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军民融合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合集下载

市军民融合情况汇报

市军民融合情况汇报

市军民融合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首先,在军民融合产业方面,我市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军民融合企业创新发展。

目前,已有一大批军民融合企业在我市崛起,涵盖了军工装备、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成为了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其次,在科研创新领域,我市加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军民科研资源共享。

通过建立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基地和联合实验室,我市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了军民融合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市积极推动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

目前,我市已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军民融合人才队伍,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此外,在军民融合文化建设方面,我市注重传承弘扬军民融合精神,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军民融合氛围。

军民融合文化已深入人心,成为了我市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精神力量。

总体而言,我市市军民融合情况良好,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军民融合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军民融合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不够均衡等。

未来,我市将继续加大军民融合发展力度,完善政策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科技创新,深化人才培养,推动军民融合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市军民融合情况汇报到此结束。

军民融合发展工作总结

军民融合发展工作总结

军民融合发展工作总结军民融合发展是指军队和民用领域之间的深度融合,是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下是对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总结和展望。

首先,军民融合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军队和民用领域的科技创新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为国家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军民融合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军民融合发展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军民融合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集群为国家经济增长、就业创业提供了新动能,成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再次,军民融合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军队和民用领域的人才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军队优秀人才在民用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民用领域的人才也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

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军民融合人才。

最后,军民融合发展在国防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军民融合使得军队装备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为国家的国防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军民融合还促进了军队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提高了国家的国防实力和战略威慑力。

展望未来,军民融合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还需要加强军民融合的宣传和推广,增强社会各界对军民融合发展的理解和支持。

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军民融合发展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从军民融合式发展谈军队人才的培养之路

从军民融合式发展谈军队人才的培养之路

知识文库 第3期247从军民融合式发展谈军队人才的培养之路韩娜娜近年来,我国的军事人才培养取得了优异的成果,逐渐步入到军民融合的发展阶段。

但就其军民融合深度而言,还有着一定的欠缺以及提升空间。

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目前现状提出解决对策。

1目前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我国在军队人才培养中不断的积累经验,改革创新,取得优异的成果。

但是,在人才培养中仍然存在着不足,笔者研究总结如下:1.1理念先进,但军地教育观念存在差异近年来,国防生的培养受到我军的高度重视,创新了由高校中选拔优秀人才的军队人才培养体制。

在高校中设选培办,专项管理选拔优质高校生。

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对于国防生的选拔以及培训理论已经趋于成熟,理念先进。

但是,由于性质不同目标各异,军队以及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观念不同,办学差异明显。

高校同军队间的良性互动有所欠缺,导致国防生在进入军队管理后不能适应。

如何能够实现军队同地方高校教育观念趋于一致,还需要深入探讨优化。

1.2规模初显,但能力建设目标有待清晰目前,我军同包含“985”“211”等重点高校的100多所高校签定了国防生培养协议,国防生生源充足,每年招收近万名。

地方高校约有2万名教职员工直接为军队人才建设服务。

可见,国防生招收规模较大,涵盖了优质的高校资源。

其专业广泛,包括了航空航天、电子计算机、地理水文、核工技术等科技领域专业人才。

由于军队对于人才专业高要求的特殊性,要求军队人才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对人才培养要具有针对性。

但在高校教育中,对于军队人才的要求把控不过关,国防生的培养针对性不足,军事能力建设目标有待进一步清晰。

需要以军队人才需求为出发点,设立人才培养目标,为军队培养优质人才。

1.3模式成型,但教育体制变革仍需深化对于军队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将其思想政治建设放在核心位置,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的军官,训练其过硬的军事素质。

在教学中模拟军事化管理模式,实现国防生同军队的无缝对接。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军民融合是实现国家繁荣、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推进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从经济、科技、国防和国际竞争等方面,阐述军民融合的重要意义以及推进的指导方针。

