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考研题库2经典教材课后习题(激励)【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总论 综合案例)【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篇总论综合案例案例一:2004年中国10大企业社会责任1.企业忽视社会责任将造成什么样的危害?答:企业忽视社会责任将造成如下危害:(1)影响企业声誉和企业形象,降低顾客忠诚度,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浪费自然资源,影响生态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3)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给社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引起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5)给企业带来相应的法律惩罚。
2.企业应该怎样去重视并承担社会责任?答:学会重视并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实现自我成长、发展、壮大、持续经营的必修课。
实现对社会责任的重视与承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公司全体成员从领导者、管理者到员工都应了解并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①企业参与社会责任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节约,由其是对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它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节约成本,扩大经济利益的重要方法;②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有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与社区、政府、消费者更加融洽的公共关系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空间环境;③社会企业责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企业发展的一项必要责任。
(2)完善企业的运作环境①规范企业运作流程,严格实行相关的产品安检制度,遵守行业操作规范。
②坚持质量控制制度,积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的质量抽查与安全检查行动,把消费者的消费安全放到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首位。
③完善企业生产环境,为员工的人生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将员工的作业环境危险系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3)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环保事业积极主动额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和环保事业,既可以为企业持续经营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是优化企业社会环境的有效路径。
企业应多参与支援社区教育、支持健康、人文关怀、文化与艺术、城市建设等项目的发展,帮助社区改善公共环境,自愿为社区工作。
(4)建立“权责一致”的考核制度企业责任管理规范化,是企业未来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有效方法。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创新 综合案例)【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六篇创新综合案例案例一:小天鹅的“末日管理”1.管理的创新职能在这个案例中体现在什么地方?答: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
即富有创造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
创新对于组织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它是组织发展的基础,是组织获取经济增长的源泉,同时,创新也是组织谋取竞争优势的利器,是组织摆脱发展危机的途径。
因此,任何一个组织都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以适应动态环境的变化。
本案例中,管理创新在小天鹅公司“末日管理”中的体现主要有:(1)目标创新企业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从事经营活动,特定的环境要求企业按照特定的方式提供特定的产品。
一旦环境发生变化,要求企业的生产方向、经营目标以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
因此,企业要适时地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的特点及变化趋势对经营目标加以整合,这就需要进行目标创新。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小天鹅集团及时调整市场战略目标,确定了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标竞争战略,同时,为了发展新产品,及时调整与其他企业的关系,推行战略联盟,不仅与同行结盟,而且还与非同行发展战略关系,为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创造条件。
(2)技术创新现代工业企业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广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技术水平是反映企业经营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顺应甚至引导社会技术进步的方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一方面通过降低成本使企业的产品更具价格竞争优势,一方面通过增加用途、完善功能、改进质量等在整体上推动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可以说,技术创新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技术创新包括要素创新、要素组合方法创新及要素组合结果创新。
在要素组合方法创新方面,小天鹅集团抓住上海惠而浦、长春罗兰、宁波新乐有设备有产品也乐于接受定牌的机遇,与他们进行战略联盟,完成了在工艺过程的组合,扩大了产品生产线;在要素组合结果创新方面,小天鹅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资组建公司生产滚筒洗衣机,与松下公司合资生产绿色冰箱,完善了产品品种和产品结构。
管理学考研题库2经典教材课后习题(企业组织创新)【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企业组织创新1.请分析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答: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1)知识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相对重要性大大提高资本市场的发展、融资手段的不断完善以及与此同时企业生产过程的渐趋复杂使得知识正逐渐取代资本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要素。
(2)生产者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结合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组织设计不能不考虑知识的这种特点以及由此决定的劳动者与其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重新结合的现象。
