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新、选)
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e7683bbf12d2af90342e63b.png)
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幼儿说谎行为一般是指所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用编造出的话来骗人的一种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存在的说谎行为是教师、家长、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
我们要全面认识,要学会用不同理论,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弄清其产生的原因、行为表现,出现这种行为反映了什么以及所采取的教育对策,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一、幼儿说谎类型在有关儿童说谎概念的研究中,比较着名的是皮亚杰在道德发展研究中有关说谎概念发展的研究。
皮亚杰直接问儿童什么叫说谎。
从被试儿童的答案中,皮亚杰发现,儿童对“说谎”概念的理解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
具体表现为:年幼儿童似乎把“说谎”与其他不好的言语行为(如骂人的话)相混淆;6岁左右的儿童尚不能把考虑意图的性质而是将所有的错误行为或不好的言语(如骂人的话)视为说谎。
而有意性对儿童来说并不是说谎概念的一部分,后来,不好的言语行为从儿童的说谎概念中排除出去。
但仍然发现儿童不能考虑到意图的因素。
6至10岁之间的儿童把一个与事实不相符的言语表达说成是说谎,尽管说话者并不是有意的欺骗(如犯了一个诚实的错误)。
在研究的过程中,皮亚杰还得出两个结论:其一,儿童实际上是能够或多或少的区分有意的行为和无意的错误。
其二,这种区分还没有在道德反省的水平上分离出来。
也就是说,虽然儿童能把无意的错误从说谎的概念中区分出来,但错误仍然被认为是谎言。
换句话说,儿童是一纯粹客观的方式定义“谎言”的,在儿童的眼中,不符合事实的话都是谎话。
对于以上两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来说,“有意性”并不是说谎概念的一部分。
只有到10至11岁的儿童的谎言中,“有意性”才有所表现出来。
从而才有皮亚杰眼中正确的谎言定义,即“任何有意图的错误的陈述都是谎言”。
幼儿说谎一般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
4—6岁幼儿说谎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
![4—6岁幼儿说谎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778f5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9.png)
4—6岁幼儿说谎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4—6岁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能力都在不断发展,他们渐渐懂得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随着认知和社交能力的提升,一些幼儿也会开始展现出说谎的行为。
说谎虽然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但它却是幼儿认知发展的正常表现。
本文将就4—6岁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幼儿说谎的成因分析1. 基本认知能力的发展4—6岁的幼儿正处于基本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
他们开始掌握了识别事物的能力,但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后果还不甚明了。
在一些情境下,幼儿可能对事实感到困惑,并通过说谎来弥补认知的不足。
2. 情感及社交发展幼儿时期,孩子们对于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仍然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因此他们可能会通过说谎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逃避惩罚或获取更多的关注。
3. 模仿和学习在成长过程中,幼儿会不断模仿和学习周围大人的行为。
如果他们发现家长或者其他亲近的人也常常说谎,那么他们很可能会模仿这种行为。
二、幼儿说谎的对策分析1. 创造真实情境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创造真实的情境来帮助幼儿认识并理解事实。
比如在孩子犯错后,家长不应直接问孩子“你是不是做了某某事”,而是通过真实的情境让孩子主动坦白。
2. 提高情商教育教育幼儿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培养他们积极面对挫折和情感管理能力。
当幼儿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时,他们就不会通过说谎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3. 着重模范示范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谎。
因为孩子最容易模仿他们身边的人。
通过家长和老师的示范,让孩子学会用真诚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4. 善于交流当幼儿说谎时,家长和老师不应当做出过激的反应,而应当善于倾听和交流。
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5. 加强信任与尊重孩子说谎往往是因为他们感到不被信任或者不受尊重。
家长和老师需要通过尊重孩子的选择和行为,逐渐增加对他们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家庭和校园氛围。
学生说谎的表现原因和处理方法分析
![学生说谎的表现原因和处理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5eb29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9.png)
学生说谎的表现原因和处理方法分析引言诚实是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说谎则是一个人品格的负面表现。
在学生中,有时会出现说谎的现象,这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了困扰。
学生说谎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为了逃避惩罚,或是为了获得利益。
我们应该认识到说谎的危害,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诚实的品质。
一、学生说谎的原因分析1. 逃避惩罚学生说谎的原因之一是为了逃避遭到惩罚。
当学生做了错误的事情或违反了规定,他们可能会为了不受到责罚而选择撒谎。
这是因为他们害怕面对后果,害怕被批评或惩罚,于是便选择说谎来逃避责任。
当一个学生没完成作业却声称已经完成了,他可能是害怕老师的责骂或扣分,于是选择撒谎掩盖自己的过错。
2. 获得利益另一个常见的原因是为了获得利益。
有些学生会撒谎来获得老师或同学的好感,或是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们可能撒谎说自己生病了,以便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照顾;或者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他们可能利用谎言来欺骗老师。
3. 惯性说谎还有一些学生则是因为养成了说谎的习惯,不自觉地便会编造谎言。
可能因为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形成了说谎的习惯,无论事情大小,都会撒谎来掩盖真相。
二、学生说谎的处理方法1. 理解和关心对于学生说谎的行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有一颗理解和关心的心。
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心理,包容他们的行为,尤其是在逃避惩罚的情况下,要设身处地地去考虑学生的感受和原因。
并且表现出对学生的关怀和理解,不可嘲讽或批评孩子。
2. 沟通和引导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当发现学生撒谎时,老师和家长应该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撒谎的原因。
