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章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学有着丰富的实践基础,方法颇多,但其基本的原则,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顺其自然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大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而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无论是四时气候、昼夜晨昏的交替,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的演变等,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产生相应的生理或病理反应,所谓“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论》);因此人类必须掌握和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顺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来进行护养调摄,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使人体内外环境处于和谐的状态,这样才能有益与身心健康!一年四季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变迁,万物随之有春生、夏长、秋收、东藏的变化,人体阴阳气血的运行也会有相应的改变,根据这一自然规律,中医养生学便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主张在万物蓬勃生长的春夏季节,要顺应阳气升发的趋势,夜卧早起,多进行户外活动,漫步于空气清新之处,舒展形体,使阳气更加充盛;;秋冬季节,气候转凉至寒,风气劲疾,阴气收敛,必须注意防寒保暖,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卧晚起,以避肃杀寒凉之气,,使阴精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妄泄;这种根据四时气候变化而保健调摄的方法,就是天人相应,顺乎自然养生原则的体现!(二)形神兼养形,指人体的脏腑身形;神,主要指人的精神活动。
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
形体物质是生命的基础,只有形体完备,才能产生正常的精神活动;精神活动是生命的主宰,只有精神调畅,才能促进脏腑的生理功能。
无神则形无以主,无形则神无以附,形神合一,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的生命活动;所以中医养生学非常重视形体和精神的整体调摄,提倡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养形,主要是指摄养人体的内脏、肢体、五官九窍及精气血精液等。
大凡调饮食、节劳逸、慎起居、避寒暑、勤锻炼等养生的方法,多属养形的重要内容。
如调饮食,应做到谨和五味、粗细结合、荤素搭配寒热适宜等;慎起居,要注意日常生活有规律,与四季相应而起卧有时,节制房事而保养肾精等!调神,主要指调摄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3
葆阴精
大医学家张景岳曾明确指出:
“善养生者,必主其精,精盈
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
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
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
2019/2/14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4
重养神
《黄帝内经》明确指出: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养生一定要养神。
2019/2/14
17
顺天时
1、要适应自然,避免外邪。
要保养精神,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019/2/14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8
顺天时
2、要利用自然,促进健康。
重视生活环境的选择和改造。孙思邈在年老时就
选择在山清水秀的环境造屋植木种花修池,独自
在那里养老。
2019/2/14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9
调气机
第四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1、调阴阳
2、和脏腑
3、通经络
4、葆阴精
5、重养神
6、顺天时 7、调气机
2019/2/14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
调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阴阳
者,天地之道也。……治病
必求于本。
2019/2/14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2
调阴阳
对于养生者来说,就是要经常检 查自己体内有无阴阳偏盛偏衰的 表现,一旦发现,就要立即采取 措施,以使阴阳“以平为期”。
《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百
病生于气”的论点。
2019/2/14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20
管住嘴,迈开腿,放宽心,甜美睡,学会 玩,讲究爱,保住性,人生美。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流派众多,方法多样,但都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不仅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月相盈亏变化、昼夜变化,还要适应地域环境差异。
二、养神为先,顾护形气三、养护正气,避免邪气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养护正气,一方面要合理补养,另一方面要减少消耗(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并且减少邪气的干扰。
四、综合调养,随因施之人体是个有机整体,因此中医养生也必须着眼于整体,对人体生命进行综合调养。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多法并举顺四时、慎起居、调饮食、节房事、畅情志、运形体,以及针灸、推拿按摩、药物养生等。
(二)适度勿偏养生能使人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但在实际养生过程,应做到补养适度,不可拘泥。
过分在意保养,则会瞻前顾后,举足不前,使生活行为不知所措。
(二)审因施养养生保健要根据机体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分别给予不同的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
五、养成习惯,持之以恒养生是对生命保养和维护,是人积极主动的生命活动行为。
作为一种行为活动,要取得一定的效应,就必须是其形成一种习惯,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对生命起到保养和维护作用。
因此要将养生的方法和手段生活化、终身化、规范化。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养阴阳平衡:中医重视阴阳平衡,认为人体健康与阴阳平衡密切相关。
通过调节饮食、生活习惯、情绪等方面,保持阴阳平衡,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2. 顺应自然节气:中医养生注重顺应自然节气变化,合理安排饮食、休息、运动等活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增强机体的自身调节能力。
