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安徽《往事(二)》

合集下载

通用版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板块专题二第1讲着眼于“神聚”把握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练习

通用版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板块专题二第1讲着眼于“神聚”把握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练习

第1讲着眼于“神聚”,把握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是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着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实力。

试题涉及文章整体结构、段落结构、段与篇的逻辑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等。

题型一般有3种:行文思路分析题、线索作用分析题、句段作用分析题。

不论散文结构思路怎样改变,都要围绕散文中心主旨行文,也就意味着在分析散文结构思路时应着眼于“神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三幅画宗璞(1)戊辰龙年前夕,往荣宝斋去取裱的字画。

在手提包里翻了一遍,不见取物字据。

其实原字据已稀里糊涂地不知所终,代替的是张挂失条,而连这挂失条也不见了。

(2)业务员见我懊恼的样子,说,拿走罢,找着以后寄回来就行了。

(3)我们兴奋地捧了字画回家。

一共五幅,两幅字三幅画,一幅幅打开看时,甚生感慨,现只说这三幅画。

三幅画均出自汪曾祺的手笔。

(4)醇厚说,在1986年以前,我从不知汪曾祺擅长丹青,可见是何等的孤陋寡闻。

原只知他不只写戏还能演戏,不只写小说散文还善旧诗,是个多面手。

40年头初,西南联大同学上演《家》。

因为长兄钟辽扮演觉新,我去看过戏。

有两个场面印象最深。

一是高老太爷过世后,高家长辈要瑞珏出城生产,觉新在站了一排的长辈面前的惶恐样儿。

哥哥穿一件烟色长衫,据说很潇洒。

我只为觉新难过,以后经常想起那难过。

一是鸣凤鬼魂下场后,老更夫在昏暗的舞台中间,敲响了锣,锣声和报着更次的喑哑声音回荡在剧场里,现在眼前还有那老更夫的模样,耳边还有那声音,涩涩的,很苦。

(5)老更夫是汪曾祺扮演的。

(6)时间一晃过了40年。

80年头初,《钟山》编辑部要举办太湖笔会,从苏州乘船到无锡去。

万顷碧波,洗去了尘俗苦恼,大家都有些忘乎所以。

汪兄突然递过半张撕破的香烟盒纸,上写着一首诗:“壮游谁似冯宗璞,打伞遮阳过太湖。

却看碧波千万顷,北归流人枕边书。

”我曾要回赠一首,且有在船诸文友相助,乱了一番,终未得出原委。

而汪兄这首嬉戏之作,隔了5年清晰地留在我记忆中。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2单元 第1节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2单元 第1节
父亲笑说:“灯塔生活,固然极其超脱,而你的幻象, 也未免过于美丽。倘若病起来,海水拍天之间,你可怎么 办?”
我也笑道:“这个容易——一时虑不到这些!” 父亲道:“病只关你一身,误了燃灯,却是关于众生的 光明……” 我连忙说:“所以我说这生活是伟大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父亲看我一笑,笑我词支,说:“我知道你会登梯燃 灯,但倘若有大风浓雾,触石沉舟的事,你须鸣枪,你须放 艇……”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这是两年前的事了,我自此后,禁绝思虑,又十年不见 灯塔,我心不乱。
这半个月来,海上瞥见了六七次,过眼时只悄然微叹。 失望的心情,不愿它再兴起。而今夜浓雾中的独立,我竟极 奋迅地起了悲哀!
丝雨蒙蒙里,我走上最高层,倚着船阑,忽然见天幕 下,四塞的雾点之中,夹岸两嶂淡墨画成似的岛山上,各有 一点星光闪烁——
我郑重地说:“这一切,尤其是我所深爱的。为着自 己,为着众生,我都愿学!”
父亲无言,久久,笑道:“你若是男儿,是我的好儿 子!”
我走近一步,说:“假如我要得这种位置,东南沿海一 带,爹爹总可为力?”
父亲看着我说:“或者……但你为何说得这般的郑 重?”
我肃然道:“我处心积虑已经三年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父亲笑着点头。 我接着:“避世而出家,是我所不屑做的,奈何以青年 有为之身,受十方供养?” 父亲只笑着。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我勇敢地说:“灯台守的别名,便是‘光明的使者’。 他抛离田里,牺牲了家人骨肉的团聚,一切种种世上耳目纷 华的娱乐,来整年整月地对着渺茫无际的海天。除却海上的 飞鸥片帆,天上的云涌风起,不能有新的接触。除了骀荡的 海风,和岛上崖旁转青的小草,他不知春至。我抛却‘乐 群’,只知‘敬业’……”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变化与高考试卷内容相关性探究

