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义疏》增附式释义疏误略说
读尔雅
读《尔雅义疏》释训篇《尔雅义疏》释训弟三云:“训者,释诂云,道也。
……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故重文叠字累载于篇。
”此前释诂,释言皆列举古字,然后以今语释之,释训篇的对象主要是“形容写貌”之词。
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形容词又多具抽象性,一般来说,在一部词典里,需要用更多更具体的话语来解释一个词。
然而,由于汉语意合的特点以及古人行文的简略,《尔雅》释训部分呈现的形式一般是:AA,BB,C也。
AA,BB虽然都有C的意思,可是也不完全相同,《尔雅义疏》着重关注的是一系列词是如何辗转相通的,而很少指出这些词在同一意义上存在的差异。
本文将释训篇中的几个词义与成语中的词义作比较(之所以选择成语,是因为我们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共时系统中考察这些词义,即在古代汉语系统,成语中有很大部分来自于古代成语,于古书中可见,非现代人创造,通过这部分成语可以显见其古义),并对释训中简单的词义解释作进一步的补充说明,点明同一项目里的词的不同之处。
明明,斤斤,察也。
《尔雅义疏》云:“皆聪明鉴察。
……明明,言其明甚。
孙炎曰,明明,性理之察也。
”现代成语中带有“明明”二字的是“明明白白”和“明明赫赫”。
“明明白白”表示清清楚楚,明确无误,还有光明正大之意。
比如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五回中写到:“账目已明明白白,并无分文来去。
”,指的是账目十分明细,与实际情况没有丝毫出入。
可以说,“明明白白”中的“明明”保留了“明甚”,“性理之察”的意思,表示事物本质察而可见,清楚无疑。
另一个成语“明明赫赫”表示光彩夺目,声势显赫。
最早可见于《诗经﹒大雅﹒大明》:“明明在上,赫赫在下”,这里的“明明”可能是“明”的本意,即光亮,而“明明白白”中的“明明”则是从“光亮”一义引申出来的,即万物在阳光之下都清晰可见,因而“明明白白”也有正大光明之意,比如《杨家将演义》第十三回:“但须不设暗计,明明白白,有手段平空拿我,吾将拜降。
”“斤,谨也。
是斤有明番之义。
自考《训诂学》复习精华
自考《训诂学》复习精华一、填空1、提出“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观点的是黄侃。
2、用来表明某字当读本音的术语是如字。
3、对原文的误字误读进行更正的术语是当为(当作)。
4、揭示同义词间内在联系及区别的训诂术语是浑言、析言。
5、汉代郑玄对《诗》的注解称为笺。
6、关于《文选》的注解,以注明典故出处来源著称的注解著作是李善著《文选》。
7、将训诂的“训”解释为“说教而教之,必顺其理”的清代学者是段玉裁。
8、将训诂的“诂”解释为“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
”的清代学者是段玉裁。
9、古人最初的注疏式的训诂实践的成果是()。
10、古人最初的辞书式的训诂实践的成果是《尔雅》。
11、四书集注是指《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集注》《大学集注》。
12、毛传:“思,辞也。
”这里的辞指的是文句中的虚词。
13、术语中用来说明虚词的是辞或词。
14、为《史记》作注解的三家注的作者是裴因、司马贞、张守节。
15、“四声别义”大体出现的时间是汉魏六朝。
16、最早将“训诂”合用是汉代毛亨的《毛诗诂训传》。
17、解释文句包括分析句读、疏通句意、阐明语法等几方面的内容。
18、梁代萧统所编的《文选》在唐代主要的注本有李善注、五臣注。
19、汉魏以来的六朝经师利用四声别义的特点为古书注音。
20、《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收录了汉代毛亨的传、汉代郑玄的笺、唐代陆德明的释文、唐代孔颖达的正义。
21、传统训诂学中古人最早的训诂实践的成果是《毛诗古训传》《尔雅》。
22、古书中用来声训的术语是之言(之为言)。
23、训诂学的核心内容是解释词义。
24、〈史记三家注〉包括了刘宋裴因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所隐〉、和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25、朱熹〈四书集注〉包括《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集注》《大学集注》。
26、俞樾所著的训诂学著作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
27、“句读”一词最早见于何休所著的〈公羊转注.序〉。
28、〈说文解字〉中最常用的训诂方法是形训。
《尔雅义疏》录入
《爾雅義疏》錄入(《释训》81-90)說明:1、分目、編號參照胡奇光、方環海《爾雅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版);2、文字據郝懿行《爾雅義疏》(上海古籍出版社,郝氏家刻本影印本,1983 年版)。
3.081【經】不徹,不道也。
【注】徹,亦道也。
【經】勿念,勿忘也。
【注】勿念,念也。
【疏】徹者,通也,達也。
通達,皆道路之名,故雲徹亦道也。
徹之言轍,有軌轍可尋。
《釋文》:“徹,直列反,則讀如轍。
”《玉篇》:“徹兼醜列直列二音也。
不徹者,詩天命不徹。
”《毛傳》:“徹,道也。
”《鄭箋》:“不道者,言王不循天之政教,勿者與無同。
無念者,詩無念爾祖。
”《傳》:“無念,念也。
”《孝經》釋文引《鄭》注:“無念,無忘也。
按,無古讀如模。
模猶模也。
無念者,心中思念,手中揣摩,故曰無念,非反言之詞。
”3.082【經】萲、諼,忘也。
【注】義見《伯兮》《考盤》詩。
【疏】忘者,《說文》雲:“不識也。
不識,言不省記也。
萲者,蕿字之省。
”《說文》作藼,或作蕿,又作萱,雲令人忘憂?也。
《引詩》焉得藼,今詩借作諼。
《伯兮傳》雲:“諼草令人忘憂。
”《爾雅釋文》:“引作萲草令人善忘。
”《玉篇》:“令人善忘憂草”疑《毛傳》今本忘上脫善字。
《爾雅釋文》:“忘下脫憂字也。
”諼者,《詩·淇奧傳》及《考盤箋》並雲:“諼,忘也。
諼即萲字之叚音。
”【經】每有,雖也。
【注】《詩》曰:“每有良朋。
辭之雖也。
【疏】雖者,語詞也。
《玉篇》雲:詞,兩設也。
每有者,詩《常棣》箋,用《爾雅》,是每有連文,其單文亦為雖。
故《詩》:皇皇者華傳,每,雖也。
莊子《庚桑楚》篇雲:每,發而不當。
《釋文》引《爾雅》亦雲“每,雖也。
”3.084【經】饎,酒食也。
【注】猶今雲饎饌,皆一語而兼通。
【疏】饎者,《說文》雲:酒食也。
