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二月二龙抬头全国各地的风俗

合集下载

二月二龙抬头六大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六大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六大习俗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传统的一个节日,也是一个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的日子,而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有着许许多多的习俗,这些习俗代表着丰收的吉祥语言和祈福之意,让人们在称颂、祈福、迎接春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习俗的魅力。

一、打春牛:打春牛也叫触春牛,是一项极具神秘感和趣味性的传统习俗,主要在北方地区流传。

在农历的二月二这天,人们会选出一只角刚长出来的牛犊,用一根红布绑在牛角上,然后缚上五颜六色的彩带,让人拿起皮鞭或者柳枝,轮流用力抽打牛,让牛在怒吼、扬尘的声音中狂奔。

这个习俗源远流长,据说起源于祛病、驱邪。

将牛抽打的狂奔,也代表着春天的到来,意味此后冰雪融化,大地重燃生机。

二、耍龙灯:龙灯是二月二这天必不可少的元素,它是由纸或布制成的龙头、龙身、龙尾、龙脚等,长达几十米,整个龙灯的造型气势磅礴,寓意着龙腾飞、风调雨顺。

在耍龙灯的高潮时刻,人们会手持龙灯在街巷中穿行,舞动着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龙形灯笼,同时唱着吉祥的歌谣,这个习俗充满了欢声笑语,传统的龙灯舞蹈也让人们在舞动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灿烂。

三、向天公要过年:在农历的二月二这天,有一个很有趣的习俗叫做向天公要过年,而做法也很简单,就是写好自己的祈求,将信写在一张红纸条上,再在字条上缝上五颜六色的彩线,最后系上一颗纯银占卜钉,然后挂在树上或是挂在家门口。

中国农民相信,此举可以借天神之力带来吉祥和福运,让家人能够平安顺利度过一整年。

四、沾龙水:沾龙水,也叫喝良。

是指在二月二这天,将龙字水泼在地上,沾取些许带回家中,可以消灾避邪、增加福气。

龙字水是以清水为基础调制而成,加入若干药材和精细制造的鱼片,具有驱邪、镇宅、保平安的功效。

五、吃春饼:春饼也是二月二这个节日不可或缺的一种食物,和中国其他地域的传统食品一样,春饼的制作方法和食用方式也有着各自的特色。

其中以北京的著名春饼最为备受推崇,它的馅料多样,饼皮薄脆,浓香可口,一口香脆健康,让人们在享受美食之余,也迎来了春天的美好。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

那么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有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小编的分享吧。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1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得罪不可。

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

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以显尊贵、图吉利。

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

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

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

也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搅团的,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

有几句讽刺懒婆娘的民谣说:“过了正月二十三,懒婆娘愁得没处钻。

又想上了天,没鞋穿;又想钻了地,没铧尖;又想上了吊,丢不下二月二那顿油搅团。

”当地还有在这天炒豆子的习俗,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

”有人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祈保平安。

地方风俗:滕州青岛临沂地区吃棋子和炒豆,象征着“金豆开花”。

炒玉米:传说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干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

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干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

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

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剃龙头: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龙抬头的风俗活动及饮食习俗

龙抬头的风俗活动及饮食习俗

龙抬头的风俗活动及饮食习俗关于〃龙抬头〃的风俗活动及饮食习俗〃龙抬头〃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风俗活动,通常在农历二月二日(又称〃龙抬头节〃)这一天举行,是我国南方地区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

在龙抬头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传统活动,同时也会有一些特色饮食习俗。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这些方面进行介绍。

一、传统活动1.龙船竞渡〃龙抬头〃节日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就是〃龙船竞渡〃。

龙船竞渡是众多节日活动中最具体力、最有观赏性的活动之一,其重要性也不亚于为所欲为活动、吃闹元宵。

在这个传统活动中,通常由数十名人亲力划桨,让龙船在江河上顺利前进,并最终赢得胜利。

2.龙舞表演龙舞表演也是〃龙抬头〃节日期间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在这个表演中,舞者会身披彩衣,手持竹竿,随着鼓点、锣声,表演精彩的龙舞。

龙舞以巨龙腾飞为主题,具有独特魅力,经常吸引大量民众前来观看。

在〃龙抬头〃节日期间,许多地方还会举行游园会等活动。

这些活动通常包括杂耍、剪纸、年画、腰鼓、狮舞等传统古老的民间艺术表演,同时还有各种游艺项目,这些活动都非常有趣,也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参加。

4.端午节〃龙抬头〃节日也和其他许多节日相通,例如端午节。

当然,不少地方的〃龙抬头〃节日和端午节是绑在一起的,如在香港,〃龙抬头〃节日和端午节同日进行庆祝。

这样,人们就可以庆祝多个传统节日,并观赏一些特别的表演、活动等。

二、饮食习俗5.龙年糕在〃龙抬头〃这个节日中,龙年糕是当然少不了的。

龙年糕即湖南地区传统的小吃,是一种红色、长形的炭火烤过的糯米粉团,通常加入豆沙馅、白芝麻、糖果等等。

这种糕点看上去十分诱人,不少人把它当作晚餐之后的小点心享用。

6.当归酒当归酒是〃龙抬头〃节日期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很多地方,人们都自制当归酒供于饮用,同时也会送给亲朋好友。

