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一轮复习 第一课时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01)3月7日编写:班级___姓名___学号___复习内容:空气的成分,污染和防治考纲要求: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各自的体积分数。
2、知道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的意义。
3、理解探究空气组成的原理。
教学过程:一、要点梳理及基础训练2、研究空气成分的的相关科学家瑞典____,英国____,法国_____。
3、研究空气成分的原理:______。
二、例题分析及规律总结例1、把1升空气按顺序通过灼热的铜网、石灰水、无水CuSO4,最后出来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式),体积约为__________升。
例2、实验桌上放置了一个带胶塞的,体积为1升的烧瓶。
(1)一个同学说瓶内没有东西;(2)另一个同学说瓶内盛的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3)第三个同学说把它放在天平上称出来的质量正好是一升空气的质量;(4)第四位同学说烧瓶内盛的是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你认为正确的是叙述是()A、2和3B、只有1C、3和4D、只有4例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集气瓶用导管连接。
玻璃管A的下端紧系一只气球。
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甲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用下图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
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并将塞子塞紧。
回答下列问题:(1)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待红磷燃烧结束并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可以看到烧杯中的水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并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
其原因是_______。
此实验中,瓶中水面往往上升不到空气体积的1/5,试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和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将汞与空气封闭在一起,加热,生成氧化汞)的化学反应都属于____反应,生成物都属于____(填“酸”、“碱”、“盐”、“单质”或“氧化物”)。
中考一轮人教版化学单元复习夯基精品课件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二、重点回顾,强化练习
3、(2021•苏州)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所有金属都呈银白色 B.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C.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小 D.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
二、重点回顾,强化练习
4、(2021•株洲)经过实验探究,人们总结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 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金属铝比铁更耐腐蚀,是因为铁更活泼 B.工业上可以利用单质铁回收硫酸锌溶液中的金属锌 C.铜、银单质分别与稀盐酸混合,铜置换出氢气更快 D.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作为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的一 种判断依据
A.反应前后Fe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 B.充分加热,a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b处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 D.可用水吸收尾气中的CO
二、重点回顾,强化练习
4、(2019•广州)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有利于寻找防止铁制品锈 蚀的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与所探究的条件(蒸馏水经煮沸并 迅速冷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D ) A.甲和乙:水 B.乙和丙:空气 C.甲和丙:空气 D.甲和丁:水
二、重点回顾,强化练习
(一)金属材料 1、金属 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逐渐 减弱
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 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二、重点回顾,强化练习
寻找替代品
二、重点回顾,强化练习
(一)金属材料 1、金属 ⑴物理性质 ①共性:具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性 、导热性、延展性,易弯曲。 ②个性:a.熔点差异较大,钨最高,汞较低; b.密度相差较大,锇最大,锂最小; c.导电导热性有差异,银的最好; d.硬度也有较大差异,其中铬的硬度最大; e.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金为 黄 色,铜为紫红色
2024秋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预习可用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一、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及的科学其特征是。
二化学的重要用途1.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很多色彩鲜艳的衣料来自化学方法合成的纤维和染料,粮食和蔬菜的丰产需要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建筑要用到水泥、钢材、玻璃、塑料和涂料等材料,交通工具要使用汽油、柴油等燃料。
我国是发明陶瓷、冶金、酿造、印染、造纸和火药等较早的国家。
在一些文物和科学技术典籍中对此有生动而详尽的记载.三.化学发展史古代:火的发明.陶器.铜器、纸、火药.酒、染料在翠绿的孔雀石上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铜生成Cu2(OH)2CO2O+CO2↑2CuO+C高温2Cu+CO2↑从近代:拉瓦锡发现了。
道尔顿,阿伏加德罗,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并编制,现代:对物质结构理论和高效催化剂进行深入研究,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创建稀土分离理论,研究耐高温合金材料等。
化学家在探索物质世界的过程中,运用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获取了大量证据,认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物质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化学不仅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创造和研究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
目前,人们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上亿种,其中很多是自然界原本没有的,如新型半导体材料、有记忆功能的金属材料,以及合成高分子材料等。
学习化学化学的目的:从化学视角认识物质世界,学会认识物质和创造物质的本领;了解化学的研究方法,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具有责任担当。
