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鼓励购买清洁柴油车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国内外经验及思考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国内外经验及思考打开文本图片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及全球主要汽车厂商均高度重视产业化新能源汽车。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水平,实现了较大规模的示范运行。
主要厂商发布了一批新的车型,改变了以往仅依靠丰田Prui等少数几个车型开拓市场的局面。
在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中,各国形成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值得思考。
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回顾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经验最为重要的是分析各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同环节支持重点的变化。
国外主要发展经验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美欧等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划、政策文件,不仅加强对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加强了对形成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有效支持。
总结其经验,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获取技术实力是基础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实力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不论是动力电池技术、动力总成技术,还是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动机技术等,都深刻的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以动力电池技术为例,上世纪60—90年代,其技术的安全性和比能量、比功率无法达到产业化需要,一直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商业化;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10余年间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整体进入商业化阶段,搭载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丰田Prul的销量突破200万辆。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更为重视对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支持,美国发布《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明确提出拨款20亿美元,支持汽车电池技术等的研发和配件产业的发展,尽快生产出全球最轻便、最廉价和最大功效的汽车电池,使美国电动汽车、生物燃料和先进燃烧技术等站在世界前沿。
韩国颁布了《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在绿色运输系统方面,提出重点开发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自主核心技术,实现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国产化,2022年进入绿色汽车世界4强。
二是实现节能减排是关键新能源汽车是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而逐步得到发展的,但由于技术、经济原因,短期来看,发展的关键是实现节能减排。
基于PEST分析法的新能源汽车环境分析
基于PEST分析法的新能源汽车环境分析目录1. 内容概括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文献综述 (5)1.4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6)2. PEST分析法概述 (7)2.1 PEST分析法的起源 (9)2.2 PEST分析法的概念 (10)2.3 PEST分析法的应用领域 (11)3.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12)3.1 新能源汽车定义与分类 (14)3.2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分析 (15)3.3 技术发展与创新 (16)3.4 竞争格局与市场趋势 (18)4. 环境分析 (19)4.1 政治环境分析 (20)4.1.1 全球新能源汽车政策 (21)4.1.2 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及规划 (23)4.1.3 地方新能源汽车政策与市场 (24)4.2 经济环境分析 (25)4.2.1 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分析 (27)4.2.2 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分析 (28)4.2.3 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 (29)4.3 社会环境分析 (31)4.3.1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与接受度 (32)4.3.2 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环保意识 (34)4.3.3 社会公众的能源消费行为 (35)4.4 技术环境分析 (37)4.4.1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与创新 (38)4.4.2 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突破 (40)4.4.3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国际合作与竞争 (41)5. 新能源汽车环境分析结论 (42)5.1 政治环境结论 (44)5.2 经济环境结论 (44)5.3 社会环境结论 (46)5.4 技术环境结论 (47)6. 新能源汽车发展建议 (49)6.1 政策建议 (50)6.2 企业战略建议 (51)6.3 社会公众参与与宣传 (53)6.4 技术研发与发展建议 (55)7. 结论与展望 (56)7.1 研究结论 (57)7.2 研究展望 (57)7.3 研究局限与未来改进方向 (59)1. 内容概括本文档基于PEST分析法,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战略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