首先,军民融合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军工产业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军民融合可以促进军工技术的转化应用于民用领域,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水平,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

其次,军民融合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军工科研机构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军民融合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和技术资源的优势,促进军民科技创新,在国防安全和民生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这不仅推动了军事技术的进步,还提升了全民族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了社会的科技进步和文明进程。

再次,军民融合对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民融合可以提升国家安全防范和反恐能力,增强国家的战略威慑力。

通过将军事科技应用于民生领域,加强公共安全和灾害应急能力,提高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应急水平。

军民融合还可以加强国际军事合作,提升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最后,军民融合对于国际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际间的军事竞争已经成为一种综合竞争,推进军民融合可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军事科技水平,增加国家的软、硬实力。

通过军民融合,国家可以在国际军事市场上更好地推广军工产品和军事技术,增加国家经济收入和对外汇的储备。

军民融合还可以促进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增强国际竞争力。

为了推进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需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加强政策制度创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同时,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提升军民融合工作的战略地位,形成全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此外,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和保护机制,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到军民融合工作中来。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军民融合发展,是指军队与民用领域的深度融合与互动,通过共享资源、共同开发与应用科技创新成果等方式,实现军民利益的最大化。

在当代世界,军民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创新发展和建设强国的关键举措。

本文旨在探讨军民融合发展的意义、现状以及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一、军民融合发展的意义军民融合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军民融合发展能促进国家科技创新和升级。

军队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通过与民用领域的深度合作,能够将军队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民用技术和产品,推动科技创新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国家科技水平的提升。

其次,军民融合发展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

军民融合发展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使传统军工产业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转型,推动经济由传统制造业向创新驱动、服务业等新兴领域转型,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转型发展。

再次,军民融合发展有利于提升国家安全和国防力量。

军民融合发展能够加强国家安全战略布局,提升国家安全的科技屏障和信息保障能力,促进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的深度融合,为国家安全和国防力量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军民融合发展的现状目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一系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成果展示:军民融合发展已经实现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比如高技术装备、军民融合示范工程等。

这些成果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也助力于国家军事科技实力的提升。

2. 制度创新:我国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军民融合的政策法规,设立了军民融合发展基金,推动军民共享资源、共同开发创新成果的有效合作机制。

3. 问题存在:尽管军民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双方信息不对称、技术转化难度大、军工企业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制约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

三、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策略为了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和策略。

军民融合开展情况汇报

军民融合开展情况汇报

军民融合开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就军民融合开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军民融合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我国军队和民用科技领域的融合不断深化,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得到充分整合,一大批军民融合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在航空航天、信息通信、生物医药等领域,军民融合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军民融合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军民融合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了军民融合产业的快速发展。

军民融合产业在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满足了国防建设的需要,也为民用领域提供了先进技术和产品支持。

此外,军民融合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我国加大了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了一批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和平台,推动了军民融合人才的培养和交流。

一大批具有军民融合背景的高素质人才涌现,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最后,军民融合在国际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军民融合合作,加强了与国际合作伙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军民融合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发展。

在联合研发、产业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赢得了更多国际支持和合作机会。

总的来看,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军民融合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军民融合发展,推动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为实现强军梦、建设现代化国防和强大国家综合实力作出更大贡献。

外军军民教育融合式发展培养军事人才

外军军民教育融合式发展培养军事人才

外军军民教育融合式发展培养军事人才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各国军事力量的提升,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日益成为各国军队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军队的建设中,外军军民教育融合式发展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培养军事人才的途径。

本文将从教育融合的背景出发,探讨外军军民教育融合式发展的意义以及相关的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一、教育融合式发展的背景随着战争形态的变革和技术的进步,现代战争已经从单一军事力量的对抗转变为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之间的综合对抗。

