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安徽.pdf
![语文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安徽.pdf](https://img.taocdn.com/s3/m/2078174ab52acfc788ebc90f.png)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安徽卷解析)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
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
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
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
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
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
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
“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
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
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
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
2012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2012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6cfec780eb6294dd886c96.png)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镜湖女(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1分)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4分)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
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A.⑤③④②① B.①②④⑤③C.③⑤①④② D.④③②①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2012安徽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2安徽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e39218ba1aa8114431d94e.png)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B.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讨论无果而终。
C.本届展销会邀请到了安徽、浙江、上海等地知名企业,湖笔、宜笔、徽墨、宜纸、歙砚等文房四宝济济一堂。
D.写一篇小说并不太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就不那么容易了。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镜湖女(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1分)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4分)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连那些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博士都被赶出华尔街,到地铁卖热狗去了,何况他这个半路出家的?B.在外打拼数十年后,他回到了家乡,用省吃俭用的结余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拳拳爱心。
C.长期以来,杀虫剂、除草剂、增效剂等各种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严重侵害着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D.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2012安徽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试题及答案
![2012安徽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2b0714a6c30c2259019e49.png)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真谛睿智勤能补拙夙兴夜寐B.甘霖磨砺积腋成裘蔚为大观C.宵汉崔嵬中流砥柱沧海桑田D.韬略谙熟飒爽英姿风弛电掣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我们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B.许多造诣远不能与他媲美的人早已声名雀起,他却仍然不急不躁,保持着艺术家应有的淡泊与执着,相信自己终究会跻身真正的大师行列。
C.为了抑制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膨胀,某市实施限牌新政,规定参与摇号竞价的申请人必须持有驾照,这一门槛绊住了7万多人。
D.活根吸水与花茎泡水养出来的花,乍看似无二致,但一段时间后命运迥异:一个让你忍不住精心浇灌,另一个新鲜过后被弃若蔽屣。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B.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讨论无果而终。
2012高考语文安徽卷参考答案
![2012高考语文安徽卷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b6f7fd770bf78a6529549c.png)
C B A
D A B D D C
7.百姓都为他欢呼舞蹈,认为这是几十年来都没有的,于是就靠近河边树立石碑记录这件事。
虽然这样,把刘君的作为与世上那些身份显贵并且力量足够做事的人比较,难道他比不上他们吗?
8. 在一个雪后初霁的傍晚,诗人醉心于那美好的雪后美景,完全沉浸在那
一片夕照、那一山银白之中,竟至忘记了春寒。
表现了诗人的洒脱和对美好自然的追求与热爱。
9.以表现触觉感受的“软”写夕照红光,写出了落日余晖柔和静谧之美;以动词“涌”写静景雪山,以动写静,化静为动,夕阳下的雪山是那样干净澄澈,给作者巨大的视觉冲击,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柔和的光与灵动的雪山相互映衬,相互烘托,生动形象,尽显情趣,体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对美好自然的由衷喜爱。
10.太简单,就不多说了。
11.可以一样远的为人民服务而不必避“逃避”;抛却“乐群”,只知敬业,给航海人带来警觉警觉、安慰和导引;过随心所想的惬意生活;可以读书写作却不与外界隔绝。
12.向父亲提要求时充满期待、憧憬;遭到父亲怀疑时的坚守;理想被彻底打破的失落怅惘。
13.结果上承上启下,过度;内容上深化主旨。
(要具体说明,不然没有分)
14探究题,要条理清楚,能自圆其说,得分一般在4-6分。
18.下定义,需遵循内涵加外延的形式,简单。
19.可望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在发挥园林“居”的作用时;窗子对于实现“可望”的作用显得特别重要;得到的画面也大不相同;超越园林本身的无尽艺术享受。
20.小学生可答,一般不会丢分.