战略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引言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等。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
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
“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目前我国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2010年6月1日起,国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
2010年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
我国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
本文通过就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阐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并提出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国际原油供求矛盾逐步加深,全球气候变暖日益明显。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缓解石油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是全球汽车工业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共同选择。
首先从资源方面来看,随着石油价格长期上升趋势明显,油价日益高涨已成为经济不能承受之重,同时随着世界和中国汽车保有量迅速攀升,对石油消耗造成严重负担。
其次从环境方面来看,能源大量消耗带来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是造成气候变化主要原因,近年来各国排放标准不断严格,以减少汽车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
在此背景下,以节能减排为重要目标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并逐步形成以能源、机电新技术为支撑,多种新能源为动力,涵盖新能源汽车整车、配套部件、专用储能材料及相关服务等领域,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呈现快速突破、竞相发展的态势。
世界各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走向
世界各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走向——浅谈新能源汽车(二)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应用问题已成为各国汽车工业积极探索的焦点。
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乃至中国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都高度重视,并从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出发,颁布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措施,积极促进本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以提升本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在全球汽车工业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从商业的角度讲,谁主宰了新能源车,谁就拥有了尚方宝剑,谁就将主宰汽车业的明天)。
美国:2007年1月24日,前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国情咨文,宣布了替代能源和节能政策,提出美国应努力在未来十年之内将汽油使用量降低20%,这样美国就能将从中东进口石油的量削减四分之三,其中有15%(350亿加仑)是通过利用可再生燃料以及其它替代燃料实现的。
2007年4月,布什政府公布了标准,以鼓励在美国的机动车燃料中混入可再生燃料。
基于这一标准,2007年要求美国汽车能耗的4%必须是可再生燃料,比如由谷物提炼的乙醇,总量大约为47亿加仑。
这一标准值将逐年上升,至2012年将达到75亿加仑;同时政府也对生产燃料乙醇制定了优惠政策。
近几年美国政府在研发领域的投入重点开始转向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某些代用燃料汽车。
2008年混合动力汽车销售32万辆,占美国汽车总销量比例2.3%左右。
虽然美国是混合动力车全球销量最大的国家,但混合动力车在美国的汽车销量占有比例相当低。
2008年12月,14家美国电池和先进材料企业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的支持下,成立了先进交通运输用电池生产国家联盟,以提高美国车用锂离子电池制造实力。
奥巴马总统上任后,通过制定进一步严格的汽车燃油排放标准和新能源汽车政策、以及通过政府采购节能汽车、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减税、设立新能源汽车的政府资助项目、投资促进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等策略进一步推动汽车产品朝着“小型化”和“低能耗”的方向发展。
国外CDM发展
在我国CDM项目迅速发展的同时,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都在紧锣密鼓的开展CDM项目。
利用清洁能源机制,通过碳交易市场获得资金与技术的支持。
如果我国不能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改变现状的话,将会丢失我们应得的利益,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那么我们可以借鉴哪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呢?下面列举几个国家和地区在开展CDM方面采取的有力措施。
