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六大表现
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学生的心理障碍与成人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所不同,这是由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所决定的。
一、学生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一)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注意力难以集中、活动过度、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上课扰乱课堂纪律、思维存在障碍或由于智能方面难以适应教学的要求而引起的怠学、厌学、弃学等行为。
(二)品德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指不能遵照社会行为准则或群体行为规的越轨行为。
一般表现为:偷窃、说谎、逃学、骂人、攻击别人、行为粗暴、与同学不能友好相处等等。
(三)情绪与性格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和性格不良,如恐惧、敏感、狭隘、多疑、焦虑、偏激、冷漠、孤僻、固执、自卑、依赖、任性、过分冲动和逞能、不考虑行为后果等。
(四)不良习惯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口吃、顺治、咬指甲、挖鼻孔、挑食、厌食、遗尿、吸烟、喝酒等。
(五)性心理方面的心理问题这是伴随着青春期的发育而又对性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所导致的。
主要表现为手淫、早恋、性敏感、对月经或遗精的恐惧与不安以及一些严重的性变态行为。
(六)病理性方面的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是由大脑神经紊乱或出现器质性病变而产生的。
表现为神经性失声、歇斯底里、睡眠失调、精神分裂等和其它神经性疾病。
二、学生常见的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由生理、社会文化和心理这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的种类很多,在学生时期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种慢性头痛,主要表现为一侧跳动性复发性头痛,可漫延到头、舌、颈的任何部位。
人格特征常表现为敏感多疑、固执己见、极易烦恼。
(二)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少女常见的心理疾病,以食欲不振、进食不足、进食后呕吐、消瘦、闭经等为主要特点。
人格特征常表现为孤僻、任性、好幻想、虚荣、敏感和癔症等。
(三)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不集中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综合症。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持续时间短;活动过度,易冲动;学习困难,违反课堂纪律等。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应对措施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应对措施心理健康是指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欢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环境具有高效、欢乐的适应状况。
心理健康的人应坚持稳定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
让我为你的心灵插上一双放飞的翅膀。
1、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1)学习焦虑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
(2)人际交往焦虑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
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
人际交往焦虑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小学生的家庭交往环境不利所致。
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的结果。
(3)自责倾向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我不好,对自我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
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关爱与认可的不安。
当学生感受到父母、教师、朋友不认可时,往往构成自责倾向。
(4)挫折感小学生的挫折感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
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
当别人比自我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见不得别人比自我好,觉得自我才是的。
(5)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期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
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
异常是自我表现好却得不到教师的夸奖,便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6)自卑胆小、不敢表现自我、对自我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学习障碍儿童心理特征
02
智力特征 总智商偏低
言语智商明显低于操作智商
03
注意特征
有的学习障碍儿童仅有注意问题,能安 静地坐下来,但注意力, 还不能调节活动水平以及抑制行为,表现为 注意不良、动动、冲动。
2.精细动作方面,有的学习障碍儿童 书写时无法成一直线,无法正确握笔、扣 纽扣、系鞋带等能力发展缓慢。
(三)社会情绪的行为
对自我和学业方面的评价消极,并 存在不良的归因方式。
在社会认知和同伴关系方面,在理 解非语言交往和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能 力较弱,常常表现出不合群,孤僻等不 当的人际关系。
有的学习障碍儿童还存在低自尊、 抑郁、焦虑、攻击性等情绪行为问题。
学习障碍儿童的身心特点
目录
(一)认知特征 (二)运动协调能力
(三)社会情绪的行为
(一)认知特征
01
知觉特征
02
智力特征
04
记忆特征
05
语言与思 维特征
03
注意特征
06
元认知特 征
01
知觉特征
1.视知觉有障碍的儿童,难以对视觉刺激进行知觉 整合,常常不能把所看见的东西视为一个整体或单 一体,会把知觉对象弄得支离破碎;
语言理解与运用较差 思维的独立性差,思维判断凭直 觉,易冲动
06
元认知特 征
1. 原认知的知识不足,不能对 外界信息进行分析,并根据外界情 景主动选择和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
2.元认知调节能力的不足,不 能积极、准确地监控自己的问题解 决活动。
