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章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学有着丰富的实践基础,方法颇多,但其基本的原则,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顺其自然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大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而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无论是四时气候、昼夜晨昏的交替,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的演变等,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产生相应的生理或病理反应,所谓“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论》);因此人类必须掌握和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顺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来进行护养调摄,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使人体内外环境处于和谐的状态,这样才能有益与身心健康!一年四季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变迁,万物随之有春生、夏长、秋收、东藏的变化,人体阴阳气血的运行也会有相应的改变,根据这一自然规律,中医养生学便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主张在万物蓬勃生长的春夏季节,要顺应阳气升发的趋势,夜卧早起,多进行户外活动,漫步于空气清新之处,舒展形体,使阳气更加充盛;;秋冬季节,气候转凉至寒,风气劲疾,阴气收敛,必须注意防寒保暖,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卧晚起,以避肃杀寒凉之气,,使阴精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妄泄;这种根据四时气候变化而保健调摄的方法,就是天人相应,顺乎自然养生原则的体现!(二)形神兼养形,指人体的脏腑身形;神,主要指人的精神活动。

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

形体物质是生命的基础,只有形体完备,才能产生正常的精神活动;精神活动是生命的主宰,只有精神调畅,才能促进脏腑的生理功能。

无神则形无以主,无形则神无以附,形神合一,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的生命活动;所以中医养生学非常重视形体和精神的整体调摄,提倡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养形,主要是指摄养人体的内脏、肢体、五官九窍及精气血精液等。

大凡调饮食、节劳逸、慎起居、避寒暑、勤锻炼等养生的方法,多属养形的重要内容。

如调饮食,应做到谨和五味、粗细结合、荤素搭配寒热适宜等;慎起居,要注意日常生活有规律,与四季相应而起卧有时,节制房事而保养肾精等!调神,主要指调摄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3
葆阴精

大医学家张景岳曾明确指出:
“善养生者,必主其精,精盈
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
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
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
2019/2/14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4
重养神

《黄帝内经》明确指出: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养生一定要养神。
2019/2/14
17
顺天时
1、要适应自然,避免外邪。

要保养精神,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019/2/14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8
顺天时
2、要利用自然,促进健康。

重视生活环境的选择和改造。孙思邈在年老时就
选择在山清水秀的环境造屋植木种花修池,独自
在那里养老。
2019/2/14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9
调气机
第四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1、调阴阳
2、和脏腑
3、通经络
4、葆阴精
5、重养神
6、顺天时 7、调气机
2019/2/14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
调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阴阳
者,天地之道也。……治病
必求于本。
2019/2/14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2
调阴阳

对于养生者来说,就是要经常检 查自己体内有无阴阳偏盛偏衰的 表现,一旦发现,就要立即采取 措施,以使阴阳“以平为期”。

《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百
病生于气”的论点。
2019/2/14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20


管住嘴,迈开腿,放宽心,甜美睡,学会 玩,讲究爱,保住性,人生美。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流派众多,方法多样,但都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不仅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月相盈亏变化、昼夜变化,还要适应地域环境差异。

二、养神为先,顾护形气三、养护正气,避免邪气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养护正气,一方面要合理补养,另一方面要减少消耗(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并且减少邪气的干扰。

四、综合调养,随因施之人体是个有机整体,因此中医养生也必须着眼于整体,对人体生命进行综合调养。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多法并举顺四时、慎起居、调饮食、节房事、畅情志、运形体,以及针灸、推拿按摩、药物养生等。

(二)适度勿偏养生能使人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但在实际养生过程,应做到补养适度,不可拘泥。

过分在意保养,则会瞻前顾后,举足不前,使生活行为不知所措。

(二)审因施养养生保健要根据机体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分别给予不同的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

五、养成习惯,持之以恒养生是对生命保养和维护,是人积极主动的生命活动行为。

作为一种行为活动,要取得一定的效应,就必须是其形成一种习惯,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对生命起到保养和维护作用。

因此要将养生的方法和手段生活化、终身化、规范化。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养阴阳平衡:中医重视阴阳平衡,认为人体健康与阴阳平衡密切相关。

通过调节饮食、生活习惯、情绪等方面,保持阴阳平衡,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2. 顺应自然节气:中医养生注重顺应自然节气变化,合理安排饮食、休息、运动等活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增强机体的自身调节能力。

3. 饮食养生:中医饮食养生注重合理搭配食物,保持五味平衡。

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不同的食材,补充营养,调养身体。

4. 运动养生:中医养生强调适度运动,保持身体的活动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不同体质的人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5. 情志养生:中医认为情志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保持舒畅的情绪对身体有益。

