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

合集下载

4.河流地貌

4.河流地貌
主要是由于弯道离心力及地球偏转力所致。 一般,径向河流北半球侵蚀右岸,南半球侵蚀左岸。 又可分为单向环流和双向环流。
旋涡流——环流轴轴向垂直水面的环流。即通常的漩涡。 主要是由于河流绕过障碍物、遇到凸角、河床粗糙变化时 产生的。
3、河流作用
(1)侵蚀作用
河流破坏地表(河床)并掀起地表物质的作用。包括:冲蚀作用、磨蚀作用、溶 蚀作用。 下切侵蚀:垂直地面向下侵蚀——加深河床。受气候变化、构造运动、侵蚀基准 面控制。 当下切侵蚀自源头和河口开始向上游侵蚀或通过瀑布的后退来实现时,称为溯 源侵蚀(向源侵蚀) 侧蚀(旁蚀):河流侧向侵蚀的一种现象——河岸后退,沟谷展宽,形成曲流。
侵蚀基准面(base level of erosion): 每条河流的下切 侵蚀不是无限的,往往受某一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这 一平面就失去侵蚀能力,这一平面叫河流侵蚀基准面。 终极侵蚀基准面:每条河流最低的下切侵蚀基准面
地方性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局部下切侵蚀的基准面
究竟哪一个面是河流侵蚀的基准面呢?
通常,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以堆积为主,当海平面下降 时,下游也可发生
侵蚀。
(二)河谷
1.河谷形态 (1)河谷横剖面 形态 谷坡:常有阶地发 育 谷底:由河床和河 漫滩组成
(2)河谷纵剖面

河谷纵剖面是从河源到河口沿主流线所作剖面。

凹形 凹凸形 不规则形
长江河谷纵剖面图
2000
m
定组分较多。
②碎屑物质的分选性较好。 ③碎屑颗粒的磨圆度较高。 ④冲积物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层理一般倾向河流下游 ⑤冲积物常呈透镜状。
⑥冲积物往往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为河床沉积,上部为河漫滩沉积
大石河河口砾滩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

第四章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2)地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章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2)地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从上游看彩虹桥
分 汊 型 河 床
游 荡 型 河 床
山 区 小 溪
河床底部的火山岩砾石(Arizona)
河漫滩
概念:分布在河床两侧,洪水时往往被淹 没的平整地面,叫做河漫滩。
沉积结构:河漫滩的表层往往为细粒的粘 土和粉砂,而其下往往是粗粒的河床沉积 物,具有典型的二元相沉积结构。
河漫滩的形成
鸟足状三角洲 尖头状(鸟喙状)三角洲 扇状三角洲 梳状三角洲; ……
三角洲的类型
根据三角洲的 平面形态和水动力 特征可以划分为: 鸟足状三角洲— —河流作用为主; 如经过波浪作用改 造形成扇状三角洲。 尖头状或者鸟喙 状三角洲——波浪 作用为主; 梳状三角洲—— 潮汐作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 过渡型三角洲— —两种以上的水动 力势力相当
1

2 雏形河漫滩阶段



3 河 漫 滩 阶 段
河漫滩类型
河曲型漫滩 汊道型漫滩 堰堤式漫滩
迂回扇形成的平面示意图——曲流运动与点沙坝的形成
河曲型河漫滩——迂回扇形成剖面
在河漫滩的近河床地带,由于水深突然变小,阻力变大,流速变小, 挟沙力降低,使泥沙沉积下来,形成贴近河床并与河岸平行的沙堤—— 河岸沙堤(滨河床沙坝)。由于河床的快速侧向移动,形成了多条大致 平行的河岸沙堤,它们组合成扇型,称为迂回扇。
流域地貌
水系和水系类型
河流干流及其所属各 级支流组成的河流系 统
人们通常采用分支法 和分级法表示干支流 之间的关系。
水系类型
树枝状水系 平行状水系 格子状水系 放射状水系 环状水系 分散洼地状水系 扭曲状水系
分水岭的移动与河流袭夺

第4章 流水地貌

第4章 流水地貌
速转化为坡面径流。土壤渗透率高、颗粒结构好,可以吸
收一部分雨水,使地表径流量减小;土层厚,吸水较多,
也可减少地表径流量,使侵蚀减弱。 植被可以防止雨滴对坡面的冲击和减少坡面径流冲刷。 因此,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地貌
根据坡地侵蚀和堆积强度,划分为三个带
水深曲线 泥沙含量曲线
坡面冲刷
56—65
66—75
沟壑冲刷
76—85
坡度
>86
侵蚀强度和坡度的关系
坡度小于20°时,冲刷能力随坡度增大而增强较快。大于20°时冲刷能力仍有增大,到 40 °左右达到最大,其后随坡度增加而冲刷能力递减。
另外,土壤结构对坡面侵蚀也有很大影响。由粘土构成
的坚实地面或基岩裸露的地表,雨水很少下渗,大部分迅
地表水流的类型
地表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同时也可接受地下水或冰
雪融水的补给。 • 按水流形式分为: 面状水流(坡面径流)、线状水流(沟谷或河槽水流) • 按照水流的持续性分为:
暂时性水流(干旱半干旱地区)、经常性水流(湿润气候区)
第一节
坡面径流及其形成的地貌
一、坡面径流的形成与作用 (一)坡面径流的形成
大,坡面单位面积接受的雨量减少。
a4
地 形 坡 度
a3 a2 a1
0
降雨强度不变时,坡面受雨面积和坡度的关系
0a1,0a2,0a3,0a4 坡长相等、坡度不同
冲刷程度(%)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5 5—15 16—25 26—35
无侵蚀
36—45
46—55
在冲沟发育过程中,若沟底下切到潜水面以下,沟谷水流得到

