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融资解析企业早期创业融资九大误区

合集下载

融资的六大误区及如何避免

融资的六大误区及如何避免

融资的六大误区及如何避免融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创业者和企业家来说,融资可以帮助他们实现业务扩展、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等目标。

然而,在融资过程中,许多人往往会陷入一些误区,导致融资效果低下甚至失败。

本文将探讨融资过程中的六大误区,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读者避免这些误区。

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许多创业者和企业主在需要融资时往往会首先去银行申请贷款,而忽略了其他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这种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做法往往会使企业陷入资金链紧张的困境,因为银行贷款需要较长的审批时间和相应的担保措施。

如何避免:创业者和企业主可以积极寻找其他融资渠道,如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众筹等。

这些渠道相对银行贷款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缺乏详尽的融资计划许多创业者在融资之前并没有制定具体的融资计划,导致在与投资人谈判时无法清晰地阐述企业的发展规划、商业模式和市场前景。

这种情况下,投资人很难相信创业者能够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融资资金。

如何避免:在进行融资之前,创业者和企业主应制定详尽的融资计划,包括公司的目标、发展策略、市场分析和预计的财务数据等。

通过充分准备,投资人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价值,并决定是否进行投资。

三、过于追求高估值许多创业者在融资过程中过于追求高估值,希望通过高估值来提高公司的发展信心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会使企业失去真实价值,陷入估值泡沫的危险。

如何避免:创业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反应来确定合理的估值,而不是盲目追求高估值。

此外,他们应该注重与投资人的沟通,共同商讨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估值框架。

四、不重视营销和品牌建设融资过程中,许多企业主将重心过于放在融资本身,而忽略了对产品营销和品牌建设的重视。

然而,良好的产品营销和品牌建设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何避免:在融资之前,企业主应该重视产品营销和品牌建设,确保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并在市场上树立积极的品牌形象。

创业融资合同签订时的常见误区及解决方法

创业融资合同签订时的常见误区及解决方法

创业融资合同签订时的常见误区及解决方法在创业的道路上,融资是许多创业者必须经历的重要环节。

而签订融资合同则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关系到创业者和投资方的权益与责任。

然而,在签订创业融资合同时,创业者往往容易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如果不加以注意和解决,可能会给创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误区一:对合同条款理解不深许多创业者在签订融资合同时,由于对法律和商业条款的不熟悉,往往只是粗略地浏览合同,而没有深入理解其中的每一个条款。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后续的合作中,发现自己承担了一些未曾预料到的责任和义务。

例如,对于股权稀释条款,如果创业者没有清晰地理解其计算方式和影响,可能会在后续的融资轮次中,发现自己的股权被过度稀释,从而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

解决方法:在签订合同前,创业者应花足够的时间仔细研究合同条款。

如果自己对某些条款不理解,可以请教专业的律师或财务顾问。

同时,创业者也可以要求投资方对关键条款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确保自己完全明白合同的含义和影响。

误区二:忽视保密条款保密条款在创业融资合同中至关重要,但却经常被创业者忽视。

一些创业者可能认为自己的项目还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果,没有什么值得保密的。

然而,一旦商业机密泄露,可能会给竞争对手可乘之机,影响公司的发展。

比如,公司的核心技术、商业模式、客户名单等信息,如果在未经保护的情况下被投资方泄露,可能会对公司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解决方法:创业者应重视保密条款的制定和执行。

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哪些信息属于保密范畴,以及投资方在何种情况下可以披露这些信息。

同时,创业者自身也要加强对公司机密的保护,建立完善的保密制度。

误区三:估值和定价不合理在融资过程中,对公司的估值和定价是一个关键问题。

创业者往往容易过高地估计公司的价值,导致融资条件过于苛刻,难以吸引投资方;或者过低地估计公司的价值,使得自己在融资中失去了应有的权益。

例如,如果创业者对公司的未来发展过于乐观,给出了过高的估值,投资方可能会认为风险过大而放弃投资。

创业者在融资中容易陷入的几个误区

创业者在融资中容易陷入的几个误区

创业者在融资中容易陷入的几个误区一是认为项目好就能融到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其实这是一种很幼稚的想法,事实上我们看到很多好项目拿不到钱、融不到资。

因为项目的好坏,只不过是引起投资方关注的基础,并不是其决定投资与否的唯一标准和依据。

有一个好的项目,仅仅说明你拥有了一只良种蛋,你是不是有能力将这只蛋孵出小鸡,孵出小鸡后你有没有能力将小鸡养大,继而让鸡下出更多的蛋,再将这些蛋卖到市场,收回投资,获取盈利,这才是投资者所关心的关键性问题。

