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测试题四(8~10单元) 版含解析
2019秋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演练:单元质量检测四
单元质量检测四(第八至十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潦:雨水大B.无稽.之言,剿袭之说稽:根据C.究.其所以纷纶究:探究D.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豪:豪爽解析:豪:豪迈。
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上.称帝喾,下道齐桓B.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C.马牛而襟裾..D.朱陆异同,干戈..门户解析:A项为名词作状语,往上。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写序言;穿衣服;动干戈,攻击。
答案:A3.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A.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煤炭居十七..C.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未有不切于人事..者解析:C项,“源流”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是“源头流派”的意思。
A项,行事:古义指“具体的历史事件”,今义指“做事”。
B 项,十七:古义指“十分之七”,今义指“十七”这个数字。
D项,人事:古义指“社会现实”,今义指“人员的升迁任免等”。
答案:C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②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③目击之.而身历之④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⑤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⑥其谁信之.哉⑦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⑧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A.①②④/③⑤⑥⑧/⑦ B.①②④⑦/③⑤/⑥⑧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D.①②④⑦/③⑤/⑥/⑧解析:①②④助词,的;③⑤⑥⑧代词;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A。
答案:A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3分)(1)泪眼问花花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我之境,以我观物,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3份】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
【3份】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综合测评及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目录阶段综合测评(一)(一~五单元) (1)阶段综合测评(二)(六~十单元) (11)模块综合测评 (21)阶段综合测评(一)(一~五单元)(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知者动.,仁者静动:活跃B.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克:克服C.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著:显露D.若住.此间,有人害汝住:停留B项,克:能够。
【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B.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C.见君子而后厌然.使之然.也D.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A项,介词,把/介词,因;B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C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D项,连词,表转折。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及其..壮也,血气方刚B.不忘恭敬..,民之主也C.少私寡欲,绝学..无忧D.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A项,及其,古义:等到他;今义:连词,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后者和前者是从属关系。
C项,绝学,古义:抛弃学问;今义:失传的或高明独到的学问。
D项,烈士,古义:刚烈之士;今义:为正义的事业献出生命的人。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况史.之为务A.所以事.君也B.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C.提弥明死.之D.而身处尧舜之安.史:名词作动词,写史。
A项,事:名词作动词,侍奉。
B项,诚:使动用法,使,,诚。
C项,死,为动用法,为,,死。
D项,安,形容词作名词,安稳的地位。
【答案】 A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何以知其然也A.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B.天下莫柔弱于水C.唤慧能堂内D.何适而无有道邪D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臵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质量检测(四)Word版含解析.doc