第四章--流水地貌

第四章--流水地貌
F = mv2 / r .
m为水的质量,v为流速, r为曲流弯边半径。
水流在离心力作用下,主流线靠近凹岸,水 流横剖面上存在比降,凹岸附近水面高, 凸岸附近水面低,比降的存在形成一个超 压力 P ,超压力的方向指向凸岸。
2021/2/23
32
在水流剖面上,水的流速随深度而降低,故 弯道处的离心力自表层向底部减小。
2021/2/23
33
●地球自转偏向力造成的单向环流
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河道中的水流 将流向右岸,造成过水断面上右岸的水面高于左 岸的水面,形成横比降,在横比降的作用下形成 超压力,方向指向左岸。这样,在地球自转偏向 力和超压力的作用下,河流中表层的的水流向右 岸流动,底层的水向左岸流动,构成了一个横向 环流。这个单向横向环流与水流的向下游的纵向 流动结合起来,也可以形成螺旋流。
2021/2/23
28
4、泥石流堆积物与洪积扇的主要差异——
①组成物质特征——洪积扇相对较细,而泥 石流相对较粗;
②砾石的形态特征——洪积扇有磨圆、分选 现象,而泥石流没有;
③结构与构造特征——洪积扇有交错层里、 分三个相带,而泥石流自上游向下游逐渐 变细。
2021/2/23
29
第三节 河流作用
●扇缘相——位于洪积扇边缘部分。组成物质较细, 由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具有水平层里和波状层 里。地下水往往在该地带溢出地面,局部地段产 生滞水和沼泽化现象。
2021/2/23
22
④新构造运动与洪积扇的变形——洪积扇在发育过 程中,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会发生各种形式的 变形,形成不同类型的洪积扇。
●叠置式洪积扇——在洪积扇形成之后,山体断续 上升,山前地带相对下沉,在老洪积扇前面可形 成新的洪积扇,后者部分覆盖在前者之上,形成 叠置式(叠瓦式)洪积扇。

地貌学:第四章 流水地貌

地貌学:第四章 流水地貌

与大多数发育在山口平缓地区、坡度不足10而面积广阔的冲积扇不同, 慕士塔格山的冲积扇面积袖珍,但坡度可以达到20,几乎一次大规模的 山洪就能造就出一个这样的“非典型”冲积扇。一个个近似标准三角形 的冲积扇紧密地排列在山口,边缘被另外一个同样三角形的绿洲所掩盖, 构成了这样一幅独特的风景。
流淌在四川泸定的大渡河水流湍急,河岸两侧山谷陡峭。由于可开垦居住的 土地非常有限,泸定县城只能建在山麓的冲积扇上。从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两岸的冲积扇几乎完全被密集的房屋建筑所覆盖,一座公路桥连接着大渡河 两侧的交通。河面上还可看到一条铁索桥,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泸定桥。
雨滴的溅蚀与降雨侵蚀力成正比,也与地 表水层厚度成正比,与土壤抗剪强度成反比。 后者受土粒间的结合力、植物根系粘结力以及 土壤紧实度等的影响。
坡面实际受雨面积和坡度的关系
a.直线坡、b.凸形坡、c.凹形坡、d.混合坡
二、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地貌
1、坡面径流的三个作用带
(1) 不明显冲刷带
(2) 冲刷带
雨滴溅落到地面,形成一个小坑。土 粒被抛向空中,扰动了土壤表面。
在片蚀过程中,雨滴对地面的打击也是相 当重要的。雨滴在垂直降落地面时,最高速度 可达7--9米/秒,因此具有巨大的冲击力。土 粒受雨滴冲击可以溅到60厘米高和1.5米远的 地方。据估计,一次倾盆暴雨能够扰动多达每 公顷225吨的土壤。在一个倾斜的地面上,雨 滴溅击侵蚀使土壤缓慢地向坡下蠕移。
表2 坡积裙与倒石堆比较
形成原因 物质组成
主要特点
倒石堆
崩塌堆积地 貌(倾卸式急 剧堆积)
碎石与土混杂 堆积,石块或 以块石主。
自顶部向前缘,机 械组分由细变粗。 结构松散、杂乱、 多孔隙,大小混杂 无层理。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章 2-地面流水地貌与堆积物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章 2-地面流水地貌与堆积物

2、泥石流(Debris flow)
泥石流是洪水夹带大量固体碎屑物质沿着陡峻的 山间沟谷下泻而成的特殊洪流。其中粘性泥石流 是高粘度、高密度和高速运动的重力流。
密度大,搬运力强,是洪流的5-50倍;爆发突然,来 势凶猛;破坏力极大,是山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
洪积物与坡积物的区别
① 洪积物具有明显的相变, 但比较粗略,各带之间没 有截然的界线
②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物质 成分较单一,不同地点的 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
③ 分选性差 ④ 磨圆度较低 ⑤ 层理不发育 ⑥ 在剖面上呈现多元结构
① 不具分带现象 ② 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一
般比洪积物成分更单纯, 砾石少,碎屑多,而洪积 物砾石丰富 ③ 分选性比洪积物差 ④ 比洪积物的磨圆度低 ⑤ 坡积物略显层状 ⑥ 坡积物多分布于坡麓,构 成坡积裙,厚度小;而洪 积物分布于沟口形成洪积 扇,厚度较大
A、扇顶相:以巨砾、砾石等粗粒沉积物为主(槽洪
相),夹有细粒沉积透镜体,巨砾间为后续水流细粒 充填,发育急流交错层理。因为有短暂的后续水流, 使细粒物质被带走,因此孔隙度大。
B、过渡相:从砾石过渡到砂,以砂为主,为漫洪相
砂土夹槽洪相砂砾组成。
C、扇缘相:主要是亚粘土、亚砂土组成(漫洪相)
看起来象“纹泥”,透水性差。
沉积学标志
• 沉积结构--营力结构
流 动 营 力 结 构
叠瓦式
离散式 弥散式
充填式
非 流 动 营 力 结 构
洪积物的结构
槽洪相透镜体
漫洪相透镜体
“多元结构”:槽洪相粗粒沉积物成条状由扇顶伸入,剖面上呈 各种透镜状,常与细粒沉积物交互,呈现不连续层状,称“多 元结构”。砾石透镜体代表古河道位置,砾石ab面逆指上游。