3. 饮食养生:中医饮食养生注重合理搭配食物,保持五味平衡。
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不同的食材,补充营养,调养身体。
4. 运动养生:中医养生强调适度运动,保持身体的活动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不同体质的人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5. 情志养生:中医认为情志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保持舒畅的情绪对身体有益。
通过调节情绪、避免压力等方式来维护身心健康。
6. 调节生活作息:合理调节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有规律的作息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养生效果。
7. 针灸、推拿等疗法:中医养生还可以利用针灸、推拿等手段调理身体,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8. 中草药养生:中医养生常采用中草药治疗,通过中药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
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选择适合的中草药进行调理养生。
9. 穴位按摩:中医养生常使用穴位按摩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动。
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刺激经络,缓解疼痛,促进新陈代谢,调整身体功能。
10. 精神调养:中医养生注重修养身心,培养良好的精神状态。
通过冥想、瑜伽、太极等练习,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增加抵抗力,预防疾病。
11. 避免过度用药:中医养生强调尽量避免过度依赖药物,促进身体自愈能力的恢复。
减少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12. 慎用火热物品:中医养生建议慎用火热物品,减少烟酒刺激,避免过度的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以免损伤脏腑功能。
13. 均衡饮食:中医养生强调均衡饮食,不偏食偏好,合理摄取各种营养物质。
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少摄入高糖高脂食物,保持消化系统的健康。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1.和谐统一原则:中医养生学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统一、要根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进行调整和调节,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2.阴阳调和原则:中医以阴阳学说为基础,认为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存在着阴阳的相对关系,要保持阴阳的平衡才能保持健康。
所以,中医养生学强调阴阳调和,以达到身心调理的目的。
3.顺应自然原则:中医养生学把自然界的规律作为人体养生的依据,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比如根据季节的不同,调整饮食结构、作息时间等,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4.个体化原则:中医养生学认为每个人的体质、环境和个人经历都是不同的,因此养生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不同的人需要采用不同的调理方法,以达到个体化的养生效果。
5.以养为主原则:中医养生学着重强调预防和调理的重要性,主张以养生为主,通过自我调养和外界因素的调理来达到防病强身的效果。
中医注重培养人体的自身抗病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6.辩证施治原则:中医养生学强调辨证论治的方法,即根据人体的阴阳五行状态来进行养生调理。
要根据人体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养生方法,达到调和阴阳、调理脏腑的效果。
7.全面平衡原则:中医养生学认为,人体的健康是一个充满协调和平衡的过程。
要全面考虑体质、心理、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调理,以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总之,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是和谐统一、阴阳调和、顺应自然、个体化、以养为主、辩证施治和全面平衡。
只有根据这些原则进行养生调理,才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
中医调理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调理养生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保健身体的目的。
在中医养生中,有着一些基本原则,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顺应自然规律中医养生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即“顺应天地之道,合乎四季之时”。
人体和大自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四季更替以及昼夜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因此,养生应根据季节的变化,合理调整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以适应自然的节律,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二、阴阳平衡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之一是阴阳平衡。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是对事物两个相对而又统一的方面的描述。
人体也有阴阳之分,阴阳平衡是身体健康的关键。
如果阴阳失调,就会导致身体不适或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养生着重强调调节阴阳平衡,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和保持心理平衡等方式来实现。
三、个体化养生中医养生注重个体化,即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和年龄等情况进行具体调理。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同的,对于同样的疾病或不适症状,中医养生会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养生方案。
这需要通过中医师的诊断和指导,针对个体的需求进行针对性调理,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四、综合养生中医养生注重综合调理,包括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
中医养生中的饮食调理有着丰富的内容,例如根据体质选择适宜的食材和烹饪方法,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的原则,合理搭配膳食等。
同时,养生还需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度运动等,多方面综合调理身体,使身心得到平衡与健康。