如果这些都没有展示出来,即使你有再好的项目,也无法赢得投资者的青睐。

二是自我陶醉。

很多创业者在向投资者介绍项目时,把自己的项目说成天下第一,没有风险,肯定赚钱,甚至很快就能收回投资,只要投了就有高额回报。

这反而容易让投资者对创业者的诚信产生怀疑,觉得创业者不能以一种客观的态度评价和对待自己项目的市场情况,“虚”的成分多。

三是企业管理滞后。

很多创业企业,拥有很好市场前景的项目,但在管理上一塌糊涂,也容易使投资者失去投资信心。

四是急于求成。

很多创业者在与投资者接触过程中,前期进展顺利,但在关键时刻即双方确定利益分成时,只注重己方利益,不遵守游戏规则,得寸进尺,步步紧逼,甚至不惜耍些小聪明来达到目的,结果反而会欲速则不达,容易将投资者吓跑。

从你的来信中看,这几点在你身上都存在。

还有一些创业者,在中小企业融资时把可行性分析报告写成了项目建议书,资料提供了不少,但大多是对投资商的要求和条件,却不是投资商所期待的对项目技术含量、风险程度、市场情况、发展前景、预期回报、创业团队等所关心问题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同样不容易得到投资者的青睐。

针对你的情况,提几个具体的建议供参考。

第一,作为创业者,在中小企业融资时一定要把握住企业的控股权,而且在开始时最好是绝对控股,而不是相对控股。

做不到这一点,则宁可放弃这次中小企业融资,或者以一个较好的价钱将现有企业全部转让,自己重敲锣鼓另开张,再找一个事业做。

创业公司必须避免的9大法律“坑”

创业公司必须避免的9大法律“坑”

创业公司必须避免的9大法律“坑”有人说创业是九死一生,有人说创业者要向死而生,也许创业这件事本身就是个“坑”。

即使面对未知的危险,如果你还是选择创业,那你一定要了解一点法律知识,避免掉“坑”。

1.注册资本的“坑”在注册资本实行“认缴制”,30年内缴完都可以。

很多人因此误以为,反正不用实缴,就把注册资本写大,1千万甚至1个亿!注册资本越大,显得公司越有实力嘛。

殊不知,“认缴”不等于“不缴”,在你融资时,投资人会要求你自己先缴足(正规的投资人才不会帮你填这个坑);在公司被追债时,法院也会要求你补足。

到时候就算砸锅卖铁也是要逼你还的。

我们在给几个客户做融资、员工持股方案时都碰到这个问题,处理起来非常麻烦。

2.合伙人股权的“雷”无数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合伙人股权分配不明确或者不合理,是导致公司散伙的一个重要“地雷”。

其中,合伙人股权分配的大忌之一,就是“平均股权”。

从管理上讲,“平均股权”意思就是都是老大,也就没有老大。

一个公司没有“老大”,就像茫茫大海中的船上没有船长,迷航、翻船是迟早的事;从法律上讲,平均股权会导致在股东有不同意见时,股东会不能形成有效决议,从而陷入“公司僵局”,直至最后耗死。

有趣的是,华为在创立时恰恰是平均股权。

当时注册公司要求最低注册资本2万元,任正非连他一起共拉了7个人,每人出3000元,凑足21000元成立了公司。

好在,其余6人很快退出的退出,稀释的稀释。

否则的话,也许我们就看不到现在这么牛气冲天的华为了。

3.投资协议的“陷阱”“对赌”、“回购”几乎成了眼下VC投资协议的标准条款了。

站在创业公司角度看,投资协议本来都是“霸王条款”,而“回购”就成了霸王中的霸王了:公司经营好的时候,投资人一起吃香喝辣;公司经营不好或者未如期上市,投资人随即露出资本主义的狰狞面目,要求创始人连本带利回购投资人股份。

可怜创业者本来就是个穷屌丝,顶多也就个中产,一旦创业失败,连本带利还几千万,创始人以个人、家庭的房、车、存款等财产承担连带责任,就算你今天没钱还不起,也要背一辈子的债。

初创期企业融资的八大误区及出路

初创期企业融资的八大误区及出路

初创期企业融资的八大误区及出路来源:发表时间: 2013-02-07■洪峥每一个创业者都有深深的体会,企业初创期去融资,经常陷入误区,融资触礁失败。

本文总结的八大误区涉及到初创期企业利用商业模式融资的主要方面,包括“公司估值”、“资企对接”、“市场定位”、“财务状态”、“挣钱模式”、“老板人品”、“风险承担”和“团队打造”。

创业者在其中任何一处陷入误区绊倒,都会造成投资方对他的不信任,感觉商业模式行不通,而融资失败误区一:自恃精英,估值过高这个误区是在企业估值误判。

一提起融资,企业家头一个撞上的问题就是“估值”,“我的公司值多少钱?”大量的企业家融资时会在这个问题上陷入误区,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公司在当前阶段的价值,往往估值过高,根本无法与投融资界的行规价值对接,每每被投资人否决。

