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地铁通信系统设计技术要求要求规范---(通信系统)
6-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
录音设备
3)
调度 均配备有录音设备。录音系统应确保地铁掌握中心调度员与车站运营人员之间的调度指令和安全指令的正确保存,可对每个话路进展录音、监听、回放及识别来电号码,为各级治理人员供给准确、准时的分析数据,提高治理的工作效率。录音承受掌握中心的集中录音方式。
图6-2 通信传输系统的组网模式
任务三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组成
1.传输系统的功能
〔1〕传输系统能满足各有关系统的信息内容及其传输容量的要求,供给所需的业务接口。 〔2〕传输系统从规律上供给爱护通道,并利用轨道交通线路两侧的光缆,从物理上构成自愈环,确保传输系统的牢靠性。 〔3〕传输系统的各节点可供给点对点直通式、一点对多点共用式及总线式等信道形式。 〔4〕传输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可进展故障治理、性能监视、系统治理、配置治理,并具有集中告警维护、统一治理的网络治理功能。系统具有扩展性,并能平滑升级。 〔5〕传输系统留有与其他轨道交通线路及上级治理部门的通信接口。
传输系统
一、
传输系统是一个基于光纤的主干通信网,通过它传输通信系统所需的语音、数据、图像等各种信息,同时还可以传输电力监控、自动售检票、自动列车监控〔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ATS〕、火灾自动报警〔fire alarm system,FAS〕、机电设备监控系统〔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control system,EMCS〕等其他系统的信息。通信传输系统的组网模式如图6-2所示
任务二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网的根本构造
3.星形
星形通信网络拓扑构造是指各车站通信设备以星形的方式连接到掌握中心。网络有中心结点,其他结点都与中心结点直接相连,这种构造以中心结点为中心,因此又称为集中式网络。星形拓扑构造的优点是联网简洁,简洁检测和隔离故障;缺点是整个网络对中心结点存在依靠性,假设中心结点发生故障,则整个网络将瘫痪而不能工作。因此,星形拓扑构造对中心结点的牢靠性要求很高。
轨道交通地铁信号系统设计技术要求规范-(信号系统)
轨道交通地铁防灾设计信号系统●一般要求信号系统应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装备,满足近、远期列车不同行车间隔的运营要求。
系统接口及相关协议应与一、二、三期工程信号系统完全兼容。
1.系统构成应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易于扩展、操作方便、维修简单,并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凡涉及行车安全的系统、设备必须满足故障——安全原则。
2.设备配置应有利于行车组织和运营管理,实现行车指挥的自动化和科学化,并应考虑和预留延伸线的接口条件。
选用的设备、器材应适用于哈尔滨寒冷地区的自然环境。
3.系统设备在满足功能与安全的条件下,应优先选用国内产品,需要引进的系统设备,应具有较高的国产化率。
4.所有室外设备的选用必须满足设备限界的要求,地面线路的室外设备应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
5.道床漏泄电阻:整体道床2.0Ω·km;碎石道床1.0Ω·km。
6.正线区段系统采用综合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0.5Ω。
●遵循的规范及标准1.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2.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3.铁道部标准《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10007-2006);4.铁道部标准《计算机联锁技术条件》(TB/T3027-2002);5.铁道部标准《铁路信号站内联锁设计规范》(TB10071-2000);6.铁道部标准《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运基信号【2010】709号文);7.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8.国际无线咨询委员会标准(CCIR);9.国际电讯联盟(ITU-T)的有关建议;10.国际电工学会标准(IEC);11.国际铁路联盟UIC规程;12.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标准(IEEE);13.ATC系统引进国相关标准;14.《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15.《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GB/T50438-2007)。
轨道交通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Special Technology专题技术DCW47数字通信世界2019.11(接上页)们提供更加高效高质的服务,从而真正的实现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1] 张杰.基于5G 移动通信技术的物联网发展趋势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10):200-201.1 系统简介本系统是为了方便轨道交通内部固定人员之间进行高效通信联络而设计的。
根据场景不同分为行车调度、环控(防灾)调度、车辆段调度、停车场调度。
提供控制中心调度员与列车司机、运营人员等无线用户进行无线通信功能,同时还提供相应的呼叫、广播、存储、显示、短数据传输、视频等功能。
为实现列车调度可靠、高效的无线通信,本方案是以TD-LTE 通信制式为基础开发的B-TrunC 标准的宽带调度系统,实现了诸如对列车的车次号呼叫、车组号呼叫等功能,以便于满足用户简单、快捷、安全的实际通信需求。
2 系统方案通过多二次开发实现轨道交通中心调度员、车站值班员、机车司机相互通信、运维人员手持台之间的相互通信。
调度台作为调度指挥人员的使用平台,提供操作简便,友好直观的显示界面。