《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变化与高考试卷内容相关性探究

题型示例与高考试卷
相关性漫谈
一、考查内容的相关性
1、2010---2012年课标卷一般论述文阅读文本比较
年份 考试说明示例
《书》(2010课标卷) 《数字海洋》(2009湖北卷) 《通俗历史热》(2009年安徽卷) 《情绪异常》(2010年全国卷) 《纯朴的嗜血者》(2008年江苏卷) 《生物的多样性》(2008年浙江卷) 《诗与歌词》(2009年全国课标卷)
2010年安徽省高考作文材料为诗歌《吴兴杂诗》
26.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60 21.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分) (60分)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吴兴杂诗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清]阮元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 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 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 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 不得抄袭。
《中国文化概论》
2012年
2010---2012年课标卷一般论述文阅读文本比较
年份 考试说明示例 《生态文明》(2012年天津卷) 《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 (2012年上海卷) 《家园城市》(2011年上海卷)

2012年安徽卷 《往事》冰心

2012年安徽卷 《往事》冰心
《往事(二)之八》 冰心
2012年安徽卷
《往事(二)之八》 2012年安徽卷 11.“我”认为看守灯塔是“最有诗意的生 活”,其理由有哪些?(6分)
①可以欣赏海上美景,感悟自然的不 变与永久。 ②可以与暂离的亲友书函沟通,更能 感受彼此的深切情意。 ③可以静静地读书写作,享受文之八》 2012年安徽卷 14.结合作品,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8 分) (1)文章后一部分,作者写“我”在海上望见 灯塔,其用意是什么? ①交代我回忆往事的缘由。 ②将往事与现实贯穿起来,展现我的成长过程。 ③引发我对灯台手的颂扬与羡慕之情,进而表达 我对为着众生的奉献者的赞美。
《往事(二)之八》 2012年安徽卷
14.(2)文章结尾部分写“我”“决心”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 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用不作灯塔的梦 ”,“我”是否“放 得下”?请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一 “我”放得下。“我”与父亲的对话后,对当灯台守的理 想已“禁绝思虑”;海上望见灯塔后,决定不再执着于无法实现的 理想。这说明“我”已与往日当灯台守的理想彻底告别。 示例二 “我”放不下。海上望见灯台后,“我”回忆往事,心中 产生了理想没有实现的悲哀;文末“我”对灯台守致以无上的颂扬 与羡慕。这都说明“我”内心其实放不下当灯台守的理想。 示例三 “我”理智上放得下,情感上却放不下。“我”认识到当 灯台守的理想是不现实的;但是在海上望见灯塔后,“我”为理想 未能实现感到悲哀,这表明年轻时的理想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 的印记。 示例四 “我”会慢慢放下。随着年龄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 “我”会更深刻的理解父亲的教导,对理想的人是会逐渐成熟、理 性,在今后宽广的人生道路上,用其他方式继续追寻心中“清静伟 大,照射光明的生活”的理想。
《往事(二)之八》 2012年安徽卷 13.“清净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远不止灯台 守,人生宽广得很!”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什 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①深化文意。强调青年人需要理性对待理想。 ②为后文作铺垫。启发我的思考,是后文写我的 情感变化的铺垫。 ③凸显父亲形象。显示出父亲的理性、睿智与感 受。

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诫子书+文章思路类型题解题指导+叙事思路要清晰

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诫子书+文章思路类型题解题指导+叙事思路要清晰
2《药》:药--买药--华老栓为治儿子 的病去买药
(3)寻找内容和线索关键词的联系, 形成语句
《我的空中楼阁》:小屋/楼阁(线索中心词) ① 花园云霞--写小屋的花园与山上的云霞; ② 空气和光线--写小屋的空气和光线。 《雾》: 雾(线索中心词)- ③思考生活与科学– ③由
雾引发对生活与科学的思考
文章布局的方法
纵式:按时间推移、作者认识的发展、人 物情感的变化来安排内容
横式:按空间转移、材料归类的方式来安 排文章内容
阅读例文《牵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 做》:说说两篇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 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a. 《牵手》按时间推移的方法来写,思路非 常清晰;这一安排也能清晰地展现人物情感 的变化,从而体现出小作者的成长旅程。
那是一天早晨,我刚刚吃完早饭,正准备上网打游戏时,爸爸把我叫住了, 生气的对我说:“你每天就知道玩,也不把书摸一下,再这样下去,我就把 电脑从你房中搬出去。”我刚听完,说:“搬就搬。”于是我就坐上去,父 亲听我这语气,说了一句就走了,一天就这样被我玩过去了,等爸爸下班回 来后,看到我依然在玩电脑时,一下子火就上来了,砰,把键盘一摔,把我 踢了一脚说:“还玩,都说了别玩,是不是要我把电脑都摔了。”我悠悠然 地躺在床上,一边停着电脑的游戏,砰的一声拉掉了电源,随着关门的声音, 我的电脑被搬了下去,我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星星睡着了。清晨的来到使我 变得很无聊,虽然没有人批评我,但依然没有趣味,于是只好迫不得已拿起 一本书,躺在床上翻来翻去,东看看西看看,我渐渐被这本叫《探索大自然》 的书所诱惑,看着大自然的千奇百变,沙漠的形成,绿洲的故事等,这本书 给我消磨了那些无聊的时间,也给我带来了快乐,我渐渐喜欢上了看书,甚 至喜欢到了连睡觉前也要把书拿在手上,因为它给我带来了在游戏里得不到 的知识,也让我懂得了许多我所不知道的东西。