通过调节情绪、避免压力等方式来维护身心健康。

6. 调节生活作息:合理调节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有规律的作息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养生效果。

7. 针灸、推拿等疗法:中医养生还可以利用针灸、推拿等手段调理身体,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8. 中草药养生:中医养生常采用中草药治疗,通过中药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

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选择适合的中草药进行调理养生。

9. 穴位按摩:中医养生常使用穴位按摩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动。

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刺激经络,缓解疼痛,促进新陈代谢,调整身体功能。

10. 精神调养:中医养生注重修养身心,培养良好的精神状态。

通过冥想、瑜伽、太极等练习,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增加抵抗力,预防疾病。

11. 避免过度用药:中医养生强调尽量避免过度依赖药物,促进身体自愈能力的恢复。

减少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12. 慎用火热物品:中医养生建议慎用火热物品,减少烟酒刺激,避免过度的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以免损伤脏腑功能。

13. 均衡饮食:中医养生强调均衡饮食,不偏食偏好,合理摄取各种营养物质。

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少摄入高糖高脂食物,保持消化系统的健康。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1.和谐统一原则:中医养生学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统一、要根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进行调整和调节,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2.阴阳调和原则:中医以阴阳学说为基础,认为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存在着阴阳的相对关系,要保持阴阳的平衡才能保持健康。

所以,中医养生学强调阴阳调和,以达到身心调理的目的。

3.顺应自然原则:中医养生学把自然界的规律作为人体养生的依据,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比如根据季节的不同,调整饮食结构、作息时间等,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4.个体化原则:中医养生学认为每个人的体质、环境和个人经历都是不同的,因此养生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不同的人需要采用不同的调理方法,以达到个体化的养生效果。

5.以养为主原则:中医养生学着重强调预防和调理的重要性,主张以养生为主,通过自我调养和外界因素的调理来达到防病强身的效果。

中医注重培养人体的自身抗病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6.辩证施治原则:中医养生学强调辨证论治的方法,即根据人体的阴阳五行状态来进行养生调理。

要根据人体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养生方法,达到调和阴阳、调理脏腑的效果。

7.全面平衡原则:中医养生学认为,人体的健康是一个充满协调和平衡的过程。

要全面考虑体质、心理、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调理,以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总之,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是和谐统一、阴阳调和、顺应自然、个体化、以养为主、辩证施治和全面平衡。

只有根据这些原则进行养生调理,才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

中医调理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调理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调理养生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保健身体的目的。

在中医养生中,有着一些基本原则,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顺应自然规律中医养生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即“顺应天地之道,合乎四季之时”。

人体和大自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四季更替以及昼夜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因此,养生应根据季节的变化,合理调整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以适应自然的节律,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二、阴阳平衡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之一是阴阳平衡。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是对事物两个相对而又统一的方面的描述。

人体也有阴阳之分,阴阳平衡是身体健康的关键。

如果阴阳失调,就会导致身体不适或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养生着重强调调节阴阳平衡,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和保持心理平衡等方式来实现。

三、个体化养生中医养生注重个体化,即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和年龄等情况进行具体调理。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同的,对于同样的疾病或不适症状,中医养生会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养生方案。

这需要通过中医师的诊断和指导,针对个体的需求进行针对性调理,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四、综合养生中医养生注重综合调理,包括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

中医养生中的饮食调理有着丰富的内容,例如根据体质选择适宜的食材和烹饪方法,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的原则,合理搭配膳食等。

同时,养生还需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度运动等,多方面综合调理身体,使身心得到平衡与健康。

五、预防为主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之一是“治未病”。

强调放在预防疾病发生的同时,养生应该是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养生方法,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中医养生强调在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不是等到出现病症才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中医调理养生的基本原则包括顺应自然规律、阴阳平衡、个体化养生、综合调理和预防为主。

这些原则以独特的理论体系贯穿于中医养生的方方面面,帮助人们保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第四章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PPT文档资料23页