调度台使用IP 方式通过百兆以太网口连接到LTE 核心网,通过与其业务信令交换,完成与LTE 终端设备(包括其他调度台、固定电台、车载台和手持无线终端)的话音和数据通信;同时,调度台与调度服务器数据交换,从调度服务器提取时钟同步和ATS 信息等信息,也将调度信息转存到调度服务器上去。
每条线上的调度台都具有组呼、选呼、多方通话、紧急呼叫、电话互联呼叫、广播呼叫、记录存储和录音等功能,并可显示本线通话组内的所有用户号和组号、用户的位置和工作状态、呼叫类型(紧急呼叫有明显的声光显示)以及其他必要的相关信息,其中车载台应可显示标识码及相应的车组号、车次号、司机号。
调度台与便携台、车载台和固定台终端用户能双向收发中文的状态信息、短数据业务。
图1 系统架构图3 信号覆盖方案地铁线路需要支持专用无线集群调度业务,因此需要实现全部线路区间覆盖,车辆段、停车场的覆盖,以及所有车站和线路中心的覆盖。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通用技术条件-最新国标
目次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5)4 缩略语 (6)5 总体要求 (6)系统特征 (6)自动化等级 (6)自动化区域设置 (7)行车组织方式 (7)安全设计原则 (7)数据传输 (7)运行级别 (7)驾驶模式 (7)6 系统组成 (8)划分原则 (8)系统架构 (8)子系统组成 (9)7 系统基本功能 (10)基本功能列表 (10)列车安全移动 (11)驾驶列车 (13)操控列车 (13)监控线路 (18)监督乘客乘降 (18)检测与处置紧急情况 (20)管理列车 (26)监控列车追踪 (27)远程控制 (27)8 系统性能 (29)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 (29)安全完整性等级 (30)实时性 (30)9 人机交互 (31)控制中心人机交互 (31)车站值班室人机交互和站台按钮设置 (31)车载人机交互和按钮设置 (31)车辆人机交互 (32)车辆基地人机交互 (32)10 接口 (32)通则 (32)信号子系统与车辆子系统的接口 (33)信号子系统与综合监控子系统的接口 (33)信号子系统与通信子系统的接口 (33)信号子系统与站台屏蔽门子系统的接口 (34)信号子系统与洗车机控制单元的接口 (34)信号子系统与车辆基地车库门控制单元的接口 (34)综合监控子系统与通信子系统的接口 (34)综合监控子系统与站台屏蔽门子系统的接口 (34)11 电源 (35)12 电磁兼容防护 (35)13 环境条件 (35)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通用技术条件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的总体要求、系统组成、系统基本功能、系统性能、人机交互、接口、电源、电磁兼容防护、环境条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单轨、自导向轨道、中低速磁浮、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期末试题题库及答案(试卷代码:2586)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期末试题题库及答案(试卷代码:2586)盗传必究一、单项选择题1.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按其空间设置位置,有地下、地面和()三种形式。
A.山上B.高架C.水下D.隧道2.比较适合于地下结构的端点站以及线路较长或有延伸可能、土地不宜多占用情况的是()oA.利用渡线折返B.环形折返线C.尽头折返线D.联络线3.以()为媒介的自动售检票系统应用范围最广,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日趋成熟,在交通行业中的自动收费系统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A.磁卡B.非接触式IC卡C.接触式IC卡D.非接触式智能卡4.地铁车站站位距离商业区中心不超过()就可以了。
A.500mB. 600mC.700mD. 800m5.车站管理及设备用房空调通风(兼排烟)系统,简称为()。
A.大系统B.小系统C.环控系统D.风系统6.当外界空气饮值小于或等于车站空调大系统回风空气蛤值时,采用()运行。
A.小新风空调B.全通风C.全新风空调D.大新风空调7.()是排水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的消能设施,其构造要求进、出水管道不得在同一高程上旦侧壁有防冲洗的措施。
A.集水井B.污水池C.污水系统D.压力井8.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监控系统在功能上需要同FAS、冷水机组、()、通信时钟、屏蔽门等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A.冷冻水系统B.信号ATSC.自动扶梯D.风闸9.地铁车站中的标识,根据设置的位置可分为地面标识部分、车站内的标识部分以及()。
A.列车内的标识B.出站系列标识C.乘车系列标识D.换乘系列标识10.()是城市轨道交通韵现场监控系统,用以监视车站各部位、客流情况及列车停靠、车门开闭和起动状况。
A.自动电话通信B.专用通信C.闭路电视D.有线广播通信11.()比较适合于地下结构的端点站以及线路较长或有延伸可能、土地不宜多占用情况。
A.渡线折返B.安全线C.尽头折返线D.联络线12.车站一般宜设在()上。
A.直线段B.斜线段C.曲线段D.交叉线段13.()火灾探测器分为点布型和线布型两种,其中以点布型居多。
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
无线通信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在空中传播信息的通信方式。无线电波通过 发射天线向外辐射出去,天线就是波源。无线电波中的电磁场随着时间的 变化而变化,从而把辐射的能量传播至远方。 (1) 传播方式。无线电波常见的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 波导方式。当电磁波的频率在30 kHz以下(波长在10 km以上)时,大 地犹如一个导体,电磁波不能进入电离层,因此,电磁波被限制在电离层 的下层与地球表面之间的空间内传输,称为波导方式。 ② 地波方式。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无线电波称为地波(或地表波)。这种传 播方式比较稳定,受天气影响小。 ③ 天波方式。射向天空经电离层折射后又折返回地面(还可经地面再反射 回天空)的无线电波称为天波。天波可以传播到几千千米之外的地面,也 可以在地球表面和电离层之间多次反射,实现多跳传播。
