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说谎问题论文

合集下载

王荣 面对说谎的学生论文

王荣 面对说谎的学生论文

面对撒谎的学生新庙小学王荣人们常说:“小树易弯也易直”小学生正是身心发展的阶段,各方面都不成熟,未能行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是最容易犯错误的时候。

这个时候就得家长和老师及时的给与正确的疏导,使小学生能认识到事情正确与否和事情的严重后果,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面对说谎问题老师应该思考原因是什么?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下面是我遇到的一个撒谎的学生的例子:事情发生在周五下午,三个学生偷了老师的东西,以为就这样就过去了,没想到一个表扬信出卖了他们,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里,追问这三名同学有没有偷东西,三个学生都说没偷东西,但是我发现有一个学生说的时候声音特别的低,我说老师最喜欢诚实的孩子。

那个说话声音低的学生吞吞吐吐的说:“我没有吃饭,想吃东西就......而且是两个人商量好的只拿吃的。

”而我觉得还没有这么简单,后来慢慢的每个学生慢慢的相信了我,开始道出了他们偷东西的经过,我听了后让我无法相信他们自己能做出这样的事,又是生气又是不理解。

最后让学生跟老师们一一道歉保证再不犯错,让他们认识到这件事情是错误的。

后来,我对这件事想了许久,也看了好多类似的事件,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我觉得首先还是得让学生相信老师,为什么学生在你面前说谎后总会找很多借口来证明自己是对的,而不是和老师敞开心扉的说出自己这样做的原因。

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小学生的诚实教育,先让让学生信任你。

我也调查了说谎的原因:学生撒谎的根源之一来自于家庭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道德品质。

有些父母本身就喜欢用谎言来掩盖自己的缺点,在社会上为人处世很不真诚,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用教也会撒谎。

作为父母当然是不愿意培养出一个谎话连篇的孩子。

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却不能以身作则,在生活的细节中常常不自觉地扮演了一个说谎者的角色,如答应孩子的事,到时却又不兑现,这就是言行不一的毛病。

在与别人相处时,当面说人话,背后又说鬼话,这就是表里不一的毛病,所有这些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起到了一个很大的反面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的性格和品质。

幼儿说谎行为的个案研究毕业论文

幼儿说谎行为的个案研究毕业论文

题目:幼儿说谎行为的个案研究姓名:学号:系别:教育科学系专业:学前教育年级班级:2009级学前教育本科1班指导教师:2013年5 月31 日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毕业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同意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机构将本毕业论文通过影印、缩印、扫描等方式进行保存、摘编或汇编;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

本毕业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

论文题目:幼儿说谎行为的个案研究作者单位:教育科学系作者签名:(学号:0089)2013年5月31日目录摘要 (1)Abstract . (1)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3)二、个案说谎的状况和特征 (3)(一)有意说谎 (3)(二)无意说谎 (5)三、个案说谎行为产生的原因 (6)(一)父母对幼儿产生的影响 (6)(二)幼儿自身性格产生的影响 (6)(三)老师对幼儿产生的影响 (7)四、建议 (7)(一)共同为幼儿建造一个良好、民主的家园教育环境 (7)(二)保护幼儿的自尊心,正确看待幼儿说谎 (8)(三)耐心坚持,积极引导 (8)参考文献 (10)致谢 (11)幼儿说谎行为的个案研究摘要:幼儿说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幼儿说谎行为会对幼儿将来正确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产生不利的影响。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开封县吉祥艺术幼儿园草莓小班幼儿范XX小朋友的说谎行为的状况进行个案分析。

笔者首先了解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并对该幼儿在幼儿园里说谎行为进行详细记录。

其次,通过与研究对象的家长之间进行沟通,对幼儿在家里的情况进行询问和了解、收集、记录个案材料,寻找幼儿说谎行为产生的原因。

最后,对幼儿说谎行为提出建议。

浅析幼儿说谎行为原因及对策研究

浅析幼儿说谎行为原因及对策研究

浅析幼儿说谎行为原因及对策研究【摘要】:“说谎”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

本文回顾皮亚杰对幼儿说谎行为的研究,对“说谎”和“幼儿说谎”概念进行界定,并结合案例分析了儿童说谎行为的原因和幼儿说谎行为的具体表现,最后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幼儿、说谎、说谎行为、对策一、引言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说谎的时候,这种现象让许多家长和教师十分担心,但是说谎有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坏事。