这就要求军事人才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和全面发展的素质。

而教育融合式发展则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提出的。

通过将军事和民用教育相结合,培养出具备军队所需素质的人才。

二、外军军民教育融合式发展的意义外军军民教育融合式发展有着诸多重要意义。

首先,军民教育融合可以有效提高军事人才的综合素质。

通过军民融合的方式,可以让军事人才接触到更多的知识领域,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其次,军民教育融合可以有效加强军队与社会的联系。

通过与民用教育机构的合作,军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调整军事教育的内容和方向,更好地适应战争形态的变化。

再次,军民教育融合可以提升军事科技的发展水平。

通过与民用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军方可以借鉴民用科技的先进成果,并将其应用到军事领域,推动军事科技的发展。

三、外军军民教育融合式发展的具体做法外军军民教育融合式发展的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立军校与民用高校的互联互通机制。

通过合作办学、共建实验基地等方式,让军校与民用高校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和教师互换。

其次,加强军事科研和民用科研的交流合作。

通过开展联合研究、合作攻关等方式,促进军事科技与民用科技的共同发展。

再次,推动军事人才与民用人才的交流互动。

通过开展军民交流活动、组织实践实习等方式,提升军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四、外军军民教育融合式发展的成效外军军民教育融合式发展已经在多个国家得到了验证,取得了显著成效。

军民融合发展的成效

军民融合发展的成效

军民融合发展的成效
军民融合发展是指军队与民用领域在技术、产业、人才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推动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的一种发展模式。

军民融合发展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科技创新与研发:军民融合促进了军队技术和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军方的高新技术成果可以快速在民用领域找到应用,推动了双方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

2.产业升级:军民融合有助于军工产业向民用领域延伸,推动了军工产业的升级和多元化发展。

军民融合助推了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形成。

3.经济增长:军民融合推动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国家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些新兴产业涵盖了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对国家整体经济结构的升级具有积极作用。

4.人才培养:军民融合推动了军队和民用领域之间的人才交流和共享,促进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军队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专家在军民融合中可以与民用企业和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5.国防实力提升:军民融合有助于提升国防实力,将一部分军事技术用于民用领域,提高了国家在关键技术和产业上的自主掌握能力。

这有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

6.社会发展:军民融合不仅推动了军队和产业的发展,也为社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军民融合所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有望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军民融合发展的成效在于促进了军队和社会的互利共
赢,实现了军事、经济、科技等多方面的有机统一,为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加强军民融合,提高国防科技水平。

加强军民融合,提高国防科技水平。

加强军民融合,提高国防科技水平。

近年来,随着全球形势的不断变化,国防安全问题变得日益重要。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最基本的义务和责任。

强大的国防实力必须建立在高水平的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之上。

因此,加强军民融合,提高国防科技水平已成为当今时代一个重要的任务。

一、加强军民融合,是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国防科技领域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军事科技与民用科技交流、融合和互通的一个重要平台。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将军事科技与民用科技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这种模式就是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

军民融合是指军事和民用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跨界,相互融合和促进的新型协同发展机制。

从概念上可以看出,“军民融合”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式,它将原先相对割裂的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重新组合和搭配,形成毫不违和的整体。

为什么要开展军民融合呢?从大的层面上说,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何在不断加剧的国际竞争中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如何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军民融合将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从技术层面上说,在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好处多多。

二、强化军队科技创新,是国防科技水平提高的基础军队如何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水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几个角度来探讨。

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才,有了强大的人才队伍,才能将技术创新推向极致。

所以,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建设一支强大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至关重要。

这就需要把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创新人才紧密关联起来,从人才的来源、培养、使用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建设。

2. 做好技术研发工作军队科技创新的另一个关键环节是技术研发。

军队必须要有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在独立自主的技术研发中走出一条新路。

科研机构要建立一套高水平的研发框架体系,这个框架体系包括研发计划制定、研发流程管理、研究生、博士后培养、科研成果转化、专利申请、出版等环节。

高校科研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契机与路径

高校科研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契机与路径

高校科研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契机与路径【摘要】高校科研在促进军民融合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满足国防需求,提升军事技术水平,还可以促进民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高校科研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契机在于其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先进的科研设备,能够为军民融合提供支撑和保障。

