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15年下半年中医基础:养生的基本原则 顺应自然—中西医执业医师2010-08-10考试题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流派众多,方法多样,但都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不仅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月相盈亏变化、昼夜变化,还要适应地域环境差异。
二、养神为先,顾护形气三、养护正气,避免邪气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养护正气,一方面要合理补养,另一方面要减少消耗(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并且减少邪气的干扰。
四、综合调养,随因施之人体是个有机整体,因此中医养生也必须着眼于整体,对人体生命进行综合调养。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多法并举顺四时、慎起居、调饮食、节房事、畅情志、运形体,以及针灸、推拿按摩、药物养生等。
(二)适度勿偏养生能使人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但在实际养生过程,应做到补养适度,不可拘泥。
过分在意保养,则会瞻前顾后,举足不前,使生活行为不知所措。
(二)审因施养养生保健要根据机体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分别给予不同的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
五、养成习惯,持之以恒养生是对生命保养和维护,是人积极主动的生命活动行为。
作为一种行为活动,要取得一定的效应,就必须是其形成一种习惯,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对生命起到保养和维护作用。
因此要将养生的方法和手段生活化、终身化、规范化。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养生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生于天地之间,依赖于自然而生存,也就必须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即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这种天人相应或称天人合一学说,是中医效法自然,顺时养生的理论依据。
顺应自然养生包括顺应四时调摄和昼夜晨昏调养。
昼夜变化,比之于四时,所谓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人为秋,夜半为冬。
白昼阳气主事,入夜阴气主事。
四时与昼夜的阴阳变化,人亦应之。
所以,生活起居,要顺应四时昼夜的变化,动静和宜,衣着适当,饮食调配合理,体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人不仅有自然属性,更重要的还有社会属性。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
人与外界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
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中医学认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社会环境一方面供给人类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又形成和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
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社会医学、心身医学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日益显示出重视社会因素与心理保健对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性:社会因素可以通过对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的影响而影响人的健康。
所以人必须适应四时昼夜和社会因素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摄生措施,才能健康长寿。
故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1.和谐统一原则:中医养生学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统一、要根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进行调整和调节,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2.阴阳调和原则:中医以阴阳学说为基础,认为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存在着阴阳的相对关系,要保持阴阳的平衡才能保持健康。
所以,中医养生学强调阴阳调和,以达到身心调理的目的。
3.顺应自然原则:中医养生学把自然界的规律作为人体养生的依据,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比如根据季节的不同,调整饮食结构、作息时间等,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4.个体化原则:中医养生学认为每个人的体质、环境和个人经历都是不同的,因此养生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不同的人需要采用不同的调理方法,以达到个体化的养生效果。
5.以养为主原则:中医养生学着重强调预防和调理的重要性,主张以养生为主,通过自我调养和外界因素的调理来达到防病强身的效果。
中医注重培养人体的自身抗病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6.辩证施治原则:中医养生学强调辨证论治的方法,即根据人体的阴阳五行状态来进行养生调理。
要根据人体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养生方法,达到调和阴阳、调理脏腑的效果。
7.全面平衡原则:中医养生学认为,人体的健康是一个充满协调和平衡的过程。
要全面考虑体质、心理、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调理,以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总之,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是和谐统一、阴阳调和、顺应自然、个体化、以养为主、辩证施治和全面平衡。
只有根据这些原则进行养生调理,才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枉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段话是中医有关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及其方法的概括。
1. 顺应自然这里所谓“自然”,主要意思是“自然而然”,即自然形成的过程、规律及状态。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所谓“自然”,虽然也包含有自然界的意思,但主要是说“自然而然”,即自然形成的过程、规律及状态。
《黄帝内经》:“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
”人体生命的“生化极变”,就是一个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过程,是不可改变的。
人的自然生命一般为一百岁左右,称之为”天年”。
决定人体生命自然过程的盛衰变化、寿命长短及繁衍续断的,主要是自身“ 肾气”的盛衰。
人体的”肾气”主要来源于先天父母的精血,故被称为”先天之本”,相当于现代科学所称的”基因”。
“肾气”又有赖于五脏所化生的气血精微不断充养,称之为“后天补先天”。