幼儿在两岁左右出现说谎行为,早期幼儿所说的谎话大部分是无意说谎,这个时候孩子说谎,说明孩子的认知水平正在发展。

一些家长大可不必太过紧张,甚至上纲上线到“道德层面”的问题。

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是十分重要的。

家长和教师们所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幼儿说谎的原因及行为表现,这种行为出现反应了幼儿什么问题,教师和家长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对症下药对儿童的一些不良行为给予科学的教育,从而达到矫正的目。

二、幼儿说谎概念界定谎言,就是指假话,编造出来的骗人的话。

《美国英语文学大词典》将“谎言”定义为:(1)打着真实的旗号蓄意提供给别人的虚假说明或者虚假信息;(2)意味着欺骗的任何事情或者给别人的错误表达。

最早对说谎概念作出界定的是皮亚杰,在界定时他关注行为的意图因素。

在1930年的研究中发现,6岁以下的儿童尚不能考虑意图的性质,而是将所有的错误行为都视作说谎,10~11岁时儿童才认识到只有有意的欺骗才能被认定为说谎。

即“任何有意图的错误陈述都是谎话。

”西班牙学者Masip等人认为说谎是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有目的地隐瞒、伪造、假造有关事实或情绪的信息,以诱导他人形成或维持一种沟通者本人认为是假的信念,无论成功与否,均可被视作说谎。

三、幼儿说谎行为原因分析(一)生理方面的原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低龄幼儿经常分不清想象和现实,由于年龄的原因,幼儿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发育还不完善,而在各项生理机能发育中占支配地位的是神经系统的发育。

儿童说谎行为的心理研究_)分析

儿童说谎行为的心理研究_)分析

学年论文学院专业心理学年级姓名论文题目儿童说谎行为研究综述指导教师职称成绩2013 年12 月16日目录摘要 (1)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说谎的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说谎的分类. (2)3说谎的动机及原因 (3)3.1为了逃避责任和任务而说谎 (3)3.2 取悦他人的虚荣心理 (3)3.3受成人行为影响而说谎 (4)3.4社会媒体带来的不良行为 (5)4说谎的发展 (5)5说谎的理论假设 (7)5.1命题理论 (7)5.2 原型理论 (7)5.3民俗模型 (7)6应对说谎行为的方法和对策 (8)6.1正确对待说谎现象,积极地引导儿童养成诚实的习惯 (8)6.2 选择正面积极的诚实榜样,鼓励儿童诚实 (8)6.3以身作则,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8)参考文献 (9)儿童说谎行为研究综述姓名:杜子腾学号:20111111111某某大学心理学专业指导老师:职称:摘要:儿童说谎的行为是近些年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焦点,说谎行为在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并且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因此说谎行为对于儿童心理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说谎的概念的界定,说谎的分类及其动机因素和原因,说谎行为的发展,说谎发展的理论假设,还有应对说谎行为的方法及对策。

关键词:儿童说谎行为心理研究说谎理论对策Abstract:Children lying behavior is the focus of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child psychology, lying behavior prevalent in the lives of children, and along with their growth, so lying behavior for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This article written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lying, lying Classification and motivational factors and causes, lying behavioral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lying there lying behavior response methods and strategies.Key Words:children lying behavior psychological research theory of lie strategie.1、说谎的概念说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有意说不真实的话。

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

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

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幼儿的说谎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

导致幼儿产生说谎行为的成因主要有他人的影响、自身心理发展特点、为达到个人目的和害怕指责、逃避惩罚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篇一《浅析幼儿心理之说谎现象》摘要: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何判断幼儿是有意撒谎还是无意撒谎,如何避免孩子撒谎,本文从幼儿心理出发,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索相应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正,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发展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偏差有意说谎无意说谎一、正确判断幼儿说谎的性质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

说谎的幼儿必然会受到别人的鄙视与不信任,与社会环境格格不入、不相适应。

这类幼儿内心经常出现种种矛盾,如恐惧、不安、自卑、孤僻、逆反、对抗等。

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心理因素分析,幼儿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

学龄前幼儿的撒谎行为一般为过失撒谎,这种撒谎多是无意的、非功利性的。

有的是为了好玩,或是为让父母高兴,或是自己喜欢什么东西就说有什么东西。

心理学家认为,对于过失撒谎,父母不必严加训斥,只要在生活和学习上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分清想象与现实,巧妙引导和教育,就可以纠正。