高校科研还可以通过建立联合研究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等途径,促进军民融合的深入发展。

未来,高校科研还需加强与军方的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国家的军民融合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高校科研对于军民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发展方向将在未来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

【关键词】高校科研、军民融合、发展、契机、路径、作用、具体举措、意义、重要性、未来方向1. 引言1.1 当前高校科研的重要性当前高校科研在军民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储备,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

高校科研人员通常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高校科研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科研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开展前沿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高校科研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高校科研的成果不仅可以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还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成果和解决方案。

高校科研是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

军民融合是当前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机构作为军民融合的重要力量,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军民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科研人员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为军队提供更多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支持,促进军民融合的深入发展。

当前高校科研在军民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科研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加强对高校科研的支持和引导,提高高校科研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推动高校科研对军民融合发展的积极贡献。

1.2 军民融合发展的背景军民融合是指军队与国民经济领域之间的融合发展,是实现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有机统一的战略举措。

中国的军民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国防一体化的关键一环

中国的军民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国防一体化的关键一环

中国的军民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国防一体化的关键一环军民融合发展是指军队与民用经济的深度融合,旨在充分发挥军民资源的互补性与协同性,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防能力。

中国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将其作为促进经济国防一体化的关键一环,为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目标起到重要作用。

一、军民融合带来的经济效益军民融合发展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首先,军用技术的转化应用,开辟了新的市场。

军事科技的不断进步,满足了国家军事需求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为民用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军民融合促进了军工企业的转型升级。

传统的军工企业在军民融合发展中,通过技术转型和市场拓展,实现了军品向民品的转型,提升了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再次,军民融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军工产业作为高技术和战略性产业,对于相关产业链的飞机、航天、船舶、信息技术等产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带动作用。

同时,军民融合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提升了整体产业链的竞争力。

二、军民融合促进国防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是国防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首先,军民融合提升了军事装备的研发水平。

通过军民科研合作,将军事装备和民用技术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军事装备的性能和品质,还减少了研发成本和周期。

其次,军民融合提高了国防科技实力。

民用领域的科技进步往往成为军事科技进步的基础,通过军民融合,可以充分利用民用科研资源,提升国防科技的实力和应用能力。

再次,军民融合加强了国防人才培养。

通过军事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军民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提升,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军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

三、军民融合推动国家整体实力提升军民融合发展是推动中国整体实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两个方面,通过军民融合发展,中国能够在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

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为军事建设提供了更多的资源。

新时代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举措

新时代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举措

新时代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举措新时代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我国加快军事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了实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目标,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包括:一、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为了保障军民融合发展的顺利进行,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法律地位和原则,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加强科技创新。

军民融合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我国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军民融合领域转化,加快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步伐。

四、推动产业融合。

我国推动军民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推动产业融合,通过加强军工企业与民企的合作,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五、加强人才培养。

军民融合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我国加强了军民融合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通过建立培养机制、引进政策等措施,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六、加强军民融合基地建设。

我国建设了一批军民融合基地,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场所和平台,促进了军民融合产业的集聚和创新。

七、加强国际合作。

军民融合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军民融合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国际化进程。

总之,新时代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我国军事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法律法规建设、科技创新、产业融合、人才培养、军民融合基地建设和国际合作等举措,我国不断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实现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目标。

军民融合领导发言稿

军民融合领导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军民融合发展座谈会,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发展,推动我区军民融合事业迈上新台阶。

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军民融合发展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军民融合发展,是国家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区军民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军民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

我们要深刻认识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二、聚焦重点领域,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取得实效。

1.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军民技术双向转化。

要充分发挥军地科技资源优势,推动军民技术双向转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 深化产业融合,促进军民经济协调发展。