2012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2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2年安徽高考语文卷解析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

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

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

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

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

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

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

“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

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

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

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

散文复习——归纳内容要点

散文复习——归纳内容要点

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
①风拂炊烟,感受书法艺术的虚实之美; ②风吹莲荡,观赏乱荷随意之大美; ③风摇树木,领略落叶飘零之凄美。
方法总结 一、看文题,明确对象; 二、扣题干,紧抓关键; 三、分层次,提炼整合。


②桐庐的街,从公路车站开始,一直向东伸展开去,迤逦行来,约有二三里远近。
从八十年代新建的百货公司大楼、电影院,到五十年代以来陆续修建的商店、机关,还 有更早的、三五十年、百把年前留下的老屋,杂然并陈地对峙在长街的两侧。这些时代 脚步留下的痕迹,它们的新旧比例、建筑规模与风貌的对比,说明本来是迂缓前进的步 伐显然是一天天加快了,尤其近两三年来是如此。前年到这里来时还没有看到踪影的电 影院,这就是披着八十年代的新装新出现的“娇客”。从簇拥在门前广告栏边人群的脸 上,可以看到兴奋、专注的神色。他们中间有小孩子,也有中年人;有城镇居民,也有 进城来挑着担子的农村男女。
真题训练:
问题三:作者描写了这几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分 ①风拂炊烟图 问题二:这段文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②风吹莲荡图 ③风摇树木图 别体现了怎样的美?
乡村的风
炊烟 诗意 缘故 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
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 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 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 莲荡 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 树木 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 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 鸟巢 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 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 在枝柯上…… (2007年安徽《乡村的风》) 问题一: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

第二轮复习高考散文阅读PPT学习教案

第二轮复习高考散文阅读PPT学习教案
梅里雪山在作者的小说创作梅里雪山在作者的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文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文意谈谈这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谈谈这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66分答案提供了小说故事发生和主人公活动的严酷环境烘托了登山者的探索精神1段让作者突破了原有的写作束缚启发了一个飞往更高空间的方向2段在梅里雪山曾经发生过的17人遇难的惨剧同样启发了作者的思考
记叙文中提示人物或事件的意义;议论文中往 中心句 往对论点的提示有着重要作用;说明文中往往
与提示事物的本质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转承句 承上启下,转换话题。
哲理句 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说理深刻, 具有辩证气息;有时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17页/共62页
特殊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开头句子 中间句子
第1页/共62页
清单3:常见表现手法与技巧
1.表达方式:叙述顺序、描写方法、
抒情类型。
2.表现手法:悬念、铺垫、伏笔、烘
托、渲染、
衬托、对比、
象征、想像、联想
3.布局谋篇:线索、顺序(时空逻)、
点题过渡照应 伏笔铺垫、卒章显
志、详略剪裁
4.语言辞格: 第2页/共62页
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生动形
第二轮复习高考散文阅读
会计学
1
清单2:人称选用的效果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 表达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以对话的口吻叙述, 拉近与抒情对 象的距离,增强抒情性、亲切感,呼告抒情 强烈感人,便于感情交流 。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客观地展 现丰富多彩的生活,灵活自由,便于多角度 描述事物,表达感情观点。
似埋伏在深坳里的一支奇兵;有的看 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 一““形神番””神: :生 井采冈动。山地(人勾袁民勒鹰战出《斗苍青风山山貌竹翠的海竹剪的》影蓊。)郁气势。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板块-专题(2)第1讲 着眼于“神聚”,把握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2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板块-专题(2)第1讲 着眼于“神聚”,把握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2

