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层级快练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作业14

合集下载

中图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3章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含答案

中图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3章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含答案

第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如下图所示: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

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考向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2014·全国卷Ⅰ)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据此完成1~3题。

年份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植株数量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 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 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1.A 2.D 3.D[第1题,分析表中数据不难发现,与2009年相比,2010~2013年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虽然略有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大幅度上升,可见实验期间生物量是提高的,①正确,②错误;与2009年相比,2010~2013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虽然不变,但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在持续增加,因此植株密度在增加,③正确;实验期间,植被类型及其分布不变,④错误。

2020版高中地理阶段测试三(第三章)中图版必修1

2020版高中地理阶段测试三(第三章)中图版必修1

阶段测试三(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层次性D.区域性解析:A 图中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体现的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下列有关叙述中,属于各环节的表述正确的是( )A.M环节:终年高温多雨,植被常绿B.N环节: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壤C.E环节:气候湿润,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D.F环节:水系发育,流量大,侵蚀强烈解析:D M环节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A 错误;N环节是在高温多雨的气候下形成了红壤,B错误;E环节是气候湿润,但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C错误;F环节是河流水系发育,流量大,流水侵蚀强烈,沟谷众多,D正确。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3~4题。

3.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解析:A 从地理学角度看,古诗描述的是由塞北的冰雪到江南杏花的景观差异,其变化的基础是热量,景观是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南北方向上的变化,体现的是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选A。

4.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B.光照C.土壤D.热量解析:D 结合前面分析,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变化的基础是热量,答案选D。

读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5~6题。

5.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甲地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B.甲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C.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D.甲地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解析:B 甲地位于40°N~60°N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位于40°N~50°N 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

高二一轮复习中图版地理必修一测试题版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精美解析版

高二一轮复习中图版地理必修一测试题版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精美解析版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一、选择题(13)1.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题。

3.4.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 地理环境的独特性B. 地理环境的区域性C.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的改变。

读图可知,由于地形的隆起,导致了陆地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图为“某地区沿46°S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①②③为三个时期,A、B、C为不同植被类型,据图完成13~14题。

5.流经该大陆西岸的洋流是A. 秘鲁寒流B. 西澳大利亚寒流C. 本格拉寒流D. 墨西哥湾暖流6.该区域①②③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和B植被的变化体现了规律,C植被的形成属于规律A. 差异性垂直地域分异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 整体性垂直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 差异性垂直地域分异非地带性分异D. 整体性垂直地域分异非地带性分异【小题1】A【小题2】D该地位于46°S,在46°S附近有陆地的只有南美洲,因此,流经该大陆西岸的洋流是秘鲁寒流。

故选A。

该区域①②③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由于该山的出现,阻挡了气流,使背风坡一侧降水减少,而导致植被的变化,由于地形的变化而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而引起降水的变化,影响植被的分布,体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A、B 植被的变化为山麓到山顶的变化,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

C植被的形成是因为地形抬升处于背风坡所致,是非地带性分异的表现。

故选D。

第1页/共5页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图)。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1.3.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课件中图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1.3.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课件中图版

由水分差异而产生的。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
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 【辨析】 草甸和草原的区别

(1)草甸一般属于非地带性植
(1)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 被,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
射)。
草层高而茂密,种类繁多,植
(2)变化方向:纬度变化方向 水平地域
(南北方向)。 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 行: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 行:
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任何一个自然带,都具有一定的气候以及与之相应的、有
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世界陆地上的自然带及其气候、植
被、土壤、动物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非地带性现象的判断 5.(2016·上海)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树草原的自 然景观,这一现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读图文材料,回答 问题。
海南岛东部(海口、琼海)和西部(东方)旱季降水量、平均风
速、日照时数(1971~2000年)表
降水量(mm)
平均风速(m/s)
日照时数(h)
月份
东方 海口 琼海 东方 海口 琼海 东方 海口 琼海
答案 纬度 地表高差大,海拔较高的地区能种植温带作 物;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山 谷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
解析 新库兹涅茨克纬度较高,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攀枝 花所在地纬度较低,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这种现象体现了从 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纬度地带性规律。攀枝花为亚 热带季风气候,还可以种植热带、温带作物,说明该地地势高 差大,高海拔的地区可以种植温带作物;山谷地区地形封闭, 热量充足,可以种植热带作物。