但是有一些孩子为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说谎,这类说谎与品行有关,反映出幼儿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要让孩子避免撒谎,必须从小做起,从预防入手,特别是对于有意说谎,成人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分析其中的原因,运用相应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正,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发展健康的人格。

从实践可以看到,幼儿屡次说谎甚至不知道羞耻的原因,与成人的教育态度有直接的关系。

二、案例分析幼儿说谎的原因1.在成人“暗示”下成长起来的谎话孩子心理发展不成熟,缺少是非判断能力。

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2)

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2)

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2)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篇二《关于幼儿说谎问题》【摘要】幼儿的说谎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

导致幼儿产生说谎行为的成因主要有他人的影响、自身心理发展特点、为达到个人目的和害怕指责、逃避惩罚等。

本文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说谎心理提出了原因及引导方法。

【关键词】幼儿说谎心理方法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有思想、有能力、有感情的。

成人中会有“善意的谎言”之说,相信说谎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讲意义是不同的,那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于他说谎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样的?应采取的措施是什么?一、幼儿说谎原因分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幼儿说谎的问题应该并不少见,对此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说谎行为有一些观察及想法。

2-3岁的幼儿,“说谎”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

这时孩子基本上不可能分辨出自己是在说谎还是在说实话。

孩子的那些无伤大雅的谎言可能源于活跃的想象力、健忘等原因。

3-4岁的孩子,说话时会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讲不符合实际的假话。

这些多半是为了实现某些愿望所致。

初次说假话,经教育后一般就不会再发生。

但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引起孩子继续说假话。

5-6岁这个时期的孩子因害怕受罚而试图欺骗,谎话成了保护伞。

父母与其发怒,还不如利用这个极恰当的机会跟孩子一起讨论撒谎行为及由此引起的后果。

这是帮助孩子分辨真实和想像的最佳时期,比较容易养成诚实的好习惯,并将影响他的一生。

如果发现孩子在说谎,首先应跟他们说明诚实的重要性,并且告诉他为什么不能原谅孩子说谎。

如果孩子继续通过说谎话来掩饰自己的过错,那么一定要让他受到惩罚,必须要让他知道,说谎对他没有任何好处。

此对策必须要保证是在孩子真实犯错误的情况下采用,否则对孩子心理将会造成很大的阴影。

二、采用对策以上各年龄幼儿说谎情况并不是特殊案例,面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说谎时,他们的心理活动是不同的。

此时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1.证实孩子是否在说谎当家长怀疑自己的孩子说谎时,应该首先进行仔细的调查、了解,搞清楚孩子是不是真的在说谎,因为有的时候父母的判断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没有搞清事情真相就鲁莽行事,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

科研论文:小班幼儿的“撒谎”现象

科研论文:小班幼儿的“撒谎”现象

科研论文:小班幼儿的“撒谎”现象科研论文:小班幼儿的“撒谎”现象【摘要】儿童说谎的行为是近些年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焦点,说谎行为在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并且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因此说谎行为对于儿童心理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说谎的概念的界定,说谎的分类及其动机因素和原因,说谎行为的发展,说谎发展的理论假设,还有应对说谎行为的方法及对策。

【关键字】儿童说谎行为心理研究说谎理论对策《心理学》中将“撒谎行为”视为心理障碍,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编造出某些情节或理由,即以欺骗的方式歪曲事实真相以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不良行为。

[1]幼儿的撒谎问题已引起众多幼教工作者的关注,有些家长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担心孩子品质变坏。

其实幼儿的撒谎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我们不能一概而论,都认为是幼儿品行不良。

由于幼儿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幼儿的撒谎行为是性质各异的,幼儿的撒谎行为可分为无意撒谎和有意撒谎。

[2]无意撒谎指的是撒谎者并没有什么自觉的撒谎目的,或者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目的,甚至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在撒谎,无意撒谎是由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的,无须用道德标准来衡量。

有意撒谎指的是撒谎者意识到自己在撒谎,并且有明确的目的,就是掩盖错误,欺骗别人,不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不利于幼儿行为的健康发展。

一、现象分析在诸多品格特质中,父母通常最在意“诚实、不说谎”,甚至认为这是一切善良人格的基本要件,一个人若没有诚信,一切表现便难以为人所信赖。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大人都无法忍受孩子说谎、不诚实,甚至认为说谎为“万恶之源”,孩子容易一错再错,说一个谎话,事后必须说一连串谎言来掩饰。