詩《天保》《泂酌》傳同。
《爾雅》釋文引《字林》雲:“熟食也。
”《士虞禮》及《特牲饋食禮》注,並雲“炊黍稷曰饎。
”是饎本炊食之名,但酒食同類,故《爾雅》連言。
2009300290030训练001·《尔雅义疏》原文录入
訓練001〃《爾雅義疏》原文錄入(10条)说明:文字據郝懿行《爾雅義疏》(上海古籍出版社,郝氏家刻本影印本,1983年版)。
《释乐》1.【經】宮謂之重,商謂之敏,角謂之經,徵謂之迭,羽謂之柳。
【注】五皆音之別名,其義未詳。
【疏】宮商角徵羽者,五聲也。
聲之起,由人心之感於物也。
故管子《地員篇》云:“凡聽宮,如牛鳴峁中;凡聽商,如離群羊;凡聽角,如雉登木以鳴,音疾以清;凡聽徵,如負豬豕覺而駭;凡聽羽,如鳴馬枉野。
是五聲,象五物之鳴,清濁高下由斯生焉。
”重敏經迭柳者,唐徐景安《樂畫》引劉歆云:“宮者,中也,君也,為四音之綱,其聲重厚如君之德而為重。
商者,章也,臣也,其聲敏疾,如臣之節而為敏。
角者,觸也,民也,其聲圓長,經貫清濁,如民之象而為經。
徵者,祉也,事也,其聲抑揚遞續,其音如事之緒而為迭。
羽者,宇也,物也,其聲低平,掩映自高而下,五音備成,如物之聚而為柳。
”《爾雅釋文》引孫炎云:“宮音濁而遲,故曰重也。
”按孫炎與劉歆義,同《樂書》所引,即其爾雅注也。
《釋文》引劉歆:“乃漢書律厤志之文,臧氏《爾雅漢注》說是。
”2.【經】大瑟謂之灑。
【注】長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七弦。
【疏】瑟者,《說文》云:“庖牲所作弦樂也。
”《釋名》云:“瑟施,弦張之,瑟瑟然也。
”玉海引《世本》云:“瑟,潔也,使人精潔於心,淳一於行。
”《白虎通》云:“瑟者,嗇也,閑也,所以懲忿窒欲,正人心之德也。
”大瑟者,《明堂位》:“有大瑟、小瑟。
”《風俗通》云:“令瑟長五尺五寸,非正器也。
”應劭所說蓋小瑟。
郭注所言乃大瑟也。
邢疏引《世本》曰:“庖牲氏作五十弦,黃帝使素女鼓瑟,哀而不自勝,乃破為二十五弦,其二均聲。
”《禮圖》舊云:“雅瑟,長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三弦。
其常用者,十九弦。
頌瑟,長七尺二寸,廣尺八寸,二十五弦,盡用之。
”《通典》引同郭云:“二十七弦未見所出,謂之灑者。
”《釋文》引孫炎云:“音多變,布出如灑也。
”《月令正義》引:“作者之佈告如灑。
《尔雅义疏校补》稿本考录
“昆 弟 字 当 作 此 ,昆行而橥废矣。《释亲 》:‘累 ,兄
瀵 3 ”锡 柞 按 ,《列子•汤问篇》殷敬顺《释文》引郭注 “水 口 ”作 “水 中 ”,“许 ”下有 “大”字 ,“无限 ”作 “无
底 ”,“名之为瀵”作“名曰瀵”。(P14)
也 。 ’郭 注 :‘今江东通言曰累。 ’……唯 《礼•丧服》 经 传 ,大 功 已 上 皆 曰 昆 弟 ,小功已下同异姓皆曰兄 弟 ,不 相 淆 乱 。盖《礼 经 》欲 别 服 之 亲 疏 隆 杀 ,遂以
收 稿 日 期 :2021-03-11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重 大 项 目 “汉 语 词 汇 通 史 ”(I4ZDB0 9 3 ) ;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重 点 研 究 基 地 重 大 项 目
“汉 语 历 史 词 汇 语 义 专 题 研 究 ”(19JJD740006);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青 年 项 目 "语 义 角 色 视 角 下 的 先 秦 至 东 汉 单 音 动 词 词 义 演 变 研 究 ”(丨8YJC740093 ) 作 者 简 介 :王 诚 (丨982— ),浙 江 上 虞 人 ,浙 江 大 学 古 籍 研 究 所 副 教 授 ,汉 语 史 研 究 中 心 专 职 研 究 人 员 ,博 士 ,硕 士 研 究 生 导 师 ,主 要 从 事 训 诂 学 、汉 语 词 汇 语 义 学 研 究 ,
按 ,殷敬顺是唐人,故《列子释文》所引盖据唐本。 周 人 谓 兄 者 专 系 之 同 姓 大 功 已 上 ,以为立言之别
(2 )
《释木》:“披 ,貼。”锡祚按……又郭注“可以也 。戴 先 生 曰 :兄弟与昆弟在《仪礼•丧服》《尔 雅 •
为船”下 ,徐锴《说文系传》引有“又耐埤”三字。(P 14)
《黄侃手批尔雅义疏》之“反训”辨误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3月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Soc Sci) Mar.2019 收稿日期:2018-10-09 作者简介:张子帆(1988 ),男,在读博士㊂主要从事古汉语㊁文学理论及语言哲学研究㊂‘黄侃手批<尔雅义疏>“之 反训”辨误张子帆(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 要:黄侃先生批注‘尔雅义疏“提出了 相反为训”的观点并论证了十数例反训字㊂笔者前文‘黄侃手批<尔雅义疏>所见 相反为训”“认为 反训”不可信,更非训诂条例,一词兼有相反二义一般也不存在㊂本文在前文基础上增补六则例证㊂关键词:黄侃手批;‘尔雅义疏“;反训;辨误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19)03-0112-03Research on the Errors of "Fanxun"in Huang Kan 's Annotation of Erya YishuZHANG Zi -fan(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Wuhan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72,China) Abstract :Huang Kan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Xiangfanweixun"in the process of annotation of Erya Yishu and proved more thana dozen examples.The paper,A Study on Huang Kan's annotation of Erya Yishu ,proved that "Fanxun"and "two opposite meanings in a word"are both wrong.His mistake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Based on the previous paper,this paper proves six exam⁃ples. Key words :HuangKanShoupi;Erya