(二)运动协调能力
1.粗大运动方面,有的学习障碍儿童 获得跳、跑等能力较晚,比较笨拙、蹒跚、 易摔跤,平衡能力差。
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特点
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特点
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可能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 情绪不稳定: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情绪容易波动,常常表现出极端的情绪,如突然的愤怒、焦虑、抑郁等。
2. 行为异常: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行为可能会变得异常,比如攻击性增强、注意力不集中、社交障碍等。
3. 学习和表现下降:由于心理问题可能导致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所以他们的学习和表现可能会受到影响,成绩下降。
4. 生理症状:心理问题也可能会引起一些生理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头痛等。
5. 自闭孤僻: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可能会出现自闭孤僻的情况,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了以上一些症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儿童心理不健康的五大表现
儿童心理不健康的五大表现1、喜欢生闷气有些孩子被家长批评之后,会表现的特别安静,经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发呆,家长跟他说话,他也不理。
正常人受到责骂批评时,要么是反驳,要么是哭闹,如果孩子经常喜欢生闷气,家长就要多关心一下他的心理问题了,不然很可能会让孩子出现自闭的性格,严重时可能会影响以后正常的生活。
2、拒绝社交活动如果孩子开始拒绝与朋友、家人和其他人交往,那么这可能是其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与他人互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如何沟通和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在家里与人互动时频繁流泪或发脾气,那么这很可能是其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在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及时与孩子交流,了解其内心情感,并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缓解压力。
3、人际关系恶劣孩子做出了许多让其他小孩避而远之的举动,比如嘲笑、恶作剧、抢东西等;另一种是被集体排除在外,孩子本身的心理是自卑或者淡漠的。
如何培养健康的儿童心理1、经常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生活学习,一起玩耍,这样有利于培养交际能力。
2、贿赂孩子的事情不要做,要让孩子明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没有付出劳动是不可以享受权利。
3、在小伙伴面前,是不可以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伤害孩子自尊心,导致孩子有怀恨心理。
4、孩子做不到事情不要勉强,孩子的自信心是经历成功后逐渐建立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会失去孩子的自信心。
5、不要过分打骂孩子,这样做会导致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离家出走,说谎的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恐吓孩子,这样会失去父母的威望,以后父母再告诫时候,孩子就不会听话了。
7、不可以过分关心孩子,总是让着孩子,容易让孩子总是以自为中心我,结果变得自高自大。
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哪些1、好游戏心理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
做父母的就必须注意小孩子的动作和游戏。
应为准备良好的设备使小孩子得着充分的运动;给孩子适宜的伴侣,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影响;利用他好动的心理,教以待人接物等行为,或指导其有益的运动。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小学生任性心理障碍的调试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小学生任性心理障碍的调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变革,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加。
在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们不仅仅是传授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更是在辅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学生存在任性心理障碍,不愿意接受规则和纪律,甚至违背法律法规,这给师生教学活动带来了一些困扰。
如何有效的解决小学生的任性心理障碍,成为了我们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生任性心理障碍的表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我们经常能够发现一些学生表现为任性心理行为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不服从规则。
这些学生拒绝服从老师的规则和纪律,经常违反学校的行为规范,对于老师的教导不予理会。
2. 自我中心。
这些学生通常只关心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利益,不愿为集体付出。
3. 缺乏责任感。
这些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责任感,不愿意承担自己的错误行为带来的后果,总是抱怨他人。
4. 情绪波动大。
这些学生的情绪容易波动,表现出易怒、情绪低落、沮丧等症状,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以上这些表现,都是小学生任性心理障碍的典型表现,影响了教学秩序和同学的正常学习。
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一问题,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老师应该尊重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诉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建立了互信的关系,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导和引导。
