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四章 陆地流水地貌及沉积物要点

合集下载

第四章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

第四章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

第四章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地面流水(flowing surface water):陆地表面上流动着的液态水。

片流(sheet flow):顺斜坡片状流动的地面流水。

洪流(flood current):片流遇到凹凸不平的地面时,水便集中到低洼的沟中流动。

河流(river):暂时性流水(片流、洪流)流到低洼沟谷中获得地下水补给,形成经常性流水。

流域( drainage area):地面流水直接流入同一条河流的区域,分水岭( divide):流域之间的高地。

水系( drainage system):流域内河流汇集成的水网。

分内流水系和外流水系。

一、表流地貌及其坡积物表流(面流、坡面流水):是雨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形成的薄层片流或细流,随地表起伏而流动,无固定流路,呈面状均匀地冲刷地表松散物质。

该细流流动中常分为两条以上的细流,在坡面上组成网状流,类似一覆盖在斜坡上的面。

故又称面流。

片流冲刷作用:表流沿斜坡流动,把斜坡上的细粒物质带到坡脚堆积,对斜坡进行侵蚀,称片蚀,也叫片流冲刷作用。

坡积物(Slope wash):冲刷作用使山坡上松散物质顺坡向下搬运,到缓坡处沉积,形成的沉积物。

坡积裙:坡积物沿山麓分布,形成平缓的地形。

坡积物的特点:1.成分随斜坡上部的基岩和松散沉积物的类型而不同,坡积过程中也有风化过程,所以坡积物中既有基岩风化的矿物,也有风化残留的矿物。

2.颜色随斜坡上部的基岩和松散沉积物的类型、气候环境、形成历史而不同。

3.主要由细粒物质(粘土、粉砂、砂等)构成,其成分与下伏基岩无关,物质成分与颜色和山坡基岩成分相同。

4. 搬运距离较短,坡积层层理不明显,碎石棱角清楚;分选性不好,略显一些层理。

5. 坡积物的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在坡脚处最厚,向山坡上部及远离山脚方向均逐渐变薄尖灭;厚度数十米到数百米;6. 上部常与残积物共生;下部常与洪积物、冲积物共生。

片流作用在坡脚处形成的新的沉积层称为坡积层,坡积层松散、富水性、力学性质差。

第四章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

第四章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

第四章流⽔地貌及其堆积物第四章陆地流⽔地貌及沉积物§1、地⾯流⽔地貌及沉积物⼀、⽚流地貌及沉积物1、⽚流:沿着斜坡缓慢流动的暂时性⾯状流⽔。

特点:⽔层薄、流⽔慢。

区域:斜坡⾄坡脚。

作⽤:形成斜坡地貌的重要动⼒。

2、洗刷作⽤:⽚流破坏斜坡上的物质的过程。

坡度在40°-50°作⽤最强。

3、坡积裙:坡积物围绕坡麓披盖,形成似裙裾形态的堆积地貌。

4、坡积物的特点:a 分布在坡脚;b 细砂、粉砂、粘⼟为主;c 从⼭坡到坡脚由粗变细;d 夹细粒碎⽯砂⼟透镜体;e 分选、磨圆差;f基本⽆层理;g 在垂向,从上到下由粗变细。

⼆、洪流地貌及沉积物1、洪流:沿着冲沟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

特点:流速快,动⼒⼤。

区域:沿冲沟。

作⽤:形成⼭地地貌的重要作⽤。

2、洪流:(1)剥蚀地貌(侵蚀沟),根据其特点可分为四个阶段:细沟、切沟、冲沟、坳沟;(2)堆积地貌:冲出锥、洪积扇、洪积平原。

3、冲出锥特征:a ⾯积⼩,锥形;b 锥⾯坡度⼤;c 岩相分带不明显。

4、洪积扇:特征:a ⾯积⼤,扇形;b 坡度较⼩;c 岩相分带明显;d 扇⾯发育沟槽;e 发育于⼲旱、半⼲旱地区。

地貌上划分为:扇顶、扇形、扇缘。

扇形相(扇中相):洪积扇的主体,厚度最⼤,扇⾯坡度5°-10°,⼲涸的辫状⽔系发育;主要由砂、砂砾、砂质粘⼟组成,在剖⾯上形成由漫洪相的砂⼟夹槽洪相的砂砾构成典型的“多元结构”。