案例:眼大肚子小1999年,笔者参与创办一家网络企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企业后来在NASDAQ上市。

若干年后,一位当时公司研发部的技术骨干找到笔者,说他创办了一个小型科技公司,开发网络安全监控软件,希望笔者帮他融资。

他希望的投资额是100万美元,给投资方的回报是获得公司20%的股权。

笔者一听就明白他进入了误区:自恃精英估值过高。

笔者问他:“投资100万美元,占20%股权,那么,你的公司现在值多少钱?”他略一思索回答:“公司的20%值100万,整个公司值500万美元,对吧?”我说“正确!那么你要向投资人证明:凭什么你公司现在值500万美元,约4000万人民币(当时美元兑换率是1:8)”他立刻不吭气了(明白陷入了误区)。

我说“要想投资方相信你公司值这么多钱,你需要向投资方出示自己的资产以及公司的现状,例如用先进的硬件和软件以及市场营销额来证明自己公司确实值500万美元。

”他告诉笔者,一个月前,他花了几十万人民币注册了公司,公司只有他一个专职人员,还有一朋友在外企上班兼职帮忙,产品还没研发出来,市场营销还没有一分钱进账。

我立刻告诉他:按照这种情况,他现在公司的估值最多只有几十万元,所以,投资方出资几十万人民币就可能占他50%股份。

创业融资需注意的十大误区创业融资融资误区企业融资.doc

创业融资需注意的十大误区创业融资融资误区企业融资.doc

创业融资需注意的十大误区-创业融资,融资误区,企业融资创业融资需注意的十大误区2011/7/27/8:50全球总裁网张雪奎时代公司的良好信息,获得了多家银行的赞许。

工行、中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增加对它的贷款。

公司由小变大,已连续7年与“联想”、“方正”等企业一起被评为“中关村科技园区20强”。

张雪奎老师在企业投融资课程中,反复讲企业融资首先讲的就是信誉,良好的信誉不仅能保证企业做大做强,还可以保证企业百年长盛。

只管外部扩张不管内部结构治理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本身就是企业自身的一种融资能力。

很多民营企业在不断扩张中企业管理却越来越粗放、松散。

不注意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自身的这种融资能力和规避企业扩张过程中的经营风险的能力。

特别是:一些创业企业只顾发展,不塑造企业文化,最终导致企业规模做大了,但企业却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企业内部或各部门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协同能力。

不具备银行评估的基本贷款和融资的条件,这也是造成融资、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张雪奎老师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

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

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企业全员的“行为规范”。

这种规范员工行为意识的传承,能够保证企业长远发展。

盲目对外出具融资担保函由于创业融资比较困难。

因此,一些创业企业之间往往进行相互出具融资担保的情况。

由于这种盲目担保往往给创业企业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风险。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第二条的规定,境内机构(境内外资金融机构除外)向境内的外资金融机构出具保函,仍属于对外担保的范畴,应受国家外汇管理机关的监管。

盘点创业者早期融资需要避免的十大错误

盘点创业者早期融资需要避免的十大错误

盘点创业者早期融资需要避免的十大错误很多人教你如何融资,但很少教你避免融资错误。

来自美国YC的这十条经验,是你在早期融资是必须看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盘点创业者早期融资需要避免的十大错误,欢迎大家阅读!1“过度优化”整个融资流程许多创业者都过于迷信各种技巧,认为那样能帮助自己融到钱。

实际上融资很简单——只要你有个好的公司,你就很可能筹集到资金。

你最好更多地花时间把自己公司做得更好,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融资游戏上。

融资的流程很简单: (1)请别人把你介绍给你想见的投资人并去和他们见面。

这种见面最好能并行,而不是分先后。

(2)向他们解释你的公司为何能让他们挣钱。

这通常包括公司的行业、产品、目前的发展情况、未来的愿景、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情况以及你将获胜的理由,包括长期竞争优势有哪些、你如何盈利、以及你们的团队状况。

(3)创建一个竞争氛围。

你将(一点也不奇怪地)在众多投资者的相互竞争中获得最大利益。

这是这个游戏中一个很重要的规则,我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有些创业者会尝试一些小伎俩,例如精心安排公关稿的发布时间,或是假装很随意地向一个投资人提起自己会和另一位投资人吃饭,或者声称自己的日程很紧,只有特定某一个小时是有空的,诸如此类。

但是如果你把公司经营得很好,那么基本上你没必要用到这些手段。

有些小事情不需要特别在意。

比如一位早期的投资人表现出不会继续参与新一轮融资的迹象。

如果公司经营很顺利,那么这些事情根本不必在意,如果你发展不好,那你本来融资就会费劲。

除非你做得无可挑剔,否则这种操纵会损失掉大多数好的投资人。

无论如何,你都要诚实守信。

如果不能信任你,投资者是不会投资的。

2“过分优化”投资条款“过度优化”整个融资流程创业通常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如果你失败了,那么你也可能被收购,这种情况没那么常见,但比你仅仅在收购方公司做一份工作要好一些。

