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地貌每日一练4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流水地貌》专项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流水地貌》专项训练

《流水地貌》专项训练一、选择题长江中下游河道存在数量众多的江心洲,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顺直河段处于萎缩状况的江心洲(三峡水库以下)平面示意图。

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该顺直河段江心洲萎缩速度较快。

运用遥感影像定量计算江心洲的面积变化,反映江心洲萎缩或发育过程是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

完成下面小题。

1.在拍摄和获取长江中下游江心洲遥感影像的最佳时间段时,工作人员吃的应季时令水果是()A.草莓B.砂糖桔C.秋梨D.西瓜2.该顺直河段江心洲萎缩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冲淤情况表现为()A.洲头、洲尾以冲刷为主,洲尾较洲头冲刷严重B.洲头、洲尾以冲刷为主,洲头较洲尾冲刷严重C.洲头以冲刷为主,洲尾以淤积为主D.洲体中间淤积量大3.三峡水库蓄水后,下游大多数江心洲均呈现面积减少和洲体萎缩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A.泥沙淤积减少B.河道宽度变大C.下游流速加快D.径流量增大明显河流下切指的是因河床物质受到持续水流侵蚀作用而使河底高程(海拔)下降的现象。

在山区随着河流下切深度增大,河道常出现含有巨大的漂石(直径可达1米以上)的堆积体。

下图示意汶川地震后岷江河谷的主要堆积体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汶川至都江堰堆积体多,主要是因为该河段()①滑坡崩塌多②相对高度大③河床坡度小④流速较慢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从长时间尺度看,堆积体集中的河段()A.下切能力加强B.堆积粒径变小C.谷坡崩塌加强D.下切作用减弱下图为“四地景观图”。

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四地景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山高谷深,植被丰富B.乙—气候干旱,地表崎岖C.丙—地形平坦,植被稀少D.丁—地表崎岖,雪山连绵7.丁景观属于()A.冰川地貌B.河流地貌C.海岸地貌D.风积地貌尾闾河道是河流水沙入海的最后通道。

如图示意2001~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年冲淤量及累积冲淤量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黄河尾闾河道河床下降最明显的时段是()A.2001~2003年B.2005~2007年C.2009~2011年D.2014~2016年9.推测2002年黄河冲淤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植树造林B.调水冲沙C.降水减少D.用水增加开都河流经巴音布鲁克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天山腹地,四周雪山环抱)时,河道蜿蜒曲折,因此有“九曲十八弯”的美称。

流水地貌(选择题)

流水地貌(选择题)

流水地貌天然堤位于河漫滩上,是由多次洪水不断堆积形成的,洪水期河水溢出河道,流速减小、挟沙能力降低,大量泥沙在河床两侧堆积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长堤。

读天然堤示意图。

回答1—3题。

1.推断下列河段容易出现天然堤的是A.黄河中游B.黄河下游C.长江上游D.长江三角洲2.推断河流的哪个部位天然堤更易发育A.凸岸B.凹岸C.出山口口.入海口3.下列关于天然堤沉积物颗粒大小及剖面形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外侧任一层沉积物越靠近河床颗粒越细B.天然堤剖面形态内侧陡,外侧缓C.水平方向上同层沉积物有分选性D.垂直方向上沉积物具有层理结构钱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在不同季节、不同河段受侵蚀或堆积作用发生明显变化。

研究人员曾连续多年对闸口至澉浦段河床高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枯水期仓前以西升高,以东降低。

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河床宽且浅,冲淤幅度很大,导致主河道摆动频繁。

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利部门对钱塘江河口进行了治理,缩窄江道是其中重要措施。

读图完成4—6题。

4.江道缩窄前,枯水期主要外力作用及仓前东、西两侧河段河床高度的变化,推测合理的是A.河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B.河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C.潮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D.潮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5.与江道缩窄后相比,江道缩窄前,钱塘江最佳观潮点①偏东②偏西③潮差较大④潮差较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6.缩窄江道的主要目的是A.稳定入海江道B.增大河流入海径流量C.减轻海水侵蚀强度D.减轻风暴潮对河口的影响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相应变化。

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公里)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

完成7—9题。

7.三个测点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甲丙乙8.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原因是A.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B.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C.溯源侵蚀导致河段变浅D.流水沉积导致河床变高9.据图可以推知近10万年来丙河段水文特征变化的是A.水流的速度由快变慢B.径流量大小由大到小C.结冰期长短由长到短D.河流含沙量由小到大心滩坝是河流中下游河段常见的地貌,下图为某河流心滩坝地貌演化模式图,图中abc表示不同发育阶段。