2. 启发学生自主性。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我约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遵守规则,做出正确的选择。
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学生适当的发挥空间。
3. 增加互动性。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增强学生对知识和规则的理解与认同,从而减少任性行为的发生。
4. 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情绪。
对于那些情绪波动大的学生,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表达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从而减少因情绪问题引起的任性行为。
小学生习作心理障碍及应对策略
| 最小说·读写大视野内容摘要:针对小学生习作心理障碍,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应对措施:首先设法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诱导,消除恐惧心理,引导学生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去观察、思考感觉事物,触摸习作的灵感,开启智慧的闸门;最后引导学生认识习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心理障碍;应对策略当前,小字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及薄弱环节仍然是习作教学。
长期以来,“怕作文”“作文难”的心理束缚着学生的手脚,久而久之,学生便产生了畏难、失望、自卑、悲观等消极情绪,从而导致心理失调,产生心理障碍。
小学生由于生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加之“应试教育”的干扰,极易产生心理障碍。
通过对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克服“障碍”,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一、小学生习作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1.缺乏兴趣兴趣,是学生从事作文活动的积极态度倾向,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内驱力,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
我曾从事多年的作文教学,据我观察与了解的班级,不喜欢作文的学生竟然占百分之四十左右。
这部分学生平时的作文只是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有四点:一是学习成绩差,失去信心;二是从低年级就怕作文,也就谈不上写好了;三是总觉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最后一点就是有些老师只批不改,缺乏指导。
2.意识淡薄小学的作文教学本是一项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是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综合训练,而他们却对这种活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视作文为畏途,是一种负担,一提起作文就头痛,无从下手,甚至感到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任务,这种消极心理意识,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积极主动的作文心态。
3.紧张恐惧“紧张恐惧”是小学生严重的心理障碍的表现,尤其是所谓后进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更多。
主要表现在:一是惧怕心理。
一听作文,便坐立不安,既不想写,又怕写不好。
写了又常得低分,受批评指责;不写又怕老师和家长斥责。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表现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行为表现1、厌学主要表现:(1)课堂学习、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
(2)注意力分散,有意注意少,无意注意多,微小的外部动因也能使他们呈现明显的分心状态。
(3)常常听课不专心、作业不用心、预复习无恒心,形成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
(4)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他们往往一提到学习就心烦,对家长和教师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差。
2、羞怯羞怯就是我们常说的胆小、害羞。
这在低年级儿童或是女生中经常见到。
主要表现:(1)见到生人脸红,不爱说话,即使说话也慢声细语。
(2)上课时不敢举手,不敢大声回答问题。
(3)参加活动时主动性不强,不敢带头或自愿去做某件事。
3、易怒主要表现:(1)自我约束能力差,情绪不稳定。
(2)说话、做事好感情用事、不能理智地处理问题。
遇事易冲动、任性。
(3)在困难面前,不能持乐观的态度。
对符合自己心意的什么都好,遇到不顺心的事则怨气冲天。
如有些学生希望教师作业留少一点,若稍多、难一点,便满腹牢骚。
4、嫉妒心嫉妒心存在于许多孩子身上,特别是高年级的儿童尤为明显。
主要表现:(1)盲目骄傲,不愿意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常对别人挑剔和贬低。
(2)感情上自私,只要求老师对自己关心、重视,看到老师关心、重视别人,就生气,甚至怨恨别人。
(3)与同伴相处,喜欢显示自己,讥笑别人。
(4)发现比自己强的人或事,轻则有意视而不见,重则想法破坏。
5、说谎行为说谎,在中年级以上的儿童中较多见。
主要表现:为了逃避惩罚或责任,故意说谎。
为获得某些东西或荣誉而不惜说谎。
6、攻击行为主要表现为:打人、骂人,欺侮弱小同学。
占有欲、支配欲强,性情急躁。
缺乏同情心和正常的人际感情。
蛮横无理,粗暴的扰乱别人,甚至在课堂上做出各种小动作打扰同学。
好主动出击、喜欢公开批评他人、好开别人玩笑、拒绝与自己不和的人交往、喜欢报复、易为小事发怒等。
7、自制能力较弱主要表现:(1)感情用事,情绪波动大。
(2)做事情虎头蛇尾,甚至半途而废。
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分析
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分析小学生阶段是一个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但是一些小学生在这个阶段表现出心理不健康的情况。
本文将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能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1. 学习焦虑学习焦虑是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常见表现之一。
一些小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会感到焦虑,害怕考试失败或者被同学嘲笑。