有时家长会正面教育,有时也会出现错误举措,如诓孩子“说谎鼻子会变长”、说谎就打等。

二、幼儿“撒谎”的原因(一)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幼儿撒谎行为形成的影响1.幼儿把现实的与想象的混淆,从而撒谎。

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有时孩子把他所想象的事物当成了现实,因为他还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现实之间的界限。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心理原因及教育措施论文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心理原因及教育措施论文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心理原因及教育措施论文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心理原因及教育措施论文一、关于幼儿“说谎”的相关理论幼儿说谎行为是一种很正常、很普遍的行为,有研究表明,成人在与别人交谈时,10 分钟之内会说3 个不同的谎言,因此,幼儿的这种说谎行为在真实情况中并不能全部称之为“说谎”,与我们成人认为的说谎行为有本质性的区别。

关于幼儿说谎的研究由来已久。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的“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说谎是一种恶劣的品质,是许多恶德败行的温床和庇护所。

他认为正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成人在这种环境下不停的说谎,影响了幼儿的行为,助长了幼儿说谎的心理原因,提供了不良的环境。

虽然成人努力掩盖自己说谎的事实,但要想做到让幼儿难以察觉是很困难得,所以成人应该以身作则,严加规范自己的行为,让幼儿在一个良好氛围中成长。

所以洛克的观点认为,应该成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找寻导致幼儿说谎行为的真正原因。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道德阶段说”认为,是认知发展水平的原因导致了幼儿说谎行为的产生,皮亚杰把幼儿说谎行为的产生建立在认知结构心理学上,是站在了幼儿思维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角度,将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他的观点指出,当幼儿正处于前道德阶段时,思维发展水平受限,不能准确辨认出主客观世界的实际差别,这时候就会出现与事实相差别的“谎言”;当幼儿正处于他律阶段时,会服从规则,遵从权威并以自我为中心,会因为自我中心和成人权威强制之间出现分歧而产生说谎的行为;当幼儿处于自律阶段时,幼儿会有欺骗性的谎言行为。

二、幼儿说谎行为的主要原因皮亚杰的理论指出,当儿童成长到10~11 岁时,才具有能准确判断有意识谎言的能力。

所以,对于幼儿说谎行为,可以从两个原因来分析: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

(一)无意说谎由于在幼儿思维意识中没有察觉到自身的说谎行为,也就不存在要故意说谎的主动动机,所以幼儿的这种行为属于无意说谎。

当幼儿说谎时,内心并没有内疚、不安、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

幼儿说谎现象思考论文

幼儿说谎现象思考论文

关于幼儿说谎现象的思考【摘要】在当今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下,幼儿也在不断发展自己而且越来越聪明。

然而幼儿日常行为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在此通过对幼儿说谎的原因和类型的分析与思考,进而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以此增进对幼儿的了解。

【关键词】说谎;自卫;暗示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孩子撒谎的现象,对此,不要简单地归结为孩子没有诚信。

幼儿偶尔说谎,人们还能容许,但经常说谎总会令人不快。

幼儿说谎问题已引起了众多幼教工作者的关注,有的家长甚至产生了畏惧心理,担心孩子会变坏。

其实,对幼儿说谎我们大可不必恐慌,而应具体分析说谎的心理,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一、说谎是指说假话骗人的行为苏联的一位心理学家(a.b.彼得罗夫斯基,1997)认为说谎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点,其表现是有意歪曲实际情况,竭力对事实和事件造成不正确的印象。

当前,发展心理学家认为谎言的概念必须具备三个要素:①它确实是假话;②说的人明确知道它不是真的;③说的人希望听的人能够认为它是真的。

只有在这三个要素都成立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认为某人已说谎。

如果所说的事情是假的,但说的人并不知情,这时我们只能说那是一个错误;如果所说的确实是假的,说的人也知道这一情况,同时也不希望别人相信他所说的,此时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玩笑或是嘲弄、讽刺、隐语等。

二、幼儿说谎的原因幼儿到了三四岁以后,一般都有说谎的行为,导致幼儿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三种。

1.因害怕训斥、打骂而说谎幼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觉好奇,尤其是家里刚买回来的东西,非要亲自动手拿一拿,仔细看一看,往往一不小心,就会弄坏东西。