脾胃被之称之为“气血生化之源”和“后天之本”。
持续到100岁左右,才衰竭殆尽,生命之火熄灭。
“年已老而有子”、“春秋度百岁而动作不衰”所谓“顺应”,含有两重意思:被动“顺从”和积极“应对”。
即:顺其自然,有效应对。
防止生命的早衰和夭折,甚至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以永年”。
1.1养护脾肾人类经过数百万年的自然进化,已逐步形成能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平衡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人体多具有较好的自然抗病能力和自我调节康复的能力。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真气内守,病安从来?” 因此,中医养生及防治疾病,首重调补正气。
尤其是被称之为“先天之本”的肾气和“后天之本”的脾胃之气。
先天之本宜固护,后天之本需调养。
固护“肾气”的关键是:“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恐伤肾” 。
调补脾胃的关键是:“食饮有节,劳逸结合”。
中医养生的五大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的五大基本原则
五大基本原则是中医养生的主要准则,指导和保障中医养生。
其
原则指的是“顺应自然”、“调养脏腑”、“加减以调”、“综合防治”及“切节而行”五条综合准则。
第一,顺应自然。
中医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即根据人体生
理和生物的规律来进行养生。
第二,调养脏腑。
中医养生之道就是要调养脏腑,即以调节脏腑
为主,根据五脏六腑的病理变化来采取养生治疗措施,调节脏腑功能,以mar达到调养身体。
第三,加减以调。
中医养生之道就是要加减以调,即根据病人的
具体情况,按照“多补其缺”、“Hao补不益”的原则,加以补充,减以清除,通过增加和减少适当的营养、健身、活动等效果以调整身体
的功能,以求达到调养身体的目的。
第四,综合防治。
中医养生之道就是要综合防治,即根据病人的
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药物、饮食、运动、休息、心理、
调摄、教育以及生活方式等治疗措施,充分发挥各种效应,实现综合防治的目的。
第五,切节而行。
中医养生之道就是要切节而行,即根据病人不同情况,分段随机行动,扬长补短,有效地控制每一个步骤,从而实现预防和治疗的效果。
五大基本原则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准则和保障,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遵守这些原则来健康养生,以达到身心健康之目的。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健康是人们追求的宝贵财富之一,而中医养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为人们提供了有效的健康保障。
中医养生强调的是动态平衡的维护,注重防患于未然,通过掌握一些基本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改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的几个基本原则,并详细阐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一、顺应自然“天人相应”是中医养生理论中重要的思想基础之一。
顺应自然是指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在饮食起居、锻炼身体等方面尊重自然规律。
以饮食为例,在四季轮回中选择新鲜时令水果和蔬菜,符合自然环境对身体需求变化。
此外,在日常作息时间上,也要遵循黎明早起、昏睡晚睡的规律性作息习惯。
二、平衡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本原则之一。
中医养生注重五味调和、荤素搭配,推崇“食疗”理念,即通过特定的饮食方式调理身体。
通常说来,合理摄取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禽肉鱼类等多种食物,以保证人体所需营养的平衡。
三、适当运动适量的运动对于维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养生强调运动与自然规律的协调。
根据不同体质和年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如太极拳、气功等柔和性运动适合中老年人;而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则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升身体抵抗力。
四、情志调节情志面对日常生活中各种压力和挑战时往往会发生变化,影响着人体内脏器官功能及气血流通。
中医提倡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主张以宽容、喜悦、豁达的情绪面对外界困扰。
同时,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是关键。
五、适度养生中医养生不仅强调治未病的观念,还提倡适度养生。
适度的意思是指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在合理时间内进行相应的养生活动。
比如说,要根据个人体质来选择药食同源的膳食调理方法,并结合漫长而辛劳的工作学习状况来选择呼吸放松之类的养生方式。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具有顺应自然、平衡饮食、适当运动、情志调节及适度养生等基本原则。
通过正确实施这些原则,我们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一、中医养生的概述
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理论与实践在保健领域的应用。
其核心理念是通过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的目标。
二、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1.防病为主:中医养生重在预防疾病,提倡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避免病痛的发生。
2.顺应自然:中医养生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合理安排作息和饮食,遵循自然规律。
3.个体化养生: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同,因此养生方法应因人而异,注重个性化的调养。
4.综合调养:中医养生强调通过调整饮食、运动、作息、心理等多个方面来综合调养身心健康。
三、中医养生的具体内容
1.饮食养生:根据不同体质和季节特点,合理搭配饮食,并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和食用时间。
2.运动养生: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定期进行运动来增强体质。
3.睡眠养生: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对身体恢
复和健康非常重要。
4.心理养生:学会放松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压力和焦
虑对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
5.中药养生:根据自身体质和需要,适当使用中药调养身体,
达到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附件:
1.中医养生食谱:提供养生食谱,可参考个人实际需求。
2.养生运动指南:介绍各种养生运动的方法和步骤,供参考。
法律名词及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律,
规定了中医药的发展、管理和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政策。