它的制作过程十分繁琐,需要当归、黄酒等材料,不过却具有很多中药的功效,营养价值极高。

龙眼糖是〃龙抬头〃节日期间常见的一种小吃。

龙眼是一种美味的水果,而龙眼糖则是反复适当加糖烹饪而成的果汁糖果,具有浓郁的果香和独特的口感,非常受欢迎。

龙抬头有哪些节日风俗(大全)整理

龙抬头有哪些节日风俗(大全)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龙抬头有哪些节日风俗(大全)整理龙抬头有哪些节日风俗(大全)龙抬头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之一,也是农历二月二,在这个时候,人们会有些讲究,龙抬头有哪些节日风俗?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龙抬头有哪些节日风俗(大全),以供大家参考!龙抬头有哪些节日风俗一、【理发】——剃龙头民间素有正月里不理发的说法,出了正月,到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大家都去理发了,说是“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还有一些其它的说法,家里的老一辈们常常说,在这一天理发,可以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尤其是家里有小朋友的,都会在这一天去理发,所以二月初二当天的理发店都是特殊喧闹的,孩子“剃喜头”,盼望能出人头地,包含了父母对孩子的期盼,大人理发、修面,让自己看上去容光焕发,其实更多的是寄予了人们对美妙生活的憧憬。

二、【吃面条】——扶龙须面条顺滑绵软细瘦长长的和龙须的外形很相像,在民间认为,吃面条头扶龙须之意,是对龙王的仰慕,盼望新的一年能顺心如意;所以在二月二这一天许多地方的主食就是面条,细瘦长长的面条也寓意着好日子长长期久。

三、【春饼】——摸龙鳞吃春饼原本是立春的一个习俗,后来渐渐的二月二龙抬头也要吃春饼,春饼实则是一种很薄薄的饼,吃的时候把喜爱吃的蔬菜卷在里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面,这就是吃春饼。

在以前是皇帝赐白宫春饼,如今是家庭主妇做给家人吃,祈盼在新的一年,有丰收,也是喜迎春天的一种形式。

《三字经》中说的“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其中的麦就是小麦,所以吃春饼还有五谷丰登、谷仓满盈的寓意。

四、【饺子】——吃龙耳民间认为饺子的外观和“龙耳”长得很相像,所以在这一天许多地方也都吃饺子,吃的是荤素搭配的饺子,“肉菜”的谐音是“有财”,所以这一天吃饺子又有财源滚滚的寓意。

五、【炸糕】——食龙胆在二月二这一天许多北方地区都会吃炸糕,炸糕的颜色金黄,在老百姓的心里,和龙胆很像,所以这一天会吃炸糕。

六、【龙眼】——吃龙眼“龙眼”是水果龙眼,养分丰富,口感香甜汁水多,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铁、元素、葡萄糖等等,有补气养血的作用,由于龙眼和“龙眼”同名,所以每年二月二的时候许多地方也会吃龙眼,盼望小孩子吃了龙眼能耳聪目明。

2月2日龙抬头的习俗

2月2日龙抬头的习俗

2月2日龙抬头的习俗2月2日龙抬头的习俗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面小编带大家了解下2月2日龙抬头的习俗,欢迎阅读收藏。

2月2日龙抬头的习俗篇12月2日龙抬头这天民间形成了一些习惯例如: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

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

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还有一些其他的习俗,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2月2日龙抬头的习俗篇2古时我国北方一些地区二月二有围粮囤、引田龙、敲房梁、理发、煎焖子、吃猪头肉、吃面条、吃水饺、吃糖豆、吃煎饼、忌动针线的习俗。

为了纳吉,二月初二这天我国北方人的吃食物均取与“龙”相关的名字,面条不叫“面条”,称作“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龙角”;米饭称作“龙子”;煎饼烙成龙鳞状,称作“龙鳞饼”;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

2月2日龙抬头的习俗篇3民间有许多禁忌避讳“龙抬头”,诸如此日家中忌动针线,怕伤到龙眼,招灾惹祸;忌担水,认为这天晚上龙要出来活动,禁止到河边或井边担水,以免惊扰龙的行动,招致旱灾之年;忌讳盖房打夯,以防伤“龙头”;再者,忌讳磨面,认为磨面会榨到龙头,不吉利。

俗话说“磨为虎,碾为龙”,有石磨的人家,这天要将磨支起上扇,方便“龙抬头升天”。

除如上习俗外,民间往往还举行多种活动纳吉,诸如舞龙、戴龙尾、开笔等。

二月二,龙抬头,全国有什么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全国有什么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全国有什么习俗?“二月二,龙抬头”,对于中国人来说,二月初二有着特别的意义,各朝各代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产生了不同的风俗习惯。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

