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高考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重大改革回眸答题规律汇总
2019年高考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重大改革回眸答题规律汇总一、改革的定义: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做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分类:(性质)(一)奴隶社会(主)改革:梭伦改革(背景: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政治地位中国春秋末期(奴隶主内部)针对经济基础背景:生产力发展、私田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目的: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生产增加财政收入,富国强兵,实现争霸,有利于社会发展(转型)。
表现: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是管仲提出的按照土地不同情况分等征收农业税的财政思想,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个历史性的进步,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鲁国"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为了增加收入,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收税,从Array律法的角度肯定了土地的私有制,初税亩的实施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革,使其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进步的具体表现。
(二)、封建性质(地主)改革:1、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社会转型,针对上层建筑,变革生产关系):(奴隶主与新兴地主)商鞅变法李悝(kui)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梦国的变法等背景: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政治:兼并战争,宗法分封制度的崩溃,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封建地主专政,实现社会转型。
2、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带有社会转型特征。
背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缓和矛盾,稳定秩序,巩固政权。
经济:农耕、农业;政治改革官制、吏治、军制;文化:移风易俗1满族:八旗制度((建州女真) 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武力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八旗制度,其编制按军事组织形式,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契丹:双轨制金:猛安谋克制(将女真族划分为许多猛安谋克,其成员平时生产、战时出征,是兵农合一的制度。
)答题模版:少数民族改革: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 移风易俗;促进了少数民族汉化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高三历史复习:高考历史关于改革相关知识详解
高考历史选做题改革部分相关知识总结一、改革的基本认识(一)改革的内涵(什么是改革)1.含义: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不仅表现为通过革命实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而且表现为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即实现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旧的社会体制的变革。
2.实质: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改革就是要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二)改革的要素1.原因(为什么改):政治改革的发生基本上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
在一定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当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但又尚未激化到引起社会革命的程度时,需要依靠改革的途径或手段,来改变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⑴目的利益和社会危机具体是什么?统治者为什么要改革?一般来说当然是为了他的统治,他的利益——答题时需要具体化一下,在当时他的具体利益是什么?改革,要么是领导人想有一番作为——他想做什么?要么是感受到来自下面的威胁——当时是什么威胁?民众们对什么不满?矛盾的焦点是什么?民众的诉求有哪些?也就是说统治者发起这个改革是想解决哪些社会问题?⑵改革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货社会发展趋势;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民族危机严重。
2.过程(怎样的改):社会改革所涉及的领域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等。
3.结果(改的怎样)⑴成功:特殊的改革阶段变成不间断的调整,即建立一种新制度,它能自我调整,释放出社会内的压力。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沈阳夜总会招聘 沈阳ktv招聘
orz14msr
拽着哥哥或者姐姐虚心请教。看到弟弟如此上心地苦学,耿正和耿英非常高兴,也会经常给弟弟提出一些学习方面的建议,教 导他循序渐进地学习新的文化知识。真正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耿直的学业果然大有长进。哥哥和姐姐提出来的问题, 几乎已经难不住他了!先前买的那些书籍,包括厚厚的《资治通鉴》,都已经研读了至少两遍了。于是,耿正就有选择地再买 一些有益的新书籍回来。在这些书籍中,有不少就连耿正和耿英之前也不曾看过。于是,在那个幽静的小院儿里,兄妹三人经 常在晚饭后各点上一盏油灯,心无旁骛地认真研读到深夜。若读到有特别深意的内容,或者一时难以理解的道理,兄妹三人总 会认真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各抒己见,一直到理解透彻为止。与此同时,他们也会相互分享读书感受,谈论自己对书中 某些论点的看法。也正是因为有手足深情在,有良书为伴,使他们得以在一个又一个的茫茫长夜中,暂时忘却了刻骨铭心的思 念故乡亲人之苦,和怀念无影无踪了的爹爹之痛。繁忙而充实的日子一天天过去,耿正兄妹三人来到杭州城以后的第二个八月 十五节又要到了。耿直建议:“今年的八月十五夜里,咱们就不要再去李叔叔家赏月和吃月饼了吧?我还想利用那个时间读书 呢!”耿英也说:“就是,咱们提前告诉李叔叔,我在八月十四晚上提前和好馅儿,早上早点儿醒上面团,婶子来了只包饺子, 再简单做点儿菜就行了。晚上,咱们也不去和他们一起赏月和吃月饼了,自个儿悠悠闲闲地歇一歇,读读书最好呢!”耿正听 了,想一想说:“这个我很赞同,只是不好跟李叔叔说呢,他们也是一番好意啊!”耿英说:“这个你就不用管了,我来跟李 叔叔说吧!我相信,叔叔和婶子会理解咱们的意思的!”不出耿英所料,当她在八月十四那日把所有的想法都告诉李老乡时, 这位善解人意的好叔叔并没有表示出来一丝一毫的怨言,当即就非常爽快地说:“好啊,那你就辛苦一些提前和好馅儿,醒上 面团,你们婶子来了只包饺子,再做一个大杂烩菜吧。这样,她也省事,咱也吃得香!晚上嘛,你们不想跑就别跑了,路也确 实挺远的呢。我和你们婶子只是担心你们想家,才要大家一起赏月的。唉,我也看出来了,大家坐在一起也没有用,这该想的 啊,再怎么着也总归是要想的啊!”耿英说:“叔叔,没有事儿的。我们少想一会儿,就去读书了。只要一拿起书来,就把一 切不痛快的事情统统都忘记了呢!”又问:“婶子可爱吃羊肉饺子?”李老乡说:“爱吃啊,每年冬天都会吃几顿呢!”耿英 说:“那我今儿个晚上就和羊肉馅儿了!”李老乡高兴地说:“老实说,与三鲜饺子比起来,我更爱吃羊肉饺子呢!”耿直在 一旁插话说:“就怕婶子是更爱吃三鲜饺子啊!”李老乡却摇摇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欲以田賦(以田出賦),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曰:“求(冉有名)来,女(汝)不闻乎? 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先王以为足。