返回
[易错提醒] 概括不精练。出现这一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不能依据线索 抓住内容关键词来概括。如本题,内容关键词有两个,即“三 幅画”和“汪曾祺”,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再结合其他内容分 析即可得出答案。
返回
[例二] (2015·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 题目。
童年随之而去(节选) 木心
[节略部分内容提示]母亲、姑妈等人在睡狮庵请和尚做 佛事。“我”随着在山上呆了一段时间后,天天吵着要回家, 终于——
到失宁静,也呈现一个圆形结构;③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
适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路历程的需要。
标 答
答案解构:本题考查对文章行文思路的分析,既直接考查行文思路,也 考查心理变化。首先明确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其行文线索主要是
分 作者的行踪(空间变化),另有心理线索。针对行踪线索,我们先勾画关
析 键句,如“带上门出去”“一条幽僻的路”“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
回家啰! 走出山门时,回望了一眼——睡狮庵,庵是小的啊,怎 么有这样大的庵呢?这些人都不问问。
返回
家庭教师是前清中举的饱学鸿儒,我却是块乱点头的顽 石,一味敷衍度日。背书,作对子,还混得过,私底下只想 翻稗书。那时代,尤其是我家吧,“禁书”的范围之广,连 唐诗宋词也不准上桌,说:“还早。”所以一本《历代名窑 释》中的两句“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我就 觉得清新有味道,琅琅上口(原卷如此。应为“朗朗上 口”——编者注)。某日对着案头一只青瓷水盂,不觉漏了嘴, 老夫子竟听见了,训道:“哪里来的歪诗,以后不可吟风弄 月,丧志的呢!”一肚皮闷瞀的怨气,这个暗趸趸的书房就 是下不完的雨,晴不了的天。我用中指蘸了水,在桌上写个 “逃”,怎么个逃法呢,一点策略也没有。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往事 冰心 现代文阅读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往事 冰心 现代文阅读

往事冰心现代文阅读安徽高考试题0625 1904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往事(二)之八冰心是除夜的酒后,在父亲的书室里。

父亲看书,我也坐近书几,已是久久的沉默──我站起,双手支颐〔颐(yí)〕颊、腮,也指下巴。

,半倚在几上,我唤:“爹爹!”父亲抬起头来。

“我想看守灯塔去。

”父亲笑了一笑,说:“也好,整年整月的守着海──只是太冷寂一些。

”说完仍看他的书。

我又说:“我不怕冷寂,真的,爹爹!”父亲放下书说:“真的便怎样?”这时我反无从说起了!我耸一耸肩,我说:“看灯塔是一种最伟大,最高尚,而又最有诗意的生活…”父亲点头说:“这个自然!”他往后靠着椅背,是预备长谈的姿势。

这时我们都感着兴味了。

我仍旧站着,我说:“只要是一样远的为人民服务,不是独善其身;我们固然不必避世,而因着性之相近,我们也不必避‘避世’!”父亲笑着点头。

我接着:“避世而出家,是我所不屑做的,奈何以青年有为之身,受十方供养?”父亲只笑着。

我勇敢地说:“灯台中的别名,便是‘光明的使者’。

他抛离田里,牺牲了家人骨肉的团聚,一切种种世上耳目纷华的娱乐,来整年整月的对着渺茫无际的海天。

除却海上的飞鸥片帆,天上的云涌风起,不能有新的接触。

除了骀荡〔骀(dái)荡:使人舒畅。

〕的海风,和岛上崖旁转青的小草,他不知春至。

我抛却‘乐群’,只知‘敬业’……”父亲说:“和人群大陆隔绝,是怎样的一种牺牲,这情绪,我们航海人真是透彻中边的了!”言次,他微叹。

我连忙说,“否,这在我并不是牺牲!我晚上举着火炬,登上天梯,我觉得有无上的倨傲与光荣。

几多好男子,轻侮别离,弄潮破浪,狎习〔狎(xiá)习:亲近、领略。

〕了海上的腥风,驱使着如意的桅帆,自以为不可一世,而在狂飙浓雾,海水山立之顷,他们却蹙眉低首,捧盘屏息,凝注着这一点高悬闪烁的光明!这一点是警觉,是慰安,是导引,然而这一点是由我燃着!”父亲沉静的眼光中,似乎忽忽的起了回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2记叙文阅读二(专题部编版原卷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2记叙文阅读二(专题部编版原卷版)

记叙文阅读(二)(一)(河南商丘·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笔墨童年余秋雨①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②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③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

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④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

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

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⑤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

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

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⑥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

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⑦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

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的余韵。

⑧其实岂止是李白。

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400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序》。

⑨我上小学时只有4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

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

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

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

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

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⑩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

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

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

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

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⑪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

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

《孙权劝学》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孙权劝学》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孙权劝学》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一《资治通鉴》。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该文既记叙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无论一个人先天天赋多好,如果后天不学习依然不能成功,相反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本文简练生动,用不多的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既可见孙权的善于劝学,又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其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富有情趣,尤其值得玩味。