该带的潜⽔⾯较⾼,含⽔层丰富,适宜开采地下⽔,植被发育。

扇缘相:坡度⼩于5°;沉积物较薄,主要由粘⼟、砂质粘⼟构成,含少量砂质透镜体,粘⼟和砂质粘⼟层发育“纹泥状”薄层理;此处物质细,透⽔性差,易发展沼泽,植被发育;发育垂直节理,易产⽣地⾯沉降、崩塌等地质灾害。

扇顶:粗⼤的砾⽯、砂砾,夹有砂质透镜体,沉积物厚度⼤,砾⽯分选性差,具⼀定磨圆和叠⽡状排列,砾⽯间充砂、粘⼟混合物,具充填式结构,潜⽔位低,植被不发育。

第4章 流水地貌

第4章 流水地貌
速转化为坡面径流。土壤渗透率高、颗粒结构好,可以吸
收一部分雨水,使地表径流量减小;土层厚,吸水较多,
也可减少地表径流量,使侵蚀减弱。 植被可以防止雨滴对坡面的冲击和减少坡面径流冲刷。 因此,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地貌
根据坡地侵蚀和堆积强度,划分为三个带
水深曲线 泥沙含量曲线
坡面冲刷
56—65
66—75
沟壑冲刷
76—85
坡度
>86
侵蚀强度和坡度的关系
坡度小于20°时,冲刷能力随坡度增大而增强较快。大于20°时冲刷能力仍有增大,到 40 °左右达到最大,其后随坡度增加而冲刷能力递减。
另外,土壤结构对坡面侵蚀也有很大影响。由粘土构成
的坚实地面或基岩裸露的地表,雨水很少下渗,大部分迅
地表水流的类型
地表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同时也可接受地下水或冰
雪融水的补给。 • 按水流形式分为: 面状水流(坡面径流)、线状水流(沟谷或河槽水流) • 按照水流的持续性分为:
暂时性水流(干旱半干旱地区)、经常性水流(湿润气候区)
第一节
坡面径流及其形成的地貌
一、坡面径流的形成与作用 (一)坡面径流的形成
大,坡面单位面积接受的雨量减少。
a4
地 形 坡 度
a3 a2 a1
0
降雨强度不变时,坡面受雨面积和坡度的关系
0a1,0a2,0a3,0a4 坡长相等、坡度不同
冲刷程度(%)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5 5—15 16—25 26—35
无侵蚀
36—45
46—55
在冲沟发育过程中,若沟底下切到潜水面以下,沟谷水流得到

第四章 第四纪沉积物及其工程地质特征(1)

第四章 第四纪沉积物及其工程地质特征(1)
雨水和溶雪水的地质作用以冲刷作用为主, 它们沿着斜坡面流动,将地表的碎屑物质顺斜 坡向下搬运或移动。通常冲刷作用是在整个斜 坡面上进行,好像是把地面剥去一层一样,其 结果是使地形逐渐变得平缓,并造成水土流失。 冲刷作用在地表无植物覆盖的情况下最强烈; 在有茂密植物覆盖的地面上,则不显著。 坡积土(slope wash):高处的风化碎屑物 坡积土(slope wash):高处的风化碎屑物 由于雨水或溶雪水的搬运,或者由于本身的重 力作用,运移到坡下或山麓堆积而成的土。
河谷地貌
上游地区,由于坡度陡,流速大, 上游地区,由于坡度陡,流速大, 垂直侵蚀作用强。 在中游地区,一般两岸受侧方侵 在中游地区,一般两岸受侧方侵 蚀作用的冲刷较强,因而河谷斜 坡的形状比较开展,谷底比较宽 阔。 在下游地区,冲刷作用弱而沉积 在下游地区,冲刷作用弱而沉积 作用强,河谷开展,成宽广的平 谷。泥砂类的沉积物多,成广大 平原,洪水容易泛滥。
洪积土: 洪积土:当山洪急流携带大量石块泥砂在山口以外
的平缓地带沉积下来便形成洪积土。
洪积土的特征: 洪积土的特征:
物质大小混杂,分选性差,颗粒多带有棱角。 洪积扇顶部以粗大块石为多;中部地带颗粒变细,多 为砂砾粘土交错;扇的边缘则以粉砂和粘性土为主。 洪积物质随近山到远山 呈现由粗到细的分选作用, 但碎屑物质的磨圆度由于 搬运距离短而仍不佳。山 洪大小交替的分选作用, 常呈不规则的交错层状构 造,交错层状构造往往形 成夹层、尖灭及透镜体等 产状。
第四章
第四纪沉积物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一、风化作用及残积土 二、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三、海洋的地质作用 四、湖泊的地质作用 五、冰川的地质作用 六、风的地质作用
第四纪地质Quarternary 第四纪地质Quarternary Geology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章 2-地面流水地貌与堆积物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章 2-地面流水地貌与堆积物