五、预防为主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之一是“治未病”。
强调放在预防疾病发生的同时,养生应该是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养生方法,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中医养生强调在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不是等到出现病症才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中医调理养生的基本原则包括顺应自然规律、阴阳平衡、个体化养生、综合调理和预防为主。
这些原则以独特的理论体系贯穿于中医养生的方方面面,帮助人们保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第四章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PPT文档资料23页
10
通经络
《灵枢·经脉篇》里说:“经脉 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 调虚实,不可不通。”
22.11.20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1
通经络的方法
一是要运动。因为“动形 以达郁”,“动则不衰”,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只有动,气血才能周流全 身。
二是常练气功。
22.11.2019
第四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1、调阴阳
2、和脏腑
3、通经络
4、葆阴精
5、重养神
6、顺天时
7、调气机
22.11.20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1Fra bibliotek调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阴阳 者,天地之道也。……治病 必求于本。
22.11.20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2
调阴阳
对于养生者来说,就是要经常检 查自己体内有无阴阳偏盛偏衰的 表现,一旦发现,就要立即采取 措施,以使阴阳“以平为期”。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7
保持五脏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方法
补养五脏,通利二便
22.11.20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8
使五脏藏,要使六腑泻的方法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2.11.20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9
纠正脏腑的偏盛偏衰 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
22.11.20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2
通经络的方法
三是要常吃一些能够理气 活血的药物和食物
四是要心情愉快。
22.11.20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3
葆阴精
大医学家张景岳曾明确指出: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通过调整身体和心理的平衡来维持健康。
中医养生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在中医养生中,有一些基本原则被广泛应用,包括防病于未然、调整饮食、保持身心平衡等。
一、防病于未然中医养生的首要原则是防病于未然。
中医强调预防胜于治疗,认为在疾病出现之前采取措施是最有效的。
人体的健康问题往往由于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导致,因此,养生中的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体检、避免过度劳累等。
此外,中医鼓励人们注重身体的自我调节,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以更好地应对外界的影响。
二、调整饮食饮食在中医养生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医认为,饮食可以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
根据中医的理论,不同的食物性味具有不同的功效,对人体有着不同的影响。
因此,中医养生强调合理搭配食材,以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的节制,尤其是对于一些寒热过度的食物,如辛辣食品和油腻食物,应适量食用,以避免对消化系统造成负担。
三、保持身心平衡中医养生还强调保持身心平衡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人的身体和心理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持身心平衡,中医提倡人们积极参与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运动、冥想和太极等。
此外,中医还强调情绪的管理,认为负面情绪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保持心情愉快对于促进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四、合理运用中医疗法在中医养生中,合理运用中医疗法也是重要的原则之一。
中医疗法包括草药疗法、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它们可以帮助调整身体的平衡和促进健康。
然而,在使用中医疗法时需要注意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尤其是在选择草药和进行针灸治疗时,应该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具有多种基本原则,包括防病于未然、调整饮食、保持身心平衡和合理运用中医疗法等。
这些原则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文化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文化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预防保健,注重个体差异,包括以下基本原则:
1. 顺应自然:中医养生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合理饮食、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过度饮食等不良习惯。
2. 阴阳平衡:中医认为健康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阴阳失衡有关。
因此,养生应当注重阴阳平衡,保持心态平和、饮食均衡、运动适度等。
3. 个体化:中医养生注重个体化,即根据不同体质、年龄、性别、季节等因素开展养生活动,制订个性化的养生方案。
4. 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身体的各个部分、器官之间互相关联、相互作用。
因此,养生应当注重全面保健,而不是单纯治疗某一部位或器官。
5. 中西结合:中医养生文化与现代医学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平衡发展。
以上是中医养生文化的基本原则,通过遵循这些原则,人们可以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 1 -。
[练习]中医养生学的复习资料