这时由于幼儿内心紧张而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受到父母的训斥和打骂,而不知不觉地开始说谎。

2.因父母的教育不当而说谎说谎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发现幼儿说谎时父母应及时教育。

但是,有时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往往就是平时父母的教育不当而导致的。

3.因有某种愿望而说谎幼儿时期,心理发育尚未健全,感知事物的能力和成人还有一定的差别。

科研论文:解读幼儿说谎的原因及策略

科研论文:解读幼儿说谎的原因及策略

科研论文:解读幼儿说谎的原因及策略科研论文:解读幼儿说谎的原因及策略科研论文:解读幼儿说谎的原因及策略文章摘要:说谎是幼儿遭受到困境、压力或处境难堪的时候,用来掩饰自己困窘情况的一种方式。

目前,幼儿说谎的现象不仅没有减少,还呈递增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找到导致幼儿说谎的原因,寻求解决的策略,草根式的解决幼儿的说谎行为。

关键词:说谎原因策略提到“说谎”两个字,最先闪现在我们头脑中的就是这个人比较恶劣,品质很有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并不代表着品质不好,但如果幼儿说谎的次数越来越多,那么幼儿说谎的行为就会渐渐的成为一种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逐渐的使幼儿的诚信降低,最终将导致品质变差,因此,我们要尽量降低幼儿说谎的次数,最好能避免幼儿说谎,如何做到这一点,俗话说:“治病必先寻其因”,那首先要找到幼儿说谎的根源,然后再对症下药,才会逐渐减少幼儿说谎的次数,最后让幼儿自觉说真话。

一、幼儿说谎的原因(一)不能区分真实与想象的差异幼儿的记忆力不准确,认识水平也不高,有时会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混淆起来,当想象的事物成为期盼的事物时,就会产生这种说谎行为。

如:一个幼儿看见别的小朋友有好玩的汽车,特别想要,就想让妈妈买,妈妈就骗他说,等爸爸回来,让爸爸买个更好的,第二天,孩子起床就问妈妈:“妈妈,爸爸给我买了一辆小汽车,我的小汽车呢?”这种想得到却又得不到的强烈缺憾,使幼儿相信自己所说的、所做的以及所看到的都是真的,因此他在陈述时,就相信却有其事。

(二)做错事想要逃避惩罚、掩盖错误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说谎乃是因害怕说实话会挨骂的避难所。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每个幼儿都会大大小小的犯不同的错误,而当幼儿犯错后,心理会感到很恐慌、焦虑,害怕承担责任,更害怕被成人指责、惩罚,因此幼儿就会用说谎来掩饰所犯的错,逃避惩罚,特别是当犯了错讲出事实之后又被惩罚的幼儿,更容易说谎。

如:红红在家玩,一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奶奶问:“红红,是不是你把花瓶打碎了?”红红说:“不是的,是小猫跳到桌子上把花瓶撞到摔碎的。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幼儿有意说谎现象论文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幼儿有意说谎现象论文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幼儿有意说谎的现象摘要:在教学、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幼儿有说谎的现象,但就其原因分析,其中包含了很多心理现象,例如逃脱惩罚的恐惧心理、取悦他人的虚荣心理等等。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教育。

关键词:心理现象;年龄特点;说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289-01从幼儿认知和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特点来看,3岁幼儿已有说谎的经验,4岁幼儿开始出现策略性说谎,但这一时期幼儿的说谎行为基本上都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属于无意说谎,常表现为满足愿望的心理、理解性心理错觉和自信心的萌动等。

有意说谎在幼儿5岁时开始萌芽,如果这时成人不注意教育或引导,有意说谎就会发展成严重的欺骗行为,从而影响幼儿的道德发展。

一、5岁幼儿有意说谎的界定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来看,说谎属于社会交往中的一种问题行为(或策略),反映了幼儿在人际交往中互动与反馈的信息:从幼儿的心理发展来分析,说谎属于一种认知活动,反映了幼儿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进程。

5岁幼儿正好处在思维和智力从无意性、不稳定性向有意性、稳定性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也开始萌芽,此时幼儿心理所发生的质变主要体现在认知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开始发展。