阶段质量检测(四)一、基础巩固(20 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潦:雨水大B .无稽.之言,剿袭之说稽:根据C .究其所以纷纶究:探究D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豪:豪爽解析:选D D 项,豪:豪迈。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B.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 .C .马牛而襟裾.D .朱陆异同,干戈.门户解析:选A A 项,名词作状语,往上。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写序言;穿衣服;动干戈,攻击。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A .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煤炭居十七.C .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 .未有不切于人事.者解析:选C C 项,“源流”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是“源头流派”的意思。
A 项,行事:古义指“具体的历史事件”,今义指“做事”。
B 项,十七:古义指“十分之七”,今义指“十七”这个数字。
D 项,人事:古义指“社会现实”,今义指“人员的升迁任免等”。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②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③目击之.而身历之④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⑤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⑥其谁信之哉⑦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⑧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A ①②④ / ③⑤⑥⑧ / ⑦B ①②④⑦ / ③⑤ / ⑥⑧C ①②④ / ③⑤⑥ / ⑦⑧D ①②④⑦ / ③⑤ / ⑥ / ⑧解析:选A ①②④助词,的;③⑤⑥⑧代词;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 默写下列名篇名句。
(8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泪眼问花花不语,。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
2017-2018学年高中仿真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语文试卷(四)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仿真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四)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它的形式美建立在几千年汉字的特殊形式基础上,线条在运动中构成活泼的生命。
汉代蔡邕曾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
”这里的“形”包括了天地万物及人的本身。
以后的研究者都离不开这个大范围。
直到康有为,简捷地表明:“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
”“势”是动态,进一步有了“意”,即意味、意蕴,“意”扩大了空间、时间,没有穷尽。
中国书法艺术积淀了自身的审美意味,它是由作者与接受者共同创造的。
艺术家应该以更加包容与开放的心态面对传统,面对古人、今人、世界,要善于吸收古今中外所有文化艺术的精华,同时还要善于在生活里发现美。
古人论书“万岁枯藤”“千里阵云”“惊蛇入草”“飞鸟入林”都是在自然中妙悟笔法的例子。
书法的节奏与韵律,也与音乐、舞蹈相通。
杜甫说“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
一个书法家的成长,要重视对经典法帖碑刻的学习,还要重视在“字外功夫”上参悟,要“书内书外,艺道并进”。
读书与游历,尤其是不可缺少的功课。
明代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现代黄宾虹说“凡病可医,唯俗病难医。
医治有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多,则积理富,气质换;游历广,则眼界明,胸襟广,俗病可除也”。
知识学问的来源无外乎读书、行路。
读书与行路,不仅有增进知识的作用,更有变化气质、医俗的意义。
这里说的读书和行路,不是一般的“读”书,也不是一般的“行”路。
齐白石老年时“五出五归”,游历大江南北,饱览名山大川,就是深入生活、师法造化,开阔了眼界和心胸,对其“衰年变法”有重大意义。
林散之晚年在其《书法选集·自序》中回忆远游的经历:“行越七省,跋涉一万八千余里,道路梗塞,风雨艰难,亦云苦矣。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质量检测:四(8~10单元) Word版含解析
阶段质量检测四(8~10单元)(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潦:雨水大B.无稽.之言,剿袭之说稽:根据C.究.其所以纷纶究:探究D.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豪:豪爽解析:豪:豪迈。
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上.称帝喾,下道齐桓B.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C.马牛而襟裾..D.朱陆异同,干戈..门户解析:A项为名词作状语,往上。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写序言;穿衣服;动干戈,攻击。
答案:A3.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A.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煤炭居十七..C.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未有不切于人事..者解析:“源流”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是“源头流派”的意思。
A项,行事:古义指“具体的历史事件”,今义指“做事”。
B项,十七:古义指“十分之七”,今义指“十七”这个数字。
D项,人事:古义指“社会现实”,今义指“人员的升迁任免等”。