Yishu ;xiangfanweixun;correction 郭璞注‘尔雅“和‘方言“,提出 义相反而兼通”, 诂训义有反覆旁通,美恶不嫌同名”, 训义之反覆用之”的看法,成为后世 相反为训”的源头㊂黄侃先生受陈玉澍‘尔雅释例“的影响,在其批注的‘尔雅义疏“中,涉及 相反为训”的有十数例,笔者前文‘黄侃手批<尔雅义疏>所见 相反为训”“辨析了黄侃先生 相反为训”的说法,认为 相反为训”作为训诂条例不可信,不可随意推演,一词兼有相反二义一般也不存在㊂黄侃先生对 相反为训”的误解,大致可归为五类:一㊁错将 假借”作 反训”㊂二㊁错将 引申”作 反训”㊂三㊁ 义位错置”导致的 反训”误解㊂四㊁ 声训”不严谨所致㊂五㊁经文异文和误读㊂①本文在前文基础上补证六例㊂一㊁错将 假借”作 反训”(一)‘手批“: 繇,忧也㊂下文云: 喜也’㊂相反为训㊂”②‘释诂“: 繇,忧也㊂”郭璞注: 繇役亦为忧愁也㊂”郝懿行‘尔雅义疏“: 繇者,亦假音也㊂‘广韵“引‘诗“: 我歌且繇’, 繇’盖训 忧’㊂郭云: 繇役亦为忧愁’,此望文生义耳㊂下文又云: 繇,喜也㊂’二义相反㊂凡借声之字不必借义,皆此例也㊂ 繇’盖 愮’之叚借㊂‘方言“云: 愮,忧也㊂’‘释训“云: 愮愮,忧无告也㊂’”子帆按, 繇”为 愮”之假借㊂‘说文“无 愮”字,作 摇”㊂作 忧愁”讲, 愮愮”一般连言,不可独用㊂‘释训“: 懽懽㊁愮愮,忧无告也”㊂‘诗㊃王风㊃黍离“: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㊂”‘毛传“: 摇摇,忧无所愬㊂” 愮”字后起, 愮”㊁ 摇”相通㊂ 愮”后起引申义另有 乱”,‘广雅㊃释诂“卷三: 愮,乱也㊂”王念孙‘广雅疏证“: 皆惑乱之义也㊂”由中心摇动引申为乱㊂‘释诂“: 鬱陶㊁繇,喜也㊂”郭璞注: ‘孟子“曰: 鬱陶思君㊂’‘礼记“曰: 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㊂’犹即繇也,古今字耳㊂”‘尔雅义疏“: 繇者,嗂之叚音也㊂‘说文“云: 嗂,喜也㊂’通作’,云:,喜也㊂’又通作 繇’,繇’㊁ 陶’声同也㊂ 又转为 陶陶’, 君子陶陶’‘毛传“: 和乐貌㊂’”子帆按, 繇” 嗂”相通㊂ 繇”训 喜”一般也连言㊂‘释诂“此条当作 鬱陶㊁繇繇,喜也㊂”③ 愮愮”训 忧”而 嗂嗂”训 喜”,本非一词,非相反为训㊂‘诗㊃魏风㊃园有桃“: 我歌且谣㊂”怎么单言?其实此处 谣”既不当 喜”讲,也不作 忧”义,郝懿行理解有误,‘毛传“: 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㊂” 歌”㊁ 谣”对举,所以用 且”字㊂上文‘尔雅义疏“据‘广韵“所引 我歌且繇”的 繇”疑是假借字㊂此外, 陶陶”还保有另一种用法,‘诗㊃郑风㊃清人“: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㊂”郑笺: 陶陶,驱驰之貌㊂”二㊁错将 引申”作 反训”(二)‘手批“: 下文郭注: 以徂为存,犹以乱为治,以曩为曏,以故为今’,然则 落’为 始’犹此例也㊂ 落’本草木零落之名,引申训死,又引申而训始,故左氏昭七年注: 宫室始成祭之曰落’,明落之义由始死来矣㊂作为始,始死字别训’(殂古文),落迻训始而未制字,此所谓假借㊂”黄侃先生认为 落”训 死”,又训 始”,是相反为训㊂‘释诂“: 落,始也㊂”‘尔雅义疏“: ‘逸周书㊃文酌篇“云: 物无不落’,‘毛传“及孔晁注并云: 落,始也㊂’落本陨堕之义,故云殂落,此训始者,始终代嬗㊂”‘尚书㊃舜典“: 帝乃殂落㊂”‘春秋左传㊃昭公七年“: 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㊂”杜预注: 宫室始成,祭之为落㊂”‘说文㊃艸部“: 凡草曰零,木曰落㊂”子帆按, 落”本义是木之零落,引申有 死”义,即黄侃所谓 始死”, 始死”义别作”,后来 ”字也不再通行而被 殂”所取代,这样,作为 死”义用 殂”字,而作为 始”义用 落”㊂翻检‘现代汉语大词典“,保有 死”义的词有 落年”(卒年),保有 始”义的词有 落成”㊁ 落生”(出生)㊁ 落英缤纷”㊂④更常用且占绝大多数的是落下”义,为这极少使用的 始”义,新造一个字是没有必要的,语言系统选择以成词的方式保有这个义素㊂语言系统本能地保持某种平衡,既要保障表达的准确与效率又要严格控制系统中符号的数量㊂至于为何会出现相反的引申义,在人们普遍的生死观中,或许认为死也未尝不是另一种开始,所谓 始终代嬗”,从而作出相应的联想引申㊂此处,黄侃混淆了 引申”和 反训”㊂三㊁ 义位错置”导致的 反训”误解(三)‘手批“: 育,长也㊂育,下文云: 养也㊂’长㊁养义近㊂‘鸱鸮“毛传: 鬻,稚也㊂’‘正义“引‘释言“: 鞠,稚也㊂’郭璞曰: 鞠一作毓㊂’此云 长’也,彼云 稚’也,相反为义㊂‘广雅“: 毓,长也,稚也㊂’”黄侃先生认为 毓”既训 长”,又训 稚”,是相反为训㊂‘释诂“: 育㊁孟㊁耆㊁艾㊁正㊁伯,长也㊂”郭注: 育㊁养亦为长,正㊁伯皆官长㊂”‘释诂“: 颐㊁艾㊁育,养也㊂”‘说文㊃部“:育,养子使作善也㊂从,肉声㊂‘虞书“曰: 教育子’㊂毓㊁育或从㊂”小篆作”㊂子帆按, 毓”的本义为 生育”㊂‘说文“云:育或从”,从古文字和小篆的字形可以看出,”变作 母”, 头向下出生的小孩”为”,数 点”代表 羊水”㊂ 养子使作善”为其引申义㊂ 育”训 长”为动词 长养”㊂ 孟”㊁ 耆”㊁ 艾”训 年长”㊂ 正”㊁ 伯”训 官长”㊂这一组被训释语共享同一个训释语 长”㊂‘周礼㊃地官㊃大司徒“: 以毓草木,以任土事㊂”郑玄注: 育,生也㊂”此处 毓”当动词 长养”讲㊂毓”当 稚”讲是形容词,年幼所以需要父母养育㊂‘书㊃康诰“: 兄亦不念鞠子哀㊂”孔安国传: 为人兄亦不念稚子之可哀㊂”‘广雅㊃释言“: 毓,稚也㊂”子帆按, 毓” 育” 鞠”古同声通假,此处 鞠子”当作 稚子”讲㊂动词 长”(长养)与形容词 稚”(年纪小的),相因而不相反㊂黄侃将 长”的另一义位(年纪大的)与 稚”(年纪小的)相对立,导致了 义位错置”的误解㊂四㊁ 声训”不严谨所致(四)‘手批“: 舍人云: 茅,昧之明也㊂’盖读 茅’为 霚’ 霿’也,而训 明’者,相反为义㊂”黄侃的这种看法来自陈玉澍㊂‘尔雅释例“卷二: 茅’即‘释天“之 雺’,郭以 茅’为 蒙昧’,既为 昧’又为 明’者,以相反为义㊂”‘释言“: 茅,明也㊂”郭璞注: ‘左传“曰: 前茅虑无㊂’”邢昺‘尔雅疏“引舍人云: 茅,昧之明也㊂”先秦文献 茅”无训 明”之例㊂‘左传㊃宣十二年“:前茅虑无㊂”杜预注: 茅,明也㊂或曰: 时楚以茅为旌识㊂’”子帆按:杜预训 茅”为 明”本‘释言“,虽文意不通仍以‘释言“为正, 时楚以茅为旌识”才是确解㊂郭璞注‘尔雅“引此例已误㊂此处 茅”通 旄”, 前茅”指前军之旄旌㊂‘春秋公羊传“卷十六: 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㊂”‘经义述闻“卷二十四: 茅为草名,旌则旗章之属,二者绝不相涉,何得称茅以旌乎?