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讲稿
《区域经济学》课件
通过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指标,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实 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经济发展形势,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以 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
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
1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的相 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
2
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受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3
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 发展水平和可持续性。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合,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
人口因素
区域内的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等会 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劳动力供给 和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出口导向型模式
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通 过扩大出口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模式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城市化、区域政策等, 以及地区间的经济关系和互动。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对于理解地区经济发展、制定有效的区域政策和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推动地区经济的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一、引言
区域经济学概述
二、区域经济理论
1. 区域经济学的定义与历史发展
2. 区域经济单位:区域的界定与划分
3. 区域经济的分类与特征
4.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三、区域经济分析框架
1. 区域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
2. 区域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
a) 区域发展指标与数据收集
b) 区域经济模型与分析方法
3. 区域经济分析的适用场景与限制
四、区域产业结构与转型
1. 区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
2. 区域产业集群与创新驱动
3.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4. 区域经济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五、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
1. 区域发展策略与规划
2. 区域政策工具与措施
3. 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
六、区域经济的案例分析
1. 区域经济案例选取与分析方法
2. 典型区域经济案例介绍与讨论
a) 内陆发展型经济区的案例分析
b) 沿海开放型经济区的案例分析
c) 边境地区经济合作的案例分析
七、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影响
2. 区域经济的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
3. 区域经济的社会与文化可持续发展
八、区域经济学应用与挑战
1. 区域经济政策的评估与效果分析
2. 区域经济研究的前沿与趋势
3. 当前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结语
区域经济学的价值与展望
参考文献:省略。
《区域经济学演讲》课件
探索农村地区的发展模式,寻 找新兴农业经济的机遇。
未来发展趋势
本节中,我们将预测未来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包括新兴技术的应用、城 市化进程等方面。
结论和要点
区域发展机遇
了解域政策制定
掌握制定区域政策的基本 原则,为区域经济发展提 供有效的指导。
培养专业人才
了解培养区域经济学专业 人才的重要性,为未来提 供人才支持。
《区域经济学演讲》PPT 课件
欢迎来到《区域经济学演讲》PPT课件。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区域 经济学的概念和应用,带您领略区域发展的无限魅力。
课程介绍
本节课程将为您介绍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了解什么是区域经济学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影 响。
区域经济学概述
在本节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了解区域经济学是如何研究和解决实际 经济问题的。
2
效应,形成一个发展带。
区域发展会呈现扩散波动的过程,逐
渐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3
集聚扩散模型
区域内特定产业的集聚会带动其他相 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集聚区域。
实例研究
城市发展
产业园区
农村地区
分析现代城市发展的成功案例, 探讨其中的区域经济学原理。
研究不同类型的产业园区,了 解这些园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
1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包括资源分布、交通便利度等。
2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要素,包括教育水平、人才流动等。
3 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包括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
区域发展模型
1
核心-辐射模型
核心区域的发展对周边地区会有辐射
区域经济学讲义.孙久文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要突出其 应用性,就需要做到两点: 第一,要对在现实的区域经济运行中可能 产生的重大问题给予理论上的解释。 第二,要为现实区域经济运行中问题的解 决提供思路和方法。
其理论的假设为:(1)假定世界上存在着一个 孤立于世界之外,四周为荒地的孤立国。其中 心有一个大城市,这个城市是唯一的,必须供 应全境一切工业产品,而城市的食品则完全依 赖四周的土地;(2)假设孤立国内各地发展农 业的自然条件完全相同;(3)假设孤立国内各 地交通条件完全一致,唯一的交通工具是马车, 运费同运输距离成正比;(4)农业生产以取得 最大现金收益为目的,农产品价格、劳动者工 资和利息固定不变。
系统区 系统区是区域之间位置关系和相互作用 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系统区的划分是 将位置相连的区域放在一起,并不强求 自然和经济的统一性,而仅仅是去研究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如果我们把一条河流的整个流域作 为一个系统区,那么河流的上游、中游和 下游之间的所有自然和经济特征可能都是 回异的,但所在位置上的相连,使我们完 全有必要把它们看做是一个整体来研究。 先研究整体的特征,再研究各部分的特征。
韦伯对区位多边形作了深入研究,并提出 了一系列概念。韦伯将原料划分为广布原 料(广泛分布于各地的原料)与地方原料 (只分布在某些地点的原料)两类。地方 原料又分为地方纯原料(在生产过程中其 重量几乎完全转移到成品中的原料)与地 方失重原料(在生过程中只有一部分重量 转移到成品中,另一部分作为废料排出了 原料)。
区域经济发展讲义(PPT 123页)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2)本书关于增长极的定义 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 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 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3)增长极的特点
在产业发展方面,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 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 织核心。
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 间联系而成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 的重心。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 长和结构的演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经 济总量的增长与结构的演进是相互关联和 互动的。
经济总量的增长为结构调整、转换、 升级提供了经济基础。
