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与音乐教学方法的改进(一)

合集下载

幼儿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

幼儿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

幼儿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在认知方面,幼儿在2-6岁之间,他们开始能够理解和区分各种不同的音乐元素,如节奏、音调、音色等。

在幼儿期,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主要是通过听觉来实现的,他们能够注意到各种音乐的特点和差异,并且开始能够模仿和重复一些简单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这对幼儿的听觉和记忆能力具有很大的培养作用,同时也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情感方面,幼儿对音乐的情感反应非常敏感。

他们会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变化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如快乐、悲伤、害怕等。

此外,幼儿也会通过音乐来表达他们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比如唱歌、跳舞等。

音乐给予幼儿的情感和情绪的宣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同时也有助于幼儿的情感发展和调节能力的培养。

在行为方面,幼儿对音乐的行为反应主要表现为动作和表演。

他们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而跳舞、摇头、拍手等,这种身体的运动和表演是幼儿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爱和参与度的一种方式。

此外,幼儿还会通过模仿和重复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并且他们往往具有较高的表演欲望和自信心。

1.幼儿喜欢有节奏和旋律的音乐,对于无规律的声音和噪音容易产生厌恶和回避的情绪。

2.幼儿对于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逐渐提高,他们能够辨别不同的音乐元素,并且开始能够模仿和重复一些简单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3.幼儿的音乐行为主要表现为动作和表演,他们会通过跳舞、摇头、拍手等动作来展示自己对音乐的喜爱和参与度,并且往往具有较高的表演欲望和自信心。

4.幼儿对音乐的情感反应非常敏感,他们会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变化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如快乐、悲伤、害怕等。

5.幼儿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比如唱歌、跳舞等。

音乐给予幼儿的情感和情绪的宣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同时也有助于幼儿的情感发展和调节能力的培养。

总体而言,幼儿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主要与其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音乐的体验和表达,幼儿能够培养自己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并且通过动作和表演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

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引言幼儿音乐教学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音乐教学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增强幼儿的情感、语言、智力、社交等各方面能力。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会面临各种问题,如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孩子们的表现差异大、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理解能力不符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常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为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一、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常见问题1. 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通常比较难集中,他们可能会因为外界的干扰或者自身的好奇心而分散注意力,从而影响到教学的进行。

这样就会导致幼儿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效果不佳。

2. 孩子们的表现差异大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孩子们的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孩子可能在音乐节奏感方面很好,但在音高的识别上有困难;有的孩子可能在音乐创作上很有天赋,但在音乐表演上表现得不尽人意。

3. 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理解能力不符教师在设计音乐教学活动时,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或者教学经验而忽视幼儿的实际理解能力,导致教学内容与幼儿的接受程度不符,影响教学效果。

二、解决策略1.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针对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制定一份合理的教学计划,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习惯,确保教学内容简洁生动,引人入胜,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采用游戏、歌曲等有趣的形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增强他们的专注力和学习积极性。

2. 差异化教学针对孩子们的表现差异大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根据幼儿的个体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幼儿都能在音乐教学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成就感。

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之间相互学习和帮助,促进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共同进步。

3. 调整教学内容为解决教学内容与幼儿理解能力不符的问题,教师可以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简单易懂,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幼儿园音乐教育改进方案

幼儿园音乐教育改进方案

幼儿园音乐教育改进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幼儿阶段,音乐教育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潜力开发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普遍存在问题,亟需改进。

本文将提出一套幼儿园音乐教育改进方案。

二、理念塑造幼儿园音乐教育应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情感表达能力为核心。

倡导寓教于乐,让孩子在音乐中感受快乐,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

三、提升教师素质教师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的专业水平决定了教学质量。

因此,应加强音乐教育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艺术修养和音乐教学技巧。

四、创设音乐环境幼儿园应营造丰富多样的音乐环境,包括音乐角落、音乐器材等设施。

在音乐环境中,孩子能够自由地接触和探索音乐,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五、丰富教学内容音乐教育应该不仅仅停留在传授基本知识上,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感知、表达和创造能力。

因此,教学内容应包括音乐欣赏、音乐游戏、音乐创作等方面,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六、多元教学方法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单一,容易引发孩子的厌烦情绪。

幼儿园音乐教育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故事情景演示等,提高教学效果。

七、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音乐活动是团队合作的过程,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音乐游戏、音乐合唱等活动,使孩子通过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音乐表演。

八、家校合作家长是孩子音乐教育的重要参与者。

幼儿园应建立良好的家园联系机制,定期向家长介绍孩子的音乐学习情况,并提供家庭音乐教育指导,使家庭和幼儿园形成合力。

九、注重情感交流音乐是情感的表达工具,幼儿园音乐教育应注重情感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表演、情感绘画等活动,帮助孩子表达情感,培养他们的艺术情操。