印度自《京都议定书》生效起3年后,印度已经成为出售温室气体排放权数量最大的国家。
该国的能源、建材、钢铁甚至铁路、林业等行业都积极采取更加环保的措施,也从该机制中获得了最大的经济收益。
印度在《京都议定书》还未生效的时候,就看好并着手CDM项目,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管理CDM项目开发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发展CDM项目的政策。
自该项目2005年实施后,印度的许多行业都积极参与。
从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行业,到传统能源行业技术改造、工业行业流程改进、固体肥料排放,再到建材、钢铁、铁路等行业,乃至农村边远地区植树造林等,参与的行业和参与形式多种多样。
除了私人企业外,印度的大型国有企业也积极参与该机制。
印度更看重在节能和环保方面获得的技术支持。
甚至连印度边远山区的农民也在申请CDM项目。
印度政府内,还设立了专门的CDM局负责该项目的推进工作。
目前印度在利用CDM机制方面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印度CDM市场的运作管理、政府作用等有如下特点:1)印度政府积极寻求适合本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CDM持非常积极的态度;2)为推动CDM项目发展,建立了一整套自上而下的管理机构(包括CDM主管机构及许多中介咨询机构)和较完善的体制框架,注意加强部门之间和各种机构之间的联系,提高各部门的专业水平,促进私人部门积极参与。
印度电力部门为解决环境问题,将能源部门(包括新的能源技术,发电厂的改造等)确定为优先发展CDM项目的部门;3)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使得CDM咨询机构非常活跃,为企业做中介和包装。
日本低碳经济政策分析及启示
日本低碳经济政策分析及启示一、日本低碳经济政策目标和基本理念日本是典型的岛国,受其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日本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世界发达国家。
日本能源资源极度短缺,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几乎全部依靠进口,如不控制对能源的使用、不开发新型能源,日本经济将会受到巨大阻碍。
因此,日本提出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即在保持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的前提下解决能源供供给难题。
1、低碳经济政策目标2007年,日本内阁会议制定了《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并通过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
这份计划阐述了在未来三五年内将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成本减少一半等多项有关减排的措施。
2008年提出的“福田蓝图”,是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正式标志。
其中提出日本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标是: 到205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减少了百分之60到80。
2009年,日本环境省公布了《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通过实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使日本环境领域的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70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96日元)增加到2020年的120万亿日元,相关就业岗位也将大大增加。
2、基本理念日本中央环境审议会对建设低碳社会提出了三个基本理念:①实现最低限度碳排放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社会体系,使产业界、政府、国民等社会所有组成部门都认识到地球环境的不可替代性,充分考虑到节能、低碳能源的利用和推进循环经济;②实现富足而简朴的生活,鼓励人们从大量消费、寻求生活富足感的社会中挣脱出来,此外,生产部门也需要结合消费者的意向进行自我改革;③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存,保护森林、海洋等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资源,使其可再生,推动包括地区社会生物质利用在内的“自然调和型技术”的使用,确保与大自然接触的场所和机会。
二、日本低碳经济政策体系概述1、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体系大体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别从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具体措施几个方面对低碳经济发展进行指导(见图1); 综合运用法律、行政、财税、金融等工具,以能源技术革新和发展新能源为核心,将加快研发低碳技术和争取国际碳市场主导权作为发展重点,进行低碳经济的实践探索(见图2) 。
日本的低碳发展路径
日本的低碳发展路径陈柳钦/文日本是典型的岛国,受其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日本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世界发达国家。
因此,面对气候变暖可能给本国农业、渔业、环境和国民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日本各届政府一直在宣传推广节能减排,主导建设低碳社会。
例如日本是最早推行太阳能政策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为了改善能源结构,减轻对石油的依赖,日本就开始寻找替代能源。
1974年执行了“阳光计划”,把太阳能、地热、煤炭、氢能源等4个领域作为石油替代能源的重点进行开发研究。
1993年又出台“新阳光计划”,把原来各自独立推进的有关新能源、节能和地球环境3个领域的技术开发进行综合性推进。
1998年,日本政府成立了以内阁首相为主席的全球变暖减缓对策促进中心,并通过了《地球温暖化对策促进法》。
从1991年至2001年,日本先后制定了《关于促进利用再生资源的法律、合理用能及再生资源利用法》、《废弃物处理法》、《化学物质排出管理促进法》、《2010年能源供应和需求的长期展望》等法案。