“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

“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

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

二月二全国各地习俗山东撒灰引龙、打灰囤我国山东部分地区农村,这一天有“撒灰引龙”、“打灰囤”的习俗。

这一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家家户户就开始撒灰了,用簸箕盛着草木灰,沿着自家房子外围墙根密密的撒一圈,因为这条灰线又细又长,形似传说中的龙,所以这个举动也被叫做“撒灰引龙”,寓意把象征吉祥的龙请到家里。

除此之外,家家户户还会在门前、场院用草木灰围成一个个圆圈,中间放上五谷、硬币。

代表着粮食屯、钱屯,有的囤外再画上梯子,以表明囤的高大。

一边用灰画圈还一面嘴里念叨着:“二月二、打簸箕,大囤满、小囤漾”,希望来年家里粮食丰收,财源滚滚。

京津在北京民间有民谚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

龙抬头这一天进行驱虫活动的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

二月二时各种昆虫包括毒虫的活动开始频繁,为了避免毒虫的伤害,人们举行一些含有驱虫意味的活动。

如用棍棒、扫帚或者鞋子敲打梁头、墙壁、门户、床炕等,以避蛇蝎、蚰蜒、老鼠等虫物。

通常还要念吟唱歌谣,如“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

”东北二月二在东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吃猪头肉、理发、发鞭炮。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

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习俗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的起源相当古老,起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那个时代,人们将二月二作为龙抬头的日子,认为这一天是一个很吉利的日子。

从那时候开始,每年这一天,中国各地就会举行龙抬头的各种活动和庆祝。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各地区有不同的特色和形式,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各地的龙抬头习俗。

1.北京在北京,二月二的时候,人们会养马。

养马的古老习俗,是为了让马有一个健康、繁殖的好季节。

此时,人们还会在迎龙门和广场舞上一同欢庆。

2.江苏在江苏,人们会放风筝,认为风筝可以代表龙的形象,飞起来之后非常壮观。

除了放风筝之外,人们还会在公共场合举行龙舞和表演。

3.山东山东地区的龙抬头习俗比较特别,人们会在二月二举行“上元节”活动。

这个节日与龙抬头有关,也是因为人们认为龙是上天的化身,因此这笔神秘的科技活动用作祷告神佑的方式。

除了上元节之外,山东的一些乡村还会有读书祭、扫墓、拜神等其他传统的活动。

4.湖南在湖南湖北间,人们认为二月二是退虫祭,习俗是来祈求养蚕虫不瘟疫,好养好用。

因此,湖南省湖北省会举行一次繁忙的蚕业月活动,称为“二月二虫节”。

在这个祭典期间,人们会为蚕祈福,祈求丰收和繁荣。

5.广西广西的龙抬头习俗被称为“遶境”。

这个活动会有一只巨大的雕塑被用来代表龙,被带到城市的不同地点,并且每次遶境身边都有大量的人们紧随其后,是一个十分热闹的活动。

在广西,人们还会将食品等放置在龙头之间,祈求风调雨顺和丰收。

6.福建在福建,二月二被称作“龙套头”,这个日子是民间祭祖的大日子。

同时,在这个日子里,人们还会举行各种神经活动和龙舞表演。

以上是中国各地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个节日中的习俗,每个地方所举行的庆祝活动和仪式会因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活动,都代表了人们对龙的崇敬和纪念,它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对每个地方的独特文化的体现。

在今天这个日益快速变化的时代,人们仍然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这些节日的活动,以期能够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和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龙抬头的习俗和禁忌

龙抬头的习俗和禁忌

龙抬头的习俗和禁忌一、祭社神二月二既是龙头节,也是土地公公的诞辰。

土地公公的主要职责是保佑一方土地之内的作物生长和地方平安。

龙头节是一年耕种的开始,所以人们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为土地神祝贺生日。

希望这一年可以五谷丰饶,平平安安。

二、围粮囤谚语讲:“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北方地区人们早上起来之后,会在锅灶底下掏一把草木灰。

用草木灰在地上画出一个又一个的圆,然后把粮食放在中间,祈愿今年的大丰收。

三、吃龙食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非常讲究,无论吃什么都要和龙沾上关系。

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

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古人认为,龙是人间的帝王,是呼风唤雨的灵兽。

在龙抬头这一天,人们把所吃的食物都以龙为名,希望这样可以让自己和家人沾上龙的气息,有所出息。

四、剃龙头在过去,正月里不能剃头,不吉利。

在二月二之后大家才开始集中理发。

传说在这天,孩子剃头,长大以后可以出人头地。

大人理发可以辞旧迎新,保佑自己一年顺顺利利。

春困秋乏,此时理发,既能让自己心情舒畅,还能讨个吉利。

五、踏青宋朝把二月二指定为百花生日,名曰“花朝节”。

到了元朝,又有“踏青节”之称。

“二月二日,踏青节。

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

春游千万家,美人颜如花。

三三两两映花立,飘飘似欲乘烟霞。

”仲春月,踏青去,灼灼桃花送春风。

天气在回暖,往后的日子都充满了希望。

在这不短不长的日子里,希望你也能与爱的人相依相伴。

春风十里,不如此生有你!一、不睡懒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回大地的日子,讲究早早起床出门去呼吸新鲜空气,大家管这叫“采龙气”。

