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1单元 拟行路难(其四) 训练-落实提升
高中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3篇拟行路难(其四)(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3篇拟行路难(其四)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郑九条”“限购限贷”等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的出台,郑州市区房价趋于稳定,不少害怕涨价而四处看房的人也暂停了求田问舍....。
B.大型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明星等作为“经典传唱人”,用歌唱方式演绎经典诗词,让文化经典历久弥新,.....传唱不衰。
C.在那流金铄石....的危难岁月里,英雄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拯救我们的国家、民族于危难之中,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不容调侃和侮辱。
D.在【精品】2月获得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的《蜘蛛侠:平行宇宙》,注定要成为国际电影史上蚍蜉撼大树.....的影片。
二、情景默写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拟行路难(其四)》中,“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写出了人因门第不同而命运不同的可悲现实。
(2)《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没有直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而是以“______,____?”来安慰自己,期望从苦闷中求得解脱。
(3)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写备感压抑、满腹痛苦不能言的名句是:“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3.请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概括出鲍照对战争的态度。
(不超过30字)鲍照在诗歌中常以边塞健儿自喻,抒发自己欲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慷慨顿挫之中,自有一股昂扬之气。
如《代出自蓟北门行》一诗中说:“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这首诗充满了作者对正义之师的热情歌颂,抒写了他立志报国的强烈愿望,是一首激昂慷慨的爱国之歌。
同时,他的诗也真实地反映了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这些战场上的战士,有的“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有的在军中“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一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 Word版含解析
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名言内容: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名言解释: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玉壶:玉制的壶,后用以比喻高洁。
这两句大意是:我的秉性耿直,有如琴瑟的丝弦;我的为人清正,有如玉壶中的冰晶。
这是鲍照感叹自己怀才不遇而借《白头吟》这种长于表现见弃之情的乐府形式写的一首名作。
此为全诗首二句,采用“比”的写作手法,以琴弦比喻孤高耿直,以玉壶冰比喻自己的品行洁净。
这两句又是全诗的起兴。
由咏朱丝绳、玉壶冰入手,引出表现自己满腹经纶不被见重的义愤,引出对当时门阀政治的批判。
这种既比且兴的手法使诗文生动形象,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故屡为后人称道。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化用此句意境。
可用以表现刚直清正的人品。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王安石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课内挖掘】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可用于“顺其自然”“规律”等话题。
2.“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可用于“抗争”“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强”“拼搏”“自信”等话题。
3.黄梅民间“留一犁”的故事。
黄梅民间田地买卖中有一项习俗叫“卖田(地)不卖坟”,相传有一个既神奇又感人的民间故事。
在南北朝时期,有一年春季备耕期间,一位姓宛的农民,发现他家那块稻田里,不知什么时候葬了一棺新坟。
他虽然觉得奇怪,却未动声地接纳了它,在耕田时还为它多留了一犁土。
更重要的是从那以后“留一犁”居然成了宛家的“祖训”。
说来也怪,宛家原本是世代农民。
结果到了其孙辈头上不仅出了个大秀才,而且在省城会考时,名列榜首,消息传来举县震惊。
因为这是黄梅有史以来的破天荒之举,所以黄梅县令非常重视。
先是亲自出衙相迎,紧接着又让他骑马挂花绕县城一周,着实令人眼馋。
原来,宛秀才在省城会考期间,每逢遇到疑难问题时,总有一个人在他后面指点他。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用书: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 拟行路难(其四) Word版含答
篇目二拟行路难(其四)一、字音认读1.拟.行路难(nǐ) 2.酌.酒(zhuó) 3.踯躅..(zhí zhú)4.金樽.(zūn) 5.珍馐.(xiū) 6.投箸.(zhù)7.鲍.照(Bào) 8.歧.路(qí) 9.济.沧海(jì)二、词语积累1.泻.水置平地泻:倾,倒2.各自.东西南北流自:向3.人生亦有命.命:命运,命数4.安.能行叹复坐愁安:怎么5.举杯断绝..歌路难断绝:停止6.吞声踯躅..不敢言踯躅:徘徊不前三、佳句诵读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2.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3.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4.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说作者(一)简介:鲍照(约415-470),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
