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 我掌握的科学知识(36分)
1、我会判。

⑴所有的建筑物都是供人居住的。

()
⑵水泥是20世纪研制出来的。

()
⑶玻璃不是建筑材料。

()
⑷建筑物美观了就一定不会坚固。

()
2、我会选。

⑴根据功能可以与三峡工程分为同一类的建筑物是()。

A.天坛
B.人民大会堂
C.长城
D.都江堰
⑵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日本
⑶楼板、立柱做成空心的是为了()。

A.节约建筑材料
B.减轻重量
C.美观
⑷下列建筑物属于实心结构的有()
A.铁架桥
B.大坝
C.体育馆
D.电视塔
3、我会填。

(1)人类最早的房屋可能是用做成的。

(2)竹楼是我国族人民居住的房屋,采用这样的建筑主要是因为他们居住的地方______ __。

(3)赵州桥做成拱形的,这样做的优点是。

二. 科学探究(36分)
1、鸟巢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能经受住风吹雨打?
2、赵州桥用来减轻桥身重量的方法是什么?
3、傣族人住竹楼有什么好处?
三. 走进生活。

(28分)
1、在装修房屋时,你选择什么材料铺地面?请说说你的理由。

2、未来的建筑会向怎样的方向发展呢?请你写一写。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题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题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题一、填空题:(10分)、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放大镜),而( 放大镜 )的发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 ),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 味精 )等。

、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细胞 )。

、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 视野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越大 )。

、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5×、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500倍 )。

、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 触角 ),就是它们的“鼻子”。

、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 叶绿体 ),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9分)、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 B )。

A 、反射 B 、折射 C 、不变 、凸透镜是( A )、透明的镜片。

A 、中间厚边缘薄 B 、中间薄边缘厚 C 、一样厚 、( A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细胞学说 B 、动力学 C 、仿生学、蟋蟀的耳朵在 ( B )。

A 、头部 B 、足内侧 C 、腹部、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C ) 倍。

A 、200 B 、2000 C 、200万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B ) 。

A 、相同 B 、相反 C 、无关、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 B )对足。

A 、2B 、3C 、4、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A ) 越小。

A 、放大倍数 B 、焦距 C 、视野 、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 ( C ) 的信息。

A 、更少 B 、同样多 C 、更多 10分)、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 √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六年级科学下册1-4单元测试题(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1-4单元测试题(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D )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A、近视镜B、显微镜C、远视镜D、放大镜2、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 C )A、伽利略B、布鲁诺C、培根D、傅科二、多项选择题。

1、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B ),放大倍数与(C )直接有关。

A、不透明的B、透明的C、中间较厚D、中间较薄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ACD)有着密切的关系。

A、生活B、生命C、生产D、环境3、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ABCDE )。

A、草履虫B、变形虫C、喇叭虫D、眼虫E、团藻三、填空题。

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3、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 )组成。

4、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6、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7、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8、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9、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10、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显微镜)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11、生物学家(列文虎克)把两个镜片嵌在圆形金属管子的两头,中间还安上了可以调节两个镜片距离的螺旋杆,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自主检测卷(三)(含答案)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自主检测卷(三)(含答案)

第一单元自主检测卷(三)卷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含答案)(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空 2分,共40分)1.放置在轨道上的三根相同的横梁,承重能力最强的是()。