只要在每个早晨,给内心开启一扇通往幸福的大门,那么好日子一定会绵长久远。

这两天,不妨出去走走吧!也感受一下室外的好春光,求得一年都有精神头。

二、财不外借二月二除了是龙抬头的日子,按照传说也是土地爷的生日,这天人们要守住自己的财物,为新的一年能够五谷丰登,仓囤盈满做好准备。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习俗及禁忌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习俗及禁忌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习俗及禁忌二月二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是农历年里一个极为热闹的节日。

在这一天,天上的老龙王会纳福,南方人民会打龙舟,在北方一些地方,人们还要进行一些特定的“龙抬头”仪式,来祈求风调雨顺,祥瑞如意。

然而,不同地区的龙抬头习俗却不尽相同。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详细介绍各地的龙抬头习俗及禁忌。

1、南方的龙舟竞渡南方人喜欢在二月二日举行龙舟竞渡,龙舟上刻有龙头和尾巴,划龙舟的人们装扮成龙鳞的形状,比赛前和比赛中都会进行一些祭祀活动。

在江苏、浙江、广东等地,龙舟竞渡极具名气,除了比赛外,还有一些与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如“送龙王上天”,“点燃红火龙”,“放龙灯”等等。

这些地方的龙抬头习俗相对比较简单,比赛结束后,乘坐龙舟的人们也会初一回家,吃上一顿丰盛的龙虾节日餐,这里还有提醒一点,南方的芜湖、济南等地禁忌打耳洞,做手术等活动,另外龙舟竞渡前也不要吃肉。

2、北方的龙抬头北方地区龙抬头的习俗历史悠久,节日当天,龙头需要由装扮成龙的人扛起,经过村庄街道游走,来消除疫病、驱逐瘟神,同时也能驱逐恶鬼。

在吉林省通化地区,传统上,龙头需要在村口门前停留约3至5分钟,以示拜访和祈祷,随后祭祀活动开始,包括鞭炮、烟花表演等,民众可以传递红纸条,寄托祝福。

而在其他北方一些地区,龙抬头还会扮演民间剪纸、舞狮等传统文化表演,十分热闹。

3、禁忌与注意事项虽然不同地方的龙抬头习俗有所不同,但有一些共同点:比如说不能在节日期间杀生或欺凌动物、互相长辈不互相问寒问暖等。

比较重要的禁忌有:不能拔牙齿、剪发等伤害身体健康的行为,因为这会犯太岁等重罪。

另外,需要保持心情愉悦,不要发生争吵或过于兴奋,以免影响家庭和睦;在午时期间也不能小儿辟邪(剃头)、破土的活动。

龙抬头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习俗和禁忌。

我们应该尊重传统,并适当切入个人的时间和场景中,欣赏、体验和传承这些非常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习俗。

同时,也要注意以上禁忌事项,爱警惕、保持节制,让节日更加平安、健康和享受。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民俗活动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民俗活动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民俗活动
二月二被称为“龙抬头”,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据说是因为这一天
就是龙开始复苏的日子,所以人们夙儒习俗,期盼龙能够早日苏醒、
生发,保佑人们平安祥和、生意兴隆。

以下介绍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民俗活动。

源起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源起,各地说法不一,但大多数人都认为与传
说中的龙有关。

在传统文化中,龙是中华民族的守护神,龙的形象是
民间文化中流传最广泛的,代表祥瑞、权位和智慧。

因此,在节日中
祭龙、祷龙成为了一种吉祥的文化表达。

民俗活动
祭龙
祭龙是二月二龙抬头最重要的一个节目。

通常在龙头旁边放置一张“龙案”,放上香烛、瓜果、鲜花等供品,以示对龙神的敬仰和赞颂。

人们围绕祭台舞龙、放鞭炮、燃放麻烦火,以示欢庆。

在此过程中,主
持人也会宣读祭文,向龙神祷告祝福,希望得到龙神的保佑和庇佑。

赛龙舟
赛龙舟是中华民族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活动,也是二月二龙抬
头的民俗活动之一。

赛龙舟起源于我国南方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一带,后来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

二月二赛龙舟不仅有娱乐欢庆的氛围,更。

二月二龙抬头六大传统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六大传统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六大传统习俗“二月二、龙抬头”从古代天文学方面来讲,中国古代用二十八的星宿来分别表达了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并且可以以此来推断季节。

下面是我细心推举的二月二龙抬头六大风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二月二龙抬头六大风俗1.剃龙头二月初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农历的二月初二,无论是走在乡间集市,还是城里的大街小巷,都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人都在排队理发!一为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2.摆围仓二月二围仓是村民勤劳的象征。

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

围好仓后,把家中全部的粮食都找出来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着当年的大丰收,粮食已经多得茓子和斗都盛不下了。

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3.吃龙食二月二还有吃猪头肉、啃猪蹄和咬猪耳的风俗,都是象征着日子过得吉祥富足。