对于逃避惩罚的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错误的严重性,给予合理的惩罚,并与他们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惯性撒谎的情况,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诚实的重要性,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教育。
3. 培养诚实品质老师和家长也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诚实品质。
可以通过教育和榜样示范,引导学生明白诚实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说谎的表现原因和处理方法分析
![学生说谎的表现原因和处理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d4da0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0.png)
学生说谎的表现原因和处理方法分析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说谎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令家长和老师感到困扰,也会影响学生的品德和人际关系。
了解学生说谎的表现原因和适当的处理方法对于培养孩子的诚实品格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学生说谎的表现原因和处理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学生说谎的表现原因1. 自我保护学生常常会因为恐惧或者顾及自己的利益而说谎。
比如在犯错或者违纪之后,为了避免责罚或者惩罚,学生会撒谎掩饰自己的错误行为。
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说谎行为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表现。
2. 希望得到认可部分学生因为缺乏自信或者自尊心低,会通过说谎来吸引别人的关注和认可。
他们可能会夸大自己的能力或者虚构一些故事,以此来得到同学或老师的认同和赞扬。
3. 逃避责任面对一些不愿意或者不愿承担的责任,学生常常会选择撒谎来推卸责任。
比如在团队合作中,出现了问题却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而选择编造借口来逃避责任。
4. 欺骗他人有的学生会因为各种目的而说谎,比如为了损人利己或者欺骗别人。
这种情况下,学生说谎已经远离了正常的认知行为,而进入了道德和法律的危险区域。
二、学生说谎的处理方法1. 善于倾听和分析当发现学生有说谎行为时,老师和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善于倾听学生的解释和理由,并且进行适度的分析。
了解学生说谎的原因,有助于找到问题的症结,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教育。
2. 鼓励诚实在日常教育中,老师和家长要善于鼓励学生诚实。
当学生敢于坦白自己的错误时,不管是在学业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表现真实的勇气。
3. 教育正确价值观学生说谎的行为也可能与他们的价值观和品德修养有关。
教育者要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负责,让他们明白说谎的危害和不良后果。
4. 树立榜样老师和家长在平时的言行举止中要成为学生的榜样。
只有自己做到诚实守信,才能让学生从身边的人身上学到正确的做人做事的态度。
小学生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9621cf21a37f111f1855b5c.png)
A
3
一、说谎的危害
1、由“狼来了”想到的 2、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A
4
二、小学生说谎的原因分析
1、为了逃避不愉快的现实
• 这种说谎是为了逃避家长与老师的批评或责罚 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比如某个同学破坏了东 西、学习成绩不好、偷拿了小朋友的东西等等, 如果说了实话,等待他们的往往是父母与老师 的严厉批评甚至是处罚,为了逃避这种不愉快 的现实,他们就会采取说谎的办法来进行自我 保护。特别是在要求严厉的老师或家长面前, 他们更是爱说谎。这时,如果父母与老师对他 们的谎话穷追不舍,非要弄个水落石出的话, 就会促使他们说谎的水平一次比一次更高明, 形成恶性循环,有的青少年最终因此而走上了
二小学生说谎的原因分析1为了逃避不愉快的现实这种说谎是为了逃避家长与老师的批评或责罚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比如某个同学破坏了东西学习成绩不好偷拿了小朋友的东西等等如果说了实话等待他们的往往是父母与老师的严厉批评甚至是处罚为了逃避这种不愉快的现实他们就会采取说谎的办法来进行自我保护
引言
• 著名教育家曼恩说: “ 习惯仿佛一根缆绳, 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 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 这个比非常形 象、智慧。
A
9
案例一
• 我班一名学生每次家庭都不能按时完成, 当我找他谈话的时候,他便说开了,什么 没本子啊,弟弟把我的作业本撕掉了,妈 妈说今天让我早点休息明天再写。说的时 候面不改色心不跳。
A
10
案例二
• 我们班有一名成绩很不错的同学,一次在 检查一课三练的时候,我发现他的一课三 练被撕掉了2页,我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他 带着非常哀伤的语气跟我说,做的不好, 被妈妈撕掉了。我相信了他。结果没几天 他爸来学校,我就跟他爸爸说起来,让他 们在家里对孩子要细心辅导,不要把孩子 的作业撕掉等等。他爸说没有。原来孩子 撒谎了,我被他蒙蔽了。
幼儿说谎行为原因及对策研究
![幼儿说谎行为原因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0c8fa1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e.png)
幼儿说谎行为原因及对策研究
幼儿说谎行为原因及对策研究
一、原因
(一)家庭环境因素
1.父母关系不和谐。
有时候,孩子会听到父母之间的冲突或者争吵。
家中的矛盾现象会让孩子产生害怕、痛苦的感受,也可能给他们一种只要说谎就可以解决一切的错觉。
2.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
家庭经济拮据会让孩子焦虑和恐慌,他们也会感觉到家里的经济状况对他们存在很大的压力。
这就会让孩子隐瞒实情,甚至会去说谎。
3.父母缺乏正确的教育。
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产生缺乏教养和学习概念,他们会因此而形成一种把说谎当成许多解决方法的习惯。
二、对策
(一)家庭环境处理
1.保持家庭和谐。
家庭气氛要舒适,家长要有耐心地引导孩子,以免家庭暴力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
2.增强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家庭父母应多找找工作,提高家庭收入,以缓解孩子的压力。
3.正确教育孩子。
一方面,应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另一方面,父母要多给孩子有助于增强自信的实践机会,比如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精选5篇)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3c5f1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69.png)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精选5篇)第一篇: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陈杏媚一、问题的提出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
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就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做出探讨。
二、幼儿说谎行为的概念及成因根据心理因素来分析,幼儿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