重点是要找到好的投资人、签署明确的条款以及不要耗费太多时间在融资上。

企业融资中需要走出的10大误区商务指南频道_企业上市.doc

企业融资中需要走出的10大误区商务指南频道_企业上市.doc

企业融资中需要走出的十大误区_商务指南频道_企业上市企业融资是企业发展过程种的关键环节,民营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有清晰的长期发展战略,企业资本运营策略必须放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层面考虑,从里到外营造一个资金愿意流入企业的经营格局。

不少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把企业融资当作一个短期行为来看待,希望搞突击拿到银行贷款或股权融资,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很少。

民营企业要想改变融资难的局面,笔以为,需走出以下融资误区。

一、过度包装或不包装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融资,不惜一切代价粉饰财务报表、甚至造假,财务数据脱离了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

有些民营企业认为自己经营效益好,应该很容易取得融资,不愿意化时间及精力去包装企业,不知道资金方看重的不止是企业短期的利润,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及企业面临的风险是资金方更为重视的方面。

二、缺乏长期规划,临时抱佛脚多数民营企业都是在企业面临资金困难时才想到去融资,不了解资本的本性。

资本的本性是逐利,不是救急,更不是慈善。

企业在正常经营时就应该考虑融资策略,和资金方建立广泛联系。

三、急于拿资金,忽视企业内部整理民营企业融资时只想到要钱,一些基本的工作也没有及时去做。

民营企业融资前,应该先将企业梳理一遍,理清企业的产权关系、资产权属关系、关联企业间的关系,把企业及公司业务清晰地展示在投资面前,让投资放心。

四、融资视野狭窄,只看到银行贷款或股权融资企业融资的方式很多,不只是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租赁、担保、合作、购并等方式都可以达到融资目的。

五、只认钱,不认人民营企业急于融资,没有考虑融资后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

民营企业融资时除了资金,还应考虑投资方在企业经营、企业发展方面对企业是否有帮助。

六、只想融资,不想让企业走向规范化企业融资是企业成长的过程,也是企业走向规范化的过程。

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种,应不断促进企业走向规范化,通过企业规范化来提升企业融资能力。

七、只顾扩张,不塑造企业文化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种,只顾企业扩张,没有去塑造企业文化,最终导致企业规模做大了,但企业却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企业集团内部或各部门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协同能力。

创业融资国内企业融资有哪些误区

创业融资国内企业融资有哪些误区

国内企业融资有哪些误区?企业融资是以企业的资产、权益和预期收益为基础,筹集项目建设、营运及业务拓展所需资金的行为过程。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融资、发展、再融资、再发展的过程。

一般企业都要经过产品经营阶段、品牌经营阶段及资本运营阶段。

随着现代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企业与社会专业机构协作,解决企业自身问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财经公关、融资顾问等专业机构的出现,为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提供专业化服务。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企业发展也从此走上了一条规范化的道路。