2、泥石流(Debris flow)
泥石流是洪水夹带大量固体碎屑物质沿着陡峻的 山间沟谷下泻而成的特殊洪流。其中粘性泥石流 是高粘度、高密度和高速运动的重力流。
密度大,搬运力强,是洪流的5-50倍;爆发突然,来 势凶猛;破坏力极大,是山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
洪积物与坡积物的区别
① 洪积物具有明显的相变, 但比较粗略,各带之间没 有截然的界线
②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物质 成分较单一,不同地点的 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
③ 分选性差 ④ 磨圆度较低 ⑤ 层理不发育 ⑥ 在剖面上呈现多元结构
① 不具分带现象 ② 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一
般比洪积物成分更单纯, 砾石少,碎屑多,而洪积 物砾石丰富 ③ 分选性比洪积物差 ④ 比洪积物的磨圆度低 ⑤ 坡积物略显层状 ⑥ 坡积物多分布于坡麓,构 成坡积裙,厚度小;而洪 积物分布于沟口形成洪积 扇,厚度较大
A、扇顶相:以巨砾、砾石等粗粒沉积物为主(槽洪
相),夹有细粒沉积透镜体,巨砾间为后续水流细粒 充填,发育急流交错层理。因为有短暂的后续水流, 使细粒物质被带走,因此孔隙度大。
B、过渡相:从砾石过渡到砂,以砂为主,为漫洪相
砂土夹槽洪相砂砾组成。
C、扇缘相:主要是亚粘土、亚砂土组成(漫洪相)
看起来象“纹泥”,透水性差。
沉积学标志
• 沉积结构--营力结构
流 动 营 力 结 构
叠瓦式
离散式 弥散式
充填式
非 流 动 营 力 结 构
洪积物的结构
槽洪相透镜体
漫洪相透镜体
“多元结构”:槽洪相粗粒沉积物成条状由扇顶伸入,剖面上呈 各种透镜状,常与细粒沉积物交互,呈现不连续层状,称“多 元结构”。砾石透镜体代表古河道位置,砾石ab面逆指上游。

第四章 流水地貌

第四章 流水地貌

影响因素:气候条件、 地表物质、地形条件; 形成浅凹地和坡积裙
不明显 冲刷带
冲刷带
淤积带
第二节 沟谷水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一.沟谷水流作用与沟谷发育 1.沟谷水流的特性 沟谷是暂时性线状水流侵蚀的结果,这种地形分布十分广 泛,尤其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带的草原或山麓地带更为常见。 这种沟谷水流与前面讲到的面状水流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它是线 状的,但它又区别与另一种经常性的线状水流-河流。 此种水流具有自己独特的水文特性,相应地形成了一系列独 特地地貌类型。 2.沟谷水流的作用
3.沟谷的发育及分类
纹沟
A
细沟
B
切沟
C
冲沟
D
坳沟(干谷) 河谷
注:剖面1代表原始坡面;剖面2代表沟谷底部
二、沟谷水流形成的地貌组合
在广大的山区范围内,发育完善的山地沟谷地形,按其纵 剖面的特征及侵蚀沉积过程的差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集 水盆、沟谷主干、洪积扇。 1、集水盆 集水盆是沟谷上游的小型盆状集水洼地。盆底受后期流水 切割常有小型侵蚀沟谷发育。 2、沟谷主干 沟谷主干是集水盆的水和沙的通道 。在洪水或暴流作用下, 沟谷受到强烈的冲刷,沟床下切深,谷坡陡峻,沟床纵向坡降 大,跌水发育。
流水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及其相应的沉积,是陆地上分布最广的地貌类型与沉积相类型。 流水地貌的研究,对水工建筑、航道整治、水土保持和矿产地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 义。
第一节 坡面径流作用所形成的地貌 (一)不明显冲刷带 径流量小,坡面较平缓, 冲刷不明显。 (二)明显冲刷带 坡度变陡,径流量和流 速都有所增加,坡面冲刷能 力增大。 (三)淤积带 在坡麓地带,由于坡度 变缓,坡面径流流速减小, 大量碎屑物在此堆积形如裙 边,称坡积裙。