由此可知,5岁幼儿的说谎行为开始带有有意性,但还处于萌芽阶段,其目的是为了满足某种愿望或避免责骂等,并常伴有紧张不安、恐惧内疚等情绪体验。

二、影响幼儿有意说谎行为的因素分析特定的年龄特点存在特定的心理特点。

幼儿有意说谎的行为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来自主观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客观因素方面的影响。

1、主观因素(1)逃脱惩罚的恐惧心理。

罗素说过,幼儿的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

幼儿已有了“自我防御”的意识,当他们因做错事而将要受到惩罚时,他们会产生恐惧和逃避的心理。

当成人对幼儿的要求和规范目益严格,为幼儿的行为设定了各种“限制”时,这些来自成人的“权威压力”使幼儿害怕成人的批评与纠正,但又不得不迎合成人对他们的期盼,从而导致有意说谎。

幼教论文:浅析幼儿说谎行为与对策

幼教论文:浅析幼儿说谎行为与对策

幼教论文:浅析幼儿说谎行为与对策说谎,这在成人眼里似乎是一个不太好的字眼。

可是人们却不得不承认,人在孩提时代就开始学会说谎。

幼儿两岁半至三岁时就会讲十分完整的谎话。

面对这一情况,作为成人不必大惊小怪,因为这也有积极的一面。

德国教育学家施鲁克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第一次有意义的说假话是他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进步,孩子能说谎标志着他有了想象力,能用开创性的行为与周围环境打交道。

对于孩子说谎,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孩子渴望独立的一个标志,因此大人应该平静的、坦然的面对孩子的说谎,正确的引导幼儿,让孩子学会实话实说。

一幼儿说谎行为的界定按照康德的理论,人不应该说谎,因为如果全世界人民都说谎的话,那么就没有人相信别人的话,那么因此也就无所谓说谎与否,因而这反而取消了说谎,因而这是不合理性的。

康德说:你应当让你的行为能够成为普遍立法的准则,也就是说你应当为自己的行为树立起一种绝对的道德法则,以使你的行为完全遵照道德法则运行。

何谓道德法则?按照康德的说法,其更象一种绝对的、无条件的命令,也就是别问某个行为能给你带什么好处,别问为什么,反正照着做。

那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道德法则?我们可以暂时这么理解,即相当于耶稣说的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就应当怎么对待别人,也就是说,你行动之前应当考虑到,我的这种行为会不会被众人普遍认可从而上升为一种普遍的、绝对的意志。

回到说谎的问题,就如上面说的,如果每个人都说谎,那么它必然取消的说谎,因而不可能成为道德法则。

人为什么会说谎?按照康德的理论,是因为没有遵从绝对的道德法则而行事。

道德法则是合乎理性的,那么人为什么会不遵从?是因为人不仅是理性人,而且也是生物人,因而会时不时受到感性世界的影响,也就是会受到短期行为结果对自身的影响,比如利益、情感等等,这都是在行为之前过多考虑了这项行为能给我带什么好处,而不是遵从绝对无条件的道德律令。

比如我们会为了钱而说谎(利益),会为了不伤害别人而说谎(感情)。

关于谎言的中小学议论文5篇

关于谎言的中小学议论文5篇

关于谎言的中小学议论文5篇“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

一个人如果经常说谎,久而久之,他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谎言的议论文,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谎言的中小学议论文(一)“讲诚信”,就是说实话、说真话,“谎言就是说谎话。

讲诚信是做人的基本理得,从我们懂事的时候,家长就告诉我们不要撒谎,要诚实,等我们上学了,老师也给我们加深了讲诚信的重要性。

让我们知道做人要讲诚信、懂礼貌、不随意的撒谎。

我们也背了《小学生规范》和《小学生守则》。

一个人如果讲诚信就会结识更多的朋友,就会受到别人的信赖。

我们在课文中曾学过,列宁在姑妈家玩时打碎过花瓶,当时他并没有承认,回到家里认识到了不应该撒谎,便主动给姑妈写信,说明了原因道了歉。

列宁就成了我们讲诚信学习的榜样。

当然,讲诚信固然重要,然而,谎言令人觉得可怕。

有的人说在某种情况下说了谎话,称自己是“善意的谎言”,有人则认为,谎言就是欺骗,就是撒谎,没有什么善意和和不善意,那么生活中到底需不需要善意的谎言呢? 需要,当然需要,生活中有许多人为了另一个人,说出了谎言,大家一定看过一则新闻吧,一个七八岁的的小男孩,双眼被挖掉了,他时不时的问妈妈:“天怎么还不亮啊!”妈妈说:“你的眼睛出了点毛病,过两天就好了。