十、评价和反馈幼儿园应设立音乐教育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通过评价和反馈,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向,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

十一、资源整合幼儿园可以与社区、艺术团体等合作,整合音乐教育资源。

通过组织音乐讲座、音乐比赛等活动,扩大音乐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音乐课改进措施

音乐课改进措施

音乐课改进措施引言音乐课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音乐课,学生可以培养音感、审美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然而,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知识过多,缺乏实践操作等。

为了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介绍几项改进措施。

1. 增加实践操作的时间和机会在传统的音乐课中,理论知识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而实践操作的时间和机会往往很有限。

为了提高音乐课的实效性,我们可以增加实践操作的时间和机会。

比如,在教授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设置一些实践操作的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音乐创作或演奏中去。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理论知识,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果。

2. 引入多媒体技术在传统的音乐课中,教学使用的教材通常是纸质的教材,而且内容较为单一。

为了提高音乐课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我们可以考虑引入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来展示音乐的内容,让学生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来理解和感受音乐。

比如,可以使用多媒体投影仪来展示音乐视频,或者使用电子琴、电子鼓等电子乐器来演奏音乐。

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音乐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音乐是一门需要合作的艺术。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学生往往是以个体的形式进行学习和表演的,缺少合作的机会。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合唱团、乐团等形式来进行音乐课教学。

在合唱团、乐团中,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演奏音乐,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习到与他人沟通、协商的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可以进一步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果。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音乐创作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然而,在传统的音乐课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音乐的创作,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我们可以在音乐课中增加创作的环节。

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音乐创作的实践,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想法和情感。

音乐教学中如何把握儿童心理特点

音乐教学中如何把握儿童心理特点

音乐教学中如何把握儿童心理特点作者:肖美珍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9年第06期音乐教育,不仅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思维方面有其独特之处,而且在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美化心灵等方面也有其它学科所不能也无法替代的作用。

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能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过程,引发他们丰富的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教给学生感受、理解与掌握音乐内涵的本领,要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合理安排音乐教学的程序和方法。

一、以愉快、互动式教学方法——调动学习兴趣根据儿童贪玩、好动、活泼、热情等心理特征,我认为小学音乐课宜采用愉快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

它通过教学内容的游戏化和师生之间的互动达到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通过拍节奏、奏乐器、做游戏、律动、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和组织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正因为儿童有好动、贪玩的心理特征,教师才易于调动学生共同营造出欢快、活泼、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来,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二、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保护学生好奇心儿童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而且对新事物的接受力、模仿力都很强。

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度增加教学的内容和份量,采用综合课型,切忌内容、形式的单一。

如现行新的音乐教材,在内容上、音乐曲目的数量上都明显增多,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有些教师可能觉得教材内容太多,完不成教学任务,并且认为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其实不然,这样既能给教师以更多的选择余地,又满足了学生们好奇、接受力快、模仿力强的心理需求。

三、以灵活多变地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自制力儿童一旦兴奋好动起来就会不顾一切,往往忽略和意识不到纪律对他的约束,使课堂秩序大乱。

尤其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这时候应给予合理的组织和引导,要求他们不能盲目乱动,应将活泼和有序结合起来,使课堂气氛热烈而又秩序井然。

幼儿园音乐课教学——如何改进孩子唱歌跑调

幼儿园音乐课教学——如何改进孩子唱歌跑调

幼儿园音乐课教学——如何改进孩子唱歌跑调一、背景在幼儿园音乐课教学中,孩子唱歌跑调是一个常见且值得关注的问题。

唱歌跑调不仅会影响孩子的音乐能力发展,也会影响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度。

因此,如何改进孩子唱歌跑调成为音乐老师及家长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二、问题分析1.认知不足:幼儿对音准的认知能力较弱,容易出现唱错音的情况;2.音乐感知不足:幼儿对音乐旋律的感知有限,难以准确抓住音调;3.学习方法不当:目前的音乐教学方法未能有效帮助孩子提升唱歌技能。

三、改进方法为了帮助孩子改进唱歌跑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1. 增加音乐感知训练•唱游结合: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孩子感知音乐;•音乐鉴赏:让孩子多听音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2. 强化唱歌技巧训练•呼吸练习:教导孩子正确的呼吸方法,提高唱歌气息控制;•音准练习:引导孩子辨别不同音调,训练准确的音准。