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第一课时物质的变化【实验1-1】(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直到水沸腾。
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1-1),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实验现象记录: 。
(2)将盛有一小块石蜡的试管置于盛有沸水的烧杯中(如图1-2),观察方法导引 在实验1-1中,我们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变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化学1-12课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化学1-12课知识点整理本文档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化学1-12课的知识点。
以下是课程的简要概述:1. 第一课:物质的分类- 介绍了物质的分类和常见物质的特征。
- 包括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定义和区别。
2. 第二课:空气与氧气- 介绍了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 讲解了氧气的重要性和用途。
3. 第三课:酸、碱与盐- 解释了酸、碱和盐的概念。
- 探讨了它们的性质和常见应用。
4. 第四课:金属与非金属- 介绍了金属和非金属的基本特征。
- 讲解了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5. 第五课:矿石与金属- 了解了矿石的含义和种类。
- 研究了金属的提取过程和重要性。
6. 第六课:分子、离子与晶体- 讲解了分子和离子的概念。
- 探讨了晶体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7. 第七课:水溶液- 研究了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 了解了不同类型的溶液和它们的应用。
8. 第八课:化学反应基本特征- 探讨了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 研究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反应的类型。
9. 第九课:金属的性质和常见反应- 了解了金属的性质和测试方法。
- 研究了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常见反应。
10. 第十课:酸、碱以及金属和非金属反应- 探讨了酸与金属、碱与金属的反应。
- 研究了酸碱中和反应和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1. 第十一课:氧气和酸反应- 了解了氧气与物质的反应。
- 研究了酸和氧气的反应及其应用。
12. 第十二课:金属氧化物- 讲解了金属氧化物的特征。
- 探讨了金属氧化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希望以上整理的知识点对于七年级上册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请根据实际课程内容进行学习和复习。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课时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学习目标】:1.感受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掌握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并能进行区分;3.初步形成环保、关心空气质量的意识,自觉提升保护大气环境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二、思考与交流1、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例题1.泾河镇中心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利用右图的装置做了四组实验,实验报告如下:①第一组:药品:红磷原理:磷+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现象:1、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静止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3、用燃着木条检验了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木条熄灭②第二组药品:硫粉原理:硫+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1、硫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无烟,有刺激性气味。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静止时,明显不到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③第三组药品:镁带原理;镁+ 氧气点燃氧化镁镁+ 氮气点燃氮化镁1、发出耀眼白光,有白烟生成,燃烧后白色固体落入集气瓶内水中。
2、水面上升到静止时,体积超过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④第四组药品:蜡烛原理:石蜡+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水1、燃烧时呈黄色火焰,集气瓶内壁有水珠。
2、水面上升明显不到1/5刻度;(1)在上述四组实验中,你认为第组能准确的达到本次实验的目的,结论是。
(2)实验结果偏小的是(用实验编号回答),原因为;实验结果偏大的是(用实验编号回答),原因为;(3)有同学认为将实验②、④稍作改进,可以很好的达到实验的目的,怎么改进?(4)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你认为选择药品时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①;②。
2、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例题2.现有一瓶装有无色气体的集气瓶,请你想方法鉴别是氧气还是二氧化碳?例题3.下图是有关氧气性质的知识网络图(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若反应①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生成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020-2021年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4.4 化学式和化合价(第1课时)知识归纳总结教案+测试
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4.4 化学式和化合价(第1课时)知识归纳总结教案+测试题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一、化学式1.定义: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的式子叫做__________。
2.表示的意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________,可以表示该物质的________;可以表示该物质的__________;还可以表示该物质的____________。
3.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名称,一般从右到左读作________,有时还要读出_________。
4.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除要知道这种化合物含有哪几种元素及不同元素原子的个数比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组成元素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时,省略不写。
(2)氧化物一般把氧元素的符号写在________,另一种元素符号写在__________。
(3)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金属元素符号写在________,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__________。
二、化合价1.化合价有______和______之分。
2.在许多化学反应中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这样的原子基团叫做_____,也叫根。