2020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章末总结提升练习 中图版必修1

2020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章末总结提升练习 中图版必修1

第三章章末总结提升[知识网络]参考答案:①气候②下垫面③大气环流④纬度地带性⑤垂直地带性[触摸高考]主题一山地的垂直地带性1.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B.南岭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B.水分C.海拔D.热量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冰雪带的海拔高度判断,不可能在第三阶梯,A、B错。

根据材料,山地北坡是荒漠带,海拔约1 000~1 500米,位于第二阶梯,可能是昆仑山,C对。

喜马拉雅山北坡海拔约4 000千米,D错。

第(2)题,根据材料,图示区位于北坡,有林地分布。

光照、热量少,植被类型变化是荒漠—草原—森林—草原—荒漠,所以影响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的主导因素是水分,B对。

图中海拔与森林分布没有正相关、负相关的关系,不是主导因素,D错。

答案:(1)C (2)B主题升华垂直自然带数目与雪线(1)垂直自然带的数量和顺序等结构型式,称为垂直带谱。

一个山体或一条山脉可以有多个带谱,垂直带谱的起始带称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2)影响垂直自然带数目的因素。

(3)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

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其关系如下:【特别提示】就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位置较低。

主题二非地带性分异2.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B.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①地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为热带雨林带,②位于背风坡,为热带草原带,两者体现了非地带性因素。

2020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温习层级快练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不同作业15

2020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温习层级快练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不同作业15

题组层级快练(十五)一、选择题(2018·南昌二模)行道树是指种在道路两旁及分车带,给车辆和行人遮阴并组成街景的树种。

南昌地域行道树以樟树为主。

以下图是摄影爱好者在南昌市东西向道路上朝正东方向拍照到的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一、2题。

1.景观树要与本地地理环境相适应,这表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B.不同性C.季节性D.周期性2.2018年2月3日,南昌遭遇今年第一次雨雪冰冻灾害,行道树中樟树受损明显,缘故是樟树( )A.树干高大B.根系薄弱C.枝叶茂盛D.冬季落叶答案 1.A 2.C解析第1题,景观树要与本地地理环境相适应,这表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各要素彼此联系,彼此阻碍,彼此制约,A项正确。

不同性要紧表现地理环境的不同点,B项错误。

与环境相适应,没有表现季节性、周期性转变,C、D两项错误。

第2题,树木受冻害要紧和植被树叶茂盛,叶片水分含量大,故受冻害面积大,因此行道树中樟树受损明显,缘故是樟树枝叶茂盛,与树干大小无关,故A项错误,C项正确。

冻害主若是受气温阻碍,与根系深厚、薄弱无关,B项错误;南昌位于亚热带,樟树属于常绿植被,冬季不落叶,D项错误。

(2018·韶关模拟)丛林能够吸收大量的CO2,而丛林土壤是CO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CO2要紧来自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

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

据此完成3~5题。

3.武夷山丛林土壤CO2排放量最高值出此刻( )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4.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排放量大,其要紧缘故是()A.降水较多B.蒸发量较大C.气温较高D.枯枝落叶较多5.研究说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CO2排放量大,最可能的缘故是()A.土壤温度较高B.土壤湿度较大C.土壤含水量较高D.枯枝落叶量较多答案 3.C 4.A 5.D解析第3题,图示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速度与土壤温度、含水量、枯枝落叶量呈正相关,而武夷山地域夏日高温多雨,那么夏日排放量最大。

2020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温习层级快练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不同作业16

2020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温习层级快练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不同作业16

题组层级快练(十六)一、选择题(2018·潍坊一模)塞罕坝海拔1 010~1 940米。

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那个地址建了林场,50连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制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