(一)无意说谎的概念及成因 1.无意说谎的概念从幼儿认知和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特点来看,3岁幼儿已有说谎的经验,4岁幼儿开始出现策略性说谎,但这一时期幼儿的说谎行为基本上都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属于无意说谎,常表现为满足愿望的心理、理解性心理错觉和自信心的萌动等。
2.无意说谎的成因(1)满足愿望的心理幼儿有时会把幻想、愿望与现实混合在一起。
他们为了满足某种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地和不自觉地“说谎”,这与品德行为无关。
如一幼儿在电视上看到海边的孩子玩得非常开心,就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绘形绘色地说自己在大海边玩得多么开心,形成一种“美丽的谎言”。
(2)理解性心理错觉幼儿常因认识不足和理解错误产生心理错觉,用想象的情节代替记忆不确切的情节。
于是便出现了“说谎”现象。
例如,有的幼儿在园里做了错事,老师教育说:“你做错事是不对的,以后注意改了,就同样是好孩子。
”幼儿听到“好孩子”这样词语,往往会把它当成“表扬”,回家就高兴地报告给爸爸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说我是好孩子!”这种情况就是由于幼儿缺乏经验而产生的理解性心理错觉。
又如,有的幼儿不理解某些概念的真正内涵,往往不自觉地“说谎”。
有的幼儿在家看过爸爸妈妈和朋友打扑克、下象棋,就对老师说:“我会打扑克,也会下象棋。
”其实,他只不过是会模仿大人的样子,并不理解这类活动的真正含义。
(3)自信心的萌动幼儿由于理解问题的简单化和不善于分辨想象与现实,往往不切实际地说“大话”,夸“海口”。
例如,在运动会前挑选小运动员时,教师问:“我们班谁跑得最快?”结果全班幼儿都争着举手说:“我跑得最快!”从另一角度来说,这不但是孩子无意说谎,同时,还是幼儿自信心的萌动时期。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教育文库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教育文库](https://img.taocdn.com/s3/m/1bb3068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65.png)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教育文库一、成因篇1.生理原因幼儿时期,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限。
在表达自己想法时,可能会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而产生误解,导致说谎现象。
2.心理原因(1)求助心理: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可能会因为害怕受到批评或惩罚,而选择说谎来逃避责任。
(2)模仿心理:幼儿模仿能力强,如果身边有说谎的榜样,他们很容易学会说谎。
(3)好奇心理: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有时会为了引起关注或满足好奇心而说谎。
3.家庭原因(1)家庭教育方式:家长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导致说谎。
(2)家长榜样:家长在孩子面前说谎,或者对孩子的错误行为采取纵容、默许的态度,都会导致孩子学说谎。
(3)家庭氛围:家庭氛围紧张,亲子关系紧张,容易导致孩子为了逃避压力而说谎。
4.社会原因(1)同伴影响:幼儿在一起玩耍时,可能会因为同伴的说谎行为而学会说谎。
(2)社会风气:社会风气不良,说谎现象普遍,幼儿在耳濡目染中学会说谎。
二、对策篇1.家庭对策(3)教育孩子正确对待错误:家长要教育孩子勇敢面对错误,承认错误,而不是用说谎来逃避。
2.幼儿园对策(1)加强师资培训:幼儿园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心理素质,及时发现和处理幼儿说谎行为。
(3)开展诚信教育:幼儿园要开展诚信教育,让幼儿明白说谎的危害,树立诚信意识。
3.社会对策(2)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说谎行为的惩处,让说谎者付出代价,从而减少说谎现象。
(3)加强家庭教育宣传:通过家庭教育宣传,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
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复杂,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纠正。
让我们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诚信、和谐的环境。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教育文库一、成因篇幼儿时期,孩子们的小脑瓜里总是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有时候他们的言辞中就会出现与现实不太相符的内容。
这背后,其实有着不少原因。
4—6岁幼儿说谎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
![4—6岁幼儿说谎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a8dcc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e.png)
4—6岁幼儿说谎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4-6岁幼儿之间的说谎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行为表现,这是因为他们正处于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
虚构和想象力的发展在这个年龄段逐渐增强,这种能力促使他们开始尝试说谎。
下面将对4-6岁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成因分析1. 社会认知发展:在这个年龄阶段,幼儿正逐渐学会将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思考。
他们开始意识到别人有不同的观点和知识,因此有时会说谎来满足别人的期望或避免惩罚。
2. 探索和想象能力:4-6岁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在快速发展。
他们会将想象和现实混淆在一起,制造出各种离奇的故事和情节。
3. 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正在增强。
他们可能会把真实的事实记混或记错,从而误导他人。
4. 环境和家庭因素:有时,幼儿可能会受到家庭或环境的影响来说谎。
例如,如果幼儿经常目睹家长之间的谎言或者受到惩罚和批评的威胁,他们可能借此来逃避责任或避免惩罚。
二、对策分析1. 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家长应该教育孩子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并给予他们正面的示范。
通过鼓励孩子分享真实的感受和经历,可帮助他们理解谎言的负面影响。
2. 做出积极的回应:当孩子说谎时,家长应该保持冷静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询问孩子为什么选择说谎,并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解释。
然后,与孩子一起讨论真相的重要性,并提醒他们真实的后果。
3. 建立信任和沟通: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关心,并鼓励他们分享真实的感受和经历。
当孩子感到被尊重和理解时,他们更有可能坦诚面对问题而不是说谎。
4. 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当孩子诚实地面对错误时,家长应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
然而,当孩子说谎时,家长也应该有行之有效的惩罚措施。
家长可以设立一套适当的规则和约定,以明确谎言的影响和后果。
5. 教育幼儿区分虚构和现实:家长可以通过阅读故事书或剧情游戏来帮助幼儿理解虚构和现实的区别。
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d47631e58fb770bf78a5541.png)
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幼儿说谎行为一般是指所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用编造出的话来骗人的一种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存在的说谎行为是教师、家长、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