流水地貌同步练习-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流水地貌同步练习-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第一节流水地貌一、单选题下图为某一平直河段的剖面,面朝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河流位于()A.南半球B.北半球C.赤道上D.南回归线上2.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受侵蚀的是()A.南岸B.北岸C.东岸D.西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有()①侵蚀作用②固结成岩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b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a图中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辫状水系指由许多河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

沱沱河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的唐古拉山脉,其上游发育了典型的辫状水系(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试卷第1页,共4页5.沱沱河辫状水系形成的主要作用是()A.风力作用B.海水作用C.冰川作用D.流水作用6.辫状水系出现地区通常()A.地形平坦B.气温较低C.海拔较高D.降水丰富河流水下泥沙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淹没,继续接受堆积。

多个被河流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下图示意某河漫滩剖面。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河漫滩多分布在()①河流上游②河流下游③河流凸岸④河流凹岸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8.图中河漫滩面积向西扩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河流()A.上游植被破坏B.水流流量增大C.搬运作用增强D.下游水位下降9.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

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②渤海下沉迅速增快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格栅坝,又名格栏坝,是指具有横向或竖向格栏网格,其功能为拦蓄大部分较大固体物质,排走泥沙、细砾和流体中的自由水。

下图是格栅坝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格栅坝的主要功能是()试卷第2页,共4页A.防止水土流失B.阻挡泥石流C.减轻风沙危害D.减轻洪涝灾害11.遇到该桩林坝防御的自然灾害时,正确的逃生方式是()A.抓住漂浮物漂浮B.就地寻找掩体隐藏C.沿沟谷方向往低处跑D.向沟谷两侧方向躲避乾坤湾位于延安市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乾坤湾构成一个太极图,此处为特殊形式河曲,一般来说蛇曲指形成于由松散堆积物组成的平原或宽谷中,很难发育在岩石中,但此处“S”形蛇曲深深嵌入岩石圈内,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第二章第一节流水地貌

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第二章第一节流水地貌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节流水地貌限时15分钟分值30分战报得分一、正误判断题(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1.长江三峡主要为“U”形谷。

(×)2.人们常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的地方。

(√)3.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往往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4.泥石流发生的条件有地形陡峻、松散物质多和短时间有大量水流。

(√)5.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二、选择题(共8题,每小题2分,共16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U”形谷B.水流湍急C.为“V”形谷D.水深壁陡2.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流水溯源侵蚀B.流水侧蚀C.流水下切侵蚀D.冰川侵蚀【解析】1选A,2选C。

第1题,读图可知,该河谷是“V”形谷。

“V”形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水流湍急。

第2题,流水溯源侵蚀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和发育初期,会使河流不断加深和延长;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并非河流源头,该河段外力作用以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并形成“V”形谷。

读某扇形地貌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扇形地貌为()A.河流堆积地貌B.海水侵蚀地貌C.河流侵蚀地貌D.风力堆积地貌4.下列有关M处到N处地理事物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势越来越低B.地势越来越平坦C.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大D.河水流速越来越慢【解析】3选A,4选C。

第3题,图中扇形地貌分布在河流出山口处,为冲(洪)积扇,该地貌属于河流堆积地貌。

第4题,自M处至冲积扇前缘N 处,随着河水流速的减缓,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

读“某种类型灾害现场”图,完成5、6题。

5.图中灾害类型是()A.干旱B.泥石流C.滑坡D.地面沉降6.该类型灾害 ()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D.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解析】5选C,6选D。

《流水地貌》练习题2

《流水地貌》练习题2

第一节流水地貌练习题2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选题1.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完全一样B.泥石流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有充足的水源C.泥石流能破坏森林,森林的破坏也会诱发泥石流D.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小2.下列有关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滑坡分布在山区,泥石流发生在平原地区B.滑坡与泥石流成因相同C.我国的滑坡以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为界,东部稀少,西部密集D.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成为分布较广泛的地质灾害3.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滑坡就是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现象②泥石流就是特大洪水暴发③滑坡和泥石流都会破坏农田、村舍、道路等,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安全④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分布较广的自然灾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滑坡和泥石流的区别是()A.都发生在斜坡地区B.都是重力作用造成滑动C.滑坡是岩体或主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下滑,而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特殊洪流D.滑坡可以引起泥石流的发生5.主要由外力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是()A.地震和滑坡B.火山和泥石流C.火山和滑坡D.滑坡和泥石流6.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方法,错误的是( )A.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B.山区扎营,应选择在避风的谷底C.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D.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7.山区地震后,可能引发的次生自然灾害有()①风暴潮②泥石流③山体崩塌④滑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北京时间2014年1月24日6时51分,台湾省宜兰县东部海域发生5.1级地震。