3. 鼓励多维度参与•合唱练习:让孩子参与合唱活动,增强团队协作意识;•舞蹈结合:让孩子通过舞蹈动作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四、教学实施1.分层次教学:根据孩子的音乐能力程度,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2.个性化辅导:针对不同孩子的唱歌问题,提供针对性的辅导;3.课外拓展:鼓励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音乐练习,加强学习效果。

五、总结通过以上方法的运用,幼儿园音乐课教学中孩子唱歌跑调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改进。

关键在于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音乐感知和唱歌技巧,并在教学实施中注重个性化辅导和多维度参与,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孩子们能在音乐学习中取得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以上是针对。

浅论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特征与音乐教学的方法 2019年文档

浅论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特征与音乐教学的方法 2019年文档

浅论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特征与音乐教学的方法一、部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现状分析当前部分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负担过重,经常会有部分小学生出现厌学、累学的情况,也有部分小学生学习焦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过敏倾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

但是我们惊奇的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对音乐课堂都是非常喜爱的,喜爱音乐课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音乐课没有作业,第二,音乐课高兴且轻松,第三,音乐课可以释放压力等等。

因此,让我们从关心小学生的学习从小学生学习心理特征的角度开始,会发现音乐是一种调节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在音乐课中学生们欣赏一段音乐、里面有很多音乐旋律让学生们惊喜,也许小学生们无法完全领悟,但随着成长,他们会发现,这些东西值得用一生的时间来慢慢领略、享受。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本质就是发展人类的审美情趣。

音乐的审美鉴赏就是丰富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并从音乐中获得音乐精神愉悦、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满足活动。

小学生因为喜欢这种音乐而不喜欢那种音乐这和小学生的生长环境、性格等息息相关。

首先我们必须尊重小学生的个人爱好进而更进一步的通过音乐教学把正确、自然、健康、纯洁和对人类社会有益的音乐展现出来,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小学生的艺术修养。

小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各不相同,老师们应该让小学生们学习国外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视野,扩大格局。

也应该学习我们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俗、民间音乐,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精神,培养音乐艺术的情感,以此不断的提升小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三、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水平柏拉图曾经说过:“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的教育成美和善的。

”比如我所教的小学生音乐教材中《好孩子要诚实》一歌曲中,我做下了功课及教案帮助学生提高道德水平,首先,在课前,我用一个视频,小学教材“狼来了”来导出学习主题“诚实”并创造出一个学习的情境,学唱好《好孩子要诚实》一歌,其次,在课后,学生在班级、校园、小区传唱。

幼儿园音乐教学反思和改进总结

幼儿园音乐教学反思和改进总结

幼儿园音乐教学反思和改进总结作为一名幼儿园的音乐教师,我始终把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使我意识到我需要反思和改进我的教学方法。

通过深入的思考和实践,我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对其他教师有所启发。

首先,我发现我过去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形式,忽略了兴趣的培养。

以前我过分依赖音乐课本,教授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歌曲,但孩子们往往对此缺乏兴趣,反应迟钝。

这使我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运用游戏和互动的方式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我设计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例如节奏拍打、音乐猜猜猜等,使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乐趣。

同时,我还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和创作,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演绎歌曲。

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大大增加,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其次,我意识到音乐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以提高教学的综合效果。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往往把音乐教学独立出来,忽略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然而,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语言、美术、运动等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开始注重将音乐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在教唱童谣时,我会使用动作和表情来丰富演唱内容,以增强孩子们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我还引导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表达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形象,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艺术创造力,还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

我还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合作,组织一些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例如将音乐与语言合二为一,通过创作歌曲来学习英语词汇。

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也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后,我发现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家长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以往我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存在一些问题,往往是因为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家长的需求和意见,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我开始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于孩子音乐教育的期望和关切。