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顺应自然,天人相应
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顺应自然,天人相应在传统医学的理论体系中,顺应自然是养生理念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养生保健,还是疾病的康复,所有的方法和机能,都体现着与自然相适应的特点,也充满辩证的观点。
(1)天人相应中医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一切生命活动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必须随时随地与其保持和谐一致,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思想。
在养生实践中,必须遵循这一基本法则,才能取得良好的养生效果。
我们要适应季节、把握时间、顺从地理、适应社会,从而顺应自然,頣享天年。
(2)形神共养形,是指人的整个形态结构,即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等组织器官,和气血津液等基本营养物质,是人的物质基础;神,指情志、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又指生命活动的全部外在表现,是人体功能的反映。
通俗的讲,形神合一就是人的身体和精神要一起保养。
身体是精神的基础,精神负责管理、协调身体的活动。
形神共养,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和复健,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调养和康复,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统一的发展。
(3)动静互涵。
脏腑器官属阴,以静为特征,功能活动属阳,以动为特征。
保持动静协调状态,才能使各器官充满活力,从而推迟各器官的衰老改变。
动静兼修,动静适宜,是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原则。
所以我们功法提倡动静结合,以达到形神共养的效果。
(4)阴阳平衡,就是协调人体自身的生理功能状态及其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平衡机体各系统和组织器官间的正常功能,以及机体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
致中和是养生康复的最高准则。
中医所有理论的核心,是《黄帝内经》提出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5)正气为本。
中医的养生观念,不像西医那样只是强调补充机体营养物质。
真正的健康状态,应该是人体脏腑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
正气为本,从中医的观念分析,就是充分发挥和加强脏腑功能,使精微生生不息,废物排泄有序,这才是抓住了养生的根本。
只有扶正祛邪,扶正固本才能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的一部分,是关于人体健康的保健和调养的方法和原则。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顺应自然规律:中医养生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
要保持身体健康,应以天地阴阳五行为基础,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
例如,早睡早起、按时进食、规律运动等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养生方法。
2.调整情绪:中医养生强调情绪的平衡和调整。
中医认为,情绪的波动和不良情绪会对人体机能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身体健康问题。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十分重要。
可以通过学习放松的方法,如音乐欣赏、冥想和太极拳等来调整情绪。
3.合理饮食:中医养生重视饮食调养。
中医认为,食物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所以饮食应该既满足身体需要,又符合人体脏腑的阴阳平衡。
中医建议饮食要清淡、多样化,以保证营养的全面性;适当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过多的油腻食品,以防止体内湿热等病理变化的发生。
4.适度运动:中医养生倡导适度运动。
中医认为,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代谢和循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调整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
适宜的运动方式有多种选择,如散步、跑步、太极拳、气功和瑜伽等。
5.保护精气神:中医养生重视保护精气神。
中医认为,人体精气神是人体生命力和活动的核心,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础。
注重精神修养,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和过度消耗精气神的行为可以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
6.辨证施治:中医养生注重辨证施治。
中医将人体健康问题视为一种失衡或病理的表现,而不仅仅是单一症状的体现。
因此,中医养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施治,采取相应的调养方法和治疗措施,以达到保护身体健康的目的。
总之,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顺应自然规律、调整情绪、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护精气神和辨证施治。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和方法,人们可以有效保护和调养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中医养生是指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保持健康和延缓衰老的目的。
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并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一些常用的养生方法。
一、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1. 协调阴阳: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密切相关。
阴阳是指宇宙万物相对而言的两种属性。
阴阳失衡将导致疾病的发生。
养生的关键在于调整阴阳的平衡,保持身体的协调状态。
2. 顺应自然:中医注重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
养生时,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例如根据四季的变化调整饮食和作息时间。
只有与自然共生共荣,才能获得身心的健康。
3. 个体化调理:中医养生强调因人而异,因时而变。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养生方法也应因人而异。
针对不同的体质和需求,采取相应的养生措施,有针对性地调理身体。
二、中医养生的方法1. 饮食调养:中医养生非常注重饮食的调理。
根据个体的体质和需求,选择适宜的食材,并采用适当的烹饪方法。
例如,对于阴虚体质的人来说,可以多吃一些滋阴降火的食物,如莲子、银耳等。
2. 运动养生: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
中医强调运动的方式应与体质相适应,例如太极拳和气功等柔和的运动方式适合大多数人。
此外,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运动强度和时长。