答案:C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②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③目击之.而身历之④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⑤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⑥其谁信之.哉⑦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⑧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A.①②④/③⑤⑥⑧/⑦B.①②④⑦/③⑤/⑥⑧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D.①②④⑦/③⑤/⑥/⑧解析:①②④助词,的;③⑤⑥⑧代词;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A5.默写名句名篇。
(3分)(1)泪眼问花花不语,__________________。
(2)有我之境,以我观物,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4)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模块综合检测 含解析
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境界。
神韵为诗中最高境界,王士祯提倡神韵,自无可厚非,但并非只有空寂超逸,才有神韵。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
”可见神韵并非诗之逸品所独有,而为各品之好诗所共有。
王士祯将神韵视为逸品所独具,恰是其偏失之处。
王士祯对严羽的“以禅喻诗”或“借禅喻诗”深表赞许,同时更进一步提倡诗要入禅,达到禅家所说的色相俱空”的境界。
他说:“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
”还说:“诗禅一致,等无差别。
他认为根植于现实的诗的“化境”和以空空为旨归的禅的“悟境”,是毫无区别的,而最好的诗歌,就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逸品”。
从诗歌反映现实不应太执着于实写这一点讲,他的诗论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从根本上说,他是以远离现实为旨归的。
关于诗歌风格,王士祯推许“冲淡”“自然”“清奇”三品,而不提“雄浑”“劲健”“豪放”“悲慨”等。
他反对“以沉着痛快为极致”,一再强调严羽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和司空图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等,并认为唐诗主情,故多蕴藉;宋诗主气,故多径露”。
最明显的是他对几首咏息夫人的诗的评论,有评论认为杜牧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是“正言以大义责之”,他颇不赞成;他认为只有王维的“看花满眼泪共楚王言”,才“更不着判断一语,此盛唐所以为高”。
正因为如此,所以王士祯撰《唐贤三昧集》时,竟不选造成了诗走向肤廓、貌袭的提倡神韵说,倡导诗应清12下列诗句中,符合“神韵说”的创作主张的一项是( )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宗元《渔翁》)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神韵说”强调含蓄、蕴藉,只有B项符合这一要求。
:B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一种文学理论的提出离不开前人的理论基础,“神韵说”的提出就是如此。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
单元质量检测四(第八至十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潦:雨水大B.无稽.之言,剿袭之说稽:根据C.究.其所以纷纶究:探究D.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豪:豪爽解析:豪:豪迈。
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上.称帝喾,下道齐桓B.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C.马牛而襟裾..D.朱陆异同,干戈..门户解析:A项为名词作状语,往上。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写序言;穿衣服;动干戈,攻击。
答案:A3.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 )A.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煤炭居十七..C.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未有不切于人事..者解析:C项,“源流”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是“源头流派”的意思。
A项,行事:古义指“具体的历史事件”,今义指“做事”。
B 项,十七:古义指“十分之七”,今义指“十七”这个数字。
D项,人事:古义指“社会现实”,今义指“人员的升迁任免等”。
答案:C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②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③目击之.而身历之④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⑤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⑥其谁信之.哉⑦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⑧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A.①②④/③⑤⑥⑧/⑦B.①②④⑦/③⑤/⑥⑧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D.①②④⑦/③⑤/⑥/⑧解析:①②④助词,的;③⑤⑥⑧代词;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A。
答案:A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3分)(1)泪眼问花花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我之境,以我观物,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质量检测:四(8~10单元) Word版含解析推荐