下面为大家盘点国内企业融资14大误区:1、高估帮忙的价值大家都知道好的投资人应该是帮忙不添乱。

有些投资者尤其是战略投资者,最喜欢罗列他们拥有的资源和帮助。

但往往到最后发现,资源是共用的,派过来帮忙的人是外行,其他诉求石沉大海,最好还得靠自己。

2、低估添乱的影响业内有一些老资历公司,是公认的害虫,尽管在被投资公司中占小股,但发号施令,天天骚扰,董事会上从不配合,让你日日胸闷。

就因为他最早找到你,就因为他不断引诱你,就因为不拿白不拿,就因为钱快烧完,总之你拿了缺乏共识的投资人的钱。

最终,听他的可能把公司搞成四不像,不听他的他又去外面放话,让你陷入人间炼狱。

3、把投资人等同于身后的机构不靠谱的机构,人多半不靠谱;但靠谱的机构,不一定各个都靠谱。

有的人虽然在产生过很多明星公司的机构,但完全水货一个,好的案子跟他无关,坑爹的案子干过不少。

擦亮眼睛,去评判投资人的专业程度,而不要被所谓品牌蛊惑。

4、宁做凤尾,不做鸡头这指的是孵化器的情形。

很多团队一窝蜂往明星孵化器钻,也不肯加入一个新开设的孵化器。

然而,孵化器的好坏区别在于它资源的大小,好的孵化器,能支持数十个团队都得到支援,单薄的孵化器则只能支援数个,甚至一个。

即便你假如一个不知名的孵化器,但如果你表现得最好,起码你可以得到再次融资的机会。

至于只提供办公场地的孵化器,我只想说:我很幸福。

5、过早稀释股权因为不熟悉融资的游戏规则,因为你听信了“重要的是赚钱了以后分钱” ,你在第一轮或者第二轮融资中就稀释了40%、60%甚至80%的股权。

早期创业者5大融资误区

早期创业者5大融资误区

早期创业者5大融资误区作者:暂无来源:《计算机世界》 2013年第9期项目不错却为什么找不到钱?因为创业者在五个关键问题上经常犯错误。

户才和在这个创业的时代,我却遗憾地发现,一些素质不错的创业者,由于在融资时机、准备功课、企业估值、投资人沟通甚至心态等方面陷入误区,暂时没能融资成功。

此次希望通过分析早期创业者5 大融资误区形成的原因和走出误区的可能路径,来帮助正在融资和计划融资的创业者少走些弯路。

融资时机“我们预计6 个月后正式启动融资行动,计划1 个月内Close。

”2011 年2 月,一个创业公司在跟我交流的时候很认真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而更加普遍的情形是,很多创业者都期望在2~3 个月内能拿到投资。

1 个月内就拿到投资的情况有没有?有!但这个周期是从遇到对的投资人时开始算起的。

从开始融资到找到对的投资人究竟需要多少时间,则往往被很多创业者有意无意地忽略掉。

融资周期误判的直接结果,就是很多创业者经常在选择融资时机时出现巨大的偏差:不少企业选择在需要用钱的时候、甚至在资金流快断掉时才开始融资,结果可想而知。

对于很多初创企业尤其是平台型初创企业而言,投资人的投资在企业最初的1~2 年时间内往往是其主要甚至惟一资金来源。

提前做好融资准备,不但将给自己更大的选择空间,也将给投资人以及双方的充分沟通留下充足的时间。

具体而言,我建议创业者至少需要提前12~18 个月开始融资准备工作,在企业状态最好、最不需要外部资金支持的时候开始正式融资。

准备功课不少创业者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融资过程简化成见投资人,却不注重在见投资人之前做好功课,主要体现在:一没有设计完善的融资策略;二对融资过程的复杂性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三过度包装或不包装;四缺少必要的融资知识;五凡是能够找到联系方式的投资人,都给其发送BP(商业计划书),缺乏选择性;六不了解投资人说话的方式,把婉拒当成是肯定甚至赞扬,这是导致很多初创企业融资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创业融资常见的误区

创业融资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廉价出卖你的技术或创意许多创业者和下岗职工创业者急于得到启动或周转资金,往往在融资时急于求成。

给小钱让大股份,轻易的贱卖技术或创意。

“只要能获得启动资金就行”。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有不少核心技术的拥有者廉价的就把自己的技术或创意随随便便的出卖了。

在公司运营一段时间后,才感悟到当初的技术卖便宜了。

开始对当初的投资协议不满,这时,有的人又会轻率的提出毁约。

这样做只会使我们在资本市场上失去商业信誉。

误区二:烧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这种对风险投资不负责任使用的情况十分普遍。

在当前的中小企业融资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和突出。

创业不仅是创业者实现理想的过程,更是使投资者的投资保值增值的过程。

只有通过企业这个载体发展的过程,才能达到双赢的目标。

“烧投资者的钱圆自己的梦”的问题,说到底是信用问题,品质问题。

有这种思想的人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只有能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企业家,才能得到更多融资机会和成长机会。

因此,创业者不仅要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还需要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和具备企业家的诚实、守信的道德风范。

误区之三:没有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战略设计跟任何推销过程一样,在筹资和融资的过程中,也需要完善的策划和充分的准备。

这是取得最佳中小企业融资效果的开端。

但是,很多的创业者只有总的战略策划和设计,却没有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具体的战略设计。

这是不应该的。

明确融资的收益和成本。

资金是有成本的,融资并不是越多越好,创业者融资要量力而行。

只有经过深入分析,确信利用筹集的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要大于融资的总成本时,才有必要考虑融资。

这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首要前提。

尽可能保持企业的控制权。

企业融资时,特别是濒临危机的初创企业,经常会发生企业控制权和所有权的部分丧失。

这不仅引起企业利润分流,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性、独立性,使得原有股东的利益遭受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影响到企业的近期效益与长远发展。

企业融资既要保证获得资金以促进发展,又要保证创业者的利益,以保持旺盛的创业激情。

创业融资需注意的十大误区创业融资,融资误区,企业融资

创业融资需注意的十大误区创业融资,融资误区,企业融资

创业融资需注意的十大误区—创业融资,融资误区,企业融资创业融资需注意的十大误区2011/7/27/8:50全球总裁网张雪奎这是取得最佳融资效果的开端。

但是,很多的创业者只有总的战略策划和设计,却没有融资的具体的战略设计。

这是不应该的。

融资的具体的战略设计是总体战略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总体战略的支撑性战略。

因此,这一部分内容应该用心进行精细的策划。

策划的内容应该有:哪些风险商对你这一类别的和产品感兴趣?他们一般可能采取哪种合作形式?他们一般在第一次接触中会提出和涉及到哪些问题?我应该做哪些准备才能展现本项目的优势和特点?在第一次交往中如何阐述清本项目的价值,既引起方的兴趣,又进行必要的火力侦察,为后续谈判打好基础?张雪奎老师提醒你应该注意的是:这些战略设计的内容是不要写进商业计划书的,有很多设想、设计、战略计划,对于行家来讲仅仅是窗户纸。