鲍照一生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
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是传诵名篇。
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影响较大。
(二)作品: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赋代表作《芜城赋》,文代表作《登大雷岸与妹书》和《梦还乡》,著有《鲍参军集》十卷。
(三)评价:南朝宋文学家,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
寻背景鲍照生活在一个讲求门第出身的时代。
门阀制度下,选拔官员并不依据才干品德,而是依据门第的高下、血统的贵贱。
因此,寒门庶士极少获得任职高官的机会。
于是产生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奇特现象。
门阀制度成为阻挡寒门庶士通向仕途、实现人生理想的一堵难以翻越的高墙。
鲍照出身低微,受尽了歧视和打击,“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故其作《拟行路难》18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之情。
链常识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流行一时。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拟行路难(其四)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的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所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无法尘封的诗人——“俊逸鲍参军”鲍照生前的遭遇让人扼腕叹息,过人才华给他带来的却是苦难,他只有在诗里和血呐喊。
鲍照死后的冷寂更让人不胜感慨,他的诗文当时已与谢灵运齐名,正史中却无记载,仅在《宋书》《南史》中附带几句。
想想,世人谁不知李白?当时就名满天下,被誉为“谪仙人”,后世更奉为“诗仙”。
他的诗老少传诵,千古不衰。
杜甫虽一生困顿,但也被称为“诗圣”,与李白齐名。
但是对后代的诗歌繁荣做出极大贡献的鲍照却籍籍无名。
或者也有名,只是我孤陋寡闻吧!但除去李、杜不说,上到屈原,下到龚自珍,说出一两首他们的诗,应该不算难为人吧,但是鲍照呢,不一定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吧!细细读他的诗,即使是他生活在李白之后,他的诗也绝不逊色,更何况他是李白的前人啊!他本该有更高的地位才对。
不过反过来想想,悠悠千载,多少帝王将相,多少才子佳人早被时光遗忘,鲍照一介寒士,而没有被历史尘封,留下200多首诗给后人,也足以显示他诗歌的魅力。
尚礼1.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赏读:礼所崇尚的是有施有报。
只讲施而不讲报,这不合乎礼的要求;相反,只讲报而不讲施,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2.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修身》赏读:做人不讲礼,就不能生存;做事不讲礼,就没有成就;国家不讲礼,就不得安宁。
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赏读:别人送我个桃子,我报答他个李子,对方给我多大好处,我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回报他。
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鲍照(约415—470),南朝宋文学家。
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
鲍照家世寒微,但很有志气,有一妹鲍令晖,也善文学。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据史载,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终得赏识,获封临川国侍郎,后来也做过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之类的官。
高二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练习:第1单元 拟行路难(其四) Word版含答案 (1)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一、基础达标1.下列各组加点词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酌.酒(zhuó) 鲍.照(bāo) 投箸.(zhù) 珍馐.(xiū) B .祠.堂(cí) 济.沧海(jì) 开济.(jǐ) 柏.森森(bǎi) C .踯躅.(zhú) 衰鬓.(bìn) 沄.沄(yún) 伯.仲(bó) D .薄.荷(bò) 薄.脆(báo) 薄.酒(bó) 初霁.(qí)解析:A 项,“鲍”应读bào;B 项,“济”应读jì;D 项,“霁”应读jì。
答案:C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各自.东西南北流酌酒以自.宽 ⎩⎪⎨⎪⎧ 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A .两个“自”相同,“安”和“岂”也相同B .两个“自”相同,“安”和“岂”不同C .两个“自”不同,“安”和“岂”相同D .两个“自”不同,“安”和“岂”也不同解析:“各自”作主语,“自宽”是“宽慰自己”的意思,宾语前置。
“安”和“岂”都是副词,“怎么,哪里”的意思。
答案:C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两朝开济.老臣心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顾.频烦天下计君臣相顾.尽沾衣A .两个“济”相同,两个“顾”也相同B .两个“济”相同,两个“顾”不相同C .两个“济”不相同,两个“顾”相同D .两个“济”不相同,两个“顾”也不相同解析:济:扶助/渡过水流;顾:拜访、聘请/看。
答案:D4.下列句子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B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C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D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解析:C 项,常—长。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1单元 拟行路难 Word版含答案.doc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3题。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鹏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