第四章 2-地面流水地貌与堆积物

第四章 2-地面流水地貌与堆积物

上游段
中游段
下游段
图5-2 河谷形态特征
A.上游段;B.中游段;C.下游段 1. 河床;2.河漫滩;3.阶地;4.牛轭湖;5.三角洲
河床平面形态
曲流 • 曲流 弯曲的河流。是河流断块相对稳定
时侧蚀为主形成。曲流形成后,不断侧蚀并 向下游迁移,在其迂回范围内,形成曲流带。 河流弯曲越来越大时,形成狭窄的曲流颈 (图5-3)。洪水期,曲流颈可被冲开,河 道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及离堆山。
阶地对比
类型
下切 深度
组成 物质
新老阶地 接触关系
上叠阶地 内叠阶地
未切穿早期 的沉积层
河流沉积物 新阶地在上 老阶地在下
下切深度刚 好达到原先 的谷底
河流沉积物
新阶地套在 老阶地之内
基座阶地
切过原先 的谷底
河流沉积物 新阶地在
基岩
老阶地的 下方
二、暂时性流水沉积物与地貌
面状水流(坡面径流)
地表流水
串珠状洪积扇
如果上升的规模、幅度都 比较大,老洪积扇也随着 抬升,那么,它的下方将 形成新的洪积扇,新、老 洪积扇呈串珠状。
不对称侧叠式洪积扇
如果新构造运动在山前不 等量升降,则新的洪积扇 轴线向一侧移动,使新、 老洪积扇向一侧垒叠,并 形成不对称侧叠式的形态。 所以,根据洪积扇的变形, 可以了解新构造运动的性 质和强度。
根据流态及固体径流量,洪流可分为暂时性洪流和泥 石流,泥石流又可分为粘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
粘性 稀性 洪流
1、洪积物及地貌
(1)洪积物的岩性、岩相和结构 (2)洪积作用地貌
2、泥石流沉积物
(1)分类 (2)形成条件 (2)泥石流堆积物特征 (3)泥石流的防治

第四章 流水地貌讲诉

第四章  流水地貌讲诉

2020/7/22
1
第三节 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一、地表流水的流动形式 1、面状水流(坡面径流)——通常由许多细
小股流组成,无固定流路,时分时合,多 呈薄层片流形式,顺坡向下流动。 2、线状水流——指在沟谷或河槽中流动的水 流。按水流的持续性,又可分为暂时性水 流合经常性水流两种。前者在干旱合半干 旱地区最为发育,后者在湿润地区分布普 遍。
2020/7/22
10
一、侵蚀沟谷的发育
侵蚀沟谷是指暂时性线状水流侵蚀形成的深浅不一、 长度不等的长条形负向地形。是暂时性线状水流 不断冲刷、刻切斜坡而形成的。根据侵蚀沟谷的 纵横剖面形态特征和演变过程,把沟谷的发育分 为三(五)个阶段:
1、纹沟——由细小的网状流水侵蚀而成,流路经常 变化,没有明显的沟缘,其纵剖面与坡面的坡度 一致。
第四章 流水地貌
●本章重点、难点内容: 1、坡面径流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2、沟谷水流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3、河流地貌的类型、特征、成因及其发育; 4、河口地貌与流域地貌。 ●本章内容——地表流水在流动过程中,对地表进
行侵蚀,改变地表形态,同时将侵蚀下来的物质 搬运到其它地方堆积,形成堆积地貌。这种由地 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所塑造的各种地 貌,统称为流水地貌。
——也有自上而下分为微冲刷带、弱冲刷带、强冲 刷带、堆积带。
2020/7/22
8
2、坡积物——坡麓地带由片状水流堆积下来的松 散沉积物称坡积物,坡积物围绕坡麓堆积形成形 如裙边的堆积地形,称为坡积裙。坡积物有如下 特征:
①磨圆度与分选性差;
②自裙顶至前缘,物质由粗变细;
③在垂直方向上有层里;
④岩性较单一,与所在坡地的基岩相同。
2020/7/22