浅论小学音乐教育现状问题及改善措施

浅论小学音乐教育现状问题及改善措施
梦想 的气氛 ,但是她 的颈项 ,甚至她 的颔 都在一块粗大 的石头上 ,好像夹在不能摆 脱的枷板 中一样 ,但是她丝毫没有办法摆 脱现实 的沉重束缚 。我们应该要引导学生 在欣赏 中感觉 到这种美 的力 量。一个朦胧 中的少女有着 自己的梦想 ,这与 中学生多 梦的性格是如此 的接近 ,这种心灵 的沟通 和激发 ,如电流通过全身 ,精神上的 自由 和超越 ,学生在美的享受中 自觉的接受了 罗丹的高 尚艺术品格 ,尽管也许不一定所 有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 ,但这种教育的 深刻性是永远不能泯灭的。 四、注重对绘画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评价 对绘画作 品的评 价,作 品内容 与形式 非常 重要 ,一般认 为 ,再现性作 品形式 服 务 于内容,而表现性作 品内容往往体现 于 形式 的本体之 中。尽管二者 的侧重有所不 同,但任何绘 画都具有表现性和再现性 的 多重性 内容 。在具象绘 画中,再现性 内容 处于显处 ,而表现 性内容处于隐处。如: 文 同和郑燮 的 《 竹 》,其再现性的 内容相 同,但因形式处理不 同,就有 了隐藏着 的 另一种不 同的内容 ,即不 同的形式 因素给 观者造成不 同的心理感受 。郑燮 画竹 ,通 过对竹子特征 的描绘 ,弓I 申到对人格精神 的追求 , 侧重于抒情 。而在表现性绘画中, 表现性内容处于显处 , 再现性内容则相反。 如蒙德里安 的 《 百老汇 的爵士音乐 》,首 先感受到的是一种理性秩序下的欢快气氛。 这种错落有致 的点线面构成失去了现实形 象 的支持,使 我们感受而不是看到 ,事物 在 运动中处于一种均衡缜密的网络系统监 控 下的印象效果。在 冷色调 中透出澄黄的 直线 ,在线 与线 之间点缀着 大小不 一的深 红、 深蓝 的色块 , 仿佛像五线谱上的音符 , 给人一 种机械性跳跃的节奏感。然而,另 种再现性 内容通过想象也 时常从 画中进 发 出来 。如井字形直线像街道 、大小色块 象建筑物 等。由于绘 画具有 多重性 内容, 在教学 中必须分 清它们 的主次关系,使我 们的感知和评价有 的放矢 。 五 、教 学时教 师 的注意 点 ( 1 )教师要提高对欣赏课 的认识,教 师首先要对作品有一个较全面深刻的理解 。 欣赏的角度要独特 , 注重美术欣赏趣味性。 欣赏的 内容不可过深 ,时间不可过长 ,内 容不肯过多过滥 。 ( 2 ) 欣 赏时要有重点,有些作 品以艺 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 ,而有的在艺 术特色欣赏的 同时更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 学习领会。此外在选材上也要有主有次。 ( 3 )欣 赏的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 、 艺术化。 ( 4 ) 欣 赏后要有 检查和 总结 。可以 采 用提问、谈话 及考试的方法来进行。使 之达到复习巩固减少学生遗忘的作用。 应该说每一 幅美 术作品、每一位艺术 家 的后 面都有许 多情节可以发现。作为美 术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设计美术欣赏课 的教 学过程, 以各种新的手法去激发学生兴趣 , 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 参考文献 : [ 1 ] 《 美术课程 国家标准的主要精神与 特点》 E 3 ] 《 学校美术教育 目的论》

探索儿童在音乐教学中的心理特点

探索儿童在音乐教学中的心理特点

探索儿童在音乐教学中的心理特点作为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忽略儿童在音乐教学中的心理特点。

儿童与成人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只有了解并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激发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潜能,对他们的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一、儿童的认知特点儿童在认知上比成人更具有发展潜能,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儿童的记忆力有限,需要进行反复的练习才能记住一段乐曲;儿童的思维方式以感性为主,较难理解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形象和实例来加深记忆。

此外,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设置合理的课堂环节和活动形式,让他们保持兴趣和关注,提高课堂效果。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听、说、唱、做、画等多种方式,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和积极学习。

二、儿童的情感特点儿童情感丰富而敏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情感和情感表达。

但是,儿童情感的表达方式相对简单,需要老师耐心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内心情感。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创造充分的情感氛围,让儿童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好和情感,从而提升他们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需要注意尊重每个儿童的个性,不要对儿童的情感过度干扰,以免影响他们的情感表达。

三、儿童的行为特点儿童在行为上的特点即表现为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尝试和探索新鲜事物。

这一特点使得儿童具有很大的学习潜力,并便于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在音乐教学中,应该采用富有活力的教学方式,让儿童积极参与课程内容,探索音乐世界的美妙。

教师需要鼓励儿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表扬他们的积极表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综上所述,儿童在音乐教学中的心理特点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根据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充分激发和挖掘儿童的潜能,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促进他们全面成长和发展。

浅谈学龄前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征及教学启示

浅谈学龄前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征及教学启示

浅谈学龄前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征及教学启示
学龄前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征及教学启示
学龄前儿童以一种富有创造性和自发性的学习方式被认为是最具吸引力的,他
们在音乐学习中的特点也是突出的。

学前教育者必须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并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全面的音乐教育。

首先,学龄前儿童具有短暂的记忆和注意力,对音乐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可能是
一种负担,如果活动时间过长,他们会感到厌倦。

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将学习的课程时长控制到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孩子们的参与程度。