人们形容龙也是从很多动物身上找到特征,在龙形象里,可以找到蛇、鱼、凤、麟、鹿、马、牛多种动物的影子。

人们用猪头代替龙头,也是这个缘由。

4.带姑娘“二月二,带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快乐。

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富的中饭。

5.放龙灯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风俗。

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黄昏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奇妙的祝愿。

6.开笔礼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

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说明开始正式学习。

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

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

如今很多地方也恢复了这项活动。

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传奇,古时候,有一个皇帝因为耽误了祭天的时辰,这让天上的玉帝很生气,于是给龙王下令,三年内不得给人间降雨。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民俗活动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民俗活动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民俗活动二月二,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农历二月二日为“龙抬头”,这一天是我国古代祭龙的传统日子,也被视为蚕丝虫宝宝开头、农历新年过去后正式进入春耕季节的开始,是我国许多特色节日活动的开端。

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个日子里,各地民间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

下面就来一起了解一下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民俗活动。

一、祭祀活动1、请龙仙进庙。

二月二日依照各地风俗,龙神降至大众的庙区时,大部分都会享受百姓的欢迎。

龙头进入庙区,民众齐声高呼“早上好”或“欢迎”,并与龙头合影纪念,活跃气氛。

2、祭龙游行。

龙列游行一样的里程,往往能够吸引大批游客及在场观摩,如舟山市普陀山景区的“龙舟游行”、“平湖市庙桥镇的龙灯游行”等等。

3、献龙舞、灯光表演。

在许多地方,特别是江苏、浙江、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还有许多献龙舞、灯光表演等精彩纷呈的龙抬头队伍表演。

二、龙舟比赛活动龙舟竞渡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的楚国,流传至今在不少地区依然保留着这个传统民俗活动。

龙舟比赛是二月二民俗活动中较受欢迎的一种形式。

如湖北黄鹤楼的龙舟比赛、杭州的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化和艺术节龙舟比赛等等。

三、吃汤圆活动二月二吃元宵,是中国汉族的传统风俗之一。

此时候吃元宵,也象征着家人团聚、幸福申祝。

吃汤圆还有小孩成长得高明聪明的寓意。

因为汤圆的这种形式,就包容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就像小孩子需要吸取大人、父母、长辈的养分品质,从革命先辈中学到道理。

四、放河灯活动放河灯是江南地区二月二民俗活动的一种,如江苏张家港、浙江绍兴、安徽芜湖等地。

时间可以是二月二晚,河道放灯,称为“放河灯”,地方居民将自己制造的竹灯笼、彩灯、小船等放进河道中漂流。

这一活动不仅营建了浓厚的喜庆氛围,更增加了当地水利的观赏文化气息。

五、杂耍表演活动在五台山的龙抬头节,传承了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杂耍表演。

如甭蹦、甭跳、小钉金箍儿等演出。

表演者们扮演着孙悟空、红孩儿、唐僧等角色,将泡沫揉成大小两个球,一个放在嘴里,一个用人手持,从地面弹起,经过翻转后,受到另一个球的落地捕捉。

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活动

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活动

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活动二月二龙抬头民间活动1、祭龙在过去,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

不过,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南方,人们也把二月初二作为“土地公生日”,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2、理发民间有种说法,曰:正月剃头(理发)死舅舅。

此说虽无根据,也很荒谬,但影响却极深,因此,在前无论多忙,人们都要抽出空来理一次发,然后就要一直等到“龙抬头”的日子了。

二月二理发,俗称“剃龙头”,据说可以带来一年的好运,因此,“是日,多剃发”.3、炒蝎豆这天比较盛行的风俗是炒蝎豆。

潍县、莱州等地称作“报捷”,谐音爆蜇,据说吃了炒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

郓城等地称作“炒蝎子爪”,孩子们边吃边唱道:“吃了蝎子爪,蝎子不用打。

”蝎豆一般用黄豆炒制,有的蝎豆还粘上糖面,有的在盐水中泡过,香脆可口,还有的把面棋子和蝎豆一块炒,花样甚多。

吃蝎豆不仅可以辟蝎,还有人说谁要是吃了七家的蝎子爪,谁就能长命百岁。

除胶东部分地区外,其他各地的二月二都流行此俗,不过,在蝎豆之外又加上了瓜子、爆米花等,这是炒蝎豆风俗的一个新发展。

二月二的食俗普通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吃春饼叫做“吃龙鳞”是很形象的,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

春饼有韧性,内卷很多菜。

如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用刀切成细丝,配几种家常如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面酱吃,真是鲜香爽口。

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热热乎乎,欢欢乐乐。

二月初二吃爆米花有。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

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传统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传统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传统习俗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传统习俗1、理发关于二月二还有不少的习俗和传统,而且每个地方二月二的习俗都有些不同,我们这边二月二是理发最好的时候,二月二理发店的生意也是最好的,很多人都会选择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去理发,久而久之二月二龙抬头理发也成为了大家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也有一种传统的说法就是剃龙头。