阶段质量检测四(8~10单元)(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潦:雨水大B.无稽.之言,剿袭之说稽:根据C.究.其所以纷纶究:探究D.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豪:豪爽解析:豪:豪迈。
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上.称帝喾,下道齐桓B.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C.马牛而襟裾..D.朱陆异同,干戈..门户解析:A项为名词作状语,往上。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写序言;穿衣服;动干戈,攻击。
答案:A3.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 )A.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煤炭居十七..C.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未有不切于人事..者解析:“源流”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是“源头流派”的意思。
A项,行事:古义指“具体的历史事件”,今义指“做事”。
B项,十七:古义指“十分之七”,今义指“十七”这个数字。
D项,人事:古义指“社会现实”,今义指“人员的升迁任免等”。
答案:C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②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③目击之.而身历之④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⑤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⑥其谁信之.哉⑦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⑧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A.①②④/③⑤⑥⑧/⑦B.①②④⑦/③⑤/⑥⑧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D.①②④⑦/③⑤/⑥/⑧解析:①②④助词,的;③⑤⑥⑧代词;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A5.默写名句名篇。
(3分)(1)泪眼问花花不语,__________________。
(2)有我之境,以我观物,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四 解析版
单元质量检测四(第八至十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潦:雨水大B.无稽.之言,剿袭之说稽:根据C.究.其所以纷纶究:探究D.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豪:豪爽解析:豪:豪迈。
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上.称帝喾,下道齐桓B.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C.马牛而襟裾..D.朱陆异同,干戈..门户解析:A项为名词作状语,往上。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写序言;穿衣服;动干戈,攻击。
答案:A3.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A.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煤炭居十七..C.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未有不切于人事..者解析:C项,“源流”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是“源头流派”的意思。
A项,行事:古义指“具体的历史事件”,今义指“做事”。
B项,十七:古义指“十分之七”,今义指“十七”这个数字。
D项,人事:古义指“社会现实”,今义指“人员的升迁任免等”。
答案:C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②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③目击之.而身历之④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⑤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⑥其谁信之.哉⑦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⑧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A.①②④/③⑤⑥⑧/⑦ B.①②④⑦/③⑤/⑥⑧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D.①②④⑦/③⑤/⑥/⑧解析:①②④助词,的;③⑤⑥⑧代词;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A。
答案:A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3分)(1)泪眼问花花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我之境,以我观物,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 单元测评一(第二~四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单元测评一(第二~四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阅读题(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
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
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
《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臵,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