第四章 2-地面流水地貌与堆积物

第四章 2-地面流水地貌与堆积物

上游段
中游段
下游段
图5-2 河谷形态特征
A.上游段;B.中游段;C.下游段 1. 河床;2.河漫滩;3.阶地;4.牛轭湖;5.三角洲
河床平面形态
曲流 • 曲流 弯曲的河流。是河流断块相对稳定
时侧蚀为主形成。曲流形成后,不断侧蚀并 向下游迁移,在其迂回范围内,形成曲流带。 河流弯曲越来越大时,形成狭窄的曲流颈 (图5-3)。洪水期,曲流颈可被冲开,河 道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及离堆山。
阶地对比
类型
下切 深度
组成 物质
新老阶地 接触关系
上叠阶地 内叠阶地
未切穿早期 的沉积层
河流沉积物 新阶地在上 老阶地在下
下切深度刚 好达到原先 的谷底
河流沉积物
新阶地套在 老阶地之内
基座阶地
切过原先 的谷底
河流沉积物 新阶地在
基岩
老阶地的 下方
二、暂时性流水沉积物与地貌
面状水流(坡面径流)
地表流水
串珠状洪积扇
如果上升的规模、幅度都 比较大,老洪积扇也随着 抬升,那么,它的下方将 形成新的洪积扇,新、老 洪积扇呈串珠状。
不对称侧叠式洪积扇
如果新构造运动在山前不 等量升降,则新的洪积扇 轴线向一侧移动,使新、 老洪积扇向一侧垒叠,并 形成不对称侧叠式的形态。 所以,根据洪积扇的变形, 可以了解新构造运动的性 质和强度。
根据流态及固体径流量,洪流可分为暂时性洪流和泥 石流,泥石流又可分为粘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
粘性 稀性 洪流
1、洪积物及地貌
(1)洪积物的岩性、岩相和结构 (2)洪积作用地貌
2、泥石流沉积物
(1)分类 (2)形成条件 (2)泥石流堆积物特征 (3)泥石流的防治

第四章 流水地貌讲诉

第四章  流水地貌讲诉

2020/7/22
1
第三节 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一、地表流水的流动形式 1、面状水流(坡面径流)——通常由许多细
小股流组成,无固定流路,时分时合,多 呈薄层片流形式,顺坡向下流动。 2、线状水流——指在沟谷或河槽中流动的水 流。按水流的持续性,又可分为暂时性水 流合经常性水流两种。前者在干旱合半干 旱地区最为发育,后者在湿润地区分布普 遍。
2020/7/22
10
一、侵蚀沟谷的发育
侵蚀沟谷是指暂时性线状水流侵蚀形成的深浅不一、 长度不等的长条形负向地形。是暂时性线状水流 不断冲刷、刻切斜坡而形成的。根据侵蚀沟谷的 纵横剖面形态特征和演变过程,把沟谷的发育分 为三(五)个阶段:
1、纹沟——由细小的网状流水侵蚀而成,流路经常 变化,没有明显的沟缘,其纵剖面与坡面的坡度 一致。
第四章 流水地貌
●本章重点、难点内容: 1、坡面径流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2、沟谷水流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3、河流地貌的类型、特征、成因及其发育; 4、河口地貌与流域地貌。 ●本章内容——地表流水在流动过程中,对地表进
行侵蚀,改变地表形态,同时将侵蚀下来的物质 搬运到其它地方堆积,形成堆积地貌。这种由地 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所塑造的各种地 貌,统称为流水地貌。
——也有自上而下分为微冲刷带、弱冲刷带、强冲 刷带、堆积带。
2020/7/22
8
2、坡积物——坡麓地带由片状水流堆积下来的松 散沉积物称坡积物,坡积物围绕坡麓堆积形成形 如裙边的堆积地形,称为坡积裙。坡积物有如下 特征:
①磨圆度与分选性差;
②自裙顶至前缘,物质由粗变细;
③在垂直方向上有层里;
④岩性较单一,与所在坡地的基岩相同。
2020/7/22

第四章流水地貌

第四章流水地貌

影响因素:气候条件、 地表物质、地形条件; 形成浅凹地和坡积裙
不明显 冲刷带
冲刷带
淤积带
第二节 沟谷水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一.沟谷水流作用与沟谷发育 1.沟谷水流的特性
沟谷是暂时性线状水流侵蚀的结果,这种地形分布 十分广泛,尤其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带的草原或山 麓地带更为常见。
这种沟谷水流与前面讲到的面状水流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它是线状的,但它又区别与另一种经常性的线状 水流-河流,此种水流具有自己独特的水文特性,相 应地形成了一系列独特地地貌类型。 2.沟谷水流的作用
量减少,泥沙物质增多,在河流上游也可以堆积为主,在同一
时间,同一地段内,侵蚀和堆积也是同时进行的,例如在弯曲 河段,凹岸侵蚀,被侵蚀的物质由于环流的作用,被搬运到凸
岸堆积下来。
由此可见,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总是同时进行的,只 是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内,不同条件下,它们的作用强度和 性质不同而已,所以不能把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孤立起来, 机械地划分侵蚀、堆积过程。
而且也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或者冰雪地区发生,
只不过它们作用的方式和强度不同而已,所以流水
是地表外营力中最普遍最活跃的作用营力之一。
流水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及其相应的沉积,是陆
地上分布最广的地貌类型与沉积相类型。
流水地貌的研究,对水工建筑、航道整治、水
土保持和矿产地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推移
颗粒太大而不能悬浮的沙、 砾石集中在河底,以滑动、 滚动和偶尔低跳的方式移 动,这种搬运形式称之为 推移。
河流的搬运方式(据K.W.布泽)P—深槽;R—浅滩;W—河水面
推移质——粗沙、砾石 跃移质——细砾石、沙
悬移 粒径较小的粉沙与 粘土,在流水中呈 悬浮状态搬运,这 种搬运形式称之为 悬移。