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指籍田之法)矣;若欲犯法,则苟(苟:急)而赋, 又何访焉!”——《国语·鲁语下》材料二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
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谶焉。
——《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材料一中“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 仲尼对季康子的主张的态度如何?2.简释材料二中“初税亩”的含义。
出现这一赋税政策的原因是什么?3.“初税亩”最初在哪里实行?实施“初税亩”的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客观后果是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材料二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地。
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清末新政在假维新中有真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年1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
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 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
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
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学堂办法》以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
202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特点: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 有议院的性质。(9分)
[演练2] [2019·全国卷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 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 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 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 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 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 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 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 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 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10分)
戊戌变法
(1)政治:允许官绅士民参政,精简机构,等 (2)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等 (3)军事:改革军制,精练陆海军,按新法练兵,等 (4)文化教育:促进西学传播,废除八股,等
[高考真题讲练]
考法一:突出“史鉴功能”,隐性考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例1] [2020·全国卷Ⅰ,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表 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
商会简明章 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
导与练1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选修部分 专题十四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二轮·历史
考向示例
明确考向 把握考情
【例题】 (2014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Ⅱ,4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 后,巨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成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 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 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 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 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 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 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二轮·历史
选修部分 专题十四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二轮·历史
核心整合 考向示例
二轮·历史
核心整合
归纳知识 整合视角
一、商鞅变法 1.背景 (1)时代特征 ①经济: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出现土地私有制。 ②政治:落后的奴隶制严重制约新生产力的推广,建立和强化 封建专制统治成为时代潮流。 ③军事:兼并战争促进了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 ④思想:打破“学在官府”局面,出现“百家争鸣”,法家思 想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二轮·历史
五、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1)幕府统治下闭关锁国,封建落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发展 严重受阻。 (2)社会矛盾尖锐,下级武士形成独立的改革派,迫切要求改变 现状。 (3)“黑船事件”后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4)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明治政府。 2.内容 (1)政治上: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 级制度,实现“四民平等”。
二轮·历史
(3)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法律意识。 (4)变法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灭六国、实现大一统奠 定了基础。同时,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重农抑商政策、户籍管 理制度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加强。 (2)北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3)鲜卑族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有利于 统治。 2.内容 (1)经济: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备课
时间
5月
27日
教学
课题
教时
计划
1
教学
课时
1
教学
目标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
教学重点难点
改革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教学过程
【考点串讲】
一、根据下列提示,多角度整合基础知识
2.改革必然涉及利益的调整。试比较举例说明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针对旧贵族采取的措施有什么异同,并分析各自的原因。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上的两个重大改革,对各自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试比较二者所采取的经济、政治措施的不同之处。其中,政治方面的措施对两国的政体产生了什么影响?
