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经验与未来展望——省长与专家座谈会会议纪要
合作共赢——改革开放30年粤港澳经贸合作回顾与展望
闭走向开放 ,外 向型 经济结构 也初露 端倪 。不过 ,由于在 这一阶段 人们对
外资缺乏 足够的认识 ,思想上 较为慎 件 ,走过 的历程 , 历的 变化 ,产生 经 有 利的地理条 件和人文 优势 ,加 重 ,外商 投资中 国也处于试探期 ,广 的影响 ,对 进一步深 化粤港澳 合作具 上特殊 灵活的政 策 ,经济 结构恰好 互 东平 均每 年实际利用港澳 资金在 2 亿 . 4 有重 要的借鉴意义 。 补 的粤港澳掀起 了一场令 世界瞩 目的 美元 以下 ,只能说处于起f l" 。 f b段 3 2 快速发展阶段 (96- ̄1 ) . 2 18- 1 年 区域 经济合作 。三 方之 间的往来 日益
深化 ,三方合作 亦日趋广泛、 日益密切 ,达到唇齿相依 、珠联璧合 的程度 ,并取得 了辉 煌的成就 。新 时期 ,从 “ 泛”珠三
角合作发展的背景看 ,粤港澳合 作既面临新挑 战 ,又迎 来新机遇 。回顾过 去,总结经验 ,展 望未来,粤港 澳三地只有继续 遵循 “ 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 同发展 ”的原则 ,以 “ 最大的诚 意,最务 实的精神 ,最开阔的胸襟 ,最有效的措施” ,才
1| 港澳经 贸合作的基础条件 .l I
放的急先锋 迈 出的第一步就 是积极扩 大与港 澳间的贸 易往来 ,并 大力 引进 港澳资 金。广东选择 港澳作 为改革开
密切 ,珠江三 角 1 也迅 速成 为一 区域
8年代 中期 以后 ,广东改 革开放 0
的范 围扩 大到整个珠 三角地 区 ,吸 引 外资的 “ ” 、 “ 软 硬”环境也 得到明 显的改善 。在此基 础上港澳 资金开始 大量进入 广东 ,1 9 年合 同利用和实 91
力, 迫切需要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以优 惠政 策吸 引港 澳 商 人 来 广 东 投 “ 利 ” 则 是 粤 港 澳 具 有 先 天 资 ,在 利 用 外 资方 面 开 了 个 好 头 。 地 的地理优势 。粤港澳 同处 中国大陆南 17 — 5 ,广东和 港澳 共签订 合 9 18 年 9 9 54 亿美元 ,实 际吸 收港澳资 部 ,山水相 连 ,而且 港澳历 史上曾经 同金额 6 .8
总结过去 展望未来 推进审计工作不断发展——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审计机关成立二十五周年
纪 念 改 革 开 放 三 十 周 年 暨 审 计 机 关 成 立 二 十 五 周 年
■ 刘 家 义
同志 们 :
设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进 程 中 ,一 方 面需 要 给 经 济 注 入 活 力 , 一 方 面 又 需 要 有 效 的 监 督 , 障 改 革 开 放 和 另 保
致 祝 贺 ” 这 充 分 体 现 了 党 中央 、 务 院 对 审 计 工 作 的 。 国
重 视 、 持 、 心 和 肯 定 , 对 广 大 审 计 人 员 的激 励 , 支 关 是 为
审计 工 作 的进 一 步 发 展 指 明 了 方 向 。
人 民共 和 国审 计 条 例 》,将 宪法 关 于 审计 监督 的 原 则 规 定进一步具体化 , 审计 工 作 初 步 纳 入 法 制 化 轨 道 。 国 务 院 要 求 审 计 机 关 要 “ 步 做 到 以 经 常性 的 审计 监督 代 替 逐
计 机 关 和广 大 审 计 人 员 在 党 中 央 、 务 院 的领 导 下 , 国 以
审 计 署 关 开 展 审 计 工 作 几 个 问 题 的 请 示 的通 知 》 和 18 9 5年 《 务 院 关 于 审 计 工 作 的 暂 行 规 定 》 为 贯 彻 落 , 实 宪法 规定 、 范审计 工作 , 供 了必要 的法规 依据 。 规 提
心、 两个 基 本点 ” 基 本 路 线 。19 的 9 2年 , 小 平 同志 视 察 邓 南 方 的 重 要 谈 话 极 大 地 推 动 了我 国改 革 开 放 的 进 程 。 所 有 这 些 , 审 计 工 作 提 出 了 许 多 新 课 题 , 为 审 计 事 业 给 也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进程·经验·展望(上)——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经验和展望
。
我 国经 济从
,
一
度 停 滞 不 前 乃 至 濒 于 崩 溃 的边 缘 发 展 到 总 量 跃 至 世
,
界 第 四 进 出 口 总额 位 居 世 界 第 三 人 民 生 活 从 温 饱 不 足 发 展 到 总 体 小 康 农 村 贫 困 人
亿 五 千 多 万 减 少 到 两 千 多 万 取 得 了令 世 人 瞩 目 的 经 济 政 治 文 化 和 社 会 建 设
, , ,
会 计 研 究所 有 关 专 家 学者 的 大 力 支 持 特 别 是 郭 代 模 研 究 员 为 专 辑 的 编 写 倾 注 了 大 量 心 血
、
、 , ,பைடு நூலகம்
从 专 辑 提 纲 的确 定 有 关 专 家 学者 的 联 络 协 调 到 专 辑 有 关 内容 的 撰 写 都 付 出 了 辛 勤 的 劳 动
性 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 经济的发展 。
改革 主要在 农村进 行 的 同时 , 他方面 的改 革试 验 其 也开始起 步。针对 政府 对企 业管 得过 多过死 、 严重压 抑 企业和职 工生产 积极 性 的弊端 ,9 8年 , 17 四川 等地 从 扩 大企业经营管理权 限人 手 , 开始 在 国有工业 商业 企业 进 行企业管理体 制改革试点 , 这个基 础 上,9 9年 起 , 在 17 国 务院颁发 了《 关于扩大 国营 工业企业 经营管 理 自主权 的 若干规定》 等一 系列文件 , 以放权让 利为重心 的国有企 业 改革逐步深 入展 开 , 实行 了 工业 经 济责任 制 、 利改 税” “ 等改革措施 。不断减 少的集体 经济和几乎绝迹 的个体 经
、
,
、
,
、
管 理 国 有 企 业 民 营 经 济 农 村 改革 财 政 税 收 金 融 物价 会 计 制 度 投 资 体 制 就 业 收 入
形势与政策——改革开放30年
心得体会——改革开放30年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又一个盛世6月23日,系里组织我们观看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主任张平在京所做的形势报告会,他指出30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大地带来的蓬勃生机和活力,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又一个“盛世”。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特别是从秦汉到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真正令世人称颂的盛世只有三个时期:一个是西汉的“文景之治”,另一个是唐朝的“贞观之治”,第三个是清朝的“康乾盛世”。