(3)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知识创新和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加速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进程,从而引导着企业组织的创新,影响着企业组织的结构化或再结构化。
2.请解释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的特征及其原因,以及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的基本逻辑。
答:(1)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的特征①企业是通过规范作为类群的参与者在企业活动中权、利关系的制度来引导和整合这些成员的行为的:a.通过企业经营活动组织权力的分配,企业制度规范着参与者类群间的权力关系,从而影响着这些参与者在企业决策制定与执行中的行为表现;b.通过决定经营成果的分配,企业制度规范了参与者类群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影响着不同参与者在企业成果形成中的行为特点。
②不同参与者是通过提供企业经营所必须的某种要素来实现他们对企业的贡献的。
这些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决定了要素供应者在企业活动中的相对权利地位。
决定了企业活动中的权力与利益分配的格局,从而决定了企业制度结构的特点。
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既取决于要素本身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种要素相对稀缺程度的影响。
稀缺资源从资本转向知识,将导致知识参与者在企业权利关系中地位的提高。
(2)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特征的原因在工业社会,相对于其他要素来说,资本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稀缺的。
工业生产过程主要是资本与劳动结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资本的所有者通过提供一定数量的资本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集中一定的物质条件,雇用一定数量的劳动者加工和组合利用这些资源以形成一定产品。
陈传明《管理学原理》(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组织与管理一、名词解释1.组织(东财2010研;武汉理工2006研)答:组织是指两人以上的群体组成的有机体。
它是一个围绕共同目标,由内部成员形成的一定的关系结构和共同规范的力量协调系统。
如果把组织当作动词来理解,则是指一群人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目标,通过人为地分工和职能分化,形成一定的层级体系和制度来协调其成员努力的活动。
组织的产生源于个人无法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
因为个人能力的局限而无法独立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依赖他人的帮助,从而产生了协作的需要。
组织的任务就是将分散的个人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1)组织有三方面特征:①一定的组织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②组织内的成员之间存在明确的分工和有机的联系结构;③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每个组织都对其成员规定了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2)组织按其设立的宗旨不同可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军事组织、文化组织、宗教组织等等。
一定的组织总是与一定的内、外部环境相关联。
随着内、外部环境的改变,必须对组织进行调整和修正,组织不是一种静态的封闭系统,而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系统。
2.管理(同济大学2013研;吉林大学2012研;中山大学2011研;武大2007研;上海财大2007研;武汉理工2006研)答: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过程。
这个定义使管理表现出以下特征:(1)管理的任务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管理本身并不是目的,管理是为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服务的。
“有效”的要求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要通过管理来保证组织活动顺利开展;②要在管理组织的目标活动不断提高效益与效率的前提下进行,即要求通过管理,保证能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来实现组织目标。
(2)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手段来开展专门活动的管理者。
管理劳动是社会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专门活动,是一种职业,它符合一般职业要求的标准:①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专门的知识结构;②职业技能的获取需要专门的教育和培训;③进入职业受到控制,通常要经过某种形式的考试;④从业人员必须遵守一定的职业道德,违反者将会受到某种惩罚。
《管理学》习题第十一章 激励(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激励(练习与思考)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期望理论,在( )的情况下激励力量为0。
A. 效价等于0B. 效价等于1.0C. 期望值等于1.0D. 期望值等于0.52. 曹雪芹虽食不果腹,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创作,是出于其( )。
A. 自尊需要B. 自我实现的需要C. 安全需要D. 以上都不是3. 商鞅在秦国推行改革,在城门口立了一根木杠,声称能将木杠从南门移到北门者,奖励五百金,但没有人去尝试。
根据期望理论,这是由于( )。
A. 五百金的效价太低B. 居民对得到报酬的期望很低C. 居民对完成要求的期望很低D. 枪打出头鸟,大家都不敢尝试4. 企业中,常常见到员工之间在贡献和报酬上会相互参照攀比,你认为员工最可能将哪一类人作为自己的攀比对象?( )。
A. 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B. 员工们的顶头上司C. 企业中其他部门的领导D. 与自己处于相近层次的人5. 如果职工甲认为,与职工乙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职工甲会采取的行为是( )。
A. 努力增加自己的投入B. 减少自己的投入C. 努力增加乙的报酬D. 使乙减少投入参考答案:1.A; 2. B; 3.B; 4.D; 5.B;二、多项选择题1.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水平取决于( )的乘积。
A. 动机B. 行为C. 期望值D. 效价E. 目标2. 最近某大学分房排队,年轻的骨干教师想法颇多,认为工资太低,分房无望且不公平,教学没有积极性,结果有的在外兼职,有的干脆辞职下海。
你认为这一现象用以下哪个理论可以合理解释?( )。
A. 强化理论B.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C. 弗隆的期望理论D. 公平理论E. Y理论3. 研究挫折产生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最终目的还在于找出对待受挫人的有效方式方法。
一般采用( )。
A. 采取宽容的态度B. 提高认识,分清是非C. 改变环境D. 精神发泄法E. 心理咨询4. 人们最常见的减少明显不公平的方法有( )。