4.改革往往涉及土地问题。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分别实行了什么土地政策?试从时代背景、目的及历史意义等方面比较二者的相同之处。综合历次改革,谈谈你对改革往往都涉及土地问题的原因的认识
回答:
(1)据材料一,康有为提出了什么“伟大的方案”?结合所学论证“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这个观点。(4分)
(2)据材料二,分析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2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史学界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上述三段史料主要从什么角度分别对维新变法运动进行了阐释?(4分)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明治政府出售官产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明治政府这么做的根本目的。(4分)
(2)据材料二,日本出售官产的做法有何特点?(2分)结合材料一、三及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治政府出售官产的影响。(4分)
8.【专题九维新变法】(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三历史改革开放知识点
高三历史改革开放知识点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重要事件,它对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影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高三历史课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与起因,还需要熟悉各个阶段的重要事件和政策。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着手,介绍高三历史课程中的改革开放知识点。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与起因改革开放是指中国共产党在1978年以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变革。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济相对封闭,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然而,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并不是问题的所在,而是由于政策的错误和经济体制的僵化导致了许多问题的产生。
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改革开放成为了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改革开放的重要事件与政策1.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被认为是改革开放的序幕,它确立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并决定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举措。
2. 1979年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这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突破,标志着中国开始融入国际社会。
3. 1980年代初的农村改革: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经济相对滞后,通过土地承包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4. 1984年的深圳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之一,通过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深圳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投资和外资。
5. 90年代初的内外资企业的合资合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发展与国际影响1.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实现了长期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 扶贫政策:改革开放后,中国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通过产业扶贫和社会保障政策,大大减少了贫困人口数量,实现了历史性的脱贫目标。
3. 社会变革: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人民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
高三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三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1、2012年上海历史36.梭伦的大盾(12分)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对梭伦改革做了如下描述:当梭伦完成上面所述的宪法时,平民时常来找他,并且为着他的法律而使他感到烦恼,批评这些,问问那些;他既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谤,所以旅行埃及,以经商和游览该地为目的,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因为他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法律,大家应该遵从他所写的法律条款。
而且这时他的境遇也很不顺适。
……因为平民期待他制订法律,重新分配一切财产,而贵族则希望他或恢复以前的制度,或只是略加变更;但梭伦双方都不讨好,尽管他如果随意袒护一方,就有成为僭主的可能,他却宁愿遭受双方仇视,而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
对于上述情形,不但大家的看法都一致,而且梭伦自己在诗中也这样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问题:(1)为何梭伦认为自己可以离开城邦十年不回?(3分)(2)梭伦为何不向平民和贵族任何一方解释法律?(3分)(3)根据材料,你认为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因素有哪些?(6分)2、(2012•江苏卷•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
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部分专题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司马迁《史记》材料二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王充《论衡》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司马迁对商鞅的评价是否客观公正。
为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充为什么说商鞅“为秦开帝业”。
[答案](1)公正。
原因:司马迁发现了商鞅变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以法家之道治理国家等。
不公正。
原因:司马迁用道德评价代替了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评价。
(2)原因: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使秦国成为六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485年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衅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
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谴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地方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
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材料二正光(521年)以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西晋)之太康,倍而已矣。
材料三(正光以后)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用不足,预折(预先折算)天下六年租调而征之,百姓怨苦,民不堪命。
(注:北魏分裂于534年)——以上材料均摘自《魏书》请回答:(1)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原因、结果。