结构演进则增强了资源配置能力,提 高了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效率,实现经济 总量的更快增长。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供给方面的循环是:低收入—低储 蓄能力—资本形成不足—低生产率—低 收入· · · · · ·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需求方面的循环是:低收入 — 低购买力—投 资引诱小—资本缺乏—低生产率—低收入······
无论从供给还是从需求观察,这两个循环都是 从低收入又回到低收入,不断地恶化。并且,它们 在“低收入”处相连接,相互影响、强化,使经济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理论内涵: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 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而不是同时出现 在所有的部门。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 常常聚集于经济空间的某些点上,于是就 形成了增长极。经济的增长率先发生在增 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对 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区位条件大体上决定了一个区域所处的 大的自然环境。
区位条件也左右着一个区域在全国经济 发展大格局中所处的位置。
《区域经济学》讲义
04
区域政策与规划
区域政策概述
区域政策定义
区域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手 段。
区域政策目标
区域政策的目标是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 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经济繁荣。
区域政策类型
区域政策可以分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土地政策等 多种类型。
区域发展规划
03
案例总结与启示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经济案例, 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为后续分 析提供基础。
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详细描述和 分析,探究其形成机制和发展规 律,为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
总结案例分析的成果和经验教训, 提炼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和 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空间结构分析
研究区域经济现象的空 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如空间分布图、地理信 息系统(GIS)等。
空间模拟与预测
基于空间数据和模型, 对区域经济现象进行模 拟和预测,如地理加权 回归分析、空间时间模 型等。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
01
回归分析
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回归方程来解释和预测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1 2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制定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优化资源配置
区域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和运行, 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研究不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差异,有助于 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产业转移与承接
01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是指发达地区由于产业结构 升级和资源环境压力等原因,将部分 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现象。
区域经济学课程讲义
绪论主要内容:绪论主要解决四个问题:()区域经济学的学科来源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区域经济学研究什么?怎样研究?()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如何?()区域经济学同哪些学科关系比较密切?有何关系?重点:绪论的重点是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关于研究对象,有许多种观点,课堂上介绍了种观点,除第一种观点都是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岀的,只有第一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因为,如果区域经济学只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围的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没有差别的话,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任何一门学科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它所解决的问题是其他学科所不能解决的。
研究内容是对研究对象的细化和具体化。
正是由于各学者对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不同,关于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也有不同的观点。
同学们可以将区域经济的形成发展规律、区际分工与联系、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区域开发、区域经济政策和区域经济管理”作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难点:是对区域和区域经济概念的理解。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是经济区域,它不是自然区、生态区、行政区,也不是社区。
所谓经济区域是按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的,具有均质性和集聚性,经济结构基本完整,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特定作用的地域单元。
其具体含义如下:()经济区域是一个地理空间概念,它是客观存在的,但又不是指某一具体的区域,如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等,它是所有的具体区域的总称。
()经济区域特指一个主权国家疆域内的各个组成部分,这与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原因有关。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于年代末,其形成原因有两个,一是区域问题的存在,二是用政府干预的手段解决区域问题。
在年代末,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还比较低,在如欧共体等区域经济集团,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干预区域经济发展,因此这类区域未被纳入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在今天,欧盟也干预区域经济生活,建立了区域基金,这种高度一体化的区域,其区域发展规律与一国内部区域没有什么不同,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同样适用。
区域经济学教案
区域经济学教案一、引言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的是不同地域内的经济现象、问题和发展模式。
本教案将介绍区域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和应用,帮助学生了解区域经济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二、基础概念1. 区域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旨在探讨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相互依存关系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研究对象包括地域内的产业分布、经济增长、就业与人口流动等。
2.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地理、空间和社会经济学理论均对区域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 核心理论包括区位理论、中心-边缘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等。
三、主要方法1. 区域经济学的实证方法- 包括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等方法,用于解读和预测区域经济现象。
-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进行地理空间分析。
2. 区域经济学的模型建立和模拟方法-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模拟区域间的经济关系和发展趋势。
- 使用计算机模拟等方法来预测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四、区域经济发展模式1. 传统区域经济模式- 以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为基础,发展农业、矿产和传统工业等产业。