人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貌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貌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山区⑵河流堆积地貌:形成形态河流流经平原区,沉积物质较多,河床宽阔,河谷平缓河流中央沉积物质逐渐堆积形成河滩河流两侧沉积物质逐渐堆积,形成河岸河流中央沉积物质逐渐堆积形成洲⑶河流地貌的演化过程及其成因:类型形态成因侵蚀地貌V形谷、崩塌谷、峡谷岩性、构造、气候、水文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堆积地貌河滩、河岸、洲河流搬运物质的能力和沉积物质的大小、形状、密度等因素的影响3.河流地貌的影响①水文:河流地貌影响水文条件,如河流的长度、坡度、宽度、深度、流速、流量等。

②地质:河流地貌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如河流地貌与地质构造、岩性、地貌类型等有关。

③生态:河流地貌影响着水生生物的栖息和繁衍,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④经济:河流地貌的特征对水利、交通、旅游等方面的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4.黄河地貌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国母亲河之一,其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流经九个省份。

黄河地貌主要由黄土高原和黄河平原组成。

黄土高原地貌分布在黄河上游,是我国最大的黄土高原,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和气候作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貌类型,如丘陵、峡谷、峰林、盆地等。

黄河平原地貌分布在黄河下游,是我国最大的平原,由于黄河泥沙的沉积作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貌类型,如河滩、河岸、洲、滩涂等。

黄河地貌对于我国的经济、文化和历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包括河谷和河流堆积地貌。

河谷通常表现为中下游加强、河谷拓宽、凹岸侵蚀较强、弯曲、宽阔、浅深不一、剖面呈“U”形的形态。

而河流堆积地貌则包括山前冲积扇、平原和三角河口段。

其中山前冲积扇顶端到扇低,地势逐渐降低,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形成由谷口为顶点呈扇形的地貌。

平原则是在中下游河流挟带的泥沙大量堆积而成,颗粒较细,地势平坦宽广。

而三角河口段则是由入海或入湖处的水的顶托作用,泥沙淤积形成的地貌。

河曲和牛轭湖河曲是指在地势平坦的地区,呈“S”形弯曲的河道。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的特征与成因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的特征与成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的特征与成因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是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地貌类型和第四纪沉积类型。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的研究,对于水工建筑、道路桥梁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水土保持及灭害防治、河运航道、地下水赋存条件以及砂矿地质等方面都具有最普遍而广阔的意义。

在暴雨或大量积雪消融时,所形成的瞬时洪流称暂时性水流。

暂时性水流形成的侵蚀地形是侵蚀沟,沟床中的水流堆积物称冲沟堆积物。

沉积于沟口的沉积称洪积物。

在半干旱气候带的松散沉积层之上,在植被稀疏的缓坡地区侵蚀沟可以发展得很快,使地形遭受强烈的分割,蚕食耕地,破坏道路,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淤塞水库河道,冲沟密布还使潜水位下降,造成危害甚多,为黄土高原的沟堑纵横,称为侵蚀沟。

侵蚀沟中被侵蚀破坏的碎屑物质,洪水期被搬运出沟口后,由于水流分散,坡度急剧减小,流速降低,这些碎屑物质遂堆积于沟口,形成一种半圆冲出锥堆积物称为冲出锥。

洪积扇是在暴雨季节,山区洪流沿河谷流出山口时,由于山区与山麓之间地形相差悬殊,水流出山口后形成散流,水流厚度、流速迅速减小;同时还因地表水的蒸发及通过山口松散沉积物时的迅速下渗,使水量大大减小,搬运力急剧减弱,由洪流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山口处呈扇形堆积形成的。

过去不同时期的河谷底部(河床及河漫滩部分),由于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加强,被抬升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谷坡上,这种地貌称为河流阶地。