4第四章 流水地貌

4第四章 流水地貌
第四章 流水地貌
1
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 的地貌
2
沟谷水流及其所形成 的地貌
3
河流的作用
4
河流地貌
5
河口地貌
6
流域地貌
0
由地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地貌, 统称为流水地貌。 流水作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流水地貌:流水作用所塑造的各种地貌,有流 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存在区域差异。
• 直接结果——其结果是导致河床发生侧 向迁移,并导致河曲的发育。
24
溯源侵蚀
• 概念解释 溯源侵蚀指的是河流向源 头或山坡的后退侵蚀,使河谷延伸加 长直抵分水岭。
• 本质 是河流下切作用在源头或河床 的瀑布、裂点处向上发展的结果。
• 影响因子 与流速、水量、岩性和土层 的松软有关
25
26
三、河流的搬运作用
在广大的山区范围内,发育完善的山地沟谷地形, 按其纵剖面的特征及侵蚀沉积过程的差异,可以分为三 个部分
集水盆 沟谷主干 洪积扇
➢ 洪积扇的形态与成因 ➢ 洪积扇的结构 ➢ 气候变化,构造运动对洪积扇发育的影响
9
10
三.泥石流及其形成的地貌
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灾害,是介于 崩塌、滑坡等块体运动与挟沙水流运动之间的 一系列连续流动现象(过程)。它是由大量泥 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相混合组成,沿山坡 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固液两相流)。
按泥石流流体性质分三类:
• (1)粘性泥石流 • (2)稀性泥石流 • (3)过渡性泥石流
11
2. 泥石流的三个主要形成条件 A 固体松散物质储备丰富 B 坡面坡度与沟谷比降较大 C 充足的水源供给
3. 一条发育比较完善的泥石流沟谷,大多有形 成区(包括清水区和固体物质补给区)、流 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相应地 上游—侵蚀 区; 中游—以搬运为主;下游—堆积区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的特征与成因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的特征与成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的特征与成因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是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地貌类型和第四纪沉积类型。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的研究,对于水工建筑、道路桥梁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水土保持及灭害防治、河运航道、地下水赋存条件以及砂矿地质等方面都具有最普遍而广阔的意义。

在暴雨或大量积雪消融时,所形成的瞬时洪流称暂时性水流。

暂时性水流形成的侵蚀地形是侵蚀沟,沟床中的水流堆积物称冲沟堆积物。

沉积于沟口的沉积称洪积物。

在半干旱气候带的松散沉积层之上,在植被稀疏的缓坡地区侵蚀沟可以发展得很快,使地形遭受强烈的分割,蚕食耕地,破坏道路,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淤塞水库河道,冲沟密布还使潜水位下降,造成危害甚多,为黄土高原的沟堑纵横,称为侵蚀沟。

侵蚀沟中被侵蚀破坏的碎屑物质,洪水期被搬运出沟口后,由于水流分散,坡度急剧减小,流速降低,这些碎屑物质遂堆积于沟口,形成一种半圆冲出锥堆积物称为冲出锥。

洪积扇是在暴雨季节,山区洪流沿河谷流出山口时,由于山区与山麓之间地形相差悬殊,水流出山口后形成散流,水流厚度、流速迅速减小;同时还因地表水的蒸发及通过山口松散沉积物时的迅速下渗,使水量大大减小,搬运力急剧减弱,由洪流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山口处呈扇形堆积形成的。

过去不同时期的河谷底部(河床及河漫滩部分),由于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加强,被抬升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谷坡上,这种地貌称为河流阶地。

每一级阶地都经历了两个形成阶段:首先是以侧方侵蚀为主,形成宽广的河谷,同时堆积冲积层;然后下切侵蚀加强,切开冲积层,形成阶地陡坎。

冲积平原是大河的中下游发生大量堆积而形成广阔的地带。

可以分为山前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三部分。

山前平原是从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带,成因上属于冲积洪积。

第四章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2)地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章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2)地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曲流与冲积平原地貌
(西 阿 西波 比罗 河 9 曲号 、所 )牛 摄 轭 湖 及 漫 滩 附 近 的 密
Mississippi
Vicksburg
深切曲流

道桥深 (,切 桥曲 下流 为裁 取弯 直取 后直 的形 新成 河拱 Natural Bridges National Monument, Utah

水系类型
树枝状水系 平行状水系 格子状水系 放射状水系 环状水系 分散洼地状水系 扭曲状水系
பைடு நூலகம்
分水岭的移动与河流袭夺
如果分水岭两侧侵蚀速度差别不大,在长 期剥蚀过程中,分水岭逐渐降低,但不发 生明显的位置移动 由于某种原因,分水岭某一侧的河流溯源 侵蚀能力强,导致分水岭脊线向另一侧移 动;并逐渐切穿分水岭,抢夺分水岭另一 侧河流上游的水,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为 河流袭夺。
(a) (b)
(c)
(d)
(e)
(a) 侵蚀阶地 (b)上叠阶地 (c)内叠阶地 (d)基座阶地 (e)埋藏阶地
非旋回阶地——构造阶地
非旋回性阶地——河曲阶地
新墨西哥盆地中河曲凸岸发育窄小的河漫滩,但阶地面积广阔
冰川补给的曲流两侧是泛滥平原和低矮的阶地 (Greybull, Montana)
两种介质(海水、淡水): 淡水浮于海水之上流动,形 成盐水楔
三重作用(波浪、潮流、径 流):径流是带来泥沙物质主 要动力,波浪与潮流对物质起 着再搬运、再分配的作用
河口
双向水流:落潮流方向与 径流一致,涨潮流方向与径 流相反
快速沉积(顶托、凝絮、断面展宽): 有利沉积部位:涨落潮流的动力平衡 带——口门;多汊道的分汊口;河口盐 水楔顶端
侵蚀循环理论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

C
D
横向环流可分为单向、双向和复合型环流
B C D
A
C D
A
B
底部汇合型横向环流
主流线 顶流
底流 底部辐散型横向环流
不同的水流状态形成的不同河流地貌
2.环流 漩涡流:当水流绕过障碍物,如沙波的脊部、河床基岩岩槛 以及各种人工建筑物时,都会产生漩涡流,其环流轴轴向 垂直水面。
河流水位变化
河流水位随季节变化。冬季(或旱季)水位下降,其常年低水 位高度称河流平(枯)水位;夏季(或雨季、冰雪消融季节) 水位迅速上涨,其常年洪水位高度称河流洪水位;几十年或 百年一遇的洪水位或低水位称超洪水位或超低水位。
自由曲流
深切曲流
3.分汊型(江心洲型)河床 有些河流的河床分成许多汊,宽窄相间,形似发辫,称为辫流
分汊型河床
河床地貌 1.河床侵蚀地貌 河床基岩经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有岩槛、壶穴、深槽 岩槛:横卧于河床上的坚硬岩石被侵蚀形成的陡坎。岩槛高度大于水深时 形成瀑布,其下的冲蚀坑称为潭。与下游河床形成一个不连续的陡坡,常 形成瀑布或跌水,并构成上游河段的地方性侵蚀基准面。
从河源到河口沿主流线的河床最低点连线称为河谷纵剖面
河流黄 草 坪 宜 宾
黄海海平面
1000
500
重 庆
宜 昌
监 利
0
汉 九 口 江
南 京
吴 淞 口
长江纵剖面图
河流侵蚀基准面与河流均衡剖面
1.河流侵蚀基准面
河流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蚀 到该面以下,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又可 分为终极侵蚀基准面和局部(地方)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 侵蚀的最低基面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局部侵蚀基准面是指河流 流经一些坚硬岩坎、湖泊洼地及主支流汇口处等,他们往往控制着 上游河段或支流的下切作用, 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