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由专用无线、消防无线和公安无线3部分组成。专 用无线是高速行驶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与行车调度系统之间唯一的通信方式, 承担着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正常运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运营及乘客生 命的重要责任。消防无线是消防队在火场救火抢险的主要通信手段,城市轨道 交通内部消防无线信号的覆盖充分满足了消防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救火抢险的 需要。公安无线为公安部门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值勤、巡逻及突发事件的处理 提供了通信保障。 最简单的无线通信系统由一个发射机和一个接收机配以麦克风、扬声器和天线 组成。语音通过麦克风转换成电信号,发射机和天线将话音信号转换成相应的 高频电磁波,并发射出去;接收端通过天线、接收机和扬声器完成发送端的反 向变换,如图4-3所示。
④ 空间波方式。空间波主要指直射波和反射波。在空间中按直线传播的无线电波, 称为直射波。当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光滑界面时,其还会 像光一样发生镜面反射,称为反射波。 ⑤ 绕射方式。由于地球表面是个弯曲的球面,因此无线电波的传播距离受到地球 曲率的限制,但无线电波也能同光的绕射传播现象一样,形成视距以外的传播。 ⑥ 对流层散射方式。地球大气层中的对流层,其物理特性的不规则性或不连续性 会对无线电波起到散射作用。利用对流层散射作用进行无线电波的传播,称为对 流层散射方式。 (2) 电磁波的波长。对于在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距离最近的电场(磁场)强 度方向相同,其量值最大为两点之间的距离,即电磁波的波长λ,如图4-2所示。
GB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 50490—2009条文说明1目录1 总则 (1)3 基本规定 (2)4 运营 (5)4.1行车管理 (5)4.2客运服务 (6)4.3维修 (6)4.4车辆基地 (6)5 车辆 (7)5.1一般要求 (7)5.2车体 (7)5.3牵引和制动 (7)5.4车载设备和设施 (8)6 限界 (9)7 土建工程 (11)7.1线路工程 (11)7.2轨道工程 (11)7.3建筑 (13)7.4结构工程 (15)8 机电设备 (17)8.1供电系统 (17)8.2通信系统 (17)8.3信号系统 (18)8.4通风、空调与采暖系统 (18)8.5给水、排水与消防系统 (20)8.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1)8.7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22)8.8自动售检票系统 (23)8.9自动扶梯、电梯 (24)8.10站台屏蔽门 (24)11 总则1.0.1 阐述制订本规范的目的。
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方面,还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特别是在涉及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需要政府进行控制的关键技术要求,还没有系统的强制性规定,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
快速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事业迫切需要标准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政府也需要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监督,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质量和运营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1.0.2 阐述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城市轨道交通根据城镇建设行业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CJJ 114—2007,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七个类别。
本规范不适用于磁浮系统中的高速磁浮系统。
不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各具技术特点,在本规范的条款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异同点,分别规定其技术要求。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
1.设计目标:地铁车站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乘客出行的便捷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提供高效的换乘和流线,方便乘客进出站,并保障运营秩序的良好。
2.综合布局:地铁车站的综合布局要合理,考虑车站的功能设置、雨水排放、出入口分布和地下环境等因素,以满足乘客的需求。
3.设计标准:地铁车站的设计符合相关的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如城市地铁工程设计规范、地铁干线车站设计规范等。
4.通风与空调:地铁车站需要保证良好的通风与空调系统,以确保乘客在车站内部有良好的空气质量和舒适的温度。
5.照明设计:地铁车站的照明设计要合理,确保站内有足够的照明强度,使乘客能够正常使用车站设施,并提高乘客的安全感。
6.防火设计:地铁车站要考虑防火安全问题,采用阻燃材料,合理设置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乘客能够快速撤离。