今案 茅’当读为 旄’, 旄’正字也, 茅’借字也,盖旌之饰或以羽,或以旄,‘尔雅“: 注旄首曰旌㊂’其用旄者,则谓之旄旌矣㊂”舍人所谓 茅,昧之明也”,成为后来 相反为训”的源头㊂郭璞沿杜预之误而误㊂‘释天“: 天气下,地不应曰雺㊂”郭注: 言蒙昧㊂”‘释天“: 地气发,天不应曰雾,雾谓之晦㊂”郭注: 言晦冥㊂”黄侃先生所谓 盖读 茅’为 霚’ 霿’也”,只据声符相通,并无语例证明㊂ 茅”与 霚” 霿”不相涉,非 相反为训”㊂五㊁经文异文和误读(五)‘手批“: 及㊁曁,与也㊂ 与’声转为 以’,‘诗㊃江有汜“云: 不我以’,又云: 不我与’㊂笺: 以犹与也㊂’‘释训“: 曁,不及也㊂’相反为训㊂”‘释诂“: 逮㊁及㊁曁,与也㊂”郭璞注: ‘公羊传“曰: 会㊁及㊁暨,皆与也㊂’逮亦及也㊂”‘释训“: 曁,不及也㊂”郭璞注: ‘公羊传“曰: 及,我欲之;暨,不得已㊂’暨,不得已,是不得及㊂”郝懿行‘尔雅义疏“: 又言不及者,郭引公羊隐元年传而释之云: 暨不得已,是不得及㊂’‘文选㊃赭白马赋“及‘文赋“注并引‘尔雅“作 曁,及也㊂’或及上脱不字,抑或所引即‘释诂“文,盖曁之一字包及与不及二义也㊂‘说文“: 曁,日颇见也㊂’颇见谓不全见,亦会不及之意㊂”‘经义述闻“: 曁,不及也㊂引之谨案,传注皆训暨为及,未有训为不及者㊂不字盖涉下文 蠢,不逊也’而衍㊂‘释诂“曰: 逮㊁及㊁曁,与也㊂’‘释言“曰: 逮,及也㊂’此曰 曁,及也㊂’皆是转相训㊂传注训 暨’为 及’卽本于‘尔雅“㊂加一不字则义不可通矣㊂郭曰: ‘公羊传“曰: 及,我欲之;暨,不得已㊂暨不得已,是不得及㊂’此又曲说之不可通者㊂”子帆按, 曁”训 不及”者,皆本‘释训“: 曁,不及也㊂”其下一条为 蠢,不逊也㊂”故‘经义述闻“以为 不”字衍㊂郝懿行所引‘文选㊃赭白马赋“及‘文赋“注不误㊂ 曁”训 及”常见,训 不及”只有孤证 及,我欲之;曁,不得已㊂”孤311 第3期‘黄侃手批<尔雅义疏>“之 反训”辨误证不足立,且这个证据本身也有问题㊂‘春秋公羊传㊃隐公元年“: 三月,公及邾娄盟于眛㊂及者何?与也㊂会㊁及㊁暨,皆与也㊂曷为或言会,或言及,或言暨?及,犹汲汲也㊂暨,犹暨暨也㊂及,我欲之㊂暨,不得已也㊂”其实,此处 曁”依然当训 及”, 及”和 曁”的对立是感情色彩的不同,两者均指 及”,区别是 及,我欲之”指鲁隐公汲汲于结盟㊂‘春秋左传㊃隐公元年“: 公摄位而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也㊂”而 暨,不得已也”指内心并不愿意而不得已,故徐彦疏云:云或言暨者,昭七年春 暨齐平’,定十年 宋公之弟辰暨仲佗㊁石彄出奔陈’是也㊂”郭璞误解了此处的对立㊂所以,此条 相反为训”不能成立,实则衍文所致㊂(六)‘手批“: ‘尔雅释文“: 众家並无不字,郭虽不注,而‘音义“引不荣之物证之,则郭本有不字㊂’据有不字,则秀兼荣与不荣二义,禾黍之秀,荣而实者也㊂郭注引不荣而实之物,今不知何指?”陈玉澍‘尔雅释例“卷二: 荣而实者谓之秀,郭本作不荣而实者谓之秀,两说不同,亦可援此例而两存之㊂”子帆按:此例指 相反为训”㊂‘释草“: 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㊂”‘诗㊃豳风㊃七月“: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㊂”‘毛传“: 不荣而实曰秀葽㊂⑤葽,草也㊂”‘诗㊃大雅㊃生民“: 实发实秀,实坚实好㊂”‘毛传“: 不荣而实曰秀㊂”‘七月“‘生民“之 秀”,‘毛传“均训 不荣而实曰秀”,与今传‘释草“合㊂此处涉及经文的异文,与 相反为训”无关㊂ 注释: (1)详参刘礼堂㊁张子帆:‘黄侃手批<尔雅义疏>所见 相反为训”“,载‘人文论丛“,2018年第1辑(总第29卷),第179-188页㊂(2)本文所录黄侃先生的批注,来自中华书局影印版‘黄侃手批<尔雅义疏>“和台北石门图书公司影印,潘重规所录‘黄季刚先生遗书“第三至五册,同时参照了中华书局出版,黄焯所辑,黄延祖重辑的‘尔雅音训“㊂以下简称‘手批“㊂(3)此条经文的校勘笔者另有文章考证,此处不赘引㊂(4)这则成语体现了语言作为符号系统有 积非成是”的特点㊂ 落英”指初开的花朵而非落下的花朵㊂该成语广为人知,又不为大众理解㊂普通的使用者不知道 落”有 始”的 保有义位”(所谓 保有义位”指历代累积而来的所有义位的总和)㊂固然,使用者可以理解,也可以不理解,或者只部分理解,学者和大众均有使用这则成语的权利,若为大众所接受,它的存在就自有其意义,无论对错㊂(5)作者按,‘毛传“ 秀葽”之 葽”,盖因下文 葽,草也”而衍㊂ 四月秀葽”之 秀葽”为 葽秀”之倒文, 葽秀”指 葽”在四月结实㊂下文 鸣蜩” 其获” 陨萚”皆为倒文,‘诗“不乏此例㊂‘诗㊃大雅㊃生民“: 实发实秀,实坚实好㊂”‘毛传“: 不荣而实曰秀㊂”复可证 葽”乃衍文㊂ 参考文献: [1]黄侃批校.黄侃手批‘尔雅义疏“[M].北京:中华书局,2006.[2]黄侃.黄季刚先生遗书[M].台北:台北石门图书公司,1980.[3]黄侃撰.黄焯辑.黄延祖重辑.尔雅音训[M].北京:中华书局,2007.[4]郝懿行.尔雅义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5]王念孙.广雅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4.[6]陈玉澍.尔雅释例[M]//刘晓东,杜泽逊,主编.清经解四编(第14册).济南:齐鲁书社,2015.[7]王引之.经义述闻[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责任编辑 吴明东) 411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尔雅义疏
作業《爾雅義疏》釋器第六(彝~璲)010【經】彝卣罍,器也,【注】皆盛酒尊,彝其總名,【經】小罍謂之坎,【注】罍形似壺,大者受一斛。
【疏】器者,當篇之總名,獨於此言器者,導彝禮器,莫尚,故獨擅器名也。
彝者,《說文》云:“宗廟常器也,小宗伯辨六彝之名物,以待果將,(果讀為裸),六彝者,雞彝鳥彝斝彝黃彝虎彝蜼彝也。
序官司遵彝注,鬱鬯曰彝。
”賈疏云:“同是酒器但盛鬱鬯與酒不同。
”故異其名,然則尊彝裸神之器,故專器名。
《明堂位正義》云:“彝,法也,與餘尊為法。
”故稱彝,是其義也。
卣者,詩秬鬯一卣,《毛傳》:“卣器。
”左氏僖廿八年引李巡曰:“卣鬯之器也。
”然則卣亦鬯器,以非裸時所用,故次於彝,鬯人云,廟用脩。
鄭注:“脩讀曰卣,卣中尊謂獻象之屬,司尊彝。
《釋文》:“卣,本亦作攸,然則攸與脩皆卣之通借矣。
”罍者,詩泂酌傳,祭器也,《說文》作櫑,云龜目酒尊,刻木作雲雷象,象施不窮也,或从缶作罍,按櫑从木,則以木為之,故詩卷耳正義曰:“禮圖依制度云,刻木為之。
”韓詩說言士以梓是也,罍从缶,則以瓦為之,故鬯人云,社壝用大罍。
鄭注:“大罍,瓦罍是也,然亦有金玉為之者,卷耳正義引異議罍制。
”《魏詩》說:“金罍,大夫器也,天子以玉,諸侯大夫皆以金,士以梓。