3. 中草药调理:中医养生中常用草药调理身体。
中草药分为药食两用和纯药用两种。
药食两用的草药可以加入食物中,通过食物的方式起到调理作用。
纯药用的草药则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4. 按摩推拿:中医推拿按摩是一种常见的养生方法。
按摩能够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和紧张,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
常见的按摩方式包括推、拿、按、揉等。
5. 调理情绪:中医认为情绪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中医养生中常使用气功、冥想和音乐疗法等方式调理情绪,使身心得到放松和平衡。
结语中医养生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养生方法,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顺应自然的原则,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延缓衰老。
养生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形神兼具、动静结合、调养脾肾。
养生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形神兼具、动静结合、调养脾肾。
一、顺应自然人与自然息息相通,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大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而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无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的交替,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的演变等,都是会直接或者间接第影响人体,产生相应的生理或者病理反映。
人类必须掌握和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顺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来进行护养调摄,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是人体内外环境处于和谐的状态,这样才有益于身心健康。
1、春夏季节,顺应阳气升发的趋势,夜卧早起,多进行户外运动,漫步于空气清新质地,舒展身形,使阳气更加充盛。
2、秋冬季节,气候转凉至寒,风气劲疾,阴气收敛,必须注意防寒保暖,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卧玩起,以避肃杀寒凉之气,使阴精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妄泄。
二、形神兼养养神:主要是指摄养人体内脏,肢体,五环九窍及经气血津液等。
调神:主要指调摄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三、动静结合动:包括劳动和运动,运动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气机通常,气血调合,经络通达,九窍和利,提高防御病邪的能力。
静:主要指保持精神上的清净,还包括形体活动的相对安静状态。
只有心静方能神凝,神凝方能心定,如此神藏而不妄耗。
四、调养脾肾肾: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是元气,阴精的生发之源,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心。
肾中精气阴阳盛衰,与人的生长发育以及衰老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肾气充足,则精神健旺,身体健康,寿命延长;肾气衰少,则精神疲惫,体弱多病。
脾: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中的精微物质必须依靠脾的吸收和传输,才能化生为气血,营养与周身,维持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中医的养生原则 中医养生原则
中医的养生原则中医养生原则中医的养生原则中医养生原则,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中医的养生原则中医养生原则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的养生原则一、顺应自然天人相应,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集中体现。
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以“天地之气,四时之法成”,因此必须顺应天时。
春天保肝、夏天养心、长夏健脾、秋季润肺、冬季护肾——天人合一。
这种根据四时气候变化而保健调摄的方法,就是天人相应,顺乎自然养生原则的体现。
二、形神共养中医养生学主张静以养神,动以养形。
静以养神,就是通过清净养神、修性怡神,气功练神等方法,以保持神气的宁静和“恬淡虚无”的精神境界,即摒除一切有害的情绪波动,保持乐观安静、心平气和的精神状态,正如《千金要方·养性序》所说:“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动以养形是指通过形体锻炼、劳动、散步、引导、按摩等,以运动形体,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畅。
中医养生原则三、调养脾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强弱是决定人之健康和寿夭的重要因素。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认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
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当以脾胃为先”。
其中调养脾胃的关键是饮食调节,做到寒热适中,饥饱有度,营养全面,清洁卫生,既保护脾胃功能不受侵害,又保证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充足平衡。
此外,还可以通过药物调理、精神调摄、针灸推拿等方法来健运脾胃,调养后天,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四、保精护肾精是构成人体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精、气、神乃人身“三宝”,精化气,气生神,神御形,精是气、形、神的基础,为健康长寿的基本,也是养生保健的关键。
要做到劳逸适度。
比如:运动保健,食疗补肾、按摩益肾、导引固肾、药物调养等。
通过这些方法,达到养精护肾,延年益寿的目的。
总之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
个人需要健康,家庭更需要健康,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谐。
养生之道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养生之道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是一门古老而有深厚底蕴的医学体系,旨在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调节气血运行、促进五脏六腑功能的协调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中医养生秉持着一些基本原则,下面将逐一介绍。
一、顺应自然规律中医养生强调与自然规律的和谐共处。
养生者应把握人体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适应自然节气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
例如,在春季养生中,应该多进行舒缓柔和的活动,以适应春天气候的变暖,注重清淡饮食,避免过食寒凉的食物,如生冷、生冷过凉的食物等。