人教版第四章第一节 常见的地貌类型(流水堆积地貌)

人教版第四章第一节  常见的地貌类型(流水堆积地貌)
地貌特点:地势平坦、宽广。
2、堆积地貌类型
⑵河口三角洲
说出河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与地貌特点。
形成过程:河流入海口处,河道 变宽,坡度变缓,且受到海水顶托 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 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地貌特点: ①多呈三角形; ②地势平坦; ③河网稠密,河道由分叉点向海洋 呈放射状。
当河流注入海洋或大湖时,由于坡度变缓,流速渐小, 加之海潮顶托等动力条件的改变使河流所带泥沙大量沉积。
2、堆积地貌类型
⑴冲(洪)积扇
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 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冲积扇。
扇顶
扇缘
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 形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扇。洪积扇多分布于干 旱、半干旱地区。
冲积扇
洪积扇
下图为“冲积扇示意图和剖面图”。 • [问题探究] • 问题1 峡谷和冲积扇的主要成因 分别是什么?
素养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读图,回答问题。
(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 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 因。
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 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 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 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 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 比重小的后沉积。
《河流地貌》这一课你学到了什么?
① 区域认知:识别了冲(洪)积扇、河漫滩、冲积平 原、三角洲和江心洲,归纳了其空间分布与特征; ② 综合思维:简单分析了上述河流地貌成过程; ③ 人地协调观:了解了河流沉积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 互关系。
(2)如果河中有沙金,图中a、b、c、d四处淘金点中产量最高的可
能是__b______。
素养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4.1 流水地貌及其冲积物

4.1 流水地貌及其冲积物

(四)河漫滩
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称为河漫滩。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宽度 往往比河床大十几倍到几十倍,极宽广的河漫滩也称为泛滥平原或冲积平原。
• 河漫滩的形成与发展
河漫滩的形成分为雏形河漫滩、原始河漫滩、河漫滩三个阶段。 河谷的发育是从年轻的V形谷开始的,谷底几乎全为河床所占据,只有在河 弯凸岸形成雏形边滩。随着侧向侵蚀的发展,河谷不断展宽,凸岸边滩不断展 宽、加高、增长,面积也越来越大,于是便形成了雏形河漫滩。 河漫滩的形成与发展
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相对平衡。 河流平衡的另一含义是自动调整。河床在特定时间、空间和物质平衡条 件下的平衡,如果随着流域因素的变化(构造、气候、水量、含沙量、侵 蚀基准面变化),河床形态必然发生相应调整,取得新的平衡。 经典的理论认为,处于均衡状态下的河流纵剖面是一条圆滑的凹形曲 线。
河流动能 : E=(mv2)/2
• 上游与下游水动力条件的差异:势能不同
利用水流动能发电
桃 花 峪
利用水流动能发电
水流运动状态 1.层流与紊流 流。
河流中水质点运动状态有层流和紊
层流的水质点有一定的轨迹,与邻近的质点作平行运动,彼此互不混乱 (图4-1a)。这种流动仅在水库及高含沙量的浑水中或坡面薄层缓流中可 能存在。而在沟槽中很少发生。由于层流没有垂直于水量方向的向上分力 作用,所以一般不能卷起泥沙。 紊流的水质点是呈不规则的运动。并且互相干扰,在水层与水层之间夹杂 了大小不一的旋涡运动(图4-1b)。旋涡的产生,是由于上下各水层流速 不同,分界面上形成相对运动,这种分界面极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微弱的 波动;这种波动逐渐发展,最后在交界面上形成一系列的旋涡。
第一节 河流地貌和沉积物

4第四章1 流水、湖泊和沼泽地貌与堆积物

4第四章1 流水、湖泊和沼泽地貌与堆积物
2)双向横向环流(循底分流式)——
宽阔或平直的河段 (平水期—边滩valley flat河漫滩)
3)双向横向环流(循底汇流式)——
宽阔或平直的河段 (洪水期—心滩river island) 4)混合(多向)式环流——
宽浅的河道中,且河底的起伏变化大 的情况。
3.河流水位变化 4.河流地质作用 (1)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过程中,以自身的化 学动力(溶解力)和机械动力(水力),并以携带的 泥沙和砾石作工具,不断地破坏河床的过程 。
称为牛轭湖。
其结果是“凸岸更凸,凹岸更凹”,河流弯曲加大。
河床变化
弯道曲率增大。 弯道向下游迁移。 河谷加宽,并呈不对称状态。
河 流 弯 道 的 演 变
凹岸陡,凸岸缓
自由河曲
这幅照片 是麦恩河 (Mayn)流经人 烟稀少的楚科 奇州森林苔原 地区的壮观轮 廓。这个地区 布满青苔、小 灌木、莎草等 植物。在这种 恶劣的气候条 件下,别的生 物很难生存下
沉积物类型: 心滩,江心洲,边滩,河漫滩, 三角洲,冲积平原,河流阶地。
河流沉积物特点
山口
山口沉积作用
河口沉积作用
山口沉积作用 冲积扇
第四章 流水、湖沼地貌与堆积物 一、河流地貌和沉积物
(二) 河谷 1. 河谷的形态
河 (流 河在 谷横 要向 素的 )特

河谷 河流侵蚀出的槽形凹地。 谷底 河谷底部较平坦的部分。 河床 河水占据的沟槽。 谷坡 谷底至分水岭的斜坡。 阶地 谷坡上的阶梯状平台。
终极侵蚀基准面:海平面是控制入海河流的终极侵
蚀基准面;
地方性侵蚀基准面:主流对支流,湖泊、水库对流
人其中的河流的控制等,由于这些因素本身是变化的,只 是局部或暂时起控制作用,故称为暂时或局部侵蚀基准面。

4-第四章-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4-第四章-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
滑坡的形成
必要条件(内因)
触发因素(外因)


