2、吃青团二月二还有一个很常见的习俗就是吃青团,因为这个时候艾草刚好发芽,这个时候是做青团最好的时候,所以我们这边二月二很多人家里都会做青团,所以二月二吃青团也是一个对生活美好的祝福,如今大家也解锁了越来越多吃青团的做法,但是我觉得最好吃的还是我们这边里面包着春笋和腊肉的青团,真的是百吃不厌。

3、赶集市不知道别的地方二月二的时候会不会赶集,我们这边二月二就是一个超级赶集日,各个地方的商贩会到这边来摆摊,然后市集上可以说是人山人海,感觉很有气氛。

4、放龙灯二月二还有一个很传统的习俗就是放龙灯,很多地方都还保留着这个习俗,我们这边也还有很多人在一天的时候会自制一些龙灯,然后到湖边或者是河边放龙灯。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相传,很早很早以前,黄河口一带有一座龙斧山,山上有座龙王庙。

山下住着一个勤劳勇敢的小伙子,名叫张娃,父母去世以后,他和采药姑娘莹花结了婚。

小俩口男耕女织,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后来这一带地方,连遭三年大旱,黄河的水断了线,深井成了干窟窿,田禾晒得能点头。

为了活命,张娃要去掏黑龙潭。

黑龙潭就在离他家不远的山口上。

原来,潭里的水,一直汨汨直冒,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自从冬至那天,一场暴风在潭上旋过之后,黑龙潭的水就干涸了。

张娃和莹花过了“腊八”就动手,一直掏到腊月二十三小年日,还是不见水。

小俩口没歇气,又一直掏到正月底,可是,越掏越干。

到了二月初一,潭底出现了一层像铁板一样的硬盖,镢头挖着崩火花,再使劲也掏不下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天上飞来了一只白鸽子。

莹花刚想捉它的时候,它已经飞起来了。

【最新2018】龙抬头时间及各地习俗-word范文模板 (1页)

【最新2018】龙抬头时间及各地习俗-word范文模板 (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龙抬头时间及各地习俗什么叫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日,俗称青龙节。

青龙节的渊源,与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有关。

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

山西民谚就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晋南地区认为这一天是青龙活动的日子,忌去河边、井上担水,以免带回龙卵。

在河边、井旁走动与劳作时,很注意安静,尽可能不弄出声响,以免惊动了青龙,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破坏了。

晋北地区这一天,盛行“司钱龙”。

早上太阳未出山,家家户户提一把茶壶,到河边或井上去汲水。

按照这一年几龙治水的推算,在茶壶内放几枚铜钱或硬币。

汲水以后,随走随倾地洒一条水迹回到家中,将余下的水与钱全部倒入水缸,钱龙就引回家来了,意喻一年发财。

引钱龙时特别忌说话,以免惊跑了钱龙。

以下文字仅用于测试排版效果, 请使用时删除!“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晋江的万石山,因有摩尼光佛而香客、游人接踵而至。

你若来过晋江草庵,或许会知道摩尼光佛就趺坐在这古寺中。

它一眼望去,小小的庵门亮起一个小世界,那两株为陪伴它而等候数百年的圆柏,于沧桑中潜生奇崛、苍劲的虬枝,照焕岁月的光芒。

春冬之时,等风来,等小雨飘洒,一股梅花的香迎了过来,拂过行人的肩,贴着它,泛出温润的笑意和光,让人也心生端庄与慈祥。

还有那古井、亭子、石径、山石、果树等交叉环绕,似乎只有赞叹才能应景了。

设若携一身惶灼而来,在这幽僻之处清凉,沉潜时光,再轻松而去,应是畅然。

而对于一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如我,大抵因可便宜观赏而更多感觉到了寡淡、不稀奇。

诚然,草庵仍是我时常光顾的所在。

清明节的那个周末,为了陪儿子完成一篇登山日记,我们又去了草庵。

依然先是在庵前的空地上停留、四处张望,继而复入寺中瞻仰摩尼光佛的尊座,读读石柱上的对联,做若有引动之状。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习俗有哪些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习俗有哪些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习俗有哪些龙抬头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为生发之大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二月二龙抬头各地习俗有哪些,欢迎阅读!二月二龙抬头各地习俗1、引钱龙①山东地区用灶烟在地面画一条龙。

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虫都躲起来,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有益。

②晋西北地区引钱龙,选择一棵大树或一块大石,用灰线围洒一圈,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置圈内,牵线回家,用容器盖住即成。

③还有地区在这天清早,人们从井里挑水回家,倒入水缸。

谁最先挑回家就最先引到钱龙,这年财运就会非常好,所以经常出现凌晨争先恐后挑水的情形。

2、敲龙头敲龙头唤龙醒来: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

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

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3、剃龙头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

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

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每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民间流传“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很多人腊月都不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

4、吃龙食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

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吃面条叫食“龙须”,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5、吃猪头肉吃猪头肉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各地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各地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各地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

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

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其实,在农历二月以后,“雨水”节气来临,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雨量将逐渐增多起来,这本来就是华北季风气候的特点。