7.无障碍设计:地铁车站应考虑到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乘客,设置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扶梯和轮椅通道等,以方便他们进出地铁站。
8.装饰设计:地铁车站的装饰设计要与城市形象相协调,考虑到地铁车站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创造出独特的设计风格。
9.环保设计:地铁车站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要考虑环保因素,采用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10.安全设计:地铁车站需要考虑乘客的安全,设置安全设施,监控系统和应急设施,确保乘客在车站内部的安全。
总之,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是为了提高地铁的运营效率、乘客的出行体验和保障乘客的安全。
这些要求不仅关系到乘客的出行和安全,也是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严格遵守和执行。
LTE-M终端设备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LTE-M)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技术规范CZJS/T 0068—2016LTE-M终端设备技术规范Terminal equipments specification for LTE-MCZJS/T 0068—2016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3.1 术语和定义 (1)3.2 缩略语 (2)4 LTE-M终端分类和功率等级 (3)4.1 车载台 (3)4.2 手持台 (4)4.3 固定台 (4)4.4 LTE-M终端功率等级 (4)5 LTE-M终端承载业务 (4)5.1 CBTC业务 (4)5.2 列车紧急文本下发业务 (4)5.3 列车运行状态监测业务 (4)5.4 列车视频监视业务 (4)5.5 PIS业务 (4)5.6 集群调度业务 (5)5.7 其它数据业务 (5)6 LTE-M终端物理层功能 (5)6.1 OFDMA/SC-FDMA参数 (5)6.2 帧结构 (5)6.3 物理信道 (5)6.4 多天线技术 (5)6.5 同步和小区搜索 (6)6.6 随机接入 (6)6.7 调制、编码和加扰 (6)6.8 参考信号 (6)6.9 资源分配 (7)6.10 功率控制、功率分配 (7)6.11 控制信道格式和控制信息 (7)6.12 CQI/PMI/RI反馈 (8)6.13 ACK/NACK反馈 (8)6.14 测量 (8)6.15 射频处理 (8)ICZJS/T 0068—20166.16 接口要求 (8)7 LTE-M终端层2功能 (8)7.1 信道类型 (8)7.2 MAC功能及过程 (9)7.3 RLC功能及过程 (10)7.4 PDCP功能及过程 (10)7.5 集群调度相关功能 (11)8 LTE-M终端层3及NAS层功能 (11)8.1 层3 RRC功能及过程 (11)8.2 NAS层功能及过程 (13)8.3 集群调度功能 (15)9 终端设备射频技术指标 (15)10 车载台 (15)10.1 LTE-M车载数据终端 (15)10.2 LTE-M车载集群终端 (17)11 手持台 (18)11.1 一般介绍 (19)11.2 基本功能需求 (19)11.3 集群调度业务需求 (19)11.4 无线功能需求 (19)11.5 环境和物理需求 (19)11.6 电源需求 (20)11.7 其它接口 (20)11.8 安全需求 (20)12 固定台 (20)附录A(资料性附录)不同业务QoS等级 (21)IICZJS/T 0068—2016LTE-M终端设备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LTE-M终端设备的技术要求,规范定义了终端设备的业务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和相关接口要求。
重庆6号线通信系统初步设计技术要求
8.通信系统8.1设计范围重庆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工程通信系统由专用通信、公众通信和警用通信三大通信系统构成,包括一期工程范围内的16座车站、区间、1座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1座控制中心(一、三、六号线合建)、1(2)座主变电站的通信系统工程设计,同时考虑预留与二期续建工程相衔接的条件。
8.2主要规范和标准50157-2003);;;;;8.3一般要求,并适当考虑远期的扩展需要;公众通信系统应能将移动运营商的通信延伸至地下车站和隧道;警用通信系统应能将地面公安无线通信延伸至地下车站和隧道,并为警务站、派出所、轨警分局的公安值班员提供全线车站公共场所的详细监控图像。
通信系统组网必须安全可靠,先进实用,经济合理,扩充方便,维护简单。
能与重庆轨道交通既有及在建线路的通信网络互联,并为今后其它线的接入预留一定的条件。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通信系统应能迅速转变为应急通信,为防灾、救援和事故处理的指挥使用提供方便。
,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优先选用国产设备。
,并采取适当的冗余,故障时自动切换并报警,控制中心可监测和采集车站设备运行状况并记录、保存。
,选用体积小、重量轻、耗能少、防尘、防锈、防震、防潮、防晒的设备和材料,并不得侵入设备限界。
1)温湿度、防护等级及振动冲击条件,见下表:2)设备限高:室内≤2200mm,隧道及高架桥内符合设备限界要求。
3)通信机房地面均布荷载设备室不小于600Kg/m2,电源室不小于1200Kg/m2。
8.4专用通信系统1)传输系统应具有可靠、冗余、可扩展、可重构和灵活的特性。
传输网络的传输服务质量及接口功能,应符合国家标准及原邮电部标准。
传输设备及媒体应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干扰功能,足够的带宽及灵活的分下/插入功能。
2)传输网络应能传输地铁运营管理所需的语音、数据、图像等各种信息,主要有以下内容:(1)各种调度电话;(2)站间行车电话;(3)无线通信;(4)公务电话;(5)有线广播;(6)闭路电视监控信号;(7)时钟信号;(8)计算机网络信息;(9)乘客信息系统信息;(10)公众通信信息;(11)警用通信信息;(12)通信系统本身的管理、监控信息;(13)综合监控信息;(14)自动售检票信息;(15)列车自动监控信息;(16)其它运营维护数据或信息。