据此完成8-10题。

8.此次地震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

A.位于板块碰撞边界B.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C.地球内部岩浆的侵入D.板块内部岩层发生断裂9.与地震有密切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有( )。

A.滑坡、泥石流B.火山喷发、台风C.洪涝、海啸D.泥石流、火灾10.下列对滑坡和泥石流的正确叙述是( )。

高中地理小练习:流水地貌(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练习:流水地貌(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练习:流水地貌(附答案解析)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

据图完成下列题。

(1) 该河流的流向是()A. 自东北向西南B. 自东南向西北C. 自西南向东北D. 自西北向东南(2) 下列关于图中的推断科学合理的是()A. 断裂下沉是东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B. 图中岩层的颗粒由①~④逐渐变粗C. 图中M阶地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D. 图中M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3) 近年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A. 上游拆除水电站B. 上游城市化进程加快C. 下游修建跨河大桥D. 下游整治疏通河道【答案】【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解析】1.本题考查河流流向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通过河床沉积物及地转偏向力的偏向规律判断河流流向。

【解答】读图可知,图示左侧河岸地势和缓,有沉积物堆积,右侧河岸地势起伏大,无沉积物堆积。

北半球的河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侵蚀岸),结合沉积岸和指向标可知,河流的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本题考查阶地的形成以及内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结合河流阶地地质剖面图和所学的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A.图示阶地颗粒物是由于流水堆积而成,古河床和河漫滩部分相对比较平坦,后地壳多次分阶段上升,河流继续侵蚀下切,从而形成了多级阶地,故A 错误。

BC.图中岩层的颗粒由①→④逐渐变细,图中M阶地覆盖在②岩层表面,说明M阶段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故B错误,C正确。

D.图中M阶地丰水期被淹没,显然不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故D错误。

故选C。

3.本题考查河流特征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规律、原理解决地理现象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逐项分析每一选项是否符合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

2.1 流水地貌练习及习题

2.1 流水地貌练习及习题

湘教版(2020)高中地理课堂练习系列2.1 流水地貌1.河流阶地是指河谷两侧洪水时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的堆积 B.河流摆动与堆积C.河流的侵蚀 D.河流侵蚀与堆积2.牛轭湖一般分布于A.河流中上游的山区 B.河流下游的三角洲C.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D.河流上游的河谷阶地3.形成图2-1中峡谷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的沉积B.河流的下蚀C.河流的侧蚀D.河流的溶蚀图2-1下图为两种常见的流水地貌景观图,据图完成4~5题。

图2-2 图2-34.图2-2中甲处的地貌名称是A.河漫滩 B.河流阶地C.冲积扇 D.三角洲5.图2-3中的地貌景观一般分布于A.山前 B.河流上游C.河流中游 D.河流入海(湖)口6.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

其产生的危害主要有①掩埋村庄②形成牛轭湖③形成堰塞湖④引发火山⑤阻断道路A.①③④ B.②③⑤C.①③⑤ D.②③④7.图2-4为泥石流发生时应急逃生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2-4(1)简述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基本条件。

(2)列举出泥石流灾害发生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3)若在野营过程中遇泥石流灾害,应如何防范和自救?参考答案1-6 DCBCD C7(1)山区地形坡度大的河谷,暴雨或急速积雪融水,地表碎屑物质多等。

(2)溪流水量突然变化;轰鸣巨响;溪水异常浑浊,泉水停止等。

(3)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

流水地貌+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流水地貌+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1流水地貌1.河流在弯曲处的流水作用是A.凹岸、凸岸均为侵蚀B.凸岸侵蚀、凹岸堆积C.凹岸侵蚀、凸岸堆积D.凹岸、凸岸均匀堆积钱塘江河口地区受径流、潮流、风浪的综合影响,涌潮明显。

钱塘江含沙量小,河口的泥沙主要以海沙为甚,海域来沙包括出长江口进入杭州湾的泥沙以及东海大陆架带入的泥沙。

下图为钱塘江河口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观赏“壮观天下无”钱塘江大潮最合适的时机是()A.元宵节前后B.清明节前后C.端午节前后D.中秋节前后3.钱塘江河口含沙量的季节变化特点是()A.夏季冬季均低B.夏季冬季均高C.冬季高夏季低D.夏季高冬季低4.钱塘江南岸镇海以西岸线上几乎无港口的原因是()A.南岸泥沙淤积强,滩涂广B.南岸地处岬角处,风浪大5.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的溯源侵蚀B.河流的下蚀C.河流的侧蚀D.河流的溶蚀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比例尺为1:10000)。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的河谷是该地区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为保证灌溉水源,该地区计划建一座水库,在①②③④四个地点中,最适宜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7.图示地区的甲、乙、丙、丁四个村落中,未来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A.甲B.乙C.丙D.丁洱海是云贵高原上的第二大湖泊,其西侧的点苍山森林茂密,众多溪流发源于此。