3.应用化合价推求物质化学式的根据:(1)这种化合物_________;(2)化合物中各元素代数和为_____。
【答案】一、1.化学式2.这种物质组成元素 1个分子 1个分子的构成3.某化某原子个数4.(1)1(2)右方左方(3)左方右方二、1.正价负价2.原子团3.(1)确实存在(2)零一、化学式1.概念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水H2O氧气 O2二氧化碳CO2注意啦!(1)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表示每种物质的化学式有一种,但一个化学式不一定只表示一种物质,如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式都是“C”;混合物的组成不固定,所以没有化学式。
(2)物质的化学式都是通过实验方法测定物质的组成后得出来的,所以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不能改动。
2.表示的意义(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不仅表示物质的组成,也表示分子的构成,所以也叫分子式,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初三【化学(人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初中化学
存在 用途
制取
CO2
性质
化学 反应
物理 性质
化学 性质
生活 实例
初中化学
木炭火锅
木炭烧烤
初中化学
生活 实例
爆竹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药,含 有硝酸钾、硫粉、木炭粉,有 的还含有氯酸钾。制作烟花时, 还要加入镁粉、铁粉、铝粉、 锑粉等物质。
碳、硫、铁在氧气中燃烧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
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
初中化学
CO2+ Ca(OH)2
CaCO3 ↓ + H2O
补钙剂
摩擦剂
知识小结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CO2+Ca(OH)2
CO2+H2O=H2CO3
=CaCO3 ↓+H2O
一般情况下,CO2既不能 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初中化学
制汽水
制轻质碳酸钙
灭火
问题5 如何验证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 大于空气的密度?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年 级:九年级 主讲人:姜映毅
学 科:化学(人教版) 学 校:北京市第八中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年 级:九年级 主讲人:姜映毅
学 科:化学(人教版) 学 校:北京市第八中学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
存在 用途
制取
O2
性质
化学 反应
物理 性质
化学 性质
硫酸 变红
酸 变红
初中化学
问题3 什么物质使石蕊变红?
CO2 + H2O
H2CO3
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 元素(第一课时) 教案
课题2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逐步积累化学用语,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学难点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对比分析法、互动学习法等。
学法对比观察法、查阅资料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等。
教学模式:探究式。
教学过程课前3分钟演讲: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课件展示]播放补钙、补锌广告以及三鹿奶粉事件资料。
师:刚才提到的钙、锌、氮,指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元素。
那么什么是元素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遨游奇妙的元素王国吧![板书]课题2 元素元素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师:我们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我们周围存在着千千万万种物质。
这些物质中你最熟悉的物质有哪些?学生回答后,以学生熟知的O2、H2O、CO2为例进行分析。
[提问引导]这些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什么原子?[学生回答]氧原子。
[评价反思]说的很对。
这些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
那么这些氧原子是同一类原子吗?原子的种类是由什么决定的?[讨论交流]原子的种类是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的。
质子数相同就属于同类原子。
[课件展示]粒子名称共同含有的原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氧分子(O2)氧原子8水分子(H2O)氧原子8二氧化碳分子(CO2)氧原子8师:这些分子中的氧原子都是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因此是同类原子。
化学上把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如质子数为8的一类氧原子总称为氧元素。
)[课件展示]一组氢原子的动画。
最新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2.1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第1课时)知识归纳总结教案+
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2.1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第1课时)知识归纳总结教案+测试题课题1 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一、空气的组成1.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_______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得出了空气由_____ _和______组成。
2.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__________占78%,__________占21%,_ _________占0.94%,CO2占__________,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1.测定原理:利用__________在__________容器中燃烧消耗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 _,则容器内气体压强__________,烧杯中的__________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_________ _,进而通过进入集气瓶中__________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__________,过一会儿火焰熄灭,装置__________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内的水被压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约__________,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答案】一、1.拉瓦锡氧气氮气2.氮气氧气稀有气体 0.03%二、1.红磷密闭氧气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减小水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2.白烟冷却 1/5三、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没有一、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1.实验方法和原理在曲颈甑(盛空气)里加热汞。
拉瓦锡测定空气的组成的原理:汞+氧气氧化汞,氧化汞汞+氧气。