”其实那个小男孩再也看不到光明,再也看不到那灿烂的阳光了。

这个小男孩的妈妈为了小男孩,说了“谎言”,这种“谎言”不算是撒谎,而是“善意的谎言”。

综上所诉,做人要讲诚信,这一传统美德应该发扬光大,但为了使不如意的事情有一个好的结果,我们避免不了也要有“善意的谎言”,“谎言与善意的谎言不能相提并论”。

但愿善意的谎言能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和睦相处,让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关于谎言的中小学议论文(二)“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

但如果在“谎言”前加上“善意的”,那么谎言的本质也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08-儿童说谎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08-儿童说谎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儿童说谎行为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摘要: 儿童说谎行为的研究,是道德发展和儿童社会认知研究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有关儿童说谎问题研究文献的梳理,概括介绍了儿童说谎概念的界定、说谎的分类及动机、儿童说谎行为的发展研究,儿童说谎现象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在分析现有研究方法的不足的基础之上,建议从社会学视角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进一步考察成人对待儿童说谎的态度,说谎对儿童自性发展的影响以及当前儿童社会发展和道德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儿童; 说谎; 教育;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Children Lying Behavior Problems Research1前言儿童说谎行为是近年来儿童心理认知研究关注的焦点,也是道德发展和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说谎是儿童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现象,并且伴随着儿童的成长,可以说儿童说谎行为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化的一个过程。

因此,从皮亚杰开创说谎行为研究以来,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对儿童说谎行为展开了一系列相关研究。

20 世纪80年代以来,“儿童心理理论”一直是近几十年来认知研究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

随着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深入化和系统化,儿童说谎行为研究也向纵深方向发展,并试图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

本文在此力求通过对儿童说谎行为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梳理,整理,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方法。

2说谎的界定2.1说谎的定义谎言,根据语义,就是指假话、骗人的话;《美国英语文学大词典》将“谎言”定义为:(1)打着真实的旗号蓄意提供给别人的虚假说明或者虚假信息;(2)意味着欺骗的任何事情或者给别人的错误表达[1]。

最早对说谎概念做出界定的是皮亚杰 ,在界定时他关注于行为的意图因素。

他在 1930 年的研究表明 ,6岁以下儿童尚不能考虑意图的性质而是将所有的错误行为都视作说谎 ,直至10—11岁时儿童才认识到只有有意的欺骗才能被认定为说谎[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研究者扩展并修正了皮亚杰的研究,对说谎概念进行了多样的界定,英国朴次茅斯大学的维吉 (Aldert Vrij ) 曾对有关概念进行过梳理[3]。

儿童撒谎问题案例教育(3篇)

儿童撒谎问题案例教育(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教育的日益重视,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撒谎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行为,不仅影响孩子的道德品质,也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儿童撒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上小学二年级。

他学习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小明撒谎的行为却让他的父母和老师头疼不已。

案例经过一天,小明的父母发现家里的一瓶价值不菲的香水不见了。

起初,他们怀疑是邻居的孩子偷了去。

但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发现小明曾偷偷使用过这瓶香水。

面对询问,小明先是矢口否认,后来在父母的严厉追问下,才承认是自己偷用了香水。

这并非小明第一次撒谎。

此前,他还曾因为作业没完成而撒谎说作业本不见了,甚至因为考试不及格而撒谎说试卷丢失。

面对孩子的撒谎行为,小明的父母感到十分痛心,他们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改正这一不良习惯。

案例分析小明的撒谎行为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以下是对其撒谎原因的分析:1. 逃避惩罚:小明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撒谎。

例如,他偷用香水后,担心父母责怪,于是选择撒谎掩盖事实。

2. 虚荣心作祟:小明在撒谎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赞扬而感到满足。

例如,他因为作业没完成而撒谎说作业本不见了,可能是为了在同学面前显得自己与众不同。

3. 家庭教育缺失:小明的父母平时工作较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

这使得小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和指导,导致他无法正确面对问题,选择撒谎来逃避。

4. 道德观念模糊:小明对撒谎的道德观念认识模糊,认为撒谎是一种正常的应对方式。

这与他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周围环境有关。

教育建议针对小明的撒谎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多关注孩子的成长,多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2. 明确是非观念: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让他们明白撒谎是不道德的行为,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于不明就里的孩子,如果他们处在幼儿时期家长不必担心。