城市轨道交通城轨通信系统的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城轨通信系统的组成城轨通信系统主要由下列子系统组成:传输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专用电话系统、无线集群通信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有线广播系统、时钟系统、乘客导乘信息系统、通信电源和接地系统、城轨地下部分的公共覆盖系统。
一、传输系统城轨的传输网是城轨通信网的基础。
城轨传输网要求具有高可靠性和丰富的业务接。
城轨传输网的低层一般采用SDH光纤自愈环路,在光纤切断或故障时能自动进行业务切换,故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传输业务的多样性是城轨传输系统的主要特点。
所传输的业务包括:电话(窄带音频)、广播(宽带音频)、城轨信号(中/低速数据)、视频(高速数据)等业务。
在城域网(MAN)中,传输网按其功能划分为骨干层、汇聚层与接入层。
而在城轨通信网中,传输网按其功能可分为骨干层与汇聚接入层。
城轨传输网分为城轨专用传输网和民用(GSM、CDMA 接入)传输网,这是两个完全隔离的网。
在城轨专用传输网中具体传送的信息为:调度电话、广播、公务电话、集群无线基站的2Mbit/s的数字链路;RS-232、RS-422、RS-485接点对点低速电路数据业务;10/1/10Mbit/的以太网业务;ATM业务。
二、公务电话系统城轨的公务电话相当于企业总机,采用通用的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组网,并通过中继线路接入当地市话网。
一般情况下,中心交换机安装在控制中心和车辆段,而在各车站配置车站交换机或中心交换机的远端模块。
中心交换机与车站交换机之间通过城轨专用传输网进行点对点的连接。
为减少城轨通信设备的类型,目前城轨多数采用具有调度功能的交换机组成公务电话网。
三、专用电话系统专用电话系统包括:调度、站内、站间和区间(轨旁)电话子系统。
城轨的调度电话子系统主要包括调度总机、调度台和调度分机三部分,并通过传输系统或通信电缆相连接。
在控制中心安装有调度机或交换/调度机作为调度总机,为调度人员提供专用直达通信服务。
一般在城轨中设有行车调度、电力调度、维修调度、环控调度、公安调度的虚拟)调度专网和调度台其中行车调度专网设2个调度台)。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需求/接口/测试验证/
安全/试运营条件
送审稿
2018.2,编制大纲
2018.3-4,形成讨论稿,根据编制组意见,修订形成征求意见稿。
22001188..48--61,0,编中制国组城组市织轨行道业交内通专协家会对技征术求装意备见专稿业进委行员了会审对核规,范修公订开形征成求征意求见意,见编稿制组组织根据国内业主、主流设计院、集成 20单18位.5反-7馈,意编见制,组修小订范形围成征规求范部送分审设稿计院、集成单位意见,再次修订形成征求意见稿
有人值守下列
车自动运行 (DTO)
客室值守下列车 自动运行(DTO )
无人值守下列 车 自动运行( UTO
)
设备
设备
设备
设备
设备
设备
设备
设备
设备
设备
设备
设备
设备
设备
设备
设备
设备
设备
人工 人工
设备 设备
设备 设备
人工
设备
设备
人工
设备
设备
人工
人工
设备检测+ 车下人工处置
0 1
0
全自动运行系统配
2
置备用中心是有必 要的,但可以简配
空压机启动控制断路器
EIOM模块供电控制
列车控制断路器 制动装置控制电源1
司机室广播供电 客室广播供电
制动装置控制电源2
无线电主机
制动控制电源1
烟火报警主机供电
制动控制电源1
烟火报警主机供电
制动控制电源2 安全回路电源 转向架远程隔离供电电源
中小运量轨道交通通信系统设计标准
中小运量轨道交通通信系统设计标准技术创新,变革未来目录城市轨道交通分类与客运能力客运能力≥2.5万大客流城市轨道交通1.0~3.0万中小运量城市轨道交通0.8~3.0万弹性大,跨座式、悬挂式单轨胶轮有轨电车因服务类别不同而差别大0.6~1.0万中小运量轨道交通1.根据建设部《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CJJ/T114-2007定义,城市轨道交通分成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磁浮、自动导向轨道和市域快轨;2.轨道交通客运能力取决于车辆定员和发车频率,按照最小发车间隔进行理论计算。
各类轨道交通规范◆国家规范:1.GB50458-2008《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住建部与质监总局联合发布)2.GB50614-2010《跨座式单轨交通施工验收规范》(住建部与质监总局联合发布)◆地方规范:1.T/URTA0002-2018《胶轮有轨电车》(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协会)2.CJJ/T277-2018《自动导向轨道交通设计规范》(住建部)3.DBJ/T15-141-2018《中运量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设计规范》(广东省住建厅发布)◆正在编制:1.《悬挂式胶轮有轨电车系统》(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协会)2.《胶轮有轨电车系统技术规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特定服务功能的轨道交通线路1.除了公交通勤客流以外的特殊运输功能;2.机场捷运、云轨、云巴、空铁、胶轮单轨、有轨电车等公交站点之间的点对点定向客流景区内游客观光游览、休闲出行机场、商业、园区代步中小运量轨道交通公共交通与特定运输服务交通对比◆公共交通:1.以通勤客流为主的上班族,如有轨电车、单轨系统;2.大多数乘客对线路、设施比较熟悉,有相对固定的乘车习惯;3.准点、快捷是第一需求,乘客最担心的事情是拥挤、晚点。
◆特定运输服务交通:1.提供特殊运输需求,如机场捷运、导轨式胶轮有轨电车;2.乘客以特定需求人群为主,大多数乘客对环境陌生;3.提供丰富的信息、乘降方便、灵活、自助。
轨道交通地铁通信系统设计技术要求要求规范---(通信系统)
通信通信系统是轨道交通运营指挥、运营管理、公共安全治理、服务乘客的网络平台,它是轨道交通正常运转的神经系统,为列车运行的快捷、安全、准点提供了基本通信保障。
通信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应保证列车安全高效运营、为乘客出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证;在异常情况下能迅速转变为供防灾救援和事故处理的指挥通信系统。