二、平衡阴阳中医强调阴阳的动态平衡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养生时,要注重调理阴阳平衡,保持身体内外的阴阳关系协调稳定。
例如,在饮食调养方面,要根据个人体质,合理摄取富含阳性或阴性物质的食物,达到平衡养生的效果。
三、调理气血气血是中医养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身体强弱、健康与否的关键指标。
保持气血的顺畅运行和充足供应对于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调理呼吸、运动锻炼、采用中药调养等方法,可以增加气血的供给,并保证其在人体内的平衡流通。
四、强调个体差异中医养生注重个体差异,强调因人而异的养生方法。
每个人的体质和状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养生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有的人体质偏寒,可以适当多吃些温热食物来调理;而有的人则需要保持清淡的饮食习惯。
因此,养生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
五、兼顾整体中医养生是注重整体调养的,不仅局限于治疗某一特定疾病或调理某一脏腑。
它追求的是整体的健康,注重身体的内外平衡、气血的调理,以及心理的舒缓与调整。
因此,养生者需要综合考虑身体的各个层面,综合养生,达到身心健康的良好状态。
养生之道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就是以上几点,中医养生秉持着顺应自然规律、平衡阴阳、调理气血、强调个体差异、兼顾整体等原则,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调节作息等方法,帮助人们保持身心健康,远离疾病。
我们应当认识到中医养生是一门科学、综合的体系,应当尊重并适时采用其中的方法,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一、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1.顺应自然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思想指导下,《素问·宝命全形论》提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类生存于自然界中,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息息相关。
《灵枢·邪客》称之为“人与天地相应”。
在自然界的变化中,存在着以四时、朔望、昼夜为标志的年月日周期性节律变化,并由此产生了气候变化和物候变化所呈现的生长化收藏规律等。
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之近乎同步的生理节律和适应外界变化并做出自我调适的能力。
因此,人若能顺应自然而摄生,各种生理功能便可循其常性,节律有序而稳定,机体则处于阴阳和谐的健康状态;若违逆自然,则各种生理功能节律紊乱,适应外界变化和防御抗邪能力减弱,而易罹患疾病。
诚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所以,顺应自然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养生顺应自然,旨在要求人们在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主动采取各种综合措施来顺应其变化,使人体生理活动与自然变化节律同步,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以避邪防病,保健延衰。
对此,《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了根据四季变化以调养形神的原则与方法,并强调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2.形神共养形,指形体,即脏腑身形;神,指以五神、五志为特征的心理活动。
形神共养,是以形神统一的生命观为其理论基础。
一方面,形体为生命的基础,形具而神生,五脏及其所藏的精气是产生“五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灵枢·天年》说:“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葛洪《抱朴子·内篇·至理》以堤和水、烛和火的关系比喻人体形与神关系时说:“形者,神之宅也。
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留矣;方之于烛,烛糜则火不居矣。
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包括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协调脏腑。
这些原则在各种养生方法中都有所体现,如时令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经穴养生等。
具体来说,顺应自然是指根据四季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情志养生则强调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饮食养生主张饮食要均衡,五味调和,避免偏食或挑食。
运动养生则推荐一些传统的健身方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增强脏腑功能。
经穴养生则通过按摩或针灸一些特定的穴位,来调和气血,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此外,协调脏腑也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原则之一。
五脏间的协调是通过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生克制化的关系来实现的。
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了故障,都会影响整体生命活动而发生疾病。
因此,在养生过程中,需要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同时及时调整脏腑间的失和状态,纠正偏差。
总之,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和原则都是基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经验,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原则的结合,旨在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
量。
在实践中,应根据个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和原则,以达到最佳的保健效果。
中医调理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调理养生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保健身体的目的。
在中医养生中,有着一些基本原则,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顺应自然规律中医养生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即“顺应天地之道,合乎四季之时”。
人体和大自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四季更替以及昼夜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因此,养生应根据季节的变化,合理调整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以适应自然的节律,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二、阴阳平衡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之一是阴阳平衡。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是对事物两个相对而又统一的方面的描述。