A.横梁甲B.横梁乙C.横梁丙2.下列物体受竹子、水稻等植物茎的启发而发明的是()。

A.空心钢管B.安全帽C.瓦楞纸箱3.右图是用来安装空调外机的支架,工程技术人员采取了哪些方法来提高支架的牢固程度?()。

A.使用管状材料和斜面B.使用“L”形材料和三角形框架C.使用“L”形材料和拱形结构4.把右图中一个正五边形的框架加固,最少需要用()斜杆。

A.一根B.两根C.三根5.下列框架中分别加了一条斜杆,从而使一个四边形变成了两个三角形,如果从左上方用力,斜杆能起到“拉”的作用的是()。

A.B.C.以上两种做法都不能起到拉的作用6.市区路面施工时会在外面加上围栏(见右图),它下面的底座是空心的塑料盒,中间有一个注水口,使用前要将底座用水注满。

使用前注水的目的是()。

A.利用水给工地降温B.防止塑料老化C.使围栏上轻下重,稳定性更好7.最不容易倒的物体是()。

A.上小、轻,下大、重B.上大、轻,下小、重C.上大、重,下小、轻8.如图是埃菲尔铁塔,它不容易倒的原因中,描述错误的是()。

A.铁塔上小下大B.铁塔上轻下重C.铁塔的重心在塔顶9.金华婺城二环西路上的婺城大桥是一座钢索桥,是用钢缆建造的,这样的结构可以大大增加桥的()。

A.美观度B.承载量C.跨越能力10.如图所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航孔处,采用了钢索斜拉桥的结构设计,采用这种结构的主要目的是()。

A.使大桥更壮观B.使车辆通行更加安全C.使通航孔的跨度更大,方便船舶通行11.中国设计建造的港珠澳大桥总长约55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如右图)。

大桥的主体桥梁是一座高达170.69米的斜拉桥。

婷婷感叹大桥的壮观,同时她也有疑问:桥塔为什么要造这么高?"婷婷通过研究发现桥塔越高,钢缆上的拉力就会()。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一单元目标测试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一单元目标测试题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目标测试题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如图所示为蟋蟀的耳朵,根据放大倍数判断观察者所用的工具最有能的是( )A.高倍显微镜B.放大镜C.电子显微镜D.肉眼2.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

A.目镜B.物镜C.载物台D.通光孔3.下列物质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A.花岗岩B.松树C.蜗牛D.苹果4.第一个发现细胞并加以命名的科学家是( )。

A.巴斯德B.罗伯特·胡克C.列文虎克D.伽利略5.长时间没有更换,鱼缸里的水会变绿是因为()。

A.鱼排泄物过多形成B.鱼食里的添加剂污染了水C.水中绿色藻类植物大量繁殖D.鱼缸的玻璃长时间没有清理,变脏了6.观察自制洋葱表皮细胞时,有同学看到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圆,最有可能是()。

A.没有染色B.表皮细胞撕得太厚C.显微镜没有正确调焦D.气泡太多7.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很多固体都是晶体B.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C.晶体都是矿物D.晶体大小不一8.下列各种物体不能起放大作用的是( )A.盛满水烧杯B.小草上的露珠C.中间厚周围薄的玻璃瓶底D.窗户上的碎玻璃9.放大镜下昆虫的触角是多种多样,玲玲发现天牛的触角是鞭状,下列属于天牛触角的是()。

10.若要使位于玻片右上角的图像移到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应是()。

A.右上角B.右下角C.左上角D.左下角11.自然界中的很多( )物质都是晶体。

A.液体B.气体C.固体D.固体、液体和气体12.科学家在观察SARS病毒时使用的是()A.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D.扫描隧道显微镜13.玲玲在一个透明的纸上写了一个“上”字,将这个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所观察到的图像是()。

14.在观察水中微生物时,常常加一些脱脂棉纤维,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将不同的微生物隔开B.吸除多余的水分C.减慢微生物的行动速度D.给微生物提供合适的环境15.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观察到的细胞中的小黑点是()。

教科版本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总结复习测试卷习题

教科版本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总结复习测试卷习题

教科版本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总结复习测试卷习题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时间:40分钟总分:100班级:姓名: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填空题(12分)1.放大镜又称。

2.早在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3.蚜虫靠吸食植物嫩枝上的生活。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

5.显微镜下我们看到了叶细胞中的叶表皮上的。

6.微生物也是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特征。

二.判断题(18分)()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2.印刷物上的图片其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