张平说,相对而言,这三个时期,我国国富民安,社会繁荣。
但在康乾盛世时期,西方发生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加速发展,而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闭关锁国,以至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直至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
但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经济上,持续扩大产业规模,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
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加强,使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能源、原材料的供给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全面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西部大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中部崛起计划也有了一定的成绩。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从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微观基础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
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对外贸易飞跃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
科技教育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进步取得辉煌成果。
过去三十年,我切实体会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进步。
科技上从以前仅有一、俩件家用电器,到如今,移动电话,手提电脑的普及。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如今的世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各个国家都在发展着经济。
而我们国家一跃成为世界GDP排名第二的国家,中国的逐渐富强已经被世界人民所看见,当然有着如此的成就与我们的改革开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已有68个年头。
我们经历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文化大革命’的10年”、“在徘徊中前进的2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34年”。
可以说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
前30年,新中国在经历长期战乱、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建设,期间,先是经历了三年的战后经济恢复时期,然后是社会主义革命,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随后又遭受前苏联逼债和三年自然灾害,特别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前30年建设遭受重大挫折。
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于国际形势的判断出现失误。
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贬低甚至否定前30年所取得的重大成绩。
既要反思这一时期的失误,更要充分肯定这一时期的历史功绩。
第一,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致力于国家全面建设,追求经济发展富强;第二,我党领导各族人民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还是在上层建筑方面,中国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第三,我们在新中国成立时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等,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逐步建立起了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1978年,中共^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议,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一个新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在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我们国家已经改变了很多,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有质的飞跃。
从穿着来说,改革开放前,我们的衣服花色比较单调,普遍为蓝灰黑,人们穿衣服一般注重耐磨耐脏,款式比较单一,多以中山装出名,还有军装和工装;改革开放后,我们的衣服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衣服层出不穷,颜色鲜艳亮丽,布料多种多样。
李伯重:反思“新经济史”——回顾、分析与展望
[提要]在经历了1980 年代反思之后三十年,中国经济史学今天又到了一个反思的时代,需要对前一个时代(大略为1980-2015 年)的情况进行的反思。
在前一个时代,经济史学科发生的最重大的变化,是新的经济史的出现与发展。
这种新的经济史与美国的新经济史(即计量经济史)不同,指的是中国经济史学在1980 年以后出现的新学术,其中也包括从美国引入的计量经济史。