”《毛詩》說:“金罍,酒器也,諸臣之所酢,人君以黃金飾,尊大一碩,金飾龜目,蓋刻為雲雷之象。
”又云:“雖尊卑異飾,皆得畫云雷之形,以其名罍取於云雷故也。
”又云:“毛說言大一碩,禮圖亦云,大一斛,則大小之制尊卑同也。
”邢疏引《禮圖》云:“六彝為上受三斗,六尊為中受五斗,六罍為下受一斛。
”《左傳正義》引孫炎曰:“尊彝為上,罍為下,卣居中也。
”按此篇下云卣,中尊也,卣既居中,故知彝為上,罍為下。
坎者,坑也,坎有酒器之象,《詩蓼莪正義》引孫炎曰:“酒罇也,是坎為酒罇,言小於罍,則受實不及一斛。
”011【經】衣裗謂之【注】衣縷也,齊人謂之攣,或曰袿衣之飾,【經】黼領謂之襮,【注】繡刺黼文以褗領。
2009300290047 《尔雅义疏》录入
訓練001·《爾雅義疏》選讀·原文錄入汉语言文学2班2009300290047说明:1、因本人每条条目都很长,经与学习委员协商后,只录入5条条目,望老师见谅。
2、文字據郝懿行《爾雅義疏》(上海古籍出版社,郝氏家刻本影印本,1983年版)。
洋、觀、裒、衆、那,多也。
《诗》曰:“薄言觀者。
”又曰:“受福不那。
”洋,溢,亦多貌。
《說文》云:“衆,多也。
从目衆意从三人。
按周语云:人三為衆。
《易·說卦》云:坤為衆,陰象為民,民庶萌也。
地數為耦,耦合同也,皆為衆意。
衆通作終,終猶充也。
充滿意亦為衆。
故《雜卦》云:大,有衆也。
《釋文》:衆,荀作終。
《士相見禮》注:今文衆為終。
又《釋草》:衆,秫貫衆之,衆古俱音終,亦其證矣。
黎庶者,民之衆也。
《說文》云:黔黎也,秦謂民為黔首,謂黑色也。
周謂之黎民。
按:黎民見《堯典》,非起於周。
民不皆黑色,舉其衆多而言也。
《詩》:民靡有黎。
毛傳:黎,齊也。
鄭箋:黎,不齊也。
不同者,齊與不齊,皆會衆意也。
衆通菞。
韓勑後碑云:菞民又通作棃。
桐柏碑云:棃庶賴祉,又通作犁。
三公山碑云:羣犁百姓,是皆以聲為義也。
庶者,《說文》云:屋,下衆也,從炗。
炗,古文灮字。
按:灮,亦廣也。
灮、廣,皆衆盛之意。
《釋言》云:庶,侈也。
奢、侈,亦衆多之意。
庶通作。
《说文》云:與庶同意。
漢孔和碑:庶即作。
按:,本四十字,數之積也。
故與庶意又同意。
烝者,氣之衆也。
《說文》云:烝,火氣上行也。
春秋繁露云畢熟,故烝烝言衆也。
是冬祭之烝,亦訓為衆,通作蒸。
《詩》:天生蒸民。
《孟子》作“天生蒸民,又通作媵”。
易小過注:則蒸而為雨。
《釋文》:蒸字又作烝,或作媵。
按:媵訓送女,與衆義近。
《廣韻》:烝、媵同部,則音又近矣。
醜者,儔也,類也。
儔、輩、羣、類,皆以衆言之也。
《詩》:戎醜攸行,以謹醜厲。
《屈此羣醜傳》竝云:醜,衆也,通作媿。
武梁祠堂畫像云:無鹽媿女,媿即醜也。
按:醜與媿雖俱從鬼,而聲不相應。
【免费下载】尔雅义疏条目录入
【免费下载】尔雅义疏条目录入尔雅义疏条目录入汉语言2班 2008301540042 蔡勇骏释草第十三186.苀,东蠡。
(未详。
)《本草》:蠡实。
《别录》:一名荔实,又名剧草,吴普一名剧荔华。
月令,仲冬,荔挺出。
郑注:荔挺,马也。
《广雅》云:马荔也。
《管子·地员篇》云:其种大荔细荔。
荔似蒲而小,根可为.通俗文一名马兰,《颜氏家训·书证篇》:江东呼为旱蒲,按蒲藺竝,以叶形得名荔蠡声同,蠡藺声转,马藺又转为马栋也。
苏颂《图经》:蠡实马藺子也,北人呼为马栋子。
叶似薤而长厚。
三月开紫碧花。
五月结实作角,子如麻大而赤色有稜,根细长通黄色,人取以为刷。
今按此草北人通呼为马栋,所见又有黄白二华,俱香于紫碧华者,然不多有。
余悉如《图经》所说,参以《本草·蠡实》。
疑即《尔雅》苀东蠡也。
《集韻》云,苀草名叶似蒲,丛生。
《西京赋》云,薇蕨荔苀,盖荔苀同类,因同名矣。
188.萿,麋舌。
(今麋舌草。
春生,叶有似於舌。
)《释文》:麇,俱纶反。
本或作麋,音眉,今从宋本。
释鸟有鶬麋鴰,鴰萿声同。
《本草·别录》:麕舌生水中,五月采,麕与麇同。
190.蘩之丑,秋为蒿。
(丑,类也。
春时各有种名,至秋老成,通皆呼为蒿。
)蘩之类,莪萧皆是,至秋通名为蒿,蒿与蓬异,蓬草秋枯,逐风飞转,蒿之言槁,但色枯槁。
或黄或白,乾而已,不解飞也。
191.芺、蓟,其实荂。
(芺与蓟,茎头皆有蓊台,名荂,荂即其实。
音俘。
)芺蓟,竝见下文,此又释其实之名也。
《说文》云:蓟,芺也,盖言蓟芺同类,非即一物。
故郭注云,芺与蓟也,荂即华荣,说见下文。
凡草抽茎作蓊台者,即於其上开华结实,芺蓟亦然,故即以荂名其实也。
192.蔈、荂,荼。
(即芀。
)猋、藨,芀。
(皆芀、荼之别名。
方俗异语,所未闻。
)荼者,秀也,地官掌荼。
掌以时聚荼。
《考工记》:鲍人之事,望而眡之,欲其荼白也。
《既夕礼》云:茵者用荼。
注,皆以荼为茅秀也。
萑苇之秀,亦为荼。
《夏小正》:七月,灌荼,荼,萑苇之秀是也。
尔雅义疏标点
一、孔、魄、哉、延、虗、無、之言閒也。
孔、穴、延、魄、虗、無,皆有閒隙,餘未詳。
《說文》云:“閒,隙也。
”《墨子·經上篇》云:“有閒中也。
”《經說上》云:“閒謂夾者也,然則中有閒隙,據兩邊夾者而言也。
閒有中義。
”此注云:“有閒隙是也,閒亦有廁義。
”下文云閒代是也,葢因有閒隙故相襍廁,旣相襍廁,因生閒代,其義相足成也。
孔者,通之閒也。
《說文》:“孔,通也。
”老子云:“孔德之容。
”王弼注:“孔,空也。
”《淮南·精神篇》云:“夫孔竅者,精神之戶牖也。
詩如酌孔取,箋以爲凡器之孔。
”正義中之云孔取,謂器中空虗受物之處。
通作空。
考工記函人云:“眡其鑚空。
”賈公彥疏:“以空爲孔。
”《史記·五帝紀》云:“舜穿井爲匿空出。
”索隱亦云:“空音孔矣。
”魄者,體之閒也,人始生而體魄具。
耳目口鼻皆開竅於陰,而爲魄之所藏。
故《白虎通》云:“魄者,猶迫然著人也。
”又月之空缺,陰映蔽光謂之爲魄。
書哉生魄,亦其義也。
哉者,《說文》云:“言之閒也。
”段氏玉裁曰:“有兩而後有閒。
”凡言哉,多起下文之詞,或無下文,亦語於此少歇。
故云言之閒也。
按:哉字經典以爲語已之詞,又爲游衍之詞,是皆爲有閒矣。
延者,進之閒也,上文延訓進也。
夤緣誘進,兩相延及,亦有閒意。
虗者,實之閒也。
日中則昃,月盈則虧,當其空虗,是生閒隙。
故《墨子·經上篇》云:“纑閒虗也。
”《經說上》云:“纑虗也者,兩木之閒,謂其無木者也,亦其義也。
”無者,有之閒也。
《素問調經綸》云:“無者爲虗。
”是虗無互訓。
老子云:“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爲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爲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是皆以無爲閒之意也。
之者,往之閒也,上文云之往也。
段氏玉裁曰:“之訓閒者,自此往彼,故有閒也。
”行文以之爲上下聯屬,亦其義也。
按:文內之字,如國策云南之威。
莊子云麗之姬,皆在當句之中者也;易云知至至之,知終終之,皆在當句之末者也。
是皆有閒意也,言者意之閒也。
尔雅义疏录入
老师,我是文学院交流生尹盼春,由于开始没有分配任务,故我自己选取了一些简单的篇目录入,请见谅。