用眼睛仔细观察能看到色彩点由红、绿、蓝组成。

()3.细菌属微生物乳酸细菌对人有毒。

()4.罗伯特.胡克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5.草履虫、眼虫、变形虫等是单细胞生物细菌、动物的卵也只有一个细胞。

( )6. 透明的有规则形状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 )7. 很久以前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早期的显微镜。

( )8. 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 )9. 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三.选择题(18分)1.自制显微镜时我们需要两个()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2.使用显微镜时调节准焦螺旋降低()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A.目镜B.C.物镜3.下列对于微生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微生物是病菌只能使人得病不可以治病微生物能分解垃圾和处理污水C.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品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A.越大B.不变C.越小5.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A.食盐B.C.玻璃6.一般情况下下列三种器材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A.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四.看图答题(10分)( )认识显微镜备选:反光镜物镜调节旋钮()目镜(载物台()五. 实验探究(16分)填空放大镜的作用。

农业科技人员观察植物的花或种子公安人员观察现场找到纤维和指纹放大镜填空细胞的作用。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理想的家园》单元测试二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理想的家园》单元测试二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理想的家园》单元测试二(满分:100分时间:60 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1.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这种污水处理方法是()。

A.物理方法B.生物方法C.化学方法D.人工方法2.绝大多数水污染是由()活动引起的。

A.人类B.动物C.植物D.微生物3.污水需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到自然水域。

A.消毒、沉淀、过滤B.沉淀、过滤、消毒C.过滤、消毒、沉淀4.我国淡水资源非常短缺,所以在生产生活中应该()。

A.减少饮水量,节约用水B.将生产生活用水直接排放到湖泊海洋C.既要防止水污染又要节约用水5.下列各项人类活动会造成谁污染的是()。

①任意排放生活污水②海上原油泄漏③水力发电④大量使用农药化肥⑤使用无磷洗衣粉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⑤D.②③⑤6.目前我国采用的空气污染指数分为()个等级。

A.一B.二C.三D.四7.以下哪种人类活动能造成空气污染。

()。

A.骑自行车B.步行C.开汽车D.长跑8.空气质量一级,空气的质量是()。

A.优B.良C.差9.下面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B.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C.同一种生物的个体之间没有差异10.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中,恰当的是()。

A.物种灭绝后,还可以再生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自身不会产生威胁C.与人类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生物,也应该保留下来11.《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行。

每年的()被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A.3月22日B.5月2日C.4月22日1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A.缺少了生物多样性,不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B.许多动植物可以作为药材人药C.所有生物都具有经济价值13.造成沙漠地区生存的动植物种类很少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阳光太强B.水源奇缺C.风沙较大14.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脉采集到了鱼龙的化石,这充分说明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1——3单元试卷(含5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1——3单元试卷(含5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1——3单元试卷(含5篇)第一篇: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1——3单元试卷六年级科学试卷一、填空题(4分)1.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__________”,能分辨各种气味。

2.米饭里面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出现了甜味。

3.当地球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如果它们三者正好在一条直线上时,所发生的现象就是________食。

4.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组成的。

二、判断题(5分)1.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2.把一小勺白糖放到蜡烛上加热,产生了黑色的物质,是物理变化。

()3.光年是用来计量时间的单位。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5.月球上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我们看月亮最圆的那天是农历初一。

()三、选择题(5分)1.荷兰科学家()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A.列文虎克B.罗伯特·胡克C.培根2.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是一种()、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B.中间薄边缘厚C.中间和边缘一样厚3.下列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米饭变馊C.蜡烛燃烧4.()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的发源地。

A.美国B.英国C.中国5.大熊座的明显标志是()。

A.北极星B.北斗七星C.牛郎星四、实验观察分析题。

(3分)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我们看到了________现象,把玻璃片盖上用手膜玻璃杯有_________的感觉,把燃烧的木条放在玻璃杯中,木条会___________。