陈传明《管理学原理》(第2版)课后习题-现代管理理论(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3 章 现代管理理论
一、关键术语 1.霍桑实验 答:霍桑实验是指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到 30 年代初期主要由哈佛大学梅奥等专家在 美国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主要包括:照明实验;梅奥参与的继电器 实验;访谈计划;绕线试验与非正式组织。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梅奥和他的助手阐述了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提出了以下主要观点:①职工是社会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 式组织”;③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程度。
2.“社会人”假设 答:“社会人”假设指影响人的积极性的,除了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和心理因素。霍 桑实验表明人是“社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个人的观点与个性都会影响他对上级 命令的反应和工作中的表现。因此,应该把工人当做不同的个体来看待,即当做“社会人” 来对待,而不应将其视为无差别的机器或机器的一个部分。
2 / 1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组织的正常运转,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
7.新组织理论 答:明兹伯格的新组织理论认为,组织管理的基本问题是分工和协调,组织结构的实质 是人们在组织内进行劳动分工和协调的方式的总和。了解组织结构,首先要了解组织中的各 种协调机制。明茨伯格提出了相互调适、直接监督、工作程序标准化、成果标准化或产出标 准化、技术(技能)以及知识标准化、规范标准化六种基本的机制。这六种协调机制在时间 上是相继出现的,在空间上也可能同时并存。在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中,需要这六种协 调机制同时并存,但只有某一种协调机制占主导地位。
8.内涵式管理 答:内涵式管理力求通过充分利用内部条件、加强企业创新、提高内部生产能力来增强 企业竞争力。而企业由外延式管理转变为内涵式管理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有选择地扩展业务; ②强调内部创业。 二、思考题 1.为什么梅奥认为新的领导力在于提高员工满足度的能力? 答:梅奥等人根据霍桑实验得出不同的结论,他们认为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 的士气;而工人的士气则取决于他们感受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程度是因为:在各种需要中,金钱与物质方面的需 要只占很少的比重,更多的是获取友谊、得到尊重或保证安全等方面的社会需要。因此,要 提高生产效率,就要提高工人的士气;而要提高工人的士气,就要努力提高工人需要的满足 程度。新型的管理人员应该认真分析工人需要的特点,不仅要解决工人生产技术或物质生活
管理学考研题库2经典教材课后习题(计划的实施)【圣才出品】
第九章计划的实施1.何谓目标管理?其特点是什么?如何利用目标管理组织计划的实施?答:(1)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①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凡是在工作成就和成果直接地、严重地影响企业的生存和繁荣的每个部门中,目标都是必需的,并且期望于经理取得的成就必须是从企业的目标中引申出来的,他的成果必须用他对企业的成就有多大的贡献来衡量。
②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是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到一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
一个管理人员的职务应该以达到公司目标所要完成的工作为依据;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每个人的工作,则企业的规模越大、人员越多时,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
③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只有每个人的分目标都完成了,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④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来管理,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⑤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2)目标管理的特点目标管理是指组织自上而下地确定一定时期的管理工作目标,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
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一切计划工作都围绕着目标进行,并在目标实施的全过程中始终强调自主管理和控制,以积极主动地追求目标成果的实现来代替消极被动地接受任务。
具体来说,它的特点主要有:①自始至终以计划目标为中心即组织的一切工作都从确定目标开始,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一切活动都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为指针,工作成果的大小,以完成计划目标的程度为主要评价标准。
②目标的执行者就是目标的制定者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在传统管理中,组织目标的制定是最高层管理者的特权,下级管理者和一般员工只有执行的义务,目标的制定和目标的贯彻是相分离的。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10.1课后习题详解1.组织变革的动因有哪些?答:推动组织变革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两个部分。
(1)外部环境因素。
主要包括:①整个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诸如政治、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体制的改变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等等,都会引起组织内部深层次的调整和变革。
②科技进步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对组织的固有运行机制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③资源变化的影响。
组织发展所依赖的环境资源对组织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组织必须要能克服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依赖,同时要及时根据资源的变化而顺势变革组织。
④竞争观念的改变。
基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竞争的方式也将会多种多样,组织若要想适应未来竞争的要求,就必须在竞争观念上顺势调整,争得主动,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内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组织机构适时调整的要求。
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与组织的阶段性战略目标相一致,组织一旦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机构,新的组织职能必须得以充分的保障和体现。
②保障信息畅通的要求。