《爾雅義疏十条》一、释言【經】淪,率也【注】相率使【疏】率者,當讀如律。
《史記·老莊申韓傳》雲:“大抵率寓言也。
”正義曰:“率,猶類也。
”然則率律聲同律,類聲轉古皆通用。
凡言相類,或雲普律,或雲一律,或雲大率,是其聲義俱通矣。
淪者,《詩》:“淪胥以鋪。
”“無淪胥以亡”“無淪胥以敗”《傳》箋竝雲:“淪,率也。
淪或為勳。
”《後漢書·蔡邕傳》注作:“勳胥以痛。
勳,帥也。
”《漢書》敘傳注:“晉灼曰:齊、魯、韓<詩>作薰。
薰,帥也。
”是三家作薰。
《毛作》:“淪,淪薰古音相近,皆有普遍之意。
故其字通淪率雙聲,淪薰疊韻也。
”二、釋訓【經】速速蹙蹙,惟逑鞫也。
【注】陋人專祿國侵削,賢士永哀念窮迫。
【疏】惟者,《釋詁》雲:“思也。
逑者,與求同。
”《釋文》引郭注雲:“迫也。
”《字林》雲:“斂聚也。
”鞫者,《釋言》雲:“窮也。
”速者,《玉藻》注遬猶蹙蹙也。
《詩·正月》傳:“蔌蔌,陋也。
”蔌蓋遬之或體。
遬籀文速字也。
《後漢書·蔡邕傳》注,引毛詩作速速方穀,雲韓詩亦同。
《楚辭·逢紛》篇雲:“躳速速而不吾親。
”王逸注:“速速,不親附貌。
”然則速速與蹙蹙,皆爲褊急之意。
故《毛傳》以蔌蔌爲陋。
詩節南山箋,蹙蹙,縮小之貌。
士相見禮注,蹙,猶促也。
郭注以國侵削爲蹙。
於義亦通。
三、【經】孺,屬也【注】謂親屬【疏】屬者,《說文》雲:“連也”《釋名》雲:“續也。
恩相連續也“孺者,《詩》:“和樂且孺。
”《傳》:“孺,屬也。
”正義引李巡曰:“骨肉相親屬也。
”曲禮雲:“大夫曰孺人。
”《鄭注》:“孺之言屬。
”四、釋宮【經】闍謂之台,有木者謂之榭。
【注】積土,四方;臺上,起屋。
【疏】《釋言》雲:闍,臺也。
臺有城臺門臺,《詩·出其東門》傳雲:闍,城臺也。
《禮器》雲:天子諸侯臺門。
鄭注,闍者謂之臺,是門臺城臺,俱名闍矣。
2024年汉语言本科-训诂学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
2024年汉语言本科-训诂学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历史上训诂学发展的中落期出现在()。
A.先秦B.两汉C.魏至唐D.宋至明2.体例中具有“连篆为句”现象的著作是()。
A.《方言》B.《说文》C.《尔雅》D.《释名》3.从实际语言材料里把“语言单位”抽出来,分门别类来说明词义体系,这一注释工作以《_____》为最早。
4.训诂方法包含的形式有()。
A.据文证义B.依境别义C.因声求义D.以形索义E.析词审义6.训诂术语“醜”表示()。
A.事物的区别性B.事物的共同性C.事物的相似性D.事物的相对性7.训诂学史上,两汉时期的训诂历史地位如何?8.训诂学发展经过的五个时期是萌芽期(先秦)、_____(两汉)、保守期(魏至唐)、中落期(宋至明)、复兴期(清)。
9.清代的训诂学_____派的代表是段玉裁和他的《说文解字注》。
10.《说文解字注》11.章炳麟分上古韵部为_____部,黄侃分28部,王力分29部。
12.《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
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
”这段话揭示了音义关系的()。
A.合宜性B.偶然性C.约定性D.通用性E.回授性13.譬之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
14.下列人物中为《史记》作过注释的是()。
A.五臣B.萧统C.司马贞D.赵岐15.“训”“诂”合称为“训诂”始于《_____》,是汉代毛亨的著作。
16.文公如【齐】,惠公如秦。
17.“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也。
”这一定义来自训诂学家_____。
18.《经典释文》20.下列书籍属于丛书的是()。
A.《初学记》B.《艺文类聚》C.《册府元龟》D.《四库全书》21.我国大型丛书包括()。
A.《四部丛刊》B.《四部备要》C.《永乐大典》D.《册府元龟》E.《四库全书》22.陆德明23.下列著作中,不是俞樾所著的是()。
A.《读书杂志》B.《群经平议》C.《诸子平议》D.《古书疑义举例》24.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
《尔雅义疏》分配条目录入 弘-典
1 【經】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權輿,始也。
【注】《尚書》曰:“三月哉,生魄。
”《詩》曰:“令終有俶。
”又曰:“俶載南畝。
”又曰:“訪予落止。
”又曰:“胡不承權輿,胚胎未成,亦物之始也。
其餘皆義之常行者耳。
”此所以釋古今之異,言通方俗之殊語。
【疏】此釋始之義也。
《說文》云:“始,女之初也。
”《釋名》云:“始,息也。
”言茲息也,按始與治通。
《書》云:“在治忽,史記夏紀作來始滑。
”《漢書》:“律厤志作七始詠。
”是始治通也。
初者,裁衣之始。
哉者,草木之始。
基者,築牆之始。
肇者,開戶之始。
祖者,人之始。
胎者,生之始也。
每字皆有本義,但具訓始,例得兼通,不必與本義相關也。
初既訓始,觀禮及檀弓注。
又訓故者。
故亦古也,古亦始也,始與治通。
故故下文又云:“故,治也。
”哉者,才之叚音。
《說文》云:“才,艸木之初也,經典通作哉。
《尚書大傳》云:“儀伯之樂哉。
”《詩》云:“陳錫哉周,鄭俱以哉為始也。
”郭注下文茂勉引《大傳》“茂哉茂哉”。
《釋文》或作茂才。
《書》云:“往哉汝皆。
”《張平子碑》作“往才汝諧,哉生魄”。
《晉書-夏侯湛傳》作“才生魄,是才哉,古字通,又通作載,陳錫哉周”。
《左宣十五年傳》作“陳錫載周,書載采采”。
《史記》“夏紀作始事事,詩載見辟”。
《王傳》亦云:“哉,始也。
是載哉通。
”《爾雅釋文》:“哉亦作裁。
”《中庸》“裁者,培之”。
《鄭注》“裁,讀如文王初載之載。
裁或為茲,茲裁哉,古音皆同,字通也。
首者,與鼻同意。
”《方言》云:“鼻,始也。
嘼之初生謂之鼻,人之初生謂之首,是首鼻其義同。
特言此者。
人生之始,首鼻居先也。
胎者,一切經音義。
”一引《爾雅書注》云:“,胎,始養也。
”《漢書枚乘傳》云:“福生有基,禍生有胎。
”《服虔》注:“基胎,皆始也,通作殆。
”《詩殆及公子同歸傳》“殆,始也”。
《釋文》“殆,始作迨”。
《爾雅釋文》“胎,孫炎大才反。
本或作台。
是台迨殆俱胎之叚音矣,俶者。
《說文》云:“始也,又土部埱。
一曰始也,則其義同。
尔雅注疏
《尔雅注疏》十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关于《尔雅》《尔雅》第一部词典《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
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