五、问答题。

(3分)举例说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防止铁生锈、减缓铁生锈的速度?(写3种方法)第二篇: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一、填空题: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卷(精装省纸版—附答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卷(精装省纸版—附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填空题.(18分)1、人体生长发育的两个时期分别是:(幼儿期)和(青春期)。

2、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外,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

3、(青春期)是由儿童向成年人过度的时期。

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_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30分)(×)1. 青春发育期是人体的第一个快速增长期。

(×)2. 睡觉时间越长越有利于身体健康。

(√)3. 吸烟和酗酒不仅是少年健康的大敌,还会养成不良习气。

(√)4. 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她)将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责任。

(×)5. 人的生长发育速度是恒定不变的。

(×)6.在青春期要保持足够的睡眠,可以不参加体育活动。

(√)7. 饮养缺乏有损健康,营养过剩也不利于健康。

(×)8.男孩和女孩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是一样的。

(√)9.人的一生要经过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10.进入青春期后,睡眠多少与学习效率没有什么关系。

三、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8分)1. 下面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B )。

A、勤洗澡B、挖鼻孔C、勤洗手D、不迷恋电脑2.踏上健康之路,我们在小学3至6年级每天的睡眠要达到(B )。

A、10-11小时B、10小时;C、9小时3. 下列行为中,(A )是不良的生活方式。

A、吸烟B、参加体育锻炼C、合理膳食D、科学用脑4.对于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 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B 智力水平迅速提高C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D身体形态不发生变化5. 下面不属于科学用脑的是( D )。

A、动静结合B、课程交替C、勤于思考D、多睡觉6.科学家通常将(C )称为青春期。

每个人青春期发生不一样。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11第三单元《进化》测试卷班级:姓名:(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30分)1.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年被发现的。

2.如果把不同年代的比作一本书,那么就是书页中的特殊文字。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下来,而则被淘汰掉,这就是。

4.达尔文认为:生物最初是由发展起来的。

5.现代马是由不断进化而来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它的趾由个变成了个。

6.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或。

7. 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了震惊学术界的巨著《》。

8. 的发现对达尔文的经典进化学说提出了挑战。

二、我会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x”,每题2分,共20分)1.恐龙曾经是地球上的霸主,所以它的生存不需要适应环境。

()2.古代的长颈鹿因为经常吃高处的树叶,因而颈部不断伸长了,就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颈鹿。

()3.大熊猫、白鳍豚等生物几千万年以来没有多大变化,说明进化规律并不适合所有物种。

()4.科学家对生物进化的原因作出了种种解释,这些解释都是正确的。

()5.经典的生物进化论认为地球生命演变是一个十分突然的过程。

()6.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7.化石就是生物。

()8.在自然选择中,凡是能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9. 1850年左右,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黑色尺蠖蛾的数量多,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0.根据生物进化论,现在多种多样的物种都有着共同的祖先。

()三、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1.()已经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

A.大熊猫B.蟑螂C.恐龙D.扬子鳄2.科学家对化石的研究发现,各类食物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B.鱼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C.鱼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D.爬行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3.野生羚羊四肢细长有力,奔跑极快,这一特征的形成,按达尔文的学说,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偶然形成的结果B.为逃避敌人长期经常奔跑的结果C.由定向的变异产生的,跑不快的被淘汰的结果D.在长期的避敌生存斗争中,经漫长的年代自然选择的结果4.由于白色的羊毛好卖,牧民多选择白羊饲养,而少选择黑羊饲养,从而导致白羊数量增多,黑羊数量减少。

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教科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教科版(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1.放大镜是________,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________、边缘________。

放大镜的凸度越________,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这个也就相当于它们的“鼻子”。

3.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________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________。

4.显微镜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旋钮、反光镜等组成。

5.________是生物最基本的________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________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6.我们可以利用________培养微小生物。

7.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颜色组成。

8.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________ ,蚜虫的大小如________ ,蚜虫的天敌是________。

9.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________,发现了________。

二、判断题10.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

()11.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以后,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与玻璃的材质有关。