随着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组织决策对信息的依赖性增强,为了提高决策的效率,必须通过变革保障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
③克服组织低效率的要求。
组织长期一贯运行极可能会出现某些低效率现象,其原因既可能是由于机构重叠、权责不明,也有可能是人浮于事、目标分歧。
组织只有及时变革才能进一步制止组织效率的下降。
④快速决策的要求。
决策的形成如果过于缓慢,组织常常会因决策的滞后或执行中的偏差而坐失良机。
为了提高决策效率,组织必须通过变革对决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以保证决策信息的真实、完整和迅速。
⑤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要求。
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组织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出现新的发展矛盾,为了达到新的战略目标,组织必须在人员素质、技术水平、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做出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陈传明《管理学原理》(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陈传明《管理学原理》(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管理2.组织3.决策(Decision Making)4.目标管理5.管理幅度6.非正式组织7.激励(Motivation)8.控制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什么是古典管理理论?它在管理学发展中有何重要意义?2.简述两种社会责任观。
3.请简述矩阵式组织结构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以及它有哪些特征和优点。
4.领导行为及行为理论,按其发展阶段来看形成了三类理论。
简单回答这三类理论各自的研究侧重点和基本观点;再简答路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四种领导者行为的特点。
5.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包括哪些?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1.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2.论述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学派及其核心观点。
3.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人类已经开始进入信息社会,请你阐述信息技术对管理活动的影响,结合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分析信息时代的管理创新。
四、案例分析题(共25分)助理工程师李明,一个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工作已8年,于4年前应聘到一家工厂工程部负责技术工作,工作勤恳负责,技术能力强,很快就成为厂里有口皆碑的“四大金刚”之一,名字仅排在一号种子厂技术部主管陈工之后。
然而,工资却与仓管人员不相上下,夫妻小孩三口尚住在来时住的那间平房。
对此,他心中时常有些不平。
王厂长,一个有名的识才老厂长,“人能尽其才,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孙中山先生名言,在各种公开场合不知被他引述了多少遍,实际上他也是这样做了。
4年前,李明刚来报到时,门口用红纸写的“热烈欢迎李明工程师到我厂工作”几个不凡的颜体大字,是王厂长亲自吩咐人事部主任落实的,并且交代要把“助理工程师”的“助理”两字去掉。
这确实使李明当时春风不少,工作更卖力。
两年前,厂里有指标申报工程师,李明属有条件申报之列,但名额却让给一个没有文凭、工作平平的老同志。
管理学考研题库2经典教材课后习题(决策-综合案例)【圣才出品】
综合案例湖南吉利汽车公司ERP项目的实施思考题:1.ERP实施的主要步骤。
答:ERP实施的主要步骤包括:(1)项目准备阶段①项目初始计划的制定。
首先进行初始项目计划,包括项目章程、项目组织、项目范围、项目策略的制定等,项目调研作为项目总体进度计划的依据。
然后拟定项目管理的标准及流程、系统前景策略等方案。
②项目启动的准备工作。
启动阶段工作一般包括确定项目组织机构、召开启动大会。
确立一个有力的ERP项目组织机构,记录入档作为将来考核与提拔人才的依据。
启动大会是一个隆重的仪式,以示ERP项目正式启动,使各部门知晓ERP工作已开展。
③项目小组的ERP概念培训。
分为顾问对企业的培训及企业内部培训两大类。
顾问对企业的培训包括:ERP理念培训、ERP软件功能培训、ERP处理流程培训。
企业内部培训包括:对最终用户的功能培训和流程培训、对领导的培训。
(2)业务流程的设计阶段①业务流程的设计。
根据整个项目范围并结合管理诊断、实现的工作成果,用SAP的系统功能,交付经双方讨论决定的核心流程设计成果。
为项目实施过程准备管理和沟通程序,以此指导业务的开展。
②初始数据的整理。
初始化数据包括系统参数、静态数据、期初数据。
系统参数和静态数据根据不同的软件,格式和內容有较大差异,一般包括:物料资料、供应商资料、客户资料、计量单位及转换资料、会计科目表、会计期及制造期、物料成本及价格资料、各种处理码等等。
期初数据主要包括:库存结存、车间在制品、科目余额、应收余额、应付余额、未发货的销售订单、未到货的采购单等。
(3)系统的测试阶段由于ERP软件是高度集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块之间的逻辑性非常强,这就要求所有的人员都必须全体参加,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关系及流程,对不足的地方提出好的解决方法及方案,便于接下来的二次开发及个性化设置。
(4)最后准备阶段最后准备阶段包括数据转换、最终用户培训及其他的系统上线准备工作。
(5)切换上线阶段①模拟运行与优化。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决策与计划 综合案例)【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篇决策与计划综合案例案例一:准确决策与盲目投资1.决策包括哪些基本活动过程?其中的关键步骤是什么?答: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全过程,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1)决策的基本活动过程①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
管理者必须尽可能精确地评估问题和机会;要尽力获取精确的、可信赖的信息,并正确地解释它;需要注意处在控制之外的因素也会对机会和问题的识别产生影响。
②明确目标。
所要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明确,因为目标的这两个方面都最终指导决策者选择合适的行动路线。
目标的衡量方法有很多种,如我们通常用货币单位来衡量利润或成本目标,用每人的产出数量来衡量生产率目标,用次品率或废品率来衡量质量目标。
根据时间的长短,可把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战略决策,中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战术决策,短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业务决策。
无论时间的长短,目标总是指导着随后的决策过程。
③拟定方案。
这一步骤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提出备选方案时,管理者必须把其试图达到的目标铭记在心,而且要提出尽量多的方案。
为了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案,需要从多种角度审视问题,这意味着管理者要善于征询他人的意见。
④筛选方案。
管理者起码要具备评价每种方案的价值或相对优势、劣势的能力。
在评估过程中,要使用预定的决策标准(如所要的质量)并仔细考虑每种方案的预期成本、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
最后对各种方案进行排序。