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和美国的两种“新经济史”都是经济史学科学化的产物。
二者各有优点及缺陷,但也有着共同的基本原则:用科学的方法重构历史。
对于二者,我们既要看到其自身的不足,也要充分认识其不可替代的优点。
更重要的是,对于各种旧的和新的研究方法,只要有用,我们都应当敞开胸怀,积极接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经济史学现在正在遭遇的危机,把经济史学的科学化不断向前推进。
[关键词] 反思新经济史回顾分析展望一、反思的时代,时代的反思今天是一个反思的时代,需要我们进行时代的反思。
科学家施一公近来指出:“现在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在教育领域,深层次的思考和变革,这个大潮真正地开始了”。
他这句话道出了今天中国的当务之急:反思。
有意思的事,他认为要进行“深层次思考和变革”,就“一定要看看历史,不仅仅是中国现代史,也要去看科学发展史,看看各个国家强大的地方是如何起来的,而不是想当然地揠苗助长”。
①在这个大背景下,对史学进行反思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然而,在史学发展的历史上,不断进行反思乃是一种常态。
斯塔夫里阿诺斯(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说:“每个时代都要书写它自己的历史。
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书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
这在变化节奏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
②希尔(Christopher Hill)也说:“每一代人都要重写历史,因为过去发生的事件本身没有改变,但是现在改变了;每一代人都会提出关于过去新的问题,发现对过去都有一种新的同情,这是和他们的先辈所不同的。
开发区 三十周年 老领导采访提纲
一、开发区三十周年回顾1.1 开发区成立背景及历史沿革1.2 三十年来开发区的发展成就1.3 开发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老领导对开发区三十年发展的见解2.1 老领导对开发区成立初期的回忆和评价2.2 老领导对开发区发展成就的思考和肯定2.3 老领导对开发区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建议三、开发区三十年发展的经验与启示3.1 国家开放政策对开发区发展的促进作用3.2 开发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的成功经验3.3 国际合作与交流对开发区发展的重要意义四、开发区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4.1 开发区在转型升级中的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4.2 开发区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的规划与实践4.3 开发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五、结语5.1 对开发区三十年发展成就的肯定和总结5.2 展望开发区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前景5.3 对开发区发展道路的建议和期许文章题目:开发区三十周年:回顾与展望一、开发区三十周年回顾1.1 开发区成立背景及历史沿革开发区的成立源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旨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自1989年成立以来,开发区始终秉持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中外企业投资。
1.2 三十年来开发区的发展成就三十年来,开发区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从最初的单一产业发展到如今的多元化产业结构,开发区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在引进国外资本的开发区也大力支持本土企业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生态圈。
1.3 开发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发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试验田。
通过与国际接轨,开发区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老领导对开发区三十年发展的见解2.1 老领导对开发区成立初期的回忆和评价当年参与开发区建设的老领导回忆起区域刚刚成立时的情景,称其“一片荒芜,且极度欠发达”。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历程、成就和进一步发展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历程、成就和进一步发展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回顾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总结其取得的显著成就,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过去的三十年,中国金融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性变革,逐步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这一过程中,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不仅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全球金融稳定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通过梳理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主要历程,分析其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以期为中国金融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程是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展开的。