“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
“两朝”指东汉和蜀汉。
“开”指开创基业。
“济”指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
“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
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
“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
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3.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自问自答,记祠堂所在,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项王和祠堂环境的静谧、肃穆。
B.颔联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祠内的美好春光,含蓄地赞美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
C.颈联赞美了诸葛亮的匡世雄略,报国苦衷,感情深挚而悲壮。
D.尾联表示了作者对诸葛亮未能成就更大功业的惋惜,概括了千古壮志未酬的英雄们的悲愤心情。
二、阅读《书愤》,回答4-5题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对这首诗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书愤”的“书”作动词,书写。
标题意为书写一腔悲愤。
B.“早岁”即“早年”,指诗人的青壮年时期。
C.这是一首七律,三、四句和五、六句对仗工整。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同步测试(含解析)1.2
自主赏析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北渚.(zhě)眇.眇(miǎo)骋.望(chěng) 停杯投箸.(zhù)B.水裔.(yì) 偕.逝(xié)修葺.(qì) 玉盘珍馐.(xiū)C.骤.得(zhòu) 薜.荔(pì)千载.(zǎi) 塞.上长城(sài)D.柏.树(bǎi) 寤寐.(mèi)潺湲.(yuán) 两朝开济.(jǐ)项,“渚”应读“zhǔ”。
C项,“薜”应读“bì”。
D项,“济”应读“jì”。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将以遗.兮远者遗:赠送。
与佳期..兮夕张佳期:美好的时光。
B.搴.汀洲兮杜若搴:采摘。
聊逍遥兮容与..容与:从容自在的样子。
C.玉盘珍馐直.万钱直:只。
举杯断绝..歌路难断绝:停止。
D.三顾.频烦天下计顾:顾念,顾惜。
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项,佳期:佳,佳人;期,约会。
C项,直:通“值”。
D项,顾:拜访。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麋何.食兮庭中丞相祠堂何.处寻B.安.能行叹复坐愁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C.酌酒以.自宽云无心以.出岫D.镜中衰鬓已.先斑学不可以已.项,安:副词,表示反问,怎么。
A项,何:代词,为什么/代词,哪里。
C项,以:连词,表目的,来/连词,不译。
D项,已:副词,已经/动词,停止。
4下列诗句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诗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A.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纯用名词短语连缀,不用动词、虚词联结。
A、B、D三项都具有这一特点。
C项中用了动词。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上句或下句。
(1)时不可兮骤得,。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 第1单元 拟行路难(其四) 训练-落实提升
[基础巩固层次(A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导学号:46162008】酌.酒(zhuó) 歧.路(qǐ) 冰塞.川(sài) 禀.赋(bǐnɡ) 鲍.照(Bào) 踯躅..(zhí zhú) 应.届(yìn ɡ) 颠踬.(zhì) 珍馐.(xiǔ) 迂讷.(nè) 膝.盖(xī) 桅.杆(wéi) 【答案】 “歧 ”应读qí,“塞”应读sè,“应”应读yīnɡ ,“馐 ”应读xiū。
2.下列句子中的“复”与例句中“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安能行叹复.坐愁 A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B .山重水复.疑无路 C .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D .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解析】 例句与D 项中的“复”意思相同,都是副词,“又,再”;A 项,动词,恢复;B 项,形容词,重复;C 项,动词,报复。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的“安”,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安.能行叹复坐愁安.坐而食B.⎩⎨⎧风雨不动安.如山安.边之长策也C.⎩⎨⎧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老者安.之 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沛公安.在【解析】 A 项,副词,怎么;形容词,安适。
B 项,形容词,安稳;动词,安定。
C 项,动词,安抚,抚慰;动词,奉养。
D 项,都是疑问代词,哪里。
【答案】 D 4.名句默写。
【导学号:46162009】(1)泻水置平地,__________________。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渔阳鼙鼓动地来,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长恨歌》)(2)__________________,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其四)》]__________________,天上人间会相见。