- 重视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2. 现代区域经济模式- 以知识、创新和高科技产业为主导,提升区域科技和创新水平。
- 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园区。
五、区域经济政策1. 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和意义- 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减少区域差距。
-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
2. 主要区域经济政策工具- 产业政策:吸引投资、扶持优势产业等。
- 土地政策:规划用地、提供土地资源等。
- 人力资源政策:培训人才、吸引人才等。
六、国际区域经济合作1. 区域一体化的意义和影响- 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 促进区域内的资源配置和产业分工。
2. 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欧盟(European Union)-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七、案例分析1. 中国的经济特区- 研究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
区域经济学讲
详细描述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西部 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投资环境、引导产业转移等方式,西部 地区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该 战略还促进了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生态保 护,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评价方法
采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规 模、经济效益、经济结构、经济活力 等方面,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 结合的方法,对区域经济竞争力进行 评价。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目标
内涵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 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 自身需求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 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
区域经济结构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经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组合形式,包括 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贸易结构等。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 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产业的分布和组合,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产业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01
02
03
04
区域经济发展
研究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产 业结构、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差
异及其影响因素。
区域经济结构
研究区域内的产业布局、企业 组织、市场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及其优化路径。
区域经济政策
研究政府如何制定和实施区域 经济政策,以促进区域经济的
均衡发展。
区际经济关系
研究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 、合作与竞争关系,以及区际 经济差异的形成与协调发展。
模式
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可以采取不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如资源型地区可采取循环经济模式,农业地区可 采取生态农业模式,城市地区可采取智慧城市模式等。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01
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 人才短缺等。
02
对策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发展、加强人才培 养等。
03
优化产业结构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04
加强科技创新是指通过加强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04
区域经济政策与实践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
01
区域经济政策定义
区域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区域经 济发展、改善区域经济结构、缩小区 域发展差距而制定的各项经济政策。
02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 基础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 济发展理论、区域差异理论、区域产 业结构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制定区域 经济政策提供了指导。
03
区域产业结构与优化
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
区域产业结构
指一个区域内各种产业部门的构 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 例。
区域产业结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区 域产业结构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按三次产业分类、按资源密集度 分类等。
区域产业结构的特
点
区域产业结构具有地域性、历史 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不同地区的 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且随着时间 的推移,区域产业结构也会发生 变化。
03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包括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 这些政策工具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区域经济政策的实践案例
01
欧盟的区域经济政策
欧盟为了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均衡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如
区域经济学讲义
2、区位选择与生产者、消费者均衡
• (1)生产者均衡。 • (2)消费者均衡。
• 由于所处空间位置的不同,居民的就业和消费有很大 的差异。
3、厂商与居民区位选择的一般趋势
市场区模型。
二、廖什景观
廖什:德国经济学,A·Losch 1940,《区位经济学》
1、理论假定
• (1)工业中心周围是农业区域,其居民是工业品的购 买者;这些居民偏好相同,他们有相同个人需求曲线。
• (2)工厂规定价格,运费则由消费者负担。只要这些 居民的需求是有价格弹性的,那么有两种情况并存: 距离中心点越远的居民需求越少;以工业所在地为中 心的半径越大,到中心点购买工业品的消费者就尔逊(A·Wilson)和比利时 的爱伦(P·Allen)
• 结合耗散结构和突变理论,分别就空间相互作 用模式和中地论结构进行动态模拟,取得了很 大的理论突破。
3、动态分析和中长期预报
• 近几年来,区位论的研究得到了不断的 深入和发展,系统论、信息论和运筹学 方法,使区位经济理论和应用大大向纵 深发展。
三、龙哈德区位三角形理论
• 1、1880,德国经济学者W·Launhaldt。 • 由原料产地、燃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构成
的“区位三角形”。 • 2、背景。19世纪中叶以后,西欧的机器
大生产空前发展,基础性工业,特别是 钢铁工业的区位问题提到日程上来。
四、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1、理论背景
• 1900S初,韦伯A·Weber, • 《 工 业 区 位 论 —— 区 位 的 纯 理 论 》 和
4、屠能圈农业布局6层次
• (1)自由农作圈,蔬菜和牛奶等鲜活农产品。 • (2)林业圈,木材,用于能源。 • (3)轮作农作圈,粮食。 • (4)谷草农作圈,粮畜产品,以粮食为主。 • (5)三圃农作圈,粮畜产品,以畜产品为主。 • (6)畜牧圈。
地区经济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我们地区经济发展的美好未来。
在此,我想以“携手共进,共创辉煌——地区经济发展之路”为题,与大家分享一些想法。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地区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肩负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地区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下面,我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认清形势,明确发展目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地区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紧跟国家战略,明确发展目标。