21.换个角度看问题;冲破传统,创新思维;说有用的话;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关怀更入微;做好身边小事;。
2012安徽高考语文试题详析
![2012安徽高考语文试题详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a98de8f8c75fbfc77db2b9.png)
LOGO
• 【览析】本题览题怃维一如第一道题。A项表述 可以从 第一段第一、二句得出答案。B项表述根 据第二段癿二、三句可以看出,西斱哲学具有哲 人癿风度,是因为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癿实践理 性。原文未曾提及“西斱哲学佑系是形而上学 癿”。C项抂“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癿问 题”归为中国癿文学艺术名丿乀下,明显是对文 章癿错诨嫁接。D项提到癿“道德至上癿文化精 神”在原文中叧是孔多夝觊论中癿怃想养核,而 非选项中所说癿“中国人一贯坒持”癿表述。敀 选A •
LOGO
• 2.下列对原文怃路癿分析,正确癿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癿基础入手, 论述了源亍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癿伢理关系对中国 传统癿社会生活秩序癿廸构呾调节所起到癿重要 作用。 • B.第二段以中国癿哲学、文学艺术、传统 科技为例,论证伢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 处亍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佑系是以 善为核心癿。 •
LOGO
• • • • • • •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词(安徽卷) 诧文答题怃维览析 词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呾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 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词旪间150分钟。 考生泤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在词题卷、答题卡觃定癿地斱填写自己癿姓名、座位号, 幵觏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癿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不本人姓名、座位号是 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觃定癿地斱填写姓名呾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呾第Ⅱ卷15~17题旪,每小题选出答案 后,用2B铅童抂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癿答案标号涂黑。如雹改劢,用橡皂擦干 净后,再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是非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旪,必修使用0.5毫米 癿黑色墨水签字童在答题卡上乢写,要求字佑工整、童迹清晰。作图题可先 用铅童在答题卡觃定癿位置绘出,确觏后再用0.5毫米癿黑色墨水签字童描清 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癿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乢写癿答案无敁,在 词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敁。 4.考词结束,务必将词题卷呾答题卡一幵上交。
2012高考安徽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高考安徽语文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d489726bd97f192379e942.png)
2012高考安徽语文试卷及答案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第?卷第1页至第6页,第?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 答卷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卷1,6题,和第?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是非题(第?卷7,14题,第?卷18,21题时,必修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卷 (阅读题共6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
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
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
2012安徽高考语文答案
![2012安徽高考语文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2618d5eff9aef8941e06e0.png)
2012安徽高考语文答案一(9分)1.C 2.B 3.A二(33) 4.D 5.A 6.B7(10分)(1)老百姓都称道欢舞,认为这是几十年来没有过的事,于是在河边立碑来记下这件事。
(2)即使这样,把许曾裕的施政(功绩)与当世那些地位显赫、凭其权力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相比,(许曾裕的)难道比他们少吗?8(4分)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9(4分)“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夕阳余辉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10(6分)甲:(1)映阶碧草自春色(2)隔叶黄鹂空好音(3)三顾频烦天下计(4)两朝开济老臣心(5)出师未捷身先死(6)长使英雄泪满襟乙:(1)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2)羁鸟恋旧林(3)还乡须断肠(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5)濯清涟而不妖(6)落红不是无情物三(24分)11.(6分)①可以欣赏海上美景,感悟自己的不变与永久②可以与暂离的亲友书函沟通,更能感受彼此的深切情谊。
③可以静静地读书写作,享受文化上与世界相通的乐趣。
12.(4分)紧张、期待兴奋憧憬、坚定执着失望无奈13.(6分)(1)①深化文意,强调青少年需要理性对待理想②为后文作铺垫。
启发“我”的思考,是后文写“我”的情感变化的铺垫。
③凸显父亲形象。
显示出父亲的理性、睿智和慈爱14.(8分)①交代“我”回忆往事的缘由②将往事与现实贯穿起来,展现“我”的成长过程③引发“我”对灯台守的颂扬与羡慕之情,进而表达“我”对为着众生的奉献者的赞美。
(2)示例一“我”放得下。
“我”与父亲谈话后,对当灯台守的理想已“禁绝思虑”;海上望见灯塔后,决定不再执着于无法实现的理想。
这说明“我”已与往日当灯台守的理想彻底告别。
示例二“我”放不下。
2012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271332915f804d2a16c105.png)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和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是非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修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绘出,....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
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
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
2012安徽省高考语文真题试卷试题及答案
![2012安徽省高考语文真题试卷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e67405f18583d0496459e0.png)
1、下面的文字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
(3分)①某科学研究所后院有座坟,②坟前竖着一块纪念碑,③碑上用中英文镌刻着“谨纪念为生命科学研究而献身的实验动物”的铭文。
④善待实验动物的尊严,是科学工作者的责任。
(1)有语病的一处的序号:(1分)(2)修改:。
(2分)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C.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的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4、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皆隐于山坳树影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为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有亭。