3、滑坡(Slide)
(4)滑坡发生旳过程(图) – A、蠕动变形
后部产生断续旳张裂缝(照片) 中部开始微微蠕动向前挤压,出现滑动 面位移。 – B、滑动 上下部同步滑动,后部与边部裂缝贯穿 – C、稳定阶段
一、斜坡重力作用及其分类
(2)斜坡块体运动
定义:斜坡上旳岩体或涣散旳土体(统称
块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往下运动旳过
程称块体运动。块体运动是引起斜坡不稳
定旳主要原因。
稳定性: K=
抗滑力 下滑力

K>1, 块体稳定; K<1, 块体不稳定
块体旳稳定性取决于:坡度、土体内摩擦力、土 体黏结力、和坡高等原因。
– 开挖边坡—边坡失稳并形成有效临空面、开荒—水 土流失、加载—下滑力加大。
(3)滑坡形成旳条件
A、地形条件
a.在地貌上要有一种有效临空面。 b.斜坡在25~45°易发生滑坡。 c.河流旳凹岸易发生滑坡。
(3)滑坡形成旳条件
B、地层岩性 a.第四纪黏土、黄土。 b.第三纪、白垩纪泥岩、页岩、砂岩、 红土。 c.老地层旳泥岩、页岩、煤系地层。 d.泥质类变质岩。 e.泥质夹层(滑动面)。
A、地层岩性 B、地质构造 C、地貌 D、水体 E、地震 F、人类活动
(2) 倒塌形成旳条件和影响原因
A、地层岩性
沉积岩:坚硬且脆性旳岩石、软硬相间旳 岩石(照片)
岩浆岩:垂直节剪发育旳或有后期岩脉、 岩墙穿插旳岩体。

第四章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

第四章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

第四章流⽔地貌及其堆积物第四章陆地流⽔地貌及沉积物§1、地⾯流⽔地貌及沉积物⼀、⽚流地貌及沉积物1、⽚流:沿着斜坡缓慢流动的暂时性⾯状流⽔。

特点:⽔层薄、流⽔慢。

区域:斜坡⾄坡脚。

作⽤:形成斜坡地貌的重要动⼒。

2、洗刷作⽤:⽚流破坏斜坡上的物质的过程。

坡度在40°-50°作⽤最强。

3、坡积裙:坡积物围绕坡麓披盖,形成似裙裾形态的堆积地貌。

4、坡积物的特点:a 分布在坡脚;b 细砂、粉砂、粘⼟为主;c 从⼭坡到坡脚由粗变细;d 夹细粒碎⽯砂⼟透镜体;e 分选、磨圆差;f基本⽆层理;g 在垂向,从上到下由粗变细。

⼆、洪流地貌及沉积物1、洪流:沿着冲沟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

特点:流速快,动⼒⼤。

区域:沿冲沟。

作⽤:形成⼭地地貌的重要作⽤。

2、洪流:(1)剥蚀地貌(侵蚀沟),根据其特点可分为四个阶段:细沟、切沟、冲沟、坳沟;(2)堆积地貌:冲出锥、洪积扇、洪积平原。

3、冲出锥特征:a ⾯积⼩,锥形;b 锥⾯坡度⼤;c 岩相分带不明显。

4、洪积扇:特征:a ⾯积⼤,扇形;b 坡度较⼩;c 岩相分带明显;d 扇⾯发育沟槽;e 发育于⼲旱、半⼲旱地区。

地貌上划分为:扇顶、扇形、扇缘。

扇形相(扇中相):洪积扇的主体,厚度最⼤,扇⾯坡度5°-10°,⼲涸的辫状⽔系发育;主要由砂、砂砾、砂质粘⼟组成,在剖⾯上形成由漫洪相的砂⼟夹槽洪相的砂砾构成典型的“多元结构”。

该带的潜⽔⾯较⾼,含⽔层丰富,适宜开采地下⽔,植被发育。

扇缘相:坡度⼩于5°;沉积物较薄,主要由粘⼟、砂质粘⼟构成,含少量砂质透镜体,粘⼟和砂质粘⼟层发育“纹泥状”薄层理;此处物质细,透⽔性差,易发展沼泽,植被发育;发育垂直节理,易产⽣地⾯沉降、崩塌等地质灾害。

扇顶:粗⼤的砾⽯、砂砾,夹有砂质透镜体,沉积物厚度⼤,砾⽯分选性差,具⼀定磨圆和叠⽡状排列,砾⽯间充砂、粘⼟混合物,具充填式结构,潜⽔位低,植被不发育。

第四章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

第四章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

第四章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地面流水(flowing surface water):陆地表面上流动着的液态水。

片流(sheet flow):顺斜坡片状流动的地面流水。

洪流(flood current):片流遇到凹凸不平的地面时,水便集中到低洼的沟中流动。

河流(river):暂时性流水(片流、洪流)流到低洼沟谷中获得地下水补给,形成经常性流水。

流域( drainage area):地面流水直接流入同一条河流的区域,分水岭( divide):流域之间的高地。

水系( drainage system):流域内河流汇集成的水网。

分内流水系和外流水系。

一、表流地貌及其坡积物表流(面流、坡面流水):是雨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形成的薄层片流或细流,随地表起伏而流动,无固定流路,呈面状均匀地冲刷地表松散物质。

该细流流动中常分为两条以上的细流,在坡面上组成网状流,类似一覆盖在斜坡上的面。

故又称面流。

片流冲刷作用:表流沿斜坡流动,把斜坡上的细粒物质带到坡脚堆积,对斜坡进行侵蚀,称片蚀,也叫片流冲刷作用。

坡积物(Slope wash):冲刷作用使山坡上松散物质顺坡向下搬运,到缓坡处沉积,形成的沉积物。

坡积裙:坡积物沿山麓分布,形成平缓的地形。

坡积物的特点:1.成分随斜坡上部的基岩和松散沉积物的类型而不同,坡积过程中也有风化过程,所以坡积物中既有基岩风化的矿物,也有风化残留的矿物。

2.颜色随斜坡上部的基岩和松散沉积物的类型、气候环境、形成历史而不同。

3.主要由细粒物质(粘土、粉砂、砂等)构成,其成分与下伏基岩无关,物质成分与颜色和山坡基岩成分相同。

4. 搬运距离较短,坡积层层理不明显,碎石棱角清楚;分选性不好,略显一些层理。

5. 坡积物的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在坡脚处最厚,向山坡上部及远离山脚方向均逐渐变薄尖灭;厚度数十米到数百米;6. 上部常与残积物共生;下部常与洪积物、冲积物共生。