在国内方面,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境,金融体系效率低下,资金分配机制僵化,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逐步深入,金融体系的改革成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国际方面,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中国金融市场必须与国际市场接轨,参与国际竞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市场的信息化、网络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为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应运而生。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改革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旨在建立一个更加开放、透明、高效的金融市场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也致力于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提升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三、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进程。
自1980年代初开始,中国金融业开始了艰难而坚定的改革之路,至今已走过三十余年的风雨岁月。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主要围绕着银行体系的改革进行。
1983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标志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初步形成。
我国30年对外开放的历程
我国30年对外开放的历程、成就和经验30年的对外开放是一次新的长征,我国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0年的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一、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历程我国的对外开放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8至1991年以沿海地区开放为重点的探索开放阶段。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并明确提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1979年,广东、福建两省率先开放,对外经济活动实施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1980年5月,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导示范基地。
接着,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展开,到80年代末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沿海开放地带。
这一时期,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
第二阶段:1992至2000年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推进和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阶段。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提出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等一系列新的改革开放思想。
1994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与国际互接互补”的新要求。
中央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实行沿江和沿边开放,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纵深推进,进一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区域开放格局。
这一时期,我国实施一系列鼓励扩大开放的举措,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在国际分工序列中的地位上升。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对外开放步入历史新阶段。
2001年12月11日,经过长达15年艰难而曲折的谈判历程,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从此,我国的对外开放转变为在法律框架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双向开放,并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发 展水 平不相适应 , 与之 同步又 建立 了城 乡户籍制 度 , 而 从 从制度上 限制了中国富余 农业 劳动力 向非农 业和 城市 的转
移, 再伴随 国家工农产 品的 “ 刀差 ” 策 , 使 中 国“ 元 剪 政 致 二 结构 ” 的强化 , 中国农 民的生产 积极 性受 到压 制 , 中国农 业劳
有根本性 的改革 , 打破 了土地 长期无偿 、 限期 、 流动 、 无 无 单
一
行 政手段的划拨制度 , 创立 了以市 场手段 配置 土地 的新制
度。18 9 8年 , 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城镇普遍实行收取 土地 使用 费( ) 税 。与此同时开始试行土地使用权有偿 转让 , 定期 出让 土地使用权 。同年 4月 , 届 人大 第一 次 会议 修 改 了 18 七 92 年《 宪法》的有 关条 款 , 除 了土 地 不 得 出租 的 规 定 , 定 删 规
无偿 、 限期使用 为有偿 、 无 有限期使用 , 使土地使 用权 真正按 照其商品的属性进入 市场 。18 97年 4 国务 院提 出使 用权 月 可以有偿转让 , 同年 9 , 月 深圳 率先 试行 土地使 用权 有 偿 出