造林进程中发觉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

以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

据此完成一、2题。

1.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要紧树种属于( )A.落叶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叶林D.常绿阔叶林2.与北坡相较,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要紧不利条件是( )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C.光照强烈,日夜温差大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阻碍大答案 1.C 2.A解析第1题,依照经纬度定位,塞罕坝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但因其海拔在1 010~1 940米,地形较高,气温较低,适合种植的为耐寒的针叶林,故A项错误,C项正确。

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区的典型自然植被,B 项排除。

常绿阔叶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典型自然植被,D项错误。

第2题,与北坡相较,塞罕坝荒山南坡是阳坡,光照较强,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无益于植被生长,故A项正确。

南坡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B项错误。

日夜温差大是植被生长的有利条件,C项错误。

南坡是冬季风的背风坡,风力较小,受低温冻害阻碍小,D项错误。

(2018·皖南八校三联)读“某地1月和7月平均气温等值线散布图”,完成3、4题。

3.等温线与本地等高线的契合程度是指二者的平行程度,平行程度越高那么契合度越高,反之那么越低。

相关于闭合等温线L2而言,L1与本地等高线契合程度较低。

对图中L1契合度较低阻碍最小的因素是()A.冬季风B.太阳辐射C.海陆位置D.地形4.相关于a、b、c山体的南坡而言,d山体的南坡垂直自然带谱更丰硕。

其要紧缘故最可能是d山体()A.纬度更低B.距离海洋更近C.光照更充沛D.受夏日风阻碍更显著答案 3.A 4.D解析第3题,读图,结合图例,L1为1月份平均气温等值线,1月份为冬季,冬季风对图示西北地域阻碍大,降温猛烈,而背风地带降温幅度小,因此致使气温与等高线散布的契合度低。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1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中图版-精装版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1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中图版-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1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中图版-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1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中图版本节复习脉络:考点|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对应学生用书第73页)[识记—基础梳理]1.地理环境(1)自然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由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2)人文地理环境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内在联系的、具有地域分布规律的人工环境.2.气候——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1)概念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2)影响因素①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是造成各地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②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地区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影响着各地气候的形成. ③下垫面因素: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乃至运动特征. a .海陆差异:b .洋流⎩⎨⎧调节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影响所经地区的气温和降水c .地形⎩⎨⎧高度、坡向不同产生温度差异地形起伏对大气环流和降水有明显影响d .其他因素. ④人类活动:3.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形成自然地理环境是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的,气候在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演化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并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1.气候的海洋性和大陆性(1)海洋性:全年温差小,全年降水均衡,全年湿润,主要由海洋气团控制.(2)大陆性:一般是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由大陆气团控制.2.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理解—要点突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具体分析如下:(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气候带最冷(最热)月均温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亚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亚寒带最热月平均气温略高于10℃寒带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和季风其性质不同,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3)海陆位置①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主要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②大陆西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③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4)地形地势①山地由于地势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②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③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5)洋流①暖流:增温增湿,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部分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②寒流:降温减湿,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运用—考向通关]༃༃(20xx·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在××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市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1.与××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锋面过境频繁B.地处迎风坡C.空气对流旺盛D.多气旋活动2.上图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低B.降水少C.人口密度大D.距海远1.B 2.C [第1题,天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东南风从海洋上带来充足的水汽,北部为山地且地处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第2题,甲区域位于天津主××区及其附近,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的人为热量多,气温高于周边地区.]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3)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4)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20xx·江西师大附中期中)下面乙图是甲图中比拉姆的气温、降水量图.读图,完成3~4题.甲图乙图3.每年比拉姆有两个相对多雨期和两个相对少雨期,其影响因素是( )A.地势B.洋流C.人类活动D.太阳直射点移动4.由比拉姆向北,随纬度逐渐升高,多雨期与少雨期的变化是( ) A.两个多雨期的时间间隔变长B.两个少雨期时间间隔变长C.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少雨期D.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两个少雨期【思维流程】3.D 4.C [第3题,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可知,比拉姆位于赤道地区,赤道低气压南北移动造成其多雨期和少雨期.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时,为多雨期;当赤道低气压离开时,为少雨期.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是受太阳直射点移动影响的.第4题,由比拉姆向北,随纬度逐渐升高,其气候特点就会更加接近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节明显,即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少雨期.]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1)首先是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2)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3)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5.阅读图文材料,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图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 000米之间.[解析] 由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为南美洲的西海岸,年降水量仅为50毫米左右,属热带沙漠气候,其降水少的原因可从纬度位置、地形地势及洋流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 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6~7题.6.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A.甲-①,乙-②B.甲-②,乙-④C.甲-③,乙-①D.甲-④,乙-③7.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D.海拔高度6.D 7.D [图示主要是景观图和气候资料统计图.第6题,由景观图可看出,甲图是沙丘和绿洲,应该分布在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地区,尤其是降水比较少且终年高温、蒸发量大的④地,故甲和④对应;乙图是高原山地景观(有雪山),气温较低,四幅气候资料图中,只有③地气温相对较低,故D选项正确.第7题,甲地和乙地在同一条纬线(30°N)附近,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别不大,故A选项中的太阳辐射不可选;甲地深居大陆内部,乙地也不靠海,故C选项洋流性质的影响几乎没有,同时也可排除B选项;由图可以看出,甲、乙两地的植被都比较低矮,甲地有沙丘,乙地有雪山,原因是乙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地理图表专攻(九)| 气候类型图的判读(对应学生用书第75页)气候资料统计图是展示某地气候特征的统计图示.气候资料统计图主要有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配合图(图1)、气温和降水折线图(图2)、气温和降水点状图(图3)、气温和降水雷达图等(图4).[识记—常考图示][领悟—判读技巧]1.