我们要全面认识,要学会用不同理论,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弄清其产生的原因、行为表现,出现这种行为反映了什么以及所采取的教育对策,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一、幼儿说谎类型在有关儿童说谎概念的研究中,比较著名的是皮亚杰在道德发展研究中有关说谎概念发展的研究。
皮亚杰直接问儿童什么叫说谎。
从被试儿童的答案中,皮亚杰发现,儿童对“说谎”概念的理解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
具体表现为:年幼儿童似乎把“说谎”与其他不好的言语行为(如骂人的话)相混淆;6岁左右的儿童尚不能把考虑意图的性质而是将所有的错误行为或不好的言语(如骂人的话)视为说谎。
而有意性对儿童来说并不是说谎概念的一部分,后来,不好的言语行为从儿童的说谎概念中排除出去。
但仍然发现儿童不能考虑到意图的因素。
6至10岁之间的儿童把一个与事实不相符的言语表达说成是说谎,尽管说话者并不是有意的欺骗(如犯了一个诚实的错误)。
在研究的过程中,皮亚杰还得出两个结论:其一,儿童实际上是能够或多或少的区分有意的行为和无意的错误。
其二,这种区分还没有在道德反省的水平上分离出来。
也就是说,虽然儿童能把无意的错误从说谎的概念中区分出来,但错误仍然被认为是谎言。
换句话说,儿童是一纯粹客观的方式定义“谎言”的,在儿童的眼中,不符合事实的话都是谎话。
对于以上两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来说,“有意性”并不是说谎概念的一部分。
只有到10至11岁的儿童的谎言中,“有意性”才有所表现出来。
从而才有皮亚杰眼中正确的谎言定义,即“任何有意图的错误的陈述都是谎言”。
幼儿说谎一般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
无意说谎是指说谎行为本身不受主体自身控制,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表现为幻想与现实混同、认识不足而导致理解错误等表现形式。
4—6岁幼儿说谎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
![4—6岁幼儿说谎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8d584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5.png)
4—6岁幼儿说谎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是指研究问题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研究目的的依据,对于幼儿说谎行为的研究,首先需要了解该行为的发展背景和相关问题。
幼儿时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言语和行为能力逐渐成熟,他们也开始尝试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
在这一阶段,幼儿可能会出现各种行为,包括说谎行为。
说谎在幼儿阶段虽然常见,但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却备受关注。
通过对幼儿说谎行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心理和行为发展的规律,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深入研究幼儿说谎行为的起因和表现形式,对于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和品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4-6岁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表现形式,分析其对幼儿的影响以及针对幼儿说谎提出有效的对策。
通过研究幼儿说谎的行为表现和原因,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通过介绍培养幼儿诚实品质的方法,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提高幼儿的道德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2. 正文2.1 幼儿说谎的成因幼儿说谎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模仿: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观察周围的大人和同龄人的行为,学习他们的交流方式。
如果身边的成人经常撒谎或者为了逃避责任而说谎,幼儿可能会模仿这种行为。
2) 欲望和动机:幼儿可能出于某种欲望或者动机,比如逃避惩罚、获得奖励、掩饰错误等,而选择说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 害怕或不信任:幼儿可能因为害怕惩罚或者不信任他人而选择说谎。
他们可能觉得只有通过撒谎才能保护自己或者达到自己的目的。
4) 自我保护和自我表现: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和形象,他们可能会选择说谎来掩饰自己的缺点或者错误。
幼儿说谎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家长和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幼儿说谎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引导他们养成诚实的品质。
浅谈幼儿的成因及撒谎行为分析
![浅谈幼儿的成因及撒谎行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6ca75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a.png)
浅谈幼儿的成因及撒谎行为分析幼儿的成因及撒谎行为分析撒谎行为是幼儿时期常见的行为之一,对于孩子来说,撒谎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
撒谎行为的出现反映了孩子的认知发展、情绪调适以及社交互动等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论述幼儿撒谎行为的成因以及对幼儿撒谎行为的分析,旨在帮助家长和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幼儿撒谎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幼儿撒谎行为的成因1. 认知发展幼儿时期是人类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在认知能力方面还不够成熟,可能无法准确辨别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
他们把自己的想象当做事实,认为撒谎可以使自己不被责备或获得想要的东西。
2. 情绪调适幼儿撒谎行为与情绪调适有一定的关联。
当幼儿面对父母或老师的严厉批评或惩罚时,为了逃避责任或惩罚,他们可能选择撒谎来回避不愉快。
此外,孩子撒谎也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不愿面对自己的错误或不足。
3. 社会互动孩子的撒谎行为也与社会互动有关。
在幼儿园或学校中,为了在同伴之间获得别人的喜欢和肯定,孩子可能撒谎来增加自己的虚荣感或强化自己的形象。
此外,幼儿可能会受到身边成人的撒谎行为的影响,从而在模仿中学会了撒谎。
二、幼儿撒谎行为的分析1. 幼儿撒谎行为的正常性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撒谎行为是正常的一部分。
因为幼儿认知、情绪和社会技能的发展需要一个逐步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他们需要通过试错来了解撒谎的后果,从而逐渐认识到撒谎的不良影响,发展出道德和伦理观念。
2. 对幼儿撒谎行为的应对策略(1)倾听和关注: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情感,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和需求。
这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减少撒谎行为的出现。
(2)建立积极的行为规范:制定适合孩子年龄的行为规范和规则,让孩子明确知道哪些是可以接受的行为,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行为。
通过正面激励,鼓励孩子遵守规则,树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