第四章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PPT文档资料23页

10
通经络
《灵枢·经脉篇》里说:“经脉 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 调虚实,不可不通。”
22.11.20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1
通经络的方法
一是要运动。因为“动形 以达郁”,“动则不衰”,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只有动,气血才能周流全 身。
二是常练气功。
22.11.2019
第四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1、调阴阳
2、和脏腑
3、通经络
4、葆阴精
5、重养神
6、顺天时
7、调气机
22.11.20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1Fra bibliotek调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阴阳 者,天地之道也。……治病 必求于本。
22.11.20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2
调阴阳
对于养生者来说,就是要经常检 查自己体内有无阴阳偏盛偏衰的 表现,一旦发现,就要立即采取 措施,以使阴阳“以平为期”。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7
保持五脏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方法
补养五脏,通利二便
22.11.20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8
使五脏藏,要使六腑泻的方法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2.11.20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9
纠正脏腑的偏盛偏衰 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
22.11.20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2
通经络的方法
三是要常吃一些能够理气 活血的药物和食物
四是要心情愉快。
22.11.20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3
葆阴精
大医学家张景岳曾明确指出: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通过调整身体和心理的平衡来维持健康。

中医养生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在中医养生中,有一些基本原则被广泛应用,包括防病于未然、调整饮食、保持身心平衡等。

一、防病于未然中医养生的首要原则是防病于未然。

中医强调预防胜于治疗,认为在疾病出现之前采取措施是最有效的。

人体的健康问题往往由于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导致,因此,养生中的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体检、避免过度劳累等。

此外,中医鼓励人们注重身体的自我调节,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以更好地应对外界的影响。

二、调整饮食饮食在中医养生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医认为,饮食可以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

根据中医的理论,不同的食物性味具有不同的功效,对人体有着不同的影响。

因此,中医养生强调合理搭配食材,以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的节制,尤其是对于一些寒热过度的食物,如辛辣食品和油腻食物,应适量食用,以避免对消化系统造成负担。

三、保持身心平衡中医养生还强调保持身心平衡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人的身体和心理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持身心平衡,中医提倡人们积极参与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运动、冥想和太极等。

此外,中医还强调情绪的管理,认为负面情绪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保持心情愉快对于促进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四、合理运用中医疗法在中医养生中,合理运用中医疗法也是重要的原则之一。

中医疗法包括草药疗法、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它们可以帮助调整身体的平衡和促进健康。

然而,在使用中医疗法时需要注意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尤其是在选择草药和进行针灸治疗时,应该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具有多种基本原则,包括防病于未然、调整饮食、保持身心平衡和合理运用中医疗法等。

这些原则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3
和脏腑 ❖就是保持人体脏腑功能健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6
和脏腑方法
一、保持五脏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二、要使五脏藏,要使六腑泻。 三、要纠正脏腑的偏盛偏衰。
2020/11/1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7
保持五脏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方法
❖ 补养五脏,通利二便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8
使五脏藏,要使六腑泻的方法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9
纠正脏腑的偏盛偏衰 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0
通经络
❖ 《灵枢·经脉篇》里说:“经脉 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 调虚实,不可不通。”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7
顺天时
❖1、要适应自然,避免外邪。
❖ 要保养精神,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8
顺天时
❖2、要利用自然,促进健康。
❖ 重视生活环境的选择和改造。孙思邈在年老时就 选择在山清水秀的环境造屋植木种花修池,独自 在那里养老。
养生一定要养神。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5
顺天时
❖ 如果外界自然环境发生反常的变化, 而人体的调节功能又不能适应时,人 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即遭到破坏而 产生疾病。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6
顺天时
❖ 怎样顺应四时呢?
❖ 1、要适应自然,避免外邪。 ❖ 2、要利用自然,促进健康。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1
通经络的方法
❖ 一是要运动。因为“动形 以达郁”,“动则不衰”,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只有动,气血才能周流全 身。
❖ 二是常练气功。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2
通经络的方法
❖三是要常吃一些能够理气 活血的药物和食物
❖四是要心情愉快。
第四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1、调阴阳
2、和脏腑
3、通经络
4、葆阴精
5、重养神
6、顺天时
7、调气机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
调阴阳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阴阳 者,天地之道也。……治病 必求于本。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2
调阴阳
❖ 对于养生者来说,就是要经常检 查自己体内有无阴阳偏盛偏衰的 表现,一旦发现,就要立即采取 措施,以使阴阳“以平为期”。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3
葆阴精
❖ 大医学家张景岳曾明确指出:
❖“善养生者,必主其精,精盈 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 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 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4
重养神
❖ 《黄帝内经》明确指出: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19
调气机
❖ 《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百 病生于气”的论点。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20
❖ 管住嘴,迈开腿,放宽心,甜美睡,学会 玩,讲究爱,保住性,人生美。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21
谢谢
2020/11/19
中医养生学---胡润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