(白居易《长恨歌》)(3)酌酒以自宽,__________________。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1.3 拟行路难(其四)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酌酒(zhuó) 歧路(qǐ) 冰塞川(sài)B.鲍照(Bào) 踯躅(zhízhú) 应届(yìnɡ)C.珍馐(xiǔ) 迂讷(nè) 膝盖(xī)D.投箸(zhù) 尽管(jǐn) 比拟(nǐ)解析:A.歧qí,塞sè;B.应yīnɡ;C.馐xiū。
答案: D2.下列字形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A.倾泻劲健寄寓B.斟酌悲愤徘徊C.自宽精练华丽D.慷概歌谣风骨解析:D.概—慨。
答案: D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高中三年,同学们一起比翼双飞,举案齐眉,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品尝着高考的酸甜苦辣。
B.陈冠希制造的“艳照门”事件,暴露出演艺界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娱乐圈中的一些不道德行为,更是可圈可点。
C.有些领导在台上大讲特讲廉洁勤政,言之凿凿,冠冕堂皇;台下却利欲熏心,中饱私囊。
D.早晨,他站在大海边,望着沧海横流的壮观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心潮澎湃。
解析:A.用于夫妻之间;B.指有可以赞赏、欣赏的地方,形容一切出色、精彩、值得称道的事物;D.望文生义,“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看见你回来很高兴,我还以为你一去再也不回来了,这回我就放心啦。
B.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拿定过主意,但是,昨天的事我算拿定主意了。
C.你就是这样一个人,脚出了毛病,反倒责怪靴子,这件事怎么不叫人不寒心!D.弗拉季米尔瞅着他的一举一动,随后过去捡起靴子,朝靴内窥视,急急地把靴子扔在地上。
解析:A.有歧义,“很高兴”主语不明;B.“这一辈子”和“昨天”前后矛盾;C.误用否定词,去掉一个“不”字。
答案: D阅读《拟行路难(其四)》全诗,完成5~8题。
【新课标讲堂】高中语文1.3《拟行路难(其四)》同步练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选修
【新课标讲堂】高中语文1。
3《拟行路难(其四)》同步练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选修【新课标讲堂】高中语文1。
3《拟行路难(其四)》同步练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选修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酌.酒(zhuó)歧.路(qǐ)冰塞.川(sài)B.鲍.照(Bào) 踯躅..(zhí zhú)应.届(yìnɡ)C.珍馐.(xiǔ) 迂讷.(nè) 膝.盖(xī)D.投箸.(zhù) 尽.管(jǐn)比拟.(nǐ)解析:A.歧qí,塞sè;ɡ;ū.答案: D2.下列字形书写错误的一项是()A.倾泻劲健寄寓B.斟酌悲愤徘徊C.自宽精练华丽 D.慷概歌谣风骨解析:D.概—慨。
答案: D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高中三年,同学们一起比翼双飞,举案齐眉....,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品尝着高考的酸甜苦辣。
B.陈冠希制造的“艳照门〞事件,暴露出演艺界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娱乐圈中的一些不道德行为,更是可圈可点....。
C.有些领导在台上大讲特讲廉洁勤政,言之凿凿,冠冕堂皇....;台下却利欲熏心,中饱私囊。
D.早晨,他站在大海边,望着沧海横流....的壮观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心潮澎湃.解析:A.用于夫妻之间;B。
指有可以赞赏、欣赏的地方,形容一切出色、精彩、值得称道的事物;D。
望文生义,“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看见你回来很高兴,我还以为你一去再也不回来了,这回我就放心啦。
B.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拿定过主意,但是,昨天的事我算拿定主意了。
C.你就是这样一个人,脚出了毛病,反倒责怪靴子,这件事怎么不叫人不寒心!D.弗拉季米尔瞅着他的一举一动,随后过去捡起靴子,朝靴内窥视,急急地把靴子扔在地上。
解析: A.有歧义,“很高兴〞主语不明;B。
人教版语文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拟行路难》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语文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拟行路难》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
1. 下列各选项中作家与作品配对有误的一项是()A . 屈原《湘夫人》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B . 陆游《拟行路难》(其四)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C . 李白《行路难》(其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 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2.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南朝宋鲍照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唐代李白的诗句。
B . 杜甫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C .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继杜甫之后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 .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 鲍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的《拟行路难》18首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B . 白居易,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
他还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人。