判读此类图表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点(1)热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成因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南美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马来群岛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度10°~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高原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北回归线大陆东岸亚洲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部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2)亚热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成因气候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南北纬25°~35°前者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后者分布于北美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前者夏热冬温,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后风性湿润气候之间的大陆东岸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东南部冬、夏季风交替控制者冬夏温差比前者小,降水也比前者均匀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美洲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和非洲西南角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温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成因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华北、东北、朝鲜半岛、日本群岛北部、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远离海洋,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旱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的狭长地带终年受西风影响终年温和多雨(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寒带气候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成因气候特点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纬50°~北极圈之间的大陆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纬度高,且居内陆,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冬长严寒,夏短凉爽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降水少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南极大陆、格陵兰岛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地势高全年酷寒,降水少2.此类图的判读技巧(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下图确定气候类型.(2)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见下表.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以形定位气温变化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北半球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南半球以温定带最冷(热)月均温最冷月平均气温>15℃热带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5℃之间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0℃之间温带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10℃寒带气候年降水量>2 000 mm 热带雨林气候以水定型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类型)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700~1 0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年降水量 1 500~2 000mm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750~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800~1 5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500~600 mm 温带季风气候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年降水量300~1 000 mm 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终年少雨)年降水量<250 mm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3)依据景观图及文字描述判断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生物和土壤类型,因此在掌握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时,还应该掌握该地的自然景观特征,仔细分析文字描述或景观图特征,进而判断气候类型.如:图示景观应是热带草原气候.(4)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判断①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②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③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④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⑤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特征,主要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⑥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秘鲁寒流沿岸.⑦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运用—母题迁移]༃༃[母题示例] (20xx·郑州模拟)读南美洲某月近地面20 ℃气温曲线分布图,及利马、萨尔瓦多两地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导学号:29790061】(1)图示时间为________月(1月或7月),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利马和萨尔瓦多两地的气候差异.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气候成因利马萨尔瓦多(3)利马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向北延伸到4°S附近,呈南北狭长分布,分析其主要原因.[解析] 第(1)题,从等温线图可知,此时利马气温低于20℃,对照其气候资料,可知应处于7月份.第(2)题,注意两图降水量的差异,利马为热带沙漠气候,萨尔瓦多为热带雨林气候,两地的气候差异主要是受大气环流和洋流的不同影响形成的.第(3)题,该区域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狭长延伸主要是受地形与洋流的影响.[答案] (1)7 此月利马气温低于20℃,对照气温曲线,应在7月(2)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气候成因利马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受寒流和离岸风共同影响萨尔瓦多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受暖流影响(3)利马东侧为安第斯山脉,临近西海岸,沿海平原狭长;受秘鲁寒流影响.༃༃[母题示例] 读图,回答问题.图乙气候统计图据图乙分析,与Q城相比较,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解图流程] [尝试解答] 气温年较差比Q城小(冬季比Q城温和,夏季比Q城凉爽);降水季节变化比Q城小(年降水量比Q城多).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气候特征类题目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二是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三是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无论哪一种类型,一般从气温、降水、光照三个方面来分析.在高考中常以“描述某地的气候特征”的设问形式呈现.(1)命题角度角度一气候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角度二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角度三气候特征的比较,其答题思路为:(2)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气温特征最冷月、最热月最冷(热)月出现在×月气温高低终年高温,夏季高温,冬季寒冷等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大(小)降水特征降水量降水量多少季节分配季节分配均匀(平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年际变化年际变化大(小)光照特征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弱);光照充足(不足)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冬季、夏季、全年全年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等.注:高温——月均温>20℃温和——月均温0℃~20℃之间寒冷——月均温<0℃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 mm少雨——月降水量10~50 mm多雨——月降水量50~100 mm丰富——月降水量>100mm[迁移应用]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1.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 )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2.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1.B 2.D [第1题,读图可发现,①地没有≥20℃的温度条件,且湿度较大的月份是7、8月份,只有两个月,不能满足某农作物生长期(4个月)内温度和湿度的条件;②地从5月到9月,月均温高于20℃,温度条件适宜,但全年水分亏缺,气候干燥.第2题,根据纬度位置,①地位于我国北纬29.7°,但全年温度较低,说明该地海拔较高,为高原和高山气候;而②地位于我国北纬39°,全年水分亏缺,气候干燥,夏季气温较高,为温带大陆性气候.]3.读伊比利亚半岛示意图,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成因.伊比利亚半岛气候示意图A地B地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气候成因[解析] 由气候分布图及纬度信息可知,A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为地中海气候.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两地气候特征.从大气环流和洋流两方面分析两地气候的成因.[答案]A地B地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终年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地处大陆西部,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气候成因。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章末综合检测 中图版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章末综合检测 中图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章末综合检测中图版章末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开封一模)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珠江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⑧B.⑦C.⑥D.⑤解析: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故A正确。