《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尔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
对于《尔雅》的写作年代及作者,历来说法不一。
有人认为是西周初年周公旦所作,后来孔子及其弟子作过增补,有人认为是孔子弟子编写的。
这种种说法都不可信。
《尔雅》成书的上限不会早于战国,因为书中所用的资料,有的来自《楚辞》、《庄子》、《吕氏春秋》等书,而这些书是战国时代的作品。
书中谈到的一些动物,如狻麑(suān,即狮子),据研究,不是战国以前所能见到的。
《尔雅》成书的下限不会晚于西汉初年,因为在汉文帝时已经设置了《尔雅》博士,到汉武帝时已经出现了犍为文学的《尔雅注》。
从《尔雅》的性质来看,它本是一部以解释五经的训诂为主,通释群书语义的训诂汇编,而训诂萌芽于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才有较大的发展。
因为从春秋战国到西汉,几百年间,语言文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般人已经不大看得懂古书,需要有专门的学者来讲解。
而汉代的统治者力图用儒家的经典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尊《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五经博士,在官学里讲授经义。
这就促进了训诂的繁荣。
经学家们纷纷给先秦流传下来的儒家经典作注解,并随后把这些随文而释的各种典籍的注解汇集到一起,按照一定的体例分类编排起来。
《尔雅》就是这样一部训诂汇编。
它并非是一人一时之作,最初成书当在战国末年,是由当时一些儒生汇集各种资料而成。
历经秦火、战乱之后,这部书在汉代初年重新问世,又经过经师儒生的陆续增补,才成为今天所见到的《尔雅》。
《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
《尔雅义疏》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尔雅义疏》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尔雅义疏》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疏证《尔雅》的著作。
简单介绍《尔雅》的主要注疏著作
简单介绍《尔雅》的主要注疏著作
从汉唐到清代,为《尔雅》作注的人很多。
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注本是晋代郭璞的《尔雅注》。
郭璞花18年的时间研究和注解《尔雅》,以当时通行的方言名称,解释了古老的动、植物名称,并为它注音、作图,使《尔雅》成为历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参考书。
《十三经注疏》中的《尔雅注疏》采用的是郭璞的《尔雅注》和北宋邢昺的《尔雅疏》。
清人研究《尔雅》的著作不下20种,其中最著名的是邵晋涵的《尔雅正义》和郝懿行的《尔雅义疏》。
今人注有徐朝华的《尔雅今注》,文字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并附有笔画索引,最利于翻检、学习。
由于尔雅解释非常简单,它所涉及的许多语言知识不容易被人理解,因此后代又出现了许多注释、考证它的著作,如:
清朝马国翰《尔雅古注》
晋朝郭璞《尔雅注》
清邵晋涵《尔雅正义》
清郝懿行《尔雅义疏》
近人周祖谟《尔雅校笺》。
尔雅注疏卷一·释诂第一
尔雅注疏卷一·释诂第一●卷一·释诂第一[疏]释曰:释,解也。
诂,古也。
古今异言,解之使人知也。
《释言》则《释诂》之别。
故《尔雅·叙篇》云:《释诂》、《释言》,通古今之字,古与今异言也。
第,次也。
一,数之始也。
以其作最在先,故为第一。
此篇相承以为周公作,但其文有周公後事,故先儒共疑焉。
或曰仲尼、子夏所增足也,或曰当周公时有之,今无者,或在散亡之中。
然则《诗》、《书》所有,非周公所释,乃後人依放故言雅记而为之文,故与之同。
郭氏因即援据以成其义。
若言“胡不承权舆”及“缁衣之蓆兮”,此秦康、郑武之诗,在周公之後明矣。
其义犹今为文,采摭故事以为辞耳。
则此篇所载,悉周公时所有,何足怪也!其诸篇所次,旧无明解,或以为有亲必须宫室,宫室既备,事资器用,今谓不然,何则?造物之始,莫先两仪,而乐器居天地之先,岂天地乃乐器所资乎!盖以先作者居前,增益者处後,作非一时,故题次无定例也。
其篇之名义,逐篇具释,此不繁言。
此书之作,以释六经之言,而字别为义,无复章句。
今而作疏,亦不分科段,所解经文,若其易了,及郭氏未详者,则阙而不论。
其稍难解,则援引经据及诸家之说以证之。
郭氏之注,多采经记,若其通见可晓者,则但指篇目而巳。
而或书名僻异,义旨隐奥者,则具载彼文以袪未寤者耳。
初、哉、首、基、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
(《尚书》曰:“三月哉生魄。
”《诗》曰:“令终有俶。
”又曰:“俶载南亩。
”又曰:“访予落止。
”又曰:“胡不承权舆。
”胚胎未成,亦物之始也。
其馀皆义之常行者。
耳此所以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
○肇,音兆。
俶,昌叔)[疏]“初哉”至“始也”。
○释曰:皆初始之异名也。
初者,《说文》云:从衣从刀,裁衣之始也。
哉者,古文作才,《说文》云:“才,草木之初也。
”以声近借为哉始之哉。
首者,头也,首之始也。
基者,《说文》云:“墙始筑也。
”肇者,说文作,始开也。
祖者,宗庙之始也。
元者,善之长也。
长即始义。
郝懿行《尔雅义疏》词义考释辨正
郝懿行《尔雅义疏》词义考释辨正
周勃霖
【期刊名称】《今古文创》
【年(卷),期】2022()35
【摘要】郝懿行基于前人对《尔雅》注解,作成《尔雅义疏》,其于多数条目都考释翔实,然而也有一些条目,郝氏未详或有所疏误。
本文就《尔雅义疏》中郝氏所注《释诂》《释言》《释训》中的四项条目,对其词义考释,略作辨正。
【总页数】3页(P106-108)
【作者】周勃霖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1
【相关文献】
1.郝懿行《尔雅义疏》考论
2.郝懿行《尔雅义疏》引登莱方言考
3.郝懿行《尔雅义疏》之刊刻源流
4.郝懿行《尔雅义疏》述略
5.读郝懿行《尔雅义疏》札记二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 孔
“
魄
、
哉”一
一
17
一
与 任 意 过 滤 相 对 的 是 任 意增 附 地 认 定 某 词 词 义有 过脱 落 的经 历 增 附 意 义单 位 中大量 诊 释 为 中心 词 定词
, 、 , ,
,
即 主观
“
2
、
限 定词为本篇 下 文
.