实验装置:2.实验现象及分析(1)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氧化汞)。
生成气体的体积和所消耗气体的体积恰好相等,且将生成的气体加入到前一容器中剩余的气体里,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2)容器里空气①体积减小约1/5(氧气)②剩余气体约4/5(氮气)(3)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020-2021年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3 化学药品的取用(第1课时)知识归纳总结教案+测试
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3 化学药品的取用(第1课时)知识归纳总结教案+测试题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化学实验的要求(1)课前要做好预习准备,明确实验要求。
(2)遵守___________,注意实验安全。
(3)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认真分析现象并做好实验报告。
(4)实验后的废物按要求处理,仪器要及时清洗,保持实验室整洁。
2.化学实验常用仪器3.常用危险品化学标识4.化学药品的取用(1)化学药品的取用原则①“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即“____、____、____”。
②节约原则要严格按________量取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___________,固体只需__________________。
③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_______________,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注意啦:实验中要注意保护眼睛。
万一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
必要时请医生治疗。
知识拓展闻药品气味的方法:把瓶塞打开,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2)固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
有些块状药品(如石灰石等)可用_____夹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①块状药品的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将容器_____,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______________,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②固体粉末的取用往试管中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_____,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__________,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3)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_________里,常用________取用。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课时训练附答案解析第1章第1节第1课时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1.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是()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加热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角),外壁干燥后再加热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2.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跛足而不迷路,胜过健步如飞而误入歧途的人。
”在学习实验操作规范时,我们要学会融入生活经验,多问几个为什么。
以下关于化学实验操作“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备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③实验室制取某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④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⑤做H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2⑥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先放质量较小的砝码,后放质量较大的砝码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D.全部3.(2019·福建晋江季延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A.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OH溶液B.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K2CO3:加入适量的盐酸C.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MgCl2:加入KOH溶液后过滤,滤液蒸发结晶D.用BaCl2溶液,可将盐酸、硫酸、硫酸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五种无色溶液鉴别开4.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A.硝酸钠、氢氧化钠B.氧化铜、二氧化锰C.氯化钾、二氧化锰D.硫酸铜、氢氧化钙5.蒸发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使蒸发皿盛满滤液,用小火加热B.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C.待溶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D.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6.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危险警告标签。
中考一轮人教版化学单元复习夯基精品课件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三、突破难点,拓搌延伸
3、装置气密性的检验: 练习: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一定漏气的是 ( D )
谢谢!
二、重点回顾,强化练习
(三)走进化学实验室: 2、实验基本操作: ⑶给物质加热: ③加热注意事项: e.加热后的容器不能 用水冲洗 或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 f.对固体加热:药品要 平铺在试管底部;试管口略向下倾 。 g.对液体加热:试管口朝 上 与水平大约成 45º 角;试管中 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试管口不能向着有人的地方 。
三、突破难点,拓搌延伸
2、托盘天平的使用:
取: 砝码和游码显示质量之和不变,增加或
减少药品使天平平衡; 左码右物,药品质量偏小。
三、突破难点,拓搌延伸
2、托盘天平的使用:
练习1: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误将砝码放在左盘, 被称量物放在了右盘。结果读出固体质量为4.8g(1g以下用游 码)。固体物质的实际质量为( D ) A.4.8g B.4.2g C.3.8g D.3.2g
初中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2课时)
二、重点回顾,强化练习
(三)走进化学实验室:
2、实验基本操作:
⑶给物质加热: ①热源仪器:——主要 酒精灯 (还有酒精喷灯): 构造三部分: 灯壶 、 灯芯 和 灯帽 ; 使用前2个检查:灯芯是否烧焦、酒精的量(不少于1/3,不多于2/3) ; 火焰3部分: 外焰 、 内焰 和 焰心 ; 使用时的3个禁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用嘴吹灭酒 . 精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酒精灯;桌面上酒精失火用湿抹布盖灭。