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②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B错。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③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故C错。

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④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故D错。

第2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答案:1.A 2.D(2018·郴州质检)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种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图,回答3~5题。

3.地理要素①②③④分别可能是( )A.①地势高低②水能资源③植物量④年太阳辐射总量B.①年太阳辐射总量②地势高低③水能资源④植物量C.①植物量②水能资源③地势高低④年太阳辐射总量D.①植物量②水能资源③年太阳辐射总量④地势高低4.造成M地①度量值与周边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较高B.盆地地形,热量充足C.距海远,降水少D.云量少,光照强5.造成M地②度量值与周边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落差小B.太阳高度角小C.地处内陆D.地质灾害多解析:第3题,图示为沿我国30°N分布的四种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可以得出①为植物量,②为水能资源,③为地势高低,④为年太阳辐射总量。

第4题,据M地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为四川盆地。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重点强化练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中图版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重点强化练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中图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重点强化练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中图版(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8·兰州模拟)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图表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

读图,回答1~2题。

1.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要限制碳物质向哪个圈层的流动( )A.大气圈B.岩石圈C.水圈D.生物圈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地球上的碳物质主要蓄积在生物圈当中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1.A 2.D [第1题,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其本质就是限制碳物质向大气圈流动。

第2题,图中显示,④环节是人类利用化石燃料向大气圈排放碳物质的过程,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故D项正确。

]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的形成,图中哪个箭头起到关键的作用( )A.③B.④C.⑦D.⑩4.我国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的景观差异,主要是哪个因素造成的( )A.水文B.地貌C.植被D.气候3.A 4.D [第3题,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绿洲的形成主要是受水源的影响,图中起关键作用的应为③。