3.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熌灼shuò曲折q? 山坳ào 石磴chéngB.熌灼shuò曲折qū山坳yòu 石磴dèngC.熌灼zhuó曲折q? 山坳yòu 石磴chéngD.熌灼zhuó曲折qū山坳ào 石磴dèng4.下列语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再进数步,渐向北边,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雕甍绣槛B.渐向北边,再进数步,雕甍绣槛,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C.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D.渐向北边,雕甍绣槛,再进数步,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
2012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d75f44336c1eb91a375dae.png)
2012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文本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载体。
我国现代著名学者章太炎曾经给文学下过一个定义,叫做“文字之著于竹帛者”。
这个定义实在是太过宽泛了,但却指明了中国古代文学文本的载体曾经是“竹”和“帛”。
竹是指竹简,帛是指帛书。
古代曾经把文字写在竹简或白绢上。
除此之外,还有铸在钟鼎上的、刻在石碑上的。
现在,又有电子文本这样一种全新的载体。
不管是什么载体,都只是文学文本存在的物质外壳,不是文学文本本身。
换一个说法,各种各样记录了文学符码的载体,可以叫做第一文本;而第一文本被接受者掌握的内容,也就是阅读中的意义整体,相应地可以叫做第二文本。
第二文本才是我们要研究的真正的文学文本。
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的著作《林中路》里说,贝多芬的四重奏的乐谱放在出版社的仓库里,和地窖里的土豆没有两样。
的确,一箱箱《莎士比亚戏剧集》从印刷厂搬出来放在货运车箱里,和其他货物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对于文学文本的栽体,对于第一文本,我们在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中是不需要太多关注的。
那么,文学文本自身、它的本体究竟指什么呢?为了说清“文学文本”这个概念,我们先要了解文本的概念。
文本在英语里是text,在词源上与编织物(textile)有关系;文本也可以说是一种编织体。
文本学已经成为一门学科,作为术语的文本,指的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它由构成文本的实体将特定意义传达给读者。
这里所说的“能指”、“实体”有许多种,比如说建筑、舞蹈、音乐、绘画,各自的文本是由彼此完全不同的能指、完全不同的实体构成的。
文学文本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
但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的文本,也不一定都是文学文本,哲学、经济学、物理学的著作也是以语言文字或者主要以语言文字作为能指。
文学文本,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语言组合体,它用语言文字传达具有审美意味的情感,塑造具有审美意味的形象。
层次性在这里是很关键的。
2012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详析
![2012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详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f4a1b2700abb68a882fb40.png)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及答案详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和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是非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修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
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
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
2012高考语文安徽卷参考答案
![2012高考语文安徽卷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37b13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6a.png)
2012高考语文安徽卷参考答案第一篇:2012高考语文安徽卷参考答案C B AD A B D D C7.百姓都为他欢呼舞蹈,认为这是几十年来都没有的,于是就靠近河边树立石碑记录这件事。
虽然这样,把刘君的作为与世上那些身份显贵并且力量足够做事的人比较,难道他比不上他们吗?8.在一个雪后初霁的傍晚,诗人醉心于那美好的雪后美景,完全沉浸在那一片夕照、那一山银白之中,竟至忘记了春寒。
表现了诗人的洒脱和对美好自然的追求与热爱。
9.以表现触觉感受的“软”写夕照红光,写出了落日余晖柔和静谧之美;以动词“涌”写静景雪山,以动写静,化静为动,夕阳下的雪山是那样干净澄澈,给作者巨大的视觉冲击,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柔和的光与灵动的雪山相互映衬,相互烘托,生动形象,尽显情趣,体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对美好自然的由衷喜爱。
10.太简单,就不多说了。
11.可以一样远的为人民服务而不必避“逃避”;抛却“乐群”,只知敬业,给航海人带来警觉警觉、安慰和导引;过随心所想的惬意生活;可以读书写作却不与外界隔绝。
12.向父亲提要求时充满期待、憧憬;遭到父亲怀疑时的坚守;理想被彻底打破的失落怅惘。
13.结果上承上启下,过度;内容上深化主旨。
(要具体说明,不然没有分)14探究题,要条理清楚,能自圆其说,得分一般在4-6分。
18.下定义,需遵循内涵加外延的形式,简单。
19.可望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在发挥园林“居”的作用时;窗子对于实现“可望”的作用显得特别重要;得到的画面也大不相同;超越园林本身的无尽艺术享受。
20.小学生可答,一般不会丢分.21.换个角度看问题;冲破传统,创新思维;说有用的话;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关怀更入微;做好身边小事;第二篇:2014年高考安徽卷地理答案【安徽卷地理答案】23.D 24.A 25.B 26.B 27.B 28.D 29.C 30.A 31.A 32.C 33.C34题⑴大致位于32°N~43°N,92°E~109°E,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走廊(“丝绸之路”、“ 欧亚大陆桥”要道),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蒙、维、藏、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安徽高考语文卷解析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
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
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
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
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
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
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
“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
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
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
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
“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
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优道不优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1.与“家族”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 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
B.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精神的生长道路上的起点。
C.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D.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安神立命的重要基础。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解答概念题,要特别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本题主要错在概念的外延上。