此篇文章入选初中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

课文节选:初1,权2谓3吕蒙4曰:“卿5今6当涂7掌事8,不可不学。

”蒙辞9以10军中多务11。

权曰:“孤12岂13欲卿治经14为博士15邪16!但17当18涉猎19,见往事20耳21。

卿言多务22,孰若23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4。

"蒙乃25始26就学27。

及28鲁肃过29寻阳30,与蒙论议31,大32惊33曰:“卿今者34才略35,非复36吴下阿蒙37!”蒙曰:“士别三日38,即39更40刮目相待41,大兄42何43见事44之晚乎45!”肃遂46拜47蒙母,结友而别48。

词句注释: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现在江苏南京)。

229年称帝。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美到极致是自然——首观黄梅戏《徽州往事》有感

美到极致是自然——首观黄梅戏《徽州往事》有感

在《 徽州往事 》全剧的唱词中,观众可以细细品味出独
具 安 庆方 言 特 色 的轻巧 与柔 婉 ,在 整场演 出 中也不 会 遇 到 “ 听不 懂 ” 、 “ 不理 解 ” 的唱词 ,反而 会 顺 着朴 实 婉 转 的 唱词 慢慢 走 进黄梅 戏 的世 界里 。
二 、昂扬 激 烈之 美
( 三 ) 唱词质 朴柔婉
带来 的不是 “ 痛 苦 ” ,而是 “ 麻 木 ”。 虽然黄梅戏讲究 的是 “ 平淡婉柔”,但是 《 徽州人 家 》这 出戏还是让观众感受到了黄梅戏的 “ 昂扬激烈” 之美,戏中人物随着剧情的发展其情感也是起伏不定 、 自如收放的。这一点 “ 激昂”或许正如下饭的小菜 ,让 观 众在 细 品 “ 黄 梅之 美 ”时 感到 咸淡 适宜 、味丰料 足 。
为何 造 化弄 人 ,苍 天让 我进 退 两难 、无 从 抉择 ?
“ 矛盾 冲突”一直都是文学 、戏剧作品最有生命 力的部分。 《 徽州往事 》作为传统黄梅戏的创新剧 目, 依然承袭了黄梅戏 “ 平 民化”、 “ 生活化 ”的优 良传统; 而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剧 目矛盾 ,最能够让观众们感受到 贴近 自己的生活、最能够引起他们的强烈关注和共 鸣。 在 《 徽 州往 事 》中 ,激烈 的戏 剧 矛盾 无处 不在 。首 先, 在第一章开始 , 汪家上下喜气洋洋盼言骅的 “ 归来” 与言骅的 “ 迟迟不归”乃至最后 的 “ 死信”形成矛盾 , 为全剧定下悲凉的基调 ,使得舒香的形象更为凄惨和惹 人 同情;其次 ,当舒香逃脱牢狱之灾而被罗老爷收留之 后 ,由于聪明能干而得到老爷的喜爱 ,此时的感情与言 骅的夫妻情分又构成了矛盾,让舒香难 以抉择 、左右为 难 ;另外 ,激烈的矛盾冲突也集 中爆发在第四章 ,当舒 香 看 到两 个 男人 在互 相 “ 礼 让 ” 自己、把 自己 当成 了一 件 “ 物 品” 的时 候 ,她 内心 的 悲痛 、愤 怒 与原 先对 丈 夫 的爱 又构成 了强烈 的矛 盾 :是爱 是恨 ? 无从 选择 。 如果说京剧是庙堂上的艺术形式 ,那么黄梅戏则是 民间的艺术瑰宝 。正是靠着 “ 亲民”的故事背景 、 “ 家 庭 式 ” 的矛 盾结 构 ,平 淡 又不 失激 烈 、 自然 中点 缀些 情 感 ,黄梅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且喜爱、传唱。

2012年高考语文安徽卷(含详细答案)

2012年高考语文安徽卷(含详细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 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