(2)有的史学家认为北魏的衰落根源于孝文帝“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崇尚文治之风,消灭雄武之风”。
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是否正确。
[答案](1)原因:为解决豪强兼并土地和百姓贫饥流亡问题,孝文帝下令均田,以农为本。
结果:农业发展,编户增加。
(2)不正确。
北魏后期,政府预征六年租调,加重对农民的剥削,使阶级矛盾尖锐;加快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北魏衰落是封建化的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发展的结果。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详解):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详解):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详解):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021年滨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战国时期,正是基于商鞅和秦孝公等顺应了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大胆变法,才为秦国最终奠定了大一统伟业。
――《重大改革》材料二历史不能重演,商鞅变法的恶果是不能以秦国暂时强大来抵消的。
商鞅式的强国之法趋人步入功利追逐,必然导致日后的治理危机,社会不和谐而崩溃之日近矣。
――《再评商鞅》(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措施并概述其意义。
(2)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评价角度有何不同?综合两则材料,从史学研究视角,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事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有效信息及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注意题目要求“经济方面”。
第(2)问根据对两则材料的分析、理解,可以看出材料一主要肯定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材料二主要说明其局限性。
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要掌握全面和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答案:(1)废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
意义: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国家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国家统一奠定基础。
(答出其中3点即可)(2)材料一:肯定了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材料二:指出了商鞅变法的局限性。
评价:全面、辩证地看问题。
2.(2021年潍坊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
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
――《魏书・食货志》材料二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孝文帝改革是“消极的汉化”,是北魏政治危机的开端。
另一种观点认为,孝文帝改革把拓跋部的政权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符合历史必然趋势的。
(1)为解决材料一中的问题,北魏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2)你同意材料二中哪一种观点?说明理由。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历 史 新 课 标 版
主工商阶层的崛起,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
(2)局限性: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 )
Ⅱ选修部分
专题一
二、商鞅变法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 社会过渡。 (1)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战国初期,秦国 落后,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2)局限性:阿里政 )
Ⅱ选修部分
专题一
七、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1)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源)。 (2)国内改革呼声日益高涨。 (3)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激化了国内各种矛盾——直接原因。 2.目的及方式: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巩固沙皇专制 统治。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历 史 新 课 标 版
田制: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②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加强基层行政管理。③制定俸禄 制、任期考核制,整顿吏治。
Ⅱ选修部分
专题一
(2)中后期:孝文帝主持,实行汉制、移风易俗。
①迁都洛阳 a.原因:政治上平城故地保守势力十分强大;经济 上地处偏僻,经济比较落后;军事上强敌柔然时常骚扰很 不安全;地理上难以有效控制中原地区。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历 史 新 课 标 版
Ⅱ选修部分
专题一
3.内容:“二一九法令”。 (1)政治上: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2)经济上: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民可获得一块 份地;农民需缴纳高额赎金赎买份地。 (3)组织管理: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
高三历史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高三历史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这段历史时期,中国经历了国家危亡、社会动荡和外来侵略的严重考验,同时也孕育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和抗争运动。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近代史中的几个重要事件,包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九一八事变。
一、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是清朝末年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
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振兴国家、改进政治制度、提升军事实力等。
在此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等师范学院的留学生们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如设立宪政、兴办新式学校等。
然而,由于变法的推行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康梁的改革努力最终宣告失败,但戊戌变法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为中国从封建专制向近代化转型奠定了基础。
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即1911年的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终结和共和政体的建立。
革命爆发的导火索是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成为了革命的领导人,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念,包括民主、民族独立和民生幸福。
经过多次战争和斗争,辛亥革命最终成功,中华民国成立,中国的政治面貌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三、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次爱国抗议和文化运动。