因为他们还分不清现实与幻想的区别,因此他们的“说谎”,实际上是自我想象的产物。

是一种不符合现实的“谎话”,这种情况与诚实不诚实没有多大关系。

所以家长当孩子说错的时候及时纠正他然后耐心告诉正确说法。

2、对于逃避惩罚的孩子,家长的处罚方式要适当。

当发现孩子犯了错时,家长先要压压自己的火气,在气头上教育孩子,往往容易犯急躁的毛病。

这时应当想想孩子为什么犯错?如果孩子是由于顽皮、好奇、过失而犯错时,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要耐心地向孩子指明错在何处,应该如何做。

当孩子说出真相后,我们决不可凶神恶煞地马上加以训斥甚至处罚,相反我们还应该和气地与他们娓娓而谈,用爱去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使他们明白说谎的危害,知道诚实的可贵,教育他们以后不再说谎。

3、对于模仿性说谎的孩子,宝宝树上有一个家长带着孩子去邻居家串门,邻居阿姨说她公公每次钓完鱼都不收拾整的家里很乱,那个家长随口说了句:“这有什么,他爷爷每次吃饭吃的到处是,我都在沙发吃的。

”然后晚上回家晚饭,孩子的爷爷在沙发上边吃饭边看体育节目,孩子妈妈没有吃饭。

然后孩子对他爷爷说:“你知道为什么妈妈没有和你一吃饭吗,因为她说你吃的到处都是”。

所以,家长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样。

此外,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家长让孩子有选择的接触外界信息,避免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

4、对于想要获得认同的孩子,一帮助他们区分现实和想象,二是该表扬的时候多给孩子肯定。

想要获得认同的孩子,他们一般会通过夸大自己而达到目的。

对于有些孩子通过自己想象夸大自己说的故事这并不是在说谎,但如果孩子将一件现实中发生的事通过吹嘘,夸大来让家长给于肯定,家长应该重视。

告诉他们有些内容和现实情况是不相符的,你不要以这种形式进行叙述,你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妈妈为你骄傲,所以你不用说谎使你自己的成果更出色,要记住,事实是什么就是什么。

5、对于表示对抗的孩子,家长应该多多理解他们,聆听他们的想法。

因为这是他们对想要反抗又不敢反抗的情绪发泄。

6、另外,不要在知道孩子撒谎的情况下一直追究他。

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

一般来说,凡是受到家人的尊重,能够随意发泄自己的牢骚的孩子,一般都比较诚实;相反,在父母过分严格的管教下的孩子对父母有较少的亲近感,而有较多的恐惧感,他们常常为了逃避责骂而说谎欺骗。

当发现孩子不诚实时,不一定非追问个水落石出不可,不一定非得让孩子承认自己说了谎,尤其是当着客人、孩子的同伴时更是如此,当着外人的面,非得让孩子承认自己说了谎,无非有两种结果:一是孩子“顽抗到底”,死不承认;再不就是孩子认了错,但自尊心大受伤害。

5岁的孩子其谎言如果被揭穿,会感到羞耻与罪恶——道德逐渐形成。

如果发现孩子有说谎或欺骗行为,不要当众揭发他、批评他,可以把他悄悄地叫到一边,单独跟他谈话,一是指出他说谎了,大人已经知道了实情;二告诉他这次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不当众揭发批评,也不告诉会给他惩罚的家长或别人;三阐明说谎和欺骗的危害性,同时警告他:下不为例;四相信他今后一定能做得很好。

7、最后,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当宝贝的说谎往往并不是为了故意伤害他人,父母不要轻易将宝贝的说谎行为与宝贝的品质划等号,不能因为宝贝的某一次谎言就给宝贝定性,给宝贝贴上“小骗子”、“谎话专家”、“吹牛大王”等标签。

这样做不但对宝贝改掉说谎的毛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对宝贝的说谎行为起到了强化的坏作用,可能会促使宝贝今后更加努力地说谎。

对于孩子的说谎问题,家长应该冷静对待,要有针对性。

家长要作出表率作用,自己做人要诚实。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不要一味地训斥、打骂,而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如果孩子再犯错误就不会因为害怕而说谎。

参考资料:搜狐家长课堂NO.013
宝宝树论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