三、突破难点,拓搌延伸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教案 (1)
课题2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2.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过程与方法: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猜想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2.体验“发现问题——实验验证——建立模型——解释模型”过程,初步应用由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赏析科学家的创新过程教学重难点原子的构成;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原子是不是最小的,可以再分吗?一、知道原子的结构【投影展示】展示科学家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创建和修正的历程。
学生回答:可以再分,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从学生物理中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学生不会觉得困难太大。
循着历史的足迹,探寻原子结构模型的变迁,认识科学的发展史探索新知:认识原子的结构【讲述】经过许多科学家不断的实验探索,人们终于比较清楚的认识了原子的构成。
【提出问题】阅读教材P53内容,并根据图3-9所示和表3-1所示内容,你能从中获取关于原子构成的哪些信息?【总结】原子的构成及粒子的带电情况。
同时介绍核电荷数的概念。
展示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原子核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氢101碳666氧888钠111211问题1:请根据表格中的数字,寻找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问题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学生倾听、体会。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展示观察分析回答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并非所有原子核内够有中子4、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2020-2021年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0.1.1 酸碱指示剂(第1课时)知识归纳总结教案+测试题
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0.1.1 酸碱指示剂(第1课时)知识归纳总结教案+测试题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一、初识酸和碱1.食醋有酸味,是因为食醋中含有____________;一些水果有酸味,是因为水果中含有各种____________。
2.石灰水中的_____________,炉具清洁剂中的__________________,都属于碱。
二、酸碱指示剂1.发现: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__在一次实验中不慎将浓盐酸溅到紫罗兰的花瓣上,一会儿发现紫罗兰花瓣变红色,对这一偶然发现,进行了进一步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从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史,自制酸碱指示剂:取_____________或月季花或紫甘蓝,在______________中捣烂,加入____________浸泡,然后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__________或挤出,即得酸碱指示剂。
2.定义:能与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_________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为_ __________。
3.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酸碱指示剂易误辨析1.酸碱指示剂与酸或碱混合时,是酸或碱溶液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而不是指示剂使酸或碱溶液变色。
2.只有能溶于水的酸或碱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如Fe(OH)3、Mg(OH)2不溶于水,因此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只能说明溶液显酸性或碱性,而不能确定溶液一定是酸溶液或一定是碱溶液。
判断酸碱指示剂的方法以及酸碱指示剂的变化规律巧记口诀:判断酸碱指示剂,显示颜色不同计;与酸或碱液作用,显示颜色要看重;颜色相同不可用,不同颜色可选用;常用酸碱指示剂,石蕊酚酞记心中;石蕊遇酸紫变红,酚酞遇酸色不变;石蕊遇碱紫变蓝,酚酞遇碱红艳艳。
典例将一定量的水加入下列物质中,充分振荡后,再滴入酚酞试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A.CaCO3B.CO2C.CaO D.Mg(OH)2【解析】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是碱性溶液。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优秀课件
•
5.融情于 事,指 通过叙 述事件 来抒发 感情, 让感情 从具体 事件的 叙述中 自然地 流露出 来,感 染读者 。这种 渗透着 感情的 叙述, 读者品 味起来 就更觉 得真诚 可亲。
•
6.通过对 客观事 物的描 写或刻 画,间 接表现 出作者 的志向 、意愿 。采用 托物言 志,关 键是志 与物要 有某种 相同点 或相似 点,使 物能达 意而志 为物核 。托物 言志常 借用比 拟、象 征等手 法。
温度越高,分子间隙越大; 压强越大,分子间隙越小。
不能点燃 能燃烧
结论:性质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 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的性质
性质1:分子的质量小,体积小; 性质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性质3:分子间有间隙 (温度越高,分子间隙越大;
压强越大,分子间隙越小) 性质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 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
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由 微粒构成呢!?
放大1000万倍的酒精
放大10000倍的石墨
结论:微观粒子是真实存在的。
分子 原子
思考交流:
1、同学们能闻到香水的香味,却看不到它, 这是为什么?
2、平常回家走在路上,我们经常能闻到各 种花香或美味的饭菜的香味,这是为什么?
溶液不变色。
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A烧杯中,使 酚酞溶液变红。
结论:性质2:分子在不断运动的
你能举出生活当中的例子来说明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晾干衣服、酒香不怕巷子深、花香四溢、 酒精挥发、墨水浸入纸中、品红溶解在 水中.....
练习: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C ) A、湿衣服晾一段时间变干了 B、秋天校园内飘着桂花香 C、2005年3月西北地区发生沙尘暴 D、食盐在水中自然溶解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第一课时:化学与生活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
1.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1. 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准备:
1. 化学教科书;
2. 矿泉水瓶子、纸巾;
3.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化学产品或物质,引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质中有哪些是化学物质?它们有哪些特点?