“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而不是C项所说“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体系是以善为核心的。
C.第三段首先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
D.全文首先阐述伦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再论述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人格尊严问题。
2.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思路和梳理文章结构的能力。
A项应为论述的是伦理通过家族对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C项应为“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
在“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基础上,形成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将先后顺序搞错了。
D项全文首先阐述家族伦理,然后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最后中国人的理想和道德追求。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在小农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和国家一体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B.西方哲学具有哲人的风度,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学的,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C.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科技一样,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D. 按照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的认识,人必须有道德,因而中国人一贯坚持道德至上的文化精神。
3.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B项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学的,说法有误。
C项中国的文学艺术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中国的传统科技是以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
D项“人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有“道”。
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清刘大櫆许君讳曾裕,字崙高,一字南湖,桐城人也。
君少卓荦有大志,年甫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
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与书无所不读。
然其尊府以直谅为族人所怨怒,兴起狱讼,十余年而屈不可伸,逐发愤以卒。
君抱病于中,复控于有司,又十余年,而理始得直。
然君之精力壮志已消亡其过半矣。
不获已,乃入赀补官,得通判松江水利般政。
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船,其名曰乌船。
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
其船遇风辄坏。
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
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奸民取其货,而负其价直不还。
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戴德感泣。
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
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
故冬日水涸,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
有司粗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
君独以私一已之稇载①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
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
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
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
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
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宄,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于纪之诛。
必加详报,则己虽然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
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贳。
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
将议迁除,而君以是年得疾,于六月十八日卒于公江之官舍,年五十有八。
始君少时,怀奇负异,欲所建立于天下。
士大夫与君相知者,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
而遭家多故,不得遂其所欲为。
及其筮仕,秩居闲散,徙奔趋抑郁于群众之中。
既为.方伯所知,庶几有以展其足也,而遂死。
岂其信有命邪?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呜呼,可悲也已!(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注]①稇(ku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值母病笃.笃:严重。
B.向.者,通判监修向:先前。
C.君奉委.巡察委:委派D.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度:打算4.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根据上下文语境,都推测许曾裕应当为朝廷重用。
度:推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遂发愤以.卒B.填淤则.舟楫不通木欣欣以.向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因潜请于.布政辰公D.既为.方伯所知月出于.乐山之上秦王为.赵王击缶5. A【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A项两个“以”都是连词,相当于“而”,连接修饰语与被修饰语。
B项第一个“那么”,连词;第二个“则”,转折连词。
C项第一个“于”,介词,向;第二个“于”是介词,从。
D项第一个“为”,介词,表被动;第二个“为”,介词,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的项是(3分)A.许曾裕从小聪颖异常,酷爱读书,志向远大;但年轻时由于家庭变故消耗了过多的精力,耽误了仕途。
B.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清正为民,消除了公船私用造成的弊端;执法严明,让外来商人感激涕零。
C.许曾裕在一些人因无知贪利而违禁出海时,为使他们得到宽大处理而奔走,表现出爱民如子的仁厚品德。
D.许曾裕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命运不济,有机会升迁时却病故,未能尽展才华,作者对他充满了同情与惋惜。
6. 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外来商人感激涕零”的原因是“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看到松江多事的百姓拿了小商贩的货,欠下小商贩的钱却不还。
于是惩处到了约定期限不还钱,奸诈狡黠的几个人,保护了外地的小商贩利益”。
7.把原文中画线的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百姓都称道欢舞,认为这是几十年来所没有的事情,于是就在河岸边立了石碑来记录此事。
(2)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为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即使这样,把许曾裕的施政(功绩)与当世那些地位显赫、凭其权利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相比,(许曾裕的)难道比他们少吗?【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 以为:认为。
因:于是。
以:来。
(重点词语翻译准确,语句通顺)(2) 虽然:即使这样。
以:把。
施设:施政。
为足有为者:凭其权利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
句式:岂其有歉于彼邪?难道比他们少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