第4题,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都是指当地典型的地理特征,主要是气候不同造成的。

] (2018·长沙模拟)读下面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A-H表示不同的植被带(纵轴标注中,1 kcal=4.2 kJ)。

完成5~6题。

【导学号:29790070】5.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A→B→C→D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B.A→B→C→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C.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带变化D.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6.图中E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B.温带草原带C.温带荒漠带D.热带草原带5.C 6.D [第5题,A→B→C→D自然带干燥指数不变,热量收入越来越少,其更替反映了热量条件的差异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1.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中图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1.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中图版

主导因素,植被是最具代表性的因素,土 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归纳】 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 化中的具体作用 ①改变大气成分,改造大气圈;②制约陆 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水分状况;③ 改善岩石圈,促进土壤形成;④使地球面 貌发生根本的变化;⑤形成了适宜人类生 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
而动全身”。 自然地
地理环境中的某一地理要素的 理环境
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 具有统
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一的演
【提示】 植被破坏对其他要素 及整个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化过程
(3)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可能影响 到其他地区: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一个
自然地 区域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 理环境 其他区域的发展变化。如青藏高原的 具有统 隆起对其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
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微点拨:体会“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中“特有”的 含义→与其他地区不一样→排他性;“耐寒”→分析哪种要素 会导致气温较低?“喜暖”→分析哪种要素会导致气温较高?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由于科隆群岛长期与世隔绝,动植物自行 生长发育,从而形成了独自的特点,造就了岛上独特而完整的 生态系统。第(2)题,气温日较差大,一般是大陆性强的地区所 具备的特征,该地四面环海,A项错误。该地远离大陆,与世隔 绝,也确实有部分动物迁徙从此经过,但与“耐寒”“喜暖” 无关,B项错误。该地地处赤道附近,温度较高,符合“喜暖” 动物要求,同时秘鲁寒流会影响到该地,又符合“耐寒”的要 求,故C项正确。该地地处热带,最高海拔1 707米,垂直分异 不显著,D项错误。

【教育资料】高二一轮复习中图版地理必修一测试题版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精美解析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高二一轮复习中图版地理必修一测试题版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精美解析版学习专用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一、选择题(13)1.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题。

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 地理环境的独特性B. 地理环境的区域性C.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的改变。

读图可知,由于地形的隆起,导致了陆地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图为“某地区沿46°S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①②③为三个时期,A、B、C为不同植被类型,据图完成13~14题。

2.流经该大陆西岸的洋流是A. 秘鲁寒流B. 西澳大利亚寒流C. 本格拉寒流D. 墨西哥湾暖流3.该区域①②③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和B植被的变化体现了规律,C植被的形成属于规律A. 差异性垂直地域分异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 整体性垂直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 差异性垂直地域分异非地带性分异D. 整体性垂直地域分异非地带性分异【小题1】A【小题2】D该地位于46°S,在46°S附近有陆地的只有南美洲,因此,流经该大陆西岸的洋流是秘鲁寒流。

故选A。

该区域①②③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由于该山的出现,阻挡了气流,使背风坡一侧降水减少,而导致植被的变化,由于地形的变化而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而引起降水的变化,影响植被的分布,体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A、B植被的变化为山麓到山顶的变化,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

C植被的形成是因为地形抬升处于背风坡所致,是非地带性分异的表现。

故选D。

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图)。

2019-2020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件:第3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11讲

2019-2020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件:第3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11讲