要充分发挥我区产业优势,引导企业参与军民融合产业,推动军民经济协调发展。

3.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军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

要加大军民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军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益。

4.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军民融合人才。

要加强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提高军民融合人才队伍素质,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军民融合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 完善领导体制,明确责任分工。

要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发展领导体制,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 加强政策支持,激发军民融合发展活力。

要制定和完善军民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军民融合发展活力。

3. 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军民融合发展取得实效。

要加强对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同志们,军民融合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共同推动我区军民融合事业迈上新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军民融合年度总结

军民融合年度总结

一、前言2023年,在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单位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部署,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现将2023年度军民融合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军民融合工作格局(1)成立军民融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军民融合工作有序推进。

(2)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工作机制,加强军地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3)开展军民融合政策宣传,提高全体员工对军民融合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2. 深化军民融合产业合作,推动产业发展(1)加强与军工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支持军工企业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3)举办军民融合产业对接会,促进军民融合项目落地。

3.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军民融合技术水平(1)加大军民融合科技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军民融合技术创新。

(2)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推动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

(3)举办军民融合技术交流活动,提升军民融合技术水平。

4. 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军民融合人才(1)加强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举办军民融合培训班,提高人才素质。

(2)开展军民融合人才引进,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军民融合事业。

(3)加强军民融合人才交流,促进人才成长。

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军民融合保障能力(1)推进军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共享水平。

(2)加强军地物流、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军民融合保障能力。

(3)开展军民融合应急演练,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工作亮点1.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迅速:2023年,我单位军民融合产业项目签约额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

2.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2023年,我单位军民融合项目共获得XX项国家、省级科技成果奖。

3. 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2023年,我单位共培养军民融合人才XX人,引进优秀人才XX人。

4.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23年,我单位军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到XX 亿元,同比增长XX%。

军民融合在军事人才培养和管理中的实践

军民融合在军事人才培养和管理中的实践

军民融合在军事人才培养和管理中的实践军民融合在军事人才培养和管理方面有一系列实践,以下是一些例子:1. 人才培养与交流:军民融合鼓励军事人才与民用领域的人才之间的培养与交流。

一方面,军队可以向民用企业、高校等机构派遣军事人才参与实践、学习和创新项目,提升其综合能力和适应民用领域的能力。

另一方面,民用企业和高校可以向军队派遣人才进行军事教育和训练,帮助他们了解军事需求和特点,提升军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2. 专业技能培训与转化:军队可以利用民用领域的培训资源,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转化机会。

例如,军队可以邀请民用企业的专家进行军事装备的维修与保养培训,提高军队技术人员的工作技能和水平。

同时,民用企业也可以利用军队的培训基地和资源,为民用领域的人才进行军事技能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3. 军民创新创业孵化:军民融合鼓励创新创业,为军队和民用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孵化的支持。

一方面,军队可以与创业孵化器、投资机构等合作,为军事创新项目提供资金、资源和指导,帮助军队人才实现创业梦想。

另一方面,民用创业者也可以借助军队的科技研发和市场资源,开展军民结合的创新创业项目,实现军民融合的双向发展。

4. 人才管理与流动:军民融合强调人才的流动和共享。

军队可以通过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和政策,吸引和留住民用领域的优秀人才,加强军事人才队伍的建设。

同时,军队也可以向民用企业开放人才,提供人才支持和交流机会,促进军民资源的共享与合作。

5. 人才激励与评价:军民融合在人才激励和评价方面进行创新。

针对具有军事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民用人才,军队可以提供相应的薪酬和待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军事领域的工作和项目。

同时,军队也可以通过制定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军民融合工作进行评估和奖励,激发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而言之,军民融合在军事人才培养和管理中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包括人才培养与交流、专业技能培训与转化、军民创新创业孵化、人才管理与流动,以及人才激励与评价等方面。