我们要立足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合作为主线,努力实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二是优化创新环境,吸引人才集聚;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家园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污染排放;三是推广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四、扩大开放,提升区域竞争力开放是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我们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区域合作,拓展对外贸易,提升区域竞争力。
一是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投入;二是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提升出口竞争力;三是推动跨境电商发展,拓展国际市场。
五、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民生福祉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一是加大扶贫力度,助力脱贫攻坚;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障民生福祉;三是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地区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努力。
区域经济学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区域经济学这一重要领域。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参会人员,向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研究区域发展的规律和问题,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学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言:一、区域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1. 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主要关注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和产业布局,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2. 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9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开始关注市场机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探讨区域政策与市场机制的协调问题。
3. 成熟阶段(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区域经济学研究逐渐向综合性和系统性方向发展,关注区域创新、区域治理、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
二、区域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1. 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区域经济学研究已从传统的区域发展理论拓展到区域创新、区域治理、区域协调发展等多个领域。
2. 研究方法日益丰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跨学科研究方法在区域经济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3. 研究成果丰硕: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三、区域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趋势1. 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2. 区域创新驱动: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提高区域发展质量和效益。
3. 区域治理现代化:加强区域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区域治理能力。
4. 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建议1. 深化理论研究:加强对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为区域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拓展研究领域:关注区域创新、区域治理、区域协调发展等新兴领域,为我国区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经济学考研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精讲
经济学考研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精讲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影响因素。
对于经济学考研学子来说,掌握区域经济学的知识要点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区域经济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进行精讲,帮助考生加深对该领域的理解和掌握。
一、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是指一个地区内各种经济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及地区内部经济发展的现象、规律和特点。
2.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初级阶段以农业经济为主导,中级阶段农业与工业并重,高级阶段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
3. 区域经济差异: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即为区域经济差异。
4. 区域经济政策: 政府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手段和政策措施,旨在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1. 地理学视角: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地理学视角通过研究这些因素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地区经济更为发达。
2. 萨耶夫模型:该模型认为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初始条件、外部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
初期投资、技术进步以及与其他地区的联系都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3. 应产业政策模型:该模型认为政府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实施适当的产业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政策包括对不同产业的扶持、鼓励跨地区合作等。
4. 全要素生产率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多个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综合考虑各要素的投入和产出,得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
三、区域经济发展对策1.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针对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通过调整产业布局、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传统产业等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2. 聚集经济规模效应: 通过扶持特定产业,鼓励企业集聚,形成聚集经济效应,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区域经济讲稿第十一章经济合作
国际劳务合作
承包工程 劳务出口 分包业务
研究设计与发展合作 国际咨询
一、工业贸易合作 (一)生产合作
不同地区的企业共同完成某项产品的生产活 动。
(二)加工贸易合作 来样生产 来料加工 来件装配 补偿贸易
二、资金合作
(一)直接投资合作
直接投资是指资方将资金以资本或实 物的形式直接投放于受资区域的特定项目, 并参与或控制生产经营过程,最终获以经 济利益的经济行为。
独资企业
合资企业
(二)间接投资合作 1、信贷投资 2、证券投资 (三)劳务合作
主要包括:工程承包、信息咨询。 (四)科学技术合作 1、研发合作 2、技术贸易 3、技术转让与援助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概念:
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3.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有利于市场统一的 均衡利益的形成和资 本在全国或全球的合 理配置.