35°~50° 北,日本和

性质
之间的大
气候
季高温多雨
朝鲜半岛
差异
陆东岸
大部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气候 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 点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温带
亚欧大陆
冬寒夏 南北纬 30°~
大陆 终年受大陆
和北美大
性气 气团控制 热,干旱 60°之间的大 陆的内陆
少雨
陆内部
温候
地区
带 温带 终年受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自我检测] 读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1)图 a:各月均温在 15 ℃以上,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最多降 水量月超 600 mm,即终年高温,分________两季,应为 ________气候。 (2)图 b:最冷月(1 月)均温在 0~15 ℃之间,降水较少;最热 月在 7 月,且降水较多,即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 应为____________气候。 (3)图 c:最冷月为 7 月,均温在 0 ℃以上,降水较多;最热 月气温在 20 ℃以上,且降水稀少,即冬季________,夏季 ________,应为________气候。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4)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的气候类型有__________、亚热 带季风气候和____________,其主要分布在大陆________侧, 大洋________侧。 (5)由图可以看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 比大陆东岸高,主要是因为大陆西岸受________影响,气温 较高;大陆东岸受________影响,气温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组层级快练(十四)一、选择题(2018·衡水第三次调研卷)植被覆盖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植被地上部分(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图甲示意200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三大统计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图乙示意这种变化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1、2题。

1.图A中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A.森林区、荒漠区、草原区B.森林区、草原区、荒漠区C.草原区、森林区、荒漠区D.草原区、荒漠区、森林区2.内蒙古2001~2010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特点及其与气候要素相关性为()A.与2001年比,2010年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趋势B.年均温的变化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大于年降水量的变化C.森林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年均温的变化D.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呈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答案 1.B 2.C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植被覆盖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①、②、③。

森林树冠大,在地面垂直投影面积大,草地叶小,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也小,荒漠区植被稀少,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更小。

第2题,由图可知:森林生态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年均温的变化;与2001年比2010年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平稳,并未呈下降趋势;年均温的变化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小于年降水量的变化;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与年均温、年降水量都成正相关。

(2018·株洲一模)下图是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附近的约特干古城遗址某处地层剖面图。

读图完成3、4题。

3.推测约特干古城遗址的文化层埋藏在地下的直接原因是() A.地壳的抬升运动B.地壳的下沉运动C.流水、风的沉积作用D.冰川的沉积作用4.根据该地层剖面图,可推知约特干古城遗址自然环境变化的特点是()A.距今2 000年以来沉积速度加快B.距今约4 000年开始出现绿洲C.距今6 000年以前气候稳定少变D.距今6 000年以来湿润期长于干旱期答案 3.C 4.A解析第3题,该地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图中岩层构造不能显示区域发生过明显的地壳运动。

但图中岩层层次明显,说明是沉积作用形成,而图中文化层上的岩层是很厚的沙层,可能是周围风沙沉积的结果,冰碛物堆积没有明显分层,排除冰川的沉积作用,据此选C项。

第4题,读图,沙层主要形成在2 000年前,黏土层形成在2 000年后。

根据沉积时间与岩层厚度判断,2 000年以来沉积速度加快,A项正确。

距今8 000年,地层有文化层,但不能判断绿洲距今8 000年开始出现,B项错误。

黏土层的变化,说明气候不稳定,C项错误。

6 000年以来,约4 000年是沙层沉积,说明湿润期小于干旱期,D项错误。

(2018·荆州联考)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下图是巢湖流域各县(市)大雾频率和水系分布图。

据此完成5~7题。

5.下列县市大雾频率相差最大的是()A.含山与无为B.巢湖与庐江C.庐江与肥西D.肥东与舒城6.巢湖市大雾频率明显小于周边县(市)的原因是()A.夜间湖面温度高,水汽不易凝结B.湖面风力作用小,雾不容易形成C.湖区水汽浓度低,雾不容易形成D.湖陆风使湖区水汽扩散到周边地区7.近年来,巢湖地区的大雾频率明显增加,其原因可能是() A.气候变暖B.植被覆盖率下降C.湖泊面积减小D.大气污染加重答案 5.C 6.A7.D解析第5题,巢湖的大雾频率为5~10,庐江的大雾频率为10~15,含山、无为、肥东的大雾频率为15~20,肥西、舒城的大雾频率为20~25。

结合选项可知,大雾频率相差最大的为庐江与肥西。

第6题,雾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水汽、降温、无风(或微风)等条件。

巢湖市靠近巢湖,夜晚湖区温度较高,水汽不易凝结成雾,这是靠近湖区的巢湖市大雾频率反而较低的原因之一,故A项正确;风力作用小有利于雾的形成,B项错误;湖区水汽浓度较高,C项错误;夜晚湖区温度较高,气流上升,风由四周吹往湖区,D项与事实不符。