福建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发展对策

福建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发展对策

福建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发展对策随着军民融合政策的推进,福建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促进福建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发展,提高军民融合产业的质量和效益,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政策支持1.制定政策文件,明确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强调政府在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发展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2.加大财政投入,优化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环境,提高军民融合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军民融合产业的研发合作,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

二、加强科技创新1.加强军民融合产业的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投入,加强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2.推动军民融合产业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提高研发成果的市场化水平。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和运用,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加强产业协同1.加强军民融合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推动军民融合产业的产业集群化和区域整合,提高军民融合产业的规模效应和竞争力。

2.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创新,推动军民融合产业与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发展。

3.鼓励军民融合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向高端、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四、加强人才培养1.加大对军民融合产业人才培养的投入,提供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军民融合产业人才。

3.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军民融合产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和平台,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福建军民融合产业的创新发展将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在福建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军民融合发言稿

军民融合发言稿

军民融合发言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参赛者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带来关于军民融合的发言。

军民融合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发言稿中,我想就军民融合的重要性、实施的展望以及我们每个人应该如何参与这一进程进行一番分享。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军民融合的重要性。

军民融合指的是军队与民用领域之间的深度融合,包括科技、经济、人才等方面的互通有无。

这种融合不仅能够促使军队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国家安全水平,同时也能够带动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增加就业机会。

军民融合还能够提升国家的国防实力,增强国家对外的影响力,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因此,军民融合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发展战略,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其次,让我们来展望一下军民融合的实施。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军民融合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

未来的军民融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进一步推进。

首先是推动科技创新。

军队具有强大的科技研发实力和资源,通过与民用领域的深度合作,能够促进科技创新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

其次是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军民融合能够推动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互通,打通产业链,形成新的产业模式和发展动力,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第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

军队拥有丰富的军事训练和管理经验,通过与民用领域的合作,能够培养出一大批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最后是加强国防建设。

军队作为国家的基石,通过与民用领域的合作,能够促进武器装备的升级和现代化建设,提高国家的国防实力,确保国家和平稳定的发展。

面对这一展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如何参与军民融合的进程。

首先,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关注国家安全,加强国防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持社会稳定。

其次,作为企业家,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国家军民融合的政策支持,发掘创新商机,推动企业发展。

基于“共享型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军民融合培养士官人才实践研究

基于“共享型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军民融合培养士官人才实践研究

基于“共享型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军民融合培养士官人才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军队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

培养高素质的军官人才已成为军队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然而,传统的军事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军事环境和人才需求。

因此,有必要探讨新的军民融合培养士官人才模式。

我国提出了建设共享型协同育人共同体的理念,旨在构建一个军民融合、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军民融合培养士官人才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军民融合,可以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人才培养的高效、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共享型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军民融合培养士官人才实践研究,以期为我国军队培养高素质的军官人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该研究也对于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促进国防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基于“共享型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军民融合培养士官人才实践,旨在构建一个有效的培养模式,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共享型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培养士官人才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2. 分析军民融合培养士官人才的模式,探讨如何整合军队和民间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培养质量;3. 深入研究实践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培养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4. 对培养方案进行优化,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促进培养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升;5. 通过成果评估,验证军民融合培养士官人才的效果,为今后的培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旨在推动军民融合培养士官人才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促进国防事业的发展和士官队伍的建设。

1.3 研究意义军民融合培养士官人才是当前军事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其在提升军队战斗力、推动国防建设、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新常态下推动军民融合的对策建议研究

新常态下推动军民融合的对策建议研究

新常态下推动军民融合的对策建议研究随着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信息化等趋势加速,推动军民融合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在新常态下,推动军民融合需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军民融合的实现。

一、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推动军民融合的过程中,政策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应该加大对军民融合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建立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军队进行开放合作。

此外,还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和安全的投资环境,提高军民融合的成效。

二、加强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军民融合需要具备高素质的人才来支撑,人才培养是推动军民融合的重要手段。