另外,管理者必须仔细考察所掌握的全部事实,并确信自己已获得足够的信息。
⑤执行方案。
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资源作保障。
方案的执行将不可避免地会给有关各方带来变化,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管理者善于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认识这种损害只是暂时的,或者说是为了组织全局的利益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在可能的情况下,管理者还可以拿出相应的补偿方案以消除他们的顾虑,化解方案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决策与决策方法)【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5.1课后习题详解1.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决策的原则与依据各是什么?答:(1)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对于这一定义,可作如下理解:①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
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一道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群体决策。
②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③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这就是说,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2)决策的原则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现实中,组织内外的很多因素都会对组织的运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些因素的一切信息;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拟定数量有限的方案;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未来是不确定的,人们对未来的认识和影响十分有限,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不一致。
现实中的上述状况决定了决策者难以做出最优决策,只能做出相对满意的决策。
(3)决策的依据决策的依据是信息。
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
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这要求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
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量过大固然有助于决策水平的提高,但对组织而言可能是不经济的,而信息量过少则使管理者无从决策或导致决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迄今为止,有关决策的理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答:迄今为止,决策理论经历了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两个阶段。
(1)古典决策理论: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①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②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③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④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都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道德与社会责任)【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2.1课后习题详解1.何谓道德?在商业道德方面存在哪些观点?答:(1)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
道德在本质上是规则或原则,这些规则或原则旨在帮助有关主体判断某种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或这种行为是否为组织所接受。
(2)在商业道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观点:①功利观这种观点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
功利主义的日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谋求尽可能多的利益。
接受功利观的管理者可能认为解雇工厂中20%的工人是正当的,因为这将增强工厂的盈利能力,使余下的80%的工人工作更有保障,并且符合股东的利益。
一方面,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另一方面,它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尤其是在那些受决策影响的人没有参与决策的情况下;同时,功利主义也会导致一些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被忽视。
②权利观这种观点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如隐私权、言论自由权和游行自由权等)的前提下做出。
权利观积极的一面是它保护了个人的自由和隐私。
但它也有消极的一面(主要是针对组织而言的):接受这种观点的管理者把对个人权利的保护看得比工作的完成更加重要,从而在组织中会产生对生产率和效率有不利影响的工作氛围。
③公平观这种观点要求管理者按公平的原则行事。
接受公平观的管理者可能决定向新来的员工支付比最低工资高一些的工资,因为在他看来,最低工资不足以维持该员工的基本生活。
按公平原则行事,也有得有失。
得的是它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失的是它可能不利于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创新精神。
④综合观这种观点主张把实证(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两种方法并入到商业道德中,即要求决策人在决策时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的因素。
这种道德观综合了两种“契约”:a.适用于社会公众的一般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做生意的程序;b.适用于特定社团里的成员的特殊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哪些行为方式是可接受的。
邢以群《管理学》课后习题基础篇管理者【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二章 管理者
1.管理者在一个组织中起什么作用?
答:管理者是在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并对此负责的人,其区别于其他角色的显著特征是
管理者拥有直接下属。
管理者在一个组织中起着内、外部协调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十种角色中,
群体力量。分工协作是组织发挥作用的手段,也是组织管理的重点。而组织成员间要进行分
工协作,就要求志同道合、能力互补。
(4)组织从本质上而言,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组织成员之间是一种相互合作、共享成
果、借助群体的力量实现共同目标进而实现个人目标的关系。
4.当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地位发生变化时,其管理工作有何异同?