[练习]中医养生学的复习资料1.中医养生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扎根于祖国传统文化,具有人文精神,主要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总结以及探索。
2.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一、协调脏腑;二、畅通经络;三、清静养神;四、节欲葆精;五、调息养气;六、综合调养;七、持之以恒3.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4.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
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5.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6.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思想是强身防病,强调正气作用,防微杜渐治未病;把握生命和健康的整体观念及辨证思想;重视心理因素,贯穿始终;把人类、社会和环境联系起来,去理解和对待人体的健康和疾病。
7.《黄帝内经》提倡“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奠定了中医学基础,也奠定了中医养生学基础。
8.道家养生思想:“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及动形达郁的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
道教所行养生之术很多,如外丹、内丹、服气、胎息、吐纳、服饵、辟谷、存思、导引、行蹻、动功等儒家养生思想:1、强调精神调摄;2、注意身体护养“寝处不适,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3、倡导饮食卫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佛家养生思想多戒律,如五戒、十戒、普萨戒等。
对酒、色、食、财等诸方面欲念的节制和约束,以使人专心修禅,提高道德品质的修养。
充实了养生学中“养神”、“固精、“节欲”等方面内容《内经》总结了先秦时期医药学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先秦道家、儒家、杂家的养生思想为《内经》养生理论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的一部分,是关于人体健康的保健和调养的方法和原则。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顺应自然规律:中医养生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
要保持身体健康,应以天地阴阳五行为基础,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
例如,早睡早起、按时进食、规律运动等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养生方法。
2.调整情绪:中医养生强调情绪的平衡和调整。
中医认为,情绪的波动和不良情绪会对人体机能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身体健康问题。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十分重要。
可以通过学习放松的方法,如音乐欣赏、冥想和太极拳等来调整情绪。
3.合理饮食:中医养生重视饮食调养。
中医认为,食物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所以饮食应该既满足身体需要,又符合人体脏腑的阴阳平衡。
中医建议饮食要清淡、多样化,以保证营养的全面性;适当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过多的油腻食品,以防止体内湿热等病理变化的发生。
4.适度运动:中医养生倡导适度运动。
中医认为,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代谢和循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调整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
适宜的运动方式有多种选择,如散步、跑步、太极拳、气功和瑜伽等。
5.保护精气神:中医养生重视保护精气神。
中医认为,人体精气神是人体生命力和活动的核心,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础。
注重精神修养,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和过度消耗精气神的行为可以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
6.辨证施治:中医养生注重辨证施治。
中医将人体健康问题视为一种失衡或病理的表现,而不仅仅是单一症状的体现。
因此,中医养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施治,采取相应的调养方法和治疗措施,以达到保护身体健康的目的。
总之,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顺应自然规律、调整情绪、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护精气神和辨证施治。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和方法,人们可以有效保护和调养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管理师教材:第四章中医养生
第四章中医养生第一节中医养生基础理论中医养生是传统中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养精神、调饮食、服药饵、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
其后两千多年中,道家、儒家、释家、医家提出过许多养生理论和方法,但以道家阐述最多。
因此,中医养生学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最深。
一、中医养生理论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学以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和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以“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整体观为出发点,主张从综合分析的角度去看待生命和生命活动。
养生方法以保持生命活动的动静互涵、平衡协调为基本准则。
主张“正气为本”,提倡“预防为主”,要求人们用持之以恒的精神,自觉地、正确地运用养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自养自疗,提高身体素质和抗衰防病的能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一)天人合一人在天地之间,宇宙之中,所有的生命活动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是个小天地,自然界是个大天地,它们都相通相应。
不论季节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人的情志、气血、脏腑以及疾病的产生。
因此,掌握和了解四时六气的变化规律和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顺应自然,保持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才能达到养生保健防病的目的。
(二)形神共养形即形体,神即神志、意识、思维。
形与神两者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形神共养是要求人在日常生活中既要重视形体的保健,更要重视心理和精神的调养。