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
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
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考仿真检测(四)+Word版含解析.doc
高考仿真检测(四)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它的形式美建立在几千年汉字的特殊形式基础上,线条在运动中构成活泼的生命。
汉代蔡邕曾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
”这里的“形”包括了天地万物及人的本身。
以后的研究者都离不开这个大范围。
直到康有为,简捷地表明:“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
”“势”是动态,进一步有了“意”,即意味、意蕴,“意”扩大了空间、时间,没有穷尽。
中国书法艺术积淀了自身的审美意味,它是由作者与接受者共同创造的。
艺术家应该以更加包容与开放的心态面对传统,面对古人、今人、世界,要善于吸收古今中外所有文化艺术的精华,同时还要善于在生活里发现美。
古人论书“万岁枯藤”“千里阵云”“惊蛇入草”“飞鸟入林”都是在自然中妙悟笔法的例子。
书法的节奏与韵律,也与音乐、舞蹈相通。
杜甫说“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
一个书法家的成长,要重视对经典法帖碑刻的学习,还要重视在“字外功夫”上参悟,要“书内书外,艺道并进”。
读书与游历,尤其是不可缺少的功课。
明代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现代黄宾虹说“凡病可医,唯俗病难医。
医治有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多,则积理富,气质换;游历广,则眼界明,胸襟广,俗病可除也”。
知识学问的来源无外乎读书、行路。
读书与行路,不仅有增进知识的作用,更有变化气质、医俗的意义。
这里说的读书和行路,不是一般的“读”书,也不是一般的“行”路。
齐白石老年时“五出五归”,游历大江南北,饱览名山大川,就是深入生活、师法造化,开阔了眼界和心胸,对其“衰年变法”有重大意义。
林散之晚年在其《书法选集·自序》中回忆远游的经历:“行越七省,跋涉一万八千余里,道路梗塞,风雨艰难,亦云苦矣。
高中仿真检测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语文试卷(四)含答案解析
D. 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从女人与查理的简短而平静的对话之中,可以看出她虽是一个盲人,
活力。
B.齐白石和林散之在晚年都是行万里路的表率,这种游历的体验对他们艺术创作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
作用。
C.读书是知识学问的一个来源,而“行万里路〞那么能深入了解社会、体验群众生活,艺术家离不开这两种途 径。
D.苏东坡被流放黄州期间,创作了?赤壁赋??黄州寒食帖?等作品,说明观察社会和体验生活对艺术创
明代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现代黄宾虹说“凡病可医,唯俗病难医。医治有道:读万卷 书,行万里路。读书多,那么积理富,气质换;游历广,那么眼界明,胸襟广,俗病可除也〞。知识学问的来源 无外乎读书、行路。读书与行路,不仅有增进知识的作用,更有变化气质、医俗的意义。这里说的读书和行
路,不是一般的“读〞书,也不是一般的“行〞路。齐白石老年时“五出五归〞,游历大江南北,饱览名山 大川,就是深入生活、师法造化,开阔了眼界和心胸,对其“衰年变法〞有重大意义。林散之晚年在其?书 法选集·自序?中回忆远游的经历:“行越七省,跋涉一万八千余里,道路堵塞,风雨艰难,亦云苦矣。〞 然而苦那么苦,此行得“画稿八百余幅,诗二百余首〞,对其眼界胸襟的开阔,其意义更是无法计量。今人出 行,都是借助飞机、火车这些现代交通工具,与古人那种长途艰难跋涉,不可相提并论。然而,我们也要与 时俱进,以新的审美眼光面对新事物,开拓新思想,运用新语言。读书与游历,是有机统一的。我们不要把 “行万里路〞当作浮光掠影一般的游览,要深入了解社会,体验群众生活,由此化为自己的气质。“艺术源 于生活〞这个道理,各门艺术有共性,也有特殊性。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四单元《节选》同步检测.doc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四单元《节选》同步检测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此之谓自谦B . 如恶恶臭C . 故谚有之曰D .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2. 下列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一切,一律。
B . 小人闲居为不善闲居:平时居住。
C . 之其所哀矜而辟焉哀矜:怜悯,同情。
D . 上老老而民兴孝老老:尊敬老人。
3.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 . 其机如此B . 此之谓自谦C . 大学之道D . 大人闲居为不善4. 对下列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心不在焉,视而不见②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③见君子而后厌然④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A .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 .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 .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 .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5.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所含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上老老而民兴孝A .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B .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C .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 . 先诚其意6. 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B . 弟者,所以事长也。