人体也有阴阳之分,阴阳平衡是身体健康的关键。
如果阴阳失调,就会导致身体不适或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养生着重强调调节阴阳平衡,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和保持心理平衡等方式来实现。
三、个体化养生中医养生注重个体化,即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和年龄等情况进行具体调理。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同的,对于同样的疾病或不适症状,中医养生会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养生方案。
这需要通过中医师的诊断和指导,针对个体的需求进行针对性调理,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四、综合养生中医养生注重综合调理,包括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
中医养生中的饮食调理有着丰富的内容,例如根据体质选择适宜的食材和烹饪方法,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的原则,合理搭配膳食等。
同时,养生还需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度运动等,多方面综合调理身体,使身心得到平衡与健康。
五、预防为主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之一是“治未病”。
强调放在预防疾病发生的同时,养生应该是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养生方法,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中医养生强调在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不是等到出现病症才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中医调理养生的基本原则包括顺应自然规律、阴阳平衡、个体化养生、综合调理和预防为主。
这些原则以独特的理论体系贯穿于中医养生的方方面面,帮助人们保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中医养生学以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和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以“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整体观为出发点。
那么,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1、天人合一人在天地之间,宇宙之中,所有的生命活动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是个小天地,自然界是个大天地,它们都相通相应。
不论季节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人的情志、气血、脏腑以及疾病的产生。
因此,掌握和了解四时六气的变化规律和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顺应自然,保持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才能达到养生保健防病的目的。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2、形神共养形即形体,神即神志、意识、思维。
形与神两者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形神共养是要求人在日常生活中既要重视形体的保健,更要重视心理和精神的调养。
在具体应用上就是调和情志,保持心态的安闲清静,并与保养形体相结合,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规律生活,使人气血调畅,形体强健,情志安和。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3、动静互涵动和静,是物质运动的两个方面或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人体生命运动始终保持着动静和谐的状态,维持着动静对立统一的整体性,从而保证了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功能。
体现在中医养生的一是要静以养神,我国历代养生家十分重视神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为心神清静,可致健康长寿。
二是动以养形,运动可促进精气流通,血气畅达,疏通经络、通利九窍、防病健身。
三是动静适宜,提倡动静结合,形神共养。
只有做到动静兼修,动静适宜,才能“形神共俱”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4、正气为本中医所指的“正气”,是维护人体健康的脏腑生理功能的动力和抵抗病邪的抗病能力。
正气充盛,可保持体内阴阳平衡,更好地适应外在变化,故保养正气是养生的根本。
保养正气,就是保养精、气、神。
其根本在于护养脾肾。
中医养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中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内容。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个体差异和四季气候变化,运用中医药学的方法,使人体保持健康、延缓衰老、预防疾病的一门养生学科。
以下是中医养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中医养生强调顺应自然规律,根据四季气候变化的特点进行调养。
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合适的食材、药材,进行饮食调养,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同时,也要尊重个人差异和生理特点,因人而异。
2.阴阳平衡:中医养生强调阴阳平衡的原则。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对事物性质的描述,它们相对关联、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在日常养生中,要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运动等,滋养阴阳,使人体的阴阳处于平衡状态,以维持健康。
3.调整饮食结构:中医养生强调饮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根据中医对食物性味的分类,人们可以通过合理搭配食物,调整饮食结构,以滋补身体、预防疾病。
例如,在寒冷的冬季,可以选择温热的食物来增强体内的阳气;在暑热的夏季,可以选择清凉的食物来消暑降温。
4.注重情志调节:中医养生认为情志对健康有直接影响。
长期的紧张、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不过分劳累,通过适当的方式放松自己的身心。
5.合理运动:中医养生推崇适度运动的原则。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畅通,增强体质,防止疾病的发生。
同时,也要根据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不过度运动或久坐不动。
6.调整作息:中医养生强调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律。
充足的睡眠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因此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过度熬夜,保持精力充沛的状态。
7.正确用药:中医养生注重正确用药的原则。