此外,学龄前儿童吸收和加工新知识的能力较弱,因此教师要把握学习的速度,避免所教内容过重,使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其次,学龄前儿童不断追求创新,他们拥有健全的想象力,能够非常快速地通
过实际反射来模拟各种音乐行为,所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是有益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利用他们的视觉、听觉和动作,启发和调动他们,使他们创新和表达,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之中。

最后,学龄前儿童具有很强的自发性,他们有自己的主观想法,不喜欢被情绪
的压迫,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时,教师不应粗暴地要求和强制孩子,而是应培养他们的自发性,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同时善于引导孩子,发现孩子的潜力,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

总的来说,学龄前儿童面临的音乐学习心理特征是多样的,教师在搭建课堂教
学环境时必须充分了解和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孩子们的音乐教育策略,提高孩子们的主动性、成就感,以期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

音乐教育的儿童心理与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的儿童心理与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的儿童心理与教学方法音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柔和、欢快、激昂等不同的节奏和音调传递情感和信息。

音乐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音乐教育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孩子们正确的音乐技能,还要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音乐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音乐教育有助于调节儿童的情绪和情感,让他们更加积极向上。

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表达,孩子们可以体验到喜悦、悲伤、愤怒等不同情绪,了解并理解这些情绪对应的具体语境和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己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此外,音乐教育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学习音乐时,孩子们需要通过实践和组合不同的音符,创造出美妙的旋律和和声。

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不断尝试、探索、创造和创新,从中得到发掘和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育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技能,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他们。

以下是一些值得尝试的音乐教学方法:1. 以体验为主音乐教育应该以体验为主线,而不是以理论为主。

孩子们需要亲身感受和体验不同的乐器、乐曲、节奏和和声,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技能。

2. 多样化的学习形式音乐教学需要遵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教学。

除了传统的集体课堂教学外,还可以尝试个性化教学模式,例如个别辅导、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

3. 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音乐教学应该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和表现,让他们能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感受。

此外,学生们也需要有一定的自主性,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创造音乐。

4. 情感引导音乐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们的情感状态,通过情感引导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技能。

例如,在学习某一首歌曲时,可以先通过简单的活动引导学生们体验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然后再引导他们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总之,音乐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分析与改进

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分析与改进

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分析与改进引言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既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好助手,又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当前音乐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操作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增加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与活跃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创造有趣的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进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二、重视音乐情感的培养音乐是一门富含情感的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

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欣赏和创作,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通过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音乐。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创造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

四、加强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小学音乐教学既要注重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他们对音乐实践的掌握。

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音乐知识。

五、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价方式通常以考试成绩为导向,这样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

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演、听力测试等,充分考察学生在音乐领域的全面能力。

六、鼓励团队合作音乐是一门与合作紧密相关的艺术,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合作演奏、合唱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七、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音乐教学,通过音乐软件、多媒体课件等工具,实现音乐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和多样化,提高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八、创新音乐教学内容为了提高音乐教学的吸引力,教师应当关注当下热门的音乐元素,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喜好,创新音乐教学内容,增加音乐教学的时效性和多样性。

音乐(心得)之抓住儿童心理特征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

音乐(心得)之抓住儿童心理特征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

音乐(心得)之抓住儿童心理特征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音乐论文之抓住儿童心理特征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担当学校教学工作多年,我深刻的体会到只有了解儿童心理特征,紧紧抓住和围绕儿童的心理特征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才能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真正形成同学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师生和谐协作的教学氛围,更好体现新课改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并在音乐教学中采纳与之心理特征相应的教学手段,不断启发同学的爱好,使同学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完善共性,提高素养,培育团结友爱、相互合作的品质。

下面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来谈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儿童贪玩、好动、活泼、热忱。

依据儿童这一心理特征,我认为学校音乐课宜采纳开心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教学内容的嬉戏化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来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让同学动起来,通过拍节奏、做嬉戏、律动、表演、奏乐器等多种形式和组织手段来调动同学共同营造出欢快、生动、好玩的教学氛围来。

让同学们在欢乐中学习音乐,在学习中得到欢乐。

如在讲解3拍子时让同学拍手、跺脚、敲桌子、运用打击乐器等来感受3拍子的节拍特点。

二、奇怪心、接受、仿照力量强。

儿童对任何新奇事物都布满奇怪心,而且对新事物的接受力、仿照力都很强。

依据这一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度增加教学的内容和重量,采纳综合课型,避开内容、形式的单一。

如现行新的音乐教材,在内容上、音乐曲目的数量上都明显增多,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拓宽了同学的音乐文化视野,这样既能给老师以更多的选择余地,又满意了同学们奇怪、接受力快、仿照力强的心理要求。