(3)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家长和教师作为孩子的榜样,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道德和真实,避免在孩子面前撒谎或不诚实。
4—6岁幼儿说谎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
![4—6岁幼儿说谎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018e1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5.png)
4—6岁幼儿说谎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4-6岁幼儿的说谎行为表现出现的一些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幼儿的认知发展:在这个年龄段,幼儿开始逐渐理解了事实和虚构之间的差别,他们开始有了想象力,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他们可能会说谎来满足自己的期望或逃避责任。
2. 成为焦点的欲望:幼儿通常希望成为别人的关注和赞赏的焦点,因此他们可能会说谎以吸引他人的注意。
3. 害怕受到责备或惩罚:幼儿可能会害怕承认自己的错误,或害怕面对父母、老师或其他成人的批评,因此会说谎以逃避责任或惩罚。
4. 模仿他人的行为:幼儿常常模仿和学习他人的行为,如果他们看到父母或其他主要成人在某种情况下撒谎,他们可能会模仿并采用同样的行为。
对于幼儿说谎行为的对策分析如下:1. 引导幼儿诚实:父母和教师应该给予幼儿正面且明确的诚实行为的期望,并以身作则地展示诚实的行为。
需要提醒幼儿说实话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2. 建立积极的沟通和信任关系:父母和教师应该与幼儿建立积极且亲近的关系,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基础。
通过与幼儿进行日常对话和富有启发性的问答,可以帮助他们理解真相和虚构之间的差别。
3. 提供理解和支持:对于幼儿所述的谎言,父母和教师应该保持冷静,而不是过分责备或惩罚幼儿,因为这可能会加强幼儿说谎的行为。
相反,应该提供理解和支持,了解幼儿说谎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 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培养道德价值观: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去感受诚实和诚信的重要性,让他们理解说谎的后果和对他人的伤害。
可以通过故事、情景模拟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正确树立道德价值观。
对于4-6岁幼儿的说谎行为,家长和教师应该理解其成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引导和教育幼儿,帮助他们建立诚实、负责任的行为习惯。
4—6岁幼儿说谎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
![4—6岁幼儿说谎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e4407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8.png)
4—6岁幼儿说谎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4-6岁幼儿出现说谎行为是正常的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这是他们逐渐理解事实和虚构之间的区别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识别和处理说谎行为,以下是我对该问题的分析和建议。
说谎行为的成因:1. 创造想象世界:4-6岁幼儿正处于创造力和想象力高涨的阶段,他们喜欢用虚构的故事和想象的角色来丰富他们的生活。
这种创造性的想象力可能会导致幼儿在某些情况下说谎。
2. 探索边界:幼儿处于自我探索和边界测试的阶段,他们可能会测试自己所说的话是否能够改变现实或者引起成人的反应。
说谎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试探和控制的方式。
3. 逃避责任和惩罚:幼儿可能会意识到说谎可以帮助他们逃避责任或者避免受到惩罚。
他们可能会撒谎说没有打破东西或者没有做一些被禁止的事情,以避免受到责罚。
对策分析:1. 建立信任和开放的沟通:为了帮助幼儿识别和处理说谎行为,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与幼儿建立信任和开放的沟通。
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可以让他们感到安全和支持,鼓励他们分享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2. 教育区分事实和虚构:教育幼儿区分事实和虚构是培养他们识别和处理说谎行为的关键。
通过和幼儿共同观察和讨论真实的事实,以及区分虚构故事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区别,可以帮助幼儿逐渐理解真实和虚构之间的差异。
3. 倡导积极行为和奖励机制:重视和鼓励幼儿的积极行为是帮助幼儿养成诚实行为的有效方法。
当幼儿诚实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或坦率地承认错误时,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此建立积极的奖励机制。
4. 避免惩罚和指责:当幼儿说谎时,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避免过度惩罚和指责。
相反,他们应该提供给幼儿一个机会解释和反思他们的行为,并讨论说谎的后果和对他人的伤害。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逐渐意识到说谎的后果,并明白诚实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5. 培养责任感和思考能力:教育幼儿承担责任和培养思考能力也是帮助幼儿处理说谎行为的关键。
通过给幼儿适当的责任和决策的机会,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体验到真实行为和说谎行为所带来的不同后果,从而鼓励他们诚实和负责任的行为。
儿童说谎现象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儿童说谎现象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dc31a0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f.png)
儿童说谎现象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儿童说谎现象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引言:儿童说谎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
在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心理成长过程中,说谎是他们探索和理解社会世界的一种方式。
然而,过多和频繁的说谎行为可能对儿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理解儿童说谎的心理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一、儿童说谎的心理原因1. 测试边界:儿童通过说谎来观察和测试成人的反应。
这是他们探索行为边界和社会规则的一种尝试。
2. 避免惩罚:儿童有时会说谎以避免承担责任和惩罚。
他们担心父母或老师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愤怒或失望。
3. 寻求赞扬:有些儿童会说谎以获得成人的赞赏和关注。
他们希望通过虚构的故事来吸引他人的注意。
4. 考验信任:儿童可能通过说谎来测试他人是否相信自己。
这是他们在建立人际关系和互相信任的过程中的一种尝试。
二、儿童说谎的影响1. 信任问题:频繁的说谎会破坏儿童与他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包括父母、老师和同伴。
他们可能因为一直不被相信而感到孤立和不愉快。
2. 发展问题:过多的说谎行为可能影响儿童的道德发展和认知能力。
他们可能因为无法区分事实和欺骗而感到困惑,甚至开始形成不诚实的习惯。
三、教育对策1. 建立坦诚与信任的关系:与儿童建立坦诚和信任的关系是防止他们说谎的关键。
父母和教育者应该给予儿童足够的关注和理解,让他们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他们都可以诚实地与成人交流。
2. 建立明确的规则:制定明确的规则和责任是培养儿童诚实行为的重要一环。
父母和教育者应该与儿童一起制定家庭和学校规则,并明确表达对诚实行为的重视。