C .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D .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7. 下列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知止而后有定止:终止。
B . 致知在格物格:推究。
C .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形:表现。
D .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谨慎。
8. 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②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B . ①知所先后,则近道矣,②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C . ①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D . ①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②桀、纣帅天下以暴9.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阐述“大学之道”的一项是( )①物有本末,事有终始②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③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⑤掩其不善,而著其善⑥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A . ①⑤⑥B . ②③④C . ①④⑤D . ②③⑥10.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考仿真检测(四)+Word版含解析
高考仿真检测(四)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它的形式美建立在几千年汉字的特殊形式基础上,线条在运动中构成活泼的生命。
汉代蔡邕曾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
”这里的“形”包括了天地万物及人的本身。
以后的研究者都离不开这个大范围。
直到康有为,简捷地表明:“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
”“势”是动态,进一步有了“意”,即意味、意蕴,“意”扩大了空间、时间,没有穷尽。
中国书法艺术积淀了自身的审美意味,它是由作者与接受者共同创造的。
艺术家应该以更加包容与开放的心态面对传统,面对古人、今人、世界,要善于吸收古今中外所有文化艺术的精华,同时还要善于在生活里发现美。
古人论书“万岁枯藤”“千里阵云”“惊蛇入草”“飞鸟入林”都是在自然中妙悟笔法的例子。
书法的节奏与韵律,也与音乐、舞蹈相通。
杜甫说“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
一个书法家的成长,要重视对经典法帖碑刻的学习,还要重视在“字外功夫”上参悟,要“书内书外,艺道并进”。
读书与游历,尤其是不可缺少的功课。
明代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现代黄宾虹说“凡病可医,唯俗病难医。
医治有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多,则积理富,气质换;游历广,则眼界明,胸襟广,俗病可除也”。
知识学问的来源无外乎读书、行路。
读书与行路,不仅有增进知识的作用,更有变化气质、医俗的意义。
这里说的读书和行路,不是一般的“读”书,也不是一般的“行”路。
齐白石老年时“五出五归”,游历大江南北,饱览名山大川,就是深入生活、师法造化,开阔了眼界和心胸,对其“衰年变法”有重大意义。
林散之晚年在其《书法选集·自序》中回忆远游的经历:“行越七省,跋涉一万八千余里,道路梗塞,风雨艰难,亦云苦矣。
高中语文 单元测评三(第八-十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单元测评三(第八~十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阅读题(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史,会发现一个现象:凡是大师巨擘,往往一门数杰。
诸如汉魏三曹、西晋三张、宋代三苏、明代三袁……这样的佳话,不胜枚举。
如此独特的中国式文化现象,与一门特殊的学问——“家学”的关系密不可分。
钱穆先生认为,一个家族对于后世子孙的期冀无外乎“一则希望其能具孝友之内行,一则希望其能有经籍文史学业之修养。
此两种希望,并合成为当时共同之家教。
其前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风;后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学”。
先秦时期,记载学术、文化的简牍十分珍贵,朝廷藏之秘府,遣职官专守,文化被垄断,因而有“学在官府”之说;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宗法制度的确立,逐渐出现了父死子继、子承父业的情形。
于是,掌握文化知识的为官者,业有专守,不传他人,只传弟子。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了诸如儒、道、法、医等不同学派,各家后人、弟子视其学术为衣钵,历代传承,这是早期家学形成的另一重要途径。
至魏晋南北朝,家学从内容和规模上都有了突破。
此前,两汉家学受独尊儒术的影响,内容多以经学为主。
魏晋南北朝时文化政策变得宽松,儒家不再独大,史学、医学、文学、书法、绘画、玄学、天文历法、科技等,都成为世族家学的内容。
在选官制度方面,魏晋南北朝一改两汉注重考察品行的“察举制”,采用“九品中正制”,品评人物,择优入仕,把“家世”与品行才能同时列为考察对象。
至此,学业与门庭形成了相因相成的关系,要想力保门第不衰,唯有“籍家门人才济济,簪缨相继,同族引援”。
由此,家学的传承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形势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家学的一大优势,就是能提供较早开展“开蒙教育”的条件,尤其世家子弟往往三四岁便开始接触史书典籍。
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回忆童年生活时说,自己从四岁开始,就要每天在父母面前背诵儒家经典、唐诗宋词。