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

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

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

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

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

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10往事依依点训人教安徽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10往事依依点训人教安徽课件
人教安徽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0 往事依依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积累运用
02
2星题 阅读鉴赏
1星题 积累运用
1. 阅读文段,完成(1)—(4)题。 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lòu下深刻的印象,
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古文喜欢大声朗 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 怀》,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 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
师妙笔点评化解矛盾。 -
师恩解读
(3) 让“我”体悟到教⁠ 学要德智融合。 ⁠ 让“我”懂得教育的智 慧来自对学生的挚爱深 情。
12345678
剧本 安排
第三 单元
场景描述
场景四:毛振璿一清 如水、要言不烦地讲课 场景五:“我”让同学抄 答案,毛振璿给 “我”打零分,并教育 “我”学习、做人都要老 老实实。
12345678
【细节打磨】 6. 电影结尾处,已是鲐背之年的“我”念出了下面这句独
白。为了让演员准确揣摩“我”此时的情感,你需要帮其 设计表情动作、朗读重音并阐述理由。(4分)
回忆片段中洋溢的师恩浩荡可亲可触可感,刻骨铭 心,永志不忘!
12345678
答案:表情动作:拄着手杖望着教学楼,脸上现出向往、 感激的神情。理由:既突出已是鲐背之年的“我”的精神 矍铄,又表达出“我”对们的感激与怀念。朗读重 音:重读“永志不忘”。理由:既突出“我”对们教 导之恩的难忘,又从侧面反映出们对“我”的影响深 远,表达出“我”对们的感激与怀念。(意思对即 可。每点2分,共4分)
12345678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雕lòu( 镂 ) 慷慨.( kǎi ) 镌.( juān )刻

散文复习之谋篇布局

散文复习之谋篇布局

2021/1/4
16
2. 概括层段内容。 ①概括层段内容以文本为基础,一般不要照搬原始文句。 ②概括层段内容以归纳概括为手段,不求华美,但求准确。 ③内容概括的常用方法:提取要点;抽象说明;综合归纳。 ④内容概括的语言转述原则:描写改陈述;具体改抽象;铺陈改概括;含蓄改浅显。
2021/1/4
17
(五)巩固训练 (2012年大纲卷)《听朗诵》17、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6分)
散文复习之谋篇布局
常见考点:
1、语段的作用分析; 2、文章的结构思路; 3、文章线索的作用; 4、人称选用的妙处。
2021/1/4
2
考点一:语段(语句)的作用分析
(一)常见设题方式
(1)文章开头(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中第×段或第×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章引用了,请说明其用意是什么? ……
2021/1/4
12
(5)行文布局,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 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
(6)行文思路,主要是指文章写了哪些内容,按什么顺序组织这些内容,详略如何。
以上鉴赏要点,我们在梳理、赏析结构思路时须多注意,多运用。
2021/1/4
13
(二)典题模式
2021/1/4
结构 4
(三)解题策略
一、结构作用 在开头:、开门见山、总领全文、引出下文、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激发 阅读兴趣、埋下伏笔
在中间: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照应上文、引出下文 在结尾:总结上文、点明主旨、深化主旨、升华感情、照应文题、呼应开头
二、内容主旨作用:写了……表现了……
11结构结构线索线索贯穿全文贯穿全文悬念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2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象征双关等双关等33主旨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44人物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33最后分析其效果最后分析其效果题目本身特点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兴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兴18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安徽省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课件新人教版

安徽省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课件新人教版
返回
2. [2024天津西青区期末]《朝成下面的表格。
地点
篇目
主要内容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
鲁迅儿时盼望去看迎神赛会
《______五__猖__会______》 的急切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
故乡
诵《鉴略》的痛苦感受。
鲁迅儿时在百草园玩耍的时 《从__百__草__园__到__三__味__书__屋__》 光,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的
【点拨】 B. 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爱推卸责任
的典型的市侩形象,B 项说法有误。
返回
4. 小文想借一本名著,你向他推荐《朝花夕拾》,下面 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 C ) A. 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 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 烈不满和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 君子”的辛辣嘲讽,如《无常》。
阅读任务
过程记录
大鲁迅 印象
小文的记录:在《藤野先生》中,读到“幻灯片 事件”时,我看到一个深感国人麻木愚昧,决心 “弃医从文”的大鲁迅。 我的记录:在《〈二十四孝图〉》中,读到(3) _“__我__”__儿__时__就__不__喜__欢__“__老__莱__娱__亲__”__和__“__郭___巨__埋__ _儿__”__的__故__事__时,我看到了一个(4)_批___判___封____建__ _“__孝__道__”__不__顾__人__情__甚__至__灭__绝__人__性__的__大__鲁__迅____。
的“他”是 ___陈__莲__河____ 。
(4)《朝花夕拾》被人评价为“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 批判”,请结合【甲】【乙】文段简要说明。 ______【__甲__】__文__段__作__者__回__忆__了__私__塾__先__生__读__书__入__神__的___ _细___节__,__表__达__了__对__寿___镜__吾__先__生__的__怀__念__之___情__,__属__于___ _“__温__馨__的___回__忆__”__;__【__乙__】__文__段__作__者__控__诉__了__“__名__医__”_ _故__弄__玄__虚___,__用__“__神__奇__”__的__药__方__诓__骗__钱__财__的__行__为__,___ _属__于__“__理__性__的__批__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往事(二)之八
冰心
是除夜的酒后,在父亲的书室里。