这种焦虑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甚至导致身体不适。
2. 社交困难部分小学生有社交障碍,难以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
他们可能缺乏自信,害怕与他人交流,导致孤独感增加。
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学习。
3. 情绪波动一些小学生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因为小事感到沮丧、焦虑或愤怒。
他们可能缺乏情绪管理能力,表现出情绪失控的行为,影响自己和他人。
4. 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是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常见表现之一。
一些小学生无法持续关注学习任务,容易分心或者丧失兴趣。
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同时也给老师和家长带来困扰。
5. 自我否定一些小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自卑。
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无法做到某些事情,或者不值得受到他人的关注和肯定。
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认同。
应对措施针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小学生尝试、坚持,勇敢面对困难。
2. 指导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3. 关注小学生的情绪变化,引导他们合理表达情感,学会情绪管理。
4.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小学生提高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5. 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就,促进自我肯定和自信心的建立。
总结小学生心理健康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给予有效的帮助。
通过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社交能力、关注情绪变化等方式,帮助小学生克服心理困难,健康快乐成长。
小学学困生的心理表现及教育对策
小学学困生的心理障碍表现及教育对策学困生是学校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学困生比例高达18.6%—36.4%,他们由于学习成绩不如人意,经常遭受家长、同学,甚至老师的冷眼,稚嫩的心灵受到摧残,留下点点创伤,对学习的厌倦、畏惧和紧张也与日俱增。
所以,如何看待和帮助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他们克服困难和障碍,提高综合能力,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学困生心理障碍表现。
教学的实践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以下心理障碍。
1、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
由于学困生学习成绩差,家长埋怨,老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
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我不如人”,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对学习丧失信心。
2、具有胆怯心理。
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结果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
3、具有压抑心理。
多数差生也想把学习搞好,家长也希望他们成才。
但由于基础太差,总是学不好。
于是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常常陷于痛苦忧伤难以自拔的心境之中,情绪波动,性格浮躁,导致悲观消极的压抑心理。
4、具有惰性心理。
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字领先,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不愿意在困苦中学习。
5、具有逆反心理。
由于差生得到的常常是批评、指责和嘲讽,因此,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
6、志向水平低。
普遍的差生都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总感觉一天不知道该做什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结果什么都做不好。
7,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遗忘快。
问卷调查表明:大部分的学困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
他们心里想集中,但集中不起来。
所学的知识记不住,记住了也很快就遗忘了。
8、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
学困生在学习中不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孤立地看待问题,不善于将所给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加以解决。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1)学习焦虑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
(2)人际交往焦虑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
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
人际交往焦虑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小学生的家庭交往环境不利所致。
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的结果。
(3)自责倾向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
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关爱与认可的不安。
当学生感受到父母、教师、朋友不认可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
(4)挫折感小学生的挫折感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
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身体生长、发育急剧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身高、体重等逐渐达到成人的水平,但是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心理上还不够成熟,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