与官学相比,家学最大的特点在于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亲师合一,倾囊相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考仿真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
高考仿真检测(四)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商周时期的异族婚姻王进锋商周时期,在今天的中国境内生活着很多不同族群。
人们用华夏族与蛮、夷、戎、狄来区分他们。
异族婚姻就是华夏族与蛮、夷、戎、狄之间的通婚。
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通过与戎狄的有莘氏通婚,取得了“有莘氏媵臣”伊尹的辅佐,从而实现了灭夏的大业。
实际上,早在商族始祖契的时候,就已经与戎狄女子通婚。
根据《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末代商纣王屡次与外族女子婚配。
商纣曾以“西伯昌、九侯、鄂侯”担任商朝的三个重要官职,九侯就是鬼侯,为蛮狄之人。
鬼侯为了讨好商纣,将自己的女儿进献给他,然而这位女士“不喜淫”,纣非常生气,就把她杀害了。
汉晋学者皇甫谧在其著作《帝王世纪》中也记载了此事。
商朝末年,周族的首领姬昌遵祖宗之法,各方贤能之士都前往投靠。
看到这点,商朝另外一位方国首领崇侯虎甚是紧张,担心周族强大后会危及自己的方国利益,就对商纣说到姬昌将不利于商朝的统治。
商纣果然听信谗言,把西伯囚禁了起来,关押在羑里。
周族人十分担忧,千方百计营救,大臣闳夭多方搜求美女奇珍,终于得到“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通过商朝宠臣费仲进献给商王。
商纣看到后非常高兴,就把西伯释放了。
可以想见,周族进献的有莘氏美女,应与商纣结成了婚姻。
商王之子也与异族女子通婚。
商王武丁时期有这样一条甲骨卜辞,内容为“己亥卜,王:子白羌毓,不其白”。
这条卜辞是占问商王之子宠幸的白皮肤羌族女子将要生育,所生之子的皮肤是否为白色。
在西周君王和他们的祖先中,有多人与夷狄女子结婚。
根据《诗经·鲁颂·宫》,周族始祖后稷是姜嫄所生,而“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所以姜嫄是羌族女子。
另外,周人祖先古公亶父娶的太姜、周武王娶的邑姜也都是羌族女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质量检测四(8~10单元)(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潦:雨水大B.无稽.之言,剿袭之说稽:根据C.究.其所以纷纶究:探究D.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豪:豪爽解析:豪:豪迈。
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上.称帝喾,下道齐桓B.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C.马牛而襟裾..D.朱陆异同,干戈..门户解析:A项为名词作状语,往上。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写序言;穿衣服;动干戈,攻击。
答案:A3.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A.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煤炭居十七..C.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未有不切于人事..者解析:“源流”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是“源头流派”的意思。
A项,行事:古义指“具体的历史事件”,今义指“做事”。
B项,十七:古义指“十分之七”,今义指“十七”这个数字。
D项,人事:古义指“社会现实”,今义指“人员的升迁任免等”。
答案:C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②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③目击之.而身历之④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⑤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⑥其谁信之.哉⑦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⑧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A.①②④/③⑤⑥⑧/⑦B.①②④⑦/③⑤/⑥⑧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D.①②④⑦/③⑤/⑥/⑧解析:①②④助词,的;③⑤⑥⑧代词;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A5.默写名句名篇。
(3分)(1)泪眼问花花不语,__________________。
(2)有我之境,以我观物,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4)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______________。
答案:(1)乱红飞过秋千去(2)故物皆著我之色彩(3)昨夜西风凋碧树(4)为伊消得人憔悴(5)众里寻他千百度灯火阑珊处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数十年来,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奖后生,故华而不实。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几十年来,先生君子只是根据文章提拔奖掖后生,所以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2)然而像我这样匆忙以这种意思解释这几首词,恐怕不会被晏殊、欧阳修诸位先生允许。
二、阅读提升(55分)(一)课内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15分)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也。
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书。
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夫子曰:“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
圣如孔子,言为天铎,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况他人乎?故.善言天人性命,未有不切于人事者。