C . 张若虚是唐朝晚期的著名诗人,他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事实上《春江花月夜》代表唐诗的最高水平。
D .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游仙诗。
李白借梦游天姥山表达对自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和不平。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议者方之刘真长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B . 遂乃放浪曲蘖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导学及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3.《拟行路难其四》导学及答案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鲍照(412--466),字,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东海(今属江苏)人,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守荆州时,任前军参军。
刘子顼作乱,鲍照为乱兵所杀。
鲍照的作品艺术风格,直接继承了传统,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其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艺术形式上,鲍照大力学习和写作诗,有、、和等多种形式。
五言诗讲究骈俪,圆稳流利,内容丰富,感情饱满。
七言诗变逐句用韵为隔句押韵,并可自由换韵,拓广了的创作道路。
他的乐府诗突破了传统格律而极富创造,思想深沉含蓄,意境清新幽邃,语言容量大,节奏变化多,辞藻华美流畅,抒情淋漓尽致,并具有民歌特色。
在作品内容上,多表现为的愿望、对门阀、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少部分诗描写了和生活,为唐代的萌芽。
诗作今存204首,有《鲍参军集》。
2.写作背景创作背景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社会动荡。
当时实行的是制度,而鲍照出身寒微,他虽然渴望能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但却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和世俗偏见的阻碍。
于是常借诗歌来抒发他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
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的独特风格。
4.理解题目各小组充分理解题目的意思和理解为什么要用“拟”?二、诵读训练1.理解并掌握下列字词心非木石:吞声:踟蹰zhízhú:珍馐:垂钓:梦日:长风:三、熟读全文,结合注解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1)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2)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3)四、学生齐读全诗1.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第一、二句(1)第一二句主要写了什么明确:赏析:(2)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2.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第三、四句(1)第三、四句主要写了什么?明确:赏析:(2)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明确:3.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五、六句(1)五、六句主要写了什么?明确:赏析:(2)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明确:4.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结尾两句(1)结尾两句写了什么?明确:踟蹰:赏析:(2)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明确:(二)全班自由朗读全诗,探究下列问题1.找出全诗的诗眼明确:2.小组探讨:作者愁什么呢?明确:3. 那么又是什么决定作者行路难呢?明确:4.学生再品全诗,朗读的时候要把握怎样的感情基调?明确:5.结合作者情况和时代背景回答诗人为什么是无奈和痛苦的?明确:(三)学生再次朗读全诗,主题探究思路: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巩固层次(A)]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导学号:46162008】酌.酒(zhuó)歧.路(qǐ)冰塞.川(sài)
禀.赋(bǐnɡ) 鲍.照(Bào) 踯躅
..(zhí zhú)
应.届(yìnɡ) 颠踬.(zhì) 珍馐.(xiǔ)
迂讷.(nè) 膝.盖(xī) 桅.杆(wéi)
【★答案★】“歧”应读qí,“塞”应读sè,“应”应读yīnɡ ,“馐”应读xiū。
2.下列句子中的“复”与例句中“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安能行叹复.坐愁
A.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B.山重水复.疑无路
C.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D.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解析】例句与D项中的“复”意思相同,都是副词,“又,再”;A项,动词,恢复;B 项,形容词,重复;C项,动词,报复。
【★答案★】 D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路难》和《拟行路难》都属于乐府诗,也是古体诗。
B.“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这两句中包含的两个人物是庾信和鲍照。
C.鲍照,南朝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集中于诗歌方面,最有名的诗歌作品是《拟行路难》十八首。
D.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
鲍照的《拟行路难》就是这类作品的一个代表。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项,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成就最高的是诗歌。