在具体应用上就是调和情志,保持心态的安闲清静,并与保养形体相结合,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规律生活,使人气血调畅,形体强健,情志安和。
(三)动静互涵动和静,是物质运动的两个方面或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人体生命运动始终保持着动静和谐的状态,维持着动静对立统一的整体性,从而保证了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功能。
体现在中医养生的一是要静以养神,我国历代养生家十分重视神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为心神清静,可致健康长寿。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医养生是一种注重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传统医学体系。
它强调以调整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为核心,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锻炼方法等,达到养生防病目的。
下面将介绍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1.顺应自然: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养生需要顺应自然的节律。
例如,根据四季的变化调整饮食、锻炼和作息时间,使身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2.平衡阴阳:中医强调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有关,阴阳的失衡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所以,中医养生注重通过调节饮食、运动和情绪等方面来平衡阴阳。
3.个体化: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以养生方法也应因人而异。
根据个体差异来制定针对性的养生方案,达到最佳效果。
4.综合调理:中医养生注重全面调理,不能片面追求其中一种方式,而是要全面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例如,饮食、锻炼、精神状态等方面的调理都应综合考虑。
二、中医养生的方法1.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是养生的关键,根据个体体质和四季变化来调整饮食。
例如,在夏天要多吃清淡、富含水分的食物,冬天要多吃温热食物。
此外,中医还强调五谷杂粮的均衡搭配,注重食物的烹调方式和时间。
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调理效果的药膳食品。
2.锻炼养生:中医推崇“动则通,通则不痛”。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增强体质,调节情绪。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并注意按照身体的反应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长。
3.心理调养:中医认为情绪的不畅会影响人体的正常功能,因此养生需要注意调节情绪。
例如,遇到困扰和压力时要学会释放负面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中医还有一些心理调养的方法,如静坐养心、放松身心等。
4.穴位按摩: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有很多穴位,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调节气血的流通,促进健康。
常用的养生穴位有“合谷”、“太冲”、“涌泉”等。
按摩这些穴位可以缓解疲劳、提高免疫力,防治一些疾病。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中医养生学以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和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以“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整体观为出发点。
那么,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1、天人合一人在天地之间,宇宙之中,所有的生命活动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是个小天地,自然界是个大天地,它们都相通相应。
不论季节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人的情志、气血、脏腑以及疾病的产生。
因此,掌握和了解四时六气的变化规律和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顺应自然,保持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才能达到养生保健防病的目的。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2、形神共养形即形体,神即神志、意识、思维。
形与神两者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形神共养是要求人在日常生活中既要重视形体的保健,更要重视心理和精神的调养。
在具体应用上就是调和情志,保持心态的安闲清静,并与保养形体相结合,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规律生活,使人气血调畅,形体强健,情志安和。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3、动静互涵动和静,是物质运动的两个方面或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人体生命运动始终保持着动静和谐的状态,维持着动静对立统一的整体性,从而保证了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功能。
体现在中医养生的一是要静以养神,我国历代养生家十分重视神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为心神清静,可致健康长寿。
二是动以养形,运动可促进精气流通,血气畅达,疏通经络、通利九窍、防病健身。
三是动静适宜,提倡动静结合,形神共养。
只有做到动静兼修,动静适宜,才能“形神共俱”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4、正气为本中医所指的“正气”,是维护人体健康的脏腑生理功能的动力和抵抗病邪的抗病能力。
正气充盛,可保持体内阴阳平衡,更好地适应外在变化,故保养正气是养生的根本。
保养正气,就是保养精、气、神。
其根本在于护养脾肾。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一、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1.顺应自然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思想指导下,《素问·宝命全形论》提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类生存于自然界中,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息息相关。
《灵枢·邪客》称之为“人与天地相应”。
在自然界的变化中,存在着以四时、朔望、昼夜为标志的年月日周期性节律变化,并由此产生了气候变化和物候变化所呈现的生长化收藏规律等。
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之近乎同步的生理节律和适应外界变化并做出自我调适的能力。
因此,人若能顺应自然而摄生,各种生理功能便可循其常性,节律有序而稳定,机体则处于阴阳和谐的健康状态;若违逆自然,则各种生理功能节律紊乱,适应外界变化和防御抗邪能力减弱,而易罹患疾病。