让, 出让 了一块 5千 多平方米 土地 的使用 权 , 期 5 限 0年 , 揭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制度上解放了中国农 民的农业
生产积极性 , 为国家步 出 国 民经 济崩溃 的泥 淖 , 进一 步改 为 革开放奠定 了坚 实 的经济基 础 。推行 家庭 联产承 包责 任制 的成功也坚定 了全 国人 民进一 步改革的信心 , 为其后 土地制 度改革奠定 了良好 的制度基 础。
第5 期
刘泽仁 : 开放三 十年 中国土改革开放 3 0周 年学术笔谈 ・
剖析我国改革开放及未来展望论文
剖析我国改革开放及未来展望论文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推进的三十年,是建设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的三十年,是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改革与开放相结合的三十年。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系统回顾三十年来的历程并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更好的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中,我们主要从对外开放的角度完成这一工作。
一、对外开放的历程1、以改革促开放阶段。
(1)先看1978—1992年的第一个小阶段。
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
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这是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启航的标志。
国家对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营管理体制,对特区的外商投资给予较大优惠和方便。
1984年5月,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这是实现十二大对外开放目标的重大举措。
1985年2月,分两步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和辽东半岛、胶东半岛。
1988年4月,设立海南省,同时兴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并给予了较大的政策倾斜。
1990年4月,决定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政策。
1991年,开放满洲里等4个北部口岸。
同年,国务院批准在沿海重要港口设立保税区,发展保税仓储、保税加工和转口贸易。
另外,在这一阶段,国家明确提出,沿海开放地带特别是沿海各大开放城市,应当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并逐步转到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轨道上来。
为此,国家加快了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例如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由地方政府向国家承包出口创汇任务和上交外汇额度,财政对外贸的补贴实行自负盈亏,超额创汇实行中央与地方二八分成,从而推动外贸企业和出口生产企业的承包,从根本上解决吃“大锅饭”问题(田纪云,2008)。
在外贸体制改革中,最为核心和最为重要的是不断下放外贸经营权(贸易权)。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回顾,基本经验与展望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回顾,基本经验与展望摘要:从1978年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起,我们不断探索,在实践中前进,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在经济政治实力,文化素质水平,教育事业上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Abstract: From 1978 to the party's work center of gravity shifted to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we continuously explore and move forward in practice, has gained rich experience. In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rength, cultural quality level, education career above all made great progress.关键词:改革;经验;展望Key words: reform ; experience ; prospect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历经36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设立经济特区、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私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都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改革开放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经济政治实力高速发展的三十多年。
是全体国民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质极大地提高的三十多年。
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多年。
在经济政治实力上,我们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跃升。
中国改革开放年的回顾与展望