()12.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13.微生物并非百害而无一利。

()14.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15.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16.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时也有放大功能。

()17.蝴蝶的翅膀彩色的小鳞片其实都是扁平的细毛。

()18.老花镜有放大功能,近视眼镜没有放大功能。

()19.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2000万倍。

()三、选择题20.下列各种物质不具有晶体结构的是()。

A. 食盐B. 石蜡C. 雪花D. 味精21.下列方法能使食盐溶液产生晶体的是( )。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年级姓名等级一、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52分)1、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增进视力的眼镜。

早在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能把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

2、放大镜由和组成,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就越,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越。

3、在放大镜下我们能看到彩屏的荧光点是由、、三色组成的。

4、昆虫的身体分为、、三个部分,有对足,有对触角,在放大镜下能看到它的眼是眼,这种眼有、更能看清目标的作用。

在放大镜下还能看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蟋蟀的“耳朵”在、蝴蝶翅上的彩色小鳞片是的细毛。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5、我们把自然界中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它是从中诞生或在一定和下形成的。

6、17世纪,荷兰生物学家用片镜片,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在这种显微镜下,他第一次看到了血液在里流动,发现了水中微小活泼的物体,这种物体就是人们常说的。

7、1663年,英国科学家在复合显微镜下发现软木的“小房间”结构,并把它命名为。

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内表皮上的像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内表皮。

一切生物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

8、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作用、作用和作用的重要器官。

9、微生物是一种,它是由组成的,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

垃圾和污水的处理要靠,如果没有它,地球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10、草蛉、七星瓢虫是的天敌。

人体白细胞是、的天敌。

把人胰岛素插到细菌中,利用细菌生产大量胰岛素,用于治疗。

11、在人的感觉器官中,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人的最高视力能看清毫米的微小物体,和的发明大大扩展了人类的观察视野,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1、放大镜镜片面积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2、透明的圆柱形、球形的器皿也有放大功能。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填空题1.子女和父母之间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些()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车祸导致的后天残疾是()的变异。

3.孟德尔被人们称为现代()之父。

4.形态各异的金鱼使人们有意识地利用野生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5.变异一般分为()和()两种形式。

6.我国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7.新型草莓是科研人员利用()的方法培育出的优良品种。

8.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它有()性状和()性状之分。

二、判断题1.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变异现象。

()3.运动员身体肌肉强壮,他们的子女也一定肌肉强壮。

()4.父母双方都是高个的,因为遗传的缘故,所生子女一定也是高个的。

()5.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会遗传给下一代。

()6.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

()7.有些小麦在水和肥料充足的情况下,植株高大,产量很高,但遗传物质没有改变,这叫做不可遗传的变异。

()8.父母双方都是双眼皮,子女是单眼皮,这属于环境引起的变异。

()9.即使是双胞胎,他们的外貌特征也会有所区别。

()10.自然界中所有的变异都是有利无害的。

()三、选择题1.谚语说“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主要指的是()现象。

A.遗传B.变异C.遗传和变异2.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转基因食品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B.转基因食品对人体都是有益的。

C.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问题。

3.同卵双胞胎(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两个胎儿)姐妹俩,皮肤有黑、白之分;一对正常肤色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

引起这两种变异的类型和原因依次是()A.前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后者是可遗传的的变异,由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引起的。

B.前者是可遗传的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后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引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复习测试题全套(1-4单元)(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复习测试题全套(1-4单元)(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复习测试题全套(1-4单元)(含答案)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复习测试题全套(1-4单元)(含答案)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期末复习题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_______有关,它的特点是透明的,中间______,边缘______。

2、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______琢磨而成。

3、科学研究表明,昆虫的“鼻子”是它的______,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4、人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______,如厨房里的食盐、白糖、面碱等。

5、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花岗岩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矿物的晶体。

6、17世纪,______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到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7、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________制成的,可以放大近300倍。

8、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上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_____,每个房间里的小黑点是_____。