每一级阶地都经历了两个形成阶段:首先是以侧方侵蚀为主,形成宽广的河谷,同时堆积冲积层;然后下切侵蚀加强,切开冲积层,形成阶地陡坎。

冲积平原是大河的中下游发生大量堆积而形成广阔的地带。

可以分为山前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三部分。

山前平原是从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带,成因上属于冲积洪积。

第四章--流水地貌

第四章--流水地貌
2017/4/12 26
2、泥石流的类型 ①按泥石流的物质结构和流态特点可分为: ●粘性泥石流——固体物质含量一般大于40%,最 多达80%,尤其含有一定量的粘性成分; ●稀性泥石流——固体物质含量一般10~40%,粘 性成分少;泥石流做不等速运动;不易形成沟谷 阻塞现象和阵流现象;无明显“龙头”。 ②按泥石流的物质组成可分为——泥流、泥石流、 水石流等。 ③按泥石流的激发因素可分为——冰川泥石流、暴 雨泥石流、地震泥石流等。
2017/4/12 6
三、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地貌
1、坡面冲刷(坡面侵蚀)——主要指坡地片状流 水对坡地的侵蚀作用。主要有两种形式: ①雨滴击溅侵蚀——暴雨和雨强度很大的雨滴以较 大的速度降到地表坡地上,对土粒有打击分散作 用,引起土粒移动,这种作用称为雨滴击溅侵蚀。 其作用的强度在坡地各部分不一,上部大于下部。 这是因为,上部地下水位比下部高,土粒之间凝 聚力小,易被击溅,再者上部击溅下来的物质对 下部坡面也有保护作用。
2017/4/12 11
3、切沟——由细沟发展而成,宽约1-2m,横 剖面呈V字形,沟缘明显,沟底纵剖面与所 在坡面大致平行,沟底无稳定的堆积物。 4、冲沟——由于向源侵蚀,沟头后退,沟谷 增长,沟头产生陡坎和跌水。由于侧蚀作 用,沟槽加宽,横剖面呈宽展V字形。沟底 纵剖面与原始斜坡坡面不一致,呈凹弧曲 线,沟谷下端有部分堆积物存在。在冲沟 发育过程中,若沟底下切到潜水面以下, 冲沟就发育为具有经常性水流的河谷。
2017/4/12 2
二、坡面径流的形成与作用
坡面径流是地表水流形成的初期阶段,具有 水层薄、流路广、作用时间和流程短等特点。 坡面径流的形成受降水强度、蒸发量、土壤 渗透率和地形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其形成初期 呈漫流状态,之后发展为无数股细小水流沿坡度 最大方向流动。 坡面径流对坡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冲刷、搬 运和堆积三种方式。 影响坡面径流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有——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 知识点提纲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 知识点提纲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提纲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一:喀斯特地貌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

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2.地貌类型及特征(1)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

峰林可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

(2)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

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

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就形成石柱。

3.喀斯特地貌的代表形态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和地下的形态各不相同,其成因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二:河流地貌1.河谷地貌(1)位置:河流流经的山区。

(2)成因:水流侵蚀形“ V ”形河谷。

(3)形态特点:河谷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2.冲积平原(1)位置:河流流经的平原地区。

(2)成因:冲积平原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堆积而成。

(3)形态特点: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U”形);山前部分坡度较大,沉积物颗粒较粗;主体部分坡度较缓,沉积物颗粒较细;河口部分坡度很缓,沉积物颗粒很细。

3.河曲(1)位置:地势平缓地区。

(2)形态特点:河道呈“S ”形。

洪水泛滥时可能冲断河曲颈部,弯曲部分脱离河道,形成牛轭湖。

4.三角洲(1)位置:河流入海或入湖处的河口段。

(2)成因:泥沙淤积形成。

(3)形态特点:形态多样,近似三角形;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由河口向海变细。

5.河流堆积地貌6.河流的侵蚀地貌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发展阶段侵蚀类型地貌特点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下蚀、朔源侵蚀)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中期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成熟期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侧蚀)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U”形谷)三:风沙地貌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的统称。