如表 2-1 所示。
表 2-1 管理者的十种角色
方面 角色
角色职责
作用
形象代言人 作为组织的首脑发挥象征作用
外部协调
人际关 系方面
领导者
通过运用组织所赋予的权力,把各种分散的因素结合成 内部协调
一个整体,激励群体齐心协力实现共同目标
联络员
代表组织建立和保持与外界其他组织之间的联系,以取 外部协调
得外部各方面对本组织的理解和支持
如表 2-3 所示。
表 2-3 各岗位工作职责
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负有直接责任,负责计划、组织和控制组织
业务管 内部日常业务活动的开展。在一个企业中,业务管理者一般指主管
理者 或分管生产制造、产品销售等工作的管理者;在一个学校中,则指
主管或分管各类教学、科研工作的管理者
任何一个组织的运转都离不开资金的有效运作,财务管理者主 财务管
代表所在组织,向上级组织或社会公众传递本组织的有
组织发言人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领导概论)【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一章领导概论11.1课后习题详解1.何谓领导?领导在管理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领导”有两种词性含义。
一种是名词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者”的简称;二是动词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行为”的简称,指“领导者”所从事的活动。
领导的定义包括下列三要素:①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
没有部下的领导者谈不上领导。
②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
这些能力或力量包括由组织赋予领导者的职位和权力,也包括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
③领导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可以通过影响部下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2)领导者在带领、引导和鼓舞部下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要具有指挥、协调和激励三个方面的作用。
①指挥作用。
指在组织活动中,需要有头脑清醒、胸怀全局,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领导者帮助组织成员认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指明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路径。
②协调作用。
指组织在内外因素的干扰下,需要领导者来协调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③激励作用。
指领导者为组织成员主动创造能力发展空间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行为。
2.如何根据不同标准分析和研究不同类型领导的特点?答:根据不同的标准领导风格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具体包括:(1)按领导者权力运用方式,可以将领导风格分为集权式领导者和民主式领导者。
①集权式领导者。
集权式领导者是把管理的制度权力相对牢固地进行控制的领导者。
由于管理的制度权力是由多种权力的细则构成的,如各级领导的法定权、奖赏权、惩罚权等,都有正式的规章制度严格地明文规定。
这意味着对被领导者或下属而言,受控制的力度较大。
在整个组织内部,资源的流动及其效率主要取决于集权式领导者对管理制度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个人专长权和模范权是他行使上述制度权力成功与否的重要基础。
这种领导者把权力的获取和利用看成是自我的人生价值。
②民主式领导者。
这种领导者的特征是向被领导者授权,鼓励下属的参与,并且主要依赖于其个人专长权和模范权影响下属。
罗宾斯《管理学》【章节要点详解+考研真题解析】(激励员工)【圣才出品】
第16章激励员工16.1 本章要点详解本章要点■动机的含义■早期的动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X理论和Y理论、双因素理论、三种需要理论■当代的动机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工作设计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高参与型工作实践■当代激励问题重难点导学一、什么是动机?1.动机的概念动机(motivation)是指一种过程,它体现了个体为了实现目标而付出努力的强度、方向和坚持性。
2.动机的三个关键要素(1)努力。
努力要素是强度或内驱力指标,注意努力的质量。
(2)方向。
指向组织目标并与其保持一致的努力才是组织真正需要的。
(3)坚持性。
员工能够为实现最终目标而不懈努力。
二、早期的动机理论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Abraham Maslow)(1)马斯洛提出的五个层次的需要①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
对食物、水、住所、性以及其他生理方面的需要。
②安全需求(safety needs)。
在生理上的需求得到保证的同时,保护自己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的需要。
③社会需求(social needs)。
在爱情、归属、接纳以及友谊方面的需要。
④尊重需求(esteem needs)。
内部尊重因素包括对自尊、自主和成就感的需要;外部尊重因素包括对地位、认可或被关注的需要。
⑤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s)。
对自我发展、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理想实现的需要;是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动力。
马斯洛认为,每个需求层次必须得到实质的满足后,才会激活下一个目标。
个体的需求是由低到高逐层上升的,如图表16-1所示。
图表16-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马斯洛把五种需求分为低级和高级两个级别。
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较低层次的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是较高层级的需求。
较低层次的需求主要通过外部使人得到满足,较高层次的需求主要通过内部使人得到满足。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7.1课后习题详解1.举例说明企业愿景和使命陈述的主要内容。
答:远景和使命陈述包括两个主要部分:核心意识形态和远大的愿景。
核心意识形态由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两部分构成,它给组织提供了长久存在的基础,是组织的精神。
远大的愿景由10~30年的宏伟大胆冒险的目标和生动逼真的描述两部分构成。
(1)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组织持久的和本质的原则。