2) 直 接 投 资 为 资 本 流 入区域造成了就业机 会,促进了产业结构升 级和经济发展.
(四)技术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
指一区域的技术持 有人把技术的使用权 或所有权转让给另一 区域其他人的过程.
3、劳动力流动的其它原 因。
2、 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 济发展的作用
(1) 可以缩小区间的劳 动工资差别.
(2) 提高劳动力资源的 整体配置的效益.
(3) 促进区域整体的效 应的提高.
五、产业转移
指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的变 化,引起产业在一国内部、以企业为主 导的转移活动,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 维度的动态过程,是通过生产要素的流 动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的经济 行为和过程,是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 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定义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不同区域尺度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即既能满足当代人的要求, 而又不对后代人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其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发展要建立在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逐渐改善环境质量, 保持良性循环, 并且应当促进不同类型地区的协调和均衡, 缩小区际发展水平的差距之上。
同时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动态过程, 应当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拟订近、中、远期的发展规划。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是由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 需将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它们之间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的机理, 预测其发展趋势, 拟定调控与提高不同类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模型。
区域可持续发展特点。
区域可持续发展有以下特点!1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发展。
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既要研究区域的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以及社会结构、社会管理等问题, 又要研究区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2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可操作性的动态研究。
着眼于发展的一能力而不是局限于现状的评价% 注重发展潜力的培养, 认为发展是区球各个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 最后落脚到自觉地、合理地对发展进行监测与调控。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一) 科技进步推动可持续发展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必然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如人口控制与粮食问题、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摆脱贫困、引导可持续消费、促进社会生活效率的提高等。
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积极发展高新技术, 建立可持续发展技术支撑体系, 引进环境无害化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节能技术、工业生态技术, 实施清洁生产等。
同时, 科技进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没有终止的过程, 所以必须随时获取大量的信息, 包括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 其中一类重要的信息是地理信息, 特别是与空间相关的信息, 以便对规划和决策作出必要的反馈与调整。
为了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以满足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决策的需要, 必须建立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系统。
( 二) 建立法制体系保障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既涉及经济领域, 又特别重视生态和社会领域, 既要求经济数量的稳定增长, 更重视增长的质量, 这种相互之间的复杂关系要以长期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来处理。
在区域经济运行中, 各类经济主体的运作与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紧密联系, 要在本区域内建立起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也只有通过在相应范围内积极加强法制建设。
而且可持续发展必然涉及一些部门和集团的利益, 实施过程中将因此遭遇阻力, 为了推进新的政策要依赖于法律的权威性。
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包括可持续发展基本法, 经济法, 自然资源法, 环境法等。
这些法律涉及人口、经济、环境、资源、社会保障等领域, 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定型化、法制化的途径, 它们的实施将使可持续发展有法可依。
( 三) 公众参与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体, 公众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力,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公众的有效参与。
教育界、科技界和管理者最先了解和接受可持续发展思想, 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崭新的思想观念, 也是传播可持续发展思想, 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核心。
工人、农民、社会服务行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 相对而言, 他们的思想还相对滞后, 还不适应可持续发展对其思想和行动的要求, 因此, 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知识方面的普及教育、职业教育, 使他们逐渐接受可持续发展思想, 掌握在具体工作中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妇女、青少年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实施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要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 同时用法律来保障妇女参与可持续发展决策过程和行为过程机会的公平性以及参与途径的有效性。
在青少年参与可持续发展中, 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青少年, 培养其相应的决策、行为和监督能力。
要特别重视和保护女童、女青年接受教育、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渠道和能力。
( 四) 经济政策没有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区域可持续发展, 因此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活水源头。
区域经济政策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经济发展战略是从宏观上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长期性和全局性的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要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资源禀赋, 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战略等进行选择, 以实现本区域资源特别是优势资源的高效利用; 为了保护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地方政府必须将可持续发展思想结合到区域产业政策中, 区域产业政策应鼓励企业实现规模经营, 提高资源利用率, 制定相应的技术政策, 规定鼓励采用、限制与禁止采用技术, 扶持新兴的环境保护产业等; 区域国土规划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 区域国土规划, 通过对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的分析, 辨明该地区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通过产业结构优化, 适应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区域贸易政策就是依据产品比较优势与其他区域互通有无, 共同获利, 区域贸易政策应注意鼓励企业继续提高技术水平, 努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尽量减少资源性产品出口, 以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区域的投资政策应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 扩大本区域环境保护的投资渠道, 强化投资的风险约束机制, 有利于消除盲目建设以及生产、流通领域内的浪费现象。