自2002年以来,日本的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电池产量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占据了世界总体产量的半壁江山。
2004年,日本环境省设立的全球环境研究基金成立了“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计划。
该研究计划由来自大学、研究机构、公司等部门的约60名研究人员组成,分为发展情景、长期目标、城市结构、信息通讯技术、交通运输等5个研究团队,同时项目组还与日本国内相关大学、海外研究机构合作,共同研究日本2050年低碳社会发展的情景和路线图,提出在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和生活方式转变方面的具体对策。
自此,日本的低碳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事件有以下几个:新国家能源战略2006年5月,日本经济产业省编制了《新国家能源战略》,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全面推动各项节能减排措施,包括:实现世界最先进的能源供需结构。
全面加强资源外交与能源环境合作:一是推行综合资源保障战略,广泛加强与资源国的关系,支持企业在资源国进行资源开发,实现供应来源多样化,在2030年之前将日本原油总进口量中本国企业权益下的原油交易量所占比重(自主开发比例)增加到40%;二是推进亚洲能源与环境合作战略,对中国、印度等能源需求急剧增长的亚洲国家开展节能、煤炭有效利用、生产安全、新能源、核能等能源环保领域的战略合作。
中日韩三国氢能产业政策及发展概况
中日韩三国氢能产业政策及发展概况1日本1.1能源现状及氢能政策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一直是日本能源的核心关切。
日本的一次能源供给94%来自海外,原油的消费98%集中在汽车燃油领域,这些原油87%来自中东地区。
为了减轻对外部能源的依赖,日本一直把提高能源效率作为重要的手段,从政策和技术方面支持能源效率的提高。
但即使这样,仍然需要大量进口化石能源。
日本制定的目标是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13年减少26%(或者比2005年减少25.4%)。
根据巴黎协议的承诺,日本在205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要减少80%。
氢能作为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日本的研究表明,如果从2020年开始建造发电系统使用氢气,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近60%,同时也减少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使用。
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加速了日本氢能的发展进程。
日本是世界上液化天然气进口大国,单位进口价格较高。
福岛核事故之前,日本的贸易顺差是稳定的,但核事故发生以后,化石燃料进口的激增几乎每年都使日本的贸易收支出现赤字。
自2010年以来,家庭电费和工业电费分别上涨了25%和39%。
日本的天然气发电价格是经合组织(OECD)国家里第二高的,2016年接近110美元/百万千瓦,工业电力价格也是第二高的,超过160美元/百万千瓦。
福岛核事故以后,日本的能源自给率一直维持在6%-7%的水平,原来在日本电力结构中占比30%的核电全部停运。
尽管日本政府正在重启核电,但这起事故使公众对核电的情绪急剧恶化,不仅阻碍了政府继续推动重启和建造更多反应堆,还加剧了日本能源未来重大决策的政治环境波动,目前只能靠增加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发电的比重来满足对能源的需求。
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过高以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承诺,迫使日本加快寻找安全的替代能源,氢能试点不断铺开,氢能社会战略也应运而生。
日本是目前全球氢能应用开发最全面和最坚定的国家。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氢燃料电池技术探索,并逐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支持氢能产业发展。
国外发展绿色能源的做法及启示
21世纪将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大展作为的世纪。
寻找替代能源是未来人类及中国能源战略的关键,大力开发可再生绿色能源是一个必然趋势。
我国绿色能源开发目前正处在起步和摸索阶段,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探索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发展绿色能源的做法及启示20世纪人类文明发展主要依赖于开发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自然资源。
而这些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据有关部门估计,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两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的时间不超过95年。
在2050年到来之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煤炭。
其后在2250到2500年之间,煤炭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枯竭。
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全世界认识到必须采取开源节流的战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能源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大,能源形势越来越严峻。
绿色能源作为绿色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科学家们的重视。
绿色能源可概述为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
狭义地讲,绿色能源是指氢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海洋能、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而广义的绿色能源也包括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采用低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