它是一般性的指导原则,不能把它与具体的生产或经营做法混为一谈,不能为了经济利益或短期的好处而放弃它。
目光远大的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不需要理性的或外在的理由,它们不随趋势和时尚的变化而变化,甚至也不随市场状况的变化。
(2)核心目标核心目标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目的,不是具体的目标或公司战略。
有效的核心目标反映了为公司工作的内在动力,它不仅描述公司的产出或目标顾客,而且表达了公司的灵魂。
(3)10~30年的宏伟的、大胆的、冒险的目标目光远大的公司经常利用大胆的目标作为促进进步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手段。
一个有效的BHAG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被它吸引,并全力以赴地为之奋斗;它非常明确,能够使人受到鼓舞;它一目了然,几乎无须任何解释。
(4)生动逼真的描述当确立了核心价值观、核心目标以及宏伟大胆冒险的远大目标后,想使它们发挥激励、鼓舞作用,必须要用生动逼真的语言将他们表达出来。
表7.1以Sony公司为例,给出一个完整的远景和使命陈述的例子。
表7.1Sony公司在1950年代的远景和使命陈述2.波特的行业竞争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美国学者波特认为,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这些作用力汇集起来决定着该行业的最终利润潜力,并且最终利润潜力也会随着这种合力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驱动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如图7-1所示。
图7-1驱动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1)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状态取决于如下因素:①现有竞争者的力量和数量;②产业增长速度;③固定或库存成本;④产品特色或转移购买成本;⑤生产能力增加状况;⑥竞争对手类型;⑦战略利益相关性;⑧退出成本。
张明玉《管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激 励)【圣才出品】
第九章激励一、案例薪酬激励的作用2003年新年后的一天,外贸局王局长坐在办公室里,审阅着财务科刚送来的财务收支情况报表。
面对A办事处4年来业务收入的大起大落,王局长心情沉重,陷入了沉思。
A办事处是外贸局下属的一个办事处,共有5名工作人员,其中一名中年人担任办事处主任,另外4名均为年轻人。
2000年初王局长到外贸局走马上任,他点燃的头一把火就是搞业务创收,给各下属部门分别制定创收目标,实施目标管理。
A办事处虽然人不多,但业务收入却在全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潜力巨大。
1999年A办事处的业务收入达83万,占全局收入的36%。
为鼓励A办事处为创收多做贡献,王局长拟订了一个相当诱人的奖励计划:若A办事处能完成90万元的任务指标,年终可以计提3%的奖金;若创收达120万元,则给办事处配备一部汽车;若收入达150万,则给全处年轻人解决住房问题。
奖励方案一经推出,立即在A办事处引起震动,所有人员积极性空前高涨,憋足干劲加班加点拼命干,结果2000年A办事处创收达156万,超额完成了计划指标。
事后,王局长开始兑现奖励措施,除发放奖金配备汽车解决住房外,还把A办事处树立为先进集体,对办事处李主任给予全局通报表扬,越级晋升一级工资,并将一名年轻人提拔为副科长。
同时,王局长还承诺如果A办事处2001年业务收入能维持150万的收入,将继续提取3%的年终奖。
王局长本来希望通过奖励的实施来进一步调动A办事处员工的积极性,争取2001年业务收入再创新高,最低目标也要保持2000年的水平。
但奇怪的是,奖励实施后,A办事处人员积极性却骤然下降,有人开始自满,有人觉得不公平,开始闹情绪,不合作。
结果200]年A办事处在外界环境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业务收入直线下滑到95万,没有完成任务指标。
王局长对此非常恼火,对A办事处下达指令,若2002年业务收入不能恢复到120万,就撤换办事处主任和其他工作人员。
但令人遗憾的是,2002年A办事处的收入再次令王局长失望,全年收入仅85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激励
1.说明激励的过程及动因。
答:(1)激励的过程,如图15-1所示。
图15-1 激励过程
从图15-1可知,未满足的需要对人的激励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某一行动的效价和期望值。
激励力、效价以及期望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式表示:激励力=某一行动结果的效价×期望值。
①效价。
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成果的偏爱程度,或某种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个人带来的满足程度;
②期望值。
指某一具体行动可带来某种预期成果的概率,即行为者采取某种行动,获得某种成果,从而带来某种心理上或生理上的满足的可能性。
(2)激励的动因
激励的动因包括外因和内因。
外因是指人所处的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制度、劳动条件、经济地位、文化条件等社会环境;内因是指人的需要、生命运动和思维运动等内在因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但必须通过人的自身条件才能起作用;内因是激励产生的根据。
2.理解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涵,谈谈对实际工作的启发。
答:(1)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涵
①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其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②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会出现。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实际工作的启发
①了解员工的需要,并将之与组织目标相结合。
每个人都有需要,这些需要都包含在马斯洛所概括的生理、安全、社交、自尊、自我实现五类需要之中。
人们为了满足需要便产生动机,管理人员如果能洞察员工的需要,把组织的目标和员工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起员工的积极性,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②区分主要需要和次要需要,优先满足主要需要。
员工的需要层次是递进的,低一层次的需要基本满足后,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就逐渐削弱以至消失,此时高一层次的需要就变为优势需要,所以管理人员应该及时调整以满足员工新的需要。