历史上,流域内气候干湿程度的变化会导致湖泊水域面积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入湖河流所挟带泥沙的沉积条件。

因此,科学家常常利用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来推断流域内的气候变迁。

如图为云南点苍山和洱海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点苍山东侧平原的成因是()A.地壳上升,流水侵蚀B.地壳下沉,流水侵蚀C.地壳上升,流水沉积D.地壳下沉,流水沉积9.图中甲地至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特点为()A.逐渐变粗B.逐渐变细C.先变粗,后变细D.先变细,后变粗10.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复习每日一练
第4练流水地貌
一、选择题
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2.阶段④表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上升 B.断裂下沉 C.变质作用 D.流水沉积读右图,完成3~4题。

3.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4.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
A.瀑布B.冲积扇 C.三角洲平原D.河漫滩平原
下图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

据此回答5~6题。

5.若该河流流出山口,则在山口处常形成的地貌是( )
A.冲积平原 B.山麓冲积扇 C.沙洲 D.三角洲
6.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下图表示一条河流流经不同性质的岩层地区。

读图完成7~8题。

7.该地将会出现的地理景观是( )
A.“U”型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8.上图景观一般形成在河流的( )
A.上游河段 B.中游河段 C.下游河段 D.入海口处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甲处地形名称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分别是( )
A.冲积扇,流水沉积作用 B.冲积平原,流水侵蚀作用
C.三角洲,流水沉积作用 D.三角洲,海浪侵蚀作用
10.近年来,甲处地形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主要是因为( )
A.海平面上升B.沿海地壳下沉 C.黄河入海泥沙减少D.该区植树造林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向往。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2.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
1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____,乙图是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__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_____处分布,乙在________处分布。

(3)随河流流速的减弱,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

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砾石粉砂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D.砾石黏土粉砂
(4)根据图甲,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貌名称: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
(2)下列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多选)( )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⑦⑧
(3)图示地貌在我国_______________地区分布广泛,形成该地貌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
(4)我国西北地区能否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什么?
第4练流水地貌答案
1.C 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在河谷发育初期以下切侵蚀为主,河谷呈现出“V”型;随着河谷的发育,河流的侧蚀越来越强,河谷呈现“U”型。

根据四图可以看出③地河谷最窄、以下切为主,故其发育最早。

2.D 河谷发育到④阶段时,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减弱,在河流凸岸堆积,河谷变宽。

3.A。

由图可知,a位于河流上游的山区,该处流水侵蚀作用显著;b位于河流的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c 位于河流下游的入海口处,以堆积作用为主。

4.C。

c位于河流的入海口,该处河流携带的泥沙易堆积形成三角洲平原。

5.B
6.B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地貌及河流侵蚀的相关知识。

第5题,河流流出山口,由于流速变慢,形成冲积扇。

第6题,在河湾处河流凸岸沉积,凹岸侵蚀,所以淘金应在以沉积作用为主的b处。

7.C 8.A 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7题,由图可以判断,因岩层的性质不同,较软的岩层易被侵蚀,形成较大的地势落差,流速较快,易出现瀑布景观。

第8题,该景观很显然是流水的侵蚀特别是下切侵蚀而形成,一般在上游地区出现较多。

9.C 10.C 由图中经纬度与地理信息可知,此处为黄河三角洲,为黄河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而成,河口附近陆地面积的增加来自于泥沙的不断堆积,由于中、上游植被保护使水上流失减弱,黄河输沙量减少,加之近年来黄河断流等导致三角洲增速减慢。

11.D 12.B第11题,由图示可知,①②③均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溶蚀作用;④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的石钟乳,主要是淀积作用形成的。

第12题,石钟乳、石笋、石柱主要是在淀积作用下形成的。

13.(1)洪(冲)积扇三角洲堆积 (2)B A (3)C (4)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特点及分布。

第(1)题,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判断甲为洪(冲)积扇,乙是河口三角洲,都是河流沉积而成的堆积地貌。

第(2)题,图丙中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确定C、B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B位于谷口前,可能会形成洪(冲)积扇;A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

第(3)题,由A到B谷口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

第(4)题,由景观示意图可以看出从洪(冲)积扇的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图符合。

14.(1) ①峰林②溶蚀洼地③孤峰④落水洞⑤地下河⑥石钟乳⑦石笋⑧石柱
(2)AB
(3)云贵高原溶蚀洼地
(4)不能。

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之一就是水分充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