此时,战后的巴黎和会结果引发了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强烈愤慨,因为中国在和会中失去了对自己领土主权的控制。
于是,大批学生开始进行抗议示威,并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中国的利益。
这场运动最终导致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思想和社会制度的反思,并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四、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的九月十八日,标志着日本侵略中国的正式开始。
在东北出现了所谓的“柳条湖事变”,日本借口一列火车爆炸为由,对中国军队进行了侵略性的进攻。
这一事件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中国成为了日本殖民统治的对象。
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国内的抗日抗争,为中国近代史中最黑暗的一页。
高考历史备考知识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点清单
高考历史备考知识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点清单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学习吧!下面店铺网的小编给你们带来了高三历史学习方法文章《高考历史备考知识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点清单》供考生们参考。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点清单【考点清单】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放在当时社会发展的大历史背景下去分析,去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每一次改革,成功的找出其理由,失败的分析其原因,注意全方位的分析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了解这些改革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模块学习内容要点:1、梭伦改革(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解析:梭伦改革是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对梭伦改革主要措施和基本特点的掌握和运用,是高考备考的重点。
考生应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提高比较分析问题能力,此考点多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出现,分值10分左右。
2、商鞅变法(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解析:商鞅变法是一次较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注意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内容比较,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多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出现,分值10分左右。
3、北魏孝文帝改革(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2022届高三新题速递历史考点19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原卷版)
2022届高三新题速递历史考点19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原卷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2022-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二十五中高三(上)月考.45)【历史——修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隋文帝在位的23年中,共推行过两次均田制改革,对农民的永业田和露用最初的规定是:水业田基本上属于私有,可以世代相传,不再收回,露田属于国有性质,必须收还。
……隋文帝在继承前代税制基础上,对农民的赋役作经常性和临时性的减免,不仅免除了正租以外的一些杂税,又减调绢一匹为二丈。
……隋文帝对国家户口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整顿,并且把整顿户口作为一项长期性的政策。
他还下令改铸五铢钱,每枚铜钱重五铢。
新钱的样钱铸成后隋王朝流通的钱币统﹣﹣起来了,适应了统一后南北交流与全国商业的发展。
﹣﹣朱纲候主编《中国古代史》(1)依据材料,概括隋文帝经资改革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经济改革的历史作用。
2.(2022-2022学年广东省六校高三(上)第一次联考.45)【历史——修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代中后期,农村人口和工商业、服务业人口大量向大中城市集中流动,突破了原有的官府户籍控制和管理体系。
为此,唐政府提出“乡村户”和“坊郭户”,施行城乡户籍分治。
针对因京畿集中政府各级机构,造成京畿地区的民户杂役繁多、不堪重负的窘境。
政府主动适当开放一些杂任杂匠岗位,由“无籍及浮籍人充任”。
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解决政府在各地大规模人口流入城市后面临的两大困境﹣﹣户籍管理和财政税收问题,也给如何解决城市外来浮寄人口提供了基本思路。
﹣﹣摘编自宁欣《唐朝如何管理城市流动人口》(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唐代中后期京城流动人口管理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后期京城流动人口管理改革的措施及影响。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3选修部分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作业课件
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1902 年 5 月”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这是在清末新政期间,伍廷芳等人“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 订”可知其受西方法治影响,由“删改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旧条 文”“增加了一些应因时势的新罪名”等可知传统法律制度不 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等。(2)措施:根据材料“掌管审判的 刑部改为专门负责司法行政的法部。把原来掌管复核的大理寺改 名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并负责解释法令”可知其 将司法和刑法分离,使司法独立,由“删改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旧 条文,如酷刑、禁止同姓为婚等,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应因时势的 新罪名,如破坏铁路和电讯罪等”“改革传统法律结构。
3.(2020·湖北襄阳四中高三月考) 材料:1902 年 5 月,清政府责成刑部右侍郎沈家本、四品京 堂候补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 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1904 年,清廷 成立“法律修订馆”,由沈家本、伍廷芳主持,着手法制改革, 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初步确立司法独立的原则。把原来掌 管审判的刑部改为专门负责司法行政的法部。把原来掌管复核的 大理寺改名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并负责解释法令。 1907 年,又在东三省、直隶、江苏创设审判厅。另外,删改旧法, 制定新法。将《大清律例》删改成《现行刑律》,删改了一些不 合时宜的旧条文,如酷刑、禁止同姓为婚等,
到 1992 年底,全国 95%以上的市县参与实施,并且有福建、四 川、北京、上海等十一省市实行了全省范围的养老保险统一管理。 这些改革举措对企业职工和社会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贺耀敏等《六十年国事纪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80、90 年代企业 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20 世纪 80、90 年代企业 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影响。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4.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主要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实行“四民平等”;颁布 《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 (2)经济上,改革币制;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殖产 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3)文化教育上,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 制;生活习俗倡导西化。 (4)军事上,建立近代军事体制并辅以武士道教育。