管理中必须注意,当员工的需要发生变化后,不能再用老一套的方法激励员工,这样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而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不同的员工采取的激励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③重点针对员工的高层次需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
高层次的需要实现难度大,其激励
作用也大。
人们为了自我实现,往往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管理人员如果掌握这一原理,在尽可能满足员工低层次需要的前提下创造出良好的组织氛围,强化员工高层次需要的强度,使员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为实现组织的宏伟目标而努力。
3.解释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
答:波特(L.W.Porter)和劳勒(wler)的激励模式比较全面地说明了各种激励理论的内容,如图15-2所示。
图15-2 波特和劳勒激励模式
该模式的五个基本点是:
(1)个人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不仅仅取决于奖励的价值,还受到个人觉察出来的努力和受到奖励的概率的影响;
(2)个人实际能达到的绩效不仅仅取决于其努力的程度,还受到个人能力的大小以及对任务的了解和理解程度的影响;
(3)个人所应得到的奖励应当以其实际达到的工作绩效为价值标准,尽量剔除主观评
估因素;
(4)个人对于所受到的奖励是否满意以及满意的程度如何;
(5)个人是否满意以及满意的程度将会反馈到其完成下一个任务的努力过程中。
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是对激励系统的比较全面和恰当的描述,说明激励和绩效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要使激励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考虑到奖励内容、奖励制度、组织分工、目标设置、公平考核等一系列的综合性因素,并注意个人满意程度在努力中的反馈。
4.解释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谈谈对实际工作的启发。
答:(1)公平理论
①公平理论的主要观点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又称为社会比较理论。
这种激励理论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即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a.横向比较是指将“自己”与“别人”相比较来判断自已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并据此作出反应,管理人员对此应特别注意。
b.纵向比较是指自己目前与过去的比较。
②公平理论对实际工作的启发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表明,一个人所得的相对值比绝对值更能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
所以管理者需更多地注意实际工作结果与个人所得之间的公平合理性。
但是这在实际运用中又比较难把握,因为人们总是倾向于过高估计自己的付出,而过低估计自己的所得,对别人的付出和所得的估计则正好相反。
所以管理者除了制定公平的奖酬体系外,还要及时体察员工的不公平心理,并认真分析,教育员工正确认识、对待自己和他人。
(2)强化理论
①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首先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这种行为会减弱直至消失。
②强化理论对实际工作的启发
根据强化理论,在强化过程中,所选用的强化物要恰当。
对于被强化对象有足够的奖酬力度。
强化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当员工做出成绩时,要及时给予奖励。
在应用负强化应注意,实施负强化事先需规定好哪些行为不符合要求,若出现这些行为时会受到何种处罚。
否则,职工很容易无意或有意的做出某些不符合要求的行为。
5.试以实例说明,如何运用好工作激励、成果激励和培训教育激励这三种常用的激励方法?
答:(1)工作激励
工作激励是指通过分配恰当的工作来激发职工内在的工作热情。
对职工委以恰当的工作,以求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工作的分配要能考虑到职工的特长和爱好。
给职工分配适当的工作,首先要把工作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同工人的自身条件结合起来。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有许多道不同的工序和工作,这些不同的工作对人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
同时,每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也是有差异的。
合理地分配工作就是根据工作的要求和个人的特点,把工作与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也就是说,要根据人的特长来安排工作。
②工作的分配要能激发职工内在的工作热情。
分配适当的工作,不仅要使工作的性质和内容符合职工的特点,照顾到职工的爱好,还要使工作的要求和目标富有一定的挑战性,能
真正激起职工奋发向上的精神。
例如:在企业人员配备过程中,将性格外向、喜欢交流沟通的员工分配在与“协调、沟通”相关的工作中,这样,既可以发挥职工的特长和爱好,又有利于激发职工内在的工作热情。
(2)成果激励
正确评价工作成果首先必须正确设定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将向有关员工传递明确的信息:组织要求你做哪些事,什么事做好了能得到奖励。
评价指标体系必须符合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
根据对工作成果的评价,必须给予报酬。
报酬从性质上,可分为精神和物质两种。
一般两者相互结合,兼而有之。
报酬从作用上可分为正报酬和负报酬两种。
正报酬就是奖励,负报酬就是惩罚。
一般而言以奖励为主,但惩罚也不可缺少。
例如:在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将产品合格率作为考核员工工作成果的评价指标。
当实际产品合格率水平达到甚至超过评价指标的规定水平时,给予员工精神和物质的奖励;而当实际产品合格率水平未达到评价指标的规定水平时,要给予惩罚。
为了使报酬能对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必须按照“法、理、情”的原则去做。
即:①先要制订奖惩办法,公之于众。
如先规定实际产品合格率达到95%时给予奖励;②奖惩应合理;③奖惩都要合情,即有利于人们接受。
(3)培训教育激励
职工在参与企业活动中的工作热情和劳动积极性通常与他们的自身素质有极大的关系。
一般来说,自身素质好的人,进取精神较强,对高层次的追求较多,在工作中对自我实现的要求较高,因此,比较容易自我激励,能够表现出高昂的士气和工作热情。
所以,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下属的自身素质,从而增强他们自我激励的能力,也是领导者的一种激励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