21世纪将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大展作为的世纪。
寻找替代能源是未来人类及中国能源战略的关键,大力开发可再生绿色能源是一个必然趋势。
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前后就已经把发展绿色能源、建立绿色型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形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和经验。
我国绿色能源开发目前正处在起步和摸索阶段,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能源开发的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发达国家发展绿色能源的立法推进和优惠政策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可再生能源对未来能源供给的重要作用,在较短时间内就把绿色能源发展成为一股很大的潮流和趋势,其有力和有效的举措就是以立法为先导,把绿色能源发展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加以推进,同时,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和推广应用,使得可再生能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汽车文化概述
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汽车文化概述汽车自诞生以来,不仅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与发展速度,而且其不断创新的技术和产品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百余年来,汽车积累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形成了独特的汽车文化。
目前汽车文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汽车文化是伴随汽车生产而出现的生活形态、思维方式、情感需要及折射的审美观、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
1德国的汽车文化1886年1月29日德国人卡尔?q奔驰获得世界第一项汽车发明专利,之后,奔驰、宝马、保时捷等几个著名的汽车品牌把德国推上了世界汽车舞台。
德国人爱车是出了名的,把汽车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一个家庭里有2〜3辆车很普遍,买汽车就如同买生活品一样,德国的购车手续非常方便,除了车价,购车者交付一定的牌照费,就可以领到牌照,花15分钟左右就可以在交通部门将全部手续办好。
在德国二手车市场的销量不错,尤其是品牌二手车很引人注目。
德国政府鼓励发展环保、耗油低的小型柴油车,因此,购车者中约有50%购买柴油车。
德国自2009 年以来启动了电池和电动汽车的大力研发,在未来几年,德国会大幅建设充电桩,对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提供免缴 1 0年行驶税的优惠和欧元补贴。
在安全性方面,德国侧重于研究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对策,像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防滑驱动系统ASR以及车身稳定系统ESP等主动安全技术已得到很好发展,因此底盘做工扎实。
德国的高速公路不限车速,车主不用担心警察责备车速过快,可以尽情奔跑,又快又方便。
官方及外交用车多为庄重的黑色,在机关,职员的等级可以从车的档次来判别。
德国人对汽车的狂热,不仅拓展了生活的空间,也为全球汽车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2美国的汽车文化在美国汽车不断地改变着美国人的生活方式,高速公路、汽车旅馆、汽车电影院以及自驾游给美国人的生活都带来了乐趣。
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汽车外卖窗口已然成为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之一,汽车让许多人实现向往自由的梦想。
美国的公路交通网络很发达,因此美系车也添加进大气和耗油的激情,随时搬家的房车、经济实用的皮卡车、大气豪迈的越野车以及物美价廉的二手车在美国很受青睐,它们体现了美国人的生活特点――崇尚自由和勇于探索。
日本汽车产品准入管理及技术法规简介
日本汽车产品准入管理及技术法规简介一、日本汽车技术法规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为确保机动车交通安全、防止环境污染、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日本制定了《道路车辆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噪声控制法》及《能源合理消耗法》等法律要求,以这些法律为依据,日本政府有关部门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政令、省令、公告、通知,这其中就包括道路车辆安全、环保、节能方面的法规及相应的汽车产品试验和认证规程、汽车技术标准和结构标准。
日本的汽车技术法规体系与欧洲联盟和美国的汽车技术法规体系不同,其体系构成比较复杂。
日本国土交通省(其全称英文名为:Ministry of Land, Infrastructure, Transport and Tourism)根据《道路车辆法》的授权,以省令形式发布日本汽车安全和环保方面的基本技术法规,内容涉及对机动车辆、摩托车、轻型车辆的安全、排放法规要求。
但日本的汽车技术法规,即汽车安全基准(或称之为日本汽车保安基准)中只有基本的法规要求,而技术法规进一步细化的内容,以及如何判定汽车产品是否符合法规要求的技术标准和型式认证试验规程(即:TRIAS),以及与技术法规的实施相配套的管理性规定等则是主管部门中的有关机构以公告的形式发布,或以各种通知的形式下达全国各地方的下属机构,如各地方运输局、日本自动车工业协会、日本自动车进口协会等,如以“交审”编号的文件表示日本国土交通省自动车交通局审查课发布的文件;以“技企”编号的文件表示日本国土交通省自动车交通局技术企画课发布的文件;以“自环”编号的文件表示日本环境省自动车环境对策课发布的文件。
具体而言,日本汽车法规体系中的技术标准的内容是为恰当和有效地判断汽车是否符合汽车安全基准而制定的详细的条款内容;型式认证试验规程(含补充的试验规程)为进行型式认证审查时所用的试验方法;型式认证审查法规(即:型式认证试验信息)是为了适当而有效地审查汽车产品新型式是否符合汽车安全法规要求而定的详细法规要求。