3. 培养良好的价值观:通过教育和培养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判断力。
父母和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儿童道德发展的榜样。
4. 赞赏诚实行为:当儿童表现出诚实行为时,父母和教育者应该给予积极的赞扬和奖励。
这样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让他们了解诚实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
5. 教授处理问题的技巧:父母和教育者应该教导儿童如何应对问题和面对困难。
4—6岁幼儿说谎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
![4—6岁幼儿说谎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c8cae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6.png)
4—6岁幼儿说谎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幼儿时期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也是学习诚实和诚信的关键时期。
有时候幼儿会出现说谎的行为,这让家长和老师都感到困惑和焦虑。
本文将分析4-6岁幼儿说谎的成因及对策,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一、成因分析1. 想要避免惩罚有时候幼儿会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说谎。
孩子做错了事情,父母问起时,他们会编造一个谎言来掩饰自己的错误,以此来避免被惩罚。
2. 想要得到更多的关注有些幼儿因为渴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赞扬,所以会说谎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他们可能会编造一些令人费解的故事,希望能够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和赞扬。
3. 学习他人的行为孩子的行为往往受到他人的影响,特别是家庭和学校环境。
如果家庭或学校存在着说谎的现象,孩子可能会模仿他人的行为,而说谎成为一种习惯。
4. 想要逃避责任有时候孩子会因为不愿意承担责任而说谎。
他们可能会说自己的作业丢了,其实是懒惰没有做等等。
二、对策分析1. 父母和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和老师是孩子言行的重要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父母和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谎,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来教育孩子诚实和诚信。
2. 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倾听他们的心声,不要轻易忽视孩子的话语。
如果孩子编造了谎言,首先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编造谎言的原因,为孩子提供一个倾诉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3. 着重奖励诚实行为对于孩子的诚实行为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让孩子知道诚实的重要性。
当孩子表现出诚实的行为时,要给予积极的奖励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诚实带来的积极反馈,从而形成诚实的习惯。
4. 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会产生相应的后果。
当孩子犯错时,要引导他们勇于承担责任,让他们意识到说谎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从而懂得承担自己的责任。
5. 沟通交流,建立信任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建立信任的关系,让孩子能够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
浅谈幼儿的成因及撒谎行为分析
![浅谈幼儿的成因及撒谎行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59bafd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c.png)
浅谈幼儿的成因及撒谎行为分析幼儿的撒谎行为一直是家长和教育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撒谎对幼儿的心理和道德发展产生了影响,因此理解幼儿撒谎的成因以及撒谎行为的分析对于正确引导幼儿的心理和道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社会认知发展、情绪与情感、道德认知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全面探讨幼儿撒谎行为的成因及分析。
一、社会认知发展。
1.假想性思维发展。
幼儿在年龄约为3-4岁时,开始具备了一定的假想性思维能力,能够想象和表达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事物。
撒谎行为就是幼儿运用假想性思维的结果。
2.理解其他人的心理。
随着社会认知的发展,幼儿能够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和别人对自己的期待。
这使得幼儿能够使用撒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或者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情绪与情感。
1.害怕惩罚。
幼儿撒谎可能是出于害怕惩罚的心理。
他们可能会不敢承认自己的过错或者错误,通过撒谎来逃避责任和惩罚。
2.追求赞许和关注。
幼儿经常会找寻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而撒谎可以带来其他人的关注和认同。
因此,幼儿可能会撒谎以获得别人的表扬和赞许。
三、道德认知。
1.道德发展水平。
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幼儿阶段的道德发展尚处于前功利阶段。
这意味着幼儿在道德选择上更多地关注结果和外部奖赏,而不是内部的道德准则。
因此,幼儿可能会以欺骗和撒谎的方式来避免惩罚或者获得奖励。
2.基于道德观念的撒谎。
在一些情况下,幼儿可能撒谎是因为他们认为撒谎是一种道德行为。
比如,当幼儿为了保护自己或者他人的隐私,他们可能会撒谎来维护道德秩序和尊重他人的权利。
四、家庭教育。
1.家庭价值观。
家庭环境是幼儿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家庭强调诚实和诚信,鼓励幼儿面对错误并承担责任,那么幼儿的撒谎行为将会减少。
2.家庭沟通与信任。
家庭中的沟通方式和家长对幼儿的信任程度也会影响幼儿的撒谎行为。
如果家长能够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对幼儿的感受和需要给予理解和支持,那么幼儿撒谎的行为将会减少。
幼儿撒谎行为的成因和分析与社会认知发展、情绪与情感、道德认知和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幼儿说谎行为与对策探究
![幼儿说谎行为与对策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3551ef6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7f.png)
幼儿说谎行为与对策探究幼儿时期,孩子们正处于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说谎行为时有发生,这让许多家长和老师头疼不已。
本文将从幼儿说谎行为的原因、特点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广大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们提供一些启示。
一、幼儿说谎行为的原因1.认知发展水平有限幼儿期的孩子们认知发展水平较低,他们往往分不清现实与想象、真实与虚假的界限,容易将想象中的事物当作现实。
这种认知特点使得他们在描述事物时,可能会出现夸大或缩小事实的现象。
2.情感需求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需求。
当他们无法通过正当途径满足这些需求时,可能会选择说谎来达到目的。
比如,为了得到表扬,孩子可能会夸大自己的成绩;为了逃避惩罚,孩子可能会隐瞒错误。