9、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______组成的,_______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鱼缸里的水变绿了,可能是______繁殖的结果。

11、罗伯特·胡克最早发现并提出“_______“这个名称。

12、在观察叶的表皮细胞时,我们发现了______;在观察叶的叶肉细胞时,我们发现了_______,它们分别与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关。

13、微生物是______,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1分,共10分)1、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

()2、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3、苍蝇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

()4、胰岛素是利用细菌能在短期内大量繁殖的优势来生产的。

()5、我们可以从瓶装矿泉水中采集微生物,也可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精品解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测试卷(原卷版)

精品解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测试卷(原卷版)

科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与单元检测卷一、选择题(20分)1.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生物多样性条约》,每年的()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A.3月22日B.5月22日C.6月22日D.9月22日2.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一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分别是下列哪种现象的描述()。

A.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B.变异现象和遗传现象C.都是遗传现象D.都是变异现象3.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的是()。

A.子女长相一般与父母相似B.小羊和小牛同吃草,小羊长成大羊,小牛长成大牛C.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D.种水稻得水稻,种小麦得小麦4.如果把眼皮、发际、耳垂这3种形状特征组合起来,会有()不同相貌的人。

A.6种B.3种C.8种D.12种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能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宝贵的资源B.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C.大力引进些外来物种可以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D.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6.下图是()古生物的化石。

A.昆明鱼B.菊石C.三叶虫D.始祖鸟7.下列行为中不会影响生物多样性的是()。A.野花随便采B.随意丢弃垃圾C.合理修剪花木D.增加碳排放8.除相貌特征外,有些疾病也会遗传,下列可能会遗传的是________。

A.手足口病B.天花C.糖尿病D.肠胃炎9.下列行为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保护野生动物B.建立自然保护区C.打击偷猎行为D.引进外来物种10.在校园中,生物种类最少的是()。

A.花坛B.草坪C.教学楼D.操场二、填空题(9分)11.澳大利亚大火造成大量野生动物的死亡,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除了大火之外,威胁野生动物生存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猕猴直接生小猕猴,并用乳汁喂养,属于________动物。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完整版)(1)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完整版)(1)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完整版)(1)一、选择题1.全球变暖是由于( )造成的。

A. 温室效应B. 物种灭绝C. 臭氧空洞2.下列变化中,与另外两个变化不同的是( ) 。

A. 轮胎爆胎B. 蜡烛燃烧C. 蜡烛融化3.将铁钉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下列对该物质的判断,合理的是( )。

A. 该物质与铁锈颜色很像,判断该物质是铁锈B. 该物质与铜颜色很像,判断该物质是铜C.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该物质,发现该物质能导电,判断该物质不是铁锈4.下面物质的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A. 蜡烛燃烧B. 灯泡内壁变黑C. 铁水变成铁块5.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看到铁钉变()颜色了。

A. 黑B. 黄C. 红D. 蓝6.废水流经格栅等处理设备时流速放慢,较大的固状物沉淀下来,这样的污水处理方式是采用了()A. 物理方法B. 化学方法C. 生物方法D. 以上三种方法7.关于蜡烛燃烧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过程中,蜡要先熔解成蜡油,所以是物理变化。

B. 蜡烛燃烧过程中,会发光发热,所以是化学变化。

C. 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 以上选项都正确。

8.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 )。

A. 化学变化B. 物理变化C. 轻重变化9.下列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A. 生鸡蛋变成熟鸡蛋B. 面粉做成馒头C. 铁水变钢锭10.两个培养皿放在同样的环境中如图所示,里面分别放置两根完全相同的铁钉,一段时间后,①、②号铁钉相比( )。

A. ①号铁钉生锈更快B. ②号铁钉生锈更快C. ①和②号铁钉生锈一样快二、填空题11.铁生锈的环境有、1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变化。

13.有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称为。

14.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和两类,它门的区别在于。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1. 回形针是一种常见的文具,人们用它来夹住纸张。