片流作用在坡脚处形成的新的沉积层称为坡积层,坡积层松散、富水性、力学性质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地面流水(flowing surface water):陆地表面上流动着的液态水。

片流(sheet flow):顺斜坡片状流动的地面流水。

洪流(flood current):片流遇到凹凸不平的地面时,水便集中到低洼的沟中流动。

河流(river):暂时性流水(片流、洪流)流到低洼沟谷中获得地下水补给,形成经常性流水。

流域( drainage area):地面流水直接流入同一条河流的区域,分水岭( divide):流域之间的高地。

水系( drainage system):流域内河流汇集成的水网。

分内流水系和外流水系。

一、表流地貌及其坡积物表流(面流、坡面流水):是雨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形成的薄层片流或细流,随地表起伏而流动,无固定流路,呈面状均匀地冲刷地表松散物质。

该细流流动中常分为两条以上的细流,在坡面上组成网状流,类似一覆盖在斜坡上的面。

故又称面流。

片流冲刷作用:表流沿斜坡流动,把斜坡上的细粒物质带到坡脚堆积,对斜坡进行侵蚀,称片蚀,也叫片流冲刷作用。

坡积物(Slope wash):冲刷作用使山坡上松散物质顺坡向下搬运,到缓坡处沉积,形成的沉积物。

坡积裙:坡积物沿山麓分布,形成平缓的地形。

坡积物的特点:1.成分随斜坡上部的基岩和松散沉积物的类型而不同,坡积过程中也有风化过程,所以坡积物中既有基岩风化的矿物,也有风化残留的矿物。

2.颜色随斜坡上部的基岩和松散沉积物的类型、气候环境、形成历史而不同。

3.主要由细粒物质(粘土、粉砂、砂等)构成,其成分与下伏基岩无关,物质成分与颜色和山坡基岩成分相同。

4. 搬运距离较短,坡积层层理不明显,碎石棱角清楚;分选性不好,略显一些层理。

5. 坡积物的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在坡脚处最厚,向山坡上部及远离山脚方向均逐渐变薄尖灭;厚度数十米到数百米;6. 上部常与残积物共生;下部常与洪积物、冲积物共生。

片流作用在坡脚处形成的新的沉积层称为坡积层,坡积层松散、富水性、力学性质差。

片流的冲刷作用,使得斜坡越来越缓,导致冲刷作用越来越弱。

表流发生条件:雨水,雪融水和小坡度斜坡。

影响片流冲刷的因素:气候:降水量和强度。

量大、猛烈、冲刷越强。

坡度:40度左右、过大无松散物质,过小重力作用弱,流速慢。

斜坡成分:松散物质、无粘结性。

植被:茂盛、冲刷弱。

二、洪流地貌及其洪积物集中暴雨或积雪骤然大量融化,都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地表暂时流水,一般称为洪流,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洪水。

洪流所携带的大量泥砂、石块被搬运到一定距离后沉积下来,形成洪积层。

(一)洪流及有关概念1)洪流:暂时性急流。

仅在暴雨或大量积雪迅速融化后形成。

发生在较陡的斜坡上,水势猛,流态极不稳定,是一种爆发性线流或网状流。

暴雨或冰雪消融,含大量沙石高速运动的浊水流,流出山口或流入主流谷地,由于河床纵剖面坡度骤降,流速锐减,又无河道约束,便分散成多段槽流,通过泛滥,槽流连接成面状洪流,在山口或山间河谷的支沟沟口堆积的扇形堆积物。

在斜坡上形成侵蚀沟。

洪积物( diluvium) :洪流一旦流出沟口,搬运的碎屑在沟口大量沉积,此种沉积物称洪积物。

洪积物的特点①洪积物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其物质成分较单一,不同冲沟中的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②洪积物分选性差,往往砾石、砂、黏土混积在一起;③洪积物的磨圆度较低,一般介于次圆状和次棱角状之间;④洪积物的层理不发育,类型单一;⑤在剖面上,砾石、砂、黏土的透镜体相互交叠,呈现出多元结构。

洪积物的成分、结构和构造1)洪流出沟谷口后,由于流速骤减,被搬运的粗碎屑物质(如卵石、砾石、粗砂等)首先大量堆积下来,离山渐远,沉积的颗粒随之变细,其分布范围也逐渐扩大。

2)随离沟口由近到远,沉积物颗粒大小具分选现象;3)搬运距离短,颗粒的磨圆度仍不佳;4)由于山洪的周期性和差异性,洪积物常呈现不规则的交替层理构造,并具有夹层、尖灭或透镜体等产状。

洪积物的工程地质性质1)靠近山地的洪积物的颗粒较粗,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土的承载力一般较高,为良好的天然地基;2)离山较远地段为较细的洪积物,其成分均匀、厚度较大,土质较为密实,通常也是良好的地基;3)在上述两部分的过渡地带,常常由于地下水溢出地表而造成宽广的沼泽地带,因此土质软弱而承载力较低。

洪积物与坡积物的区别坡积物与洪积物经常共存,在野外工作时,应注意二者的区别:①由于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所以坡积物一般比洪积物成分更单纯,另外坡积物中砾石含量少,洪积物砾石丰富;②片流动力弱而不稳定,故坡积物的分选性比洪积物差;③坡积物比洪积物的磨圆度低,砾石的棱角较明显;④坡积物略显层状,不具洪积物的分带现象;⑤坡积物多分布于坡麓,构成坡积裾地形,而洪积物分布于沟口形成洪积扇地貌。

洪积扇(diluvial fan)----洪积物常呈扇形堆积,称洪积扇。

(二)洪流发生的条件暴雨,大量冰雪融化,陡峭的斜坡地形。

由松散堆积物和较松软的岩石构成的斜坡更有利于洪流的产生。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少且多暴雨,而地面往往由于物理风化严重堆积了大量松散堆积物,是洪流易发生的地区,同时由于植被稀少更有利于洪流的形成和冲蚀作用发生。

(三)洪流侵蚀地貌洪流侵蚀地形,可以生成在所有的地形和气候带内,但在多暴雨的气候和松散土层的条件下最易形成,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较常见。