父亲看书,我也坐近书几,已是久久的沉默──
我站起,双手支颐〔颐(yí)〕颊、腮,也指下巴。

,半倚在几上,我唤:“爹爹!”父亲抬起头来。

“我想看守灯塔去。


父亲笑了一笑,说:“也好,整年整月的守着海──只是太冷寂一些。

”说完仍看他的书。

我又说:“我不怕冷寂,真的,爹爹!”
父亲放下书说:“真的便怎样?”
这时我反无从说起了!我耸一耸肩,我说:“看灯塔是一种最伟大,最高尚,而又最有诗意的生活……”
父亲点头说:“这个自然!”他往后靠着椅背,是预备长谈的姿势。

这时我们都感着兴味了
我仍旧站着,我说:“只要是一样远的为人民服务,不是独善其身;我们固然不必避世,而因着性之相近,我们也不必避…避世‟!”
父亲笑着点头。

我接着:“避世而出家,是我所不屑做的,奈何以青年有为之身,受十方供养?”
父亲只笑着。

我勇敢地说:“灯台中的别名,便是…光明的使者‟。

他抛离田里,牺牲了家人骨肉的团聚,一切种种世上耳目纷华的娱乐,来整年整月的对着渺茫无际的海天。

除却海上的飞鸥片帆,天上的云涌风起,不能有新的接触。

除了骀荡〔骀(dái)荡:使人舒畅。

〕的海风,和岛上崖旁转青的小草,他不知春至。

我抛却…乐群‟,只知…敬业‟……”
父亲说:“和人群大陆隔绝,是怎样的一种牺牲,这情绪,我们航海人真是透彻中边的了!”言次,他微叹。

我连忙说,“否,这在我并不是牺牲!我晚上举着火炬,登上天梯,我觉得有无上的倨傲与光荣。

几多好男子,轻侮别离,弄潮破浪,狎习〔狎(xiá)习:亲近、领略。

〕了海上的腥风,驱使着如意的桅帆,自以为不可一世,而在狂飙浓雾,海水山立之顷,他们却蹙眉低首,捧盘屏息,凝注着这一点高悬闪烁的光明!这一点是警觉,是慰安,是导引,然而这一点是由我燃着!”
父亲沉静的眼光中,似乎忽忽的起了回忆。

“晴明之日,海不扬波,我抱膝沙上,悠然看潮落星生。

风雨之日,我倚窗观涛,听浪花怒撼崖石。

我闭门读书,以海洋为师,以星月为友,这一切都是不变与永久。

“三五日一来的小艇上,我不断的得着世外的消息,和家人朋友的书函;似暂离又似永别的景况,使我们永驻在…的的如水‟的情谊之中。

我可读一切的新书籍,我可写作,在文化上,我并不曾与世界隔绝。


父亲笑说,“灯塔生活,固然极其超脱,而你的幻象,也未免过于美丽。

倘若病起来,海水拍天之间,你可怎么办?”
我也笑道:“这个容易──一时虑不到这些!”
父亲道:“病只关你一身,误了燃灯,却是关于众生的光明……”
我连忙说:“所以我说这生活是伟大的!”
父亲看我一笑,笑我词支,说:“我知道你会登梯燃灯,但倘若有大风浓雾,触石沉舟的事,你须鸣枪,你须放艇……”
我郑重的说,“这一切,尤其是我所深爱的。

为着自己,为着众生,我都愿学!”
父亲无言,久久,笑道:“你若是男儿,是我的好儿子!”
我走近一步,说:“假如我要得这种位置,东南沿海一带,爹爹总可为力?”
父亲看着我说:“或者……但你为何说得这般的郑重?”
我肃然道:“我处心积虑已经三年了!”
父亲敛容,沉思的抚着书角,半天,说:“我无有不赞成,我无有不为力。

为着去国离家,吸受海上腥风的航海者,我忍心舍遣我惟一的弱女,到岛山上点起光明。

但是,惟一的条件,灯台守不要女孩子!”
我木然勉强一笑,退坐了下去。

又是久久的沉默──
父亲站起来,慰安我似的,“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原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的很!”
我不言语。

坐了一会,便掀开帘子出去。

弟弟们站在院子的四隅,燃着了小爆竹。

彼此抛掷,欢呼声中,偶然有一两支掷到我身上来,
我只笑避──实在没有同他们追逐的心绪。

回到卧室,黑沉沉的歪在床上。

除夕的梦纵使不灵验,万一能梦见,也是慰情聊胜无。

我一念至诚的要入梦,幻想中画出环境,暗灰色的波涛,岿然的白塔……
一夜寂然──奈何连个梦都不能做!
这是两年前的事了,我自此后,禁绝思虑,又十年不见灯塔,我心不乱。