●主要设计规范及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99)《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98-94)《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37-2005)《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YD5007-2003)《数字同步网工程设计暂行规范》(YD/T5089-2000)哈尔滨市有关地方法规、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相关标准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相关标准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有关协议国际电信联盟ITU-T、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的有关建议欧洲邮政及电信联盟CEPC最新文件及其附件电子工业协会(EIA)的有关标准●一般要求1.通信系统是指挥列车运行,进行运营管理、公务联络、提高乘客服务水平和传递各种信息的重要手段,应能传递语音、文字、数据、图像等,并具有网络监控、管理功能。
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可靠、易扩充、组网灵活、各种信息的综合数字通信网。
2.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本系统应能迅速及时地为防灾救援和事故的指挥提供通信联络。
3.通信设备的选型,应在满足系统功能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国产设备,对于国内尚不能满足功能的设备,应进行充分比选后选择引进。
4.设计范围哈尔滨轨道交通1号线四期工程线路全长2.3km,全部为地下线,全线设2座车站,控制中心利用清滨公园控制中心(已建成)。
城市轨道交通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要求: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需求。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列车自动控制系统通过通信技术实现列车运行的自动控制和调度,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下面是城市轨道交通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一些技术要求。
1.可靠性和稳定性城市轨道交通是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必须具备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系统应能在任何时刻有效地运行,并能够自动检测和纠正异常情况,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和平稳。
2.实时性和准确性列车自动控制系统需要实时地获取和处理列车运行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列车的位置、速度和状态。
系统应能够高效地传输数据,确保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以便实现列车的自动控制和调度。
3.数据传输和通信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需要依赖高效、稳定的数据传输和通信网络。
系统应能够支持大规模的数据传输和处理,并能够自动适应网络负载和异常情况。
同时,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防止数据泄露和信息被攻击。
4.轨道信号和通信系统的集成列车自动控制系统需要与轨道信号系统和通信系统进行有效的集成。
轨道信号系统负责实时监测和控制列车运行的安全性,通信系统负责传输列车运行的相关数据和指令。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需要与这些系统进行无缝的集成,确保列车的自动控制和调度能够顺利进行。
5.自动调度和优化列车自动控制系统需要具备自动调度和优化功能,能够根据实时的运行情况和乘客需求,自动安排列车的出发时间、行驶路线和车速等参数。
系统应能够高效地分配资源,提高线路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6.故障自动检测和恢复列车自动控制系统需要具备故障自动检测和恢复功能。
系统应能够对列车运行中的异常情况进行自动检测和诊断,并能够自动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保证列车的持续运行。
7.车辆间通信和协同控制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还需要支持车辆间的通信和协同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简介windxym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通信系统一般设置专用通信、警用通信、商用通信三大通信系统。
商用通信系统是地面公众通信系统在地铁的延伸部分,通过设置移动电话引入系统将地面各运营商的移动通信业务引入地铁,使乘客在进入地铁后仍能够享受与地面一样的公众移动通信服务。
警用通信系统是城市公安通信网络在地铁的扩展部分,为保障轨道交通警用各管理部门业务的正常开展,实现轨道交通安全运营以及打击各种犯罪行为。
专用通信系统是地铁指挥列车运行、组织运输生产、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1.城轨专用通信系统的作用城轨专用通信系统是整个城轨的神经系统。
首先,专用通信系统与信号系统共同完成行车调度指挥,并为城轨的其他各子系统提供信息传输通道和时标(标准时间)信号。
其次,专用通信系统是城轨交通内部公务联络的主要通道,使构成城轨交通内部的各个子系统能够紧密联系,以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当然,专用通信系统也是城轨交通内、外联系的通道。
再次,专用通信系统是实现以为人本、进一步提高地铁为乘客服务质量、加快各种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地铁运营管理及经营开发水平,扩大对乘客服务范围的有效工具。