日本韩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做法和启示
日本、韩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做法和启示2009年8月16~25日,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考察团赴日本和韩国,考察研究日韩大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其间考察访问了三菱商事、丰田汽车、SK集团、浦项制铁等企业,与日本综合研究所社会责任专家学者进行了座谈交流。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日本、韩国企业社会责任起步基本与我国同步,但其领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实践都已经走在了世界企业的前列,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日本、韩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两大新趋势通过考察我们了解到,目前发达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出现了推进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两大新趋势,一是社会责任投资,二是低碳经济。
这两大新趋势渐行渐强,各界呼声越来越高,政府规制越来越刚性,对企业行为的约束力越来越强,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趋势一:社会责任投资(SRI)发展迅速。
责任投资(SRI,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是西方以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基金组织,在建立一个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一个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进行评价,关注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评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据评价指数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进行甄别,从而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
现代的SRI萌芽于1971年的柏斯全球基金(Pax World Fund),此后发达国家的SRI基金逐渐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SRI迅猛发展。
一些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政府通过立法等手段来推动SRI基金的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最重要的资本市场都推出了社会责任指数来支持SRI的实施,如美国纽约证交所推出了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纳斯达克推出了自己的社会指数(Nasdaq Social Index),英国《金融时报》和伦敦证券交易所联合建立了富时指数(FTSE4 Good World Social Index),吸引、引导责任投资。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实训报告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实训报告近几年石油的消耗量不断增加,而地球上的原油总量却是固定的。
专家预计到了2050年世界石油将会用尽,那是一切以石油为能源的工具都将无法使用,只里面就包含汽车。
所以,新能源汽车就成了人类的不二选择。
一、分类(一)、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
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
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点在于需要大功率燃机功率不足时,由电池来补充;负荷少时,富余的功率可发电给电池充电,由于燃机可持续工作,电池又可以不断得到充电,故其行程和普通汽车一样。
而且其技术含量与其他种类的新能源汽车相比相对较低,所以混合动力汽车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混合动力汽车类型。
但他也有很明显的缺点:长距离高速行驶基本不能省油。
这也注定它会逐渐被淘汰。
(二)、纯电动汽车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
电动汽车的优点就是完全不消耗化石燃料,且现在电动机技术也日趋成熟,所以电动汽车现在也很成熟。
但电动汽车的弊端在于电力储存技术和电池使用寿命,而且电动车无法快速加速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
页脚.(三)、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
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料电池车辆是无污染汽车,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燃机要高2~3倍,因此从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理想的车辆。
尤其是氢气燃料电池汽车,反应产物只有水,堪称最清洁能源。
但是气体的储存技术现在还不够成熟,尤其是极易爆炸的氢气,更是需要小心储存。
所以现在这类汽车还很少见。
但燃料电池汽车无疑是前景最客观的新能源汽车种类之一。
(四)、生物乙醇汽车顾名思义,生物乙醇汽车就是以乙醇为燃料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进展与趋势分析
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进展与趋势分析作者:高雪莲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3期[摘要]尽管汽车产业的创新并不局限于新能源汽车,但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主要创新领域。
尽管各国政府出台了税收优惠、研发补贴和公共设施供应等诸多鼓励政策,但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面临着消费者疑虑过大和研发、技术及产业转换成本过高的问题。