• 第三、对政治体制和法律体制进行适应性的改革 和完善,不进行剧烈变革。 • 第四、改善经济制度环境,引入经济良好运行的 四个先决条件:承认个人利益,容许一部分人通 过辛勤劳动率先发家致富;在经济上给予人们更 多的自由选择;实现分散化决策;以及引进竞争 机制以及其他各种激励机制。 • 第五、对外开放由点到面、循序渐进,以经济特 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为试点,学习国推广。中国在坚持对外开放, 与世界经济更紧密接轨的过程中,得到的好处是 巨大的。
第三阶段:1992年2月~2003年10月,即从邓小 平视察南方谈话到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这 是改革的制度创新阶段,基本内容是向“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前进。 第四阶段:从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 全会召开至今以及今后10~15年。这是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攻坚、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阶段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宏伟历史阶段。
第三,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国民经济持续、 稳定、快速增长,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万亿,年均增长高 达9.75%,经济总量是改革初期的14.9倍。30年来,中国 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的排名,从第10位跃升到第4位; 财政收入从1000多亿元增长到5.13万亿元;外汇储备从 1.76亿美元增长到近1.53万亿美元;进出口占世界贸易的 比例从第23位上升到第3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 的381元上升到2007年的1.8万多元,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 2.5亿减少到1479万人,城镇化水平从17.9%提高到 44.9%,谷物、肉类、棉花等主要农产品,钢、煤等主要 工业品产量均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这些数据充分表明, 中国经济已经彻底摆脱了贫困、落后的面貌。
• 第六、引进各种过渡性制度安排,建立完 善的市场制度。 • 第七、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 第八、符合中国文化和制度环境的制度转 型模式。依循平稳转轨三阶段:经济自由 化、市场化、民营化。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总结和反思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以更好地把握未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这段历史进行概述,包括背景、主要成果、经验教训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通过引进外资、加强科技创新、扩大内需等措施,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辛勤努力和艰苦奋斗,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导向和有力推动。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其中最大的教训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改革路径。
同时,也需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避免出现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的情况。
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但也要保持独立自主的立场和态度。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具体来说,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三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五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中国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和人民通过改革开放,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进步。
以下是我们总结的一些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经济增长与就业机会: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机遇,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它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数亿人摆脱了贫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这一成就得益于市场化改革、开放贸易政策以及科技创新的支持。
经济结构调整与全球化: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推动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升级。
沿边开放战略实施30年:政策演进、成效评估与未来展望
第一, 由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转型。 随着 “ 一
带一路” 建设深入推进, 沿边地区由我国对外开放
的 “ 末梢” 逐步成为 “ 前沿” , 开放政策更加注重
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实践逻辑, 尤其鼓励优势产
能、 装备、 技术和资本 “ 走出去” 。 黑龙江、 吉林、
Rights Reserved.
相互促进。
第二, 由单一的经济性政策向综合性政策转变。
无论是开放重点沿边城市 ( 城镇) , 还是设立边合
以党的十八大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 “ 一
陆、 沿边 “ 三位一体” 开放格局的序幕。 党的十九