因此,应该加强军民融合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此外,还应该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吸引更多的学生和专业人才参与军民融合领域的研发和创新。

三、加强军民融合技术研发军民融合的实现需要技术的支撑,因此加强军民融合技术研发十分关键。

可以通过制定科技立法、加强政策引导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参与到军民融合技术研发中。

同时,政府也可以增加科研项目经费的投入和研发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力度,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方向迈进。

四、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军民融合需要开展创新性工作,因此,应该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推动创新成果向产业化方向迈进。

具体可以通过加强技术转移和地方政府的扶持引导,促进技术成果向企业流转,为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总之,推动军民融合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加强与国内外科技巨头的合作,打造创新领地。

通过政策、人才、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使得军民融合在新常态下迈向更高水平,为保障和增强国家安全以及振兴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力军民融合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作者:马小兵
来源:《军工文化》2017年第08期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界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战争形态加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军事竞争更加凸显为高素质人才较量。

人才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军队兴。

在国防和军队改革大潮中,只有努力培养、造就和储备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工技能人才,才能在新的起点上为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服务军民融合需求,坚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局确定的全国15家军工实训基地之一,是“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

学校始终以“育人报国,强军利民”为核心价值追求,以培养具有“忠、毅”品性、“精、优”观念、“严、细”作风的军工特色职业素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在服务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军工精神、军工标准、军工质量”为主要内涵的军工办学特色。

学校围绕服务军工转型升级发展需求,面向国防科技工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现开设有机械、机电、数控、光电、电子、信
息、电商物流等50多个专业,有5个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业,两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7个河南省特色专业、7个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形成了以工科专业为主体,以机、电、土木类专业为重点,以军工专业为特色,工、管、经、文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体系,培育并初步形成了与军民融合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装备制造、城乡建设、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专业集群,专业基本上符合企业一线对操作和管理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学校坚持把优秀毕业生输送到军工企业,每年在应届毕业生中举办军工招聘会,让军工企事业单位优先到校选择优秀毕业生,优先满足军工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目前,北京、河南、广东、重庆、四川I等地的军工企业中,我校很多毕业生都已成为业务骨干。

创新军民融合机制,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依托军工行业,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2006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以省国防科工局为主导、以学校为依托、以省内军工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的“河南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建立了理事会和理事会领导下的人才培养、继续教育、科技合作、文化交流4个专门委员会,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了“价值共识、资源共用、成果共享、共同发展”的集团化产教合作模式。

学校与军工企业共建了前进化工学院、北方星光机电学院、中光学光电学院3个二级学院,在校企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合作就业的“双主体”育人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学校与长安汽车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7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河南科技大学等军工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开展了广泛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和现代学徒制试点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作室培养”、“学生工作站”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推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分别构建了“工学交替,能力递进”、“岗位轮训、学做合一”、“四业融合”等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适应了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操作要求和职业素质需求。

2016年,为进一步响应“军民融合”国家战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与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航天军民融合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和“航天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双方着眼军工和航天科技对技术技能人才需要,着眼培养未来的大国工匠,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课程开发、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军工文化交流等方面促进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在培养军民融合专业人才和军民融合专业建设方面全面加强合作,积极组织航天科技方面的国家级技能大师走进校园,建设“技能大师工作站”,进一步提升双方服务“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2017年6月12~13日,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组织被誉为“大国工匠第一人”、火箭“心脏”焊接人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特级技师、“大国工匠”高凤林走进学校,与广大师生分享了他做人学艺的经验和体会,诠释工匠精神内涵。

同时,学校还积极发起、主动参加中国军民融合协同创新联盟,发挥联盟在推动军民融合产业效益最大化、助力企业核心业务拓展“军民融合、凝聚资源、协同创新、服务产业”方面的作用,以协同创新对接為抓手,积极探索军民两用人才培养,参与国家武器装备技术研制生产及军民融合重点产业链的整合,促进合作共赢。