3.社会交往压力随着幼儿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他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
为了适应社会环境,孩子们可能会选择说谎来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例如,为了不被同学嘲笑,孩子可能会编造一些虚假的经历。
4.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过于严厉,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惩罚而说谎;反之,如果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可能会觉得说谎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
二、幼儿说谎行为的特点1.无意说谎幼儿的无意说谎往往是由于认知发展水平有限,分不清现实与想象、真实与虚假的界限。
这种说谎行为不具有恶意,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逐渐学会区分现实与想象。
2.有意说谎幼儿的有意说谎通常是出于某种目的,如满足情感需求、逃避惩罚等。
这种说谎行为具有一定的欺骗性,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发现并纠正。
3.临时性说谎幼儿的临时性说谎往往是为了应对眼前的困境,如避免被批评、得到表扬等。
这种说谎行为通常是短暂的,不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太大影响。
4.持续性说谎幼儿的持续性说谎可能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心理压力过大等原因导致的。
这种说谎行为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家长和老师高度重视。
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教学提纲
![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教学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feaaefea417866fb94a8e56.png)
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幼儿说谎行为一般是指所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用编造出的话来骗人的一种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存在的说谎行为是教师、家长、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
我们要全面认识,要学会用不同理论,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弄清其产生的原因、行为表现,出现这种行为反映了什么以及所采取的教育对策,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一、幼儿说谎类型在有关儿童说谎概念的研究中,比较著名的是皮亚杰在道德发展研究中有关说谎概念发展的研究。
皮亚杰直接问儿童什么叫说谎。
从被试儿童的答案中,皮亚杰发现,儿童对“说谎”概念的理解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
具体表现为:年幼儿童似乎把“说谎”与其他不好的言语行为(如骂人的话)相混淆;6岁左右的儿童尚不能把考虑意图的性质而是将所有的错误行为或不好的言语(如骂人的话)视为说谎。
而有意性对儿童来说并不是说谎概念的一部分,后来,不好的言语行为从儿童的说谎概念中排除出去。
但仍然发现儿童不能考虑到意图的因素。
6至10岁之间的儿童把一个与事实不相符的言语表达说成是说谎,尽管说话者并不是有意的欺骗(如犯了一个诚实的错误)。
在研究的过程中,皮亚杰还得出两个结论:其一,儿童实际上是能够或多或少的区分有意的行为和无意的错误。
其二,这种区分还没有在道德反省的水平上分离出来。
也就是说,虽然儿童能把无意的错误从说谎的概念中区分出来,但错误仍然被认为是谎言。
换句话说,儿童是一纯粹客观的方式定义“谎言”的,在儿童的眼中,不符合事实的话都是谎话。
对于以上两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来说,“有意性”并不是说谎概念的一部分。
只有到10至11岁的儿童的谎言中,“有意性”才有所表现出来。
从而才有皮亚杰眼中正确的谎言定义,即“任何有意图的错误的陈述都是谎言”。
幼儿说谎一般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
无意说谎是指说谎行为本身不受主体自身控制,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表现为幻想与现实混同、认识不足而导致理解错误等表现形式。
小班说谎的孩子教研(3篇)
![小班说谎的孩子教研(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19686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1b.png)
第1篇一、引言说谎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特别是在小班阶段,孩子们正处于认知和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期。
说谎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其未来的社会交往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针对小班说谎的孩子进行教研,探讨说谎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谎的原因分析1. 好奇心与模仿小班孩子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可能会模仿成人的行为,包括说谎。
此外,同伴之间相互模仿,也会使说谎现象在小班中蔓延。
2. 道德认知发展不完善小班孩子正处于道德认知发展的初期,对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较弱。
他们可能无法正确判断说谎行为的不当,因此容易说谎。
3. 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厉,或者忽视了对孩子诚信教育的培养,可能会导致孩子为了逃避惩罚或获得关注而说谎。
4.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如电视、网络等,也可能对孩子们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在模仿中说谎。
三、说谎的影响1. 影响心理健康说谎会让孩子产生焦虑、内疚等负面情绪,长期说谎可能导致孩子心理扭曲。
2. 影响人际关系说谎会破坏孩子与他人的信任关系,使其在同伴中失去地位,影响其社会交往。
3. 影响道德品质说谎行为会降低孩子的道德水平,使其无法正确分辨是非、善恶。
四、应对策略1. 家长教育(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
(2)尊重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说谎行为。
(3)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 教师引导(1)加强道德教育,让孩子了解诚信的重要性。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和道德素养。
(3)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3. 环境营造(1)优化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为孩子营造一个诚信、友善的氛围。
(2)关注媒体内容,为孩子提供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五、总结针对小班说谎的孩子进行教研,有助于我们了解说谎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幼儿说谎行为一般是指所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用编造出的话来骗人的一种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存在的说谎行为是教师、家长、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
我们要全面认识,要学会用不同理论,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弄清其产生的原因、行为表现,出现这种行为反映了什么以及所采取的教育对策,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一、幼儿说谎类型