这半个月来,海上瞥见了六七次,过眼时只悄然微叹。

失望的心情,不愿他再兴起。

而今夜浓雾中的独立,我竟极奋迅的起了悲哀!
丝雨里,我走上最高层,倚着船栏,忽然见天幕下,四塞的雾点之中,夹岸两嶂淡墨画成似的岛山上,各有一点星光闪烁──
船身微微的左右欹斜,这两点星光,也徐徐的在两旁隐约起伏。

光线穿过雾层,莹然,灿然,直射到我的心上来,如招呼,如接引,我无言,久──久,悲哀的心弦,开始策策而动!
有多少无情有恨之泪,趁今夜都向这两点星光挥洒!凭吟啸的海风,带这两年前已死的密愿,直到塔前的光下──
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永不作灯塔的梦,无希望的永古不失望,不希冀那不可希冀的,永古无悲哀!
愿上帝祝福这两个塔中的燃灯者!──愿上帝祝福有海水处,无数塔中的燃灯者!愿海水向他长绿,愿海山向他长青!愿他们知道自己是这一隅岛国上无冠的帝王,只对他们,我愿致无上的颂扬与羡慕!
1923年8月28日,太平洋舟中。

(选自《冰心散文》,有改动)
[注] ①本文是冰心《往事(二)》中的第八篇。

②中边:内外,表里。

③策策:悲戚的样子。

11.“我”认为看守灯塔是“最有诗意的生活”,其理由有哪些?(6分)
答:
11.【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这一题的筛选区域在临近上下文中去找。

从原文一些重点语句上可以看出,如“晴明之日, 可以悠然看潮落星生。

风雨之日,可以听浪花怒撼崖石。

以海洋为师,以星月为友,可读一切的新书籍。

似暂离又似永别的景况,使我并不曾与世界隔绝。

”,尽量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的分条归纳概括。

答案:①可以欣赏海上美景,感悟自然的不变与永久。

②可以与暂离的亲友书函沟通,更能感受彼此的深切情意。

③可以静静地读书写作,享受文化上与世界相通的乐趣。

12.文章前一部分是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

(4分)
答:
12.【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的能力。

从“我”提出到灯塔上去(紧张期待)——据理说明看守灯塔最有诗意的生活(兴奋憧憬)——一遇父亲的“障碍”,“我”爽快刚毅的执着精神,表示自己不怕冷寂,也不怕生病……(坚定执着)——理想不能实现而产生的帐惘与不悦,失望与沉思(失望无奈)——父亲的启迪有了新的思索。

最后用一些表现情感发展的词语来表述即可。

答案示例:紧张、期待兴奋憧憬坚定执着失望无奈
13.“清净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远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得很!”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1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语句理解能力和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一般宜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做答,先点明作用,再结合文本分析表达效果。

如深化文意(作用,形式上),表达效果,内容上,强调青年人需要理性对待理想。

答案示例:①深化文意。

强调青年人需要理性对待理想。

②为后文作铺垫。

启发我的思考,是后文写我的情感变化的铺垫。

③凸显父亲形象。

显示出父亲的理性、睿智与感受。

14.结合作品,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8分)
(1)文章后一部分,作者写“我”在海上望见灯塔,其用意是什么?
答:
(2)文章结尾部分写“我”“决心”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用不作灯塔的梦”,“我”是否“放得下”?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可以从写作意图、主题等角度来谈的作用、谈你的理解。

答题时要联系全文,不要断章取义。

只要言之有理,推之有据即可。

答案示例:(1)①交代我回忆往事的缘由。

②将往事与现实贯穿起来,展现我的成长过程。

③引发我对灯台手的颂扬与羡慕之情,进而表达我对为着众生的奉献者的赞美。

(2)示例一“我”放得下。

“我”与父亲的对话后,对当灯台守的理想已“禁绝思虑”;海上望见灯塔后,决定不再执着于无法实现的理想。

这说明“我”已与往日当灯台守的理想彻底告别。

示例二“我”放不下。

海上望见灯台后,“我”回忆往事,心中产生了理想没有实现的悲哀;文末“我”对灯台守致以无上的颂扬与羡慕。

这都说明“我”内心其实放不下当灯台守的理想。

示例三“我”理智上放得下,情感上却放不下。

“我”认识到当灯台守的理想是不现实的;但是在海上望见灯塔后,“我”为理想未能实现感到悲哀,这表明年轻时的理想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示例四“我”会慢慢放下。

随着年龄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会更深刻的理解父亲的教导,对理想的人是会逐渐成熟、理性,在今后宽广的人生道路上,用其他方式继续追寻心中“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的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