中药具有温和、平衡的特点,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气血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在使用中药时,要根据个体差异和具体症状进行选择,并遵循医师的嘱托,正确使用药物。
8.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养生强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中医养生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基本原则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运动等方式,以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顺应自然: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养生应顺应自然规律,如作息规律、饮食合宜、适应气候变化等。
2. 平衡调理:中医认为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脏腑等要素应保持平衡,养生应通过饮食、运动、按摩等方法来调理平衡。
3. 个体化养生:中医注重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需求各异,养生方法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4. 饮食调节:中医养生强调饮食养生,包括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药膳等的搭配,避免暴饮暴食、过度辛辣等不良习惯。
5. 调理心身:中医强调情志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养生应通过调理情绪、放松身心、舒缓压力等方式来保持心身健康。
6. 适度运动:中医养生强调适度运动,不做过度运动或久坐不动,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有益身心的运动方式。
总体来说,中医养生追求的是整体健康和平衡,注重个体差异和自然规律,并通过饮食、调节心身、适度运动等方式来提升养生效果。
中医养生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基本原则中医养生是指通过调整身体,促进健康和延年益寿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中医养生基本原则是中医学理论在养生领域中的要点总结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以帮助读者实施有效的健康管理。
1. 顺应自然规律中医注重顺应自然规律,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保持作息规律,早睡早起,符合人体自然生物钟的运行规律,有助于维持健康。
此外,合理饮食,选择当地季节性的食材,也能提供更合适的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
2. 平衡阴阳中医养生强调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用来描述事物相互关系的概念。
在人体中,阴阳也存在着相应的平衡状态。
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中医通过调整饮食习惯、锻炼方式和情绪调节等,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3. 强调整体观念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注重人体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
中医养生不仅仅关注症状,更关注病因和机体整体的调节。
通过调整整体的平衡,促进身体的健康。
例如,采用针灸、推拿等中医理疗方法,可以调整经络和气血的流动,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4. 个体化的养生方案中医养生注重个体化的治疗和养生方案。
不同个体的体质与环境、生活习惯均有所不同,因此养生方案应根据个人的特点来制定。
中医通过辨证施治的方式,根据个人体质、症状等进行针对性的调理,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5. 重视预防为主中医养生强调以预防为主,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保持身体的健康比治疗疾病更加重要,因此,养生的目的在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通过科学的饮食搭配,适度的锻炼和心理调节,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
总结:中医养生基本原则是顺应自然规律,平衡阴阳,强调整体观念,个体化的养生方案以及重视预防为主。
遵守这些原则,合理调节生活方式和习惯,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促进全面的养生。
通过正确理解和应用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身的健康,享受更加长寿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2015年下半年中医基础:养生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中西医执业医师2010-08-10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下列哪项,不是太阳蓄水证临床表现的是A.发热恶寒B.小腹满C.口渴D.水入即吐E.小便自利2、脘腹痞胀,水声辘辘,泛吐清水应属____A.胃阳同虚证B.胃气虚证C.饮停胃肠证D.胃阴虚证E.胃寒证3、以下哪类人员不能参加手术A.手臂皮肤破损B.胸部皮肤破损C.背部皮肤破损D.腹部皮肤破损E.下肢皮肤破损4、腹内肿块,推之不移,刺痛拒按,属于____A.气滞证B.血热证C.血虚证D.血寒证E.血瘀证5、麻疹发病年龄多见于A.1~5岁B.5~10岁C.6个月~1岁D.3~5岁E.10~18岁6、1976年美国学者提出的医患关系基本模式是A.主动-被动型,互相-合作型,平等参与型B.主动-合作型,相互-指导型,共同参与型C.主动-配合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D.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E.主动-被动型,共同参与型,父权主义型7、关于化脓性脑膜炎抗生素的使用原则,以下不正确的是A.早期、足量、联合用药B.病原来明者,选用青霉素加氯霉素或青霉素加氨苄青霉素C.口服用药D.肺炎汉球菌可选用青霉素加氯霉素E.流感杆菌首选氨苄青霉素或氯霉素8、患者,女,45岁。
因火灾中被烧伤左头面颈部,局部红肿疼痛,可见大水疱。
其烧伤程度为()A.浅Ⅱ。
9%B.浅Ⅱ。
18%C.浅Ⅱ。
4.5%D.I。
27%E.深Ⅱ。
10%9、患者,男,50岁。
腹痛,腹胀,暖气,恶心,呕吐,便血;右下腹触及肿块;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治疗应首选()A.桃红四物汤B.槐角地榆汤C.八珍汤D.麻仁滋脾丸E.硫酸镁口服10、下列哪项不是急性白血病痰热瘀阻证的主症A.心烦口苦B.腹部癥积C.头身困重D.口渴喜饮E.痰多胸闷11、龟甲、鳖甲共同具有的功效是A.养血补心B.软坚散结C.益肾健骨D.滋阴潜阳E.清肺化痰12、哮病发病的宿根是A.宿痰伏肺B.先天不足C.饮食不当D.气候变化E.外邪侵袭13、某男,62岁。
慢性肾炎史9年。
现全身浮肿明显,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脊冷痛.神疲纳少,便溏,遗精,舌嫩淡胖,有齿痕,脉沉细。
检查:尿蛋白(+++),镜检可见管型。