诚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所以,顺应自然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养生顺应自然,旨在要求人们在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主动采取各种综合措施来顺应其变化,使人体生理活动与自然变化节律同步,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以避邪防病,保健延衰。
对此,《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了根据四季变化以调养形神的原则与方法,并强调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2.形神共养形,指形体,即脏腑身形;神,指以五神、五志为特征的心理活动。
形神共养,是以形神统一的生命观为其理论基础。
一方面,形体为生命的基础,形具而神生,五脏及其所藏的精气是产生“五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灵枢·天年》说:“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葛洪《抱朴子·内篇·至理》以堤和水、烛和火的关系比喻人体形与神关系时说:“形者,神之宅也。
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留矣;方之于烛,烛糜则火不居矣。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一、协议关键信息1、中医养生的整体观念原则强调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关注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性2、阴阳平衡原则阴阳的相互依存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3、顺应自然原则遵循四季变化适应昼夜节律考量地域差异4、形神共养原则养形的方法与要点养神的重要性与途径5、动静结合原则适度运动的益处静心调养的作用6、饮食调养原则饮食的均衡搭配食物的性味与功效饮食的节制与宜忌7、预防为主原则未病先防的措施既病防变的策略二、协议具体内容11 中医养生的整体观念原则中医养生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111 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在生理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例如,心主血脉,肺主气,气能行血,心肺之间相互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的血液循环。
112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地理环境等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如春季多风,易患风病;夏季炎热,易中暑湿;秋季干燥,易伤肺津;冬季寒冷,易受寒邪。
113 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性人的情志、心理状态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
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有助于维护身心健康。
12 阴阳平衡原则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121 阴阳的相互依存阴和阳相互依存,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也就没有阴。
例如,人体的物质基础(阴)和功能活动(阳)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122 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之间处于不断的消长变化之中,保持相对的平衡。
如果阴阳的消长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导致阴阳失衡,引发疾病。
123 阴阳的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相互转化。
如寒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热证,虚证可以转化为实证。
13 顺应自然原则131 遵循四季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养生应根据四季的特点进行调整。
春季宜养阳,晚睡早起,多进行户外活动;夏季宜防暑,晚睡早起,避免贪凉;秋季宜养阴,早睡早起,适当进补;冬季宜防寒,早睡晚起,注意保暖。
09 第四章中医养生原则
六、保育元气
元气充足,则生命有活力,气机通畅,则机体 健康。 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保养元气,一是 调畅气机。 保养正气,首先是顺四时、慎起居,如果人体能 顺应四时变化,则可使阳气得到保护,不致耗伤。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 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生药学教研室
生药学教研室
一、协调(调合)脏腑
一是保持五脏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人类生活于 自然界中,其生理、病理无不受自然环境的 影响; 二是要使五脏藏,六腑泻: 《素问‘五脏别论》里说:“所谓五脏者,藏 精气而不泻也, 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 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满也。” 三是要及时运用中医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的规 律纠正脏腑的偏盛偏衰。
生药学教研室
二、疏通经络
在气功导引法中,有 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 小周天之说,任脉起于胞 中,循行于胸、腹部正中 线,总任一身之阴脉,可 调节阴经气血; 督脉亦起于胞中,下出 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 循行于背部正中,总督一 身之阳脉,可调节阳经气 血。
任、督二脉的相互沟通,可使阴经、阳经的 气血周流,互相交贯。
和,调和,协调之意;和脏腑,是指使 人体五脏六腑功能 相对稳定和协调。 由于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是以五脏为主 体, 是脏腑功能的综合反映,所以,养生 首先要协调脏腑的生理功能,使其成为一个 有机整体。 这是一条重要的养生原则。
生药学教研室
协调的含义
1. 强化 增强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 力。 2.纠偏 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纠正其偏差。 强化与纠偏始终贯穿于各种养生方法之中。 如: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 冬养肾; 精神养生中强调情志舒畅,避免五志过极伤害五脏; 饮食养生中强调五味调和,不可过偏;
四章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2019/4/1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5
顺天时
? 如果外界自然环境发生反常的变化, 而人体的调节功能又不能适应时,人 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即遭到破坏而 产生疾病。
2019/4/1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6
顺天时
? 怎样顺应四时呢?