大明确提出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发展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 沿边地区
国家拓展。 在共建 “ 一带一路” 倡议的引领下, 随
全国 GDP 年均增幅却达到 13 8%。 由于经济增速长
第三, 由以周边国家为主向 “ 一带一路” 沿线
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 沿边开放逐渐从
增长 (指年均复合增长率, 以下同) 12 4%, 但同期
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九省区 GDP 占全国的比重从
务于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活动。
年)
( 二) 扩大开放与政策完善阶段 ( 1992—2012
以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标志, 中国改革开
“试验”, 在开放地域上由点及面、 在开放领域上由浅
放进入第二次浪潮, 沿边开放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
型经济体制转型。 1980 年, 开启了以深圳经济特区为
河、 珲春和满洲里四个边境城市的重大决定, 并实
态环境等各个方面, 政策工具不断丰富, 含金量不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与展望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与展望一、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它的开启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全新的时期。
经过30年的持续发展和改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的发展展望进行探讨。
二、改革开放的背景1978年,中国政府意识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问题,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的试点。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一场大变革,它通过解放生产力和改革经济制度,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引起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三、经济发展阶段1.起始阶段(1978-1992)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激发市场活力、吸引外资和促进经济增长。
在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实现了几次跨越式发展,由最初的几亿元人民币发展为数千亿元人民币。
2.发展阶段(1992-2003)在1992年,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三条红线”政策,旨在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增长。
此时的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同时外贸发展也呈现井喷之势,进出口增加数倍。
3.增长阶段(2003-2012)在2003年,中国的GDP增长率达到了国内外专家预期的8%,这一数字维持了10年左右。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快速增长和泡沫化,同时政府也推动了PPP项目,鼓励更多的私人资本进入国内市场。
4.转型阶段(2012至今)在世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国内治理能力的改善下,中国开始了转型期,以实行适度扩张和内需驱动为主要目标。
2013年,既定的改革方案开始向关键行业扩展,改革对银行、股市和房地产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同时,中国开始突出创新、技术和创意等新经济发展,带动全民的创新。
四、经济发展指标1.GDP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GDP总量已经在全球排名第二。
2.外贸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对全球贸易的贡献率达到了15%以上,这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中极其重要的角色。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工业化阶段演进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工业化阶段演进分析许君如;牛文涛【摘要】本文基于钱纳里模式、罗斯托的分析结论以及库兹涅茨模式,采用PGDP(PPP方法)、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三种指标,对我国的工业化阶段演进做出了测度和判断.分析表明依据人均收入水平,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的中期阶段;依据产值结构,我国处于中后期;依据就业结构,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第一阶段.综合来说,我国的工业化应该是中期向中后期过渡阶段.【期刊名称】《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13)001【总页数】7页(P43-49)【关键词】钱纳里模式;工业化阶段;演进;分析【作者】许君如;牛文涛【作者单位】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都610041;西南财经大学成都61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工业化阶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的重要阶段,但对其判断标准也同工业化的定义一样,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就目前来看,工业化阶段划分理论主要有霍夫曼定理、钱纳里标准模式、罗斯托的阶段划分理论以及库兹涅茨模式。