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青少年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①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心理发展迅速,尤其是思维、记忆、知觉等能力;●●心理发展是平稳协调的。
●●心理发展是开放的;●●心理发展是可塑的;●●心理发展中具有矛盾性。
学生心声“实际上我们还没长大,真的还没长大,承受不了你们给我们的那些……或许你们没感觉得到,我们自己也没有感觉得到——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强调自己已经长大了,实际上我们还是很小很小……”1.家庭因素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和教育措施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主要表现第一,不同年级均存有着厌学、依赖、困惑等学习心理障碍。
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害怕作业多,做作业依赖家长,考试时顾虑重重,致使大脑呈抑制状态第二,对人多疑恐惧。
表现为心里老是为某些事情焦虑,极度胆小害怕,整天忧心忡忡,情绪不安,似乎总面临什么危险和侵害。
遇事很少相信别人,总怕对自己不利,喜欢独处。
向往幻想世界,异想天开。
第三,对他人冷漠敌视。
表现为常把内心的烦恼、愤恨向他人发泄。
殴打、谩骂同学,损坏公物,甚至轻生。
第四,逆反心理严重。
表现为不听家长和教师的劝导,故意对着干;当得不到教师和集体的重视时,用恶作剧来显示自己,常常表现出自己年龄、身份水平极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对别人的议论十分敏感,少言寡语,不愿与同学交往。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综合起来,造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四个方面考虑。
首先,整个社会文化氛围上,心理学健康教育知识未全面普及,社会、学校、家庭对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不够,很多家长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底下出成绩”当学生出现问题时,绝大部分家长采用的是打骂的方式,而不会采用沟通、理解的方式。
其次,学校里面部分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忽视情感的交流与引导,教育方式、方法单调、刻板。
例如,一位学生因为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这位老师为纠正该生的毛病,竟然每次上课都让他站在课桌旁听课,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不但没有摘掉“后进生”的帽子,连原有的手工制作特长也丢弃了。
第三,家长缺乏准确合理的教育方法。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事情了,对学生放任自流,所以导致学生在学校乖巧听话,回到家后又成为皇帝、公主。
经常听到一年级的学生家长说:“这孩子就听你们老师的,老师说一句顶我们说十句。
”这也充分说明当今的家长缺少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家长来解决,而是寻找能协助他们的老师。
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__________孟洪英厌学:厌学是目前学生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虽然目前都在谈“减负”,可学习任务仍旧繁重,孩子们每天都忙于完成一大堆作业,学习兴趣日渐消减,但竞争依然激烈,父母的期望值始终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学习差的同学,由于难达到家长和老师的要求,造成孩子心理困惑甚至愤恨,从而产生了厌学心理。
表现为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
近年来,因厌学而发生的学生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报道屡见报端。
厌学,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焦虑:很多学生主要表现为学习焦虑。
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之所以形成学习焦虑,一般是大脑高度紧张,尤其是学习上的失败,会引起学生高度焦虑。
他们总埋怨自己笨、学不好,每当考试来临,心情更加紧张,担心考不好。
长期以往,它将束缚学生的认识活动,导致思维迟钝,学习效率低,爱生气,常发脾气,看不惯别人的事。
天津教科院的心理工作者曾经做过调查,事实表明中小学生的学习焦虑已经渗透到其他活动领域,表现出多种不安的倾向。
逆反:逆反心理是儿童成长历程中一个必然的阶段,常发生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之中,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也随之增强,表现欲望强烈,喜欢搞“独立”,愿意自作主张,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常采用吵闹、公开顶撞、离家出走的方式来表示抗议。
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其后果是严重的,甚至有的还走上犯罪的道路。
偏激: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很多家长只要孩子的成绩好,什么都依着他们,特别是从小成绩较好的孩子,更是如此。
因此,很多学生一直被纵容着,导致孩子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无理地要求所有的人都要围着他转,如果碰到不顺他意的事,或者被老师、家长批评几句,就容易出现过度的行为举止。
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
自卑: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自卑心理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小学生自我认知障碍的表现及干预措施
小学生自我认知障碍的表现及干预措施一、引言自我认知是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包括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等方面。
对于小学生来说,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小学生可能会出现自我认知障碍,这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了解小学生自我认知障碍的表现,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生自我认知障碍的表现(一)过低自我评价有些小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过低,总是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而忽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在学习、体育、艺术等方面都不如别人,缺乏自信,不敢尝试新的事物。