如黄土地区。

1.冲沟洪流的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泥砂、石块,可对地面产生强烈的剥蚀作用,它可使小沟加长、加宽和加深,逐渐发展扩大,结果在斜坡上开凿出的长沟,称为冲沟。

是一种基本的洪流地形。

根据其发展过程分细沟、冲沟和坳沟。

细沟雨后生成于斜坡上、形态不稳定的小冲沟。

冲沟由细沟发展而成。

坳沟是冲沟的衰老阶段,沟谷宽缓。

该阶段径流量供应不足,下切能力减弱,沟坡冲刷、崩坍、滑坡作用突出,使沟坡不断后退,坡度变缓,沟底由于坡积物、崩积物和地滑堆积物堆积变得平坦宽阔,沟底和沟坡逐渐生长植物,整个坳沟横剖面呈“U”字形,发展下去,坳沟沟沿逐渐消失,成为坡度舒缓的凹地。

凹谷密布区常表现为平缓的波状起伏地形。

劣地暴雨不断冲刷,斜坡上的细沟和冲沟过于密集分布,沟间地所形成的狭窄的刃状形态。

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区,是经受了强烈冲刷的标志。

如果冲沟在下切的过程中遇到地下水,便发展成河流。

2.冲沟形成的条件:(1)地表岩石或土比较疏松;裂隙发育;(2)地面坡降大,角度陡;(3)地面植被稀少;(4)降水较集中。

绝大多数冲沟都不是常年有水,一般都是在暴雨或积雪大量融解后才有较大的洪流,这时水量集中,侵蚀能力活跃。

冲沟的形成使地形遭受强烈的分割,蚕食耕地、破坏道路,同时还将大量泥沙带入河流,增大河流含沙量,成为下游河流淤积的主要来源。

(四)洪积地貌及洪积物洪流是挟带大量碎屑物的水流。

洪流过程短暂,开始是面状洪流,洪峰后,成散乱的网状水流,随即干枯消失。

所以,洪积扇表面常遗留有许多散乱的干枯沟谷,其位置和形态很不稳定,经下次洪流冲刷破坏,很快就发生变化。

这是洪积扇和冲积扇的主要区别之一。

洪积扇:指暂时性或季节性洪流在山谷出口处,由于比降减小,水流分散、下渗和蒸发,流量大减,携带物质大量堆积下来,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

主要发育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往往由多次洪流过程形成。

洪积扇的特点:锥顶相:由洪流出山后迅速停积的大量岩块、岩屑、砾石组成、分选很差,孔隙度透水性较高,层理不清晰,有时有交错层和透镜体,在地貌上形成明显突出于整个洪积扇之上的扇顶锥。

边缘相:沉积较细,具斜层理及下粗上细的递变层理,越向边缘,分选越好,地形平缓。

在锥顶锥边缘往往有地下水出露。

三、河流地貌及其冲积物(一)河流的概念河流:是一种有固定沟槽的常年地表流水。

一条河流从河源到河口一般可分为三个区段:上游、中游和下游。

上游一般多位于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多,河道较直,流量不大但流速很高。

河谷横断面多呈“V”字形,如:金沙江峡谷。

中游河谷较宽广,河漫滩和河流阶地发育,横断面多呈“U”字形。

下游多位于平原地区,流量大而流速较低,河谷宽广,河曲发育,在河口处易形成三角洲。

河流的水流在流动过程中,侵蚀地表,形成各种侵蚀地貌,被侵蚀的物质沿沟谷向下游搬运并堆积,形成各种堆积地貌。

凡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称河流地貌。

河谷(valley):下蚀作用使河床不断加深,切刻出的槽形凹地。

河谷横剖面的形态要素:谷底和谷坡。

谷底包括河床、河漫滩。

河床:经常被流水占据的部位;河漫滩;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水面的部分。

谷坡上发育有阶地。

根据水文动态河流分为常流河、间歇河。

在一个水文年度内分为洪水期和平水期。

平水期时间长,但流量和含沙量都少,地质作用不显著,洪水期流量和含沙量比平水期大得多,地质作用显著时期,河谷形态和堆积物都在洪水期形成。

冲积物:河流堆积物。

(二)河水的运动及其作用1、河水运动方式层流( Lamellar flow):水质点在流动过程中相对位置保持平行的水流。

紊流(turbulent flow):水质点在流动过程中,彼此间相对位置随时变换。

临界速度:流水从层流转变为紊流时的速度。

环流( Circular current):水质点作螺旋形的运动,过水横切面上投影为环状。

单向环流( single circular current)双向环流( double circular current)涡流( eddy current):水质点绕轴旋转的现象。

竖直和水平。

障碍物。

流动过程中,势能不断转变为动能。

不同的河流、不同河段具有不同动能。

E = 1/2*MV2动能的变化导致流水地质作用方式、强度的改变。

流水除机械动力外,还有化学动力。

2、河水的动力作用(1)侵蚀作用( erosion):河流在流动过程中,因自身的化学动力(溶解力)、机械动力(水力)及携带的泥沙砾石等不断破坏河床的过程。

A.侵蚀作用的方式及侵蚀基准面:河流的侵蚀作用,一方面可以产生垂直向下切割河床的下蚀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产生向旁冲刷河床、谷坡的侧蚀作用。

下蚀和侧蚀是同时进行的,但河流上游以下蚀为主,下游以侧蚀为主。

按侵蚀方向,河流侵蚀作用分:下蚀作用(纵向侵蚀)( vertical erosion):河流下蚀切割河底,使河床变深。

如:金沙江的下切速度为60cm/年,现其河床深度为3000多米。

下蚀的强弱取决于流速、流量的大小,也与组成河床的物质有关。

流速、流量越大,下蚀作用越强;组成河床的物质越坚硬,裂隙越少,下蚀作用越弱。

河流下蚀不能无休止地进行,而是以其侵蚀基准面为下限。

侵蚀基准面:以河口水面为标高的水平面称为该河流的侵蚀基准面。

河流的下蚀作用受岩性、地质构造、植被、气候及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通常,一条大河的下游段基本已达到平衡剖面状态,不再下蚀;中游段则接近平衡剖面状态,洪水期能进行下蚀,枯水期则只能搬运甚至沉积;上游段多高出平衡剖面之上,下蚀作用强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