此外,在发生灾害、事故或恐怖活动的情况下,专用通信系统是进行应急处理、抢险救灾和反恐的主要手段。
2.城轨对专用通信系统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对专用通信系统的要求是能迅速、准确、可靠地传递和交换各种信息。
1)对于行车组织,专用通信系统应能保证将各站的客流情况、工作状况、线路上各列车运行状况等信息准确、迅速地传输到控制中心。
同时将控制中心发布的调度指挥命令与控制信号及时、可靠地传送各个车站及行进中的列车上。
2)对于城轨运行的组织管理,专用通信系统应能保证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保持畅通、有效、可靠的信息交流与联系。
3)对于城轨运营的服务质量,专用通信系统应能保证在指定的时间,将指定的信息显示给指定的人群。
4)专用通信系统应能保证本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便捷、畅通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通信系统是轨道交通运营指挥、运营管理、公共安全治理、服务乘客的网络平台,它是轨道交通正常运转的神经系统,为列车运行的快捷、安全、准点提供了基本通信保障。
通信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应保证列车安全高效运营、为乘客出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证;在异常情况下能迅速转变为供防灾救援和事故处理的指挥通信系统。
●主要设计规范及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99)《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98-94)《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37-2005)《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YD5007-2003)《数字同步网工程设计暂行规范》(YD/T5089-2000)哈尔滨市有关地方法规、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相关标准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相关标准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有关协议国际电信联盟ITU-T、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的有关建议欧洲邮政及电信联盟CEPC最新文件及其附件电子工业协会(EIA)的有关标准●一般要求1.通信系统是指挥列车运行,进行运营管理、公务联络、提高乘客服务水平和传递各种信息的重要手段,应能传递语音、文字、数据、图像等,并具有网络监控、管理功能。
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可靠、易扩充、组网灵活、各种信息的综合数字通信网。
2.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本系统应能迅速及时地为防灾救援和事故的指挥提供通信联络。
3.通信设备的选型,应在满足系统功能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国产设备,对于国内尚不能满足功能的设备,应进行充分比选后选择引进。
4.设计范围哈尔滨轨道交通1号线四期工程线路全长2.3km,全部为地下线,全线设2座车站,控制中心利用清滨公园控制中心(已建成)。
通信系统设计范围为上述工点及线路所有通信线缆、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系统由专用通信系统、公用通信系统、公安通信系统三部分组成。
专用通信系统由传输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专用电话系统、无线通信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广播系统、乘客信息系统、时钟系统、办公数据网络及综合布线系统、集中告警系统、电源系统组成。
公安通信系统由公安无线系统、消防无线系统、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公安专网系统组成。
公用通信系统由传输系统、公用无线引入系统、电源系统及集中监测告警系统组成。
基本技术要求1.本系统及设备应是技术先进、价格合理、安全可靠、组网灵活,并代表当前通信发展要求的成熟技术。
2.通信系统主要设备和模块应具有自检功能,并采取必要的冗余,避免单点故障引起全网故障。
3.本系统中各子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具有降级使用功能和对重要通道的备用手段,以保证系统基本功能。
4.通信系统主要设备应采用模块化结构,易于扩展和平滑升级。
5.通信系统应采用支持符合国际标准和工业界标准的相关接口,能与其它相关系统或业务部门实现可靠的互联,并应选择广泛应用的标准协议。
6.本系统应选用体积小、重量轻、耗能少、防尘、防锈、防震、防潮、防晒的设备和材料。
7.本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电下铁道的特性,应采用抗电气干扰强的设备和电缆,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8.光缆、电缆应采用阻燃、低烟、低毒、防蚀的产品,并应考虑防鼠害和防迷流腐蚀。
9.本线作为1号线一、二、三期工程的延伸段,因此,在整体上应与既有的1号线通信系统组成统一的通信网,充分考虑对控制中心级设备系统的改造、衔接。
该网络与既有1号线一、二、三期工程的通信网络应组成功能完整统一、便于维护管理的网络,以实现控制中心对全线的协调统一管理。
10.本系统应满足下列工作环境条件:(1) 环境温度:0℃~50℃(室内);-40℃~65℃(室外)(2) 相对湿度:25℃时30%~75%(室内);35℃时10%~95%(室外)。
(3) 防护等级:IP50(室内);IP65(室外及区间)。
(4) 设备限高:室内≤2200mm,区间内不超过设备限界。
(5) 冷却方法:自然风冷或强迫风冷。
(6) 负载承荷:≤600kg/m2。
(通信设备);≤1000kg/m2。