为此,汽车企业应加紧研发,主攻核心技术,致力市场推广以求获得突破。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发展困境;企业创新[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3)03-0046-04为应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能源燃料短缺和环境压力的挑战,全球汽车产业的创新可说是日新月异。
创新集中在动力驱动、整车研发、零部件同步研发及通用等方面。
尽管世界各汽车大国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出台了诸多鼓励政策,但技术瓶颈和高昂的成本仍然抑制着产业链转换和消费需求释放,汽车企业应加紧研发核心技术,积极进行市场推广,以寻求新突破。
了解这些新动向,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创新1.创新技术领域日益由传统动力驱动向可替代能源转变汤森路透①的数据库显示,2003—2011年,全球汽车可替代能源已公开专利申请和授权专利项数从6847件(占当年重要专利数的8.15%)增长到2011年的22255件(占当年重要专利总数的21.03%),增长22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汽车发动机设计领域的专利数量从2003年到2011年仅增长了10.89%(见表1)[1]。
2.运用新技术加速开发新车型为迎合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追求,尽早获得市场占有率,世界汽车巨头采用现代电子仿真技术,如CAS(Computer Aided Styling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电子计算机技术,加速开发新车型。
1996年保时捷新车开发周期已达2.5年,福特和通用1999年宣布实现新车型开发周期为22个月和24个月,最终目标是12个月~18个月。
汽车零关税!日本与欧盟签署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协定
资讯AUTO REVIEW14当地时间7月17日,欧盟和日本在东京签署了“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EPA)”。
根据该协定,欧盟将取消日本进口商品99%的关税;日本将取消欧盟进口商品94%的关税。
从汽车领域来看,欧盟将在8年内取消针对日本汽车征收10%的进口关税,以及对大多数汽车零部件征收的3%关税。
该协定囊括了欧盟28个国家以及全球第三大单一经济全球动态这份被称作“汽车换奶酪”的日本和欧盟自由贸易协定自从2013年起就开始谈判,协定中的大部分内容已在2017年年底达成一致。
欧盟官员表示,日本和欧盟约占全球GDP 的1/3,它们的贸易关系仍有增长空间。
他们预计,从长期来看,该协议将使欧盟经济增长0.8%,日本增长0.3%。
根据协定,欧盟将在协定生效后八年内逐步免除日本汽车10%的关税。
与之相对,美国却有可能对日本汽车和德国汽车征收25%的关税。
虽然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约占日本对欧洲出口的1/5,但日本汽车在欧洲市场的份额仅为10%左右,远低于在美国或亚洲的份额。
该协定将会帮助日本汽车制造商进一步扩大在欧洲的市场,受益方预计将包括丰田、日产、本田、铃木、马自达等车企,电装、爱信精机、捷太格特等零部件供应商也都有望从取消零部件关税中获益。
但也有欧洲汽车行业分析机构指出,虽然该协定将给日本汽车制造商带来更大的市场,但他们也面临着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
随着法国、荷兰等国陆续公布停售传统燃油车的时间表,欧洲汽车制【 纵横点评 】造商都在大力开发电动汽车。
如果日本制造商不能对迅速变化的欧洲市场做出反应,那么即使逐渐取消关税,他们可能也不会获得多大的好处。
日本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汽车出口。
而对欧洲而言,这项协议将取消欧洲出口商每年支付10亿欧元关税中的绝大部分,逐步使欧洲国家扩大对日本的商品和服务出口(去年分别达到580亿欧元和280亿欧元)。
日本是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第三大单一经济体,但它只是欧盟第七大出口市场。
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及启示
电动汽车产业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能源产业与汽车产业相结合产生的重要领域。
日美欧等国的发展经验表明,该产业的发展既得益于市场机制的引导,也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后者对于产业的形成与壮大至关重要。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及政策颁布情况经过“九五”、“十五”和“十一五”时期国家科技计划的持续研发支持,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创新体系,形成了能支撑未来规模发展的产业体系雏型。
20 01年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启动以来,我国政府不仅持续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而且逐步完善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各项支持措施。
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措施经历了从计划层面、上升到规划层面、再落实到具体可操作政策层面的演进,目前正逐步从主要支持技术研发向加强技术研发与促进产业形成、发展相结合转变。
2004年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虽然仅提出“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新动力的汽车,加强环境保护”等内容,而没有明确提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
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实力和整车研发实力的持续增强,以及一些汽车制造企业相继推出新能源汽车样车和整车产品,我国在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方面越来越重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
2007年出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为新能源汽车的上市销售奠定了基础。