3. 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矿泉水瓶子上的标签,了解其成分是什么,并通过实验验证矿泉水的酸碱性质。
4. 概念讲解: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例如化学元素、化合物等。
5. 练习与检测: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检测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课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思考,拓展对化学的认识。
板书设计:
化学与生活
-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化学知识。
【精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提升自我-课件
鼎尚图文 整理制作
课题2
化学是一门 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课时)
图1-7中国古代的炼丹设备
一、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1.炼丹、炼金术对化学实验的贡献
⑴发明化学实验器具
⑵发明合成物质的有效方法
⑶发明分离物质的方法
过滤 蒸馏
想一想
⑴酒精和水能与任意比混溶。我们知道,酒精的 沸点78.3℃,水的沸点100℃。问你能用什么方法 把混溶的二者分开。
4、熄灭时
①熄灭蜡烛,观察 所发生的现象
②用火柴点燃刚熄 灭时的白烟
烧杯内壁有 生水成珠,澄清 石灰水变。
浑浊
有从白烛烟芯飘 出
火顺白烟将 。蜡烛重新点 燃
结论 石蜡燃烧有和水 生二成氧。化碳
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是,石说蜡明蒸蜡气烛燃烧时 先 由态固变成态,液再蒸发 成,而后燃石烧蜡。蒸气
实验结论:
制作不易 尽请参考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石蜡为色体,白硬度较固,加热
小
可熔化、汽化。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光、
发热。其火焰分为层三,焰温度最外高。
石蜡燃烧生成和水。
二氧化碳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点燃前 燃着时 熄灭后
实Hale Waihona Puke 结论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蜡烛是白(红)色圆柱形固体,硬度小,不溶 于水,密度比水小,略有气味。
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内层最暗。 火柴从中间到两端逐渐变黑。 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石灰水变浑浊。
熄灭后冒白烟; 用火柴点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蜡烛是一种白(红)色的圆柱形固体,硬度小, 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略有气味;
点燃时,外焰温度最高; 燃烧以后生产了水和二氧化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少
片哈气
有水雾产生
体>空气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实验室规则 1.“三不”原则:不摸、不闻、不尝 二、实验装置及操作 2.“最少量”原则:液体1~2mL,固体 1.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 铺满试管底即可 (1)发生装置: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决定 3.药品处理:放入指定容器中或交给老师 固体加热 固液加热、固液不加热,液液不加热
2)收集装置:由生成物的性质决定 生成的气体密度和空气比较 ①大于空气的密度:向上排空法②小于空气密度: 向下排空气法 ③不易溶于水, 不与水反应:排水法
三、实验基本操作
酒精灯加热时的注意事项
液体药品的取用 (2)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1)块状:镊子
固体药品的取用(1)酒精的体积1/3≤V≤2/3
(1)少量:胶头滴管 (2)粉末:药匙/纸槽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检验 呼出气体和吸进的空气成分比较 1、蜡烛由石蜡和棉线组成。 检验 气体 比较项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检 2、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最亮,温度 气体 往盛有空气和 木条在盛有 中氧 最高;内焰最暗,温度最低(蜡烛气 验 氧气的含 中水 比较二氧化 呼出气体的集 含氧气 空气的集气 气含 化的温度)。 生 瓶中燃烧比 量呼出气 气瓶分别伸进 蒸汽 多少 碳含量的不 量的空气 体< 3、燃烧生成灭 往盛有空气和的 二氧化碳 呼出气体使 时产生白烟。 呼出气体的集产 点燃蜡烛刚熄灭时 含二氧化 的含量: 澄清石灰水 气瓶分别加入 碳多少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呼出气体 的白烟,探究是 物 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 >空气 CO2、还是H2O、 水蒸汽的含 往干燥的玻璃 玻璃片上 或者冷凝的石蜡? 探究烛焰分层及温度分布 含水蒸汽 量:呼出气
(2)一定体积:量筒
(3)一定质量:天平
俯视
仰视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在发生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 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不需要化学变化(通过物理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叫物理性质。 三、关系 物理变化 2.区分“物理”和“化学” 物理性质 1.区分“变化”和“性质” 体现 性质 变化 “性质”中“物理”一般是可见的状态 描述“性质”时一般有“有、能、可以、会”等字眼, 描述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是结果的描述。 “变化”关键是“有无新物质产生”,“有”是化学变 化,“无”是物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