2. 好的产品离不开巧妙的设计。

一个好的设计,一般要经过观察、调查、实验等环节。

3. 饮水瓶种类很多,从材料上分,有玻璃、塑料;从功能上分,有保温、过滤等。

4. 生活中的各种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例如用木材制作成的家具、用铁锻造成的器具、用塑料制造成的、用棉花织成的衣物等。

5. 为了满足人们对同一个物品的多种需求,设计师常会在某种物品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功能,实现新的用途。

二、判断1. 错误,棉布保温效果不如钢丝球。

2. 正确。

3. 错误,铅笔末端添加的是橡皮擦,而非橡皮。

4. 错误,热会在物体与环境、物体与物体之间、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进行传递。

5. 正确。

6. 正确。

7. 错误,废旧矿泉水瓶可以通过加工制成花瓶。

三、选择1. B,回形针不能用来做牙签,也不能弯曲成其他形状。

2. A,塑料、纸、棉和木材传热本领最慢。

3. A,尼龙搭扣的发明灵感来自于牛蒡果实。

4. C,苍耳与衣服搭扣的方式与铁拉链很相似。

5. C,手表的发明与生物无关。

四、实验记录略。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能量无处不在。

像U形管里滚动的水、移动的汽车、转动的风扇等运动着的物体,都具有能量。

2.能量可以相互转换,风力发电装置把风能转换成电能,太阳能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

这些电能被输送到千家万户,通过家用电器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在生活中,电能转换成热能,可以用来加热;电能转换成光能,可以用来照明。

3.电磁起重机是搬运钢铁物品的机器。

接通电源时,电磁起重机的吸盘能把铁钢物品牢牢吸住。

当运到指定地点时,断开电源,钢铁物品就会被放下。

五、简答(共28分)1.带把的铁锅为什么手把是塑料的?而其余的部分都是铁的?(10分)2.我们在比较棉布、纸张和钢丝球的保温效果时,把棉布、纸张塞得更紧一些,保温效果会不会更好?(8分)3.苍耳为什么能反复粘贴衣服上?(10分)答:衣服的表面具有环状的纤维,苍耳的表面有细小的倒钩结构。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1)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1)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8分) 1.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 )。

A.运动能 B.动能 C.热能 D.化学能 2.能量传递的方式不包括( )。

A.辐射 B.对流 C.加热 D.传导 3.下列事例中,属于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

A.从空中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B.骑自行车冲上斜坡 C.跳高运动员离地腾空上升 D.射出的弓箭 4.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无关。

A.铁钉的长短 B.电池的节数 C.导线绕成的圈数 D.铁钉的粗细 5.下列不属于电磁铁和磁铁的相同之处的是( )。

A.都有磁性 B.都有南北极 C.都可以指示方向 D.都可以改变和控制方向 6.如图是一款榨汁机,打开它的内部,发现有一个如右上角的小电动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电动机里面只有电磁铁,没有磁铁 B.小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电磁铁,通电能产生磁性 C.没有转向器,转子也能一直转动 7.2021年6月17日,当载人飞船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中国三位伟大的航天员成功进入天和核心舱,这标志着中国人完成了进入自己空间站的梦想,核心舱携带的“神器”电推发动机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

A.化学能转化为电池能 B.太阳能转化电能 C.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8.将辐射计从教室内搬到室外的阳光下,辐射计的叶片会( )。

A.转动变快 B. 转动变慢 C. 转动不变 9.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电磁铁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柱状图,横轴表示线圈匝数,纵轴表示吸引大头针的数量,从图中能获取的信息是( )。

A.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B.线圈匝数为40匝时吸引的大头针数量最多,磁性最强。

学校 班级 姓名 -----------------------------------------------------------------------------------密 封 线 内 请 不 要 答 题----------------------------------------------------------------------------------------------C.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无关10.下列方法中,不能增强电磁铁磁性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单元概述:本单元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

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入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一、单项选择题。