? 、要适应自然,避免外邪。 ? 、要利用自然,促进健康。
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
调虚实,不可不通。”
2019/4/1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1
通经络的方法
? 一是要运动。 因为“动形 以达郁”,“动则不衰”,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只有动,气血才能周流全
身。
? 二是常练气功。
2019/4/1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2
通经络的方法
?三是要常吃一些能够理气
2019/4/1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7
顺天时
? 、要适应自然,避免外邪。
? 要保养精神,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019/4/1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8
顺天时
? 、要利用自然,促进健康。
? 重视生活环境的选择和改造。孙思邈在年老时就
选择在山清水秀的环境造屋植木种花修池,独自
在那里养老。
2019/4/1
第四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1、调阴阳
2、和脏腑
3、通经络
4、葆阴精
5、重养神
6、顺天时
7、调气机
2019/4/1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
调阴阳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
者,天地之道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3
和脏腑 ❖就是保持人体脏腑功能健
全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6
和脏腑方法
一、保持五脏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二、要使五脏藏,要使六腑泻。 三、要纠正脏腑的偏盛偏衰。
2020/11/1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7
保持五脏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方法
❖ 补养五脏,通利二便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8
使五脏藏,要使六腑泻的方法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9
纠正脏腑的偏盛偏衰 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0
通经络
❖ 《灵枢·经脉篇》里说:“经脉 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 调虚实,不可不通。”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7
顺天时
❖1、要适应自然,避免外邪。
❖ 要保养精神,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8
顺天时
❖2、要利用自然,促进健康。
❖ 重视生活环境的选择和改造。孙思邈在年老时就 选择在山清水秀的环境造屋植木种花修池,独自 在那里养老。
养生一定要养神。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5
顺天时
❖ 如果外界自然环境发生反常的变化, 而人体的调节功能又不能适应时,人 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即遭到破坏而 产生疾病。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6
顺天时
❖ 怎样顺应四时呢?
❖ 1、要适应自然,避免外邪。 ❖ 2、要利用自然,促进健康。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1
通经络的方法
❖ 一是要运动。因为“动形 以达郁”,“动则不衰”,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只有动,气血才能周流全 身。
❖ 二是常练气功。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2
通经络的方法
❖三是要常吃一些能够理气 活血的药物和食物
❖四是要心情愉快。
第四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1、调阴阳
2、和脏腑
3、通经络
4、葆阴精
5、重养神
6、顺天时
7、调气机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
调阴阳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阴阳 者,天地之道也。……治病 必求于本。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2
调阴阳
❖ 对于养生者来说,就是要经常检 查自己体内有无阴阳偏盛偏衰的 表现,一旦发现,就要立即采取 措施,以使阴阳“以平为期”。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3
葆阴精
❖ 大医学家张景岳曾明确指出:
❖“善养生者,必主其精,精盈 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 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 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4
重养神
❖ 《黄帝内经》明确指出: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9
调气机
❖ 《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百 病生于气”的论点。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20
❖ 管住嘴,迈开腿,放宽心,甜美睡,学会 玩,讲究爱,保住性,人生美。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21
谢谢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