缺少对融资方案的比较性选择尽管国内的融资渠道还不是很健全,但渠道还是比较多的。

主要有:1、合资、合作、外资融资渠道;2、银行及机构;3、府;4、风险;5、发行债券;6、发行;7、转让部分经营权;8、BOT融资;9、民间融资;对以上众多的融资渠道进行深入的比较与选择,可以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成功率。

通过上述途径得到的可以分为两类:资本金和债务。

其中的债务(如银行等)不会稀释创业者股权,而且可以有效分担创业者的风险。

如果采用出让股权的方式进行融资,则必须做好人的选择。

只有同自己经营理念相近,其业务或能力能够为项目提供有商情价值的渠道,或者有效地战略指导的才能有效支撑创业企业的成长。

因此,创业者一定要对融资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在掌握充分信息的前提下,才能做出最优的选择。

张雪奎老师建议你,最好请一个融资顾问,是少花钱多办事的捷径。

过度包装或不包装有些创业企业为了融资,不惜粉饰财务报表、甚至造假,进行“包装”融资。

这是不应该的。

其实,财务数据脱离了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

创业融资中不能入的6大坑

创业融资中不能入的6大坑

创业融资中不能入的6大坑以下为内容精选:在郑明龙看来,股权融资并不高深和神秘,他认为股权融资的本质就是买卖。

资本以比较低的价格买进股权,在合适的时间以比较高的价格卖出。

股权融资就是低买高卖的贸易过程,所以创业者在融资时完全没有必要自我矮化,从来都是资本追着好项目跑,而不是相反。

对于投资者而言,其目的在于获取资本溢价,资本溢价主要表现在估值溢价,而要实现估值的提升,就需要做出好产品,实现营收甚至是获得利润。

所以郑明龙认为,融资的最终目的在于做出好的产品。

在融资的具体操作中,他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指出了创业者在融资过程中最容易走入的六个误区.误区一:先融资再启动项目从某种角度看,创业圈子里最不缺的就是BP。

很多所谓的创业者在项目开始之前都会拿着BP到处找投资人谈,小则想融资千万,大则要颠覆世界改变未来。

但当被问及项目进行到什么阶段时,却以“项目没有融资无法启动”作为回应。

对于这种现象,郑明龙是不认可的。

他认为不管有没有人投资你,你也得先把项目做起来。

创业者通常认为只有融资之后才能启动项目,殊不知投资人看中的是项目的潜力,判断创业项目是否有潜力最有说服力的就是项目运行之后的状态。

而且郑明龙认为,“无融资不启动”的做法并不是创业者心态的体现。

误区二:越早融资越好一个项目能融资固然好,但是融资需要在合适的时机进行。

对于创业者而言,越早融资意味着能越快拿到项目启动或运营的资金。

但郑明龙认为,投融资本身是一个买卖,项目在越早期的时候,估值越低,越早融资,项目的估值越低,股东出让的股权比例越高。

创业项目的股权,越在早期越珍贵,所以不一定是越早融资越好,而是需要寻找最佳时机。

饿了么创始人之一张旭豪说过,当时他不是特别着急融资,因为越早融资,估值越低,他期望把商业模式、数据跑起来后再融资,这时估值以及谈判的筹码相对更高。

误区三:把融资等同成功现在朋友圈成为一种秀场,除了晒娃、晒车……,还有晒产品融资的。

某产品在多长时间内,获得几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多少,创历史新高,俨然已经把融资当做一种成功的证明。

初创型企业容易掉进的那些陷阱

初创型企业容易掉进的那些陷阱

数数初创型企业容易掉进的那些陷阱成功创业不易,企业成功渡过初创期就是一道门槛,需要勇气、技巧与机遇。

创业者一肩担负起许多不为人知的重任,成功之前在漫长的时间隧道中艰难地行进……其实成功的企业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也大致会历经相似的发展陷阱。