搭建军民融合平台,开展技术服务和职工培训
学校与军工企业合作建立了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河南数据与应用中心南阳(豫西南)分中心、河南省军工协同创新中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柔性制造河南工程中心和河南省工业嵌入式网络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与学校优势专业、科研项目对接,积极探索军民两用人才培养、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区域特色高端智库建设等合作项目,加强社会服务和技术服务。

2017年1月,学校联合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工程学院、河南北斗平台公司,三方共建北斗南阳分中心和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着眼于空间信息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开展北斗技术的数据研究、应用与推广,在现代农业、防灾减灾、资源环境、公共安全、城乡管理等许多重要领域提供精准、及时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

学校作为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职工技能培训竞赛基地,每年面向全省军工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和技能大赛。

近三年来,累计为河南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的各类培训38297人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同时,学校还积极面向军工单位和民爆行业开展职工学历提升教育,组织职工进行继续教育,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引领,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不断壮大,中高职有机衔接的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融入军工文化,培养军工职业素质特色鲜明的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继承和发扬光荣的军工办学传统,以“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为载体,致力于建设军工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

将“军工精神、军工标准、军工质量”特色文化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大力弘扬军工精神,培养具有“忠、毅”品性的人;牢固树立军工标准意识,培养具有“严、细”作风的人.高度重视军工质量文化建设,培养具有“精、优”质量观念的人,军工特色已成为学校发展的一张特色品牌。

军工精神教育,铸就“忠、毅”品性。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工报国、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的军工精神,是军工行业“国家利益至上”的核心价值观。

学校始终坚持把军工精神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通过参观校展室、听报告,让学生了解学院光荣革命传统,了解学院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历程,学习军工人和学院师生热爱祖国、忠于党和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坚持举办国防科技工业英模报告会,组织师生参观军工成就展,让学生全面了解军工的光荣传统和辉煌成就,学习军工人热爱祖国、忠于党和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军工文化氛围,培育“精、优”质量观念。

学院以建设“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为契机,把校园环境和军工特色有机融合,构建居于浓郁军工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的主要道路分别命名为航天路、航海路、航空路、兵工路等,每條道路牌上还注以相关文字说明。

校园内制作了军魂、军工元勋雕像、军工文化石和军工知识长廊等。

分别以军工之光、现代艺术、中华文明、复兴之路、人与自然、信息时代为主题进行了设计,国防技术的前沿科技知识吸引着一批批学生驻足留连。

在浓郁的军工文化氛围熏陶下,接受“军工产品质量第一”、“照章办事,一次做好;严慎细实,缺陷为零;集中统一,大力协同;预防为主,持续改进;学习创新,追求卓越”的军工质量行为准则,培养出了学生的“精”“优”质量观念。

军工文化活动,养成“严、细”作风。

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行动导向,素质养成”为主题,以培育军工素质为特色,实施准军事化管理,从日常行为规范入手,注重学生日常行为教育和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职业习惯。

学校坚持举办以“走进军工企业,感受军工文化”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到军工企业参观和顶岗实习,了解军工企业,了解武器装备生产的现场,学习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接受军工企业文化熏陶。

组织学生到彭雪枫纪念馆、编外雷锋团纪念馆等校外德育基地参观,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依托学院艺术教育中心,整合校内文化、艺术等十二个单项协会,大学生们用激情澎湃的歌舞感染着每一位军工人的心,激发了军工人热爱军工、奉献军工的热情。

同时,军工企业也把先进的军工文化、军工精神、军工质量、军工标准展示给大学生们,使大学生们树立了为军工事业奉献青春年华的决心和信心。

学校已培养了7万多名毕业生,他们以技术硬、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受到用人单位赞誉,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较高水平,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和国家高职优质校立项建设院校。

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学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学校将以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建设和“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为契机,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加快国家级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为早日把学校建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军工特色鲜明的国家级优质高职院校”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