例如,在课堂上不敢主动发言,害怕回答错误被同学嘲笑;在参加活动时,总是退缩,认为自己肯定做不好。
(二)过高自我评价与过低自我评价相反,部分小学生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他们往往自我感觉良好,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
这种过高的自我评价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无法正确应对,因为他们没有预料到会出现问题,也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
(三)自我认知不稳定还有一些小学生的自我认知不够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比如,在得到老师的表扬时,会觉得自己非常优秀;但在受到老师的批评时,又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这种自我认知的波动会使他们的情绪也随之起伏不定,影响其心理健康。
(四)自我认知模糊部分小学生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也不清楚自己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目标和方向,表现出迷茫和无所适从。
三、小学生自我认知障碍的原因(一)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自我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事事包办,孩子就容易形成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错误的认识。
反之,如果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经常批评指责,孩子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过低地评价自己。
有关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类型及表现
分析出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八种类型及其主要表现一、缺乏同理心二、不能正向选择和关注三、缺乏尊重和温情四、缺乏具体性五、逃避即刻性六.充满对立性七.缺乏一致性、真实性与可靠性八.宾格被控1、闭锁心理此类心理表现为从不轻易向人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独来独往,更不愿意向教师说出心里话。
即使努力改善其情境,仍然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不感兴趣,导致学习活动经常受阻,注意力难以集中,行为孤僻,沉默寡言,人际关系一般较差,也无知己。
闭锁心理表现为对外界评价过于敏感,回避失败的意识较强,封闭内心世界,压抑情绪体验,孤独感强,行为表现为胆怯、退缩。
如有的学生上课不敢发言,偶尔被教师叫起来便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另外,在升学竞争压力下同学之间互相戒备,学习情况彼此保密。
闭锁心理阻断了学生和他人的交流,从而妨碍了学生智力和潜能的发展,还可能导致变态人格。
2、自卑心理自卑心理表现为在学习上缺乏自信,遇到困难时感到无能为力,对成功不抱希望,伴随有沮丧、悲观、不安等消极情绪体验,自卑心理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中表现较明显。
这类学生自身成绩不太好,或者说能力不强,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怕与老师、同学说话,即使说话时也很勉强,显得局促不安,要么抓耳挠腮,要么满脸通红,要么手足无措。
以至于遇事不能果断决定,对是非、正误不能及时抉择,常常犹豫再三也不能下定决心、采取行动。
当然,这在一部分各方面都不错的学生身上同样也存在。
3、依赖心理这类学生表现为依赖性强,习惯于求助他人,不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甚至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一旦离开教师的辅助或别人的帮助,便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消极情绪。
在家里,由于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自愿当孩子的家庭“助教”,许多应该由孩子独立完成的内容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了,多年“保姆式”的教育使孩子产生了较强的依赖心理,结果出现了教育的负效应。
4、懒散心理这类学生精神松懈,行动散漫。
有的课堂上无精打采,或歪头,或趴在桌子上,不动脑筋,作业拖拉;有的学习缺乏热情和主动精神,推一推,动一动,应付差事;有的千方百计摆脱纪律的约束,借种种理由逃避集体活动,对老师撒谎,编造不完成作业的理由;有的在老师面前积极勤快,老师一走,他便自由散漫,外勤内懒。
常见心理障碍的常见表现
学习障碍的常见表现: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磨蹭,有始无终,缺乏时间观念和任务感。
慵懒、拖沓,学习迁移能力差,易形成习惯性惰性及自慰心理。
社会适应技术缺点,但凡都要依赖他人。
缺乏良好完全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
学习态度不良,目的不明确、呈现一种漫无目的的学习偏向。
缺乏学习热情和自觉性。
自制性和坚持性差。
缺乏学习动机;或学习动机多停留在短暂、浅薄的消极水平上,具有游移摇摆的特点,缺乏壮大而稳固的动机支持。
一般其动机水平低,目标不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不统一。
动机只表此刻口头上,很少落实在行动上。
活动过度、问题行为、违纪行为、自我控制力差,不易与同窗成立良好人际关系。
寻求反面心理补偿,出现逆反心理及情绪对抗。
自我评价差,容易挫折;忧郁、焦虑、窒息感、压抑感,易自卑及封锁。
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好奇心,对人对事缺乏兴趣;或学习兴趣浅薄、范围狭小、兴趣不能稳定持久,易于“见异思迁〞,带有情绪性影响。
人际交往障碍的常见表现:1、恐惧。
与人交往时,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致惊惶失措,语无伦次。
2、孤僻。
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命清高,不与人为伍;另一种是有某种怪癖,使他人无法接纳。
3、自大。
常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盛气凌人,使交往对方感到尴尬、紧张、窘迫。
4、吃醋。
常对他人的优势、成绩心怀不满,乃至在行为上冷潮热讽,乃至采取不道德性为。
5、猜疑。
常对他人的言行敏感、多疑、不信赖,容易引发心理隔膜。
6、敌意。
常讨厌他人,乃至敌视他人,乃至表现为解决行为。
适应性障碍的常见表现:1、抑郁:考上大学的激情荡然无存,对一切不感兴趣,自卑、自责,睡眠障碍,食欲消退等。
2、焦虑:紧张不安、心慌气短,无所适从。
3、行为障碍:新生中出现缺课、迟到、早退、逃学、寻求刺激等。
4、躯体不适:腰酸背痛,肢体麻木,消化不良等。
5、社会性畏缩:逃避现实,独来独往,学习成绩下降,效率低下,学习能力抑制,生活能力消退,回避社交活动。