如下就是企业容易深陷而往往不能自拔的几大陷阱。

一、陷入“钱”坑下过围棋的人非常清晰这一点,往往关键时刻,其实不在于棋子多少,而在于“眼”的真假,棋子之“眼”决定棋局的“气”。

这里其实与企业初创时期极易于陷入“钱”坑很相似。

创业者能否把钱用对地方,用在刀口上,就恍如为自己打造了口口“真眼”,从而盘活棋局。

钱永远是相对的。

任何超出度的无序花费,持续下去,就将敲响企业死亡的钟声。

对于初创型企业,创业者一般通过自筹、吸收投资、产品实现商业兑现,进入扩大再生产的良性循环等三种方式获取初期启动资金。

但是每种方法都对应一种陷阱误区。

1、自筹资金的陷阱。

该募资方式不仅牵涉创业者大量时间精力,且往往严重不够花,严重阻碍跨越式发展,错失最佳时机。

北京导视互动的总经理徐占基就对记者说过,很多创业的朋友,自己好不容易凑了几十上百万,忙了几个月,眼见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于是被迫频繁改变方向,最后企业寿终正寝,实是被自己折腾而死。

2、吸收投资的陷阱。

吸引外部投资是一个捷径,但是创业初期融资的成本非常大,很容易引诱创业者走向误途。

对外来投资产生依赖性,一旦折腾次数过多,势必失去主导权,至少严重影响发展的方向。

更极端的例子是创业者可能在资本博弈中变成了打工者,甚至最终被迫含泪出走自己的企业。

王志东含泪难舍新浪也许就是IT早期创业那个时代留给人们的悲剧英雄印象。

“世界上最短命的门户网站”——龙讯网也是一个典型的范例,当其高调由成都搬迁到北京中关村辉煌时代大厦时,前程似乎辉煌在现。

谁也没有预料到,随后它的投资资金链一夕被割断,顷刻分崩离析,被迫宣布倒闭。

还有国内网络招聘企业智联招聘令业界哗然的“邮件互开门”事件,就是对智联招聘增持至56.1%SEEK公司,施展对于智联财务和运营的控制影响。

创业融资民营企业九大融资误区有哪些

创业融资民营企业九大融资误区有哪些

民营企业九大融资误区有哪些民营企业的概念在经济学界有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是民营企业是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

另一种看法是指相对国营而言的企业,其按照其实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为国有民营和私有民营两种类型。

实行国有民营企业的产权归国家所有,租赁者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

私有民营是指个体企业和私营企业。

多数民营企业都是在企业面临资金困难时才想到去融资,不了解资本的本性。

资本的本性是逐利,不是救急,更不是慈善。

企业在正常经营时就应该考虑融资策略,和资金方建立广泛联系。

企业融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民营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有清晰的长期发展战略,企业资本运营策略必须放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层面考虑,从里到外营造一个资金愿意流入企业的经营格局。

不少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把企业融资当作一个短期行为来看待,希望搞突击拿到银行贷款或股权融资,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很少。

民营企业要想改变融资难的局面,笔者以为,需走出以下融资误区。

一、过度包装或不包装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融资,不惜一切代价粉饰财务报表、甚至造假,财务数据脱离了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

有些民营企业认为自己经营效益好,应该很容易取得融资,不愿意化时间及精力去包装企业,不知道资金方看重的不止是企业短期的利润,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及企业面临的风险是资金方更为重视的方面。

二、缺乏长期规划,临时抱佛脚多数民营企业都是在企业面临资金困难时才想到去融资,不了解资本的本性。

资本的本性是逐利,不是救急,更不是慈善。

企业在正常经营时就应该考虑融资策略,和资金方建立广泛联系。

三、急于拿资金,忽视企业内部整理民营企业融资时只想到要钱,一些基本的工作也没有及时去做。

民营企业融资前,应该先将企业梳理一遍,理清企业的产权关系、资产权属关系、关联企业间的关系,把企业及公司业务清晰地展示在投资者面前,让投资者放心。

中小企业融资误区有哪些

中小企业融资误区有哪些

中小企业融资误区有哪些融资是每个创业者都需要做的工作,融资推介是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重要一步,但是对于没有经验的初创业者是有很大的难度的,下面就由58投融资来介绍一下:能否融到资,就要看你和风险投资机构那几十分钟融资推介会的表现了,众多融资推介会的前三分钟,风险投资者就能判断是要听完离开还是与融资者做更多交流。

主要有以下误区:一、冗长的介绍由于经营公司的压力,创业者常常会沉浸于自己想法中,忘记其他人可能对业务并不那么了解。

而另一方面,风险投资机构在科技领域也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经验,对行业已经非常了解。

创业者的融资推介应该简明扼要地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融资能解决企业的什么问题?2、为什么这个问题对潜在客户有很大的影响?3、与竞争对手相比,你如何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4、为什么你如此热衷于解决这个问题?吸引眼球和索然无味的推介之间的不同在于其对于客户购买原因的理解。

二、缺乏可信性如果创业者已经成功转让一家公司,或者已经使另外一家公司上市,很容易就能吸引风险投资机构的注意。

但是,如果创业者只是初次创业,那么只有当风险投资机构确信其具有成功企业管理者潜力时,才会进行投资。

如果没有吸引眼球的企业经营业绩该怎么办?创业者可以想想自己在其它方面所取得的成功,有没有赢得过某项体育比赛,或者以前是否学习成绩非常出色?这只是展示其领导力和成功潜质的多种方式中的两种。