“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范工程启动以来,尤其是,2009年初,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了对电动汽车的财政补贴,已经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形成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直接表现在,首先,利用政府2亿元研发投入,拉动相关配套资金20亿元以上,带动动力电池产业化投入超过60亿元。
其次,成立地方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8个,配套形成20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基地,2009年新增投资近40亿元。
第三,截至2009年底,13个试点城市采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5600辆以上,国家财政补助资金10亿元。
各国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一览
各国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一览在全球主要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一个共同的现象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推动,很早就已经进入这些国家政府的视线。
这似乎也是保持并发挥本国汽车工业优势的必然选择,毕竟新能源汽车是一个谁都不能错过的机会,领先者希望借其继续领先,落后者希望借其超越。
各国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也大多集中在研发和消费的两端,毕竟从研发到生产的产业化阶段,是企业自身的事情,似乎不需要政府太过操心。
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一个显见的趋势则是,各国政府的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都开始加速,并在相关产业标准方面有了更加密集的动作。
美国:1993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就批准了一个《总体技术措施计划》,计划在2003年把美国的汽车油耗降低1/3。
2007年12月18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自1975年以来的首个能源法案,以提高汽车燃油效率,降低燃油消耗。
能源法要求美国汽车行业在2020年前,把汽车燃油效率提高40%,并大幅增加乙醇等生物燃料的添加比例。
2008年4月,美国政府颁布新规定,汽车制造商必须提高汽车和卡车平均燃油效率,即从目前的每加仑25英里提高到2015年的每加仑31.6英里。
2008年6月12日,美国能源部6月12日宣布将拨款3000万美元,资助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通用电气公司(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共同研究)2008-2011年进行的plug-in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以下简称PHEV车)研究项目。
2009年8月,美国总统宣布美国能源部将设立20亿美元的政府资助项目,用以扶持新一代电动汽车所需的电池组及其部件的研发。
到2015年美国要有100万辆充电式混合动力车上路。
同时,为鼓励消费,购买充电式混合动力车的车主,可以享受7500美元的税收抵扣;同时政府还投入4亿美元支持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日本:1965年开始,日本启动电动车的研制,并正式把电动车列入其国家项目。
绿色能源政策解读与实践指导书
绿色能源政策解读与实践指导书第1章绿色能源政策概述 (3)1.1 绿色能源政策背景 (3)1.2 绿色能源政策发展历程 (4)1.3 绿色能源政策目标与意义 (4)第2章国际绿色能源政策分析 (4)2.1 国际绿色能源政策发展趋势 (4)2.2 主要国家和地区绿色能源政策实践 (5)2.3 国际绿色能源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5)第3章我国绿色能源政策体系 (6)3.1 我国绿色能源政策框架 (6)3.2 我国绿色能源政策现状分析 (6)3.3 我国绿色能源政策发展趋势 (6)第4章绿色能源政策关键措施 (7)4.1 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政策 (7)4.1.1 完善绿色能源产业体系: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向高端、集群化方向发展。
(7)4.1.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降低绿色能源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7)4.1.3 加强绿色能源产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用结合,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7)4.1.4 优化绿色能源产业布局:按照资源优势、市场需求和环境保护原则,合理规划绿色能源产业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7)4.1.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绿色能源技术和市场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绿色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
(7)4.2 绿色能源消费政策 (7)4.2.1 提高绿色能源消费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绿色能源消费理念,提高公众对绿色能源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7)4.2.2 实施绿色能源消费激励政策:对购买绿色能源产品的消费者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7)4.2.3 推广绿色能源消费示范项目:开展绿色能源消费试点示范,总结经验并向全国推广。
(7)4.2.4 加强绿色能源市场监管: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打击假冒伪劣绿色能源产品,保障消费者权益。
(7)4.2.5 强化绿色能源消费统计与评估:建立健全绿色能源消费统计体系,定期发布绿色能源消费评估报告,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