第7题,全球气候变暖、植被覆盖率下降并不能使大雾频率增加;湖泊面积缩小导致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会降低大雾频率;由于大气污染加重,空气中的粉尘颗粒增多,粉尘成为雾形成的凝结核,可能导致大雾频率增加。

(2018·保定模拟)图1为“世界某区域图”,图2为“图1中甲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

完成8、9题。

8.图中甲地7月降水的成因、类型和时间,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冷、暖气团活动多,多锋面雨——夜晚B.热带气旋影响,多台风雨——白天C.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清晨D.赤道低压控制,多对流雨——午后9.甲地4月平均气温高于10月,最主要的原因是()A.暖流影响强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C.地形海拔低D.东北信风影响明显答案8.D9.B解析第8题,由图示信息知,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甲地7月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午后多对流雨。

第9题,4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10月直射南半球,甲地4月正午太阳高度大于10月份,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平均气温高。

(2018·哈尔滨模拟)读索契、长春位置图及两地气候统计图,完成10、11题。

10.对两地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地理位置相同B.两地白昼时间相近C.两地水热条件相似D.两地自然带相同11.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地面状况C.大气环流D.洋流答案10.B11.C解析第10题,结合索契、长春位置图及两地气候统计图可知,两地海陆位置明显不同。

二者纬度位置相当,同处北温带。

索契属于地中海气候,长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二者水热条件和自然带都不相同。

第11题,形成长春气候的主要条件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索契气候的主要条件是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

二、非选择题12.(2018·山东聊城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气温直减率是模拟山地气候、生态过程的输入参数,亦是气候变化的基础资料,其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植被遮蔽率呈负相关。

根据某些山区的实测气温直减率还可推估无资料山区的气温直减率,以合理开发、利用山区农业气候资源。

秦岭是重要的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和气候、生态分水岭,山脉平均海拔2 000 m以上。

下面是秦岭主峰长白山南北坡各月气温直减率及变化趋势图。

(1)比较图中太白山南、北两坡气温直减率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分析冬季和夏季南北坡气温直减率不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太白山气温直减率,推测太行山东、西两坡气温直减率的时空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同:夏季大于冬季;3、4、10月基本相等(或3、4月相等)。

异:北坡变化幅度大于南坡;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北坡小于南坡;夏季(5~9月)北坡大于南坡。

(2)夏季:南坡是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多于北坡(北坡是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于南坡);南坡水热资源丰富,植被遮蔽率明显高于北坡(北坡水热资源较少,植被遮蔽率明显低于南坡),所以气温直减率南坡小于北坡(气温直减率北坡大南坡)。

冬季:北坡太阳高度角小,背阴坡,太阳辐射低于南坡(南坡太阳高度角大,向阳坡,太阳辐射高于北坡);北坡为西北季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于南坡(南坡为西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于北坡),所以气温直减率北坡小于南坡(气温直减率南坡大于北坡)。

(3)时间:东西两坡均冬季小于夏季。

空间:夏季东坡小于西坡,冬季东坡小于西坡。

解析第(1)题,观察图中两条曲线,可以看出图中气温垂直递减率季节分配大致相同,但变化幅度不同,北坡高于南坡。

第(2)题,由材料可知,气温直减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植被遮蔽率呈负相关。

冬季和夏季南北坡气温直减率不同的原因主要从太阳辐射、降水、植被的差异角度分析。

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且还是阳坡,北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且还是阴坡。

第(3)题,太行山的东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西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所以东坡比西坡降水多。

东坡和西坡都是夏季太阳高度大于冬季,所以东坡和西坡太阳辐射强度都是夏季大于冬季。

而气温直减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进而可以推断太行山东西两坡气温直减率的时空特征。

13.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和热带沙漠气候。

(2)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和七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

从海陆热力差异、行星风系两个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向对该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悉尼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地中海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2)南回归线横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澳大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