治疗选用A.附子理中汤加减B.异功散加味C.金匮肾气丸加减D.杞菊地黄丸加减E.参芪地黄汤14、辨别寒热真假时,真象常反映在()A.皮肤B.四肢C.舌、脉D.面色E.以上均非15、在治疗高血压病时,下列哪种组合是错误的A.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B.利尿剂+ACE抑制剂C.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D.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E.β受体阻滞剂+硝苯地平16、与呼吸运动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A.心与肺B.心与肝C.肺与脾D.肺与肝E.肺与肾17、不符合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临床特征是A.腹痛B.恶心、呕吐及腹胀C.发热D.低血压和休克E.水电解质紊乱18、水痘邪郁肺卫证的治法是____A.疏风清热,解表透疹B.疏风清热,解毒利湿C.辛凉透表,清宣肺卫D.清气凉血,解毒化湿E.辛凉宣透,清热解毒19、女性,29岁,已婚。
孕8个月,头晕头痛,耳鸣作响,心悸怔忡,夜寐多梦,舌红,少苔,脉弦细滑,血压150/90mmHg。
治疗应首选A.半夏白术天麻汤B.杞菊地黄丸C.羚角钩藤汤D.知柏地黄汤E.牛黄降压丸20、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是A.肾静脉血栓B.动脉粥样硬化C.下肢静脉血栓D.感染E.高脂血症21、当实质性器官被含气组织覆盖时,其叩诊音为A.清音B.鼓音C.实音D.浊音E.过清音22、腔隙性梗死,最常见的表现是A.纯运动性卒中B.构言障碍-手笨拙综合征C.纯感觉性卒中D.共济失调性轻偏瘫E.以上均不是23、患者食少便溏,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胸脘闷胀,面色萎黄,舌苔白,脉细缓,治宜选用A.痛泻要方B.参苓白术散C.半夏泻心汤D.补中益气汤E.理中丸24、患者,男,58岁。
反复活动性胸痛2年。
2小时前,胸痛再次发作,持续不缓解,烦躁不安、大汗淋漓。
经检查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其心电图特征改变出现的导联是A.Ⅴ1、Ⅴ2、Ⅴ3 B.Ⅱ、Ⅲ、aⅤF C.Ⅴ1、Ⅴ2、Ⅴ3、Ⅴ4、Ⅴ5 D.Ⅴ1、Ⅴ2、Ⅴ3、aⅤF、Ⅱ、ⅢE.Ⅴ1、Ⅴ6、Ⅵ25、某肺叶发生肺不张时,典型的X线表现是A.中等密度,边界不清的云絮状阴影B.密度增高,边缘清楚,呈散在小花朵状阴影C.密度增高,边缘锐利的线条状阴影D.斑点状或小块状密度甚高的致密阴影E.三角形密度均匀增高的片状阴影26、患儿,3岁。
久泻不止,粪质清稀,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A.参苓白术散B.七味白术散C.参附龙牡汤D.附子理中汤E.理中丸二、多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治疗病原菌不明的小儿化脓性脑膜炎,选择易透过血脑屏障并且毒副作用少的药物,以哪种抗生素为最好A.青霉素B.氯霉素C.庆大霉素D.先锋霉素E.氨苄青霉素2、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是A.肝、肺B.肺、肾C.胂、胃D.肝、胆E.心、肾3、某男,60岁。
心前区阵发性疼痛1个月,以夜间发作为主,每次发作10~15分钟,发作时心电图提示Ⅱ、Ⅲ、VF导联ST段抬高。
首选治疗药物是A.硝酸甘油B.普萘洛尔C.硝苯地平D.地高辛E.乙胺碘呋酮4、均兼有止血功效的清热药是A.穿心莲、知母B.秦皮、黄芩C.熊胆、蒲公英D.白鲜皮、熊胆E.马齿苋、黄芩5、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治疗最理想的是A.阿托品B.解磷定C.双复磷D.氯磷啶E.阿托品+解磷定6、患儿,8个月。
发热4天,喷射状呕吐1天,惊厥4次。
体格检查:体温39℃,精神萎靡,前囟1.5×1.5cm膨隆,有波动感。
颈强直,咽部充血,布氏征(+),脑脊液外观混浊,白细胞高,多核0.8,蛋白300mg/L,糖1.2mmol/L。
其可能的诊断是A.病毒性脑膜炎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D.新型隐球菌脑膜炎E.瑞氏综合征7、胎儿附属物不包括A.胎盘B.胎膜C.胎脂D.脐带E.羊水8、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增强下列哪项的亲和力A.抗凝血酶Ⅰ和因子ⅠB.抗凝血酶Ⅱ和因子ⅡC.抗凝血酶Ⅱ和因子ⅢD.抗凝血酶Ⅲ和因子ⅡE.抗凝血酶Ⅲ和因子Ⅲ9、患者男性,60岁。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天,晕厥2次,心室率40次/分,律齐,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治疗应首选A.麻黄素B.人工心脏起搏器C.异丙肾上腺素D.阿托品E.溴苯辛10、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风寒袭肺证,治疗应首选A.止嗽散B.泻肺散C.桑杏汤D.二陈汤E.参苏饮11、患者,女,38岁。
结喉右侧可及3cm×3cm×3cm肿物,表面光滑,质韧,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
应首先考虑的是A.气瘿B.肉瘿C.血瘿D.石瘿E.瘿痈12、男,28岁。
节律性中上腹痛2年余。
常于餐前及夜间痛,进食可缓解,伴反酸、嗳气,口服胃舒平等可缓解。
今日晚餐后呕出暗红色血液及胃内容物约500ml,排柏油样便1次。
呕血最可能的原因是A.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B.胃溃疡出血C.十二指肠溃疡出血D.胃癌出血E.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13、某男,58岁。
脘腹剧痛,连及心胸,腹中寒气上下攻冲,伴呕不能食,舌苔白滑,脉沉弦紧。
治疗当首选A.大建中汤B.小建中汤C.厚朴温中汤D.吴茱萸汤E.理中丸14、某男,56岁。
平素咳嗽,咯黄痰,量多,突发呼吸困难、急迫,呼吸深长,息粗声高,难以呼出,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为A.肺肾气虚B.外感风寒C.肝气郁结D.阳明实热E.痰热壅肺15、球部尿道损伤后出现严重尿外渗,局部处理方法应是A.局部穿刺抽吸外渗的尿和血液B.局部热敷C.理疗D.尿外渗部位多处切开引流E.消炎预防感染即可16、HLA配型相合同中异基因骨髓移植的指征正确的是A.年龄20岁以下,有HLA配型相结合的供者,输血较多者B.年龄30岁以下有HLA配型相结合的供者,输血较少者C.年龄40岁以下有HLA配型相结合的供者,输血较多者D.年龄40岁以下有HLA配型相结合的供者输血较少者E.年龄30岁以下,有HLA配型相结合的供者,输血较多者17、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是A.过敏因素B.寒冷气候C.长期吸烟D.环境因素E.理化刺激18、具有消肿、软坚作用的药物是A.芦荟B.芫花C.大黄D.牵牛子E.芒硝19、患者,女,65岁。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切开排脓,用红升丹药条引流2天,周围出现大片皮疹,瘙痒,疮口脓腐未尽。
外治应首选A.黑虎丹B.三七丹C.五五丹D.白降丹E.八二丹20、某女,38岁。
口渴多食,消瘦3年,用胰岛素治疗好转。
因故停药4天后出现恶心呕吐,神志不清,呈脱水貌。
急查:尿糖(+++),血糖36mmol/ L,pH7.2。
治宜A.补液,地塞米松B.补液,清开灵注射液C.补液,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胰岛素D.补碱,补液和电解质E.以上都不是21、诊断急性菌痢必做的检查是A.血常规B.粪便常规C.直肠镜D.血培养E.悬滴检查22、诊断糖尿病的主要线索是A.血糖超过正常值B.尿糖阳性C.尿酮体阳性D.尿蛋白阳性E.尿潜血阳性23、患儿流涕、咳嗽3天后,高热不退,咳嗽喘促,鼻煽,喉中痰声漉漉,张口抬肩,口唇紫绀,舌红苔黄腻。
其证候是A.风寒闭肺B.风热闭肺C.痰热闭肺D.痰热咳嗽E.心阳虚衰24、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下列哪项检查最有意义A.腹部平片B.肾动脉造影C.膀胱镜检查D.排泄性尿道造影E.CT检查25、下列选项属病变虚实变化内涵的是A.邪气亢盛与否B.正气旺盛与否C.脏腑功能的盛衰D.正邪力量的盛衰E.气血旺盛与否26、患儿,3岁。
久泻不止,粪质清稀,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A.参苓白术散B.七味白术散C.参附龙牡汤D.附子理中汤E.理中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