【★答案★】 C
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拟行路难(其四)》中用比喻形象地揭示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反诘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愤怒,最后硬是将已经爆发出来的巨大的悲慨又吞咽下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2)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阅读提升层次(B)]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5.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先刻画愤激的神态,从“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样三个紧相联结的行为动作中,充分展示了内心的愤懑不平。
B.第四句叙说愤激的内容,从“蹀躞”“垂羽翼”的形象化借代中,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难展的处境。
C.中间六句是顺承。
退一步着想,既然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不如丢开自己的志向,罢官回家休息,还得与亲人朝夕团聚,共叙天伦之乐。
D.中间六句写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虽则寥寥几笔,却情趣盎然,与前面叙述的官场生活的苦厄与不自由,构成了强烈的反差。
E.闲居家园是作者不得已的做法,并不符合他一贯企求伸展抱负的本意,也不可能真正解决他思想上的矛盾。
【解析】B项,“蹀躞”“垂羽翼”是形象化比喻,不是借代;C项,中间六句是转折。
【★答案★】BC
6.结尾两句对表达诗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答案★】结尾两句由对宁静的家庭生活的叙写,一跃而为牢骚愁怨的迸发。
这两句诗表面上引证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实质上是将个人的失意扩大、深化到整个历史的层面——怀才不遇并非个别人的现象,而是自古皆然,连大圣大贤也在所难免,这足以证明了现实生活本身的不合理。
于是诗篇的主旨便由抒写个人失意情怀,提升到了揭发、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的高度。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金樽”“清酒”“五盘”“珍羞”写出了朋友对李白的深厚友情,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B.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C.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风景秀丽,作者游兴正浓。
D.“闲来”“忽复”两句,写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吕尚、伊尹。
给诗人增强了信心。
E.最后两句写自信的李白用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解析】C项,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E项,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的句子应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案★】CE
8.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
【解析】两首诗的语言风格相差很大。
李诗的风格豪放、俊逸,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鲍诗的风格沉郁、哀伤。
可以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歌风格的差异。
【★答案★】李诗语气上的力度与强度远甚于鲍诗,李诗语言上充满了豪迈气概,俊逸之气,而鲍诗语言上过于沉郁伤感。
[语言表达层次(C)]
9.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导学号:46162011】鲍照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曾影响过众多的诗人。
永明体的代表人物谢脁、沈约,唐代的杜甫、韩愈、白居易等都从中吸取过营养。
同样,鲍照的创作风格,也直接________间接地影响了李白。
________,两人________生活于不同的时代,________在乐府诗创作的领域里有着许多惊人的共同之处。
【解析】作答这类填写关联词的试题时,首先要通读文段,明确文段说了什么内容,然后分析横线前后的内容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最后确定关联词,再通读文段,看是否通顺。
【★答案★】或因此(因而、所以) 虽然却(但)
10.请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概括出鲍照对战争的态度。
(不超过30个字)
鲍照在诗歌中常以边塞健儿自喻,抒发自己欲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慷慨顿挫之中,自有一股昂扬之气。
如《代出自蓟北门行》一诗中说:“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这首诗充满了作者对正义之师的热情歌颂,抒写了他立志报国的强烈愿望,是一首激昂慷慨的爱国之歌。
同时,他的诗也真实地反映了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这些战场上的战士,有的“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有的在军中“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
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
而思妇回想“执袂分别已三载”,征人却“迩来寂淹无分音”。
于是朝悲戚戚,暮思绕绕。
这些诗形象地写出了征夫思妇的痛苦,控诉了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作答本题时,首先要阅读文段,给文段划分层次。
通读文段可知,这段文字可以划分为两层,“同时”之前为一层,说的是鲍照歌颂正义之师,渴望报效祖国;剩下的是一层,说的是鲍照的诗歌反映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然后在此基础上概括出鲍照对战争的态度即可。
【★答案★】鲍照热情支持保家卫国的战争,但又控诉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