第四章流水地貌

第四章流水地貌

横向环流与河流侧蚀
(3)涡流
环流轴直立的涡流——掏蚀河岸
环流轴水平的涡流——使床底沙波向下游移动, 并掏蚀河底。
2.河流作用
向源侵蚀(溯源侵蚀)—裂点后退
侵蚀作用 下切侵蚀(磨蚀、冲蚀、溶蚀)
侧方侵蚀(横向环流,地球偏力)
悬移 河流作用 搬运作用
跃移
推移(滚动或滑动)
V
堆积作用
侧压力
mg
河流裂点
天然堤决口 天然堤 地上河 河间积水洼地 沼泽 牛轭湖 河床 河间地泛滥平原
决口扇 天然堤决口 天然堤 河间积水洼地 沼泽 牛轭湖 河床 河间地泛滥平原
冲积平原的结构与微地貌
山前平原
地上河
中部平原
滨海平原
1.地上河;2.决口扇;3.天 然堤决口;4.天然堤;5.河 间积水洼地;6.沼泽;7.牛 轭湖;8.河间地泛滥平原
微弯河流与弯曲河流示意图
Figure 10.54 Incised meanders can form by uplift
(3)分汊型河床
河床呈莲藕壮,窄段 为单一河床,宽段河 槽中有一个或多个江 心洲,水流分成多股 汊道。 江心洲与河漫滩一样, 洪水期才被淹没。
Figure 10.19 (A) A midchannel bar can divert a stream around it, widening the stream. (B) Braided stream. Bars split main channel into many smaller channels, greatly widening the stream.
第四章 流水地貌
Chapter 4 Fluvial Landforms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貌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貌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被水溶解或重新沉淀,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地貌。

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其中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因流水侵蚀作用而成,而地下喀斯特地貌则是因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河流地貌是指河流在不同地段形成的不同地貌类型。

河段可分为上游、中下游和河口段。

常见地貌类型有V形河谷、多发育冲积平原和三角洲等。

风沙地貌是指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地貌。

主要分为风沙侵蚀地貌和风沙堆积地貌,常见地貌类型有风蚀柱、风蚀蘑菇和雅丹等。

海岸地貌是指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主要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常见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滩和沙坝等。

第二节地貌的观察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与岩石的可溶性密切相关。

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河流地貌的地貌类型与河段位置有关,如V形河谷多见于上游,多发育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则多见于中下游和河口段。

风沙地貌的分布与气候、植被等因素有关,多分布于西北地区以及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海岸地貌的形成与海浪等作用密切相关,常见的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滩和沙坝等。

观察地貌需要注意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因流水侵蚀作用而成的,而地下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则是因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同时,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与岩石的可溶性密切相关。

此外,风沙地貌的分布与气候、植被等因素有关,多分布于西北地区以及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同时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也会影响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

具体影响因素包括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水分条件、水的酸性等。

岩石的可溶性越强,喀斯特作用的空隙和裂隙就越大,透水性也会更强。

水的溶蚀力则受二氧化碳含量、有机酸含量、无机酸含量等因素影响。

人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貌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貌 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常见地貌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其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类型形态成因5.①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②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断层),多地质灾害③水文:地表水缺乏,多地下暗河④土壤:土层薄,土壤贫瘠,植被少⑤旅游资源丰富6.射电望远镜的选址问题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夏季降水集中;地貌:群山深处,喀斯特地貌发育,形如“巨碗”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

②存在较多的弧形漏斗,天坑,洼地,可利用天然地形,减少工程量。

③喀斯特地貌岩石透水性较好,有利于排水,底部裂隙多,可以避免雨季淹没射电望远镜,比较安全。

二、河流地貌1.河流地貌的概况⑴概念:河流作用于地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⑵成因分类:①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冲刷地表,将地表物质带走(搬运作用),使得一部分地表物质减少(侵蚀作用),形成的侵蚀地貌。

②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的堆积地貌。

2.常见的河流地貌⑴河流侵蚀地貌:类型河流位置形成形态“V”形河谷山区(上游)河流流经山区,下蚀较强,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而形成河谷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U”形河谷中下游河流下蚀能力减弱,向两岸的侧蚀加强,河谷拓宽,凹岸侵蚀较强,凸岸堆积较强,使河流更加弯曲。