如果创业者无法证明自己有过成功的经历,了解获胜的感觉,风险投资机构会很快失去兴趣。

三、工作团队缺乏实力风险投资机构希望创业者能够吸引优秀人才、组建和激励优秀工作团队。

例如:首席工程师和销售人员对新产品开发和销售额增长跟踪记录。

有些初创企业CEO组建了很优秀的团队。

沟通过程中,他们常常会自豪地夸赞首席设计的成功产品设计或者销售副总帮助公司实现销售额快速增长。

如果风险投资机构认为团队实力差强人意,就会严重怀疑创业者个人的判断力。

四、融资额度不合理创业者应对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市场进行细致缜密的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早期创业融资九大误区
对于创业者来说,融资是一件无法绕开的大事,而创业的成功往往离不开投资人的支持。

Draw Something 一夜成名的背后有著名天使投资人 Ron Conway 的帮助,Instagram 成功的背后也离不开那 9 位投资人的大力支持。

但是对于早期融资,创业者往往存在很多误区。

一、在资金流快断掉时才开始融资
如果说资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血液,那么资金流就是一个企业继续运转的前提。

投资人的投资往往是创业企业在初期阶段的唯一资金来源,因此更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资金流。

提前做好融资的准备不仅给予自己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更大的议价能力,同时给投资人充足的时间。

王啸认为,融资应该在资金很充足时就开始打算。

二、同时向所有认识的投资人融资
这种思想和刚出校门的学生们寻找工作一样,认为广撒网能多捕鱼。

然而事实上,广撒网意味着对自己的真实需求不清晰,对投资人的需要不了解。

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的船无论运行多快,别人永远不知其将抵何方。

因此,寻找自己合适的投资人才是真正的王道。

三、外部股东控股
投资人只会投符合自己投资回报率的项目,如果外部股东控股了一个项目,那么这个项目的前景无疑大打折扣。

投资人会想,项目是按照创始团队的方向前进呢还是会向控股股东的方向前进。

四、盲目乐观估值过高
作为寻找投资的创业团队来说,能获得一个较高的估值不仅是对自己价值的一种肯定,更是其前进的驱动力之一。

但是对于一个还没有产生收入的早期创业项目来说,其估值往往取决于发展到下一阶段的成本。

创业公司最后的价值则更多体现在被收购或者上市阶段。

五、创始人股权分配平均,股权过于分散
很多创业者认为,几个创始人平均分配股权可以让大家共同奋斗,不会产生利益方面的争论。

其实不然,创业公司一个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高效的执行力和灵活性,而创始人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处于一个中心位置。

回望所有成功的企业,我
们会发现它们几乎都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创始人,微软、苹果、Amazon等等无不如此。

早期阶段,他们就代表着公司,是他们在驱动着公司不断向前发展。

而这种驱动力不仅来自于自身的责任,更来自于“一切我说了算”的决策权。

如果几个创始人股权平均太过分散,那么势必影响其决策效率。

此时创业公司最大的优势:“执行力和灵活性”就已丧失。

六、关注钱而忽视了资金背后的投资人
谈到企业融资,当然需要关注钱。

但是正如我们之前所分析,创业者与投资人的连结就像婚姻,与不适合的投资人联姻,很可能会毁掉创业项目。

因此,关注资金背后的投资人,关注他们的行业背景、他们所拥有的资源以及他们投资的项目,看看是否能给自己带来真正价值。

投资人看一个项目,往往需要对这个项目及其团队骨干做一个非常详细的尽职调查;同样,作为创业者,在寻找投资时,也需要对资金背后的投资人做个类似的尽职调查。

七、兼职创业希望融到钱后再全职
创业不仅是一项全职工作,更是一项事业。

兼职创业说明对自己的项目没有信心或者对自己没有信心,因为你把它放在了第二的后备位置。

同时,兼职创业导致不能专注,无法深入。

投资人不是傻瓜,如果连自己都对自己(项目)没有信心,他们又怎会投资!
八、团队没有磨合就融资
正如我们上面所说,投资人看一个项目,往往需要对项目和团队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

很多投资人甚至只看团队,团队靠谱,选择的项目也不会太差。

因此在打算融资前,先把团队磨合好是必要的前提。

九、没有测算自己成本就开始融资
对于创业者来说是融资,但是对于投资人来说就是投资。

投资讲求投资回报率,因此了解所投资项目的成本至关重要。

同时,对自己项目成本的详细测算,不仅是自身内部管理的必需,更是融资的依据。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总结现代化在中国姗姗来迟原因的时候,认为不能建立在数字上的精确管理是最大原因,这点同样适用于微观企业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