如在学校教材第五册《妈妈的歌》这一课中,可以把倾听《妈妈之歌》和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尝试把这些内容放在一节课中进行教学。

这样教学内容既丰富多彩又形式多样,同学的奇怪心理得以满意。

三、自觉和自制力差。

儿童一旦兴奋好动起来就会不顾一切,往往忽视和意识你不到纪律对他的约束,使课堂秩序大乱。

尤其在音乐教学中,老师这时候应赐予合理的组织和引导,使课堂气氛热闹而又有秩序。

幼儿音乐教学反思

幼儿音乐教学反思

幼儿音乐教学反思幼儿音乐教学是培养孩子们音乐素养、情感表达和艺术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幼儿音乐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一、教学目标设置不够明确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我们常常忽略了明确的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们很难把握教学的重点和方向。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考虑如何设定适合幼儿的音乐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应该将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作为主要目标。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歌唱和舞蹈等方式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选择不当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我们常常倾向于选择一些简单、节奏感强烈的歌曲和音乐。

然而,这样的选择可能会削弱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应该多样化教学内容,包括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以及一些经典乐曲。

通过引导幼儿品味不同的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耳朵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单一幼儿音乐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如唱歌教学法、表演教学法等。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教学效果的降低。

因此,我们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幼儿的特点和兴趣,创造丰富多样的音乐教学环境。

例如,可以通过故事情节、游戏活动等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四、评价方式单一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我们常常使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如简单的打分评价或简单的赞扬鼓励。

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地反映幼儿的音乐表现和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表情、动作和参与度来评价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幼儿展示个人的音乐作品,以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自信心。

五、与家长的沟通不足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至关重要。

然而,我们常常缺乏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

因此,我们应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向他们反馈幼儿的音乐学习情况,并邀请他们参与到音乐教学中。

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和艺术创造力。

改进儿童音乐教学方法几点思考

改进儿童音乐教学方法几点思考

改进儿童音乐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摘要]儿童音乐教育方面存在诸多阻碍儿童音乐接受能力的发展的问题。

本文将就儿童音乐才能的可塑性,儿童音乐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如何改进儿童音乐教学等问题进行阐述。

[美键词]教学方法创造性教学主导作用大音乐教育音乐艺术以其独特魅力扣击着人的心灵,使人奋进。

同时,音乐还能提高人的审美意识,陶冶情操。

目前我们儿童音乐教育还存诸多问题,阻碍儿童音乐接受能力的发展。

本文就儿童音乐才能的可塑性,儿童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儿童音乐教学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儿童早期音乐才能的可塑性儿童早期音乐才能表现为音乐心理富于可塑性,这种音乐心理的可塑性决定了音乐才能的可塑性,具体表现为:首先,儿童普遍具有喜欢音乐的特性。

从音乐的好奇心发展到对音乐的兴趣,几乎是所有儿童的特征。

其次,儿童的一般基础音乐能力发展得最早。

在儿童各种能力的早期表现上,音乐能力最为突出,最先萌芽。

第三,音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美,以其独特的艺术形象对儿童听觉、记忆、兴趣、想象、感情、性格等心理过程的形成,有潜移默化作用。

儿童的基础音乐能力是各种能力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在儿童阶段进行早期音乐教育对其音乐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既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又可以促使其向高级阶段发展。

2、在儿童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首先,教师的音乐综台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教师在儿童音乐能力培养中起着主导作用。

绝大数教师都有着良好的音乐索养和扎实的音乐教学基本功,但不能忽视,有些教师自弹自唱能力差,清唱歌曲出现跑调、在同一首歌曲的演唱或演奏时,会出现节奏时有起伏等等。

当教师自身缺乏对音乐美的欣赏能力和展现能力,就不能把音乐的美展现给儿童,那么必然造成儿童音乐教育价值的缺失。

其次,儿童自身的主动性因素没有得到充分调动。

每个孩子有各自的喜好和发展的潜能天赋,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在达成沟通的前提下,有计划、有选择地帮助孩子建立对音乐的兴趣和目标,以一颗平常的心看待孩子对音乐的学习。

把握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 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把握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 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把握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田中瑞
【期刊名称】《教师》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从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出发,掌握儿童学习的心理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发掘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丰富教学内容和改进音乐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总页数】1页(P76-76)
【作者】田中瑞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南阳473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1
【相关文献】
1.浅谈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与音乐教学方法的改进 [J], 李艳
2.改进音乐教学方法提高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 [J], 蔡锋
3.改进音乐教学方法提高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 [J], 蔡锋
4.浅论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特点与音乐教学方法的改进 [J], 郭玺珍
5.把握学生心理特点激发体育学习兴趣 [J], 庞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论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与音乐教学方法的改进

