=ΔUΔI -R 0,因此,电压表的内阻、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对测量结果无影响.若R 1的实际值比计算值偏小,则改装后的电流表示数偏小,导致内阻测量值偏大.根据内阻测量值的表达式可知,R 0的实际值比标称值偏大,也会导致内阻测量值偏大.故选C 、D.(限时:45分钟)1.(2014·浙江·22)小明对2B 铅笔芯的导电性能感兴趣,于是用伏安法测量其电阻值. (1)图1是部分连接好的实物电路图,请用电流表外接法完成接线并在图中画出.图1(2)小明用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分别测量了一段2B 铅笔芯的伏安特性,并将得到的电流、电压数据描到U -I 图上,如图2所示.在图中,由电流表外接法得到的数据点是用________(填“○”或“×”)表示的.图2(3)请你选择一组数据点,在图上用作图法作图,并求出这段铅笔芯的电阻为________ Ω. 答案 (1)见解析图 (2)× (3)见解析图 用“×”表示的数据连线时,1.2(1.1~1.3均可),用“○”表示的数据连线时,1.6(1.5~1.7均可) 解析 (1)连线如图所示.(2)U -I 图像如图所示.U -I 图像的斜率反映了电阻的大小,而用电流表内接法时测得的电阻偏大,外接法时测得的电阻偏小,所以外接法的数据点是用“×”表示的.(3)在U -I 图像上,选用外接法所得的“×”连线,则R =ΔUΔI=1.2 Ω,选用内接法所得的“○”连线,则R =ΔUΔI =1.6 Ω.2.测量一未知电阻的阻值.图3(1)某同学首先用多用电表粗测电阻的大小,将多用电表选择开关置于“×10 Ω”挡,调零后,将红、黑表笔分别接电阻两端,发现指针读数如图3所示,则所测阻值为________ Ω. (2)接着该同学计划用伏安法准确测量电阻的阻值,提供的实验器材有:8 V 直流电源;电压表(0~10 V ,内阻约20 kΩ);电流表(0~50 mA ,内阻约10 Ω);滑动变阻器(0~20 Ω,1 A);开关和导线.请根据实验要求和提供的器材,参考下面未完全连接好的实物电路在下面虚线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完成如图4所示实物电路未连接的导线.图4(3)在上述(2)的实验中,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皆没有读数,该同学用多用电表检查电路故障.他的操作如下:选用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挡,将红、黑表笔分别接在:电源正、负极间;变阻器电阻丝的两端;电流表“-”接线柱和电压表“+”接线柱之间,结果多用电表的指针均发生偏转,则可能是连接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导线发生了断路.(4)实验中移动变阻器滑动头,记下多组电流表、电压表读数(U ,I ),然后在坐标纸上作出U -I 图线,图线的____________大小表示待测电阻阻值.在这个实验中,测量值____真实值.(填“>”、“=”或“<”)答案 (1)200 (2)见解析图 (3)电流表和电压表 (4)斜率 < 解析 (1)由题图可知,所测电阻阻值为:20×10 Ω=200 Ω.(2)由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 Ω,远小于待测电阻阻值200 Ω,如果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式接法,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电路电流及待测电阻电压变化范围较小,不能进行多次测量,因此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电压表内阻约20 kΩ,电流表内阻约10 Ω,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