在有关儿童说谎概念的研究中,比较著名的是皮亚杰在道德发展研究中有关说谎概念发展的研究。
皮亚杰直接问儿童什么叫说谎。
从被试儿童的答案中,皮亚杰发现,儿童对“说谎”概念的理解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
具体表现为:年幼儿童似乎把“说谎”与其他不好的言语行为(如骂人的话)相混淆;6岁左右的儿童尚不能把考虑意图的性质而是将所有的错误行为或不好的言语(如骂人的话)视为说谎。
而有意性对儿童来说并不是说谎概念的一部分,后来,不好的言语行为从儿童的说谎概念中排除出去。
但仍然发现儿童不能考虑到意图的因素。
6至10岁之间的儿童把一个与事实不相符的言语表达说成是说谎,尽管说话者并不是有意的欺骗(如犯了一个诚实的错误)。
在研究的过程中,皮亚杰还得出两个结论:其一,儿童实际上是能够或多或少的区分有意的行为和无意的错误。
其二,这种区分还没有在道德反省的水平上分离出来。
也就是说,虽然儿童能把无意的错误从说谎的概念中区分出来,但错误仍然被认为是谎言。
换句话说,儿童是一纯粹客观的方式定义“谎言”的,在儿童的眼中,不符合事实的话都是谎话。
对于以上两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来说,“有意性”并不是说谎概念的一部分。
只有到10至11岁的儿童的谎言中,“有意性”才有所表现出来。
从而才有皮亚杰眼中正确的谎言定义,即“任何有意图的错误的陈述都是谎言”。
幼儿说谎一般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
无意说谎是指说谎行为本身不受主体自身控制,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表现为幻想与现实混同、认识不足而导致理解错误等表现形式。
这类说谎纯粹是无意识和不自觉的行为,而与道德水平没有任何关系,不必产生恐慌。
有意说谎表现为否认错误,虚夸成绩和有意欺骗等表现形式,它是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欲望而有意做的。
这类说谎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将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幼儿说谎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无意说谎及其原因
1.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造成的判断性失误。
人的大脑皮层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而幼儿的大脑皮层发展不够完善,造成其判断思维能力不稳定。
2.表达能力限制引起的说谎。
由于幼儿词汇量有限,在用词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常常词不达意,被误认为是撒谎。
3.理解能力的限制引起的说谎。
幼儿由于思维水平的限制,理解能力差。
如果家长和教
师提问孩子问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可能会造成孩子不理解,被动撒谎。
(二)有意说谎及其原因
4岁以后的幼儿在说谎时体现了更多的策略性,说谎的性质也开始有所改变,5岁左右有意说谎开始萌芽,并带有相当的目的性。
造成有意说谎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因素
(1)开脱责任,逃避惩罚。
幼儿的这类说谎往往是恐惧心理所致。
错误的家庭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
由于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做错了事情或有什么过失时,为了开脱责任,避免惩罚因而说谎。
(2)取悦大人,得到奖励,得到更多关爱。
幼儿有时想取悦与家长或老师,往往会出现有意说谎现象。
幼儿的这类说谎,多与成人的教育不当有关。
作为教师,应当注意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交流情况,家园配合,正确把握对幼儿的期望,及时批评和教育。
2.成人的影响
(1)家长说谎,幼儿模仿。
有些幼儿说谎,往往与家长的影响有关。
家长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如果在孩子面前说了谎,就会使孩子产生说谎也没什么的错觉。
(2)教师、父母言语上的误导。
我们常说,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孩子认为只要承认错误就能得到表扬。
三、解决幼儿说谎问题的对策研究
对于幼儿的无意说谎一般不必惊慌,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心智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而对于有意说谎则应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加以正确引导,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一)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幼儿说谎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说谎并不都是损人利己,有时可能是一种自我显示的表现。
所以家长在处理孩子的说谎问题时一定要公正、实事求是,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不受伤害。
(二)信任孩子,与孩子地位平等
如果父母能采用理解的方式对待幼儿的说谎,便可避免幼儿出现最初的有意说谎。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多信任孩子、尊重孩子,学会倾听孩子说话。
成人首先要信任幼儿,并向其说明“做错事不要紧,重要的是如何改正”,让幼儿感到改正说谎的缺点依然能得到成人的信任。
(三)引导良好社交,强化诚实行为
同伴的交往对幼儿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化过程起着重要影响,友好的说话会促进幼儿的社交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
幼儿的主要交往对象是同伴,因此,成人要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社会交往,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幼儿模仿能力特别强,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自己首先不能说
谎,更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错误地引导孩子。
对于孩子的一些过错和过激行为,家长要正面引导孩子改正错误,以免孩子在做错事情以后对家长产生恐惧心理而说谎。
父母应采取民主教育的方式,多与孩子沟通交流,感受孩子的心,促进彼此深厚的感情。
(五)教师的奖惩要得当
表扬奖励是一把双刃剑,适当的表扬奖励可以使孩子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增强自信和上进心。
不当的奖励则有碍其优良品质的形成,甚至还会使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品质。
批评惩罚则是为了纠正和防止孩子不良心理行为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如果批评惩罚不当,则会导致孩子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
(六)家园合作,共育幼儿
只有家园合作,才能共同教育好幼儿。
面对儿童说谎的问题,教师更应该多与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家庭背景等。
同时家长也要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只有双方共同了解才能改善孩子的不良行为,从而达到共育的效果。
幼儿的说谎现象从身心发展来看,我们不能盲目地给予定论,而应该分清是有意说谎还是无意说谎,并采取不同的科学方法来加以解决。
家长的教养方式、教师的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说谎问题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我们通过幼儿展现出来的说谎行为,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内心需要以及我们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让孩子们每天都在愉快、爱意浓浓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