浅论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与音乐教学方法的改进

浅论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与音乐教学方法的改进一、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特点(一)兴趣与好奇心是儿童音乐学习的动力心理学证明,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

他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或不爱学,即使你强迫他学,一般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因为在儿童时期,他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做出理性的判断,不能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

他只能凭自己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是不能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

或者渐渐浓厚,或者渐渐淡化。

对音乐的兴趣也是如此,因此要深入对音乐的学习就必须始终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感性是儿童音乐学习反应的主要形式儿童对音乐的反应,首先是感性的反应,而不是理性的反应。

儿童音乐学习的感性反应主要包括歌唱的反应、表情的反应和动作的反应。

(三)个性和差异是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明显特征个性也是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特征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个性会越来越强,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

东北一带的孩子从小就会哼唱两句二人转,而江浙一带的孩子从小就会哼唱两句评弹,这是和地域的熏陶分不开的。

所以经常受健康音乐的熏陶,就会喜爱健康的音乐,形成良好的个性。

二、如何根据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学方法(一)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1.以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美的事物不仅使人获得美感,而且是产生兴趣的源泉。

比如用我们完美的范唱给学生展示出所要学习的歌曲,从而激发了学生也想学唱的愿望;用我们娴熟的技巧为学生吹奏一首优美动听的口琴曲,学生们就会迫切的拿出口琴来,也要学着吹奏。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是激起学生强烈学习音乐兴趣的重要因素。

2.引导学生探索音乐,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是从对不同的声音探索开始的。

新生入学的第一节音乐课就是从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开始的,如我们的脚步声,风声、雨声等等都蕴含着节奏和旋律。

学生从而认识到,音乐不只是唱歌、演奏,它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引导他们探索乐曲的音色、结构等,进一步加强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儿童音乐教育心理学改进策略.doc

儿童音乐教育心理学改进策略.doc

儿童音乐教育心理学改进策略摘要:音乐心理属于脑中的一种特殊身体机能,将客观的音乐事实通过大脑主观反映出来.音乐心理学对于教育教学的具有促进作用。

本文首先对音乐心理学进行了概述,其次探讨了音乐心理学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再次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给出了针对性的儿童音乐教学改进策略,最后进行了全文总结。

ﻭﻭ关键词:音乐心理学;儿童音乐教育;改进策略ﻭ一、音乐心理学概述ﻭﻭ音乐心理现象是人们在音乐活动中较为熟悉的音乐现象,每个音乐活动参与者都能够获得亲身体验与经历。

音乐心理本质及其不同于其他心理现象,音乐心理现象依托于人类心理学,属于人类心理不断过程中,到特殊阶段的产物,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心理现象。

音乐心理基于一般心理现象,在音乐意识产生、发生与的过程中,不断进化.音乐心理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在实际的音乐活动与教育中,在大脑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慢慢具有个性特点的音乐意识和心理过程。

成长阶段不断的学习与接受的过程,也是音乐心理的过程。

从婴幼儿时期到成年再到老年,经历了发生、与衰退的整个过程。

ﻭ二、音乐心理学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ﻭ(一)儿童音乐接受能力的ﻭ提升音乐听力是提升儿童音乐接受能力的基础与前提,相对来说是最为重要的部分.部分儿童不能把音唱准,大多数人会从唱的方面找原因,认为是五音不全,其实应该是儿童听觉方面的问题。

生理研究表明,12岁之前人的听力能够在合理培养下提升。

因此需要在儿童阶段重视对儿童的听力培养,奠定音乐能力的基础,儿童音乐听觉能力包括:音乐要素听辨能力、整体音乐形象听辨能力以及内心音乐听觉能力这三个部分。

音乐要素听辨能力包括节奏、旋律、和声与音色等。

听觉能力需要循序渐进、慢慢培养。

对音乐要素的听辨是提升音乐能力的基础。

整体音乐形象听辨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把握音乐情绪,领悟音乐内涵。

这种听辨力需要基于音乐要素听辨能力而;二是曲式结构的听辨力。

曲式结构是分析音乐层次、条理、的关键;三是音乐体裁听辨力。

儿童声乐心理分析

儿童声乐心理分析

儿童声乐心理分析儿童声乐心理分析声乐心理对儿童的声乐演唱至关重要,学好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再结合声乐的演唱技巧,可以更好地将心理学与演唱技巧融合起来,更好的应用到声乐学习和声乐实践演唱中去。

一、儿童声乐心理(一)儿童声乐儿童声乐简称童声,是指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年龄在3到12岁左右且未变声的儿童的一种演唱形式。