霍夫曼定理忽视了各国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产业之间生产率的差异,并将衡量工业发展局限于工业内两大部类产业的比例关系,其适用性非常有限,盐野谷一认为它只适用于工业化初期[1]。
关于霍夫曼理论此种略带悲观的认知,其实是在强调这种理论的有限适用性。
比较上述几种工业化阶段划分理论,钱纳里模式在定量分析方面更为有效,而且钱纳里模式将工业化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也更适合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实情,因而本文将其作为主要的理论依据。
但考虑到我国工业化的复杂性,钱纳里模式或许无法给出我国工业化过程的足够说明,因而本文在分析的过程中也一并参考罗斯托的分析结论以及库兹涅茨模式。
关于我国工业化阶段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但或许是由于我国工业化过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加之学者所基于的理论依据、指标选择以及研究时期的不同,对我国工业化阶段的定位存在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性标准体 系中有发 占权 和一席之地,在一些领域 有卡
导权 。 第 四 ,加 快 金 融 业 发 展 ,建 设 广 东金 融 强 省 。 要 突 出广 州 、深 圳 l个 域 性 金 融 中心 地 位 和 作 用 ,整 合 肛 j
地 办命 融 资 源 , 努 力 打 造 . 广 尔地 方 金 融 龙 企 业 。 { 比
价上作。人 力发展牛产,保 障市场有效供给,重点增加 以猪肉为卡 的农产品的仃效供给,增加经济适用房、廉 干 房的干效供给,干 力 抑持续高涨的物价 、房价。i u 『 f
足 率 先构 建 现 代 产 业体 系 。结 合 J 交 际 ,遵 循 际 产 尔 业 发 展 人势 , 瞄 准 罔 际 产业 发 展 的 最 高 水 , 坚 持 制造 与创 造 档 健 进 、 制 造业 卜服 务 业 村 配 套 、 1业 化 与信息 』 j 化 梢融 合 , Jl 变 业发 腱 办 式 ,促 进 形 成 既 L f J 火转 1 l j} = {
展 ,加1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快 ,从 依 钜外 源 为 二 发 展 转 向 l :
接轨义有广尔特色、具何较强 际竞争刀的现代产业体
改 革 开放 三 十 年 的 历 史 经 验与 未 来展望
—
—
省 长 与 专 家 座 谈 会会 议 纪 要
_
本刊 记 者
施卫华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GUANG OONG ECON~ Y 1 1 /0 0 9
场 ,全 提升广东经济发展的困际化水 。第 ,提高
自主 创新 能 力 ,人 力建 设 创 新 型 7 。 坚 持 以人 为 奉 , 尔 要 创造 开 放创 新 的 良好 氛 m ,为 各 类人 力 资 源 的 充 分 有 效 乖 用营 造 良好 环 境 。 』l 知 识 产 权 的保 护 ,提 高 知 识 、 f J J强 f 技 术 、 牌 等 素任 产 业 升 级 中的 作 用 ,争 取 广 东 在全
式、建 现代产业体 系、推进礼会建设 等币 人M题把脉 开办、献计 献策 。省长们时 聚冲倾听,时而埋头 记录,
时 而插 活提 问 , j 专家 们 一 起 分 析 形 势 , 共 思 路 , 共 商 良 策 , 会场 气 氛 宽 松 活 跃 , f动 交 流 诚恳 愉 快 。 £ 黄 华 华指 出 ,历时 一 天 的麻 谈 会 ,专 家 们 提 出 r许
野 ,进一步提岛 r 战略思维能力币 决策思考能力。针对 ¨
当 前J 发 展 形 势, 结 合 专 家 的 建 议 , 当前 J 要 重点 东 东 抓 好 方 而 L作 - ‘ 持 经 济 下 稳较 怏 增 长。 - 是保 - 要把 握 好 宏 观 谢控 的 力 度, 坚 持 扩 人 内 需 ,努 力 挖 掘 消 赀增 长 潜 J 改 善 口结 构 , 加 快 转 变 外 经 贸增 长 式 ,做 人做 。 强 外 向 掣经 济 。火 力推 动 “ 转 移 ”和 新 f _ 程 建 设 , 双 1 L 人 保 持 投 资较 快 增 长。 二 足 防 l物 价继 续 I 。 要 坚决 贯 - 卜 : 涨 彻 落 实 好 中爽 的 宏 观 凋控政 策, 加 强 市 场 监管 币稳 定 物 ¨
多针对性 强、很柯启发意义的思路和建议 : 一 第 ,始终
坚 持 觯 放 思 恕 ,改 革开 放 ,既 是 广 尔取 得 三十 年 辉 炸 成 就 的 宝 贵 经 验 , 更 是 木 来 广 尔 实 现 科 学 发 展 的 要 法 宝 。广 东 耍 用 解 放 _的思 想继 续 推 动 改 开 放 和 科 学 发 r
发 展 民 问 金 融机 构,探 索 推 进 一 些 表 现 优 秀 的 贷款 担 保 公 司升 级 成 巾 小 企 业 银 行 , 解 决 中小 企 业 融 资 难 『 题 。 u 】 第 五, 率先 实 现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 推 进 社 会 建 没 。 2 0 年 9门 1 08 6H,省政 府迎 宾厅 高朋 潲 座 、 才荟 英
,
广 东 应 提 高 礼会 建 设 住 地 I 展 战 略 中 的地 位 ,加 人 社 X发
以 “ 东 改 革 放 3 年 经 验 总 结 及 未 米 发 展 建 议 ” 广 F O
会建设的投入,推进 社会 管理 体制改 革。J 东仃基础、 ‘
行 条 件 、何 能 力 率 先 文现 展 本 公 共 服 务 伞 覆 盖, 以地 区 问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缓 解 域 发 展 不 、衡 。 黄 华 华 指 出 与专 家 们 学 习交 流 , 使 我们 开 拍 r 视
j 题 的 省 长 与专 家 庸 谈 会 这 隆 重举 行 。座谈 会 巾 三 中共 广‘ 省委 副 书记 、 省 长黄 华 华 持 , 省 委 常 委 、常 尔 务副 省 长 黄龙 , 副 省 长 拿容 根 、雷 1蓝 、宋 海 、林 小 : 声 以及 省 直 有 关 『 要领 导,与 国务 院 发 展 研 究 中心 J 副 主 任 卢 中原 、中 共 中央 政 策研 究 事 经 济 局 副 长 白 津 夫等 8 阳 内 署 名 专家 学 者济 济 一 , ・ 位 堂 起 顽广 尔 过 去 3 午 改革 开 放 科 学 发 展 的 光 辉 历 程 , 同 谋划 广 东 O 共 未 来 发 展 的 荚 好前 景 。 庳 谈 会 ,专 家 们 畅 所 欲 言 , 以历 史 的眼 光 ,就 广 东 的 发 展 定位 、发 展 模 式 、 发展 道 路 、发 展 战 略 进 行 总 结 币I 价 ; 前 瞻 的 视 角 , 就 广 尔继 续 贯 彻 落 寅 科 学 发 I 评 以 腱 观 、深 化 综 合 改 革 、推 进 双 m开 放 、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