弯、宽、浅、剖面呈“U”形⑵河流堆积地貌:类型河流位置形成形态冲积扇山前河流挟带大量泥沙流出山口,坡度较低,流速降低,泥沙堆积而成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冲积平原中下游河流挟带的泥沙大量堆积而成山前:坡度大,沉积物颗粒较粗;主体部分:坡度较平缓,沉积物颗粒较细;河口部分:坡度很缓,沉积物颗粒很细;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平原河口段(入海或入湖处)河流挟带的泥沙经平原流速减缓,加之海(湖)水的顶托作用,泥沙淤积形成多为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呈放射状分布。

4第四章1 流水、湖泊和沼泽地貌与堆积物

4第四章1 流水、湖泊和沼泽地貌与堆积物
2)双向横向环流(循底分流式)——
宽阔或平直的河段 (平水期—边滩valley flat河漫滩)
3)双向横向环流(循底汇流式)——
宽阔或平直的河段 (洪水期—心滩river island) 4)混合(多向)式环流——
宽浅的河道中,且河底的起伏变化大 的情况。
3.河流水位变化 4.河流地质作用 (1)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过程中,以自身的化 学动力(溶解力)和机械动力(水力),并以携带的 泥沙和砾石作工具,不断地破坏河床的过程 。
称为牛轭湖。
其结果是“凸岸更凸,凹岸更凹”,河流弯曲加大。
河床变化
弯道曲率增大。 弯道向下游迁移。 河谷加宽,并呈不对称状态。
河 流 弯 道 的 演 变
凹岸陡,凸岸缓
自由河曲
这幅照片 是麦恩河 (Mayn)流经人 烟稀少的楚科 奇州森林苔原 地区的壮观轮 廓。这个地区 布满青苔、小 灌木、莎草等 植物。在这种 恶劣的气候条 件下,别的生 物很难生存下
沉积物类型: 心滩,江心洲,边滩,河漫滩, 三角洲,冲积平原,河流阶地。
河流沉积物特点
山口
山口沉积作用
河口沉积作用
山口沉积作用 冲积扇
第四章 流水、湖沼地貌与堆积物 一、河流地貌和沉积物
(二) 河谷 1. 河谷的形态
河 (流 河在 谷横 要向 素的 )特

河谷 河流侵蚀出的槽形凹地。 谷底 河谷底部较平坦的部分。 河床 河水占据的沟槽。 谷坡 谷底至分水岭的斜坡。 阶地 谷坡上的阶梯状平台。
终极侵蚀基准面:海平面是控制入海河流的终极侵
蚀基准面;
地方性侵蚀基准面:主流对支流,湖泊、水库对流
人其中的河流的控制等,由于这些因素本身是变化的,只 是局部或暂时起控制作用,故称为暂时或局部侵蚀基准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陆地流水地貌及沉积物
第一节地面流水地貌及沉积物:所谓的地面流水就是指沿着陆地表面流动的水体。

根据其水源补给状况,又分为暂时性流水和常年性流水(河流)两种。

在暂时性流水中,又可进一步分为片流和洪流。

片流、洪流与河流不仅在水流特性上存在差异,而且在形成地貌和沉积物特征上也有不同。

一、片流地貌及沉积物:片流-沿着斜坡缓慢流动的暂时性面状流水。

2、片流堆积地貌及堆积物:坡积裙或坡积裾。

坡积物:①分布②成分③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分异。

④透镜体;⑤分选、磨圆;⑥层理
二、洪流地貌及沉积物:1、洪流及其分类
洪流-沿着冲沟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

冲出锥,洪积扇定义及特征
4、洪积物(1)从分布(2)地貌(3)成分(4)结构(5)构造(6)岩相(7)厚度
5、泥石流及其发育条件:①概念;②泥石流堆积物特征
三、河流地貌及沉积物:
1、河流及其造貌作用:河流-是指具有固定水道的常年性线状流水。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2、河谷形态:(1)河谷要素
(2)河谷的发展阶段
隘谷,障谷定义
(4)河流的袭夺:在向源侵蚀的作用下,一条河流夺取了另一条河流的河水现象
(2)河床纵剖面:定义
②裂点,深槽与浅滩,岩槛与壶穴,边滩与心滩
二元结构:河漫滩沉积物与下伏的河床沉积物构成典型的二元结构。

6、河流阶地:简答或论述
何为阶地?阶地的形态要素
阶地的类型:
阶地的研究
绘制河谷阶地横剖面图
阶地位相图
阶地的成因
7、冲积物定义,鉴别标志
第 1 页共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