山东地区我国山东等地区过春龙节,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

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

江苏南通民间有用面粉制作寿桃、牲畜,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

是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

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

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

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

过去,读书人要行四个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

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

北京地区北京民俗食品,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又称薄饼。

2018年龙抬头是哪天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2018年龙抬头是哪天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2018年龙抬头是哪天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龙抬头节又称春龙节、春花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

那么2018年二月二龙抬头是几月几号?2018年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习俗?2018年03月18日星期日(戊戌年(狗年)二月初二)葱饼有些地方二月二吃的饼叫“龙鳞饼”,而吕梁地区这天吃煎饼或葱油烙饼,称为“揭龙皮”。

太原地区这天除吃烙饼外,还有吃水饺,叫做“吃龙耳”,也有人用饼卷上合菜吃,意谓合龙头。

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

饺子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

“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驴打滚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二买“驴打滚”品尝。

黄豆粉面裹豆沙馅儿的驴打滚外形圆润,有“财源滚滚”的吉祥含义。

炸油糕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

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

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春饼立春之日讲究吃春饼,而过二月二同样讲究吃春饼,立春吃春饼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饼则叫做咬“龙鳞”,是因春饼圆且薄的形状好似鳞片而得名。

二月二吃春饼的习俗源于清代,饼内卷入酱肘子、猪头肉、樟茶鸭等肉食以及韭菜、萝卜、豆芽等蔬菜。

炒豆子二月二在西北,甘肃岷县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惯,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始,岷县的二月二会,前来浪会的人们买大黄梨拿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庙会又称“黄梨会”。

撑腰糕江浙沪地区在二月二这天保留着吃“撑腰糕”的习俗,有把腰撑住的寓意,意思是吃了糕,当年里就不会腰酸背痛了。

面条北方人喜欢在二月二吃碗“龙须面”讨个好彩头。

龙须面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因抻出的面细如发丝,下滚水如银龙入海,故而得名。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各地二月二龙抬头习俗.doc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各地二月二龙抬头习俗.doc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各地二月二龙抬头习俗每当春龙节到来,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理发。

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

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山东省汶上县】在山东,这个节日是春节后的一个重大节日,特别是汶上县南站镇在这天还是闻名中外的土地庙子骡马大会,远在新疆、内蒙的提前赶着牲畜来赶会,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参加这个物质交流大会。

这天天明后,太阳未出前,习惯围仓,就是用草木灰围一个像盛粮食囤样子的图形,中间放上五谷杂粮,用砖压好,预示今年粮食大丰收,盼望有一个好的收成。

用草木灰撒在墙根,念叨一把灰,两把灰,蝎子蚰蜒死到堆,传说这样小孩子在墙根玩耍,就是有这些害虫,也不会伤着孩子。

还有吃炒豆子的习惯,提前几天用佐料把黄豆泡好,晾干,这天炒好,相遇时相互交换吃。

也有用糖炒制的,但主料是黄豆。

孩子们走到那家,念叨着流传的俗语,二月二,炒蝎子爪,大娘婶子给一把,料豆成了招待的主品。

人们吃着料豆去赶二月二的土地庙子会,玩耍、购物、交流、看戏等。

学生们到了学校,更是热火朝天,教室成了料豆的小型展览会,嬉笑品尝,看谁家的手艺好。

这天不允许喝糊犊,特别是家中有属龙的更是不行,传说怕糊龙眼,二月二龙抬头命不长寿,这天只能吃面条、水饺。

水饺馅子是从农田中挖的荠菜、春节的肉,加以佐料制成。

县城在这之前就有卖荠菜的。

这天妇女不能在房中梳头,不然,屋中会掉蚰蜒。

过了二月二,农民就开始忙农活。

【山西省】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

二月二,龙抬头。

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不成节日的节日。

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借以去掉昔日的秽气,迎接来年的兴旺。

一般农村,在二月二时,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

【西北】二月二在西北,甘肃岷县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惯,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始,岷县的二月二会,前来浪会的人们买大黄梨拿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庙会又称黄梨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二月二龙抬头全国各地的风俗
据史料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

”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据说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农历二月初二,其实更是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在我国的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

而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据历史记载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北京民俗食品,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又称薄饼。

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

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古谚所说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

春饼比吃烤鸭的薄饼要大,并且有韧性(北京人称为要有“骨立劲儿”),因为要卷很多菜吃。

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

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

北京人的春饼讲究有几样小菜:凉拌豆芽、摊鸡蛋,天福号的酱肘子。

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
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一起卷进春饼里吃。

佐料有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黄酱。

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

若在二月二这一天吃春饼,北京人还讲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

在北京,还有一种豆面糕,北京清真风味小吃。

用蒸熟的黄米(或糯米)揉成团,撒炒熟的黄豆面,再加入赤豆馅心,卷成长条,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由于清代经营食摊现制现售“驴打滚”时,随制随撒豆面,犹如郊野毛驴就地打滚粘满黄土似的,故得此诙谐之名。

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买“驴打滚”品尝,因而经营这种食品摊贩和推车小贩很多,以天桥市场白姓食摊和“年糕虎”做的最有名气。