( 五) 计划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作为配置生产要素的主要工具, 不能反映环境或资源的真实价值, 也难以实现社会财富和发展机会的公平分配, 由此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贫富分化, 失业和犯罪等一系列市场外部问题, 进而制约可持续发展。
区域政府应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设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引导人们行为和社会经济发展; 制定区域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引导经济发展方向; 设置区域人口增长控制指标,推动区域的城市化进程; 制定外资利用计划, 争取外资进行基础设施、扶贫和环保等方面的建设; 制定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计划, 节约能源,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制定农业农村发展计划, 建设可持续发展农业; 制定区域科技发展与应用计划, 实施对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的重大科研项目。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21世纪议程》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表述为:“一个国家求取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民和体制能力及其生态和地理条件。
1.生态环境能力建设生态环境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和基础,其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
然而,生态环境问题在许多地区特别是城市表现得较为突出,它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
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人口急剧集中,产业集中,社会经济活动强度逐渐增大,导致住房紧张、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到公众健康,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对周围其它地区也会带来较大破坏;另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结果,还可能大规模改变土地、大气、水体、生物、资源、能源的性质和分布,引起一个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以及资源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变化,给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分配和利用带来巨大影响,甚至干扰全球生态系统的发展进程与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生态环境能力建设是一个地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2.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活动与人民生活活动的基本要素和载体,是保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骨架和脉络,也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道路交通设施、通讯设施、供电供水设施、水利设施、地下管网设施、公众娱乐休闲设施、环境卫生设施、灾害防御设施等,它们在保证一个地区生产资料和产品的顺利流通,以及信息的快捷、准确传输,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保证资源、能源的供应,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地区安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反,如果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力或遭受破坏,势必会导致区域功能的减退、低下甚至瘫痪。
因此,加强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般而言,一个区域的社会与经济越发达,其社会化服务体系也就越健全,功能也越强大。
在社会化功能服务能力建设方面,要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建立健全社会化产业化服务体系,包括工农业生产过程的技术服务体系、物资服务体系、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旅游餐饮服务体系、购物服务体系、教育服务体系、健康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社区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以形成社会联动共建机制,增强区域的社会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的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
4.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原创动力、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未来区域经济和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体制的竞争,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环节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体制的创新。
可持续发展是以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为依托的。
因此,加强科技与体制创新能力建设,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关键在于人才。
没有人才,发展科技和经济就无从谈起。
因此,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力培养人才是发展现代科技和经济的首要步骤。
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不断改善科技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建立健全发现、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的激励机制。
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基地或实验区的建设,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或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加速工农业高新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把发展高新技术与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扩大技术储备,提高科技竞争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人民素质与精神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需要人的参与,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和推动者。
因此,要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解决人的问题,从人开始,在人自身上做文章。
解决人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大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力度,控制人口增长,保持适度的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规模,以及合理的人口结构;另一方面,坚持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并切实解决人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这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
同时,解决人的问题,还需要解决人的思想意识问题。
一方面,通过科技文化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环境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另一方面,可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文明礼貌新风,不断提高居民的人生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增强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