.
: 例 如 《释 话 》
“
然 后 任意
.
显
,
光也
. ’ . ”
.
概括 起 来
、
《尔 雅 》
在 释 文 中增 附 了 本 义 的 原 始 深 层 意 义 单 位
这 是 增 附式 释 义
性质 和 宗 旨的理 解
《 尔雅 义疏 》
声训
、
引文
.
校勘 和 袭 本文 专谈
.
用 前人 成果等 几个 方 面 的 问 题 中 国 古 代 辞 书 的 增 附 式释 义 作 为 一 种 客观 现 象 发 展过 程 中
( 18 2 6 一 18 2 9 ) 三 十年 8 50 (1 )
枯 涸 而 指称 范 围扩大
① 《尔 雅 义 疏 》 节 本 有 清 代道 光六 年 至 九 年
为 了 反 映 词 义 脱 落 的 结果 例如 哉
“ “ ” ,
语 文 辞 书在
.
、
阮 元刻 《 皇 清经解 》 本
、
道光 咸丰
.
释 义 时 需 要 对 词 本 义 的 复 杂 义 素进 行 过 滤
,
清郝郎 行撰
,
属
,
《尔雅 》
.
义
.
整理 著作 中较 精 善 者 书 的 最大 优 点
目验
. ,
一 直 为世 所 推 重
郝
一 是以音 声 为 本
,
二 是 注重 肖璋 在
> 》 ③
语 文辞 书 在 释 义 时 又 需 要 对 词 的 扩大 引 申 义 进 行 增 附
,
另一方面
.
,
为 了溯 源 返 本
《说 文 解
。 ,
其 增 附 明 以 展 转 附会 治
、
不确
.
: 雅 义疏 》 段 氏 玉 裁 说云
“ ’
剪 之 言尽 也 治 故也
’
.
’
谓尽
`
) 又 如 《释 话 :)
,
与 诱声义 俱同
,
一 按 墉 为 窗腌
是 明之 进 矣
“ ’ “ .
一
进也
, ’
.
’
《 尔雅
蒸
.
,
众也
“
.
’
《尔雅
`
义 火
《尔
所以进
《 尔
,
疏
》:
“
蒸者
.
,
气之 众也 再如
《 说文 》 云 :
蒸
.
,
且 不 说其
、
气 上行 也 力 之勤 也
: 义 疏》
“ .
’ ”
: 《 释话》
:
`
剪
,
,
勤也
.
’
破读是否 得当 雅》 也
《说 文解
. ”
陆建碱 木择 香馆 刻本
《 皇清 经 解 》
.
字 》 二 篇 上 口 部 解 释说
,
:
十年 ( 18 6 0 )
劳崇 光
补刻 本
哉
,
言之 间也
、
而 《尔 雅 间也
。 ”
释话》 则过滤 这 是 过滤 式释
②载 《 浙 江 学报 》 19 4 8 年第 2 卷第 2 期 ③ 载 《中国语文 》 19 6 2 年 1 1 月号 ④ 载 《辞书研究 》 1 9 9 8 年第 3 期
第 5t 卷 第 4 期
19 94
襄阳 师专学 报 ( 哲 学社 会 科学版 )
OU R N JA OF IA N G A N G T EA C H E R S
,
N
0
.
4
V
o
L 15
Hale Waihona Puke CO L L XE G E
.
年第
4
期
( P H I LO SO P H Y A N D SO C I A L S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饱
4
1 9 94
《 尔 雅 义 疏 》增
附 式 释 义 疏 误 略 说
李亚 明
( 中华书 局 ) 摘要 种类 型
,
本 文 归纳 了 并 指 出 其错 误
.
《尔推 义 硫 》
对并 无 词 义 脱 落 经 历 的词
目进 行增 附
式 释 义 的五
关 键词
《尔 雅 义 疏 》
,
《尔雅 义 疏 》;
释 义 疏误 ; 辞 书 学
’
《尔雅 义疏 》:
.
显者
,
下 文云
“
:
,
而仍 以 为 得其 本 义
郝 豁行
.
`
见也
:
见 之光 也 动也
. ”
“
又如
“
《释 话 》
,
:
震… …
、
《 尔雅 义 疏》 在 这方 面 表现 得尤 为 突 出 以 《尔 雅 》
郝书
惧也
云
: 《 尔 雅义疏 》
,
震者
动之 惧 也
下文
,
同 一 词 目的 某一 释 文
<
充当词 目
, .
又 充 当 经 增 附 了 的释 文 的 一 部
张永言 在
的
,
尔雅 义 疏 大致 有
说 明东 汉 时 代
厚 的 本 义 与 引 申 义并
,
中 ; 郭 在贻 在 中都 曾予 指 出
《谈郝 鼓行 的 <
尔 雅义 疏 >
、
》 ④
为显 示 词 义 的 区 别 性 特 征
.
《说文 解 字 》
.
震
以 增 附 同一 词 目 的另 一 释 文 为 限
(三 ) 以 其 它语 文 辞 书 的释 文 为 限定 词 以 《尔雅 》 释 文为 中 心 词 构成 释文
: 例 如 《释 话 》
“
组 成 一 个 偏 正 式短 语 的释 文单 位
“
例
: 如 《 释话》
肃
、
延
,
、
诱
,
) 义疏 :) 明
,
“
诱 通作墉
“ “ ”
脱 落 是 早 期 的汉 语
( 包 括象 形
、
例如 大雅
, , “
《小
尔 雅 》:
“
话
,
善也 采 自
”
《诗
板 》 和 《大 雅
. ” ’ “ ” ,
抑 》 的 毛 《传 》:
.
和 部分 指事 ) 与合 体 的 字
”
(包 括 会 意
形
话
善言 也 在
《小 尔雅 》 任 意剥 去 中 心 意 义
, ,
无 论是 过 滤式 释 义 还 是增 附 式释 义
, ,
,
在
中增 附式 释 义 的疏误 问题
,
是 与古 代
.
语 文 辞 书诊 释 中都有 其 存 在 和 使 用 价 值 但 是 如 果 任意 过 滤 或增 附 就会 导 致 释义错 误 经
“ 。
.
汉语 词 义发 展 过程 中的脱 落现象分 不 开 的 继部 分 单 体 的 文
声 和 部分 指 事 ) 进 化 成 能 独立 运 用 的 语言 单 位 之后
,
单位
出
。
以 善 释 话
《 释话》
“
不确
郝 露行
”
《尔 雅
向被 赋 以 更 高 频 运 用 期 待 的词 阶段
。
义疏》
话… … 言也 条中已 予 指
.
过渡 的结 果
词 义 脱 落往 往 表现 为本 义 内 涵
. ,
这 是任 意过 滤例
.
,
其 疏 误之 处
王 念孙 在 手批 《 尔 雅义
>
以缩 小 外延
例如
字》 五 篇下厚
“ ’
,
疏》 写本 中;
( 即节 本 ) ① 刊 误 案 语 中 ;
部 分 存
:
“
厚
,
山 陵 之厚 也
, , “
”
同是 一 个 厚 字
”
既
《 王 石 瞿删 订 <
尔雅义疏
《论郝 鼓行
.
声 韵 谬 误 述 补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