我国山东等地区过春龙节,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

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

江苏南通民间有用面粉制作寿桃、牲畜,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

是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

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

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

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

过去,读书人要行四个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

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

晋西北一些地方的引钱龙,选择一棵大树或一块大石,用灰线围洒一圈。

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先将铜钱置放在灰线圈内,手拉线牵回家中,用容器盖住即成。

陕西西安地区这一天,一般是外婆给外甥送爆米
花及饽饽馍。

妈妈会前一天炒好齐子豆,准备给家里人。

齐子豆是用油、水和面,然后切成小的立方体,再用油炒了。

有的地方会把花生和齐子豆一齐炒。

桂中、桂北壮族地区也有二月二的传统习俗,桂中北地区的壮族都流传这一句“二月二,拜村社;龙抬头,祈丰收;八月二,祭村堂;龙收尾,送龙归”,二月二和八月二过法性质是一样的。

准备的
节前,会预先制定采购小组作为庆典头领,头领采用分组轮流制,每小组5人组成。

每当块到节时候,被轮流到的“头领”挨家挨户收集资金和大米。

节日那天“头领“负责买菜、做饭等一切工作。

”血肠“是龙抬头和龙收尾不可缺少的祭品。

”血肠“壮语叫”bong“有禾苗速长、五谷丰登的含义。

做完祭拜仪式,每家每户都有一个代表去村社吃集体餐。

吃完集体餐,“头领”负责给每位村民评价分配一段血肠和扣肉。

有一种坚持千余年的古会,可称为奇俗。

据传始于汉光武帝年间,迄今已1800多
年,为纪念东岳大帝黄飞虎治水有功而三社联典庆贺,故又称“三社典”。

这天,山民们尽兴狂欢,并将各自家中最珍贵的宝物都展示出来,民间又称“亮宝会”,取宝能驱邪避灾之意,希冀年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届时,妇女们身着彩装,演唱传统的民歌小戏,男子们则扮演粗犷强悍的天神、地祗武将及文臣、八仙、俗神等,或骑马坐轿、乘牛、抬杆;或赤身裸体,腰系野布;或土布裤衩,身背铡刀、冰凌、粗檩、石磨,大展阳刚之气。

当地戏称“合河二杆”。

社火氛围由锣鼓组成并渲染,打击法古朴、原始,俗称“撇锣鼓”。

传统节目尚有耍狮子、跑旱船、高跷、背人等等。

整个活动从村外出发,浩浩荡荡,一直到泰山神庙旧址结束。

一直流传着二月二“剪龙头”的习俗,这天大人、孩子都剃头,叫“剃喜头”。

特别是男孩子,都要理发,谓之“剪龙头”,
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也有要想鸿运当剃头的寓意。

黄河三角洲地区
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

山东内陆地区对“二月二”的讲究更多,其中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那就是围粮仓。

农历二月初二清晨,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妇从自家锅灶底下掏一筐烧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铁铲子铲些草木灰,人走手摇,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

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

围好仓后,把家中的粮食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当年的大丰收。

泗溪二月二庙会,地处浙江南部的泰顺县泗溪镇是著名的廊桥之乡,世界最美廊桥“姊妹桥”的所在地,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

在泗溪镇白粉墙村有着近三百年历史的二月二祈福庙会活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白粉墙村都要在本村的“陈十四娘娘”庙举行二月二庙会。

该习俗兴起于清朝雍正年间,俗称“做福”或“福酒”,从清代至民国“二月二”庙会活动发展到鼎盛,前往参加“福宴”的人群除本境乡民,更多的来客都是从十乡八里之外慕名面来,可谓盛况空前。

庙会活动内容精彩,其中最大的地方特色是“娘娘踩街”、“福宴”和浙南木偶戏。

[8]
二月初二吃猪头肉也有说法。

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

另据宋代的“仇池笔记”记录的一个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甚感饥饿,于是闯入一乡村小庙,却遇上了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斩之,哪知和尚全无惧色,王中令很奇怪,转而向他讨食,不多时和尚献上了一盘“蒸猪头”并为此赋诗曰:“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

蒸时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桨浇。

红鲜雅称金盘汀,熟软真堪玉箸挑。

若无毛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

”王中令吃着蒸猪头,听着风趣别致的“猪头诗”甚是高兴,于是,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

看起来猪头还真是一道佳肴呢,而且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

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

“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

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

“扒猪脸”肥而不腻、肉骨分离、糯香可口,给现代人带来了美容、健脑的效果。

“二月二”吃现代“扒猪脸”,回味古代的餐饮历史,真是一种当代与历史交融的完美体验过去民俗,过了青龙节,整个“过年”才算结束。

迁安地区的风俗是登山。

民俗学家认为,“剃头死舅舅”本是汉人对清朝的反抗,经过三百多年的口口相传已经演变
为另一种含义,如今更多的体现为中华民族注重血脉亲情的个性和文化传统。

“社会在进步,民俗在发展,人们更应该注重的是民俗在文化方面的传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