1、(D )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A、近视镜B、显微镜C、远视镜D、放大镜2、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 C )A、伽利略B、布鲁诺C、培根D、傅科二、多项选择题。

1、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B ),放大倍数与(C )直接有关。

A、不透明的B、透明的C、中间较厚D、中间较薄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ACD)有着密切的关系。

A、生活B、生命C、生产D、环境3、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ABCDE )。

A、草履虫B、变形虫C、喇叭虫D、眼虫E、团藻三、填空题。

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3、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 )组成。

4、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6、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7、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8、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9、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10、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显微镜)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11、生物学家(列文虎克)把两个镜片嵌在圆形金属管子的两头,中间还安上了可以调节两个镜片距离的螺旋杆,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12、1663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四、判断题。

1、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2、微生物没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3、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4、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15毫米大小的微生物体。

(×)5、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6、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7、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象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8、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100万倍。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超过20万个。

(×)五、看图填空题。

1、填写出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

(13页显微镜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的(C )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D )会产生新的物质。

A、外部变化B、本质变化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2、物质的(D )会伴随各种现象。

A、外部变化B、本质变化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3、米饭、淀粉遇到(D ),颜色发生了变化,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A、酒精B、食盐C、白糖D、碘酒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B)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一氧化碳5、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含有(B )气体,当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B);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B );蜡烛燃烧也有(B )气体产生。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一氧化碳6、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的(B ),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7、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C )。

先将石灰石、黏土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再经高温煅烧、研细,最后变成了水泥。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化学变化8、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B ),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化学变化二、多项选择题。

1、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BD)A、外部变化B、物理变化C、本质变化D、化学变化2、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化学变化在进行着。

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尽管现象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ABCD)A、改变颜色B、发光发亮C、产生气体D、产生沉淀物3、(AD)是使铁容易生锈的原因。

A、水分B、空气C、阳光D、氧气三、填空题。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2、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电灯、自来水、房屋、大树、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3、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4、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的变化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5、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儿了。

所以,原来并不甜的米饭,渐渐地出现了甜味儿。

四、判断题。

1、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2、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3、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但不会发生变化。

(×)4、有的物质变化很快,而有的物质变化缓慢,甚至不易被我们察觉。

(√)5、物质总在不断地变化,有的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6、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没有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重要。

(×)7、一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8、物质之间的变化是常见的,物质变化后产生了新物质,它不会消失,物质是不灭的,只不过转变成了其他物质。

(√)9、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五、填表题。

3、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的图表。

(教材40页图表)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D)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A、近视镜B、显微镜C、远视镜D、放大镜2、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 C )A、伽利略B、布鲁诺C、培根D、傅科3、物质的(C )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D )会产生新的物质。

4、物质的(D )会伴随各种现象。

A、外部变化B、本质变化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5、米饭、淀粉遇到(D ),颜色发生了变化,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A、酒精B、食盐C、白糖D、碘酒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 B )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一氧化碳二、多项选择题。

1、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BC ),放大倍数与(C )直接有关。

A、不透明的B、透明的C、中间较厚D、中间较薄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ACD )有着密切的关系。

A、生活B、生命C、生产D、环境3、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ABCDE)。

A、草履虫B、变形虫C、喇叭虫D、眼虫E、团藻4、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BD )A、外部变化B、物理变化C、本质变化D、化学变化5、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化学变化在进行着。

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尽管现象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ABCD)A、改变颜色B、发光发亮C、产生气体D、产生沉淀物6、(AD )是使铁容易生锈的原因。

A、水分B、空气C、阳光D、氧气三、填空题。

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3、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 )组成。

4、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5、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6、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7、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四、判断题。

1、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2、微生物没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3、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4、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15毫米大小的微生物体。

(×)5、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6、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7、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8、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9、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但不会发生变化。

(×)10、有的物质变化很快,而有的物质变化缓慢,甚至不易被我们察觉。

(√)11、物质总在不断地变化,有的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