(通信电源)耐机械冲击:10g耐机械振动:5~20Hz时,5mm(振幅);20~100Hz时,1.4g(室内),4.2g(区间隧道)专用通信系统13..1传输系统传输系统应满足1号线四期工程对于传递语音、数据、文字、图像等业务信息的需要,具有多功能、大容量、高可靠并能进行集中维护管理的数字传输网,与既有1号线一、二、三期工程传输子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传输网络。
1.系统功能(1)传输系统应具备在沿线各车站自由上下话路、使用灵活及易于扩展的功能。
(2)传输系统应具备设于不同光缆路径的主备光通道,同时系统应具备通道保护或复用段保护功能。
在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倒换,且倒换时间小于50ms。
(3)系统应有功能完善的网络管理功能及硬件设施,所有站的配置及其它调整均应能在控制中心的操作终端上遥控完成。
(4)传输系统的设计容量除应满足本线路的各专业需求外,还应充分考虑满足远期发展的需求,并宜预留30%的余量。
2.传输的信息内容(1)各车站各种调度电话及自动电话用户的语音信息。
(2)无线基站和主交换机的话音及控制信息。
(3)控制中心至各车站的电视监视、广播、乘客信息、时钟等系统的语音、数据、图像、视频信息及其控制信号。
(4)各种自动化系统,包括信号系统(ATS)、电力监控系统(SCADA)、防灾报警(FAS)系统、自动售检票(AFC)及的办公自动化(OA)等系统等所需的各种数据信息。
3.系统结构本工程应结合既有1号线一、二、三期工程系统组网情况,从通信系统的各种业务功能出发,推荐最为适用的传输方案,线路传输速率不宜低于2.5Gb/s。
传输系统须采用环状网络结构,各节点宜隔站连接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传输系统的自愈功能设置主备光通道,并分设与区间两侧的光缆中,具备手/自动切换,切换时,不影响传输质量。
在各车站分别设置传输节点设备,控制中心设备及网管宜采用扩容方案,网管设备具备对所有节点进行远程在线管理。
4.系统统接口配置类型传输系统配置的接口种类根据相关各系统的使用要求,经过协调后确定。
为了降低系统的运行代价,简化维护过程,减少维修困难,提高系统的适应能理,应尽量使用较少的接口种类。
系统配置的各类用户接口应具有足够的容量来满足近远期对系统的扩展要求,以及与其它轨道交通线路接入和可能的扩充。
系统配置的主要的接口种类如下:(1)光纤传输线路接口(2)标准的G.703 2M(基群)接口(3)以太网接口,接口速率为10M/100M/1000M(4)低速数据接口RS-232,RS-422,RS-485,2.4~19.2kbps(5)网络管理接口(6)时钟输入/输出接口(7)其它经系统设计后确认所需的接口5.传输线路从控制中心至各车站之间,分别在区间两侧弱电桥架上各敷设1条48芯单模光缆及一条20P市话电缆。
光缆宜采用符合ITU-T建议的G.652b双窗口单模光纤。
无特殊分歧需求时,除长大区间外,光缆在区间内不得接续。
干线电缆为光传输系统故障等情况下提供必要的备用调度通信。
干线通信光电缆必须采用无卤、阻燃、低烟、低毒、防蚀、耐老化、防鼠害和抗电气干扰的铠装缆。
在区间内全线设置通信电缆托架放置通信光电缆。
所有光、电缆在接入设备前,应经过光纤、音频配线架,电缆接入时应设置适当的保安和接地措施,并考虑足够的容量。
13..2公务电话系统公务电话系统采用在原有控制中心交换机扩容方式。
在控制中心利用既有程控电话交换机扩容,在各车站设置小交换机,各车站小交换机通过光传输设备与控制中心交换机组网,控制中心交换机与车站小交换机之间采用2M通道组网。
1.采用单局制构成,对控制中心数字程控交换机扩容,用于控制中心、各车站间的内部通话及与市话网的连接。
2.主要部件应采用双机热备份工作模式,话务处理能力满足远期容量需求。
3.中继方式交机与市话局采用2Mb/s数字中继,全自动呼出,呼入采用部分全自动直拨DID,部分采用半自动接续BID的混合进网中继方式。
(1)各种业务忙时话务量按下列要求设计:电话用户0.16Erl/线;传真0.17 Erl/线;每条数字中继话路0.7 Erl/线;低速数据、2B+D、30B+D及其它符合ISDN用户网络基本条件的各类用户1 Erl/线。
(2)传输衰耗应满足下列要求:①四线链路地区呼叫:3.5dB长途呼叫:7dB②用户线衰耗用户至市话端局间的衰耗不大于7dB。
(3)编号方案本线的公务电话用户应按照哈尔滨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号码分配原则进行统一编号。
13..3专用电话系统专用通信系统由它调度电话、站内电话、站间行车电话、区间电话、直通录音电话等组成。
1.调度电话调度电话设列车调度电话、电力调度电话、环控、防灾及维修调度电话,各调度区段划分应与行车指挥或控制管界划分一致。
总机和分机间话路经数字传输通道按辐射方式连接。
2.站内电话供车站值班员与本站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通话联络。
3.站间电话能及时、迅速沟通相邻两车站的通话,且不允许其它电话插入。
4.在区间每隔150~200m设一台区间电话机,用于列车司机或维修人员与有关单位进行紧急联系和一般通话。
1~3台电话机并联使用一个用户号码。
5.直通录音电话供电力部门使用,与市供电局直通通话,并能实时录音,直通录音电话设于控制中心。
13..4无线通信系统1.采用与1号线一、二、三期一致的800MHz频段TETRA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系统。
2.采用全基站方式实现无线信号覆盖。
3.区间(包括地下站台)应采用漏泄电缆完成无线信号的覆盖,车站站厅(含公共区域、重要用房等)宜采用天线完成信号覆盖。
在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运营和运营部门的需求,明确无线信号的具体覆盖范围。
4.为减少不同小区的频率干扰,采用800MHz频段的三组频率(6对频点)轮流在本线上使用。
具体频点待向哈尔滨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申请并得到批准后确定。
5.在满足信纳比20dB的条件下,本系统可靠通信的时间、场强覆盖地点的概率在线路运营区间范围内应大于95%,其它地点不小于90%。
6.系统设置专用无线系统包含列车调度、事故及防灾、设备维修及停车场管理四个子系统,系统在既有1号线工程800MHz频段TETRA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系统基础上进行扩容。
(1)列车调度子系统供列车调度员、司机、车站值班员、车辆基地和停车场信号楼值班员之间以及车站值班员与站台值班员之间通信联络,满足列车运行需要。
(2)事故及防灾子系统供防灾调度员、车站防灾员、现场指挥人员及有关人员之间通信联络,满足事故抢险及防灾救灾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