网络成瘾的常见表现:1、突显性(Salience):网络过度利用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所控制,上网成为其主要活动,在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到强烈的渴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小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影响训练创造性思维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农村学校表现比城镇学校严重。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依赖心理:即缺乏自主性与独立性的依靠心理。
一方面,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另一方面,有的学生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常因为知识掌握不牢,思维能力薄弱或缺乏自控约束能力,抄袭或不认真完成作业,遇到学习困难消极等待他人的帮助等。
急躁心理:学生往往急于求成,看到作业就盲目下笔,从而导致解题出错。
这种现象通常因为一未认真审题;二急于猜测解题方案,盲目尝试解题;三被题设假象蒙蔽,没有深入判断,准确推理;四是缺乏对所完成作业的检查。
畏惧心理:学习中屡考屡败,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产生畏惧怕错的心理,又不能及时得到教师及家长的理解及正确引导帮助,处处小心谨慎,进而谨小慎微,丧失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产生了逃避和畏惧心理。
厌烦心理:这是目前农村低年级学生学习活动中日益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随着年纪的升高表现尤为突出。
一般是由于学习压力大,或学生的基础差,课堂上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交流,认为学习冷漠无趣,而产生厌烦的心理,严重的会导致学生与家长、教师的情感对立。
逆反心理:当学生对学习彻底丧失信心,而教师和家长没有注意学生的情绪状态,强行进行转化,就会诱发学困生产生情绪上的不满与对立,从而导致他们关闭心扉,拒绝学习,表现出反常的行为倾向,滋生了逆反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
它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顺利解决同类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深化和习惯性增长又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和适应能力。
偏重结论,忽视过程,这是数学学习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从农村低年级学生方面来讲,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仅是对答案,比分数,很少见低年级同学间有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和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从家长方面来讲,更是注重结论和分数,很少过问“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自卑: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自卑心理 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渐形 成的。有的学生由于生长环境、经济条件、文 化氛围的不同,在同学中会形成一种差异。有 的学生过分看重家庭条件,认为自己家庭贫穷、 父母社会地位不高,还有的总 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并因此悲观失望、惭愧、羞 涩甚至畏缩不前,产生自卑心理。严重的自卑 感会造成人的心理变态,对小学生的学习、生 活都有很大的危害。
• 焦虑:很多学生主要表现为学习焦虑。心理学 家认为:青少年之所以形成学习焦虑,一般是 大脑高度紧张,尤其是学习上的失败,会引起 学生高度焦虑。他们总埋怨自己笨、学不好, 每当考试来临,心情更加紧张,担心考不好。 长期以往,它将束缚学生的认识活动,导致思 维迟钝,学习效率低,爱生气,常发脾气,看 不惯别人的事。天津教科院的心理工作者曾经 做过调查,事实表明中小学生的学习焦虑已经 渗透到其他活动领域,表现出多种不安的倾向。
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六大表 现_非常教育
• 厌学:厌学是目前学生学习活动中比较突 出的问题。虽然目前都在谈“减负”,可 学习任务仍旧繁重,孩子们每天都忙于完 成一大堆作业,学习兴趣日渐消减,但竞 争依然激烈,父母的期望值始终过高,使 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学习差 的同学,由于难达到家长和老师的要求, 造成孩子心理困惑甚至愤恨,从而产生了 厌学心理。表现为强烈的焦躁、愤懑、无 奈。近年来,因厌学而发生的学生离家出 走、甚至自杀等报道屡见报端。厌学,已 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 逆反:逆反心理是儿童成长历程中一个必 然的阶段,常发生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之中, 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自我意识的发 展,主观能动性也随之增强,表现欲望强 烈,喜欢搞“独立”,愿意自作主张,他 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 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 常采用吵闹、公开顶撞、离家出走的方式 来表示抗议。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 及时的纠正,其后果是严重的,甚至有的 还走上犯罪的道路。
• 偏激: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在 家中都是“小皇帝”,很多家长只要孩子 的成绩好,什么都依着他们,特别是从小 成绩较好的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很多 学生一直被纵容着,导致孩子过分地以自 我为中心,无理地要求所有的人都要围着 他转,如果碰到不顺他意的事,或者被老 师、家长批评几句,就容易出现过度的行 为举止。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人处 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
• 嫉妒:嫉妒是由于心胸狭窄,虚荣心强,而自 信心缺乏,再加上家长、教师教育不当而造成 的。小学生好胜心强,见到别人比自己优秀, 心里就不服气、不舒服。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占 优势之后,不但不学习别人的优点,努力进步, 而且还极力贬低,进行造谣中伤、挑拨离间, 甚至公开侮辱。莎士比亚说:“警惕嫉妒,它 是开创恶例的绿眼睛怪物,这意味着它贪得无 厌。”所以嫉妒心过重或自己不善于转化和自 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严重 的心理疾病。 • 文章出自:非常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