三代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切人事也;后人贵经术,以.其即三代之史耳;近儒谈经,似于人事之外,别有所谓义理矣。
浙东之学,言性命者必究于史,此其所以卓也。
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
究其所以纷纶,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
知史学之本于《春秋》,知《春秋》之将以经.世,则知性命无可空言,而.讲学者必有事事,不特无门户可持,亦且无以持门户矣。
浙东之学,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故其见于世者,阳明得之为事功,蕺山得之为节义,梨洲得之为隐逸,万氏兄弟得之为经术史裁。
授受虽出于一,而面目迥殊.,以其各有事事故.也。
彼不事所事,而但空言德性,空言问学,则黄茅白苇,极面目雷同,不得不殊门户,以为自见地耳,故惟陋儒则争门户也。
或问:事功气节,果.可与著述相提并论乎?曰: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
且如六经,同出于孔子,先儒以为其功莫大于《春秋》,正以.切合当时人事耳。
后之言著述者,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则吾不得而知之矣。
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
7.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切:切合B.知《春秋》之将以经.世经:治理C.而面目迥殊.殊:不同,差别D.果.可与著述相提并论乎果:果敢解析:果:果真。
答案:D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①而为.经世之书②而空言义理以为.功 B.⎩⎪⎨⎪⎧ ①故.善言天人性命②以其各有事事故.也 C.⎩⎪⎨⎪⎧ ①知有史而.不知有经②而.讲学者必有事事 D.⎩⎪⎨⎪⎧①正以.切合当时人事耳②以.其即三代之史耳 解析:A 项,①动词,写;②动词,作为。
B 项,①连词,所以;②名词,缘故。
C 项,①连词,表转折,却;②连词,因而。
D 项,都为连词,因为。
答案: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作者首先从“天人性命之学”切入话题,以“不可以空言讲也”立论,由此展开全篇议论。
B .作者认为,肇自朱熹、陆九渊的学术之争,到后世愈演愈烈,实在是治学的桎梏,学术的荆棘。
究其根本,还是空言鼎沸,不食人间烟火之故。
C .第二段中作者用三个排比句,连贯而下,再次叙述了史学的渊源及其意义。
认为“史学之本于《春秋》”。
D .文章结尾一段,作者以一问一答的反问方式,通过对质疑的辩驳,进一步批判了“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的风气,再次申明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的思想,充分表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
解析:D 项,作者以一问一答的设问方式。
答案:D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要把我的思想托付于空洞的理论,倒不如在叙述具体历史事件中体现出来深切明显啊。
(2)是因为他们只是空话沸腾而不切合世事罢了。
(二)课外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19分)武行德,并州榆次人,身长九尺余,材貌奇伟,家甚贫,常采樵鬻之自给。
晋祖镇并门,暇日,从禽郊外,值行德负薪趋拱于道左,晋祖见其魁岸,又所负薪异常,令力士更举之,俱不能举,颇奇之,因留帐下。
晋天福初,授奉国都头,迁指挥使,改控鹤指挥使、宁国军都虞候。
开运中,契丹至汴,行德被获,乃伪请于契丹以自效。
契丹信之,方具舟数十艘载铠甲,令行德率将校军卒送归其国。
溯汴至河阴,行德谓诸将曰:“我辈受国厚恩,而受制于契丹,与其离乡井、投边塞,为异域之鬼,曷若与诸君驱逐凶党共守河阳姑俟契丹兵退视天命所属归之建功业定祸乱以图富贵可乎”众素服行德威名,皆曰:“所向惟命,不敢爱死。
”行德即杀契丹监使,分授器甲,由汜水倍道抵河阳。
契丹节度使崔廷勋出兵来拒,行德麾众逆击,自旦及午殊死战,廷勋大败,弃城走.。
行德遂据河阳,尽以府库..分给将士,因推行德知州事。
时契丹兵尚充斥,行德厉士卒,缮甲兵,据上游,士气益奋,人望归之。
广顺初,加兼侍中,俄改忠武军节度,迁河南尹、西京留守。
时禁盐入城,犯者法至死,告者给厚赏。
洛阳民家妪将入城鬻蔬,俄有僧从妪买蔬,就筥翻视,密置盐筥中,少答其直,不买而去。
妪持入城,抱关者搜得盐,擒以诣府。
行德见盛盐襆非村妪所有,疑而诘之,妪言:“适有僧自城外买蔬,取视久之而去。
”即捕僧讯治之,具伏与关吏同诬妪以希赏。
行德释妪,斩僧及抱关吏数辈。
人畏之若神明,部下凛然。
三年,丁外艰...,起复。
宋初,加中书令,进封韩国公.,再授忠武军节度,改封魏国公。
乾德二年冬,移镇安州,加开府仪同三司。
开宝二年,入为太子太傅。
太平兴国三年,以本官致仕。
四年,卒,年七十二,赠太师。
(选自《宋史》,有删改)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曷若与诸君驱逐/凶党共守河阳/姑俟契丹兵退/视天命所属/归之建功业/定祸乱/以图富贵可乎/B.曷若与诸君驱逐凶党/共守河阳/姑俟契丹兵退/视天命所属/归之建功业/定祸乱/以图富贵可乎/C.曷若与诸君驱逐凶党/共守河阳/姑俟契丹兵退/视天命所属归之/建功业/定祸乱/以图富贵可乎/D.曷若与诸君驱逐/凶党共守河阳/姑俟契丹兵退/视天命所属归之/建功业/定祸乱/以图富贵可乎/解析:通过分析,“曷若与诸君驱逐凶党”句子结构完整,“凶党”是“驱逐”的宾语,所以中间不能停顿,排除A、D;“建功业”与“定祸乱”结构相同,所以在“建”和“定”之前停顿,排除B,选择C。
答案:C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弃城走”中的“走”为逃跑的意思。
现代的“走”在古代常用“行”来表示,现代的“散步”在古代用“步”。
B.“府库”在古代指国家贮藏财物、兵甲的处所。
一般贮兵甲的建筑为府,贮财货的建筑为库。
C.“丁外艰”在古代指遭逢父亲丧事,等同于“丁父忧”。
与之相对的“丁内艰”指的是居母丧。
D.“进封韩国公”中的“公”是爵位,中国古代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
五等之首曰公。
解析:贮财货的建筑应是府,贮兵甲的建筑应是库。
答案:B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行德身材相貌奇特伟岸,力量很大。
晋祖去打猎时偶遇背着木柴的武行德,晋祖手下的大力士都不能举起他背上的柴,晋祖认为他很奇特,收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