(4)严厉性:采取了严厉手段,打击旧贵族,加强思想 控制,保证新法得以推行。 (5)进步性: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 的发展,建立了地主阶级专政,壮大了秦国的国力,为秦统 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三、孝文帝改革 1.改革背景 (1)必要性:北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 不安。 (2)可能性:北魏的崛起与黄河流域的统一,出现民族 大融合的趋势;冯太后和孝文帝的个人作用。
(2)局限性 ①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②免役法对穷人来说成为沉重的负担。
五、欧洲宗教改革 1.必要性:天主教的神权统治阻碍了欧洲社会进步。 2.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反对教皇 权威;坚持“圣经”是唯一权威;认为国家权力高于教权, 要求建立民族教会。
3.宗教改革的扩展 (1)加尔文改革:简化宗教仪式,主张“先定论”,建 立新的教会组织。 (2)亨利八世改革:颁布一系列改革教会法令,并通过 《至尊法案》。
4.改革影响 (1)进步性:使广大债务奴隶获得解放,为雅典民主政 治奠定了社会基础;使下层民众得以参与国家政治,为雅典 民主政治提供了制度保障;渗透在改革中的“中庸”精神, 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基础。 (2)局限性:下层公民没有充分的参政议政权利;氏族 制度残余得以存续。
二、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代特征与各国改革 (1)时代特征 ①经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商业日益活跃。②政 治: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封建专制统治。③ 军事:由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到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④文 化:打破“学在官府”局面,出现“百家争鸣”。
江苏省姜堰中学高三复习资料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复习(共30页)
江苏省姜堰中学高三历史资料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复习有关改革的基本理论一、人类社会演进的基本方式二、改革基本理论(一)改革含义:改革是对旧的生产关系或者上层建筑所做的局部或根本性变动,以此推动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改革背景(原因、条件)——矛盾分析方法思考:背景、原因、条件三者的区别。
(背景——事件发生时候的客观环境。
原因——是在客观环境中与事件发生相关的因素。
条件——在背景或者原因中对于推动事件发展有利的因素。
)经济领域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政治领域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宗教矛盾民族矛盾(三)改革措施:针对矛盾实施,解决存在矛盾(四)改革目的:直接目的——解决存在矛盾根本目的——维护改革者自身利益和统治地位。
(五)改革方式:自上而下(六)改革性质:判断方法:目的+任务+领导者+措施+影响+……(七)改革结果: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者的品质——创新精神、远见卓识、坚定信念、灵活策略、杰出才能改革措施是否符合实际改革力量与反对力量比较最高统治者对于改革态度12014年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三历史复习资料——《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八)对于改革评价评价基本理论:发展观:1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问题,动态地考察历史问题。
2 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和不断进步的。
3 人类社会是在矛盾制中发展的,对事物发展过程起主要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历史观:1 把观点、活动、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分析、定性。
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对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有历史的继承性。
3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具有反作用。
4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具有反作用。
阶级观:1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 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可以影响历史的进程和速度,但不可能逆转历史发展的趋势。
高三历史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 3、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1982年1月,中共中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 要》指出:“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计酬, 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等等, 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不论采取什么形 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动。” 材料二 1993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 期之后,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同时,提倡在承 包期内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 材料三 1993年3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修正案》说明: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 问题:据材料一、二、三,概述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不断完善的过程 • 肯定联产承包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延长耕地承包期,
1、清末“新政”和 “预备立宪” 2、与洋务运动同时 期、同类的改革 效果!! 3、十一届三中全会之 后的经济体制改革 亮点!!! 4、从洋务新政,及预备; 资产阶级,戊戌变的失败, 和三中全会,改旧颜的成
功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 1、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四性” • ⑴主观目的的反动性。其目的是取悦于列强,遏制革命 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巩固统治 • ⑵活动本质的封建落后性。他们仍未超出“中体西用” 的范畴 • ⑶客观影响的进步性。清政府的某些让步,符合社会发 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 ⑷实际作用的背离性。清政府努力的结果适得其反:从 直接影响看,它引起人民的反抗和满汉地主之间及资产 阶级立宪派的离心,不断削弱自身的统治,还促进了革 命形势的高涨。从根本影响看,派遣的留学生成为反清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者;编练的新军成为武昌起义的主 力;奖励实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为辛亥革 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而且还从根本上瓦解了封建 经济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