声乐是一种人声演唱艺术,通常分为原声态、民族、美声、流行四种唱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

音乐、美术、体育在小学生培养方案中占重要的地位。

学校、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儿童声乐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儿童声乐心理儿童声乐心理是指儿童在声乐演中的一种心理活动。

这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三个过程。

根据年龄阶段划分不同的心理特征。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保障。

不强壮,缺乏耐力,容易疲惫;认知能力低,不易觉察事物之间的联系,注意范围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思维跳跃性强,情绪起伏大等诸多心理特征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声乐演唱的质量。

二、常见的儿童声乐心理阶段儿童声乐心理分为未接触声乐前、声乐课堂中、声乐实践表演中、声乐实践后四个心理阶段。

(一)未接触声乐前的心理未接触过声乐的儿童对“声乐”概念是陌生的,对音准、节奏等概念的认识是模糊的。

诸多家长以及孩子认为声乐就是卡拉OK式的演唱,以开心为主,形式比较随心所欲。

一旦专业的学习声乐,就失去自我表现的欲望,主要体现在害羞、不自信等一些列的心理,然而很期待得到专业老师的肯定和表扬。

(二)声乐课堂中的.心理课堂是学生学习声乐的主要途径。

课堂形式可分为一对一、一对多教学;还可分为理论性、实践性教学。

儿童的心理变化对声乐课堂的学习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表现得自然、轻松、愉快,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就高;相反,表现得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偏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与音乐教学方法的改进(一)
论文关键词]儿童音乐学习心理教学方法改进
论文摘要]研究儿童音乐学习心理就是为了更好地根据儿童音乐学习的心理进行音乐教育,最终达到通过音乐教育培养人的目的。

本文将分析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特点,并根据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特点
(一)兴趣与好奇心是儿童音乐学习的动力
心理学证明,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

他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或不爱学,即使你强迫他学,一般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因为在儿童时期,他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做出理性的判断,不能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

他只能凭自己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是不能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

或者渐渐浓厚,或者渐渐淡化。

对音乐的兴趣也是如此,因此要深入对音乐的学习就必须始终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感性是儿童音乐学习反应的主要形式
儿童对音乐的反应,首先是感性的反应,而不是理性的反应。

儿童音乐学习的感性反应主要包括歌唱的反应、表情的反应和动作的反应。

(三)个性和差异是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明显特征
个性也是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特征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个性会越来越强,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

东北一带的孩子从小就会哼唱两句二人转,而江浙一带的孩子从小就会哼唱两句评弹,这是和地域的熏陶分不开的。

所以经常受健康音乐的熏陶,就会喜爱健康的音乐,形成良好的个性。

二、如何根据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一)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以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美的事物不仅使人获得美感,而且是产生兴趣的源泉。

比如用我们完美的范唱给学生展示出所要学习的歌曲,从而激发了学生也想学唱的愿望;用我们娴熟的技巧为学生吹奏一首优美动听的口琴曲,学生们就会迫切的拿出口琴来,也要学着吹奏。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是激起学生强烈学习音乐兴趣的重要因素。

2.引导学生探索音乐,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是从对不同的声音探索开始的。

新生入学的第一节音乐课就是从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开始的,如我们的脚步声,风声、雨声等等都蕴含着节奏和旋律。

学生从而认识到,音乐不只是唱歌、演奏,它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引导他们探索乐曲的音色、结构等,进一步加强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声音的感知,正符合儿童的这种音乐学习心理的特点。

3.成功的体验,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对音乐的兴趣就在获取成功的过程中。

当学生经过学习能够演奏一首小曲时,他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也进一步巩固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根据儿童的心理,他们很容易得到满足,满足的同时又进一步产生了兴趣。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感到失望,感到高不可攀,逐渐淡化兴趣,乃至丧失兴趣,要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音乐实践中始终保持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丰富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音乐感性体验
1.组织学生体验、感受音乐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

音乐课的学习首先要通过聆听、体验和感受音乐来进行。

如何把学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对音乐的初次体验变成可监控的状态,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初听之前设计一些简单的提问,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听的目的就明确了,在听的过程中就会
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认真听辨,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努力从音乐中找到答案,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这样的思考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

2.组织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学生对音乐的体验还来自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如学生一曲声情并茂的演唱使得自己如醉如痴,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听众”愉快的感受;小小口琴使得学生们找到了演奏家的感觉,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分别演奏难度不同的曲子,“课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孩子”在演奏口琴的实践活动中已不是一句空话;歌舞表演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了,学生们在这一项实践活动中充分释放情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

通过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在体验着音乐美带给他们的快乐,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